农村房屋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0:14

农村房屋设计篇1

关键词农村与乡镇;房屋抗震设计;设计施工

近年来,由于地壳运动频繁,地震灾害时常发生,而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产生对房屋结构作用的地震荷载,导致房屋结构产生附加内力,最终使得建筑受损,甚至倒塌。在抗震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要首先考虑地震荷载的作用使房屋受到破坏这一问题。因为目前对地震还缺乏充分的认识,地震荷载的计算有相当的近似性,所以,房屋的抗震设计,一定要进行震害调查,及理论分析来作为基础,同时还需要对房屋结构进行计算并制定必要的构造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结构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农村,乡镇的建筑与城市有所区别,在建筑材料和结构上存在差异。比如说农村和乡镇会存在大量的土木结构建筑、单层砖建筑。本文就将农村、乡镇的土木结构和单层砖结构抗震设计和施工进行探讨。

1.房屋结构抗震设计的一般原则

1.1房屋结构的场地和地基选择

在进行房屋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工程需要,了解场地的地震活动情况和工程地质的有关资料,同时要对场地作出综合评论。尽可能的选择对建筑物抗震有利的地段,以便能够有效的避开不利地形。对建筑物抗震有利的地段,主要是属于i类场地土或开阔平坦、坚实均匀的Ⅱ类场地土等地段。对建筑物抗震不利的地段,主要是包括属于如条状突出的山脊、高耸孤立的山丘、陡坡、河岸和山坡边缘、的Ⅲ类场地土、发震断裂带交汇的附近等地段。

1.2合理规划,搞好工程结构设计

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是,必须要考虑避免产生次生灾害。首先,要保证建筑平面布置不要过密,能够利于疏散。据相关的地震灾害显示,在农村地区石结构房屋较多的地区,会因为小巷过窄,导致地震时震害加重。因此,在房屋结构平面布置中,必须要力求规则平整,保证建筑立面应简略整齐,尽可能的不做高门脸、女儿墙等附属装饰设施,如必须做时,应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以防止地震时倒塌伤人。

1.3提高房屋结构抗震能力

结构布置应该尽可能的保持均匀一致,使其刚度均衡。比如说,在对砖房设计时,纵横墙布置要均匀,这样才能够减少地震对房屋产生的扭转影响。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要牢固。梁板之间、墙体之间连接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地震寸梁、架脱落。因为,在地震时较多纵墙外闪,就可能会造成震害。结构构件的连接,应该尽可能的提高延性,避免强震时的昵性破坏。如果是同一房屋建筑,就需要采取统一的基础型式,保证其在地震时沉降均匀一致。

1.4保证施工质量

保证施工质量,对提高房屋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图纸要求施工,要保证施工材料的标号等。同时,还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检,保证设计规划在施工中得以实施。

2.土木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2.1土木结构房屋概述

我国的土木结构房屋历史悠久。因为这类建筑具有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同时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成本低廉的优势,所以至今在一些农村和乡镇地区仍是广泛采用。比如说鲁西、鲁东广大农村中以及其它地区都有不少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建筑。根据震害调查,这类建筑只要设计合理,在建筑构造上又采取一定措施,可以在烈度7度、8度地区采用。但是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结构设计。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土木建筑基本类型分为以生土墙体承重,椽、檩做屋盖的承重构件的土夺结构房屋和生土墙体仅做围护结构,由柁、檩、椽组成木构架的土木结构房屋。所谓的生土建筑,是指未经焙烧的土坯、灰土、夯土,或者自然土为承重墙体的房屋。上坯一般要选用粘性上湿法成型,可以在土坯中掺入麦秸草等拉结材料。土坯可用粘土浆或粘土石灰浆砌筑,土坯卧砌。土筑墙系应该由粘土加适量的麦穰逐层夯筑而成。

但是由于这种结构的建筑对施工方法要求较高,所以在抗震设计中其对施工方法的要求也较高。一般来说,都是采取由下而上逐层交错夯筑,保证土坯竖缝逐层错开。同时需要在纵横墙交接处,要交错夯筑,相互搭接,这样才能保证整体性较好。

2.2抗震构造措施

2.2.1墙体构造措施在进行墙体砌筑时,必须要保证内外墙体同时分层交错夯筑,咬砌。同时需要注意在土坯墙、土筑墙内外墙交接处,每隔30厘米左右就要放一层如竹筋、木条、荆条、苇子等拉结材料,保证每端伸入墙内约1米左右。如果采用砖柱和包角砖柱,就需要注意砖柱与土坯墙之间的拉结。这就要求在施工中,完成砖与土坯的同时砌筑,保证其可以互相咬接。土坯墙的砌筑可模拟砖的砌法,互相搭接错缝,不要形成通缝。坯与坯间泥浆要饱满,泥浆中可掺些麦穰。墙体要做防潮怠,这样才能更好的防止雨水浸蚀及碱化。

2.2.2屋盖系统的抗震措施在设计和施工中都必须要保持屋顶的整体性,这主要是通过加强梁、檩、椽之间的连接来实现的。檩子应该放在梁上,椽再放左檩―巳交错搭接牢,或用铅丝交叉绑牢。如果在施工时,檩木不够长,用扒钉钉牢。此外还需要要做好梁(檩)与墙之间的连接。大梁要压在墙体或砖柱上,伸入墙体部分的长度不小于25厘米。如果梁或檩长度有限,搭入墙体长度不够时。可在墙外加一方木,用铅丝通过墙体缠在檩子的钉子上。为使地震力能均匀传绐墙体,应在梁端,檩端设垫木,在垫木和大梁之间用扒钉钉牢,或旧铅丝绑扎,大梁不能放在窗过梁上面。

3.单层砖房抗震设计与加固措施

抗震设计的目的是防止地震造成的人身伤亡,使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要保证在地震时,必须坚持工作部门的正常工作,如通讯、电力、医疗等。

3.1单层砖房抗震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选好地基按。如前所述,这种结构的建筑必须要选择好地基,使建筑物尽量着落在良好地基上。也就是要保证在同一幢建筑物中,采用同一的基础形式,保证在地震时不会发生不均匀沉陷。

3.2建筑物的体型要单一

一般来说建筑物的体型的平、立面越规则越好,所以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保证其布置尽量的对称,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物刚度比较均匀,能够有效的减少因地震而引起的扭转作用,使地震力容易顺利传播。

3.3房屋的均匀布置

要保证房屋的纵横墙均匀布置,如果条件许可,横墙应该要贯通房屋全宽。如果需在墙上开洞,那就应该使各墙段宽度尽量均匀一致,而且洞口应离开纵横墙连接处一定距离,以免削弱纵横墙的整体连接。另外,横墙的布置尽量密些。

3.4尽量减轻房屋重量,降低房屋高度

一般来说房屋愈重,地震时产其生的地震力就越大。所以,单层房屋应该尽可能的使屋盖做得轻些,这样一方面可减少地震荷载,另一方面屋盖较轻,也能够更好的降低房屋的重心。为了进一步减少地震力的影响,房屋高度也应该尽可能的低些。

4.结语

总之,在建设新农村,在发展乡镇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对这些地区的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保证农村、乡镇建筑在遭受地震灾害时,能够避免或者减少损失,保证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葛学礼,朱立新,王亚勇,等.村镇建筑震害与抗震技术措施[J].工程抗震,2001(01).

农村房屋设计篇2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a

据统计,在汶川、玉树和芦山地震中,重灾区的农村房屋90%以上坍塌,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房屋倒塌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造成房屋倒塌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大多数农村房屋没有进行抗震设防。而我国又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地震活动十分广泛,需要进行抗震设防的烈度区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9%,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农村,面对严重的地震灾害,加强农村房屋的抗震设防建设迫在眉睫也势在必行。

一、农村房屋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

㈠屋基不合理

农村建房普遍没有地质勘探,凭借直觉经验或邻居房屋建造情况来确定地基的承载能力,不考虑建房的地质环境和条件,对于地基承载和地下的土层结构情况缺乏科学的依据,存在较大盲目校仿,带有明显的盲目性。而且屋基挖掘深度不够,大多数仅50厘米左右,处理方式简单,铺设上条石,用砂浆找平,即砌筑墙体,很少打地圈梁。

㈡房屋结构不合理

1、片面追求造型

据调查,在农村,因民俗习惯土木、砖木结构的前出水或主要前坡出水瓦屋和砖平房居多,片面追求造型使房顶重心倾向一方,还有部分房屋采用内生外熟的土建材,不具备抗震能力,地震时易造成外墙闪出,屋顶塌落。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山区,依山而建的窑洞,支撑力和整体性差,地震时容易重心偏移,造成倒塌。

2、片面追求采光量和大空间

在部分富裕的农村建房时片面追求采光量和大空间,设计的高度过高、门窗过大,为使顶层保温,随意加厚屋顶层,造成顶层重量增大。以1990年江苏常熟5.1级地震为例,震中区20世纪80年代兴建的二三层楼房,单层高度达3.8m~4.2m,进深达6m以上,门窗多又大,而且楼顶特别重,使得房屋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而且多数都是立砖立砌空斗墙承重,因此,未能经住地震的考验,遭到严重破坏。

㈢ 整体抗震性能差

农村大部分房屋纵横之间没有可靠的联结,纵横墙不同时砌筑;墙角处无拉接钢筋;檐口无过梁,不设圈梁、构造柱;墙体的整体性很差,地震时不能保持同步移动而相互分离,墙体不倒即裂,造成局部破坏或倒塌。

㈣不注重容易损坏部位的建设

据调查,房屋的端开间,端墙,转角处,门窗的边角、窗间墙是地震时容易造成破坏的地方。房屋的附属突出建筑物如女儿墙、高门脸、挑檐、雨篷、阳台等缺乏与周边连接,且刚度突变等也容易在地震时使住房造成破坏,这是农村住房抗震设防的薄弱环节。有些人口密集的农村把划分的宅基地建满,左邻右舍靠的很近,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往往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二、农村房屋存在抗震设防问题的原因

一是农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淡薄,防震、抗震知识贫乏。大多数农民建设房屋时很少考虑到抗震安全问题,即使考虑到抗震问题,也因为成本增加、缺乏专业知识等原因使房屋抗震建设不能落实,造成新建住房设计不规范,结构抗震不合理等问题普遍存在;

二是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收入偏低,经济不宽裕。建筑房屋经费投入不足且,在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房屋的高大、宽畅、明亮、外观漂亮,想方设法挤占了抗震结构上的必要投入;

三是抱有侥幸心理,大部分农民认为自己前辈在此居住多年均平安无事,没有遭受地震的危害,今后也不会发生地震,没有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意识。

三、农村房屋抗震设防的对策和措施

㈠提高村民抗震设防的意识和观念

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加强农村房屋抗震设防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广大村民的抗震意识,消除不合理的结构习惯做法和不利的构造措施对房屋抗震性能的影响,改变农民只注重房屋的装修门面,忽略房屋结构抗震设防的错误观念,牢记地震灾害带来的惨痛教训,消除村民对地震灾害的麻痹思想,要以预防为主,减轻地震灾害对农村房屋的破坏,防止农村地区震害“小震大灾”的继续发生,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㈡加强对农村房屋抗震设防的指导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把好农村住房抗震设防关,引导农民主动到地震部门咨询,取得选址和抗震设防意见,避开抗震不利地段,建设适合当地民情,利于抗震,造价经济,美观实用,风格多样的民居建筑。.

㈢推广典型,逐步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通过移民搬迁、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等工程,配合新农村建设,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落实必要的抗震设防措施。要将抗震住宅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㈣提高农村房屋抗震设防能力的技术措施

1、 把好选址和地基处理关

指导农民建房选址时要避开孤立的山坡、山脊、有地裂的区域和不稳定的斜坡、河、湖、池塘岸边等不利地段;建房时,对软弱、松散地基采取置换、加密等办法进行处理。

2、把好建筑材料关

选用较好的建筑材料,提高房屋施工质量,避免或尽量少采用粉土浆砌筑墙体,在房屋抗震薄弱环节处采用混合砂浆砌筑墙,如房屋的山尖、女儿墙和烟囱墙体等。

3、提高农村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

⑴采用合理的结构布局体系,避免过大的房屋开间进深尺寸和墙体门窗洞口尺寸,防止墙体局部尺寸过小,墙体的各墙段宽度尽量均匀布置。

⑵增强屋盖体系的整体性,加强木屋架在纵墙上的固定,在房屋两端开间和中间开间的屋架间以及山尖墙体之间设置斜撑、竖向剪刀撑,提高屋架横纵向的稳定性,增设墙揽拉结山墙与屋盖,屋架上弦和下弦檩条与山墙、圈梁有效地搭接,满足最小搭接长度的要求。

⑶房屋设置圈梁体系的同时,在房屋四角、大开间内外墙交接处等墙体加设构造柱,并且预留马牙槎,形成弱框架体系,纵横墙体交界处进行拉结。

⑷加强房屋横纵墙体的连接,在外墙转角以及横纵墙体连接处沿墙体每隔一定高度设置拉接筋。

⑸在房屋内横纵墙体下设置砖基础和圈梁,加大基础埋置深度,夯实室内填土,减少内外横纵墙的不均匀沉降。⑹对于震后新建抗震能力严重不足和存在抗震构造缺陷的房屋,应进行加固改造处理,防止新建房屋遭遇地震时发生严重的破坏。

结语: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建或改扩建住房十分普遍,且农村建房点多、线长、面宽、量大,房屋结构安全与抗震性能等技术问题必须长期高度关注,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提高农居抗震能力重要性,又要认识到这项工作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尽管如此,我们更应坚定信心,努力为提高广大农民的抗震防灾意识、为有效提升农村房屋的整体质量和抗震性能、为提高农村房建抵御自然灾害整体能力而探索。

参考文献

[1]马永欣,郑山锁。结构试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吴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胡聿贤。地震工程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6。

农村房屋设计篇3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防震减灾法和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宏观要求多,而实际操作较差,缺乏法律强制要求,全面社会缺乏防震减灾意识和知识,加之经济相对落后,我市农村民居和村镇公共设施包括中小学校抗震设防十分落后,不设防的农村民居及农村公共设施成为危害农民生命造成重大伤亡的重要隐患。当前全市人民正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加快发展。要实现科学发展,打造“三个**”,实现追赶跨越的目标。构建和谐**,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出发,从防震减灾的角度针对**市实际,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尤为重要。20xx年5•12汶川8.0级大地震给我们留下了血的教训,逐步提高农村抗震能力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现状

**是一个人口610万,面积1.53万平方公里的农业大市,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经济欠发达。**市地处郯庐断裂带和扬铜地震带交汇处,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20xx年九江5.7级地震,虽然震级不大,烈度不高,但对震中当地广大农村民居却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死亡的12人均系农村民居倒塌造成。经调研,**市大部分农村民居没有设防,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1、抗震性能好的钢混结构较少。至20xx年全市农村现有116.44万户,拥有1户住宅的140.4万户,2处住宅的5.09万户。住房类型主要为楼房,楼房74.09万户,平房42.36万户,平均每户面积为140.4㎡。住宅主要为砖木和砖混结构。砖混结构64.7万户,占55.6%,砖木结构34.53万户,占29.7%。钢筋混凝土结构14.11万户,占12.1%,其它3.08万户,占2.6%。

2、我市相当大部分住宅基础处理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有的房屋尽管选在开阔平坦、土质坚硬均匀的场地上,但对基础的处理不符合抗震要求。如有的在打过夯的地面上直接往上垒墙;有的即使挖地漕也不按设计规范要求处理基础,抗震性能仍较差。

3、大部分房屋选用的建材质量不合格。在调查的所有砖木结构房屋中,大部分砌墙体用砂浆不符合要求,有的用石灰掺土代替砂浆,有的砂浆配比不符合要求,有一部分房屋选用旧砖、劣质砖或新旧砖混杂砌墙,使墙体强度明显降低。有的用旧木材或已经腐朽变质的木材做梁柱,地震时房屋容易产生局部失稳而倒塌。

4、大部分住宅的设计或施工不太合理。譬如,房屋高度与宽度之比不符合抗震要求,抗震横墙的间距与房屋的类别不相匹配,房屋各个构件之间缺少可靠的连结,整体性差。有的砖混房屋尽管设计了圈梁、构造柱,但由于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符合要求,也达不到抗设防的要求。在被调查的房屋中,还有一部分旧砖木结构或土墙房屋年久失修,有的出现地基下陷、墙体裂缝、屋顶塌陷。据调查,这些危房目前大部分还在被利用,或住人或存放物品和牲畜。这类房屋如果遇到中强地震就会墙倒屋塌,将造成大量的人员和牲畜伤亡。

二、原因

导致目前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广大农民的防震减灾意识不强,农村住宅防震、抗震知识贫乏。他们在建房时往往只考虑美观、气派、宽敞、舒适,而不考虑抗震因素。有的盲目攀比,建设的房屋太高、太宽。有的设计不合理,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导致一部分住宅存有安全隐患。

2、我市大部分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收入偏低,经济不宽裕。他们在建房时只追求面积,不讲求质量。施工工匠没有经正规培训,同时在采购建筑材料时,贪图便宜,购买了一些假冒伪劣建筑材料。

3、村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制定抗震设防专业规划,没有法律强制要求。由于某种原因村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农村住宅常把划分的宅基建满,左邻右舍靠得很近,破坏性地震时往往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由于有的村镇没有编制抗震设防专业规划,没有按照防震减灾有关法律对村镇建设作出强制要求,导致在村镇建设中没有选择抗震有利地段,没有避开发震断层和易造成滑坡、塌陷、液化地段,没有充分考虑房屋间距和道路设置、避震疏散、救灾等因素,使村镇建设存有很大的抗震隐患。

三、对策与措施

为提高我市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结合我市实际,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1、专家参与农村民居设计

组织专家进行抗震性能房屋建设论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下各种结构类型,给出当地群众经济上易接受的抗震技术措施和指导性建议。通过编制地区性房屋抗震技术标准和抗震构造图集的形式,指导村镇房屋的建造,提高村镇房屋的综合抗震能力,减少地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采取可行的抗震加固方案

根据不同地区房屋结构特点及其抗震薄弱环节,采取工程措施有规模有系统地提高民房的抗震设防能力。对已建成的建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依法进行了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3、村镇建设要合理规划

将农村抗震设防管理与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做到每个乡镇都要制定村镇建设抗震减灾规划,并严格按规划要求建设。在村镇建设中选择抗震有利地段,避开发震断层和易造成滑坡、塌陷、液化地段,充分考虑房屋间距和道路设置、避震疏散、救灾等因素,可将震害损失大大降低。

4、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及普及工作

一是要采用科学、灵活、及时有效的宣传方式,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将农村住宅建设防震抗震知识普及到乡(镇)、村庄和农户,使广大农民把建设安全农居变为维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自觉行动。二是指导村民建房前进行抗震设计,选择规则、稳固、延性好的构造屋型;三是对施工人员进行短期集中培训。培训形式除采取集中讲授外,还可以实地参观已建成或在建的抗震民居;四是加强对技术的指导和服务使新建、改建、扩建民房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5、推广典型,逐步推进地震安全农居工程

可采取“农民自愿、适当补助”的原则,结合我市新农村建设移民建镇和推动农村房屋建设中抗震设防工作,政府拿出一部分补贴,组织实施“地震安全民居工程”,通过示范工程建设,总结、筛选、提炼出已有的一些切实有效的房屋抗震技术及措施,引导广大农民建造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并以点带面,使**市的农村住宅抗震设防程度大大提高,农民抗震设防意识明显增强。

6、加强对村镇建设项目抗震设防的指导和管理,突出政府在抗震设防中的管理力度

农村房屋设计篇4

关键词:房屋建设,农村,质量隐患,普及知识

引言:随着国内近几年居住建房的温度,有不少农村农民收入增加,加之在我国一直提倡的小康社会模式的驱使下,很多农民对自家房屋进行翻修和重新建设,但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私乱搭建,建设无序,存在房屋抗震,防火等。因此可以借助当地高校的力量来协助有自建需求的村民,例如本次课题研究的通过成立大学生农村基建咨询站,来满足当地建设需要。

一、农村基建房存在的问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经过实地走访、调研,以及问卷调查的形式,总结出以下几点情况:

1.1、乱建、违建现象严重:

根据课题组选择的农村居住点布局分散,没有形成集中布局的势态。农民根据自己喜好,自行分散无序建设,往往呈“线性扩张”,村内道路修到哪里,新房就建到哪里,沿路临街随意搭建生产性、经营性用房现象比较突出。

虽然近年来相关政府部门加大了农村宅基地和农村建房的管理力度,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农民建房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现象依旧十分突出,存在违法搭建、擅自加层等现象。如果在意外发生时,例如遇到火灾时,居住者成功逃生的机会就会很小,并且建筑间距不满足建筑防火规范的要求,间距过小,极易互相受到火灾的影响,引起火灾的快速蔓延,为自身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1.2、建房资金短引发诸多问题:

现在大多数农民虽然有一定的积蓄,但大多经济来源较单一,建房资金主要来源于外出打工收入。按目前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计算,建好一幢房子,至少要花费农民家庭10-15年的积蓄,对于一般家庭来说,用于建房资金储备并不充分,加之农村建房很多为了为家族增光成为面子工程,经济实力好修,条件差的借钱修,不但耗尽了积蓄,而且透支了未来的生活,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指导,面子工程导致了很多“空心楼”、“烂尾房”的产生.

1.3、建房质量问题严重:

1.3.1房屋地基基础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在建设初期没有对建设场地进行正规合理的勘察,对基槽内部的一般土质产生的变化情况和一些特殊的土质信息的了解,,无法为后续进一步建筑方案与施工提供充分的依据,因而常常会造成没有章法的建筑方案和建筑施工。

1.3.2房屋建设中设计不规范导致的抗震性能差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自建住宅大部分是低层建筑,多为砖混结构,没有施工图纸,建筑平面设计和结构设计是自行揣摸,所有承重构件的设置和建筑材料的配用,未经设计计算,都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及理解而建。

1.3.3房屋建造使用材料质量差

在建造房屋时所用材料基本不会经过严格检验,比如现浇混凝土使用强度不够的砂石;或者采用质量不达标钢材;墙体强度也不够,达不到规范的要求。

1.3.4由于施工人员专业素养低的问题

村镇住宅建设由于施工人员没有具体的时间,有农忙时就从事农业劳动,没有农忙时就是建筑施工人员,所以这种人群是没有基本的专业素养的,并且个体施工人员量大、分散、稳定性差,主要是没有统一的管理,所以由他们所参与的建设质量往往会有问题。

1.3.5审批和管理中存在问题规划布局缺乏衔接

对于农村土地的利用总体规划往往和更大一级的规划会有不同,在更大一级的土地使用规划时并不会满足每个个体的建房要求,所以有许多村镇有建设用地不够的情况。两个规划不统一、不衔接,所以当个体在建房时最终不满足建设的统一规划要求。

二、针对所存在问题应对方法:

2.1对于农村自建房质量问题的解决办法

课题组经过调研、讨论,建议采取成立农村基建咨询服务站,以利用学校丰富的理论资源,满足实际建设需要。

2.1.1对建筑工匠队进行技术培训:

利用所学知识或者在网上查阅相关建造方法对农村个体工匠和农建队进行培训,技术培训、制度培训的重点内容是简单建筑设计、图纸阅读,施工管理,建设质量要求和最终检验施工是否合格的培训,这样可以提高建房的质量,进一步保证农民建房的安全性。

2.1.2对于房屋设计图纸整理改正:

虽然村镇建房时有一些相关专业设计图纸参考,可惜量并不大,且一般只有建筑方面的材料,缺乏相关专业的配套比如结构、水、电等。鉴于《新农村建设农房图集汇编》的基础上,与实际农村自建房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出进一步新的建房质量、抗震等要求,所以对于专业的农村房屋户型设计者来说,就要实际的为人们设计出具有良好采光、通风的新型住宅户型图纸,进一步满足当代的需求。

2.1.3加强建材质量管理

在农民建造过程中可以联系相关专业人员对于将要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预制构件经行质量的监督,尤其是对于住宅质量具有最大影响的钢材、水泥、砖块三大建材,凡不能满足技术标准规范技术要求的,一定不可以用于建设使用。

2.2对于建设乱、违章建设等现象的解决方法:

定期由服务站的志愿者与相关专业人员走访农民之中,提供相关知识的讲解,并发放相关安全手册。让农民树立质量意识、经济意识、环保节能意识和安全意识,使得建房者自身重视住宅建设质量安全,继而对施工者有所选择并提出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告诫建房者有专业的建造者建设房屋的优点所在。

2.3联合当地建筑专业部门为农村自建者提供相关帮助:

由于农村房屋建设者所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有限,对于我们所收集的问题,尽可能通关查阅专业资料予以解决。对于一些我们不懂得,可以将问题统一整理,请教专业建筑部门予以解决,使得所遇到的问题予以解决的同时,丰富自己的实际经验。

2.4协助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完善管理:

推行农村建房保险制度。鉴于农村建故频发,赔偿较为困难的特点,推行农村建房强制保险制度,建房户或承包人必须为建筑工人投保意外险,以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经济赔偿。提倡以人为本、以和为贵、远亲不如近邻的新观念,让邻里认识只有和谐的睦邻关系,才能真正方便生活。

结语

对于现在农村自建房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对于存在的问题做出积极有效的解决办法。使得许多问题在建设初期得到合理解决。作为大学生基建咨询服务站我们应该发挥所学,一方面为需要的人提供全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对于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应该及时联系有关专业部门上门请教。最终使得建房者的利益得到有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高小旺,刘佳,高炜不同建筑物抗震设防的目标和标准探讨[J].建筑结构.2009(4)

[2]张晓宾浅谈构造设防在房屋抗震的重要性.2011(36)

[3]唐华.浅谈农村自建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2010(9)

[4]赵武伦,武敬.农村建设质量不容忽视[J].建筑.2006(12)

[5]左停,鲁静芳.国外村镇建设与管理的经验及启示[J].城乡建设.2007(3)

农村房屋设计篇5

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全县新农村建设进程,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现就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农村新社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体现,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建设农村新社区,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公共成本,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未来发展的负面影响,最大范围地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建设农村新社区,有利于从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方面对农民实行社区化管理,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农田集中成片,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有利于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品位。当前,我县农村建房混乱、分散的问题较为突出,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造成了农村土地等公共资源的浪费,影响了全县新农村建设进程。全县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推进。

二、加强对农村新社区建设的指导和管理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完善”的要求,根据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加大对农村新社区(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力度,科学有序推进。

(一)合理布局。农村新社区建设要符合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按照“利于生产、方便生活、适度集中”的要求,综合考虑农村新社区一、二、三产业布局的协调和相互促进,科学选址,合理布局,防止出现重复建设或二次拆迁现象,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农民财产的损失。每个乡镇每年都要因地制宜,分类规划建设2-3个农村新社区,建设规模原则上保证在30户以上,建设形状呈块状布局,尽量避免沿路“一”字排列和沿河、渠“非”字排列。农村新社区内原有文化特征明显的民房建筑(群),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予以严格保护。

(二)精心设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注重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实行多方案竞选择优。积极推荐选用《省农村住宅优秀方案》图集中的户型,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确保整体和谐统一,内部功能合理。按照“共建共享、一步到位”的要求,统筹安排公共基础设施、生产性附属用房及三产服务设施的配置,规划好社区办公场所和社区警务综治室、文体活动中心、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卫生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党员群众电教中心、广播室、农家书屋、农家超市、户外健身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推进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把新社区一次性建设成信息化小区,为农村居民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三)严格管理。农村新社区建设规划,按规定程序批准后应及时向农民公布。严格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农村新社区建设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必须按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报批手续。严格加强农民建房管理,符合享受宅基地条件的农村居民,新建住房一律进入农村新社区,同时必须拆除其原有房屋及地上其他附着物,并将原有宅基地复垦耕种或退还集体经济组织。因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和交通水利建设等拆迁的农村居民,统一进入农村新社区进行安置。县城规划区内的集体经济组织,原则上统一规划建设安置小区,其村民不得单独占用宅基地建房。凡不符合规划要求,申请在新社区外新建、改建、扩建民房的,一律不予审批。严格加强房屋产权管理,农村新社区建设的房屋产权,属于集体土地的,颁发村镇房屋所有权证和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其房屋不得擅自出售、转让和上市交易。征为国有土地并在补交土地出让金后,可按有关规定办理城市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四)科学建设。根据各村实际,因地制宜选择规划引导型、迁村腾地型、项目拆迁型、城中村改造型、产业培育型、村庄整治型等多种建设模式,引导群众进农村新社区建房买房。按照“四统一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统一规费、分户办证)的办法,采取集中联建、居民合建、农户自建、委托代建、统管自建等方式,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监理单位建设农村新社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新社区房屋及配套设施项目招投标和工程造价、安全施工、竣工验收等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三、加大对农村新社区建设的扶持和服务力度

农村新社区建设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抓住城镇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孟溪大垸扶贫综合开发和埠河新农村示范镇建设等机遇,实施重点倾斜,促进快速发展。

(一)奖励入住农户。新社区内居住的农户,除享受宅基地保障、免费规划设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等优惠待遇外,对主动进新社区建房购房且复垦耕种或退还原有宅基地的,县财政按照农户复垦原有宅基地增加耕地面积抵扣新社区房屋占用耕地面积后,依据耕地开垦费标准给予适当资金奖励。对少数因房屋破旧、漏雨、墙体裂缝倾斜下沉、承重结构损坏等造成无法居住,或居住有危险且又无力新建住房的困难农户,各乡镇、村要优先扶持其进农村新社区居住。

(二)保障社区用地。新社区内住宅、基础设施与公共配套设施用地,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按照“统筹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积极探索宅基地使用的多种途径,有条件的也可征为国有土地。新社区内的经营性建设项目用地,按经营性用地政策实行有偿使用。

(三)免费规划设计。新社区各类建设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管理”的原则,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各乡镇组织编制各行政村新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县住建部门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及新社区建设的指导,不向新社区农户收取规划、设计费用。

(四)扶持设施建设。新社区的住房建设以农村居民个人投入为主体,其道路、给排水、电信、供电、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原则上计入房屋建设成本,各乡镇、村要予以扶持,县财政实行以奖代补。小区内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实行市场化运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新社区建设的扶持力度,将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向农村新社区倾斜。除国家、省有明确规定外,农村新社区建设免征县级各类行政事业性规费,相关技术服务性收费按规定标准下限的三分之一收取。

(五)保障农户权益。新社区建设用地上的原有民房搬迁,属集体土地的,按征地管理有关政策补偿;属国有土地的,按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政策补偿。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完善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加强职业培训,促进非农就业,切实维护新社区农民的合法权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农村房屋设计篇6

【关键词】农村房屋闲置土地

据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分析资料估计,今后20年,全国每年约有1200多万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镇地区。按照目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用地153平方米计算,每年将均有18.36万平方米的农村宅基地可能闲置不用。①面对日益严峻的土地形势,依法依规处理好农村大量的闲置房屋,盘活用活有限土地资源,对于提升农村土地的资源利用率,解决当前我国土地日益稀少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造成农村房屋闲置的原因分析

富裕农民对住房产生新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对住房环境、条件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旧的住宅往往布局无序,宅基地缺乏统一规划,邻里间隔小,房屋采光、通风效果差,且每户的住宅面积也很小,加上道路狭窄,排水排污能力差等多种因素互相交织,使废弃旧宅基地建新居成为可能。加上农民的土地忧患意识不强,农户违规用地越来越普遍,闲置旧房越来越多,甚至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群体性现象。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造成房屋闲置。一是恢复高考后一些通过上大学、当兵等途径“农转非”的人口,在农村却还为他们留有宅基地甚至耕地。二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农民已经不再为土地所束缚,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在城市购买了商品房,一些人接子女进城读书接受教育,举家迁入城市定居生活。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从1990年开始,我国每年大约有1%的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而中国人独有的乡土情结,落叶归根,使得这些人口的住宅长年处于空闲状态。

生活方式的变化造成房屋闲置。受外来文化及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的居住方式日益呈现出家庭核心化的发展趋势,父母与已婚子女(主要是已婚儿子)一起居住的越来越少,分开各自生活的情形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数情况是,与已婚孩子分家后老人大多仍居住在祖上传下来的老庄户,当老人去世后,其原来居住的房屋便会闲置下来。

宅基地管理缺位造成房屋闲置。农村宅基地基本上沿着一户一宅平均分配的无偿、无限期、无流转的管理政策。这种制度虽然减轻了农民负担,但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农村建房风气的高涨,增加了农村宅基地的需求量。农民为了保护自己土地权益,便是尽可能地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盖房并闲置。有些村民还采取一些欺骗的手段,如瞒报已有的房屋、虚报家庭人口数等骗取批准宅基地,结果就导致一户多宅、宅基地超标现象普遍。于是便造成了农村人口在不断减少,而农村住房占用土地却在不断增加的怪现象。②

房屋流转不畅造成闲置。据调查,大多数农民愿意将自己的闲置房以合适的价格出售给别人。但到目前为止,农村宅基地的流转体制尚未建立,农村宅基地和农民住宅难以确权发证,宅基地和农民住宅作为物权不能充分实现,制约了闲置房屋的市场化。③在房屋转让的法律法规中,对于房屋购买者只能是本集体成员,村外人员及拥有城镇户口的居民都被排除在购买人范围之外。由于在农民自己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买卖关系,加上农村房屋价格相当低廉,宁愿自己留着,从而造成农村房屋闲置、荒废的不断增加。

村镇规划管理滞后导致房屋闲置。村庄建设规划对农民建房起着最直接的控制作用。一些地方长期不搞村镇规划,或在规划中不讲科学,只注重新房要整齐划一,而忽视了对旧宅基地的改造利用,造成农民建房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上建房时缺乏长远眼光,住宅设计不合理,给采光、通风、排水等留下隐患,致使房屋更新换代速度快。于是,新房越建越多,被闲置的旧房自然就不断扩大。加上规划缺乏监督,致使这方面问题愈加严重。

农村闲置房屋的主要危害

农村闲置房屋不但侵占大量耕地,让耕地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严重浪费,而且使村容村貌十分凌乱,恶化了农村生活环境,严重干扰了我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其危害不容忽视。

农村闲置房屋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一方面,农村闲置房屋使许多农村土地无法耕种,造成土地资源利用率偏低,不能达到地尽其用,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而另一方面,农村居民中一部分人宅基地少的农户为了解决住房困难问题,违法占用耕地建设住房,加剧了耕地短缺的矛盾。

农村闲置房屋大多存在安全隐患。因长期无人居住管理,农村闲置房屋大多年久失修,荒草满院,易倒塌,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并成为村卫生防疫的死角。同时,由于农村闲置房屋大多远离村民视线,不但成为偷盗行为的频频发生地,而且即使不法分子藏匿其中也令人难以知晓。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农村的治安,增加农村的不稳定因素。

农村闲置房屋容易引发宅基纠纷。在大多数农民心目中,宅基地属于私有财产。如果宅基地占有不均,极易导致群众为争夺宅基地而发生矛盾纠纷,影响邻里和谐和农村稳定。如一些农户建新房后不拆旧房、超占宅基,扰乱了农村村庄的集体统一规划;个别农户违规占有多处宅基,使一些确需宅基建新房的农户迟迟无法落实;一些闲置的旧房屋大多数属于多户人家一起居住,产权交叉不清,各家贫富不均,大家意见不一致,拆掉处理难度相当大,解决起来比较棘手,也使宅基纠纷增加,造成邻里关系不和睦和干群关系紧张。④此外,有些地方新建农宅时盲目提高地基,使部分老屋排水困难,民事纠纷也不断上升。

农村闲置房屋阻碍了村庄的治理与发展。目前很多农村闲置房屋断壁残垣、破败无序,加上通往闲置房屋的道路大多坎坷不平,致使农民行车难、交通不便,增加了自来水供给、有线电视等现代化配套设施建设的难度。由于大多数农村的集体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对房屋的拆迁、土地归整所需要的补偿资金没有能力支付,给村庄的统一规划治理及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村庄的有序建设和健康发展。

盘活利用农村闲置房屋的思路和对策

农村闲置房屋的危害显而易见,尤其是在我国加快新农村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大形势下,解决农村闲置房屋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一些专家研究显示,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达153m2,如通过旧城改造、盘活存量土地、治理农村闲置房屋等措施,将人均用地逐步降到100m2,就可以满足一定时期内的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建设用地需要。因此,在严格控制新增宅基地的同时,解决好农村闲置房屋问题,对缓解我国用地矛盾,保护耕地资源,保证粮食安全,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从目前各地盘活用活农村闲置房屋的经验做法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种办法:

对闲置房进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在推进闲置房屋土地整理复垦时,必须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科学规划、积极引导,因地制宜、规范操作,量力而行、逐步推开,确保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一定要讲求工作方式方法,否则可能会触犯政策乃至法律,产生事与愿违的不良后果。

一是明确农村宅基地及其房屋的财产利益。在宅基地土地整理复垦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要在合法前提下确保其应得的宅基地部分增值收益。⑤

二是统筹兼顾,适当补偿。考虑到农村居民新修房屋后仍保留原旧房的情形普遍存在,为鼓励农户新修房屋后拆除旧房,并从兼顾各方利益出发,建议对旧宅适当补偿。健全合理补偿机制,对农村闲置房采取集体垫付适当补偿,受益建房户再出资给集体,如重庆梁平县龙门镇采取按房屋结构对农户按60~100元/m2予以补偿,得到群众认同。当然,在拆迁、迁建之前要约定复垦后的田地归所在村民小组集体所有,但原宅基地使用者有优先承包权,也可由村民小组给予一定补偿,再调配给其他承包大户或无田土户。⑥在补偿资金来源上,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也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宅基地复垦。

三是合理分配复垦的利益。利益是社会领域中最普遍、最敏感,同时又是最易引起矛盾的问题。为此,要探索建立公正的利益均衡机制。一方面,必须明确宅基地“公平置换”原则,严格按市场公平的准则进行。另一方面,必须赋予农民平等的谈判地位和权利。政府在推动宅基地置换时,置换补偿不应该由政府单方面说了算,而应该由双方协商确定,给农民以本该具有的平等交易地位及讨价还价的权利。⑦在政策设计上,必须注重利益尽可能向村社特别是农民倾斜,让村集体和村民得到实惠。

四是加强村庄布点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工程。按照新农村的总体目标要求,坚持节约用地原则,逐步调整村庄布局,加快推进旧村改造。如安徽省合肥市通过大力推进“旧村改造”,将那些破旧不堪、杂乱无章的村庄通过科学规划来推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大约可退出耕地20余万亩。⑧同时,要注意优选复垦方案,应最大可能选择危旧房和房前屋后空闲地较多且较集中成片的地带。这样,不仅有利于项目的整体开发,而且有利于降低复垦成本。

五是有效发挥宏观调控机制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和政府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调控主要是依靠提供有效的制度安排,建立起合理的经济利益关系,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应该从满足农民生活生产需要出发,编制村镇建设规划、规范的农村房屋交易市场、建立宅基地储备制度、加强农宅结构指导等方面进行有效调控。⑨

六是加强乡土建筑文化保护。在旧村改造之前,要坚持规划先行,搞好调查研究,做好旧村改造规划,切实把本村本镇独有的诸如古宅、古楼、古庙、古碑、古窑等古建筑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做到以不动为主,以不拆为先,能保留的就保留,能不拆的就不拆,防止因盲目拆建造成永久性的遗憾,确保具有本地特色的古建筑保留下来,成为当地一道古朴而亮丽的风景线。⑩

盘活利用有使用价值的闲置房。土地整理复垦并不是破解闲置房屋的唯一良策。相当一部分闲置房屋内部结构较好,有些甚至是新房,位置也较好。在盘活利用农村闲置房屋时应结合各地闲房屋的实际情况,做到物尽其用。

一是改造农村闲置房,开辟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建议加大对闲置房改造的资金投入,结合新农村建设,对闲置房进行重新规划,重新改造,合理利用。充分利用闲置房,通过维修或改、扩建仓库、大会堂、旧校舍、已撤并搬迁的乡镇政府公房等,大力兴办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养老中心、村图书室等,为农民提升农村精神文化水平提供配套设施,从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二是创新流转制度,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宅基地上的房屋是宅基地使用权人投资建造,是宅基地使用权人的私有财产。农房如果长期闲置无人维护,会逐渐破烂,但要卖掉并不容易。与此同时,部分贫困农民又无力建新房,存在住房不安全问题。因此,各地政府不妨花较少投资帮助贫困户解决燃眉之急,也可通过补助少量资金鼓励危房改造对象购买安全流转房,这既解决了贫困户的住房问题,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又盘活了农村闲置房,更节约了农村新建房占用耕地,使农村富裕户的闲置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充分发挥效益。这种资源流转制度的创立推进,利民利国,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三是以经营理念盘活闲置房。一是租给企业。企业用地难是目前招商引资工作中的瓶颈之一,将农村闲置房屋改造成生产加工车间,引导企业将生产车间搬到农村。这样既可缓解用地难题,又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增加集体和村民收入,还解决了企业用工难和农民就业难的问题,实现了多方共赢。但由于目前租用场地的产权不属于租用企业,导致企业在贷款、扩大再生产等方面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企业主对此反映较为强烈。二是租给民工。农村闲置房可以较低价钱出租给附近的打工者,让打工者有个舒适、宽敞的生活环境。在乡镇打工者要么拥挤在企业的集体宿舍,要么自己找宿舍。如果把适量的农村闲置房屋面向民工招租,可谓一举多得。三是租给特定群体,形成规模效应。自1994年以来,全国各地的1300多个艺术家聚集宋庄,其中包括近百名海外和港台艺术家,宋庄为此成为中国最大的艺术家集聚地。村民几乎家家都改建了供艺术家租用的工作室。四是租给城市老人居住。目前城市养老压力越来越大,不少专家学者便提出了让城里人到郊区农村养老的建议。农村空气好,吃得新鲜,住得安静,且生活成本低,或成为不少市区老年人向往的养老去处。

四是发展特色旅游经济。近年来,农业旅游蓬勃兴起,农村的各种要素被盘活,其中包括农民的闲置房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生活在钢筋水泥丛中的都市人更加向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一些有识之士抓住都市人的这一心理需求,积极开发农村丰富的资源,利用农村闲置房屋租金成本较低、人力成本相对便宜等优势,把农民的闲置房租赁下来后改造成为乡村酒店,并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做乡村观光农业,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当地农民更要转变思想观念,成为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依靠自有闲置房资源来发展创办“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农家乐,让都市人找到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感受,在宁静、纯朴中舒缓压力、放松享受,从而实现增收致富。(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委党校)

注释

①④周爱纯:“加强空心村治理,推进新农村建设――赴霞口镇王海村调研报告”,。

⑦⑨刘旦,陈赢:“农村宅基地置换模式及其效益评估――基于江西的调查和农户视角”,《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⑧陈彪:“‘旧村改造’与农村土地集约化利用刍议”,省略/zjtg/societyDiscussion/200901/t2009012

农村房屋设计篇7

关键词:农村住房现状新农村

住房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主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广大的农村住房形成了村落聚居形式。尽管农村地区近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由于种种原因,呈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自”模式。这种模式使农村住房也一直处在低质量状态。因此,对农村住房的现状进行探究,用来指导新农村住房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现状

1研究现状。美国和欧洲等国家,人口密度低、土地私有,在发展农村住房过程中有许多标准设计图纸,其中大多数可以直接供使用者选用。日本农村住房建设发展的主要潮流是形成最具特色的民居文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住房建设来说,更重要的是形成风格,创造特色,传承文化思想和脉络。

2住房面积。目前农村家庭普遍以3-4人或以三代同堂的5-6人居多,房屋面积在90-350m2。90%的农村住房面积大于150m2,与他们的传统生活习惯、盲目求大的价值观和农村家庭结构复杂且人口多、农业生产机械与农产品储藏大等因素有关。

3住房成本。在住房建设中,农民既消耗时间精力又消耗大量的金钱。大多数在08年前修建的,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只能修建具有住房功能而无美观优质的住房。08年以后新建的住房,住房成本明显要高一些,相应的质量要求也高一些。

4住房结构。农村住房多为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几乎没有。对于2000年以后新建的房屋,大多数采用的二层砖混结构,并排有三间或四间内卧。

5层数以一、二层的房屋居多,其中主要的是以二层房屋,二层以上的房屋,最高房屋层数为四层。

6围护结构材料

6.1墙体。现有农村住房的墙体主要为实心粘土砖墙。村民将砖和水泥砂浆砌筑成住房墙体。墙体厚度一般为240mm,但总热阻不高,有的甚至低于低限热阻,构造上几乎没有任何保温隔热措施。

6.2门。新建住房的大门一般为卷阳门,与大门相连的门一般为木门,正房外门为带亮子的木门。门构造本身无保温隔热措施,大部分农户将内门和外门都采用门帘进行室内保温。

6.3窗。农村住房1990年以前主要采用木窗,从1990年开始铝合金窗逐渐有所应用,到2000年以后新建住房采用铝合金窗的比率逐年升高,塑钢窗和钢窗也开始应用。多数窗户采用单层玻璃,无保温隔热构造措施。

6.4屋顶。农村住房屋顶形式发生了由坡转平的变化。一层房屋主要是以坡屋顶的主,二层及二层以上多为平屋顶。屋顶构造大多缺乏保温隔热措施。

7住房设计方式。农民自建房大多数不邀请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很多住房形式、结构的确定多数参考村镇其他家的设计,或按照当地习惯做法。房主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个人风格喜好,参照当地习惯,合理地选择房屋的形式、材料和装修。

8住房平面布置形式。在两次建房热前后,住房的平面布局发生了改变。90年代前,最常见的就是“前堂后室”。主要功能空间包括堂屋、起居室、卧室等,次要功能包括厨房、厕所、储藏室等。90年代后,住房形式也走向了多元化,平面功能趋于功能化。为了充分利用与合理分配与道路相邻的界面,沿公路布置的农村住房更接近城镇住房的形式,舍弃了一明两暗三开间的传统农宅布局,单开间、两开间房屋成为主要的住房模式。

二、现状分析

1单体形式的演变。住房在选址、材料等方面的更新,以及居住观念的变化,共同推动了单体形式的演变。尽管材料不断更新,农村住房的建造组织方式基本不变,仍然以家庭为核心,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互助系统中展开的。

2选址的变化。由于生活观念、经济环境、交通环境以及生产方式、人口规模、交通设施的变化,农村住房的选址也发生了变化。转而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的地区转移。农村住房逐渐向干道两侧、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公共场所附近聚集。

3材料的变化。1985年前,农村住房主要以传统的建造方式:单层,主要以地方资源、本土植物、农副产品为建筑材料,手工建造。1985年后,第一次建房热潮,材料以砖木为主,单层为多,尺度较大。1995年前后,第二次建房热潮,农宅从单层向多层建筑转变,两层以上的建筑较为常见,结构形式主要为砖混。

4农村住房现状。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庄里的新房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在建房热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农村住房建设没有统一的规范,没有专门的设计,住房多是应急型、居室型、一次完成型和粗放型的住房。农村住房的发展相对城镇大为落后,建筑模式单一、旧房空置、散乱无序现象十分突出,存在“六个不”现象。

5农村住房建设和发展中的问题

一、在农村住区规划与住房设计方面没有配套的规划,缺乏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标准。虽然农村住房在人均用地和人均面积上都高于城市住房水平,但是在居住质量上却远远落后于城市。

二、在住房结构体系、施工、质量和建筑材料产品方面,缺乏针对农村资源条件、施工能力和经济水平的标准结构体系。

三、农村住房建设没有统一的规范,没有专门的设计,住房多是应急型、居室型、一次完成型和粗放型的住房。农民用地需按照当地规划制定的宅基地使用标准来实行,严禁建造各种违章建筑,应节约土地,以提高使用效率。

6住房的发展趋势

6.1住房形式逐渐多样化。城镇型住房适合少数脱离农业生产的家庭。半工半农型的住房既依附于原来的住房设计特点,又向城镇化的方向迈进了一步。农业型的住房适合全年在家务农的农户,住房面积稍大,功能齐全,有良好的日照通风。

6.2统筹规划,设计逐渐规范化。农村住房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无管理、无规划、无设计的状态到目前逐步实行统一规划、集中居住、统一建设的阶段。

6.3住房的质量和功能要求逐渐提高。以往的农村住房存在着建筑平面布局不合理,适应性、可变性差,保温隔热性能差,施工质量,装修安装粗糙等问题。对新建住房来说,由于经济、风俗等原因,对居住环境、居住条件、居住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6.4功能分区逐渐合理化,以实现套型齐全。设计逐渐科学合理,功能分区逐渐合理化,其套型功能齐全,要由门厅、起居室、餐室、卧室、厨房、卫生间、储藏间、阳台等组成。

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住房的建设正成为农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新农村的住房不仅要满足村民的居住要求,还要适应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既要解决当下的居住问题,又要满足日后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住房,向着节约节能、设计合理、住房美观、功能明确、安全舒适、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新型住房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C].2005

[2]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农村年鉴2007年卷[m].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27

[4]张琮磊等.江南农村自建独立住房现象研究[C].2007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研究,2007:351-354

农村房屋设计篇8

农村新民居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在新民居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各地的推进力度不一样,发展水平也不平衡。从总体上看,村庄治理、民居建设明显滞后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普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经济基础条件的制约。一方面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由于国家新的土地政策和税费政策的实施以及村办企业改制等原因,原来主要依靠土地承包收入、三提五统及企业经营收入为来源的集体收入,现已成了无源之水。集体经济的薄弱严重影响了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很多村成了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的“空壳村”,根本没有能力搞村庄整治;另一方面是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近几年,“三农”问题已成为国家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国家各级政府也都在想方设法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但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2009年河北省农民人均收入达5150元,但大多数农民仍以农业收入为主,收入渠道单一,家庭纯收入少。当前农村建一所新式住房造价大概十万元,需要耗费一个农民家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蓄,从农民自身角度看农村建房成本还比较高。因此,在没有政府补贴、贷款等优惠政策的情况下,完全靠农民自己投入,必然会降低建房标准,尤其在一些房屋的附属设施上,能减则减,能省则省,这是造成农村房屋整体标准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从财政投入体制看,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历来不是财政投入的重点。首先是城乡二元结构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改变,层层上缴的财政体制使财政投入难以回头向下流向农村;其次是我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规模一直比较小,财政紧张导致投入主要投向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企业,即使有少量资金流向农村,也主要投入到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目的在于保社会安全,而对让农民直接受益的小型基础设施投入比较少。据调查,河北省有46.3%的村庄村外路面硬化由村民集资修建,而非政府出资。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是造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人居环境差的直接原因之一。

三、落后思想观念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安于现状的思想。一些年龄较大的农民,由于受到知识结构和传统意识的影响,在思想上对建设新民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目前农民居住的房屋,其设计、结构、质量比以前有了大的改善,所以,满足于现状的思想严重,对搬入新区、住上新房的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二是封建迷信思想。一些农民建房先看风水,选址在哪里、建成什么样都由风水先生决定,这往往与乡村的整体规划相抵触,是造成建房无序混乱的原因之一。三是传统的宅基地私有观念浓厚。许多农民认为,宅基地是私有的,占着了就是自己的,所以千方百计批地建新房,新房建成后不拆旧房,直接造成了“一户多宅”问题;有的农民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有几个儿子便划几处宅基地,许多农户在儿子尚未成家之前,便申请到一处宅基地,而又长期不住,形成空宅空院。另外,许多外迁农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把原籍老房视做祖业,长期不肯出售,造成了部分宅基地长期闲置,使得“空心村”问题日益严重,阻碍了村庄拆旧建新规划的实施。

四、新民居工程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差。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稳定的财政保障和完善的投入机制,大部分村内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完善,道路、给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性、共享性差。二是结构功能不完善。房屋结构设计不合理。房屋设计没有节约集约的观念,很多空间面积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有的采光、通风等方面存在缺陷;有的过分追求房间高大,给冬季取暖带来困难。三是建造质量差,样式单一。由于种种原因,所建房屋安全保障系数低,防漏、防潮能力较差,质量安全隐患较多,房屋使用寿命较短。有些房屋建造时钢筋水泥配比不达标,新房建成了危房;有些新建住宅的层高过高,开窗过大,普遍采用黏土砖、普通钢木窗等传统建筑材料,房屋保温效果差,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另外,绝大多数农村在建筑的外观设计上没有统一要求,建设时不考虑景观风貌、建筑风格、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所有建筑单一雷同,造成了“千村一面”的现象。

对策和建议

一、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放开对农村的束缚,废除歧视政策,完善农村的各项体制。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农民退休制度。充分利用农村地理特色和当地特产,建设加工生产产业链,为当地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提供工作岗位和工资收入。在建设农村产业上,结合各地实际,广泛征集人才,收集好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拉动内需,推动经济的增长,从根本上促进新民居建设。

二、加大新民居建设政策方面的宣传。对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大力宣传,努力实现新民居建设政策内容的全覆盖。让农民认识新民居建设的益处,摆脱传统观念束缚和传统意识的影响,提高对建设新民居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搬入新区、住上新房的信心和积极性。

三、熟悉和掌握新民居建设用地政策。详细解读有关新民居建设用地政策的适用范围、新民居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置换的批准权限和程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旧村址复垦、新民居建设市场化运作模式等内容,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用足用好周转用地和资金奖补等政策,推动新民居建设向纵深发展。

四、因地制宜地做好特色民居建设规划。抓好规划设计,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好县域村镇空间布局和村庄建设规划,搞好新民居建设方案设计,坚持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兼顾眼前和长远的原则,精心选址,科学集中规划,促进地方长远发展。

五、谋划好长远的新民居建设项目。要做到谋划一批、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启动一批、建设一批,使新民居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持续推进。

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发展的一个症结,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道路、给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性,促进新民居工程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完善,优化农村生活环境。

七、尊重民意,因势利导,不搞一刀切。政府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自己做主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建设新民居,群众是主体,必须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在建设模式、建设方式和户型选择上,必须让群众满意,把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抓点带面,循序渐进,利用样板村、样板户、样板房的典型示范作用,让群众看到新民居建设的好处,使新民居建设真正成为群众的迫切要求和自觉行动。

八、建立乡村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农村居住分散化、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针对当前各地农村普遍存在规划意识淡薄的情况,应建立乡村规划建设管理体系。新民居建设必须控制老村建房,杜绝出现乱占宅基、乱建住房现象。加快新民居建设中心村(社区)建设进度,吸引周边村群众向规划的中心村(社区)聚集。

九、加强质量监督检查。要加强施工监管和项目整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搞好技术服务,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有关职能部门应将质量监督检查作为一项应尽义务,加强建筑材料质量监督和其他监督,把特色民居打造成安全、实用、美观的最佳居住环境。

农村房屋设计篇9

【关键词】农村村民;住宅房屋;建筑质量

0.引言

随着国家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视,一些重大建筑安全事故不断在报纸、电视、网络上曝光,许多政府领导和事故责任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是,从媒体报道情况看,农村居民房屋建筑质量问题由于社会影响力小、不吸引观众眼球而鲜有报道,充分说明了社会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缺乏关注、管理不到位。本人因长期从事我县农村村民建设管理工作,对农村村民建房情况比较熟悉,现就农村建筑房屋质量安全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1.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工程质量存在问题及成因

1.1规划管理不到位

农村村民建房量大面广,县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偏重于城市规划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对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方面投入较少,监管作用发挥不够。部分镇人民政府虽然设有村镇建设管理机构,但鉴于镇级财政缺乏投入,无法保障规划经费,导致集镇和村庄没有规划,或缺乏建设性详细规划。加之镇一级缺少专业工作人员,也不能有力指导建设。农村村民法制意识淡薄,越过规划审批环节随意建设,给建设管理部门工作带来困难,同时造成很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隐患。

1.2房屋设计不重视

从我从业近20年的经历看,我县农村村民建房绝大多数未经建筑设计。尽管我县从90年代末期,就由县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向农村村民免费提供村民住宅通用设计图纸,但收效甚微。一是通用图纸方案较少,不能因地制宜,操作性不强;二是建设造价较高,不能被大多数群众接受;三是尚有很多群众未经规划审批,随心所欲,擅自建设。

1.3施工队伍素质低

承担农村村民住宅施工的大多是农村个体建筑工匠,由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监管,导致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一是技术力量薄弱;二是施工机械设备缺乏;三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个体建筑工匠极易为迎合群众而放弃本应遵循的技术规范和职业道德。以上种种均为建筑质量安全埋下隐患。

1.4建筑材料难把关

农村村民建房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因缺乏建筑材料的鉴别知识,为图省钱,大多购买价钱较低低的材料,难以保证建材质量。另外,一些个体建筑工匠为节省资金,偷工减料,使用低标号砂浆和混凝土,或降低梁、板、柱的钢筋配置等,再次给我们的房屋质量造成安全隐患。

1.5安全生产意识差

农村村民建房施工现场几乎没有安全防范意识和劳动保护措施。建筑材随意料堆放,甚至占道施工;用电随意拉接;施工人员不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无防护等,这些都是引发事故的原因。同时由于农村村民建房很少签订建设施工合同,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容易出现互相推诿扯皮,引发矛盾和社会不安定因素。

2.农村村民建房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

(1)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一是地方政府要加大规划经费的投入,确保农村集镇和村庄规划全覆盖,让建设有章可循;二是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三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农村规划建设监察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建设。

(2)我省近两年来出台了移民搬迁和危房改造政府资金补助惠民政策,再次掀起了我县农村建房高潮。地方政府应紧抓机遇,在移民安置点大力推行统规统建,为全县农村住宅建设提供样板和示范。

(3)政府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加大农村村民住宅通用图纸设计和推广力度,尽可能的采取因地制宜、多户型、建筑造价适中的图纸设计,为群众建房做好技术服务。

(4)抓好农村个体建筑工匠的管理。县级以上政府应做好农村个体建筑工匠登记、审核和技术培训,对经培训合格的给予颁发等级证书,无等级证书的禁止从事建筑施工。加强对等级证的年审,凡在当年内出现责任事故的,视其情节给予吊销等级证、罚款等行政处罚。

农村房屋设计篇10

关键词:秦皇岛;城郊地区;新民居;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Bymeansofthedevelopmentoftourism,inrecentyears,Qinhuangdaosuburbantownsandvillagesintheeconomyhasdevelopedbyleapsandbounds.theuniqueeconomicpatternalsomakeitsnewruralresidentialconstructionhasitsunique.thispaperdiscussedthefollowingaspects:Qinhuangdaosuburbanvillagehousingconstructionsituation;thenewruralconstructiondesignshouldconsidersomeofthefundamentalfactors;Construction"science,environmentalprotection,energysaving"newresidential;Buildingfunctionspacedesignrules;interiordecorationdesignandlightingarrangement;aimedat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Qinhuangdaosuburbanruralresidentialbuildingconstructionofmorescientificandrational.

Keywords:Qinghuangdaoperi-urbanareasnewHousesarchitecturaldesign

0序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世纪的新目标。小康包涵很多方面的内容,但不管怎样,住宅在什么时候都是小康生活最重要的考核目标。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住宅建筑的不断发展。但由于缺乏具体理论研究与技术支持,农村民居在自发转型背景下出现脱离生态优势、丢弃历史传统、迷失地域文化、盲目跟风等现象,形成发展契机与现实问题并存的现状格局,新民居建设缺乏科学依据。目前普遍存在的上述问题着实需要通过重新设计新民居,使得建筑形式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要求在设计中注重自然、社会与人性的和谐。努力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做到民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生态性、人文性、与经济效益的相协调。

1秦皇岛郊县房屋建设现状

目前秦皇岛市包括“四区四县”其中四县为青龙县、卢龙县、昌黎县、抚宁县。借助秦皇岛旅游业的发展,四郊县的经济近来也得到长足发展,县镇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很多农户开始盖新房,搬新居。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设计,农户大都按自己的意愿爱好建房。致使在当地出现了很多“半土不洋”的新农村建筑。这些新建筑大部分也只属于“新建”,并不符合农村新民居的建造标准。依然采用传统的建房思想,有的空间得不到合理利用,在建造材料上也依然选用传统的粘土砖。对新技术、新材料了解运用较少。所谓的“新”或许只是外墙新潮却并无大用的装饰。新技术,新材料,新思维这些能从本质上改善农户居住条件的因素并没有在“新房”上体现出来。

2关于秦皇岛郊县新农村建筑设计应考虑的一些因素

2.1新民居建筑设计要“以人为本”、“从农户实际出发”

对于大部分农户来说建新房是他们生活消费的一项大额支出,也许有的农户毕生劳碌也只能勉强修建一处居所。虽然依托于秦皇岛市旅游业的发展,郊县村镇经济得到良好发展,但对于大部分农户来说建新房仍然会对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压力。所以对于秦皇岛郊县新农村民居建筑设计要切实从农民朋友的经济状况这一现实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切实为农民朋友做实事。房屋的功能定位一定要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建筑预算控制在农民朋友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只有设身处地的为农民朋友着想,我们的各项工作才具有现实意义。

2.2建筑设计应沿承秦皇岛传统民居特色

秦皇岛市居于河北省东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加之受东部沿海季风环流带影响,气候比较温和。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无酷暑,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漫长无严寒。在如此气候条件影响下,秦皇岛郊县传统民居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坡屋顶、花格窗、土炕取暖、房前菜园房后田等农家建筑风格,古朴却又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图1)。

但随着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民居在自发转型的背景下出现了脱离生态优势,丢弃历史传统,迷失地域文化,盲目跟风等问题;形成了发展契机与现实问题并存的现状格局;在“进化”和“变异”中传统气息也随之消失。

考察秦皇岛郊县农村民居,到处是杂乱无序的“新建”民居。由于技术和经济条件限制,这些新民居也只是对城市建筑的粗略模仿,以至于现在出现很多半土不洋的“新民居”。加之对房屋空间功能布局考虑欠妥当,居住起来也未必舒适。为防止秦皇岛郊县民居的古朴、纯真从我们眼前消亡,在新民居建筑设计中我们应尽最大努力保持属于自己的独特地域文化特色。

2.3安全是秦皇岛郊县新民居建筑最基本的技术指标

2.3.1保证房屋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

虽然秦皇岛并没有处在地震带,但我们在新民居的建筑设计中必须要首要考虑新民居的安全和稳固性。传统民居由于大部分为平房,所以对房屋的抗震系数没有过多要求。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农户在建新居的时候也都改建为二层,甚至有的部分为三层。这就必须保证新建房屋必须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要求在建造过程中必须使用符合抗震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地梁、圈梁的拉结钢筋规格、形状以及混凝土的强度也必须符合抗震要求。只有严格按照要求施工才能保证让农户住上踏实安全的新民居。

2.3.2杜绝基础地基隐患问题

既然现今出现了二层、三层(部分三层)的建筑形式,传统平房的基础地基处理方式显然已经不可行。所以新民居建筑在基础地基处理上必须请专业技术工作者依据实际情况严格制定基础地基施工方法。保证新民居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沉降裂缝,不均匀沉降等安全隐患。

2.3.3建筑屋顶采用新型建筑用型彩钢构筑

随着科技的进步、环境意识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彩钢板活动房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彩钢板既具有钢铁材料机械强度高,易成型的性能,又兼有涂层材料良好的装饰性和耐腐蚀性。建筑专用板材-GB/t12755-91,建筑用压型彩钢板。自重轻,可随意切割,安装简便,节省工期。目前昌黎县已经被大面积使用,也充分展现出了其具备的优势。基于此,对于在建或待建的民居还是倡导大家积极采用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

3建设环保、节能、新住宅

3.1培养农户的环保节能意识

表1秸秆自保温空心砖与传统粘土砖的比较

类别优点缺点

自保温空心砖不存在开裂、渗透、脱落等质量和安全问题,减少了多次维修的费用;重量轻,防震效果好;节能环保隔热;墙板表面平整度好;施工快速,周期短,工程造价低。

目前尚未发现

传统粘土砖

与水泥、砂浆有较好的相容性;易粘接;砌筑方法简单便捷建筑外,内侧抹灰后普遍存在开裂、渗透等质量安全问题;增加房屋荷载;墙体外挂物件不稳固,安全性较差

对于秦皇岛郊县的农村住户而言,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于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也没有透彻的了解,自然也就无法在建造房屋的时侯采用环保节能材料。这就需要政府以及乡镇相关工作人员负起责任,努力普及农户的环保节能意识,组织大家学习认识新型节能材料的特性,鼓励大家加以采用。只有意识到位才能促进行动的实施。

3.2秸秆空心砖、木塑板的推广应用

目前,成都市环绿秸秆有限公司研发了一项新型环保节能材料―秸秆自保温空心砖(表1)。

秸秆空心砖利用农作物如稻草,麦草,谷壳,棉梗等为原料制成,经济环保。秸秆砖与粘土实心砖相比,重量轻,防震效果好;保温性能超过厚度570mm砖墙,热阻值为2.00,可大量减少冷暖气和电力、燃烧费用,可谓节约能源保温隔热的最佳选择;墙板表面平整度好,填缝后可直接贴壁纸、墙砖及喷涂;隔音≤45dB,防水、防潮、抗冻融均达标准,隔音防水性能好;由于减轻梁柱基础荷载,施工快速,周期短,比粘土砖、空心砌块砖降低工程造价20%。集于以上优点秸秆自保温空心砖不仅适用于低层建筑,也适用于高层建筑,软地质及沙滩、海滩等建筑。经调查秦皇岛市郊县的村镇居民对于农作物秸秆只是简单的用于冬季取暖烧炕的燃烧材料,与秸秆砖相较,显然燃烧秸秆是对清洁能源的巨大浪费。对于秸秆自保温空心砖的推广工作势在必行,应当引起大家的关注。

木塑复合板材是一种主要由木材(木纤维素、植物纤维素)为基础材料与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塑料)和加工助剂等混合均匀后经模具设备加热挤出成型而制成的高科技绿色环保材料,兼有木材和塑料的性能与特征,能替代木材和塑料的新型复合材料。物理性能较好,不含有毒物质,环保节能,外观质感可多变且可持久不褪色。目前已广泛用于木塑地板、木塑墙板、木塑栅栏、木塑椅凳、家具门片芯材等。既然木塑板具有与实木材质相同的性价比,又具有环保节能的性价比,对于经济条件受限的秦皇岛郊县各村镇建筑着实值得推广。

3.3依据实际推广沼气工程

我国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由罗国瑞在广东省潮梅地区建成了第一个沼气池,随之成立了中华国瑞瓦斯总行,以推广沼气技术。目前我国农村户用沼气池的数量达1300万座。但是对于秦皇岛市郊县各村庄还没有得到推广运用。农户依然采用煤炭作为燃烧材料。调查得知大家对沼气工程的认识只是从电视上看到过,并不了解沼气工程的具体工作流程,也很难在自己家里运用。对于此情况,政府应当协助农户,以村组的形式组建沼气工程,争取尽快推进清洁能源的运用。

3.4结合太阳能装置设计建筑形式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纬39°。这里四季分明,气候适宜,阳光充足。借助自然光照充足的优势,现在秦皇岛郊县的村镇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推广率已经接近76%,虽然如此但也只是简单的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方便生活对热水的需求。但是目前对于太阳能电池板,以及太阳能板与屋面建筑相结合设计屋面太阳能取暖保温装置还没有得到开发利用。对于高新技术的采用政府必须起到很好的引导推进作用。

4建筑功能空间设计细则

农村住宅主要由住房和院落两部分组成。主要功能房为:堂屋、卧房、厨房、储物间。院落主要由厕所、禽畜圈舍、开敞空地、自留绿地等组成。依据农户特殊的生产生活需要,家里的每一处空间都有其基本合理的使用需求,所以对于各功能空间的建筑设计必须以满足最基本的使用功能为前提。

4.1堂屋

自古以来堂屋对于北方农村住宅而言除了满足生产、生活、贮存等功能外还用来接待亲朋好友、家庭聚会以及敬天、地、祖宗等功能。现今在农村堂屋主要作为大家平日生活用餐、学习、从事家庭副业以及休息的空间。同时,堂屋又是整个家庭住宅的中心,在前庭入口和各卧室、厨房的贯通上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作为整个家庭活动的集聚地,堂屋的建筑以及平面布局是新农居建筑设计的首要基本问题。一般要求宽敞明亮,开间尺寸多为3.3m或3.6m,进深为3.9m或4.2m,建筑面积一般在12~16m2。对于其室内空间布局除需要基本的桌椅家具外还需要留有较大的活动空间,以保证家庭聚会的正常进行。堂屋一般设对外的双扇门,习惯开在中间。

4.2卧室

由古至今农村住户其住宅中的卧房一般是围绕着堂屋布置的,对于暖温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的秦皇岛市郊县各村镇冬季还是相当寒冷的,为了冬季取暖需要现在大家依然保持传统的休息方式--火炕。炕的布局方式一般是居于堂屋的一侧或两侧,具体布局方式要以家庭成员而定:一堂一室(即一间堂屋、一间卧室)供独身者住;一堂二室,供4口以下的二代人往;一堂三室,供5至6口三代人居住;一堂四室,供7口以下三代人的居住。同时卧室的平面布置要紧凑合理,结合不同使用情况确定面积以节约整体建筑面积,进而节约整体工程造价。

4.3厨房

北方农户在冬季普遍采用炕取暖,秦皇岛郊县各村镇住户的厨房多设置在堂屋。一般取暖的时候,就可以节省为专门烧炕取暖的燃料。但是此布置格局也存在一定弊端,当屋内通风组织不当时,烟气有可能会蔓延至卧室,影响休息。所以烟灶的通风是厨房布局设置要考虑的重点。

4.4仓储空间的设置

农村生产、生活的特点决定了农户住所内必须具备仓储空间,用来储藏谷物,农用工具,农机动车以及其他生活用品。较早时候,北方农户较多利用坡屋顶山尖的局部空间,做上隔板,作为储物空间。现在随着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住房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很少采用做格栅板储物的方式,大多建有专门的储物房甚至建有专门的农机车库。依据现在秦皇岛郊县村镇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车库与储物间相通的设计形式,在存放好车辆之后,即可把农具或其他物品存放于仓库。从农户最基本的实用功能考虑,使用起来会更加方便。另外在仓储间屋顶上方设置凉台,加设软质输送带。晾晒完毕的农作物,通过输送带直接储藏在储物间,可减轻农户的一部分体力劳动(图2)。

北方冬季较为寒冷,块根类作物不易于保存,地窖是北方村落普遍采用的储物方式,在设计时可保留原有地窖形式的基础长。入口与仓库相连,隐于步梯下方,背风向阳,3米宽2米深。方便物品存放的同时又不不会占用过多室外空间。结合现代新型建筑材料,使农户的储物更加节能,便捷。

4.5厕所

厕所的布局,并没有过多严格意义上的要求。在布局设置时满足方便使用,异味不影响院落生活即可。具体布局形式可依据住户宅基地面积及形状而定。

4.6院落

对于农村住户,院落是生产生活必备的场所之一。一般院落大小主要以住户宅基地面积以及经济实力而定。对于秦皇岛郊县例如青龙县城山沟村而言由于村落依山腰而建,住户宅基地面积较小,大家普遍采用前、后两个院落。前院较开阔宽敞,是农户基本的休息生活场所。后院一般种植小面积蔬菜或饲养家禽。具体院落形式布局还是要依据各农户具体实际情况而定。

4.7入户门

一般住户大门多位于东南角的巽位上,为什么不放中间,因为风水中的气喜曲忌直,叫“曲则生情,直则生煞”。同时东南还是巽位,也就是文昌位,古代社会不重视经商,都把不官放到第一位上,因此大六在巽位上有利于纳吉气,官气。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这一传统人们还相信此会给家庭带来好运。人们在仍然会把入户门定在院落东南角方向。

5室内装饰设计及灯光布局

对于秦皇岛郊县各村镇民居的室内装饰设计。舒适,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是其根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精神层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住户对于室内装修风格也有了自己不同的见解。很多智慧的农户还对我国传统文化注入了自己的感性修饰,进一步升华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使古韵的中国装饰更加简洁明快,也切合了当今建筑简约的风格。同时又给人以美的艺术感受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类似秦郊县各村镇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村庄。大家对室内装修设计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然,室内灯光的布局、布线要求较以往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也有个别农户为了追求漂亮的灯光效果,在室内布置了较多的装饰性灯光。由于环保节能意识较弱,过高的光照度以及无用的装饰性灯光无形之中对能源造成了浪费。如何使室内布光设计更好的达到审美与实用功能的统一,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村镇各级相关工作人员更要行使自己的责任,向农户推广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引导大家更加科学、理性的进行室内装饰装修设计。

6建筑局部环境植被配置

任何时候房屋建设都是与绿化相结合,不可分割的。当然对于农户而言,房屋周围绿植的布局配植对建筑及住户都有及重要的绿化作用。如:吸烟、除尘、降低噪声、防风阻沙、遮阳、避暑等。对于秦皇岛郊县村镇的房屋周边绿植宜首先采用本土植物(表2)。

表2本土树种的生长习性

树种生长习性

河北杨适于高寒多风地区,耐寒,耐旱,喜湿润,但不抗涝;速生,天然生长在坡积黄土地上6年生高8.8m,胸径7.1cm,深根,侧根发达,萌芽性强,耐风沙。

雪松抗寒性较强,大苗可耐-25℃的短期低温。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土、微碱性土均能适应,亦可适应黏重的黄土和瘠薄干旱地。耐干旱,不耐水湿。浅根性,抗风力差。

柳树枝条细长而低垂,褐绿色,耐寒,耐旱,喜温暖至高温,日照要充足。

小叶黄杨抗污染,稍耐寒,华北地区南部尚可栽种。耐旱,稍耐湿,忌积水。生长慢,寿命长。地植可用一般表土,施腐熟禽畜粪等做基肥,种后可任其自然生长。

植树时还要适宜安排其间距,过密通风不畅,影响房屋及其周边的通风;过疏又不能达到其绿化效果。再次,树木距房屋的距离也要合理安排,树木距房屋过近就会造成枯树叶过多降落在屋顶,不便于清理从而引起屋面排水不畅的问题。而庭院内部的低矮绿植或者其他种植,就可以以具体实际情况而定了。

7政府应充分发挥对科学建设新民居建筑的推动作用

推进新农村新民居建筑建设工作,秦皇岛郊县各级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村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结合各地实际,将新民居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新农村工作结合起来实施。积极推进新农村的建筑建设向合理、科学、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对于一些建筑科学的基本知识。如:新能源、新技术的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理念,安全、稳固和结构等建筑知识。相关工作部门应组织建筑学科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知识普及。促进大家积极、主动学习并运用到新民居建设中去。使郊县村镇建设在“科学、适用、安全、环保、美观”的原则下可持续发展。

8结语

对于秦皇岛郊县新农村住宅建筑设计。首先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对科学建设新民居建筑的推动作用,结合各地实际,将新民居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新农村工作结合起来实施。积极推进新农村的建筑建设向合理、科学、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农户自己要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尽快全面的补充自己与住房建筑相关的新材料、新科技、新思想等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积极配合政府及建筑设计人员共同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设计师首先要依据村民、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设计方案。切实做到一切设计从住户的切实需要出发,真正做到“以农户为本”。由此看来只有政府、农户、设计师齐心协力,新农村住宅建筑设计才能够科学,可持续发展,才能够真正实现小康新农村的伟大宏愿。

参考文献:

[1]熊学峰,王述超.住宅建筑设计的常见问题[J].山西建筑,2009,35(3):55-56

[2]张万方.中国新农村规划建设简明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北京土木建筑学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系列丛书――新农村建设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4]齐建国.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节能减排目标分析[J].财贸经济,2007;(10):3

[5]朱伟.房屋建筑节能技术的几点措施[J].甘肃科技,2002(2):37

[6]彭关中,廖小平.建筑节能技术探讨[J].节能,2005(11):3,39-42

[7]韩冬青.建筑形态建构方式的比较和探索.新建筑第三期,1994

[8]张世礼.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研究散记.中国室内,2001,(03)

[9]张福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边哲(1972--)女,副教授。现任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系主任。研究方向:景观设计(韩国东西大学博士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