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的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1:52

财务管理的体系篇1

一、构建全面财务管理体系

(一)完善企业预算体系的建设当今社会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内容。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其预算管理的能力。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财务目标要综合考量其所面对的各种因素,结合自身的财务计划和规则制度,编制出科学的财务预算。在此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预算管理,进而编制出全面的财务管理体系。首先,根据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其次,对财务预算要保持动态化的跟踪改进,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最后,要对预算的执行进行严格的监督,保障预算能够得到切实的实行。(二)建设企业的财务控制体系资金管理无疑是企业财务控制体系的关键所在,也是全面掌握企业资产耗费、运行情况和资产保全等内容的重要手段。正因为如此,要对有关企业资金流动的各项业务进行严格的会计控制,并结合企业的实物资产管理机构对这些资产进行全面的监控。此外,对企业来说,其成本费用管理攸关其产品与服务的最终竞争力,因此企业要加强对这类有形、无形资产损耗的控制,尽可能的降低各种成本。企业财务控制体系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管理的责任制,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完备,内部约束要强力有效,并得到切实的执行。(三)加强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市场环境的快速不定变化,使得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暴露于越来越多的风险之中。对于企业来说,其既无力控制客户需求的改变,也几乎不能影响社会的经济政治形势,竞争对手又处于不断的强大之中。在这种条件下,企业必须认识到对所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是一件十分迫切的任务。企业要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培育和加强对风险进行分析的能力,制定出科学的防范和应对风险的策略,减少风险可能对企业带来的财务冲击和损失。具体来说,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建立一套能够涵盖大多数风险的识别系统,明确各种风险的发生可能和范围,能够利用系统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对各种风险建立一套必要的应对措施,使企业能够对市场的快速变化进行及时的反应。(四)完善财务监督和核查,加强财务培训体系的建设财务监督与核查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商务、法律和财务审计三者能够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进行审查,监督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符合规定,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使得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够合规合法。为了完善财务监督与核查,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其信息处理系统,从而能够及时应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为了切实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要加强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道德素质建设。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体系建设要一丝不苟,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培训考核。财务工作人员的入职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确保其具备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在入职之后,要定时进行技能培训,不断完善其专业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对财务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教育要持续进行,使其具备客观公正、依法办事等职业操守。(五)建立与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现代社会中,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市场变化莫测,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用户需求变化和竞争对手策略改变等情况,对现代企业来说都是极难预料与控制的因素,所以财务管理还需要建立并逐步完善一个对财务进行有效管理的风险管理体系,分析风险性质、制定风险对策,减少和分散风险的冲击。如建立适应企业自身特点的风险预警系统,以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即损失的量化,为控制和化解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二、结论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必须构建现代化、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体系。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同时也是企业管理水平与运行效率的标志。构建这种财务管理体系就要加强在财务预算、财务控制、风险管理、财务监督与核查以及培训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从而能够快速有效的建立一套符合需求的财务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邢志宏单位:山西大同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物资采购分公司财务部

财务管理的体系篇2

abstract:theconstructionprojectisthecostcenterforconstructioncompany,butitisalsoamajorsourceofprofits.withincreasinglyfiercecompetitionintheconstructionindustry,strengtheningprojectcostmanagementhasbecomeanimportantwayof"Closure"fortheconstructionbusiness.Currently,fortheconstructionenterprises,strengtheningtheconstructioncostaccountingand"cutspendingandenhanceefficiency"willbemajorstrategiesfortheconstructioncompanyinthefuture.

关键词:建立现代化;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成本管理

Keywords:buildmodernization;constructionenterprises;financialmanagement;cost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9-0013-02

1建立现代化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的真实性是把企业生产经营结果的统计、审计和归纳做好,施工企业从承揽工程的招投标开始财务管理机制就已经启动。而招投标费用、签订合同、施工图预算、工程备料款、进度款、材料费、劳务费、机械等费用的发生无不显现财务的管理作用。

目前,国内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监督力度不够、经营权责不清、账务不清等问题,这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为此,必须建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1.1建立企业的权责范围明确企业法人代表在财务管理上的权责,明确总会计师在财务管理上的权责范围,明确企业财务部门的权责范围,明确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权责范围,明确企业内部各级单位的权责范围,明确企业财务人员的权责范围,建立有条不紊的权责体系,通过建章立制达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1.2依法建好账目、管住企业钱财要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建立各种账目,把帐建真建实,做到会挣钱、会理钱、会管钱,建立和完善会计管理机制,做到从管理秩序看财务水平,从所建账本看管理效果,建好账目是管住钱财的依据,只有把钱管住了,反映的企业经济效益才是真实的。

1.3加强会计监督,全面提升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要建立好财务队伍,它是财务管理上水平求突破的组织保证,对财务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顿,作为财务人员不仅要学习贯彻会计法,还要学习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规范财务秩序,加强财务人员的守法观念。要明确责任、增强财务人员的自律意识,提高遵守财务纪律的觉悟,培养其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勤勉作风以及对企业的忠诚理念,继续深化财务管理改革,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1.4积极盘活企业资产、使企业保持良性循环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工程任务尤如农民的土地一样重要。目前“垫资施工”和“工程拖欠款回收难”就像两把插在企业背上的利刃,虽然未深及致命、但也构成严重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要严格规范“垫资施工”、下大力气清收工程拖欠款,对恶意不偿还工程款的建设单位要用法律的手段进行解决,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

总之,财务管理体现在企业各项工作中,体现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更体现了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企业的目标规划、投资决策、资本运营、资金筹集等都与财务管理密不可分,可以说没有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企业就会丧失科学性的支撑、就会放大企业的经营风险。

2建立现代化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

建设工程的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如何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对项目发生的成本费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预测、核算、对比、分析、改进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实施财务成本控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预定的效益目标,这是摆在所有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2.1人工费的控制方法加强劳动工资管理,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实行劳动有计划管理,合理安排劳动,减少窝工浪费。分工种列出定额用工,作为人工费承包依据,全面考察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工程业绩。选择好分包队伍,对某些专业工程项目可实行分包,承包价应低于企业与业主所承包的这部分工程金额。压缩非生产人员的比例,减少临时用工数,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把临时工作量分流到人工充裕的分部分项工程之中。采用工作量事先确定的方式,以做到在施工的初期就可基本确定人工费用的支出,便于准确地把握人工费用的盈亏情况。

2.2材料费的控制方法根据定额和施工进度编制材料计划,并确定好材料的进出场时间,因为如果进场太早,就会早付款给材料商,增加公司贷款利息,还可能增加二次搬运费,有些易受潮的材料更可能堆放太久导致不能使用需重新订货、增加成本,若材料进场太晚又会影响工程进度还可能造成误期罚款或增加赶工费。对采购的材料要认真计量验收,如遇到材料数量不足、质量差,要及时进行索赔。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用料,实行限额领料制,加强现场管理,做好材料的保管工作,减少保管损耗。并充分利用边角料,做好包装品和余料的价值回收工作。加速周转材料的周转速度。在项目施工中,周转材料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施工企业在施工计划安排时,应该本着经济、有效的原则,尽量缩短周转材料的周期,加速周转速度,提高周转次数,从而减少费用开支,节约成本。对于存在分包情况的,项目经理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与分包商确定一个合理的材料损耗率,建筑材料由其包干使用。如果材料节约,则双方分成;反之则按照超额量从分包款中扣除相关费用。这样有利于让每一个分包商或施工人员在材料用量上都与其经济利益挂钩,降低整个工程的材料成本。

2.3机械使用费的控制方法机械费的支出是否合理,其根本在于施工技术方的编排是否科学。在工程开工前期,施工企业就应针对施工方案,从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做好机械使用的成本预测,并在施工规范准许的范围内,权衡整体效益,不断完善和修改方案,最终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机械使用安排。在施工过程,机械费的降低,应做好以下工作:

①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方案,从机械性能、操作运行和合理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工程施工的施工机械,做到经济与实用并存。②本着“利用率高、经济适用、技术先进”的原则,做好工序、工种机械施工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效能,节约机械费用。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体制,按计划对企业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修改造和保养,保证机械完好,随时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在施工中正常运转,提高机械利用率。同时开展对外经营业务。

2.4其他直接费的控制方法原则上,其他直接费是按以上费用分析转入的。特别注意的是,现场材料二次搬动费发生的汽车、小拖运费,应按白班计价,经项目经理签证后,分析记入此项费用。

财务管理的体系篇3

关键词:杜邦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

前言

杜邦财务分析法作为财务比率分析路径,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杜邦财务分析法在应用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无法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无法体现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等问题,影响到了杜邦财务分析法作用的发挥,为此,应针对杜邦财务分析问题作出正确的调整,就此达到最佳的应用状态,缓解企业财务危机问题。以下就是对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相关问题的阐述,望其能为当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利参考。

一、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应用实例

在杜邦财务分析法应用过程中,为了实现对企业财务比率信息的反馈,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企业财务状况分析过程中应注重引入分析公式:

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净额

从而实现对企业投入资金获利能力、整体获利能力、净利润与销售净额关系的反馈,就此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例如,tCL公司在实践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涉及到了电子类产品的生产,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全面掌控到企业财务动态状况,即引入了杜邦财务分析法,如下:

2015年净资产收益率=2.3%×0.8×3.9=6.24%(1)

替代销售净利率的净资产收益率=4.2%×0.9×3.84=14.51%(2)

销售净利率增长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2)-(1)=8.27%

即从2015年杜邦财务分析数据即可看出,与tCL公司2014年2.3%相比,呈现出净资产收益率上升趋势,而导致收益率上升的原因主要归咎于资产周转率的增加,带动了企业的发展。

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局限性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杜邦财务分析法在企业财务管理应用中呈现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忽视现金流量表,即在杜邦财务分析法应用过程中仅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应注重对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等数据的收集,忽视了现金流量表的应用,从而影响到了对企业生产经营中资金链状况的反馈,且危急到了企业财务状况数据的真实性;

第二,忽视留存盈利状况,即企业会计在净收益数据整理过程中,通过亏损信息的整理,对股东利润进行分配。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部分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缺少股利分配环节,从而影响到了企业市场价值,且基于未考虑留存盈利状况的背景下,降低了杜邦财务分析结果精准性。为此,当代企业在杜邦财务分析方法应用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对其展开有效处理[1];

第三,忽视收益质量,即收益质量关系着企业财务状况,但在传统杜邦财务分析作业中,未考虑收益质量因素。

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应用改进措施

(一)引进现金流量数据分析模式

在杜邦财务分析过程中通过对企业流动性比率、资产管理比率、债务管理比率、获利能力比率等的计算,可实现对企业财务流动性的定性分析。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全面掌控到企业财务状况,应注重引入现金流量数据分析模式,即突破以资产偿债率、权益净利率判断企业经营状况模式的限制,充分考虑现金流量因素的影响。例如,某企业在杜邦财务分析法应用过程中,即引入了现金流量数据,且获知企业于2013年-2014年期间,现金流量由原由13%上升至14%,即企业处在资金利用率较高的经营状态下。现金流量数据分析模式在应用过程中进一步扩大了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全面性,为此,应强化对其的应用[2]。此外,基于现金流量数据分析模式引入的基础上,为了保障计算数据真实性,亦应将计算公式转化为:净资产收益率=杠杆贡献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而经换算后=平均净负债/平均权益×经营差异率+净资产周转次数×经营利润率,就此优化杜邦财务分析法,达到最佳的企业财务分析状态。

(二)引入留存收益比率

在企业财务状况分析过程中,留存收益比率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在杜邦财务分析法应用过程中,应注重突破传统计算方法的限制,引入留存收益比率,即判断当期收益总额中用于企业未来扩张的留存收益数量,从而保障继续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增强企业整体经营利润。此外,基于留存收益比率引入的基础上,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过程中应运用优化后公式:

净资产剩余现金回收率=剩余经营现金净流量/股东权益平均余额×100%=净资产收益率×留存收益率×留存现金比率

最终通过留存收益比率的引入,增强分析结果真实性、全面性[3]。另外,就当前的现状来看,留存收益比率的引入有助于实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获取现金能力、现金支付能力等的反馈,为此,当代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为了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实力,全面掌控财务状况,应注重优化杜邦财务分析法,达到最佳的财务分析状态,规避传统杜邦财务分析法应用过程中凸显出的限制性分析,满足企业资金调配需求,提升企业经营生产中总体经济水平。

四、结论

综上可知,传统杜邦财务分析法在应用过程中已经无法适应当代企业的发展,且影响到了企业财务状况反馈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为此,为了打造良好的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要求当代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优化杜邦财务分析方式,即从引入留存收益比率、引进现金流量数据分析模式等层面入手,提高杜邦财务分析效果,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现金支付能力、经营能力等的反馈,推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增强企业经济运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永利.杜邦分析体系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与改进[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4(17):35-36.

财务管理的体系篇4

关键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监督;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2

财务管理是当前高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当前高校环境中的一些复杂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资本的定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资本不但包括物质形态上的财务资本,而且包括非物质形态上的知识资本,这些知识资本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转换成财务资本。面对高校资本的复杂性,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必须要能适应当今复杂新环境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用来加强对高校中财务资本的管理,并且提高财务的管理水平。

一、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是根据财务管理的内容和高校办学特点而建立的内部经济控制制度,目的是为了正确划分权利责任和规范高校各部门间财产责任、财产行为和处理各方面财务的关系[1]。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革,由计划经济主导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校的发展需求,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1.高校未提供一个集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的综合财务管理机构

高校往往通过财务部门进行资金的收付,没有深刻分析资金的属性及需求,这样容易导致高校经费支出与实际需求脱节。而且,高校财务部门没有设置专门的财务分析机构,高校资金的会计核算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工不清晰,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历史财务支出很难为高校的经济决策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决策指导信息。

2.高校的办学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融资困难

高校的办学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拨款、高校学生入学的学费、后勤市场化收益。

3.高校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责任机制

高校的各部门缺乏成本意识,这使得一些闲置资金没有充分利用。现行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模式单一,学校各部门更多承担的是消费主体的角色,各部门缺乏经济创造的活力,不利于部门主体的理财能动性的发挥。

4.高校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不健全,公款私存,小金库,私用公款,账外账等现象屡见不止。高校的一些部门违法使用学校资金,但却缺乏管理部门的监督。在现行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弊端已经逐渐凸显出来,所以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系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二、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普遍偏低,这极大的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政治素质的高低决定了财务管理人员能否坚持原则、公正公平和廉洁奉公的处理事务。业务素质包括了解国家的财政制度和法律法规、熟悉财务知识和管理技能,丰富的业务素质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避免工作陷入盲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职业人员的要求有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财务人员要坚持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强化服务、廉洁自律、参与管理。

2.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中的最大问题是“所有者缺位”

政府是高校办学资金的出资人,也是高校净资产的所有者[2]。政府将高校资产管理权交给高校管理者,而高校管理者并不承担相对于管理权的管理责任,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高校财务管理应有的作用。

3.高校的考核与奖励惩罚机制不合理

不能够有效地发挥该机制的激励作用,从而削弱了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高校内部的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不完善制约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近年来,有些高校财务部门不仅制度混乱、财务信息失真、审计制度不完善,而且未能得到很好的监督。这使得高校的财务部门权责不明确、效率低下。

三、解决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树立新的理财观念、融资观念、风险观念

在计划经济情况下,高校的财务工作重点是监督好资金的使用,避免不合理的资金支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高校财务部门要坚持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成本效益权衡理财等原则。高校办学资金不单单依靠各级政府的拨款,高校要充分利用办学自,发挥高校特有的优势,拓宽筹资渠道,寻求高校办学资金渠道的多元化。在市场经济下,高校成为独立的办学主体,高校受市场风险的影响也日益增大,高校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收入风险与债务风险。在我国,许多高校纷纷开始进行“银企合作”,向银行贷款进行办学,许多高校可能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及利息,这产生极大的财务风险,影响了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3]。

2.构建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

首先要有科学的管理理念,管理要素是现代高校科学管理的重要核心内容,其本质是办学资源。因此需要拓宽办学资源的来源、提高资源的品质、优化资源的多样性,并建立一套遵循科学管理理念的体系。其次,要发扬绩效管理的理念。高校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是最能反映大学管理体系优劣的评价标准,而运用绩效管理的理念可以逐步的提高高校资源的利用率,并且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从而提高高校的整体水平。再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民主是现代高校制度的核心,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贯穿于管理体制的方方面面。最后,为了高校可以长久、有效、健康的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要以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发展规划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构建高校财务管理体系预算方案

预算是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和绩效预算是可以提高预算执行效果的有效预算方法。零基预算可以判断和分析预算的必要性,滚动预算可以提升预算的准确行,绩效预算可以提高各级部门的积极性。本文提出一种有效控制预算的方案,建立反馈调节机制,可有效控制高校资源。首先,由财务部统筹高校资源,然后由各部门进行预算并汇总到财务部,财务部进行分析和审核并对各部门进行绩效判定,合格的通过预算,不合格的重新进行预算。

四、总结

本文先分析了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中存在经费支出与实际需求脱节、办学资金困难、缺乏成本意识、财务控制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剖析了其存在的根本原因为管理人员普遍业务素质不高、管理体制不完善、绩效机制不健全,最后建立了有效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李配,马李华.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初探[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8.8,.

财务管理的体系篇5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独立的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相关学科各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因此,明确财务管理专业的定位与合理安排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的一项课题。财务管理学科与相关的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等学科长期交融,造成财务管理学科界限模糊,所以,正确确定财务管理学科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是进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环节。然而正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与相关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我国目前多数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不太明确,专业特色不明显。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无论是从专业发展、政府相关规定以及从其工作性质来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定位应偏向会计学。

二、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我国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将“财务管理”设置为一个独立的本科专业,并明确提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国内各高校应该在参照教育部规定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当前社会需求为导向,来制定适合于本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不能完全照搬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近些年来,高等教育已经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迈向了普及的大众教育,大学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的延续,对本科大学生的培养教育,目前已经由精英人才的培养转化为一般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且由于在大学本科的学习任务内,大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都是比较有限的,并且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经验也相对匮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目前各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培养难以满足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要求。笔者认为,不应该将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定位为高级专门人才,这种定位对于大众化的本科教育显然过高,不切实际,而应定位为培养一般专业人员,相对比较合理;并且就目前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多数同学的就业去向面对的是中小型的企业。因此,根据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具备经济、管理、会计和金融理财等方面综合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部门、金融机构、财务服务机构或者政府或非营利机构从事金融与财务工作的专业财务管理人才。

三、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高等教育法》对本科教育培养的相关规定,以及上述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分析,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致力于培养具备深厚专业理论基础,广博相关知识面的通用复合型人才。鉴于此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当考虑并有利于该类人才较为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较为宽广的知识面使之能够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考虑上述因素进行设置。构建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首先要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在此基础上,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好的相互融合,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将公共基础课作为铺垫、专业基础课为基础、专业主干课为重点、专业选修课为补充,于此同时强化专业实验实践技能课开设,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性,科学的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一)公共基础课程设置

财务管理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要以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全面基础的社会人文素质培养为出发点的。公共基础课的设置主要包括: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经济数学、计算机基础、体育等。通过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该专业同学的社会人文的基本素质和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要。公共基础课程在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设置相对稳定,但也要随当前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而有所更新变动。

(二)专业基础课程设置

高等教育各专业开设专业基础课的目的是为后续开设的专业课进行奠基的。要想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扎实全面的能力,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必须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以及金融学等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主要包括:经济学(宏观和微观部分)、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会计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经济法、税法、财务软件、证券投资、等。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使该专业学生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三)专业主干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为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技能,并具备从事本专业所需的实践工作能力。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学、成本管理学、财务管理学原理、公司财务、高级财务管理学、财务分析、审计学等。专业主干课的开设学时在时间上要有充分的保证,它构成课程体系的主干部分。通过专业主干课程的开设,使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具备体系完善的财务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

(四)专业选修课程设置

选修课程的设置主要是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与教学特色来确定的。开设选修课程时尽量做到门类广泛,来以满足专业学生各方面的兴趣。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包括:财务制度设计、税收筹划、国际金融学、项目融资、现代财务理论前沿专题等。

(五)专业实践课程设置

应用型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重要特色之一就是实践课程的开设,如果不能够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就谈不上应用型高校。专业实践课程成主要包括:会计手工核算实训、财务会计案例分析实训、成本核算实训、纳税申报实务实训、财务管理案例实训、年报审计业务操作实训、财务软件(用友、金蝶)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投资模拟实训等。通过实践性课程的开始,培养学生专业实务操作能力,更好地胜任将来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张颖慧.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再探[J].财会月刊,2011,(9).

[2]邱婷.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定位与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1,(12).

[3]邵军.论应用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J].学科教育,2010,(24).

[4]董恒英.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5]李红安.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4).

财务管理的体系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预测;管理体系

目前在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十分的重视,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还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企业财务预测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相应的优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企业的长足防治,使其自身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不过,从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财务预测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就对企业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就要对其构建相应的财务预测管理体系,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一、目前我国企业财务预测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大多数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财务预测工作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预测法规不完善。虽然我国在企业财务预测的过程中,已经颁布并实施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来对企业财务预测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规范要求,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这些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其财务预测管理规范也不够完善,这就使得人们在财务预测工作中,其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

2.财务预测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使得财务预测管理体系的应用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也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来对其进行监督和制约,以确保财务预测信息的准确性。但是,这些相关的制度体系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还不够健全,这就导致企业所披露的财务预测信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3.财务预测行为不规范。大多数企业在财务预测管理工作中,都没有对其财务预测行为的相关内容进行规范,这就使得人们在财务预测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这就对企业的稳定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4.财务预测内容不完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市场竞争压力也在逐渐的增大,企业在经济发展当中如果只依靠相关的预测信息,那么就很难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导致财务预测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构建企业财务预测管理体系

1.树立财务预测管理体系战略性地位的理念。在企业财务预测工作中,人们主要是以企业的生产、采购以及销售等业务活动为主要的控制体系,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经济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这就可以为企业的战略性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建设的相关要求。而我们在构建企业预测管理体系的时候,主要是以企业的经济利益为主要的核心内容,从而加强企业的经济建设,实现企业的战略性法。

2.构建企业全面预测管理的组织体系。所谓的企业预测管理组织体系,也就是指在企业中设置相关的预测发展组织,从而对整个企业的预测方案进行审批,并且在预测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其相关内容进行相应的编制和调整,从而增强现代化企业预测管理工作的全面性。这样不仅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得到很好的提高,还进一步的增强了企业预测管理的职能,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有效的控制管理。

3.强化预测管理的机制功能。在构建企业财务预测管理体系时,对其预测管理机制进行相应的强化会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可以很好的满足现代化企业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还使得预测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不过在现代化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在对其预测管理机制功能进行强化时,必须要在市场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其自身发展情况来对其内容进行相应的优化处理。这样不但可以很好的满足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还保障了企业预测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设计切实有效的财务预测管理操作系统

1.将预测管理作为一种行为规范。预测管理中的各项制度规则、各类目标要求都会对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名员工产生约束力。在这种约束力的影响下,企业的经营行为、管理行为以及员工个人行为的规范也势必会相应形成。这样,预测管理的要求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就会得到体现,成为规范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准绳。

2.将对预测的贡献纳入业绩考评体系。将预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定期举行绩效考评会议,总结一定时期的预测情况,同时也是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通过绩效考评,制定相应的业绩要求,配合一些必要的奖惩措施,将整个预测工作目标与部门工作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树立全局观念。

随着预测管理水平的提高,对高层决策人员和企业整体,主要考核战略性预测目标的实现百分比,对中层管理人员和主要的利润实现部门,主要考核对不可控事件的反应速度,对基层管理人员和组织主要考核预测执行精度。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已由过去的事后反映和监督为主,转向事前预测和决策为主,只有正确地进行财务预测和决策,才能事先估计出各种有利与不利因素,趋利避害,克服财务工作的盲目性,增强预见性,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前提条件。企业要确定预测目标;收集整理信息;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测算,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优选最佳方案。财务预测是加强财务计划管理的前提和重要环节,通过财务预测,确定财务目标与相应的实施方案,才能为财务计划的编制与执行打下了基础,为财务管理奠定基石。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现代化企业财务预测管理中,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不仅对企业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还使得预测管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大幅度的下降。为此我们就要根据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构建相关的财务预测管理体系,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进行优化和提升,实现现代化企业的战略性发展。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的体系篇7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危机管理财务危机处理

现代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处在一个高度开放和动态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因各种内外部原因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财务危机,培养财务危机意识,加强财务危机管理,进而有效地处理财务危机。目前,我国企业界对财务危机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我国对财务危机管理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已有的研究大部分局限在财务危机爆发后的事后处理方法上,还缺乏对企业完整的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的分析,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对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

1危机管理理论综述

1.1公共关系理论

著名公共关系学教授詹姆士·格鲁宁(jamese.grunig)将公共关系定义为:具备管理、沟通、组织、面对公众、全球化运作等功能,主动影响公众,为组织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协助组织更有效运作。公共关系理论主要侧重在危机发生后维持良好的组织与公众关系,树立积极的企业形象,有效地化解组织与公众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等。可以看出危机公关只是危机管理的初级阶段,是危机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2危机处理理论

危机处理主要指事件发生后的一些技术性的措施,例如人员如何调配,记者招待会何时召开、会前准备、选择合适的发言人,善后的处理等等。具体体现为危机处理手册,较危机管理低一个层次。危机处理的作用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以适当的成本解决危机,与媒体进行有效沟通,与消费者和公众及其他相关群体进行有效沟通,保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

1.3危机管理理论

现在,危机理论发展到了全面的、系统的危机管理阶段,危机管理属于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其实质是信息的管理。企业要有效应对来自内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威胁,就要建立一个危机决策体系,从企业组织结构到内控制度以及企业的组织文化都要做出相应改变。因而,全面的危机管理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事前的防范、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恢复。企业更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事前的预防;高级管理层的危机意识和亲自参与;预警系统的建立;员工培训;解决危机指导原则的制定;事后总结与教训的吸取等。

2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

2.1财务危机管理常设机构的建立

(1)财务危机管理常设机构的组织结构的设计。在财务危机爆发前的平常状态下,要成立财务危机常设机构,一般应该归属于企业财务部门。其要全面地负责财务危机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建立和维护预警机制,进行信息的收集和风险评估,制定危机紧急处理方案,对财务人员进行危机培训等工作,启动财务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参与财务危机处理工作,并进行财务危机的善后处理。财务危机常设机构在财务危机发生后就扩大为财务危机处理专案小组,财务危机解决后恢复财务危机管理常设机构的正常工作。

(2)财务危机常设机构办公人员的构成。企业财务危机管理所具有的复杂性对财务危机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首先应该是对企业要有较高的忠诚度,因为财务危机管理的日常工作涉及到大量公司的机密或者危及到企业重大利益信息,只有保证管理人员的可靠,对公司财务危机管理信息能够保守秘密,财务危机管理才能顺利进行,所得出的管理信息才真实可靠。其次,财务危机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经验、宽广的眼界和良好的综合知识。财务危机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有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备综合的分析判断能力。财务危机管理人员应该掌握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具备扎实的经营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应用企业诊断方法和企业财务危机预测的定性、定量分析。

2.2危机预警机制

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目的:通过对财务危机风险源、财务危机征兆进行不间断地监测,能在各种信号显示财务危机来临之际及时地向组织发出警报,提醒组织对财务危机采取行动,在财务危机之前就缩小其损失范围和爆发规模。

(1)财务危机信息的监测。要建立能够提供真实可靠信息的信息网络,这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确保将分散、零星的财务信息整合为准确、有用的信息资源并及时呈报给决策层,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的判断依据。

(2)财务危机信息的甄别和风险评估。对监测到的财务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使其更有条理、更突出地反映出财务危机的变化;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作出估计。预警机制中还应该包括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管理系统。时间和资源总是稀缺的,所以,我们需要建立某种形式的优先注意权,通过风险评估,确认全部的财务危机源,并为其排列了优先等级,就可以考虑如何最好地管理每种财务危机源。

(3)财务危机预控。财务危机预控是指企业应针对引发财务危机的众多可能性因素,事先确定防范、应对措施和制定出各种财务危机处理预案,以有效地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或尽量使财务危机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2.3财务危机管理培训

企业财务危机管理工作首先就要使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从思想上克服自满情绪,树立财务危机管理意识。突破管理的常态思维,充分认识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企业面对的内外经营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必须通过有效地财务危机管理加以预测、预防,化解或尽可能减少其损失。只有我们强化了自身的财务危机意识,才能在实际中真正重视财务危机管理工作。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演练,进行定期的财务危机管理的模拟训练。模拟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财务危机管理小组的快速反应能力、强化财务危机管理意识,还可以检测已拟订的财务危机应急方案是否充实、可行。

2.4构建财务危机应对机制、制定财务危机管理应急预备方案

构建财务危机应对机制是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关键内容,其基本目标是在企业一旦遭遇财务危机时,能在第一时间迅速做出正确反应,以最快速度启动应急机制,及时、准确地判断财务危机的性质、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并按照财务危机管理应急预备方案,果断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求将财务危机的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小。

制定财务危机管理应急预备方案,针对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预先制定出应对方案,并估计采用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分别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为以后发生财务危机能有效地应对做好准备。不论针对哪一种财务危机,处置预案都要从分析可能的财务危机情况着手,策划应对的战略战术、基本政策和有效沟通的渠道,并分清先后秩序和轻重缓急,提出可操作的具体安排,最后以书面形式作为正式文件,作为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行动指南。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应对预案及其备用方案,还必须进行反复论证和测试,必要时还要组织财务危机应对的模拟演练,以确保方案严密可靠。

2.5财务危机处理的基本程序

(1)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当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时,企业要以最快的速度启动财务危机紧急处理机制,企业应将常设的财务危机管理机构扩大,成立专门的财务危机管理小组,负责财务危机控制、财务危机处理以及损失评估等工作。小组的成员必须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观察、分析、决策等方面的能力,应包括企业领导人以及公关、管理、营销、技术等岗位上的负责人和专家,成员对企业要有一定的忠诚度。小组独立于各个职能机构,直接受企业最高决策层的领导。

(2)迅速设立、统一、公开的信息方式。财务危机事件发生后,各种传闻、猜测都会随之而来,媒介也会纷纷报道。这时,企业组织应指定新闻发言人,保证信息源头的唯一。在危机事件出现后及早举行新闻会,向企业内外公众介绍真相以及正在进行的补救措施,做好同新闻媒体的联系使其及时准确报道。

(3)积极调查财务危机事件,对财务危机做出合理处理。企业在启动应急机制和统一对外宣传口径之后,就要立即深入调查财务危机情况,分析财务危机发生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反映的实质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控制事态的发展,这是财务危机处理中最为关键的一步。针对财务危机中不同的对象,做出合理有利的决策与处理,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平息财务危机事件。

(4)财务危机善后处理。财务危机事件平息后,企业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财务危机带来的多方面损失。企业要做出相应的人事调整和组织机构调整、处理有关责任人、改变一些相关的策略或者方法。企业要尽最大努力恢复和重塑良好的企业形象,恢复重塑企业信誉,挽回公众信心。要针对形象受损的内容和程度,重点开展弥补形象缺陷的公共关系活动,密切保持与公众的联络和交往。

(5)财务危机总结。对财务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更要找出财务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财务危机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综合归类,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分别制定修正方案,逐项落实到相关部门加以改进,不断完善财务危机管理内容。财务危机并不等同于企业失败,它只是企业在其发展进程中遭遇的挫折,财务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转机。企业应将财务危机产生的巨大压力转化为强大的动力,驱使自己不断谋求技术、市场、管理和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实现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2威智管理咨询公司.在危机中如何树立高端形象[j].上海综合经济,2003(6)

3范秋梅.中小企业危机管理预案刍议[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7)

财务管理的体系篇8

关键词:国际财务管理;跨国公司;国际理财环境;国际税收管理;国际投资管理

一、国际财务管理概述

(一)国际财务管理的定义

迄今为止,人们尚未对国际财务管理形成统一的认识。国际财务管理是指按照有关国际惯例和国际经济法的相应条款,根据国际企业财务收支的特点,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企业国际财务活动及其所形成的财务关系的一系列职能性管理活动。本文所讨论的国际财务管理与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在内容上不尽相同,前者主要指跨国企业对国际业务的财务管理,而后者既包括跨国企业对国际业务部分的财务管理,又包括对其国内业务的财务管理。

(二)国际财务管理产生的历史背景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企业国际化已呈不可逆转之势。当企业的经营走出了国门之后,企业的财务活动也必然随之超越国界,由此产生了国际财务管理这一新的领域。国际企业是相对于国内企业而言的,泛指一切超越国境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其中,跨国公司是最典型、最全面的国际企业。

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国际财务管理成为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西方财务管理学界进行重点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

在我国,国际财务管理也成为我国财务管理界急需为之投入精力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国际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是这个领域的基础性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开展国际财务管理研究的需要,而且是指导国际财务管理实践的需要;更是培养国际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

二、目前国际财务管理的体系及评价

(一)夏乐书模式

本模式的主要架构为:绪论-国际筹资管理-国际投资管理-外汇风险管理。由于这种体系的代表作是夏乐书编著的《国际财务管理》,故称为“夏乐书模式”。这个体系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内容,比如对国际理财环境的分析。而这个问题对跨国经营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跨国公司理财活动涉及面较广,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地理、自然、技术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跨国公司的理财活动,这些因素大致分为经济环境、社会环境、金融环境、税收环境等四大类,这些因素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特定的跨国公司理财环境。

(二)蒋屏模式

本模式的主要架构为:国际财务管理基础分析-外汇风险管理-国际筹资管理-国际投资管理。由于这种体系的代表作是蒋屏主编的《国际财务管理》,故称其为“蒋屏模式”。这种体系实际上是在分析国际财务环境的前提下,以汇率行为为基础,将国际财务管理从总体上分为国际筹资和国际投资两大部分。

与蒋屏模式相类似的还有Jeffmadura所著的《国际财务管理》。这个体系虽然分为五个部分,但很明显,其中第二、第三部分是讲同一方面的内容,即外汇汇率的问题。而第四部分短期资产和短期负债管理主要是讲国际融资,第五部分的长期资产与长期负债管理侧重对国际投资的研究。

(三)陈玉菁模式

本模式的主要架构为:国际财务管理基础分析-外汇风险管理-国际筹资管理-国际投资管理-国际税务管理。本模式的命名原则是因为该体系的代表作是陈玉菁所著的《国际财务管理》。

陈玉菁模式的前四个部分与蒋屏模式类似,只不过在最后增加了国际税务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当然第一部分的基础问题研究有别于前一体系对国际理财环境的分析,它的范围更广,研究的内容更丰富一些。

在此,有必要对国际税务的问题强调一下,因为它的确是现代国际经营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四)其他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的宋常在《国际财务管理的整体构架》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第一,国际筹资管理;第二,国际投资管理;第三,国际收益管理;第四,外汇风险管理;第五,国际转让定价;第六,国际并购理财;第七,国际理财环境;第八,国际理财目标;第九,国际理财方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筹资和投资作为财务管理学最基本的内容,在国际财务管理这一分支中仍然是最基本的内容,不同的是,各个学者对国际理财环境、外汇风险管理、国际税务管理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一样。同时,针对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跨国企业面临许多的问题,必须随着企业的发展得到管理者的重视,同时理论界学者也要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这样跨国企业才可能健康发展,关于这个问题的理论研究才能日益完善。

三、我国国际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国际财务管理的理财目标

国际理财目标具有两重性、层次性及时域性等特点,同时,理财主体多元化与财务关系多维化,国际理财目标应设定为“相关财富(利益)最大化”,即以长期合并收益为主,辅之以资产流动性和股票市场价值,从而形成“三位一体”的财务目标体系。这种观点突破了传统的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点,突出了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在跨国经营的条件下,强调了资产的流动性,并合理考虑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是站在国际理财环境中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综合概括。

(二)国际财务管理的特点

1、全球性与整体性。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财务管理决定了国际财务管理也具有全球战略的特征。全球战略的实施要求高层管理当局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把国际性营利组织视为一个独立的经营单位或经济实体。因此,国际性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的理念与战略上具有全球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协同性与耗散性。国际性营利组织在财务结构及组织上,一般实行适度的集权制和内部一体化,以便利用该组织整体所具有的诸如“资源配置”等特殊能力,促使各成员单位或子(分)公司贯彻统一的财务政策并协同作战,从而发挥或取得犹如“1+1>2”的协同效应。与此同时,国际性营利组织还实行相应的分权制,这是缘于其众多成员单位耗散地分布于全球,而他们又有着不尽相同的业务特征和异质复杂的外界环境。只有实行相应的分权制,才能使之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以便灵活有效地开展经营与理财活动。可见,国际性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的结构与组织上具有协同性和耗散性的特点。

3、异质性与复杂性。世界各地的经济状况、政治气候、法律规定、文化习俗及社会背景各不相同,且相互交织、错综复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国际性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其他方面,也是国际财务管理有别于国内单一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而又显著的特征。因此,国际性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的条件与环境上具有异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4、多元性与层次性。在异质复杂的理财环境里,国际性营利组织在从事财务管理时,既应谋求经济利益,又应重视社会效益,并以前者为基础。可见,国际性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的动因与目标上具有多元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5、灵活性与不确定性。基于独特的财务理念和理财目标,国际企业在资本运作、收益分配、风险规避及转让定价等战略性财务方面大都实行统一性政策和一体化管理,以确保全球战略的实施及长期利益的实现。与此同时,鉴于异质复杂的财务环境与动态多变的业务活动,国际企业在财务管理具体策略与技术方法等战术性财务方面往往采取灵活性政策和机动化原则。

国际企业为实施或实践其全球战略,大都进行多角化经营,因而涉足行业众多,分布区域广泛,理财活动多样,由此也决定了国际企业在所从事的国际资本运作具有特殊性。国际企业在筹措资金方面有多种方式,既可以利用国际股票市场,又可以利用国际债券市场或国际租赁等,显然,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多种多样,筹资来源具有很大的可选择性。在资金投放方面,多角化经营和多样化理财,使国际企业在资本运作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并有望取得更大、更高的收益。然而,全球性、多样化的理财活动给国际企业带来诸多利益的同时,也因全球各地诸多异质复杂的环境因素及其交织影响而使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较高、较大的风险。

(三)当前我国国际财务管理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1、政治风险问题。政治风险的存在不仅影响到国际企业的经营成效,而且影响到企业资产的安全。有时出于经济动因(如维持资源的国家控制,国际收支平衡,良好的产业结构)、政治动因(如民族自尊,国家完整,政治信仰)等,这类政治风险是国际企业独有的。

2、外汇风险问题。外汇风险问题是指一个组织、经济实体或个人的资产(债权、权益)与负债(债务、义务),因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其价值上涨或下降的可能性,外汇风险可分为三大类:交易风险、财会风险、经济风险。

3、资金管理问题。国际企业资金管理问题主要涉及资金管理及内部资金流量管理两个领域。国际企业资金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三大方面。国际企业资金流量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资金转移、投资决策、资金筹措和资本运营等方面。

4、国际税务问题。国际企业在多重税收制度下经营,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子公司要根据各国有关的税收规则进行纳税,有时会出现双重课税的可能,很容易使国际企业承担不合理的税收负担。

5、内部财务控制和评价问题。各国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环境的多样性,以及财务、会计、税收制度的差异,要求国际企业在各地的子公司采取有差别的财务政策,尽力适应当地的环境要求,而这些往往意味着总部财务控制的难度加大。国际企业共同拥有的多种资源和一个适用于所有集团成员的共同目标。虽然在形式上各子公司都是独立法人,但其利益必须服从总体利益。这意味着实现总体利益的过程中,有可能损害某一局部的利润目

标,并不可避免地引起利润水平的失真,导致利润考核问题的复杂化。

四、我国国际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

在界定了国际财务管理的内涵,明确了国际财务管理的理财目标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对目前国际财务管理体系的剖析和构建国际财务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将我国将国际财务管理分为三大部分,共九章内容比较合适,架构体系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是概论,包括四章。具体内容是:第一章交代国际财务管理的基本问题,包括国际财务管理的概念、理财目标、特点和作用等方面的内容。第二章介绍国际财务管理的理财环境,主要是对国际企业面临的他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作具体分析。第三章讨论外汇风险管理。这一章还将涉及国际货币制度和国际收支的内容,同时由汇率因素引起的期权、期货市场的内容也有涉及。第四章是国际理财战略管理。本章将对国际企业理财战略的基本内容和理财战略的形势作具体分析。

第二部分是国际经营管理,这部分涉及国际企业实际运作的四个重要内容,包括国际融资管理,国际投资管理,国际转让和国际并购,国际纳税管理。其中,第五章的具体内容是国际融资管理。除了国际企业内部融资外,主要阐述两大内容,国际债务融资和国际股票融资,同时对一些衍生金融工具融资也做了一些分析。第六章是国际投资管理,着重分析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投资环境的评价;其次是对投资项目的风险和可行性进行评估和研究;再次是对投资方式作具体的分析。第七章研究国际转让与国际并购(敌意并购的问题除外)。首先分析国际转让与并购的动因,接下来对具体操作做一些初步的试探,最后分析成功的国际转让与国际并购会对企业产生的影响。第八章是国际纳税管理,世界各国税收制度差异较大,而课税对国际企业有着直接、重要的影响。

第三部分是国际经营的业绩评价(比财务分析中讨论的业绩评价范围更广),这部分内容是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做进一步分析,找出企业经营中的先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期经营战略和理财战略的制定提供最直接、最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才丽辉,高绍英.浅谈国际化趋势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4(7).

2、王桂芝,朱洪友.财务管理国际化新动态[J].森林工程,2004(3).

3、刘冰.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4(3).

4、刘晓凤.有关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思考[J].商业会计,2004(3).

财务管理的体系篇9

【关键词】构建;基建;财务管理;设想

引文

近两年,随着国内投资的持续增加,国家加大了对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力度,同时随着我国财务会计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对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就如何加强基建财务工作的前瞻性和计划性,强化基建项目的概预算管理及财务管理,规避风险,构筑基建财务管理体系提出以下设想:

一、财务管理体系的主体:高素质的基建财务人员

基建财务管理体系需要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在基建财务管理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及相关法规制度多,仅有工作积极性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定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做好基建财务管理工作,适应现代基建财务管理体系的需要:

1.注重财务队伍建设,配置熟悉各方面业务的年轻财务人员。基建财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还要了解基本建设基本程序、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工程知识,对招投标法、合同法、建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有所了解,从而为基建财务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2.财务人员要具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基建财务人员在项目工程价款结算支付、建设过程管理、费用报销、资金筹措、税款缴纳等方面需要与工程管理部门、参建单位、贷款银行、税务部门等部门和单位进行沟通协调,财务人员应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有利于做好基建财务管理工作。

3.加强基建财务人员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面对新形势下不断发展变化的基建财务管理的需要,应加强对基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如:招投标、概(预)算、竣工决算等相关知识,此外,可以组织基建财务人员到外地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基建财务人员的素质。

二、财务管理体系的保障: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

基建财务管理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和挑战,加强基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也越重要。要建立健全以下内控制度:一般控制即制度建设和具体控制即关键业务环节的控制。

1.一般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应把基本建设规律融入到财务管理中,建立健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实施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制度,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制定工程进度款拨付业务流程,制订基建财务竣工决算管理办法,规范会计核算程序等,通过制度建设构筑内部控制的基础环境,为实施具体控制手段创造前提。

2.具体内部控制――关键业务环节的控制。在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基建财务管理中的一些关键业务环节和关键控制点,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要建立包含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工程进度款拨付、筹资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需特别加强对出纳有关业务的控制,因为所有的基建资金都要经过出纳之手流出,在对出纳的内部控制中要求出纳签发支票时,必须用碳素墨水填写,支票必须填写收款单位名称,且收款单位名称必须与合同上的单位名称、出具发票的单位名称一致,支票必须填写金额,支票金额必须与付款单据一致,在支票填写后由主管进行复核,并在付款后及时取得对方收款的反馈信息。

(2)建立对各项资产运行状况的内部控制。财务人员为更好地对各项资产进行管理,应同软件公司研发资产盘点软件,并在各资产使用部门设置资产管理人员,通过联合资产采购管理部门对资产运行地点和价值转移等方面进行监控,保持资产的安全性和时效性,为竣工决算编制资产移交明细清单做好准备工作。

(3)对工程进度款支付的内部控制。基建财务人员进行工程进度款支付的主要依据是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工程管理部门出具的工程进度表,月末财务人员要对工程进度表中的工程进度与标底的相关部分是否相符、合同款的支付数据等进行核对,并在相关支付审批单上签字,并依据各部门及领导签字审批的单据进行拨款。

(4)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的内部控制。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是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反映项目建设成果的重要会计资料,是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主要依据。为做好竣工决算工作,财务人员应进行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设备材料到货时取得相关的到货验收明细表,定期对与有关单位的往来进行清理,研发合同管理软件,将合同归属于相应的概算科目下,能及时反映概算的完成情况,为最终的竣工决算准备资料。

(5)要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在基建财务分工中也要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防止舞弊行为发生,确保建设资金安全。应分设会计出纳岗位,建立支票印章分别保管制度,做到银行存款和现金账日清月结,并指定专人对每月的银行对账单进行账单核对以及定期不定期对出纳的库存现金进行帐库核实等控制。

三、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其过程就是企业目标分解、实施、控制和实现的过程。应建立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及以概预算投资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

1.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基建项目资金缺口较大,因此有必要采用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根据基建项目的现金支出流量,合理筹集资金,减少资金占用,从而节约成本。在年初、季初、月初各资金使用部门应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及本部门的业务需要编制年度、季度、月份资金支出预算,费用支出部门根据人员数量、人均费用标准等编制费用支出预算,财务部门对各部门资金支出预算进行汇总,并将经批准的预算下发给各部门执行,再由各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并根据资金支出预算筹集资金,既保证了工程建设所需资金,又减少了资金占用。在现金预算执行过程中,对已纳入预算支出范围并符合标准的,按有关审批流程办理;对于超出资金预算范围的,经办人员须详细说明原因,并经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否则财务有权不予受理。

2.以概预算投资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为及时了解概算投资的支出完成情况,应对工程建设的执行概算按年度计划进行控制,通过各部门对年度计划的有效控制,对项目的实施状态进行周密、全面的监控,把投资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限额之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基建财务管理体系管理平台:财务信息化集成eRp系统

eRp系统是一个较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与技术的结合体。它能体现先进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管理思想,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eRp系统除了提供必需的财务报表外,还能提供多种管理性报表和查询功能,更全面地提供财务管理信息,为战略决策和业务操作等各层次的管理提供服务。eRp系统对大量规范业务的计量都可以在初始化中加以设置,自动生成相应的凭证,记录工作可由系统自动完成,计算和报告中的大部分工作也能通过系统设置而自动完成。另外,eRp系统的集成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及时性。财务人员应通过eRp系统实现以下工作:

1.通过eRp系统,可以根据提供的项目概算和各类工程的施工合同,按照不同费用科目细化,归集到不同工程项目中,实现项目“概算-->预算(基于工程细分和年度的预算)-->过程服务和物资合同执行-->财务结算”的成本管控过程,从而通过eRp全过程进行基建财务管理。

2.确保项目成本归集的正确性、及时性。在eRp系统中,项目过程发生的设备采购成本、服务成本等,通过系统自动归集功能都能够归集到相应的项目架构。财务部门直接对归集项目明细项目架构进行记账处理,形成该项目的实际发生成本,以作为结算价款和工程成本控制的依据。

3.费用分配的规范化、标准化。在工程竣工验收完后,eRp系统将需分摊的建筑费用、安装费用及其他费用按照既定的分配逻辑向资产项目架构进行分摊分配,最终在系统中完成资产项目架构的价值量确认。

4.通过eRp系统完成竣工决算报表的编制和最终资产价值量的确认。基建项目竣工后,由建设单位财务人员在系统中根据既定的分配逻辑生成竣工决算报表试算稿,由基建财务人员进行检查及修正,最终形成正式的竣工决算报表。

五、财务管理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目前,相当一部分基建单位缺乏风险意识,对基本建设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缺少抵御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手段和措施,在财务风险来临时束手无策,导致基本建设无法按期完成,造成工期延误或投资成本增加。为避免和减少因财务风险而带来的损失,应建立了由财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组成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1.基建财务管理中的风险识别工作: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资金不足导致的基建项目无法正常施工,施工中的工程量重复计算,偷工减料,工程款超支、多付等财务风险。

2.基建财务管理中的风险评估工作:应以科学的评估方法确定风险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对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对其可能性及造成损失的大小予以评价,最后将风险损失予以量化,以此确定风险防范的重点,为控制和防范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3.基建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工作:

(1)设立专门的融资人员,负责多渠道融资,对负债资金进行日常核算管理,合理安排贷款计划和还贷计划,避免因资金不足导致的工期延误。

(2)建立风险约束机制。要建立一套严密而科学的内部决策机制,对风险较大的决策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表决,尽量避免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3)建立风险预防制度。根据对各类风险产生原因、发生的可能性等进行量化评估基础上,根据可能发生风险的情况,建立风险预防制度,把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六、基建财务管理体系的监督和检查体系

基建项目部分资金来源之一为财政资金,为保证资金的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应建立财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1.财务监督:基建财务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对各项财务活动实行会计监督。对违反国家规定使用基建资金的行为,财会人员应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建立基建期间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工程开工前、施工中的监督管理,保证公司效益,在招标前参与招标文件的讨论,在施工中对参建单位的资金、成本情况进行审计,并要求参建单位定期报表,要求参建单位在制定银行开设账户,并控制其大额资金的划拨,从而进一步了解下拨资金的使用情况,防止资金被参建单位挪用、占用。

2.财政监督。为了保证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财政局应指定固定人员常驻项目建设单位,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过程监控:

(1)加强基本建设资金综合管理。不管是财政投资,还是自筹资金投资,其资金都应进入财政基本建设资金统一管理,接受财政局常驻人员的监督,否则,财政部门不得办理有关手续。

(2)财政局常驻人员参与基建项目决策、组织、实施、监督、控制、分析、总结全过程。在立项阶段,常驻人员要参与建设项目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和论证,确保立项准确性、科学性。在施工阶段,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监督是否按拨款进度进行施工等。在竣工决算阶段,要会同中介机构、建设单位,认真审查建设项目的投资完成情况和交付使用资产情况,全面分析投资效果。

3.审计监督。为了监督资金的有效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审计局应成立专门常驻机构:

(1)审计局常驻人员应将重心前移,加强基建项目开工前的审计监督工作。项目施工前,常驻审计人员从项目的预算、审批、招标文件审核、开标、施工合同的签订等过程都参与监督。

(2)审计局常驻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审计监督。审计人员经常深入现场,掌握工程建设进度,对施工中的隐蔽工程及时了解和掌握。特别是工程签证部分,审计人员尽量到现场进行核实签字,通过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保证决算审计的正确性。

(3)加强项目决算审计,减少国有资产流失。决算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参与基建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工程项目验收合格后,主管部门审核后移交给审计部门,由审计人员根据预算审计报告、施工合同、签证等资料进行审核。

七、全过程财务管理

基建财务人员进行基建全过程的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体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提高基建投资效益的关键。基建财务人员应参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招投标与合同签定阶段、工程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等建设全过程的财务管理。通过对基建项目全过程的财务管理,、在各阶段把投资发生额控制在批准的限额以内并随时纠偏,从而确保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并加强对资产形成过程的控制。

1.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做好项目财务评价和投资条件评价,合理编制资金借贷偿还款计划。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做好财务评价工作,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并根据投资计划制定总体的资金筹集偿还计划,准备筹集资金,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考虑筹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资本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降低财务风险,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资本结构最优。

2.在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要保障签订的合同有效,并减少财务风险。在招投标阶段,财务人员重点要对投标单位的注册资金、近三年的财务状况等方面提出严格的标准要求,以保证投标单位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此外在签订合同时对合同的相关条款进行细致审查,重点对合同条款、付款条件、违约责任及解决争议方法进行审查。

3.在项目实施阶段,做好工程款的支付管理,并保证投资发生额在批准的投资限额内。在项目实施结算,财务人员要深入现场了解施工进度,根据进度拨付工程款,以合同为基础利用财务信息化管理对进度款进行控制,随时掌握有关工程投资单项和整体情况,把投资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限额之内,并对可能出现的由于施工方案变动而引起的各项费用变化充分了解,以有效控制工程款的拨付。

4.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对资产估价入账,进行竣工决算。要合理区分筹建期间与经营期间发生的支出,筹集期间的支出进入工程决算,经营期间的进入资产费用,保证了工程投资控制的合理性,然后财务部门要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进行工程竣工决算的编制,待竣工决算批准后,据以调整固定资产价值和折旧。

5.在竣工移交资产后,做好分析评价工作。在竣工移交资产后,要对投入产出进行分析,评价决策是否正确,要对融资机构进行分析,评价融资成本的高低,此外要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资产的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分析评价,找到优缺点,为企业的以后投资决策提供真实的数据资率。

通过对基建财务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利用财务信息化平台,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构建财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全过程进行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吴东福.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有关问题的探析[J].河南水利,2005(10).

[2]吴腊春,周斌.公路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交通财会,2007(4).

[3]魏朝红.关于对基建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社科纵横,2005(5).

[4]詹先威.谈如何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财务会计体制[J].管理观察,2009(13).

[5]杨慧君.铁路建设中的财务问题及解决途径[J].商业文化,2008(11).

[6]杜继莲,孙昕.浅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财务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2009(2).

财务管理的体系篇10

关键词:财务预测;财务管理;管理体系

前言

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财务管理让现代企业优化自身的管理制度,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现代企业在处理企业账目的过程中,对于各个采购、生产、销售等阶段进行有机结合,收集资料并进行有效分析,对企业前景做出相应的预测。企业管理层越来越重视财务预测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因此企业应顺应自身的需要建立财务预测管理体系。财务预测中将前期财务活动中的经营成果作为主要预测依据,企业管理层根据财务活动的预测材料做决策,财务管理体系中财务预测体系是重要分支。本文则是对我国企业财务预测中的常见问题,提出建构企业财务预测管理体系和设计切实有效的财务预测管理操作系统的有效方法。

一、我国企业财务预测中常见问题

在我国,财务预测法规的不完善,管理体系的不健全,预测行为的不规范,预测内容不完整都会对预测的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一)财务预测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只要求相关上市企业或者申请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出示企业的盈利预测,而对于其他企业并没有作强制要求,其他企业遵循自愿原则,因此不愿意披露企业内部消息。在证监会监督企业的情况下,相关的法规不全面,使无论是信息的内容还是形式都很难以得到规范处理,也不利于对企业的监管。在相关的法规中只要求盈利利润的预测要进行强制披露,对于现金流量、经营状况并未做强制要求。企业在做未来三年的盈利预测,对相关的企业资产负债情况以及利润情况不做预测,使企业外部的注册会计师与企业内部的审计师进行内审和外审都缺乏了审核依据。市场管理要求盈利预测必须得到验证,盈利预测必须通过具备较为严密的法律确保企业管理当局提供较高质量的盈利预测信息。

(二)财务预测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证券市场上,只有上市公司或者自愿发行股票的公司需要提供本企业的财务预测信息。财务预测信息主要分为强制性预测信息、独立专家预测以及自愿性预测。这三个方面是互相影响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提供的都是强制性预测信息。预测信息本身内容与形式的不确定使财务预测管理体系不健全,难以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给予引导。

(三)财务预测行为不规范

相应的预测法规并不完善,管理体系不健全,预测内容不完善,使得预测信息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以现在的证券市场为例,企业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或者更多的股东投资,通过披露财务报告或者信息,控制企业的股票。而为了更高的经济利润,上市公司内幕交易、操控股价,投资者的信心受挫。有些上市公司只披露对公司经济利益较为有利的预测信息,使投资者获得信息并不全面,多高估计投资盈利。企业利用预测报告本身的不确定性、不可靠性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但现在的市场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操纵利用盈利预测信息的行为。市场监管要求企业的盈利预测必须提供相应的审核检验证明,企业内部的审计师以及企业外部的注册会计师都会提供相应的审计报告,确定被披露的预测报告的真实性。

(四)财务预测内容不完整

在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财务预测只有盈利信息的预测,仅仅靠盈利预测很难准确评价企业的发展势头,经营状况、资产负债情况、经营现金流量都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财务预测就存在不确定性,而内容不全面,作为企业发展的参考材料过于片面,只有对全面的财务数据分析才能够更准确的进行预测,从而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二、构建企业财务预测管理体系

(一)树立财务预测管理体系战略性地位的理念

企业预测不能单以盈利能力作为财务预测的结果,而是将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作为研究路线,将资本、负债、利润、现金流量作为核心数据,研究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财务预测管理体系。而财务预测体系并不应该只有强制性预测提供信息,更应该由强制性预测、独立专家预测和自愿性预测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投资者本身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性,对企业的财务情况并不了解,而证监会强制企业提供信息是利用法律强制手段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这是预测信息的强制性。专家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对市场环境的把握,对市场的预测信息具有一定的判别能力,为投资者提供专业意见,促使企业提供高质量的预测信息,这是独立专家预测。专家的判断是预测性盈利信息的保证,因为专家以第三者的身份,可以独立、客观、公正地验证上市公司的预测信息,确保了信息的可靠性和公正性,降低了投资者的信息风险。

企业自愿为投资者提供财务信息,在企业原有基础上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企业优质经营,保障盈利,充分发挥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积极作用,确保预测信息的质量。在预测过程中,长期发展战略将贯穿整个预测系统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对企业整个业务链进行深刻分析,每个环节又有短期发展战略,对采购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中的过程进行分段预测,又从产品研发、技术培养、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各个环节分析实现短期战略的可能性,对各个方面进行预测,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让财务预测管理体系不是单纯地数据预测,而是从书本的理论知识化为实践,学会根据环境分析,得到的数据会更具有信服力。

(二)构建企业全面预测管理组织体系

企业在预测过程中可以设立相关部门,也可以在财会部门下分设专门进行企业财务预测管理的人员小组,在构建企业全面预测管理组织体系中,要审查每个部门的预测方案,甚至整个企业的,参与整个部门的预测方案的调查编写分析考核过程。而企业的下一层工作也要受到重视,如分公司、子公司以及控股子公司最好拥有自己独立的财务预测管理人员,而预测报告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审核后,企业也相应调整自己产业链生产的目标,企业的各层面都应该有独立的财务预测管理系统。

在原来的财务管理系统上进一步优化预测功能。财务管理分为财务规划、成本费用、预算以及审计板块,财务规划是指企业负责管理活动中,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进行进一步的原因分析,准确提供核算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务报表和报告,向决策层汇报产业链发展的具体原因分析,为企业高层提供决策建议,并且分析企业投资、筹资活动及现有资产活动,实现资产管理合理化,预算板块是根据之前的报表对企业每一个模块进行经济效益的预测。审计是独立于其他板块,主要负责内部审核、审计监督工作,对预测进行审计。

(三)强化预测管理的机制功能

完善预测功能,必须要获得足够的信息,为企业提供发展目标,因此,信息的搜集对预测有至关重要的用途,而特定的信息存在于企业内部以及外部,内部的信息可以是企业本身拥有的前期工作报表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公司内部的上期的预测报告与本期的对比,从而更全面结合往年的数据误差调整预测,而外部层面是前期预测环境与预期预测环境的比较进行分析而获得的,这说明在信息收集上,企业的预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预测信息的有效性也是有时间限制的。

预测功能的本身是对企业经营状况以及盈利能力的未来做预测,而对于各部门的预测管理,也是对各部门的分析和考核,在系统上分析了各部门在经营过程中的错误,并为相应的分析提供解决方案,预测管理分析的核心是差异分析,预测分析不能单纯的对盈利利润做分析,而是对整个公司分设的部门进行全面细节分析,对每个环节进行逐层分析,将具体责任分配到人,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而对不恰当的经营行为加以纠正,使预期的预测水平得到保证。预测盈利信息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即使当上市公司披露的预测信息与实际信息相差较大时,只有预测信息是以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做的合理预测和假设,上市公司的预测信息就不应该被认为缺乏诚信,而对于故意误导投资者的预测信息,应该进行严惩,有利于引导企业做自愿性预测信息披露,也鼓励了投资者对市场有一定的信息,使资本市场的资源得到相对合理的分配。

三、设计切实有效的财务预测管理操作系统

预测管理操作系统运行的前提是在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制度管理下,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的行为规范,所以对员工可以产生一定的约束力。将行为规则视为企业发展的前提,在这种前提下,企业的本身发展都会契合预测管理的前提,企业的内部人员以及整个企业的经营都会重视预测管理,将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与预测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

结束语

现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并不仅限于反映和监督,也注重了事前预测和决策,在各种有利或者不利因素预测过后,在面对问题时可以更好解决,克服突然发生无法应对的情况,为企业提高经济利润,而企业在收集信息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算,选出一个较适合自己企业的方法,在进行最后的预测方案。财务预测确定下期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环节,确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为财务管理水平的优化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洪莲英.对我国目前财务预测问题的探究[m].事业财会,2002.

[2]丁玫.对我国上市公司预测性盈利信息披露有关问题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09).

[3]张纯.企业财务预测管理体系的构建――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会计机制的关键[J].会计研究,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