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的康复训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2:32

骨折病人的康复训练篇1

[关键词]骨折术后;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4―0139―01

骨折手术后需一定时间卧床休息,限制了全身及局部的正常生理活动。若护理不当,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发生挛缩及粘连,影响术后康复。因此,骨科术后的功能训练及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07年12月~2008年3月各类骨折手术病例52例,其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17~79岁,平均46岁。上肢骨折12例,下肢骨折28例,髋部骨折6例,胸腰椎骨折16例。

2 康复的基本原则

白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康复训练,贯穿骨折治疗过程的始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应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功能训练的内容、强度应根据骨折治疗的不同阶段而改变,训练量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活动范围逐渐增大,不要过急、过猛,以防加重损伤;功能训练应不使病人感到疲劳或伤肢疼痛,避免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一切活动均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

3 心理护理

在术后早期,病人表现为恐惧、焦虑、烦躁易激惹;骨折中后期,可产生多疑不安,对治疗丧失信心;当肢体功能障碍或残疾时,会悲观、绝望,甚至轻生。面对情绪多变的骨折病人,应主动关心,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精湛的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通过沟通和交流,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耐心讲解功能训练的目的及重要性,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鼓励病人家庭成员参与并提供精神支持。

4 功能训练个体化

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手术部位、性质、手术方法、全身健康情况,确定个体化的功能训练方法和内容。

5 康复护理措施

5.1初期护理:在骨折早期对病人实行康复措施,既能发挥病人的潜能,也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相结合。手术后1~2w,主要做肌肉自主收缩或放松活动。原则上,除骨折部位上、下关节暂不活动,身体其它关节均需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直。对脊柱及髋部的大手术后几天内的翻身和患肢活动必须由医护人员指导和协助。上肢手术后,让患者早期离床下地活动,同时做耸肩、握拳动作。下肢手术后,活动上半身和未固定的关节处。同时还要做踝关节及趾间关节屈伸活动、股四头肌静态收缩活动。

5.2中期护理:指从术后切口愈合到拆除牵引或外固定物的一段时间。这一时期,骨、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的疾病及手术切口创伤正在愈合,手术部位疼痛、肿胀明显缓解或消失,骨折端已有纤维连接,并正在形成骨痴。在此期,医护人员要帮助病人进行骨折的上、下关节活动,并在初期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活动时间、强度、范围,配合简单的器械或支架辅助训练,使全身关节达到或接近正常的活动,使患肢的功能大部分得到恢复。

5.3后期护理:指从骨关节等组织已经愈合到恢复全身和局部正常功能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还需继续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训练,使患肢功能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对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肌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并利用器械加强活动,做器械操或做徒手操,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使肢体功能得到恢复。

5.4行走活动:要劝阻病人不用伤肢负重,许多骨折病人因急于恢复或为了生活的需要,常默默地用伤肢或带腋杖行走负重,在此期间应及时指导病人正确负重,帮助病人采用三点步行走,防止骨折处的再损伤。

6 结果

本组52例经过康复护理,50例骨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随访44例,效果良好;1例糖尿病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经对症治疗,痊愈出院;1例79岁老年病人合并心衰死亡。

骨折病人的康复训练篇2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日益增多,如何减轻高龄患者骨折后的创伤反应,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恢复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已日益引起关注。现就近年来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和护理概况综述如下:

1手术治疗

1.1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按固定材料有单钉、多钉、鹅颈钢板等,按术式有切开内固定和经皮内固定。单钉和鹅颈钢板由于对组织、骨和血液循环损伤大,操作复杂,近年已很少使用,逐渐为多钉所替代。经皮或小切口多钉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对患者生理、心理干扰少,有人称之为“有限开放”手术[1]。术中用C臂X光机监测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复位满意率,且多钉内固定具有立体加压固定作用,稳定性好,患者术后疼痛迅速得到缓解,可以很快进行功能锻炼,减少了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1.2假体置换假体置换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可以解决由于股骨颈骨折引起的骨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引起的髋关节疼痛及功能受限,可以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时间长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假体置换的并发症增多,如松动、假体断裂、髋臼磨穿、关节周围异位骨化等。近年来由于材料技术的不断改进,手术技巧的进步及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假体置换的应用日益广泛。假体置换分半髋即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人工股骨头亦分单极股骨头和双极股骨头。选择全髋还是半髋置换目前意见不一,盛璞义等[2]认为全髋置换功能恢复优于股骨头置换,应首选全髋;许鹏等[3]认为结合我国实际及老年患者的要求,手术安全性等,高龄患者应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杨维权等[4]对三种假体置换(单极、双极、全髋)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三种置换效果评定满意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半髋较全髋置换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高龄患者活动相对减少,术后髋臼磨损相对较轻,股骨头中心脱位较少见,认为对高龄患者不强求全髋置换,人工股骨头尤其是双极股骨头置换也可望得到良好的疗效。

2手术护理

2.1心理护理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因生理健康状况、家庭、社会环境、个人素质、文化修养和自身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而存在差异[5]。护士应根据病人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讲解股骨颈骨折的有关知识、手术目的、术后效果及可能发生的问题,使其在学习中增强信心,逐渐改变错误认知,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导致的心理障碍,增进其心理健康。心理康复决定肢体功能的康复[6]。

2.2饮食调护大量研究指出股骨颈骨折患者摄入量减少会造成负氮平衡,而营养不良可以导致并发症的发生,造成骨折愈合缓慢甚至不愈合,从而影响患者的顺利康复[7]。而高龄患者多并存其他慢性病,对饮食有一定的限制,术前因人制宜,因病制宜,指导患者做好饮食调整,以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术后根据骨折病人的代谢与营养特点,给予饮食指导。术后前3天食含盐食物,少食甜食,有利于减少便秘[8]。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有效地预防便秘及泌尿系结石、感染。术后早期指导病人食低脂、高维生素、高铁、含水多的清淡味鲜易消化的食物;术后康复期,督促病人食高蛋白、高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高锌、高铜的饮食,有利于骨折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对糖尿病、肾病或肝病等疾患的骨折病人,饮食原则必须兼顾,避开不利于整体恢复的饮食[9]。

2.3术前护理

2.3.1术前评估术前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对手术耐受性进行评估,把握手术时机,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做好各种相应检查,全面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包括心、肝、肺、内分泌、血液、营养等系统的功能状况,评估患者术前髋关节功能,心理状况及学习能力等。

2.3.2加强老年慢性病监护[10]高龄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应详细了解既往史,积极治疗并存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合并有糖尿病的病人,注意监测血糖,了解入院前胰岛素的用量或降糖药服用情况;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了解病人服用降压药的情况,监测血压,并注意观察降压药的毒副作用;有冠心病的病人,了解病人的心功能情况,注意监测病人的心率及脉搏。

2.3.3术前康复指导术前康复指导是让病人了解手术目的及术后康复训练的作用,消除思想顾虑及恐惧心理,使病人积极主动地按计划进行康复训练。术前康复指导内容包括:体位指导,说明术后为防骨折移位或假体脱位要采取正确的体位;训练引体向上运动,训练床上排便习惯,指导下肢肌锻炼方法,包括等长和等张收缩训练,关节活动训练,指导正确使用拐杖等[11]。同时加强呼吸训练,改善心肺功能。

2.3.4一般护理对术前行患肢制动牵引者,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等并发症发生。常规备皮,术前12h禁食,4h禁水,以防术中呕吐,术前晚可酌情给予镇静剂。

2.4术后护理

2.4.1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病人手术回病房的交接工作,及时向医生了解手术情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高度重视心血管功能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注意伤口出血量和渗血情况,谨防失血性休克;注意患者意识状况和患肢血运情况,观察患肢皮肤是否发红,皮温是否正常,有无疼痛、肿胀,触及条索感等,同时加强并存病监测和护理,防止并存病加重。

2.4.2引流管护理[12]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和负压状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防止引流液倒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行假体置换者一般术后1~2h内出血量在200~400ml以内,若术后10~12h内持续出血量超过1000ml,应引起重视,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4.3体位护理[7,9]体位的舒适问题是患者面临的一大难题,长期平卧可产生肺部、皮肤疾病等并发症,而延迟患者的康复。因此要加强术后体位护理,使患者自觉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肢外展30°,足尖向上,髋关节、膝关节各屈曲30°)。只要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其他三肢包括患肢的髋关节皆可变换体位。告知患者坐位可以解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包括进食、大小便、清洁),且坐位使坐骨结节持重。教会病人正确的翻身方法。

2.4.4并发症护理

2.4.4.1预防感染术前及时诊治所有感染病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重视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尽量让病人自解小便,有导管者应加强会阴部清洁,指导病人深呼吸及作有效咳嗽,定时给予拍背排痰。注意保持伤口引流通畅,观察伤口渗出液情况,对伤口愈合不良,持续渗液者应谨慎对待。注意观察病人体温变化及有无突然的剧痛等。

2.4.4.2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DVt形成是髋部损伤术后重要并发症之一[13]。有学者提出[14]“预防优于治疗”,采取药物疗法和机械性疗法两种预防措施,有效地预防DVt形成。DVt预防对策:①术前评估,做好高危人群的健康宣教,实施个体化护理方案。②术后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吴玉霞等[15]报道将垫枕改进为长80cm、高30cm,用于临床使病人的肿胀消退时间缩短,减少DVt的发生。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静脉回流。适当锻炼可减少静脉血栓发病的75%~77%[16]。适当功能锻炼可加快下静脉血液回流,且对心率、血压、伤口渗血无明显影响[17]。锻炼原则是早期开始,循序渐进,被动和主动结合,等长和等张相结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高胆固醇饮食,多饮水,防便秘;预防性抗凝治疗和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DVt的形成。

2.4.4.3预防脱位假位脱位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假体置换术后另一重要并发症,其原因有多种,但与术后外展中立位的保持不当有很大关系[18]。为了改善假体置换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的方法,罗辑[18]制作了防外旋鞋及梯形垫;雷小容等[19]制作外展枕以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变换体位时髋关节内收或内旋,避免了传统皮式牵引固定的不便,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2.4.5术后康复指导先进的材料,精湛的技术只有结合及时的术后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20]。因此制定一个有效而可靠的康复计划,以减轻患者痛苦,预防术后并发症,防止肌肉萎缩,增加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能力。郑淑梅等[21]报道通过康复训练后病人的关节活动度、坐位耐久性、疼痛程度有很大改善。张瑞芳等[22]报道术后康复训练主要分为术后早期(术后当天~5天内)、术后中期(术后5天~2周)、术后晚期(术后2周以后)和出院家庭康复指导四个阶段进行。术后早期以进行患肢主、被动踝关节伸屈,股四头肌收缩,髋、膝关节的伸屈训练,同时加强上肢肌力练习,以便日后能较好使用拐杖或助行器;术后中期开始体位转移训练:先由卧位到坐位,由坐到站,由站到行走训练,以恢复Rom,进一步提高肌力,练习独立坐起和扶拐行走;术后晚期加强患髋外展、外旋和内收功能锻炼。出院后注意预防居家意外跌倒,不宜过早负重,继续加强平衡力和协调力训练,早日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国清,李小如,杨辉芳,等.有限开放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26(3):277.

[2]盛璞义,瘳威明,李佛保,等.假体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折术前准备及术式选择[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6(6):410.

[3]许鹏,靳卫章,姚建锋,等.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1,7(3):168.

[4]杨维权,刘大雄,孙荣华,等.三种假体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5(3):163.

[5]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59-961.

[6]戴燕,裴福兴,沈彬.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门诊康复指导[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a):31-32.

[7]张王月,计惠民,田淑芬,等.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疾病知识水平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29-31.

[8]张莉.骨科围手术期病人饮食指导与减少便秘的发生[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102-103.

[9]陶于凤.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的健康指导[J].中医正骨,2004,16(1):62.

[10]农连英.股骨颈骨折死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9):692-693.

[11]公洁,王式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1B):134~135.

[12]朱彩香.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4):47-48.

[13]沈素红,陈柯,张江涛.髋部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医正骨,2004,16(1):7-8.

[14]张瑞芳,许红璐,周雪梅,等.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28-29.

[15]吴玉霞,王海桃,王惠.改进后垫枕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0):9.

[16]杨济.下肢骨折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J].中国骨伤,2001,14(9):555.

[17]王晓红,薛立景,滑志娟,等.功能锻炼对下肢关节置换术后血流速度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1008-1010.

[18]罗辑.全髋置换术后保持外展位方法的改进[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706.

[19]雷小容,李秀霞,郑小敏,等.自制外展枕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06.

[20]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25-235.

骨折病人的康复训练篇3

[摘要]目的:探索良好的老年股骨骨折功能康复的指导方法。方法:对我院骨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7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进行功能康复指导,观察疗效。结果:经过术前术后和出院康复指导,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结论;积极的功能康复指导有利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股骨骨折;康复;老年

由于老年人各脏器机能的逐渐衰退,老年股骨骨折成为老年骨折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多为跌倒、外伤和病理性骨折。骨折后多需手术治疗,且出院后康复期长,股骨颈骨折使老年患者不能下地行走、负重,护理问题多,长时间卧床易引起肺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及肢体残障,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失去正常生活活动能力,是造成老年股骨颈骨折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现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实施康复指导,取得良好效果,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52-73岁,平均63.7岁。住院天数20~30d,平均24d。股骨颈骨折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7例,经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康复护理后好转或痊愈出院。

2 护理对策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机能康复的枢纽,做好心理护理可调动积极的心理因素。应针对性地制定老年病人的护理方案,根据病人文化程度,结合病情,耐心细致地讲解治疗和康复知识,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老年病人的孤独和寂寞感,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担心及术后康复治疗的顾虑,动员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法,从而解除患者思想顾虑。

2.1.2 便秘的预防:骨折患者卧床时间长,活动量小,肠蠕动减弱,易引发便秘。饮食配合原则上以清淡富含多种维生素的粗纤维食品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等,忌食酸辣、燥热、最好不食油腻食物,以免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注意适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2.1.3 术前机体康复训练:术前康复训练的目的是使病人预先了解并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适应术殊,使病人积极主动配合,自觉按计划进行康复锻炼。术前康复训练可以防止关节僵硬、防止或减轻肌肉萎缩、有利于局部肿胀的消退、有利于骨折对位的维持,同时有利于减少卧床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心理护理: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保持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进行早期锻炼。组织病人相互交流锻炼经验,以提高效果,保证病人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鼓励病人出院后按计划进行康复锻炼。

2.2.2 术后机体康复指导:①术后回病房平卧,患肢抬高,呈外展位。麻醉清醒后,即可主动或被动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②术后前3d,易引起并发症,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及精神状况,注意采取合适。术后6h可将床头摇起至病人舒适为至,在病情许可下可指导病人做简单的上肢运动。术后第1天帮助病人进行股四头肌等张舒缩和距小腿关节屈伸练习。术后2d-3d,有Cpm关节康复机,可用其辅助被动活动关节,幅度不能过大,先从0°到30°角度缓慢锻炼,逐渐加大角度继续患肢肌力训练,在病人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增加髓、膝关节屈伸练习。术后4d-5d至出院,病情平稳,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离床活动。根据手术及病人恢复的情况而定,询问病人有无不适,身体逐渐适应后,可以增加床边步行练习。③3个月以后至1年内扶单拐轻度负重行走锻炼,1年以后,如状况良好可弃拐行走,但不能过度负重,不能行重体力劳动。

2.2.3 饮食指导和预防并发症加强营养:老年病人因代谢率低,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加上胃肠功能减弱,对食物需求减少,因此要少量多餐,保证营养获得。饮食上由术前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骨折后期治疗宜通过补益肝肾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使骨折部的邻近关节能自由灵活运动,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炖水鱼等。

2.2.4 预防并发症:加强术后管理,应注意加强切口引流护理,倾倒引流液时,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切口干燥,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继续应用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输血、白蛋白,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切口愈合。注意观察患肢有无明显肿胀、紫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体温升高等血液循环障碍现象,若发现已有静脉血栓形成,则应停止强烈功能锻炼,避免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等并发症。翻身是预防从褥疮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对年老体弱或长期卧床病人应鼓励并帮助翻身及局部按摩,用温水擦身,促进血液循环。骨突处垫气圈及海绵,预防褥疮的发生。

2.2.5 出院指导。生活方面:注意合理调节饮食,加强营养,保持适当体重;增加机体抵抗力;保持心情舒畅。活动方面制:定出院康复训练计划,请家属督促患者认真实施。出院后要告诫患者3个月内避免侧卧,最初6个月要避免盘腿、下蹲拾物,髋关节屈曲不能超过90°以免假体脱位。术后只有在临床和x线都证实骨折已愈合时才能弃拐。完全康复后可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心理方面:针对老年人骨折后紧张、焦虑、悲观、痛苦等多种情绪反应,有的放矢的进行心理疏导,建立老年病人战胜该疾病的信心。

3 小结

股骨颈骨折是较难治疗的骨折,老年患者又有其特殊的特点,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因人而异的选择适宜的治疗康复方案,以提高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小龙,孙洪伟,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体会[刀,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02):164

骨折病人的康复训练篇4

【关键词】康复护理;骨折;自理能力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52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73-01

骨折是一种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因素导致骨质出现部分或者完全断裂的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骨折部位出现压痛、肿胀及瘀斑,严重者甚至部分或者完全丧失肢体功能,使患者的自理能力受到影响[1]。我院通过对骨折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在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手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骨折患者180例,其中男102例,女78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8.6±2.8岁。骨折部位:胫骨骨折42例,股骨骨折35例,肋骨骨折34例,肱骨骨折28例,挠骨骨折18例,指骨骨折14例,其他骨折9例。随机将180例患者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1.3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模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康复训练计划。

1.3.1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对待患者的态度要和蔼、亲切,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注意聆听患者的主诉,消除患者的焦虑与不安等不良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向患者的家属讲解患者治疗过程中家人的支持与安慰的重要性,满足患者的爱与归属感。

1.3.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建立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鼓励患者多摄入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促进机体的愈合和康复。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叮嘱患者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及蔬菜防止便秘的发生。

1.3.3健康宣教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用易于患者理解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疾病的预后。指导患者听音乐或看书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的不良影响。帮助患者保持合适的卧位,如平卧位或健侧卧位,采取有效的制动,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患处的疼痛和肿胀[2]。

1.3.4预防并发症术后给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防止发生感染。合理使用弹力绷带,防止过紧或过松。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时更换伤口敷料。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清洁,及时更换衣物及床单位,防止压疮的发生。

1.3.5康复训练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不同制定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手术后前期可采用理疗如热敷、冷敷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疼痛和肿胀。术后1-3周,主要进行制动休息,可以小范围的按摩、被动活动,不宜进行关节活动。术后3-6周,可逐渐的进行主动锻炼,如关节屈伸活动、肌肉等长收缩等。术后6-8周,可进行负重练习、旋转等运动[3]。

1.4疗效评价指标通过肢体功能评分和生活自理功能评分来评价患者自理能力。

1.5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当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观察指标差异明显,p

3讨论

骨折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和不适,还会给患者带来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由于担心疾病的预后而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对骨折患者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很有必要,但是由于骨折患者的特殊性,只采用常规护理并不能有效的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康复训练在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训练方面意义非凡,直接影响着患者术后的自理能力[4]。

综上,康复护理在促进骨折手术后患者早日康复和自理能力的恢复方面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9B):2398-2399.

[2]李群.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膝部骨折手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1,20:158-159.

骨折病人的康复训练篇5

关键词:下肢骨折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091-02

2005年9月-2007年11月我院骨科同一组医生收治的单侧下肢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早期系统的床上肢体功能康复护理训练,疗效较对照组显著。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单侧下肢骨折患者,均为本院骨科同一组医生收治,均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其中股骨骨折49例,胫腓骨骨折60例,髌骨骨折11例;男74例,女46例,15-70岁,平均年龄32.9岁。

2纳入标准

①符合下肢骨折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5-70岁;③手术方法采取切开内固定或复位后石膏外固定;④单侧骨折。

3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严重神经损伤;②采取金属外固定支架固定者;③下肢关节置换手术;④合并心、肺、肾、脑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慢性骨质疏松、慢性感染病灶。

4方法

4.1实验组。实验组于骨折固定术后24小时由责任护士指导并协助患者做床上康复操。床上康复操步骤:康复训练前先进行患肢的局部热敷、按摩,使肌肉放松。先做健肢训练,再做患肢。

4.1.1脚趾运动。做脚趾屈伸动作,以患者能达到的最大角度,重复20~30次。

4.1.2踝泵运动。做踝关节屈、伸和环绕动作,并于背伸极限位置保持数秒,重复10~20次。

4.1.3小腿静肌力收缩。下肢伸直,小腿有节律运动性或静力性收缩或放松,每次持续6分钟,收缩和放松时间的比值在1∶2左右,重复10~20次。

4.1.4髌骨运动。以拇指和食指(一般人用右手)固定髌骨两侧并向左右旋转推动髌骨,重复20~30次。

4.1.5膝关节运动。托住骨折部位,膝关节下放一软枕,使其处于屈曲状态,度数为30°~40°,以膝关节为重点,使患者小腿抬高床面,做伸膝训练,保持5~10秒后再缓慢放下,重复10~30次。若不能进行膝关节的主动屈伸,由护士协助进行被动屈伸逐渐过渡到主动屈伸。屈伸角度逐渐加大,一周后达到90°。

4.1.6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将手放于膝下方,膝部下压,保持5~10秒,然后逐渐放松,重复10~30次,随着患者的病情好转和疼痛的减轻,逐渐增加角度进行练习。

4.1.7髋关节运动。抬高下肢,做髋关节向上、外、下、环绕运动,重复5次左右。

以上训练于患者术后24即开始,每日二次。从健侧肢体开始过渡到患侧肢体,患肢从远端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渐进性的进行患肢非损伤关节和肌肉的锻炼。患者不能主动活动的,由护士协助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训练时,应固定患肢骨折部位,动作缓慢,幅度从小开始,活动到痛点为止,根据病人恢复情况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和重复次数。下肢骨折为了稳定,常常固定膝关节,所以进行膝关节的主动屈伸,要求患者在不负重、避免使骨折端承受较大的应力、不对膝关节使用暴力的情况下进行。有石膏托的患者训练时可取下石膏托,训练后再将石膏托安装上。训练中避免引起患者疼痛,以及肉不疲劳为宜。

4.2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则按常规在肢体疼痛消失后进行康复训练,主要做局部肌肉和关节的训练。

两组患者于手术当日、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月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其下肢膝关节活动度、膝屈伸肌力、有无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下床时间。

5结果

5.1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当日、术后1周无显著性差异,术后2周、1月实验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大。

5.2两组患者膝屈伸肌力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屈伸肌力在手术当日、术后1周无差异,术后2周实验组患者膝屈伸肌力较对照组平均增加1级,术后1月实验组患者膝屈伸肌力较对照组平均增加2级。

5.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实验组无手术后并发症,对照组出现3例并发症,其中2例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

5.4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比较。实验组患者下床时间平均为术后14天,对照组患者下床时间平均为术后21天。

6讨论

下肢骨折是骨科常见损伤,临床上常遇到骨折对位愈合很好,而伤肢功能恢复不良,甚至遗留残疾,给患者造成痛苦[1]。但骨折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牢固愈合,而同样重要的是早期、全面地恢复肢体的功能。由肢体制动造成的肌肉废用性萎缩一般是可逆的,可经过训练而复原,越早介入恢复越快。国外研究证明,关节功能低下仅1~2个月的时间即可发生废用综合症,超过6个月进行功能锻炼则收效甚微[2]。所以早期康复对预防制动发生的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早期康复的基本方法是运动疗法。而护士工作承担着重要的康复任务。有研究指出病人只有约4%的清醒时间是接受治疗的,而护士24小时都在病房中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是与病人互动最多的专业人员。近年许多的研究已指出早期的康复护理介入可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3,4],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一个动态的、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病人的整体康复具有正向的影响。

康复护理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护理预防方法、评定和处理(协助治疗、训练的护理措施)的学科[5]。然而在临床上尚未得到深入。目前对下肢骨折后的康复训练方法的文献报道虽然很多,但较为零散,训练开始的时持续时间、部位、方法、角度说法不一,未形成系统规范的方法,使临床护士难于借鉴。本研究设计的床上康复操以病人的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从健侧开始到患侧,患肢从远端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进行早期、全面、系统的功能运动训练,有效预防了制动对肢体功能的影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适合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卧床进行的行之有效的康复护理技术。心理护理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6]。在康复护理过程中我们还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配合康复训练,达到更好的康复护理疗效。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通过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其患肢运动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此套床上康复操的方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并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灵活制定不同的方案,达到整理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闫金玉,杨骊华.下肢骨折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1997,12(1):25

[2]吴萍.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8):107-108

[3]张晶,梁瑛琳.膝关节人工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181

[4]田银珠.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J].现代康复,2000,4(7):1098

骨折病人的康复训练篇6

【关键词】全髋置换术;股骨颈骨折;护理

在临床骨科中,股骨颈骨折较为常见,多发于老年人群。目前,在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已经普遍采用了tHR(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虽然该方法的疗效确切,但是其仍然具有创伤大、技术难度高的特点,所以术后的康复护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1]。我院对全髋置换术后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了早期康复护理,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4例,女性36例,年龄在46-77岁,平均(62.3±3.4)岁,均为外伤性骨折,其中21例为头颈型骨折,29例为头下型骨折,20例为经颈型骨折。所有患者均行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术后,对a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B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a组的护理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大部分病人在术后都会担心早期活动会造成切口开裂、疼痛、关节脱位,而不愿早期锻炼。临床医生及护士要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安全性、必要性,帮助患者克服忧虑、恐惧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②制定康复训练方案。术后,临床医生及护士要对病人的身心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并视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功能康复锻炼方案,详细制定功能训练的程序、方法,并让病人、家属了解整个实施方案。③实施功能训练。手术当天,患者要取正确的,保持卧床休息;术后第1d,进行足趾、踝关节主动及被动屈伸活动,20-30次/组,2-3组/d,同时进行深呼吸、上肢肌力训练,以免发生心肺系统并发症;术后第2d,做直腿抬高训练,高度为30°,停顿5-10s后放下,30-40次/组,2-3组/d;术后第3、4d,在Cpm训练器辅助下进行被动训练,每次1-2h,2次/d,以后每天逐渐增加高度,持续锻炼2周;从术后第4d起,进行床边站立锻炼,锻炼循序渐进,以患者无不适感为度,若无不适感可扶拐行走,并逐渐增加行走的时间、距离;术后7d,可进行主动屈膝、屈髋练习。出院前,要教给病人及其家属锻炼方法,并嘱咐患者要坚持锻炼,并定期回医院进行复查。

1.3观察指标从生活活动能力(10分)、活动度(20分)、步行能力(30分)、疼痛(40分)情况4方面评价髋关节功能,满分100分。优异:疼痛评分满分且总分>90分;良好:疼痛评分不低于30分且总分>75分;中等:疼痛评分不低于20分且总分≥50分;较差:疼痛评分在10分以下,且总分在50分以下者。优良率=优异率+良好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及计量资料分别应用x2和t检验进行比较,p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见表1。由表1可知,a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4%,B组为65.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a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8.3±2.8)d,B组为(45.8±4.0)d,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比B组更短(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股骨颈骨折发生率呈现出上升趋势。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后,会直接影响股骨头血供,延长骨折愈合时间,同时还容易引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特别是气血不足、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骨不愈合的概率更高[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中的应用频率也越来越高,术后康复护理工作也相应地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早期进行适度、正确、系统的康复训练、功能锻炼,从而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3-4]。在早期康复护理中,早期功能锻炼是关键,通过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以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增加关节稳定性和肌肉力量,防止肌腱及关节囊挛缩、粘连,瘢痕软化,以促进肢体及关节功能的恢复[5]。在本次研究中,对a组患者实施了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显示a组患者在髋关节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B组,p

参考文献

[1]金静丽.早期康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2,16:75-76.

[2]付冰,糜丽梅.探讨高龄患者行全髋置换术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13:168-169.

[3]郑娇.全髋置换术的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04:46-47.

骨折病人的康复训练篇7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损伤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措施。[方法]针对膝关节周围不同的损伤程度、不同的手术方式、不同的内固定器材及不同的个体,制定个体化的锻炼方法。[结果]随访108例经该方法锻炼的膝关节周围损伤手术患者12~28个月,平均20个月,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占92.6%。[结论]对膝关节周围损伤手术后早期实施综合性康复措施可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

【关键词】膝关节;周围损伤;康复

膝关节是人体中负重最大、运动量大的重要关节,结构复杂。因此,膝关节周围骨折及损伤后选择好的治疗方法及康复手段,是骨科一项重要的探索内容。回顾本科2005年3月~2006年8月收治不同程度膝关节周围损伤患者108例,经相应治疗及功能康复锻炼,膝关节功能康复疗效满意。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8例,男67例,女41例,年龄18~50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5例,摔伤15例,砸伤8例;股骨下段骨折34例,髌骨骨折32例,胫骨平台骨折17例;其中多发性骨折15例,粉碎性骨折11例,开放粉碎性骨折7例,膝关节损伤3例。

2膝关节周围损伤后功能康复措施

2.1固定期间的锻炼

固定期间预防膝关节僵硬的有效锻炼是患膝肌肉等长收缩[1]。目的是消除疼痛,防止或减轻肌肉萎缩及炎性反应,保持肌张力,利于膝关节功能康复,此期可适当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扶他林片剂、双氯氛酸钠栓剂等。固定当天疼痛减轻后或手术即日麻醉反应消失后即可进行康复锻炼。特别是早期股四头肌有效的等长收缩锻炼,是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肌力早期康复的手段。股四头肌是伸膝装置的动力部分,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的扩张部有着重要稳定和平衡的作用[2]。其观察护理要点:熟悉病情,了解内固定器性能,观察股四头肌有无萎缩,下肢外固定物是否牢固,有无石膏、夹板及牵引压迫并发症;做好生活护理及心理疏导;制定膝关节功能康复计划及目标,组织实施、评定疗效。

2.1.1屈膝肌的锻炼仰卧,患肢下放软枕、大腿后群肌收缩,足跟向下压,先轻压再逐渐加大压力,然后再减轻压力,即轻重轻,反复训练,20次/组,每日3~4组。

2.1.2伸膝肌的锻炼仰卧两腿放枕上,收紧股四头肌,使膝部向下压,轻重轻,反复训练,20次/组,每日3~4组。

2.1.3膝关节以外的肌肉关节运动踝、趾关节屈伸防小腿前、后肌群的萎缩,也是长期卧床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经常抬臀防压疮;上肢支撑躯体或借助拉环抬起上身,练深呼吸等预防其它部位肌肉的萎缩、关节僵硬及呼吸道并发症。

2.1.4Cpm运用骨折手术固定牢固无外固定者、关节软骨损伤切除术后、关节松解术后,可早期行Cpm训练,痛苦小、消肿快,是防治关节疾病,促进关节软骨再生和修复、避免关节软骨僵硬、粘连致活动度受限的良好方法,使损伤的关节迅速愈合。Cpm训练实施方法,可根据病情,调节不同的活动范围、运动速度、持续时间,以关节活动在无痛范围内运动为原则[2]。一般术后早期Cpm应用宜缓慢、小范围、长时间持续被动活动关节;恢复以后和炎症缓解以后,可酌情增大关节活动范围,缩短持续时间,加快运动速度,直至过渡到主动训练。(1)Cpm运动角度:开始角度控制在20°~30°,逐渐加大角度,2周后在Cpm机上活动范围伸达0°,屈达100°~120°[3];(2)速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3)Cpm持续时间:一般术后1~3d开始,持续时间2~4周,术后第1周,宜24h连续进行,仪器工作1~2h后停10min;以后根据情况缩短为每日持续12、8、4h或Bid,每次1~2h。

2.2外固定解除后的锻炼

外固定解除后可进行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训练[1]。目的是获得正常关节活动范围,逐渐获得最大肌力,并能提高耐力,强度以患者每次不感到过度的疲劳和损伤为宜。

2.2.1增加膝关节屈曲度方法:(1)足沿墙下滑训练:患者于墙垂直仰卧,屈髋90°,足底垫毛巾放在墙上,在重力作用下足缓缓下滑,患膝被动屈曲,至有牵张感为止。可双叉,健足在上,将患足下推,也可将健足置患足下支托患足,下滑到一定程度将其托起;(2)仰卧,健足前交叉,将患侧足轻轻向臀部拉靠,至有牵张感为止;(3)俯卧,健踝前交叉,将患侧足轻轻向臀部拉靠;(4)股四头肌牵张训练:健腿站立,伸直躯干,屈患膝同侧手握患侧足,并轻轻向臀部提拉,增加股四头肌柔软度使髋关节能屈曲达0°,膝关节能屈曲达135°[1]。

2.2.2增加膝关节伸展度训练由于膝关节经固定后常挛缩于基本伸直位,也由于生活与劳动中常要求能充分下蹲,因此在功能锻炼时,患者往往注意膝关节屈曲度的活动范围练习,而忽视伸膝活动范围的练习,更容易忽视伸膝肌的练习,致膝关节不稳定,增加步行困难,且易引起膝关节炎、骨关节炎改变[2]。锻炼方法:(1)仰卧,健肢伸直,患肢髋屈90°,双手环抱于患肢股后方,慢慢伸膝使足指向天花板,目的是增加大腿后群肌的柔软度,使屈髋达90°,伸膝达0°[2]。每个动作维持5~10s后放松,重复20次/组,每天3~4组;(2)俯卧,健踝后交叉,轻轻推直患膝,至膝部有牵张感,维持5~10s后放松,重复做20次/组,每天3~4组。

2.2.3患肢下地负重三步走[4],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初次负重量。第一步:以双拐、健肢“三点”支撑身体重量下地活动,患肢不负重;第二步:在“三点”支撑的同时,让患侧的足尖轻触地面进行半负重;第三步:患肢以全脚掌着地进行完全负重。

2.2.4增加肌力,续行股四头肌、大腿后群肌的等长收缩。增加训练膝伸与屈肌的肌力,各20次/组,每天3~4组。方法:(1)背靠墙站,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足尖向前,胫骨与地面垂直,慢慢下蹲至膝屈曲45°~60°后返回站立,此训练目的是使膝伸、屈肌肌力增加;(2)双手叉腰,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足尖向外分膝蹲,使双膝均向前外侧屈曲,半蹲后返回站立,目的也是练习屈伸膝肌力;(3)直腿抬高增强股四头肌肌力锻炼,平躺床上,伸直膝关节并抬腿,臀部不离床,足跟离床面25cm左右,坚持1min,然后慢慢放下,坚持时间越长越好。当每次重复20次练习很轻松且每次坚持1min以上,可在踝关节上加沙袋,继续练习负重下的直腿抬高,进一步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重量可从1kg开始逐渐增加到5kg。

2.3肢体负重适应性训练,此期为恢复阶段,由于膝关节是承重的主要关节,关节活动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后,可定时、定地点练骑自行车、慢跑等以适应将来正常运动。

3功能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

3.1详细评估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文化程度等,向病人反复讲解康复锻炼的目的,具体措施,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3.2康复锻炼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为原则。

3.3康复锻炼运动量以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原则。

3.4应高度重视、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指导病人先练健肢,能正确掌握方法后再练患肢,确保安全及疗效,避免损伤。如:股骨下1/3骨折的下肢内收活动及胫腓骨骨折后小腿内、外旋活动[6]。又如髌骨骨折有暴力直接致伤,也可能由股四头肌强烈收缩牵拉所致。在治疗中均需固定膝关节,不能过早地收缩股四头肌,难免出现膝关节僵硬[2],解除固定后应严格制定膝关节康复计划并实施。主动、被动结合,同时配以中草药薰洗,舒筋活血,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3.5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功能为主,如下肢主要是负重,步行能力。

3.6任何锻炼都不应引起剧痛,有时有轻微的疼痛,但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

3.7锻炼不应让患者感到过度疲劳,不能在骨折部位发生疼痛;如运动后剧痛,局部浮肿,提示运动过量。

3.8锻炼应制定个体化计划、措施,并实施、检查,多与医生沟通,确保医护观点、措施一致;详细指导、检查,动作是否正确,有无不良反应,功能康复有无进展等,随时评估并记录。

4结果

对2005年3月~2006年8月收治不同程度膝关节周围损伤手术患者108例,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5],经12~28个月,平均20个月的随防,优82例,约占75.9%;良18例,约占16.7%;可5例,约占4.6%;差3例,约占2.8%;总优良率占92.6%。

5讨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关键在于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最大限度的膝关节功能恢复[6]。下肢的损伤:如股骨干骨折、股骨髁上、股骨髁骨折、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膝半月板及韧带损伤等,需要长时间固定膝关节。若固定时间过长,固定期间未进行有效的锻炼,拆除外固定后锻炼不充分,必致膝关节僵硬[2]。治疗是用于逆转原始的疾病程序,而康复护理则集中于功能锻炼与恢复。它的宗旨是减少和防止残疾的发生[1]。有效的康复手段是预防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关键,心理护理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康复的疗效。功能恢复优劣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工作中应医护密切配合,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心理给予有效的心理康复,特别是早期多数病人怕痛和怕影响伤口愈合而不敢活动,通过耐心的解释,患者全部积极配合。

早期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膝关节软骨面的生理机能,因为关节软骨营养依靠滑液运送,同时还要受到压力才能吸收,以减少关节积液,促进消肿,防止粘连,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早活动、早下床能增强病人的信心和自理生活能力。恢复期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粘连、促进骨折愈合。医护人员协助、指导康复锻炼,加深了医护患间的关系,而良好的医护患关系有积极促进康复的作用。

早期Cpm锻炼加强了关节诸肌群的收缩,增加动力肌对关节的稳定作用,改善了膝关节伸屈活动范围,防止了静脉血栓形成。林亚君报道术后3d内Cpm锻炼终止角度<40°对膝部伤口皮肤缺血缺氧及伤口引流无影响[7]。所以采取术后24h进行锻炼,术后1~3d终止角度<40°。

锻炼应以病人能耐受,而不影响下一次锻炼为主。根据患者的运动能力、损伤程度、骨折部位和类型、年龄及身体素质等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法及运动量,按要达到的目标来设计运动处方。根据个体化锻炼的情况积极、科学地进行有效指导,讲清原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随时修订康复护理措施及运动处方,达到设定的目标—让患者最大限度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廖瑛.骨科患者康复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1:47-5

0.

[2]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5-87.

[3]战民庆,高振湖,牟宁科,等.股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上a1型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103-1104.

[4]金芳.骨科临床实用护理[m].第一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55-57.

[5]刘志雄.骨科常用诊断分类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275.

骨折病人的康复训练篇8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05―0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科对5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本组男50例,女5例,年龄20~62岁,平均30岁。其中高处坠落伤18例,车祸伤13例,重物砸伤24例;损伤节段t1220例,L118例,L212例,L35例;骨折按Denis分类:a型18例,B型22例,C型9例,D型6例;按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10例,C级14例,D级13例,e级12例。

1.2手术方法

在全麻下,患者取俯卧位,以伤椎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暴露伤椎及上下位椎板,关节突及横突,结合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伤椎上下椎体的椎弓根,并准确拧入椎弓根螺钉,用套筒把椎弓根螺钉上下并向前推压,内收协助复位,将骨折椎体上下关节突咬毛糙并暴露出骨质牵拉棘突,如果患者有神经损伤需行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探查,如果发现骨块突入椎管内可用刮匙和髓核钳取出或用骨块嵌入器将骨块敲击复位。对于脊髓损伤我们必要时给予行髓内外减压,将自体骨骨条放置于上下椎间关节或行椎板H型植骨,术后切口放置负压引流管,术后48h拔出,手术时间2~4h,平均出血量200--400ml,病人卧床时间3~6周,然后戴腰围下床活动。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由于胸腰椎骨折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尤其是截瘫或偏瘫的患者。对疾病治疗前景悲观,对手术存在一定的顾虑,对术后的康复缺乏足够的信心,因此,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避免脊髓进一步损伤,告知患者绝大多数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以解释其思想顾虑,使其愉快地接受手术,讲解手术方式,术中麻醉情况以及术后的康复知识,使患者在心理上有充分的准备,主动配合手术,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术前准备:手术前一天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目的、大致时间、麻醉方式,安慰患者配合备皮、灌肠、导尿等术前准备,消除患者的手术顾虑,树立恢复的信心。

2.1.3一般护理:术前鼓励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教会患者一些简单的生活技巧,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呼吸系统的训练,深呼吸,用力咳嗽,叩背,以增加肺活量,鼓励患者排痰,防止由于长时间的卧床造成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入院后给予平卧硬板床,限制活动,防止脊髓再度损伤,指导及训练轴型翻身,严禁躯干扭曲、旋转,每2h定时翻身,按摩骨突出处。

3术后护理

3.1护理术后回病房让病人平卧硬板床,可压迫手术切口达到止血作用,全麻者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呼吸道引起窒息,术后6h可行轴型翻身,每2h更换一次。

3.2密切观察:

3.2.1生命体征监测患者回病房后术后24h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常规应用心电监测,低流量吸氧,术后6h内禁饮食,并做好记录,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2.2神经系统的观察:仔细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运动、远端血运情况,如肢端颜色、温度、感觉、足背动脉搏动及背伸、跖屈运动。通过观察护理,及时发现肢体血运及神经功能障碍。

3.2.3切口护理:手术伤口渗血较多,术后必须行伤口持续负压引流,严密观察引流是否通畅,以及引流的颜色、性状和量,如术后2―3h内引流血量超过200ml,提示活动性出血,且血压不能维持在正常水平,应及时请示医生进行处理,并酌情减小负压引流的负压;翻身时注意患者引流管是否受压、打折、扭曲、滑脱。一般术后48―72h,引流量少于50ml且色淡即可拔管。

3.2.4常见并发症护理:常见并发症为:脑脊液外漏、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因此患者在卧床期间要做好相应的护理:①脑脊液外漏:如引流液的颜色为淡黄色,引流量增多且患者主诉头痛恶心等,应通知医生,及时采取头低足高位,并夹闭引流管,伤口加压并静脉给予生理盐水以缓解头痛症状[1]。②泌尿系感染: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达到尿路自净作用,必要时行膀胱冲洗[2]。③深静脉血栓:由于长时间卧床及手术中腹部血管受压,神经损伤后血流缓慢,应尽早鼓励患者进行双下肢的背伸运动,必要时术后12h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

4康复指导

4.1术后0~7d功能训练及康复

4.1.1教会病人进行双下肢的伸肌和屈肌的锻炼:①伸肌锻炼:病人仰卧位,伸直膝关节,用力行足背屈动作,坚持5~10s后再放松,两替为一组。开始时每次做10~20组,每日2~3次,逐渐增加锻炼次数。②屈肌训练,仰卧位,膝关节伸直,行足跖屈训练,每日2~3次,开始时每次做10~20次,逐渐增加锻炼次数。

4.1.2教会病人进行深呼吸训练:每日2次,每次30~40个,扩胸运动:每日2次,每次10~20个。

4.1.3术后7~20d督促病人继续之前的训练,在此基础上指导病人进行综合下肢肌肉的训练:仰卧位,行伸屈髋、膝关节活动,两替反复进行,锻炼时注意足跟不要离开床面。每日2~3次,开始时每次10~20次,以后逐渐递增。

4.1.4指导病人进行腰背肌及腹肌的训练。①教会病人“五点支撑”法:仰卧位,头、双肘和双足跟为支点,使病人的腰背部尽量悬空;②“小燕飞”:俯卧位,腹部支撑,双上肢、双下肢及头部尽量后伸。[3]

4.1.5对于截瘫病人,每日给病人进行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2次,每次30min,活动时尽量达到全关节的最大范围,应用电刺激,足底静脉泵等辅助治疗对瘫痪肢体的肌肉进行被动收缩或脚下垫木墩,防止肌肉萎缩[4],关节僵直及足下垂的发生,同时还要教会病人家属进行被动活动的方法和时间,讲明康复对于脊柱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性。

5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本组14例患者双下肢肌力由由原来的Ⅰ~Ⅱ级恢复到Ⅲ~Ⅳ级,病人能部分生活自理,39例双下肢肌力由原来的Ⅲ~Ⅳ级恢复到Ⅳ~Ⅴ级,病人能完全自理,并能重返社会,重返工作岗位,2例双下肢肌力由原来的0级恢复到Ⅰ~Ⅱ级,出院时病人能使用轮椅。

6体会

胸腰椎骨折以外伤多见,是骨科临床中常见多发病,常半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能提供术后脊柱的即刻稳定;使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成为可能,而植骨融合能保证脊柱永久性的稳定性,可提高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做好围手术期的各项治疗护理,心理干预和康复指导,可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天驷.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1995,11(6):327.

[2]王金凤,赵玉贵.骨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64.

骨折病人的康复训练篇9

【关键词】股骨干粉碎骨折;整体康复护理;措施

股骨干粉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目前无论何种手术方法或非手术方法治疗都不甚满意,难以牢固地固定骨折端,满足局部生物力学的要求,达到骨折治疗的目的。我科自2010年以来,对此类病人实施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康复护理与早期功能锻炼相结合的护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4岁,平均37.4岁。股骨上段骨折18例,中段骨折24例,下段骨折8例。切开复位选用梅花针、槽环形内固定术,术后均未配合使用牵引、穿丁字鞋、夹板等外固定。

2康复护理方法

2.1心理康复:提倡护理人员做到“三心”:悉心、细心、耐心。由于此类病人心理状态极为复杂,对术后的转归既寄期望又怀恐惶与忧虑,所以护理人员要向病人悉心解释病情的生理特点、病理变化、康复训练及预后转归中的注意事宜;细心洞察病人的情绪变化、顾虑所在,做到因人施护;耐心说服病人消除一切心理障碍,以宽容谅解的态度关心体贴病人。通过三心护理使之在医院有归宿感,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对身体康复建立信心,对术后的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积极配合,使病人首先在心理上康复。

2.2整体康复(1)饮食:病人术后体质虚弱,特别是老年病人常伴有各种不同的疾患,加之术后机体应激与代偿能力差,故根据病人的年龄特点、饮食习惯、身体状况及既往病史等来制订合理、平衡的膳食,可预防许多并发症及潜伏性疾病的发生,宜给病人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营养丰富的食物,总热量8360kJ/d~10450kJ/d(2000kcal/d~2500kcal/d),钙不少于1200mg/d。(2)预防并发症:由于病人术后机体抵抗力低下,各脏器顺应性减弱,加之长期卧床,易诱发各种并发症。所以术后应定时翻身、叩背、顺位排痰、鼓励床上排尿,避免反复插尿管等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指导、督促病人进行全身锻炼,如练习扩胸、深呼吸、抬起躯干、健肢活动等。对于术后卧床的病人,这项活动不仅能激发积极情绪,还能改善神经及内脏的生理功能,保持肌肉与关节的活力,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挛缩。

2.3患肢康复(1)创口康复: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敷料是否整洁、血及渗出物颜色及量,24h后即可酌情更换敷料。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或逆行感染。严密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血运、肢体肿胀及感觉运动情况。(2)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应在手术后尽早进行,并贯穿治疗全过程。原则是幅度由小到大,量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由易到难,由被动到主动,循序渐进。具体情况以病人的年龄、体质及耐受程度而异。

①早期康复训练:术后1周内,全身状况尚未完全恢复,患肢疼痛、肿胀明显,骨痂尚未形成,此时可在床上进行功能锻炼。术后24h即可局部按摩,每次30min,每日2次;术后2d可做肌肉静止收缩;手术后3d~4d可指导病人作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患肢足跟下蹬,预防足下垂,每日3次~5次,逐渐增加到每日20~30次;随时被动活动髌骨(即左右推动髌骨),防止关节面粘连,还应练习踝关节和足部小关节活动,每次30min。②后期康复训练:术后7d~15d病人可离床活动,逐渐完成扶床站立扶床蹲扶床走用拐助行弃拐走。初下床每次10min~20min,每日2次,以后渐增至每次20min~30min,每日3次~4次。开始时患肢不能负重,需要扶拐,应教会病人用拐杖并注意保护以防跌倒,待适应下地行走后,再逐渐负重。

3康复效果

3.1评价标准:显效;肌力达4级以上;有效:肌力达4级;差:肌力在3级以下。

3.2效果观察:本组50例患者,随诊时间最长者48周,最短者24周,除1例因术后被动用力屈伸膝关节,致槽形环松动移位,骨折短缩成角,功能恢复较差外,其余49例病人肌力均达4级以上,显效率98%,差2%,平均住院时间19d。而2008年~2010年同病的50例病人中,显效33例,占66%,有效14例,占28%,差3例,占6%,平均住院日28d。由此可见,整体康复护理使显效率提高了32%,患肢功能恢复差降低了4%,平均住院日缩短了9d。

4讨论

股骨干骨折指股骨小转子以下、股骨髁以上部位的骨折,约占所有类型骨折的6%,多见于青壮年。

4.1股骨及骨折病因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粗的管状骨,股骨干骨质致密坚硬,能承受较大的应力,对负重、行走、跑跳等下肢活动起重要的传导和支撑作用。股骨干有一个轻度向前向外的弧度,因此在治疗股骨干骨折时,应注意保留这个正常的弧度,以免重力线受影响而导致膝关节、髋关节功能失常。骨干后面有一条隆起的粗糙骨嵴称股骨嵴,是股后肌群的附着处,并有加强股骨干的作用,也是切开复位时检查股骨对合是否正确的重要骨标志。股骨干后外侧有4支股深动脉分支,骨折时容易造成这些动脉断裂,引起周围软组织内严重出血。应早期加强该肌功能锻炼,避免发生肌纤维变性、挛缩、粘连,保持其活力以利膝关节功能恢复。

股骨干骨折一般是由于直接暴力打击、挤压或间接暴力的杠杆、扭转作用,以及由高处跌落等外力皆可引起股骨干骨折。骨折形状可为横断、斜形、螺旋或粉碎,儿童的股骨干骨折可能为不全或青枝骨折。对于骨折,本身愈合就是比较慢的,因为断骨生长骨痂很慢,骨头的再生慢。股骨干粉碎骨折的碎骨折间距大,就需要生长更多的骨头来包断骨包住,而骨头自身长骨是很慢的,对于一个粉碎性的骨折病患来说,要让粉碎骨完全的愈合,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此,临床上必须及时做好治疗措施,此外积极实施科学全面的康复护理措施。

4.2特殊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1)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护理措施:股骨干粉碎骨折成年人多见,多由强大的暴力所致,如高空坠落、车祸、枪击、重物打击等,骨折时常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内脏损伤、颅脑损伤等危及生命安全。详细了解病史,进行必要的检查,注意各种检验结果,以便全面掌握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注意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呼吸、腹部症状、体征以及贫血征象。创伤初期应警惕颅脑、内脏损伤及休克发生,并详细记录,必要时安排特别护理,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做相应的处理。做好家属的工作,避免惊慌、哭闹,使之冷静,积极合作。

(2)对新环境适应较慢的护理措施:意外事故的刺激常使病人在一段时间内陷入恐惧之中不能自拔,加上伤后疼痛的折磨、各种检查治疗的干扰、对自身病情的担忧,病人极度疲惫,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不能集中注意力关心眼前的事情。各种检查、治疗、护理操作尽可能集中完成。室内保持安静,创造条件让病人多休息,尽快恢复精神和体力。对病人关心体贴,主动与之交谈,介绍有关情况,使之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角色。适当介绍病情及治疗方案,使病人对自己的伤情有初步的了解和科学的认识,以解除顾虑。创造条件让病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如读书、看报、听音乐等,使之从恐惧的纠缠中解脱出来。

(3)有发生畸形愈合可能的护理措施:保持有效的牵引:注意牵引的方向、大小,牵引绳有无受压,牵引绳是否过长使牵引锤触地等。取得病人合作:告诫病人畸形愈合的危害,使之保持正确的姿势,不随意减轻牵引重量和去除患肢下的衬垫物,有异常及时报告。晨晚间护理时进行常规检查:操作时动作要轻,勿影响牵引系统。

(4)有发生腓总神经损伤可能的护理措施:腓总神经在膝外侧腓骨小头下方,位置表浅,牵引时易受压而损伤,导致足背伸肌无力,发生足下垂畸形。牵引时膝外侧应垫棉垫保护。平时应注意检查局部有无受压,检查足背伸肌功能,询问病人有无异常感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5)不了解功能锻炼方法的护理措施:多数病人对自己的伤情很重视,非常关心预后,想了解具体治疗措施及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护理人员应理解病人的心情,对其病情和预后及治疗措施作必要的介绍,这样既体现了对病人的理解和尊重,也能使其心中有数,便于合作。同时,及时详细地向病人介绍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注意事项等,以进一步调动其参与治疗的积极性,提高治疗效果。指导、督促病人进行全身锻炼,如练习扩胸、深呼吸、抬起躯干、健肢活动等。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这项活动不仅能够激发积极情绪,还能够改善神经及内脏的生理功能,保持肌肉与关节的活力,因而可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指导伤肢功能锻炼:伤后1~2周,全身状况尚未完全恢复,伤肢胀痛明显,骨痂尚未形成,此时应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粘连。同时应随时被动活动骸骨(即左右推动骸骨)防止关节面粘连,还应练习踝关节和足部其他小关节活动。2周以后,全身和局部反应减轻以至消失,骨痂开始形成并不断加强,此时可练习伸直膝关节,但膝关节屈曲活动应遵医嘱执行。去除牵引或外固定以后,全面锻炼关节和肌肉,再下地行走。开始时患肢不能负重,需扶拐,应教会病人用拐杖并注意保护以防跌倒。待适应下地行走后,再逐渐负重。

本组1例股骨下1/3段粉碎骨折,梅花针与2个槽形环固定,术后立即开始患肢功能锻炼,17d时,被动用力屈伸膝关节,导致槽形环松动移位,骨折短缩成角。这一病例提示我们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和强度,要根据骨折的位置、手术中固定情况而定。鼓励病人主动康复训练,被动练习不利于肌力的恢复且易造成肌肉韧带的拉伤及关节部位的反应性渗出,可导致新的粘连。同时注意肌力的恢复,避免在肌力较差的情况下,过早地被动活动。被动训练时动作要轻柔,运动量适度,切忌盲目牵拉,造成附加损伤。

4.3整体护理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与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按照护理程序的科学工作方法,为服务对象解决健康问题,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系统化体现在护理哲理、护士的职责与评价、组织结构、标准护理计划和标准教育计划、临床护理表格的制作与使用以及护理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皆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环环相扣,协调一致。

临床护理工作系统化地贯彻了护理程序:使护理哲理、护士的职责与评价、标准护理计划、标准教育计划、护理表格的制作与使用、护理质控等各个环节皆以护理程序为核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环环相初,协调统一。护理程序的系统性:护士每天按照护理程序科学的工作方法,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对病人进行评估诊断计划执行评价,真正地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这就是以护士为主导,病人为主体,由护士与病人的互动关系共同参与的半自动开放的护理运行系统。

科学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解决问题,从根本上使护士工作摆脱了过去多年来只靠医嘱加常规的被动工作局面,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护理是“以人为中心”,才能真正发挥护士所学的护理专业知识,才能促使护士不断学习,才能体现护士的自身价值,稳定护理队伍。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明确了护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护士每天都在为病人解决问题,每一项护理工作都依据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改变护士的被动工作局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护士的潜能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态度将护理工作的重点引向研究、改进、实施、发展护理专业本身上来。突出了护理的科学性与独立性,使我国护理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对营造护理专业学术气氛、发展护理专业队伍、完善护理学科体系、促进我国护理整体水平的提高都将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世峰,李维杰,丁惠强.股骨干骨折290例治疗分析.宁夏医学院学报,1992,(01)

[2]赵宇航.股骨干骨折42例治疗分析.中国骨伤,1997,(01)

骨折病人的康复训练篇10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53-01

近年来老年股骨胫、股骨头骨折的病人逐渐增加,多数在发生在骨折前已经存在骨质疏松、骨关节疾病、肌肉萎缩等各种老年慢性疾病,加之反应迟钝,轻微不得外伤即可导致骨折发生。骨折不但使老年人的健康功能低下加重,而且也使原有的疾病加重,两者互相形成恶性循环并迅速发展,有80%的接受手术,20%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手术的病人都采取了股骨头置换术,而大部采取卧床。而卧床的病人多因并发症,如下肢静脉栓塞、坠积性肺炎,褥疮等而失去最佳治疗时间、生活质量下降、不能自理,而采取关节置换的病人术后都能行走。提高生活质量。

1术前护理

1.1入院后详细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积极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对伤肢进行必要的制动,如石膏固定、牵引等措施,解除痛苦,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了解其有无内科疾病,如有无心、肾功能疾病,营养不良,合并其他疾病,而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

1.2饮食的护理,营养状况是影响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1.3心理护理,做好思想工作,由于骨折,患者多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护士要态度和蔼,所以从家人到医护人员必须做好思想工作,使其接受手术到建立对手术的愈合效果的信心。.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病房、能和术后效果好的病人住在一起更好,介绍关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优点、方法、安全性、从而消除对手术的担心。鼓励患者对生活的勇气,多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使他觉得大家对他的关心和重视。

2术后护理

伤肢护理:术后伤肢穿钉鞋外展15°固定,伤肢抬高30°,避免患者受压,以促进静脉回流;避免在患肢静脉输液;定时按摩患肢,注意保暖;知道和帮助患者床上锻炼未被固定的肢体以及被固定肢体肌肉的舒缩练习,每日2次到3次,每次10。min到20min,以促进血液循环,利于静脉回流;在病情许可时,知道患者尽早离床活动,切忌突然起床活动和下床。预防人工髋关节脱位股骨胫骨折术后患者必须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禁止患肢内收、内旋和髋关节过度屈曲。如果因护理需要变换时必须由一人牵拉患肢,使其维持在外展中立位进行操作。

3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褥疮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每2h翻身或变换肢体一次,以减轻局部受压;强制性的老年患者可使用海绵床垫、气垫床、并且每2h按摩身体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床整、清洁干燥无渣屑。坠积性肺炎老年人多数患有肺部疾病,骨折及手术后长期卧床并活动减少,极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及肺心病。患者在卧床期间,鼓励其行深呼吸,每日定时为患者拍背,以促进痰液咳出,痰液粘稠者可给予祛痰合剂,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4功能锻炼的指导

康复训练指导第一阶段(肌力训练,主要是肌肉收缩训练),从术后第一天开始,护士帮助患者实施规定的锻炼项目;第二阶段(关节活动训练),在进行上述训练的同时增加关节活动训练,并逐渐加大活动范围,运动时由被动向主动性过渡;第三阶段(负重行走训练),下床行走的时间受患者体能康复、内置材料、外科操作等因素影响。

5饮食护理

老年患者多数存在骨质疏松,又长期卧床使钙质丢失更多,骨痂形成慢,补充营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再次骨折。知道患者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及含钙丰富的海产品、蔬菜等。

6出院指导及随访

骨折的愈合期一般为3个月,而患者康复的大部分时间需要在家庭进行,为使患者在住院的治疗和护理得以延续,出院前的护理指导及出院后的家庭随访尤为重要。我们根据每一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出院指导卡,内容为:饮食、用药、心理、功能锻炼并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