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哲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2:39

农业哲学篇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指导作用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中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裂纹传播与扩展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中的指导作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大学生活的指导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本质的科学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主体性的科学建构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如何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对美学的作用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决策浅析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对当代科技发展的指导作用试论马克思主义对课程与教学论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政课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嬗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设”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探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12]宋伟,陈百明,刘琳.中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2):293-298.

[13]赵其国.土壤污染与安全健康:以经济快速发展地区为例[C]//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州,2007.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oL].[2015-06-05].http:///hjzl/zkgb/2014zkgb/201506/t201-50605_302991.shtml.

[15]祁力钧,傅泽田,史岩.农药施用技术和视频安全[J].农业工程学报,2002,11(18):203-205.

[16]吴春雷.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及其代价值[D].济南:山东大学,2012.

[17]李红梅.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1.

[18]邓文钱.哲学视域中的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4.

[19]李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D].长春:吉林大学,2014.

[20]任洪彦.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统一[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4):5-11.

[21]张述梅,任桂珍.新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34-36.

[22]孙同福.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科学发展观[D].苏州:苏州大学,2007.

[23]杜彦辉.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李泽厚“新启蒙”思想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5.

[24]刘巍,杨馥榕.发展循环农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J].科学社会主义,2014(2):118-120.

[25]李英宏.信息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与发展问题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

[26]高建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20世纪科学技术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10.

[27]王龙生.论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内在关联[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

[28]李道模.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的科学发展观[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

[29]刘涓,谢谦,倪九派,等.基于农业面源污染分区的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建设研究[J].生态学报,2014(9):2431-2441.

[30]饶静,许翔宇,纪晓婷.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发生机制和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8):81-87.

[31]闫丽珍,石敏俊,王磊.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及控制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99-107.

农业哲学篇2

在党的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不仅折射出我国对当前的生态问题的重视,同时也为对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生态伦理思想,同时也要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生态伦理意蕴进行挖掘与梳理。《齐民要术》(以下简称《要术》是我国古代农学家贾思瓣对北魏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域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行记载并整理而成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具有相当丰富的生态农学知识、农业耕种技术及农产品储藏方法。而其著作《要术》是在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引下所编撰出来的,其必然表征着对人与自然共命运的关切,具有深刻的生态哲学意蕴。     

“自欧洲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人类的技术理性和功用理性占据了主导地位,理性被人类运用于任何一个领域,把征服自然的一切行为都当作理所当然的、正义的,”正当人类高歌进军自然界之时,恩格斯就警告过人类:“我们不要过分的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这样每一次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的胜利,初期确实都取得了预期的结果,但往后再往后,结果就完全不同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被打破之后,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接踵而来,从臭氧层的破坏到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从酸雨的出现到全球性的气候变暖,这无不是“控诉”着人类理性的狂妄和人类的贪欲。如此,守护生态平衡的生态伦理学也就应运而生了,生态伦理学问世于20世纪中叶,其旨在是为实现由人际伦理向自然伦理的拓展,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实现由进军自然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转变,寻求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哲学意蕴主要凝结在“天人合一”这一命题的思考上,从儒家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署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到佛教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大般揉磋经》),再到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庄子·齐物论》)儒释道三家所提出的理论形态虽然各不相同,但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思考却是趋同的,都是倡导以万物为友、复归自然,尊重大自然的本质属性,与大自然通溶为一。 

贾思瓣认为在农业生产中必须以“天人合一”的和谐观为基础,以“顺自然”与“骆马首”相结合的农业科技伦理为指引,做到顺应天时、迎合地利与把握物性,杜绝过度的生产与消费,把人的欲望约束在自然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保持天、地、人、物四者的和谐共生、互为一体。  

从《要术》的文本内容分析,不难发现它所阐述的生态农业思想与“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当代的生态伦理观是趋同一致的,都是提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融入自然,与自然通溶为一,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哲学篇3

欢迎你们到农校来!我很高兴又多了四十六位新朋友!

我虽然是你们的老师,但我也是一个青年,我们是同时代人——跨世纪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农业的发达和农民的富裕,将要研究一个共同的课题——农业经济。它是一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说它古老,它几乎和人类社会共生;说它新兴,它是近十年才真正起步,正在迅速发展,日益成熟。大家可能觉得懊丧,不该选择这尚不成熟的专业。其实恰恰相反,探索中的研究才更具有挑战性。我记得华罗庚先生曾对一位热心数论研究的青年说:“我当时研究数论时,这个领域就像刚刚摆好的宴席,山珍海味样样俱全,到陈景润研究数论时,它已是残羹剩菜了,你现在来研究,大概只能啃骨头、洗盘子了。”你们很有眼光,你们真幸运,刚刚摆好了宴席你们就来了。希望你们能吃饱吃好!

也许有人说,我国的农业太落后,落后的东西有什么值得研究然而,你可知道它关系到我国三亿多农业劳动力——相当于美国和日本两国人口的总和——的富裕,关系到我国八亿多农业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六分之一——的幸福,这该是一个多么广阔的天地、多么伟大的事业啊!在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有一位因为研究农业经济——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经济——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说过:“要了解世界就要了解世界的经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穷国,要了解世界经济就要了解穷国经济,穷国经济主要依赖农业经济,如果了解了穷国的农业经济,整个世界你就知道了一大半。”你们都是来自农村、来自还很贫穷的农村、来自我们这个还很贫穷的国度的贫穷的农村,你们是为了做一个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跨世纪的新青年才来到这里,来这里研究农业经济,你们真找对了起点、选对了方向!

农业哲学篇4

英文名称:Journalof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主管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主办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福建省福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6922

国内刊号:35-1258/C

邮发代号:34-3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农业哲学篇5

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于是,杂交水稻之父、米神等多重身份之外。袁隆平又多了个头衔:亿万富翁。但他,始终钟情于科研、钟情于水稻。

一切都源于47年前安江农校实习农场早稻田中的一次偶然发现。

系统选育时,他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穗子大,籽粒非常饱满。这带给他灵感:这株稻是杂交稻,水稻具有“杂种优势”!

后来,这个灵感养活了7000万人。他,也成为新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袁隆平。

天伦之乐伴老年

有个段子说中国人吃饱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一是袁隆平。这话看着大,但袁老身后跟着一摞沉甸甸的头衔是无可争议的事: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尾大不掉啊。”他谦虚地自嘲:“但也有好处,尾巴大了翘不起来。”

生活中,这位被尊为“杂交水稻之父”、“米神”的老人谦卑如平民一般生活着,拿4000块钱的工资,穿12块钱的衬衫,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搞杂交稻。

2007年他出席影响世界华人颁奖典礼的时候,经人提点才恍然大悟地望着身旁频频向自己致意的女士说:“原来你就是巩俐啊!你还不到30岁吧?”

“噗――”忆起这事,连平素寡言沉稳的夫人邓哲也忍不住笑了。不管他做了多大贡献,对她来说,他永远是可爱可亲的“袁老师”,是一家的丈夫、父亲和爷爷。而他,也怜爱地对外人称她为“贤内助”,毫无那个年代夫妻之间直呼其名的羞怯。

2009年对于袁隆平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完成亩产900斤的目标就看今朝,到那时,也许才是袁老真正回归小院儿安享天伦的时刻。

在一个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不远、充满田园气息的院子里,袁隆平和他的儿孙们住在一起。小楼外是一个走廊,走廊上随处可见小孩的玩具。这些玩具属于袁老的两个孙女:有晴和有清。

每天,邓哲在小院里忙里忙外,张罗袁老的生活和伙食。如果家人回来得齐,她更是一天都说不了几句话,一直在埋头做事。邓哲是一个沉默、实在的女人。“结婚40多年我基本什么家务活都没干过,我的‘贤内助’好啊!”袁老动情地说。

小院是袁老的世外桃源。只要有可能,只要有时间,只要在长沙,袁隆平都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与晚辈们团聚的机会。尽管相比于忙碌的岁月,这样的日子显得太过短暂,可却是袁隆平心中最珍贵的时刻。

袁老三个儿子,老大学金融,老二学生物技术,只有老三学农。三个儿子无论从名气还是成就来说都远远赶不上父亲,袁老却说:“何必要超过载呢?他们各有各的长处,我也没什么了不起。”

大龄男遇见大龄女

上世纪60年代袁隆平被分配到怀化安江农校教书。

他出了名的“不修边幅”,找不到黑板刷,就用衣袖抹,衣服经常脏得被人戏称为“油渣”。介绍对象,女孩子都嫌他“太不注意打扮”。就这样,一拖拖到了34岁。

缘分牵扯着另一个同病相怜的人。邓哲,袁隆平的学生,1957年从安江农校毕业后分配到黔阳县农业局当技术员。由于家庭成分不好,邓哲到25岁还孤身一人。

1963年冬,邓在地区农业局学习,老同学谢万安来了。他心直快,“我给你介绍个对象吧,就是我们大家都很尊敬和熟悉的袁隆平老师。”邓哲有点羞,有点喜,没有直接回答老同学的问题,心里却像翻了锅似地想开了:袁老师教过我遗传育种课,还经常带领我们下沅江游泳,他教学认真,待人诚恳,人品很好,可就是……脏了点儿。

老同学的劝说到底起了作用,二人很快交往起来。从此,袁隆平常常往返于安江农校与两路口农技站之间,足足5公里路程,可他丝毫不觉得累。

一天,他约邓哲看电影,看完电影后送她回农技站。邓哲怕影响不好,不让他送,他说:“我们大男大女,谈情说爱,正正当当,有什么影响不好,就是要扩大影响!”

1964年正月初五,黔阳地区举行职工业余男女篮球比赛,邓哲参加了女队。天降大雪,赛场选在安江农校的礼堂球场。球队进了学校,邓哲也大大方方进到袁老师宿舍。洗手时邓哲才发现,房内唯一一个脸盆竟然漏水。再看旁边,单人床上蚊帐半高半矮,布满了灰;桌上和床上横七竖八堆着各种书籍……这个家,太需要一个贤慧能干的女人了!

那边厢,袁隆平也早就“买通”裁判,巧妙安排场次。比赛休息的时候他拉着她去领结婚证,袁隆平骑着车,邓哲措在后面。路上碰到邓哲的哥哥,他说哎呀你怎么搞的,比赛都不比了。袁隆平笑着答,比赛明天还可以比嘛,结婚最重要,我着急啊,我那么大年纪了。

“贤内助”是最宝贝的

妻子的温和细腻与袁隆平大大咧咧的性格正好形成互补,10岁的年龄差距并没有让这对夫妻产生任何的不和。无论是在的特殊日子里,还是在研究杂交水稻忙碌的日子里,邓哲总是不离不弃支持着袁隆平。

邓哲为袁隆平在办公室里准备了两套衣服,一套是下田穿的,另一套是会见客人时穿的。袁隆平经常是刚蹲到水田里,就接到通知,某某领导从好远的地方来看望他。他只得上岸,匆匆换一套西装,裤脚才卷好边,客人就到了。他极不自在地穿着西装,给客人介绍超级稻。

“不换件衣服,对人不礼貌。这也是老伴对我的要求。”袁隆平笑着说。

当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刚刚起步,就开始了。痴情于科研而又不太关心政治的袁隆平仍然一如既往,把心思放在水稻上。校园内很快就出现了指向袁隆平的大幅标语和大字报。

一天,邓哲抱着襁褓中的大儿子在校园里看大字报,袁隆平忧心忡忡地走到妻子身边,非常郑重地对妻子说:“邓哲,我先跟你讲一下,你好有个思想准备,明天我可能要上台挨批斗,回来就要进‘牛棚’了。”邓哲听到丈夫的言辞之中充满了忧虑,便斩钉截铁地安慰丈夫说:“这没有什么可怕的,大不了我跟你一起回去种田当农民,你照样可以搞你的杂交水稻。”

妻子的明确表态,深深鼓舞并打动了逆境中的袁隆平。

1974年底,袁隆平的父亲病危。邓哲遵照老人的意愿,铁着心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丈夫。不久,老人去世了,邓哲忍着沉痛独自料理完后事,硬是没有影响仍在外地搞研究的丈夫。

1982年8月,袁隆平的岳母患癌症住院。当时,回黔阳探亲的袁隆平马上要去国外访问,岳母的病情让他去留两难。邓哲看穿了丈夫的心思,安慰他:“你放心去吧,母亲有我照顾,不要紧的。”可是,等袁隆平从国外回来,岳母已经安息九泉。他难过地对妻子说:“真是忠孝难两全啊!两位老人去世,我都未能送终,我是一个不孝的儿子啊!”邓哲一听,泪都下来了,但她还是劝慰丈夫:“你把杂交水稻试验搞成功,就是对老人尽了最大的孝。”

最初的梦想

年轻的时候,袁隆平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长得像扫把一样,米粒长得像花生米一样大,然后他和助手们坐在水稻下面乘凉。直到今天,为了这个美丽的梦,79岁的袁隆平仍在孜孜不倦地努力。

农业哲学篇6

(保险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循环经济是我国城市群建设乃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充分认识循环经济及其理论的哲学思想,对把握我国循环经济和城市群的发展特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循环经济;哲学思想;中国特色城市群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213

1引言

如果说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萌芽的循环经济理论揭开了现代社会管理方式变革的新篇章,使循环经济与知识经济成为国际社会并驾齐驱的两大趋势,那么我国从90年代起引入的循环经济理论则开启了社会管理新方式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使循环经济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标杆性要求,成为方兴未艾的城市群建设乃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发展模式。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但是,在我国的社会实践中,循环经济及其理论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却知之者不多。而笔者却认为充分认识循环经济及其理论的哲学思想对于指导我国循序发展中国特色的城市群具有重要意义。

2循环经济的哲学思想

2.1循环经济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

综观循环经济理论与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笔者以为,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是相吻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原则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循环经济的实践性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无论是其思想来源和目标指向都是实践,循环经济的理论发展更是离不开实践,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检验和总结。

2.2循环经济模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规律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是降低经济活动中的环境损害,从资源开发到消费品的生产、再生资源的利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循环利用的生产模式。循环经济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的排放,最终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是对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挑战,也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一种革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正是将社会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地探讨经济问题,或者单纯采用经济手段分析解决问题。它要求综合考虑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公平与进步。循环经济深刻分析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对人与自然和谐模式进行大量有益的探讨。循环经济在分析问题和提出对策时,也认识到单纯经济知识和经济手段的局限性,强调学科间的联合,强调经济社科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科领域的统筹并重。

3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与中国特色的城市群

3.1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

(1)循环经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为我国乃至人类的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科学发展观与实施循环经济相结合,体现了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的辩证统一。当前,我国改革开放需要继续向纵深推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之路,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2)循环经济的“新农村性”。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面实现循环经济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最繁重的任务也在农村。当前,城市和工业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已经对农业、农村和农民产生了十分严重恶劣的影响,农业、农村和农民也正在产生大量污染影响环境、破坏生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能够永续利用,促进大范围的生态恢复和保护。因此,只有紧密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的循环经济才能步入良性持续发展的轨道。

(3)循环经济的“多文明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统一、全面发展的社会。生态文明与“三个文明”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态文明创造的生态环境必然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必不可少的生态基础,反过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又分别体现着生态文明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因此,“多文明性”是我国循环经济的重要特征。

3.2中国特色的城市群

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后,城市群的建设普遍体现在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配置密切、主导产业的聚集度高度集中、辅助产业对主导产业的依存不断提高等方面。例如,美国华盛顿城市群,就是以华盛顿为政治中心,以周边服务业、金融业为主体的城市群组建的。

那么,现阶段我国城市群有哪些特征呢?

(1)时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含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现代化,科学技术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城市群是一定思想下的产物,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转型的指导思想,因而中国的城市群建设必然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时代性。

(2)民族性。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历史积淀和社会历史意识渗入社会心理的深层,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行为标准、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处世态度以及风俗习惯融为一体,成为民族化的精髓,深深渗透于民族的历史创造活动。因此,中国的城市群也必然具有中华民族特色,这是不可逆的。有的地方在城市群建设中搞以破坏民族名胜为代价的大拆大建,这显然是违背民族性的。

(3)民主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民主意识,把优良的民主传统和作风贯穿于城市群建设,使民主精神在城市群建设中开花结果,这是有中国城市群应有的含义。我们提倡城市群多样化,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势按照不同的风格发展,同时,合理吸收外国城市群一切好的东西,这是我国城市群建设所不可忽略的。

(4)群众性。我国城市群建设是亿万人民群众创造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城市群建设的主人。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群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城市群。说到底,我国的城市群是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城市群,一切不利于人民群众的东西都不能带进我们的城市群建设中。

参考文献:

[1]方创琳.区域发展战略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77-79.

农业哲学篇7

今年47岁的李志刚是通辽市人。他告诉笔者,他的爷爷是一位很有学识的读书人,父亲在爷爷的教育下刻苦读书,后来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他的今天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祖辈和父辈的教育和影响。

李志刚说,他的父亲早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的前身哲里木盟农牧农机学校担任农机学科教师。他从小就受到父亲所从事事业的影响,长大后考取了在哲里木盟农牧农机学校基础上创建起来的哲里木畜牧学院。后来,这所学校和其他两所大学合并为今天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在沈阳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994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就一直在哲里木畜牧学院和后来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工作。2010年,经过4年多的努力,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从事作物学博士后工作的他完成了期间的科研任务。

李志刚说,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农业发达,粮食商品量高,是自治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畜牧产品生产基地,属于旱地农业。如果在东部旱地农业高效节水与灌溉技术有发展和突破,就可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李志刚告诉笔者,东部地区在粮食产量增加的同时,也出现了种植方式、资源利用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要让东部地区农业生产能够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进行科学研究。“东部地区属于‘镰刀弯’地区。这一区域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在地形版图中呈现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镰刀弯状分布,常年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3左右,是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镰刀弯’地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和畜牧业发展优势区。我们科研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东北地区旱地耕作制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就是针对‘镰刀弯’地区进行研究的。”李志刚说。

为了促进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李志刚代表内蒙古民族大学参与了由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的农业科学院和沈阳农业大学共同编撰并于2010年出版的《东北农作制》一书。“这本书是东北几代农业科学家在农业科学研究方面的智慧结晶。它介绍了农作制的概念,分析了东北地区在全国农业中的地位,提出了东北地区农作制区划,总结了东北地区农作制度发展的战略优先序和技术优先序,初步探索了不同农作制度模式下地力评价和农作制度模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在李志刚办公室的卷柜里,整齐地摆放着不少获奖证书: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一等奖……这些荣誉证书不仅记录着他23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更是激励他向未来更高台阶迈进的动力。

农业哲学篇8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实现和谐社会的愿望也愈发强烈。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以及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建设的研究,证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当今中国的发展趋势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观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积极地指导作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结合中国现代社会的具体国情,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观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建设与稳定、持续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发展的历史轨迹

任何一项事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他们的发展都有一个极其曲折艰辛的过程,毫不例外,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悠久漫长的历史,下面我们就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发展的历史轨迹。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产生前,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他的关于人类活动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亚里士多德把人类活动分为理论、实践和创制,在实践哲学中,他认为幸福是最高的善。在当时,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否定了自己老师柏拉图的唯心主义,他曾说“我爱吾师,但我更真理。”他批判了柏拉图把理想看作离开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的理论,但他的批判并不彻底,他是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摇摆,所以他对唯物主义并不坚定,而且他的理论主要指向人的伦理道德活动。然而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出现之前,哲学理论还有一段重要的发展史。当时,一位唯心主义的哲学家黑格尔,他指出,在泰利士的时代伦理习惯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便成为普遍化。而毕达哥拉斯的实践哲学使得“民族的精神在意识本身中有着它自己的独特的本质”,在毕达哥拉斯的那个时代,伦理便从现实生活中提升到思想上了,人们才意识到我们是有真正意识的绝对个体,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一切行为。这个理论也使得哲学不断向着实践哲学发展。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之后,出现了智者学派,他们主要研究课题也是哲学的重要内容“给人以精神教养”,他们主张“智者们以智慧、科学、音乐、数学等教人,人们要在他们的观念方面得到教育”这种思想。哲学史本身就是一个有抽象到具体、由贫乏到丰富的过程,哲学史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毫无疑问,当时不断完善更变的哲学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随着人类对哲学认识的深化,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也逐步形成。而实践观的精神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事物的本质和人的本质问题理解上的历史变革和历史创新,所以作为中国现代青少年,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要把实践本质观和实践人本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内在的结合起来,如此才能克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一些方面的弊端,例如:从客体方面理解事物本质,或者从主体方面理解人的本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探索和认识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由此被提出,不得不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运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哲学含义

(一)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特点

实践思维方式是一种创新性思维方式,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正是通过这种思维方式超越了那些西方哲学家所提出来的哲学思想。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环境、主体和客体之间是双向互动的”,而且人的实践就是这种互动关系的完整体现。理解实践思维方式对理解马克思的哲学理念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而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有以下几点特征:①马克思哲学是以实践作为思维视觉和切入点的,通过把人理解为受实践规定、在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社会化的人、实践的人;并把世界理解为受实践规定、在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主体对象化世界、人化世界、属人世界或人类世界这两种的实践转向来为人类哲学开拓出新的视野和境界。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以主体的实践。详细来说就是:在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人类社会或者社会中的人类作为立足点,在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人、世界或社会作为出发点,在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发展作为归宿点。③从实践去理解、评价哲学思维,相关哲学方面的研究途径都是以主体实践的内在本性和规律。通过这三条关于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特点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实践思维方式就是马克思的哲学思维方式。

(二)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立足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体化哲学,它超越了一切唯心主义哲学,也克服了唯心主义的局限性,并且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最显著的特点,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它也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因为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而且,在马克思看来:必须面向现实世界中的实践,把现实和实践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完成哲学研究。所谓哲学首先要能经受现实生活中的实践的考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另外,要想使得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最大化的体现,就必须把马克思实践观的直接现实性和普遍统一性这两个基本点进行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就是实践观,并且其自然观、认识论和历史观的基本观点也是实践观。人类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进步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要通过对时间以及社会进行深入而全面探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无法代替的地位。

2、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作用

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目前人类社会最科学、最具生命力的一套理论,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深远。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丰富和成熟,它是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如此生命力的关键。另外,实践具有创造客观价值和优化主体这两大社会功能,人类社会就是在人类的活动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能根据时代的发展去针对适时的问题情境,由此揭露人类的生存状况,昭示人类发展机制的改进方向,完善人类的生存方式,使人类能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作为社会的接班人,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要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推动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巨大指导作用,并且不断的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由此可见,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作用无可比拟。

三、马克思社会主义和谐建设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1、以人民为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以人民为主体。人民是一个社会构成的主体,人民的幸福感决定了以整个社会的幸福感。人民不仅是构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各种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应当政府服务于人民,又属于人民。执政者与人民之间不存在阶级差异,与人民平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切机构都应以人民为主体,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均是为人民服务的代言机关。

2、公平、公正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和谐社会中不存在阶级的差异,社会等级制度等问题。消除阶级矛盾意味着在和谐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是平等的,每个人享有的权利与义务是平等的,不存在特权阶级,社会的任何组织活动都是公正公开的的,社会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存在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等阶级矛盾,付出与收获得以平衡,整个社会的幸福感得以提升,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中,一个人的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一个人这个社会做出的贡献有多少,而不是有一个人的出生、地位所决定。

3、民族团结统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向来都是政府关注的重点。由于各民族之间风俗习惯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民族混居地往往是社会安定问题高发地带。但民族的团结统一,并不意味着民族的同化,各民族的独特风俗习惯都是宝贵的文化财产,民族的团结统一应该建立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互相理解,互相理解,消除民族歧视,将民族团结放在解决民族问题的首要位置上,这样才能解决民族矛盾,实现各民族的协调发展,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出重要一步。

4、重视农民问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并且正在由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型的过程中,农民问题依旧是民生之本,是政府需要关注的重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加快了城市化建设进程,在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导致各种人才资源大量从农村流向城市,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作为农业大国,农民问题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要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农民问题。通过健全农村各种福利制度,普及农村医疗保险等,出台更多地利民政策,保障农民的权益,解决农民问题,让农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1、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各种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均十分匮乏,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照搬苏联,是同志首先冲破桎梏,提出应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建设社会主义。同志指出,苏联在建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暴露了其不足之处,我们在学习其先进思想与方法的同时,应吸取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并应以为戒,在中国的这会注意建设中少走弯路。这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同时提出,现在应重在努力学习、积累经验。这个时期主要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对以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新认识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二代领导者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经验与教训,改变了原来的“以阶级斗争”的不正确方针,将建设的重心转移到了经济上。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的实行改革开放,并就此推行了一系列措施,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则进一步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到战略地位,全面推动了新时期精神文明以及物质文明建设。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迪

“三个代表”是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在全面认识国内外形式变化,掌握了社会主义建设新要求之后,于十六大中提出的重要思想。它突破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江泽明同志汲取了前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正确认识到了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将马克思社会主义实践观结合中国国情,改变前期盲目地教条主义,增强全局意识,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四、总结社会和谐是人民生活安定和谐的基本保证,和谐社会的本质是经济发展,人民安定,民族团结,国家富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探索与研究中提出的,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在探索过程中,马克思社会主义实践观作为理论依据,在不断地被改进与完善,更加的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目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去建设,保证不断有先进文明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精神支柱;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和谐社会提供丰厚的物质保障。

作者:赵明川单位:渤海大学

参考文献:

[1]许华.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

农业哲学篇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急剧转型中进行的,并且融入到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之中。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的信息化支持,随着智能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大大提高,智能手机的app软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与app软件在城镇居民中火爆的现象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针对庞大的农村农业人口的app软件极度的缺乏。因此,关于“三农”方面app软件的开发使用成为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以关中地区为例,在半年多的走访调查中,根据得出的数据显示,手机在农村的普及率已经达到81.5%,智能手机在农村的普及率在32%左右。

 

在这32%的农村智能手机用户当中,有80%的用户使用手机上网,而使用手机上网最主要的目的是进行在线聊天。22%的智能手机用户至少每周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进行聊天。每周使用手机浏览互联网的用户为70%。

 

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地区的手机app软件普及程度还相当低,因此手机app市场在农村的潜力无疑是巨大的。

 

一、开发“三农”方面app软件的可能性分析

 

智能手机的魅力需要靠丰富的手机应用软件来展现,纵观市面上较为流行的手机app软件,供应商关注的主体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居民,而针对农村、农业、农民方面的软件却寥寥无几。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居民对相关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首先是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传统功能机逐渐退居二线,智能手机的用户数量越来越庞大,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5亿的智能手机用户,在中国农村地区,随着3G乃至4G网络的不断普及和低价智能手机的推广,智能机用户增长较快,智能机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农业生产的上下游厂商、农业方面的业务员、农业供销人员等人群普遍使用智能手机,农业要发展就必须要形成良性的产业链,通过app软件有利于这个良性产业链的建立,推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实现农业生产产业化。

 

再者,由于国家政策的推动利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和年轻人投身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他们乐于接受和使用新事物、新技术,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最后,联通、移动等通信厂商近年来推出的“千元智能机”等业务大大推动了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农村新增手机中智能机所占比重已经很高,个别地区已超过80%,这为“三农”方面的手机app软件提供了硬件基础。正因为智能机的方便、快捷、资费少、功能众多等特点,在整个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生产、文化生活、经销采购等各个方面越来越突显出手机app软件的潜在意义。

 

二、app软件开发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的信息资源仍较为贫乏,思想观念落后,一方面他们精神文明需要越来越迫切,另一方面他们能接触的获取信息渠道和过去没有大的改变。我们也能看到农民对外信息了解较少,形势把握不准,经常由于信息不畅等问题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且农村对农业技术掌握不足,农业很大程度上还是看天吃饭,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很大,抵御灾害能力弱。

 

不管是相对于第二产业工业或是第三产业服务业,农业生产在营销水平、信息传递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前二者,这显然不利于工业反哺农业,不利于保证我国农业的长期有效发展。app软件为农民主动去接触外部信息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窗口,为他们及时获得各种有用信息提供了可能,包括农业生产知识、农业技术信息、农产品供销信息和国内外新闻信息。通过手机app软件,农村居民可以快速、方便地了解国内外新闻,掌握市场动态,丰富业余生活。减少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信息上的不对称。

 

如果有一些实力雄厚的app软件供应商进入“三农”领域,为新农村的建设各个方面提供服务,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方面,实现品牌策划、营销推广、数据分析、行业报告、市场调研等,让农业生产与市场发展对应对接。另外我们也能通过休闲和学习教育类app软件,充分利用其便携的优势,对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新的途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封建迷信和谣言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所以,手机app渗透新农村建设,将会是一件非常有必要且有利的事情。

 

三、app软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其所著《技术的追问》一文中上说技术的本质是解蔽。技术乃解蔽的一种方式。海德格尔想要告诉世人,解蔽之命运不管以何种方式起作用,他都有其危险性,有可能弄巧成拙,技术反过来也会伤害人。app软件固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很多可能,但是也有潜在的危险。面对app每天提供的大量信息,农村居民有可能感到迷茫、难辨真假、难以适从,就会导致他们不能通过app寻找到与他们自身生产、生活有益的信息,如果他们不能有选择的接受信息,那么就会大大影响他们信息接触的面、质、量,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引导,不仅不会发挥app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对新农村建设造成不利影响。所以app软件的制作服务商应该对自己提供的服务有所担当,对服务进行筛选,为使用者提供可靠、安全、正确的信息。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严重,过于的依赖和沉溺于app是现在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app软件这是新农村建设的辅助工具,是输入的一种新鲜血液,而新农村发展的造血任务仍然还在农民自身,也就是说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好app的辅助作用,也要防范其可能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因素。

 

总之,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项艰巨的社会历史任务,作为新技术代表的app软件能够且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应该增强手机app软件对“三农”方面用户的考虑,打开农村中潜在的市场,充分发挥app软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要在发展的蓝图中注意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二者相辅相成,推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使农业与信息化结合更为密切。

 

【作者简介】

 

郭禹宏(1991-)土家族,男,湖北省利川市人,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2011级哲学专业本科生.

 

张启龙(1993-)汉族,男,陕西省宝鸡市人,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2011级哲学专业本科生.

农业哲学篇10

今年的内地影院中,不仅有《捉妖记》《大圣归来》《港濉贰断穆逄胤衬铡返热〉镁

>>一个傻子的穿帮爱情16个傻子一个家一个正常社会需要街拍的“傻子”我是一个傻子“傻子”的哲学杨澜:一个女子的哲学一个鸡蛋的哲学一个哲学青年的尴尬一个时代的哲学记录“傻子”孙女创业:做一个独自打拼的富二代一个哲学家的哲学人生对一个傻子,我决不让路博傻理论:别做最后一个傻子一个哲学命题一个哲学家的人生批注一个值得商榷的哲学命题做一个有哲学眼光的教师一个卖报老人的营销哲学一个失意嫡长子的处世哲学一个女高管的穿衣哲学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艺术>一个傻子的哲学一个傻子的哲学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亚伯")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一匹镀金的黑马

今年的内地影院中,不仅有《捉妖记》《大圣归来》《港濉贰断穆逄胤衬铡返热〉镁薮笊桃党晒Φ墓产商业片,同时也有如《刺客聂隐娘》《烈日灼心》《心迷宫》《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等一众奖项加持、口碑上佳的国产文艺片。它们共同铸就了今年内地影市的良性火热――前者用来刺激大众的观影热情,吸引他们走进影院并培养消费黏性,而后者则可以逐渐提升观众的鉴片水准,从而反推电影创作者们更加精益求精地做出好电影。陈建斌自导自演的《一个勺子》便属于后者。

在表演这个行当,陈建斌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兵,也是个多面手。1998年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陈建斌便在话剧、电视剧、电影的“舞台”上打磨自己的技艺,增进表演的功力。而2014年,对于陈建斌来说,无疑是里程碑式的转折年,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处女作电影《一个勺子》横空出世,在台湾电影金马奖上大放异彩,陈建斌凭借该片一举拿下了最佳新导演、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此外还凭借《军中乐园》中的精彩演出拿到了最佳男配角奖。《一个勺子》这部颇具存在主义思辨性的电影带有浓郁的作者风范,表述扎实而又下笔锋利,丝毫不像一部导演处女作,它和陈建斌一道迅速成为电影圈热议的话题。

陈建斌的确是那种演而优则导的典型代表,十几年间,通过各类角色的表演拓宽自己的生命体验,再通过导演作品传达自己的人生感悟。金马奖提名之前,《一个勺子》的相关信息少之又少,仿佛没什么人知道陈建斌竟然自己搞了剧本还导了电影。可是在那个颁奖夜之后,《一个勺子》和陈建斌就像镀了金的黑马,一下子变得万众瞩目起来,蒋勤勤说老公陈建斌“一个对电影充满热情的勺子,就是一个绝对标准的勺子”,而他的热情,也得到了超出预期的回报。真傻子,假傻子

陈建斌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在新疆方言里,“勺子”的意思就是“傻子”。陈建斌饰演的农民拉条子性格刚烈、形象粗粝。

《一个勺子》中,陈建斌饰演的农民拉条子性格刚强、形象粗粝,呈现出强烈的西北地域风貌,他质朴又善良,不愿惹麻烦却偏偏被麻烦找上门,阴差阳错间,他因为一个傻子让自己也变成了另一个傻子,百口莫辩,有苦难言,到头来却丢下了一个让观众们思来想去的命题:傻子是谁,谁是傻子?

其实,这部电影中所透露出来的喜剧性、讽刺性与荒诞性,以及“傻子”这个主角,都和早年间陈建斌主演的一部话剧十分神似――由孟京辉执导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在话剧中,陈建斌的角色是“疯子”,他原本是被几个警察玩弄的对象,到头来,疯子却开始主导一切,把几个警察玩得团团转。《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不仅是孟京辉的代表作,也是陈建斌话剧表演的标志性作品,他饰演的疯子诙谐逗趣,让人印象深刻,这似乎也为他在《一个勺子》中打造金世佳饰演的“勺子”这个角色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这两部作品在精神气质上有异曲同工之处,它们都试图传递一种观念:既有规则并不是绝对准则,既有标准并不是唯一标准,在一定情况下,黑的可以变成白的,所谓的普通人也可以变成疯子或傻瓜,总之,存在与虚无,真实与虚假,不过是一体两面,更或者本来就是一回事。西北风,中国味

《一个勺子》全片都在甘肃拍摄,包括陈建斌、蒋勤勤在内的所有演员都说西北方言,这让影片的地域特色格外鲜明,是地地道道的“最炫西北风”。敢于拿捏农村题材,陈建斌的自信心来自于童年时的记忆,七岁以前,他一直都生活在农村,“这些农村的经验都是我骨子里的。即便我读了研究生,我认为我还是一个农民,我身上受农民的影响、农村的影响非常深。”因此,《一个勺子》中呈现出来的西北民风民情精准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