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十篇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十篇

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4:13

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篇1

第十六届、十七届世界猪病大会有许多关于猪呼吸系统疾病的专题,目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respiratorydiseasecomplex,pRDC)已成为影响全球养猪业经济效益的头号疾病。类似这种由多种病原、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混合感染,将是今后养猪业面临的主要难题。因此,猪的呼吸道疾病被认为是困扰猪场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从病理学上,按其发病部位,可分为3种主要类型:鼻炎、肺炎、胸膜炎。不同病原侵袭不同生理部位,造成靶器官损伤或全身各系统病征。在生产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类:(1)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mH),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app),猪链球菌病(SS),进行性萎缩性鼻炎(aR),猪肺疫等;(2)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pRRS),猪伪狂犬(pR),猪流感(Si),猪瘟(HC)等;(3)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等;(4)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如由蛔虫、后圆线虫、肺丝虫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二.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致病因素

猪呼吸道疾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传染性、环境、管理以及遗传因素等。

1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在不同的猪群中,可通过接触传播,包括购猪、人员和物品等在猪场间的流动,也可通过空气在不同猪群中传播。引起pRRS的病毒可通过传播。有些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支原体和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pRCV)等经空气传播,其传染性可达数公里。许多气候因素,如风向,风速,可以促进猪群间疾病的传播扩散。

2环境及发病的季节性。周边地区有屠宰厂及肉食品加工厂,存在呼吸道疾病疫情,对猪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猪舍小环境控制不良,如粉尘大,氨气浓度大于50ppm、二氧化碳含量大于0.2%等,都会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有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Bille等(1975)发现冬季仔猪肺炎发病率远远高于夏季。丹麦屠宰场的资料证明,气候对呼吸系统疾病有影响,胸膜炎在夏季发生率最高,冬季最低,萎缩性鼻炎在秋季发病率最高,春季最低。但总体来说,在秋末、冬季、初春时,猪舍空气干燥,粉尘大,换气与保温的矛盾处理不当,常为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

3管理。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猪群的饲养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外引种猪有时会引起整个猪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猪舍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转群、混群应激,非全进全出(aiao)的饲养方式等,都可能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消化道疾病可降低机体对肺炎的抵抗力,据屠宰发现,曾患有肠炎的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aalund等,1976)。

除上述原因外,还有猪群免疫程序是否健全,保健是否科学,免疫水平,营养状况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4.遗传。多数研究表明,呼吸障碍在某种程度上受遗传影响。有临床观察表明,纯种汉普夏猪(Hampshires)比约克夏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低(Lundeheim和tafvelin,1986)。约克夏猪比长白(Landrace)猪对萎鼻(aR)的易感性高(Lundeheim,1979;Smith,1983;Straw等,1983)。中国编辑。

有资料表明:去势公猪对肺炎和胸膜炎的发病率比母猪高10%,可能是去势造成的应激及其引起的激素变化导致了这种差异。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确诊呼吸系统疾病应依据病史,临床观察,实验室检验和尸体剖检包括屠宰时检查等做综合判断,并进行鉴别诊断。

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综合防制

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控制,应在整个猪群中消除病原或降低猪群的感染压力,同时增强猪群的防御机能;在明确病原,并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能进行准确诊断的情况下,净化病原是目前控制许多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措施。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根据各场实际情况,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制订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规范。

1.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生物安全体系是指排除疫病威胁,保护动物健康的各种方法的集成,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控制、卫生防疫、营养、兽医管理及猪群的保健等。

2.猪场内采取封闭式管理。饲养人员应极大限度地减少流动。减少出入场频率,禁止串舍串栋。

3.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制度。根据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疫情,结合猪群母源抗体水平及抗体的消长规律和病原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本场的科学免疫程序。健全免疫接种制度,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和使用方法,确保免疫剂量和有效浓度,一猪一针,安全接种。

4.科学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基础。加强和改善猪群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产生,提高猪群对疫病的抗病力。

5.预防性用药,防患于未然

五.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猪群的治疗对策

(1)有些呼吸道疾病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对症治疗,来控制其它病原的继发感染。

(2)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对发病猪只进行隔离饲养,精心护理,防止病原扩散。对于治疗无效或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僵猪,及时淘汰。

(3)药物群控防止继发感染:可在母猪围产期饲料、仔猪料、育成猪料中定期添加敏感药物。对某些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可采用脉冲式给药。常用的药物有支原净、加康、氟甲砜霉素、泰妙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恩诺沙星、卡那霉素、阿莫西林等,根据病情选用单一或联合用药。注意:对于即将屠宰上市的猪只,考虑好药物的休药期。

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篇2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畜牧兽医局154600)

伴随着牛肉产业的逐步繁荣和育牛行业模式的突起,牛肉、牛奶和相关的食品行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牛群呼吸疾病的发生和蔓延的困扰,由于这行业在投入上付出较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牛呼吸疾病又是该行业危害较大也较常见的一类动物疾病,一旦传播损失严重,所以此类疾病一直是养牛行业最担心和时刻防范的。牛呼吸疾病综合征主要发生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期间的动物卫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牛的生活空间狭窄,致病菌孳生严重,给牛的呼吸道带来很大的侵害,尤其是引起呼吸道病变的特异性病原是牛的呼吸道疾病的主要致病原,且难以预防,一旦出现又难以控制,该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域的变换也会出现不同形式的变换。我国在2008年出现的牛支原体肺炎的报道以来,对牛的呼吸道疾病及致病菌都进行了专业的调查取证分析,但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

1流行与危害

牛呼吸疾病综合征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型、肺炎型、白喉型。

上呼吸道感染型是指鼻、气管、咽喉被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临床反应比较轻微,主要症状为咳嗽、发烧、流鼻涕、食欲下降等;肺炎型也可以称为下呼吸道的感染,是最为严重的类型,主要是该类疾病涉及到上呼吸道感染的纵深,或者因为自身免疫机制被破坏而导致的肺部感染,病牛临床表现为呼吸道感染严重,呼吸困难;白喉型主要发生在喉部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可引起呼系统和其他部位的病变及感染,牛在感染此病后会出现呼吸道感染严重,呼吸噪声大,严重患牛可造成喉头肿大、肺部气流受限而最终死亡。

牛呼吸疾病综合征在美国、欧洲等牛产品发展较迅速的国家都被认为是直接导致肉奶产品经济损失的最大疾病之一,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在上世纪中后期就已经开始,损失会导致牛的大量死亡和肉奶制品的滞销,而且会产生巨额的诊断及医疗费用且这样的过程是长期的,影响也是长期的,间接造成的饲料、牛的生长速度、周期、肉质等的下滑恶性循环。据报道,在美国每年因为牛的呼吸疾病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6~25亿美元,在欧洲产生的直接损失费用为6亿欧元之多。而我国对该疾病的关注开始于2008年的牛支原体肺炎,当时牛因该类疾病导致的致病率达45%以上。致死率更是高达10%,流行严重的时候可达50%左右,且在整个的治疗周期中所持续的时间较长,多达1个月以上,而且治疗效果差,治疗后牛的后遗症严重,生长缓慢,会出现诸如关节炎等严重影响牛的生长的疾病。

2病原学

牛呼吸疾病综合征的病原主要有牛支原体、细菌性病原和病毒性病原所引起的。下面集中介绍下导致牛呼吸疾病综合征的病毒类型,致病的病毒种类较多,简单介绍其中的常见多发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属于牛疱疹病毒i型,是Dna病毒,感染后的主要症状为上呼吸道为主的急热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除明显的鼻炎和支气管炎外还容易导致流产。该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出现,给专业养殖人员造成了巨额损失。我国目前对此病的主要措施是给牛注射疫苗,且没有在商业范围内实行开来,所以我国面对此病的形式依然严峻。

3防治对策

对牛的品种引入严格要求,可采取直接从牛原产地买进的方法,在购买时详细了解其基本健康和日常生活情况,在运输之前一段时间接种预防牛呼吸疾病的疫苗;在到达运输地之后给牛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对该环境进行定期细菌检测并采取灭菌措施,牛的食宿都应给予合理的安排。

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篇3

关键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病因;临床症状;综合防治

近年来,复杂的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日益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按目前疾病发展的形势估计,呼吸道疾病仍是影响养猪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现就该病的病因和防治总结如下。

1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病因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orcinerespiratorydiseasecomplex,pRDC)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是由病毒、细菌、环境应激和猪体免疫力低下相互作用造成的[1]。pRDC涉及几种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包括原发性感染疾病和继发性感染疾病。

1.1原发性感染疾病

包括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流感病毒(SiV)、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所致的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如猪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和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等。

1.2继发性感染疾病

继发感染疾病包括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副伤寒、猪副嗜血杆菌病等。在一个猪场中,如果发生和流行上述原发性感染疾病,同时又合并发生或继发感染,即可加重发病猪群的临床症状,造成极高的死亡率[2]。除此而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猪群密度过大,不同日龄猪的混群饲养,不良的饲养方式,不同季节温度的巨变和猪舍温度变化过大,猪群因营养和疾病造成免疫力和抵抗力低下等,都可引起猪场或猪群pRDC的暴发和流行。

2临床症状和病变

该病多暴发于6~10周龄保育猪和13~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通常称18周龄墙,发病率25%~60%,发病猪的死亡率为20%~90%,猪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病猪表现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无食欲,眼睛分泌物增多,出现结膜炎症状[3]。急性发病体温升高,可发生突然死亡。大部分猪由急性变为慢性或在保育舍形成地方性流行,病猪生长缓慢,消瘦,死亡率、僵猪比例升高。哺乳仔猪以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为主,死亡率较高。如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猪群密度过大或出现混合感染,发病率和临床表现更为严重。病猪在药物的辅助下逐渐康复,死亡率较低。

所有病猪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6~10周龄的保育猪剖检可见弥漫性间质性肺炎以及淋巴结的广泛肿大,肺出血、硬变和花斑样病变,个别肺有化脓灶,病猪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有些病猪有广泛多发性浆膜炎(胸腔、腹腔很多纤维蛋白渗出,并造成粘连),有些肺部病变与猪支原体肺炎相类似,除肺部出现病变外,小部分病猪可见肝肿大出血,淋巴结、肾、膀胱、喉头有出血点,部分猪出现末端紫色。1~3周发病的哺乳仔猪剖检可见心、肝、肺有出血性病变。

在我国猪群中,与pRDC相关的疾病主要有猪蓝耳病、猪气喘病、猪伪狂犬病、猪流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猪萎缩性鼻炎。如果在猪场存在这些疾病,经常会继发猪肺疫、猪副伤寒、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所有原发性病原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肺炎支原体(m.Hyopneumoniae)是与pRDC相关的最常见的病原体,可以改变呼吸道免疫系统对它们以及其他病原体的反应能力,降低猪只的黏膜免疫抵抗力,从而增加猪群对其他与pRDC相关的许多病原体的易感性。

3防治对策

3.1建立以卫生消毒工作为核心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

将卫生消毒(消毒用复合醛或复合碘)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质量,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必须废弃[4]。研究表明,肽制品可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和生产性能,增强抗病能力和抗应激能力。可在饲料内添加0.2%生物活性肽,能有效地克服仔猪断奶应激,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通过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病原体的传入和猪场内病原体的传播,减少猪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机率。

3.2严格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建立严格的饲养管理制度,避免将不同日龄的猪混养在一起,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做好产房和保育舍的保温、通风工作,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哺乳仔猪可采取早期隔离断奶和用药进行控制,可使用长效土霉素,在仔猪出生后3、7、21日龄分别注射0.5mL,对预防呼吸道疾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效果。

3.3疫苗注射

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萎缩性鼻炎等疾病的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阳性猪场切忌不要使用活疫苗。因猪肺炎支原体是重要病原,可在仔猪1、3周龄时各注射支原体灭活疫苗2mL,以提高猪群免疫力。采本场(在暴发该病时不发病)健康老母猪或健康商品猪血清,在仔猪断奶前1周腹腔注射3~5mL/头有一定效果。

3.4药物的使用

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在发生pRDC的猪场,药物治疗的效果常常不是很好,因此建议使用药物预防,可采用母猪和仔猪饲料添加药物的方式。断奶仔猪可用支原净(50mg/kg)+金霉素或土霉素(300mg/kg),连续使用1个月,母猪产前1周和产后1周使用支原净(100mg/kg)+金霉素(400mg/kg)。如果育肥猪存在pRDC,可在13、17周龄使用1周,对pRDC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但应避免使用产生盐酸克伦特罗假阳性的药品,如含氨茶碱的猪喘平等。

3.5猪只淘汰

及时淘汰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和僵猪,以防止疫病传播。

3.6做好驱虫工作

蛔虫和鞭虫等寄生虫可损害猪体免疫系统,使其抵抗力下降,蛔幼虫经肺移行和肺丝虫都会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病症。因此,在仔猪断奶转入保育舍1周后,可饲喂拌有2mg/kg有效成分的伊维菌素粉剂的饲料连喂1周,间隔7~10d再喂1次。

4参考文献

[1]陈桂香,郭其祯,银梅,等.猪呼吸道疾病(pRDC)的综合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516,6518.

[2]厉丽华,叶碎燕.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防治[J].中国动物检疫,2006,23(8):38.

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篇4

[p键词]鸡春季呼吸道疾病预防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7)03-0238-01

引言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对于生活产品无论是食物还是日用品的需求都越来越高,同时数量也越来越多。禽类动物的养殖一直是我国养殖行业中重要的一部分,为国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提供了重要帮助。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当前的禽类动物养殖当中,特别是鸡类养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鸡群呼吸道疾病的爆发对于鸡类饲养有着巨大威胁。特别是在春季,属于鸡群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期。因此,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加强鸡群的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控制,这样才能降低呼吸道疾病爆发的几率,提高鸡群的饲养效果,帮助养鸡场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鸡春季呼吸道疾病的原因分析

1.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鸡群春季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有着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其危害甚至会极大威胁养殖场的利益。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春季,天气还较为阴冷,养殖场为了保障鸡舍的温度,所以会将鸡舍封闭起来。这样一来就导致鸡舍无法正常进行通风,使得鸡舍中的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无法流通出去从而威胁到鸡群的呼吸道健康。与此同时,由于春季的温度变化较大,因此鸡群的身体很有可能因为冷热以及干湿刺激而使得呼吸道出现问题,从而引发鸡类的呼吸道疾病。

1.2饲养因素

饲养因素指的是养殖场在建造鸡舍时就存在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因此使得鸡群没有一个较为良好的生长环境。譬如说,在冬季时候,鸡舍的设计并没有很好的保暖措施。这样一来,冷空气就会刺激鸡群的呼吸道,消减鸡类呼吸道的防御能力。而有些养殖场,由于没有保暖措施,但是又想要保持鸡舍的温度,因此会采取用塑料膜将鸡舍进行包裹,从而实现保温的目的。然而,这样的做法会大大降低鸡舍的通风能力,使得空气中有毒气体和有害物质超标。同时,在养殖过程中也没有注意鸡舍的卫生问题,导致病毒、寄生虫等有害物质的产生,从而严重威胁到鸡体的健康。最后,部分养殖户在进行养殖过程中,认为只要让鸡能够吃饱就好,而没有注意到饲料的营养均衡,因此导致鸡的成长过程中缺乏充足的影响,因此降低了鸡本身对病害的抵御能力,从而带来呼吸道疾病爆发的危险。

1.3细菌因素

对鸡的呼吸道会产生威胁的细菌有很多中,其中以沙门氏菌、副鸡嗜血杆菌以及巴氏杆菌最为常见。

1.4病毒因素

病毒也是引发鸡群春季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病毒包括了传染性的支气管炎病毒和传染性气管炎病毒。这些病毒都会对鸡体的呼吸道产生较大威胁,从而引发呼吸道疾病,因此一定要加强预防控制。

2加强鸡春季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控制策略

2.1重视饲养管理的细节

加强鸡春季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重视饲养管理的细节,比如说要注重鸡舍的温度和通风。之所以要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在春季,由于天气温度变化较大,因此会对鸡体的呼吸道健康产生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保障鸡舍的温度稳定,这样才能避免因为温度变化而引发呼吸道疾病。其次,就是要注重鸡舍的通风。当然,在进行鸡舍通风工作的时候,依然需要保障鸡舍的温度。因此,需要让通风量进行平稳的增加,避免出现因为通风而出现的温度骤降情况。

2.2加强对鸡舍的环境卫生管理

对于鸡的春季呼吸道疾病预防控制来说,保障鸡舍环境的卫生也是极为重要的。这是因为,在鸡的排泄过程中会释放一些有毒气体和有害物质,如果没有及时的清理就会导致病毒、细菌以及寄生虫的产生。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及时安装排风设备,确保鸡舍的空气流通,减少鸡体中毒的机会。其次,在鸡舍建成之后一定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此进行病毒、细菌以及寄生虫的清理工作,这样一来才能保障鸡的健康生长,降低呼吸道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最后,就是要保障鸡平时用水的质量,对饮用水也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2.3做好免疫预防接种工作

免疫预防接种工作对春季鸡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控制有着巨大帮助。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免疫预防接种工作一定要根据当地疫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同时,疫苗的种类也需要根据鸡的种类与产地来进行挑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预防接种工作的效果。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鸡群中正常或者非正常鸡的状态。如果是正常的健康鸡则实施普通的免疫接种程序。而针对非健康状态下的鸡则需要先进行处理,恢复鸡的健康才能进行免疫接种程序,这样才能使抗体更好的发挥效果。

2.4经常观察鸡的状态,及早发现呼吸道感染的征兆

要想更好的预防鸡的春季呼吸道疾病,就需要对鸡的状态进行详细的观察,这样一来才能更加及时的发现鸡体的异常状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一般情况下,当鸡体罹患呼吸道疾病时,一定会有一定的征兆,工作人员就需要及时发现鸡的非正常状态,才能有效的进行处理并预防。

2.5不盲目追求鸡体重,合理控制料肉比

在挑选鸡饲料的时候,养殖户绝对不能盲目追求鸡的体重来进行饲料的配比。而是需要充分考虑到鸡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对饲料的配比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饲料中含有鸡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营养以及微量元素,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鸡的健康,提高鸡体免疫力,以此来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结束语

鸡群养殖在我国的养殖行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从当前的鸡群养殖情况来看,春季呼吸道疾病对鸡的养殖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也会危害到鸡的健康成长,降低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鸡群养殖时,养殖户一定要对鸡春季呼吸道疾病进行预防控制,确保鸡群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开国.春季鸡病毒性呼吸道疾病防治策略[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4):104-104

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篇5

关键词:慢阻肺;护理;免疫机能

一、慢阻肺的病因

1、吸烟:吸烟包括直接的和被动的吸烟,是慢阻肺发生的最首要的因素。在吸烟的人群里13.2%患慢阻肺,不吸烟的人群里5.1%患慢阻肺,而且随着吸烟量的增加慢阻肺的患病率增加。在慢阻肺患者中吸烟者肺功能下降速度远大于非吸烟者,吸烟指数(每日吸烟支数×吸烟年限)与肺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2、空气污染:空气质量指数与慢阻肺患者的死亡率呈现显着的正相关。此外,室内空气污染也可造成慢阻肺患病率升高,有研究表明,厨房烹调产生的油烟与慢阻肺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包括生物燃料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通风不良,也是慢阻肺发生的重要原因。

3、职业因素:车间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与有毒有害气体,如刺激性烟雾、So2、nox、C12、臭氧等长期吸入,均可导致患有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暴露于职业危害因素的人群中慢阻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4、感染:慢阻肺的发生59%与呼吸道感染或过敏有关。有研究表明,儿童期呼吸系统感染是慢阻肺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儿童期反复的气道感染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对成年后发展成慢性支气管炎起到重要作用。

二、慢阻肺的症状

1、咳痰:

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2、咳嗽:

通常为首发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也有部分病例有气流受限但无咳嗽。

3、喘息和胸闷:

慢阻肺的特异性,部分是重度有喘息,胸部的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与呼吸费力,肋间肌等容性收缩有关。

4、气短或呼吸:

慢阻肺的症状有哪些?这是慢阻肺的标志性,是使焦虑不安的,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5、全身性:

在疾病的中,在较重,会发生全身性,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合并感染时可咳血痰或咯血。

慢阻肺是人们生活中发病率极高的肺部疾病,也是一种较为顽固性的呼吸道疾病。而且慢阻肺有很多的危害,因此我们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但是只靠治疗是不能治愈疾病的,我们还需要做好日常的护理和保健工作。

三、慢阻肺的护理

1.室内经常保持空气流通,有条件的可安装空气过滤装置,室内陈设力求简洁,不铺地毯。

2.寻找诱发因素。常见诱发因素有吸入变应原、有害粉尘、病毒、细菌、气候变化(受寒)、饮食、精神等。其中最主要是变应原、病毒、细菌感染。所以,一旦感冒必须及时到医院治疗。还要慎重选择花草,尽量不养宠物。

3.注意饮食:避免过咸、过甜、辛辣。

4.合理锻炼:适当进行耐寒锻炼,如游泳、冷水洗脸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5.由于空气中飘散的各种变应原(花粉、霉菌)或刺激物(工业污染物、汽车废气)在中午、下午较多,外出最好选在上午。

6.必须戒烟:吸烟是引起慢阻肺的主要原因,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直接损伤呼吸道黏膜,使气道分泌和渗出物增多,吸烟刺激气管平滑肌使之收缩,血液循环受阻而导致气道黏膜下的静脉丛淤血,加重病情。要想很好的预防慢阻肺必须要戒烟。

7.保持良好的心情:让病人保持良好的心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

8.注意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易引起慢阻肺急性发作。因慢阻肺患者多体弱抵抗力低,稍受寒冷刺激,上呼吸道黏膜血管产生反射性收缩,气道缺血,抵抗力下降,存在于上呼吸道黏膜的细菌或病毒便会乘机侵入黏膜上皮细胞而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重者可引发肺部感染,使病情恶化。如果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应尽快请医生治疗,控制消除感染。

如能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隔离这些致病危险因素,就可以在源头上遏制疾病“萌芽”。此外,为了防止疾病后期出现体力下降、呼吸肌萎缩等状况,患者还需要注意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

四、慢阻肺的预防:

1、由于慢阻肺疾病属于典型的慢性疾病,其形成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其多数是由于患者长期的不良生活规律及方式而造成的结果,所以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及休息。

2、在平时生活中应积极的进行身体锻炼,慢阻肺患者应根据自身的体质及病情选择适宜的项目进行锻炼(游泳、慢跑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及改善肺功能等,都可助于疾病的康复。

3、患有慢阻肺疾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的寻找易造成疾病发生的诱发因素,尽量避免接触或消除这些因素,如粉尘、饮食卫生、呼吸道感染、病菌等,另外吸烟是造成及促发慢阻肺疾病的主要原因,所以及早戒烟也是预防慢阻肺疾病的关键。

4、在生活中还应注意保持练好的膳食搭配,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及热量,尽量避免食用生冷、过甜、过辣的刺激性的食物,以免诱发疾病的发生。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进行慢阻肺疾病的护理的详细解说,可以看出,当代社会存在着许多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病菌,而这些病菌往往会给人们带来不可小觑的影响。所以,大家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方法防范病菌,不能忽视它们的影响。希望本文提出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医疗人员对慢阻肺患者进行更好的护理。

六、参考文献:

[1]高莉梅.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8)

[2]宋秋香,周旭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护理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0(07)

[3]那丽秋,吴立静.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护理体会[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1)

[4]方丽.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1)

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篇6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畜牧业(养猪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影响我国畜牧业(养猪业)发展的因素还较多,对养猪业来说,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猪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已是许多规模化猪场十分棘手的问题,在抓养猪发展的同时,必须抓好猪疫病的防治工作。现就我国目前猪传染病的发生特点、流行态势和防控对策作一简析,以供养猪生产者和疫病防治同行参考。

1目前猪的传染病防制和发病现状及特点

1.1猪传染病防制的总体状态

我国规模化养猪单位增多,生产规模较大,养猪数量多,猪及产品流通渠道多而频繁,有利于猪的疫病发生和传播;其次,很重要的一点,养猪经营主体多元化,规模化猪场和个人扩大生产,外出引种,忽视防疫工作,特别是广大的个体养猪户,普遍存在忽视疫病防制工作的倾向;第三,我国对疫病的防控基础比较薄弱,防疫、检疫、监测手段不够健全和完善,基层防疫队伍不稳定,也缺乏大规模控制疫病的手段和经验;第四,我国养猪的规模和体例很不相同,差异较大,除有规模化的养猪方式外,广大农村仍以散养为主,总的来说养猪业总体条件较差,由于这种规模化和散养并存,规模化猪场除了要防止本场疫病的发生和从外地传染病的传入外,还要防止从周围农村传染病的传入,这为规模化猪场传染病的防制增加了压力和难度。因此,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和专业人员,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树立全方位的防疫观念,多方面切实做好防疫工作,以保证养猪业顺利、健康的发展。

1.2猪传染病的种类多,新病不断出现,危害甚大

据农业部1996~1990年对全国畜禽疫病普查结果统计,我国动物传染病有202种之多,其中80年现的新病达17种(传染病15种,寄生虫病2种)。这17种传染病中有猪细小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痢疾和猪衣原体病。90年代以来又新发现传染病10种,包括猪传染性接触性胸膜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2型感染、猪副红细胞体病和猪增生性肠炎等。加上原有在我国较多猪场发生的猪瘟、猪气喘病、5号病、仔猪大肠杆菌病、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链球菌病、猪布鲁氏菌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这些新旧传染病已是我国较大范围内猪场的常发病和多发病,真可谓旧病未除,新病又增,防不胜防,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1.3多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化,诊断和防治更加困难

近些年来,在养猪实际中,多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已是普遍发病的规律。猪群中发病,常常不是某单一的病原体引起,而是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共同作用造成的,即常称的共感染,其结果造成猪只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诊断和防治难度加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多病原感染中,既有病毒与病毒的混合感染、细菌与细菌的混合感染,也有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甚至有病原(病毒或细菌)与寄生虫或与非传染性疾病混合感染,共同发病的现象。近些年在养猪临床中,经常见到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伪狂犬病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与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的双重感染;还有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的三重感染的现象。据杨汉春教授近年对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死亡猪只57份病料的检测,结果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与猪圆环病毒2型二重感染占54.4(31/57),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二重感染占10.5%(6/57),猪圆环病毒2型与猪伪狂犬病的二重感染占14%(8/57),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伪狂犬病的三重感染占10.5%(6/57)。在临床实际中,还可见到猪肺炎支原体(猪气喘病病原)、猪传染性接触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双重或三重感染,或者这几种细菌病原体与前述几种病毒病的病原体多重感染,这种细菌间或细菌与病毒病病原的多重感染是十分普遍的,在这些病原污染的猪场,猪群发病后的临床症状复杂,病情严重,现场也难以确诊,防治效果也很差,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谓巨大。

1.4猪呼吸道疾病日益突出

猪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养猪生产的主要问题,发病率在30%~80%,死亡率5%~30%或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也是养猪疫病防制中十分突出和十分棘手的问题。在猪的各个日龄段,从母猪、哺乳仔猪、仔猪培育、育肥猪都存在呼吸道疾病的危害。病猪临床表现明显,常见病猪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或废绝,咳嗽、呼吸次数增加,甚至喘气、呼吸困难,重者呈犬坐姿势,猪只生长发育受阻,消瘦,死亡率增高。剖检病理变化以气管、肺脏及胸腔等部位和器官的变化为特征,轻重程度和范围大小不同。

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称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这是近些年新提出的一个概念。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因,一是病原性的,如前介绍的,由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病毒、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菌,或者是病毒和细菌共同感染引起的,出现呼吸道症状,促进和加重猪只发病。在此不再重复。另一个主要的病因,就是饲养管理和环境应激因素引起的,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视,把病因的注意力集中在病原学上,特别容易忽视饲养管理和环境的作用这一重要的原因。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可以是原发的病原体,如猪肺炎支原体(猪气喘病我国普遍存在,很难说某一猪场没有该病存在)、猪瘟病毒、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也可以是继发性病原体,如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猪副猪嗜血杆菌、猪沙门氏菌等,这几种细菌在健康猪的上呼吸道或肠道带菌比较普遍,一旦有使猪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因素存在,就可能引起内源性继发感染,加重病情,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疾病的症状。除了上述病原体以外,猪群恶劣的饲养管理条件也是直接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如猪群饲养密度过大、不同日龄的猪只混养在一起、猪舍潮湿、通风换气不良、空气中有害气体过多、猪舍消毒卫生差、粪尿没及时清除、猪舍温度变化大、饲料单一、猪只营养不良以及其它降低猪体抵抗力的因素等多种应激,都可成为猪呼吸道疾病爆发的诱因。

1.5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仍是养猪中的主要疫病

引起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的有猪瘟、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流感、猪布鲁氏菌病、猪衣原体、猪钩端螺旋体病、附红细胞体病、弓形虫病等。回顾养猪历史,在规模化养猪兴起的80年代,我国曾提倡大建规模化猪场,因猪源缺少,到处抢购猪苗,结果导致初产母猪爆发细小病毒病,造成大批母猪发生流产,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流产风”过后的几年又陆续由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2型感染引起较多的繁殖母猪发病。要特别提出,猪瘟这一古老的疾病,可以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为主症的新的致病特点。我国当前以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造成的繁殖障碍最为普遍和严重。特别是这几种病原发生双重感染,可以引起70%以上的初产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造成巨大的损失。转1.6免疫抑制性疫病的危害日渐明显和严重

正如大家所知,引起猪体免疫抑制的因素较多,其中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和圆环病毒2型感染是引起猪免疫抑制的两大疫病,这两种疫病不但在我国普遍存在,并已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更主要的是这两种疫病的病原主要侵害猪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造成猪的细胞免疫的体液免疫的抑制,猪的抗病能力显著减弱,健康水平下降,增加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这可能是猪病增多和越加复杂的原因之一。在实际生产中观察到,猪繁殖和呼吸道综合征和圆环病毒2型在较多猪场常常呈现双重感染,其双重感染率可达50%以上,在发生双重感染的猪场(或猪群),繁殖障碍性疫病、呼吸道疾病、继发感染疾病必然是十分严重,更难作出确切的诊断和防制。

1.7猪瘟的非典型化、隐性带毒和免疫失败,仍是养猪生产中有待解决的课题。

2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对策

从上可知,我国规模化猪场的疫病众多而复杂,要想控制疫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保证养猪生产的健康发展,实在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任务,应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目前疫病种类多、多重感染和继发感染比较普遍、呼吸道疾病和繁殖障碍性疫病严重、免疫抑制性疫病存在等情况,提出以下控制对策。

2.1正确诊断,确认猪场疫病的种类和发生规律

在疫病众多而复杂的情况下,正确的诊断是预防和控制疫病的首要的任务,单凭现场的了解情况、观察症状、剖检病猪作出判断是十分不可靠的,即是说凭经验达不到正确诊断的要求的,必须依据疫病流行的特点(或规律)、症状观察、病理检验和实验室的检查的结果综合判定。当前要特别强调实验室病原的分离、鉴定、检测、监测,才能作出最后确诊。这样才能找出疫病发生规律、疫病的种类,分清主次,提出针对性强的防控措施。

2.2全方位积极推进生物安全体系

规模化养猪场处于农村散养猪场包围之中,加之散养猪场本身的管理和防疫水平不高,养猪环境污染严重,疫病多而复杂,强调和重视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在规模化养猪疫病防制中的重要性具有现实的意义。生物安全措施强调环境因素在保护猪群健康中的重要作用。生物安全体系是现代养猪生产中保护和提高猪群健康水平的新理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兽医管理准则,其中心思想是严格的隔离、消毒和防疫,预防(防止)所有的病原进入猪群,抑制或降低和消除猪场污染的病原微生物所形成的危害。关键控制点在于对人和环境的控制,建立起防止病原入侵的多层屏障,使猪只生长处于最佳状态的生产体系。通过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对防制猪传染病的发生,对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出口竞争能力,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各级有关兽医防疫部门、全国环保业相关部门,尽可能指导和帮助大、中型规模化养猪场从规划建场开始,指导他们合理使用饲养地,做好饲养管理和各种防疫、卫生和消毒工作,尽可能减少土地、水源、空气和环境等的污染,做好养猪生产全过程的饲养管理工作,全方位积极推进生物安全措施,预防猪传染病的发生。

2.3做好猪群的饲养管理,降低或避免猪群的应激因素发生

要保证猪只健康生长,猪群整体有好的健康水平,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工作是最主要的。一般要求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猪群要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卫生;猪舍、用具及环境定期消毒;作好猪舍的通风、换气,降低氨气浓度,以保证和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按照不同日龄猪只的要求,减少猪群的饲养密度;注意冬季保暖、夏季降温。

其次,按照不同日龄猪只的要求,供给营养齐全、均衡的饲料,为猪只提供充足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保证猪只各个阶段生长发育的需要,使猪只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特别要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下转第73页)(上接第71页)

第三,推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规模化猪场应该积极实行养猪生产各个阶段的全进全出,按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的现状,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饲养阶段的全进全出,从而减少或避免猪群间母猪与仔代间的疾病感染机会。规模化猪场要做到或减少不同日龄的猪只混群饲养。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以减少应激因素。

有条件的规模化猪场,也可推行早期断奶隔离的技术,以阻断和控制传染病病原在种猪与仔代间疫病的传播。

2.4做好预防免疫接种工作

预防免疫接种是防制猪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措施。用疫(菌)苗给猪接种,能使猪体产生特异性的抵抗力,在一定时间内能使猪只不被某种传染病传染,这是预防和控制猪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在对规模化猪场安排免疫接种工作时,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根据我国及猪场所在地猪传染病流行的种类,确定应该接种哪些疫(菌)苗,坚决避免盲目性,并不是所有的猪传染病都有效,也不是所有的疫(菌)苗的免疫效果都好。

其次,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采用可靠的免疫方法。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当地疫病流行种类和流行特征、猪只日龄、母源抗体水平等而确定,并需根据监测的结果随时调整免疫程序。没有适合全国所有规模化养猪场统一的免疫程序。

第三,要使用高质量的疫苗,避免发生免疫失败。

第四,要重视影响免疫效果的疫(菌)苗的保存与运输、疫苗的稀释、防疫人员的培训和具体操作等,以确保免疫的效果,减少损失。

2.5重视检疫工作

我们除了作好进口口岸检疫,防止猪传染病从国外传入外,广大的饲养单位更应重视国内引种和流通领域的检疫工作,近些年发生的几种病毒性传染病从国外传入后,由于国内引种检疫不严或不进行检疫,致使这几种疫病传遍全中国,将较长时间困绕我国的养猪业,持续地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2.6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药物预防方案

如本文前面所述,规模化猪场大多数是病毒性疫病,细菌性疾病往往是继发感染,单纯由病原性细菌引起的疫病较少,因此,兽医防治人员要转变观念,将治疗性用药转变为预防性用药,针对这些年疫病发生的种类和流行特点,制定一个比较科学的、合理的预防用药方案是十分必要的。选用一定的抗菌药物和剂量组合,在母猪产仔前后、哺乳仔猪、仔培猪、育肥猪四个阶段,以及转群时使用,以预防猪群外源性和内源性细菌继发感染。

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篇7

呼吸内科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随着时间推移,医学条件的进步,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杀手。简析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特点,探究治疗呼吸内科疾病应该注意的问题,造福更多患者。

关键词:呼吸内科疾病;临床特点;治疗;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

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51-02

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与此同时,呼吸内科疾病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而这些新问题也使得呼吸内科疾病的救治工作变得更加棘手。为了更有针对性的对呼吸内科疾病进行救治,首先对呼吸内科疾病的新特点进行分析。

1对呼吸内科疾病出现的新特点的分析

传统的呼吸内科疾病是由于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病理简单,医治也相对简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恶化,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不降反升,并且出现一些新的复杂的特点,给呼吸内科疾病的医治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1.1发病时间快: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呼吸内科疾病呈现出发病时间越来越快的特点。使得救治时间大大缩短,尤其是一些突发的新型疾病,留给工作人员研究病理的时间越来越短,甚至会出现病理研究清楚之前就错过了一致的最好时期。而发病时间越来越快,也可能会造成患者就医之前就错过了最佳医治时间。

1.2发病原理更加复杂:

当代社会,引发呼吸内科疾病的不再仅仅是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一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因素也可能是引发呼吸内科疾病的关键因素。2004年8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接收了12名高烧为主的患者,经医院诊断这12名患者为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经过调查,这些患者患病的原因是在同一家没有卫生执照的游泳馆游泳。这也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当代社会呼吸内科的病发原理不再仅仅是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许多社会因素都有可能引发呼吸内科疾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救治的难度。

1.3更容易复发:

传统的呼吸内科疾病,是一种简单的,易治愈的生活疾病,并且不易复发,但是目前环境条件恶化,人类身体的抵抗力变差,呼吸内科系统的疾病更容易反复发作。在工业区,人口密集区域,空气质量差(雾霾天气严重,空气含尘量高等)地区,复发率更是高出了普通地区。疾病的重复发作使得病人服用大量的类似的药物,导致病毒或者是细菌抗药性增强,甚至会产生变异细菌,而且发病间隔越短,服药量越大,变异后的细菌越棘手,甚至会衍生出新的类型的疾病,增加了医治难度。

1.4并发症状增多:

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可以明显感受到呼吸内科疾病的并发症增加许多,并且不局限呼吸系统,使得呼吸系统疾病的医治更加复杂化。上呼吸道感染是生活中的常见病,每个人每年恐怕都会感冒几次,但是如果治疗不当的话就会诱发下呼吸道感染,结膜炎、鼻窦炎、口腔炎、喉炎、中耳炎、颈淋巴结炎(病原体经过鼻泪管、耳咽管、淋巴组织等周围组织时产生并发症),败血症,变态反应性疾患。并发症会严重削弱单一治疗方式的功效,使得在医疗过程中不得不采用复合式的医疗手段,但是目前在我国行之有效的复合式医疗手段仍在探究之中。病人只能接受单一的治疗方式,而这种治疗方式不仅会耽误大量的时间,还会耗费大量的医疗费用,增加家庭负担,最重要的是对病人的心理、身体造成痛苦。

2呼吸内科疾病治疗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面对日益复杂的呼吸内科疾病症状,为了提高呼吸内科的救治效果,笔者简单总结一下在治疗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2.1把握病理,对症下药:

虽然现在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时间越来越快,在医治的黄金救治时间之前把握病理也越来越难,但是医疗人员在医治之前仍需仔细分析病理,找到病发根源,对症下药。有些医生在患者的症状既像a病又像B病的时候,武断判断,粗暴医治,往往会延误医治的最佳时间,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的表现。为了能够及时把握病理,应该做到以下要求:首先医生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医德,使得医生能在对病人负责的态度下准确的把握病发原理;其次,医院要有良好的设备。良好的医疗设备有利于缩短病人的检测时间,更加准确的把握病理;最后必要时要进行专家会诊,用最专业的团队做最专业的判断,挽救病人生命于旦夕。

2.2定期复诊,确保痊愈:

针对呼吸内科疾病易复发的的现状,应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直到确保病人完全康复。而复查的内容主要包括:首先,对病人上一阶段的治疗效果的检查;其次是检查患者病情的新情况,看看是是否存在变异病毒或者细菌,一旦发现,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从萌芽阶段根治,以达到彻底医治的目的。

2.3重视对并发症的防治:

在医治的过程中,增强对并发症的防治工作也是重中之重。针对目前尚没有效果好,副作用低的复合式疗法,在采用单一医疗方式的时候,更要注重对并发症的防治。如果可以扼杀于萌芽阶段是大家都乐于见到的效果。但是患者一旦出现并发症,应该要及时医治,不要忽视,对于并发症较多的患者,分层次的医治,先医治症状比较轻的,再医治严重的,但在医治过程中要保证严重的并发症状不会恶化。在医治过程中切记贪急贪快,笼统治疗。在用药时更不可能为医治多种并发症而大量用药,造成药效相互作用,或对患者身体产生危害,或使药效减弱,得不偿失。

2.4加强临床医学与基础学科的结合:

临床医学和基础学科是相互作用的学科,加强临床医学与基础学科的结合,是为了得到更精确地数据、理论支持,不断验证治疗方法的准确性,从而使广大医者对呼吸内科疾病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使呼吸内科疾病的治愈更加精准,把握最佳治疗时间。

3结语

目前我国的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之路仍是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医者深入研究,不断研发新药,好药,确定行之有效的医疗方案,造福广大患者,那今天笔者抛砖引玉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篇8

近年来,呼吸道疾病在养鸡场属于多发病,病因复杂,而细菌、病毒及支原体等微生物之间的混合感染给该病的防治带来了困难。现将鸡场混合感染的常见呼吸道疾病介绍如下。

1大肠杆菌和支原体混合感染

(1)病原。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败血型支原体。

(2)临床症状。患鸡精神沉郁,呼吸困难,黏液性鼻漏,羽毛蓬乱,无光泽,粪便稀、恶臭。体重轻,产蛋率显著下降。鸡群后期死残淘汰明显增加。

(3)剖检病理变化。气囊壁增厚,囊液浑浊不清,部分有干酪样渗出物。心外膜、肝被膜及腹膜呈黄色,有纤维素性假膜附着,胰腺和小肠浆膜出血。

(4)防治。治疗时选择针对病原的药物混合使用,首次用药量要足,并把握好治疗时机。可选用泰乐菌素、红霉素、泰妙菌素、强力霉素等,按规定用药浓度选用几种药物配合使用,3~5d为1个疗程,停药3~4d后,再用1个疗程,可有效防治。有些疫苗供应商研制出了一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疫苗,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一般。现有的支原体疫苗使用效果不一。如要有效地控制该病,搞好鸡群净化是关键。首先是引进无污染的雏鸡,其次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抵抗力,及时隔离病鸡,加强鸡舍和环境消毒,控制病原的入侵。

该病发病期比较长,鸡群被感染缓慢。由于时间较长,粗心的养殖户很容易贻误时机,错失最佳治疗时间。一旦感染此病,治疗费用一般都比较高,会给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

2传染性喉气管炎和禽流感混合感染

(1)病原。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属疱疹病毒,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这两种病毒都能引起鸡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危害非常大。

(2)传播途径。病原主要是经中间载体传播到鸡群中,引起鸡群发病。中间载体主要有空气、水源、饲养人员、饲养工具及动物等。

(3)临床症状。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发病时间极短,2~3d就可使30%以上的鸡感染并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病鸡呼吸困难,头颈平伸,张口呼吸,有黏液从鼻腔或口腔内甩出,有时黏液中带有血丝。患病鸡群有一定比例的鸡眼部炎症明显,产蛋量和蛋品质明显下降(产蛋率下降可达20%~40%),死亡率为2%~5%。如果继发了禽流感,则鸡群的呼吸道症状可能延长2~3个月,死亡率升高,可达10%或更高,产蛋下降可达40%以上,严重的可能绝产,损失相当严重。此时,病鸡表现出一些禽流感的症状,如眼内分泌物增加,鸡冠稍肿并伴有出血点,脚爪鳞片处有淡淡的出血斑。

(4)病理剖检变化。发病初期,咽喉部黏膜充血水肿,气管黏膜出血,黏液中混有血凝快,卵巢出血,输卵管水肿。病程长时,生殖系统病变明显。生殖道组织变性坏死,生殖道阻塞,造成成熟的蛋无法产出体外,引起生殖道黏膜水肿,腔内积液。生殖系统的病变造成成熟卵子无法进入生殖道而掉入腹腔,引起腹膜炎。病鸡最后因异物性腹膜炎和营养衰竭而死亡。

(5)防制措施。①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防止病原入侵。②预防和控制继发症及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都采用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广谱抗生素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来增强鸡的抵抗力,缓解细菌性疾病的感染,但药物对治疗这两种病毒病是没有效果的。③免疫接种。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免疫计划许多养殖场已经在运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疫苗的免疫反应,因为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株的免疫反应很强,所以,在免疫剂量上可以考虑减少接种量或者延长接种日龄。禽流感的免疫,在免疫时必须要针对禽流感的血清型,由于该病毒易变异,每种亚型间的交叉保护是有限的,所以要研制一种比较有效的疫苗来控制禽流感是非常困难的,目前的有效途径只有加强预防措施。

3传染性支气管炎和支原体混合感染

(1)病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冠状病毒,支原体为败血型支原体。

(2)临床症状。鸡呼吸音,羽毛蓬乱无光泽,蛋品质下降,畸形蛋增加。

(3)病理剖检变化。气囊壁增厚,囊液浑浊,卵巢萎缩,输卵管黏膜水肿,有时可发现一侧输卵管囊肿,腺胃出血或坏死,肾脏肿胀,尿酸盐沉积。传支感染在雏鸡中危害较明显,产蛋鸡中呼吸道症状不太明显,容易被忽视,但蛋品质和产蛋率的下降会逐渐表现出来。如果有支原体感染存在,则呼吸道症状表现明显,死亡率增加。

(4)防制措施。该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接种与致病毒株相匹配的疫苗预防效果较好。生产实践表明,改善饲养管理可大大减少死亡率,降低损失。如保持鸡舍适宜的温度以减少冷热应激反应,同时注意通风换气,适当降低动物性蛋白质含量,在饮水中添加适当电解质如柠檬酸钾(125g/kg水),补充一些维生素等,对控制该病有良好效果。

4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混合感染

(1)病原。新城疫病毒属副粘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为冠状病毒。

(2)临床症状。呼吸道症状很明显,较远处都能听到鸡的咳嗽声,产蛋率下降可达20%,蛋品质下降,畸形蛋增加,有一定的死亡率。

(3)病理剖检变化。气管内有卡他性炎性渗出液,胰脏、小肠有出血点,卵巢出血,输卵管黏膜水肿,泄殖腔口有出血点。部分病死鸡腺胃出血,肺脏充血水肿。

(4)防制。该病主要通过疫苗免疫,提高机体抗体水平,获得坚强免疫力。并注意抗体监测,及时补加免疫。此外应重视环境控制和净化工作,减少畜舍空气污染而增加致病机会。

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篇9

【关键词】国际疾病分类;医疗保健管理;新生儿

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基层妇幼保健院。为了解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住院患儿疾病构成,病种构成及来源,更好地为院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儿科临床、保健医师提供第一手原始数据[1],现对上栗县妇幼保健院2005-2007年,每年1~6月份共收治1134例次新生儿住院患儿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院2005-2007年,每年1~6月份统计室疾病分类报表及上栗县妇幼保健院疾病病种统计报表,按出院诊断的第一诊断为依据进行统计。研究对象为同期新生儿科收治的1134例次住院患儿,占儿科住院患儿的29.03%。年龄:10min~28d。>28d转至儿科病房。

1.2方法在3年期间同期对新生儿住院患儿以不同系统的疾病按iCD-10编码进行统计分类并构成比运算。

1.3结果疾病分类系统中发病率较高的住院疾病顺序为:呼吸系统疾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消化系统疾病、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新生儿产伤性损伤、新生儿性病等。前8位疾病平均住院日分别为5.7、4.2、2.7、3.9、10.2、7.3、3.0、8.9d。从表1中可看出,呼吸系统疾病占疾病总数35.5%,占发病率之首。

表2的资料列举了各系统有代表性的具体疾病的构成比。从表中可看出呼吸系统疾病中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增高、新生儿窒息中重度窒息的发病率下降。

另外,2005-2007年新生儿产伤性骨折分别有2、3、5例,新生儿梅毒有0、2、4例,均有上升趋势。

2讨论

本研究对上栗县妇幼保健院2005-2007年3年同期新生儿住院患儿进行疾病分类分析,从统计资料来看,主要有以下特征。

2.1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占疾病总数35.5%,仍占各系统之首,且每年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主要是感染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的增加。这与环境因素和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有关。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增加与本县地处山区,冬春季节阴冷、潮湿,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新生儿日常护理时应注意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避免交叉感染。随着早产儿出生率的升高,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自然增高,而早产儿自身免疫力有所下降,呼吸道感染增加,如经济条件允许应尽量进新生儿暖箱,痊愈后出院。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尽量降低早产儿出生率。

2.2高胆红素血症病例明显增加[2]。3年发病率分别为14.9%、24.9%、27.5%。近几年本院新生儿科医生每天到产科母婴同室病区查房,严格按照新生儿随访制度,监测胆红素,及时治疗。需要换血的患儿及时转诊。

2.3新生儿窒息、新生儿Hie发生率有逐年下降趋势。新生儿窒息中轻度窒息比例上升,重度窒息比例下降,新生儿Hie随之下降。近年来上栗县妇幼保健院围产期保健加强,产科质量提高,特别是定期参加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围产分娩培训班后,本院起源于围产期疾病明显下降。但由于乡村未普及手法窒息复苏及围产分娩培训,窒息率、产伤性损伤仍偏高,应进一步加强对下级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操作,做到人人过关。

2.4随着生活水平及卫生条件的提高,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明显降低,特别是加大对母乳喂养的宣教和人工喂养的指导后,腹泻明显减少。而传染病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尤其为新生儿胎传梅毒发生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孕期传染病、性病的宣教及监测,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新生儿母婴传播性病的发生率。

2.5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明显增加。由2005年0.25%升至2007年2.54%。新生儿败血症的增加主要是早产儿中败血症例数增加,与早产儿出生率、院内感染、试验室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关。早产儿发病率由2005年5.98%升至2007年10.7%。其中早产儿败血症有2例是院内感染。由本院抽血做血培养送至省级单位检查。

因此,今后医院在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设备建设上应考虑到疾病构成的梯次,调整医师的专业方向,加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常规及抢救,要突出对呼吸系统疾病、围产期的某些疾病以及传染系统疾病的研究,增强处置能力,加强围产期以及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提高综合素质,以推动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整体医疗保健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篇10

[关键词]鸡病毒性呼吸道疾病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

永安市位于闽中偏西,闽中大谷地南端,沙溪河中游地段,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的过渡地带。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霜期短,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这些自然条件给我市鸡呼吸道疾病的控制带来了一个不利的环境,特别是从1995年开始,我市的鸡养殖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投资100万元的养鸡企业就有10多家。随着鸡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的鸡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有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进入秋冬寒冷季节,呼吸道疾病频频肆虐,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目前呼吸道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养殖效益的一类重要疾病,可导致蛋鸡、种鸡产蛋量明显下降;各日龄鸡伴随不同程度的死亡,尤其是肉鸡面临着较高的死亡率,部分养殖户损失巨大。为此本人就我市鸡呼吸道疾病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等情况综述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非典型新城疫

主要见于一些山地养鸡的专业户,他们一般养殖规模较小,设施简陋,接种过鸡新城疫疫苗但抗体水平不高或不均衡,雏鸡有新城疫母源抗体以及饲养管理水平较差。其发病数约占我市鸡呼吸道疾病发病数的45%左右。

从病例的实际情况看,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鸡群日龄多在30日龄、80日龄或200日龄左右。商品肉鸡一般发生在第2次免疫前后。发病率有时会最高可达85%,死亡率15%~80%,多呈散发,传播较慢。

1.临床症状

常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发出“咕噜”声;部分病鸡排出黄绿色粪便,常有零星死亡;产蛋量和蛋的品质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部分病程长的鸡表现出歪头、扭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鸡群精神状况不佳,生长发育迟滞。

2.病理变化

多数病死鸡剖检病理变化不明显,肉鸡常见喉头粘膜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出血;部分病鸡腺胃和十二脂肠粘膜有出血点;也有部分病鸡肾脏有尿酸盐沉积,脑膜和脑组织充血。蛋鸡病变主要为喉头、气管充血、出血,且粘液增多;少量病鸡腺胃粘膜、有少量出血点,肌胃角质膜下有出血斑。

3.预防与防治措施

3.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使用合格疫苗,规范操作:将灭活苗和活苗免疫有效的结合起来,尤其是在雏鸡和开产前。雏鸡由于有母源抗体的存在,对活苗免疫可能产生干扰,而母源抗体对灭活苗的干扰不是很严重,此时要选用灭活苗点眼滴鼻等黏膜免疫,做好基础免疫。开产后可用活苗免疫,并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免疫间隔。按照疫苗使用要求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在免疫前后最好添加抗应激药物。并要严格控制其他疾病,尤其是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

3.2做好环境和鸡舍的消毒和卫生:要制定一套消毒制度,鸡舍一般一周带鸡消毒一次,鸡舍环境一般一月消毒一次,并要严格执行。并做好防鸟措施。

3.3选好鸡群

选择优质的鸡苗,减少垂直传播的机会,并且母源抗体水平均匀,便于建立好的基础免疫。选择好的饲料,提供全价营养,提高抵抗力,并可以提高鸡群的均匀度和免疫水平均匀度。适当的进行鸡群保健,在鸡群应激强时可以使用多维等抗应激药物拌料。

3.4治疗

发生非典型新城疫之后,首先要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一般使用iV或者clone-30饮水免疫,并使用抗应激药物,提高鸡体抵抗力。然后要适当的投一些抗生素,防治大肠杆菌病和支原体病等继发病的发生。对于一些曾经感染过法氏囊的鸡群,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可以考虑使用卵黄抗体治疗。对于死亡病例要采取无害化处理,不能随处乱扔。并要加强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毒粒子浓度。

二、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各种日龄的鸡都可发病,但以雏鸡最为严重,有时中鸡和产蛋鸡也可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此外鸡群拥挤、通风不良、缺乏营养等因素也会促使本病的发生。

1.症状

常见于40日龄以内的小鸡。鸡群突然发病,出现张口呼吸、咳嗽、食欲逐渐减少、羽毛松乱、怕冷、常打堆。

2.病理变化

鼻腔有黏稠分泌物、气管出血、气管内有粘液或黄白色干酪样阻塞物,肺水肿或出血。

3.预防与治疗措施

3.1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由于冠状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媒介物的传播作用也不重要。故鸡场的消毒、鸡舍的合理间隔、防止感染鸡进入鸡群、采用“全进全出”和批量空置场舍的饲养制度,对预防本病有效。

3.2免疫接种:一般可在4~10日龄用H120疫苗滴鼻免疫。25~30日龄用H52疫苗滴鼻或饮水,以后每2~3个月用H52疫苗饮水1次。蛋鸡开产前肌注呼吸道型、肾病变型二联油乳剂灭活苗。在使用活的弱毒疫苗时,为了避免传支病毒疫苗对新城疫疫苗免疫的干扰,应先用新城疫疫苗免疫后至少隔7天再进行本病疫苗免疫。

3.1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但提高育雏室温度,防止受寒,降低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注意通风,添加抗菌药物及增加维生素用量,在饮水中添加4%的红糖或0.75%的柠檬酸钾,可降低病死率。

对于肾型传支发病鸡群,使用肾型传支疫苗紧急接种,配合使用肾脏解毒药,添加抗菌药物,可降低死亡率,并能阻止疾病的流行。

三、传染性喉气管炎

本病是由疱疹病毒导致的呼吸道疾病,主要侵害成年鸡、传播迅速。目前在全国都有发生,其存在较明显的地区流行性。

1.临床症状

病禽呼吸困难,常呈现头颈上伸的张口呼吸姿势,呼吸时有罗音,咳嗽,严重者会咳出血性黏液。

2.病理变化

剖检、症状轻者,可见喉头、气管黏膜水肿、微红;严重者,喉头和气管黏膜出血、坏死,上面覆有纤维性干酪样假膜,气管内有血性渗出物。

3.预防与防治措施

3.1加强饲养管理,坚持严格病鸡隔离、鸡舍带鸡消毒等措施是预防本病的流行的有效方法。

3.2新购进鸡群可放入少数易感鸡混合饲养,观察2周认为易感鸡不发病,此时方可与原来鸡合群。药物仅是对症疗法,可使呼吸困难的症状缓解。

3.3免疫接种: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对30日龄的鸡按1头份剂量进行滴眼或滴鼻。

3.4治疗:用倍宁(300斤水/瓶)饮水,呼吸道症状严重者,可同时用氨茶碱集中饮水或喷雾,防止窒息死亡。同时用肠炎110(300斤水/瓶)防止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