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领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4:41

计算机应用领域篇1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应用;领域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伴随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其广泛应用于较多行业领域,生产制造以及科学研究整体水平逐步变成反映国家科技含量的重要标准。计算机科学不但有效提升了社会生产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同时全面推进我国向着发达强大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基于其影响到我国的快速发展计划,为此对计算机科学的现代化应用研究尤为必要。主要目标在于可明确该项技术在社会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而科学应用于未来研究开发项目中,最终可令人们明确其发展现状并深化研究,推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升。当前,社会已经迈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人们在注重质量的基础上也在追求提升生产效率。毋庸置疑,计算机科学在较多行业承担重要角色,其现代化应用研究持续推进各行业发展迎来了春天。然而基于我国国情决定,仍旧处在初级发展时期,计算机科学为一类高端新型的手段,因而在我国发展阶段中包含一定缺陷,并会受到阻碍影响。该类问题对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发展形成抑制作用,因此需要我们有效应对处理。

一、计算机科学应用领域的现状

受到特殊的历史因素影响,我国的经济和科技起步较晚,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进入到工业时期,我国还处于自然经济阶段,而西方国家通过科技革命进入信息时代,我国才发展自己的工业,因此现在我国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和技术,基本都是国外的公司开发的,近些年随着国家的重视,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由于计算机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的效率,对于企业用户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个人用户来说,计算机可以极大的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近些年互联网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计算机的应用,据最新的统计调查表明,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过了6亿,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计算机用户的数量非常多。为了更好的使用计算机科学,很多企业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一些企业甚至提出了无纸化办公的理念,很多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理念就可以实现,但是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由于我国使用计算机的时间较短,对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较少,在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计算机的应用效果。

二、计算机科学应用包含的问题

当前,我国计算机科学现代化应用探究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下述几个方面。首先较多应用计算机的单位没能真正明确合理的应用措施,包含漏用、乱用问题。例如工作人员基于对计算机应用管理手段掌握的不牢固、不熟练,令较多控制设施以及计算机内部程序受到了不良损坏。另外,还欠缺相应的法律管理以及文明监督工作条例,形成了较多机密信息被不良盗用的问题,令社会危害大大增加。例如,黑客应用计算机病毒入侵商业电脑之中,进而对社会稳定性形成了破坏影响。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网络时代的发展革命,同时也为不法分子创造了可乘之机。例如一些网络即时通讯工具被不法分子利用,令受骗上当的案例屡见不鲜,大众财富安全不良受损。当前仍旧没能创建形成行业的科学发展系统,而是显现出较为混乱的应用探究格局。例如当前我国计算机开发研究类别多样,同时应用探究市场极为庞大,构成了各自单独的竞争发展态势,很明显该现象对行业统一发展极为不利,无法构成优质的发展建设环境。

三、提高计算机科学应用效果的措施

(1)、使用先进的软件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使用软件的情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计算机应用的效果,尤其是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增加,在不同的领域中,所采用的软件具有很大的差异,在这种背景下,采用具有相应功能的先进软件,可以极大的提高应用的效果,如在实际的机械设计中,采用一些CaD等设计软件,就可以在计算机中操作,与传统的纸质画图相比,设计的效率要提高很多。通过实际的调查可以知道,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每个软件公司都会针对性的推出一些软件,不同软件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软件,应用的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一些先进的软件,需要付费购买后才能使用,因此很多企业出于成本上的考虑,会选择一些功能较少的免费软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应用的效果。

(2)、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

影响计算机科学应用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分别是计算机自身的性能,以及操作人员的素质,如果操作人员能够具有足够的专业素质,必然能够提高应用的效果,但是通过实际的调查可以知道,受到我国教育水平的限制,操作人员自身的水平较低,尤其是一些传统的企业,人员没有受到最新的教育,无法正常的操作计算机。要想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招聘新的员工时,应该提高相应的标准,对于一些老员工,可以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通过系统的组织员工学习,来提高其自身的素质,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聘请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老员工来讲解,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拿出一些实际的软件,演示工作中如何操作软件,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计算机科学应用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计算机科学的应用过程中,人们的生活发生着天翻地覆的改变。而我国受到特殊的历史因素影响,计算机应用的时间较短,计算机科学的水平较低。为推进计算机科学的全面发展,我们只有针对其应用状况、现实特征,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工作策略,明确未来发展研究方向。要想提高我国自身的计算机研究水平,必须对其应用的领域和应用效果进行分析,随着近年来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根据不同领域的需要,人们针对性的开发了具有相应功能的软件,如果操作人员能够具有足够的专业素质,同时采用性能先进的软件,就可以极大的提高应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忠锋,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78

[2]何稳,高晓莉,秦磊,贾瑞刚.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J].中国集体经济,2011(22):170

[3]余江,浅谈我国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04):194

[4]梁超燕.计算机网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0).

计算机应用领域篇2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机械;维修;自动化

1机械制造领域工作中需要改进的环节

近年来,我国的机械产业发展十分迅猛,但是由于起步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较晚,因此,在整体的技术水平上,依然与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运用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对机械自动化制造企业进行改进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我国机械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1设备组装环节

机械制造企业中的装配问题,主要是指实际运用设备要与设计方案规格统一,这样才能在生产过程中达到最理想状态,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很多机械制造企业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

1.2设备更新环节

机械设备的更新是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然而,很多的企业却都是介于需要过多的资金投入,所以在设备的更新上,一直都持着“节俭”的态度,忽略了其对企业的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使得生产效率大打折扣,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1.3设备养护环节

设备的保养,在很多的机械企业中,不被重视,只是简单的一带而过,而殊不知由于设备长时间处于一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危害,加剧其老化、磨损,减少其使用寿命,这对于企业整体经济利益的损害是非常严重的。

1.4设备检修环节

机械设备在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下,很容易出现由于保养的不到位而导致设备故障的产生,很多的故障可能不能立即表现出来,但却是一个导致设备故障的炸弹,若不能被及时发现并修理,很容易随时爆发,使得设备停止运作,导致生产无法继续进行。

2减少机械设备的维修成本

机械设备是机械企业生产的基础,但是很多时候,检修成本过于高昂,不检修又会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导致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如何降低设备的检修成本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2.1运用红外检测技术

红外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的特点,所以对于大型设备的检测是非常实用的,在检测过程中,首先将传感器链接到计算机上,然后用红外测温技术对设备表面温度进行检测,并通过热成像原理显示出设备的运行情况,运用红外检测不仅能够减少故障的发生,而且可以减少企业的维修成本[1]。

2.2设定科学的维修方法

设定科学的维修方案可以保障机械维修的便捷性,而计算机技术主要采用的是RCm逻辑树分析法,对设备的磨损程度、设备重要程度进行分析,并量身定制可行性方案,为机械设备维修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2.3使用先进的维修技术

计算机与维修技术的紧密结合是科学进步的表现,当前国际上通用的设备维修方式主要有tBm、Bm、CBn三种,tBm可以根据设备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预算,是一种预先维修方式,Bm是故障出现后可以进行有效维修,CBn是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分析,并就具体磨损情况进行维修。

3提高机械自动化生产效率

数控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结合的典型代表,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弥补了传统生产过程中的缺陷,使得机械自动化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3.1计算机编程技术应用于数控编程

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是数控编程的两种形式,顾名思义,手工编程是各个阶段都与人工完成,自动编程是形状复杂的零件结合计算机,采用数控语言编写程序,经处理后形成的加工程序[2],但是由于数控系统比计算机发展速度慢,因此,必须保持计算机与其在教学内容上一致,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

3.2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数控加工仿真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模拟现实设备加工环境及其工作状态的仿真培训系统,它的运用,提高了操作者的素质,及实际运行中安全系数,目前,很多数控生产企业已经将计算机仿真作为培训计划,为提高操作智能化。因此要强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的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

作者:刘瀚文秦晋宛宏进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邓钧键.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6):164-165.

计算机应用领域篇3

从狭义上说,它是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一种表现,能够实现“足不出户的购物、送货到家的服务”。这种网络集结式的应用能力,反映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强大辅助能力。当今计算机技术的意义十分深远,所涉及的应用领域也是多种多样。主要可以从数据表示、计算机语言、类型组成和系统分类四个方面进行分类。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计算机技术的分类十分宽泛,不管是模拟、编程、统计、存储还是编译都能达到智能精确的标准。

2简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

在工作方面,软件开发、信息测试、平面设计等都需要计算机技术的辅助。另一方面,在生活中,网络购物、查看报纸、邮件翻阅、看电影电视都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涵以下五个大领域:(1)计算机辅助教学领域。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比如:考试报名、远程学习、联网考试等等。这种跨越了时间和地区的考试大大加快了学习效率,为知识的传递搭建了良好的平台。(2)计算机数据整理领域。计算机数据整理指的是在工程计算,数据结构,文字处理等方面的设计。包括航天科研、工程设计、气象预测等。由于计算机具有高运算速度和精度以及逻辑判断能力,因此一些物理学、生物学的复杂分析都能使计算机技术应用得到最大的价值体现。(3)计算机信息处理领域。计算机信息处理指的是在计算机对网络图片、视频、文字信息等综合分类处理的能力。常见的信息处理有很多,比如浏览网页中常见的“时事新闻”“网页浏览”“影音视听”等方面。(4)计算机商务办公领域。计算机商务办公包含了word办公文档、ppt演示文稿、pS等等。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项目规划、图像处理、企业网站建设、商务写作等方面都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应用技术,达到最佳的办公效果。提高处理事情的效率,提高学习、工作的各项能力。

3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3.1计算机核心技术应用的缺乏

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我国软件行业工作人员大多为从事基础程序开发、软件核心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对于软件技术研发过程中有引领作用的高层次科研人才却极为稀缺,这将成为制约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的一大障碍,进而影响了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速度。广大科研工作者应该不断深入学习、融汇中西方的文化,不断将新知识、新经验融入技术科研中。

3.2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有待优化

国内计算机应用发展很不平衡,和地区信息化指数高低相差20多倍,互联网用户及计算机拥有量在东西部地区、大陆与台湾地区差距很大。为了达到计算机技术的真正普及,相关技术研究工作人员可以从认识、实践、科研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例如,推进科学合理的网络规划、强化全民计算机应用意识,保证我国计算机事业能够全面、稳健发展。

3.3企业管理模式需要强化

计算机技术应用企业管理体制、理念与组织机构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采用信息技术尚缺少内在的动力、人力、财力。其核心技术的缺乏主要是因为我国软件技术整体的开发水平和能力处于低级水平,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不是很高。为了使计算机产业发展结构合理,计算机相关企业管理方面应该推陈出新,不断挖掘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达到人才、信息、能力的三重结合。

4未来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应用领域篇4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艺术领域;应用;分析

引言

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极广,包括广告设计、网页制作、动画制作、服装设计和建筑工业设计等。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画面制作、视频加工,辅助设计功能强大,是提高艺术设计效率和质量的先进工具。[1]

1艺术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作用

1.1智能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计算机系统庞大,智能化程度高,能够有效代替人工设计作业。艺术设计内容复杂,无论是建筑工业设计还是动画服装设计,要求画面美感的同时更注重精确度。要提高设计工作整体效率与质量就要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计算,提高操作精准度。对于艺术设计中比较复杂的部分,也可以利用智能化软件,模拟建设应用模型,检验设计成果。艺术设计中一方面要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另一方面还要突出设计者的设计意图与设计创意,由于设计内容较多,要保证作品整体的系统性与协调性,利用计算机智能系统能够简化操作内容,缩短工作周期,提高设计效率。

1.2操作方便,整体优势明显

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沟通、设计和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计算机系统功能强大,能够满足不同的工作需求。艺术设计工作是一项繁重其延续周期较长的工作,在没有应用计算机技术前,单纯的人工计算、规划和设计,效率不佳、状态缓慢,且人工设计容易因缺乏严谨性影响整个项目设计质量,同时设计效果也难以完全展现。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艺术设计领域,实现了技术革新和速度提升。手工设计需要同时兼顾的因素较多,并且可能因计算数据失误导致整体统计差错。但是应用计算机可以通过三维动画演示,整合全部数据资料,提高设计准确率。对于相同工作内容的设计也可以利用喷绘机实现,提高画面可观瞻性。[2]

1.3展现艺术创新

设计的工作即是汇集创意的工作,是在突破以往工作模式和现有工作内容的前提下,增加新的创意点,将不同的元素予以融合,体现功能性和新颖性。艺术设计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展现了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和艺术展示形式,能够将意识内容和想象内容真实展现,与设计作品整合,体现设计的可行性。设计师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会根据已有的经验与现实结合,想象构造新的内容,但这些内容是否可控或可行,需要在设计模型中体现,验证周期过长,设计效果不理想。利用计算机设计构造效用,能够直接提供设计模拟环境,真实、直观的展现设计意向,创意点一眼可见。[3]

2计算机技术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方法

2.1图像处理

图像处理是艺术设计关键部分,直接关系到作品的呈现效果。艺术设计图像处理是利用计算机将已经采集到的外部图片录入重新修改和创作,是图片再加工的一个过程。在以往的艺术设计过程中,难以做到大量图片的修正和加工,设计人员也无法在原有图片基础上进行改进或增减内容。但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直接将图片信息扫描、复制到系统中,利用图像处理程序进行加工再造。常用的图像处理软件包括photoshop,photoshop软件在图像处理中功能较多,包括图片复制、有效部分裁剪和尺寸规格调整等,也可以将图片显现形式转化为手绘图。艺术设计讲求图像的展示效果,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导入图像后直接进行二次创作,艺术效果明显且图像重复利用率高。[4]

2.2数字图形设计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艺术设计形式与设计行为,为艺术工作者创造了更好的设计环境与实际条件。计算机设计除了艺术表现手法多样、艺术视觉效果较好外,对数字统计和图形处理效用明显。艺术领域的电影制作、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展览艺术设计等均需要依靠图形数据吧,整合分析后对关键部分进行计算安排,尤其是工业、建筑领域数字要素多,每一项设计内容都需要综合考察相关指标的可利用性,如建筑物标高、地基、梁宽、柱直径等,这些设计要素均关乎工程指标和施工质量,同时在规划制作中也关系到方案选择是否合理。而利用计算机设计,将这些数据统一录入系统,由系统计算、分析、分配,图形设计、数据整合是否与方案匹配,都可以直观看到。

2.3创意与传统相结合

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与改进中,应用软件不断升级、操作程序也不断简化,扩大计算机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范围。但是先进的现代技术应用中也要与传统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理念结合,传统设计要求设计流程、工作方法、视觉节奏、视觉中心和色彩相协调,在利用计算机设计时也要兼顾到这些层面,侧重点可以不同,但要求总体设计规律,符合基本的审美需求。传统的艺术设计在创意搜集、版面规划和设计方案制作中,具有反复比较的优势,方案严谨性更强,计算机设计则能够扩大方案和数据的选择与使用范围,能够在原有设计上重复加工和利用,可操作性更高。因而在整体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传统设计方式与现代计算机艺术处理方式的差异,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提高作品质量。[5]

3结语

计算机作为现代生活、工作必备的辅助工具,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领域和艺术设计领域,计算机技术不断成熟,软件、系统的升级为艺术工作带来巨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任永琼.计算机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实践[J].小康,2016,(14):86-87.

[2]杨岚.艺术领域中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5,(16):59-61.

[3]辛志伟.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3):184.

[4]黄永刚.计算机技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J].科技风,2012,(01):221.

计算机应用领域篇5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技术;艺术领域;应用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计算机技术趋向成熟,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彰显出自身的魅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其中涵盖着广告设计以及网页制作等多个方面,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完成相关的艺术创作,能够获取更为可靠地成果,同时还能借助于强大的辅助设计功能,保证优化艺术设计的质量,提升艺术设计的效率[1]。

一、大数据下计算机技术在艺术领域中的作用

(一)智能化特征的表现针对艺术设计中较为复杂的部分,人工操作无法满足的需求,可以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加以落实,构建起相应的模型,对设计的成果及时的检验。艺术设计需要在迎合设计要求及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将设计人员的设计初衷反映出来,因为设计的内容繁琐,为了确保作品的系统性,需要使用计算机智能系统实现合理的简化,将工作的周期加以缩减,保证设计工作的效率稳步提升。

(二)技术的便捷性特征明显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交际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计算机技术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其彰显出庞大的系统功能,对各类工作需求均可满足。在艺术设计的角度分析,因此项工作具有周期较长、任务繁琐等特点,适当的引入计算机技术,可以转变以往人工操作的固化模式,同时体现出设计的严谨性。人为操作中无法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极大的影响到设计的质量,通过合理的运用计算机技术,无需考虑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数据失真导致设计成果错误等,可以实现对庞大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运用三维动画形式呈现出最终的设计成果,体现出极高的设计准确度。设计中还可运用喷绘机提升画面的观赏度。

(三)具有可观的艺术创新性计算机技术运用至艺术设计中,能够凸显出自身的优势之处,其优势可以彰显在多个方面的内容上,同时表现出独有的创新性。艺术设计的要点在于创意,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艺术设计者需要积极的突破原有的工作模式,适当的融入创意点,合理的融入多种元素,确保设计的结果更具新意。在艺术设计实践中,可以适当的引入计算机技术,在创作和展示的过程中,确保效果更加可靠,同时让设计的可行性稳步的提升。因为设计中需要考虑设计人员的经验以及现实情况,还需关注其想象力,难以确保相关内容体现出可行性。在适当的融入了计算机技术后,构建起相应的模型,对最终的设计理念加以呈现,通过直观的展示进行验证,明确具体的设计意向,确保设计的效果更佳,若是发现设计中存在着问题,可以借助于计算机模拟分析问题所在,做好合理的设计处理工作。

二、大数据下计算机技术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路径

(一)图像处理的应用图像处理属于艺术设计中的关键步骤,对于作品的展示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艺术设计的图像处理往往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完成相关的采集工作,将外部的图片合理的录入至系统中,完成相应的修改和创作,这属于一个对图片的再加工过程。在以往的设计工作中,难以全面的落实图片的修正和加工,设计人员也无法在原图片进行优化,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可以将这一问题妥善的处理,将图片信息加以扫描并复制至相关的系统中,借助于图像处理程序实现有效的加工再造。常用的图像处理软件涵盖着photoshop等,这种软件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展现出较多的内容,如图片的复制和部分区域的裁剪等,体现出明显的运用价值。

(二)数字图形的设计计算机的运用使得传统的艺术设计形式发生了变化,给工作人员提供了有效的参考。计算机技术除了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外,还能通过数字化的统计和图形处理手段,完成基本的设计成果[2]。艺术领域均需要通过对图形的数据处理,实现对关键部分的合理安排,特别是工业和建筑领域数字要素居多,每一项设计的内容都需要分析相关指标的可利用价值,比如建筑物的高度、地基等等,这些设计的要素能够影响到项目的质量,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可以将数据统一的录入到系统中,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分析、整理和计算等,保证分析的结果更加直观的展示。

(三)创意理念及传统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合理运用及改进,应用软件的升级和优化,均能对艺术设计产生积极的影响。传统的艺术设计在创意搜集和版面规划等多个方面存在着弊端,但是通过人为的操作,体现出极为明显的严谨性,而计算机技术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彰显出可操作性,这就使得艺术设计的过程实现了传统操作和计算机技术的完美融合,保证了设计的成效。

计算机应用领域篇6

【关键词】计算机数学建模应用

前言

数学的研究是对模式的研究,而数学建模即是通过数学方法对现实规律进行抽象概括从而求解的过程。在自然科学领域,数学建模利用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的数学语言求解出了更为精确的方案。

而近年来,交叉学科的发展使得数学建模技术逐渐运用到了金融、经济、环境等多个领域,重要性日益凸显。而计算机本身强大的计算能力使得复杂的数学建模成为了可能,逐渐成为建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一、数学建模的主要特点

数学建模的分析流程包括:通^调查分析了解现实对象,做出研究假设,用数学语言构建约束条件,得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数学建模与数学研究相比,有着自身的显著特点。

1.数学建模与数学研究不同,更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以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例,四道题目分别为:系泊系统的设计、小区开放对道路通行的影响、电池剩余放电时间预测、风电场运行状况分析及优化。可以看出,数学建模主要研究工业与公共事业规划等应用问题,比纯粹数学研究更为实际,更讲究可操作性。

2.数学建模中的模型设定具有主观性,合理修缮模型能够得出更为精确的解决方案。对于同一现实问题,不同的模型设定者的思路、角度、约束条件等参数都有所不同,因而数学建模中的模型设定是具有主观性的。在实际运用中,完美的模型很难建立,模型的多次修改与完善才能够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3.数学建模涉及的学科领域更为宽泛,一般需要运用海量数据和复杂计算。数学建模的运用领域涉及到工业规划、环境保护、经济管理等交叉学科,数据的种类与数量往往十分庞大,运算过程较为复杂,一般需要重复引用并多次计算。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15年B题“互联网+时代出租车资源配置”为例,涉及学科包括交通规划、公共服务、人口学等领域,在建模求解中很可能将处理出行周转量、出租车数量、人口数等大量数据。

二、计算机技术在数学建模运用中的主要功能

1.计算机为数学建模提供了海量计算与存储的强大支持。自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诞生开始,计算机的存储与计算能力迎来了飞速发展。超级计算机的出现,更是使计算机的运行能力达到了新的量级。现如今,计算机的大容量智能存储与超高速的计算能力,使得气象分析、航空航天与国防军工等尖端研究课题的数学建模成为了可能。

2.计算机为数学建模提供了更为直观全面的多媒体显示。目前,以计算机为载体的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数字化的存储与显示方式被大量运用,使得交互式的信息交流和传播变得更加顺畅。在数学建模中,多学科的涉及使得建模过程中的显示、推断与监测变得尤为重要,而计算机的出现大幅提高了信息传递、显示、交互的效率。

3.计算机自动化、智能化的属性与数学建模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计算机的辅助下,程序能够智能化地进行模型建立、模型漏洞的修缮,避免了低效率的计算过程。例如,某个关键数据或参数的修改,对于整个模型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计算机不仅能够保存多个版本的计算结果,它的智能引用还能够使得各项计算自动引用修改后的新数据,从而使整个模型时刻保持统一。

4.计算机模拟能在不确定的条件下模拟现实生活中难以重复的试验,大幅降低了实验成本,缩短了辅助决策的时间。由于在实际问题中,我们所需参数的值通常是不确定的,无法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分析和建立数学模型,且通过大量实验来确定参数的过程从时间、人力、物力等因素都要付出昂贵的代价,甚至从客观上无法进行。而计算机通过历史数据或者特定函数或概率关系能够建立预测模型,得到目标值的概率分布从而辅助决策过程。

下面我们以经济管理中的项目决策为例,简要分析计算机模拟的强大功能。

假设我们要启动某大型商场的建造,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但项目成本与项目收益都是不确定的,我们便可以建立数学模型,辅助我们的投资决策过程。

(1)模型建立

建立基本的函数关系,构建目标变量。在本案例中,收入减去支出等于利润为最基本的关系,而利润最大化即为目标。

(2)具体参数输入

分析每项变量的影响因素,收集相关数据。在收入中,决定因素包括了消费人数和人均消费额,这两项参数又可由商圈人流量、地理位置、居民的人均收入、商场的档次定位几项参数决定。在成本中,商品成本、以广告费用为主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非经常性项目构成了主要成本。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指标之间是具有相关性的,例如商圈地理位置将影响到租金,商场的定位将影响所售商品的成本,而销售费用除了直接影响支出以外,在一般情况下也与收入成正相关关系。这些复杂相关关系的运算量很大,使用计算机能够高效地实现计算和模拟。

(3)具体参数预测

分析每项细分参数的概率分布,控制输入。可以通过静态模拟和动态模拟进行预测。例如人流量、人均收入等都是不可控变量,可通过不断的实时数据输入进行预测,而销售费用等变量可通过内部管理进行调控,可以使用特定比例等方式直接进行静态预测。

(4)结果分析

根据各项变量的概率分布,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变量的特定值进行组合,从而得到特定组合下的利润值,最终得到利润在其值域上的概率分布,从而辅助我们的决策过程。例如,在利润为负(即亏损)的概率超过某个百分比时不启动项目,在利润超过某个值的概率超过某个百分比时启动项目。

笔者认为,计算机模拟集合了海量存储与计算、仿真与模拟等功能,是数学建模中最为强大的运用,大幅提高了决策过程的效率。现如今,计算机模拟已经在经济管理决策、自然预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计算机技术在数学建模中的主要运用工具

3.1数学软件

matLaB和mathematica、maple并称为三大数学软件,是数值分析计算、数据可视化等领域的高级计算语言,不仅能够对微积分、代数、概率统计等领域进行常规求解,还在符号、矩阵计算方面各有特长。这些软件是数学建模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工具。

3.2图像处理

(1)photoshop:著名的图像处理软件,主要运用于平面o计与图像的后期修饰。

(2)CaD:可视化的图像处理软件,能够实现三维绘图,广泛运用于工程设计领域。图像处理软件能够满足部分建模问题中精确构图显示的要求,例如工程设计等问题,CaD的三维建模能够有效协助决策分析。

3.3统计软件

(1)R语言:免费开源的统计软件,程序包可以实现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

(2)SpSS:入门级统计软件,能够完成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基础的统计功能。

(3)SaS:专业的数据存储与分析软件,具备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广泛运用于工业界。统计软件能够满足数学建模中对于海量数据存储与分析的要求,是建模分析中最为重要的工具。

3.4专业编程软件

(1)C++:严谨、精确的程序设计语言,因其通用性与全面性被广泛运用。

(2)Lingo语言:“交互式的线性和通用优化求解器”,是一种求解线性与非线性规划问题的强大工具。专业的编程语言能够结合、辅助其他类软件进行程序编写,完成特定情况下的建模、规划等问题。例如Lingo语言,便能实现在规划类问题中优化分析、模型求解等强大功能。

四、结束语

数学作为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基础科学,已经成为了解决众多实际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而计算机作为规模化、智能化、自动化的计算工具,将进一步扩展数学思想在众多领域的基础实践。可以预见的是,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的数学建模理论,将不断运用到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协助人类攻坚克难,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永不止步。

参考文献

[1]高瑾,林园.浅谈计算机技术在数学建模中的重要应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54-57.

计算机应用领域篇7

关键词:视频编辑;计算机;输入输出;网络传播

作者简介:冯奇(1980-),男,汉族,湖北潜江人,江汉艺术职业学院计算机教师,讲师,公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视频编辑计算机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网络计算机发展背景下,针对海量的素材信息进行视频精细化处理的一种新型编辑方法。它与传统的视频后期处理技术有很大的区别。在利用计算机网络硬件的配置特点对视频材料进行播放控制、画质调节、视频转码编辑的使用过程中,计算机输送交换信息处理和视频制作信息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两种处理方式。

1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视频编辑概述

视频编辑计算机处理技术依据计算机after-effect软件处理系统的便捷性,对原始的数据信息进行快速处理。相对于传统的线性编辑方式来说,计算机视频制作过程中的编辑处理技术,实现视频软件编辑的系统性操作,可以轻松对视频材料进行放前“插入”和放后“渲染”的相关操作。视频编辑领域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影视后期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数字非线性编辑概论出发,通过优化影视编辑常用制作流程的方法,提高视频编辑的效率。在视频编辑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根据镜头组接的剪接点,使用premiere(edius)计算机软件,对镜头组接位置中的分镜头的人物运动动作进行位置匹配。在匹配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考虑到运动物体的图像组接方式,按照画面风格统一处理的方式,防止在视频处理的过程中出现色彩搭配不协调的现象。

2开展视频编辑领域计算机技术运用的方法

在计算机技术视频材料编辑的制作过程中,使用视频编辑系统进行素材制作,应该对集录像机的硬盘储存区进行安全优化,首先要严格按照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相关原则,将视频编辑的抽象概念形象化,从而加强视频处理技术中的多层网络结构,有效地隔离各种现象故障,简化特效部分的运行细节,切实提高视频链接线路的使用效率和非线性编辑的介入水平。对于调音台的编辑活动,工作人员应该按照多轨信息处理的方式,对音频材料进行精度编辑,实现多种强度的视频音频文件的转场,体现出较为优异的特效效果。在编辑技术拓展应用的过程中,使用一些内置的滤镜制作符合视频表达需要的特效。使用光效制作的方法引入optiCaL,从而显著提高视频的视觉效果。例如,技术人员可以使用FLaReS视频编辑手段,合成特定的效果延误,使用aeCS6处理合成爆炸实例,最后完成视频编辑活动中的汽车爆炸效果制作。在视频编辑领域中,技术人员进场使用基础离子创作技法,对素材的输入、编辑、输出进行针对性处理。

2.2视频编码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在切换台方面,应该按照关键帧动画编辑操作过程中的先后顺序进行,避免采用传统视频编辑技术中的层单一处理的视频编辑方式,防止数据的大范围丢失,而是使用四点追踪的方式,实现视频处理的跟踪与稳定。通过利用中断向量表技术建立数据交换通道,将视频信息进行复核操作,兼容YUV分量和S-VHS数字输入模式,便于网络课程视频制作师快速编辑各种格式的视频材料。在三维合成阶段,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光绘摄影的视频后期处理方法,对视频材料进行追踪编辑。在图层基本操作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把握好视频合成窗口与时间窗口之间的关系,从“层”的基本关系出发,可将相邻的两个介入素材进行堆砌,同时将终端的层的混合模式整体地介入到联网视频素材中。在系统参数区中,使用专门的视音频处理芯片和附加电路板可以为整个计算机内部视频材料提供运行支持,提高硬盘运行速度,实现文件控制块的视频完整和导入方便,从而保证文件妥善分区和高效储存。

2.3计算机技术在视频处理中的作用

我们知道,视频材料编辑活动中,字母栏的编辑设置也是重要的一环,使用矢量绘图及输出可以完成“嵌入式”视频字幕的处理。在视频特效后期渲染工作完成之后,技术人员需要采用计算机激光扫描的方法,对视频材料进行套底剪辑。对于视频材料的数字配光处理,视频处理人员可以采用胶片记录仪或者是数字拷贝的方法,实现如何体现视频画面中心的感染力,是视频编辑领域的重要工作。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接入层中涉及到许多的硬件设备,硬件条件的稳定可靠决定了计算机网络课程视频处理能力的高低。为了保证视频软件编辑处理技术更加具有真实性,必须要求网络视频制作人员运用抽象思考的方式,对视频素材进行艺术化的思考和形式上的创新。在进行视频编辑的过程中,力争把一段作品的画面感、清晰度和饱和度做到最佳水平,使得计算机编辑制作中的视频素材“活”起来。从而实现了计算机视频渲染和储存环境的稳定。

3结束语

如果实现视频软件编辑的通畅,可以对视频素材进行压缩方面和解压缩技术方面的深入优化,在广度上实现计算机分配视频制作设施和“输入”、“输出”系统的长期稳定,必须要使用精简化的系统设定,通过实地分析视频软件组织运行的负载强度,从而适度实现视频编辑系统中相应冗余部件的优化与技术革新。

参考文献

[1]刘素玉.浅谈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功能及在节目制作中的技巧[J].电视技术,2001,1(3):63,65.Doi:10.3969.

[2]崔冬明.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系统研究及其在电视台中的应用[D].扬州:扬州大学,2009.Doi:10.7666.

[3]曹胜武,傅震,鲁艾林等.数字视频采集技术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16(2):162-163.Doi:10.3969.

[4]刘振生.谈非线性编辑系统在教育技术领域应用的优越性[J].中国科技信息,2014,(22):21.Doi:10.3969.

计算机应用领域篇8

系统与数据挖掘两大应用对中医界产生实质性贡献出发,结合案例分析,以阐述计算机对中医产生的影响。

1两大计算机技术在中医领域的应用

1.1中医相关系统

1.1.1专家系统该系统是一种能够模拟人类专家解决某个领域问题的具有智能特点的计算机程序[3]。通常一个专家系统由知识库、数据库、推理机、知识获取模块和解释接口5个基本部分组成。近10年来,专家系统虽不断向实用性、稳定性、精确性努力,但仍未形成统一、固定的模式。

中医专家系统是以中医专家诊疗规律的逻辑思维过程为程序基础,通过数据处理和逻辑推理,模拟中医专家完成临床诊断治病的过程。自20世纪70年代第一个中医专家系统问世以来[4],已有遍及中医内、外、妇、儿、五官及针灸等领域超过300个专家系统[5]。中医相关系统的研制经历了由初期的高潮转向中期的低潮、后期缓慢发展的状态,研究模型主要涉及辨证,较少研究组方[6]。为了不让中医专家系统自此停滞以致消失,一些研究人员努力在原有基础上寻找突破口,力求突破发展的瓶颈。

杨氏等[7]提出用基于案例的解释来生成诊断结果的解释性说明及辅助构建基本案例的新思路,相比传统的基于案例推理的中医诊疗专家系统,改进的系统可以适应不确定、不完全的知识表示;并详细介绍了两个核心的基本结构,即案例提取网和案例提取算法。案例提取网能有效解决知识获取瓶颈的缺陷,系统可以自动推理疾病的种类不再局限,同时案例可以修正和学习的功能改善了以往知识库中知识不能自动获取和学习的不足。

有学者为了解决临床多种辨证体系混用、辨证方法不统一及辨证不易掌握等问题,选择“五脏系统辨证”的辨证方法,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中医辨证的数学模型,秉承吴承玉教授的中医藏象辨证思想,开发了基于wpF设计的符合心系基础证模糊识别数学模型的一般性软件系统,力求使中医专家系统能够得到统一[8]。

侯氏等[9]提出的“网格”技术,是一个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具有分布性、异构性、自治性、动态性的特点。引进结合数据库网格技术和中间件技术的专家系统,能解决传统医学专家系统不能适应大规模数据密集型应用、数据异构存放的问题;并提出基于这种新技术的结构模型,为进一步开发提供思路。

吴氏[10]针对传统中医专家系统缺乏系统性、智能型、实用性、忽视中医“整体观”及需要依赖专家个人经验和信息量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软计算方法的中医智能辨证处理系统。该算法融合了多种计算模式,能模拟自然界智能系统的生化过程,对不确定、不精确、甚至不完全真值有容错处理,获得了低代价的解决方案和较好的鲁棒性(robustness)。

从上述报道可以看出,近年来的研究充分考虑了中医学科的特殊性,并从不同角度对传统专家系统进行改进,在保证系统稳定、完整及实用等基础上智能化、人性化。但因中医专家系统的知识库是各中医专家根据自己经验提供的,故知识库之间缺少统一和交互;另外,知识库中庞大、无章的数据处理问题也亟待解决。

1.1.2辨证系统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望、闻、问、切”是其中的基础核心,但传统四诊方法和辨证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难以重复性,使中医的科学性一直无法得到国际认可。因此,四诊的客观化研究是整个中医辨证体系标准化、客观化的前提。

舌象是中医证型判断的一个重要依据,但舌的颜色在临床中有时很难用肉眼分清,如青紫舌,青和紫是2种不同的寒热属性,若颜色把握不当,将影响临床治疗。为此,翁氏等[11]采用色度学原理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将血瘀证舌象定量化、客观化,运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对照观察352例血瘀证和218例非血瘀证舌质改变,并进行舌质RBG量化观测,发现血瘀证舌的红色分量R值较非血瘀组显著降低(p<0.01),绿色分量G值2组接近(p>0.05),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p<0.01);且血瘀证舌以淡紫为多,其次为黯红、紫红。同时,还观察到RGB量值变化可以灵敏反映舌质变化,不仅便于青紫色与其他舌色的区别,也可鉴别淡紫、紫红、黯红及青紫等程度的差异。

问诊在四诊中收集的临床资料最多、最广,加上有时患者提供的资料杂乱、缺失,故较难从中提取出与疾病关系密切的信息。何氏等[12]尝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计算机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与中医理论相结合,设计并开发研制出具有人机对话功能、人机交互功能的计算机中医问诊系统。该系统对收集的一系列临床问诊症状,通过程序分析做出初步判断,不仅能辅助临床医生治疗,也利于临床问诊的规范化。

脉诊是中医最具特色的诊疗之一,但脉诊的感知因人而异,不同的医者即使对同一位患者的脉象诊断也不同,因此很难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增加了初学者对脉诊把握的难度。为了中医脉象学的研究更科学化,王氏[13]设计了脉诊专家数据库系统,采用时域和频域(尺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脉象信号,引入时频分析和小波理论对脉象信号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对处理后的脉象信号使用模糊集理论进行分类识别、模糊神经网络技术进一步优化。该系统将现代系统理论和信号处理方法与脉象学相结合,为脉诊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目前除闻诊外,望诊、问诊、切诊的客观化和定量化均有所研究,对中医科学性的验证具有推动作用。另外,有学者考虑到中医有“无证可辨”的情况,利用现代Ct检测技术定量诊断脂肪肝,发现脂肪肝患者肝脏Ct值和肝/脾Ct比值与各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相关性,为临床中医辨证论治脂肪肝提供了客观依据[14]。当然,因相关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各系统的单一性未能体现中医“四诊合参”的辨证原则,且系统设计还需进一步完善。如上述舌诊中单凭青、紫颜色的变化判断疾病存在片面性,青紫舌虽主血气瘀滞,但亦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某些药物或食物中毒的患者;而脉象有“春胃微弦、夏胃微钩、秋胃微毛、冬胃微石”的平脉,弦脉虽主肝胆病变、疼痛、痰饮等,亦可见于健康者。

1.2数据挖掘技术

中医属经验积累的学科,医史文献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传统的传承方式是纸质记录和口口相传,故在流传的过程中难免疏漏、误传误用、片面、丢失等。电子化的储存、记录能保证名老中医经验完整性、准确性和永久性,同时存储卡的相互拷贝能实现知识共享,使中医的传承不再保守。但仅是数据的存储还不够,中医数据量的庞大、残缺、重复、复杂造成“数据量大,知识少”的尴尬局面。数据挖掘技术能从海量、不完全、有噪声、模糊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和知识,减少数据的冗余性、复杂性、模糊性。该技术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常用于中医学研究的数据挖掘方法有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如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中的规律、个体化诊疗特征,提炼出蕴藏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知识等。

许氏等[15]从贝叶斯网络方法的原理与中医辨证思维的相似性出发,构建的中医辨证贝叶斯网络模型可将中医理论可视化、精确化、清晰化,同时介绍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数据预处理功能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王氏等[16]利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采集了20余位名老中医的诊疗信息,病例数达600余例,诊次达2000次以上,挖掘出了众多名老中医个性及共性的病-症-证-方对应关系。

朱氏等[17]以蒋健教授诊治胃痛的有效医案为研究对象构建数据库,实现医案的存储、实时采集与数据转录功能,结合多种数据挖掘技术挖掘出蒋健教授治疗胃痛的组方用药特点。

谢氏等[18]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了李成纲治疗脱发的用药经验。该系统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采用规则分析,统计用药频次,且对组方药物中的四气五味归经进行分析,发现李成纲处方中常用的、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还通过关联规则发现其遣方用药的规律及药物的配伍关系,反推脱发的病理机制。该研究为隐性经验的挖掘创造了条件。

蒋氏等[19]从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古籍中筛选出脾胃方1355首,对方中数据规范化、结构化和数字化预处理后,采用聚类分析、频繁集方法,挖掘上述方剂的药物组成与病机、症状及关联规律。发现了7味核心药物、脾胃方的基本结构,以及有特殊组合关系的药对、药组和“方药证”对应关联。该研究通过对某一病种的数据挖掘,进一步验证了中医“理法方药”的合理性、科学性、前瞻性。

由上述文献可见,数据挖掘技术在理-法-方-药-症-证等关系的挖掘中不仅促进了中医药学术水平的提高,也为现代药理学提供了研究思路,为验证巩固古人理论的宏观医学和微观医学搭建了一个桥梁,如可筛选出有效方剂中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方药,找出核心药对,根据经验剂量,实验提取药对的有效化学组分后,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这些组分的生物活性成分在人体内的作用情况,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1.3专家系统与数据挖掘技术的结合

当今是一个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不断循环、产生和累积,势必导致新的复杂问题的出现。虽然专家系统有一定的智能性,但不能像人类一样有思索、应变等高级处理能力。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需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发挥最大潜能。知识的自动获取是专家系统的核心,基于数据挖掘的专家系统将不再是通过从名老中医专家的经验中提取规则并将其转换为知识,而是从中医专家提供的大量数据中,通过挖掘出的知识自动获取,见图1。

图1是二者结合的第一步,虽然计算机系统和数据挖掘技术的结合对于数据的处理、客观、量化有明显优势,但中医不同于其他学科,带有浓重的人文色彩,在治病诊疗的过程中需要领悟性、灵活性、技巧性,需要不断尝试,与患者沟通及了解和给予人文关怀等,不能将中医完全客观化、指标化。因此,可以引进类似agent更智能和人性化的技术,它具有主动性、智能性、交互性、协作性和移动性的特点,有人类的认知性,如知识、信念、意图和愿望等。理想化的是做到人与计算机之间形成同伴关系,即关键处需要有经验知识的人来解决,而可以形式化的处理则依靠计算机,见图2。

2小结

随着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中医与计算机的结合是时展的必然,计算机对中医事业的推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出现使知识获得的步伐与数据增长速度的距离不断缩小,人类工作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不断提高。但就中医而言,由于该学科具有系统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模糊性、整体性等特点,如何使二者更好地结合尚存在一定争议。为此,笔者认为应在保留中医学科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多学科、多技术协同发展,以最大限度发挥中医的优势。但需注意的是,临床患者症情多变,不稳定的因素较多,因此,不能完全依赖现代技术,否则,将忽视自我经验的积累和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把握,以致影响治疗。

参考文献:

[1]杨涛,吴承玉.对“非医攻博”学生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5):103-104.

[2]肖永华.名老中医经验继承研究现状及“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应用前景[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5):1-3.

[3]胡华,黄政德,谢雪姣,等.数据挖掘技术在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中的运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1):2144-2147.

[4]张德政,彭嘉宁,范红霞.中医专家系统技术综述及新系统实现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24(12):6-9.

[5]陆志平,李媛媛,魏方方,等.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与中医专家系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04,17(8):458-459.

[6]白春清.中医专家系统三十年[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2):550-552.

[7]杨健,maXL,杨邓奇.基于案例推理的中医诊疗专家系统[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7):1768-1770.

[8]杨涛,胡孔法,吴承玉.基于模糊逻辑的中医辨证思维训练系统的研究[C]//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第一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论文集:a集.北京,2014.

[9]侯松霞,鲁晓明.基于数据库网格的医学专家系统的研究[J].信息技术,2008,32(7):189-191

[10]吴芸.基于软计算方法的中医智能辨证处理系统[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8,16(2):50-55.

[11]翁维良,黄世敬,洪尚杓.运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对血瘀证舌质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0):58-61.

[12]何建成,王文武,丁宏娟.计算机中医问诊系统的开发与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9):2370-2372.

[13]王燕.中医脉象客观定量化理论方法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1):118-122.

[14]王凌云,费新应.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研究探讨[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5):17-18.

[15]许朝霞,王忆勤,颜建军.贝叶斯网络在中医辨证研究中的应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3(2):77-79.

[16]王映辉,刘保延.名老中医诊疗信息基础数据仓库与挖掘平台的建立[C]//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分会.第三届国际中医药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海,2006.

[17]朱蕾蕾,孙继佳,金采映,等.基于数据库及数据挖掘的中医医案方法学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0):2888-2893.

[18]谢青,田亚婷.基于中医辅助系统分析李成纲治疗脱发用药特点[J].山西中医,2014,30(9):53-55.

[19]蒋永光,李力,李认书,等.中医脾胃方配伍规律的数据挖掘试验[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3,5(3):33-37.

计算机应用领域篇9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技术CaD制图软件工程设计

在工程设计领域中,CaD作为一种利用计算机实现的软件绘图技术,在实际工程设计与绘图应用中不仅具有简单、快捷和存储方便等特征优势,并且在工程设计与图纸绘制领域的发展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应用计算机CaD技术实现工程设计与施工建设图纸的绘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工程设计的效率水平,并且在工程设计中的适用范围也比较广泛,很大程度上推动工程设计及其应用的发展进步,具有积极作用和特征优势。

一、计算机CaD软件技术及其特征分析

计算机CaD技术作为一种利用计算机软件实现工程设计图纸绘制的技术手段,在工程建设以及设计领域中不仅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实现,并且其设计应用实现的时间的也相对比较早。根据相关研究显示,计算机CaD技术早期的应用实现主要集中于军事以及航空等领域,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以及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提升,呈现出较快的增长与发展。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计算机CaD技术推广应用现状,不仅在电子、机械以及航天航空等领域有应用实现,并且在水利水电以及建筑、化工行业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以及建设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应用中,计算机CaD技术就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的辅助设计与制图软件和技术手段,它进行实际工程施工建设的设计绘制,主要是通过对于计算机系统中辅助设计软件项目的设计,以实现对于工程施工建设具体结构框架的建立以及分析、优化实现,完成工程设计的相关目标和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CaD技术要想实现工程项目的辅助设计与图纸绘制,需要有相应的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作为支持,其中硬件设备主要包含图形显示设备以及运算处理设备、外部存储设备等,而软件系统主要是指对于CaD软件的图纸设计以及绘制功能支持实现的相应软件和系统。总之,计算机CaD软件技术作为一种辅助设计与图纸绘制技术手段,在工程设计领域中进行推广应用,不仅具有较为强大的图纸设计与绘制功能,并且其设计应用也比较方便,开发应用便利性尤为突出。

二、计算机CaD技术在工程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分析

结合上述对于计算机CaD技术及其特征优势分析,在工程设计领域的推广应用中,计算机CaD技术本身不仅具有较为突出的特征优势,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计算机CaD技术在工程设计领域中的推广应用,使得工程设计的劳动强度不仅实现很大程度上的降低,并且设计实现的图纸画面也比较清洁整齐,便于进行工程施工建设的指导。其次,应用计算机CaD技术进行工程设计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工程设计工作效率的提升,并且还能够对于工程设计的成果进行重复利用。这主要是由于计算机CaD技术本身具有较为强大的数据库存储功能,在工程设计应用中可以将工程设计中相似的地方进行简单修改就可以进行套用,以完成相应的工程设计,具有较为突出的便利性和优势性。再次,计算机CaD技术作为一种软件工程技术,在进行工程设计以及软件功能的存储上也有较大的便利性,进行工程设计的数据信息存储比较方便。总之,计算机CaD技术在工程设计应用中具有较为突出的特征优势,但同时由于计算机CaD技术本身的性质特征影响,使得进行工程设计中容易受到软件设计思想的束缚,并且设计过程中的资源浪费情况也比较严重,其技术本身也存在着一定不可靠性,对于工程设计也有着一定的不利作用和影响。

总之,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和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计算机CaD技术也会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进行工程设计应用的特征优势也会越来越突出。结合当前计算机CaD技术在工程设计领域的实际应用来看,其在工程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在技术上不仅会朝着信息化与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实现CaD与Cam、Cae等信息技术集成,同时还会朝着二维绘图与三维建模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此外,计算机CaD技术本身的稳定性以及结构功能的完善性也会越来越突出,还会实现一些计算机应用新技术,像全球定位技术以及三维立体技术等,也会在计算机CaD技术中融合应用。

三、结束语

总之,进行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工程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发展分析,有利于促进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工程设计中推广应用,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效率以及信息化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计算机应用领域篇10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医学应用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007-01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迅速扩展到医疗事业的相关领域,深入到医学的不同方面。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使用不仅使医学设备的精准度越来越高,也使相关医疗数据的统计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下面对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探讨研究。

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发展历程

大约1950年医学领域就已出现计算机的身影,最近十几年发展速度更是惊人。医学领域中计算机随处可见,不论是医学教学和科研,还是医院管理和办公。20世纪中期计算机仅仅用于医学研究,到了70年代它的应用范围就扩展到了药品监督,病案书写、门诊医疗、卫生统计、病案管理等。所应用的范围几乎覆盖了医学领域的方方面面。另外据美国医学信息学会网站统计,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70余所大学和国家保健研究所、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疾病控制中心等3所科研机构,设立了专门的医学信息学专业或培训班,对进行临床医学研究、医学教学、医院管理等部门中所需的信息技术进行系统的学习,大大的提高了医疗系统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促进了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而我国也相继成立了医学信息学专业,对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000年以后各类医学院校都意识到了计算机在现代医学中提供的方便与快捷,纷纷开设了计算机医学相结合的专业,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等等。

二、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主要应用

1.计算机在基础医学科研中的应用

任何一个学科,它成熟的标志都是由定性分析走向定量分析,医学学科也一样。基础科学研究中计算机的应用是最早涉及领域之一。到现在为止,几乎所有的基础医学方面的深入研究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尤其是在量化分析上,计算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在与医学一些专门学科结合的同时,也延伸出一批边缘的学科,如利用计算机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运转、代谢和排泄情况,从中总结药物规律,从而延伸出药物动力学这一学科。

2.计算机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医院的信息系统主要是为患者进行各种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提供各种诊疗技术的场所。为了促进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就必须提升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构建医院的信息系统,需要分析大量的临床数据和病理报告,并进行整合处理。我国医院在计算机的应用上最多的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收集医院各个部门的数据,然后存储在计算机中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维护等方法,将医院信息进行信息化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具有高效和科学的优点。

3.计算机在电子病历中的应用

医院记录患者的疾病情况和健康状况的档案就是病历,病历能够为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也是医生制定医疗方案的首要依据。医院传统的病历都是手写的方式,但是这种记录疾病的方式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医生在书写病例时会受到主观意识的干扰,影响病历的质量和内容。其次就是在存储和查找方面不方便,医院每天就诊的人数很多,病历的数量和种类都十分庞大,要想及时的找出某位病人的病历是很不易的。再加上手写的病历一般都是纸质结构的,早保存上也容易出现损坏。最后就是医院病历信息无法实现共享,传统病历一般无法让很多医务工作者共同翻阅,给工作带来不便。

4.计算机临床决策系统的应用

医疗决策就是根据医院现有的医疗水平、患者情况、药品储备等信息在众多的医疗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一中决策方式。有效的决策方式对医生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有重要作用。计算机在决策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网络收集信息,为医生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决策系统能够事先输入正常范围内的医学数据,然后对医务人员在诊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警告。比如,在检测患者的血常规时,发现白细胞数量偏高,决策系统可以提醒医生注意排除患者是否受到感染。决策系统和医学知识库进行连接,为医生的临床诊断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提供资料作为参考,为医生提供帮助。决策系统还能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药物和病情的关联等信息反馈给医生,帮助医生进行确诊和资料。

5.计算机在医学图像处理上的应用

计算机具有强大的程序化分析功能,对较为复杂的医学图像,如B超、X光、核磁共振成像等能快速的进行分析,现在很多的医院都是应用这种计算机仪器。光靠医生对医学图像进行分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使用计算机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计算机对医疗图像主要进行绘制、存储、运输、分析、决策等方面的处理。主要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医疗图像进行压缩、转化、变形等2.对图像中有关于数学公式计算的进行分析运算。3.实现图像和数字的相互转换。4.对模糊或是残缺的图像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还原。5.将复杂的医疗图像进行分解,方便医生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研究,还能对模糊的边角区进行检测。6.计算机通过不同的图像处理软件将较大的医疗图像进行压缩,方便的存储和传输。

三、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1.建立我国住院病人基本信息集

对于患者而言,最希望看到的是,在我国任何一家医院进行就诊后,信息就可以迅速传达到其他医院。因为部分医院由于医疗条件等原因无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在需要转院进行治疗时,接收医院可以迅速对患者进行资料查询。此外,由于一些疾病难以根治,患者需要反复治疗,如果建立我国住院病人基本信息集,对于同一家医院而言,患者以前的资料就有据可查。此外,由于交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患者可能在非居住地发病,那么其他医院通过病人的信息集就可以迅速对患者展开资料查询,这对于患者的康复十分有利。

2.建设医院计算机网络

我国医学计算机网络在我国较高等级医院已经实现了内部联网,患者在挂号处进行登记信息就可以迅速到达门诊和各个科室。但是对于全国而言,计算机网络并没有在我国地区与地区之间,医院和医院之间进行交换。患者在一家医院进行就诊,其他医院无法得到患者信息,各种医疗信息和医疗技术也不能在不同医院之间就行交换,这就造成我国医院还基本处于单机单站的工作状态,这对于我国医学发展十分不利。

3.建立医疗卫生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可以使人们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同时进行声音、图像和数据交流,是以光纤电缆为"路",将电话、电视、计算机等现有信息传播工具的功能融为一体,成为多媒体的传播工具。信息高速公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疗卫生资源,使专家们的知识成为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如网上教学、社区医疗服务、卫生系统联网、远程医疗会诊咨询服务、医疗保险等。它的建成,将极大地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将彻底改变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和医院管理模式,医疗工作将不再局限于一所医院、一个地区、而是扩大到全国乃至全球。

四、结语

计算机无论在医学研究,抑或是临床诊断治疗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给医务人员的工作、学习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应用计算机在管理、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快速发展我国医疗事业,解决当前医疗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孙晓红.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分析[J].硅谷,2013(15):9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