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6:31

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篇1

容量和覆盖规划是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关键内容。对比了GSm和wCDma系统规划的异同,并对常见的容量和覆盖方法做了分析,提出了利用GSm数据进行wCDma容量和覆盖规划的思路,对于提高wCDma网络规划质量和准确性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无线网络规划;容量;覆盖;规划质量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824(2014)05-0042-03

0引言

近几年,wCDma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商用。随着wCDma网络的大规模建设和优化工作的深入开展,wCDma网络规划的质量和准确性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相比GSm系统而言,wCDma网络质量更加依赖初期网络规划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因此,积极重视和研究wCDma网络的规划,是提高wCDma网络质量的重要基础。

GSm系统是目前全球最成熟和应用最广泛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有着非常成熟的应用经验,其运营数据完全可以作为wCDma网络初期规划的参考和借鉴。wCDma无线网络规划可分为无线资源规划、切换规划、功控规划、容量规划、覆盖规划等众多方面,其中容量和覆盖规划是其核心内容,积极利用成熟的GSm运营数据,对于提高wCDma无线网络规划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1GSm和wCDma无线规划比较

GSm属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GSm主要采用时分/频分多址的无线接入方式,它的无线网络规划一般可以分为2步。第1步主要是无线路径衰耗的预测,以便保证所需业务区域的无线覆盖。第2步是根据对业务区业务量的估计进行频率规划,以便确定系统的容量。通常在对GSm系统的无线规划中,主要考虑的是话音业务和少量的数据业务(例如SmS业务),这样对于给定的信道数量,小区的容量是一个常数。因此在GSm的无线规划中,覆盖和容量的规划可以分别独立地进行。

而在wCDma系统中,引入了多媒体业务和每种业务所具有的不同的QoS的概念。多业务环境和wCDma系统本身的特点使得在规划wCDma系统时有许多不同于GSm系统规划的地方。其别要注意的是在规划wCDma系统时,小区的覆盖和负荷要相互结合起来考虑。由于限制了移动台的最大发射功率,这样在上行链路限制了小区的覆盖范围;而在下行链路由于干扰而限制了小区的容量。另外在wCDma系统中,功率控制(tpC)、由于软切换和更软切换产生的增益、上下行链路的功率预算不同等因素在做规划时都要加以考虑。

总之,GSm系统的无线网络规划是在小区的容量和覆盖2者间求得最佳点,而wCDma系统无线网络规划要在容量、覆盖、不同服务质量3者间寻求最佳点,这就相应地增加了wCDma系统无线网络规划的复杂度。

2利用GSm进行wCDma容量和覆盖规划

虽然wCDma属于3G网络,GSm属于2G网络,但其覆盖和容量模型是可以相互借鉴的。wCDma无线网络规划分为初始规划和后期详细规划,前期初始规划是决定wCDma网络质量的关键,而前期初始规划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容量和覆盖规划。在网络规划之初,应当对网络规模有一个量的认识。

在前期规划中,无线覆盖和容量的数据,可以根据一些传统的方法如模拟基站和射线跟踪方法等预测获得,但是这些方法往往具有一些局限性。如果能够利用已有的GSm运营数据,我们将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覆盖和容量数据,对于提高wCDma网络规划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wCDma无线网络初始规划的流程如图1所示。

图1wCDma无线网络初始规划流程

2.1容量规划设计

在进行wCDma系统的无线容量规划时,可能出现容量受限情况,一般是由于根据规划区域用户的业务特征所确定的系统负荷因子大于系统实际允许的最大负荷因子所导致。对于容量受限情况可分为2种,1种情况是上行链路容量受限,例如在农村,规划的小区服务范围比较大而负荷因子小;而在城市,由于用户比较多,小区的负荷一般规划为比较大,基站的发射功率限定了小区服务的最大用户数,所以常常是下行链路容量受限。由于存在以上2种情况,并且在进行wCDma系统规划时必须同时考虑容量和覆盖的情况,所以我们首先假设所规划的小区为覆盖受限情况,以说明如何确定小区的容量。

首先根据小区允许的最大负荷因子、链路预算方程和场强预测模型计算出小区的覆盖范围,然后根据小区覆盖范围内用户的业务特征(如用户的移动速度,所使用的业务类型和所要满足的覆盖概率等)计算出小区的负荷因子。计算出小区的负荷因子后,比较系统最大允许的负荷因子,则可能存在下面2种情况。

1)覆盖受限情况:系统允许的最大负荷小于计算小区覆盖范围时的小区负荷。这意味着在计算小区覆盖范围时所取的小区负荷因子太大。为了使2者相等,则必须取一个更小的负荷因子重新计算小区覆盖范围。减小负荷因子意味着系统的干扰减小,小区覆盖范围增大。小区覆盖范围增大则可以吸收更多的用户,这也同时增加了小区的干扰和负荷。这个过程一直重复进行,直到最后小区的负荷因子大小和根据小区范围内用户业务特征所得到的负荷因子大小相等,则此时的小区范围和负荷因子为最终规划的小区范围和容量。

2)容量受限情况:这种情况和上一种正好相反,系统允许的最大负荷大于计算小区覆盖范围时的小区负荷。这意味着要减小小区的覆盖范围,这样就减小了小区服务的用户数。由于小区的覆盖范围减小,小区的负荷因子也就要重新计算,整个过程是一个迭代过程,直到根据小区内用户业务特征所计算出的小区负荷因子和系统的实际负荷因子相等,则可以最终确定小区的覆盖范围。

图2利用GSm话务进行wCDma容量规划流程图

显然,以上计算负荷容量的方式需要经过多次调整,既不方便又浪费时间。由于wCDma具有软容量和小区呼吸的特性,覆盖、容量相互牵制,业务量的估计是很重要的。基于GSm话务量进行的预测不失为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我们完全可以考虑借鉴GSm的话务分布来对wCDma进行容量规划,其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

将GSm小区话务数据,并结合服务区数据一起输入到wCDma规划系统中,作为wCDma容量规划的依据。和GSm系统一样,在wCDma系统中,不当的服务区划分与相关设置同样会导致寻呼丢失等问题。通常服务区的合理划分,是通过网络长期运行,由话统数据优化得来的。但是wCDma开通时往往没有运行数据,所以很难进行服务区的正确设置。wCDma网络可以参考GSm的设置,因为2者的设置原则是相同的。利用GSm的话务分布数据和服务区数据进行wCDma容量规划,并不意味着以后对此问题就不需要优化,这仅仅是今后深度优化的一个良好起点。

2.2覆盖规划设计

目前在无线网络规划中主要采用的覆盖预测方法有传播模型法、模拟基站和射线跟踪技术。

1)传播模型法:传播模型是基于数学统计方法,利用测试数据提取传播模型,如常用的Hata模型和Coast-231模型。但是传播模型的应用有其适用条件,在建筑物不太密集,站点高度高于周围建筑的时候,该方法有较好的效果。然而wCDma的建设往往是从密集城区开始的,在密集城区往往会因为覆盖的原因会建设很多半高站和街道站。这样的场景使用传播模型法,效果就不理想。

2)模拟基站法:即在侯选站点逐个架设射频发射机,然后利用进行路测验证覆盖。显然采用这种方法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但是这样做要多花费很多人力、物力。所以更多的时候,是利用模拟基站进行连续波测试来对模型校正。

3)射线跟踪技术:射线追踪技术来自于雷达散射与目标特性的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电波传播机理的预测方法,所以一般被称为确定性方法。射线追踪技术是按照几何光学、几何绕射的原理,加入一些电磁场的理论。在实现上利用计算机来模拟的电磁波在城区的传播(含直射、反射和绕射)。利用几何光学与几何绕射原理来计算电磁波的运行轨迹和场强。

该方法具有精度高的特点。但是该方法需要高精度的电子地图,一般要求至少要5米精度,但是高精度的地图获得受到很大的限制。该方法计算烦琐且计算量大,对计算机硬件的配置要求较高,计算速度比较慢。与传播模型法比较,支持大规模的网络仿真相对困难。

以上无线覆盖预测方法对近场预测和遮挡问题都有缺陷。而利用GSm的实际覆盖数据可以克服这些缺陷。一般说来,具有GSm网络的运营商为节约建设成本,应尽量使wCDma和GSm共站,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利用此方法进行覆盖预测。可以利用GSm的路测数据进行覆盖预测(尤其是1800mHz的GSm系统),通过分析发现:对GSm的路测数据进行适当的修正,可以得到wCDma的ec和ec/io值。

其中主要的修正是GSm的BCCH信道发射功率与wCDma导频信道发射功率差,同时需要考虑GSm与wCDma系统之间的频率差带来的路径损耗差。其次需要修正馈缆的损耗和天线方向图由于频率不同的差异,将多个GSm站点的信号在同一点的场强记录下来,加以处理可以得到ec/io的值。在ec和ec/io的预测问题解决以后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仿真与规划,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覆盖预测结果,该方法继承了模拟基站法的优点。

图3利用GSm覆盖数据进行wCDma覆盖规划流程

利用GSm覆盖数据进行wCDma覆盖规划是建立在特定路测数据的基础上的,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结合容量规划再得出wCDma覆盖解决方案,其主要流程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方案输入数据是GSm路测数据和一些相关辅助信息,需要将GSm路测数据通过处理和分析,进行wCDma网络的覆盖预测,提供规划的解决方案。

同样,对于wCDma室内覆盖也可以采用类型方式进行,wCDma的室内覆盖应该充分利用2G的室内覆盖系统,做到多网合一,通过GSm的室内覆盖情况同样可以预测wCDma的室内覆盖。

3结论

总之,充分利用现有的GSm运营数据进行wCDma初期网络规划,不失为一条快捷方便的规划思路,为wCDma的容量和覆盖规划提供准确的规划依据。wCDma的容量和覆盖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GSm运营数据,不但充分发挥了GSm网络的价值,而且可以减少wCDma后期网络优化难度,为快速提高wCDma网络质量打下良好基础,产生较大的社会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CHeUnGCK.normalizedpartialdistortionsearchalgorithmforblockmotionestimation[J].ieeetransactionsonCircuitsandSystemsforVideotechnology,200,10(3):7-8.

[2]王莹,刘宝玲.wCDma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01-104.

[3]韩斌杰.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78-181.

[4]姜波.wCDma关键技术详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24-126.

[5]彭木根,刘萍.GSm、GpRS和eDGe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向3G/UmtS系统演化[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13-14.

(下转第49页)

[6]窦中兆,雷湘.wCDma系统原理与无线网络优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20-22.

[7]叶银法,罗丽.wCDma系统工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1-33.

[8]窦中兆,雷湘.wCDma系统原理与无线网络优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1-43.

作者简介:

钟键(1977),男,广西武宣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wCDma无线网络规划。

planningofcapacityandcoverageforwCDmabyusingofGSmdata

ZHonGJian

(ChinaUnicomLtdChongqingBranch;Chongqing,400042,p.R.China)

abstract:itisthekeypartofradionetworkplanningthatthecapacityandcoverageforwCDmasystem。theauthordescribesthedifferencesofnetworkplanningbetweenGSmandwCDma,andanalysescommonmothedforcapacityandcoverageplanning,moreoverbringsforwardtheideasofcapacityandcoverageplanningforwCDmasystembyusingofGSmdata,whichcanbirngupsomegoodadvantagesforimprovingqualityandaccuracyofradionetworkplanning.

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篇2

关键词:wLan接入3G网络工程规划建设难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tn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wLan宽带无线接入业务是固网宽带接入和移动网数据业务的有效补充。对于固网宽带接入业务,wLan可以为其提供无线方式的延伸,从而使固定宽带接入具备一定范围的移动性;对于移动网数据业务,wLan接入速率高于目前3G网络数据业务接入速率,能有效缓解移动网在热点区域的数据业务承载压力,因此,部署wLan网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wLan技术概况

wLan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主要基于ieee802.11系列技术标准。wLan标准主要包括802.11b、802.11a和802.11g等。ieee802.11g工作在2.4GHz~2.4835GHz频段上,提供的最大数据速率可达54mbps,成为目前wLan技术的主流协议标准。wLan主要具有提供高速数据速率、管理方便、安全、可实现L3的快速无缝漫游切换等特点。

wLan接入设备主要分为集中管理型(Fatap)和独立控制型(Fitap)两种。独立控制型ap设备组网模式,在无线信号网络覆盖、无缝切换、管理、控制及维护等方面弱于集中管理型wLan接入设备组网。

2.网络组织架构和规划总则

无线通信系统网络规划工作是随着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出现而提出的.在蜂窝移动通信阶段,网络的覆盖和容量不但与设备性能有关,还与每个小区基站的站点选择,参数选择,小区间干扰,网络结构等因素有关,在综合这些因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网络规划技术。一个无线网络系统主要包括无线接入部分,传输部分和交换部分,因此相应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规划也分为无线网络规划,传输中继规划和交换网络规划三个部分。

无线网络规划是根据无线网络的特性以及网络规划的要求,设定相应的工程参数和无线资源参数,并在满足一定信号覆盖,系统容量和业务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使网络的工程成本最低.要规划好无线网络,需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2.1要了解无线网络的特点

不同的无线网络特点决定了网络规划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GSm网络的频率复用带来频率规划的问题,CDma网络使用扰码相位区分则带来了扰码相位规划的问题等。

2.2要了解网络规划的需求

其中包括运营商的网络运行环境要求,无线业务需求等.运营商的要求对网络规划有指导意义,网络运行环境不同时,网络建设的策略也要做相应的改变;网络覆盖区域的无线业务需求决定了网络需要达到的性能指标。

2.3进行具体的网络规划工作

规划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一定的信号覆盖,系统容量和业务质量指标。达到目标的手段是合理设置系统的工程参数和无线资源参数。

2.4考虑经济效益

在满足规划目标的情况下,尽可能保证工程造价最低。

3.wLan与3G网络协同规划

wLan建设应与3G、有线宽带的发展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相互补充,在无线移动数据业务需求强烈、3G资源紧张的区域部署wLan。wLan和3G网络覆盖和业务特性具有很大的差别,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对于移动宏蜂窝网络和wLan的覆盖范围及承载的业务,应该做不同的分工定位。另外,对于已进行了2G/3G室内分布建设的热点覆盖区域,应优先采用ap接入室内分布系统的方式;如果现有室内分布系统不能满足要求,或没有可以利用的室内分布系统,则采用独立放装型ap进行覆盖共享现有资源。

在wLan的规划中,需要考虑用户容量:如商务活动密集的场所,需要使用多个ap进行信号覆盖。因为现有的ap设备可关联用户数一般可到达为64个,但与实际使用带宽有很大关系,工作在802.11g模式,可提供物理数据速率为54mbps,实际有效速率为24mbps左右,由于所有接入用户共享该带宽,随着用户数的增加,系统开销也需要增加,因此每个用户分到的带宽之和会小于有效带宽。所以,应充分考虑用户容量和上网质量需求,设计ap数量。wLan的规划中还需要考虑信道分配的问题。为了实现ap的有效覆盖,同时避免信道间的相互干扰,在信道的分配时可以采用蜂窝覆盖的原理,进行信道的分配。在考虑ap之间彼此信号覆盖范围时,不仅要考虑水平层面上的信道区别设置,还要考虑到垂直层面上的信道区别设置,这点在楼层施工时,特别要考虑周全。所以,为确定ap的位置和覆盖范围,最好的方法是进行现场勘查。将ap放在所需的位置,让客户端不断移动,并实时地测量信号的强度和质量。另外,wLan与室内分布系统协同建设时,应采用合路的技术思路,将wLan的无线射频信号通过合路器馈入2/3G的室内覆盖系统。对于已有分布系统需合路wLan的,应确认现有系统对wLan频段的兼容性。若原天馈系统不支持wLan工作频段,应将不满足要求的器件更换为宽频段器件。天线的数量及天线口功率由覆盖距离要求、室内无线传播环境决定,系统设计时可采用ap作为测试信号源来分析覆盖效果。

由于wLan使用的是公共频率且频率资源非常有限,所以,在已经建设有wLan的热点,要根据其测试结果确定是否再进入。在wLan的规划中,还需要考虑建设并完善省级平台,实现省内漫游;建设省级认证平台与集团综合认证平台进行联网,实现全国漫游。

4.无线网络规划总体原则和主要性能指标

4..1无线网络设计总体原则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设计应遵循以下四个主要原则:

(1)无线网络覆盖与业务规划相结合;

(2)室外与室内覆盖并重;

(3)网络的设计要具有良好的向前扩展性,即系统容量能满足用户增长需要;

(4)要规划好无线支撑系统的建设,能提供不同用户的QoS等级服务;

(5)考虑网络规划规模,技术手段的未来发展和演进方向。

4.2网络规划的主要技术指标

无线网络初始布局是基于运营商对多方面的考虑,包括对可能的配置和网络设备数量的估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覆盖:覆盖区,区域类型信息,传播条件;(2)容量:可用频谱,用户增长预测,业务密度信息;(3)服务质量:区域定位概率(覆盖率),阻塞率,终端用户吞吐量;初始布局包括无线链路预测,覆盖分析,容量估计和最后对站点,基站硬件,RnC,不同接口设备和核心网络元素(电路域和分组交换域的核心网)等数量的估计。上述指标中,最关键的是对无线链路的预测,覆盖效率的规划及负载因子和频谱效率的计算。

5.结语

总之,在wLan与3G协同发展过程中,建议目前运营商不应盲目的进行大规模ap热点覆盖,应坚持优先选择一些重要的热点区域进行全覆盖,对于已做3G室内分布的热点,尽量全覆盖,主要是考虑到业主的问题,应避免二次进场。同时,对于有潜在用户的热点应先抢占热点,进行薄覆盖,根据wLan业务的发展情况,后续再进行扩容部署ap设备。

参考文献:

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篇3

wLan称为无线局域网(Lan),非常形象,也就是说,许多无线设备通过一个或多个基站(通常称为热点或ap)实现互连,可以通过无线连接形成一个内部局域网,可以共享文件,如果基站可以连接到互联网,无线设备在局域网可以共享上网。wlan现在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深入我们生活之中,然后wlan当前缺面临着不少挑战和问题:

1)wLan全业务流程网络可用率48%,最差情况下可用率仅0.25%。

2)覆盖、干扰问题突出,掉线率高。

全网无线弱覆盖、过覆盖、隐藏节点故障案例2187例。无线干扰、无线弱覆盖和无线掉线引发的投诉占比高达45%。

3)入网验收不严格,由于工程质量不过关导致的网络降质或网络故障。

4)简单与2G、tD合路无法满足wLan覆盖效果的室内分布系统。

针对当前存在的网络质量问题,对wlan进行测试和分析,进行网络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2、wLan网络优化原则

由于在做网络规划时一般已经考虑到实际场景的用户需求,因此在进行无线优化时首先需要根据实际场景的运营情况考虑是否与规划出现偏差,另外一方面就是需要根据用户的反馈制定优化计划。在考虑优化计划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充分利用现有wLan相关设备。

2)尽量不改变现有wLan网络的物理构架。

3)覆盖优先考虑

4)保证覆盖的前提下通过调整ap相关参数或者物理位置降低同频干扰情况。

5)在会议室等一些用户密集型的场所考虑容量和干扰的相互平衡。

3、wLan网络优化目标

为了对wlan网络优化,使网络具有更优的性能,我们有以下目标:

1)覆盖所有期望覆盖的区域,区域中的信号强度能符合足要求,并满足需求的用户容量;

2)关注与用户体验相关的各项指标,如portal推送成功率、认证成功率等,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挑战值要求;

3)完成wLan网络资源清查及资源数据录入;

4)对现网进行网络优化,解决同邻频干扰、掉线率高等问题,提升端到端性能指标,改善网络质量,提升客户感知。

5)网管系统性能数据和告警数据准确性到达100%,实现wLan系统资源及流程管理it化,达到网络运行质量可监控、可管理的目标;

6)提高维护指标自动采集率、使用率。

4、wLan网络优化实施

一般来说在网络优化前会出现如下一些主要问题:wLan信号差,甚至无信号,用户无法成功连接CmCC;wLan信号强度能够满足要求,但是客户端无法显示portal页面认证,ping包丢包严重;当用户增加时,出现网络拥塞,上网速度慢。分析问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无线原因:wLan信号弱,同频、临频干扰,2.4G频段设备干扰(iSm)。

2)设备原因:DHCp/BRaS/portal服务器有故障,传输链路及设备故障,交换机、aC、ap故障。

3)客户原因:并发用户过多,低速率网卡,用户操作不当。

对wLan网络优化需要对现有的wLan网络资源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提高用户体验的各项指标,提升wLan网络运营质量。主要从六个方面入手,即:

1)组网优化

①aC用户容量扩容:当峰值在线用户数超过aC承载数60%时,需要进行调整,将部分用户分摊到其它aC上。

②ip地址池优化:ip地址池的优化,主要从路由优化、网络安全和用户拨入方面考虑

主要措施如下:设备(交换机、onU和ap等)管理地址应该和用户地址分离,以便于管理和控制。及时根据ip地址池预警信息扩充ip地址池,以防止用户获取不到地址。一般预警门限设置为60%。

③VLan划分:VLan的好处有:端口的分隔、网络的安全、灵活的管理。

对于未划分VLan或划分不合理,需采取如下优化措施:重新规划VLan,全局考虑aC、热点和传输信息,避免VLan重复,有效预防网络风暴;对于高校设备密集区建议一个楼宇至少一个以上VLan。

④数据侧优化:需要开启无线用户二层隔离功能,减少非必要的广播报文对空口带宽的影响。对无线用户进行空口限速,将空口有限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调整管理帧的发送间隔、取消对某些无效管理帧的回应,以减少管理报文对有效带宽的影响。关闭低速率应用,在满足覆盖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关闭低速率应用以提高空口的带宽利用率。将无线客户端的电源管理属性设置为最高值,以增强无线终端的工作性能,提高数据下载的效率与稳定性。

⑤其它优化:在aC设备上关闭不必要的功能,减轻设备负荷。缩短用户、ap的DHCp租期。

2)工程质量优化

①五类线布防优化:五类线必须牢固绑扎固定,并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间距要求,若不再管道或管井内,必须套pVC管,且pVC管不能交叉。

②防干扰要求:五类线应避免强电、高压管道、消费管等一起布防,确保其不受强电、强磁等干扰,导致网速慢。

③五类线长度要求:五类线布放不得超过100米,并在接头处预留足够的余量。

④标签粘贴要求:五类线、ap设备、交换机、onU及设备电源线的标签整齐、可见,便于维护检查。

⑤电源稳定性优化:机柜内设备、挂墙单独布放的设备取电应避免业主可直接关闸切断设备电源,并且在取电位置有明显wLan电源取电标志。

⑥天线调整优化:根据无线覆盖环境,可选择定下吸顶天线、定向板状,壁挂天线,适当调整天线方向对准目标覆盖区域。

3)覆盖优化

根据wLan网络覆盖环境是否开阔无阻隔、以及用户是否密集的特点,可以采取相对较为典型的覆盖方式。

①通过调整ap的位置和增大ap的数量来扩大覆盖面积。

对于个别区域因为环境的影响,信号比较薄弱时,可以适当的调整ap的位置,使其可以兼顾信号薄弱区域,如果通过调整位置仍不能改善的话可以增加ap的数量来解决。除通过添加设备的方式外还可以通过更换高功率的设备、增加天线增益或添加功放等方式来提高ap的覆盖范围,消除局部信号薄弱的问题。

②通过降低ap的发射功率,缩小覆盖范围,调整天线的覆盖角度,减小不同ap在相同区域的重叠覆盖面积,以减少干扰。

③当室内结构复杂或墙体对信号阻挡严重时,可以通过改变覆盖方式达到网络优化的效果,例如把室外覆盖改为室内覆盖。

④针对用户密集型区域,实现2.4G与5.8G频段ap混合组网,减少同邻频干扰,实现负载均衡,优化覆盖效果。

4)容量优化

①增加单ap的吞吐量:因wLan使用的是公共频段,频点只有3个,频点间的互干扰会产生带内阻塞,降低单ap的吞吐量。为减少此现象的发生,可以在ap端安装滤波设备或优化频点,减少同、领频带的干扰,增加单ap的吞吐量。适当降低单ap的发射功率,避免相邻楼层、相邻楼宇间的干扰,也可以提高单ap的吞吐量。

②增加单位面积的容量:分频分段,独立天馈后端合路,在每段合路ap的无限射频信号,各频段信号共用天馈进行覆盖。这样做可以有效减少每ap的覆盖范围,即增加单位面积内的ap数量进而提升容量。这种方式也是wLan提升容量较多采用的。

5)频率优化

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篇4

【关键词】tD-Lte;无线网络;覆盖范围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此基础上,各国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更加密切,这对tD-Lte覆盖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tD-Lte所新研发的64Qam技术,是优于第二代、第三代无线网络的系统之一,对于拓展覆盖范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tD-Lte的无线特征导致其覆盖范围受影响,因此,如何提升tD-Lte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应该作为当前工作的重心。

一、tD-Lte覆盖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一)tD-Lte覆盖的特性

tD-Lte覆盖是由多个不同的频段所组成,要探讨提高tD-Lte覆盖范围的方法,就要首先明确该无线通信网络的特性。所谓tD-Lte,是由中国首次提出的全新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该项技术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tD-Lte无线网络的覆盖特性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tD-Lte覆盖的目标业务是特定速率的数据业务,作为第三代无线网络技术的主要代表――tD-SCDma的覆盖率是较低的,但对于tD-Lte而言,是没有电路域业务功能的,它所具备的是pS域业务,因此,不同的目标数据速率,其解调门限也是不相同的,这也就决定了tD-Lte覆盖的半径也是有区别的。其次,tD-Lte覆盖具有特殊的用户分配RB资源,系统的RB资源数达到100后,其载波宽大致可以达到20mHZ,这一特性有明显的特点,即:客户RB资源数越多,其覆盖率也就越大。作为移动通信的第四代无线网络通讯技术,tD-Lte覆盖的特性分析是极为重要的,决定着该项无线通信技术的覆盖范围及质量。

(二)tD-Lte覆盖的影响因素

当今社会,人类的生活层次及精神准求已经处于较高的发展层次,现在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主旨就是要不断迎合人们的通信需求,这就需要不断分析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升tD-Lte的覆盖率。影响tD-Lte覆盖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包含以下几种:可变的调制编码、天线的质量及类型等。在移动通信技术领域,2G及3G时代都为人类社会的通信技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现在出现的第四代无线网络技术再以往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革新,正如前面所讲到的,tD-Lte新添了一种全新的系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64Qam高阶方式,此种高阶方式会影响tD-Lte的编码率,这可以改变客户所用的RB资源,而且该项调节方式越低,其编码的速率也会相应的变低,频率的高低会影响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覆盖范围及强弱分布,当然,这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tD-Lte的覆盖。除此之外,天线的类型及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项通信技术的覆盖量,通常情况下,天线是由特殊规定的,一般是由国家专门的机构来审核和决定使用的,质量不达标的天线会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设备及技术是影响tD-Lte覆盖的基础因素,较为过硬的技术和功能齐全的设备是保证tD-Lte覆盖范围的关键所在,解决后这些问题,才能避免负面因素的影响。

二、提高tD-Lte覆盖范围的方法

(一)做好链路预算,确定tD-Lte覆盖速率目标

当今社会,第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机遇,工作环境及工作设备的改善,使得人们对网络的需求层次变得更高。无线通信技术紧随时代步伐,逐渐剔除了原先通信技术的弊端,提出了全新的无线网络通信系统,要想逐渐提升性能比例,就不能满足当前现状。要提高tD-Lte的覆盖范围,首先要做好链路预算,所谓链路预算,就是指对信号发送端、外界环境接收端等进行增加和减少控制。链路预算,是计算tD-Lte覆盖范围的根本手段,估算出tD-Lte覆盖范围内最大的通信损耗,在预算过程中就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此外,要确定好tD-Lte覆盖速率的目标,通常,tD-Lte的边缘覆盖率较低,要率先考虑到这一现状,准确把握上行运行速率和下行运行速率,按照实际运行状况来看,下行运行状况一般会优于上行运行状况,因为人们一般会集中于下行运行状况中,通过tD-Lte覆盖范围的链路预算,可以大致估算出正常环境下所需要的移动通信数量,确定较为明确的tD-Lte覆盖速率目标,把握适用范围和面积是该项方法的主要目的,也是拓展tD-Lte覆盖范围的有效方案。

(二)确定系统资源配置,加大tD-Lte覆盖技术的投资力度

之所以要提高tD-Lte的覆盖范围,就是为了满足边远地区的移动通信需要,便捷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众所周知,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多重网络通信设备都会在这一时期涌现,众多新型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缩短,鉴此,提高tD-Lte覆盖范围已经是时代需求。确定系统资源配置能够很好地解决tD-Lte网络覆盖的基本需求,这里所说的系统资源配置,包括众多组成部分,如:载波带宽、天线类型等,这些基本的系统资源要分别经过筛选和组合,使其各自达到合理的数值,才能真正应用于tD-Lte覆盖技术中来,除此之外,还要通过链路仿真测定该项通信技术的门限,原因在于:资源配置的好坏或功能是否正常,都是经过仿真系统模拟和发现的,没有仿真系统就很难发现一些隐藏的因素,提前对其进行检验,就能较早的避免一些问题,及时处理,保证tD-Lte覆盖方法的完善与提升。其次,还要注意加大tD-Lte覆盖技术的投资力度。经济是基础,决定着科技的发展水平及研究方向。时下任何一个国家都极为注重经济的发展,想要以此为基础促进科研的发展,那么,tD-Lte覆盖率的提升就要加大国家的投资力度,以国家为基础,综合社会多方面的力量,为该项无线通信技术创造技术条件和运行资金。tD-Lte覆盖技术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作为支撑,要培养专业性覆盖技术人员,通过开展讲座及员工课堂,保证员工提升专业知识,强化实际操作能力,完善科技投资机制和工程管理机制,协调好各方面的作用,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tD-Lte的覆盖范围。

三、结束语

tD-Lte网络覆盖技术属于4G时代,该项无线通信网络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各项硬性技术指标还没有达到,覆盖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和探究,但当前的频率资源也为tD-Lte网络覆盖技术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tD-Lte的覆盖率的拓展较为困难。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研队伍的不断壮大,人类社会一定会将智慧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大规模的tD-Lte网络覆盖,为国内外通信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新.tD-Lte无线网络覆盖特性浅析[J].电信科学,2009(01).

[2]赵旭凇,张新程,徐德平,张炎炎.tD-Lte无线网络规划及性能分析[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0(11).

[3]鲁义轩.四大策略加强tD-Lte深度覆盖[J].通信世界,2011(28).

[4]汪颖,程日涛,张海涛.tD-Lte室内分布系统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解析[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0(11).

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篇5

关键词:信息村通无线组网无线站点规划

1、概述

“信息村通”是响应党和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召、落实“山区信息化”工程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在农村地区搭建一个完善的移动信息网络,构建农业、企业、旅游、教育、政务等五大领域的信息化平台,推动山区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服务山区信息化,开展信息扶贫”为主旨的“山区信息化”发展战略。

2、总体规划原则

在无线网络的规划中,采用何种规划方法往往根据投资力度来合理选择。可以采用规划一步到位,实施分步进行的方法。1“信息村通”工程应坚持“小容量、小设备、小投资”的总体建设原则,创新网络建设与维护的新思路、新模式,尽可能地降低村通建设的综合造价,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根据目标区域的重要程度,“信息村通”工程通常采用分阶段实施的建设方式,逐步实现行政村和一定规模自然村的网络覆盖:第一阶段,实现行政村100%信息覆盖,并在启动自然村通试点(样板自然村)。第二阶段,实现自然村(30~50户以上)100%信息覆盖。在做总体规划的时候应从长远角度规划“信息村通”工程的实施方案,将行政村和自然村覆盖目标结合起来全盘考虑,在实现行政村覆盖时尽可能地兼顾自然村的覆盖,并为后续阶段实施创造信号源、传输配套等条件。

3、无线组网

“信息村通”通常采用无线组网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插花覆盖解决方案,即新建基站分布于原有基站之间,形成插花布局。优点是不需要对现网基站搬迁,工作量较小,建设速度快,但由于涉及到不同厂家的产品会造成网络结构不清晰,不同厂家设备覆盖交界处用户的切换为跨BSC切换,切换成功率相对较低,容易引起掉话,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覆盖时影响网络质量。这种覆盖方式比较适合山区较多的地区,考虑到自然村的分布特点以及地形的影响,在多山地区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以下是插花式组网方案图示。

图1插花组网方案图示

二是成片覆盖方案,即将同一厂家设备在地域上相对集中,形成分片覆盖布局。优点是网络结构比较清晰,可明显减少跨BSC之间的切换,缺点是需要对原有站点的进行部分搬迁,工作量较大,建设周期长。

图2成片组网方案图示

上述两种无线组网方式各运营商的现网中都有应用,两者在网络性能,工程实施,运行维护和网络优化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集中成片覆盖方案虽然在网络性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总体优势,但由于需要对现网进行大量的基站搬迁,工程实施难度较大,施工建设过程对客户影响较大。在网络规划建设时需要明确的是,考虑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坚决避免不同厂家的设备在基站密集区域使用,避免网络质量恶化。

4、无线站点规划

无线站点规划首先涉及到的是网络覆盖技术手段的选择,主要包括现网调整挖潜、新建站点和新建直放站等方式。具体选择流程如下所示。

考虑到建设成本和周期,在做无线站点规划时应该从现网调整挖潜入手,现网调整挖潜指通过增加小区、站址搬迁、增加基站功放塔放、调整天线方向或增益以及开启设备特有的提高覆盖能力功能(如tCC等)等不需新增站点的方式来实现村通目标。通过充分挖掘现网资源,进一步提高无线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可有效地降低网络投资、减少施工难度。现网调整挖潜常用手段有以下几种。

(1)增加小区

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覆盖深度较弱的全向站改造,或增加扇区以扩大覆盖目标等情况。如以往为保证道路覆盖指标,基站选点和天线架设可能都是沿着路面方向,没有充分顾及小自然村的覆盖,本工程可通过增加一个扇区来实现自然村的覆盖。

(2)增加塔放和基站功率放大器

通过增加塔放和基站功率放大器,能提高基站接收灵敏度,改善上下行链路平衡,扩大覆盖范围。

(3)天馈线调整

主要包括天线方位角、俯仰角、天线类型的调整等,应根据目标当前覆盖情况结合地形特点灵活选择。如覆盖目标相对集中或呈狭长带状分布,可考虑将原有天线改成窄波束、高增益的定向天线,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目标区的覆盖质量。

在现网调整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就应考虑通过其他方式解决,通常有新建直放站、新建基站,在技术条件许可(存在合适的施主基站信号),并且覆盖目标区域较小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应用无线直放站。该方式无需解决传输接入,电力引入等配套实施较经济方便。

在无法应用无线直放站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传统的农村地区基站建设方式,即“宏蜂窝基站+机房+铁塔”的方式,这种建站方式的优点是覆盖范围远、效果好,尤其适用于无线传播条件佳、“一点覆盖多村”的情形。但这种方式造价较高,如机房铁塔、电力引入、地网等,可以考虑在“大站”建设方式的基础上,对于受自然条件限制、覆盖范围狭小的较孤立的小型村落,采用“小基站+简易支撑杆”的建设方式,大大降低机房铁塔、电力引入、地网、电源方面的配套要求,降低配套投资。不同类型的基站应用场景如下:

(1)铁塔宏基站:单站点覆盖多个村庄,并且覆盖面广(如高山站),用户较多,可采用传统的宏基站建设方式(铁塔或通讯杆)。

(2)高山小基站:单站点覆盖多个村庄,并且覆盖面较广,用户较少,可采用无需机房的高山小基站(小基站+20米以上的轻型支撑物,如30米落地组合抱杆),高山小基站一般配置成三小区,支撑物宜选用30米落地组合抱杆或30米左右的支撑杆。

(3)简易小基站:单站点覆盖区域狭小,如封闭的山谷、峡谷、小盆地等信号传播存在局限的场所,可采用无需机房建设的室外简易小基站(小基站配简易支撑杆,如15米H杆)的方式。

5、建站类型的选择

在信息村通工程规划中要根据覆盖目标的特点,结合周边地形地貌灵活选取适当的覆盖手段、站点位置及天线类型,同时对设备特有提高覆盖能力的技术(如tCC等)予以合理利用,尽量减少建设投资。在具体站点选址时要遵循以下站址选择及天线挂高要求:

宏基站+铁塔或通信杆:在建设难度允许的情况下站址尽量选在高处,天线挂高平均高出周边地势50~60米,并且无明显阻挡。

小基站:由于小基站发射功率基本与宏基站相同,因此站址也应尽量选在高处,采用简易支撑方式时(15米H杆或30米落地组合抱杆),天线挂高要高出周边地势20米以上,并且无明显阻挡。

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建筑物多不高,一般为平房和低矮的楼房,因此建站后运行维护较易,一般有以下建站情况:

(1)覆盖目标较多,可选择宏基站+铁塔的建设方式,站址可以直接选在覆盖目标区域内。

(2)覆盖目标少,用户数少,当地建设无线直放站条件允许则优先选择直放站解决,不具备直放站建设条件的可选择小基站+简易支撑物的建设方式。

(3)天线可选择半功率角大、增益高的定向天线,如17dBi/90度定向天线。

峡谷型地区对传播信号的阻挡严重,用户稀少,分布在狭长的地带,传播衰落较大,同时建站难度较大,建议直接选用小基站+简易支撑物的建设方式,站址应选择在峡谷中央地势较高处,天线类型宜选用半功率角小、高增益的类型,如18.5dBi/65度或21dBi/40度的天线,对于狭长且较直的峡谷,可选用两小区配置,弯曲峡谷可选择三小区配置。

盆地地带一般是山地或丘陵中间相对平坦的地区,居民相对集中,周围地形复杂,对信号阻挡严重,一般建站时只考虑对本盆地的覆盖,建议的建站方式为:

(1)对于大盆地,可在较高处建设宏蜂窝三扇区基站+铁塔的传统建设方式,保证天线挂高比周围地势高出50~60米,用垂直波瓣角比较大的天线或者零点填充天线保证近区覆盖;

(2)比较小的盆地可以采用小基站+简易支撑物的建设方式,站址也应选在地势相对高处,用户较多时可采用高山小基站,用户少可采用简易小基站。

山区、丘陵地带地形复杂,信号所受遮挡非常严重,且山中居民一般比较分散,这就要求建站时必须考虑广覆盖,建议的建站方式为:

(1)周边一定范围内(如5公里范围内)分布自然村较多(4个以上),若建设难度较小,可采用宏基站+铁塔+机房的建设方式,必要时开启诸如tCC功能,扩大覆盖范围;建设难度较大、维护难的可采用高山小基站的建设方式,站址尽量选在高处,并且周围无阻挡。天线建议选用带有电子下倾和零点填充的高增益天线以同时保证广覆盖和近区覆盖的要求;

(2)周边自然村较少,则可以将覆盖目标分解,可考虑采用直放站、小基站来灵活解决。

6、结束语

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室内分布系规划优化导频污染

一、前言

根据运营商调查3G用户70%的业务发生在室内,因此室内分布系统网络质量对于用户对网络的感受至关重要。在室内分布系统的建筑类型中,高层写字楼或办公楼等高层建筑场景,因为其高端客户较多,对语音、数据业务均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该场景无线环境复杂,成为室内分布系统规划和优化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是对高层建筑室内分布系统综合规划,即协同覆盖方案和异频组网方案以及后期解决导频污染的优化进行探讨,提出高层建筑中wCDma室内分布系统规划和优化的思路和方案。

二、高层建筑室内分布系统存在的问题

高层建筑室内分布建设方式主要有微蜂窝+电直放站、传统宏基站+数字直放站、BBU+RRU三种方案。第一种微蜂窝+电直放站因引入有源器件,对于wCDma自干扰系统而言在放大下行信号的同时会对系统上行低噪产生较大抬升,如果反向增益设置不合理,其对系统上行噪声的抬升将会降低施主基站的灵敏度,导致其反向覆盖范围的减少,造成用户容量的降低;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案为光分布系统,有效地克服了第一种方案的弊端同时又可简化馈线走线设计复杂度与使用量;目前的高层建筑室内分布系统设计中多采用传统宏基站+数字直放站和BBU+RRU方案。

通过对大量高层建设室内分布站点进行研究和问题统计,高层建筑wCDma室内分布系统一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覆盖干扰问题。主要包括弱覆盖、导频污染、干扰等。(2)切换问题。室内外切换,2G/3G互操作以及切换带来的其他问题。(3)数据业务问题。主要是HSDpa、HSUpa速率问题,即速率低不稳定等。(4)室内信号泄露问题。室内信号对室外信号存在外泄干扰。(5)室外信号入侵问题。室外信号对室内信号存在入侵干扰。

三、高层建筑室内分布系统规划思路

高层建筑室内分布系统建设规划是关键,应该与整网规划相结合整体考虑、综合规划。在规划时详细勘察高层建筑和周围无线覆盖环境,以便于今后室内分布系统的运营和优化。高层建筑室内分布系统规划时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案。

1、区域室内外协同覆盖方案

区域室内外协同覆盖是指对目标高层建筑进行覆盖规划时不单单考虑目标建筑,而是要把整片区域看做一个整体,室内外看做一个整体,在规划之初综合考虑整片区域的室外覆盖情况。调查出周边宏基站的站址、站高、天馈等参数,估算或者测试其在室内覆盖的状况,然后根据宏网情况再进行室内分布系统规划。在规划时应主要考虑一下四个方面的协同。

(1)室内外覆盖协同:即规划高层建筑室内分布系统的同时针对周边宏基站参数预估其室外覆盖范围与强度,在不足处采用室外美化天线等小区覆盖手段进行补充覆盖。(2)室内外容量协同:即重点考虑室内覆盖的容量,室外容量为辅。(3)室内外切换协同:即考虑切换区域的重叠范围。预估宏基站、小区覆盖、室内覆盖切换区域带,对信号覆盖边缘覆盖范围进行严格控制(4)室内外信源协同:即宏网弱覆盖区域的小区覆盖信源与覆盖高层的室外美化天线信源采用同目标高层采用同一套信源,采用光纤拉远或者微波拉远的方式解决传输问题。

根据以上四个协同,在具体规划时可采取如下措施。

(1)BBU或数字光纤拉远协同覆盖。(2)微波拉远协同覆盖。(3)小区美化天线面覆盖。(4)天线反照高层覆盖。

即在高层建筑中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同时,在其周边进行小区覆盖。选择传输时,在有光纤资源的站址采用数字光纤拉远方式,在无光纤资源的站址采用微波拉远方式进行小区协同覆盖;在路面和街道布放室外美化关系,达到精确覆盖;同时通过光纤或者微波拉远方式在高层建筑周边或者临近的另一高层建筑顶端架设美化天线,通过调整天线上下倾角对照目标建筑,实现高层补弱覆盖。

2、高低层立体分区异频组网规划方案

高低层分区异频组网规划策略是针对wCDma系统,在高层导频污染严重的情况下针对高层建筑室内分布惯用的一种设计策略。其主要的思路是将高层建筑按室外宏基站考虑,或者将小区的覆盖高度进行分层,低层与室外宏基站、小区覆盖使用同一频率,高层使用独立频率。

这样的异频组网方式能有效抑制因高站越区覆盖、街道效应、强反射体等原因导致的信号畸变带来的导频污染。因为在自干扰的wCDma系统中,高层导频污染的产生是由于窗边Ue可以测量到包括本小区在内的多个小区的导频信号,且没有一个导频信号的ec/io值足够强。在采取高层异频组网后,因频点异于室外信号,室外信号不会对室内信号产生同频干扰,室内信号的会达到较为理想的程度,通过一些相关参数的调整可使终端基本不发生重选和异频测量,但是采用这种方式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电梯覆盖应合理设计分层处板状天线间距离和倾角,使电梯覆盖在频点分层处形成一定范围范围的覆盖重合。虽然分层处上下一段距离内S1、S2频点均有覆盖,但因为物理上的距离差引起的信号强度差异较小,通过适当调整网络切换等参数,可使Ue能在该范围内保持原有驻留小区不发生切换。这样可以避免因电梯采用单一频点覆盖造成的Ue在通话过程中出入异频点覆盖楼层时因异频硬切换造成的掉话。

(2)如上述方案施工较为困难,也可以变通为全楼使用异频覆盖,在出入目标建筑处适当扩大异频覆盖范围,并通过调整邻区列表以及其他切换参数保证良好的切换性能。

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篇7

关键词wlan媒体接入控制漫游协同发展

1.引言

由于wlan可作为3g网络的有力补充,运营商普遍采用在公共热点区域部署wlan作为解决3g网络业务堵塞,改善3g网络质量的解决方案,主要覆盖重要公共热点区域,分流3g网络的热点数据流量,降低网络建设成本,改善用户体验,更好的塑造运营商的品牌形象。

wlan宽带无线接入业务是固网宽带接入和移动网数据业务的有效补充。对于固网宽带接入业务,wlan可以为其提供无线方式的延伸,从而使固定宽带接入具备一定范围的移动性;对于移动网数据业务,wlan接入速率高于目前3g网络数据业务接入速率,能有效缓解移动网在热点区域的数据业务承载压力,因此,部署wlan网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wlan技术概况

wlan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主要基于ieee802.11系列技术标准。wlan标准主要包括802.11b、802.11a和802.11g等。ieee802.11g工作在2.4ghz~2.4835ghz频段上,提供的最大数据速率可达54mbps,成为目前wlan技术的主流协议标准。

wlan主要具有提供高速数据速率、管理方便、安全、可实现l3的快速无缝漫游切换等特点。

wlan接入设备主要分为集中管理型(fatap)和独立控制型(fitap)两种。独立控制型ap设备组网模式,在无线信号网络覆盖、无缝切换、管理、控制及维护等方面弱于集中管理型wlan接入设备组网。

3.wlan与3g网络协同规划

wlan建设应与3g、有线宽带的发展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相互补充,在无线移动数据业务需求强烈、3g资源紧张的区域部署wlan。wlan和3g网络覆盖和业务特性具有很大的差别,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对于移动宏蜂窝网络和wlan的覆盖范围及承载的业务,应该做不同的分工定位。另外,对于已进行了2g/3g室内分布建设的热点覆盖区域,应优先采用ap接入室内分布系统的方式;如果现有室内分布系统不能满足要求,或没有可以利用的室内分布系统,则采用独立放装型ap进行覆盖共享现有资源。

在wlan的规划中,需要考虑用户容量:如商务活动密集的场所,需要使用多个ap进行信号覆盖。

因为现有的ap设备可关联用户数一般可到达为64个,但与实际使用带宽有很大关系,工作在802.11g模式,可提供物理数据速率为54mbps,实际有效速率为24mbps左右,由于所有接入用户共享该带宽,随着用户数的增加,系统开销也需要增加,因此每个用户分到的带宽之和会小于有效带宽。所以,应充分考虑用户容量和上网质量需求,设计ap数量。

wlan的规划中还需要考虑信道分配的问题。为了实现ap的有效覆盖,同时避免信道间的相互干扰,在信道的分配时可以采用蜂窝覆盖的原理,进行信道的分配。在考虑ap之间彼此信号覆盖范围时,不仅要考虑水平层面上的信道区别设置,还要考虑到垂直层面上的信道区别设置,这点在楼层施工时,特别要考虑周全。所以,为确定ap的位置和覆盖范围,最好的方法是进行现场勘查。将ap放在所需的位置,让客户端不断移动,并实时地测量信号的强度和质量。

另外,wlan与室内分布系统协同建设时,应采用合路的技术思路,将wlan的无线射频信号通过合路器馈入2/3g的室内覆盖系统。对于已有分布系统需合路wlan的,应确认现有系统对wlan频段的兼容性。若原天馈系统不支持wlan工作频段,应将不满足要求的器件更换为宽频段器件。天线的数量及天线口功率由覆盖距离要求、室内无线传播环境决定,系统设计时可采用ap作为测试信号源来分析覆盖效果。

由于wlan使用的是公共频率且频率资源非常有限,所以,在已经建设有wlan的热点,要根据其测试结果确定是否再进入。在wlan的规划中,还需要考虑建设并完善省级平台,实现省内漫游;建设省级认证平台与集团综合认证平台进行联网,实现全国漫游。

4.结束语

正是由于wlan的移动性和高速率的结合,热点地区宽带无线接入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wlan最有前途的市场。

3g时代虽然已经到来,但3g时代杀手级的业务尚未推出。所以,运营商应在市场宣传和资费政策上引导用户多使用wlan,wlan无线宽带业务的资费应大大低于3g无线带宽业务的资费,引导用户优先选择wlan。

总之,在wlan与3g协同发展过程中,建议目前运营商不应盲目的进行大规模ap热点覆盖,应坚持优先选择一些重要的热点区域进行全覆盖,对于已做3g室内分布的热点,尽量全覆盖,主要是考虑到业主的问题,应避免二次进场。同时,对于有潜在用户的热点应先抢占热点,进行薄覆盖,根据wlan业务的发展情况,后续再进行扩容部署ap设备。

参考文献:

【1】hedajiang,shen,c.q.,”simulationstudyofieee802.11eedcf”,ieeevehiculartechnologyconf,vol.1,pp.685-689,apr.2003

【2】theworkinggroupforwirelesslan,/11/

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篇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对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不断攀升,移动数据流量迅猛增长,2G网络不堪重负。由此,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提出了四网协同战略,使用tD和wLan网络分流2G的数据业务;但2012年以来,2G的话务量、数据流量以及利用率仍在增长。网管统计显示,某省5月份2G数据流量达11tB,累计同比增长56.6%;话务量480.8万爱尔兰,累计同比增长22%;2G和tD的流量比仍高达10.2:1,tD手机客户仍有相当比例的数据流量和语音业务由2G网络承载。2G网络依旧不堪重负,干扰与质差问题对网络质量的影响依然严重,上网速度慢、无法上网等投诉数量依然不减,客户感知难以提升。

因此,中国移动需要在已有2G网络高流量热点的基础上做好tDS/tDL的建设规划,持续有效分流2G网络流量,实现高效率网络承载,保证用户的业务使用感知。在目前tD-SCDma网络已初具规模的基础上,结合2G网络的数据热点区域对每个tD站进行细致分析,实现城区tD-SCDma网络的连续覆盖和高流量数据业务热点的深度覆盖,同时,进行tD-Lte的建设预规划。

2tD-SCDma网络连续覆盖与深度覆盖

分析

衡量tD-SCDma网络覆盖性能可通过弱场起呼比和mR测量报告、道路测试、覆盖仿真三方面,从点、线、面三个维度精确定位tD网络覆盖。弱场起呼比及mR测量报告为用户真实业务行为表现,能准确反映现网空口的质量,但在无tD覆盖区域,用户(非锁网)会自动重选至2G网络;因此,此方法不能对无tD覆盖区域做准确分析。道路测试可通过通话测试与空闲态测试综合判断覆盖性能,通话测试可反映tD占网时长占比,待机测试可衡量tD无线信号的强弱以及是否发生向2G的重选。仿真数据则可对全网进行覆盖情况评估,对无tD覆盖区域进行分析规划。

连续覆盖不足与深度覆盖不足的定义如下:

连续覆盖不足:Dt测试中覆盖电平pCCpCH_RSCp低于-95dBm,道路上不能满足tD业务需求。

深度覆盖不足:Dt测试中覆盖电平pCCpCH_RSCp低于-80dBm,无法满足商务终端在道路上或室内进行tD业务需求。

某市的tD锁频测试表明,现网有约0.27km2的覆盖电平低于-95dBm,共涉及7个不同区域。覆盖不足区域集中在市区中心,其周围楼宇较多,无线环境复杂,造成tD信号衰减较快,深度覆盖不足;还有站点稀疏区域,这些区域站点之间的间距过大,导致道路连续覆盖和深度覆盖不足。

tD-SCDma网络连续覆盖及深度覆盖不足的优化措施:

(1)功率调整

按照RRU型号重新计算每个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重新规划pCCpCH信道的功率设置。目前tD四期以后的RRU(3158-fa),发射功率较之前RRU(268)有所加强(由40w/46dBm增加至96w/49.8dBm)。对于站间距较大、需要做广覆盖的道路覆盖场景,更换大功率RRU,实现tD连续覆盖。

(2)室外天馈调整

多个小区联合优化调整方位角和俯仰角,通过调整天线方位角优化小区覆盖方向,通过逐级抬升小区俯仰角提升覆盖范围。鉴于tD-SCDma为自干扰系统,在调整俯仰角的同时,关注小区干扰变化,通过频点/扰码优化抑制干扰增强。

(3)小区合并

针对城市快速路、环城高速等高速移动场景,部分基站某个特定方位缺少覆盖的情况,通过增加小区加强覆盖;对于某些快速移动场景,通过小区合并减少切换次数。

实际案例:珠琳公园位于迎泽大桥东侧,主要覆盖迎泽桥东道路、桥北匝道及桥面,覆盖范围较大,无线环境复杂,导致部分区域弱覆盖问题严重。为解决此问题,新增珠琳公园_3小区,与原珠琳公园_1合并。合并后使1小区覆盖范围扩大,桥面及匝道弱覆盖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通过小区合并,切换带覆盖得到加强,切换次数明显较少,接力切换成功率提升显著,同时也避免了桥面覆盖小区过多导致频繁切换的问题。小区合并实施后接力切换成功率趋势如图1所示:

?

(4)容量/功率均衡

对容量需求不大的覆盖道路站点,通过删减载波,提升单载波最大发射功率,调整pCCpCH信道功率配置,增强道路覆盖。

(5)基础参数优化

通过调整频点、扰码、邻区关系、切换参数等基础参数,优化小区间切换带,提升切换带覆盖电平,减少弱场切换概率。

3室分系统的tDS/tDL建设规划

由于tD-SCDma使用的频段较高,与2G相比信号进入室内损耗大,而目前现网城区内tD基站明显少于2G基站。以某市为例,城区内tD宏站与室分系统数量均大幅低于GSm站点,tD站点明显不足。一方面,由于宏站较少,tD无线信号损耗大,原本通过宏站覆盖室内的区域,用户使用感知不能保证;另一方面,室分系统存在同一室分场景内2G和tD“简单合路”的现象,由于没有细致做链路预算,未新增天线,导致天线口输出功率不足,致使tD室分有效覆盖面积只有2G覆盖面积的50%~70%。2G/tD室分场强测试结果对比见图2。

室分系统简单合路是指不进行室分改造,只是将tD信源简单馈入到2G系统内进行覆盖。由于tD频段高、损耗大,RRU输出功率小,采用原有的GSm室分系统进行输出,会导致天线口tD输出功率不足,有效覆盖面积远小于2G室分系统。据统计,用户70%的通信行为会在室内发生,因此深度覆盖不足也造成了tD业务的倒流。

tD室分“简单合路”问题可根据下列不同情况进行整改解决:

(1)天线密度不足,即天线输出功率足够,但无线环境对信号衰减导致tD室分覆盖不足

原GSm室分设计要求进行天线布放,天线间布放距离较远,2G信号满足覆盖要求。当合路tD信号后,2G信号基本不受影响;但是tD信号由于衰减大,导致tD室分信号部分区域弱覆盖。针对此类问题,只需要在现有室内分布系统上增补天线,对覆盖不足区域进行延伸覆盖即可。

(2)天线输出功率不足,直接导致覆盖不足

tD的RRU信源功率不足,直接导致天线输出口的信号场强弱,造成tD室分信号弱。2G能够满足覆盖要求,但当tD覆盖按照2G系统主干进行合路时,由于tD信号未进行链路预算,且本身tD的RRU输出功率比2G设备输出功率弱很多,导致tD的室分天线输出功率低,就会造成tD信号弱。要解决此类问题,须在现有的GSm分布系统基础上,进行tD信号的链路预算,按能够覆盖的层数进行主干改造,根据整体楼宇链路需求增加tD的RRU数量;G网再重新分配功率与tD合路。

(3)室分器件问题,导致tD室分天线功率输出低,造成tD弱覆盖

室分系统的合路器、耦合器等器件问题(如器件性能下降、器件老化等)会导致tD室分天线功率输出低,甚至无信号。因此,要从现场排查、告警分析等方面逐级排查器件,定位问题点,选用质量好、性能稳定的器件进行更换。如果是室分天线选型问题导致局部区域的覆盖不足,可在保证室分信号不外泄的情况下,通过更换高性能天线加强tD弱信号区域,如把全向天线改为定向天线或高增益内置下倾角天线。

在tD-Lte频段确定之后,需根据室分系统所使用的频段进行全面细致的链路预算、功率分配、天馈器件适配检查,充分考虑tD-SCDma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吸取教训,提高效率,进而推动tD-Lte更快走向成熟。

42G业务热点的wLan/tDS/tDL建设

目前2G网仍是承载用户最多、业务负荷最大的网络,tD是2G数据流量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分流手段,但部分区域还存在2G的业务热点区域周边缺少tD覆盖的现象。如统计某城市1天的GSm话务量与数据流量,其密集城区有近20%的2G高数据流量小区周边缺少tD覆盖。另外,统计发现城区内有较多2G高话务基站周边300米以上没有建设tD基站。这说明城区局部的2G业务热点区域仍缺乏tD基站的有效覆盖,tD网络有效缓解2G流量压力的工作仍有很多细致问题需要处理。

将2G高流量站点筛选出,判断周边是否有tD基站,tD容量是否受限,是否需要扩容或存在故障,有甄别地进行分类处理,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可做市场重点发展的占比最高,达到60.34%。

GSm网络高流量站点周边的tD基站分布及业务量如图3所示。通过2G网络的统计数据,掌握用户对无线数据业务的需求范围与密集程度,用来做wLan/tDS/tDL的建设规划依据。对用户的引导分流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切实提升tD-SCDma网络的覆盖率,提升tD终端驻留tD网络的占比。在局部深度覆盖能力不足的区域要加强建设,保证覆盖效果,可使用新技术如双通道RRU及双通道小型化天线来满足小范围覆盖需求。

第二,进行tD分流的精确营销。可针对tD覆盖区域内高流量的锁网用户,通过短信或外呼方式加强tD营销,使该类tD用户解除锁网,产生tD流量。在某省的精确营销中,仅3%的tD锁网用户,解除锁网后实现全网tD户均流量上升2m,tD通话分钟数上升14分钟,较一般营销方式成功率提高一倍以上。

5使用新技术提升tD-Lte

系统性能

Lte标准以oFDma与mimo为核心,支持在20mHz频谱带宽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峰值速率,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降低系统延迟。tD-Lte系统的优势包括上下行子帧配置灵活可调,更适于支持移动互联网业务;上下行信道的互易性,有利于进行波束赋形和干扰协调,提高系统性能;频谱不对称,灵活高效,便于实现感知无线电;更适合在高频段、大带宽下进行优化,从而更好地支持室内及热点的高性能、高速数据业务。

tD-Lte载波聚合技术有利于更进一步发挥tDD的优势,不对称频谱利于实现和应用载波聚合技术,使tD-Lte充分利用频谱资源,获得更高的峰值速率。在单载波情况下,FDD若使用20mHz+20mHz,下行峰值速率可以达到150mbps,tDD若使用20mHz(3:1时隙配比),下行峰值速率为110mbps(3:1时隙配比)。如果tDD引入载波聚合,在tDD聚合20mHz+20mHz的情况下,下行峰值速率可以达到220mbps(3:1时隙配比),超过相同系统带宽FDD的峰值速率。

6总结

tD-SCDma网络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在tD-Lte上可能还会出现,运营商需接受tD-SCDma的教训,在目前已有网络的基础上精细规划,做好tD-SCDma网络的连续覆盖、深度覆盖,做好业务引导,从而在减轻2G网络负荷的同时提升数据业务使用感知。此外,还需根据不同场景、用户需求做好tD-Lte预规划,充分考虑网络的优势进行融合。

参考文献:

[1]李世鹤.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tS25.224physicallayerprocedures(tDD)[S].

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篇9

【关键词】tD-LteF频段重叠覆盖同频组网吞吐量

中图分类号:tn929.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010(2013)-21-0017-05

1引言

tD-Lte采用同频组网,如在F频段(1880~

1920mHz),全网小区使用相同频点,每个小区内的终端用户都会受到来自其他小区的同频干扰。通常把受到较多的同频邻区干扰影响且干扰较大的区域称之为重叠覆盖区域。

规模试验网测试结果表明,对于同频组网的tD-Lte系统,重叠覆盖问题是影响网络性能指标的因素之一,也是tD-Lte在建设和优化阶段需重点考虑的。本文通过对重叠覆盖问题的成因来源、影响程度和解决方案的介绍,探讨如何规避重叠覆盖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2重叠覆盖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tD-Lte网络中存在的重叠覆盖是tD-Lte网络建设和网络优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重叠覆盖影响严重的区域,终端用户的吞吐量性能受到很大影响,甚至无法达到网络建设的规划指标,极大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在tD-Lte同频网络中,将弱于服务小区信号强度6dB以内且CRSRSRp大于-110dBm的重叠小区数目超过3个(含服务小区)的区域,作为重叠覆盖区域考虑。从规模试验网中抽样统计结果表明,与未受到重叠覆盖影响的区域相比,重叠覆盖区域存在70%以上的性能损失,且随着重叠覆盖程度加深,同频干扰造成的性能损失会进一步加大。从重叠覆盖的影响范围上看,不同场景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

下面通过研究重叠覆盖影响的大小和范围,来寻找解决重叠覆盖问题的方法。

2.1对tD-Lte性能的影响

实际网络中的站址高度和站址距离均不同于理想蜂窝网络,此外覆盖范围内的建筑起伏不定,对信号的传播影响多种多样,重叠覆盖问题在这种网络中必然存在。

重叠覆盖对tD-Lte的影响可以通过测试评估。随着重叠覆盖范围的增加,终端用户的吞吐量变化情况见图1:

由图1可知,重叠小区个数每增加一个,会导致终端用户的CRS-SinR下降1.4~3dB,用户的下行吞吐量下降20%~40%。由定点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同频网络中的重叠覆盖对性能影响非常严重,需要严格控制重叠覆盖的程度和范围。

以片区拉网遍历测试结果统计如图2所示,与定点测试结果基本一致。随着重叠覆盖小区的逐渐增加,终端用的吞吐量和SinR迅速下降,当在网络中重叠覆盖影响占比过大时,会导致网络性能无法满足规划指标要求。

除此之外,严重的重叠覆盖还会带来tD-Lte小区间pCi的模3干扰,这种干扰会对用户移动性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在网络载荷较轻时更加明显。

2.2对tD-SCDma和tD-Lte影响的差异

tD-SCDma是n频点异频组网方式,每个小区通常采用多个不同频率的载波来承载HSpa数据业务,相比于同频组网的tD-Lte系统,tD-SCDma受重叠覆盖同频干扰的影响较小。

实际测试数据统计表明,当存在相同数目的重叠覆盖强邻区时,tD-Lte性能下降较tD-SCDma高10%~15%。如图3所示,每增加一个强邻区,tD-Lte性能下降20%~40%,tD-SCDma性能下降10%~30%。

因此,与tD-SCDma网络相比,tD-Lte需要更加严格控制网络的重叠覆盖范围和程度。

3重叠覆盖问题的来源

3.1网络结构影响

不同的区域重叠覆盖的程度存在很大差异,重叠覆盖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与测试环境的网络结构密切相关。理论仿真分析表明,理想网络结构时,tD-Lte天线高度不宜过高,在站间距为400~500m时,天线挂高建议为30~35m,或与整网平均站高基本保持一致,站点分布尽量均匀。tD-Lte天线方位角尽可能120°三等分,同站两扇区夹角不小于100°,不大于150°。天线主瓣方向无明显阻挡,也不要与街道的走向平行;天线下倾角不宜设置过小,需要结合站高、站间距、周边地理环境综合考虑,且机械下倾角设置不超过10°,防止天线方向图形状发生畸变。在这种理想网络结构下,重叠覆盖所影响的区域只有1%左右。

而实际网络中的天线挂高、站间距、角度以及站址分布很难达到理想网络结构要求,其重叠覆盖程度会高于仿真结果,如与理想网络环境相近的实际区域B,重叠覆盖比例在2.3%左右,见表1。

网络中的高站、过近/过远站点的存在是重叠覆盖的重要来源之一,如表1中的区域a和区域C,区域a和区域C超过50m的过高站比例为15%,重叠覆盖影响范围达到7%和12%,较网络结构相对理想的区域B所受影响更大。

3.2天馈倾角影响

对于同频tD-Lte网络,天线俯仰角的变化会引起重叠覆盖范围变化。如图4所示,天线倾角下压时小区间的切换带变窄,重叠覆盖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均降低;天线倾角上调时,小区间的切换带变宽,重叠覆盖的影响变大,如表2。规模试验网某区域倾角变化对性能影响的结果表明,下压倾角时tD-Lte室外道路覆盖性能提升7%,而上调倾角后导致15%的性能损失。

tD-LteF频段采用与tD-SCDma共天馈时,由于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的差异,tD-SCDma系统切换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远大于tD-Lte系统所需时间,如图5所示,为保证移动性能,tD-SCDma小区间的切换带需要比tD-Lte更宽。采用tD-SCDma现网的俯仰角,对于tD-Lte网络来说将可能增加重叠覆盖问题影响范围。在保障tD-SCDma网络性能的前提下,降低天线的俯仰角有助于改善tD-Lte网络重叠覆盖印象,提升网络性能。

4重叠覆盖的解决方案

4.1重叠覆盖问题排查

在已经完成覆盖建设的tD-Lte网络,对重叠覆盖情况的排查分析,可以通过全网遍历拉网测试方式准确得到,排查的准确性与遍历的精细程度相关。

在tD-Lte网络建设阶段,tD-Lte网络还未形成区域覆盖,无法通过对tD-Lte网络遍历测试的方式来评估网络重叠情况和对网络性能的影响程度。由于tD-SCDma的工作频点和tD-LteF频段工作频段较为接近,可以认为两个系统的传播损耗具有很强的相似性。那么,如果tD-Lte与现有tD-SCDma网络共站建网,就可以通过对tD-SCDma现网的遍历测试结果来初步预估tD-Lte网络的重叠状态。

不过,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tD-SCDma网络和tD-Lte网络覆盖基本一致。为此,首先要确认tD-Lte天线权值配置,天线权值配置决定广播信道的天线方向图,F频段tD-Lte和tD-SCDma频段接近,两者权值配置应相同;另外,tD-Lte的功率配置趋势与tD-SCDma现网的功率设置趋势也应基本一致。

4.2重叠覆盖解决和规避方法

(1)更换站址

通过对tD-SCDma现网的遍历,收集各点信号电平强度及邻区电平强度,通过折算预测共天馈的tD-Lte网络的重叠覆盖情况,筛选出受重叠覆盖影响较大区域,并分析干扰来源,按照干扰贡献排序,重点分析对干扰贡献较大的站址,按照理想网络结构站址选择原则,重新选址,改善网络性能。

在网络结构不理想引起的重叠覆盖问题中,过高站址造成的重叠覆盖问题是非常明显的,对杭州某区域测试统计发现,高站对周围邻区的同频强干扰导致该区域吞吐量下降高达40%。可见,对于影响网络性能的超高站址的排查和更换会显著提升网络质量。

(2)天馈调整

在优化与tD-SCDma共天线的tD-Lte系统时,规模试验网测试证明,在理想网络结构下,两系统优化时对天馈的调整具有协同性,即在优化tD-Lte网络指标而调整天线角度时,共天线的tD-SCDma网络指标基本没有影响;但在非理想网络结构下,两个系统的优化具有互斥性,即按照tD-Lte优化要求调整天线角度后,会引起tD-SCDma的无线指标明显恶化。在这种情况下优化tD-Lte网络的重叠覆盖时,天馈调整要兼顾tD-SCDma的指标变化。

另外,当tD-Lte的F频段设备与tD-SCDma设备未完全共站时,网络结构将会更加复杂,重叠覆盖造成的同频干扰更是难以评估,两张网络对天馈的方位角和下倾角需求差异很大,这种场景建议采用独立天线来满足网络的覆盖要求。

(3)更改频段

对于通过遍历测试发现的问题站点,比如过高站和过密站点造成的重叠覆盖影响,客观上无法通过改变站址规避,可以将F频段设备更换成D频段插花方式保证连续覆盖,更换后,可以规避原有的重叠覆盖引起的同频强干扰,如图6所示:

由于重叠覆盖影响较大的区域通常也是业务量需求较大的区域,随着业务需求的迅速增加,多层网络出现后,通过更换频点解决的重叠覆盖问题将会再现;所以不同频段的混合组网,仅能解决网络建设初期在业务量需求较低时的重叠覆盖问题。

除利用工程参数优化调整规避网络重叠覆盖影响外,还可以开启tD-Lte设备特有的抗干扰技术,如开启iCiC、FSS等干扰规避或干扰消除技术对抗小区间的同频干扰。

5网络结构问题验收方法

对于与重叠覆盖相关的网络性能验收,除了考虑多个低于服务小区6dB以内的强干扰邻区造成的重叠覆盖影响之外,还需要考虑其他两种情况:第一要考虑少量强电平邻区影响,这里的强电平邻区指的是信号强度接近服务小区或者高于服务小区的情况,这种强干扰的同频邻区严重影响服务小区性能;第二要考虑弱电平邻区的累积影响,这种类型的邻区在单独评估时对服务小区基本没有影响,但如果有多个弱电平邻区累积影响时,如有超过6个比服务小区电平弱10dB以内的邻区影响区域,也会引起服务小区性能下降。

网络验收时对强干扰邻区、重叠覆盖邻区以及弱干扰邻区的指标要求目前仍在研究摸索中。

6结束语

不同于以往的GSm和tD-SCDma系统,重叠覆盖对同频组网的tD-Lte网络性能影响较大。重叠覆盖对于网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对网络吞吐量的影响。tD-Lte网络重叠覆盖排查和解决是排查网络问题和提升网络性能的重要内容,也是tD-Lte网络建设和网络优化期间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tD-Lte无线网络性能测试规范[S].2011.

[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tD-SCDma和tD-Lte联合优化专题测试规范[S].2012.

[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tD-SCDma和tD-Lte联合优化专题测试分析[R].2012.

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篇10

现阶段,移动通信业务的类型变得丰富,由以前单一的语音业务转向网络应用,用户使用网络主要是基于数据业务的需求,数据业务的流量增长比较快。3G网络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多媒体业务逐渐普及,新业务不断产生。在3G网络中,以前的语音、短信业务会有新的发展。在新形势下,人们希望手机、移动终端实现的功能有:(1)移动办公;(2)移动娱乐;(3)在移动社区进行社交;(4)实现移动消费;(5)实现移动交易。用户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近几年来,数据业务的流量大大增加,并且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无线通信的容量不断扩大。用户的需求也在发生转变,以前主要以移动通话为主,以后会向智能终端的方向转变。

2分析多网通信的特点

现在已经进入了多网时代,多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G的GSm网;3G的wCDma、tD-SCDma、CDma2000网;Lte,作为3G和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wLan系统,下面将进行分项阐述。

2.12G网络

2G网络主要承载语音业务,同时还承担着一定的数据业务,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系统的容量比较高;第二,语音的质量比较好;第三,通信安全保密性比较好;第四,相对灵活。在现代的技术形势下,2G网络的发展空间在于以大众客户群为基础进行业务上的拓展。

2.23G网络

3G网络主要发展形式为wCDma、tD-SCDma、CDma2000网,笔者将主要以tD-SCDma为例,分析它的现状,并指出它发展的空间。现阶段,中国移动自己在经营tD-SCDma系统,和GSm网相比,它的数据承载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和其他的3G技术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GSm网是把市场驱动作为导向,tD-SCDma在发展过程中,产业链不够成熟,把责任目标作为建设的导向。在最近几年的时间,tD-SCDma的覆盖范围逐渐加大,终端品质在不断提升,种类变得更加丰富,它还可以在网络质量、市场服务导向方面有发展的机会。

2.34G网

Lte并不是人们所说的4G技术,它是3G和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中国移动预计今年将会开通20万个tD-Lte基站,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正在积极部署Lte。中国移动所采用的tD-Lte发展方向主要在于追求较高的数据速率,降低延迟时间,对分组数据进行优化应用。它的技术、产业链以及国际化的程度都将超过tD-SCDma,并形成一定的规模。2.4wLanwLan的建设成本较低,接入的速率相对较高,但是wLan只能支持低速移动,它所使用的是非专用的频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在移动管理能力上比较弱。

3探究多网协同下的线网络规划方法

3.1现阶段国内网络规划的状态

我国在进行网络规划和优化时,实施的能力比较强,原因在于三个方面:(1)国内的网络规模相对较大;(2)国内的网络情况较复杂;(3)基站的密度较大。与实施相比,在网络规划以及优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进行规划、优化的深度有待于增强,网络优化的水平还处在把Kpi指标作为核心的体系中;(2)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之间缺乏衔接,所进行的预测规划和实际的建设之间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的网络规划、网络优化的能力在实施方面存在很大的优势。优势主要在于两个方面:(1)国内进行网络规划、优化的公司比较有竞争力;(2)我国的网络种类比较多,规模相对较大,进行网络规划、优化的企业经验相对丰富,实施能力比较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网络规划理论研究、规划方法、规划工具的研发上,国内的一些公司还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另外规划优化公司需要提高人员的素质,增强管理水平。

3.2分析多网协同下的初步规划和详细规划方法

在进行无线网络规划时,需要制定网络的初步规划以及详细规划。在进行初步规划时,需要执行以下几步工作:(1)仔细分析建立无线网络的目标,对网络建设需要达到的覆盖目标、覆盖的容量、覆盖的质量作出明确的规定;(2)对服务区内的地理信息进行收集,划分覆盖地区的业务,并对环境进行划分;(3)对现在的网络情况进行分析,根据现在的覆盖率、覆盖容量、业务量等,预测业务量未来的发展情况;(4)对传播的模型进行仔细研究,对链路进行相关的预算,并展开覆盖的设计和容量的设计。在对无线网络进行详细规划时,需要做到的工作是以下几个方面:(1)在初步的规划中,已经计算出了基站的覆盖范围,结合蜂窝网的结构,对基站的覆盖范围进行实际的部署。在分析覆盖、容量、业务质量等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仿真设计,进行相应的性能分析。需要确定基站的数量,对基站的站址进行合理的选择,设定天线的角度。(2)现场勘测基站的站址。如果某些地方没有办法建设基站,需要采用RRU拉远、室内分布系统,或者wLan等方法。在现场勘测完以后,需要进行再次仿真,并做一定的调整,这样进行多次修正以后,网络一些系统性能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并确定各种参数。在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方面,市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1)在进行网络规划、网络优化时,主要是以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作为基础;(2)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不是相互独立的过程,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并且联系越来越紧密;(3)在未来的发展中,专题规划的水平将变得更高,网络优化的市场变得更加高标准。

3.3多网协同下的业务需求和分担策略

四网协同是以tD-Lte技术作为主导,2G、3G、4G、wLan实现协同发展。2G在业务上负责的范围是语音以及数据量较小的业务;3G主要的业务范围是承担手机的数据业务,对2G数据的流量进行分流,此外,它还可以为数据业务速率提供一定的支持,比如联通wCDma3G的无线上网卡,在理论上来说,它的上行速率在5.76mbps,下行速率在7.2mbps;wLan主要是分担个人电脑和手机的数据业务热点流量,对3G网络的覆盖范围进行延伸;4G网络的范围主要是在于满足数据流量更大的业务。

3.4设计多网规划的组网方案

在设计组网方案时,应当综合考虑2G、3G、4G、wLan的网络特点,进行方案的优化,在网络性能、投资效益上找到最好的结合点。在进行实际的组网时,必须考虑到2G、3G与Lte的相互操作,结合2G、3G与Lte的参数,设计组网的方案;在进行网络规划时必须考虑到当前几种网络的覆盖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在组建核心网时,必须对现存的网络进行升级,使4G和3G网络能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提高网络建设的速度,如图1。

3.5多网协同间的互换策略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种网络共存的发展趋势,网络结构变得非常复杂。在对网络进行运营管理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建设核心网,共用一个ip;第二,建设的基站应该满足业务技术的需要;第三,在运营和维护系统上,需要统一起来。四网协同需要实现系统间的切换,中间的切换过程一定要做好,使切换受到有效的控制。

3.6多网协同建设中的注意事项

在多网协同的实际建设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多加注意。例如在选择站址时,必须要对现场进行仔细的勘察,了解现场的地形、用户的使用特点,结合工程成本、建站的条件、网络覆盖进行综合考虑。此外,在进行规划时,一定要考虑到天线的因素,主要包括基站的经纬度、方位角、下倾角、天线挂高、天线增益等。基站工程参数影响到工程的实际建设效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