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的发源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7:21

古典音乐的发源地篇1

在音乐的发展历程之中,人类将从巴洛克时代一直到20世纪早期的音乐称为古典音乐。而20世纪初到现在,以非传统手法所创作的音乐作品,被称为现代音乐。随着经济的发展,相对古板、严肃的古典音乐渐渐被追求个性的现代人所抛弃,现代音乐则成为主流。而在现代音乐的发展中,古典音乐也是渐渐地被融合进现代音乐之中。所以现阶段,音乐艺术呈现出了一种古典与现代相交织的发展现象。

一、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异同

(一)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区别

古典音乐严肃、庄重,起源于古代欧洲的皇室音乐,更加注重强调乐曲本身,在创作时任何一个细节都要经过严密的思考甚至是计算,而这也很有可能是现代大多数人听不懂古典音乐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古典音乐相比,现代音乐更注重人声,以演唱者为着重点,相较于严密的古典音乐缺乏旋律的严密和思维的严谨。但也正是因为其通俗、随意,现代音乐在现代更为人们所接受。

古典音乐带给听众的感受是和谐、深刻、优美,让人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很好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的感情。《月光曲》的轻柔、《天鹅湖》的凄婉、《英雄交响曲》的庄严等等,都是古典音乐严密的乐理逻辑和严谨的曲序给我们带来的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受。不论是哪一个时期的哪一个流派,古典音乐带给我们的都是灵魂的深化,让我们的心情在作者精心营造的音乐环境之中得到沉淀。总之,古典音乐以其或恢宏大气、或轻柔婉约的曲调,给听众不寻常的感受。

与早期为皇室所独享、规格严整的古典音乐相比,20世纪初期开始流行的现代音乐以其不受拘束的旋律和个性洒脱的曲调,被更多的人们所喜爱。现代音乐的类别比古典音乐更为多样,但是无论是狂暴的重金属电子音乐,或者是婉转的蓝调,亦或是令人费解的印象主义音乐,现代音乐给听众带来的,是无与伦比的冲击与震撼。古典音乐因为严密的乐理逻辑,使听众的感觉大同小异,但是现代音乐给听众带来的冲击,却是因人而异的。

从创作的角度进行分析,古典音乐家是将自己的感情糅合进了自己的音乐,而现代音乐的作曲人更加注重的是从自己的生活之中取材,让音乐更加贴近生活,这也是现代音乐给人带来巨大冲击的原因之一。

(二)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共同点

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现代音乐,音乐的目的都是宣泄人类内心的情感,所以现代音乐和古典音乐最大的相似之处,就是在于情感的宣泄。古典音乐的创作将自己的感情糅合进乐曲之中,通过不同的乐器与旋律的起伏来渲染感情的表达。而现代音乐则是将现实生活和音乐艺术进行糅合,通过简单易懂的旋律和曲调的风格将现实生活巧妙地展现在了乐曲之中,让乐曲活了起来。而更多的现代乐器在现代音乐之中的应用,也让本就冲击力十足的现代音乐更富冲击力。

古典音乐虽为古典,但是在古典音乐创作的年代,古典音乐也是那个时代的现代音乐。所以浓厚的时代色彩,是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另一个相同点。

二、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单一的古典音乐或者现代音乐的渲染力已经不能更好地满足听众对于音乐的需求。而现代音乐的创作者在不断地音乐实践之中,也发现了现代音乐因为太追求个性,而带来的乐理与曲调之上的不足。古典音乐严密的曲调和严谨的乐理逻辑开始渐渐地被现代音乐创作者所接受,很多作者都开始注重将古典音乐加入流行音乐之中,让音乐在给人以冲击的基础上,带来古典音乐厚重的感受。在此基础上,现代音乐也在古典音乐的影响之下开始追求内在的感染力和思想深度,努力营造一种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音乐环境。

古典音乐因为其浓厚的时代色彩,给现代听众所带来的感情冲击并没有现代音乐那么强烈,甚至很少能够引起听众内心的共鸣,更多的是带给听众一种听觉之上的共鸣。所以现如今的古典音乐演奏,开始向现代音乐学习。在保证古典音乐所特有的内在感染力和思想深度的基础上,从乐器等角度下手,增强古典音乐对现代人的感染力。

古典音乐的发源地篇2

关键词:现实古典现代社会

据说,当年歌德听贝多芬的音乐时异常感动,竟热泪盈眶,结果被激恼了的贝多芬愤怒地跑过去冲歌德说:你根本没有听懂我的音乐!可到了柴可夫斯基的时代,托尔斯泰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时候,柴可夫斯基上前去向托尔斯泰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典,起码在柴可夫斯基时代就离我们远去。,古典,在时间的流逝中与我们渐行渐远。岁月将古典一并雕塑得适合于我们和时尚的口味,但我们不必叹惋,也没有无奈。

问题是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古典?我们现在还需不需要古典?古典一词classic源于罗马上层阶级使用的拉丁语,包含着这样几层意思:谐调、高雅、持久、典范。个人以为古典追寻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的追求,实际是对那个时想的追求,我们亦可以这样理解:艺术源于生活,源于时代,古典源于古罗马时代,而流行源于而今,不同的艺术代表的是不同时代的精神不同时代的追求不同时代的旋律,亦可以说一种艺术就代表了一个时代。

古典,在远离着我们,连歌德和托尔斯泰都离古典遥远,我们大可不必责备自己对古典的误解,不必责备自己对古典的远离。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詹姆斯?拉斯特、保罗?莫里亚将古典的音乐肆意改编成小品加上强烈的打击乐,以为是重返古典名著断章截句截肢为摘抄和词典,供青年人写情书时参考,以为是挖掘古典对今天的发酵作用;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一下子如球迷一样冒出这样多的发烧友,将贝多芬如私家财产藏在首饰盒中一样一任其尘埋网封,将巴赫塞进高级组合音响、看音响的名牌和效果比听音乐本身更兴味浓郁……

古典,在远离着我们,但我们对这一事实并没有遗憾,我们走出了古典的那个时代,走入现代的艺术似乎是一种必然。但是,古典被我们简化着,古典被我们肢解着,古典被我们附庸风雅着,古典被我们古为今用着,这在个人看来似乎是可笑的,我们自以为是的把听古典音乐当成一种高雅,我们在远离古典的氛围远离古典的精神的世界里追求古典,实际上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自己愚弄,我们没有生活在古典的那个世界,我们远离了古典的时代,我们实际上就不再古典,这个时候的我们再去挖掘摘抄甚至是断章取义的改编古典实际上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完全是在弄巧成拙。

听古典音乐,便非常像是看奥林匹克运动会。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我们都是从奥林匹亚山取下圣火,以为重返古希腊的辉煌。其实,我们早已经将奖励给胜利者的橄榄枝叶变成金碧辉煌实用的金牌。我们高举那熊熊燃烧的火炬,同举着一把仿古的打火机没什么两样。我们也没有了那时的圣洁和虔诚。我们离奥林匹亚山越来越远,我们却跑得越来越兴致勃勃。

古典,在远离着我们。我们却以为古典是走进文化高雅层次高档位的一层光滑的涂料、一层珍珠美容霜、一剂养生驻颜的回。

古典,是一种水。我们以为能够制造世上任何一种水:蒸馏水、矿泉水、太空水、纯净水……古典,是圣水,是我们无法制造出来的。仿古的赝品,不是古典。古典是圣水,只流自天国、流自心灵、流自遥远的原始人类的青春期。我们人类已经太老了。我们在漫长的成长的历史中赢得了一些什么,也无可奈何地失去了一些什么。

是的,古典是一种水。我们太爱把一种老酒或美酒灌装进瓶子或罐子中,或调制成颜色鲜艳的鸡尾酒斟进高脚杯中,自以为是珍惜、收藏或品味。其实,我们只是把它当成点缀、摆设、显示和象征。

古典,确实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它取自生活,取自时代,属于那个时代所特有,是不可复制的。而今的我们,没有必要去追忆古典的高雅亦或是典范,我们所要做的,是生活在自己的时代,追随属于我们时代的音符。

写到这里,不得又让我想起了那被称为“奥地利第二国歌“的《蓝色多瑙河》。承认个人对欢乐曲调的曲子有一种特别的嗜好,也必须承认自己在第一次接触到这种曲子是曾被深深的吸引,那娓娓动听的语调,那欢快的旋律无一不让我为之心动,但不得不说我是敷浅了,以至于我后来才知道这首如此美妙的旋律创作于奥普战争中奥地利人惨败给普鲁士人之后,而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单单让人快乐,而是让战败的维也纳不再悲愤,不再沉寂。

序曲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用碎弓轻轻奏出徐缓的颤音,好像黎明的曙光拨开河面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在这一背景的衬托下,圆号吹奏出了主题的动机。第一圆舞曲描写了多瑙河畔的人们翩翩起舞、陶醉在大自然中的情景。它包含了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明朗而抒情,它由引子开头的音调所构成,是全区的主要主题;第二主题是一支轻松、明快的旋律。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穿着鹅绒舞裙欢快跳舞的场景。它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亲切新颖的歌唱性旋律,第二部分的旋律则是流动怡人的,突出了旋转不停的舞蹈场面,第三部分则是第一部分的重复。第四圆舞曲也有两段音乐组成:第一段音乐美妙动听,似乎象征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第二段音乐热烈活跃,具有着舞曲的效果。第五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它由两段音乐组成:第一段那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的情景;接下来的第二段音乐欢乐、热烈,是全曲的高潮;随后,全曲进入了尾声部分。

曲子的美妙不仅在于它的旋律,而也在于内涵,它在激发着欣赏着内心对多瑙河的热爱之情,激励着维也纳的奋起——或许这就是作者所说的时代精神。没有生活于那个时代的我们,单纯的去听它的欢乐,似乎就显得可笑了。

古典音乐的发源地篇3

一、概述

在吉他乐器中,古典吉他和电吉他是相对的,它与小提琴、钢琴并肩齐名,在乐器的整个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不过,古典吉他在确立这个名称之间,还有个正式的名字――六弦琴,和lute琴、竖琴等均属于古典式的琴弦乐器行列,它的适应性、典型性和艺术性较为明显。

二、国外发展阶段性分析

(一)公元8至9世纪

从分属类别的角度来讲有拉丁吉他和阿拉伯吉他之说。“吉他”类属于弦琴体系中古典式把式乐器中的一类。其实,把式弦琴乐器在民间受到欢迎且较为流行。公元8世纪末至公元9世纪始,阿拉伯吉他和拉丁吉他就出现了,这也是古典吉他的起源。学术界认为,东方是吉他的发源地,或者准确地说古典吉他的根源,可以从伊贝利亚半岛中世纪的弹拨乐器中可以追寻,具体的例证就是21世纪圣地亚哥德柯姆斯特拉大教堂正门的浮雕。

(二)公元13世纪

公元13世纪时期的卡斯提利亚国王阿尔风索十世,是最早的古典吉他音乐的追溯者。公元15世纪,吉他的舞台上又多出了把式琴弦的分支鲁特琴,从而导致了阿拉伯吉他的风光逐渐衰落走出了历史舞台。几乎在同一时期,维拉琴也作为拉丁吉他另一形态进入了普通民众的眼帘。从外部形状来看,出现在公元13世纪的吉他有两类:摩洛风吉他和四根弦的拉丁风吉他,前者呈长圆形、外形像葫芦,后者则是四根弦、多个小孔附着在背部圆雕处。这段时期,古典吉他基本都是扁圆形状的头部,到15世纪时,被称为“维乌埃拉”的拉丁风吉他弹奏方式开始出现划片式。

(三)公元16世纪

维拉琴新的演奏方法肇事于16世纪,变划片式弹奏为手指直接弹奏,并开始在民间、贵族、王室中盛行开来。至此,这种新乐器和新的弹奏方式渐渐地被人们掌握,鼎盛时期出现在16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在西班牙普及程度最高。也是在公元16世纪,古典乐器另一个重要分支――鲁特琴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保持长久不衰。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把式弦琴发展并不盛行。这个时期的音乐家开始创作新的作品、加工原有的作品,为后来一段时期出现成熟的音乐作品奠定了基础。进入16世纪真正的文艺复兴,维拉琴和鲁特琴普及程度达到了鼎盛,很多作曲家和演奏家陆续涌现出来。同一时期,演奏吉他的乐谱出现了文字和符号的形式,弹奏方式也出现了和弦反复拨奏,发展趋势呈现中兴状况。

西班牙作为16世纪古典吉他的发源地,此时的古典吉他主要有四弦和六弦两种,用途各自不一,四弦吉他主要以和弦反复拨奏为主,流行歌舞和民歌是其主要演奏形态,实效性较高。六弦吉他和前者不同,演奏曲目的主要途径是借助逐个音符进行弹奏。从古典吉他的分类角度分析,四弦吉他属于普通的大众演奏型乐器,六弦吉他基本应用于王室宫廷和贵族府邸。不过,前者多声部演奏的王室宫廷风格也比较普及,在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等地区,均已开始出现了类似于这种风格的演奏曲目。公元16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法国的贵族阶层中,也逐渐对这一类的演奏曲目开始关注了。

维乌埃拉基本出现在西班牙地区,现在能够保存的七本有代表性的古典吉他演奏曲目的集辑中,出版来源地基本出自于西班牙。演奏维乌埃拉和著名音乐家及其创作的音乐作品比较多,其中包括佛安里雅那、米兰、皮萨多尔(曲集1552)、巴尔德拉巴诺(曲集1547)等作曲家作品。公元16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维乌埃拉音乐进入了鼎盛时期,作品演奏较为集中。提恩托、幻想曲等作品处于这个阶段的演奏高峰,作品创作的内容覆盖了多声部音乐创作和自由创意等方面。同时,演奏技巧在变奏曲中呈现了多样性特点,演奏过程中民族风格也逐渐地清楚呈现出来。

所以,从古典吉他发展历程来看,尽管此时的琉特琴音乐与维乌埃拉的音乐共存于同一时期,不过从古典吉他外部形态的角度来看,琉特体系中并没有维乌埃拉音乐,维乌埃拉仅从属于吉他类别。因此,在中世纪欧洲特别是西班牙的音乐体系里,古典吉他受到关注的程度是最大的。

(四)公元17世纪

维拉琴、鲁特琴和西班牙吉他一同进入了公元17世纪后,古典吉他发生了新的变化。维乌埃拉的音乐悄然从历史的舞台中退出了,新的样式开始出现,及大字G的五组弦加入了低音范畴并渐渐在民间开始普及和流行。巴洛克吉他,也就是西班牙吉他的叫法也在公元17世纪开始出现。这种类型的吉他以复弦为主(包括五组复弦),还具有一根最高的特殊弦。从调弦的角度来看,在公元17世纪全音调高的现象也出现了,这种特殊的变化和目前的调弦结构类型差不多。到了巴洛克时代,因为鲜明、简易的演奏特点,西班牙吉他得到了基层民众的普遍欢迎。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大量民众都青睐于西班牙吉他,鲁特琴还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巴洛克时期还出现了两位重要的音乐家:素有“音乐之父”的巴赫以及怀斯,他们为鲁特琴音乐的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

(五)公元18世纪

在这之前,古典吉他还是基本以四根复弦为主,这种以复弦为主的吉他存在调音复杂的缺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五根单线吉他开始出现并逐渐得到了大众的认可。直至1970年,第六根弦也进入了吉他体系中,它的六弦式定音模式即eaDGBe模式成为了目前吉他的主要模式。到了公元18世纪初期,琉特琴的记谱法和吉他记谱法基本类似,较为普遍的吉普方法是塔勃拉吐拉,也就是用平行线来代表弦,同时在上面标记有关的数字符号来确定音高。一根新弦和其他相关单弦也增加进了低声部,并开始出现目前比较流行的调弦方法。古典时期,意大利地区弹奏吉他的音乐人才最多,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格拉尼亚尼、卡鲁里、莫里诺等研究古典吉他的学者。他们创作了不少较为经典的弹奏作品,比如卡尔卡西,他的不少作品现在已经列入了初学吉他课程体系,是一块不容忽略的练习范本。再如,朱利亚尼的一些奔放豪迈特色的作品,也是非常有名的,他与索尔齐共同创立了两大演奏派别。

(六)公元19世纪

19世纪的前半个时期,由于机器工业的出现导致了古典吉他的发展受到了影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古典吉他的调弦改成金属制成。不少有名的吉他制作匠师,如英国的帕诺尔摩、法国的拉柯特、奥地利的斯陶法等开始涌现出来。不过,西班牙的托列斯是真正确立目前吉他比例规格形状的巧匠。19世纪50年代开始,古典吉他兴盛趋势渐减,就连法国的科斯特、维也纳的默茨这样的音乐大师,也没有创作出多少音乐作品。从音乐发展的内部原因来分析,这个时期欧洲开始盛行浪漫主义音乐,人们的审美取向发生了变化,比较喜欢华丽宏大为标杆的作品。因此古典吉他便难以发展下去,同阶段只有西班牙的维尼雅斯、费雷尔及卡诺创作了为数不多的抒情作品。其中,帕尔加的创作热情较高,不少丰盛、热烈的古典吉他的作品都是出自他手。

(七)公元20世纪和21世纪

这段时间流行音乐和爵士音乐普遍开始出现,同样对古典吉他造成了影响。不过,此时一些新类型的古典吉他开始出现,外部构造和以前相比大不相同,比如,尼龙弦得到了广泛运用。最为令人瞩目的是,古典吉他的构造得到了改良,耶佩斯将六根复弦吉他改成了十弦吉他。古典吉他的改造除了在西班牙以外,还在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有了发展。东方国家的日本此时也广泛运用古典吉他。21世纪以来,吉他的科技化发展程度越来越高,电吉他得到了广泛运用。尽管电吉他操作上十分方便,古典吉他仍然具有自己的优势,如演奏有灵气、灵活自如,这也是古典音乐爱好者喜欢它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环境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古典吉他,更能带来不一样的艺术享受,古典吉他必将迎来它的再次复兴。

古典音乐的发源地篇4

关键词:跨界音乐 融合 价值观

       跨界音乐也称混合音乐,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音乐风格交融在一起的音乐形式。它的诞生为不同的音乐形态、不同的音乐风格的结合创造了条件,也为大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跨界音乐的含义可分为两层:广义上泛指任何几种音乐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音乐,狭义上则单纯指古典音乐与通俗音乐相交融的古典跨界音乐,它是跨界音乐中最流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音乐形式。跨界音乐的历史时间不长,但是它符合社会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多样化的要求,深受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在世界乐坛上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1跨界音乐的起源和定义

       跨界音乐的产生比较晚,大约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美国。它的产生与音乐排行榜有关,一张新唱片登榜在不同类别的音乐排行榜上即被认为是某种意义上的音乐形式的交叉,成为跨办音乐的原始模型。伴随着这种发展趋势,出现了许多跨界音乐人,如古典辣妹组合、神秘园组合、莎拉.布莱曼、马友友、陈美等等。上世纪90年代,跨界音乐在中国逐渐兴起,女子十二乐坊的二胡演绎、刀郎的老歌新唱、西洋器乐伴奏在中国传统戏剧中的使用等等正成为一种新锐时尚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跨界音乐在中国的艺术领域获得了更新的诠释。

       音乐和音乐家的跨界现象发展到今天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如何给跨界音乐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根据查看的相关资料以及所听到的跨界音乐,笔者总结为在广义上是指不种类、不同形态、不同风格的音乐相融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狭义上是指古典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的相互交织、结合的艺术形态。“通俗地说就是将不同领域的歌唱方法、演奏方法根据需要改编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由多种音乐元素混合而成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欢迎”。[1]

       2跨界音乐的特点

       (1)跨界方式具有广泛性性和多样性。常见的有移植、改编、引用等。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就是在古今中外、东西南北、雅俗文野、激进保守和乐内乐外之间的纵横驰骋、自由跨越。如中国作曲家周文中用古琴曲作为蓝本,用西洋的室内乐的编制来呈现的《渔歌》。

       (2)跨界音乐人大都具有深厚的古典音乐修养。跨界音乐人大都毕业于专业的音乐学院或受到过名师指点,这是由跨界音乐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跨界音乐脱胎于古典音乐,跨界音乐人必须有坚实的古典音乐基础,才能驾驭这些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创新。

       (3)跨界音乐是一种嫁接,更是一种发展。[2]跨界音乐由多种音乐形式融合而成,既不同于母本,又继承了母本的优点,是一种突破和创新。我们在以看到跨界音乐以打破传统、运用时尚元素和现代技术、融合多态风格的面孔吸引了更多不同层次的听众,形成了新的音乐演绎手法和演出方式组合。

       3跨界音乐的分类

       (1)用古典音乐的演唱方式表现流行音乐。如“华人世界第一男中音”的廖昌永用在专辑《情释》通过翻唱王菲的《红豆》、那英的《征服》、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让古典音乐走近听众、走向市场作出了积极尝试。

       (2)用流行音乐的方式演绎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的发源地篇5

一、生活背景

作为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海顿和莫扎特的音乐在和声、织体、曲式乃至作品所反映的明朗乐观的情绪都符合这一时期的共同特点。然而,由于二者生活环境、成长经历的不同以及个人天性的差异,他们在音乐风格上也必然会存在差异。

在德奥强大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下,处于仆人地位的海顿只能依附于宫廷贵族。他的音乐只能迎合封建贵族的艺术口味,而且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演奏出来。不过,海顿却能将幽默、自然和典雅融合在一起,给人以闲适的感觉。

与海顿在创作上的局限性相反,莫扎特更为自由和独立。他摆脱了封建贵族的束缚,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自由作曲家,但也因此陷入了经济来源不稳的颠沛境地。由于自由、民主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心中逐渐觉醒,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莫扎特的思想意识也开始独立,音乐语言特点出个性化发展的特征:细腻、优美、风格明朗,具有强烈的古典主义色彩和超然于物外的特点。

二、音乐风格

海顿和莫扎特分别在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和歌剧、协奏曲、奏鸣曲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古典风格的形成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本文以交响曲和奏鸣曲为例,对二者的音乐风格做简要介绍。

(一)交响曲

海顿被誉为“交响曲之父”,有一百多首交响曲流传后世。这些曲子充满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和蓬勃的朝气,显示出极其丰富的音乐内容。他的作品具有正规的古典交响曲套曲样式,而且每个乐章都有其性格特点。海顿对古典交响乐最突出的贡献是完善了套曲的最后一个乐章。早期交响曲的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往往太多松弛均衡,即便是添加了第四乐章,多数也是带吉格舞曲风格,远远不能带来末乐章的满足感。为此,海顿创造性地利用了快板或急板,采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抑或是二者的结合。

莫扎特从8岁就开始交响曲的创作,其一生总共完成了50部交响曲。莫扎特四乐章套曲形式与海顿差别不大,但是他加强了奏鸣曲式第一乐章两个主题的对比,兼具感情的深度和戏剧性的发展。莫扎特交响曲的乐队编制较为精简,有时候甚至不用双簧管或单簧管。这样的编排使得他的音乐显得格外纯净、透明、富有表情。最令后世称奇的是,他的最后三部交响曲(K.543、K.550和K.551)从开始创作到完成仅仅用了6个礼拜的时间,却具有迥然不同的音乐性格。

(二)奏鸣曲

海顿一生创作了49首钢琴奏鸣曲,而这一时期(1760-1794年)恰好是键盘乐器由古钢琴向现代钢琴逐渐转变的时期。他对前古典主义时期流传下来的奏鸣曲式加以继承并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曲式结构。为了将奏鸣曲式更好地运用在钢琴作品,海顿编写了大量的键盘奏鸣曲,这些无疑对后来的莫扎特、贝多芬等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海顿的奏鸣曲致力于纯正的表情,透露出一种朴实的热情,有别于莫扎特钢琴作品中的歌唱性。海顿早期的奏鸣曲大部分都分为三个乐章,带有组曲的特征。而为了给封建贵族提供娱乐性,他的作品往往还带有嬉游曲的风格。到了中期,奏鸣曲的风格日渐成熟,这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但是的欧洲社会动荡不安,特别是德国的“狂飙运动”对海顿影响最深。在提倡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的大环境下,海顿顺应社会需求,进行了大量创新。他的奏鸣曲主题带有大量的民间因素,呈现出宣叙性的音调和悲壮的气氛。在海顿创作的晚期,古典主义的成熟风格已经完全确立,乐曲的演奏技巧已经相当丰富,而在布局和结构方面也获得了和声和对位因素的相对平衡。

莫扎特在钢琴奏鸣曲曲式的发展上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具有更为丰富的音乐形象――在一首奏鸣曲中有多个角色,而且每个角色都给予细腻的刻画。他的音乐被称为“阳光的音乐”,更富于歌唱性。莫扎特的作品都是为当时的古钢琴所作,特别是一种叫“维也纳式击弦机”的古钢琴。这种钢琴的特点是机件灵活,琴键触感又浅又轻,音量不大但音色清晰透明。可以说,莫扎特在钢琴技巧的运用上比海顿更为现代。我们在对莫扎特奏鸣曲中的连音、跳音、装饰音等的触键方法及声音的要求,要弹出古钢琴的那种“颗粒”清脆的效果。

古典音乐的发源地篇6

关键词:跨界音乐 融合 价值观

       跨界音乐也称混合音乐,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音乐风格交融在一起的音乐形式。它的诞生为不同的音乐形态、不同的音乐风格的结合创造了条件,也为大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跨界音乐的含义可分为两层:广义上泛指任何几种音乐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音乐,狭义上则单纯指古典音乐与通俗音乐相交融的古典跨界音乐,它是跨界音乐中最流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音乐形式。跨界音乐的历史时间不长,但是它符合社会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多样化的要求,深受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在世界乐坛上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1跨界音乐的起源和定义

       跨界音乐的产生比较晚,大约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美国。它的产生与音乐排行榜有关,一张新唱片登榜在不同类别的音乐排行榜上即被认为是某种意义上的音乐形式的交叉,成为跨办音乐的原始模型。伴随着这种发展趋势,出现了许多跨界音乐人,如古典辣妹组合、神秘园组合、莎拉.布莱曼、马友友、陈美等等。上世纪90年代,跨界音乐在中国逐渐兴起,女子十二乐坊的二胡演绎、刀郎的老歌新唱、西洋器乐伴奏在中国传统戏剧中的使用等等正成为一种新锐时尚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跨界音乐在中国的艺术领域获得了更新的诠释。

       音乐和音乐家的跨界现象发展到今天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如何给跨界音乐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根据查看的相关资料以及所听到的跨界音乐,笔者总结为在广义上是指不种类、不同形态、不同风格的音乐相融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狭义上是指古典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的相互交织、结合的艺术形态。“通俗地说就是将不同领域的歌唱方法、演奏方法根据需要改编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由多种音乐元素混合而成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欢迎”。[1]

       2跨界音乐的特点

       (1)跨界方式具有广泛性性和多样性。常见的有移植、改编、引用等。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就是在古今中外、东西南北、雅俗文野、激进保守和乐内乐外之间的纵横驰骋、自由跨越。如中国作曲家周文中用古琴曲作为蓝本,用西洋的室内乐的编制来呈现的《渔歌》。

       (2)跨界音乐人大都具有深厚的古典音乐修养。跨界音乐人大都毕业于专业的音乐学院或受到过名师指点,这是由跨界音乐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跨界音乐脱胎于古典音乐,跨界音乐人必须有坚实的古典音乐基础,才能驾驭这些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创新。

       (3)跨界音乐是一种嫁接,更是一种发展。[2]跨界音乐由多种音乐形式融合而成,既不同于母本,又继承了母本的优点,是一种突破和创新。我们在以看到跨界音乐以打破传统、运用时尚元素和现代技术、融合多态风格的面孔吸引了更多不同层次的听众,形成了新的音乐演绎手法和演出方式组合。

       3跨界音乐的分类

       (1)用古典音乐的演唱方式表现流行音乐。如“华人世界第一男中音”的廖昌永用在专辑《情释》通过翻唱王菲的《红豆》、那英的《征服》、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让古典音乐走近听众、走向市场作出了积极尝试。

       (2)用流行音乐的方式演绎古典音乐。

以古典的弦乐四重奏组合“古典辣妹”为代表,“用流行音乐的形式和现代化的演出方式打破音乐的界限,将古典音乐的精粹与世界各地的声音和节奏互相结合,实现音乐的大同,把不被大多数人涉足的古典音乐展现出全新的概念。”

      &nb

[1] [2] [3] 

sp;()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交织融合。英俊潇洒、实力唱将iLDiVo(美声男伶)为大家充分展示了这一跨办界音乐类型。他们的音乐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在音乐界可谓是独树一帜。

       ()民族与古典相整合的中国特色的跨界音乐。在这一跨界音乐形式中,谭盾的《地图》极具代表性。他将原汁原味的湘西本土音乐与现场交响乐融为一体,为我们呈现了一场传统与现代、时间与空间连接在一起的跨界音乐盛宴。

       跨界音乐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跨界音乐能够长期存在并迅速发展,一定有它的必然性。

       首先,跨界音乐的产生和发展符合欣赏者价值观和审美需求。人们传统的价值观认为,古典音乐等于高雅艺术,是上层社会的欣赏特权,欣赏古典音乐意味着高雅的品味和高贵的身份和地位。跨界音乐则化解了人们想显示自身的高雅品味却又缺乏对古典音乐的理解之间的矛盾,跨界音乐通俗易懂的特征使受众不同程度地产生“艺术修养较高”的自我认定,体现了受众的价值观。另外,接受群体审美需求的多样化导致了流行音乐创作风格的多样化,而吸收古典音乐元素则为多元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厚了创作母体,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从波切利与莎拉.布莱曼在中国演出获得的巨大成功右以看出,多元文化更加受到现代社会人们的喜爱。跨界音乐艺术正是满足了观众对古典、民族与现代等多重文化因素的需求,才受到人们广泛的欢迎和赞誉。同时,对青少年来说,欣赏跨界音乐也是一种时尚,正如何晓兵教授所说:“流行音乐的低龄消费群体真正想购买的,并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音乐,而是以某种热门音乐为载体的时尚生活方式”。

       其次,跨界音乐的内涵在于融合和创新。在各种音乐元素通过自我调节融合在一起的基础上,结合创作者和表演者的更新与超越,从而使其表现力更加丰富,更具广度和深度。

       第三,跨界音乐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是跨界音乐长久发展和生存的基石。跨界音乐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概念,它所包含的音乐因素比世界上任何一种类型的音乐都要丰富,它应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大的发展潜力。无论是不同民族或不同风格或是古典与流行、严肃与通俗的音乐都能为跨界所用,并赋予原形式以新形象,从而更加鲜活、更具有时代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第四,经济发展、商业利益是跨界音乐发展的又一驱动。企业的营销宣传、演艺公司的商业演出往往会选择社会上正在流行或已经出现流行趋势的音乐形式,这无疑使跨界音乐成为被选择的对象并被进一步推动发展。一些作曲家、演奏家、音乐人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尝试对古典音乐的改编,以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这些低成本、高效益和广受欢迎的跨界形式便成了古典音乐延续和重构的载体。

       跨界音乐未来发展的展望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两种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但是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它们相互继承、相互借鉴、相互交合、共同发展。跨界音乐融合了二者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完善,使音乐艺术的发展前进了一大步,使歌唱家和演奏家的自身技艺得到了很大提高,拓宽了他们的艺术道路。著名作曲家高为杰教授认为:跨界现象同样是文化和艺术发展的一种,可以提升到文化哲学高度来看待,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动力,对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的具有推动作用。

古典音乐的发源地篇7

【关键词】中学音乐课;流行音乐;传统音乐

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促使学生形成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是提高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保证。中学生们拥有着一颗充满活力的心,他们不停地追求着新鲜的事物,同时也被这些新鲜事物深深地感染着,各式各样的、富有动感和冲击力的流行音乐让他们将疲惫与不快尽情地发泄,让无比活跃的神经完全释放,追求流行与时尚。但是,有些学生在盲目追求流行音乐的同时,却忽视了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重要性,难以感受、理解古典音乐的文化精髓,对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望而却步”,甚至觉得听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很“闷”、很枯燥,说太旧、太土,不喜欢听。现在流行歌坛吹起一阵浓厚的复古华丽古典风,很多知名的流行音乐人,都在自己的歌曲里加入了古典音乐的元素,有的在古典音乐的旋律上加配歌词,也有在古典音乐的旋律基础下进行再创作,又或是将古典音乐的旋律作为伴奏,进行再创作……针对这一趋势,我试着从学生们喜欢的流行音乐入手,探索实现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衔接,达到激起中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目的。

一、用流行音乐导入新课,启发学生的心灵,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第五届全国音乐优质课一等奖《永远的莫扎特》一课中老师先播放了S.H.e演唱的《不想长大》,再和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比较,学生发现如此时尚、前卫的音乐竟源于两百年前的古典音乐,出自音乐神童莫扎特之手,用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也成为该课的一大亮点。笔者在音乐课上也尝试用流行音乐导入新课:如《中国京剧》一课用李宇春的《n+1》导入,引出京剧艺术的部分表演特征,包括京剧中的念白、青衣的角色和西皮流水的唱腔等;《天鹅湖》一课用S.H.e的《remember》导入,其主旋律来自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讲《八音之乐》一课时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击缶而歌》引出中国古代的乐器……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不但对古典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拉近了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古典音乐的距离。

二、让一些流行音乐元素融入音乐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师生感情

(一)流行歌曲的旋律中包含着当代学生的审美观。歌词来源于生活,往往渗透着生活哲理。青少年一代,喜欢将自己的烦恼、快乐、情感、理想追求等寄托在流行歌曲之中。鉴于此,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流行歌曲去理解学生;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帮助他们正确理解人生,并且有效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笔者在讲《梨园金曲》时引导学生欣赏了《苏三起解》和陶吹摹端杖说》;在欣赏古典音乐琵琶曲《十面埋伏》时,给学生播放电影《十面埋伏》的片段和流行歌曲《十面埋伏》;在欣赏肖邦的音乐时,欣赏了周杰伦电影《不能说的秘密》里斗琴的片段,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得出结论:流行离不开经典。

(二)流行歌曲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我在讲《祖国颂歌》一课时,按时间顺序分别让学生欣赏了《歌唱祖国》《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我和我的祖国》《我的中国心》《国家》等歌曲,讲述了这些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并和学生一起大声歌唱,这些歌曲记录这一个时代,很多歌曲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可以说当时的流行歌曲,现在也成为经典,课堂气氛很热烈。

(三)流行元素可提高音乐教学实效。面对流行元素的不断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对流行事物的喜爱程度,在课堂上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流行元素中。由于流行元素良莠不齐,势必对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学带来负面影响。面对挑战,一方面要把课堂音乐教学与社会音乐生活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演唱、表演、讨论等。把一些好的流行元素引入音乐课堂教学中来,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例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播放《猫和老鼠》的音乐视频片段,让学生从生动活泼的卡通形象中去感受音乐,让他们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美妙。

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适当渗透“民族风格”的流行音乐

当代出现了大量的具有民族元素的流行音乐,民族元素的流行音乐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民族元素”的流行音乐多采用“宫调式”的主旋律;

(二)在音乐的编曲上大量运用中国乐器:如二胡、古筝、箫、琵琶……

(三)唱腔上运用了中国民歌或戏曲方式;

(四)题材上运用了中国的古诗或者传说故事。

古典音乐的发源地篇8

关键词:舒伯特即兴曲

舒伯特的钢琴曲成就可以分为钢琴小品和钢琴奏鸣曲两种形式。即兴曲产生的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几个时期的发展,确定为体裁是在浪漫主义初期,开始了发展和普及。在古典主义时期,钢琴小品并没有受到重视,仅仅是作为舞曲的展现形式一度被停滞发展和搁浅冷待。但在浪漫主义初期,人们开始发现钢琴小品形式精炼、易于演奏等特点,受到了音乐热爱者的追捧和喜爱。即兴曲是由法文翻译过来的,本意为即兴创作。所以,其成为了19世纪短乐曲的曲名,表现形式都是创作者本身的真情流露,不是为了炫耀技巧和@得奖项。所以,即兴曲更容易和听众拉近距离,产生共鸣,因此,受到了很多普通演奏者的欢迎。

一、即兴曲的演奏风格

浪漫主义区别于古典主义在于情感,但在创作本身和方法上两者是互相促进的。热爱大自然的舒伯特,每次与友人外出游历时,都在享受外面世界精彩魅力的同时,把经历过的美好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美丽如画的自然景观让舒伯特释放了压抑在城市里的浊气,风格迥异的建筑名胜激发了他磅礴的创作灵感,让他用音乐的笔触用心地记录下了这世间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舒伯特既热爱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也领悟古典主义的严谨。他创作即兴曲的过程就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顺滑,似乎直接从灵魂落到乐谱上,形成对音乐深深的烙印。舒伯特创作的即兴曲穿插着浪漫自由的柔美又沉淀着古典理性的精髓,不论是故事性还是形式上都在创新和演绎。

二、即兴曲的歌唱特性

舒伯特在西方音乐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他对艺术歌曲的领悟和创作。从十一岁在皇家教堂诗唱班被任命为高音领唱之时,教堂圣歌的抒情和纯洁就伴随着舒伯特少年时期幼小的心灵开始慢慢生长,缓缓地在他的血液里流淌,影响着舒伯特日后对音乐的理解和创作。舒伯特的八首钢琴即兴曲在特点上来说,最为动人的就是对歌唱性的演绎,键盘对于音乐创作上有着明丽的音色和变化的特质,结合了他对圣歌旋律的理解和创作能力,把声乐里每个声部中的歌唱声音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歌词只是在描述故事上增添色彩,但音乐的旋律和立体钢琴和声能给听众带来身临其境之感,为想象力和空间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氛围,中肯的速度、广阔的音域、起伏的音调和音程波动的词句长度,都让即兴曲拥有了歌唱性的良好基础。

三、即兴曲的和声演绎

和声部分是塑造音乐内涵和形象的主要表现因素,也是音乐作品中展现多声部和发展音乐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浪漫主义还是古典主义的音乐作品,和声的作用都是艺术构成不可缺少的骨骼和架构。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时期,但内心充斥着对感情的敏感和伤怀的经历,这些压力都需要他迫切地找到一个突破口释放出去。因此,舒伯特成为了西方音乐史上和声发展进程上的重要推动者,他在和声部分的构思之精巧同时代无人可及。用钢琴来演奏和声的即兴曲,粗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是感受度却十分深远,回味更是震惊于作者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故事的浓烈渲染。和声是带有色彩的音乐展示形式,不论对于情感输入还是故事描述的功能性,舒伯特都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性,能把和声的色彩描摹得淋漓尽致,用声调配合和声的变化,从听众的内心插入作者的独白和作品的感情,令人迷醉神往。

古典音乐的发源地篇9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学;古典;流行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202-02

一、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关系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关于古典音乐的界定,其具有十分模糊的概念。然而在人们看来,古典音乐就是持久价值较强的音乐。古典音乐流传至今的原因就在于其自身的价值和优势非常大。现代音乐的界定十分清晰,易于流传且易懂通俗的大众音乐就是流行音乐。比较流行音乐、民间音乐以及古典音乐,可以发现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十分现实和直接,其十分强调现实生活中简单、质朴的感情世界。也就是说,流行音乐对听众与演唱者之间的感情交流和宣泄更加重视。这也是流行音乐具有相对窄小的音域,精悍短小,传唱度高的原因,也是现代社会人们更加喜欢流行音乐的一个原因。[1]

尽管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表演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具有基本一致的构成方式,体现在和声、音高和节奏等方面。这两种音乐都是在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所以也具有一致的情感表达处理。立足于本质角度,可以发现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一致性非常高,二者只是在表现形式方面具有较大的不同。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可以有机地结合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并在结合之后保证其应用的科学性。

围绕目前音乐传播的现实情况来看,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融合趋势十分明显。许多古典音乐家都能够革新古典音乐,只是革新的程度有所不同,这些音乐家将一定的流行因素应用到古典音乐中去,进而使得古典音乐呈现新的生命力和面貌。理查德・克莱月作为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其将流行音乐的演奏形式融入到了钢琴演奏中去,并且通过他的实践,可以看出,将古典音乐应用流行音乐的形式进行演奏获得的效果也非常理想。[2]

目前,大学生的音乐素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外界环境容易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影响他们正常的发展和成长。因此需要将流行和古典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相结合,从而对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提升和培养,对流行和古典的关系在教学中进行协调。

二、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结合的意义

(一)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提升。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结合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它们的特点和特色存在差异,其受众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差异也十分显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积极地改进和探索,对现代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进行应用,从而改编古典音乐。除此之外,两种音乐的结合还能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对其综合素养进行提升。

(二)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丰富。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知识的丰富程度对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来说,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其进行健康的人格塑造。[3]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结合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思想意识。

(三)对音乐教学效果进行提升。在教w的过程中教师会整合教学资源,深入探索和分析现代流行音乐以及古典音乐的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若想对教学内容进行表现,就需要保证应用的教学形式能让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容易,这样,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才能更加投入,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提升鉴赏音乐的能力。

(四)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完善。在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整合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4]教师应该深度解读教材,以教学内容的需要为依据进行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对多种教学工具进行应用,从而对课堂教学活动不断地进行完善,丰富教学形式,使其更加多样化,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出来。

三、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方法

(一)结合流行和古典音乐的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兴趣爱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古典音乐也应该进行改变、创新。古典音乐能发展到现在,就代表了其艺术价值非常高,但是若想将其传承下去,就需要对它的表现形式以及演奏方式进行改变,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实现音乐的持续发展。

(二)对大学生古典音乐的认知进行完善。围绕目前高校音乐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更愿意对现代流行音乐知识进行学习,在古典音乐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其认为古典音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然而已经不适合在现代进行欣赏。[5]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并不喜欢古典音乐教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态度也不够积极主动。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全面提升,培养其综合能力是大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对此教师应该将古典音乐相关的知识讲解给学生,并对这方面知识的教学进行加强,从而使得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看法发生转变。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教师可以先将肯尼基的《回家》播放给学生听,询问学生,如果在汽车站或火车站听到这首乐曲,是否会有回家的冲动,是否能够在乐曲中感受到家的味道。随后再将这首乐曲的相关背景和知识告诉学生,这种提问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的兴趣,促使他们对古典音乐逐渐产生喜爱之情,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古典音乐教学中去,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三)将学生创新音乐的热情激发出来。学生有兴趣学习,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才会更加顺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激发出来。[6]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主体的学习地位进行尊重,在此基础上促进他们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深入地体验和理解教师提供的音乐素材,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实现创新,对其视野进行有效拓展,从而将其参与音乐教学的热情激发出来。

(四)对传统音乐教学方式进行改进。若想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结合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不仅需要有机结合两种音乐的教学内容,还需要创新、改进教学形式。若想对传统的“学生听讲、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就需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去,将音乐相关的资料以及素材通过多媒体进行呈现,使得学生结合唱和听。除此之外,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使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得到加强,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进而对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行有效提升。

四、结语

本文围绕着基于大学生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古典与流行的关系,随后分析了古典与流行结合的意义,最后提出了结合方法,有效地将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结合起来,进而对学生的音乐知识系统进行拓展,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提升。[7]

参考文献:

[1]饶丽.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路径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5,(10):279.

[2]杜鹏宇.流行音乐在高校教学中的新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4):233-234.

[3]毕宇虹.现代流行音乐中的古典浪漫元素――以周杰伦的音乐为例[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2):55-56.

[4]邵莹.浅析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歌与流行音乐的互动关系[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3):124-125.

[5]彭建辉,杨士春,王普江,施涛.中国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探究――以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为例[J].音乐探索,2012,(4):116-120.

古典音乐的发源地篇10

[关键词]中国电影;民族风格;西欧风格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电影的音乐风格在不断变化着,并开始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都被运用在电影的拍摄、制作上,使得中国电影中的音乐显现出不同的风格,出现了民族、西欧古典风格并存的多元化特征。作曲家们已不再单纯把音乐作为电影的附属品,而是根据影片塑造的人物形象的需求,打破传统规则的创作模式,采用不同风格的音乐旋律,从不同的侧面去揭示影片主题,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充满了个性化色彩和生活气息。这样风格的电影音乐不仅满足了不同影片风格的需要,而且也满足了不同文化层次观众的需要。

一、民族音乐风格是中国电影音乐的主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绵延数千年,它赋予了中国电影音乐极强的生命力。中国电影音乐在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扎根于这片传统文化的沃土,从最初的民族小调到后来的民歌改编曲,直至具有民族特色原则的作品,民族音乐风格始终是中国电影音乐的主流,流传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乐器演奏的古曲、民谣等音乐素材,一直是作曲家们为电影配乐时参考的对象,更是中国电影音乐吸引世界观众的主导因素。中国作曲家谭盾为电影《卧虎藏龙》创作的音乐以及苏聪为电影《末代皇帝》创作的音乐,均获得奥斯卡音乐大奖,正是音乐中的中国民族风格深深地打动了评委与观众。这印证了别林斯基的那句名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国电影《李时珍》中的主题歌先后出现三次,而且都出现在近似的场面;在波涛汹涌的长江边上,纤夫们拉着纤绳,喊着号子,拖着逆流而上的船,艰难地前进着。它每次出现都是李时珍人生的关键时刻,第一次是在他年轻时,恳求父亲同意自己放弃科举,从事治病救人的医学;第二次是李时珍中年为修《本草纲目》四处奔波,困难重重,面临坚持还是放弃的时刻;第三次是李时珍晚年完成本草重修而获得肯定的时刻。这段音乐配以五言绝句:“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此不怕难。”生动刻画了李时珍逆水行舟,坚忍顽强的性格特征,三次歌声让人们听到了身处逆境的李时珍始终不屈不挠,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心声。此主题歌不仅起到“句逗”的作用,而且还深刻揭示了影片的主题。反映地方特征的影片,在进行配乐时,一般直接取材于地方音乐。这就要求作曲家们深入民间,在生活中寻找第一手资料。

冯小宁执导的《嘎达梅林》:讲述了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为了阻止奉系军阀勾结达尔汗王强行开垦草原而率众起义,最终为保护赖以生存的草原生态而英勇献身的故事。作曲家三宝为此片谱写了长达110分钟的音乐,主题来自蒙古族短调民歌《嘎达梅林》: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三宝在这些音乐中,大量运用蒙古族艺术中的长调、短调、盅碗舞乐、安代舞乐等素材,并让蒙古族传统乐器马头琴演奏出低回婉转、激昂奔放的音调,再加上蒙古族歌手腾格尔那苍凉而深情的歌声以及交响乐队气势磅礴的演奏,使观众深深地感受到英雄的伟大和民族精神的不可战胜。此外,民族戏曲音乐也在电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影片《活着》运用秦腔,《霸王别姬》运用京剧,《焦裕禄》运用豫剧,《小兵张嘎》运用河北梆子等。这些不同的戏曲曲调,在推动剧情发展、渲染人物形象、烘托环境气氛、揭示影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吸收古典音乐风格,洋为中用

所谓古典音乐,一般与19世纪以来的浪漫派音乐相对比,指贝多芬以前的欧洲音乐,但也有人认为可泛指两方音乐史上所有著名作曲家的作品,或沿用西方传流作曲技法而创作的现代音乐作品,总之,古曲音乐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古典主义”是指以古希腊时期的作品为完善的标准,以形式的简洁、严整、统一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古典乐派的音乐,最典型地体现了古典主义精神,并达到最完美的艺术境界。

电影产生之初,古典音乐就被用在电影放映现场来掩盖放映机产生的噪音或烘托现场气氛。在“有声片”时代,虽然原创音乐成为主流,但是古典音乐仍被重视。在电影中引用古典音乐或用古典作曲技法为电影配乐,格调高雅,思想深刻,完美统一,如果与剧情紧密结合,就能为电影增色,大大提高艺术品位。我国的现代电影对外来音乐形式,尤其是古典音乐进行了广泛地借鉴吸收,巧妙地洋为中用。

《和你在一起》是陈凯歌导演的最成功的电影之一,作曲家赵麟在为这部电影配乐中,多次引用俄罗斯19世纪伟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德国作曲家巴赫的作品,尤其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这部电影中又重新焕发出光彩,其在片中贯穿始终,为灵魂所在,另外它也是一种象征:刘小春只有完美演绎这部难度极大的作品,才能够证明学有所成,有资格参加国际比赛。刘小春在经历了一次挫折与坎坷后,虽然未如期参赛,但是他却得到了比参赛更为重要的启示,那就是宽容、感恩与亲情。一位业内人士评价道:这部电影的配乐太出色了,不论是原创音乐,还是片中主人公演奏的巴赫、柴可夫斯基的作品,都很有艺术震撼力,对烘托人物、情节和强化主题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