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十篇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十篇

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7:59

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交叉检查护理质量重要性

交叉检查护理质量是质量管理委员会用来检查护理质量的一种手段、方法,就是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不检查自己所属系统和科室而进行的交叉检查法。从而调动了全院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形成了你追我赶,公平竞争,勇夺标兵的局面,促进了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质量管理委员会的组成

我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共计16名,以护理部牵头,人员分布于大科、内、外、急诊、医技、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临床科室,既有科室护士长,也有临床护理骨干。全院编制护理人员285人,病床499张,涉及临床20个科室。

检查方法

由护理部组织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质量检查[1],每月1次小检查,每季度1次大检查。对每次各项护理检查情况汇总、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制定相应的统一规定,体现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理念。

不定性检查法:不定期,不定人员,不定内容,交叉检查。为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部不定期抽取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人员临时分组,到不同科室进行质量检查。例如;上旬由门诊部和外科成员检查内科的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危重病人护理书写等。下旬由护理部和内科人员检查外科的急救管理,术前访视,术后健康指导等。

定期小检查:护理部定期每月针对某一项目(如急救管理、病人满意度抽查消毒隔离等)或者某一临床科室进行业务查房、考核1次,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八知道等方面由护士全面叙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给予纠正,切实提高了护士的理论水平。

定期大检查[2]:质量管理委员会所有成员同时参与,由护理部主任临时分组,对全院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交叉检查。

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书写,消毒隔离,健康教育等。重点细查危重患者、卧床病人皮肤完整情况、导管是否通畅,留置是否在有效期内等情况;基础护理病人清洁卫生、头发凌乱和指甲长短情况;护理技术操作熟练和真实情况;护理书写规范化、及时性、准确性情况;治疗室、手术室、检查室、储物间消毒情况,废弃物处置情况;医务人员操作前后手卫生情况等。

护士长工作手册完善情况:要求工作计划合理、明确,具体、数据真实,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等有原始依据,病人满意度保留调查表。要求对各种突况有详细的应急预案(如患者跌倒、导管脱落、药物过敏、停电等),保障每位护士知晓。落实护士长岗位职责,对护士长进行百分制考核,考核结果上报护理部,做为年度考核依据。

教学情况:对每位实习生在不同科室的实习情况都要有记录,包括业务学习,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成绩等必须建立档案,保留原始依据供学校被查[2]。

业务考核形式采取了多样化:提问、问卷、笔试、竞赛、实际操作相结合。根据专业特点对各科护士的考试方法和内容不一,如120中心重点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注射室重点考核药物过敏试验掌握情况等,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整体水平。

交叉检查的重要性

对考核人员的要求:考核者要熟悉各专业特点和掌握各项质量标准的考核内容,对所有考核个人和科室都必须一视同仁,以防随意性、主观性和片面性,力求达到公正、客观、准确。

考核人员在检查其他科室和系统的同时,吸取了他们先进的工作经验,把好的工作作风、优秀的服务理念、完善的管理方法带回自己所属部门进行交流、学习,这对整个护理质量起到了推进作用。

检查过程中实事求是,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进行检查,扣分细化,公平合理,相互督促,做到严中有细,有据可循。

杜绝了检查中有私心、偏心现象:有效的预防了在检查中有偏向于自己部门或自己科室,害怕自己的不足被扣分,名次过低被领导批评等因素。从而调动了护理人员积极性,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做到了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

总之,采用交叉检查法有效的避免了在检查中存在的不足,使护理质量检查手段不断完善,方法不断改进,工作不断进步,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全院护理质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面貌。真正做到了让患者、社会和政府满意。

参考文献

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iSo9000标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51―01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面对医药卫生制度的改革,面对病人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和护理技术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护理管理者用什么思路、方法和制度来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现行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思路与方法,按iSo9000标准,加强护理质量建设,提高病人的满意程度。

1iSo9000标准

iSo(the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体。它于1987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套管理性质的国际标准――iSo9000系列标准,之后又进行了一系列修改和补充,1994年颁布了第2版,后来iSo又正式颁布了iSo9000族国际标准2000版(下简称标准)。

2iSo9000标准重要概念及质量特征

2.1以病人(顾客)需求为基础的质量概念:iSo9000族标准2000版质量定义为:质量是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是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面要求的能力。“标准”强调不仅满足顾客(病人)的要求,还要满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不仅是顾客说明的需要,还有实际存在的或潜在的不易用标准表达的未被说明的隐性需要。

2.2以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为管理者工作方法:八项原则是: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它是总结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结晶,是有效实施质量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和管理者进行质量管理必须遵循的准则。为管理者应关注重点、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作风以及处理内外各种关系的正确思路。

2.3重点采用“过程方法”实施质量管理:“过程方法”即系统识别和管理组织内所采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病人从来院就诊、住院到康复出院,其所接受医疗服务中影响服务质量关键过程是诊断、治疗等。在护理方面是操作、处置、专科疾病护理等过程,重点是护理程序过程,护理管理者应对护理服务质量形成过程的全部影响因素进行管理及控制,以确保病人需求和期望得到满足。

2.4强调持续质量改进:依据“标准”,当发现护理问题时,不是仅仅处理这个问题,关键应调查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检验措施效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所以说改进就是追求卓越,任何事情,第一次做就要做好,经过改进,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

2.5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整个医院是个体系,有不同的部门和诸多的过程组成,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标准”强调系统作用,强调从医院整体上考虑问题,只有充分发挥各个部门、每个过程和各种文件之间的体系效应,才能有助于增强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完整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管理别是增加病人的满意程度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3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iSo9000标准的现实意义

3.1是提高全体护理人员质量意识的有效方法:在护理质量控制中导入“标准”,不仅有助于护士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注重服务的系统性,而且有助于护士对临床护理质量的自我反馈式检查,在贯彻“标准”中培养护士的质量意识。

3.2是规范护理行为、保障医疗安全的有效机制:随着病人保护自身权力意识的增强,以及护理队伍新成份的不断增加,护理行为和护理过程的规范化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管理者以现代质量管理思路为指南。规范护理服务,规范质量行为,按“标准”对护理技术和服务过程中每个环节进行设计,将多年行之有效的各种法律、法规、制度等转化为系统的约束条件,形成有效文件,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防止不安全因素的发生。通过科学的、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运作、内部审核来检测护理行为的合法规范性。这既有利于提高护理的整体水平,也有利于保护护理人员职业权力,客观上将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

3.3是护理质量控制的必要途径:在实施护理过程控制中,护理人员站在病人的立场上不断了解分析病人的需求,识别护理过程,确定护理服务质量的特性,确定病人对服务和技术满意的标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以提供优质服务。因此,“过程方法”有效控制质量形成的每个过程,有利于监控护理过程质量,反映病人需求,体现预防为主。“标准”将促使医院护理管理从以往的终末数质量统计式管理向实时性的过程管理发展。

3.4是保证质量控制有效性和适宜性的有力方法:由于医疗护理行业的特殊性和卫生质量的不可逆性,增大了质量监控的难度,某些重点需要检测的特殊工序不可能直观地测量或检验出来,因此,可通过对工作程序的掌握和运作来判别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管理;QC小组;护理质量

QC(QualityControl,质量管理)小组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80年代被引入我国制造业。国内对QC小组的定义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质量改进、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而组织起来,并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1]”。现已应用到医疗、教育、服务等行业,是实现降本增效、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化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2]。我科收治病种包括消化、血液、内分泌等,护理工作项目多、任务重,因而开展简洁有效的质量管理尤为重要。我们于2006年在病区开展QC小组活动,如今已取得良好效果。

QC作为群众性管理手段,尤其适用于已经拥有较完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工作流程的机构,以进行小范围内质量的小规模、持续性巩固和改进。引入病区护理管理的关键点是寻找QC小组活动与护理质量管理的切合点,成效显著与否,取决于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3]。前期,对病区护理人员教育培训,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业务技术教育;统计工具、方法及其它科学方法的教育。只有全体护士质量管理意识得到了提高,才会形成稳定的质量观,融合成一个病区的质量精神,从而在最大范围内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使护士自觉地、自主地参与QC小组活动,促进质量管理效果的提高。

1实施方法

我们根据本病区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设立了重危病人、药品管理、护理文书、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训练5个管理小组。各小组由2~3人组成,1人任组长。每周自行组织,不定期对相关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护理缺陷后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了解事件发生的经过,进行纠正、指导、教育并记录。每月对缺陷事件的发生原因、造成的危害程度、可能发生的频率等进行根本因素分析,以确定事件的发生是因为个别护理人员的不规范操作、缺陷或过失,还是操作流程上的漏洞,甚至整个流程系统的缺陷,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随后跟踪监测改进实施情况,评价改进效果,将切实有效的改进方法上升为操作标准和工作规范,达到有效预防护理缺陷的目的。

2效果评价

QC小组自开展以来,病区护理质量管理较前更细化,规范化,各项管理措施更注重操作性和实用性;各级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主人翁意识也有了普遍提高;护理质量总体上升。

护理文书管理组根据护理部反映科室护理单的记录过于繁复,新上岗护士反映掌握护理单记录比较困难,对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格式和规范进行重新规定,探索出简洁的记录格式,减少了不必要的书写,增加了记录的明确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同时,对新上岗护士强化记录单的重要作用,加强培训的力度,使其尽早掌握记录单的使用。

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组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老年病人容易遗漏或重复注射胰岛素,因此,根据医生为病人制定的治疗计划自行设计了“胰岛素注射卡”,实行每人一卡,病人注射时携带此卡,护士将卡与当天医嘱核对后才行注射,同时在医嘱本及注射卡上记录相应的注射时间、剂量,并签名。使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急性和慢性并发症得到了很好的预防。

由于我科收治的病人病因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病情程度不一,治疗差异大,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危病人管理组将护理工作量化、细化,建立了病人基础护理交接班本。在遇到比较复杂、不太常见的病例时,重危病人管理组立即查阅相关书籍,与经治医生、上级医生联系,开展相应的学习,及时做好业务培训。

药品管理组通过对消耗药品的使用跟踪记录,得到一个本病区最适宜的药品配备基数,既保证了药品的使用,又避免了领药过多带来的浪费。同时,他们针对药品更新速度快,组织全科护士对科室常用药、新药的不良反应和药品之间的配伍禁忌进行学习,并将在用药过程中观察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药剂科及相关部门,避免输液反应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护理训练组认真组织护士进行专科护理技能培训:对刚到科室的护士第一周进行各种抢救技术的培训与考核;第二周进行专科抢救预案的学习与考核;第三周进行专科疾病常规护理评估及健康教育培训及考核,有效地提高了新上岗护士的工作能力。对三年以上的护士进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及考核,特别是临床上应知应会的基础操作要求人人掌握,强调静脉穿刺成功率。对五年以上的护士则要求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如心电监护、简易呼吸器的使用等;全科护士形成“我要学、我要练”,自觉提高业务能力的自觉性。

用设计的“QC小组活动情况反馈表”对全病区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5.74%的护理人员认为QC小组活动很有效果,4.26%认为有一定效果;其中认为QC小组所起作用最大的排序中糖尿病人健康教育管理组和护理文书组均比较靠前;认为QC小组明显提高了全体护理人员质量意识的占92.52%;87.53%的护士认为QC小组活动实现了对工作人员的在岗继续教育,促进了各级护理人员对日常操作和工作流程的熟练运用;65.55%的护士赞同QC小组的存在形成了一种质量管理的文化氛围;94.21%的护士感到QC小组激发了全病区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热情。

3体会

3.1QC小组活动远较护理部检查和卫生机构的抽查频繁,形成经常性检查监督,使日常管理规范化,促成质量持续性改进,避免了突击检查带来的短时间高质量,使质量水平能稳定在较好的程度。

3.2通过参加QC小组检查到的缺陷事件并查找到与质量要求的目标、标准的差距,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分析造成的原因,制定对策措施并实施,解决问题并要求达到目标[4]。培养了各级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规范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增加了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热情,使整个护理单元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有效方法。

3.3QC小组倡导了一种质量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中人人关心本病区发展,积极参与护理管理,使护士学会了全面、客观、根本地看待、分析、解决问题,增强了全病区护理工作的凝聚力。

3.4QC小组的两大关键性工作是“团队和授权”。护士长将质量管理的权力授予各个QC小组,充分调动了各级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使护士参与日常工作的管理,培养护士质量管理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参与管理的热情;从培养团队精神方面获得收益,以此创造高质量的工作绩效,提高工作满意度[5]。

参考文献

[1]陶启程,周家贤.QC小组与行为学习[J].中国质量,2003,(7):61~62.

[2]周竹叶.对QC小组活动的几点建议和要求[J].化工质量,2003(5):45~46.

[3]姜晓鹰主编.护理管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3~l98.

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篇4

管理能力是每一个护理管理者必备的重要能力,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培养、积累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这些管理能力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能力,这是最基本的组织管理能力。[1]护士长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医院管理的基层骨干中坚力量,护士长在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两年来我院新上岗护士长24名,年龄28.74±13.31,护龄9.93±11.12,占全院护士长总数的51.1%。这些年轻的护士长工作热情高,但缺乏护理管理经验。护士长管理能力的不足可直接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管理质量,甚至影响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而影响到医院的整体护理管理水平。如何尽快使这些新护士长从被管理者角色转变到管理者角色中,我院护理部在多年对护士长管理经验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2]的管理方法完善了《护士长手册》,对新护士长有针对性的进行临床管理能力培训和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护士长手册》内容

1.1月护理工作计划p(计划pian)

1.1.1月护理工作安排:

1.1.2周工作重点。

1.2质量指标自查:D(实施do)

1.2.1自查内容、时间记录。

1.2.2自查问题记录。

1.3护理业务活动

1.3.1各类查房

1.3.2业务培训。

1.3.3参加讨论。

1.3.4专题讨论。

1.4月工作小结:C(检查check).

1.4.1感染监控记录。

1.4.2小结。

1.4.3护理质量指标反馈。

1.5护理质量分析:a(处理action)

1.5.1组织方法:护士长组织科室护理指控小组成员召开的有关科室质量会。

1.5.2效果评价:是持续改进的过程。

2实施方法

总护士长对所辖管区的科室新护士长上岗后,通过pDCa循环的方法实施6个月以上的重点动态培训,结合临床实际管理效果有针对性进行评价、指导。并对手册的填和质量检查的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培训。

2.1提高护理管理效率

临床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业务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等多头绪共存的管理体系,同时护士长在管理过程中还需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这就需要护士长具有很强的协调组织能力,新护士长在管理中往往由于经验不足,使得工作中缺乏主次、计划性不强,经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现象,如往往重视了重病人的护理安全与护理质量,往往就忽视了其他病人的基础护理质量等现象的发生。因此,总护士长在指导新护士长进行工作计划,要根据本科室的实际工作特点,结合科室重病人管理、护理安全管理、年度训练计划落实、护理部月工作重点、医院大项工作安排和上月工作中存在待解决问题等进行有重点的护理工作安排。计划做到既要落实远期的也要抓住近期的,既要做好重点、也要兼顾一般的原则。月工作计划一定要体现为什么要做、做什么、谁来做、什么时间做、怎样做,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要把月工作有计划的分解到每周进行组织落实,作为护理管理者要把护理安全作为每日、每周、每月的重点来关注。总护士长要了解新护士长的月工作计划,协助、督促落实检查指导,对新护士长的管理做到有的放矢,及时提出工作改进建议,使新护士长的护理管理做到月有计划周有安排,提高新护士长的护理管理效率。

2.2明确管理目标

按照计划和目标实施是pDCa循环中的重要步骤。“护士长手册”中对护士长的质量指标的自查有明确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并且有自查问题的记录,护理部对护士长在自查中发现的问题不进行质量扣分。自查内容包括重病人管理、病区管理、入院出院管理、人性化护理、无菌技术管理、急救器材管理、共九项,48项次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临床病人护理质量要求的全部内容,一目了然。总护士长在日查房中要指导新护士长按要求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依据自查的内容对发现的问题有明确的记录,如发生问题的人、时间、内容、及处理结果等均应记录在案。明确的护理管理目标可使新护士长的护理质量管理有针对性,且具体可操作,总护士长对新护士长在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给予及时沟通,对发生的问题应明确性质,做到改进、处理有依据,保证问题发生后能及时、公正、有效的处理,能使新护士长通过处理这些发现的问题中找到经验和教训,逐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新护士长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这是新护士长尽快进入角色提高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总护士长应着重关注的环节。

2.3做好专科业务查房

“护士长手册”对护士长的护理业务活动要求,每周组织专科查房或业务培训1-2次。业务查房的内容:重病人查房、教学查房、个案查房;业务培训包括:年度训练计划落实、规范技术操作、专科理论、专科业务培训;参加医疗讨论:死亡讨论、重病人讨论、大手术前讨论、全院会诊;专题讨论:和专科有关的专题讨论、医疗专题讲座、新业务新技术、新的理论讲座。护理业务活动是提高专科护士护理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体现和提高护士长组织能力和自身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护士长积极参加和组织专科护理业务活动的能力直接体现护理的专业水平,影响专科的护理质量和护士的护理能力提高。同时高质量的护理业务查房也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的医疗活动,是保证病人护理安全,改进、提升护理质量的护理管理过程。总护士长要关注新护士长每一次组织的护理业务活动,要经常参加并跟班指导新护士长组织的专科业务活动,这样不仅直接了解新护士长的业务活动组织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其中的不足。

2.4及时评价管理效果

月工作小结是“护士长手册”中必不和少的重要管理环节,它也是pDCa循环中,对实施的计划情况的检查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的过程,寻找和发现计划中的问题并进行持续改进的过程。在月管理质量评价中,感染监控结果是院感染控制科,对科室在内院感染预防管理的评价,护士长对其中不合格项目一定要有原因分析,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效果评价,确保病人的医疗安全。

护理部的指标反馈是当月护士长管理质量效果的一个重要依据,反馈的记录也是年度评价护士长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总护士长要将护理部反馈的指标及时记录于护士长手册中,对不合格、未达标项次的问题,帮助新护士长进行逐项的分析检查。总护士长还要指导新护士长写好月工作小结,小结的重点:本月工作重点完成的管理工作和解决的问题、月工作计划落实的效果。月工作小结也是护士长年度工作总结的重要积累,特别是数据性的资料总结。总护士长通

过关注这个管理环提高新护士长的自我总结和评价能力。

2.5发现管理薄弱环节

检查和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是pDCa循环质量管理中的最后有一个环节。组织方法:由护士长组织科室护理指控小组成员每月月底前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主要内容是共同分析本月科室护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梳理问题的性质和处理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措施。并对上月问题的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对本月中短期可解决的问题措施落实效果的评价,这是持续改进的一个重要环节。总护士长要坚持每月参加新护士长组织的科室质量分析会,帮助科室质控小组对本月发生问题的分析,提出的质量改进意见做到具有可操作性,确实起到巩固成绩防止不良结果的再次发生,将未解决的问题纳入下一个循环的作用中。

3效果评价

3.1提高了新护士长盯着问题做工作的能力

实施“护士长手册”管理,使新护士长的管理做到了护理管理有目标,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措施有针对性,改进效果明显,对新护士长尽快进入角色适应角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新护士长每月对护理部的护理质量反馈和自查中发现的问题,都有改进措施,使新护士长能够有盯着问题做工作的能力,管理有目标,改进有方向。

3.2提高了新护士长业务技术管理能力

组织的教学查房作为专科护士业务学习的内容之一,对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护理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护士长要组织一次高质量的教学查房需要充分了解病例,复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护理有关的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护士长在组织相关的查房同时需要不断提高、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不断学习和掌握新业务新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医疗前沿,率先掌握新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操作技能,这对新护士长业务技能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总护士长通过参加所辖科室的业务查房不仅指导并了解查房效果,同时还可充实、拓展专科知识,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可以在查房中更有针对性进行指导、管理。

3.3工作态度积极主动

两年来我院在更换了一半以上的临床科护士长的情况下,在大批的年轻的聘用护士充实到临床一线,医院减员增效的情况下,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质量没有下降。新护士长们工作热情高,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临床的护理管理中,为适应医院的快速发展,保证护理安全,新护士长坚持晨晚间护理查房,并利用业余时间检查护理质量,许多科室护士长为尽快提高年轻护士的专科业务水平,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护理业务学习等,使之在管理中不断成长和进步,自身的护理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两年来在新护士长中涌现出一批的优秀护士长和先进护理单元,对医院的整体护理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篇5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表现出的专业形象是否具有其特性,是否有助于护理对象生命质量的提高,以及护理工作的成效[1]。广义讲,还包括护理工作效益[2]。

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疗体制不够完善:由于政策的关系,医院为了生存发展不得不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尽量减少护理质量管理投入,使护理质量管理战略和方针目标不明确,护理质量管理惯性地由几个业务部门自己去管,认为不出事就万事大吉[3]。

护理质量管理意识淡薄:大部分医院的管理者对医疗市场的严峻性估计不足,缺乏现代质量管理的市场意识[4]。对患者的质量要求尚不够重视,对质量的有效需求能力尚不够理解。轻视了医疗服务的满意。

管理知识专业培训不够:缺乏全面性现代护理质量教育,很多管理人员是从“保证不出事”的角度来抓质量,很多操作人员也是为了保证不出事和保证奖金来执行质量要求。可见,全面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和管理体制有待健全。

护理质量监控中过分追求考核结果:近年来频繁的上级检查,临床实际工作繁忙,护士均感到压力很大,在护理质量管理目标设定上产生了偏差,过分追求指标值,重视考核分值,而不是针对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和特点进行全面监控。

社会群体对护士的工作及人格不能正确评价:大多社会群体认为护士的工作就是输液、打针、发药,缺乏正确的认识,疾病康复与否关键在于医生,甚至对护士的人格不尊重,恶语中伤,管理者也不重视这方面的教育,造成医患缺少沟通。

护理质量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为完善医院护理管理体制,医院应设置专门机构,例如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护理质量专项管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职责明确,工作制度健全,分工到位,实施有记录,奖惩严明。定期与不定期对院、科、病区三级护理质量进行效果评价;建立与完善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历讨论制度。

加强护理管理教育,提高质量意识:①进行全员培训,使护理人员意识到体系运作涉及到每一位护理人员,是全员参与的过程,牢固树立以质量求发展的观念。护理质量管理要适应社会进步与护理学科发展的需求,护理人员应把质量第一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工作中,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②使护理人员明确提高护理质量管理必要性。卫生制度的改革,大众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和护理技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控制必须要有一整套的管理体系标准来督促实施。

提高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抓好护理服务质量:护理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的护士,就是说护士长或者护理管理人员要在充分考虑护士的生理、精神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护理管理工作。二是要“以患者为中心”,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为患者提供专业化、亲情化的护理服务。同时,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护理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医学,护理学的相关知识,还要了解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提高护理服务的水平[5]。

完善专科护理管理体系建设:①制定专科护理实施制度。制定专科护理常规、专科标准护理计划、专科护理操作流程及专科护理人才培训计划。坚持做到每天业务提问,每周进行专科知识学习,每月至少组织1次操作及理论考试,每月重点患者护理查房。②成立专科质量管理小组。为保证护理质量管理起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作用,设立专科督导管理小组,每组设组长1名,协助护士长进行科室内护理质量的监控、改进和落实工作。

建立多部门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协调机制:医院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组织实施全面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指导、监督、考核、评价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并注重各部门间的相互协调、相互监督。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把握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确保护理质量的稳步提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护理管理者的中心任务,也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护理质量管理思想没有体现现代质量管理思想,传统质量管理认为,达到“符合性”技术标准就是高质量,质量问题是作业线的恶果,这过分强调工人文化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对质量的影响,不能追求“零缺陷”。比如危重、一级护理病人合格率95%,即是允许出现5%的护理缺陷可能,这无形当中就使护士会认为5%的护理缺陷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以质量标准适应现行状况,留有余地的管理方法,不仅使病人得不到100%的优质护理,也容易增长护士工作出纰漏习的惰性,有碍于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质量意识。我们的护理质量管理应该吸取先进的现代质量管理思想,护理质量的概念应该从满足患者健康需要的角度去定义,而不应该局限于对患者日常活动的服务上,也不应该将其简单的定义为服务态度的优劣。护理质量的评价主体应该从护士做了什么转向患者实际得到了什么,得到的是否是他所需要的。护理质量的控制应加强前馈控制的行为,克服反馈控制中因时间差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护理缺陷,使控制变得积极而有效。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临床工作中应积极发挥质量控制、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做好服务中各环节的管理,增强护士的质量意识,促进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爱萍,孙红,姚莉.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23-124.

2陈穆媛,郑燕花,方建玲.如何确保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中外医疗,2009,9:103-104.

3崔晓薇,李江,张顺英,等.完善现代医院医疗护理质量控制方法探讨.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9):71-72.

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篇6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康复中心自2010年1月起将科室内护士分为3个护理小组,由每个护理小组中的总务护士及2名责任护士组成科室内质控小组,护士长为科室内质控小组组长。科室内质控小组按质量管理要素分为重症组、消毒隔离组、抢救物品药品组、护理文件组、护理安全组,每组由2名护士组成。成员组成兼顾专业搭配及个性化优势,使质控小组结构相对合理[2]。

1.2方法

1.2.1各小组职责分工

1.2.1.1重症组:负责抽查护理小组中2名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其中包括一级护理1人,二级护理1人,主要检查责任护士对所负责患者病情、治疗、护理的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措施是否到位,基础护理完成情况,护理安全措施是否完善,护理记录是否及时准确的反映患者的病情。

1.2.1.2消毒隔离组:负责检查护理小组中无菌物品是否在有效期内,无菌物品消毒灭菌是否合格、消毒液配制及使用是否符合要求、医疗垃圾处理、终末消毒执行情况。

1.2.1.3抢救物品药品组:负责检查护理小组中抢救物品药品是否做到“五定”,即定数量、定点安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同时抽查护士对抢救药品作用及副作用掌握情况。

1.2.1.4护理文件组:负责对各项护理记录书写指导及检查。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护士交班本等。

1.2.1.5护理安全组:负责检查护理小组的护理安全,抽查护士对工作制度、风险预案、工作职责的掌握情况,是否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即操作前、中、后查,使用移动护士站(pDa)核对患者腕带、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方法。检查各种护理告知是否完善,是否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悬挂各种警示牌以及各种高危药品的管理。

1.2.2明确工作要求,注重持续改进

1.2.2.1严格要求,统一标准:每季度组织召开科室内质控组成员会议1次,明确各组职责分工,根据院级质控标准制定科室检查评分表,统一检查考核方法,使质量控制科学、规范、公正,减少随意性。

1.2.2.2定期检查,随时纠偏:科室内质控组成员每周检查1次,对护理小组的护理质量进行了全面指导及检查。对于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通知责任人,令其及时整改。护士长每个月检查科室内质控组成员检查情况,判断各组检查方法是否得当,标准是否统一,随时指导纠偏。

1.2.2.3及时评价,持续改进:科室质控小组建立检查月反馈评价制度,每月召开全体护士会议,将质控小组检查出的问题在会议上做简要反馈,对存在共性问题给予指导纠编,并动态跟踪质量改进情况。针对同一问题反复出现的情况,在会议上提出,提示护士们注意,并持续跟踪,直至无问题出现。

2结果(见表1)

3讨论

通过科室内分组质控使笔者科室在院级检查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分组质控不仅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还是减少和杜绝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方法[3]。人是生产中最基本、最活跃、最关健的因素,任何先进的设备、技术,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通过人为载体来实现的[4]。现在在临床工作的护士趋于年轻化,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觉性、合作性、思考性,是护理质量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科室通过建立科室内质控小组督导辅助护理质量管理,使每位护士都能参与管理,自觉发挥出最大长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激发护士工作热情,发扬团队精神,构建和谐、团结、健康的工作氛围。科室内人员分工明确,可以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完成质量控制工作。护理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而科室内的质控小组又是护理三级质控体系中最低最基础的环节。因此,科室内质控小组是护理质量有效和长效管理的关键,对提高科室护理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席淑华,周立.总护士长在护理质量督察中的作用[J].护理杂志,2001,18(2):38-39.

[2]刘涓,赵林.加强院级质控管理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1):65.

[3]王念坚,陈立梅.质控小组在iCU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0,6:162.

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护理管理效能;护理质量标准;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21-01

在现代社会医院的发展源于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高效能的管理是提高医院竞争力的有效的手段之一,能最大程度的激发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1]。护理工作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提高是护理管理效能提高的体现,护理质量内涵的建设直接影响医院的竞争力。针对护理管理效能提高,我院广大护理工作人员作出了不懈的探索。高效能的护理管理对医院的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护理质量标准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建立护理质量标准是对护理质量的提高的保证,护理质量标准既是护理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护理工作优劣的准则,更是指导护士工作的指南,它是根据护理工作内容、特点、流程、管理要求、护理人员及服务对象特点、需求而制订的护理人员应遵守的准则、规定、程序和方法。应该具体化,细则化,有其科学性,可衡量性及实用性。质量标准的建立应在广泛的资料收集基础上,由护理工作人员由目前的质量现状,寻找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薄弱环节,分析具体原因及影响因素,并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研究对策,制定相应的管理或技术措施,提出可改良行动计划制定而成,付诸于实际工作有可参照性,可实践性,能在实际工作中起指导作用,并有持续改进的过程。护理质量标准应有具体的评价体系,最好能与护理人员效益工资分配方案相关联[2]。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激发人潜在动力[3]。

2.引进企业的管理概念

管理有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重点在其组织性,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协作劳动本身的要求。管理的社会属性,重点在监督性,维护生产关系的特性。管理任务就是要设计和维持一种系统,使在这一系统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以及信息),去实现他们预定的目标。护理管理人员应协调好管理的两重属性,做到科学化制度化与人性化的完美结合[4]。在坚持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尊重护理人员的工作创新思路,重视其心理需求,给护理人员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培养护理人员医院主人翁的归属感、荣誉感及成功的满足感。培养工作人员的团队精神。对于护理的管理人员工作的重点而能调动护士积极性,把护理工作管理的井井有条,充当领导型和沟通型的专家,理解体谅下属,公平公正而不是陷于琐碎事务,事事亲力而为,而让下属无所事事。

3.护理医疗安全

护理安全一般是指在护理活动过程中无护理并发症、差错、事故及纠纷,涉及参与护理活动的每个人员及各个环节。护理管理的角度来理解,护理安全和患者安全其实是统一的,其最终日标也是一致的。对各种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从根本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把差错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患者安全,防范意外事故,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在具体的护理工作应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准,“木桶理论”揭示木桶盛水量的多少取决的木桶的最短板,医疗事故的发生往往出在护理人员的薄弱环节,所以加强全体人员的业务学习,引进护理人员全员聘用竞争上岗,护士长能者居之,对业务不熟悉人员给予危机感,刺激全体护理人员业务学习的紧迫性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以达全员业务水平提高。

4.护理管理的信息化

在网络信息时代,信息化管理能极大的提高护理管理的效能,简化工作程序,信息化技术在医嘱管理、护理工作量统计、护理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应用。减少了人工差错,为护理人员节约大量工作时间,并创造了良好的业务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了计算机辅助护理质量管理的作用。促成了护理管理管理模式向科学化、数字化、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转变。

5.激励机制

激励在管理中是比较有效的管理手段,护理工作难严格量化及外部监督,必须尊重护士,倡导自我管理[5],护理工作人员也需要得到肯定,希望得到理解认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自我管理能力积极向上。激励包括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评先创优给护理工作人员学习及进修机会[6],能极大的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以多种形式宣扬优秀工作者,倡导全体人员以优秀为榜样,鼓励她们安心本职工作,爱岗敬业。

综上所述,护理管理效能的提高应从多因素、多角度考虑,管理的高效能能极大的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卢素宏.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应用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06,6(3):26.

[2]李沛.提高护理管理效能探讨[J].中外医疗,2009,10(1):118-119.

[3]钱亚萍.运用动力原理进行护理管理[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5(11):53-54.

[4]杨君.重视人性化管理提高护理管理效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5):203-204.

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护理;绩效管理;护理管理

作者单位:471002河南省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绩效考核是指运用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职工在本岗位上的工作行为与工作效果的一项动态性考评工作。绩效考核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绩效考核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护理人员作为医院员工组成的重要部分,合理的护理绩效管理方式将对护理质量的提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2012年4月开始我们结合医院及自己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室的护理绩效考核管理办法,通过近10个月的运行取得满意的效果,科室的护理质量、护士工作积极性、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

1背景与思路

11背景我科室是我院设置的全院性综合监护室,设置床位6张,护士12名,年平均床位使用率92%,收治患者病情复杂,护士需要掌握的知识面广,对护士的技能要求高,护士劳动量大,承担的护理风险大,对护士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要求高,但是科室的收入处于医院的中低水平,科室内部绩效分配采用院方统一制定的奖金系数分配,只有这一个评价指标来决定护士每月奖金的多少,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护士工作积极性不高,经常要求调出科室,导致科室团队不稳定,护理质量难以提升。

12思路随着优质服务的深入开展,卫生部出台了关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文件中提到要探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完善绩效考核办法,根据护士的工作量、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等要素对护士进行综合考评,护士的薪酬分配向临床一线护理工作量大、风险高、技术强的岗位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在这样的行业大环境和院领导的支持下,我们结合卫生部的主要精神,大胆的改革陈旧的分配方法,制定了新的绩效管理办法。

2方法

21建立组织成立由护士长、质量与安全管理组长及骨干护士组成的绩效考核小组,负责制定考核标准、确定评价要素、制定制度及分配方案。

22制定制度明确科室考核管理制度及数据统计方法,确定岗位系数、职称系数、护理工作量权重、护理工作质量权重、患者满意度权重。

23确定评价要素以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单项奖惩项目、日岗位系数、劳动纪律、满意度为主要评价要素,来综合评价每个护士的工作状态,每月评价一次。

24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及计分方法权重是指某一评价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是以某种数量形式权衡被评价事物总体中诸因素相对重要程度的量值,不同权重的分配往往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一般评价指标越重要,权重的赋值就越高[2]。

241设计工作量统计表依据科室工作实际情况设计护理工作量统计表,每人每天每班次统计本班入科人数,出科人数,抢救人数,呼吸机人数,记账人数、查账人数等能反应主要工作内容的指标,每一项指标设定独立分值,单独计分后每天总记分,每月专人统计每个护士的月度总分。

242职称系数计算护士是07,护师是09,主管护师是10,副主任护士及主任护师20,系数的确定差距不是很大,主要想起到适度调节的作用,鼓励年轻人积极上进的同时,避免出现拿钱不干活,干活不拿钱的现象。

243日岗位系数计算经过大家讨论后确定每个白班责护10的系数,夜班责护20的系数,电脑班09的系数,总务班08的系数。

244制定分配方案绩效考评要注重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奖金分配与直接考评结合、过程公开与公平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以保证绩效考核的科学合理[3],根据这个原则我们确定各个评价要素在综合评价中所占的比例,制定绩效分配方案,其中护理工作量占总绩效的10%,护理组长津贴占总绩效的5%,除外这两项后余下绩效的60%为日岗位系数,30%为护理工作质量,5%为劳动纪律,5%为患者满意度。方案确定后经全科室讨论通过后试运行。

3结果

31统计方法设置实施绩效考核前为对照组,实施绩效考核后为实验组,对护理质量、人力资源利用率、满意度三个方面列表统计数据。

311实施前后护理部对iCU护理质量评价结果比较(表1)。

312绩效考核实施前后人力资源利用率比较结果(表2)。

313绩校考核实施前、后患者对护士评价情况比较(表3)。

32统计分析统计结果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p

4结论

41实施护理绩效管理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随着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科学的评价护理工作绩效是护理管理者的工作重点之一[4],通过实施新的绩效考核办法,护士劳有所得,干得好拿得多,从管理手段上提升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护士主动参与管理,自我约束力提高,从而带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42实施护理绩效管理能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绩效考核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5]。通过对本科室护理人员绩次考核,科学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避免了护理人员浪费,减少了重复工作[6]。护士长在工作中根据护理人员数及患者数目,随时调整班次或工作内容,同时适度授权给各个组长,让每个组长在获得组长津贴的同时承担一定的科室管理职能,使得每个组长可以灵活的调动人力资源,原来一忙就请假的现象得到改善,护士积极主动自己协商进行调班,保证工作的顺利运行。

43实施护理绩效管理能提升患者满意度科室设计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每月发放,绩效考核将患者满意度水平与个人奖惩结合。对于患者投诉经调查落实纳入护士个人绩效考核内容,对患者反映中给予肯定表扬的护士实行精神上、物质上的奖励。科内护士逐步形成相互督促、提醒、帮助的氛围,促进了竞争意识的提高和服务意识及服务态度的改善,工作主动性与服务周到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7],使患者满意度调查成为护理人员绩效评分的标准,成为规范、督促护士行为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张英,黄春艳论医院绩效考核中国医院管理,2003,23(12):34.

[2]许湘华,谌永毅护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进展.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84.

[3]张亚金,李伟明浅析医院的绩效考评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8):1.

[4]任益炯国有医院绩效管理评价的现状分析.中国医院管理,2005,25(4):16.

[5]苏丽华,邵霞量化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临床医学工程,2010,1(17):9091.

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篇9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2-0218-03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

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第十条规定[1]:“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病历资料。”护理记录是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间,护士对患者实施护理、治疗过程的客观、真实和动态的记录[2]。护理记录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中医方举证的重要资料之一[3]。通过对我院100份出院病历中护理记录的分析,发现存在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简称“五性”)缺陷的问题较普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必须采取主动防范措施,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和法律效用,降低护理风险。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05年7月至12月我院儿科、妇产科、内科、外科等9个科室住院病人出院病历100份,其中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70份,占70%,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30份,占30%。以《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病历书写规范手册》第2版、我院制定《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实施细则及护理记录质量控制标准为依据进行检查。

护理记录中潜在的法律性问题

1.护理记录真实性缺陷护理记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要求所记录在案的数据正确、陈述清楚,并能准确的反映病人的客观状况及护士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的真实过程[4]。100份护理记录中有21份存在记录失真性缺陷,占21%。表现有字迹不清、涂抹、粘刮,记录与病人病情、护理常规、医嘱或其它护理文书(如体温单)不符,代签名如巡回护士代器械护士,实习生或进修生代教师签名,抄医疗记录或凭空想象,主观臆断,缺乏严谨性和真实性。

2.护理记录客观性缺陷护士在书写护理记录时,要客观反映病人病情治疗及护理过程。100份护理记录中有32份(占32%)存在客观性缺陷问题。护士对主、客观性资料的基本概念模糊,仍用书写交班报告式的回顾性记录,没有体现“写你所做,做你所写”,主观臆断性记录较多,如“生命体征平稳、体温高热、睡眠好、无缺氧征、吃奶好、二便正常、病重请下班注意观察”等,没有对所测量数据、病人客观表现以及治疗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此类具有客观性缺陷的法律文件可靠性不强。

3.护理记录完整性缺陷对病人所施的一切护理与观察的结果记录、前后内容应连续、完整。危重、病情突然变化及死亡病人等等护理纠纷高发人群的护理记录完整性更为重要。100份护理记录中有40份(占40%)具有不同程度的记录完整性缺陷。没有应用护理程序思维模式书写的交班报告式的护理记录仍普遍存在。主要有几种形式:①有护理问题,无护理措施及效果记录的完整性缺陷:如体温39.9℃或血压165/110mmHg。没有处理或护理措施的记录。②有处理或护理措施,无病情变化或护理问题及效果记录的完整性缺陷:如8pm遵医嘱口服心痛定10mg。没有用药后效果的观察记录。③有护理问题及措施,无护理效果记录的完整性缺陷:如上午9∶00安静下胎心率180次/分,12小时胎动数9次,9∶05分报告××医生,9∶10分遵医嘱给孕妇鼻塞吸氧,2L/分,30分钟。没有吸氧30分钟后胎心率复测结果记录。④病情观察、治疗或护理措施记录的完整性缺陷:如孕妇主诉阴道有液体流出,抬高臀部后阴道流液停止。没有记录阴道流液及报告医生的时间,流出液颜色、气味及性状,抬高臀部的高度记录。上午7∶30分留置尿管,下午4∶00拔除尿管,病人能自行排尿。没有插尿管前和拔尿管后尿管完整性、注入或抽出气囊(水囊)内的气体名称(液体名称、量)等关键环节的记录。留置胃管等介入性护理操作及输血等特殊治疗过程观察记录均存在完整性缺陷问题。此外,护理记录存在连贯性的缺陷,如上一班给高热病人采取降温措施,下一班没有对病人体温复测结果的记录。

4.护理记录准确性缺陷护理记录的准确性要求书写内容符合患者诊疗护理的实际过程[5]。本组100份护理记录中有12份(占12%)存在准确性缺陷问题。其中,有2份(占16.6%)为术前诊断与术后诊断、医疗、病房护士护理记录与手术护理记录不相符或不准确,有1份(占8.3%)为病人出、入院时间、危重病人病情变化时间、报告医生时间、抢救时间存在护理记录与医疗或其它护理文书(体温单)不符及抢救用药的不准确。如术前护理记录病人诊断为急腹症,术后医疗诊断为肠套叠,护理记录无更改。护理记录上午9∶00患儿心率180次/分,呼吸60次/分,口周及面色紫绀,医疗记录上午9∶20分护士报告患儿病情变化,心率160次/分,呼吸62次/分。对病情变化、抢救、死亡、治疗护理的时间、关键环节不准确等记录,均是最严重、最容易引起护理纠纷,造成院方举证不利的因素。

5.护理记录及时性缺陷护理记录不及时将使护理人员处于被动,特别是抢救护理记录。《条例》明确规定“于抢救患者毕6h内据实补记并标明”。一旦发生护理纠纷诉讼,护理记录将被封存,不能修改[6]。及时书写护理记录是保证记录真实、准确、完整的条件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存在以护理工作繁锁、人员紧缺等为由,不及时完成护理记录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对策

1.加强培训,提高护士法律及护理风险防范意识随着《条例》以及配套法律法规的实施,病人法律意识明显增强,而护士不熟悉国家医疗法律法规,不直接参与护理纠纷的处理,封闭式处理纠纷的管理方式,并因护士抱着护士少,工作忙,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将实施的护理、治疗过程记录,能少写尽量少写甚至不写的思想等原因,不能从法律的角度去审视护理记录中潜在的法律问题,护士法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部分病人,然而有缺陷的护理记录使护士在护理纠纷中承担了本不该承担、本可以避免的法律责任。因此应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等国家医疗法律法规列入护士培训计划,定期进行护理风险教育。组织学习有关护理规章制度、护理记录书写规范、诊疗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这也是医疗质量管理年要求重点管理的内容之一。我院成立三级培训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如聘请医院法律顾问为护士进行了有关护理记录中潜在的法律性问题及护理纠纷防范与处理等专题讲座。护理部通过护士长例会将护理纠纷发生的过程、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向全院护士通报,对护士进行相关法律法规考试,不断提高护士法律及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可靠性,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

2.提高护士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化能力扎实的护理文书书写基本功、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化是保证护理记录质量的前提条件。护理文书书写方法的改进很大方面是护士思维方式的一个大改革,而护士在长久以来所养成的固定思维模式和相对较低的文化素质是护理文书书写的最大障碍[7]。此外,护士没有接受正规文书书写培训,不熟悉护理记录书写规范,正确理解和运用护理程序上也存在缺陷和误区,护理常规、技术规范不熟悉,落实不到位等等原因,均是造成护理记录书写客观性、完整性缺陷的主要因素。因此,护理部以专题讲座、护理查房、护理病历讨论以及晨会提问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护士长、护理骨干在护理常规、技术规范、护理记录规范化书写以及正确理解和运用护理程序来观察、收集和书写护理记录的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加强对护士业务知识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有计划组织护士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鼓励参加护理大专或本科高学历的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护士护理记录书写基本功,适应运用护理程序书写护理记录的思维方式改革,使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化,减少客观性、完整性缺陷的潜在法律性问题,保证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目的。

3.建立完善质控体系,加强对质量全程控制与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护理文书质控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8]。检查发现,护理管理者及护士对护理记录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如护理记录质量控制审签均为病区护士长一人包办,此外,因对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不熟悉,病区护士紧缺,整体结构比例欠合理如中高级职称护士少等因素,造成对护理记录质控管理起关键作用的基层质控流于形式,使存在“五性”缺陷的潜在法律性问题的护理文书“带病”归档。一个切实可行的质量标准在质量控制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是质量控制的依据。护理文书质量标准包括规范护理记录单各个环节的书写要求、重点及分值。我院以卫生部及本省制定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本院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细则为指导原则,制定了护理记录质量控制标准,并组织全员培训,重点培训基层护理管理者及护理骨干,掌握质量控制标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护理记录质量控制网络,实行院―大科―病区三级质控管理体系,抓好基础、环节及终末三个环节质量的管理,转变只重视终末质量,忽略基础和环节质量管理的旧模式,遵守环环相扣,疏而不漏是环节管理的原则,使护理记录中潜在法律性问题在形成文书过程中得以纠正,保证记录的终末质量。各级质控小组运用pDCa管理方法,对护理记录质量进行有计划、实施、检查及处理地循环控制,以解决问题为质控最终目的,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和整改,对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目标进行统计与测评,并将结果通过护士长会议或科内会议向护士通报,充分调动护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我院2002年引入iSo(国际标准化组织)9001:2000标准,对我院护理记录质量进行国际化、科学化及规范化管理,培养护士“做你所写,写你所做”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体现人人参与管理,持续改进的管理新理念,保证护理记录“五性”的完整。

我院护理记录中存在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缺陷,因此,提出普法及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培训,规范护理行为;制定具体的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及相应质量标准;抓好文书基础、环节及终末全程质量的控制等相应管理对策。达到增强护士法律法规及自我保护意识,护理记录水平提升,体现护理记录的“五性”原则,提高护理记录质量,提供有效的法律凭证,主动负责的对策能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的结果。

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渔网式”质量控制;医院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控制是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一项关键指标,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管控手段,更是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其主要作用在于从现代护理管理理念出发,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该研究对该院2015—2016年特一级、重点专科、护理操作、消毒隔离、护理文书、病区管理、护理安全、患者满意、服务质量和随机检查等指标进行回顾和对比,对"渔网式"质量控制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回顾对比该院2015—2016年"渔网式"质量控制措施实施前后医院护理管理工作质量检查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2方法

1.2.1制定护理目标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就在于统一质量标准的制定,该研究中护理部设定了如下管理目标:护理事故发生率为0%,护理压疮发生率为0%,护理程序执行率为100%,医嘱执行正确率为100%,高危患者风险评估率100%,危重患者腕带佩戴率100%,健康教育覆盖率100%,优质护理覆盖率100%,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护理安全合格率98%以上,患者护理满意度95%以上,护理文书规范性95%以上,病房管理合格率95%以上,重点科室管理合格率95%以上,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5%以上,护理理论和操作技术考试合格率85%(改为90%)以上。1.2.2成立护理管理小组护理管理的主要作用在于监督、改进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该研究中成立了以护士长为组长的护理管理小组,负责整组的护理质量控制工作,2~4名护士长共同作为综合质控组成员,全程监督和检查临床护理质量。综合质控组需要及时发现和解决临床护理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实现护理流程的调整与改进。主要工作职责:①负责护理管理小组全面监督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对质控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并带领组员共同进行检查;②护士长对各个科室的质控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护理职责落实到位,将检查结果下发到所监管和指导的科室,并要求其限期整改。1.2.3护理质量日常监督护理部不定期对各个科室的围手术期患者和急危重症患者进行随机检查,了解护理方案和内容的落实情况、护理人员操作的规范性、治疗室管理规范执行情况,护理人员的言谈着装是否合格等。同时,护士长负责科室内的二级质控工作,选择骨干护士作为质控组长,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从而保证科室质量管理工作人人参与、人人负责,提高科室护理的参与度、保障护理管理安全性、持久性和有效性。1.2.4护士长查房制度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均为骨干护士和各科室护士长,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对护理文书书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进行检查,巡回检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和治疗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护理人员的责任落实情况和岗位动态,护理疑难问题解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夜间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院夜间护理排班等。1.2.5护理质量反馈和改进各科室护士长每天组织护理人员集中讨论和分析日常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讨论并提出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以科室为单位,每月由护士长组织一次该科室护理质量问题的集中检查和持续改进情况验收。对持续改进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反复查找原因并持续改进,直至达到预期目标。护理部每季度以问题清单认领的方式对全院护理质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一次集中反馈和讨论分析,主要内容:护理部对质量安全管理成员发现和上报的主要问题进行集中学习和分析,提出整改方案,采取“抓大放小”的方式,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持续追踪问题改进情况,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及整改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纳入下一季度pDCa的工作安排中,持续改进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2015年"渔网式"的质量控制措施实施前和2016年"渔网式"的质量控制措施实施后,特一级、重点专科、护理操作、消毒隔离、护理文书、病区管理、护理安全、患者满意、服务质量和随机检查等护理质量观察指标结果。1.4统计方法在临床研究过程中所得的全部数据资料均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比较,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渔网式”的质量控制措施实施后,特一级、重点专科、护理操作、消毒隔离、护理文书、病区管理、护理安全、患者满意、服务质量等护理质量观察指标结果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实施前,不同时点临床护理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渔网式”的质量控制措施应用后,护理人员更加明确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并从该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起了相应的质量评定制度,奖惩措施明确,确保护理质量有据可依、有据可查,为护理质量控制提供政策支撑。在护理部组织下,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检查,便于集中管理,统一调配,问题集中,各个击破,从而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整体持续提高。同时,护理部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对护理质量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发现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建立起控制-评价-反馈-持续改进的全程控制网络[1-3]。护理部每个月组织一次科室护理质量问题通报会,对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护理质量考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在护士长的监督下持续进行改进,每个季度组织一次护理质量评价分析会议,整体分析各个科室的护理质控工作落实情况,从而保证护理质量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护理质量逐步改进。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护理风险上报制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奖惩制度,以增强护理人员对于护理不良事件的评估、预见能力、上报和处置能力,保障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强化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及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观察工作,及时上报不良事件,提出持续改进方案[4-5]。另一方面,随着医院护理人员年轻化趋势的发展,护理人员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和整体管理能力均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护理部组织护理人员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激发护理人员的热情、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护理管理的规范性[6-7]。由该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渔网式"的质量控制措施实施后,特一级、重点专科、护理操作、消毒隔离、护理文书、病区管理、护理安全、患者满意度、服务质量和随机检查等护理质量观察指标结果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实施前。综上所述,“渔网式”的质量控制措施的应用,有助于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性、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更有利于医院护理管理质量的整体大幅度提升,从而保障临床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进而提高医院整体医疗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种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的护理管理措施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杜艳才.戴明循环在医院感染护理质量管理控制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2(10):190-191.

[2]赵振霞,赵月英.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院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2):507-508.

[3]车林.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价值[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43(6):59-60.

[4]卓贵揶.强化护理管理在麵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6):269-270.

[5]庄爱君.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4):197-198.

[6]孙茂莲.合同制护士同工同酬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4(11下旬刊):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