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理疗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9:39

脉冲理疗的作用篇1

【摘要】目的探讨脉冲式加压冷疗在跟骨骨折术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24例需手术治疗的单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脉冲式加压冷疗,B组采用普通冰袋进行间歇冷敷12次/日;其他护理及治疗措施相同;分别于治疗后24小时、48小时观察跟骨围,并统计消肿所需时间。结果基线时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小时,a组患者跟骨围平均减少7.38±1.10cm,B组患者跟骨围平均减少4.10±0.90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跟骨骨折;术前护理;脉冲式加压冷疗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effectofcoldtherapywithpulse-typecompressioninpre-operativenursingforpatientswithcalcanealfracture.methods24caseswithunilateralintra-articularcalcanealfracturetobeoperatedonwererandomlypidedinto2groups:GroupaandGroupB;coldtherapywithpulse-typecompressionwasperformedonthepatientsinGroupawhilecolddressingwithice-bagwasintermittentlyperformedonpatientsinGroupB,12timesaday;atthetimepointof24hoursand48hours,thechangesofcalcanealcircumferencewereobservedandthetimefordetumescencewascalculated.Resultsthegeneralconditionsofthepatientsinbothgroupsweresimilaratbaselinewithnodifferenceof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24hoursaftertreatment,thecalcanealcircumferenceofthepatientsinGroupashortened7.38±1.10cmontheaveragewhilethatofthepatientsinGroupBshortened4.10±0.90cm,thedifferencewasofstatisticalsignificance(p

KeYwoRDScalcanealfracturepre-operativenursingcoldtherapywithpulse-typecompression

跟骨骨折非常常见,占全身骨折的1%~2%,占跗骨骨折的60%,致残率高达30%。其中符合切开内固定手术指针的患者,早期行急诊手术具有骨折线清晰,复位准确性较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是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入院时,已经出现明显的肿胀,或张力性水泡,错过了急诊手术时间,如何通过术前护理,早期消肿,以期尽早实施急诊延迟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1]。我们设计了一个严格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开放性临床预试验,以探索采用脉冲式加压冷疗进行跟骨骨折术前护理,是否能有助于早期消肿,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由于缺少既往的有效性指标,无法推算所需样本含量,因此我们采用最低可统计样本量10对,并考虑到脱落等因素,因此扩大样本量20%,共纳入12对共24例患者。所有病例均为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

纳入标准:(1)符合跟骨骨折的诊断标准;(2)属于关节内闭合性骨折;(3)属于Sanders分类法的Ⅱ、Ⅲ、Ⅳ型;(4)单侧骨折;(5)有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指针;(6)年龄在20~60岁;(7)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雷诺病患者,血管痉挛患者及对冷有超敏反应的患者;(2)合并有内科疾病、精神疾病不适合手术者;(3)以前有跟骨疾患(创伤、感染或肿瘤)者;(4)同时伴有足部其他损伤者;(5)伴有头部损伤者;(6)骨折已超过10d,已没有机会赶在14天内行急诊延迟手术者。

1.2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开放性试验设计。根据预先从电脑获得的随机数字,编制两组随机表(每组12对),分别密封于两组牛皮纸信封中,由2名研究者分别按照患者纳入先后顺序,将受试者随机编入a组(aircastCryo/Cuff组共12例)或B组(对照组共12例),两组患者均免费接受冷疗。aircastCryo/Cuff组予aircastCryo/Cuff冷疗产品进行脉冲式加压冷疗48小时;对照组予加压包扎,普通冰袋进行间歇冷敷12次/日,20min/次,两次间间歇40min,连续2d。两组均予心理安慰、健康教育、抬高患肢;如果出现张力性水疱,用无菌注射器在水疱最低位抽吸出渗出液,不破坏水疱外壁,使外壁表皮重新贴敷于原处;如果48h仍未消肿,则改用红外线灯照射。分别于基线时、冷疗24h、48h测量“跟骨围”(环绕足部,通过跟骨结节的最小周长),观察足部肿胀程度(只分为肿胀缓解与未缓解两个层级:与健康足相比,足部已无明显肿胀,皮肤皱纹清晰可见为缓解;反之为未缓解),并统计消肿时间。

研究中详细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1)不良事件与冷疗的因果关系判断;(2)不良事件的表现、发生发展过程及处理过程;(3)安全性评价标准:1级:安全,无任何不良事件;2级:比较安全,如有不良事件,不需做任何处理可继续试验;3级:有安全性问题,出现与冷疗相关的中等程度不良事件,做处理后可继续试验;4级:超过20%受试者,因不良事件退出试验。

1.3使用材料aircastCryo/Cuff冷疗产品系美国aircast公司生产,由其中国商“上海熙可”委托的四川省商锦海医疗器械免费提供我院试用(现我院已正式采购此套设备,设备编号:080902)。该冷疗产品可以以60s为一周期进行脉冲式加压,加压的压力可根据需要,通过调节加入冰水的体积,在35~55mmHg间进行调节;并持续进行冰敷,使皮肤温度稳定在10~15℃之间。

1.4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充分考虑到受试者的风险与权利。所有参加本研究受试者,均知情同意并被告知:(1)受试者将获得免费的加压冷疗护理,并随时有权利无条件退出试验;(2)受试者接受的脉冲式加压冷疗,已经在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等其他部位骨折得到证据,说明可以给患者带来缩短消肿时间、减轻骨折疼痛程度、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术后渗出、预防深静脉血栓等益处;但还没有跟骨骨折的中国人从此项护理技术中获益的证据;(3)由于跟骨周围软组织菲薄、血液供应较差,预期仍不能完全避免出现张力性水疱、组织坏死、创口裂开等不利后果,如果出现相应不利后果,受试者将获得免费的治疗;(4)开展本研究前,我院并无条件进行脉冲式加压冷疗,如果受试者没有参加本项研究,也将没有机会接受此项护理技术,因此本研究并未损害进入B组患者的权益。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a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p

2结果

2.1病例纳入与脱失情况全部24例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并按照方案完成了试验,没有脱落病例。

2.2基线时情况基线时两组在年龄、性别、Sanders分型、受伤时间、足部肿胀程度等方面具可比性,见表1。表1两组基线时情况比较

2.3两组肿胀改善情况疗后24h,a组平均“跟骨围”为:32.37±2.69cm,平均减少了7.38±1.10cm;B组平均“跟骨围”为:36.40±3.38cm,平均减少了4.10±0.90cm,两组“跟骨围”减少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p

疗后48h,a组平均“跟骨围”为:30.95±2.70cm,平均减少了8.79±0.62cm,B组平均“跟骨围”为:32.96±3.26cm,平均减少了7.54±0.96cm,两组“跟骨围”减少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53,p

2.4两组术前消肿时间a组平均消肿时间为:1.83±0.83d,B组平均消肿时间为:3.83±1.7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p

2.5骨折疼痛主诉研究前考虑到疼痛指标比较主观,跟骨骨折疼痛未设计对疼痛指标进行观察,但研究中同时发现a组患者普遍疼痛主诉更加轻微,没有进行统计。

2.6安全性评价a组患者没有出现深静脉血栓、皮肤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没有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安全性评价级别:安全。a组患者中仅有1例出现张力性水疱。两组水疱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跟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常见的并发症有软组织肿胀、骨折水疱、创口感染和裂开、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其中术前的软组织肿胀,影响了急诊延期手术的及时进行,如何有效缩短术前的软组织肿胀,是跟骨骨折术前护理的重要目标。

间歇加压,被发现可以减少血肿、水肿、预防深静脉血栓。冷疗也被发现可以降低血管通透性、出血,降低细胞代谢(也就是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肌肉疼痛产生的痉挛;通过增加硬度强化胶原质;降低运动和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患者由于疼痛与肿胀的减轻,力量和活动范围均有所增加,从而能够快速康复。

aircastCryo/Cuff冷疗产品将冷疗与加压疗法合二为一,已被发现可以改善踝关节局部微循环,消除踝关节、膝关节围手术期的局部肿胀、疼痛,降低关节腔温度,减少渗出,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疾病[2-4]。

我们的研究显示,在跟骨骨折术前护理中,采用aircastCryo/Cuff冷疗产品进行脉冲式加压冷疗,较传统加压包扎、冰敷的护理方法,可以更显著地改善患处肿胀程度,缩短术前消肿时间,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黄异飞,秦泽红,乔为民.跟骨骨折的诊断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9(2):182-186.

[2]KnoblochK,KraemerR,Lichtenberga,etal.microcirculationoftheankleafterCryo/Cuffapplicationinhealthyvolunteers[J].intJSportsmed,2006,27(3):250-255.

脉冲理疗的作用篇2

[关键词]强脉冲光;腋;脱毛;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2(b)-0192-0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脱毛的需求已经不仅限于多余毛发的祛除。笔者2010年6月~2012年4月采用强脉冲光对46例要求祛除腋毛的患者进行脱毛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6例均来自本科门诊,其中,男性4例,女性42例,年龄20~47岁,平均24.6岁。排除标准:有光敏性皮肤病史者,治疗部位有病毒性、细菌性或真菌性活动性感染者,孕妇、哺乳期妇女、瘢痕体质、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治疗前1个月内曾接受过其他脱毛治疗。

1.2仪器和参数

采用韩国Jeisysmedicalinc.生产的强脉冲光治疗仪ipLp-nainSystem,输出波长为700~1200nm,能量密度20~45J/cm2,光斑面积为34mm×8mm,脉宽为0~60ms,延时10~40ms,根据就诊者Fitzpatrick皮肤分级、毛发密度、色泽及直径选择治疗参数。每个脉冲可分为1~3个子脉冲,延时为2~20ms。

1.3治疗方法

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照相存档,以便治疗后作疗效评估。将治疗部位的毛发剪短,突出于皮肤约1mm。无需麻醉,清洁皮肤,涂抹适当厚度的专用冷冻导光凝胶。治疗时用两手指绷紧皮肤,将强脉冲光治疗头压紧皮肤,由低能量至高能量在边缘区域做测试光斑调整治疗参数,以毛根出现变黑扭曲,皮肤轻微充血,或出现毛囊性丘疹,稍感疼痛为宜。以此参数进行均匀照射,光斑相互重叠不超过10%。本组照射能量26~42J/cm2,脉宽30~40ms。照射后即刻用冰冷敷。治疗后即可进行洗浴,无需外用药物及特殊护理,不需要休息,注意保持治疗区域的清洁,防晒。依患者毛发生长速度决定治疗周期,两次治疗间隔时间为4~8周,一般治疗4~8次。

1.4疗效评定

分别于每次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6个月,观察记录固定1cm2区域内毛发颜色、粗细、密度(根/cm2),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终毛密度(根/cm2)计算毛发清除率,即毛发清除率=(治疗前终毛密度-治疗后终毛密度)/治疗前终毛密度×100%。痊愈:毛发减少90%以上,新生毛发变细、颜色变淡;显效:毛发减少60%~90%,新生毛发变细、颜色变淡;有效:毛发减少40%~60%,新生毛发粗、颜色未变;无效:毛发减少40%以下,新生毛发粗、颜色未变。有效率以(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计算[1]。

2结果

46例治疗后即刻出现红斑反应、毛囊样丘疹,均在60min内消退。脱毛后均表现为毛发变细、变短、生长延迟。46例患者中,接受3次治疗的2例,4次治疗的16例,5次治疗的23例,6次及以上的5例,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均为100.00%,具体治疗情况及疗效见表1。治疗期间未出现有水疱、瘢痕、色素沉着、色素脱失等其他不良反应。

3讨论

强脉冲光优于传统的脱毛方法[2],从根本上解决了因体毛过多带来的不便,为爱美人士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可靠的临床治疗手段。

正常毛囊中与毛发生长密切相关的两部分结构,一个为位于皮下1.0~1.5mm的毛囊隆突,另一个为位于皮下3.0~7.0mm的毛球,两者均有使毛发再生作用的干细胞,并且均含有大量黑色素细胞,只有这两个部位同时损伤,才能达到永久脱毛的目的[3]。强脉冲光是一种宽波段范围的光谱,可穿透表皮至真皮层,利用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选择性作用于毛囊黑素细胞产生光热效应,通过“热爆破效应”,使毛囊迅速升温到足够高(70℃维持1ms以上)时,毛囊组织变性、凝固,产生不可逆转的损伤[4]。强脉冲光脉宽可调,且每次击发可选择1~3个脉冲,选用脉冲方式释放能量可使靶组织持续升温,而让表皮充分散热,配合机器自带的光头冷却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表皮的热损伤,对汗腺等皮肤附属器也不会有明显损伤,不影响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另外,强脉冲光治疗仪p-nainSystem波长为700~1200nm,该波段的光子不被其他组织细胞吸收或吸收很少,从而在避免对周围细胞损伤的同时达到持久脱毛的目的。

毛发的生长周期分为3个阶段: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腋部毛发多数处于生长期,15%~20%处于休止期,仅有1%处于退行期[5]。生长期的毛发含有大量黑色素最适宜进行强脉冲光脱毛,而退行期和休止期毛囊含黑色素少,只有待其毛囊相继进入生长期才能脱毛,因此一次治疗不足以破坏所有毛囊,需要采用固定治疗间隔时间、增加治疗次数才能达到较好的脱毛效果。腋毛的休止期为3个月,因此间隔4~8周治疗1次比较合适。本研究结果显示,强脉冲光祛除腋毛的效果较好[6],并且随脱毛次数的增加效果越理想,这可能与腋部生长期毛发占比例大,毛发较粗,色泽较深,毛囊相对较浅,毛囊生发细胞容易吸收光能,产生的不可逆损伤较重有关。本组经过6次治疗,祛除腋毛有效率及治愈率均达到100.00%,部分患者经过3~4次治疗后对残存的10%以内的细小绒毛感到满意而不再治疗,因此笔者认为,治疗的终结标准应以患者的主观满意度为准[7],腋部脱毛4次治疗可以达到较好效果,6次治疗会达到理想效果。本组46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水疱、瘢痕、色素沉着、色素脱失等其他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强脉冲光对腋毛脱毛效果理想,不影响生活工作,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脱毛方法。

[参考文献]

[1]曾东,余文林,曾海玲,等.ellipseFlex强脉冲光脱毛365例[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1):1284-1285.

[2]刘梅,李远宏,何春涤,等.新型强脉冲光脱毛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11):1663-1666.

[3]平萍,范志宏.强脉冲光技术脱毛的疗效[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5):538-540.

[4]张健,茅伟安.强脉冲光脱毛133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30-232.

[5]姜莉,苏明山,涂平.强脉冲光脱毛和半导体激光脱毛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1,17(3):183-185.

[6]梅长松,付斌.强脉冲光子嫩肤仪在脱毛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11):24-25.

脉冲理疗的作用篇3

[关键词]皮肤血管病变;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窄谱强脉冲光;nd:YaG激光长脉宽1064nm

[中图分类号]R730.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4)13-1083-04

皮肤血管性病变为皮肤科常见病症,常见的有血管瘤、微静脉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等。由于血管性病变可能累及毛细血管、静脉或者动脉,病变的范围和深度各有不同,虽然目前有多种激光可以治疗,但疗效各异。2013年8月~2014年2月,笔者科室尝试采用窄谱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1064nm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病变,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血管性病变患者共214例,其中男47例,女167例,年龄1个月~53岁。病例类型:血管瘤133例,微静脉畸形56例,毛细血管扩张25例。本组选取的病例:血管性病变处于增生期或静止期,而处于消退期或已有其他类型激光、冷冻、注射、放射敷贴等治疗史者均不列入本研究。血管瘤患者治疗前先行彩色B超检查,明确瘤体的范围大小和深度(厚度);微静脉畸形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并进一步了解病变内血管情况,作为激光治疗前参数设定依据。毛细血管扩张的病例,包括炎症性毛细血管扩张和点阵激光术后面部红斑。病变部位每次治疗前行相同的数码相机拍照,选择相同的拍照环境、光线及相机参数。

1.2仪器参数及方法:用辉煌tm360工作平台(以色列飞顿激光公司生产),窄谱强脉冲光波长500~600nm,光斑面积3cm2,能量密度5~15J/cm2,脉宽选择10ms、12ms或15ms。nd:YaG激光长脉宽1064nm,根据血管病变的深度和血管管径的大小选择2.0mm或6.0mm光斑,能量选择30~450J/cm2,脉宽分别为10ms、15ms、45ms和60ms。

1.2.1血管瘤的治疗:术前B超排除动静脉漏的血管畸形。首先采用Lp1064nm激光治疗,光斑的选择:病灶厚度大于1mm,选择6mm光斑,小于1mm的病灶可选择2.0mm的小光斑;能量选择:起始能量160J/cm2,超过2.0mm厚度的病灶则中央位置为180~200J/cm2;脉宽的选择: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视病灶厚度选择40ms或60ms脉宽。散在点状发射能量,不重叠,观察可见病灶点状变灰。然后用窄谱强脉冲光治疗,脉宽15ms,能量密度8J/cm2,照射一遍。

针对各种病变类型做相应调整,根据病变的厚度选择脉宽及能量。治疗后以达到血管病变表面变灰、萎缩,予以冰块冷敷止痛、减轻水肿。病变厚度大于1mm时,长脉宽1064nm激光可选择6.0mm的大光斑,脉宽适当延长至60ms;而厚度小于1mm的病变可选择2.0mm的小光斑,脉宽40ms,然后应用窄谱强脉冲光治疗,能量选择应慎重,可以从低能量开始,逐渐加大至病变反应变灰。

1.2.2微静脉畸形的治疗:根据微静脉畸形的外观、充血反应、病变的厚度以及病理检查的结果,选择适当的激光参数。浅层的微静脉畸形(鲜红色)应用窄谱强脉冲光治疗,颜色较深(紫红色)和增厚型的微静脉畸形联合应用长脉宽1064nm激光和窄谱强脉冲光,治疗方法与上述血管瘤基本相同。

1.2.3毛细血管扩张的治疗:对于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酒糟鼻以及点阵激光术后皮肤发红的患者,病变大部分相对表浅,则使用窄谱强脉冲光治疗,选择脉宽15ms,能量8J/cm2,照射一遍,病灶即刻反应会更红,约3天后逐渐消退;炎症性病变局部可能加深,病变较厚则需要联合应用窄谱强脉冲光和长脉宽1064nm激光进行治疗。由于病灶相对较浅,长脉宽1064nm激光的能量

1.3疗效评定及标准:通过临床观察和测量病变的颜色、范围,直尺和方格尺测量,数码照片的对比,血管瘤病变可以根据皮损表面消退情况及复查彩色B超,客观检查血管瘤的范围和深度的改变。微静脉畸形和毛细血管扩张则根据测量病变的范围,加上治疗前后照片的对比,由专业医生判断病变消退的程度,以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治愈:病变消退>90%;显效:病变消退60%~90%;有效:病变消退30%~60%;无效:病变消退

2结果

2.1治疗结果:本组病例中血管瘤经过1次联合治疗可见病灶变浅及部分消退,4周后重复治疗,大部分病例经过2~3次治疗病变完全消退;微静脉畸形需要2~6次治疗;毛细血管扩张激光治疗1次即可见病灶消退。本组病例分别经过1~6次治疗后门诊随访观察3~6个月。治愈87例(40.65%),显效115例(53.73%),9例有效(4.20%),总有效率94.38%。典型病例治疗前后照片见图1~4。

2.2不良反应:治疗中出现水疱13例、紫癜10例、色素沉着6例,偶见色素脱失2例,溃疡和瘢痕各有1例(可能与光斑重叠或能量过大有关),水疱和紫癜均在1~2周消退,色素沉着2~3个月消退,色素部分脱失随时间逐渐恢复。

3讨论

3.1皮肤血管性疾病较为常见,表现为病理性的血管增生和扩张,通常可以分为血管性肿瘤和血管畸形[1]。血管瘤好发于婴幼儿,头面部常见,表现为红色、柔软的肿块,如草莓状,部分位于皮下的柔软肿块,B超检查可见血管密集,常存在血管畸形[2]。血管瘤有增生或消退的过程,目前提倡积极治疗,尤其对于生长较快的血管瘤。微静脉畸形旧称鲜红斑痣,表现为皮肤的红色斑块,先天性,好发于面、颈部,色斑不规则,边界清楚,压之部分退色,可见毛细血管扩张,随着年龄增长,后微静脉扩张,颜色加深变红,变紫,皮肤增厚并出现结节[3]。皮肤反应性潮红、炎症导致的局部病变(如酒渣鼻)、点阵激光磨削治疗后皮肤长期的发红,都可以是毛细血管扩张,影响患者的容貌。

3.2窄谱强脉冲光的特性:根据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4],激光照射血管性病变后,氧合血红蛋白特异性吸收激光能量,发生变性或凝固,红细胞变形,产生正铁血红蛋白,红细胞膜损伤,与内皮细胞凝固,导致血管闭塞。氧合血红蛋白的吸收峰为418nm、542nm和577nm[5]。窄谱强脉冲光的波长为500~600nm,它同时包含两个氧合血红蛋白吸收峰,从而大大增强了治疗效果。窄谱强脉冲光采用大光斑,能量分布均匀,不易产生花斑,它的序列脉冲模式使升温更平稳、治疗更安全,不易产生紫癜和水疱。由于窄谱强脉冲光波长相对较短,它主要针对表浅的血管性病变[6]。

3.3长脉宽1064nm激光的特性:氧合血红蛋白在800~1100nm之间有另外一个相对较弱的吸收峰,1064nm则位于这个吸收峰内。虽然氧合血红蛋白对1064nm的吸收较542nm和577nm少,但是增加激光的波长可以增加激光的穿透深度,同时加长脉宽,可以更有效地达到深层血管。nd:YaG激光长脉宽1064nm波长可以穿透皮下5.0~6.0mm,其脉宽一般在10~100ms时可凝固直径较大的血管,对于皮损较厚或较深的血管瘤和静脉畸形具有显著的疗效[7]。长脉冲1064nm激光可以治疗较深层的血管瘤和微静脉畸形的真皮血管畸形[8-9]。

3.4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临床常见的皮肤血管性病变,除了包含表浅的血管病变,也可能含有较深层的血管扩张。以往笔者单独应用脉冲染料激光、长脉宽1064nm激光或者强脉冲光(ipL),常常需要反复多次治疗。脉冲染料激光和长脉宽1064nm激光容易产生水泡和紫癜,能量过大则造成皮肤破溃,从而形成瘢痕,甚至影响容貌。ipL难以作用到深层的血管病变[10]。根据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血管特性,笔者根据现有设备的特性,采用窄谱强脉冲光和nd:YaG激光长脉宽1064nm联合应用。先用1064nm激光,穿透治疗深层血管,然后应用窄谱强脉冲光继续照射血管病变,使得病变血管进一步收缩、凝固,达到治疗效果。

本组病例治疗结果显示如下特点:①达到治愈和显著疗效的治疗次数明显减少。血管病变经过两种激光的联合治疗,加快了病变血管的闭合,大部分病例2~4次即可达到治愈或显著效果;②血管性病变的治愈率大为提高。窄谱强脉冲光和激光的联合治疗,同时兼顾了深、浅部位的血管病变,治疗效果大为提升;③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轻微。窄谱强脉冲光的波长更加集中,选择性治疗的针对性较强,而正常皮肤组织吸收不多。应用nd:YaG激光长脉宽1064nm时选择能量密度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光斑不要重叠。本组研究的病例中没有出现溃疡或明显的瘢痕,这对于婴幼儿,尤其头面部的治疗更为关键。笔者认为,窄谱强脉冲光和nd:YaG激光长脉宽1064nm联合应用,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既增加了疗效,又缩短了治疗次数,在血管性病变的临床治疗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GaoK,HuangZ,YuamKH,etal.Side-by-sidecomparisonofphotodynamictherapyandpulsed-dyelasertreatmentofport-winestainbirthmarks[J].BritishJofDermatol,2013,168(5):1040-1046.

[2]Fadiem,DeepakG,marcoC,etal.peripheralvasculartumorsandvascularmalformations:imaging(magneticresonanceimagingandconventionalangiography),pathologiccorrelationandtreatmentoptions[J].internationalJofCardiovascularimaging,2013,29(2):379-393.

[3]张歌,杨建申,陶宇,等.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2978例[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11):1004-1005.Doi:10.3969/j.issn.671-4008.2012.11.031.

[4]andersonRR,parrishJa.Selectivephotothermolysis:precisemicrosurgerybyselectiveabsorptionofpulsedradiation[J].Science,1983,4596:524-527.

[5]tanzieL,LuptonJR,alstertS.Lasersindermatologyfourdecadesofprogress[J].JamacadDermatol,2003,49(1):1-31.

[6]杨建申,张歌,陶宇,等.不同方法治疗微静脉畸形疗效比较[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1797-1798.

[7]周国瑜,沈玲悦,田克斌,等.长脉宽可调脉宽GentleYaG1064nm激光治疗颌面部血管瘤113例效果评估[J].上海口腔医学,2006,15(3):250-253.

[8]YangmU,Yaroslavskyan,Farinelliwa,etal.Long-pulsednd:YaGlasertreatmentforport-winestains[J].JamacadDermatol,2005,52(3):480-490.

[9]刘华绪,任秋实.长脉宽1064nmnd:YaG激光治疗血管性皮肤病的原理及其应用[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7):588-591.

脉冲理疗的作用篇4

关键词强脉冲光雀斑治疗

雀斑是常见于面部的棕褐色点状色素沉着斑。是一种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常见于面颊部,以往常采用剥脱、冷冻、皮肤磨削术等方法治疗,但由于治疗后出现色素沉着、瘢痕等并发症而不能推广普及。2009年5月~2010年2月采用优化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雀斑患者8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83例,男16例,女67例,年龄16~44岁,平均30岁,皮损主要分布在双侧面颊,治疗前排除光敏史、孕妇及瘢痕体质者,一般经过3~5次治疗。

仪器及治疗参数:采用Lumenisone优化强脉冲光治疗仪,波长560/590nm,光斑大小35mm×15mm/15mm×8mm,能量密度16~22J/cm2,脉宽3.0~5.0毫秒,脉冲间隔20~30毫秒,双脉冲。治疗参数的设置需根据患者病损性质、皮损深度、皮肤类型、个体皮肤反应性等来设定波长、脉宽、能量密度、脉冲间隔时间、脉冲模式。一般以测试光斑后测试区变为微红,患者有轻度疼痛,雀斑颜色加深,并观察15分钟无明显不良反应为宜。通常皮肤颜色越黑,波长越长,脉冲间隔时间越长,能量越低;皮肤越白,波长越短,脉冲间隔时间越短,能量越高。

治疗方法:治疗前向患者告知注意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照像存档,清洁患者面部,平仰卧位,双眼戴眼罩,面部皮损部外涂3~5mm厚冷凝胶,根据皮损大小不同,选择大小不同的治疗头。选耳前进行光斑测试,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参数进行治疗,治疗后清洗皮肤,并用冰袋冷敷30分钟。治疗疗程3~5次,每次间隔3~4周。术后避免暴晒,外出时涂抹防晒霜(SpF值≥30),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避免食用感光性蔬菜,如香菜、韭菜、芹菜、胡萝卜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类的食物。

疗效评价标准:①痊愈:雀斑减少75%~100%;②显效:雀斑减少50%~75%;③有效:雀斑减少25%~50%;④无效:雀斑减少0~25%,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结果

临床效果:本组83例经过3~5次治疗,随访3~6个月,痊愈51例,显效24例,有效6例,无效2例,痊愈率61.45%,总有效率97.59%。

不良反应:治疗后有不同程度治疗区域红肿,红肿一般1~6小时内消退,大部分皮损出现结痂,1~2周内痂皮逐渐脱落。本组有2例治疗后出现水疱,经过治疗后未遗留色素沉着和瘢痕。

讨论

雀斑是一种浅褐色小斑点,常出现于前额、鼻梁和脸颊等处,偶尔也会出现于颈部、肩部、手背等处。对雀斑的评价不同,有些人认为雀斑影响美观,有些人则认为雀斑可以使女孩显得活泼可爱,并使成年女性显得亲切、自然。经脉不通,导致瘀血内停,阻滞不畅,心血不能到达皮肤颜面、营养肌肤,而皮肤中的代谢垃圾、有害物和黑色素就不能随着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排出去,逐渐沉积就形成了雀斑,这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脸上斑块,体内瘀块,有斑必有瘀,祛斑必化瘀。色斑难以根治的原因在于普通药物无法直接深入病灶,难以将粘附在经络上像豆腐渣一样脓性的,彻底清除,由于有色斑的患者,大部分都有一定程度的气血两亏的症状。

雀斑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在儿童期发生,雀斑的数目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多,颜色加深,女性居多。主要分布于面部、手背等暴露部位,面部尤以鼻部、颊部多见,针尖至米粒大,圆形或多角形,颜色呈褐色,深浅不一,边缘不规则,不融合,与遗传、日晒关系密切[1]。其病理表现为皮损病变位于表皮基底细胞层,病变处黑细胞数目并不增多,但黑色素细胞体积较大,树枝状突较长,胞浆内黑素小体数目增多[2]。优化强脉冲光是当前最新一代强脉冲光,它是一种高强度、非相干、多光谱的光源,是经聚焦及通过滤光片后,可产生具有高能量的、波长相对集中、脉宽可调的强光。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光热分解作用,在不破坏正常皮肤的前提下,满足作用光对靶目标(黑色素颗粒)的作用时间小于或等于靶目标的热弛豫时间,并且具有足够能量密度,使靶目标破坏、分解,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3]。对周围的正常皮肤无损害,无瘢痕、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优化强脉冲光消除了传统强脉冲光能量尖峰,能够使均一的强光作用于靶目标(黑色素颗粒),避免了能量不稳定造成的灼烧和无效加热。且具有多种滤光片,可以选择更精确的波段,加强了其选择性光热分解作用,临床疗效明显提高。此外,由于其穿透深,可以作用到真皮层,刺激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重塑,消除细小皱纹,改善皮肤光泽,在治疗的同时达到美白、紧肤的效果。本组患者83例,采用优化强脉冲光治疗3~5次,随访3~6个月,痊愈率61.45%,总有效率97.59%。2例治疗后出现水疱,经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未出现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及瘢痕等不良反应。因此,优化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雀斑是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恢复时间快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大光,朱文元.强脉冲光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4):257-259.

脉冲理疗的作用篇5

【关键词】汗管瘤;超脉冲;激光;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77-01

汗管瘤是面部常见的影响美容的一种汗管性小肿瘤。临床表现为一种针尖至豌豆大小呈肤色或褐色的小丘疹,丘疹的质地中等,表面有蜡样光泽。一般不会发生癌变,药物很难消除,传统使用冷冻、电灼、高频电治疗很容易留下疤痕,治疗效果也不理想。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是采用超脉冲Co2激光进行治疗[1,2]。自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们采用SpCB-200C型超脉冲Co2激光汗管瘤9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均为女性,年龄(18-54)平均(36±3.54岁)

1.2仪器设备及其主要技术参数:采用重庆京渝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SpCB-200C型超脉冲激光美容治疗机。激光波长10.6um,脉宽:≤10ms,激光输出能量≥10mJ,输入功率:350Va。

1.3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闭眼,常规新洁尔灭皮肤消毒,生理盐水棉片对睑缘进行保护,必要时可使用睑板,根据病灶部位瘤体的大小选择不同的输出功率,直接从中心向四周进行烧灼,由浅入深,逐层气化,边气化边用新吉尔灭棉签擦试炭化的组织,直至与正常皮肤基本接近为标准,过深皮损及较集中的皮损可以分次治疗。术后随访1-12个月,需分次治疗的患者可在第一次治疗后1-2个月再次接受治疗。

1.4疗效标准:临床疗效采用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四级评定。痊愈:皮损完全消退,无瘢痕形成;显效:皮损消退≥70%,无瘢痕形成;有效:皮损消退≥25%,无瘢痕形成;无效:皮损消退≤25%或留有瘢痕。总有效率为痊愈加显效计算。

1.5注意事项:操作者在治疗时必须戴防护眼镜。进行眼睑部治疗时患者眼部应适当保护,必要时用金属眼球保护罩,保护患者眼球,避免操作失误损伤眼球。治疗是应选择小片皮损做实验性治疗,根据皮肤反应调整到合适能量。

2结果

96例患者经治疗痊愈71例(73.85%),显效15(15.63%),有效7例(7.29%),无效3例(3.23%),总有效率89.48%。随访1-5个月,7例复发,经第2次治疗后3-5月痊愈,6例患者出现色素减退,在治疗后2-7个月色素恢复正常。全部患者均在1-12月内治愈,无瘢痕、色素沉着等并发症产生。

3护理

3.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疾病影响容貌,常有焦虑、悲观、失望等情绪,因此护士应采取一定的心理护理措施,以热情、亲切、诚恳的态度接待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由于患者对Co2激光治疗方法不了解,害怕疼痛,担心治疗后留下瘢痕等而不愿意治疗,因此应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和以往病人治疗前后的照片对比,讲解该激光治疗的优点与传统治疗的缺点,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取得患者的配合。

3.2治疗中护理:牢记使用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安全。在治疗时应注意患者须与地绝缘,操作者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皮肤使用0.1%新洁尔灭消毒,擦去炭化组织用生理盐水,禁忌使用乙醇,以免Co2激光治疗时产生火花引燃,灼伤患者皮肤;根据患者的年龄、皮损的大小、隆起皮肤表面的程度估计计量先行实验性治疗,根据实验性治疗效果调整治疗计量;准确地掌握深度和范围,激光点应对准皮损区逐层汽化,生理盐水清除炭化组织,以看清楚创面,避免过深而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留下瘢痕。

3.3治疗后的护理:及时冰袋冷敷15-30min以减轻水肿创面,无需包扎,瞩患者治疗后1-2周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每天外涂抗生素软膏2-3次;避免接触水,避免日晒,禁用化妆品,以减轻创面色素沉着;注意保护痂皮,不可过早触碰或抠掉,让其自然脱落自愈。告知患者如有发红或色素沉着及时复诊。

4讨论

传统使用的Co2激光机不能做窄脉冲输出,输出脉宽较大,大多数的激光机最小脉宽≥0.1秒,功率或能量不能连续可调,使之不能根据病灶的大小,设置合理的功率或能量,对于较小的病变部位能量太大,给治疗带来困难,也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治疗后容易出现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疤痕增生等并发症。超脉冲Co2激光治疗机是利用高温,作用于细胞内外水分,使水分子呈气化状态,细胞吸收较高能量而导致细胞爆裂,组织蛋白变性及热凝固,对病变组织控制精确度较高,对正常组织损伤性较小,故不易产生激光治疗后疤痕、色素沉着等并发症[3]。我科使用的SpCB-200C型超脉冲Co2激光,具有窄脉冲输出功能,其脉宽≤10ms。脉冲能量和脉冲频率连续可调,可以精确地去除病变组织,对人体组织穿透深度很小,因而治疗时热损伤很小,通过对96例汗管瘤患者治疗后1-8月观察,有满意效果。同时,激光治疗后的护理不容忽视,正确的护理措施对减少激光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增强激光治疗的效果非常重要[4]。

参考文献:

[1]黎德燕,王鲁梅,李丹等.超脉冲Co2激光与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汗管瘤疗效比较[J].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618-1619.

[2]张昆梅,向光,张莉.高能超脉冲Co2激光和液氮冷冻治疗汗管瘤疗效比较[J].中国美容医学,2006,9(15):1067-1068.

脉冲理疗的作用篇6

关键词: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操作方法

血液吸附技术是将患者血液从体力引到体外循环系统内,通过吸附剂以吸附的方式清除各种毒物,药物或致病物资,并将净化的血液输回体内的治疗技术,是临床应用的血液净化疗法之一,其中血液引出体外后,全血直接与吸附剂接触而进行吸附治疗的称血液吸附,也称血液灌流,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吸附疗法[1]。

1资料与方法

1.1操作流程物品准备预冲液的准备管路的连接预冲与排气(含灌流器的预冲、透析器的预冲,分开进行)建立血管通路,静推首剂肝素建立体外循环(灌流器串联在透析器前面)治疗开始2~2.5h后推荐采用生理盐水回血法进行回血继续透析治疗,至透析结束[2]。

1.1.1灌流器的准备一次性应用的灌流器出厂前已经消毒,所以在使用前注意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

1.1.2血管通路的建立与选择药物中毒等短时性血液灌流者以临时性血管通路为宜,长期维持性血液灌流者宜采用永久性血通路。

1.1.3灌流器与血路的冲洗①开始治疗前将灌流器以动脉端朝下、静脉端朝上的方向固定于固定支架上。②动脉端血路与生理盐水相接并充满生理盐水,然后连接于灌流器的动脉端口上,同时静脉端血路连接于灌流器的静脉端口上。③启动血泵,速度不宜超过200~300mL/min,预冲盐水总量2000~5000mL为宜,清除脱落的微粒,并使吸附剂浸润,同时排尽气泡。④冲洗过程中,可以在静脉端外用力短暂反复钳夹血路以增加血流阻力,使冲洗液在灌流器内分布更均匀。⑤预冲即将结束前,采用肝素生理盐水充满灌流器与整个体外血路,准备开始治疗。

推荐预冲的肝素生理盐水为:低浓度肝素nS:10~15mg肝素/500mL共250mL;高浓度肝素nS:100mg/500mL共500mL;生理盐水500mL。预冲洗时先采用低浓度肝素以100mL/min的速度进行,完毕后用高浓度肝素以低于50mL/min的速度预冲,最后用500mL生理盐水将循环管路中的高浓度肝素盐水排出。

1.1.4体外循环体系的建立冲洗结束后,将动脉端血路与建立的灌流用血管通路正确牢固连接(如深静脉插管或动静脉内瘘),将灌流器的静脉端与已经预冲结束的透析器动脉端串联,透析器的静脉端与已经建立的血液通路正确牢固地连接。然后开动血泵(以50~100mL/min为宜),逐渐增加血泵速度。

1.1.5灌流治疗时间宜以100mL/min的速度引血,如患者病情平稳应尽快将血液速度调至180~200mL/min为宜[3]。治疗中提醒操作者注意观察体外循环情况,防止凝血,有条件者最好查pt及aptt值,调整维持量肝素用量。体外循环中血液流速与治疗效果显著相关,速度越快吸附率越低,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越长;反之,速度越慢则需要治疗的时间越短,但速度过慢易于出现凝血。

1.1.6治疗的时间与次数灌流器中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与饱和速度决定了每次灌流治疗的时间。灌流用吸附剂对大多数溶质的吸附在2~3h内达饱和,因此,可每间隔2h更换一个灌流器,但一次灌流治疗的时间一般不超过6h。对于部分脂溶性较高的药物或毒物而言,在一次治疗结束后很可能会有脂肪组织中相关物质的释放入血的情况,可根据不同物质的特性间隔一定时间后再次进行灌流治疗。

1.1.7结束治疗与回血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用的组合型人工肾,需在治疗2~2.5h的时候将灌流器取下,Ha树脂血液灌流结束后可选用生理盐水回血后继续透析2h至治疗结束。急性药物中毒抢救结束后可采用空气回血。

1.2血液灌流器通常放在血液透析器前面的原因①有利于回血保温,②避免透析脱水后血液浓缩发生凝血,③有利于透析器对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节。

1.3治疗中的监测

1.3.1采用专用设备进行灌流治疗时,要密切观察动脉压、静脉压的变化。动脉压端出现低压报警时,常见于留置导管出现血栓或贴壁现象;动脉压端出现高压报警则常见于灌流器内血液阻力增加,多见于高凝现象,应追加肝素剂量;静脉压端出现低压报警,多见于灌流器内凝血;静脉压端出现高压报警时多见于除泡器内凝血、滤网堵塞。

1.3.2再依靠自身血压驱动的非外源动力灌流体系中,没有完善的压力监测系统。应定期测定患者血压,一旦患者出现低血压休克,则有可能导致血液灌流不足而影响疗效;动脉或静脉端除泡器内出现纤维蛋白沉积时,提示抗凝剂量不足,患者处于凝血倾向,追加肝素剂量;如果动脉端除泡器内血液平面逐渐升高,提示灌流内阻力升高,多见于灌流器内凝血,此时静脉端除泡器血液平面会逐渐下降,必要时需要更换灌流器。

1.3.3当患者进行灌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则要相应地减慢血泵速度,适当扩充血容量,必要时可加用升压药物;如果血压下降是由于药物中毒所致而非血容量减少所致,则应当一边静脉滴注升压药物一边进行灌注治疗,以免失去抢救治疗的时机。

1.4并发症的处理吸附剂生物不相容的临床表现为灌流治疗开始后30min~1.0h患者出现寒战、发热、胸闷、呼吸困难、白细胞或血小板一过性下降(可低至灌流前的30%~40%)。一般不需要中止灌流治疗,可适量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吸氧等处理;如果经过上述处理症状不缓解并严重影响生命体征而确系生物不相容导致者应及时中止灌流治疗。

1.5抗凝剂不足抗凝剂的总量不足;首剂推入后未等待已达到全身肝素化;未动态监测调整抗凝剂用量。

1.7预冲不规范总量不足;步骤不对;流速过快;未充分浸泡。

1.8血流量不足插管部分堵塞、血泵速度不均匀、为防止褥疮来回变动等。体外循环管路表面不光滑、打折、扭曲。易形成凝血部位:血滤器、动静脉壶。

2结论

随着吸附材料的不断进展,血液吸附技术的应用已经扩展到了多个临床领域,尤其是急性毒物和药物中毒、重症肝炎、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方面的应用,为救治多种危重症和难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方法及途径,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于仲元.血液净化[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4:864-867.

[2]珠海健帆生物科技工程

脉冲理疗的作用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6例腋臭患者来自我院门诊,均为女性,年龄19-39岁,平均为27.1岁。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116例,采用半导体激光脱腋毛联合超脉冲Co2激光治疗;对照组90例,单纯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

1.2 仪器和参数:采用LightSheer型半导体激光仪(美国Lumenis公司生产),波长800nm,脉宽有30ms、100ms和自动设置三种,光斑直径9mm,能量密度10~40J/cm2,频率1Hz,激光手具前端配有半接触式冷却装置;Ultrapulse型超脉冲Co2激光仪(美国Lumenis公司生产),波长10.6μm,可发射连续波及脉冲波二种激光,连续波功率0.05~100w;脉冲能量2-500mJ,频率2-1000次/s,功率1-100w。可多种手具配套使用,常用的有0.2mm、1mm、3mm手具及特殊的CpG(电脑图形发生器)手具等。

2 方法

联合治疗组,先用LightSheer半导体激光进行腋区脱毛,脉宽30ms或100ms(对肤色较深者采用100ms),能量密度18-36J/cm2,以局部微红并伴轻度灼热感,毛囊处出现小丘疹为度lil。激光脱毛后冰敷30min,再用Ultrapulse超脉冲Co2激光烧灼气化腋部大汗腺治疗腋臭,患者取平卧位,单臂屈肘上举,用标记笔按脱毛区范围再向外延2cm做好标记,腋部皮下浸润麻醉后,将Ultrapulse超脉冲Co2激光设置为脉冲方式,输出功率8~13w,点状光斑,筒式1mm手具远端可直接接触皮肤,发射间隔0.1s,先对准激光脱毛后毛囊处的丘疹反应区,再逐步延伸至标记范围内其他皮肤,间距1~2cm,深度3-4mm,逐个垂直烧灼气化大汗腺治疗。如遇臭味较重者,术中可见黄色混浊物溢出,伴浓臭。术后无菌纱布创面包扎,次日或隔日换药,7~10天后即可愈合。术后对腋臭仍感不满意者,间隔6个月后可再次超脉冲Co2激光烧灼气化大汗腺治疗。激光脱毛间隔2个月治疗一次,治疗次数3~5次;单纯Co2激光治疗组,采用Ultrapulse激光烧灼气化大汗腺治疗腋臭,治疗方法同联合治疗组,疗效不满意者6个月后重复治疗。所有患者在Ultrapulse激光治疗后半年复诊判定疗效,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

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出汗明显减少,臭味去除;有效:出汗减少,距离0.3~0.5m处仍能闻到残存气味;无效:出汗后臭味无改变,距离1m处明显闻到臭味。

4 结果

联合治疗组116例,经第一次治疗后,治愈76例(占65.5%),二次治愈34例(占29.3%),其余6例(占5.2%)经三次治疗后治愈。经3~5次激光脱毛后,所有患者均感到比较满意;单纯Co2激光治疗组90例,腋臭一次治愈44例(占48.9%),二次治愈35例(占38.9%),余11例(占12.2%)经三次治疗后治愈。经X2检验,联合治疗组一次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Co2激光治疗组X2=5.766,p<0.05)。治疗中,两组术后分别有2例和3例患者出现散在、点状增生性瘢痕。

5 讨论

脉冲理疗的作用篇8

关键词:脂溢性角化强脉冲激光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20

Facialseborrheicwithbrightlight(ipL)treatmentinclinicalresearch

HuangRongDengXiaohong

abstract:objective:UsingintensepulsedlightseborrheicwithipLtechnologytreatmenttoobservethetherapeuticeffectandcomplications.methods:20patientswithfacialseborrheicdiversificationwuHanjiphotonbeautyQueenQueensystem,using560~1200nmwavelengthbaldheadedstrongerpulsetreatment.Result:aftertreatment,follow-upeffectiveratewas100%.Conclusion:Seborrheicwithstronglightpulsetreatmenthighefficientandlesssideeffects,istheidealmethodoffacialseborrheicdiversification

Keywords:SeborrheicangleintensepulsedLight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22-01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因此,老年性皮肤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脂溢性角化症(seborrheickeratosis,SK)又称老年疣,是老年人发病率最高的良性肿瘤,被认为是衰老的特征之一,SK因角质形成细胞(KC)成熟迟缓所致的一种良性表皮内肿瘤[1]。本病多发于老年人,亦可见于青年人,但一般均发生于30~40岁以后,无自愈倾向,影响美观,无疗效较佳的治疗方法[2]。现用强光脉冲(ipL)治疗20例面部脂溢性角化患者,观察治疗过程及疗后随访,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例患者均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皮损大小为0.4~1.2cm之间,颜色分浅黑、深褐、黄褐3种颜色皮损,表面粗糙,大多略高于皮面,少数基本于皮面平行,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禁忌症:①最近3~4周在阳光下暴晒或接受日光浴者;②病变周围皮肤感染、肿瘤或活跃性的单纯性疱疹等;③患有光敏感的疾病或近期使用光敏感药物;④妊娠、糖尿病、癫痫症;⑤使用抗凝药物或曾患有血液凝固性病变;⑥瘢痕体质、内分泌失调、干性敏感性皮肤等。有过敏药物。

1.2方法。

1.2.1设备。采用Queen皇后光子嫩肤仪(武汉奇致医疗设备激光有限公司):治疗头波长560~1200nm光传导:内冷却的光导晶体直接藕合最低0℃。

1.2.2治疗方法。根据患者肤色分类,病变部位,数量、色素密集度、年龄、耐受性等进行参数设定。设置能量密度25~27L/cm2光斑面积8mm×40mm,双脉冲,脉宽分别为3.0~4.0ms。脉冲间隔30~35ms,波长560um~1200um。20例患者均治疗5~6次,间隔3周~1月。治疗前填好各种治疗参数及皮肤外观情况,再次治疗时根据情况加大能量密度1~2L/cm2[3]。

治疗前同患者详细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拍照,清洁面部,局部涂抹冷凝胶。

治疗同时积极与患者交谈,使患者放松,取得最好的能量值,使治疗效果达到最好。同时治疗者必须配戴专业的防护眼镜,明确告诫患者不要睁开眼睛以免强光灼伤。用压舌板将冷凝胶均匀涂于面部,操作移动光头时,每个光斑之间相互重合少许,避免后出现条状花脸。

治疗后面部潮红用冰袋湿敷30分钟,至烧灼感缓解。每次治疗后皮损颜色变暗,出现黑色结痂,叮嘱患者让其自然脱落,治疗后避免烈日暴晒,注意保湿。

2结果

7例显效,皮损消除,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10例有效,皮损70%消退,未消退皮损较平但颜色减淡;3例无效。17例患者均对治疗结果满意。其中15例女患者明显感觉面部皮肤弹性增加。无起疱,未见色素沉着,色减斑等。20例患者有效率50%,显效35%,满意率85%。

3讨论

3.1治疗原理。强脉冲光(ipL技术)全称间断滤过闪光强脉冲光束装置,通过光束滤过去除较长和较短波长的光,光束只发出560~1200~nm波长的光,这之间波长的光线多为治疗过程中的靶结构所吸收,对非靶结构具有穿透性,达到消除靶结构;或杀伤靶结构,自体修复产生新的胶原和弹力纤维,最终实现祛斑、脱毛、嫩肤的功效[4]。该技术又是一种十分安全的非剥脱性的治疗方法。较长波长较宽光谱的光不具穿透性,具有碳化能力,非靶结构也能吸收,对正常组织也具有破坏性。该光谱波长的光具有穿透性,只为靶结构所吸收,单次脉冲时间短,可使靶结构迅速受热,靶结构的热量又能更快地释放,在室温下表面涂冷凝胶,热驰豫时间可达到1ms,加热靶结构一般是在次脉冲起到杀伤、清除的作用,而脉冲间隔时间都在20ms以上,有充分时间散热,故对非靶结构无破坏性损伤。

3.2传统治疗方法对比。传统方法只适用于皮损较重的患者,如二氧化碳激光,冷冻或手术清除,此3种方法,皮肤受损大,愈合时间长,并可能引发感染,瘢痕等一些后遗症,治疗时患者痛苦较大。而应用强脉冲光治疗:①时间短,随治随走,不影响正常工作;②较安全,治疗简单并发症少,有也较轻;③无论症状轻重,皮损多少,均可做治疗[5]。主要缺点:技术要求高,目前尚不能达到100%的治愈效果。

3.3与激光治疗方法对比。与激光相比,强脉冲光本质上属于普通光,其相干性较差且穿透能力有限,是一种非剥脱性的治疗方法,引起的组织损伤较轻微,适合对较表浅的皮损进行治疗。其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术后红肿轻微且消退迅速,不影响日常工作,容易被患者接受。但其疗程较长,一般需经3~5次治疗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目前强脉冲光己被证实能够有效地祛除脂溢性角化皮损,并且在合理调整治疗参数的情况下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光学治疗脂溢性角化的疗效是否与该病的组织病理学类型有关,目前尚不清楚。皮损经各种激光治疗后的病理学改变及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6]。

3.4并发症及疗效。一般治疗后可引起面部潮红,1周后均结痂脱落,3周后未见色沉、色减斑。患者皮肤颜色深浅、皮损的大小、厚薄不同的皮肤部位,毛孔粗细,皮下血管粗细,分布稀密等等情况,通过调节脉宽、间隔时间、脉冲次数以及能量密度达到更好疗效。

参考文献

[1]Studyingregressionofseborrheickeratosisinlichenoidkeratosiswithsequentialdermoscopyimaging.Zaballosp,Salsenche,Serranop,CuellarF,puigS,malvehyJ.Dermatology.2010;220(2):103-9

[2]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

[3]孙林潮,高天文.强光治疗及光子嫩肤[J].中国美容医学,2004,2(1):114-116

[4]姚培元,李德淳,译.wiLLiamp,ColemaniL,namiL.Skinresurfacing[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2000,141

脉冲理疗的作用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收集病例均来自前来疗养的飞行人员,共255例;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38.5岁;病程为半月~18个月。主诉均为膝关节疼痛,诊断以病史和物理诊断为主,常规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排除骨性损伤)。其中行Ct或mRi检查为45例。根据病史检查诊断急性滑膜炎94例,慢性35例;半月板内侧损伤18例,外侧损伤21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2例,外侧28例;交叉韧带损伤14例;滑膜皱襞综合征23例。其中轻度135例,中度72例,重度48例。将255例患者随机分为矿泉浴配合经络脉冲电、按摩治疗组(观察组)128例;常规理疗,口服活血、止痛药物组(对照组)127例。两组年龄、病型、程度等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观察组采用矿泉浴、经络脉冲电、按摩治疗。矿泉采用兴城矿泉,水温38℃~42℃,全身浸浴法,1次/d,20~30min/次,20次为一个疗程,每次浸浴后行经络脉冲电治疗,利用华来牌脉冲整体治疗仪(由北京金华器械研究所生产)。先接通电源,待指示灯亮后,将输出通道上消毒后的湿性衬垫电板,根据病情按病灶部位循经取穴的原则,置于相应部位和穴位上,并用绷带固定。为了更好地观察疗效,本组病例均采用两组处方:2kHz,矩形波,1~10Hz来调制,力度为强度。根据传统经络学说,选穴以局部穴位为主,配合远端循经取穴。主法为“通经活络,镇静止痛”治疗剂量,每组处方16min,共32min,10~20次为一疗程[1]。理疗后给予按摩,用舒理软组织硬结和调整气血方法,以弹拔、捏拿、拨伸、推压、按摩、捋顺等手法治疗患部20min。对照组采用红外线照射患部,1次/d,20min/次,20次为一疗程,并给予口服舒筋活血、止痛药物治疗。

1.3疗效评价使用改良的Lysholm评分表[2],总分100分,膝部疼痛25分,关节稳定感25分,关节肿胀20分,关节铰锁、股四头肌萎缩、恢复体能训练能力各10分。≥90分为优,70~89分为良,60~79分为可,

1.4统计学处理经统计学处理,疗效用百分率表示,处理用x2检验。

2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差异显著(x2=23.81,p

3讨论

膝关节非骨性损伤是飞行人员体能训练中的常见病,其临床特点多为膝关节扭伤史,常见于400m障碍,体能训练受伤机制多为膝关节受过伸、旋转、外展或内收暴力所致,受伤后大部分患者有膝关节肿胀、疼痛、关节腔积液。经休息后肿胀消退,而遗留膝关节疼痛、弹响、关节不稳等[3]。另外其伤情复杂,诊断困难,急性期均有关节肿胀、疼痛,物理检查相对困难,易误诊或漏诊。膝关节非骨性损伤大部分是韧带及软组织伤,易导致非炎性渗出,日久便形成粘连、变性,从而导致局部疼痛,活动功能受限等[4]。我们利用矿泉浴配合经络脉冲电、按摩综合治疗非骨性膝关节损伤收到良好的效果。其机理是:矿泉水温热作用,可以扩张末梢血管的通透性,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借助矿泉水的渗透压,改善局部营养代谢,从而抑制局部的过氧化,促进炎症产物的吸收和氧化基的清除[5]。脉冲中频整体治疗仪治疗选用矩形波脉冲电流比正弦波电流刺激大,震动强,电位差高,通过人体后,有较强的刺激神经作用,使痛阈值增高,故有镇痛作用。另外,刺激经络穴位,可造成穴位高处有较高电位差,沿经络传导时,有较强的疏导作用。根据经络学说,本组病例主穴,在脉冲电流的刺激下,可达到:舒筋利节,强壮腰膝。按摩用舒理组织硬结和调理气血手法,弹拔、捏拿、拨伸、推压、按揉、捋顺等手法,可解决软组织损伤所致粘连,松弛肌肉,增强血液循环及代谢,促进毒物排出[1]。

矿泉浴配合经络脉冲电、按摩治疗膝关节非骨性损伤,能显著改善受伤组织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加强代谢,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从而缓解粘连,减轻和消除疼痛,使受损组织得以修复,功能恢复。

经观察治疗,矿泉浴配合经络脉冲电、按摩综合治疗膝关节非骨性损伤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该方法是一种治疗飞行人员膝关节非骨性损伤的理想的方法。此外,在部队进行的体能训练时应做好预防工作,如训练前做好热身运动,训练中严格动作要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以确保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万学.理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05-110.

[2]LysholmJ,GillguistJ.evdluationofdneeLigamentsur-geryresultswithspecialemphasisonuseofascoringscale[J].amJsportmed,1982,10:150.

[3]王亦璁.膝关节韧带损伤及其不稳定[J].中华骨科杂志,1986,6(3):229.

[4]韩西.军训所致膝创伤性滑膜炎的动物试验及临床防治研究[J].人民军医,1993,9(增):18.

脉冲理疗的作用篇10

【关键词】脉冲射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5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19-0116-02

doi:10.14033/ki.cfmr.2016.19.062

带状疱疹患者中约有25%的患者会遗留神经痛,发生后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学者发现脉冲射频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获得显著效果[2],但也有临床研究发现该疗效易受作用时间和温度的影响[3]。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本次研究不同脉冲射频的参数设置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7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病程3~6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平均分为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研究4组、研究5组。研究1组中,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61.6±1.4)岁;研究2组中,男9例,女

9例,平均年龄(61.9±1.7)岁;研究3组中,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62.5±1.6)岁;研究4组中,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62.3±1.6)岁;研究5组中,男9例,女9例,平均年龄(62.7±1.5)岁。五组患者均口服普瑞巴林、阿米替林且镇痛效果不满意。各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用药量、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事先获取患者知情同意并签字。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脉冲射频治疗,选择以支配皮损区的脊神经为中心的三个脊神经节,采用射频穿刺套管针(BmC)棘突旁开后外侧入路在Ct的定位下对准相应脊神经所穿出的椎间孔外口上方进行穿刺,到位后利用射频疼痛治疗仪[BaylispmG-115(-tD)加拿大]电神经刺激(感觉刺激模式:电压0.6~1.0v未能诱发出明显的肌肉跳动)寻找靶神经,微调位置满意后进行脉冲射频治疗,每周1次,共2次。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患者设置相同温度,均为42℃,设置不同时间,分别为120、240、360s。研究4组、研究5组患者设置相同时间,均为240s,设置不同温度,分别为39℃、45℃。五组患者均配合药物治疗直至疼痛降至0~2分逐渐停药。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患者治疗后1周、

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效果。对比研究2组、研究4组、研究5组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效果。观察各组各时间点口服用药停药的比例以及麻木、运动功能障碍。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将患者的疼痛感采用

11个数字(0~10)表示,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痛,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前(t=6.565,p=0.000;t=9.535,p=0.000;t=12.227,p=0.000;t=16.082,p=0.000;t=8.666,p=0.000;t=10.547,p=0.000;t=13.164,p=0.000;t=16.090,p=0.000;t=9.615,p=0.000;t=12.876,p=0.000;t=15.203,p=0.000;t=18.385,p=0.000),研究2组治疗后相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较研究1组患者低(t=2.364,p=0.023;t=3.557,p=0.001;t=6.984,p=0.000;t=8.433,p=0.000),但与研究3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87,p=0.775;t=0.421,p=0.673;t=0.698,p=0.489;t=0.689,p=0.489),见表1。

2.2研究2组、研究4组、研究5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4组、研究5组患者治疗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前(t=7.037,p=0.000;t=8.485,p=0.000;t=11.179,p=0.000;t=13.598,p=0.000;t=12.165,p=0.000;t=13.413,p=0.000;t=14.349,p=0.000;t=23.148,p=0.000),研究5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研究2组(t=2.020,p=0.031;t=1.981,p=0.047;t=2.884,p=0.007;t=13.644,p=0.000),研究2组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研究

4组(t=2.587,p=0.014;t=5.199,p=0.000;t=3.558,p=0.001;t=2.863,p=0.006),见表2。

3讨论

长期研究发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为带状疱疹病毒侵袭患者脊神经背根节后造成中枢与外周敏化,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长时间的顽固性疼痛,因此长期镇痛是临床治疗该类疾病患者的主要原则[4]。目前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一线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惊厥、抗抑郁等药物,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仍有许多患者疗效不满意或不能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

近年来,脉冲射频技术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对其参数的设定仍无统一标准[2]。1998年国外研究学者报道,温度42℃、时间120s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有效参数[5]。于晓彤等[3]经临床研究发现,脉冲射频治疗设置作用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获得的临床效果越显著。笔者所在医院本次的研究显示:所有患者治疗后未见麻木及运动功能障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等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设置温度相同时,脉冲时间为240s的效果优于120s,而继续增加脉冲时间并未见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设置相同时间时,脉冲温度增至45℃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而未出现明显神经损伤现象。观察五组患者的用药情况发现,治疗后6个月时,研究5组患者的用药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减药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温度45℃、作用时间240s是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可行参数且疗效增加,脉冲射频的参数设置可影响治疗效果,脉冲射频温度是否可进一步升高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广建,李仁淑,金文哲,等.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影像学阴性表现的腰脊神经根性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7):517-518.

[2],孙涛.脉冲射频治疗慢性疼痛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12):899-903.

[3]于晓彤,樊碧发.脉冲射频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1):1001-1002.

[4]付淼,罗芳.脉冲射频治疗慢性疼痛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8):45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