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0:04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篇1

【关键词】临床路径;服务模式;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24-0182-01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不断推动着我国医院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护理是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服务管理运作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在改革和探索中,探寻出一种适宜高效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临床路径,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求。

1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简称Cp)是一种工作方式,很难用一个定义详尽描述,可把它理解为定义一:是由医生、护士、其他人员对一特定的诊断/手术,制定最适当的、有效的、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减少浪费,尽早康复,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服务;定义二:临床路径是一种设计好的计划,它的功能是用图表的形式来提供有序、有时间、有效果的照顾,它是多种专业人员合作,以把握质量与经费的模式;定义三:是医疗、健康机构的一组成员共同制定的一种照护模式,让服务对象由入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接受照顾。

临床路径是一种为病人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服务模式。它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CpDt(theclinicalpathwaydevelopmentteam)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订,让病人从住院到出院都按临床路径的标准化流程来接受治疗及护理,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与护理工作质量。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波士顿的新英格兰医疗中心第一次成功将工业企业中应用的关键路径分析应用于健康照顾系统,称为临床路径。

2临床路径的发展

临床路径在国外已得到普遍推广应用,而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为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与国际护理专业的新思想、新概念及国际体制接轨,全国各地的学者纷纷就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探讨和尝试。在我国近期有少数医院开始实施了这一被称为“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医疗模式”。

临床路径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它是美国的医疗费用急速上涨、政府的医疗系统和国家财政面临相当大的压力和负担的背景下产生,并经历了20多年的临床实践完善起来的,现已成为医院为服务对象降低花费和有效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科学方法。

我国对临床路径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被一些大中城市医院所认可,正在积极研究和开展。还有的医院将临床路径作为培养护理专家的重要途径。临床路径已经成为当前医疗护理管理体系中的重大研究课题。

3我国实施临床路径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面临的医疗问题大致有五个方面:一是持续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是实施临床路径的动力,临床路径是临床服务中用来控制医疗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成功手段,因此,医疗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必将推动对临床路径的探讨及应用。二是病人的需要发生了变化,其不但需要医疗护理,而且更需要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保健服务需求;三是医疗护理质量有待规范和提高,临床路径能够指导医护人员分析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监测病人的治疗护理进展,拓宽医护人员的知识面,它又可减少工作失误,保证病人能尽快达到最佳治疗护理效果,减少甚至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四是整体护理有待深化,进一步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五是中国入世后经济全球化是实施临床路径的催化剂。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标准化诊疗方法,其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这两个基本价值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同。因此,这一模式将会逐步得到我国广大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的认同,并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4推行临床路径的步骤

在我国实施临床路径应该加强护理培训,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流程,强化岗位责任制;大力提高技术,合理用药以努力降低医疗费用;加强科室文化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

4.1组成临床路径制定小组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必须是医院主管部门对临床路径的医疗模式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全力支持。制定临床路径应有各专业人员参加,组成研制小组,进行学习讨论,必要时请专家指导。先有详细的计划及路径的选择,接着在医院内通过各部门的参与及沟通,成立多元化的组织,定期讨论,共同设定临床护理护理路径的目标并拟定教育策略,最后,全力推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医疗模式,并建立差异记录及分析的回馈系统。

4.2选择病种虽然实施临床路径有很多优点,但不是所有疾病都适合。首先要选择那些发病率高、费用多、变异小的病种。而病情复杂,变化大且治疗处置措施较多的病种暂不适宜实施临床路径。

4.3制定临床路径表格设计以时间为序的表格式诊疗计划,包含住院诊疗服务内容、时间、费用、阶段目标四大类内容。是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入院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要求医务人员在相应时间内完成相应服务内容,达到相应的阶段目标,并使费用控制在相应的标准范围内。

4.4组织实施按临床路径小组负责设计出该病种的临床路径草案,临床科室组织有关人员对该临床路径草案进行充分讨论和论证,临床路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对所设计的临床路径草案进行修改,并将修改意见向科内有关医务人员进行讲解并获得共识,最后定稿,形成正式的临床路径,上报医院质量管理部门。按照路径实施表格,按时完成相应的治疗与护理。

5临床路径的优点

临床路径之所以被广泛接受,很重要的原因是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改变,美国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将按项目付费改为按病种/病例付费,促使医务人员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尽量节约医疗费用,临床路径就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临床路径是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它强调多学科的协作。临床路径的实施能使病人明白自己所患疾病的诊断、治疗、用药、检查及费用。

5.1医院受益①树立医院良好的医德医风,促进医院风气转变。②提高了医护质量。③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④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时间的浪费。⑤进行结果评价。⑥可用以训练新的医护人员。

5.2患者受益①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康复。②可加强医患沟通,满足病人的知情权。

6临床路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6.1适用范围有限多数学者认为,临床路径并不适合所有的病人,而一般以高容量、高费用、治疗护理有一定的模式可寻、变异较少、病员充足、治疗结果和住院天数较明确的疾病或手术为对象。

6.2变异编码系统缺乏统一标准编制变异编码是把所发生的变异编排号码,以利电脑操作和查找。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变异一般分为:①入院前变异。②住院变异。③出院变异。④出院后变异。有如此多的变异而缺乏变异编码系统的统一标准,就使得在分析变异以及医院之间彼此借鉴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

7实施临床路径所面临的挑战

7.1医院现行付费方式的挑战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付费方式仍是事后付费,所以很难界定一个临床路径病种的标准费用,限制了临床路径在降低平均住院费中的作用。因此,尽快确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医疗付费方式将是实施临床路径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7.2信息和信息技术手段的挑战病种管理活动和监督路径的实施都需要信息支持。缺乏必要的信息,就会影响数据库、变量分析、结果评价及对路径的不断改进。而信息技术手段的缺乏使得我们还不能将临床路径诊疗流程与HiS系统进行有效的融合与数据的共享。

7.3医务人员观念面临的挑战如何尽快让医务人员转变服务理念,充分认识临床路径的重要意义,掌握临床路径的实施方法,将是实施临床路径所面临的又一挑战。

综上所述,实施临床路径,医患双方均可从中获益,而医疗体制改革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必将推动临床路径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马伟光.21世纪实施临床路径的Swot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09.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篇2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产妇

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借鉴国内外的模式在各临床科室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研究,本科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在产科常见病中开展了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5月,抽取笔者所在医院产科计划性剖宫产8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两组产妇年龄22~35岁,孕周38~40周,产前、产时、产后均无并发症。产妇年龄、孕周、胎次、手术方式、麻醉方式以及文化层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整体护理,试验组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

1.2病例选择标准诊断为足月妊娠行剖宫产术,除外子宫肌瘤剔除、卵囊剔除及结扎术;未曾试产,选择日期行第一次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除外疤痕子宫。

1.3方法

1.3.1成立临床路径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科室骨干组成,决定病种,确定临床路径表的框架与格式,参与实施临床路径的评估与评价,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3.2护理人员培训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培训临床护理路径相关知识,路径内容、路径流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1.3.3路径内容及表格制定运用护理程序评估设计、计划并分析和运用收集的资料制定出适合本科的护理路径[1],查阅相关的产科中医护理常规及西医护理常规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1)护理版:以时间为横轴,以术前指导、检查、手术治疗、中西医治疗、监测和评估、母乳喂养指导、新生儿护理指导、中医辨证调护、中医特色护理、膳食指导、养生康复指导等理想护理手段为核心内容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2)患者版:详细制定每天的医疗护理内容及需要产妇配合的事项,保证产妇的知情权与参与权[2]。

1.3.4路径实施孕妇入院宣教时详细介绍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内容,并发放患者版路径表,让其了解她入院后所得到的护理与指导,让她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管床护士根据路径表的时间进行相应的护理与宣教,并每天与夜班护士交接,交待需要继续完成的工作。路径表上有四种标示:(1)已执行:产妇完全了解,达到预期结果;不了解,需要重新指导及追踪;部分了解,待追踪。(2)无此需要。(3)未执行,变异。(4)需要进一步处理及记录。护士根据产妇情况在相应栏目上打钩,每班签名。护理组长每天检查路径表,指导护理及反馈产妇意见,护士长不定期检查,定期组织讨论修订整改,解决遇到的问题。

1.3.5效果评价评价每个产妇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质量、产妇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自制调查问卷,内容有:术后活动、疼痛的护理、会的护理、产后饮食调护、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新生儿护理知识、新生抚触技巧、穴位按摩相关知识、产后情志调适、产后养生康复指导等10个指标,每个指标有3个答案(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分别计分为3分、2分、1分,总分为30分,在产妇出院前给予调查问卷,得分愈高,说明对健康知识掌握得愈好。25~30分为优,20~24分为良,15~20分为中,15分以下为差[3];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患者安全护理等,按医院质控标准打分,总分100分,其中生活基础护理40分,病人安全护理60分。根据产妇是否符合病情和治疗要求,舒适、安全,各管道是否清洁、通畅,按要求更换、护理等各项生活基础护理是否落实,以及病情观察、治疗是否及时、到位、准确,采取的护理措施是否正确、及时满足产妇的需要等安全护理进行评分,每项指标分符合、不符合1~2处,3~4处,5处以上等标准,总分90~100分为优,80~90分为良,60~80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满意度调查采用本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产妇出院前发放。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检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因两组护理路径不同,使产妇在产后饮食调护、护理、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护理技巧、产后养生康复护理等方面知识掌握存在明显差异,试验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产妇对宣教内容理解透彻,并能渗入到自我康复护理及新生儿护理当中。见表1。

2.2两组产妇护理质量比较试验组产妇生活基础护理、患者安全护理等按照护理路径图表提供有时间、有效的照顾,使治疗、护理有序的进行,减少漏项,护理质量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2.3两组产妇满意度比较试验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1两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sup>6.2745,*>/sup>p

表2两组产妇护理质量比较[n,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sup>8.5375,*>/sup>p

表3两组产妇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n,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sup>11.1137,*>/sup>p

3讨论

3.1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是要求每班护士按照当日护理路径的内容监测、评估分析病情变化,辨证施护,并将情志调护与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对产妇的生活基础护理、安全护理能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人护理,有效地保障了环节质量,使护理计划有效落实,真正为产妇提供及时、高质量的护理[3]。

3.2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以人为中心、整体的、辨证的护理模式[4],本院研究的中医院产科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是把中医护理加入到临床路径中,充分体现中医特色护理、辨证施护在产科护理服务中的优势。

3.3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有严格的时间性,可使护理人员有序地、有计划地、有预见性地进行治疗护理,把被动服务变成主动服务,可大大培养了护士的自主性、自律性,增强了成就感。

3.4临床护理路径充分体现产妇的知情权,使产妇预知每天的治疗与护理,主动配合,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5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按照护理程序系统、有序的进行健康教育,使产妇系统掌握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产后养生康复调护知识。而且在护士与产妇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使产妇感受到了护士对她的关怀和爱护,大大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

本研究发现,在中医院产科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把中医特色护理加入到临床护理路径中,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改进护患关系,可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健康教育达标率,提高产妇满意度。笔者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借鉴国内外经验,找出适合本地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各级中医医院推广实施,创自己的品牌、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袁剑云.临床路径: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策略.中国卫生政策,2002,21(8):13-17.

[2]庄翠芳,方芳,张国妹,等.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的应用.上海护理,2008,8(4):54-55.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篇3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重庆市垫江县408300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和健康教育在面瘫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83例面瘫患者均为医院在2014年6月到2015年4月期间收治,将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护理满意度为95.24%;对照组分别为78.05%、73.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和健康教育在面瘫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确切,且有利于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健康教育;面瘫

本研究为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和健康教育在面瘫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选取83例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分组对照法探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医院选取收治的面瘫患者83例作为本组研究对象,83例患者均符合面瘫临床诊断标准[2]。其中,男45例,女38例,年龄为11~78岁,平均年龄为(46.19±10.0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1例,中学47例,大学及以上5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8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以及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联合健康教育进行护理,即由主管护师和责任护士制定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规定,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依据流程落实护理操作,其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如下:(1)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需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环境、探视和作息时间、主管医师等;(2)实施健康教育时,需告知其相关疾病知识,包括致病原因、临床症状、诱发因素、治疗护理方案、临床可预见疗效等,同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做好安慰、解释、和鼓励性心理疏导工作,确保患者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处于最佳的身心状态;(3)针对患者病情,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阶段性康复锻炼,耐心指引和教会患者主动进行自我面部穴位按摩、功能恢复训练。(4)中医调护。责任护士与主管护师共同进行辨证施护,给予患者相应的饮食及中药汤剂内服指导、中医护理技术实施护理、生活起居护理、眼部护理和情志护理。(5)效果评价与提高。主管护师与护士长共同根据患者主要症状实施特色护理技术及辨证施护方法进行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评价、分析、改进与提高。

对照组采取面瘫常规护理,包括口腔清洁指导、并发症防治措施、睡眠指导以及心理疏导等常规措施,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

1.3疗效判定

(1)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面部肌肉恢复正常;(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面部肌肉功能部分恢复;(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面部肌肉功能毫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观察指标[1]

应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患者出院前一天嘱咐其单独填写,评估其在住院期间所接受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满分为50分,45分及以上为特别满意,30~44分为满意,2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特别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42例患者中显效34例,有效7例,无效1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41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17例,无效9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8.05%。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2,p=0.0088)。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42例患者中特别满意31例,满意9例,不满意2例,其护理满意度为95.24%,对照组41例患者中特别满意12例,满意18例,不满意11例,其护理满意度为73.17%。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8,p=0.0071)。

3讨论

伴随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采取高效、优质护理服务,是现代医学的必然发展趋势。面瘫,指的是面部表情肌群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但因患者对面瘫认识的不足,致使发生诸多护理问题,比如自我形象紊乱、焦虑和知识匮乏等,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形成严重影响。

本研究实施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并配合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护理疗效、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是在循证医学等理论基础上创制而成的,对于护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培养护理人员创新能力与评判性思维。另外,经过全面中医护理理论与技能训练,护理人员的服务工作得到了明显进步,并发挥中医护理特色,提升了患者护理满意度。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相较于行面瘫常规护理的对照组,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和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更高。据此可知,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和健康教育应用于面瘫患者临床护理中,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方面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和健康教育在面瘫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篇4

关键词: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混合痔;围手术期护理

混合痔是常见肛肠疾病,发病部位特殊,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多数经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进行手术治疗,但术后可出现创面愈合慢、切口疼痛、排尿困难和便秘等症状,需加强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是根据每天标准护理计划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的新型护理方法,护理人员明确护理目标,并预见性进行护理,鼓励患者参与到护理中来,可加速病情康复,减少资源浪费,缩短住院时间。将中医理论跟临床护理路径融合可大大提高护理效果[1]。本研究对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混合痔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混合痔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中医路径组患者男27例,女18例;21~65岁,年龄(46.34±7.13)岁。普通组患者男28例,女17例;21~64岁,年龄(46.29±6.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普通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中医路径组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进行护理。①术前护理:给予入院介绍,说明住院环境、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各项检查注意事项,介绍手术方法和配合要点、饮食禁忌、手术费用等,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尿训练。术前排空大小便,更换衣物,备皮并进行清洁灌肠。②术后1~4d护理:术后采用中医临床路径护理。第1d加强对患者的疼痛护理,可按摩太冲、合谷、承山、三阴交等穴位,必要时给予止痛药。对排尿困难者可给予下腹热敷,按摩三阴交、关元、气海等穴位。术后第2d给予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多摄入粗纤维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天用中药洗液熏洗,时间10~15min,并观察有无湿疹和出血等症状。术后第3d指导患者自由活动,对于便秘患者可给予艾灸治疗,艾灸曲池、大肠俞、天枢等穴位,或两手搓热进行摩腹。术后第四天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进行提肛运动,每次持续5秒,然后呼气放松,2~3次/d,每次持续30~40下。③出院前护理。出院前给予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饮食有节,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和久站,保持肛周清洁,适当锻炼[2]。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对围术期护理的满意度,满意度根据患者的满意情况可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在计算满意度时统计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总比例。疾病知识认知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认知越好)、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不良情绪(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疼痛情况(用VaS评分)的差异。

1.4统计学处理方法SpSS22.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围术期护理的满意度相比较中医路径组跟普通组比较,对围术期护理的满意度更高,其中,普通组非常满意16例,比较满意19例,不满意15例,满意度为70.00%,中医路径组非常满意32例,比较满意15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94.00%,p

2.2护理前和护理后不良情绪、疼痛情况相比较护理前两组不良情绪、疼痛情况相似,p>0.05;护理后中医路径组相较于普通组不良情绪、疼痛情况改善更显著,p

2.3两组患者疾病知识认知评分、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相比较中医路径组相较于普通组疾病知识认知评分更高,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更少,p

3讨论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是一种整体化、科学护理模式,可为患者提供有序、规范护理,护理人员具备高度责任心和耐心,可充分激发患者积极性、主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到护理中,加速疾病康复,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减轻患者住院经济负担[3-4]。对混合痔围术期患者而言,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护理可充分应用中医特色技术进行护理,并将其融合到临床护理路径中,确保各项护理工作有序进行[5-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混合痔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加速伤口愈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晓萍.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混合痔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4):170.

[2]田先丽,蒋维连,刘颖等.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8):559-561.

[3]邓蓓蕾,丁正中,焦黎丽,等.混合痔围手术期镇痛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8):3629-3632.

[4]邓蓓蕾,焦黎丽,张毅明,等.耳穴埋针在混合痔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8):650-652.

[5]张惠玲,肖秋平.中西医结合无痛护理模式在混合痔围手术期的护理[J].光明中医,2016,31(6):877-878.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篇5

【关键词】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桡骨远端骨折;并发症;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3)29-0087-03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nursingpathway,Cnp)是针对一类特定患者制定的住院期间的护理流程,包括循证医学、质量保证、整体护理及持续改进等内容[1]。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常见病,约占四肢骨折的14%,多发于绝经期后的中老年女性[2]。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此类骨折患者数量也呈上升趋势。桡骨远端骨折损伤机制复杂,骨折类型多样,治疗方法灵活,是骨伤科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如果治疗和护理不当,容易导致腕关节慢性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手部的功能,给患者造成不便。笔者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临床路径标准,并结合该疾病及科室的特点,制定了该类患者的专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并在临床中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笔者所在科住院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X拍片后明确诊断,其中伸直型62例,屈曲型6例,半脱位型12例,男32例,女48例,平均年龄54.5岁。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家庭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编写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总结过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住院所需的检查、治疗、中医护理及中医健康教育等内容,参照现有的护理常规和标准,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总费用为目标,制定出路径表格。表格内容包括入院指导、入院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健康教育、出院计划等护理手段。经过计划、执行、检查、修正的循环过程,征求专家意见后制定出该疾病的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单,见表1。(2)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实施。①人员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路径知识的培训,使大家掌握路径运用中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如表格的填写、变异的判断处理、各项治疗护理措施的安排等[3]。②实施方法。研究组按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责任护士按路径表格的内容,负责实施诊疗护理计划。两名责任护士组长每日评估,记录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护理目标完成情况,若有因病情变化不能按路径表执行的,记录原因,并尽快完成,护士长负责督导评价。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护理。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以下指标进行对比研究:住院天数、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对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前两项通过科室制定的评估表进行评估,后两项通过科室参照文献制定的打分表进行评估,均包括10个问题,满分为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住院情况比较

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13.0±1.5)d,对照组平均住院(18.9±3.2)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56,p

2.2两组患者心理状况,配合锻炼情况、遵医行为比较

研究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心理状况与配合锻炼情况、遵医行为比较例

组别心理状况配合功能锻炼情况遵医行为

正常异常主动被动遵从随意

研究组(n=40)382391382

对照组(n=40)251519212218

字2值12.6225.0817.01

p值

表3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研究组(n=40)38(95.0)2(5.0)0

对照组(n=40)31(77.5)6(15.0)2(5.0)

3讨论

应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nursingpathway,Cnp)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4]。利用这种模式可以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健康需求,是一种高品质、高效率、低费用的管理新路径[5]。应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护士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到病房对患者进行中医健康指导,护理人员能及时全面地观察病情,可避免由于个人水平、能力不同而造成遗漏和疏忽;同时也避免了因个人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差异而影响的护理质量[6]。可以训练新的护理人员,使之在短时间内掌握医护规范和诊疗流程,提高护士的工作自主性、自律性,使其有成就感,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其积极性及主动性。

应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路径要求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及身体状况,及时进行情志护理。主动向患者讲解有关的问题和内容,进行中医健康指导,从而增加护患交流的的机会,满足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促进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护理和康复相关方面的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助于避免医疗纠纷。护士根据路径表的内容、时间安排,指导护士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使患者受到的教育系统化,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7]。同时,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留在患者身边,鼓励患者参与护理行为,使患者从过去的被动接受治疗转为主动、积极参与并配合治疗。因此,应用护理路径不仅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更有利于增加患者满意度。

应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积极性,改善遵医行为,促进患者康复。实施路径后,患者参与治疗护理中来,并有严格的时间框架为指导,可使患者明确自己的训练目标和训练任务,自觉参与训练,从而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促进患者的康复。患者在短时间内能掌握功能锻炼及饮食、生活起居方面等知识,这样,从医院Cnp中学到知识,在家也能够从已掌握的健康教育知识中得到良好的自身服务[8]。

应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住院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节省医疗费用。护理路径是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都以标准化流程来接受治疗及护理的一种有效工作方法,护士只需按照路径要求的内容和时间进行交流,避免了护士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在护理工作中达到了高质量、高效能、低成本的护理需求,从而缩短住院日,节省医疗费用,对更好地推广临床护理工作具有较深远的意义[9]。

通过对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的评估对比,结果显示推广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规范护士行为,有效指导和协助了护士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中医护理工作更能体现全面性、科学性、人性化。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既可以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主动性,进而促进患者的愈后效果和康复,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同时有效提高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中医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袁剑云,黄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5.

[2]项浩军.复位固定结合中药保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7):103-104.

[3]齐德广,秦银河,李书章,等.临床路径的应用及相关问题和对策[J].医院管理杂志,2003,10(1):38-39.

[4]张文飞,甘敏.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4):1607-1608.

[5]彭英,朱肖,熊秀娥.临床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分析[J].临床医学,2011,31(1):4-5.

[6]朱以芳,余咏,谷仲平,等.临床路径实施中的护理干预[J].护理杂志,2006,23(11):41-42.

[7]胡素娟,胡爱龙.临床路径在脊椎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3):54-55.

[8]淦细红,吴娇臻,陈和珍,等.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的态势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9,8(4):345-347.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篇6

【关键词】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腹腔镜;子宫肌瘤;围手术期;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25-0086-02

doi:10.14033/ki.cfmr.2016.25.045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由医护人员制定的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的一种高效率、高品质,按照一定顺序实施的护理服务计划[1]。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术式,患者在手术后往往会发生腹胀、周身酸痛等并发症,影响预后效果[2]。大量学者指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围手术期采取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预后效果[3-4]。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所在医院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开展了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应用效果较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妇科收治的84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试验组患者年龄27~58岁,平均(48.22±7.61)岁,体重(56.85±6.47)kg,麻醉时间(96.72±8.70)min,手术时间(78.77±8.57)min,术后住院时间(7.12±1.47)d;对照组患者年龄28~58岁,平均(47.94±7.24)岁,体重(56.79±6.38)kg,麻醉时间(96.80±8.45)min,手术时间(78.81±8.60)min,术后住院时间(7.13±1.39)d。两组患者的年龄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子宫平滑肌临床路径》要求;年龄27~60岁;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使用镇痛泵自控镇痛;均签署知情同意协议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围术期常规护理:(1)术前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对手术的紧张、恐惧情绪;(2)做好阴道和肠道护理,留置导尿,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3)入手术室即开放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麻醉;(4)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配合手术;(5)术后遵医嘱指导患者服药,同时给予营养护理、护理。

试验组患者采取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护理:(1)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拟定。由科主任、经管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组成临床路径小组,制定中医护理临床路径。(2)人员培训。对组成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充分掌握护理方法,严格按照路径设定的时间和内容进行护理[5]。(3)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入院当天,为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探视时间、作息时间等,帮助患者熟悉环境;入院第2天,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综合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并做好心理疏导[6];术前1d,进行阴道冲洗、肠道准备,告知患者相关知识,手术方法等,并做好术前的检查工作,实施耳穴埋豆,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改善睡眠;手术当天,配合手术医师完成麻醉、手术;术毕,帮助患者转移至病房,摆放舒适的,评估疼痛情况,必要时指导患者进行自控镇痛;术后6h,进行中医耳穴埋豆,刺激大肠、交感、脾,促进排气功能恢复,术后12h口服中药排气汤,改善胃肠功能[7];术后2d,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并进行盆底功能锻炼等[8];出院时,进行出院健康指导,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和家庭食谱,叮嘱术后恢复期禁忌事项。

1.4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出院时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经信度和效度检测分别为0.985和0.974,信度和效度较好。由患者自主回答关于住院期间的各项护理服务的问题,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满意:>80分;较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总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和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

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出院时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路径能够通过将诊疗护理常规合理化、流程化,使病程的进展按流程进行有效控制,最终达到降低医患双方成本、提高诊疗护理效果的目的,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内容[9]。中医临床路径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是将临床护理路径与中医护理管理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模式[10]。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借鉴国内外临床路径经验总结了一套包括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操作技术的护理等多方面综合内容的特色护理路径。通过路径拟定人员培训临床路径实施一系列操作顺序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取得了明显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各项护理措施相互协同,提高了护理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可改善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袁中草,王定清,袁爱珍,等.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18):130-131.

[2]LiD,XuX,QianR,etal.effectofLichongdecoctiononexpressionofBcl-2andBcl-2-associatedXproteinmRnasinhysteromyomamodelrat[J].JtraditChinmed,2013,33(2):238-242.

[3]黄惠榕,赵若华,黄锦华.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6):58-59.

[4]ovsienkoaB,Gradil'np,Bestaevaa?,etal.Balneotherapyto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hysteromyoma[J].VoprKurortolFizioterLechFizKult,2010,9(2):25-26.

[5]刘美荆,黄媛彦,李海英.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8):1689-1691.

[6]周莉.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3):113.

[7]孙春儿,孙银芳.中医临床路径与常规护理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应用效果比较[J].新中医,2015,47(1):236-238.

[8]崔福英.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40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2):59-60.

[9]Colandream,eckardtp.improvingtracheostomyCareDelivery:institutingClinicalCarepathwaysandnursingeducationtoimprovepatientoutcomes[J].oRLHeadnecknurs,2016,34(1):7-16.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篇7

[关键词]2型糖尿病;护理路径;肥胖型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7)02(b)-0001-02

ResearchontCmClinicalnursingRouteinterventioninobesetype2Diabetes

YUXiao-hong

Departmentofendocrinology,Rizhao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Rizhao,Shandongprovince,2768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researchtheclinicalnursingeffectoftCmclinicalnursingrouteinterventiononobesetype2diabetes.methods70casesof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admittedandtreatedinourhospitalfrommay2015tomay2016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sanddividedintotwogroupswith35casesineachaccordingtothenursingmeasures,thecontrolgroupadoptedtheroutinenursingmethod,whilethestudygroupadoptedthetCmclinicalnursingroutineintervention,andthemedicalclinicalnursingholisticeffectofthetwogroupswasobservedandcompared.Resultsthedifferenceinthetotaleffectiverateofmedicalnursingbetweenthecontrolgroupandthestudygroupwereobvious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71.43%vs94.29%)(p

[Keywords]type2diabetes;nursingroute;obesity

2型糖尿病易发生在肥胖人群中,疾病特点为高血糖。而在中医学里,2型糖尿病是一种消渴病范围,与患者日常饮食不规律、内伤情志、过度劳累等相关因素造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据相关研究表明[1],在t2Dm患者中,运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其护理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因此,选取该院曾接纳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纳入该研究中,并对该患者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护理效果展开分析与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Y料

选择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该院所接纳的2型糖尿病70例患者纳入该研究目标,将其按照护理对策分为探究组与对照组,各为35例,两组患者经入院检查均符合t2Dm相关临床治疗标准。探究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2~61岁,平均(52.2±5.7)岁;体重指数28.5~35.3kg/m2,平均(29.6±2.1)kg/m2;病程1~12年,平均(3.4±4.6)年。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1~62岁,平均(51.4±6.7)岁;体重指数28.4~36.2kg/m2,平均Bmi(28.6±2.8)kg/m2;病程1~13年,平均病程(3.9±4.2)年。另外,参与该研究所有患者均取得其或家属同意,且在相关文件上进行签字。两组患者年龄、病因等相关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方式,内容有运动、治疗、饮食指导等相关方面,由相关负责护理人员进行健康宣教、出院引导等工作。而探究组则在上述前提上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主要参与人员有专业的医师、中医医师、护理人员等,对t2Dm资料给予相关查询,根据实际情况,对t2Dm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手册给予有效制作,确保患者及干预成员手中均有一份,并逐渐根据计划进行护理。具体详情为:①中医情志引导:中医学中,情志是一种造成疾病的关键因素,相关活动有思、悲、惊、忧、惊等七情,只要任何一种过度,则为起病。所以,有关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对症分型,且给予适当的疏导、劝阻、引导等行为护理,让患者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治疗,提升其依从性,落实护理效果的提高。②饮食护理:中医学中,过度饮食会引起肥胖,使得脾胃发热且伤及到肾肺,诱导t2Dm的出现。按照食药同源、同治的准则,给予膳食对症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必须要做到低脂肪、清淡、低含糖量,禁止食用刺激、辣性食物,杜绝烟酒。而对食用生花生米、有关豆制品,可改善患者的饥饿感,若口渴,则可用麦冬、天花粉等进行煎水饮用。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发展而对合理有效的饮食进行规划,与此同时,要提醒患者按时就餐,且不宜过饱。③运动引导:适宜的运动有益于体重的下降,对胰岛素的药性进行提升,缓解脂肪代谢及血糖的紊乱状况。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年龄等相关方面进行个性化锻炼方案的设计,每日需陪同坚持,例如有保健操、爬楼梯、步行等,可配合体穴疗法等,同时起到监督作用,每周对患者腰围、体重等进行检测及记录,确保实际减肥度的掌控。

1.3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模式后半年对空腹血糖、血脂等相关生化指标进行检测。患者临床特征彻底不见,经相关检测后,空腹血糖

1.4统计方法

该文根据所得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情况比较

经对比,探究组医学护理疗效为94.29%,对照组为71.43%,探究组很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半年后体重、血压、血脂等相关指标情况对比

探究组、对照组间有关指标情况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t2Dm的重要引发原因就是“肥胖”,且在整个糖尿病中所占人数越来越多。由相关研究发现[2],患有t2Dm的85%患者中均有体重超标情况,只要每上升1kg,则病情危险度会加大6%。因此,对患者体重进行控制,可为疾病的治疗奠定良好基础。而在治疗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也是极为重要的。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中是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对策,其主要是以站在患者具体病情考量的基础上,实施辩证护理。换而言之,也就是以患者为核心作为护理理念,根据时间基点为其展开全方位、高质的护理服务。该研究中,探究组患者开展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其无论是在临床护理效果还是半年后相关身体指标变化方面均优于使用传统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植入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帮助患者减轻重量,针对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太霞.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糖尿病临床,2016,10(8):363-365.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篇8

关键词:脑出血;功能制护理;优质护理

脑出血为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发病率为每年60~80/10万,在我国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多发于老年人群体。严重的脑出血患者必须住院接受治疗,医生需要对因对症治疗,才能取得临床效果,再临床治疗的同时,还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此提高临床疗效。对此,本文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从2012年10月到2015年10月见收治6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从2012年10月到2015年10月见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1:1的比例,将这60明患者分明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这60名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患者年龄在56~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岁,平均病程在6~12月。以上两组患者在临床基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取功能制护理措施,护理项目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优质护理是责任包干的整体护理,就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均由责任护士负责,结合患者病情及个人需求,制定系统完整的整体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认识以人为本的护理文化实质,营造温馨护理文化内涵,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2)加大患者临床症状检查,加强护士查房力度,查房期间观察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监测患者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理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班班交接,准确记录。(3)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化需求,为患者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依照计划内容认真落实,及时评估。(4)注重健康宣教,及时和医生沟通患者的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护理工作。(5)饮食护理。针对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患者饮食上的喜好,制定一套个性化饮食方案,力求营养丰富、梯样多元化,满足患者身体营养的需求[1]。

2结果

以上两组在我院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细心照顾下,均取得良好效果,在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上,实验组为(15±3.2)天,对照组为(19±3.5)天,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平均住院费用上,实验组为(12063.2±610.7)元,对照组为(16087.4±710.8)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为96.5%,对照组为8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参照:见表1。

3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加剧,脑出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发现,脑出血与患者生活压力、工作强度及饮食结构密切相关,脑出血对人们的危害性极大,如不能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将会对患者留下严重残疾,甚至死亡[2]。为此,应当引起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广泛关注,同时应采取有效护理方式,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本文结果显示,在对脑出血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之后,在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明显缩短,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这说明优质护理措施切实可行,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吴媛媛,殷冬娇,金贻悦.急性脑出血病人应激状态的临床护理[C],2012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省护理学会分会场安徽省护理学会护理专业化发展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2:353-354.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篇9

【关键词】临床路径;血液病;医疗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317-01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是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时间性及治疗的结果,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以减少病人康复的延迟和医疗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顾品质[1]。我院从2010年3月开始临床路径工作并在血液科试点,现将试点以来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血液病患者56例,均经骨髓穿刺检查以及骨髓切片检查确诊,入院后进入临床路径成立临床路径制订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组成,结合治疗计划,共同制定出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内容包括入院指导、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出院指导、随访等。由责任护士每日结合患者需求及一般状况,依临床路径的指示,进行评估、实施、评价,并对已执行的内容打勾并签名,护士长随时检查患者的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及时进行督导和评价。

2方法

2.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在2010年7月我院被确定为全军首批试点单位后,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临床临床路径委员会,建立了临床路径评价小组、临床路径协调办公室、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在准备实施临床路径的模式病房里成立以科主任和护士长为骨干的临床路径推行小组,选择开展路径的团队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形成多专业性的合作氛围。

2.2确定开展临床路径的疾病种类以及要达到的效果。我院首批临床路径试点选择在血液科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血友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6个病种中开展,建立了包含住院日期、医疗费用、平均住院成本、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满意度等6大项、19小项的临床临床路径评价标准,以及优质服务的内涵等内容都列入临床路径的预期目标中,初步实现了量化评价。

2.3规范临床路径的结构流程。结合医院开展的医疗秩序整顿活动、分级管理等工作,根据血液科疾病病种的特点,对全院医疗、护理、医技、药剂等科室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由医疗人员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的从入院到出院的照护计划[2],由医生、护士及患者协同配合,严格遵循临床路径表格上的时间顺序操作,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2.4监管临床路径运行,确定评估标准的指标。将临床路径纳入科室医疗质量考核中,临床路径协调办公室会同医务部等职能部门每月对试点科室进行考核。在监管临床路径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将每日每班应做的工作陈列于路径计划单上,即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的临床路径模式图,并定出评估标准的指标。对实施临床路径模式的疾病进行编号,同时对偏离临床路径的变异进行变异编号,用动态的质量管控办法监测变异情况,定期汇总、分析、路径变异原因,建立顺畅有序的临床路径运行机制,使沿着标准路径的疾病与有变异的疾病分开,以便于医学统计。

3讨论

临床路径引入我国后,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3]。通临床路径的实施,在简洁医疗流程、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效果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3.1规范医疗秩序,提高了诊疗率及患者满意率。为配合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医院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诊疗流程、就医环节等,使服务有章可循,切实为患者提供高效诊疗服务。医务人员严格落实临床路径的时限要求,减少随意变动,医务部协调解决诊疗环节遇到的问题,医疗效率明显提高。针对骨髓移植风险大的特点,我们细化手术方案,建立了手术超时报告制度,试点病例没有出现计划外手术和并发症,患者满意度100%。

3.2正规治疗方案,科学合理用药,降低了患者的费用和住院时间。针对临床路径试点病种制定了科学严谨、规范合理的治疗方案,监督医护人员按方案实施诊疗。根据临床路径要求,科学制定各阶段用药方案,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按临床路径表单执行,进一步提高了合理用药水平。试点病例平均住院费5782.85元,药品费、抗生素费用、检验费用占病种费用比例分别为19.64%、6.63%和9.76%。从单病种自身前后数据对比显示,降低了患者的费用,医疗费用结构更趋合理。试点病例平均住院日16.72天,术前平均住院日3.68天,医疗效率较试点前和全院同期相比,都有显著提升。

3.3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规范诊疗程序后,所有的诊疗行为均公开、透明,患者及家属对每天的诊疗过程能充分了解,方便了医患沟通,因而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减少了医患纠纷,促进了医患和谐,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4]。目前我院进入临床路径的病例未发生任何医疗纠纷,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3.4持续提升了医疗质量,使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为配合临床路径的开展,我院将各科室的基础医疗质量和医务人员的基本功培训纳入年度考核体系,有力地提升基础医疗质量,住院人数和手术台次同比上升26%和32%,医院全年收入上涨21%,促进了医院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了医患双赢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淑荣.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6(7):175

[2]杨秀琼.iCU激发脑复苏生命力护理临床路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0(7):98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篇10

【摘要】本文浅谈了临床护理路径的由来及概念,概述了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内容结构,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成效。分析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带来的影响。最后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我国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内容;结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nursingpathway,Cnp)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成为临床护理路径是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主要工具。它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工作;同时也使病人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中,以减少住院天数。自80年代以来,临床护理路径在美国和英国得以应用,并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后澳大利亚及新加坡等国家的大医院也陆续采纳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2]。

1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一种护理模式,它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工作;同时也使病人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中,以减少住院天数。针对特定的群体,用时间为横轴,把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护理、健康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科学的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做一个详细可行的日程计划表。对何时应做哪项检查、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与记录。因此护理工作不再是被动的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明白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而主动参与护理过程,从而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使护理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2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结构

我们可以可由表格式的护理路线图来表示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内容,但其有严格的时间框架,不同的疾病也有不同的路径设计形式。以腹部外科胆囊切除术为例:(1)病人一般信息包括,手术名称、日期,管床医生和管床护士等的姓名及电话等;(2)护理流程表,包括从入院到出院,每天所需做的主要护理措施。如每天、每班次要进行的全身评估、心理护理、检查、护理重点、使用药品、医嘱、营养情况、病人活动和安全情况。(3)护理计划和目标,是指病人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如何达到最佳身心护理效果。注意重要检查或护理的特别记录[3]。

3临床护理路径在国内外的应用及成效

在临床路径管理中,临床护理路径是主要的应用工具。Cnp本着“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成效为核心”的护理模式正在引起医学界的关注。无论是急症工作还是常规护理工作;是成人还是新生儿;是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到儿科等均有相关报道。

3.1在国外的应用:在美国1995年成立了西南外科协会(BwSC)领导的临床路径委员会。实施的临床路径均为常见疾病,通过普通外科治疗的临床途径。其中包括: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式胆囊切除术、腹股沟病、腹壁病、结肠憩室炎切除术、结肠癌切除术、象限切除、根治切除术等的临床路径。

3.2在国内的应用:我国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也日渐增多,大多数还处于试验阶段,但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3.3临床护理路径的成效:纵观国内外对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和应用的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可以取得如下成效:(1)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周期,界定标准的住院日;(2)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的费用;(3)规范诊疗护理的手段并加强医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通过变异分析促进医疗质量的改进;(5)病人和家属了解护理目标,增加病人的参与意识,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4临床护理路径的影响

4.1对护理学发展的影响: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减少护士进行文书记录的时间,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规范护理活动,使之程序化和标准化,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护理风险。临床护理路径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护理人员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可以对疾病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可使护理工作者成为医院改革实践的先行者,为实现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而努力。

4.3对病人的影响:医疗费用是大部分患者关注的问题,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缩短其住院天数,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为病人减负。同时我们在实施标准的治疗程序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对所患疾病的了解的渴望,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主动参与治疗的积极性,还能提升患者满意率。

4.4对医院管理的影响:从中外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的经验来看,这一做法并未造成医疗质量的下降。现在医疗资源紧缺,缩短患者住院周期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护理人员可以对疾病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一方面可培养护士工作的自主、自律性,增强成就感;另一方面增加了医护之间以及医患之间的互动,并可使医院多学科合作。同时由于临床护理路径的监控机制,可以保障医院护理管理的有效进行,增进各方之间的沟通,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性改善。

5临床护理路径在我国实施的展望

目前,我国临床路径护理的研究刚刚起步,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以及外资企业介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医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到时谁有更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所以探索临床路径护理必将成为医疗机构提高护理水平的必然和重要选择,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也必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4]田丽.临床路径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4,4,18(4):734-735

[2]磨琨,黄茜.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3,18(3):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