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十篇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十篇

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0:16

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篇1

关键词:多元文化;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内涵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不断发展,时代不断革新的背景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也随之改革,融入了多元文化,实现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民族声乐艺术代表了整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是国家文化形式的充分体现,具备了独特的审美内涵。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融合下,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顺应时展的潮流,与不同的文化艺术相互借鉴和吸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为推动民族声乐艺术的创新发展,需要充分了解其具备的审美内涵。本文对多元文化视域下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展开探讨,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一、民族声乐艺术的概述

民族声乐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受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于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民族声乐艺术来源于民间,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其中最具特色的民族声乐艺术是民间歌曲、曲艺说唱、歌剧唱法等。随着时代的推移,历代的民族声乐艺术工作者逐渐探索出一套相对完整的民族声乐体系。民族声乐主要体现为受当下时代文化内涵的影响,对传统音乐形式的进行革新,使其满足民众的审美价值观的一种艺术形式。民族声乐唱法实际上是现代民族声乐唱法,在传统音乐基础上吸收了民歌特色,结合西洋唱腔所创造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民族声乐艺术融合了丰富的音乐形式,具备多重音乐元素,是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体现。民族声乐艺术具备的独特内涵为听众带来了别样的听觉享受。

二、多元文化视域下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

多元文化视域下民族声乐具有民族性、多样性和创新性的艺术特征。其中民族性主要表现为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各民族的文化艺术交流频繁,相互之间借鉴吸收,促使我国民族的声乐艺术具备民族性的艺术特征。在多元文化视域下,相互融合的民族声乐艺术具备统一的情感美学标准,在吐字、润腔等方面具有“字正腔圆”的特点,因此,民族性是民族声乐所具备的鲜明艺术特征。中国历史悠久,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产生的文化内涵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为多样化的民族声乐艺术特征做了铺垫。多元文化视域下,民族声乐中的江南小调、蒙古长调、青海花儿等艺术表现形式共存,充分展现了民族声乐多样化的艺术特征。在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国民族声乐基于传统的声乐艺术,吸收了西洋唱法的精髓,立足于本民族艺术的发展规律下,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得传统民族声乐曲目更加丰富,突显创新性的特质。

三、多元文化视域下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

1.融合多元文化,实现艺术创新通过多元文化的融合,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与西方音乐进行了交流借鉴,实现了艺术的创新,彰显出民族声乐艺术多样化的审美内涵。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受西洋声乐唱腔的影响较早,也出现过“土洋之争”的情况。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民族声乐通过融合多元的文化,实现了艺术形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声乐方法和技巧方面。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立足于传统的声乐形式,重视吐字咬字、行腔润腔、真假声转换等曲艺唱法,通过正确认识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之间的差异,吸收和学习西洋声乐唱法的演唱技巧,取其精华,求同存异,在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艺术,也充分彰显出具有多元特征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当前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挑战在于民族声乐在演唱时具备浓厚的中国地域特征,吸收外来声乐文化具有一定难度,机遇在于社会经济和文化实现全球化的发展,在多元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走出国门的机会,因此,为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全面发展,需要把握住机会,勇于接受西方声乐艺术的冲击,逐渐吸取西洋唱法中的精髓内容,创新民族声乐的演唱模式,打造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民族声乐艺术。在多元文化视域下,通过融合多元文化,实现艺术创新,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声乐演唱形式,通过结合新的时代审美取向,不断探索出巧妙的演唱技巧,丰富表演形式,促使民族声乐艺术朝时代化、艺术化、群众化的方向发展。在统一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实现多元文化的相互包容,不断挖掘出多元文化的审美内涵。通过观察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阶段可知,我国的民族声乐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创造和内涵创新,展现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作品。例如:《夫妻识字》、《白毛女》、《江姐》等。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不断融合多元文化并进行实践创新的基础下,发现了咬字不清、喉头不稳等声乐演唱技巧的问题,并结合西洋唱法的发声技巧,有效解决传统民族声乐唱法中的问题。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们在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不断融入多元文化,有效的拓宽了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道路。2.时代主题鲜明,突显艺术个性在多元文化视域下,民族声乐艺术被赋予了时代的烙印,并且具有鲜明时代主题的审美内涵。艺术作品充分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真实情境,是民众表达内心想法的一种形式。因此,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时代的变迁中通过时代主题突显出艺术的个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也不断创新发展,在演唱方式和语言特点中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主题。根据中国民族声乐的时展背景来看,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我住长江头》,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颂》,解放战争之后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改革开放后的《走进新时代》等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民族声乐作品的创造体现了鲜明的时代主题的同时还突显了艺术的个性,基于当时民众的真实需求,在声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包含了不同时期的曲式特点、声乐词汇和色彩。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融合了多样化的文化,在声乐艺术的演唱方法上做出了较大的个性。基于中国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融入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多元文化视域下,实现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繁荣发展。时代主题鲜明表现为民族声乐艺术家在进行作品创作时明确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展现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具有强烈民族艺术的声乐艺术作品。为突显民族声乐艺术的个性,在传统声乐语言元素的基础上,融入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声乐艺术创新。多年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下,依然根植于传统的民族文化,在时代的不断变迁下,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个性,突显具有民族特征的审美内涵。在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丰富艺术元素,实现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在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逐渐丰富多彩,随着西方国家摇滚乐、乡村音乐等声乐演唱风格和形式的融入中国,在相互交流和借鉴的情况下,形成了具有独特审美内涵的新民族声乐作品。3.民族特色浓郁,展现本源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随着文化艺术的不断传承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声乐艺术,并具备浓郁民族特色和展现本源文化的审美内涵。民族声乐艺术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立足于本民族的民间音乐,吸取民间音乐的特点,并将口头性的民歌改变为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突显浓厚的中华民族特色。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在演唱风格上重视民族性特色,通过民族声乐艺术家的传承和创新,向世界展现出具有本源文化的声乐艺术。例如:《小白菜》改编自河北民歌的旋律和调式;《走西口》改编自山西民歌。将民族曲调作为基础改编的声乐艺术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将民族精神传递给广大听众。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根植于民族文化艺术的沃土,从多元文化视域出发,民族声乐艺术仍然体现了强烈的民族色彩,基于本源文化,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过程中借鉴了我国的戏曲音乐文化,吸收传统戏曲的音乐元素,在节奏、韵律等方面相互交融,逐渐展现民族声乐演唱的独特审美内涵。本源文化是文化的源头,当文化经过时间的变革和创新时,通过本源文化仍能找到其发展的起始和脉络。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的融合发展离不开文化。民族声乐艺术根植于本源文化,通过本源文化对声乐艺术的形式、内容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展现本源文化的审美内涵,并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本源文化,融合多元化的艺术特征,借鉴西方唱法的演唱技巧,逐渐创新民族声乐艺术,体现最具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艺术。不同时期的民族声乐艺术呈现出不同的多元特质,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重视本源文化,结合民族特色,不断把握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脉络。通过近百年的探索,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多元文化视域下,扎根于本源文化,将浓郁的民族特色发扬光大。

四、结语

在历史的长河中,各类文化艺术不断的涌现和发展,民族声乐艺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浓缩了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展现出深厚的审美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融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为迎合现代审美需求,在发展过程中立足于传统的音乐艺术,勇于接纳多元文化,将民族声乐艺术独特的审美意识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李优.浅谈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取向[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4).

[2]刘玉洁.略谈多元文化视角下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趋势[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6).

[3]杨杰.当代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美学特征探析[J].华章,2011(6).

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篇2

关键词:民族传统艺术;繁荣;发展

中图分类号:J1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2-0007-0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几代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社会发展目标。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的发展,将社会和谐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化、具体化,并赋予其更丰富、更科学的内涵。

一、民族传统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方式

社会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文化和谐。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在于构建和谐文化,而中国多民族的国情决定了和谐文化的多民族、多样性特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各民族传统文化既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又有机结合、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地域、民族传统、民族心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各民族传统文化无不以富有特色的民族传统艺术为载体和表现方式,体现了各民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维特征的时空貌像,从而折射出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纵观世界范围内各民族的发展历史,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化之间基本上呈现出一种内向存在和外向表现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民族传统艺术是民族成员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的文化体现,民族文化的根脉深植于民族传统艺术,民族传统艺术蕴含了本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是民族文化身份的基本特征,也正因如此,民族传统艺术是一民族区别于他民族的社会符号,是民族间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同时对促进民族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国家为边界的广义民族和以地域、血缘、为标志的狭义民族莫不具有上述特征。因此,尊重、保护和繁荣民族传统艺术,展现我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杰出文化创造力,研究民族传统艺术的内在发展规律,传承民族文化,加强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而促进民族和谐、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保护与繁荣民族传统艺术的时空条件

民族传统艺术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更渗透到了民族国家的社会文化领域,对民族国家乃至国家内部的民族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化在缩短信息传播距离、降低经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从根本上实现了信息传播手段的革新,使文化艺术的大众化交流与传播在技术上成为可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作为一种普适性价值在全球范围的确立,不仅为产品包括文化、艺术作品的流通提供了基本的、共同的价格机制,也要求产品生产经营方式的产业化和服务目标的大众化;全球化则以其开放性对民族国家及其内部的民族心理边界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即使民族传统艺术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又为民族传统艺术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艺术发展的本质在于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因而,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就建基于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矛盾之中。民族性的解构与嬗变构成时代性的赋存,而时代性的展示与活化需要民族性的支撑,艺术一旦丧失了民族性便丧失了艺术应有的内涵。近年来我国许多民族传统艺术如纳西古乐、裕固族口传文学、瑶族服饰、苗族木制家具等所面临的困境无不呈现出艺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相互抗争态势。我国民族传统艺术在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面裂解和嬗变。一些民族区域政府为发展旅游产业,对本区域传统民族艺术进行不切实际的改造与包装,反而导致传统意识的本真丧失。因此,民族传统艺术的核心价值在于“运用本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艺术风格”。当前的时空条件下,民族传统艺术发展应具有双重含义,一是保留和反映真实的历史,彰显其历史教育功能;二是展示和刻画生动的现实,彰显其现世启示功能。所谓“保护性开发”与“开发性保护”虽着眼点与侧重点不一,但立意均在于凸现对民族传统艺术发展的历史教育与现世启示功能的统一。

三、保护与繁荣民族传统艺术,市场化原则与公益化方式不可偏废

创造恬美家园,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心愿。民族传统艺术由自然状态进入制度化过程进而参与全球化过程,是民族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这一过程中,民族传统艺术必然会面临与外部文化的交融、整合乃至冲突,也要求民族传统艺术的转型。如何在转型中既顺应时代性又保持民族性,从而以艺术特有的魅力构建民族和谐文化,就需要我们以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态度、务实的措施发展与繁荣民族传统艺术。

顺应时代要求,坚持市场化原则。这里的市场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走产业化道路,发展艺术产业。二是摆脱封闭思维,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内外市场,在艺术的交流与整合中求得发展。

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篇3

关键词: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文化继承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166-01

中国民族音乐之所以有如此辉煌的成绩,正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虽然在这期间也走了很多弯路,但是并没有迷失自我,如何更进一步认识民族音乐,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音乐、戏曲、戏曲艺术精华,同时认真学习,吸收西方音乐艺术经验,是一切有至于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共同愿望,悠久的文化渊源,浓重的历史积淀,醇厚的艺术底蕴,独具的色的审美观念,是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永远也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源泉。

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内涵如果说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到今天已是一个“基础雄厚,力量强大,影响越来越广的声乐学派”的话,那么滋养着旺盛生命力的歌唱艺术的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直接作用于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主要是民族的情感,民族的音乐风格,民族的语言和民族的审美。

早在《左传》中的“晏子论乐”中就提出“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由此可见,哪怕是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对于音乐的功能以及声乐演唱中的各种情绪表现等其实也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的,这是极为可贵的。到后来的《春秋繁露》、《白虎通德论》、《毛诗序》、《乐论》、《白氏长庆集》,包括《周子通书》、《梦溪笔谈》、《碧鸡漫志》等著述之中,也都有着许多有关音乐理论、声乐理念和演唱实践的记载。

中国的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是在继承了传统民族声乐的许多演唱技法之上,使其成为不可分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伴随着传统戏曲及各种声乐演唱形式在各地区、各时期的流变,古代的声乐演唱技法和理念逐渐以“活态文化”的形式流传了下来。而中国的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在诸多的方面,其实都承袭了传统声乐艺术的演唱技法和特点,更继承着传统声乐艺术中的审美理念。

在专业性和群众性的音乐演唱活动之中,中国的民族声乐经过对传统民族声乐的继承发展以及对于西洋声乐艺术的借鉴和吸收,逐渐开始发生了质的嬗变,从而才能一步步地从传统走向了现代,到如今,也算是成就了一门既不同于传统而又有别于西洋的声乐演唱方面的艺术。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是一种基于中国传统声乐艺术、但同时又借鉴了西洋“美声”的现代声乐艺术,是20世纪中西音乐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产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作为一种声乐艺术,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在当今中国歌坛上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并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源于20世纪40年代,在建国后的第一个30年(1949-1979)形成,在1979年后的新时期得以充分发展,并逐渐成为“显学”。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声乐,体现出其“民族性”;与此同时,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又吸取和借鉴了西洋“美声”,显露出其“现代性”。这种“民族性”和“现代性”即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最主要的文化特征。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这既是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又可视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审美追求。

从人物贡献上来看,在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过程中,可以称得上前辈的大批仁人志士们,在这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作曲家萧友梅、黎锦晖、赵元任、黄自、青主、冼星海、聂耳等,他们在以中国传统的诗词或者是以当时的那个时代环境为题材所创作的歌曲中,在良好地运用民族曲调素材的基础上,同时也借鉴西洋旋律、和声等技法,所以,他们的一些作品也算是开创了中华民族艺术歌曲的先河,而其别以赵元任、冼星海的创作最为成功和可贵。其次则是老一代早年从国外学成归来的歌唱家,他们都在积极地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探索和开发,试图以种种努力,走出一条中国人自己的声乐实践道路。

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篇4

关键词:艺术设计;民族文化;风格

当今世界的艺术设计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把世界日益变成一个地球村”。艺术设计因图形语言的交流便捷和获取信息的优势,及大地推动了艺术设计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发展。

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起步较晚,现代设计教育的年青化和不成熟,使设计教育体系中引用借鉴西方教学内容与方法较多,因而受西方现代设计观念与设计思维的影响较为严重。特别是对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不够重视与忽略,导致了大多青年设计者民族文化底蕴的匮乏,缺乏自己的思想与创新能力。因而在设计创作中盲目模仿借鉴西方的设计形式风格导致了设计创作只流于表面形式,而缺少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没有自己的文化风格和艺术个性,更谈不上既有民族文化内涵又具中国特色风格的设计。

如何使中国的设计走向世界,创造出中国风格的艺术设计,把握和坚持设计中的民族性,将传统的中国文化内涵与现代的艺术风格有机的结合尤为重要。

我们提倡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文化与民族化内涵。民族文化是指该民族成员历代相传的共有价值观、思想意识,它是思想情感、风格习惯、审美情趣、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等因素的综合。而设计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反映着文化,就它本身而言,也是一种文化和文化的传播形式。

在世界的发展日益呈现多元化的今天,中国的艺术设计应在国际化艺术设计中将民族化的元素进行有益的补充,使本民族的设计文化得到发展,并创立出具有民族化特色的艺术设计风格,在国际艺术设计领域中,提升中国艺术设计地位。

国际主义趋势的同一性,必然形成一种单一、僵化的艺术语言,设计师的个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单一性,它必然导致视觉传达效果的削弱,不利于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日本在民族风格溶入现代设计中取得了很大成功,日本的设计起步阶段也是西方化盛行,但最终还是回到了传统,创造了极具民族文化风格又是现代设计观念的艺术设计成为了民族特色与现代时尚观念相结合的优秀典范,使日本的艺术设计颇具世界影响力,在日本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是其最重要特征之一。

从艺术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任何主流艺术或文化的发展都曾受到民族传统艺术的影响和滋养。传统文化艺术能够流传至今,也证实了它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坚持现代设计的民族性很大程度上要求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与借鉴。尊重传统,发扬传统,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去吸取精华丰富素养,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设计者的必修课。

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共性,又有历史阶段性;同时也具有社会阶层性,民族的多样性。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个性鲜明、千姿百态,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传统民间艺术的亲切感,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世界的直接接触与碰撞的结果。它即朴实又生动感人。因此,在每一件民间艺术作品中都融入了创作者们对世界、对生命、对社会的理解。它再现了每一代人的生活、观念与情感,成为最直接的艺术之源,所以说传统的民间艺术是最具原创力的艺术。

设计归根到底是为人类服务的,个性化是它的重要特征。设计不仅要有民族性,也要具有世界性,而且世界性某种意义上是民族性的归纳和概括。只有个性的,民族性的东西才能被世界人士所发现并在相互交流中得到认同。同样设计作品的民族性是其具有世界性的前提,这也是我们的中国画、书法、京剧等艺术能在世界艺术领域大放光彩的重要原因。

以我国传统民间彩色剪纸为例,它不仅是融绘、刻、染于一体的工艺美术品,也是极具装饰魅力的设计作品。在造型上,它追求自我完美的中国民族装饰形式美;在构图上,强调对称、均衡、有稳定感;在形式上,通过点线面的对比,色彩的映衬,效果上虚实动静,产生节奏和韵律感;方法上,重归纳和概括,将自然形态规律化,更符合装饰美的要求,手法上,多采用夸张变形,并赋予象征和寓意。用色上,色彩鲜艳,感情色彩浓郁,这些对我们现代艺术设计都起到典范和启示作用。

设计艺术的是在空间中的设计活动,其涉及的内容包括字体设计和插图、摄影的采用,把图形、字体、插图、色彩、标志等以符合传达目的的方式组合起来,用于传达信息及指导、劝说等目的,达到准确的视觉传达功能,同时给观众以视觉心理满足。由于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某种巧合,以及传统艺术本身的艺术魅力,传统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青睐,特别是那些优秀经典的作品,往往以很高的审美价值引起现代人们的赞叹与兴趣,并对艺术设计起着一定的影响,以致在一些现代设计大师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艺术的踪迹和设计应用的经典范例。

有很多设计师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设计出了成功的作品。例:我国著名艺术设计大师韩美林先生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设计的标志就取材于传统的凤纹,该标志简洁有力,三条主线粗重,垂直稳健圆满,每一笔的开端和收尾都处理成尖头,使视感粗中有细、刚中与柔,飘逸的凤纹婉曲秀丽、妩媚生动,头部水平,胸部处理为垂直的线条,整体显得器宇轩昂,寥寥数笔刻画出一个姿势动人的凤纹,表明该公司能够像神鸟凤一样给人们提供舒适的飞行服务和安全保障,该标志属于现代设计中民族化风格的典范之作。再如中国银行的标志,整体简洁流畅,极富时代感,标志内又包含了中国古钱,暗合天圆地方之意。它巧妙地把中国的“中”字和中国传统的圆形方孔币作为金钱象征,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运用传统寓意,这是民族、地域所拥有的“集体表象”,使设计显示出丰富的想象力与造型上的合理性。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人,就能从中一目了然地解读其标志的内在涵意,这个标志可谓是香港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融贯东西方理念的经典之作,他在对传统民族心理、民族感情的理解和研究基础上,把民族的内核与国际化的语言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统文化素养的深厚积累,对一个中国艺术设计师来说是何等的重要。要创造出中国艺术设计的特色与风格,提升中国艺术设计在世界设计界的地位和影响离开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行不通的。正如我国老一辈设计大师韩美林先生说的一样:“我始终坚信,我的路在中国。”

参考文献:

《装饰》总第117期杨先艺《论设计文化》

《世界平面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

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篇5

关键词:艺术设计;民族文化;风格

当今世界的艺术设计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把世界日益变成一个地球村”。艺术设计因图形语言的交流便捷和获取信息的优势,及大地推动了艺术设计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发展。

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起步较晚,现代设计教育的年青化和不成熟,使设计教育体系中引用借鉴西方教学内容与方法较多,因而受西方现代设计观念与设计思维的影响较为严重。特别是对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不够重视与忽略,导致了大多青年设计者民族文化底蕴的匮乏,缺乏自己的思想与创新能力。因而在设计创作中盲目模仿借鉴西方的设计形式风格导致了设计创作只流于表面形式,而缺少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没有自己的文化风格和艺术个性,更谈不上既有民族文化内涵又具中国特色风格的设计。

如何使中国的设计走向世界,创造出中国风格的艺术设计,把握和坚持设计中的民族性,将传统的中国文化内涵与现代的艺术风格有机的结合尤为重要。

我们提倡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文化与民族化内涵。民族文化是指该民族成员历代相传的共有价值观、思想意识,它是思想情感、风格习惯、审美情趣、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等因素的综合。而设计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反映着文化,就它本身而言,也是一种文化和文化的传播形式。

在世界的发展日益呈现多元化的今天,中国的艺术设计应在国际化艺术设计中将民族化的元素进行有益的补充,使本民族的设计文化得到发展,并创立出具有民族化特色的艺术设计风格,在国际艺术设计领域中,提升中国艺术设计地位。

国际主义趋势的同一性,必然形成一种单一、僵化的艺术语言,设计师的个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单一性,它必然导致视觉传达效果的削弱,不利于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日本在民族风格溶入现代设计中取得了很大成功,日本的设计起步阶段也是西方化盛行,但最终还是回到了传统,创造了极具民族文化风格又是现代设计观念的艺术设计成为了民族特色与现代时尚观念相结合的优秀典范,使日本的艺术设计颇具世界影响力,在日本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是其最重要特征之一。

从艺术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任何主流艺术或文化的发展都曾受到民族传统艺术的影响和滋养。传统文化艺术能够流传至今,也证实了它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坚持现代设计的民族性很大程度上要求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与借鉴。尊重传统,发扬传统,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去吸取精华丰富素养,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设计者的必修课。

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共性,又有历史阶段性;同时也具有社会阶层性,民族的多样性。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个性鲜明、千姿百态,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传统民间艺术的亲切感,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世界的直接接触与碰撞的结果。它即朴实又生动感人。因此,在每一件民间艺术作品中都融入了创作者们对世界、对生命、对社会的理解。它再现了每一代人的生活、观念与情感,成为最直接的艺术之源,所以说传统的民间艺术是最具原创力的艺术。

设计归根到底是为人类服务的,个性化是它的重要特征。设计不仅要有民族性,也要具有世界性,而且世界性某种意义上是民族性的归纳和概括。只有个性的,民族性的东西才能被世界人士所发现并在相互交流中得到认同。同样设计作品的民族性是其具有世界性的前提,这也是我们的中国画、书法、京剧等艺术能在世界艺术领域大放光彩的重要原因。

以我国传统民间彩色剪纸为例,它不仅是融绘、刻、染于一体的工艺美术品,也是极具装饰魅力的设计作品。在造型上,它追求自我完美的中国民族装饰形式美;在构图上,强调对称、均衡、有稳定感;在形式上,通过点线面的对比,色彩的映衬,效果上虚实动静,产生节奏和韵律感;方法上,重归纳和概括,将自然形态规律化,更符合装饰美的要求,手法上,多采用夸张变形,并赋予象征和寓意。用色上,色彩鲜艳,感情色彩浓郁,这些对我们现代艺术设计都起到典范和启示作用。

设计艺术的是在空间中的设计活动,其涉及的内容包括字体设计和插图、摄影的采用,把图形、字体、插图、色彩、标志等以符合传达目的的方式组合起来,用于传达信息及指导、劝说等目的,达到准确的视觉传达功能,同时给观众以视觉心理满足。由于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某种巧合,以及传统艺术本身的艺术魅力,传统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青睐,特别是那些优秀经典的作品,往往以很高的审美价值引起现代人们的赞叹与兴趣,并对艺术设计起着一定的影响,以致在一些现代设计大师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艺术的踪迹和设计应用的经典范例。

有很多设计师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设计出了成功的作品。例:我国著名艺术设计大师韩美林先生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设计的标志就取材于传统的凤纹,该标志简洁有力,三条主线粗重,垂直稳健圆满,每一笔的开端和收尾都处理成尖头,使视感粗中有细、刚中与柔,飘逸的凤纹婉曲秀丽、妩媚生动,头部水平,胸部处理为垂直的线条,整体显得器宇轩昂,寥寥数笔刻画出一个姿势动人的凤纹,表明该公司能够像神鸟凤一样给人们提供舒适的飞行服务和安全保障,该标志属于现代设计中民族化风格的典范之作。再如中国银行的标志,整体简洁流畅,极富时代感,标志内又包含了中国古钱,暗合天圆地方之意。它巧妙地把中国的“中”字和中国传统的圆形方孔币作为金钱象征,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运用传统寓意,这是民族、地域所拥有的“集体表象”,使设计显示出丰富的想象力与造型上的合理性。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人,就能从中一目了然地解读其标志的内在涵意,这个标志可谓是香港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融贯东西方理念的经典之作,他在对传统民族心理、民族感情的理解和研究基础上,把民族的内核与国际化的语言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统文化素养的深厚积累,对一个中国艺术设计师来说是何等的重要。要创造出中国艺术设计的特色与风格,提升中国艺术设计在世界设计界的地位和影响离开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行不通的。正如我国老一辈设计大师韩美林先生说的一样:“我始终坚信,我的路在中国。”

参考文献:

《装饰》总第117期杨先艺《论设计文化》

《世界平面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

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篇6

文献标识码:a

当全球化成为世界性潮流的时候,学术话语也几乎被捏造成权力话语。在这一背景下,姜耕玉先生的《艺术辩证法――中国艺术智慧形式》(简称《艺术辩证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再版),以考据与论理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来彰显艺术哲学的民族性,显然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窥一斑可见全豹。通过对该著民族性问题的透析,或许可以获得世界哲学话语的真实意义。

一、对于现代民主国家来说,民族性就是世界性,而且是颠覆权力话语的世界性。

在现代资本主义走向终结的年代,每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和艺术都经历了历史的挑战与选择。然而,当“全球化”带着以“权力”为内涵走上学术研究舞台的时候,“民族性”则面临着一种新的危机。那些富有伟大艺术宝藏和文化历史的民族,将以经济技术的落后。而被视为“世界历史”的“最后之人”。“全球化”可以凭借经济、技术的暂时领先和自由主义的漂亮旗帜,数落伊士兰文明和儒家思想,并使之成为西方政治秩序的先声策略。因此,彰显伟大民族艺术哲学的民主性,即是证明艺术哲学民族性的伟大传统与世界意义,也同时是对学术研究与政治霸权的强有力的颠覆。在《艺术辩证法>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真正的学理研究,一种真正的自由、民主与文明的学术精神。

《艺术辩证法》以一个民族――中华民族艺术学的深厚底蕴和思想资源为依据,以平等对话与比较研究的方式探究艺术哲学的辩证内涵与自由秩序,以纯粹的学术品质展示出艺术辩正法的民族性的世界意义。该著体大思精,在宏大的学术含量中展示出中华民族艺术辩证法的个性及其与西方艺术哲学相互融通的学术品质。作为艺术学中辩证统一的哲学范畴来说,常常是越是具有民族性的东西,就越具有世界性。比如,“一”与“多”、“文”与“质”之类体现艺术总体品质的哲学范畴,相对并存的哲学话语,易于体现出民族性与世界性相互融通的品性。对于中国和西方艺术来说,“一”都表示“整体”、“存在”和本质的意义。中国文论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乘一总万”,“一乃文之真宰”,“万取一收”,“以小见大”,“化一而成氤氲”,“大浑而为一”;“以至一艺一术,必极圆而后登峰造极”。“妙悟圆觉”。“一落笔圆,通首皆圆”,“触物圆览”,“返虚入浑”等。《艺术辩证法》第五章、第六章中深入阐述了中国艺术创造的“一”论与“三圆”论,并达成与西方美学的“一”既作为个体又作为个体构成的整体的吻合,具有现代艺术创造的普遍意义。可见,在中国的艺术辩证法的哲学范畴中,是通过艺术本质与内在广阔的思想空间体现出民族性的东西,常常越是具有普遍意义。艺术辩证法以其自身的民族性体现出真正的世界性。

二、对于现代艺术哲学来说,民族性就是现代性,而且是超越了工具理性限制的现代性。人们批判民族性,常常把它和传统性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这是一种误判。这是因为,即便是传统性也不断地派生出现代性,而且对于艺术哲学来说,民族性其实就是现代性的确证。不仅如此,我们所说的现代性还不是劣迹斑斑的作为现状的恶果的形态的现代性,而是作为近代思想家原初设计的富有理想和活力的,以科学、民主、自由为目标的现代性,而不是伴随着工具理性和霸权意识形态的暴力的现代性。现代性应当成为面向未来的追求权力平等和个性自由的哲学话语。《艺术辩证法》正是以此为根基,展示出民族性的审美意识形态。

了解中国艺术创作与哲学理论的人,都会倾情于中国艺术“虚实相生”、“形神合一”的所展示出来的独特的民主品质。中国艺术讲究虚拟、空灵,而且空胜于有,虚胜于实。这是因为“空本难图,神无可绘,真景逼而神境生”,是所谓“虚实相生”。西方艺术也讲“虚”与“幻”。朗格说,绘画艺术创造的幻象是一种虚构的景致,是一种感性空间。阿恩海姆则认为,“人的眼睛倾向于把任何一个刺激式样看成已积压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简单的形状”,“当某体艺术品被誉为具有简化性时,人们总是指这种作品把丰富的意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结构中”。显然,西方艺术的“虚”是基于人的视觉心理功能的艺术构造,注重的是心理感觉;中国艺术则不然,“虚”与“实”共同创造艺术的生命。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正是以虚拟相生来构筑水天的寥廓苍茫,进而显现出艺术主体清冷孤独的心境、清峻高洁的胸怀和坚强独特的生命力。中国艺术的“虚”与“实”,更强调整体的观照方式,更强调心灵的感悟和生命的创造。

“形神论”也是一种富有民族特性的哲学话语。中国艺术的形神论强调“神制形从”、“以形学神”和“形神合一”。无论是“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还是“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都必须体现这一美学原则。用王夫之话说就是:“两间生物之妙,正以形神合一,得神于形,而形无外神者。”西方艺术的“形神论”则不然。西方也曾有人强调形神合一,甚至重视精神而轻视形式。别林斯基说:“在一部艺术作品中,思想必须具体地和形式融合在一起,就是说,必须和它构成一体,消逝、消失在它里面,整个儿渗透在它里面。”康定斯基还认为,对于艺术作品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形式问题,无论是物象还是抽象的形式,而是内容,或者说是精神或内在的音响。西方的“神”与中国的“神”是不太一样的。西方重静态的客观存在,而中国则重视心灵的创造力。

事实上,“形”在西方艺术史上始终对于“神”具有优先权。早在古希腊时代,体积、数与比例就在艺术创造中具有显赫的位置。十八世纪德国,席勒则在《美育书简》中认为,形式是活性的,甚至可以包括形象。到了现代西方,无论是结构主义、欧美新批评,还是俄国形式主义,都格外凸显结构、语言等形式要素对于精神和思想的意义。它们或者主张结构大于形式,或者认为形式可以把观念吸取在自身之中。或者在艺术的创新理论中追求语言的“陌生化”。相对于中国乃至东方艺术而言,西方艺术哲学中的“形神论”也有它自身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可以说,正是由于这种品性,人类艺术哲学才能拥有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资源。《艺术辩证法》正是以纯粹的考据占有力的论述中,展示人类艺术哲学的思想资源的。

波德莱尔说得好,所有民族都有其自身的美,所以可以断言我们也必然具有我们自身的美。事实上,正是由于这些艺术的民族性,它们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它们的一切特殊的情形、一切多样的状态中,才能真正闪耀着慰藉人类心灵的哲学之光。

三、对于现代人类来说,民族性是优越于世界主义且与之相对并存的哲学话语。

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篇7

关键词:传统民间剪纸;艺术设计;灵感

中图分类号:J5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9-0160-03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是上千年来广大先民智慧积淀,是推进和强化中国现代设计的民族化的基石。由于这种剪纸艺术承载的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通过民族历史流传下来的具有历史性、民俗性和文化性的延续。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独特性,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表现着很强的民族特点,是广大设计者学习和研究具有民族特征的现代艺术设计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艺术文化源泉。因此,民间剪纸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具有民族特征和特色作品的创作与研究和更灵活的创作途径。

一、民间剪纸为具有民族特征现代艺术

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民间剪纸是具有独特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民族艺术特色的民间艺术,有着上千年来受政治、宗教、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发展空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和民族精神,体现了艺术最本质的审美特征和精神境界。在其他如刺绣、皮影、印染、木雕、陶瓷等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中都有剪纸的踪影,所以传统民间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样式,是其他民间艺术的基础。因此在现代艺术设计中通过结合传统剪纸艺术表现手法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出现在标志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动漫设计、室内外装饰设计、服饰设计等各个设计领域中。

中国民间传统剪纸元素种类丰富、形态多样、蕴涵深厚的民俗文化、因此它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对各类现代设计形成具有民族特征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在创作中充分展示传统的虚实辩证关系,并用简洁、单纯的色调将艺术创作展示于观众。

传统的剪纸艺术造型中的虚实结合体现的特别突出,利用虚实辩证关系的互动性提高视觉传递信息的能力。由于在设计中强调阴阳互补、阴阳相依的表现手法,这种造型基础给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由于在现代设计中尤其在平面设计中许多作品是具有商业性,目的是为企业推销产品和某种服务,用最简洁的表现手法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传统的剪纸艺术的那种图与地的虚实关系及简洁的单色及具有视觉的注意力和冲击力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更好的有效途径。

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由于源于民间遍布全国东南西北各个地区,因此,无论从体裁上,还是在表现内容、审美观念、民俗民风及创作群体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普遍性和个性,这个特征是其他艺术难以达到,同时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主要依附于民俗活动,并应用于各类艺术活动中,它的表现题材丰富,源于最底层的民众,它凝聚着集体的智慧,有着悠远的历史积淀性,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因这些特点,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是一座丰富的民族民俗艺术博物馆,有许多东西值得现代艺术设计借鉴和吸收,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提供了充分的设计基础和资源。

二、民间剪纸为具有民族特征现代

艺术设计激发无穷的设计灵感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设计,其本质决定了在艺术设计中灵感思维占重要的地位,同时灵感思维也是提高设计师创新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设计作品质量的关键手段之一,因此在艺术设计中获取灵感思维,全面提高设计师的创新素质,推动艺术设计发展就是寻求好的灵感,灵感是在技术、科学、文学、艺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与探索、长期实践、不断累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出现的富有创造力的一种思路,灵感是人脑直觉思维活动和理性思维活动共同的结果,同时灵感是艺术设计者在艺术构思探索过程中由于受某种机缘的启发,而突然出现的精神亢奋、豁然开朗取得一种突破性的特殊的心理现象。在艺术设计中灵感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创造,但它的产生却是突然而来、倏然而去,并不为人们的理智所控制,具有突然性、短暂性、亢奋性和突破性等特征的同时。它是一个人在对某一问题长期思考、冥思苦想之后,通过某一事物、现象的诱导的启发,触发某一种新的思路使其突然接通。灵感的出现正常人都有可能,只是水平高低不同而已,并无性质的差别,只不过有的人灵感少一些,有的人多一些,那只是设计者各自的思维过程不同,专注程度、思考广度及深度不同,对信息的分支界定方法不一样,艺术实践的多少不同而已。因此在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的艺术宝藏中蕴涵诸多的触发灵感的因素,这就要求艺术设计者进一步探究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创造中思维方式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来源于最底层的广大民众和对社会实践及其亲身的生活体验,是劳动人民由于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地,并结合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独特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诞生和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价值观念和功利思想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在灵感和创意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通过对各地区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研究,充分利用各地区传统民间剪纸资源,学习继承民间艺人直抒事物美的惯用夸张、象征、意想、借代、谐音、装饰、造型更趋于写意而不在写实、更趋于传情而不在写型的表现手法,甚至用抽象的表现是生活原型可以完全服从艺人手中那方特殊纸片,这些受创作内容、材料、时间、空间限制,更适合于现代设计中受内容、客户、观众或消费者、材料、媒体、时空条件的制约等,在现代设计艺术实践创作中借鉴,所以通过对中国传统民间剪纸的思维方式的探究能够给现代艺术设计以无穷的启迪和设计灵感。

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篇8

一中国艺术设计的现状

当今社会上,信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将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因此,艺术设计在交流上通过图形和语言变得更加便捷,更容易获取到,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设计的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但是由于随着对外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世界文化中尤其西方文化将中国设计师的观念和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艺术设计的方向也有所改变。对于一部分盲目地推崇西方的文化的人,淡化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漠视了本土的文化发展,在形式上对西方的一些文化进行挪用,甚至抄袭,使得在我们的艺术设计中失去了本应该存在的传统民族文化的内涵和风格。因此这种发展趋势使得中国当代艺术设计上受到了阻碍。艺术设计的国际化并不等同于美国化,也不等同于欧洲化。

对于艺术的设计并不是一味的将某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文化作为基准,一直处于一个发展状态。每一种国际化的艺术设计,都不能够真正脱离出本土的民族文化风格。艺术设计的工作者应该有意识地挖掘民族文化最为精华的部分,在艺术设计国际化的背景之下,将本土的民族文化运用其中。在国际化的角度上看待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真正地融入到设计中,这样才能够在国际上得到推崇。民族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是一个灵魂的角色,继承与发扬才能够使拥有民族性的作品被真正的广泛认可,真正的国际化。

随着艺术设计的国际化而形成的统一性,这样形成一种单一的艺术语言,使得设计师的能力不能够充分的发挥,进一步削减了视觉的传达效果,阻碍了艺术设计的发展。中国的艺术设计起步较晚,现代设计的教育体制也不是非常的成熟,因此在艺术设计的教育体系中对于西方文化的引用比较多。所以,西方现代设计的观念和思维对中国的艺术设计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忽视了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得大多数的青年艺术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丢失了民族文化的底蕴,缺乏自己的创新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盲目地借鉴西方设计文化,只是注重表面的形式,缺少了真正的民族内涵。

二中国艺术设计的民族化走向

1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的结合

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先人们对美好岁月向往和憧憬的一种精神沉淀,也是在民族发展中的不竭动力。对于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来说传统的文化具有相当高的价值,同样也是一笔丰厚的财产。传统民族文化不仅体现了一种历史的怀旧情怀,一个传统的历史记忆,一种表现自身历史性的东西,也体现了一种传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可以充分地展示自我、民族甚至国家的文化形象。传统文化的范围是非常广的,文学上:哲学思想、艺术精神、古典文学、民间艺术、汉字;工艺上:木刻、雕塑、园林、建筑、文艺上:戏曲、音乐、诗词、典故、传说;医学上:针灸、中药、武术,等等。这些都是现代艺术设计者取之不尽的文化元素。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历史阶段性和社会阶层性。中国的各个民族文化共同造就了中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少数民族的文化是最为主要的部分。它们的个性比较鲜明,存在着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亲切感是由于人和人、人和物以及人和世界的直接接触。朴实但又不失感动,在每一个创作的艺术设计作品中都添加了设计工作者对生命和社会的理解。表现出了每一代人的生活观念以及情感,所以说传统的民族艺术是最具有原创力的。

艺术设计就是为人类服务的,不仅要有民族性也要具有世界性,有特色的民族性的作品才能够在国际相互交流中得到认可。民族的文化和现代的设计结合,体现出了传统艺术的魅力,传统艺术受到广泛的喜爱。同样的设计作品拥有民族性是具有世界性的前提,这就是中国的京剧、书法等在国际艺术领域中闪耀的原因。所以,艺术设计向民族性、向民族文化取经,是中国设计艺术赢得独立审美特征、彰显独有文化因子的重要途径。民族文化与艺术设计的有效结合,将是艺术获得全新发展的一个契机。

2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的化学作用

对于中国如何将艺术设计作品推向世界,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作品,要深刻地把握住民族文化的风格,将中国民族文化内涵和现代艺术风格结合在一起。民族文化是指民族的成员之间应该具有民族的价值观以及思想意识。因为民族文化综合了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中教信仰以及道德观念等多种因素。设计和文化有着很大的联系,不仅仅反映着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和文化的传播形式。在技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的艺术设计中应该用民族文化的补充,使得具有民族文化风格的技术设计得到真正的发展。

我们以民间彩色剪纸艺术为例,这种艺术设计不仅将绘刻、染色融入美术品,更是具有装饰意味具有审美性的设计品。它追求一种具有传统民族装饰风格的造型美,在构图上也讲究均衡与对称的稳定感,另外在形式上,它又能通过点线面之间的对比,加上色彩之间的相互映衬,达到一种虚实相生、动静相宜的美学效果。可以说,彩色剪纸艺术是一种富有意象,甚至意境的艺术,它将自然、社会做规律化的形象描刻,有时还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加之鲜亮的色彩搭配,使这种艺术以强烈的民族性给予现代艺术以很好的启迪和示范。例如,将剪纸艺术的手法运用于服装设计,再如,将剪纸意象方式在工艺品设计上的运用等设计艺术是一种空间性的设计活动,其涉及内容是融合各种元素于一体,包括字体的设计、插图的运用、摄影的采用等。它将图画和文字等符号以各种目的方式结合起来,用以达到传递信息、实现意义的目的,这种以视觉为传导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能给予观众较之想象艺术更直观更具有冲击力的即视感和心理满足感。而现代设计艺术与传统民族艺术的有效结合,同时性使二者焕发出了别样的生机,一则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拥有独特的标识性,二者也使传统的民族艺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技术下获得新生。

当下,我们不难发现由于二者结合发生化学反应而成就的一些经典范例。例如,韩美林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设计的标志即是向传统文化取经――凤纹,这一标志不仅是我们民族最具图腾文化的意象,而且在视感上也吸收了中国绘画的一些特点,如在线式设计上粗中有细,刚柔并济,于飘逸中见妩媚婉曲之美。但是从整体视感而言,又显得器宇轩昂,不过几笔便将凤纹之姿刻画得极富魅力。这一图标其中的寓意正是借神鸟之意以传达了该公司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品质――如凤凰一般让乘客获得安全舒适的飞行体验。

再如,中国银行的LoGo,这是香港平面设计师靳埭强的经典之作,从整体来看,简洁而流畅,富有时代感,但其标志的内容却是中国的古钱币和具有中国传统思维的“和”字,它巧妙地将象征天圆地方之意的古钱意象与寓象中国传统主流思维的“和”的内蕴完美地统一于这一标志之内,即使圆形方孔钱币作为钱的象征标识出该企业的性质,又以“和”的传统寓意传达出中国人面对钱财的人生观。二者结合得非常完美,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一个典范之作,对于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人而言,一眼即可知道这一标志的内涵。可以说,这一标志是在融合中西方理念的基础上,又对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而成,将民族精神的内核与国际化的语言合理而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可谓经典之典范。

由此,我们可知,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资源是取之不竭的,而且也是最切合中国人心理的一种文化承续。当然,在当代文化的语境下,民族文化的运用还是要与当代性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符合当代人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作品。

当然,我们还应该注意一点,就是民族的文化不应该是闭塞的,而应该是开放的,我们还要适度借鉴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来参与我们的艺术设计,从而使得中国的民族艺术得到很好的发展。艺术是丰富多彩的,各色各异的民族文化是由于存在不同的艺术个性。我们要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这样设计作品才能够有深度。对于艺术的设计并不反对借鉴有益于设计的作品,但是这也只能够限制在学习的阶段,长期借鉴会造成依赖性,阻碍自身的创作能力。因此“借”存在着一种适度,在初学的阶段,借是一种人类重要的自学能力,可以在过程中掌握规律。同时“借”要适当,并不是硬生生地将原先的作品加以修改成为创作。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原作进行借鉴,在借鉴的过程中,加以想象再创作。而对于设计的作品应该在表现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对这个时代的特殊人文主义的民族性有更好的表达。在全球走向一体化之前,设计的语言一般都出自于民族的内部,民族的风格特征都非常明显,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设计都是具有木架结构的宫殿式的风格,君王居住在内。对于其他的民族,如希腊的神殿、哥特式的教堂等,都是使用石质的材料。所以说,民族风格的形成,都是由民族实践的理性精神所决定的。

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篇9

 

关键词:原生态民族艺术民族文化生态保护

在全球经济交往日趋深入的今天,全球文化在不断的交往与碰撞中相互融合。在中国的艺术长廊中,有一种艺术形式被称为原生态民族艺术,这为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带来了别样的生机。 

一、原生态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化 

原生态,顾名思义,代表着生命之态、自然之态,是一切生活及艺术的根源。原生态一词最初见于声乐比赛,随后在表演艺术等领域迅速蹿红,成为文化领域的特殊符号。原生态这一概念被引入文化领域之后就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特征存在着。而所谓的原生态民族艺术,多是指一些原始的、原创的、民间的、乡土的艺术形式,其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智慧存在于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可以说原生态民族艺术是在特定的原始环境中衍生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作为比较原始的民族艺术,原生态民族艺术的素材多源自于对自然的崇拜以及人类的本能,经过不断的融合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种以原始为基本的奇特的艺术形式。原生态民族艺术所代表的,是民间艺术和民族风俗所组成的一个多元的文化空间,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融合的产物。 

原生态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在没有被更多的人认识的时候,往往是以一种民间艺术的形式存在。不论何种民间艺术或民族艺术,都有其丰富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艺术,其本身就具有特定的精神功能,是整个民族广泛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原生态民族艺术在未被发掘之初,是只在这个民族内部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表现的是这个民族所特有的精神生活,往往带有原始文化的特征在里面,会有对自然现象的原始崇拜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始的活动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活动,这种不为人知的民族艺术才能被称为原生态的民族艺术。当某种不为人知的民族艺术及民族文化被众人所接受的时候,带给人们的往往是来自原始文化的冲击,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这些民族文化为什么被称为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原因,就是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原始的、乡土的甚至是神秘的气息。人们通过原生态的艺术形式,了解这个民族的物质文化生活,甚至可以了解这个民族的起源,这就是原生态民族艺术呈现给世人的来自于非物质文化的整体价值。原生态民族艺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本身所展示的是一种原生态的生活态度,是这一民族的价值体系、心理认同在艺术文化上的体现。 

二、原生态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的生态保护 

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篇10

关键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少数民族建筑;具体应用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环境设计和艺术设计的有效结合,就形成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把现代的特征和环境艺术融合的一种设计形式,包括室内、室外所有人类活动的空间,是一种和人类有着紧密关系的艺术设计,其主要的理念是将境和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把美术美感作为骨架,然后以建筑为呈现载体。建筑必定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所以在进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要尽可能地使人文和自然完美地结合,实现和谐发展。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比较独立的学科,其主要包含环境美学以及建筑学等内容,充分体现出了设计的复杂性。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要遵循建筑学的一切要求,建筑既要美,也要具有合理性。在当前的社会中,人们逐渐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加以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设计成效,这也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2少数民族建筑的特征与使用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意义

2.1少数民族建筑的特点

由于地形的差距和民族的区别共存,少数民族建筑主要受到地形的影响。我国国土辽阔,地形也就复杂多样,如黄土高原、东南丘陵等,这些让各个民族的建筑呈现出多样性。比如汉族常见的四合院,而土楼则常出现在广东、江西等地。有些民族在门的设计上有讲究,结构非常精细,有些民族使用全木构建房屋,主要用于防寒以及防潮。每个民族由于其特征、以及生活习惯等不同,其建筑使用的材料以及外形都各具特色。在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建筑有很多。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民居住区地处亚热带,地温高,竹楼利于防止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竹楼由20~24根柱子支撑,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还雕刻着花纹。彝族土掌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甚是壮观,后期彝汉混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可以作为晒场。

2.2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少数民族建筑元素的意义

把少数民族的建筑元素运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其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其一,能够让少数民族文化得到发展和传递。民族众多造就了文化的多样性,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藏。中华民族在发展中理应把少数民族的建筑元素运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为少数民族提供一条多样化的传承路径,同时提升各个民族文化的影响力,进而提高其具有的价值。其二,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相结合。在传统建筑设计中,常常把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这是现代建筑的主要表现,不过这样就会将人和自然隔绝开来。把少数民族的建筑元素运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在传统性人造环境的基本上,把人和自然融为一体,这是一种两两结合的有效设计方式。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少数民族建筑元素的具体应用

3.1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使用原则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使用少数民族建筑元素的时候,必须要保障其具备一定的适用性、适度性以及合理性。适用性是在实际的使用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仔细思考。例如,根据当前建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要合理使用少数民族建筑元素,让元素起到锦上添花和画龙点睛的作用。适度就是不能大面积地滥用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上进行适度表现即可。建筑元素的使用必须要保障其符合实际的规律,不能够出现和实际相冲突的情况。这样才能够把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3.2少数民族建筑元素提取的具体方式

想要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使用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就要抓住其独特的性质,将具有代表性的图案和颜色更好地融进其中。以佤族作为例,这个民族对红色和黑色使用得比较多,这两种颜色在其服装和建筑上的使用尤为明显。黑色能够给人一种庄严稳重的感觉,而红色则是代表了热闹与喜庆。还有一些民族钟爱动物的图腾,运用比较广泛,在进行现代建筑建设时,就可以将一些动物的图腾考虑进去,体现出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格。

3.3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除了建筑外形和图案的设计外,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室内空间环境中也有具体的应用。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在前期装修的时候,把少数民族元素用于装饰方面,具体体现在墙面以及门窗等地方;其二是将具有少数民族建筑元素的物品充当装饰,如一些陈列物品以及家具等,丰富空间元素。在构建室内空间环境的时候,少数民族元素一般表现在配饰、灯具以及天花板等方面,室内风格和少数民族元素相融合可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

3.4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休闲娱乐环境中的应用

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也可以适当使用少数民族元素,一些休闲娱乐的地方,如城市公园和广场等,但这些地方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质,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和自然的环境相结合,同时还要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在一些公共娱乐环境中,使用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材料,如竹子、木头等,在公园里还可以修建少数民族特色的小木屋,在一些垃圾桶或者草坪上装音响等,可以把垃圾箱设计成竹篓的形式,或者在上面绘一些民族特征的花纹和图样。草坪的音箱可以设计成牛角的样式,这样能够让休闲娱乐场所具备更多的风格,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的知识文化,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

4结语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使用少数民族建筑元素,需要从其具备的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其常使用的颜色、图形图案以及工具。这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能够将我国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促进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发展,同时也使我国的建筑行业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向。

作者:刘文斌单位:普洱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歆旎.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