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创痛手工业的发展研究十篇创痛手工业的发展研究十篇

创痛手工业的发展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0:34

创痛手工业的发展研究篇1

【关键词】癌症疼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06-01

癌症疼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却又最难控制的症状之一,据相关报道指出,全世界每年有1000万新发癌症患者,600万人死于癌症,其中一半的患者均有癌症疼痛的症状,而70%的晚期癌症患者则主要表现为疼痛,已经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构成了威胁。疼痛包含很多成分,常见的为生理、感觉、情感、认识、行为和社会文化[1]。癌症患者一旦确诊,惧怕疼痛等心理作用会在其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疾病的恶化,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脱离社会活动等都会进一步加重疼痛。对于癌症疼痛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往往需要考虑患者的总体身体状况和生存期。近年来,我院根据卫生部颁发的有关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文件,对部分病房进行了创建实践,现将成果和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13年2月到2013年5月内收治的30例癌症患者,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17例,女性患者为13例,年龄为59~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2±8.6岁。患者的病龄为1.5~4年之间,平均病龄为0.7±1.2年。

1.2方法

1.2.1成立项目活动小组。在此次创建活动中,我院领导特别指定了创建负责人,还依次成立了科室的负责人,主要人员为院长、相关医师、专业护士和医药师。同时聚集参与此次活动的护士进行活动具体方案、标准、癌痛诊疗知识等相关文件的学习、研究和讨论。建立健全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具体制度和评估机制,采用个体化给药和治疗的方式、癌痛规范化的诊断方式及护理措施[2]。

1.2.2设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由护士长、兼职质量控制员和执行护士共同组成的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任命护士长为组长,负责护理质量的全面管理工作。兼职质量控制员的组成人员为业务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的护师及护理人员,主要负责的项目为基础护理、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健康指导和科室的消毒工作等。

1.2.3癌痛护理小组的建立与工作任务。科室的组长由科室的主任担当,主管医师和护士负责和判定癌痛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护士长需要定期开展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讨论会议,积极组织护士学习下达文件内容,了解此次活动的内容、目的和自身需要负责的任务。自我寻找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同时协助专业医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

1.2.4编制癌痛规范化治疗培训手册。根据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相关文件,我院总结出了癌痛规范化治疗培训手册,内容涉及癌痛管理培训、癌痛护理小组职责、癌痛护理流程及患者的随访等[3]。

1.2.5开展护士定期培训。因为科内新上任的护士,工作人员的变动,还有护理工作内容的增加,所以医院应当定期展开护理安全教育和疼痛管理知识的培训,对容易发生护理错误的环节,如接送患者,手术的安置,器具准备,仪器使用,药物使用等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各项防范措施,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平时做好分级督促制度,做好各种护理的记录,并制定各项出奖惩的具体措施。有违反操作规则的人员应当按照奖惩制度进行处罚。这样使得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4]。

1.2.6疼痛程度的观察和评估。评估的方法可以是体温单、疼痛护理单和病情观察,具体为:体温单,加设“疼痛强度”这一项目,将其作为观察重点每日评估一次,并对疼痛的程度做相关记录。疼痛护理单,采用疼痛护理单对患者的疼痛次数和每次发作的时间进行记录,同时给予镇痛药物治疗。病情观察,每日护理人员需严密监测患者的身体状态,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疼痛类型。

2结果

2.1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创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士的职业技能和护理能力,护士的各项业务素质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实现了护士长全面控制、兼职质量控制员和执行护士自我控制的组织形式,构成了强大有效的质量控制网络,避免了护理缺陷和差错的发生。

2.2有效提高了患者对癌痛的掌握率。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创建中,我们采用了教育指导,这样有利于给患者家属带来温暖,激发了患者对生命的尊重,密切了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3讨论

3.1加强患者在入院时的健康教育患者在初次入院时会有陌生和紧张心理,护理人员必须要以热情的心态来接待患者,并将医院的相关设施告诉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当患者持住院证进入病区的时候,护士需要面带微笑接待患者,在指导患者进行各项检查之后安排好患者进入病房。

3.2加强癌痛管理的规范化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创建方案在我国出现的比较晚,在相关研究和报道方面比较少,加之护士缺乏相应的能力,护理工作的质量有待提高。此次实践告诉我们,在对护士进行培训的时候,还需保证护士的编制工作,设计出较为合适的疼痛护理单,记录下疼痛评估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胡丽娟,毛惠娜,王梅,等.综合医院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的管理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27-129.

[2]童莺歌,叶志弘.《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调查》问卷的汉化及应用测试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66-68。

创痛手工业的发展研究篇2

学海无涯漫漫求索

唐宗湘教授出生于六十年代湖南西部的一个苗族乡村,在湘西优美的自然环境的陶冶下,他从小就对动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上中学又后受生物老师的影响,这种兴趣得到了加强,因此在报考大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生物专业。在大学里,来自农村的唐宗湘教授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丰富自己,在湖南吉首大学读书期间,他因为成绩优异被学校选拨出来送至湖南师范大学作为高校师资培养。

作为师范大学毕业的学生,在高校从教是最好的选择,然而作为大学教师应具备更高的知识装备;在大学从教的几年时间,作为大学老师的唐宗湘教授对生理学的认识逐渐加深,兴趣也越来越浓。在庞杂的生理学范畴里,他决定“术业有专攻”,最终选择了神经生理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1991年唐宗湘教授报考了研究生,1994年研究生毕业后留广西师范大学任教;2000年又报考了博士,秋天进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继续学习。在生物物理所的三年,唐宗湘教授跟随导师从事视觉神经生物学研究,对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了比较全面地认识,也广泛接触了该领域研究发展的前沿。中国科学院是一个治学严谨的地方,导师和学生都非常敬业,加上导师长期以来在试验室形成的良好学术和科研氛围,为他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003年唐宗湘教授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源于对知识的渴求,唐宗湘教授选择远渡重洋,2003年底赴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在犹他大学医学院眼科中心,不同的文化和学者让他开阔了眼界,增加了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和热爱。然而,本想在眼科医学中继续更深探索的唐宗湘教授,却因为使用的试验动物被列入当地动物保护组织之内,导致每次试验都是在战战兢兢中进行,这使他开始思考将来的路,并感叹科研之路的崎岖,科学家光环背后的艰辛。

做科研需要不懈的探索精神,有时也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机遇。尽管对于唐宗湘教授来说,他的科研道路坎坷而艰辛,但机会终究青睐有准备的人。在朋友的引荐下,他结识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Dr.Dong,Dr.Dong出身书香门第,在医学神经生物研究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研究基础。于是2005年夏天,唐宗湘教授又“转战”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在新的良好学术氛围里,唐宗湘教授和同事们共同探索,以外周感觉和分子生物学为研究方向,并在“痛”与“痒”分子机理研究中锐意进取,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取得了累累硕果。

找准方向探秘“痛痒”

“痛”是所有人都能感觉到的一种神经反应,医学史上对于“痛”这一研究历史比较悠久,然而对于“痒”的认识和理解却十分模糊,对“痛”和“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没有明确的定义,更不清楚两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其痒觉调节的机制是什么?“痛”和“痒”的分子机理是怎样的?带着一系列问题,唐宗湘教授回国前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做了大量研究,回国后依托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结合中医药治疗“痛”、“痒“疾病继续进行深入探讨,其成果得了业界的充分肯定。唐宗湘教授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唐宗湘教授等人发现一种调节痛觉敏感性的重要分子。该分子能正向调节热敏感通道的兴奋性,研究结果发表在2008年《细胞》期刊上,成果被列入Facultyof1000:/1108556,是当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亮点之一。其意义在于,找到了一种痛觉调节的新机制,为镇痛机制的研究和镇痛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回国后,唐宗湘教授继续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合作,发现该蛋白的新功能,研究结果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在2013年的国际权威杂志《自然》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

其次,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Dr.Dong的试验室,唐宗湘教授和试验室中的其他研究人员一道研究一类新的G蛋白受体功能。他们发现这类家族蛋白中的一个成员是“氯喹”(Chloroquine,CQ)的作用靶点,找到了抗疟疾药物“氯喹”产生“致痒”的原因,回答了长期困扰医学界的问题,研究结果发表在2009年的《细胞》期刊上;发现这类家族蛋白受体也参与抑制小鼠神经病理性痛,研究结果发表在2010年的pnaS;发现该家族中的另一些成员参与了痒的形成,并且确定这类痒是组胺非依赖性的。研究结果分别发表在2011年的《科学》子刊ScienceSingaling;2012年的theJournalofneuroscience期刊上;和2013年的《自然》子刊natureneuroscience期刊上。这些发现为镇痛药物和抗瘙痒药物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再次,唐宗湘教授与合作者共同发现了一种针对Kv1.2的保守incRnas,简称Kv1.2antisenseRna。该Kv1.2antisenseRna可以改变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下神经元的兴奋性。该研究为基因治疗神经病理性“痛”提供了新的途径。研究结果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为共同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在2013年国际权威杂志《自然》子刊natureneuroscience。

归根祖国融贯中西

尽管在美国的科研工作进展顺利,但唐宗湘教授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人,并对祖国的科研事业发展牵动于心。因此,2011年,接受了江苏省特聘教授的职位。在夫人的支持下,唐宗湘教授毅然离开美国,回到正在蓬勃发展中的中国,决心在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大地上开创一番新事业。

谈到为什么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时,唐宗湘教授说出了自己的明确初衷。正是充分考虑自身的研究方向,结合未来的工作规划而决定的。回国前他就已经认识到,我国中医在疼痛治疗方面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尤其是针灸镇痛治疗,属于无副作用,没有药物依赖性,其治疗效果更是被广泛认可的,卫生经济学价值高;同时,很多中药治疗中的镇痛机理现在还不大清楚,属于空白领域,值得去探索和研究。另外,南京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雄厚基础,学校领导对人才重视,可为科研工作提供最好的条件,并有强大的临床实践作为支撑。因此,唐宗湘教授就这样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结缘了。

事实证明,唐宗湘教授的选择是正确的,入驻南京中医药大学后,他很快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他的研究团队以解决疼痛和瘙痒顽症为首要目标,以不同学科背景人员和良好的研究平台为依托,将现代“疼痛”和“痒”研究的最新成果应用到传统中医药镇痛和止痒的研究领域,阐释中医药镇痛和止痒的机制。

围绕“疼痛”和“痒”研究的内容,从不同侧面开展“疼痛”和“痒”产生的细胞分子机制、中医药镇痛止痒研究,唐宗湘教授的研究团队设定了以下三个个研究方向:“慢性痛”和“痒”的产生及中医药镇痛止痒的机制研究;“慢性痛”和“痒”产生的表观遗传学研究;“镇痛”和“止痒”的中药物质基础研究。

总之,唐宗湘教授以“慢性痛”和“痒”与中医药镇痛止痒研究为内容,围绕“慢性痛”和“痒”产生机制及中医药镇痛止痒研究这一方向,通过加强合作,促进交流,寻找疼痛和痒产生的细胞及分子机理,开发中医药镇痛止痒方法及药物。将研究目标确定为:以中医药镇痛和止痒为重点研究对象,建立中医药镇痛和止痒的科学研究技术体系。相关研究工作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多种人才项目的资助。

艰苦磨砺再创辉煌

谈到回到南京中医药大学试验室建立伊始,不得不说是困难重重。尽管学校对唐宗湘教授的工作给予了很大支持,但在设施筹备、招标采购和团队组建上仍然颇费一番周折。但在艰难的条件下,唐宗湘教授经过两年的努力付出,如今试验室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系列较为理想的初步研究成果。

团队组成上,目前有4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3名科研助手等,他们的加入为试验室带来了活力,也在工作开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对于学生的培养,唐宗湘教授针对不同学生挖掘他们的特长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充分尊重个人的劳动成果,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我希望他们体会到做科研是一种享受,但同时在做事做人上对他们严格要求。”唐宗湘教授说话语里透露的是对年轻一代学者深深的关爱和期待。

在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方面,唐宗湘教授一面埋头苦干,一面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国内外高校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一些科研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保持持续联系,长期进行合作研究。

在课题研究方面,目前唐宗湘教授参加和主持了包括美国niH基金、国家自然基金、海外及港澳合作基金、江苏省“双创人才”项目等多种基金项目。依托于这些项目及基金支持,唐宗湘教授团队的研究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署名南京中医药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的研究工作最近已分别发表在natureneuroscience(2013)、natureCommunication(2013)等国内外杂志。因唐宗湘教授在感觉神经领域研究的重要工作,回国后他先后获得江苏省“双创计划”和“六大人才高峰”(a类)高层次人才称号。

创痛手工业的发展研究篇3

长期以来,谢月明院长践行科学发展观,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专注于阴阳学说、经络学说的研究,苦心钻研针灸平衡技术,扎根于整体平衡医学研究,创造性的提出了套独特的“整体平衡疗法”。该疗法通过内服、外敷中药,针灸平衡手术、整脊疗法等一系列综合系列康复治疗方案,调和阴阳,通衡经络,在较短的疗程内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

平衡疗法实质上借助了传统中医学,在治疗上实现了中西医的完美结合。谢月明进一步说明:平衡疗法核心就八个字:“阴阳、平衡、对应、反应”。中医的理论离不开平衡,否则就无法辩证施治了。推拿、按摩等理疗手段和这些年方兴未艾的整脊治疗,都在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疼痛病都是由脊椎不正引起的,如果不整脊,效果就要差很多。腰椎、颈椎发病率这样高,与关节的错位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只要把肌肉、关节调整过来,病就自然调整过来了。很多疼痛病的发生并不是因为软组织的损伤,而是因为肌肉紧张造成的小关节错位、痉挛。

多年来,平衡疗法给无数的颈肩腰腿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半身不遂、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带来了福音,摆脱了疼痛的困扰。从这以后,不断口碑相传,到宝鸡疼痛病医院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

疼痛病特色医院

1973年开始学医的谢月明院长,早年在某部队当兵,接着又在总医院实习。后来,他只身离开老家安徽阜阳颖上来到陕西,开始白手起家,试图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宝鸡疼痛病专科医院的前身就是他于1990年成立的疼痛病诊所,当时只有他与夫人两个人。

由于疗效确切,闻讯而来的患者太多,哪怕有几十张床位都住不下,原先按规定只能拥有两张床位的疼痛病诊所根本无从应付。基于这种形式,相关部门英明决策,批准谢月明建设疼痛病专科医院。经过多年的努力,历经了无数的坎坷与艰辛,宝鸡疼痛病专科医院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医院现有面积1400平米,有30多名工作人员,其中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2名,初级职称10多名,有53张床位。据了解,这是宝鸡地区唯一的一家疼痛病医院;由于来求诊的患者太多,医院往往处于满负荷运转当中,这样的专科医院在西北地区并不多见。

金杯银杯远不及患者的口碑。很多病人被治好后,把这家医院的良好服务宣扬了出去,从而引来了更多新的求医者。甘肃省、四川省、河南省、安徽省等地的很多患者蜂拥而至,甚至还有很多北京、广东等地的患者专程前来求治。北京某政协委员,不愿意手术,在北京试了各种各样的保守疗法,均未见效,于是特地跑到宝鸡找谢院长,结果成功摆脱了疾病的困扰。

谢月明认为没有良好的医疗质量,民营医院就无从生存。他把病人的满意度视为事关医院发展成败的生命线,定下了患者满意度最低要达到98%的高要求,并要求全院人员齐心协力,确保目标的完成。他们医院从患者进门挂号开始,直到康复出院,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病人的满意度调查,然后进行系统管理和病人治疗后半年、一年的跟踪回访,来全方位考评病人的满意度,目前己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

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宝鸡疼痛病医院接诊的病人中,有80%以上都是大医院看不好才找上门来的,谢月明把这称为“大医院吃肉,我们啃骨头”。而这家面积不大的民营医院何以能消化一块块难啃的骨头呢?关键还在于疗效比别人高,收费比别人低,管理相当规范。

在采访过程中,谢院长反复强调,医院的治疗首先要保证安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病人找上门来,总是希望医生能帮他解决问题,能解决病人的麻烦就给他治,自认不能解决就得告诉病人,两眼只盯着钱而把病人的病情担误了是会出大问题的。他们医院把每个来求医的病人都视为亲人,医患关系相当和谐。从创院至今,还从没有与病人吵架的行为,更是不存在病人的投诉。

作为一家面向农村为主的一级医院,他们始终致力于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收费标准相当的低。在大医院花费大量费用还不定能够解决的腰椎间盘突出,在他们那只要1000多块钱就能得到解决。谢月明告诉《中国科技财富》:借助于国家对民营医院重视的东风,宝鸡疼痛病医院己开通了医保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把患者的经济压力降到了很低的标准。从不盲目收费使他们医院每一年都是物价局信的过单位,相关牌匾荣誉得了不少。

身为一家民营医院的院长,谢月明十分了解我国民营医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他指出,很多民营医院投资很大,但发展十分吃力,关键在于工作人员、技术力量、服务都跟不上。如果没有技术,光靠宣传,医院的发展是持久不了的。

宝鸡疼痛病医院充足的病源足以说明治疗中的确切疗效。这几年来,来医院看病的患者日趋多元化,但他们绝大部分都对该院的治疗思路、医院情况很了解,十分相信在这能解决他们的困惑。

夯实基础,巩固发展

由于长期的研究,谢月明和他的医疗团队(尤其是林玉刚和谢同志)医术相当精堪,面对很多患者,他们一看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加以调整解决。迄今为止,他已让几万个疼痛病患者重新回归健康,高明的技术、良好的医德使他们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尊重。1990年他就被编入《陕西名医百家》,先后应邀参加全国脊椎病学术会议,全国骨伤学术会议。2000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传统医学会,他的《八字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报告》,在欧美医学界引起了关注谢院长还曾当选为中国传统医学针灸刀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学会理事,中华医学研究会疼痛学科主任委员,荣获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称号……

创痛手工业的发展研究篇4

一、贯穿一条主线,情为群众所系。本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对技术精益求精,刻苦钻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践行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诊疗常规,一丝不苟诊治每一位患者,自任职以来,本人精心诊治上万名患者,总有效率为98%以上,从未发生任何医疗事故。

二、坚持两个导向,营造和谐氛围。首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本人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本人以身作则,遵纪守法,积极工作,勤奋学习,能全面、熟练地履行岗位职责,积极承担医疗、预防、科研及培养指导下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任务,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任劳任怨,呕心沥血,多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其次坚持良好的环境导向。在本人分管的范围里,结合工作实际,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紧紧围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完善制度为基础、以提高医技为保障,以端正医风为前提,以重点人群的规范管理为主线,注重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以老年人、慢性病人等为重点,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服务功能,规范运作管理,充分发挥现有的医疗资源,建立起了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为医务工作者创建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干事环境,做到人尽其才、才得其位、位创其绩。

三、做到三个必须,塑造良好形象。第一必须有宽广的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医生,对于患者的责难,同事之间的误解等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心胸,以诚待人,以理服人,才能凝聚成一个团结和睦的集体。其次必须有严格的自律。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清正廉明;不该说的不说,不该许的诺不许,不让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第三必须有高远的境界。一个好的医生必须立足长远,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敢当人梯的觉悟,有新竹高于旧树枝的勇气,有敢于创新的胆略,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操,用明天的眼光做今天的事情,多做基础工作,多干惠民实事。

四、抓住四个关键,提高服务水平。在业务上,本人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岗位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工作成绩突出,成为本单位针灸骨干。开展了针灸治疗内、外、妇、儿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某些慢性顽固性疾病,采用自己独特的手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擅长治疗各种疼痛(颈肩腰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痛经……)、神经性耳聋耳鸣、面瘫、腰椎间盘突出、失眠、中风后遗症等。一年来,通过大量病例观察,运用独特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撰写了“浅刺电针加频谱治疗早期面瘫临床观察”、“浅刺夹脊穴加频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观察”等论文,并相继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对处在中医理论前沿的“经络系统的实质”进行探索,并,其论点被日本一学者在实验研究中证实。本人在临床中,深感患者恐惧针刺疼痛,经反复研究实践,创立了“无痛”针法,使患者乐于接受,深受好评。针对部分无法行走的偏瘫患者,本人无偿上门服务,精心诊治,直至患者可到门诊就诊,曾多次收到患者表扬信。

在科研教学上,积极配合本单位其他人员,开展科研活动,先后参与了高血压、糖尿病普查研究工作,参与本市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动周,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在教学上本人坚持培养并指导临床医师实践操作,组织指导本专业的技术工作和科研工作,近年来,本人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诊治做了进一步研究,疗效有了新的突破。

在业务学习上,本人深切认识到一名合格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不断加强理论学习,通过订阅大量书刊,学习有关针灸指示,写下大量读书笔记,经常参加部级及省市内举办的学术会议,聆听著名专家学术讲座;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实了自己的理论指示,为更好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扎实保证。

创痛手工业的发展研究篇5

(南京中医药大学体育部,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分析了办公室女性职业性病痛的社会背景、成因和特征等,梳理了特定的瑜伽动作练习对职业性病痛的辅助治疗作用,对在办公室环境下,针对办公室女性的职业性病痛如何进行有效的瑜伽练习加以缓解,提出了系统的创编方案。从创编体系的要素构成、创编原则和创编流程等方面给出了指导性的建议,为办公环境下如何选择具体的瑜伽练习方法以促进办公室女性的身心健康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瑜伽创编;办公环境;职业病;女性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2-0046-03

本文分析了办公室女性群体职业性病痛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以具有针对性的瑜伽动作创编为操作目的,以创编原则和流程为顶层设计宗旨,旨在为办公室女性提供职业性病痛的运动解决方案。

1相关概念及研究

1.1办公室女性的概念界定

办公室女性是一个复合概念,主要指各类从事办公室文案工作的女性知识分子,并且以中青年人居多,这部分人普遍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较强的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和较高的审美层次,尤其比较注重形象和仪表以及关注身体健康状况。广义而言,办公室女性也可以称“职业女性”,基于近似的工作环境,她们在职业病的罹患原因、病患特征以及对健身方式的选择喜好等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呈现出一定的职业化特征。办公室女性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她们在公室环境中渡过的时间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因此,本研究所指的瑜伽创编也将其应用场景界定为办公环境内。

1.2办公室女性职业病的起因及特征

相关文献表明,因职业特点而形成的具有特殊指征的各类病症已经被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这类研究的重点一般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所谓的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occupationalmusculoskeletaldisorders,omD),如办公室工作人员因久坐或久站造成的腰椎劳损、腰背肌肉痛等,或因长时间使用办公室桌面设备和伏案工作,造成的肩颈肌肉酸痛和手臂麻木僵硬等。由于女性身体载荷能力与男性相比具有先天的弱势,因此办公室女性的omD病患更具普遍性。一些针对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研究显示,每天操作电脑等桌面办公设备4h以上的人群,其颈肩部位发生可感病痛的比例约为45%,久坐久站人员腰背部病痛的比例也有类似的高发特征。第二个是所谓的办公室抑郁症,办公室工作性质比较单一,工作环境比较狭小,而女性在工作中比男性具有更高的专注力,相对缺乏在办公环境中自我调剂的能力。而现代办公环境中趋向日常化的“人机对话”在越来越多地削减着人际沟通的机会,也助长了办公室女性心理宣泄的梗阻现象,从而使得负面情绪难以及时消解,心理郁结不断积累。

1.3瑜伽对办公室职业病的辅助治疗作用

综合已有的研究资料,以特征而论,本研究将办公室女性职业病的表现具体化为腰背、颈肩等部位的肌肉骨骼病痛,以及心理层面的所谓“办公室抑郁症”。Saper2002记录了美国人练习瑜伽的情况,在美国近1500万练习者中有超过70%的人为职业女性,而其中超过20%人的练习目的只是因为认同瑜伽治疗腰背及颈肩肌肉疼痛的作用。mar-ciamonroe、Chin-mingJeng等分别研究了瑜伽对职业性脊柱侧凸及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改善作用,认为瑜伽通过各种体式作用于脊柱不同的运动方向,并协同周围的肌肉韧带组织,提高了脊柱的稳定性。还有一些研究证实,瑜伽对情绪及心理层面的作用,主要通过瑜伽练习所创设的特定情境和调息来实现,瑜伽作为一种心理疾病的替代手段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针对办公室女性职业病痛的瑜伽创编方案

2.1特定练习动作的选择方法

瑜伽对腰背和颈肩等部位疼痛的治疗原理大体基于以下机制:瑜伽动作可以牵引和拉伸众多的深层肌肉韧带组织,对其进行不断的收缩和舒张,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肌肉韧带的力量和灵活性来增强组织的工作耐受能力,另一方面则通过局部肌肉韧带的温度提升及粘滞度的降低,从而减轻组织的痉挛状况。而针对特定的腰背和颈肩部位病痛,如何从众多的瑜伽练习动作中找到最有效的动作,则需要依据科学的量化评估来实现。针对办公室女性的特点,目前有两种操作性较为简便的方法可供选择。

2.1.1心率(HR)测定法

心率测定法简便易行,主要操作手段是针对腰背部或颈肩部,对每个部位均配设若干个能够运作到该部位的瑜伽练习动作,设定好客观测试条件、受试对象、测试时间以及测试负荷。通过每个部位练习不同的瑜伽动作后心率数值所反映的能量消耗、代谢状况等指标,来比较不同的瑜伽动作对人体某一特定部位的作用值,从而决定采取何种练习动作能够达到治疗特定部位病痛的最佳效果。测试数值相近的动作,可以作为练习操的变化和组合动作使用内容。

2.1.2酸痛感指数测定法

健身练习中的酸痛感一般都不属于病理原因,而恰恰是身体局部得到足够锻炼的反映。以美国“斯密特叮咬疼痛指数”的量表制订流程为范本,设计酸痛感指数测定的评定指标,酸痛感指数区间由1-o至5.o,分别代表阶梯性递增的酸痛度。测试程序仍以心率测定的程序为准,通过测试找到针对某一身体部位酸痛感最强的瑜伽练习动作。测试指数相近的动作,也可以与上述心率测定一样,在瑜伽动作创编时作为变化与组合纳入创编体系中。

2.2创编体系的要素构成

针对办公室女性的职业性病痛创编一套瑜伽练习动作方案,并非将瑜伽体式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需要针对办公室工作环境的特点、女性生理心理的特点,并遵循运动健身的规律,在浩如烟海的瑜伽动作体系中,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提取出一个具有规律性、针对性和自洽的有机体。综合上述创编要素的逻辑出发点,总结出办公室女性瑜伽创编的要素构成(见表1)。

从上述创编体系的要素构成可以看出,办公室女性职业性病痛的瑜伽辅助治疗正因为“职业”概念的存在,使得创编方案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在进行动作创编时必须从练习所占用的空间和时间上加以考虑,以办公室环境内操作的可行性为出发点。而针对职业女性的特点,瑜伽练习体系的创编则又必须从两方面同时人手,即改善肌肉骨骼病痛的动作练习、平复情绪与舒缓心理的呼吸运用,以及某种程度上的所谓音乐疗法。

关于动作的设计与组合要素:一是紧扣职业性病痛这一主题,以腰背、颈肩这两大“痛点”为主要练习目标;二是着眼于职业女性这一目标人群的审美需求,紧密结合她们的兴趣和爱好。任何健身运动都有一定的文化意义,优雅而具有美感的动作,能够体现职业女性柔和线条和细腻情感的编排组合,无疑可以获得更好的锻炼效果。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艺术化体现,许多研究都已证实适宜的音乐对缓解精神紧张、消除不良情绪具有良好的作用,目前,甚至出现了一些专门疗伤的所谓“治愈系”音乐。因此,在瑜伽创编的要素中,应充分利用音乐的作用,辅以呼吸调整内环境运行节奏的功用,将动作、冥想、调息等要素有机地融合起来,使习练者通过身心的对话、人体与自然环境的交流,达到静心的目的。

2.3练习方案的创编原则

2.3.1“办公室边界”原则

办公室是工作场所,私人行为是有一定边界的。本研究将瑜伽创编和实践的情境设定在办公室内,因此首先必须遵守合理的边界原则,即在人本的框架内合理解决私人化的健身练习与公众化的办公场所的矛盾。具体来说,一是空间原则,应利用尽可能少的空间来实现健身目的。二是时间原则,应利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来进行瑜伽练习,或充分利用公众的休息时间见缝插针地进行练习。在音乐的应用方面,降低音量、使用无线耳机、使用封闭式空间等,都是必须注意的文明要素。总之,在办公室环境中进行瑜伽练习,其创编设计的出发点应是不影响他人和不影响工作,这是“办公室边界”原则的核心。

2.3.2体式设计的重复化和多样化原则

办公室女性的职业病症集中地体现在腰背和颈肩等典型性部位,而在办公室环境中空间和时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在进行瑜伽创编时,针对特定部位的重复性练习动作是首选,只有达到一定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才能对肌肉骨骼组织形成有效的刺激,从而起到改善局部组织内环境、缓解病痛的目的。而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增强练习的吸引力和动力,同时还应遵循动作创编的多样化原则,即前述“特定练习动作的选择方法”中所提到的,通过量化评估,可以设计出具有近似练习效果的不同动作,来丰富练习动作内容,通过不同动作的交替和轮换,平衡人体组织的刺激耐受能力。

2.3.3创编整体的平衡性原则

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通过血管、神经、体液等存在着普遍的协作机制,身体锻炼同样如此。如果在进行办公室瑜伽创编时仅仅考虑腰背和颈肩等孤立的练习部位,机体接受的刺激只集中在极少数位置,则很难达到一种全面的健身和治疗效果。这时就需要一种平衡机制进行调整,在瑜伽创编中应考虑主要锻炼部位给予重点练习的同时,还应通过扭转、前后屈伸等对称体式的补充练习,达到全身运动的目的,实现瑜伽练习的系统平衡。

2.3.4身心融合的全面性原则

瑜伽从起源而言,就是一种灵性的修炼,强调人与自然、身体与心灵的协调与融合。但在普通大众的实际瑜伽练习中,尽管调息和音乐的精神引领作用往往被同时提及,但瑜伽的动作练习往往被给予的关注,其关于内心的修炼相对被忽视。办公室女性是一个情感细腻、善于内省、对艺术性相对敏感的群体,瑜伽练习体系中的冥想则具有内敛、问心和想象的属性,这种属性十分易于被具有办公室女性心理特征的人群所接受。因此,在办公室瑜伽创编中,坚持动作练习与调息、音乐的全面融合,赋予它们同样的重要性和实践操作性,将有助于实现办公室女性身心改善目标的最大化。

2.4练习方案的创编流程

办公室女性职业病痛因涉及到身体和情绪心理等多个方面,并且针对性的瑜伽练习解决方案也在生理和心理层面给予了同等的关注。因此,在进行具体的瑜伽方案创编时,就阶段和流程而言,可以用等分法来进行上述目标的实施,每个流程均同等对待(见图1)。

2.4.1心理层面的入静

人静一般是瑜伽练习的准备动作,但对于办公室女性而言,其本身就是一种练习的主干过程,通过人静一方面为体式练习做心理上的准备,更重要的是通过入静的练习,学习一种平心静气的能力,从而平复日常积累的焦躁的办公室情绪,改善心理的自我控制能力。

2.4.2身体练习方面的热身与体式组合

此流程即一般意义上的“瑜伽健身练习”,通过简。单的热身适当提升身体温度并降低肌肉韧带组织的粘滞性,为顺利进行体式组合的练习做好准备,因此热身应是全身性的。体式组合应遵循重复化和多样化的原则,对重点病痛部位进行练习。

2.4.3体式练习中的冥想与背景音乐设计

许多研究均证实,人体的心理和生理并非无关的系统,它们自成体系的同时相互影响。因此,办公室女性的瑜伽创编应始终将体式练习、冥想与背景音乐的作用紧密结合起来。无论是乐曲还是歌曲均选择带有一定心理暗示性的背景音乐,即在进行编排时,应创设一种情境化的练习氛围,使练习者能够感受到身体的动作、假想的身处空间以及音乐所塑造的想象高度和谐一致。

2.4.4体式练习的平衡放松

最后一个流程,一方面是在生理上,针对办公室女性职业病痛的瑜伽练习之后,对全身组织器官的一种平衡练习,使得机体的内外环境恢复到均衡和谐的状态。另一方面,则是从心理上,从忘我的入静状态缓缓走出,给予心理上的假象状态一个过渡的阶段,慢慢回到现实工作环境中,这也是一个培养心理转折耐受能力的过程。

3结束语

充分利用办公环境下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和空间,通过瑜伽练习改善身体健康状况、缓解职业性病痛并缓解工作压力和不健康的职场心理状态,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办公室女性的认同和回应。但在现实中,尽管许多办公室女性在参与着这样的瑜伽练习,但多数仍停留在“身体锻炼”层面,迫切需要一种顶层的指导性方案。本研究基于一种问题意识,从办公室女性职业病的根源出发,针对瑜伽的创编方案提出了瑜伽练习的创编流程。

参考文献:

[1]罗婕.舍宾运动对职业女性身体形态及身体成分影响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0:10.

[2]白璐,王建新,岳朋朋.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研究现状[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9(5):356.

[3]何健民,周丽波,李静先.办公室职员与电脑操作相关动作的人类工效学评价[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5(2):80-84.

[4]曹璐,王志强,刘丽芳.国外瑜伽临床研究新进展[J].陕西教育·高教,2014(1):117-118.

[5]tiffanyField.ComplementarytherapiesinClinicalpractice[J].ComplementarytherapiesinClinicalpractice,2011(17):1-8.

创痛手工业的发展研究篇6

卢振和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疼痛学会第一临床中心、国家临床重点疼痛专科主任。她被推选为中国女医师协会疼痛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疼痛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常委、中国疼痛学科建设联盟副主席、中国软组织学会副主委、中国癌痛介入治疗委员会常委、中国脊柱内镜学会委员等。主攻方向“慢性疼痛对因诊疗”。成功探索和推广了“非神经毁损射频镇痛”、“射频镇痛,保护神经”、“不动中央髓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定义新见解”和“窥镜松解治疗神经痛”等疼痛诊疗新理念和技术系列。发表医学论文100多篇,获市级科技成果奖2项,国家新型专利6项,主编“射频镇痛治疗学”,“神经病理性疼痛学”等著作。

疼痛,重则发生心肌梗死或脑梗死,轻则出现血糖增加、血压升高,还有不能走动、干扰睡眠或使人工作注意力不能集中等。对于很多人来说,疼痛是一种很可怕的体验,人们总是无比痛恨却又束手无策。随着社会科技文明的发展,中国古时的“忍痛”是美德是坚强的观念受到很大的挑战。

中国疼痛科是世界医学创举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主任卢振和教授告诉记者,全球逐渐进入了老年社会,几十年的劳累伤残疼痛,慢性疼痛真的是一常见疾病了。

2007年卫生部宣布成立“疼痛科”,指定诊疗范围是“慢性疼痛”。鼓励医师们脱离原专科,用全部的时间、精力去专门诊疗、研究、攻克慢性疼痛疾病。疼痛科这支队伍以病人为中心,能吸收并综合各传统专科诊疗疼痛的知识,引进先进科技,总结并创新着诊疗疼痛的理论和业务,突破了许多慢性疼痛的疗效。给饱受疼痛困扰的人群带来了福音。

广二疼痛科拥有全国最先进的门诊,配备了最好的专科设备,同时,也得到全院包括放射科、检验科、骨科、神经内外科、风湿科等多个强大学科的支持。科室规模在广州市内领先,技术能力和临床学科质量管理能力多方面在全国领先并得大家认可。成为了临床医学众多专科群之一,是疼痛医学的骨干学科。

广二疼痛科团队蛮拼的

这是一支教育程度高、年龄结构合理、可满足疼痛科持续发展需要的老中青相结合技术团队,整体实力较强。目前,疼痛科有14位专科医师和18位护士,聘请了美国克利夫兰著名疼痛中心pro.CHan为客座教授。每年以不同形式提高年轻医师和业务骨干的知识面和实践能力。科室每年培养规范化疼痛科住院医师2-3位,正培养着疼痛科硕士研究生6位。科室结合卫生部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制定了详细的《疼痛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近3年,科室业务骨干确定研究方向后,每年均积极撰写标书,经科室讨论后上报申请。目前,副高以上人员每人至少有1项省级以上在研课题。广二疼痛科现有三个亚学科组和一个疼痛实验室组与门诊组,各有独挡一面的高级医师带领,发展势头良好。

2012年,疼痛科与肿瘤科联合积极申报并被批准为广东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癌痛亚学科组现在能独立诊治的主要病种有各种原发癌痛、转移癌痛、癌症治疗相关痛和癌症伴发的其他疼痛。对难治性癌痛如癌犯神经痛、癌性椎体压缩骨折痛等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2014年改进了口服滴定吗啡镇痛药为静脉病人自控镇痛泵注技术进行静脉pCa滴定,提高了镇痛速度和满意度。在癌痛治疗中,卢振和教授说发现了不少患者是癌肿治疗过程中如手术后、放疗后的自身疤痕粘连等卡压神经所致的疼痛,还有些是患者的关节痛、椎间盘突出症痛等。所以癌痛患者来了疼痛科,他们还是坚持认真诊断评估疼痛的原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慢性疼痛疗效有大突破

在慢性疼痛诊疗理论方面,卢振和首先提出神经破坏不应该是首选技术。广医二院在全国最早引进了专门精确热消融神经的射频镇痛技术,她将其改革为精确松解调控神经的“射频非神经毁损”理论。我们在众多疼痛治疗实践方法中,首选能松解神经卡压恢复神经血流为主的,能去除神经损伤原因的技术,破坏神经镇痛虽然效果最快但属于最后的最无奈的治疗。广医二院坚持在全国举办“射频镇痛,保护神经”技术培训班,今年已办到第23期。“缓解疼痛保护神经”,是疼痛科的诊疗宗旨。

腰椎间盘突出症很影响劳动力,90%以上的患者不愿开刀手术,因而也成为疼痛科的重要病种之一。1997年开始,卢振和就到各地学习,在广州市首次引进了胶原酶溶盘技术,以后不断地实践了许多微创技术,包括等离子射频、激光汽化、臭氧消融、旋切等等。卢教授在大量的实践中反思着,为什么专门破坏椎间盘中央髓核的技术疗效有限,因为椎间盘中央并无神经。2008年提出了腰椎间盘微创治疗,需针对纤维环病变刺激卡压神经而引发腰腿疼痛的原因,需注意“保护中间髓核”从而保护脊柱力学。这个团队放弃了所有破坏椎间盘中央髓核的老技术,创新了椎间盘突出物钳夹技术和工具,并联合纤维环射频热凝、周围软组织的松解治疗,大大提高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即使在近2年来引进了脊柱内镜技术,术中能清楚看到并彻底去除突出物了,也很强调对椎间盘后纵韧带的保护。

2012年卢振和大胆提出把原来的疼痛定义完善为“疼痛是感觉神经的损伤或异常刺激导致大脑不愉快的情绪反应”。新定义能很好引导医师对疼痛的诊疗思路和制定治疗方案,放在全国讨论得到热烈反应,将会形成专家共识。卢教授说科学总在不断地进步,任何理论或技术都将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广二疼痛科主编出版《神经病理痛诊疗学》《射频镇痛治疗学》《神经病理痛学》等书籍。正进行的科研基金项目有6项,资助125万元。在每年的国家继续教育项目“慢性疼痛诊疗新进展”高级研讨会上都会提出新理念,得到患者和医师的欢迎。2013年提倡“舒适微创治疗”理念,指出微创治疗也是新的创伤,疼痛科医师在去痛过程中需重视并尽量不增加患者新的痛苦体验。2015年来了,疼痛科诊疗要重视回到临床医疗的原点,极力推广“慢性疼痛对因诊疗”,重视疼痛原因的诊断和科学制定治疗方案。每个专科都有许多未能治愈的疾病。在慢性疼痛患者尤其是同时有着十几种疾病的老年人中,广二疼痛科制定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疼痛治疗规则为:抓住主诉、保证睡眠、针对病因、缓解疼痛。

广二疼痛科的四大核心疾病

核心疾病与核心技术是专科的内涵表现,卢振和教授带领的广二疼痛科认真地总结了20年的工作,初步列出了他们现在的四大核心技术。

第一核心技术是“镇痛药物类使用系列”。来到疼痛科的患者都是因疼痛难忍而来,医师要很“专科性”地熟悉“甾体、非甾体、阿片、神经、精神五大类镇痛药物”的性能和对痛因使用原则。广二疼痛科医师都知道,来到疼痛科的患者一定要很快镇痛,保证晚上睡眠是底线。要尽力保证患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的不痛和安宁。针对疼痛原因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疼痛科除了口服镇痛药之外还有多种用药途径,包括多种泵注技术如皮下、静脉、椎管内注药以及病人参与自己控制给药的镇痛系统等等。早在2003年广二疼痛科就开始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脊髓微电脑泵注吗啡技术帮助癌痛病人,达到药物快速起效和精细化用量,极大地减少了胃肠胀气、大便秘结、小便无力等副作用。现代医学为我们提供了几十种镇痛药。疼痛科能向社会担当:一定镇痛!

第二核心技术“感觉神经系统损伤原因诊断技术系列”是疼痛科的重要生命线。在科室的日常工作中卢主任反复强调疼痛科医师须努力学习、钻研感觉神经系统的解剖、病生理,培养出自己判断和寻找感觉神经损伤部位和原因的专业敏感性和本事。为此,广二疼痛科根治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全国各地疼痛病人。我们有着很强的动手能力,加上很专业的诊断本领,中国疼痛科医师将是全世界最杰出的专科医师。

第三核心技术“穿刺性松解神经卡压技术系列”最能代表疼痛科特色。现在疼痛科治疗疼痛的方法、技术、业务都非常多,除了药物还有无创、微创等等十几种技术和业务。比如松解肌筋膜粘连能即刻消除晚上痛、起动痛,方法可选用无创的理疗、针灸、能松解粘连的冲击波、可带回家的经皮脉冲发生器、能立即起效的电热针、能靠近神经消融的射频等等。针对手麻腿痛的患者,疼痛科有能凝固纤维环裂口的射频,能消除终板炎的臭氧、能清楚看见并清除椎间盘突出物或腰椎管内粘连的脊柱内镜等等,治疗后97%的患者立即见效,可免除开刀打钉之苦。群众都知道有癌痛去疼痛科治疗一定能消痛,包括给予压缩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治疗,打针后能使卧床翻身都剧痛的患者马上坐起来。广二疼痛科还对椎体转移癌病灶采用联合脉冲射频、氩氦气冷冻和骨水泥注射技术,达到破坏肿瘤细胞而不破坏脊髓神经的目的,十几年来未发生过截瘫等并发症。

第四核心技术“神经阻滞技术系列”是疼痛科的基本镇痛工具。卢振和对记者说,疼痛科医师来自多个学科,但其中的麻醉科神经阻滞技术是起效最快,效果最好的镇痛技术。所以广二疼痛科也规定所有医师一定要到麻醉科培训至少3个月时间。神经阻滞在疼痛科被改革和发挥为五种模式:一是治疗性靶点阻滞。病变神经上准确用药是疼痛科最广泛使用的镇痛技术。二是诊断性阻滞。用于确定责任神经或评估神经破坏效果时候。三是镇痛性阻滞。在急性疼痛发生情况下能有效缓解剧烈疼痛,帮助患者渡过难关。四是调控性神经阻滞。在疼痛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二疼痛科用神经调控技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五是破坏性神经阻滞。是疼痛科最后的杀手锏。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广二疼痛科从2002年开始探索、完善和创新了三叉节射频技术系列,突破了一些禁忌症,十几年来无发生严重并发症。

创痛手工业的发展研究篇7

“……如果我这一生,残缺的生命没有全部浪费掉,是拜徐悲鸿和沈从文两位先生所赐;如今在我的晚年再被重病磨难时,又能得到恩人司徒植教授的救治和鼓励我的专业,如此大恩大德我只有努力工作,更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司徒植教授对我的大恩大德我没齿不忘!”

这是曾经手肿指麻、失去作画能力的工笔画大师李芸生,在经过司徒植义诊并用其发明的“飞磁整脊宝垫”的治疗,在病情大为好转,手指活动灵便起来后写给司徒植的“感谢信”中的话。

司徒植为“中国针灸手力治疗学院”及“飞磁整脊宝垫”这“两项中医奇迹的开创者”。长期以来,司徒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西医相结合、自编教材,学以致用相结合等“三结合”的办学方针。他一手创办的“中国针灸手力治疗学院”素有口碑学府之称;另外他成功研发出“飞磁整脊宝垫”更是将中医理论进行了很好的传承和创新,“是一种可以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创立学院

为了弘扬中医文化,司徒植于1977年在香港创立了开埠以来第一所私立针灸和手力治疗专科学院并附设诊所,之后致力于人体十四经脉的循行路向研究并开创了手力治疗“三点联按”特效疗法的先河。

司徒植介绍,疗法体现在人体病症上,其原理就是“经络不通”或“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其实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成为了中医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最好证明。随着现代医学的逐渐发展,中医不能如古老的文物般被束之高阁,而应论文联盟把它“搬”出来赋予其现代的科技力量,从而让它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才是中医发展的必然之路。

正是遵循这一理念,司徒植经过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努力,发明了“飞磁整脊宝垫”。而“飞磁整脊宝垫”的创新发明,也实现了他创立“中国针灸手力治疗学院”曾立下的让患者“舒舒服服医好病,活在康宁快乐时”这一“校训”的初衷。

在实践中,司徒植的手力治疗产生了很好的口碑。1978年,杨励贤议员的中文书记张伟光先生,不幸中风,经一家医院抢救后半身不遂而留医,其后病情恶化,已告病危。在其家属要求下,请司徒植出诊,经中医手力治疗不仅起死回生,而且行动自如。张先生愈后亲自书写“万家生佛”牌匾,而杨议员又致送了司徒植一个“指压功深”的奖牌,以资赞颂。

给病人带来的切实帮助让司徒植不断获得认可和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也是司徒植创立“中国针灸手力治疗学院”的出发点。

“飞磁整脊宝垫”

让工笔画大师李芸生重新焕发活力的“飞磁整脊宝垫”,是司徒植对中医传承上的又一贡献。其独特的疗效正是由于其独特的治疗机理:“飞磁整脊宝垫”主要遵循针灸飞经走穴的方法,按照人体经脉的循行规律,以磁动力学、?动磁场原理,结合人体解剖、生理和形态学特性等传统、科学原理研制而成。在这个基础上,通过采用世界先进的中西医结合方式方法,并将人体经脉与神经系统”五线合壁“整脊技术充分联合,光大创新中医针灸理疗精髓,体现了传统针灸和手力治疗的核心技术,并创新自我按穴理疗等多项贴近实际、易于运用的新功能。

据司徒植介绍,“飞磁整脊宝垫”的显著作用是,能够促进全身经络畅通、气血运行,调节脏腑阴阳和生理平衡功能。并设有流线型整脊槽,集发挥人人自我保健舒适理疗、消痛祛病和整脊功能为一体,达到中医先贤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治未病”的要求和世界卫生组织“防重于治”的方针。

“飞磁整脊宝垫”的整脊功能是基于人体脊柱直立活动,保持人体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由于长期的学习、工作和劳动,人们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身体不适。飞磁整脊疗法,有效预防和改善脊柱生长发育不良、运动伤害、脊柱侧弯及脊椎病变而引致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一般因劳损而造成颈梗膊痛、腰疼腿痛的人士,只需平躺在“飞磁整脊宝垫”上十多分钟,痛楚就会减轻甚至消失。据司徒植介绍,“飞磁整脊宝垫”是他经过长达30年的临床试验,按照中医人体经派的循行规律和手力治疗“三点联按”的特点,以脉动动磁场和磁动力学原理,以飞针走穴的方法,结合人体解剖生理特性,采用中西医结合医学技术而成功研制发明的。

因经济环保、舒适安全、镇痛快、疗效高,“飞磁整脊宝垫”不但荣获中国发明奖专利、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香港发明专利和实用型专利、中国台湾和日本实用型专利

转贴于论文联盟

等多个专利证书,而且还荣获全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特别贡献奖”、“中医药发展特色创新及成果成就双金杯奖”等。

据专业人士介绍,“飞磁整脊宝垫”专利发明以其独到的科技价值成为了未来医疗器械产业中的一大亮点,其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大医精诚结硕果

多年来,司徒植始终致力于提倡中西医学的相互交流和促进,并提倡走中医新医学的道路,在针疗学上更是不遗余力地研究和实践。

创痛手工业的发展研究篇8

各种疗法终极pK绿色疗法的豪华盛宴2010年4~9月份全国挑战赛济南站

敬待各地疼痛康复科精英各显其能挑战疗效极限、医学同仁切磋技艺观摩学习

首提疼痛关节腔粘连学说首倡脊柱关节病告别激素和物

首创三氧定向靶点绿色疗法开启颈肩腰腿疼痛骨关节病治疗新纪元

北京博康国际医学研究院为独创“疼痛三氧定向靶点绿色疗法”,“偏瘫准分子靶点介入疗法”,“瘢痕纳米修复疗法”,“妇科三维绿色洁阴疗法”,并提供相应的国际前沿新技术科研、培训、交流、合作、营销策划,同时根据数万临床病例制定了完整的治疗标准和最佳方案的专业科研机构。

疼痛微创介入治疗是当今慢性疼痛的主要治疗方法和发展方向,目前疼痛疾病的治疗已从传统保守疗法如针灸、拔罐、膏药、牵引、按摩、神经阻滞、针刀、银质针软组织松解等转向了三氧定向靶点和微创介入治疗的综合疗法,我院研究并提出了任何关节造成的功能障碍及疼痛均为关节腔粘连的学说。这个发现开启了疼痛治疗的新纪元,以前的激素、等关节腔注射、神经阻滞,针刀、银质针软组织松解、手法等暂时缓解症状不能彻底解决病灶的无菌性炎症,这是疼痛治疗后反复复发的主要原因,而现在定向靶点准确消除病灶的无菌性炎症从而让疼痛、麻木、痉挛、粘连等迅速消除,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疼痛,更能在2分钟内功能恢复正常,膝、髋、肩、肘等关节间隙变窄的关节都能让其间隙恢复正常,为疼痛治疗谱写了新篇章。

该疗法经我院专家及旗下众多医院微创介入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又突破了传统的微创介入必须在Ct或X光机下操作的壁垒,独创出三氧定向靶点、椎间盘纤维环减压盲视下操作精确定位病灶的新技术,新疗法让大中型医院如虎添翼,使基层疼痛门诊对微创技术不再望而却步。绿色疗法治疗全过程不用任何激素类药物,以创伤小、痛苦小、治疗时间短、恢复时间快、费用低,安全可靠,没有手术的并发症更加人性化,并解决了传统疗法易复发的难题,使大中型医院医生开阔了治疗视野,层楼更上,使基层医院的医生拥有一技之长,也让患者彻底告别依靠麻醉和激素药物维持治疗,因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为使医疗同仁有一个展示提升自己的平台,我院特举办疼痛治疗最佳疗法挑战邀请赛,迎接各种疗法的挑战,从而使我国疼痛治疗水平再攀新高峰。

挑战项目

颈、腰椎间盘突出症C2~3引起的头痛、头晕、呕吐,C4~5、C5~6、C6~7突出引起的上肢疼痛麻木,L3~4、L4~5、L5~S1突出腰部酸痛,下肢疼痛、麻木及各种感觉障碍,治疗后2~3分钟症状完全消失,椎间盘突出

肩周炎肩周炎1分钟松解关节囊粘连,迅速消除关节腔及关节囊的无菌性炎症,术后2分钟缓解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及疼痛无力,5分钟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收、后伸、上举等功能恢复正常。

股骨头坏死中早期患者治疗后10分钟,“4”字试验、外展试验均恢复成阴性。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后迅速消除骶髂关节、颈、胸、腰椎及周围关节病变引起的疼痛及活动受限。

膝关节炎及其他骨关节炎治疗后5~10分钟消除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改变关节腔病变,恢复正常功能。

赛程安排4~9月份

每月14日报到。

每月15日三氧定向靶点绿色疗法20台病例治疗展示。

每月16日三氧定向靶点绿色疗法治疗原理和临床经验交流及各疗法理论辩论探讨。

每月17日各疗法治疗挑战展示、评比;对绿色疗法感兴趣者17日后我院每天有10余名患者供其继续学习。

挑战奖励

疼痛科医生不使用麻醉和激素治疗上述病症达到或超过以上治疗效果,奖励价值40万元的治疗仪1台或现金10万元,法律公证。(解释权归北京中德国际医学研究院所有)

声明关于调整部分与会者参会时间的声明:据统计,现报名参加3月15日北京博康医学研究院举办的疼痛康复最佳疗法挑战赛的医学同仁人数已经达到17700余人,而我公司安排的会场只能容纳200人左右。为此,我公司将分别于4月份第九届、5月份第十届、6月份第十一届、7月份第十二届、8月份十三届、9月份十四届增加了6场挑战赛,还是每月15日举办,并聘请医院管理专家谈医院管理新模式和无需广告患者自来的营销新方案。我们会按照报名顺序为您安排参会时间。给您带来的不便,请您谅解!北京博康医学研究院向您表示诚挚的歉意!

创痛手工业的发展研究篇9

【关键词】中医浮针针灸;肩周炎;中草药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39-02

近年来笔者应用中医浮针针灸mtrp点治疗肩周炎患者155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55例患者均为常州中医养生康复中心门诊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症疗效标准。男:94例,女:61例;年龄31-63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30-55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90/180);病程(30天至1年以上)。发病原因为急性期为79例,慢性期为70例,迁延期6例。

检查:

1、mtrp1点+,mtrp2+,mtrp3+,mtrp4+,mtrp5+,mtrp6+

浮针治疗:

1、患者取仰卧位上肢外侧(mtrp4点+)。

2、上臂外侧(mtrp3点+)。

3、胸大肌左右侧(mtrp5点+)。

4、天宗穴左侧(mtrp6点+)。

5、外关穴左右(mtrp+)。

操作:

1、选择以上各穴位后用棉签+75%酒精在患处作常规消毒,选用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浮针,呈15°斜刺进针、退出安全卡口,配合手法行扫散术及再灌注(运动医学)方法/每个穴位扫散100次后休息半小时进行下半场继续治疗;2、并且与患者心理疏导治疗3、中草药“双活汤”加减配伍、使患者舒适无恐惧感。

结果:

(1)、有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或者基本消失,83例54%。(2)、好转: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或者明显好转,65例42%。(3)、无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未改善,7例4%。(4)、总有效率96%。

[典型病例]:

患者男59岁于2013年10月1日初诊。病史:头痛伴左上肢肩周疼痛,不能上举后弯;检查:左上肢(mtrp点+),左上臂(mtrp点+),左胸大肌(mtrp点+),左外关穴(mtrp点+)浮针针灸治疗10分钟后疼痛消失,活动范围改善。经方:“双活汤”加减配合治疗。羌活9独活9桑寄生12葛根12白芍10杜仲12牛膝10细辛5秦艽10茯苓10桂枝6防风10川芎8丹参10甘草6当归15芍药10熟地10木瓜10伸筋草10

用法:水煎服/每天三次/每次50ml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症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肩周疼痛,肢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因: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头痛及肩周疼痛,肢节屈伸不利,肝肾不足,则见腰膝痿软;气血耗伤,心悸气短。

方解:羌活、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养血和营,活络通痹为君药;牛膝、杜仲、熟地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臣药;川芎、当归、芍药补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气血旺盛,有助于祛除风湿;又佐以细辛以搜风治风痹,肉桂祛寒止痛,使以秦艽、防风祛周身风寒湿邪。各药合用,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剂。对风寒湿三气着于筋骨的痹证,葛根汤治疗颈椎病之头痛兼顾肩周炎乃良方配伍,一周后康复。

医嘱:1、注意休息;2、劳动强度不能太过;3、不能贪凉;4、常做米字操,5、用吊带把左手挂在脖子上三天,6、梳头锻炼。

体会:

1、浮针针灸:主要治疗疼痛、取效快捷、治疗疼痛时,在进针+扫散后疼痛消失。安全无副作用。

2、推拿按摩:可使肌肉痉挛能松弛下来、进一步减轻椎间盘压力。但是暴力推拿或者用力不均往往弊多益少,长期推拿按摩使皮下组织堆积产生耐受性。

3、手术治疗:已确诊患者的椎间盘突出症、可行髓核摘除术。但是有诸多风险:1、感染;2、血管或神经根损伤;3、术后粘连症状复发。

4、微创:使手术损伤小、但是效果不佳、易复发。

预防:

不能长期屈曲位工作中、需注意休息、或者临时活动、游泳是颈椎病伴肩周炎疾病恢复的最佳锻炼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符仲华【m】人民卫生出版社、《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2012、174-179.

2、符仲华【m】人民军医出版社、《浮针疗法速治软组织伤痛》2003、

3、【m】人民卫生出版社《常见病中医临床手册》1972、400-401.

4、郭长青等【m】学苑出版社、《针灸学现代研究与应用》1998、1631-1640.

6、姚希贤【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疾病诊治大典》1996、714.

7、郭子光【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现代中医治疗学》1995、519-520.

8、邓晋丰【m】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医骨伤证治》2000、25-47.

9、张钢纲【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颈肩腰腿痛独特秘方绝招》1996、77-132.

10、雷一鸣【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华名医玩症绝症秘方大全》1999、498-504.

11、张亚平【m】人民卫生出版社、《浮针疗法中医独特疗法》2003、198-201.

12、张怀西【m】人民军医出版社、《中医赤医针特色疗法》2013、170-171。

①、mtrp:是(myofascialtriggerpoint的常用缩写),由于肌电生理变化,造成受累肌上的局限区或者局限点较其它区域敏感,受外界压力下可激发出压痛或者疼痛。

粘连疤痕说:mtrp触摸时硬的肌肉纤维化(疤痕),由于肌肉受伤产生(疤痕)而愈合。

mtrp是(阿是穴、结节、条索、压痛点)。mtrp是纤维肌痛症(fibromyalgia)、纤维组织炎(fibrositis)、肌肉硬结、非关节性风湿病、软组织风湿病、肌腱肌病变等。

②、符仲华:中医浮针,(浮针发明人-符仲华教授)我师符仲华教授在广州第一军医大学教学与临床期间、历经多年临床及教学实践。从《黄帝内经》理论中挖掘整理;继现代医学外科学的实践经验,领悟了”mtrp点”。发明了这样伟大的浮针及再灌注临床实践(运动医学),他是色疗法(不用药物)、物理疗法(人体自我机能)、自然疗法(回归自然);具有安全性(无毒)、可靠性(无副作用)、科学性(排他性疗法)、“简单(一根浮针巧治百病)、便利(在任何状态下,就可以施治)、经验(用中医学基础理论体系和中医人的双手去治疗)、廉价(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及疑难杂症求医问药无门现象),特别值得深思“外科手术”的风险性和老百姓的健康价值。

③、王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导师。

④、Janettravell(1901-1979)女白宫医务主管-美国.非器质性神经元性的疼痛都是由于mtrp所创造的,被人们誉为(mtrp知识之母)理论。

⑤、自限性疾病:就是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特殊治疗,只需对症治疗或不治疗,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的疾病。如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

作者简介:

创痛手工业的发展研究篇10

不同机构对精准医学的理解不同,应用也不尽相同。

四大质量管理新趋势

精准医学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及诊断,制定个性化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的一种医学模式。这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精准医学概念。

对此,南京总医院院长史兆荣并不完全认同:精准医学的现行概念过于偏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精准化,对治疗技术手段的精准化体现不够,导致有人将“精准医学”等同于“个性化医疗”。史兆荣认为,“治疗手段本身的精准化,应该是精准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医学模式,精准医学的精准要体现在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整个过程。”

“从医学发展的历程上来讲,我们追求医学进步的过程就是一步一步迈向精准化的过程。”在他看来,不仅仅是治疗手段,医疗诊断手段由传统的视触叩听发展到现代检验、影像等技术,本身也是一个不断走向精准化的过程。他表示,精准医学和传医学的区别在于,精准医学对疾病犹如精确制导导弹,精准高效;而传统医学对疾病犹如榴弹炮群,广覆盖、欠精准,疗效不高。

鉴于对精准医学的理解,作为医院管理者,史兆荣把“精准医学”理念纳入医疗管理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细节,引导医务人员由传统医疗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向精准医学的预防、诊断、治疗思维模式转变。只有这样,疾病的诊疗才更精准、更有效,患者获益更多。

“精准医学”时代的医疗质量建设呈现出新趋势,也对医院的医疗质量建设提出新要求,史兆荣总结为四个方面。

第一,精准医学时代医疗行业将更加注重内涵发展。从临床用药看,“精准医学”时代靶向用药将成为常规。史兆荣认为,虽然靶向治疗费用昂贵,但变为常规后相关医疗费用势必大幅降低,国家必将通过提高临床用药效能降低医疗费用的无效消耗。在这种情况下,医院的发展模式必然发生深刻变化。

第二,医院需要优化学科布局。“精准医学”的发展首先是基于现代遗传技术和生物信息分析的疾病分类体系建立,新的疾病分类体系将推动形成以疾病为单元的诊疗体系。因此,医院有必要从学科设置多元化与人才队伍专病化两方面着手优化学科布局,适应“精准医学”发展趋势,夯实精准医学时代医疗质量建设的学科基础。

第三,精准医学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撑,因此,医院需要构建强大的医疗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信息质量保障机制,提高临床诊疗信息的准确性。

第四,医院必须不断健全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精准医学时代诊疗行为的个体化和精准化,必然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新疗法和新药物。在精准医学时代,创新将成为医学领域的新常态。”史兆荣建议,医院在创新诊疗技术同时务须健全创新机制,畅通由医学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渠道。

夯实医疗技术规范化管理

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科技成果在各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大力增强人类同疾病的抗争本领。高新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丰富了诊疗手段,促进了医学的发展,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同时也引发出诸多安全隐患。南京总医院副院长杨国斌强调,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和监督管理意义重大。

医疗技术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以诊断、治疗疾病为目的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包括诊断性技术和治疗性技术。今年5月,国务院发文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7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文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8月,江苏省等省市卫生计生委发文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

杨国斌表示,在新环境下,第一类医疗技术由医疗机构自行管理;第二类医疗技术由医疗机构自行管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事中、事后监管;第三类医疗技术由医疗机构承担主体责任,各级卫生部门事中、事后监管。“简政放权”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有利于医疗新技术研发应用和人才培养,但是医疗机构需要承担审查、审批、应用、管理等一揽子责任,面临监管缺失或失控风险。

他认为,我国医疗技术分类管理目前存在四大不足,需要及时反思。

首先,由于分级诊疗尚未落实到位,大量患者继续涌向大医院而基层医院依旧缺少病源,影响了一、二类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三级医院不得不将大量医疗资源用于治疗本该由基层医院收治的患者,不仅持续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和就医难局面,也严重阻碍了医疗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应用发展。

其次,虽然当前有相关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监管,国家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但法律法规建设不够完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部分医院超范围开展医疗技术、非法开展合作治疗等现象,在一些中小医院表现尤为突出,如很多科室被承包给非医疗机构以实现商业运作模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再者,有些医院不能实事求是做自我评估,盲目跟从、模仿其他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自身基本条件是否具备、时机是否成熟、可能带来的哪些后果等评估不够,出现科室盲目申请、医院盲目上报、上级部门盲目批准,或干脆自行其事、盲目开展,导致超能力、超范围执业现象较为普遍。

最后,受市场经济利益驱动,部分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盲目追逐收益,哪项技术有“钱”景就开展哪项技术,甚至不惜违法犯罪。

那么。医疗机构该如何应对?杨国斌给出六大策略――充分认识形势责任,完善组织机构建设,严把技术准入关口,强化临床应用监管,规范技术档案管理,加强技术创新培育。

他补充指出,完善组织机构建设时不仅要成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专业委员会”、建立医疗技术评估专家库,同时要设立专门的审核监督机构,依托第三方审核机构开展医疗技术审查评估。

快速康复外科是趋势

谈及技术创新时,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副所长江志伟表示,“可以说,加速康复外科就是一个集成创新。创新有三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原始创新,这个很难;第二个层次是集成创新;第三个层次是改良引进、再创新。加速康复外科就是集外科精准操作、现代麻醉、优良护理为一体的集成创新成果,堪称外科领域的航空母舰。”

传统围手术期管理要求患者长时间禁饮食、长时间卧床、置入各种导管,住院时间长。而加速康复外科汇集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理疗、行政等资源,强调无痛、无应激、无风险,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处理措施,减少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创伤应激,实现快速康复,节省医疗费用。

据江志伟介绍,2007年,南京总医院在国内率先提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2011年,医院划拨出17张床位探索加速康复外科发展,当年收治1421位患者,手术达到382台次,平均住院日仅为4.37天。

谈及加速康复外科的处理措施与传统方法有何不同,他解释道:术前,无需肠道准备,不需彻夜禁食;术后,不再常规留置鼻胃管减压,不放置或早期拔除腹腔引流管和导尿管,早期饮水、进食,早期下床活动……加速康复外科带来的效果颠覆了传统外科手术。2012年,加速康复外科概念被首次写入外科研究生教材。

虽然效果显著,但江志伟坦承,在传播理念的同时亟需政府的政策支撑,以加强、加速康复外科学的推广壮大。

麻醉学功不可没

加速康复外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概念,是一系列术前、术中、术后措施的综合应用,术前措施包括术前咨询和培训、禁食要求,预防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抗生素、预防镇痛;术中措施包括体温控制、手术径路/切口、引流、麻醉、体液控制;术后措施包括术后镇痛、早期活动、限制静脉补液量、术后营养支持以及防治恶心、呕吐。其中,麻醉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南京总医院麻醉科主任李伟彦指出:“没有完备的加速康复麻醉就不可能有加速康复外科的存在与成功。加速康复外科的核心是减少创伤和应激,在这个前提下,外科医生尽可能微创治疗,麻醉医生则需尽可能保护患者、减少应激反应。”术前,麻醉医生、护士进行评估同时需对患者及家属行术前宣教辅导,告知患者可能采取的麻醉方式、手术镇痛措施、各康复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

最为重要的是,加速康复外科建议通过术前“预防镇痛”积极控制患者的疼痛。“预防镇痛就是过去常说的超前镇痛,是指将控制围术期疼痛的给药时机提前到手术开始前和手术过程中,达到降低疼痛触发的不良生理反应、减少术后痛觉过敏的目的。”李伟彦介绍,目前共识认为,术前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对于围手术镇痛的临床获益明显。

在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还要求优化麻醉方法。优化麻醉方法包括:在全麻时使用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麻醉剂,如地氟烷、七氟醚,以及短效的阿片类药,如瑞芬太尼等,从而保证患者在麻醉后能快速清醒,有利于术后早期活动;神经阻滞是最有效的术后止痛方法,同时它可以减少由于手术引起的神经及内分泌代谢应激反应;术后持续硬膜外止痛24?48h,可以有效地减少大手术后的应激反应。再如外周神经阻滞、脊神经阻滞或硬膜外止痛等局部麻醉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止痛,而且还有其他优点,如有利于保护肺功能、减少心血管负担、减少术后肠麻痹等。

李伟彦表示,采取麻醉方法时应该优先采用复合式麻醉技术,其中很重要的一大措施是麻醉深度监测。它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预防术中知晓发生、避免麻醉过深、促进全麻恢复,监测方式主要包括吸入麻醉监测呼吸末浓度,静脉麻醉采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麻醉深度。

在术后操作中,李伟彦提醒应警惕术后镇痛不足的现象。“术后镇痛不足普遍存在,术后镇痛质量不高的原因并不是新技术或新药发展不足所致,而主要应归咎于不能正确地应用传统药物、方法或者管理不当。”他建议,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实施个体化镇痛。

李伟彦总结指出:“麻醉学科在快速康复外科的发展壮大进程中大有所为,它把传统认为外科医生要提供最佳手术条件、保障患者围术期安全的简单职责,拓展为要确保患者的合并疾病得到最佳处理、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更高层面。”

质量管理借力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应用,医院质量管理有了更为强大的助力工具。南京总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刘玉秀谈到:“采用信息化进行全局性管理并使其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正上升成为大多数医院建设发展的战略选择。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医疗质量管理成为必然路径。”

随着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等高科技在医疗行业的深入应用,医疗服务正在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移动查房技术的应用也让医疗服务逐步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对于医疗质量,则是指医疗服务过程、诊疗技术效果及生活质量满足患者预期康复标准的程度。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刘玉秀表示,信息化技术无处不在,因此在使用信息化提升医疗质量服务时需要有明确的策略。

对此,他颇有管理心得:“第一,要以医院的信息系统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第二,要以患者为中心。这是医院,不是商场,这就要求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必须以员工为核心,必须以群众的健康作为管理目标,不仅要主抓疾病管理,还不能疏忽预防、康复等健康管理事项。第三,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升治疗效果,这就需要借助信息化策略。我们要利用信息化为医院管理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一定是通过管理引导信息化走向,而不是让信息化导引医院的管理走向。”

作为支撑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与技术,要想提升管理质量,应该全面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因此,必须要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必须解决临床业务和管理工作过程中所有环节的信息覆盖问题,必须解决外部接口问题。对于医院而言,通常表现为三条线的主轴管理――临床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信息系统,在三条主线之下实行各个分系统的全面覆盖,实现全人员、全要素、全过程、全环节覆盖。

“信息技术支撑医疗质量管理的本质,是对医疗业务信息流的监管。”刘玉秀一语中的。他表示,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强化医疗活动事前预警、环节控制,构建一整套科学、规范、长效的医疗质量信息管控体系,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信息化,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以及确保患者安全等方面均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图1)。

刘玉秀肯定,以质量安全为目标、依托电子病历、实现制度执行自动化,这是医院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