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信息化发展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8:18

能源信息化发展趋势篇1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趋势

知识服务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和知识创新的需要,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经过获取、重组、创新、整合而形成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的服务。随着我国对知识服务的重视,在借鉴国外理论的基础上,我国的知识服务已经初步形成有自己风格的面貌[1]。但是与国外知识服务的研究相比,我国知识服务的研究还缺乏系统的体系构建[2]。笔者通过研究知识服务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分析了知识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知识服务方式网络化和虚拟化的发展趋势

知识服务的网络化是指知识服务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管理系统,通过对知识信息进行采集、筛选、加工、重组、传播等产出过程,进行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改造,使其规范化。知识服务方式的虚拟化是指服务方式从过去的以物质和能量为基础的物理平台转向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平台,呈现出数字化、拟人化的特征和趋势。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向读者提供的服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直接借阅方式的服务,而是进一步拓宽为更加广泛的因特网的远程访问式的虚拟化服务。在图书馆主页上,开辟了网上参考咨询台。主要由实时解答、常见问题库和学习中心等组成。咨询馆员不受地点的限制,只要打开某网的计算机,以咨询馆员的身份髓陆后,就可在网上解答读者的疑问。而且当咨询馆员和读者在线交流结束时,系统可以把整个交谈记录的副本e—mail给读者。常见问题库收集了读者在使用图书馆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具有简单的关键词检索功能,以方便读者快速地找到相关的提问。同时由专职的参考咨询馆员负责。将每天实时解答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在经过筛选后将有价值的问题加入其常见问题库存中。

二、知识服务资源数字化和共享化的发展趋势

知识服务资源的数字化的来源可以有以下三个途径:1.将服务机构内存储的印刷型文献资源数字化,形成数字化知识信息;2.图书情报等服务机构通过购买电子出版物来增加自身的馆藏;3.收集数字化的网络信息资源[3]。数字化是知识资源共知、共建、共享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打破资源存取的时空限制,使各机构间优势互补、联合建库成为可能,共享成为知识服务的必然趋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闻总署公布的数据,笔者得到近几年(2005-2008,2009年数据尚未公布)国内文献出版统计情况,如表:

从表中看出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都在逐年递增,并且纸质文献并没有因为图书情报机构数字化的发展而减少;可以预见,不远的未来,纸质文献资源将和电子资源共存,加上网络信息资源,这些都成为知识服务开展的文献保障。

数字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使信息存储形式、传输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网络环境下,不同学科、形式、载体、地域的信息资源都以数字化方式存储、网络化方式传递。知识服务资源的数字化、共享化将成为知识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知识服务对象广泛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近些年,图书情报部门成为知识服务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图书馆作为文献集中的信息服务部门在新的知识经济、知识管理浪潮下具备有多方面的优势:1.丰富的知识资源;2.全方位的人才优势,包括文献管理人员和情报工作专业人员;3.扎实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技术优势。图书馆在先进技术的应用上也总是走在前沿,缩微复制技术、多媒体技术、知识导航技术、数据库存储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图书馆服务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图书馆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着用户服务工作朝着标准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4.品牌优势:图书馆作为“知识宝库”和社会文化的核心机构,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用户的信任。所以,知识服务是图书情报机构服务发展的必然[4]。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未来的发展中,知识服务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其研讨的领域将扩大化,可能向其它信息部门或者重视只是应用的机构转移。

个性化是指针对每一个用户的独特信息需求提供针对,对不同的用户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个性化信息服务是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用户中心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基于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特点及特定需求,向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内容和功能的一种服务,是数字图书馆服务发展的根本要求。传统的图书情报机构主要服务对象是政府部门、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服务的对象相对单纯。而在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大量“冗余”,用户对信息的检准上存在难度。并且,不同领域和工作岗位的用户对知识有着自己特殊的需求。高质量的服务通过对具体用户个性、使用习惯的分析而为用户提供精品化和个性化的知识信息,满足其不断增长和变化的个性化知识需求。

四、知识服务手段集成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知识服务手段的集成化是指采用知识集成、服务集成、人力集成、系统集成等方法,使知识服务具有新的功能,达到最大的运行效益。在知识经济的新环境下,用户知识需求将呈现内容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综合化发展趋势,单凭某一个知识服务机构的力量有时是难以胜任,这就对知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开放服务模式,采用系统集成、服务集成等多种方式来联合协作,充分调动各种知识资源、系统和服务来拓展知识服务的功能。知识服务手段的智能化体现在知识挖掘手段、知识服务平台、知识仓库等几个方面。应该指出的是,知识服务的集成化、智能化本身也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在图书情报界发展的必然。“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语)知识服务将会更为注重知识内容的原创性和知识的再开发。知识创新是知识服务的直接目标和主要实现方式。知识服务所关注的焦点和最终评价不仅仅是向用户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还在于通过服务梳理和把握了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和体系,并从实践中创造出新的知识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上海图书馆网上联合知识导航中的“食品安全咨询”、“房地产咨询”等模块,知识服务人员捕捉当前的热点需求,建立诸如“know-who”寻人知识库,聘请上海乃至全国资深的知识咨询员来做解答,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创新。

五、知识服务过程全程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知识服务过程的全程化是指知识服务将贯穿用户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在最初接触用户时,服务人员将会尽快了解用户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服务,针对用户的真正需求对信息和知识展开查询、分析、组织、直至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解决方案,并在方案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用户根据解决方案进行知识捕获、分析、重组、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知识服务人员将全程紧密跟踪,及时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行动态的和连续的全程服务。知识服务过程的一体化是指服务人员将融入用户之中和用户决策过程之中,与用户形成非常明确和紧密的双向沟通关系。服务人员和用户的关系是知识服务的核心。服务人员必须准确地了解用户的所思所想,关注用户的所需所求。

六、知识服务全球化和合作化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含义有三:其一是全球化的用户,其二是全球化的资源,其三是来自全球化的咨询服务专家。在知识社会,知识服务的全球化是通信技术的推动和服务理念更新双重作用的结果。知识服务的合作化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1.图书情报机构之间的合作。从国内外知识服务研究的现状可以发现,图书情报机构是其主要的理论研讨阵地和实践者。在未来的知识服务中,面对不同语言、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用户,仅仅凭借一个图书馆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地区乃至全球的合作;2.图书情报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我们知道,知识服务的理论原本源于知识管理,是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企业新的生长点,尤其在国外,更是重视知识服务在企业的实践效果,后来扩展到图书情报部门来作研究。

七、知识服务人员专家化和团队化的发展趋势

知识服务人员的团队化是指将多方面专业服务人员有机地整合成团队,针对某一项目实施全面服务。这尤其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合作研究中,或者在国家重大的课题项目中常见。知识服务人员的专家化是指服务人员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成为专家型学者。21世纪,随着知识服务的愈演愈烈,图书情报等知识机构的知识服务人员角色将发生转变,他们将会是信息资源的管理者、信息分析与组织者、信息提供与传播者、信息知识的培训者,其实质上是从事知识服务的专家。知识服务人员的专家化是指服务人员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成为专家型学者。服务人员不仅要承担信息的处理、存贮、检索、传递和利用,还要对用户接受和理解有困难的知识信息予以“解读”和“导航”,真正成为知识海洋里的“导航员”、“信息专家”。这就要求成为专家的服务人员具备多学科的知识支撑。

八、知识服务经营产业化和效益化的发展趋势

知识服务经营的产业化是指知识服务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以提供商品化的知识产品为主要服务方向,并形成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标准化是产业化发展的前提,同时,网络通信技术为其提供技术的支持和硬件的保证。知识服务经营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进而发掘知识服务的商品价值并获取利润。

总之,知识服务是图书馆业务工作的一部分,是读者服务的深化和发展,是一种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它与图书馆开展的其他服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服务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知识服务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对知识服务的研究力度,顺应知识服务发展的历史趋势,充分发挥知识服务对社会、经济和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尉迟文珠.试论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构建[D].天津师范大学,2007.

[2]王世伟.上海图书馆近年来的改革实践与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4):52-54.

能源信息化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医学档案;现代化管理;创新;计算机技术

引言

医学档案是进行疾病治疗的依据和参考,为促进其作用有效发挥,必须加强医学档案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医学档案管理呈现出现代化趋势,这对日常工作开展具有积极作用,今后应该采取相应对策,更好顺应这种趋势,提高医学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

1.医学档案的现代化管理的意义

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对医学档案进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其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1顺应档案工作发展需要。在现代社会,医院各项工作开展对信息需求量不断增加,为提高工作水平,要求信息资源具有时效性、系统性的特点,能为医院及时获取和利用。而传统档案管理采用人工分类和管理方式,不仅速度慢,而且效率低,逐渐不能适应档案工作发展需要。为弥补这些缺陷,更好应对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需要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为医院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及时的信息资料服务。

1.2有利于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医学档案管理工作本质是信息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利用,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得到根本转变,逐步迈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这是信息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在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支持下,有利于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开发,通过建立数据库,录入数字化医学档案信息,不仅可以缩短检索时间,还能提高档案资源查找的准确性,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深度,更加凸显其应用价值,为医院各项工作开展提供资料。

1.3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促进传统医学档案管理方式转变,实现档案资源的数字化。这样不仅方便档案资料录入,还能更为及时、准确的获取相关信息,查找所需要的档案资源,推动档案管理水平提高,为医学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服务。

2.医学档案的现代化管理的策略

为顺应医学档案管理现代化趋势,今后应该采取以下对策,提高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2.1更新观念,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认识。医学档案落实现代化管理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时展和技术进步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医学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在思想上重视现代化管理方式利用,树立实效观念、信息观念、竞争协作观念,顺应时展趋势,提高医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为医学各项工作有效开展提供支持。医学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在现代社会需要遵循其发展规律,转变传统管理理念,适应现代化管理趋势。医学档案管理人员应该转变思想观念,明确档案管理在医学发展,疾病预防、治疗、控制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医学档案的作用,为医学管理各项工作更好服务。要明确医学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内容、目标、流程,全方位、多角度提高管理水平,并将现代化管理方式渗透到每个环节,切实提高医学档案管理水平。

2.2注重创新,提高档案管理者整体素质。医学档案现代化管理趋势下,管理者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包括数据录入、信息检索、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等,具备开发档案信息资源能力,更好为医学事业服务。拥有爱岗敬业、勤劳奉献精神,提高工作责任心,促进自身综合技能提升,造就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更好适应医学档案现代化管理趋势和实际工作需要。

2.3改进内容,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医学档案信息包括多方面内容,例如,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测监督、健康教育等,管理部门要重视这些信息资源开发,分析、帅选、加工、整理资料。构建完善的档案资源系统,进行分类,编制检索目录,为查询和利用医学档案提供便利。同时还要标注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方便专业人员检索和利用,更好满足人们对信息资源利用的需要。

2.4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医学档案现代化管理呈现信息数字化、存储海量化、传递网络化、服务快捷化趋势,不仅便利信息传播,还能显著便利医学档案利用,用户可在电脑上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获取医学档案。管理者可将纸质档案汇集成光盘、音像、缩微品等档案信息资源,并在互联网支持下,提供医学档案开发、检索、利用一体化服务,更好满足读者对医学档案的需要。因此,医学档案管理部门要重视网络设施建设,重视医学档案信息的深加工和传递,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2.5改进服务,提高档案信息利用效率。推动医学档案现代化管理目的是,实现档案资源有效利用,促进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为此,要改进服务方式,多渠道、多路径开发医学档案信息资源,更好为医院疾病预防、治疗、控制服务。要结合具体工作需要,编制多种检索工具,为更好开发和利用医学档案信息提供支持。要全方位收集信息资料,保证医学档案信息完整。改变传统档案资料借阅服务模式,拓宽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为医学工作人员提供网上借阅服务,改变以前来档案室借阅档案的方式,提高服务质量。重视档案室硬件环境改善,合理配置计算机,实现医学档案数字化,推动资源共享,便利档案信息查阅,从而方便资料查询,提高档案资源利用效率。

3.结束语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创新,医学档案管理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现代化管理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更新思想观念,重视计算机技术应用,改进服务,提高医学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更好为医院各项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能源信息化发展趋势篇3

关键词:媒介融合;传媒业;出版业

媒介融合是当代世界传媒业在技术变革及市场变化等因素推动下显现的重要发展趋势。媒介融合使得传媒产业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顺应媒介融合趋势,找到传媒业急剧变革时代新的发展方向和生存空间,则是包括出版业在内的所有传统传媒业门类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媒介融合的内涵

现今媒介融合(mediaConvergence)这一概念从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阐释。1983年,美国学者i・浦尔首次明确地使用了“融合”(Convergence)一词来描述数字技术条件下传播媒介呈现出的“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与现象。美国学者安德鲁・纳齐森2001年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显然,两位学者用媒介融合概念描述的是不同层面的现象,前者意指传播媒介的功能整合,而后者意指媒体组织融合。当前研究中,人们所言“媒介融合”涉及范围已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①。

结合当代世界传媒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在传媒媒介层面,媒介融合表现为新兴的数字媒介集各类传统传播媒介的传播功能于一体,在传媒产业组织层面,媒介融合表现为传媒产业组织间并购重组为大型的传媒企业或传媒企业集团,在传媒产业层面,媒介融合表现为传媒产业与信息产业等相关产业间发生互相渗透,形成跨产业的新生融合市场。因此,可总结认为,媒介融合是当代数字化网络媒介对于各种传播功能的集成、传媒相关产业组织的集团化、传媒与相关产业间的交叉与渗透等融合趋势的总称。

二、传媒产业媒介融合的趋势与规律

英国学者西蒙・穆雷指出,在传媒产业层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传媒企业间通过整合重组实现的跨媒体所有权的集团化是当代媒介融合的一波重要浪潮。②当代欧美传媒业高度产业化和市场化,传媒市场竞争激烈,传媒企业间通过整合重组实现集团化运营对其生存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现代经济学理论指出,企业作为经济组织,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有助于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传媒企业间的整合重组实际上就是传媒企业资产、传媒产业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在欧美国家,这一过程主要通过资本化运作方式来达成。在欧美产业市场,企业间的整合重组主要通过针对企业的交易――企业并购来达成,传媒业包括出版业相关企业亦是如此。并购即兼并与收购的合称,是一种通过转移企业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企业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经营手段。并购即是企业层面资本运作的重要方式之一。若干企业通过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或其他途径联合成为企业集团的过程或趋势即为“集团化”,集团化发展有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通过多元化实现范围经济、通过专业化获得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可获得外部发展优势。

欧美传媒企业间的整合重组在19世纪末即已出现,在20世纪不断发生,20世纪90年代欧美传媒业集团化趋势则大范围显现,形成了一些规模空前的大型传媒集团。集团化作为重要的产业资源配置机制,会导致产业资源的集中化。欧美国家的传媒企业经过长期的集团化,已经出现极少数巨型传媒集团占据大部分产业资源和市场份额的现象,这些巨型传媒集团都有着在各自优势领域内寻求垄断经营的趋势,已成为欧美传媒产业市场的中坚力量,随着其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张,其并购其他传媒企业的实力就越强,成为欧美传媒业并购市场的主导者,事实上已成为欧美传媒业主要的战略投资者。集团化带来的产业资源集中度提高有利于传媒产业实现规模扩张、集约化经营,对于推动传媒产业的整体发展有着显著的作用。

对于传统媒体企业而言,进入新的传媒业务领域,或因传播技术发展需要实现业态转型(如数字化转型)时,集团化运作已被欧美传媒产业实践证明是效率较高的、切实可行的转型途径。具体而言,传统传媒企业或集团可通过并购等资本手段联合那些经营自身所缺的传媒业务的其他传媒企业,以及因应用新的传媒技术而快速崛起的新媒体企业,从而扩大自身经营领域和市场空间,获取最新的传媒生产力,保持和增强自身竞争优势。美国时代华纳等传媒集团的发展显示,其很多次大型并购都与开拓新的传媒业务领域和市场,或获得新的传播技术有关。另一方面,传媒企业或传媒集团仅通过自身现有资源进入新的业务领域,或仅靠自身在传播技术上实现转型升级这种自我发展方式是难以实现的,在西方传媒产业实践中也难觅实际案例。

当代传媒业在通过集团化整合产业资源的过程中,已逐步跨越原有产业领域和边界,与其他相关产业开展交叉整合,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了传媒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间的融合。20世纪90年代期间,由于传媒业、文化娱乐业、信息产业间越来越密切的产业联系以及市场的交叉,这些行业的企业间的联合和并购渐趋增多。例如,1995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兼并了美国广播公司,一时成为全球最大的娱乐和传媒集团,意味着传统的大众传媒业与文化娱乐业的融合。2000年美国在线(aoL)并购时代华纳传媒集团,组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则意味着传统媒体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的融合。传媒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领域的融合产生了新的交叉产业领域和市场,往往能够成为传媒产业和相关产业新的发展方向和效益增长点。在这个意义上,传媒企业突破产业边界的跨行业、跨领域整合不仅仅是规模扩张这样的“物理变化”,而且是能产生全新的产业增长点的“化学反应”。

三、媒介融合趋势下出版业的发展动向与机遇

出版业是传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媒介融合趋势下,出版业的发展与传媒业整体的发展趋势同步,有着类似的发展轨迹和发展规律。在产业层面,欧美国家出版业主导着当今世界出版市场,集团化同样也是当代欧美出版业融合发展趋势的重要体现。总体来看,欧美大型出版集团的集团化过程涵盖了四个阶段,即在本产业内的规模扩张阶段、跨媒体扩张阶段、跨行业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国际化扩张阶段,目前已经形成若干资本实力极为雄厚、在全球出版市场占据重要份额和有着显著行业影响力的巨型跨国出版集团。

同时,在数字传播技术变革的推动下,欧美出版业当前正处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20世纪90年代末及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等数字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介用户大量迁移到网络媒介上,世界各国传统出版业都受到了冲击,其进一步增长已遭遇发展瓶颈,在这一趋势下,实施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前欧美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新方向。以励德・爱思唯尔(Reedelsevier)集团为例。20世纪90年代后,励德・爱思唯尔集团首先成功地从纸质出版转型到数字出版领域,是世界范围内数字出版转型最为成功的出版商之一,而进入21世纪以来,又逐渐由Stm(科学、技术及医疗)专业出版商向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由出版业转战基于网络等新媒介的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是对相关行业或专业领域内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分析加工,并将结果提供给购买服务的特定客户以获取收益的新兴行业。③不仅是励德・爱思唯尔集团,因为近年来信息服务业市场的高收益性,不少欧美出版集团均凭借其原有内容资源优势,通过并购进入该市场领域,占据可观市场份额,获取高额利润。

当代欧美出版传媒集团还出现了专业化整合的新趋势,以培生(pearson)集团为例,培生集团自20世纪以来在长期的并购扩张过程中,前期实施主要是多元化发展战略,20世纪90年代期间明确了教育、商业信息和大众出版(或称消费出版)三大核心业务;但其进入21世纪后则越来越注重专业化,逐渐将原本为集团三大核心业务之一的教育上升为整个集团的主要业务,将其下一阶段主营方向确定为“全球教育业务”,即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起教育产业链,产业链的核心一环则为教育出版业务。

总而言之,面对媒介融合大趋势,出版业应积极面对挑战,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转型发展。首先,出版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已势在必行。互联网作为融合媒介不仅集中了人类信息传播系统几乎所有的传播功能,也在集聚越来越多的使用者,这就要求出版企业将其生产的出版产品以数字化形式通过网络来进行传播销售,如果出版企业固守纸质出版的生产,那么很可能会面临市场份额的减少,进而面临生存与发展危机。因此当代出版企业都必须积极开展数字出版业务,实施数字化转型。目前,出版企业实施数字出版的技术条件与市场条件逐渐成熟,数字出版业市场有望快速增长,数字出版业务将成为出版业新的增长点,这是传统出版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出版企业要实施数字化转型,销售传统出版物的数字化版本已并非唯一选择。在媒介融合趋势下,一些产业融合市场近年来正处于高增长与高收益发展阶段,出版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时,应积极关注这些新生的融合市场,条件具备时应积极开拓融合市场业务。当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信息服务业市场。事实上,信息服务业可视为出版传媒业务的衍生业务,出版传媒企业原有的内容资源可成为开展信息服务业务的重要基础。对于我国出版企业或出版集团而言,也应通过数字化转型积极开拓信息服务业务,尤其在专业出版领域,我国出版企业值得尝试。进军信息服务业必须以内容资源的“大数据化”为前提,出版企业实现集团化发展,就可以在集团范围内聚合内容资源,形成大数据优势,为开展数字出版业务乃至进军信息服务业开辟有利条件。这也表明,实施数字化转型和集团化发展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我国出版业集团化发展还应进一步有序推进,这有助于我国出版业的发展转型。

另一方面,媒介融合趋势下,出版业与其他相关产业发生交叉与渗透,也使得出版企业得以在更大的相关产业领域中寻找新的市场机会,获得新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空间。培生集团的发展战略正是利用了这样的发展机遇。培生集团原有的教育出版虽然有着稳定和可观的经济收益,但发展空间已较为有限,培生以教育出版为基础,延伸拓展成教育产业链,便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这对于我国出版业发展有重要启示。我国出版业集团化后,要实现快速发展,如果固守出版业务实难以达到发展目标,但可以以出版业务为基础,根据出版业务所属的更大科技、文化或教育领域,将集团主营业务拓展为涵盖出版业务的更大型的产业,通过并购等资本化运作手段打造包含出版业务的新的产业链与价值链,这无疑将使我国出版集团得以在更大的市场领域获得发展,而新的大型业务的开展也有助于反哺原有的出版业务,从而实现产业协同效应和范围经济优势。

(汪曙华,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博士;曾绚琦,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本文系2013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媒介融合趋势下深化闽台出版业合作研究”(编号2013C057)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丁柏铨.媒介融合:概念、动因及利弊[J].南京社会科学,2011(11):92~98.

能源信息化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会计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26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58-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信息化管理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必然选择。研究表明,传统企业与现代企业在技术上的区别主要就在于现代企业应用的是信息化技术。企业信息化管理促进了现代企业的发展、壮大,但也给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构成了冲击。因此,研究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对会计产生的影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及其发展趋势

(一)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当然,除了信息技术和设备以外,还包括通讯技术和设备、网络技术和设备、自动控制技术和设备。通过这些技术和设备的使用,不仅能够实现物流的信息控制,而且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地位。企业信息化由企业的业务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两个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是紧密相连的,企业管理决定企业业务,企业业务又服务于企业管理,二者都是由企业的性质和规模决定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在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发展情况,但是其发展趋势是一样的。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普及,企业掌握到的信息量与日俱增,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呈现出了从信息管理朝着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同时资源开发趋势也在由信息资源开发朝着知识资源开发的方向转变。企业信息化的管理问题不再是传统的问题,如今已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譬如怎样用信息获取知识、怎样用知识知道策略、怎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率等。当前,世界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具备从信息中识别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来改善企业管理,切不可将自己埋在信息的海洋里喘不上气来。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获取经营管理的成功,就必须进行知识的创新,转变市场服务态度,保证企业能够满足未来竞争的各种需求。企业的信息管理要向高级的知识管理的方向转变,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和企业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最好能够将二者结合起来,使企业的应变力、国内外竞争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三)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展望

在我国,从企业开始进行信息化管理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将近30年的发展历程。1978年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出以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起步了,到了90年代,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到高潮,2000年又一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当前,我国的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基本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多数企业通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来进行企业信息的处理,并且深入到企业管理领域,特别是大型企业,雇佣了大量的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引进了相当多的信息处理设备。20世纪80年代左右,miS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管理当中,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计划管理、生产调度、财务等子系统;80年代后期,mpRii技术应用到企业中,尤其是一些龙头企业应用的相当广泛。自从因特网技术引入到我国以后,许多企业充分利用因特网技术来建立企业信息网络。就总的发展趋势而言,现阶段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正处于又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也存在着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中西部企业发展相对落后,而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迅速。

21世纪,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社会。当今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成事实,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主要竞争就是经济领域的竞争、市场的竞争,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因此企业实力的强弱将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要实现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就必须加快实现现代化的步伐,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队伍。要完成这样的目标,就必须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快信息化的进程,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中央政府大力提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各种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相信我国企业信息化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对会计产生的影响

(一)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有着其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适用于当代企业的发展需求,而且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不仅结合了企业的发展目标,而且将企业的发展目标、作用流程,以及生产技术融为一体,为企业创造了一定量的价值。其次,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将采购、销售、仓库管理集为一体,整合性非常强。第三,现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开放性非常强,它不仅与企业内部的各个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同企业外部的客户、银行等相互联接,这样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实现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而且使企业的会计和业务在信息处理上实现了一体化。

能源信息化发展趋势篇5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网络计算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各种图书馆软件信息系统被研发出来,这些都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图书馆的目录索引系统中运用网络技术,利用数据库对图书资源进行编码等手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图书整理工作的效率,降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提高图书馆资源整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可以为图书馆自身和广大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因此也成为了我国未来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近年来我国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方面也加强了支持力度,极大的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一、数字化图书馆的内涵

所谓数字图书馆,其最基本的一个特征就是把图书馆中的一切信息资源都进行信息化处理之后再进行综合整理分类存储,数字化之后的图书馆资源可以更加方便的为人们所使用,数字化图书馆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所包含的信息资源目前通常来自于文字、图像、各种音视频文件和计算机软件,将这些资源进行数字化之后存放在存储设备内,再运用网络通过数据库或者超文本技术将这些数字化之后的信息资源按照特定的分类方式构建一种关联的网络结构,这样让图书馆用户可以从自己家中或者办公室的计算机上对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进行远程的访问和进行下载等。这就是当前数字化图书馆的基本作业流程。

二、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变化

(一)图书馆馆藏发展的变化

数字化图书馆逐渐得到建设和发展之后,馆藏的意义也随之开始产生变化,在数字化图书馆中,馆藏的内涵主要分为实际的馆藏以及虚拟馆藏两种类型。虚拟馆藏自身具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和格式,同时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网络化也加快了虚拟馆藏的发展。因此在过去的书目检索、文摘、全文信息等服务的基础上,虚拟信息服务也得到了发展,图书馆用户可以直接从网上来接受图书馆的最新消息。另外,越来越多的经费都用于图书馆围墙内外的各种资源所需,总体来说,图书馆馆藏所产生的变化发展也是结合信息环境的具体要求来进行综合调整的。数字图书馆能够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象,具有极大的可存取性,馆藏资源从过去的以介质为中心逐渐向以信息为中心开始转变。

(二)图书馆技术服务的变化

各种电子信息资源的不断增长,图书馆采集人员在进行信息采集与选择的作业过程中所选择的对象也从过去的纸本资料逐渐向现在的电子资料转变,因此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要构建和完善采集资料技术的新标准,印刷文献的数字版、电子书、CD以及其他电子介质资料逐渐将成为分类与编目的对象,这样一来自然就会凸显出一些问题,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虽然当前我国数字化图书馆的研究方面来存在一些小的分歧,还有一部分技术难题没有得以攻克,但是相关的研究人员已经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当成图书馆的研究重点方向。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将会成为未来图书馆服务的基本模式之一。

三、图书馆数字化的应对措施

首先,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点方向应该是鼓励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相关技术的研究上来。对数字图书馆核心技术的研究主要是攻克大并发用户访问时维持分布式服务稳定性的难题,积极提高信息服务系统的保障能力,逐渐打造大规模数字化处理能力。在对相关技术进行研究时,应该用国际统一标准以及通用的技术规范作为指导,把信息资源服务和过去的图书馆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看齐。

其次,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服务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加快提升信息化服务质量。不仅要推动数字化图书馆与公共服务体系的完美融合,加快和其他信息基础设施的融合,加快和商业化服务的融合,同时也必须让资源总量和服务质量保持提升,从而推动图书馆自身发展。另外,还要建立和完善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共享体系,将共享体系最大化,让数字图书馆逐渐发展为信息基础设施中的关键内容,更好的促进教育现代化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最后,在努力提升信息资源总量的同时大力提高文献资源的质量,对各类文献资源要合理的进行布局,逐渐对信息资源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要积极的进行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图书馆数字化技术的研究工作,通过各种现代化数字技术来对图书馆资源中珍贵的文献馆藏进行有效的保护。在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要加强权限管理,更好的保护国有资源和知识产权,还必须大力提高传递技术水平,从而实现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资源共享化趋势

当今世纪,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对于我国的图书馆来说,要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要求,仅仅依靠一己之力是远远不足的。所以,图书馆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联合起来走共同发展的道路。在目前的形势下,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网络,数字图书馆能够将自身的各种有价值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把外部信息和馆藏资源分析之后进行存储,这样不仅能够让用户更加方便的使用,同时也可以提升图书馆的自身管理效率。在数字化图书馆中,用户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查阅图书馆中的各种信息资源,同时进行资源共享。对于图书馆方面来说,信息资源共享意味着合作,这里指的合作不仅是数字图书馆和信息资源提供者之间的共享,同时也包含两者之间的资源共建。通过这些服务能够让图书馆用户更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充分的体现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趋势。

(二)传递信息网络化趋势

对数字图书馆而言,数字化的建设和信息数字化是其主要的存储目的,换句话说,对文字或图片等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实施数字化,形成数字化资源,再运用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资源分类管理。这样和过去的图书馆管理比起来,数字图书馆在很多方面都占据着优势,例如信息资源数字化存储以及信息资源网络传递,数字图书馆能够借助某些计算机软件或者管理软件,更加有效的找出具有相似性的数据信息,在过去,用户如果需要找自己想要的资源,必须要对每个站点进行检索,这样就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给用户造成困扰。而在数字图书馆中,用户仅仅通过检索单个站点,系统就会及时的反馈出用户所需要的数据信息。通过这种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需求,也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更好的落实这个目标,就必须加快信息网络传递系统的构建。

(三)服务理念主动化趋势

过去的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在服务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过去的图书馆所秉持的服务理念通常比较保守和传统,它们所提供的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用户的需求;但是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观念比较创新,更具有现代化,其所提供的服务也得到了用户的赞誉。当前,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正在逐渐深入,服务理念也逐渐向主动化的趋势发展,换言之,要求数字图书馆要建立和完善数字服务体系,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型。这主要是因为,第一,主动化服务有利于提升数字图书馆的数据管理水平;第二,主动化的服务模型对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存储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第三,立体服务模型能够帮助图书馆更好的对主流数据进行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五、结语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图书馆建设的必然趋势,作为图书馆相关人员,我们必须要积极提升图书馆数字化技术水平,加快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进程,以系统化和数字化图书馆资源作为基础,以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手段,以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资源作为依托,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创新。另外,必须要认识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丽琛.浅谈图书馆数字化的管理和发展[J].华章.2013(02):p01.

[2]赵红梅.谈图书馆的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J].兰台内外.2012(12):p30.

能源信息化发展趋势篇6

一、图书馆服务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服务在新环境下的挑战

云时代高新技术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图书馆传统服务的挑战。图书馆服务会随着不同时期所面临的问题与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要充分认识到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结合服务工作的发展要求,及时进行调整,补充完善,还要结合图书馆自身服务的特点,与当前环境相结合,在进行修改、补充,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从源头上解决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问题。

(二)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

图书馆的本职工作是为读者提供所需的信息。随着云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百度等搜索引擎成为用户获取所需信息的第一渠道,图书馆文献检索的优势阵地正在逐渐丧失,而且纸质信息服务更新需要一定的周期,社会大众的需求出现相应的时间差,即费时又费力,加之图书馆计算机设备不能随时更新,信息服务节奏突显缓慢,而且信息服务对象比较笼统,缺乏时代趋势和市场信息需求的主流性,以上众多原因把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重要职能变得徒有虚名。

(三)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要求的挑战

图书馆虽然是读者获取知识的天堂,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需求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中心点,也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但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读者对图书馆的学习环境和要求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图书馆服务产生更高的期望。良好的学习环境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现代图书馆要求能够最大限度的放松读者的心情、调整读者的心态、愉悦读者的心灵,使读者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现代图书馆不单单是读者学习的空间,还是读者娱乐、交流、沟通休闲的空间。

(四)图书馆形象代言人服务面临的挑战

流通部、阅览部和信息咨询部作为图书馆的形象代言人,是图书馆接待读者的中心环节,其社会价值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流通部、阅览部和信息咨询部的管理模式上。而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盛行和高新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图书馆也步入了信息化管理时代。破除传统图书馆员服务理念,掌握相关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知识和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已是现代图书馆员特别是流通、阅览工作者必不可少的新技能。

(五)云时代信息渠道多样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现时代,图书馆已不是读者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普通的纸质文献由于更新需要一定周期,而且有些携带不方便,图书馆数据库虽然存储着大量文献资源,但是受地域因素限制,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读者的需要。读者可以不受任何地域限制、时间限制在任何场所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3G”和多媒体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服务,所以更全面更准确更便捷的信息服务资源是现代图书馆服务的新要求。

由此可知,图书馆只有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信息时代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新要求,经得住新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考验。

二、云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

图书馆服务是整个图书馆的中心环节,也是基础工作,其宗旨是如何引导读者利用馆藏文献资源能够更快更准确的获取所需信息资源,给读者介绍相关专业的书籍,引导读者读好书,使读者学会如何读书,充分利用好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一)“以人为本”,打造人性化、个性化服务

“以人为本”作为图书馆服务的核心,从读者需求特点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健全学科馆员制度,使馆员充分了解各个学科的信息需求,根据读者提供的专业信息,向读者传送所需专业最新动态的学术信息。建立特色信息数据库,随时把信息提供给有特定需求的读者。像这样能够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的创新理念的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二)加强馆员素质培养,提供专业化、知识化的服务

美国图书馆学专家迈克尔?戈曼提出:“图书馆拥有三大资源,一支由训练有素和知识渊博的图书馆员和其他图书馆工作者组成的队伍;馆藏资源;供检索馆藏使用的数目控制系统。”在美国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图书馆所发挥的作用,5%来自图书馆的建筑物,20%来自信息资料,75%来自图书馆员服务素质。

由此可知,要做好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馆员素质是关键。在云时代,馆员服务更加要求馆员掌握高新技术,拓展知识视野,要求不仅具有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外文技术,开展信息服务的相关知识外,还要接受专业学科的知识培训,建立适应时展的专业化、知识化的高素质图书馆服务人才。

(三)建立个性化、综合化的信息服务

研究用户需求特点是研究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有效方法。由于每位用户的生活、社会环境和自身的能力、专业、知识层次等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具体分析每个阶段用户需求、研究个性化、综合化的信息服务是未来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

云时代,在高新技术发展普及下,从事各个专业、具有广泛爱好的用户越来越多,他们所选择的信息则根据他们研究的方向、性质、年龄阅历、知识等各不相同,需要的信息服务也不尽相同,而且用户对信息的需求都不是单一的,他们需要进行选择、加工过的,更加丰富,深远、新颖而且高效实用的综合性信息。因此,建立个性化、综合化的信息服务是云时代不可或缺的。开展信息需求个性化研究,采用挖掘针对性较强的动态的最新信息资源、吸引不同需求的用户获取特色信息资源,在根据多专业全面的综合知识信息,整合成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个性化、综合化的信息服务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四)加大宣传力度,引用体验化的服务

图书馆服务宣传除了采用编制纸质文本、手册,开展各种新生培训班、文献检索课外,还运用图书馆主页、学校办公网、校报、海报、传单、书签,开展新书展台等形式的宣传手段,使读者及时了解图书馆的新资源。还有一种宣传效果非常明显,那就是体验式的宣传,无所不在的读者体验,让体验式服务日益兴起和蓬勃发展,同样对图书馆服务带来深远影响。服务是无形的,但体验是难忘的。如何根据读者的体验效果不断调整服务方式,让读者难以忘记那美好的体验式记忆,第一时间就能想起图书馆,应成为图书馆未来服务的发展趋势。

(五)未来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嵌入化

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嵌入化是未来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泛在化、嵌入化的服务将使读者与图书馆服务之间无缝隙地、无动态地交互融合,在学习工作中,不受地域限制的将服务延伸至读者存在的每一个角落,不受时间限制的随时随地为读者服务,消除读者与图书馆的隔阂,使图书馆服务无形的存在于任何地方,满足读者随时随地想获取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因此,服务的泛在化、嵌入化必然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

能源信息化发展趋势篇7

(京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22)

摘 要:财务公司作为实现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模式之一,其在经营方式上与银行一样,也是在吸收存款的基础上开展信贷、存放同业等基本业务,本文从财务公司产生的背景分析入手,描述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出现的原因。通过对财务公司功能转变、产品丰富、利率市场化和提升盈利能力四个方面的需求入手,分析并得出了进行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的必要性。但是目前财务公司结算资金分析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金的运用效率和流动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从财务公司资金来源计算公式入手,指出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对公司资金来源分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为了加强对结算资金的直观认识,文章还首次提出了结算资金的计算公式,并由此推导出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应该从三方面入手,包括建立吸收存款分析机制、建立结算备付金率机制、建立存款准备金机制。为了保证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工作能够得到落实,本文的最后还提出了要建立内控制度,将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工作从制度层面进行规范,同时通过采取日常稽核和专项稽核措施,保证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工作能够准确、可靠、及时,为全面分析财务公司资金来源提供支持。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结算;资金;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123-03

收稿日期:2014-09-22

作者简介:熊涛(1982-),男,中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资金管理、成本管理。

按照《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财务公司是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因此做好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工作是财务公司存在的根本。财务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存款、贷款、同业操作、委托存贷款、财务顾问、债券承销、金融股权投资、保险经纪等,其中存贷款和同业操作是财务公司的主要业务,也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对于属于金融业的财务公司来说更是如此,建立结算资金趋势分析机制,提高资金趋势分析的准确性、可靠性、及时性,为资金投资方案提供足够的决策依据,是财务公司改革创新的落脚点之一。

一、财务公司产生的背景

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对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效益提高,以至增加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社会目标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企业集团通常由若干个分、子公司构成,这些分、子公司分别承担了集团的主业与辅业,由于行业间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周期、成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致使集团内的经济体存在着不同的现金状况,难免出现存贷双高的局面。为了有效的化解这一矛盾,财务公司这一运作模式便应运而生。财务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立足企业集团、服务企业集团,在与外部金融机构紧密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内部化的金融服务,提高企业集团资金集约化水平和内部资金运营效率,降低外部债务规模和资金成本,及时弥补外部金融机构的不足,为企业集团提供了高效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用市场化方式平衡集团内资金余缺,同时兼顾金融行业的投融资优势,有效为集团及集团内成员单位服务是财务公司的职责所在。

二、财务公司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的必要性

随着企业集团的做大做强,财务公司归集的资金量也将逐年增加,在经营规模和风控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财务公司被允许经营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众所周知,金融业是经营资金和风险的行业,结算资金作为财务公司除注册资本以外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对其进行趋势分析便显得十分必要。

1、功能转变。财务公司在成立之初,主要目的是为解决集团范围内“存贷双高”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盘活集团资金,降低财务费用。但是随着财务公司行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2006年新修订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颁布后,财务公司被允许经营的业务也越来越多,不少企业都将财务公司的内部融资平台,转变为外部融资、投资平台。定位的转变,使得财务公司的功能和作用更加重要,也使得财务公司需要更精确的做好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以应对对外投资的资金压力。

2、产品丰富。财务公司在实现功能转变后,意味着经营品种将越来越丰富,不同产品的风险和利润里有着较大的差异,如何将不同的产品进行配比,需要财务公司做好资金结算趋势化分析,以配比不同期间的、不同收益、不同风险的产品。

3、利率市场化。在2013年全国两会上,央行周小川行长提出在两年内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这标志着金融业市场化改革的全面完成,给金融业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利率市场化之后,迫于竞争压力,金融机构的存贷差预计将逐步缩小,盈利空间将进一步收窄,银行业竞争也更加剧烈,为此,提前做好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是应对利率市场化,做好流动性安排的有力保障。

4、盈利能力。随着财务公司的不断发展,财务公司所经营的业务也不仅仅局限于集团范围内,在一定条件下,其可以广泛参与诸如银行间同业市场的本外币交易、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有价证券投资等,越来越多的集团已不满足财务公司实现单一内部融资功能,而是希望财务公司发挥金融牌照优势,在金融市场上获取更多的外部利益,这就需要财务公司做好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实现量入为出。

三、财务公司结算资金趋势分析的不足之处

财务公司做好结算资金的趋势分析,可以有效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和流动性安全,但是目前结算资金趋势分析尚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1、信息不准确。结算资金的趋势分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吸收存款变化的分析,而成员单位资金管理水平不一,其资金预测不准确将直接导致财务公司结算资金预测不准确。

2、信息不全面。成员单位资金管理人员,难以了解和掌握高层的资金运作,尤其是由集团主导的资金调度信息,具体包括注资、委贷、重组等重大事项,基层财务人员难以全面掌握事项的进度,导致结算资金预测不准确。

3、及时性难以保证。市场行情瞬息万变,成员单位为了抓住市场机遇,临时性的大额资金需求能否及时传递给财务公司,使其能提前应对,否则将对财务公司的流动性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四、财务公司结算资金趋势分析的做法

1、公式分析

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来源=结算资金+资本金+以前年度实现利润+同业拆入资金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在资金来源的各个项目中,资本金和以前年度实现利润在一定时期内固定不变的,其运作的可行性已经得到了最大释放,而同业拆入资金由于其市场化属性,资金成本远高于其他类型,仅能作为弥补流动性的补充使用,公式中,结算资金是财务公司最大的资金来源,应用也最为广泛,但也是流动性风险最高的项目。结算资金的金额,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结算资金=吸收存款*(1-备付率)-存放央行

存放央行=吸收存款*存款准备金率

公式显示,结算资金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吸收存款、备付率、存款准备金三个因素,因此做好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可以从提高这三个变量的预测准确度入手。

2、具体措施

2.1吸收存款

(1)建立资金预算机制。财务公司应该建立至少以周为单位的资金预算机制,该机制需要由财务公司相关部门、成员单位共同完成资金预算。具体的预算项目和分工如下:

由于信贷和资金部门的预算项目,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在此不进行详细说明,而来源于成员单位的结算部门资金计划是本部分讨论的重点。在每周资金预算机制中,结算部门需要详细了解成员单位下周的资金流入、流出计划,并且需要明确具体的发生日,以及用途,这样一方面可以将资金流量变化情况精确到日,便于财务公司做好每日资金调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收支款项的用途辨别该款项是否用于财务公司信贷业务,如果是,结算部门可以将这部分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进行核对。按照资金预算机制,结算部门根据成员单位资金流的情况,进行吸收存款趋势分析,进而得出结算资金的趋势。

(2)人员配备与培训。财务公司与成员单位要扩大参与资金预算编制的人员范围,使掌握更多资金信息的人员参与资金预算编制,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财务人员闭门造车,完善公司重大信贷、重组、合同履行等方面的信息资源,提高资金预算的准确性,同时,要加强财务人员培训,使其熟悉资金预算科目的使用和了解资金预算信息来源,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建立信息化填报、收集系统。由于资金预算需要实现每周上报,因此方便、快捷的信息化系统是保证资金预算体系得以运行的有效保障,为此,财务公司结算部门要提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编报需求,由公司信息化部门予以实施、上线,使成员单位能够在统一的平台上,规范化的进行资金预算科目的填报。财务公司在规定的时间内,登陆系统接收成员单位资金预算,对于无法进行网上填报的单位信息,应该进行手工补录,最后进行数据汇总,并形成资金趋势分析素材。

2.2建立结算备付金率制度。结算备付金是财务公司通过对成员单位存款的历史变动情况,总结、分析、测算出的财务公司应该留存的结算头寸。通过对历史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结算备付金通常与吸收存款金额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就是结算备付金率,实际操作中,众多财务公司都是采取结算备付金率制度,即:结算备付金=吸收存款金额*结算备付金率,这个比例的大小跟财务公司吸收存款规模、成员单位存款稳定程度、成员单位资金预测准确程度以及大额存款单位所占比例有直接关系。通常,吸收存款规模越大,所需要的结算备付率相对越低,而成员单位存款稳定程度越高,所需要的结算备付率也越低,成员单位资金预测准确程度越高,其所需要的结算准备金率也越低,成员单位存款较为平均,存款并未集中在极少数成员单位上,所需要的结算备付率也越低,以上,反之亦然。实现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后,财务公司可以合理调整备付率区间,在保障流动性的基础上,准备更多资金用于开展各项业务。

2.3存款准备金。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金融机构备付金管理的通知》(银发[1995]163号)通知的要求,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需要按照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缴纳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作为结算资金的减少因素,其金额变化应该纳入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同时,财务公司也应该及时关注央行的有关政策信息,及时做好由于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而造成结算资金的变化。另外,存款准备金作为监管机构强制征收的款项,财务公司要设置专人核算准备金,一方面,避免误算、误报,影响公司信誉,另一方面,也为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做好数据支持。

五、财务公司结算资金趋势分析的内控制度

财务公司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可以有效提高资金来源分析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对结算资金计算公式的分解,提出了结算自己趋势化分析的解决思路和具体措施,但是再好的流程设计也需要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事后监督,因此,为了保证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及时性,需要从完善相关的制度设计入手,并且建立相应稽核机制。

1、制度保证。通过上文对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财务公司需要在以下制度中设置有利于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的条款:吸收存款制度、资金预算制度、备付率制度、信息化建设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和稽核制度。这些制度在保证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过程中各司其职,如,吸收存款制度要明确定期和通知存款支取,尤其是提前支取的要求,以便财务公司及时掌握定期资金的非常规变化;资金预算制度要求明确参与编制预算的部门、预算编制的科目和时间要求等内容,使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工作纳入全面资金预算体系,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备付率制度要求财务公司要建立备付率测算方法和采用标准,避免随意性;信息化建设制度要求建建立信息化需求上报、开发配合和上线实施的流程,资金预算系统的开发实施应该按照该流程执行;存款准备金制度需要明确计算部门、缴纳部门,并且缴纳过程要经过内部审批流程,存款准备金的金额要能够顺畅的向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部门;稽核制度则需要将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工作纳入稽核范围,以便检验该项工作有效性、合规性。

2、业务稽核。财务公司稽核部门要在日常稽核过程中,检查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的有效性、合规性,同时,还要适度增加对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的专项稽核,从各方面检验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的开展情况,指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业务稽核是制度执行的最后一道屏障,财务公司要通过业务稽核持续检验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的执行过程,使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能够切实为财务公司合理测算资金来源服务。

六、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财务公司产生背景的分析,引出财务公司在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要求面前,迫切需要提升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能力和水平,以满足财务公司投资资金分析的需求。但是由于目前财务公司在结算资金分析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尚待解决,为此,笔者在总结结算资金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解决措施,并且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应该建立和完善的内控制度,以保障这些措施能够顺利实施,最终实现准确、可靠、及时地进行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为财务公司资金来源分析提供支持。对于既有内部信贷业务,又有对外投融资需求的财务公司而言,本文提供了结算资金趋势化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希望能与同行业一起交流,同时,也欢迎对财务公司结算资金管理有兴趣的专家学者对本文进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丽萍.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探讨[J].新经济.2014(29)

[2]齐馨.论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

[3]李瑞青.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4(09)

[4]薛蓉.浅析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现状及优化对策[J].会计师.2014(17)

[5]叶霁.论集团财务公司的金融风险及其管理[J].中国商贸.2014(25)

能源信息化发展趋势篇8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现状发展趋势;问题;

中图分类号:F416.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实力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很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才能向着未来的发展趋势不断迈进。

一、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

所谓电子信息技术,实际上就是获取、传递、存贮、处理、分析以及实现信息技术管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电子技术之一。从电子信息技术的范围上分析,其主要包括电子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计算机语言、游戏、电子光纤技术等方面的具体内容。而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则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为主要特征。从实质上来看,电子信息技术实际上就是人们认识自然、研究自然以及改造自然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有目的的重要过程之一。一般而言,这一过程具体包括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处理以及实现信息技术管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电子技术之一,把这一过程有目的地结合起来,就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本质所在及其基本特征。

二、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

1、技术人力严重缺乏

目前,对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出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技术人才严重欠缺。不可否认,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的确不少,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加中,从事的种类也比较齐全。但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单一型的人才,所从事的领域也仅仅只是自己擅长的一部分。复合型的人才在我国并不多见,这就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在这些技术人才中,高端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的严重欠缺,同样制约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

2、发展环境资源紧缺

发展环境资源的紧缺也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电子信息产品的假冒伪劣、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盗版产品的走私贩卖以及企业间不良竞争几个方面。这些现象在我国电子信息市场屡见不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潜力。

只有为电子信息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才会使电子技术人才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才能推动我国电子信息市场的进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竞争能力和整体经济水平。

3、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不合理,从而导致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中所研发的产品无法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提并论,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总的发展趋势很理想,但是由于电子信息产业机构的不合理,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升级,如果想使电子信息技术的产品能够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媲美,那么就要打破传统的产业机构,根据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现状,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

三、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

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逐步提高。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全球化发展的推进,电子信息技术依然保持着高速、快速、持续增长的发展势头。总体来说,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逐步形成了新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梯次化、全球化发展趋势

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逐步呈现出了梯次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具有广泛性和国际性特征,使得了其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都具有了全球化特征,其全球化发展趋势就必然日益明显。此外,在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往往凭借自身雄厚资金、技术、品牌以及竞争优势,一般都主要从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以及一些高科技产品的研究、开发和销售工作,而不断把一些技术含量低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必然就使得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中的地位更为突出,相比之下我国的情况则相对落后。

2、规模化、个性化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一般都会产生显著的规模经济及发展效益。实际上,就是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必须达到一定的生产发展规模,如果达不到,则其是很难存在与发展的,更谈不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当前,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生产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一些跨国公司的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产量、质量和规模逐步呈现上升趋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如果没有巨额的资金注入,一般要想形成真正有竞争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的电子信息技术产品是比较困难的。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性化消费逐渐发展成为了时代潮流,人们对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发展。这样,不仅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所在,而且也体现出电子信息技术规模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3、国际化、网络化发展趋势

近年来,一些跨国集团的发展比较迅猛,它们凭借自身所掌握的技术、资金、竞争等优势,逐渐发展成为了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主导力量,并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轻视的重要作用。此外,随着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的全面快速发展,也必然使得了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实际上,信息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是比较重要与关键的,而人才则在其中体现为极为重要的核心作用。在研究、开发和创新过程中,一些中小科技企业自身的灵活性,使得了其重要作用日益明显,知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对于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型发展模式已经成为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

4、多元化、集中化发展趋势

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实现了同机械、能源、交通、建筑、冶金等技术的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了一些新的技术领域,而且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此外,技术创新具有持续性,这不仅能够保证电子信息技术企业获得可观的利润,而且更能促进其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创新力度。实际上,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竞争核心都主要集中在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垄断方面,特别是集中于软件、电路集成和新型元件等领域。一般而言,软件作为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而电路集成、新元件等则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前提和基础,都具有比较高的附加值。为了进一步提高其竞争能力,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研究、开发与生产方面,往往把重点放在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相关软件、电路集成以及关键元件等方面。

结束语:

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既面临这严峻的考验,也拥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分析,掌握其发展趋势,对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化的分析,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案。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参考文献:

[1]张莉.浅谈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3

能源信息化发展趋势篇9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资源共享;数据库;查询系统

档案管理是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受到相关领导和负责人重视,对医院其他工作开展也具有积极作用。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也给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带来变革。有利于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为医院各项工作开展创造便利。具体工作中,应该顺应这种趋势,采取措施加强管理,有效提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一、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趋势分析

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医院档案管理面临新机遇,其数字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同时也给档案管理工作也带来新机遇,推动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变革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重视信息技术的利用。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趋势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利用,实际工作中应该结合档案管理需要,注重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扫描技术等的应用。进而推动档案管理数字化,满足管理工作需要,推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方便资料存储和管理。利用电子扫描技术可以将医院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进而减少档案资料存储和占用空间,方便档案信息资料的存储。同时构建数据库和查询系统,管理人员需要调用档案资源时,只需要输入编码就可以搜索并查询档案资料。给医院档案资料的使用带来便利,大大方便医院档案资料的存储和管理。

(三)有利于保证资料安全。推动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趋势,有利于保障档案资料的安全。例如,在对医院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之后,能够避免纸质档案受到潮湿、火灾、鼠害等影响,保证医院档案资料的安全。医院档案资料数字化处理之后,可以采用密钥技术、访问限制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能够有效避免非法访问,防止受到不法攻击,进而确保档案数据资料的安全。

(四)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在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有利于档案管理人员有效开展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而推动档案管理数字化,保证档案资料安全,方便档案资料查询,有效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为医院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便利。

二、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有效对策

为顺应档案管理数字化趋势,有效提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结合实际需要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增加管理数字化的资金投入。加大资金投入,购买计算机、扫描设备,注重对这些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使其处理良好性能和工作状态,并确保满足各项工作需要。合理进行资金预算,重视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保证各项资金落实到位。另外还要确保管理人员的薪酬到位,激发他们的热情,提高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的应用水平,推动档案管理数字化。

(二)整合信息资料实现资源共享。要明白医院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优势,更新观念,重视现代管理理论的学习,顺应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趋势。要强化对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科技化的认识,重视信息技术、互联网、扫描技术的应用,整合医院档案信息资源,最终实现数字化管理的目的。进而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医院各项工作开展创造条件。

(三)建立医院档案管理的数据库。建立医院人事档案、病例档案管理数据库,为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创造便利。重视人事档案、病例档案数据库建设,发挥医院信息系统、资源规划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作用,构建功能多样,结构合理的档案信息数据库系统。应用扫描技术和信息技术,将纸质档案变为电子档案,推动纸质档案的信息化转换。采集档案图像,确保资料完整,建立数据表。并对数字化后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编号,方便档案资料查询。重视档案信息系统交互界面设计工作,方便档案信息的检索与查询,便利档案资源添加、删除、修改等各项工作,进而有效满足档案管理数字化的需要。

(四)合理设计档案资料查询系统。重视档案信息的检索、加工和更新,促进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确保管理系统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完善查询系统设计,向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提供字段查询功能,掌握人事和病例信息,满足档案信息资源使用需要。系统要为使用者和管理者设置多种查询机制,方便各项工作开展。对档案信息系统的编辑模式进行设置,提高所涉关键词查询条件的灵活性。并向用户提供档案录入查询、调离查询、资料写入和删除查询,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

(五)注重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引进档案管理理论扎实,信息技术操作技能高,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充实医院档案管理队伍。加强档案管理人员教育、管理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水平,严格遵循管理规章制度,提高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满足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需要。

三、结语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认识其重要作用,结合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推动管理创新。进而更好地顺应档案管理新趋势,实现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桂敏.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可行性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5(7):91-92.

[2]刘贵清.浅谈数字信息化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城建档案,2015(9):26-27.

能源信息化发展趋势篇10

【关键词】测绘制图信息化;趋势;对策

地理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性的信息资源,它能够对现实世界各种目标的空间分布情况及相关信息进行描述。信息化技术则是通过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开发、处理和利用来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从而为科学研究、经济增长提供可靠的参考,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社会各个领域均呈现出信息化的我发展趋势,测绘制图工作也不例外。测绘制图工作在历经了漫长的模拟时代后,仅过了数字化改造,如今正想着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相信随着信息技术在测绘制图工作中的广泛运用,信息化测绘时代将迅速到来。

一、测绘制图工作信息化发展概述

信息化时代下,人们对测绘制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测绘制图工作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测绘成果更为多样性,测绘制图工作的服务领域更为广泛,测绘制图成果准确度要求更高,地理信息的涉及范围、涵盖内容更为广泛,现势性和精确程度更高。面对这样的要求,我们必须突进测绘制图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准确、及时、可靠的测绘信息。

测绘工作信息化趋势在近年来的测绘制图工作中日益凸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测绘生产信息化,以信息的形式从事原始数据的采集;

(2)测绘成果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对测绘数据的审核与质量监督工作中;

(3)应用服务信息化,测绘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测绘产品和测绘服务实现了社会化;

(4)后台监管信息化。设置用户命令窗口,加强信息权限管理,满足客户对信息的需求。

为了适应新时期测绘制图工作需要,适应测绘制图工作的信息化发展趋势,相关行政部门和科研单位应加强对测绘制图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具体包括: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测绘技术,形成信息化测绘的技术体系,为测绘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2)建设地理信息资源,加快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为各类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3)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地理信息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和社会化应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4)加强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建设,为地理信息采集、数据库建设、信息交换与共享、应用服务等提供技术规范和标准支撑。

二、测绘制图工作信息化发展对策

测绘制图工作的信息化发展需要有关行政部门、科研部门及其他社会阶层的通力合作,具体应采取以下发展对策。

(一)测绘成果数字化

随着测绘制图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测绘制图成果脱离了原先的纸质形式,逐渐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

(1)测绘成果信息更丰富。除了传统地图上所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外;

(2)测绘成果现势性。息社会具有变化快的特点,测绘成果必须准确反映现势性的地理信息,而数字化将确保这一要求的实现;

(3)测绘产品多样化。

随着测绘成果的数字化发展,逐渐派生出多种多样的测绘产品,如满足各种需要的数字地图、各种地理信息数据产品、各种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等。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测绘制图工作中的推广应用,测绘成果数字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对此,相关部门应强化对地理信息一站式服务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建立集成化的地理信息门户网站,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其需要的地理信息服务,使测绘成果得到更广泛的分布,使其为用户提供更为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

(二)提升测绘过程标准化程度

提升测绘制图工作的标准化程度是促进测绘制图工作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此,相关部门应强化对测绘过程的标准化管理,测绘过程标准化管理是一项技术性、行政性较强的工作,它对于构建信息化测绘制图工作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回顾我国测绘制图工作近两几的发展情况,随着信息化建设已经引起了相关行政部门、主管单位的重视,但测绘制图信息化建设工作却进展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行政管理与测绘技术部门缺乏协调沟通,使测绘制图工作信息化建设目标不统一,建设对策不明确。对于此,相关行政部门应联合测绘单位指定规范、明确的强制性工作标准,将测绘制图工作信息化建设纳入日常工作范围,提升测绘制图工作标准化程度,强化对信息化测绘制图工作的监督与检查,指定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测绘管理制度,促使测绘制图工作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

(三)测绘服务可视化

地理空间是动态的三位世界,而地图一般都是平面的和静态的,如果能用三位的方式再现地理空间,必能极大地提升测绘制图工作成效,并未客户提供更为可靠的决策支持。

信心化时代下,立体显示技术被运用到测绘制图工作中,观察者可通过佩带立体眼镜实现对地理空间的观察和研究。为了促使测绘服务向着可视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

(1)结合测绘制图工作需要,凭借pC和图形加速卡搭建起基于微机的VR环境,为可视化测绘服务奠定技术基础;

(2)构建企业级三位地理空间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可视化测绘服务,运用支持立体化显示的客户终端向用户提供网络服务。

三、结语

近年来,测绘制图工作正由数字化向信息化方向转变,在此背景下,认清测绘制图工作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并就信息化测绘制图工作采取合理的发展对策显得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玛依努尔・米吉提.新时期下信息测绘技术的发展[J].商情,2012(45):182.

[2]王洪涛,校莹.测绘强国必须用信息化测绘体系来保障[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7):272.

[3]袁建峰.数字化测绘至信息化测绘学科研究进展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2(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