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境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8:55

城乡环境建设篇1

______镇位于__x东部,座落在浑江水库岸畔,距县城27公里。东经126.4度,北纬40.8度。东与吉林省集安市接壤,南与沙尖子镇毗邻,西同雅河乡,向阳乡,__x镇相邻,北隔浑江与北__x乡遥遥相对。全境呈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地域总面积334.6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41.3万亩,水域面积5.2万亩,森林覆盖率82%。现有人口9004户,26488人,其中妇女__77人,有劳动能力妇女6731人,下辖6个行政村,76个村民组,6个社区居委会,42居民组。全镇设有6个社区妇女联合会,6个村妇代会,1个非公经济妇委会,120个妇代小组,共有各级妇联干部136名,其中进村(社区)两委班子28人。

(一)为引导全镇广大妇女和家庭在“十二五”期间积极投身生态建设,充分发挥妇女和家庭在发展生态经济、树立生态道德、创建生态文明中的特殊作用,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______镇党委政府对辽妇通〔2012〕15号下发的“绿化家园巾帼行动”文件通知高度重视,研究制定了______镇“绿化家园,巾帼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绿化家园巾帼行动”活动小组:组长有镇党委副书记担任,副助长有镇妇联主席、林业站长担任,成员有各村的妇代会主任和分管林业的村干部担任;根据方案的具体要求镇妇联成立了“巾帼绿化志愿者”队伍7个,按照具体目标、标准开展了创建“巾帼绿色庭院”、“巾帼绿色示范村”、“三八绿色工程”基地活动。

(二)创新管理机制,实现管理规范化。根据“绿化家园巾帼行动”各项创建标准确定:每年引导12户农村家庭参与“巾帼绿色庭院”创建,每年力争有2个家庭达到“巾帼绿色庭院”标准,到2015年实现10个家庭达标;以“绿化、美化、净化”为主要指标开展“巾帼绿色示范村”建设,每年引导2个村参与“巾帼绿色示范村”创建,力争到2015年有1个村达到“巾帼绿色示范村”标准;力争创建造林效果好、管护规范化、生态效益突出的、村(街)级“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镇村要组建实名制“巾帼绿化志愿者”队伍。围绕宣传绿色生态理念、传播造林绿化技能知识、参与造林绿化实践等内容,组建巾帼绿化志愿者队伍,对志愿者实行实名制管理,要有专门的活动记录档案。每支巾帼绿化志愿者队伍每年开展不少于两次造林绿化活动,扩大“绿化家园巾帼行动”影响面。

(一)充分发挥妇女组织作用,转变部分妇女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我镇坚持思想教育与实地指导相结合,利用广播、板报和宣传单等,并依托远程教育网络、科技讲堂和专业协会,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引导妇女树立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观念。提高现代生产技术水平,掌握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使“改陋习、讲文明、树新风”逐渐成为妇女的自觉行动。几年来,累计发放传单1万余份、悬挂横幅标语20余条、制作宣传展板24块。

(二)将环境卫生整治和环境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村(社区)建设、“四进农户”、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和文明单位帮扶文明村(社区)共建、“绿化家园巾帼行动”活动相结合,使这些活动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满足人民群众建设生态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出发,积极引导农村妇女学习生态建设的基本知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三)巾帼志愿者能够参与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增强了建设“绿色家园”的主人意识、公共意识、责任意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克服生活陋习,改善乡村面貌,创造景观优美、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为我镇开展“绿化家园巾帼行动”营造了良好氛围。

镇妇联能够从当地实际出发,精心策划活动

载体,做好组织发动工作。以围绕道德文明进家庭,把“美德在农家”、“家庭美德建设示范点”、“五好文明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绿色家庭”等以家庭为对象的各类特色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动了我镇城乡环境建设,促进了地区生态文明健康发展。(一)一是积极同林业部门协调紧紧围绕本地区造林绿化中心任务,开展各具特色的妇女造林绿化活动,如营建绿色通道、“三八绿色基地”或开展巾帼绿色庭院、绿化示范村竞赛评比活动;借助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动员巾帼绿化志愿者共同参与造林绿化活动,扩大活动参与面。妇女造林绿化活动目标明确,突出了地方特点,体现妇女特色,截至目前,开展各类植树活动12次,村屯绿化3700延长米,栽植连翘1500棵、大杏树139棵、绣线菊3000棵,丁香700棵,樱花1000棵,天女木兰30棵,创建“巾帼绿色示范村”1个,创建“巾帼绿色庭院”12个,创建“三八绿色工程”基地1个,组建“巾帼绿化志愿者”队伍7个。投入10余万设置卫生垃圾箱80个;新建村文化活动室6个、村卫生室6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场所6个,高标准建设村(社区)“农家书屋”12个;投资800万元建成了6个行政村群众体育文化广场,配置了健身器材,投资60万元,修建了三处休闲式园林长廊,活跃了地区群众文化生活。二是在广大妇女和家庭中开展“家庭节能行动”“建设美丽家园行动”,投资63余万对四平中心村进行美化、亮化,硬化路面4700多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改善了350户村民的生活环境,结束了四平中心村无路灯历史。并充分利用农村柴草资源充裕,新建户用沼气池822户。

(二)积极开展环境文明建设。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突破口,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环境文明建设,制发了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生态文明村(社区)建设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组织召开了2次现场推进会,在各村(社区)梯次推进,从低到高,从易到难,从点到面,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社区)活动。将生态文明村(社区)分为过渡型、普及型和示范型三个层次,确保每年都有一批村(社区)晋升到上一个层次。在重点推进的3个示范型生态文明村、2个示范型生态文明社区中,建设了1个生态文明样板村(社区)。充分发挥刘正花等典型的示范作用,满足城乡人民群众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愿望,开展了“富裕、知识、新风、娱乐”四进家庭住户活动,培养和树立了一大批环境卫生整治和环境文明建设典型示范户,领着其他群众学、做给其他群众看、带着其他群众干、引导其他群众变,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新社区建设。

(一)部分基层妇女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好。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妇女参与城乡环境建设积极性。

(二)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商场、停车场、环卫设施、路灯、标语、广告牌设施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化。

(三)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还要继续提高。

六、下一步打算

1、严厉打击对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行为,对于滥砍滥筏严令禁止,大力宣传退耕还林政策,保护农村环境;

城乡环境建设篇2

落实三项举措,纵深推进城乡环境整治

各位领导、同志们: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市政府加强城乡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推进城乡环境美化、亮化和净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也是开展“五城同创”工作的重要内容

。动员大会后,我们建设部门将按照市政府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部署和要求,严格对照整治标准,全面落实三项措施,集中力量纵深推进环境整治工作,切实把这项实事工程办好办实办出成效,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地开展。

一、扎实推进城区路灯维修。重点加强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路灯报修电话管理,安排落实专人值班,接到报修电话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尽最大努力完成路灯维修工作。对于暂时不具备条件维修的,我们会在事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给予维修,同时进行“备案”处理,以方便日后的维修。二是加强路灯正常巡查,建立道路巡查和信息反馈制度,每天晚间定期进行城区主次干道路灯巡查,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城区主次干道路灯亮化情况,三是将路灯维修重点放在对后街背巷和居民小区路灯维修上,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后街背巷和居民小区路灯维修,确保春节广大市民夜间出行。同时,配合新区市政工程建设,配套完善路灯亮化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亮化程度。

二、大力推进市政设施维修。结合城乡综合环境整治,将市政维护管理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从加强城区主次干道维修入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市政设施维修工作。一是科学制订维修计划,全面开展城区主次干道的普查,制订出主次干道维修计划;二是优化维修改造方案,切实搞好组织调度,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尽可能的缩短工期,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干扰,三是靠前指挥,实行挂图作战,将管理重心下移,根据道路桥梁普查结果和维修计划,进一步确定维修时限,排定维修进度,迅速组织专业维修队伍,切实加大维修力度,形成推进市政维修整体合力,确保春节前全面完成城区主次干道维修任务。同时,本着“服务全天候、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的原则,逐步推进我市市政管理无缝隙覆盖,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推进城市市政管理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

城乡环境建设篇3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环境peSt分析法

政治环境对城乡流通体系建设的影响

(一)国家层面对城乡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涉及到流通体系建设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具体政策。2004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2005年提出在继续搞好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等。2006年提出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2007年提出健全农村市场体系。2008年一号文件强调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2009年确定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2010年提出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这些政策对促进城乡流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政府部门对城乡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

2004年以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城乡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城乡流通体系的建设。2005年,《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力度。商务部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2006年,《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具体目标。2006年起在全国实施“双百市场工程。2006年实施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2008年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这些政策较大程度地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十一五”期间,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取得进展,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全国建成农村超市52万个,覆盖全国80%乡镇和65%行政村;农村超市商业面积达4500万平方米,平均单店面积87平方米;建设2667个物流配送中心。“十二五”期间还将继续实施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等,推动城乡流通体系建设。

(三)政府对城乡流通体系建设的财政支持

为了更好地推动流通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在财政、资金等方面给予商贸流通业很大支持。国家通过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实施农村现代流通建设工程。2006年,国家拨付补贴资金5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双百市场工程”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所承担项目的贴息和直接补助。2007年以来,国家为了鼓励农民消费推动了“家电下乡”工程。规定“家电下乡”的补贴资金13%,分别由中央财政负担80%,地方财政(省级财政)负担20%。2011年末,全国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18亿台,实现销售额5059亿元,发放补贴592.2亿元。2007年中央财政正式设立“新网工程”专项资金,全力推动“新网工程”发展,五年来中央财政扶持资金逐年增加,目前已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4.5亿元,扶持系统“四大网络”建设项目4177个。

经济环境对城乡流通体系建设的影响

(一)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

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增加了对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流通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公路、冷藏设施和批发市场等。近年来,我国投资建设了连接城乡的公路。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城乡批发市场,改善了市场环境。随着国家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将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城乡流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中,这必将推动城乡流通体系的建设。

(二)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促进了商贸流通业发展

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购买力的增强,扩大了城乡市场规模,调节了市场的结构。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上看(见图1),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加1058元,增长17.9%。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4%,增速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从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构成上看(见图2),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加2701元,增长14.1%。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4%,增速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从2006-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状况分析可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11年同2006年相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3587元增加到6977元,增加了3390元,增长了48.59%。年均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1759元,增加到21810元,增加了10051元,增长了45.08%,年均增长7.68%。从增长趋势上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呈现上升趋势,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下降趋势。近两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上升速度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但从绝对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发展总趋势看,两者差距还较大。从历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从2004年开始,差距有所趋缓。从2009年开始,差距有缩小的趋势。2010年该收入比为3.23:1,而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

社会文化环境对城乡流通体系建设的影响

(一)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有所提高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九年义务教学的教育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提高了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程度,使城乡消费者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升。2009年,我国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人数达到9830万人,位居世界第二;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5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9.9%;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2.4年,高出世界平均水平。

(二)城乡消费支出结构发生改变且消费层次出现升级趋势

随着城乡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有所提高,消费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2011年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0.4%,城镇为36.3%。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降低,说明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82元,年均实际增长7.8%,比“十五”期间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实际增长速度高1.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结构序列变化为吃、住、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穿、家庭设备及服务。农村居民消费的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的支出水平分别为1801元、264元、835元和234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了54.9%、77.7%、1.3倍和1.1倍;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和其他商品的消费水平分别为461元、367元、326元和94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88.2%、24.1%、94.0%和72.5%。以上数据说明一方面反映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向享受型、发展型结构转变;另一方面文教娱乐费用支出在消费结构中后移,也反映出农村学杂费减免取得实效,“十一五”期间,农村住户拥有现代家庭生活的耐用消费品普及率明显提高。

城镇居民消费全面升级,各类消费支出均呈增长态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471元,同2005年相比,年均实际增长8.2%。消费结构有所变化,作为基本生存需要的食品、衣着和其他用品类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趋于基本稳定,而交通和通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所占比重逐渐提高。“十一五”时期,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4805元,年均增长10.5%。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5.7%。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标志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城乡消费增长较快且市场不断扩大

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919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9552亿元,增长17.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367亿元,增长16.7%(见图3)。

技术环境对城乡流通体系建设的影响

第一,技术创新对城乡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交通运输、信息通讯领域创新为城乡流通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与创新,都会带来生产与消费两方面的变革,同时带来流通产业在企业制度、经营业态、流通组织、治理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技术革命推动了交通运输手段和通讯领域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流通业活动原有交易费用的结构、水平及与市场范围之间的函数关系,极大地拓展了流通业活动的空间。

第二,生产领域的技术进步影响着商品流通的规模与结构。技术创新为市场提供规模更大、品种更为多样的商品。

第三,技术进步为商品流通创造了更广泛的消费需要。技术创新促进了生产的极大发展,花色品种繁多的商品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复杂化的消费需求,使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特别是网络贸易的发展,企业可以与消费者之间沟通,鼓励消费者参与产品决策,让顾客选择颜色、款式、包装、运输方式等。因此,消费者选择商品的范围和空间的极大扩展进一步促进了商品流通的发展。

第四,技术创新使流通企业的经营方式向现代化发展。技术创新使流通方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新的交易形式不断出现,新的交易组织应运而生。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机械化、自动化技术为连锁经营企业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配送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为连锁经营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保障。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活动领域,使流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得到加强,竞争力得以提升。与此同时,随着流通产业的迅速发展,与流通产业相关、为流通产业服务的其他行业如信息业、金融业、保险业、证券业等也迅速发展。

第五,技术创新可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现代信息技术对流通产业竞争力提升最根本的影响在于流通效率的提高,而流通效率的提高最终体现为流通成本的降低。技术的不断创新,特别是目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标志着流通产业技术密集化趋势日益明显。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几乎使流通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接近于零。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无论微观还是宏观经济运行效率在技术层面上都具备了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也为流通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

总之,良好的宏观环境,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任保平.建立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流通体系的必要性及战略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0)

城乡环境建设篇4

这次会议是省政府同意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总结交流城乡建设特别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今年的建设工作。刚才,会议表彰了荣获*省适宜人居环境奖和省级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首先,我代表省政府向获奖城市表示热烈的祝贺!9个市政府的负责同志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焕彩同志的工作报告,认真总结了近几年我省建设工作的主要成绩,分析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今年的建设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讲得很好、很全面,我都同意。下面,我再着重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持好字优先,进一步推进我省建设工作全面上水平

近年来,全省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城乡规划、住房保障、村镇建设、污水处理、建筑节能、建筑业发展、行风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连续六年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省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有效改善了全省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提升了*形象,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回顾几年来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各地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一是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各市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抓,分管市长靠上抓,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相互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全省上下形成了共识和合力。二是解决了许多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治理脏乱差到拆除违章建筑,从实施畅通工程到综合整治水环境,从推动小城镇建设到开展村庄整治,大量棚户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和背街小巷得到改造,普通百姓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三是打造了一批城市亮点和风景线。通过实施环境整治重点工程,城市中心区、主干道、主要出入口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依山滨水区域成为风景怡人的旅游休闲区,高速公路、铁路和国道、省道成为贯穿城乡的绿色走廊。四是促进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环境整治,城乡规划覆盖率和调控作用显著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村镇管理得到加强,城市功能和集聚带动能力明显提升,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城镇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政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的结果,也凝聚着全省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建设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感谢和亲切慰问。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建设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七大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省九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生态省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将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新的一年里,全省建设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这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体两翼”的重大战略和工作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好中求快,突出抓好城乡规划、污水处理、建筑节能等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着力解决好住房保障、环境综合整治等事关民生的重点问题,努力推动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要求,对过去的工作进行一次回头看,哪些做到了,哪些还没有完全做到,哪些还需要改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发扬成绩,弥补不足,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是我们的思想、工作更符合实际,从而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引领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党的十七大强调:“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城乡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是政府指导调控城乡建设、引领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公共政策,对于引导城镇化保持合理规模和速度、实现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即以*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为主体,以黄河三角洲和鲁南经济带为两翼,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李建国书记、姜大明省长对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非常重视,亲自进行调研和安排部署。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一体两翼”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规划工作,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

(一)切实做好区域性规划工作。要根据“一体两翼”和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发展战略,抓好相关区域性、战略性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把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落实到地域空间布局和重大措施安排上。我省在这方面具备了很好的基础,省政府已相继批复实施了《*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省海岸带规划》和《济南都市圈规划》。这些规划对于整合利用资源、促进优势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实施,突出做好重大基础设施衔接、产业配套与互动、生态保护等工作,加快城市群、都市圈内部要素流动与相互融合,促进“一体”壮大经济实力、提高发展质量。要精心组织,周密策划,高起点编制好《黄河三角洲城镇体系规划》和《鲁南城市带规划》,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促进鲁南经济带建设,在地域空间布局上为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奠定坚实基础。对这项工作,省建设厅要组织指导并督促协调各有关市切实抓紧抓好。

(二)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城乡规划全覆盖,是强化空间管制、科学引导建设的客观需要,是优化城乡布局、高效利用资源的必然要求,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省政府要求,到2010年要实现全省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全覆盖,使城乡所有建设用地都有科学明确的规划依据,将所有建设项目都纳入规范细致的规划管理。从目前情况看,城市和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已基本完成,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进展比较顺利。当前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县域村镇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小城镇详细规划进展缓慢。各级规划或建设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认清形势,分析问题,抓好薄弱环节,集中精干力量,实施重点突破。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职责,保证工作经费,协调好规划部门与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交通、水利、环保等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城乡规划编制全覆盖的任务。

(三)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要理顺规划管理体制,特别要尽快收回下放给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旅游度假区的规划管理权,保证城市政府对规划的高度集中统一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进一步完善组织形式和工作规程。目前,各市、县(市区)政府换届工作已全部结束。要根据人员变动和分工情况,及时调整规划委员会成员,充分发挥其综合协调、科学民主决策的作用。要督促和支持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横到边、纵到底”的全方位的规划监管网络,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种违反规划的行为。特别要坚决依法拆除一批严重影响规划的违法项目和违章建筑,坚决查处一批违反规划法规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最近,李建国书记批示:“要以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步伐。”姜大明省长批示:“要把居民住房问题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之一,下气力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住有所居”,就是让有购房能力的居民根据需求买得起房,没有购房能力的居民通过住房保障体系能租得上、住得上房,棚户区、旧住宅区的居民住条件更好一些的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解决城镇居民住房保障问题,连续四年实施安康居住工程,居民住房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从重视房地产的经济拉动功能向更加重视住房的民生保障功能转变,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住房工作的根本目标,认真抓紧抓好。

(一)加快推进廉租住房制度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去年,国务院和省政府都专门召开住房工作会议,出台政策性文件,廉租住房制度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都已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这里我再强调两点:一是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保障资金落实,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资金不落实,就不可能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务院24号和省政府74号文件的规定,做到“三个确保”: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全部用于建设或收购廉租住房;确保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的比例不低于10%。二是建立完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配建机制,多渠道增加房源。推行保障性住房配建制,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解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总结近几年来各地的成功经验,廉租房保障可以发补贴为主,需要实物配租的房源以收购、改建旧房为主,确实需要新建廉租房的,应当在经济适用房或普通商品房小区中按一定比例配建。在这方面,烟台已经有了成功做法。各地要根据保障性住房需求,制订建设计划。同时,要把计划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开发项目中,并做到:在项目出让前,明确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的比例;规划设计时,确定具体数量和楼盘位置;建设过程和竣工验收时,加强督导检查,确保保障性住房如期高质量建成;在后期管理中,要根据业主的不同需要,实施差别化物业管理,减轻低收入家庭负担。无论建设廉租房还是经济适用房,都不得以赢利为目的。在选址、楼层和户型及内部设施的设计上,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力求做到经济、实用、舒适,切实把好事办好。

(二)继续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围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加强市场调控,完善房地产开发管理机制,保持房地产投资适度合理增长,严格控制房价过快上涨。要全面推行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和综合验收制度,全过程监督检查规划条件和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组织好康居示范工程建设,尽快形成房地产开发管理的源头控制、过程监控、终端控制和示范引导机制。严格执行国家的住房政策,努力增加中小套型住房供应,完善与居民生活相关的配套设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三)重视解决农民工居住需求。多年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农民工没有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这部分群众成为最需要改善居住条件的群体之一。近几年,各地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海尔、海信等大企业建设了20多万平方米的农民工公寓,青岛黄岛区、崂山区正在逐步建立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莱芜市对工作满三年的农民工发放廉租房补贴。各地要结合实际,逐步把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改善他们的住房条件,让城里干着最苦、最脏、最累工作的农民工,共享城市住房保障的阳光。另外,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也要引起重视。建设部门要会同民政、财政等部门,搞好调查摸底,研究相关政策措施。

四、进一步做好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优化人居环境

几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措施。继续开展环境整治,既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各地要以迎接“奥帆赛”和“十一运”为契机,抓重点,搞突破,求实效,营造更加和谐优美、舒适宜人的城乡人居环境,更好地展示*形象。

(一)深入推进旧城区整治改造。近年来,各地的旧城改造取得很大进展。但还有一些区域市政设施落后,房屋残旧破损,环境面貌较差,与城市整体发展不协调。今后几年,旧城区整治改造仍然是环境整治的重点。要认真贯彻省建设厅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和旧住宅区整治的意见》,与住房解困相结合,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努力加快工作进度,确保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和旧住宅区整治。目前,城中村约占全省待改造旧城区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推进城中村改造,不仅是长远大计,也是当务之急。要以改善村民生活条件为目标,尊重村民意愿,认真研究制定好土地性质转换、集体资产处置、村民就业和社保、拆迁补偿安置等具体办法,争取用5年时间将全省城中村基本改造完毕。要抓住我省承办奥运会帆船赛和2009年全运会的机遇,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集中抓好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和体育场馆周边的环境整治,充分展示*的良好形象。

(二)扎实开展村镇环境整治。整治村镇环境,改善村镇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要深入贯彻全省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小城镇环境面貌。要逐步扩大村庄整治试点范围,首先解决好道路泥泞、排水不畅、垃圾乱扔、人畜混居等问题。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推进改水、改厕、改灶、改圈,从根本上解决“三大堆”问题。深入开展省际边界综合整治工作,以鲁苏边界为重点,着力抓好省际边界出入口节点城镇和交通干线周边村镇环境整治。要深入开展“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充分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

(三)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各类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管理越来越重要。各地要按照条块结合、统筹协调、合理分工、重心下移、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横向上,要充分发挥专业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城管执法和规划、市政、公安、工商、环保等部门要明确责任,履行职责,密切配合。纵向上,要落实和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监督”,明确市、区、街、居四级的职责。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区街基层管理职能。各级财政要合理增加街道、居委会的经常性经费,使其把主要精力放到社区管理和服务上来。要重视改进和加强物业管理,加快推进城市社区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要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水平,扩大执法覆盖面。要继续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力争用三年时间使48个设市城市实现城市管理全过程、无缝隙覆盖。

五、进一步抓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促进生态省建设

建设领域是资源能源消耗较高、环境负荷较大的领域。抓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对实现全社会节能减排目标、建设生态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面推进建筑节能。据统计,建筑节能是工业节能之外的第二大节能降耗重点领域,必须集中力量,认真抓好。要继续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管,确保新建、改扩建建筑节能设计达标率100%。达不到节能标准的工程,视为不合格工程。要制定经济优惠政策,运用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全面推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各地要选择一批政府办公楼和大型公共建筑,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要结合旧住宅区整治,有步骤、有重点地对旧住宅及其采暖系统进行改造。要结合供热体制改革,稳步推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继续抓好墙材革新,确保如期完成建制镇“禁实”目标。

(二)切实抓好污水处理工作。污水处理对减少和控制污染物排放至关重要。要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及附属设施建设,确保年内实现“一县一厂”,切实提高运转负荷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要对南水北调沿线老污水处理厂启动升级改造,使其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新标准。目前,我省城市污水处理厂已达到一定规模,关键是管理水平还不够高,运转效率还不够高,其功能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好。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调整思路,突出重点,把污水处理工作重点由设施建设转到运营监管上来,提高运转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要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改进自备水污水处理费收缴率不高的问题。要以工业发达、污染较重的中心镇和大中城市水源地周边小城镇为重点,加快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大幅度提高小城镇污水处理率。要加快推进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所有设市城市和县城都要开工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适时建立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同时,要切实加强污水处理费的收缴、使用和管理,坚决杜绝各类违规现象的发生。

(三)大力推进城市节水。我省是贫水省,城市节水更为紧迫。要认真落实“总量控制、定量供应、分类计价、超量加价”的制度,制定严格的用水定额标准,对工业、服务业和居民生活用水实施严格的计划管理。要建立科学的水价制度,按照水源、用水性质制定分类水价,合理确定自来水、自备水、再生水之间的比价关系,形成有利于节水的水价形成机制。要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力争用两年时间完成管网改造任务,大幅度降低管网漏失率。要全面强制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建立和完善各类建设项目节水监管机制,力争“十一五”末实现节水器具全覆盖。要进一步完善中水回用政策,提高中水利用率。加快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搞好公共建筑、居住小区中水设施建设,使再生水真正成为城市的“第二水源”。

同志们,建设工作行业多,涉及面广,与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各级政府换届后,不少同志新分管或者从事建设工作,责任重大,任务繁重。要加强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尽快适应工作需要,减少失误,多留遗产,少留遗憾。要转变建设工作指导思想,切实树立和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好字优先,更加注重基础工作,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更加注重工作效果,求实效、办实事、办好事。要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塑造一支品质优良、作风顽强、能打硬仗的干部职工队伍。省里打算对各市分管领导同志和建设系统负责人进行轮训,市里对县市区相关同志也要加强培训,提高他们驾驭建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城乡环境建设篇5

2008年,XX县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局在海东建设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地委、行署提出的“地县共建、以县为主”的城市建设思路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战略决策,以经营城市为手段,以城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建设为重点,加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XX县城建局始终把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来抓,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及开拓创新能力,保证了城市建设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快速健康发展。一是强化制度保证。制定了《政务公开制度》、《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办事衔接制》、《一次性告知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城市规划管理细则》、《局长办公会制度》、《城建监察队执法人员工作细则》等多项规章制度,坚持了《民主生活会制度》、《年终评议领导班子成员制度》、《向职工大会报告工作制度》等,为团结协调干事业、勤政廉政为民服务的提供了制度保证。二是执行议事制度与程序。严格按照党总支委会、局长办公会、局务会界定讨论决定问题的职责范围分别决策。遵循的程序为:调查研究,提出方案;征求意见,比较论证;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分工到人,明确责任;督促检查,收集信息;完善提高,抓好落实。

三是坚持集体领导,发挥一把手关键作用。一把手注重发扬民主,研究问题不首先表态,让大家敢说话。对重大问题做到,形不成主导意见不上会,事先准备不充分不开会。决策中力求把基本情况议透,不搞简单通过。四是讲纪律,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规定每个班子成员,要搞好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做到有的放失,会上畅所欲言。集体讨论决定了的问题,每个成员自觉执行,落到实处。

城乡环境建设篇6

为实现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针对部分审批项目涉及科室多、运行时间长等问题,该局采取并联审批和一审一核制度,一口受理,抄告相关。对重大项目的审批,实行联动,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结。同时,把窗口工作职责及审批服务事项公之于众,以方便群众查询、监督。各窗口审批即时办结件占审批件的比例不得低于20%,做到即办事项不过夜,承诺事项不过期,充分发挥窗口作用,能即时办结的即时办结,需要到现场勘查、论证的,尽量缩短审批时限,方便办事群众。以往,一个工程项目审批从招投标、施工许可审批到竣工备案,开发商需要到4个科室,现在全部集中到一个窗口,即可办结全部审批和备案手续。

二、基本经验

(一)人人关系环境,事事关系形象。近年来,该局在解决群众反映问题上,以窗口标准化建设为载体,建立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机制。为高效能地服务于企业,该局依据建筑法和招标投标法等法规,对现有的行政审批和管理事项进行缜密梳理,对确需保留的事项,进行了调整和并,简化办事程序,进一步完善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房地产服务流程示意图》等管理制度,并根据项目规模及服务对象的要求,推行一般事项直接办理制,特殊事项承诺办理制,重大事项联合办理制,上报事项专责办理制,控制事项明确答复办理制的五办理制,倍受群众欢迎,再次投诉率为零。

(二)运行机制抓创新,服务效能再提高。按照省建设厅关于提高行政效能若干规定要求,严格遵守房地产开发审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办理时限三条红线,严格落实并联审批、限时办结、一站式收费、全程服务、全程政务信息公开五项制度和审批申请材料及补正内容一次性告知制度,加大对申请材料的审查频率、缩短审查间隔,实行一个公章对外、一站式审批程序,形成了完备的制度管理体系。此外,在大力改进工作效能的基础上,该局建立了股长述廉述职报告制度。评议和述职涉及职能工作、任务落实、作风建设、服务态度、室内卫生、精神面貌等多方面内容,评作风、评奉献、述能力、述进度,让全体干部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形成争荣誉、讲奉献、团结向上、想事和干事的良好局面,营造了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的和谐氛围,树立了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热情周到、耐心服务的建设形象。

(三)中心围绕窗口转,窗口围着项目转。为让更多的项目落户任县,该局开展了服务无缺位活动,各岗位配置实行aB角制,各窗口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岗位交叉练兵,确保窗口服务不断层。一是审批通报。对项目的申报审批采取科室集中会审,确认有关情况,实现审批与监管的对接,形成了审批监管相结合,监管促审批,审批促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快捷高效工作局面。二是强化监管。全面落实行政审批后的职责和责任,加强对工程的监督检查,将工程质量强制性规范标准落到实处,构建起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监管衔接的工作格局。三是跟踪服务。采取上门服务、跟踪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服务方法,打破八小时服务时限和节假日的局限,拓展服务项目,改变由浅层次服务向市场准入主体、招标投标、资质升级、项目申报、竣工验收等方面的服务发展,对于需要跑市进厅的项目,积极协助跑办,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办理环节。

(四)政务公开转作风,群众拥护快发展。在出台《廉政风险监控管理考核和奖惩机制》的基础上,对审批项目实行公开审批依据、公开审批程序、公开审批条件、公开审批时限、公开收费标准五公开,有效避免了人为化随意性审批,真正把政策交给了群众,提高了透明度,方便了办事群众。不仅如此,该局不断提高群众知情权,从明确内容、群众关心、丰富形式、健全制度、强化监督五方面入手,大力推进工作公示建设,就群众关心的城市发展方向、基础设施建设、拆违拆迁等热点、焦点予以公布,对重点工程、形象进度、施工要求向广大群众公开,让群众所关心的工程建设进展情况一目了然。通过公开各项政策,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城市发展现状,对各项工程的实施,积极配合,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三、几点启示

实践证明,过硬的作风、一流的环境是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把优化环境的着眼点放在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上。一是组织保障。成立优化环境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全体班子成员共同参与,共同研究方案抓谋划,共同制定措施抓落实,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分工配合、参建单位上下联动的组织领导体系,使优化环境切实做到了年初有计划、有部署,年终有总结、有落实。二是思想保障。即一查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否得到及时解决,看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是否增强;二查执法形象,看执法人员在行政过程中行为是否规范;三查思想作风,看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是否树得牢固。通过三查三看,统一了思想,改进了作风,形成了合力,收到了效果。三是制度保障。建立一系列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将作风建设纳入年度考核目标,采取发表电视讲话、街头宣传、公示公开、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和发放《征求意见书》等形式面对面征求意见征求意见,形成人人是环境,个个是形象的局面。

城乡环境建设篇7

第二条县城区的环境卫生参照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要求管理,其余乡镇、村(居)参照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要求管理。

第三条全县城乡环境卫生工作建立县、乡镇、村(居)三级管理网络,县城中心区主要街道、中心广场保洁的管理工作由县环卫所负责,其余区域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县职能单位主要领导、各乡镇长、村(居)委会主任是环境卫生第一责任人。环境卫生工作列入年度乡镇工作实绩考评的一项内容。

第四条县建立城乡环境卫生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并定期召开

会议研究全县城乡环境卫生工作。成员由县政府办、规划建设局、财政局、卫生局、行政执法局、工商局、爱卫办等部门和各乡镇一名负责人组成,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县规划建设局,县政府办一名副主任作为联席会议召集人,县规划建设局一名副局长具体负责日常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城乡环境卫生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指导和监督乡镇、职能单位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开展日常巡查和工作检查,向相关部门提出乡镇环境卫生年终考评结果的意见建议,协调全县城乡环境卫生工作有效开展。

第五条全县城乡生活垃圾要达到统一收集、定点存放、定时清运、科学处理的要求。城区生活垃圾建立“户集、社区居委会清扫和收集、县中转和处理”的模式,其他乡镇、村(居)建立“户集、村(居)清扫和收集、乡镇中转和处理”的模式。

第六条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确保辖区内无可视垃圾,干净卫生,做到道路路面、草坪、绿化带、路面两侧、群众门前屋后、公共场所等无暴露垃圾、无污水污迹。

(二)确保辖区内环境秩序整齐有序,美观大方,做到道路两侧、走廊通巷、公共场所、群众门前屋后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摆摊设点。

(三)确保辖区内溪流、沟渠、水塘、道路两侧水沟无淤积、垃圾、杂物。

(四)确保城区、镇区主次街道街景立面美观,交通秩序良好,车辆停放整齐,“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

(五)按规定禁养或圈养家禽家畜。

第七条县、乡镇、村(居)要把宣传和教育工作贯穿到环境卫生建设的全过程,增强广大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城乡环境卫生的整治和管理。

第二章乡镇、村(居)管理责任和要求

第八条各乡镇要根据本意见制定实施方案,并报县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查。

第九条各乡镇要建立健全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机构,确定一名领导具体负责辖区环境卫生工作,配置专兼职环卫管理工作人员,成立一支环境卫生监督检查队伍,具体负责镇区和村(居)日常的环境卫生工作。

第十条各乡镇要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纳入镇、村(居)干部年终考核的内容,作为评先评优和奖罚的依据。

第十一条县城中心区社区按国家建设部关于《城镇市容环境卫生劳动定额》的要求配备环卫保洁队伍。城区其他社区要建立一支满足日常保洁、垃圾转运、垃圾处理需要的环卫队伍,保洁人员实行镇聘,社区居委会管理。

第十二条其他村(居)要按人口的1-2‰配备一支满足日常保洁需要的环卫保洁队伍,配备日常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员,配置满足村庄垃圾收集需要的垃圾池或垃圾箱。

第十三条城乡保洁工作实行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的保洁责任制。县城区主要街道、公共场所推行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实行全日保洁制度,其他乡镇商业文化街道、主要道路、公共场所实行10-12小时动态保洁制度,村(居)主要道路、公共场所实行8-10小时动态保洁制度。

第十四条各乡镇要建立健全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各类制度,包括乡镇领导干部包片包村制度、工作岗位责任制度、镇区卫生保洁责任制度、检查评比通报制度、考评奖惩制度等。

第十五条加强城乡垃圾收集设施建设,城区主要街道两侧每50米左右设1个果皮箱,居民区每60-80户按服务半径50米设置1个垃圾箱。其他乡镇镇区商业文化街道和公共场所按间距50-100米设1个垃圾桶(箱),主、次道路按间距100-200米设1个垃圾桶(箱),建设一定数量的垃圾屋。要求全县城乡居民、商店、农户垃圾袋装化或自备垃圾收集容器,并定时定点投放。

第十六条各乡镇垃圾收集手推(拉)车、垃圾转运车、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场(焖烧炉)等环卫设施建设要满足日常垃圾收集、转运、处理需要。城区生活垃圾收集车配用电子喇叭提醒居民定时投放。

第十七条各村(居)委会是辖区生活垃圾清扫、保洁、收集和村容村貌管理的责任主体,要有一套村(居)主要领导干部参与的环境卫生管理机构,确定一名领导具体负责村(居)日常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建立村(居)干部包片、包组、包段的卫生责任制。

第十八条村(居)要制定实施环境卫生管理的村规民约,建立主次村道和公共场所的保洁制度,群众门前屋后的保洁制度,合理有效的卫生保洁经费筹措制度,保洁工人招聘、辞退、处罚和奖励制度,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制度。

第三章部门管理责任和要求

第十九条县财政局负责为环境卫生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按要求管理和支付环境卫生建设专项经费。

第二十条县规划建设局负责做好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公共环卫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做好城区公共绿地的日常保洁和养护管理工作,及时修复城区损坏的环卫设施,加强对城区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的管理,指导乡镇做好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做好城区户外广告设置的规划和管理,指导城乡做好垃圾处理费征收和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县行政执法局负责城区环境卫生执法和督查工作,抓好城区街道“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查处城区乱搭乱盖、乱拉乱挂、乱摆摊设点、摩托车辆乱停乱放以及乱扔废弃物、垃圾等行为。

第二十二条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指导创建卫生乡镇、卫生村(居)活动,加强对餐饮业、经营性公共服务场所、医疗垃圾等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开展卫生健康教育促进活动,组织城乡除“四害”统一行动。

第二十三条县教育局负责组织学校开展环境卫生宣传和教育活动,普及卫生知识,培养学生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动员广大师生参与城乡环境卫生的整治和管理。

第二十四条县广电局通过广播、电视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环境卫生的整治和管理,对严重损害、影响环境卫生的行为给予曝光。

第二十五条县工商局负责审批城乡户外商业广告,配合有关部门对各类市场、工商企业、沿街集市摊点的综合环境卫生管理,督促沿街商店“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

第二十六条县公路分局负责城乡所管辖公路路面的保洁工作,及时修复损坏的路面,搞好公路沿线的绿化和广告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条县交通局负责所管辖公路路面的保洁工作,抓好各汽车站的环境卫生,加强对洗车店、机动车维修店的环境卫生管理,指导乡镇做好农村公路的保洁和农村道路的硬化工作。

第二十八条县环保局负责对城乡污染防治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指导乡镇、村(居)做好污水的处理,加强城乡环保的执法工作。

第二十九条县水利局负责城区主河道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城区人工湖水面的漂浮垃圾,指导和协调乡镇做好溪流、河沟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第三十条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负责加强城乡交通秩序管理,依法查处违章停车、闯红灯、违法行驶等行为。

第三十一条县旅游局负责城乡a级景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周边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二条县经贸局负责市场服务中心所属城区各集贸市场的卫生管理,确保集贸市场及周边秩序良好、整洁卫生。

第三十三条县农办负责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把环境卫生建设作为村容村貌整治的重要内容,指导农村做好净化、绿化和美化工作。

第三十四条县民政局负责协调相关部门抓好城区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落实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措施。

第三十五条县环卫所负责城区垃圾的清运和处理,做好城区主次干道的洒水和县城中心区主要街道、中心广场保洁的管理工作,按要求做好城区环卫设施的配置和维护,及时收集城区果皮箱的垃圾。

第三十六条其他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要结合各自职能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加强环境卫生的宣传和教育,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确保所在区域、办公场所及周边环境干净卫生、整齐美观。

第四章环境卫生资金投入

第三十七条建立完善县、乡镇、村(居)三级环境卫生投入和城乡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收费机制。

第三十八条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配套乡镇、村(居)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垃圾运送、处理的补助。

第三十九条全县城乡范围内所有产生生活垃圾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营者、交通营运工具、常住人口,均应按规定缴纳生活垃圾处理费。

第四十条县城中心区社区生活垃圾处理费委托县自来水公司按月,先试点再推广,未用自来水的居民户由所在社区居委会征收。

第四十一条城区内的其他村(居)、工业园区管委会、市场服务中心、物业管委会按县政府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管理实施办法落实收费工作。

第四十二条各乡镇、村(居)要将环境卫生整治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计划,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辖区环境卫生建设。

第四十三条各乡镇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开征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可参照县政府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管理实施办法执行。各村(居)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用于垃圾的清扫、收集和转运。

第四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无故拒缴或拖欠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对不按规定缴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的,根据国家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38条的规定,对单位处以应交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三倍以下且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对个人处以应交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三倍以下且不超过1000元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职人员必须带头按标准准时缴纳垃圾处理费,并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鼓励社会捐资赞助生活垃圾处理费。

第五章监督检查和考评

第四十六条城乡环境卫生联席会议办公室分别制定城区社区、各乡镇环境卫生检查考评标准并组织实施。

第四十七条城乡环境卫生联席会议办公室坚持日常巡查城乡环境卫生制度,检查管理责任单位落实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并通过《简报》、电视或向相关单位通报巡查情况。

第四十八条城乡环境卫生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巡查发现的和群众举报的环境卫生问题,要及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和处理,被督促单位必须按要求落实。

城乡环境建设篇8

“十一五”时期是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新机遇、新形势、新任务对城乡环境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高起点、高标准、大范围、大动作开展新一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就是要在“十一五”时期,利用3到5年时间,在新的形势下开展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下面,我就做好新一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实施新一轮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对提高我市城市品位,经营城市,全力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部级生态示范区“四大品牌”,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营造有益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居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实施新一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我市的“十一五”规划,不仅谋划“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工作,对城乡建设和管理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时期实施新一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完成“十一五”各项规划的一个基本要求,市委、市政府对新一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标准,主要达到四个目标。一是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目前,我市已经拥有“四张品牌”,但根据省级园林城市标准,我市的绿地、园林面积等各方面还有一些差距。因此,我们要加大绿化和美化力度,通过2到3年的努力,全面完成各项整治任务,使*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并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二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境卫生、群众的文明素质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工作量大,难度大,压力大。但是市委、市政府已下定决心,在“十一五”期末之前完成部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三是打造旅游名城。全市上下要齐心协力,实施新一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认真研究解决制约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多方面问题和不足,把我市真正建设成为优秀的、美丽的城市。四是打造中国北方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

第二,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常态工作。多年来,我市在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上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清扫保洁工作做的比较好,但离高标准还有一些不足。因此,我们要从春季集中整治开始,把这项工作作为常态工作,时时刻刻、日复一日地进行整治。

第三,实施新一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需要。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扶持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人文古迹为主体,以生态风光和边境风情为两翼的旅游产业框架,特别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成功,迅速扩大了我市的知名度,提高了影响力,我市旅游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要真正打造“魅力*”,在旅游业发展上实现新飞跃,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城乡环境,而且“五一”到十月末大量游客将涌入我市。因此,我们要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更高的标准,下决心、下大力气,高质量、快节奏整治城乡环境。

第四,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发展经济、突出投资拉动的需要。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建设管理水平,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一定意义上讲,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抓好投资环境,就是抓到了经济工作的关键。县域经济的突破必须通过城市的发展来带动,只有搞好城乡建设,才能形成人流,才能聚集人气,就能有效增加我市竞争的“资本”,增强对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到“十一五”期末比2005年翻一番,力争实现一番半;综合经济实力排序力争进入全省前15位。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就必须依靠投资拉动,而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不仅需要一个优良的投资软环境来保障,也需要一个更好的城乡环境作为基础。因此,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从现在开始,以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为依据,把新一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作为加快城乡建设,提升城乡品位,提高城乡承载功能的唯一目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高标准、高水平,逐项抓好落实。

第五,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广大市民爱我家园、建设家园,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卫生习惯和公德行为的一个有效载体。“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城市是我们大家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好坏,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这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我们在座乃至全市人民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城市的建设、维护和管理以及文明意识的提高,需要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在新一轮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我们要组织各个单位,全市上下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养成良好习惯,在参与中提高文明意识、卫生意识以及规范的公德行为。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高质量完成整治任务

新一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帷幕从今天开始已经拉开,这项工作不只是今年的问题,而是3到5年一个阶段的问题。全市上下必须高度统一思想,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整治工作任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抓好春季卫生工作。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抓好20*年春季爱国卫生工作,对城乡环境卫生进行阶段性的集中整治。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要求,在“五·一”之前,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整治城乡环境卫生。这是雷打不动的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能否把新一轮环境综合整治抓在手上、落到实处,首先就看春季环境卫生的整治情况,这是衡量我们当前整治工作的唯一标准。在4月底前,领导小组要集中检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情况,好的进行表扬,没动的坚决曝光,坚决批评,坚决处罚。我们今后抓工作,安排部署后就必须动起来,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到哪里,相关部门和单位就要落实到哪里,检查督促就要到哪里,届时不过关就要受到相应处罚。下一步,由玉波同志全权组织和协调相关各位副市长,结合各自分管战线,立即行动起来,在“五一”前,结束春季卫生集中整治工作。

(二)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建设水平。进行城乡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善城乡整体功能,提升城乡品位的一个基本途径。要把城乡建设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一项重点内容狠抓落实。在市区环境建设上,要坚持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为目标,结合棚户区改造和申报二期工程,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多元化、多渠道地筹措资金,坚持“大手笔、具特色、出精品”的原则,大力度进行城市建设。从当前看,今年我市通过实施滨江风貌区、工业园区创业大路、1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政务中心及莲花公园、集锡集丹连接线等大项目,我市在城市建设格局上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从长远看,在抓好高品位、高档次的大项目的同时,要全力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小区管理、街路硬化、解决群众如厕难等各种问题。这是我们城市建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原则。从品牌建设看,在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遗址公园等重点公益项目建设上,我们要走出*,走出吉林,引进先进的理念和设计,进行高起点的品牌建设,突出品位、突出特点。

(三)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管理水平。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城市管理是个常态的、永久的过程。刚才,各位副市长与各自的分管战线都签订了具体的责任书和责任状,下一步各位副市长与分管战线就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市容市貌、村容村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建设秩序、市场秩序等方面的管理。一是要加大卫生保洁和市容市貌管理力度。去年,我市借鉴外地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对市环卫处实施了改制,从今年1月1日起由路禹环卫公司承担市区环境卫生保洁任务。经过3个月的运行,总体状况比较好。今年,建设局要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结合我市实际,重新制定、完善《*市城市容貌标准》和《*市城市市容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要指导相关部门和单位进一步加大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力度,重点是加强市政设施、建筑景观、园林景地、行道树、绿化带、垃圾中转站、果皮箱、公共厕所等市容、环卫基础设施的彻底清理和维护以及小区和主要街路的清扫保洁。要把广告牌匾的整治作为全市环境综合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整治和规范力度,使每个广告牌匾都成为艺术品,点缀城市、美化环境。各乡镇也要建立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并组建环境管理和卫生保洁队伍,健全环境管理责任制度。二是要加强交通秩序管理。交通和建设部门要加快城区停车场建设,并配套建设各类道路交通附属设施、交通标志和交通管理设施,尽快解决占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停车问题;实施城区公共交通专业规划,合理设置、建设规范的港湾式停车站点,设置各种站牌。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对机动三轮车的管理,从严、从重打击三轮车载客现象,绝不能手软。运管部门要规范出租车市场,严格控制市区内出租车总量,逐步提高出租车辆的车型和档次,提高城市的品位。三是要加强市场秩序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和工商局要根据职责分工做好农副产品市场特别是早市的管理工作,并加强市场内环卫设施以及给、排水设施的建设,彻底解决市场外溢、占道经营、卫生状况差等问题。

(四)全面提升城乡环境治理水平。一是要加大水源地环境治理力度。自20*年第十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将通沟河水源环境保护列为一号议案以来,市政府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对通沟河水源环境进行保护和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但通沟河水源保护是一项集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为一体的工作,这就要求各相关部门和街道一定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继续把此项工作作为本单位的一项重点工作,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把我们的母亲河保护好。环保局要切实发挥牵头部门的作用,加强对水源保护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林业局、太王镇、通胜街道要加强对水源涵养区参业用地和参后地的管理,确保在山的298亩西洋参今年全部下山,去年下山的490亩参后地全部还林。同时,林业局要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严禁在参后地种植农作物,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要加大林业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滥砍盗伐行为。司法部门要全力配合,对在水源涵养区进行滥砍盗伐的违法行为,要从重从严从快查处。通沟河河道环境卫生各包保部门也要切实负起包保责任,开展经常性的保洁活动,保证河道内的污染物得到及时清理。太王镇、通胜街道要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快沿河厕所、牲畜圈舍的改造以及加强对垃圾清运等日常工作的管理。二是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环保局要继续严格执法,重点对餐饮、洗浴行业的原煤散烧锅炉和文化娱乐场所、建筑工地的噪音进行治理,并配合建设局抓好市区锅炉的整治拆除工作,确保市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三是要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新一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要覆盖全市所有村、屯。爱卫办、文明办要充分发挥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指导作用,彻底治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禽畜乱放、粪土乱堆、私搭乱建“五乱”现象。同时,要多元化筹措资金,大力进行农村改水改厕,改善农村的卫生现状,保障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爱卫办、文明办要尽快制定《农村环境卫生标准化建设量化考核细则》,并加大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凡环境卫生未达到标准的乡镇、村屯,年内不得评为文明镇、文明村。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组织领导要到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一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决定成立领导小组,我任组长,玉波、永杰及有关副市长和立昌同志任副组长分头负责。开发区、各乡镇、各部门也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把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

二是部门配合要到位。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不是哪一个部门的问题,不仅仅是爱卫会或建设局的事,需要各部门、全社会共同参与。涉及部门多的工程和项目,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形成上下一致抓工作的氛围。

三是执法执罚要到位。在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当中,要通过严管重罚等强有力的措施,进一步规范城乡群众的行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城乡环境建设篇9

为不断提高我区城乡环境质量,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整治效果,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步伐,根据市政府《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意见》(淄政发[*]19号)的要求,区政府决定*-2010年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提高城乡环境质量为目的,用3年的时间,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第一年,集中进行垃圾、污染、六乱、绿化专项治理,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第二年,扩大范围,提升标准,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向纵深发展,建立起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第三年,规范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巩固综合整治成果,实现城乡环境整洁、有序、和谐的目标。

二、整治活动范围

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范围为城区、开发区、城乡结合部和各乡镇驻地,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两侧及所有村庄。

三、整治活动内容

(一)垃圾治理。彻底清除城区、开发区、城乡结合部和各乡镇驻地,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两侧视野范围内村庄积存的垃圾和白色污染,并按照城区“一日两扫、巡回捡拾、全日保洁”,非城区“一日一扫、巡回捡拾”的要求,建立全覆盖的城乡环卫管理体系,实现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的目标。上半年,城区要按照专业化、袋装化、网格化、数字化的要求,建立起全覆盖、全时段的保洁体制。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环卫管理工作,配足环卫管理和作业人员。区环卫部门要加大对乡镇、街道、开发区环卫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力度,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和管理力度。昆仑镇、洪山镇、城南镇、双杨镇、罗村镇、开发区纳入城区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今年上半年完成一座中型生活垃圾压缩式转运站建设,并配备密闭运输车辆,建设生活垃圾应急堆放场,年内完成原垃圾填埋场治理任务,年底前城区生活垃圾收集率、压缩密闭运输率、无害化处理率全部达到100%,乡镇的生活垃圾(除少数偏远乡镇)要逐步纳入城乡一体化运输处理。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实行统管统运,集中处置。(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区环卫公司,督导单位:区建设局)

*年6月底彻底清除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两侧以及公路用地范围内的积存垃圾和白色污染,增加路面清扫车上路频率和上路时间,保证城市道路机扫车数量,确保城市道路机扫率达到国家标准。严格控制并及时清理沿途撒漏,加强扬尘治理,淘汰落后的清扫保洁设备。(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公路分局、区环卫公司,督导单位:区交通局)

加强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所有在建主体工程都要使用防尘网,所有工地车辆出入口建设水冲洗装置,防止车辆带土上路,对建筑施工现场地面进行硬化,定期洒水。(责任单位:区建筑工程管理处,督导单位:区建设局)

加强境内河道治理,彻底清理河道内的积存垃圾和漂浮物,加强监管,保持环境整洁。2009年以前,完成*、*河道及留仙湖治理、景观改造,完成城区段清污分流工程管道和橡胶坝建设。城区河道要逐步达到水清、岸绿、坡洁的要求。(责任单位:有关乡镇、街道、开发区,区风景园林局、区留仙湖公园管理处,督导单位:区水务局、区建设局)

(二)环境污染治理。加强大气、水体污染及粉尘治理,企业的废气、废水、烟尘必须达标排放。综合治理烟囱冒黑烟问题,建成区内所有茶水炉以及洗浴场所等的锅炉必须使用清洁燃料;依法关停、取缔污染严重的“土小企业”,对未办理环保手续的企业依法责令停建、停产、停业整顿,所有燃煤锅炉必须配套安装脱硫除尘设备;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定期检验和监督抽检机动车排气达标情况,机动车路检、抽检率不得低于4%。*年上半年完成*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设施并联网,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类标准;年内完善城区排污管网,实现雨污分流,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年内完成1个居民小区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启动1个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交警大队,区建设局,区市政工程公司,督导单位:*环保分局)

(三)城市“六乱”治理。依法整顿城区、乡镇驻地和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两侧村庄的乱搭乱建。依法拆除整治范围内的违法违章建(构)筑物、简易棚亭、工棚、铁皮房、临时遮阳棚,依法整治残墙、断壁、破房等,使之符合城市容貌标准。对城区及城乡结合部、近郊乡镇沿路两侧30米范围内具备合法手续的破旧建(构)筑物(含村庄民房)墙体统一清洁、粉刷。依法整治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沿线两侧的废品收购点。依法拆除整治范围内无手续或手续超期的大型立柱式广告牌和违反规划、无手续或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的楼顶广告、墙体广告、立式平面广告和顺街条幅、各类落地广告牌,以及未经批准擅自设置的过街横幅、充气拱门等临时性广告;按照“一店一牌、统一设置位置、统一设置高度、统一设置标准”的要求,规范、整治沿街门头牌匾。依法整治城区主、次干道、窗口地段、背街小巷及近郊镇、城乡结合部的乱堆乱放问题。整治或依法取缔各类越门出摊、店外经营、流动经营、露天烧烤及未经批准的早市、夜市;整治或依法取缔占道经营、洗车、修车、铝合金、广告牌等加工制作点以及门头外摆放货物、展销货品等;依法整治和规范城区内集市、配货市场及劳务市场。清理、涂刷辖区内各种建(构)筑物、墙体、各类城市基础设施、树木及路面上的乱贴乱画。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乱运乱倒行为。(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区城管大队,督导单位:区城管执法局)

城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城区垃圾清运、环境污染治理、道路治理、城市六乱清理和广告治理、河道治理、绿化治理等问题,力争年内面貌有大的改观。(责任单位:各街道、开发区、区风景园林局、区环卫公司、区市政工程公司、区城管大队,督导单位:区建设局、区城管执法局)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双杨镇、昆仑镇等10个示范镇要率先行动,编制村镇综合整治规划和实施方案,合理确定村镇的建设和整治规模、范围和界限,对村镇整治和建设进行综合布局与规划协调,能够最有效地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重点解决农民群众要求最迫切的焦点问题,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今年要把路域综合整治、城乡结合部的脏、乱、差整治、村镇生活垃圾整治作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实行乡镇属地管理责任制,并从政策、资金、宣传、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做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管理,逐渐步入规范化管理渠道。树立大区域村镇环卫意识,加大垃圾处理体系建设,推行“户集村收镇运”的垃圾集中处理模式。在垃圾收集清运方面,强村镇要建设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经济条件差、偏远乡镇、村可以建设垃圾填埋场,杜绝垃圾乱倒乱放现象;城区周边镇、村要将垃圾清运纳入区环卫一体化管理范畴,由区环卫公司有偿统一清运垃圾;在中心镇或经济条件好的镇、村推广使用流动垃圾车或可移动的垃圾房等垃圾不落地收集设施。在环境卫生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在去年各乡镇成立环卫所的基础上,重点检查各村扫保队伍的配置、人员数量、素质等方面。积极探索推行建立“三清”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实行村民卫生门前三包制;村民代表义务监督制;环境卫生定期检查评比制,把得分记录到家庭档案中,作为年终“小康文明家庭”的评比依据,有效遏制破坏环境卫生等不文明行为的发生,逐步实现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制度化。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要按照“企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聚集”的要求,进一步推广设施齐全、小区功能完善住宅小区,吸引人口向城镇集中,推动旧村改造和迁村并点,治理空心村。(责任单位:各乡镇,督导单位:区建设局)

(四)绿化治理。重点抓好沿水系、沿道路、环城镇、环企业、环村庄“两沿三环”绿化及管理范围内的环境治理,新建林带500公里以上,造林成活率达到96%以上。抓好绿化带日常管理,绿化带内无杂草、垃圾、白色污染,不得种植农作物,无人畜毁坏林木现象,树体管理规范,及时清理死株枯枝并及时补植,做到绿化带整洁美观。加强美国白蛾病虫害防治工作,林木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林木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建立管护队伍,配备专职护林员。(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区风景园林局,督导单位:区林业局)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是建设生态和谐宜居城市的重要举措。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认真、专业、实实的政风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工作机构,落实活动经费,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为加强领导,区政府确定调整充实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办公室: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建设局,具体负责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工作;城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办公室设在区城管执法局,负责城区整治活动的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及有关部门、单位要选准突破口,找好切入点,齐抓共管,整体推进,下大气力抓好整治活动各项工作落实;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5月10日前报区综合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城乡环境建设篇10

一、充分认识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重要意义

(一)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就是要加强城乡环境卫生和城乡容貌秩序两大方面的管理工作,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近几年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我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城乡环境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我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环境卫生状况还较差,全区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摊点乱摆、车辆乱放、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施工乱象等“脏乱差”现象。同时,违法建设屡禁不止、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给城乡居民带来不便,对营造发展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切实改进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需要,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保障,也是各级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是与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适应的,反映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大力开展城乡清洁卫生运动,彻底改变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形成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对于改善城乡居民工作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营造安宁和谐的社会环境,以及优化投资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切切实实深入推进这项工作。

二、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总体要求、目标和原则

(二)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为奋斗目标,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要以“南珠杯”竞赛活动和创建文明卫生城乡为载体,完善奖惩办法,建立健全治理“脏乱差”现象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监督,抓好落实,切实改善城乡群众生活环境。完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确保城乡环境得到有效治理,不断提高我区文明与环境卫生素质,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