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修复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9:15

企业信用修复办法篇1

开发区发展改革局

今年以来,开发区按照我市市2019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思路和要求,周密部署,强化措施,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现将2019年开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9年开发区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制度体系。开发区成立了社会信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配备兼职工作人员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管理工作。开发区研究制定了《开发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实施方案》,并正在根据《2019年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开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开发区全面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6月14日,开发区组织召开了社会信用建设工作动员大会,明确了2019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和责任单位,并要求各相关单位拟定工作计划,稳步推进,做好工作协调、信息互通共享工作。

(二)稳步推进企业信用贯标工作。目前,尽管开发区现有企业数相对较少,但经过认真筛选,推荐江苏三元有限公司2家企业参加2019年度企业信用贯标,两家企业在我市鼎诚企业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的辅导下,顺利通过2019年度企业信用贯标专家组验收。

(三)积极开展公共信用信息报送和“双公示”工作。今年以来,按照市信用办要求,开发区开展了公共信用信息归集目录的梳理工作,梳理汇总信息归集目录约284条,对各部门负责信息归集及上报人员开展了公共信用信息系统操作培训。截止本月底,开发区共上传公共信用信息约176条、双公示信息48条,红黑名单报送60条。

(四)稳步推进企业信用修复培训。开发区联合连云区举办企业信用修复培训会为落实国家有关要求,加强对失信主体的信用监管,培育企业信用意识,协助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工作,8月6日,开发区联合连云区组织举办2019年首期企业信用修复培训会,开发区韩饲料、东乳业等企业参加了会议。会议介绍了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解读了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规政策、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失信被执行人的认定标准、联合惩戒措施以及退出机制。参会的失信被执行企业代表签署了《信用修复承诺书》,现场培训完后还进行了培训结业考试。

(五)稳步推进政务诚信体系建设。在政务诚信制度建设方面,目前开发区街道已出台了《开发区街道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强徐圩街道政务诚信建设,提升政府公信力,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开发区已将政务诚信建设纳入开发区街道绩效考核体系,并拟定了《2019年度开发区街道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办法(讨论稿)》。

(六)加强信用体系舆论宣传。通过开发区官网及时全面宣传了开发区社会信用建设工作,并开辟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窗口,为全社会提供实时查询服务,提高广大群众和法人组织对社会信用建设的遵从度和参与率。开发区利用手机短信、现场宣传、开展信用读书活动等方式,广泛宣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动员企业积极参加贯标工作;在网络宣传上,利用开发区官网,全方位展示开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宣传信用建设有关政策法规,弘扬诚信典型。开发区还通过开发区行政管理学院大力开展“道德讲堂”、校园诚信、诚信讲座等活动,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实质内容贯穿其中。

(七)推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应用。在市信用办的具体指导下,开发区在日常监管、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财政奖补、资质审查、备案管理、绩效评价等活动中开展信用审查,把公共信用信息和第三方信用评级报告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对有失信行为记录的行政相对人实施联动惩戒,逐步使信用审查成为各类准入门槛的基本要求。全年开发区在开展项目招商过程中,对拟开展投资项目的企业进行信用审查,全年共审查企业约10家,确保了开发区投资企业及项目的优质性。组织并敦促开发区企业查询信用报告累计约30次,使开发区企业及时了解到各自的信用状况,以便顺利开展市场融资、企业上市等活动。在对开发区企业项目备案时,开发区要求备案企业提供相关信用承诺,以确保备案项目的真实性,以降低审批部门的行政风险,确保了备案项目的真实有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在招投标活动中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制度的通知》在开发区招投标活动中将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内容列入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中,并实行“一标一查”,全力确保开发区招投标中标单位的质量和完成标的事项的可靠性。

二、2020年开发区工作举措

(一)进一步推进企业信用修复培训。下一步,开发区将继续深入推进诚信教育及信用修复工作,引导失信企业积极修复自身信用,帮助企业提高守法诚信经营意识,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

(二)深入开展企业信用管理贯标。进一步组织企业参加申报信用管理贯标,引导企业重视贯标工作,加强内部管理,自觉依法经营,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探索扩大企业信用管理贯标应用,从政府行政服务、政策扶持、评优评先向贯标企业倾斜,逐步向社会其他领域推广。同时,同步开展市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辅导工作,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对外形象,展现了开发区企业诚信经营和综合实力。

(三)进一步提高工作重要性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作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好抓实。加强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办公室的联系和协调,不断改进开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企业信用修复办法篇2

一、深入推进“信用交通省”建设

1.落实创建指标任务。贯彻落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信用交通省”创建工作的安排部署,按照《“信用交通省”建设指标体系(2020年版)》和《2019年下半年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的要求,细化分解任务指标,逐项抓好落实落地。[责任部门:局办公室]

2.积极推进“信易行”。在道路运输领域,结合质量信誉考核和分级分类监管,逐步落实“信易行”相关政策文件,让信用好的企业或个人能够享受到信用建设体系下更为优惠的出行服务。同时建立健全全环节信用监管机制,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严格惩处信用违规行为。[主办部门: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协办部门:县公交公司]

二、推广事前信用承诺制,优化行政许可办理

3.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依法依规强化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认真梳理适合开展信用承诺的行政许可事项,配合省、市交通运输部门和县信用办制定更为完善交通运输信用承诺制的项目清单、办理清单,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在办理适用承诺制的行政许可事项时,按程序即时办理、优先办理。同时当申请人信用状况较好、部分申报材料不齐备但书面承诺在规定期限内提供的,在《告知承诺事项》容许范围内可先行容缺受理。[责任部门:局审批科、局办公室、局规划建设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

4.做好信用承诺公示。将信用承诺书在“信用”网站公开。将承诺履约情况记入信用记录,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依据。对不履行的申请人,依法依规实施惩戒。[责任部门:局办公室、局规划建设科、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

5.扩大承诺范围。鼓励交通运输市场主体主动向社会做出信用承诺基础之上,配合县信用办推进《市社会信用条例》修订和实施,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更多应用信用报告。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格审核等事项中,充分发挥公共信用付机构和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行业内信用承诺制度,加强行业自律。[责任部门:局审批科、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局规划建设科、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县交建公司]

6.优化信用服务。按照《县交通运输局关于公开2019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报告》的内容,积极做好“减证便民”工作,清理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积极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工作,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简化行政审批服务等方式降低企业市场准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在巩固18个实行行政审批服务告知承诺制的事项的基础上,探索扩大的可能性,并运用信用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责任部门:局审批科、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

7.积极配合开展信用评价。一是抓实信用配套工作。按照《省交通建设市场信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部署申报2020年度公路建设市场等领域的信用评价项目,配合开展2020年度交通建设项目从业单位和主要从业人员年度信用考核工作。同时按照《省道路货物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认真贯彻开展道路运输行业质量信誉考核和道路运输驾驶员的诚信考核;二是抓好日常信用评定。通过“一月一普查”的方式,逐月做好信用考评工作,并配合市局“一季一联查”等相应的信用考核工作,出台信用考核评分通报(每年两次)[责任部门:局规划建设科、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县交建公司]

8.强化评价支撑保障。加强信用信息系统(即信用)与行政审批、业务办理和办公信息系统的对接共享,发挥行业内信用评价的支撑作用,如在招投标环节过程中普通公路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等级的使用等。鼓励支持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参与信用考核评价。[责任部门:局办公室、局审批科、局规划建设科、局安监科、局财审科、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县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县地方海事处、县质监站、县交建公司、县公交公司]

9.推进分级分类监管。一是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在公路建设、水运工程建设、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行业信用评价等评分结果为依据,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监管。二是优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与信用等级的结合有效性。切实解决市场内执法随意、执法扰民、执法不公以及执法不严等问题,打破人情执法,扫除部门之间的信息盲区,数据壁垒,从严把好建设、运输以及安全等三关。[责任部门:局安监科、局规划建设科、县交通运输服务保障中心、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协办部门:县质监站、县交建公司、县地方海事处]

三、加强事后信用奖惩和信用修复

10.持续加强信息认定。一是区别守信、失信行为类别,依法依规推进信用认定、公开和共享。严格按照道路运输经营者和驾驶员失信联合惩戒实施方案(梅交[2018]66号)、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相关责任主题实施联合惩戒的工作方案(梅交[2018]70号)等联合惩戒方案的要求界定严重失信情形,定期报送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失信驾驶员和车辆信息;二是提高失信运输企业的抽查比例和频次。对引起较大社会关注、造成严重后果或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具有典型警示教育意义的典型失信案例,以及涉事主体主动提出核查申请的案例,组织开展失信核查,以确保推动联合惩戒工作顺利进行。[责任部门: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县公交公司]

11.稳步完善奖惩落实。推动行业深化并实施已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规范开展失信联合惩戒。进一步落实省-市-县的联合奖惩的发起、响应、反馈机制,动态更新联合奖惩对象清单、措施清单,每月报送联合惩戒成效清单,依法依规开展联合惩戒工作。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工作流程以及监管、服务等环节应用联合奖惩信用信息,将红黑名单嵌入办事流程,实现“逢办必查”。[责任部门:局办公室、局安监科、局规划建设科、局审批科、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县质监站、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县地方海事处]

12.全面推进信息修复。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流程,明确信用修复渠道。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失信市场主体信用修复工作,并在修复完成后按程序及时停止公示失信记录,终止实施联合惩戒措施。鼓励符合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向失信市场主体提供信用报告、信用管理咨询等服务。[主办部门: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

四、及时归集公开共享信用信息

13.巩固信用信息归集。一是完善重点领域企业、人员信息。组织公路建设、水运工程建设、道路运输、水路水运、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从业企业、从业人员填报各信用信息系统,健全信用考核库;二是修订交通运输信用信息目录。在办理注册登记、资质审核、日常监管、公共服务等过程中,及时、准确、全面记录市场主体信用行为,特别是不良行为信息;三是加大县级交通信用信息归集力度。及时将联合奖惩案例报送至市公共信用信息统一平合奖惩服务系统及县信用办,确保我县推荐到国家的案例数量不低于县内认定“红黑名单”数量的10%;四是全面应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整合行业信用信息资源,完善和规范行业企业和从业人员一户式信用档案。[责任部门:局办公室、局规划建设科、局审批科、局安监科、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县交建公司]

14.规范信用信息公开。加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工作,实现“双公示”信息全覆盖、无遗漏。二是配合落实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异议反馈和修正机制。深入开展政府责任导致的政企纠纷案件的清理整理,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责任部门:局办公室、局规划建设科、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县交建公司]

15.加强信用信息保护。一是加大对市场主体信用权益保护力度。有序落实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严格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商业秘密;二是认真实行健全信用信息异议投诉制度。对市场主体提出异议的信息,信息提供和采集单位要尽快核实并反馈结果,经核实有误的信息要及时予以更正或撤销,并严肃查处违规泄露、篡改信用信息或利用信用信息谋私等行为。[责任部门:局办公室、局安监科、局规划建设科、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县质监站、县交建公司]

五、持续推动政务诚信建设

16.深化交通法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程序,持续提高执法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责任部门: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

17.依法追究违法失信责任。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提升公务员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交通运输机关事业单位出现违法失信行为的,要通报上级主管单位;工作人员出现违法失信行为的,按规定通报所在单位。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责任部门:局办公室、局党办]

六、推进行业诚信文化宣传

企业信用修复办法篇3

一、强化决策部署落实

1.认真落实《关于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中央编办关于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和《市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工作方案》精神,各部门要建立相关制度文件,并组织实施。

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任务分工的通知》文件精神,各部门要建立相关制度文件,并组织实施。。

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3.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市关于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各部门要建立相关制度文件,并组织实施。。

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4.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印发市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各部门要建立相关制度文件,并组织实施。

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5.认真落实《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和《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神。

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6.认真落实《关于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印发<市关于推进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

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7.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备忘录》文件精神。

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8.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印发《市关于进一步推进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

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9.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和《市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实施方案》精神。

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0.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精神。

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1.认真落实《关于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指导意见》,针对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依申请办理的行政事项,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制定本地本部门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

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二、强化诚信文化建设

12.切实加大诚信文化宣传力度,深入落实关于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相关部署,按照《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活动的工作方案》要求,持续推进诚信文化“十五进”宣传活动;开展百城万企亮信用活动,组织辖区内、行业领域内诚信典型企业主动补充公示企业信用信息,并对公示内容做出承诺。制定宣传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压实责任,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各项保障。市监分局组织辖区内、行业领域内诚信典型企业主动补充公示企业信用信息,并对公示内容做出承诺。开展的宣传活动要形成宣传信息报送至市信用办。

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3.重点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特别是行业监管和专项治理等方面开展宣传活动,要及时将活动信息图文并茂报送区信用办邮箱

责任部门:区直各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4.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开展诚信行业、诚信单位、诚信示范街区、诚信经营示范店等主题实践活动;围绕“3·15”消费者权益日、“6.14”信用记录关爱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质量月”、全国安全生产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诚信教育活动,要及时将活动信息报送区信用办邮箱

责任部门:各类活动组织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5.加强公务员、事业单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和信用知识教育,进一步提升政务诚信建设水平,区委党校(行政学院)将信用建设纳入领导干部进修和公务员培训课程。建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将信用记录作为录用、考核、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形成任前信用查询机制。

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人社局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6.在中小学高中开展诚信第一堂课活动,要制定相关活动方案,活动后进行系统性总结。

责任部门:区教育局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三、强化失信专项治理

17.按照国家文明委《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实施方案》要求,开展10个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梳理黑名单和重点关注名单,逐项整改、构建长效机制。对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的案件逐一进行核实、清理,要真对专项整治活动制定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

责任部门:文件中明确的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8.按照国家和省要求,对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0次以上的市场主体和被相关部门反复处罚10次以上的市场主体开展专项治理,加大对“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整治力度。

责任部门:区法院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9.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对信用服务机构自身失信问题专项整治,重点治理信用机构以欺骗手段开展各类信用评价、信用修复等违法违规现象。确保治理对象全部退出,假借信用服务机构名义招摇撞骗的线索全部得到处理。

责任部门:区政务局、市监分局、区民政局、公安分局

完成时限:年底前

四、强化政务诚信建设

20.政府重大失信事件,有效化解政府机构失信问题,力争本地本系统无重大失信案件发生,对政府重大失信事件全部整改到位。

责任部门:区法院、各涉府案件事涉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1.按照上级部署,适时开展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清欠工作,确保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隐形债务、地方国有企业债无违约事件发生。探索建立政府部门参与主导签署合同履约情况跟踪,对市场化的承包、销售、服务等各类合同履约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置、履约分析。

责任部门:区经济局、财政局、政务局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2.按照省“536”信用体系建设要求,扎实推进政府采购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招标投标领域、招商引资领域、各级政府债务领域和街道和乡镇政务诚信六个领域的诚信建设。及时记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失信违约行为。建立项目责任回溯机制,将项目守信履约情况与实施成效分别纳入项目政府方责任人信用记录。建立招标投标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系,完善投标诚信承诺书制度,提高政务信息透明度,及时向社会公开招标投标有关信用信息及动态监管信息等。严格依法依规出台优惠政策,统一开展政策宣传,规范招商引资行为,认真履行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协议。

责任部门:区财政局、项目服务中心、审计局、各乡(镇)、各街道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3.开展市企业、群体、个人“十佳诚信典型”征集宣传活动,强化社会诚信示范效应。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4.依法采集和记录政务主体信用信息,建立信用档案。通过政务信息交换共享、互联网+监管、政务服务一窗受理(综窗)、工程项目建设审批、投资在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等各类政务服务平台(系统),在行政许可审批环节、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审批、公共资源交易、行政检查等各类政务服务领域全面应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确保在政府采购、招投标领域、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领域全覆盖。

责任部门:区直各相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5.加快建立政务领域守信践诺机制。各部门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制定承诺书对外公布。全面建立政务领域信用承诺制度,推动政府和公务人员在履职尽责、依法行政、优化服务等方面做出信用承诺。准确记录政府公务人员对职权范围内行政事项以及行政服务质量承诺、期限承诺和保障承诺的履行情况,并及时向社会公示。

责任部门:区直各相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五、强化信用平台建设

26.加快推进信用门户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查询、服务等综合应用能力,确保信用门户网站稳定运行,能够正常访问。全面建立政务领域信用承诺制度,推动政府和公务人员在履职尽责、依法行政、优化服务等方面做出信用承诺。准确记录政府公务人员对职权范围内行政事项以及行政服务质量承诺、期限承诺和保障承诺的履行情况,并及时向社会公示。

责任部门:区直各相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7.全面承接使用省统建信用综合服务平台,以应用促建设逐步完善各类应用系统功能;充分利用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一体整合各级各相关部门信用信息数据,充实和完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省市县一体共享应用、基础业务一体协同、应用一体推进。

责任部门:区政务局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8.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共信用信息纳入范围、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和信用示范城市评选指标要求,编制修订《区公共信用信息目录》,确保《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信息归集目录》中的33个类别全覆盖。

责任部门:区政务局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9.按照《关于商请协助解决市场主体更换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中有关问题的函》(吉市监注函字〔2020〕92号)和《关于协调各相关部门共同推进解决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问题的通知》(吉政数信用〔2020〕要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应坚持“产生多少纠正多少”的原则,调整更正。4月底前完成纠正重错码工作,存量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全部销号,力争纠正率达到100%。确保新码准确率,新增重错率不高于万分之一。

责任部门:市监分局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30.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办财金[2018]424号)要求,结合“权责清单”全面梳理本地本部门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事项目录,并进行动态更新。

责任部门:区政务局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31.按照《关于开展全市“双公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白信用办字〔2020〕1号)要求,“双公示”数据必须在作出决定的7个工作日内,依法全量、准确录入“双公示”系统。每月10日前报送台账确保双公示上报率达到100%、合规率达到100%、及时率达到100%。

责任部门:区直各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32.妥善处理“双公示”异议信息,避免因公示重复、错误数据和已撤销等情况造成市场主体发生异议。接到国家和省反馈的异议信息后,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进行异议核实。部门主动发现公示和归集数据有误,立即联系市信用办统一处理。反馈的异议信息和发现数据有误,原则上1个工作日内办结,最迟不得超过3天。

责任部门:区直各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33.按照“谁处罚谁修复”的原则,依法依规开展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建立线上修复专栏和线下修复专窗,主动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每天定时查看信用修复系统,确保无信用修复超期情况发生,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协同处理时间不超过3天。按照“应修尽修”原则,即时告知并引导帮助企业进行信用修复。按照省要求做好批量修复。

责任部门:财政局、交通局、审计局、畜牧局、林草局、农业农村局、人社局、水利局、统战部、卫健局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34.全量归集水、电、燃气和仓储物流等特定信用信息数据。

35.做好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在全国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信用信息登记系统信用信息登记。按照《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信用信息登记指引(试行)》相关要求,及时登记信用信息。

责任部门:区发改局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36.强化数据安全技术手段,操作手段,健全完善信用信息数据管理和应用规范,注重信息安全防控,避免数据泄露。建立数据安全保护和应对制度,包括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设立安全领导小组、人员管理、安全建设管理、安全运行管理、应急预案、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内容。协调推动祥云公司建立信用系统完成等级保护三级备案和测评。注重信息安全防控,避免数据泄露等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没有受到主管部门安全事件通报。建立数据使用报备制度,确定专人负责数据操作安全管控工作,做好数据备份。

责任部门:区政务局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六、强化信用场景应用

37.深化“信易+”创新应用,在社会治理领域开发和应用创新性信用产品,结合实际开展信用+惠民便企创新性应用。对个人和企业提供“互联网+信用+教育”“互联网+信用+医疗”“互联网+信用+养老”以及“信易贷”“信易批”“信易租”“信易游”“信易行”等创新服务。区直各部门根据自身行政职能,积极开展“信易+”工作,并将方案及开展情况报区信用办。

责任部门:区直各行政管理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38.按照《关于推进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完善消费领域信用管理制度,提高重要产品生产管理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健全追溯大数据应用机制,完善食品药品等重要消费品召回制度。完善追溯标准体系,推进追溯体系互联互通,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强化追溯信用监管。

责任部门:区商务局、市监局分局、农业农村局、公安分局、应急管理局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39.创新信用贷款金融产品,建立完善信用贷款相关政策,促进全市信用贷款水平整体提升。信用贷款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信用贷款占比高于省内平均水平,增速力争在40%以上。

责任部门:区财政局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40.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支持“信易贷”平台向金融机构推荐信用状况良好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信易贷”推荐企业名单常态化机制。按照要求推荐信用状况良好企业名单,推荐企业名单内获贷企业比例力争在60%以上。

责任部门:区发改局、经济局、商务局、农业农村局、工商联、经开区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41.按照国家要求,建立政府出资引导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缓释或风险补偿基金实现在信易贷平台落地见效。

责任部门:区财政局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42.提高信用贷款获贷企业数量占城市注册企业总数比例。落实国家扶持企业相关政策,提高信用贷款比例,加大对地方企业金融扶持力度。

责任部门:区财政局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43.建立“信易贷”尽职免责机制、容错免错机制。

44.做好信用贷款统计工作。

七、强化分级分类监管

45.按照《国务院关于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的通知》(国发〔2018〕35号)和《关于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指导意见》(〔2020〕42号)要求,全面推进政务服务领域告知承诺制。具有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等职能的行业主管部门,要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并将告知承诺制度报市信用办。各部门将信用承诺开展情况及承诺书电子版报区信用办。建立承诺数据归集每月通报制度。

责任部门:具有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等职能的行业监管部门

完成时限:每月20日前

46.按照《关于印发《公共信用信息报告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21]28号)要求,规范信用信息报告。注重相关信息归集,畅通报告查询使用机制。

责任部门:区信用办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47.鼓励市场主体主动向社会作出信用承诺,并依托“信用中国()”网站、部门网站、“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面向社会公开。将市场主体书面承诺履约情况记入信用记录,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依据,对不履约的申请人,视情节督促整改,加强监管。

责任部门:区信用办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48.督促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健全行业内信用承诺制度,加强行业自律。协助行业协会商会制定承诺书模板,推进建立信用承诺制。

责任部门:区信用办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49.在审批替代型、容缺受理型、证明事项型、信用修复型、行业自律型、主动型等各类承诺方式中,全部推行信用承诺书。根据实际,承诺主体类型包括:自然人、法人、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等。

责任部门:区信用办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50.按照国家相关信用案例评选活动要求,积极组织做好参评工作。做好信用承诺书、信用案例等相关材料的归集上报参评工作。

责任部门:区信用办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51.依托省社会信用综合服务平台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系统,依法依规整合共享各类信用信息,依据政务服务和市场化需求,对市场主体开展全覆盖、标准化、公益性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

责任部门:区政务局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52.建立行业信用评价标准和模型,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部门行业管理数据,为信用监管提供更精准的依据,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根据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在全部监管领域建立完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将分级分类监管应用结果信息报区信用办,统一反馈至国家平台。按照我省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的目标要求、任务措施,制定完善本行业实施的操作方案、具体办法,明确时限要求。将评价结果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系统,使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在检查过程中,切实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增加抽查比例和频次,依法依规实行严管和惩戒。

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53.鼓励市场主体在“信用中国(吉)”网站自愿注册资质证照、市场经营、合同履约、社会公益等信用信息,并对信息真实性公开作出信用承诺,授权网站、系统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共享与应用。经验证的自愿注册信息可作为开展信用评价和生成信用报告的重要依据。积极引导企业自愿注册企业信用信息,加强大数据在分级分类监管中的应用。按国家标准全量记录信用承诺信息,并建立归集、推送、共享使用机制。

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54.按照国家要求,在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的重点领域建立信用记录制度并产生实际成果。梳理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重点领域。围绕家政服务、服务贸易、电子商务等领域建立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围绕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劳动用工、教育科研、文化体育旅游、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等领域,建立信用记录制度。

责任部门:区商务局、卫健委、教育局、科技局、文旅局、生态环境分局、市监分局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55.深入推进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落实,全面承接应用社会信用综合服务平台中的信用联合奖惩信息管理系统。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发起”的原则,形成全区信用“四张清单”。及时共享更新行业“红黑名单”并纳合奖惩管理系统,形成典型案例,与社会信用综合服务平台共享和公开。3月底前调整完成“信用四张清单”,并纳入信用综合服务平台。确保失信惩戒措施清单覆盖率100%。推动形成跨地区、跨行业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建设。针对本部门确定的严重失信主体名单、本系统省级主管部门确定的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和国家要求惩戒的对象应用联合奖惩系统主动发起联合惩戒。各相关部门要将案例及时记录并按月统计结果,共享至社会信用综合服务平台。区信用办组织参选省优秀信用案例征集活动。

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56.开展关于失信约束措施清理规范工作。信用建设全部实现有法有据,对无法律法规或党中央、国务院文件作为依据,擅自新增惩戒事项的,开展自查自纠整改,保证所有奖惩执行案例内容全部真实准确,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未经立法程序将、拆迁、闯红灯、不文明养犬、欠缴物业费、未执行垃圾分类等行为纳入信用记录。

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57.明确分级分类监管信用修复渠道,按照统一标准规范信用修复流程,拓展信用修复场景。按照《省一般行政处罚信用信息批量修复工作方案》组织各类一般失信主体开展集中信用修复。加强信用修复监督管理,各地各部门失信行为修复后报市政数局备查,审查通过后,纳入社会信用综合服务平台。

责任部门:各行政处罚职能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八、强化信用基础保障

58.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架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的示范创建工作组。调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机制。

责任部门:区信用办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59.落实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评选指标,强化经费保障。财政局要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专项经费保障。

责任部门:区财政局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60.强化考核考评。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绩效考核赋分比例。加大信用示范城市创建督查问效力度。健全信用体系建设调度、通报、考评机制。

责任部门:区人社局、信用办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61.持续提升a级纳税人企业占法人企业比例,助力我市在国家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保持前列。积极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做好a级纳税人企业的比例提升工作。加大a级纳税人企业培育力度。

责任部门:区税务局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九、强化信用工作创新

62.以开展“诚信进城南街道”活动为突破口,深入探索推进诚信社区建设,推动社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快构建文明社区、法治社区、和谐社区。

责任部门:区信用办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63.开展“信用提质增效年”活动,重点做好信息归集、专项治理、信用监管、信用服务、信用宣传和信用案例评选等工作,全面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质量,献礼建党100周年。

责任部门:区信用办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64.探索开展完善信用工作创新。结合工作实际形成一个或多个创新工作典型。

企业信用修复办法篇4

工程投标单位介绍信

致:(建设单位、招标单位)

兹授权XXX代表我公司在贵公司办理XXXXXXXXXXXXXXXXXXXXX工程项目投标事宜,请予接洽!

申请人:(投标人名称)(盖单位章)

XXXX年XX月XX日

工程投标单位介绍信

______市______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

现介绍我单位______同志(性别:______年龄______岁),系我单位______(职务),携带我单位有关原件资料和网上登录密匙,到贵单位办理招标投标网上注册审核事宜,该同志为我单位参加夷陵区网上投标的联系人,今后投标过程中的任何事项均由联系人负责联络。我单位通过密匙登录后提交的资料数据即是我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并对其真实性与合法性负责。

联系人免费接收交易项目信息的手机号码为(仅限一个号码):______。联系人、手机号码和注册资料若有改变我方将书面申请变更。

此致!

单位名称(行政公章):

年月日

第2012001号

相关阅读:投标报名的相关事项

报名条件:1、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2、同时具有省级及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资质贰级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叁级及以上资质;3、注册建造师资质等级为装饰贰级或机电安装贰级及以上资质。

投标报名所需证件:1、企业介绍信、营业执照(副本);2、法人证书或法人授权委托书及委托人身份证、劳动聘用合同;3、资质证书(副本);4、安全生产许可证;5、拟参加本工程投标的注册建造师证及本人安全考核证;6、五大员证及安全员的安全考核合格证;7、本单位近24个月内已竣工的类似工程(二级医院(含)以上)业绩(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施工图纸、竣工验收证明材料,但不含文字证明材料,以上材料中的任意两项证明材料)。以上所有证件查验原件后留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具有省级建设部门颁发的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资质贰级,或空气净化工程专业承包资质

7、具有省级建设部门颁发的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资质

8、具有省级建设部门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9、拟派驻本工程项目经理的资质不低于二级;

10、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压力管道设计证书;

11、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证可证,其安装改造维修类别及级别为:GC类,GC3级或以上级;

注:投标人若无10-11项的压力管道设计和安装维修资质,如其中标,涉及到压力管道设计、安装时,应聘请有此资质的企业进行设计、安装。投标时,提供压力管道与安装维修企业的以下资质证明文件:①经2006年年检的营业执照副本;②组织机构代码证;③压力管道设计证书;④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压力管道),且其安装改造维修范围为:GC类GC3级。

(1)经2008年年检的营业执照;(2)税务登记证(3)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4)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资质证书贰级(或空气净化工程专业承包资质(5)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资质证书(6)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8)项目经理资质证书((9)压力管道设计证书;(10)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压力管道);

(11)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单位介绍信及经办人身份证;

注:以上所有资质材料应提供加盖投标单位公章的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单位介绍信及经办人身份证除外),资格预审未通过者不予报名;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同时具备项目经理资质二级以上(含二级)、具备手术室装修净化工程专业承包业绩的投标申请人均可报名(应提供原件):

(1)建筑装修装饰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二级以上(含二级);

(2)空气净化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二级以上(含二级);

企业信用修复办法篇5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推进信用建设在“十四五”高起点开局,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社会环境,根据国家和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体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现制定2021年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如下:

一、提升信用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一)推动信用建设法治进程。贯彻实施《广东省社会信用条例》,开展《广州市社会信用条例》立法调研,组织修订《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规定》,加强信用建设法治保障。

(二)清理规范失信惩戒约束措施。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建立失信约束措施台账,加强跟踪检查,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修订、废止任务,切实保护市场主体权益。

(三)持续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强化政务信息公开,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政务信息公开栏目。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培训纳入“网络大学堂”和公务员日常培训。落实录用、调任公务员社会信用记录查询工作,持续更新完善“公务员诚信档案”记录信息,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加强对政府部门参与或主导签署合同的核查、跟踪,防止政府失信问题发生。持续开展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工作,确保2021年底新增拖欠账款清零。建立完善预防政府机构、国有企业失信工作机制,市法院每月向市信用办通报涉及我市政府机构、国有企业已立案执行案件,相关区政府以及市有关单位加强相关问题的整改落实。

(四)着力强化司法公信建设。升级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加强法院、公安、检察院的协作配合,建立常态化打击拒执犯罪工作机制。修订完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司法机构重点职业人群和单位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公证、司法鉴定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突出查办虚假诉讼、恶意诉讼、互联网虚假信息、恶意欠薪、拒不执行法院裁判等破坏社会诚信类案件。

(五)加大力度开展重点领域突出失信问题专项治理。落实《广州市关于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的工作方案》(穗文明委〔2020〕13号),抓好电信网络诈骗、互联网信息服务、防疫物资质量和市场秩序、国家考试作弊、交通运输领域失信、骗取社会保险、法院判决不执行、金融领域失信、生态环境保护失信等重点领域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治理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统一部署,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和信用服务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

二、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六)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和告知承诺制。在日常政务服务中,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指导意见》,制定我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实施方案,在各级行政机关和经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办理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等事项中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建立告知承诺信用信息记录、归集、推送、异议工作机制,将承诺人履行承诺情况全面纳入公共信用信息记录。

(七)建立完善信用监管约束机制。按照《广州市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穗府办函〔2020〕35号)关于“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职责分工要求,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建立行业信用监管标准化工作流程和信用全周期闭环监管机制。开展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推动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应用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依据信用等级、风险程度合理确定不同等级企业抽查频次。探索推进政府和平台企业、征信机构合作监管模式,完善社会约束机制。

(八)依法依规落实失信惩戒。严格限定严重失信主体名单设列领域范围和认定标准,依据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建立市级清单并保持动态更新。依法依规落实联合奖惩措施,机制化反馈联合奖惩执行情况。依法认定、归集和公示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主体信息,营造“不敢欠”的社会氛围。持续落实失信案例核查,建立“核查、记录、监管、惩戒、整改、教育”为一体的失信案例核查和失信记录归集工作机制。

(九)建立完善重点领域信用监管制度。建设信用管理平台,整合施工、监理、招标、勘察设计、工程检测、造价咨询、新型墙体材料、混凝土、预拌砂浆、物业、房地产中介等领域信用信息数据,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体系。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落实白名单制度,探索建立资金监管、负面清单等监管机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修订《诚信旅行社服务规范与评定》标准,开展旅行社的诚信经营评定。推进家政服务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家政服务信用等级评定规范》,完善广州市家政服务综合平台。落实《广州市城市管理领域信用信息分级使用管理办法》,以环卫、燃气、违建等领域为突破点,加强信用监管。建立消防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公示制度和信用评价制度,加强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服务质量的监督抽查。构建以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为核心,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包容审慎监管为补充的智慧型监管新机制。探索开展互联网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主体信用监管。

(十)加强市场主体权益保障。完善信用网站信用信息异议和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协同处理机制,保障信息主体权益。加强对市场主体的关怀引导,持续推进“失信被执行人”“海关失信企业”“重大税收违法当事人”“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安全生产黑名单”“经营异常名录(状态)”“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等各类主体的信用修复工作。引导产业园区和“规上企业”开展园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开展面向监管对象的信用培训,提升企业信用风险意识和信用管理能力。

三、夯实信用建设平台和数据基础

(十一)加强和规范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持续做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重错码查验和纠错,确保各类社会主体统一代码全覆盖,重错码率不超过0.005%。印发实施《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2021)》,对政府部门、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掌握的信用信息“应归尽归”。以国家和省“双公示”指标评估为导向,定期通报“双公示”数据归集情况,开展区级“双公示”质量评估,提升数据“合规率”,着力降低数据“迟报率”“瞒报率”。

(十二)优化升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网站。持续提升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支撑能力,推进市信用监管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基于市政务区块链基础平台,推动书面授权和信用报告上链存证。升级“信用广州”网站,提升信用公示、查询、修复、异议处理等服务功能。落实国家《公共信用信息报告标准(2021)版》,上线公共信用信息报告2.0版。

(十三)建立信用信息治理应用机制。建立公共信用信息清洗、校核、入库、核查工作机制,加强常态化数据质量监管,重点提升“双公示”数据、市场监管、社保、公积金、水电气数据质量。利用“数据安全屋”、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匿踪查询等技术,探索信用数据可见不可用的安全应用方式。

(十四)推进湾区城市信用协同机制建设。推动湾区城市间信用信息互通共享,建立广州、深圳、佛山等湾区城市间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反馈机制,探索推进城市间企业公共信用信息综合评价的结果互认。探索试点开展湾区城市征信产品互认,为粤港澳企业提供征信服务。

四、增强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十五)大力推进“信易贷”。制定进一步推进“信易贷”工作的政策措施,完善信用融资服务机制,提升广州“信易贷”平台服务能力。推动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与广州“信易贷”平台对接。鼓励各区创新“信易贷”运作模式,建立多元化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模式。持续加强广州“信易贷”平台的宣传推广,积极发动辖区、行业领域中小企业在平台注册。

(十六)探索推进信用数据要素改革。探索依据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开展个人守信激励应用,开展信用+医疗、信用+交通、信用+家政、信用+租赁、信用+旅游等惠民创新。支持中山大学研究推动信用科技研发基础设施建设。

(十七)创新发展信用应用场景。印发实施《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及其评分细则,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信用指数体系。深化完善互联网司法信用报告制度,进一步拓宽互联网司法信用评价应用范围。加强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培育和引导,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深入推进黄埔区“信任审批”、 越秀区“信用走廊”“北京路诚信商圈”“一站式信用修复平台”、南沙区“信易+公共服务平台”“信用产业园区”等系列应用场景建设,打造信用便企惠民服务的亮点示范。

五、增强“信用广州”城市品牌影响力

(十八)开展信用试点示范。制定《广州市迎接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评审工作方案》,落实各项指标任务,扎实做好迎检准备工作。推动越秀区创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先行示范区、广州开发区开展广东省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试点、南沙区创建信用治理创新先行区,在信用优化支撑营商环境、信用服务发展应用、信用信息基础支撑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经验举措。

(十九)加大诚信品牌宣传力度。健全完善信用建设宣传工作机制,藉“开学第一课”“诚信宣传月”“诚信兴商宣传月”“信用记录关爱日”“消费者权益日”等重要节点加强诚信价值、信用理念宣传,推动诚信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诚信示范中小企业”和“信用创新案例”评选,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各区、各部门挖掘更多信用创新应用案例,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宣传推介信用建设“广州经验”。

(二十)持续优化城市信用状况。落实国家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指标,强化任务分工和责任落实,推动我市信用状况持续优化并保持全国前列。委托第三方开展市辖区、重点部门和重点行业领域信用状况监测,定期通报监测结果,促进信用建设水平提升。

 

企业信用修复办法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kp6c”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度法治建设工作总结暨法治建设绩效考核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度法治建设工作总结暨法治建设绩效考核自查报告

2020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法治建设,紧紧围绕发展改革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依法治省的总体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规划,积极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全面落实《市发改委2020年法治宣传教育暨法治机关建设工作要点》,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规范行政行为,强力推进法治机关建设,法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我委2020年度法治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出台《市发改委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细则》,推动委机关及所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充分认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法治机关建设的相关领导机构,完善工作机制,特别是2019年机构改革中,设立法规科,确定5名法治工作人员,负责法治建设日常工作,保障了法治建设工作落实落地。

三是强化领导学法,坚持委党组集中学法。建立健全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坚持把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入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今年以来,委党组中心组先后集中学习了《学习同志关于切实实施民法典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举办民法典专题讲座,结合第二十一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集中收看《监察法》专题讲座视频;

四是强化工作融合,坚持法治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把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认真制定法治建设工作计划。坚持定期召开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法治机关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法治建设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今年以来重点对2019年全市法治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及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及重大决策事项进行了研究部署。

五是强化依法决策。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度暂行条例》,印发市发改委重大决策规则,坚持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制度,进一步规范内部决策规则,明确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坚持立项审查、调查研究、听取民意、专家咨询、合法性论证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环节。本年度发起重大投资项目专业委托评估200余次,均落实了合法性论证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做到了程序规范,决策合法。

二、深入开展法治学习培训,提高干部法治素养

一是全面落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学法、述法制度,坚持委党组集中学法,深入学习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采取党组集中、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等多种形式,多次开展了由委全体干部职工参加的专题学习、专题讲座,专题培训,推进机关法治学习常态化。今年以来,委党组中心组利用周四干部集中学习,先后组织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专题讲座,推动机关干部牢固树立法治理念;二是注重学法、知法、用法的实际效果。每年组织全委干部开展无纸化学法用法活动,并通过短信、通知、通报等方式不定期通报全委干部学习情况,严格督促学员按时按规定完成学法课程内容。全委参学人员通过收看讲座、阅读复习资料和练习答题进行在线学习等方式,积极参加无纸化法律知识统一考试,参考率和合格率均达到100%,并将考试结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

三、大力开展法治普法宣传,营造社会法治环境

(一)全面完成“七五”普法任务,“七五”普法圆满收官。

“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省、市全面依法治国的最新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全市“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健全普法工作机制,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积极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加快建设法治机关,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扎实做好“七五”普法工作,为实现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法治机关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在市普法办组织的襄阳市“七五”普法中期督查综合考评中获得“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0年10月15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七五”普法验收组对我委“七五”普法工作进行了全面验收,并给予了“市发改委‘七五’普法体现了法治精神、法治力量、法治成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的高度评价。

(二)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今年以来,围绕发展改革中心工作,积极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节能法律法规宣传,积极组织“携文明之手,与信用同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结合襄阳实际制定了2020年襄阳市节能宣传周活动方案,及时与市直相关单位、公共机构、部分重点用能单位提前对接,精心制作了2020年襄阳市节能宣传周线上“云”启动视频,并通过“襄阳发改”微信公众号和“云上襄阳”客户端,同步开展节能宣传周线上节能知识有奖答题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节能低碳的宣传氛围;二是不断深化诚信文化宣传教育,引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建“信用襄阳”、共享“文明诚信”,通过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万家企业亮信用”、“万家企业作承诺”、“失信企业信用修复”等主题宣传活动以及组织开展“进社区、进村组、进家庭、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的诚信文化宣传“六进”活动,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开展监督报道,大力营造讲诚信、重承诺,尊道德、守法纪和“知信、守信、用信”的良好氛围,推动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三是积极开展法治建设成果宣传,运用门户网站、法治展板、报刊等传统媒介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深入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政府投资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湖北省开发区条例》等法律法规。

四、持续推进法治机关建设

(一)依法履行政府职能。一是建立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机制,实行动态更新、常态化公开制度。2020年1月16日,我委印发了《市发改委关于第十一次动态调整收费标准清单的通知》,按照《省发展改革委关于第十一次动态调整收费标准清单的通知》精神,对襄阳市收费标准清单进行了第十一次动态调整,并在湖北政务服务网和襄阳市发改委门户网站实行常态化公开;二是推行负面清单,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有序减少市场准入的限制。2020年3月20日,我委联合市商务局转发了《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关于转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开发区、市直等相关部门,要求以上各部门严格按负面清单执行。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强化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先后完成了《民法典涉及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涉及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涉及市场主体权利义务的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等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为进一步规范机关各项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一是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经委党组研究通过,2020年5月26日印发了包括《市发改委行政执法公示办法(试行)》、《市发改委执法全过程记录办法(试行)》、《市发改委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试行)》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为进一步推进法治机关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二是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开展了全市粮食流通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截止2020年7月,全市通过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双随机一公开”平台开展专项检查4次(含县市、区),抽取企业10家。其中2次为配合国家12325粮食流通举报热线案件核查,1次为国家局规定的全市政策性粮食库存春季普查,1次为县市、区开展的夏季粮食收购专项监督检查。共发现问题1个,并下达了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到位。所有检查结果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双随机一公开”平台公示备案。

(四)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围绕襄阳市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依法对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监察,不断规范我市节能监察标准化建设。一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湖北省实施<节约能源法>办法》、《节能监察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制定《2020年襄阳市节能监察工作计划》,明确全市节能监察工作任务,做到早部署、早落实;二是开展市级节能监察抽查组织专班对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等9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完成情况、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执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和报告制度等情况开展了现场节能监察;三是为适应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采取书面监察与现场抽查监察相结合的方式,对28家“万家企业”2018年度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节能专项监察,并将考核结果在委网站对外公告;四是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工业项目建设“先建后验”政策节能审查,先后对襄阳城镇居民养老示范项目、湖北航鹏化学动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区建设项目(一期)等项目实施的能源利用提出了指导性工作要求和建议,并与项目单位签订节能承诺书;五是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事中、事后监察工作,对襄城庞公保障性住房项目(水墨江南)等3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展了事中事后节能监察;六是加快襄阳市能耗在线监管系统建设,自2020年7月开始建设的襄阳市能耗在线监管系统,目前已进入项目验收准备工作。该系统建成后将通过信息化智慧系统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对能耗结果进行对比,对设备耗能超额情况进行预测预警,促进用能企业节能降耗,达到节能低碳的目的,为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五)、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建立个人信用积分机制,研究制定了《襄阳市个人信用积分管理办法(试行)》,推动全市人民“知信、守信、用信”,创造良好社会信用环境。二是加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我市79601家市场主体进行筛选、分区、分级,结合行业信用评价、地方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及市场信用评价,实施分级分类的差异化监管措施。三是优化信用修复服务,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企业信用修复工作,目前已帮助55家市场主体完成了105次信用修复。信用修复实现了全程线上办理,从市级初审、省级复审、国家终审,最快2小时办结。四是推进包容慎审信用监管,出台了《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切实加强信用监管和服务有关工作事项的通知》(襄信用办〔2020〕1号),针对因疫情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企业失信行为,引导和帮助企业及时纠正和修复信用缺失,防范信用风险。探索不可抗力失信豁免机制,对企业因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个人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等导致失信行为暂不列入信用记录。

五、依法开展防控疫情,助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一)超前谋划、精准对接,积极为防疫重点项目争取资金支持。2月份以来,通过上下努力,共争取无偿补助资金、金融贷款共计8.85亿元。其中,新冠肺炎救治场所补助资金2300万元、市救灾物资储备库补助资金518万元、成品粮保供增储补助资金940万元。我委先后已报送五批次七大类重点保障企业共计418家,拟申请贷款144.3亿元,目前398家企业成功纳入全国、全省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名单。截止目前,申报企业已获得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的优惠贷款22亿元,加权平均利率2.65%,有效缓解了疫情造成的重点企业资金紧张局面。

(二)及时出台惠企政策助力中小企业共渡难关。2月28日,我委起草的《襄阳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加快发展十二条措施》(襄政办函〔2020〕5号)经市政府同意后印发,结合襄阳市实际提出加强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专项金融信贷支持、缓解资金流动性紧张、实施技能提升补贴、收储防疫物资、设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强征信保护、法律援助等12条本地化涉企优惠政策。重点对未能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但在本市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中作用突出的卫生防疫、医药产品、医用器材、医疗废弃物处置等企业,2020年如有新增贷款(1000万元人民币以内),按照贷款合同给予贴息。充分发挥本市中小制造企业应急帮扶基金作用,为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企业按时还贷、续贷提供过桥资金。对于受疫情防控影响,无法如期归还到期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优先予以支持等。务实可行的政策储备,进一步坚定了企业发展信心,确保社会安定团结。

(三)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开通审批服务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互联网+政务服务,2月24日出台《襄阳市发改委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投资项目远程审批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推广不见面审批备案,对社会企业备案项目在线办理、一日办结,备案证书电子化自助打印;对政府投资项目在线申报,取消专家评审现场会,改为远程咨询、视频踏勘;所有项目服务咨询在线限时完成。企业投资备案方面企业通过鄂汇办app等渠道办理投资备案手续,并全部当日办结,有利保障我市疫情期间企业发展不受影响。

(四)强化疫情期间社会信用监管推进防疫法治化。市信用办于2月28日印发《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切实加强信用监管和服务有关工作事项的通知》(襄信用办〔2020〕1号),一是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推动市场主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市场主体信用权益,形成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强大合力。二是实施包容审慎信用监管,助力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审慎认定因疫情失信行为,针对因疫情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企业失信行为,实施宽严相济举措,引导和帮助企业及时纠正和修复信用缺失,防范信用风险。探索不可抗力失信豁免机制。对企业因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个人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等导致失信行为暂不列入信用记录。三是强化信用正向激励。疫情防控期间信用良好的企业或个人将享受更多的政策红利,比如:参加我市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且表现突出的、减免房租的企业纳入守信联合激励名单并共享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予以联合激励;优化诚信企业行政监管措施,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在各类评优评先、公共资源分配中予以优先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信用良好、正常经营的中小企业创新续贷方式,切实降低企业贷款周转成本。

六、全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一)着力打造具有襄阳特色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一是围绕打造一流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根据市委书记李乐成营商环境专题调研要求,以权力运行再造、业务流程再造为核心,我委牵头制定的《襄阳市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工作实施方案》及32个专项方案,已分别与7月1日、6月29日通过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印发实施,形成了襄阳市优化营商环境“1+n”政策体系;二是广泛听取市场主体建议。6月23日,市作风办牵头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在襄阳日报等媒体公布关于向社会征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意见和建议的公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处理各类问题线索21条,向行业主管部门移交线索5条,并督办落实。三是开展多方位宣传。6月以来,在襄阳日报、襄阳电视台、云上襄阳等媒体开辟“优化营商环境我们在行动”专栏。8月21日,召开专题新闻会,进一步深入解读有关政策,高新区、枣阳市等就落实“十必须十不准”向社会公开承诺。

(二)积极参与《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制定。8月3日,市发改委召开由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司法局等部门参加的《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立法调研会议,拟定修改意见六条,其中“鼓励和支持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在法治框架内容积极探索原创性、差异化的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对探索中出现失误或者偏差,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予以免责或者减轻责任。”及营业执照“一照多址”等建议被省政府立法采纳。

(三)全面提升政府投资审批质效。一是突出“快”字,审批全程网办。对于社会投资的备案制项目,由市行政服务中心发改窗口直接办理,企业仅需在线一表申请,可即时获得电子备案证。对于政府投资的审批制项目采取“一窗受理、一网办理”。将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两个阶段的文本评佔、项目现场踏勘和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40个工作日内,审批时限压减三分之二。二是突出“减”字,压减办事环节。疫情期间,开辟疫情项目审批绿色通道,采取容缺审批“先上马、后手续”,出台不见面审批实施办法,全程网办、电子化招投标、视频在线踏勘,疫情亟需的医疗项目即来即办。2020年城建计划前期工作我委按照战时思维提前介入,目前审批工作量已完成70%以上。政府投资审批大力推行“二合一”“三合一”改革,由我委履行审批制的97个2020年中心城区城建项目,全部取消项目建议书审批环节。其中29个投资额5000万元以下内容单一、技术方案简单的项目简化为“三合一”审批,直接批复初步设计。三是突出“放”字,下放审批权限。社会投资备案制项目律实行属地备案。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精神,我委将鱼梁洲开发区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权限下放给区管委会。

(五)认真总结产权保护制度工作。会同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等部门完成襄阳市2019年产权保护工作报告,并印发《襄阳市2020产权保护工作要点》。同时向省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报送产权保护案例2件。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我委在2020年的法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企业信用修复办法篇7

一、市财政支持奖励资金申报兑现办法

(一)涉及企业部分

1.申报兑现程序。

(1)通知申报。在每年的12月,由负责初审的职能部门发文,通知企业按照要求,做好当年度政策兑现申报工作。对申报面不宽的,职能部门可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直接告之相关企业做好政策兑现申报工作。

(2)企业自报。企业按照通知要求,及时做好兑现政策的申报材料,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及时报送相关职能部门。

(3)部门初审。职能部门对企业上报的材料进行初审、汇总,填写*市工业提升发展若干政策意见财政补助奖励资金申请认定表(见附件),并附相关证明材料,在次年2月底前报送市财政局(企业科)。

(4)复核兑现。市财政局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上报的初审意见进行复核,按照政策条款进行兑现。其中,对界定明确可直接兑现的相关政策,经市财政局复核后,由市财政局发文兑现;对需经市政府审定的,市财政局将复核意见报市政府审定后进行兑现;对已制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按规定程序执行。整个政策兑现,原则上在次年的3月底前兑现到位。

2.职能部门职责及审核内容

(1)市府办:负责做好整个政策兑现的组织、协调、指导、督查,重点做好报市政府审定的内容审核。

(2)市经贸局:负责做好“4+X”重点培育产业的重点企业发展规划编制费补助、企业开展协作一次性奖励、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财政专项资金分配、技术中心创建支持、“零土地”技改项目投资支持、工业平台用于出租的标准厂房建设支持、企业上市募集资金投资奖励、企业信息化建设奖励、节能改造项目资金支持、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和创建绿色企业的奖励、举办企业家专题知识讲座经费补助、企业家参加理论培训奖励等内容的审核。

(3)市财政局:负责做好“4+X”重点培育产业的重点企业上台阶、企业兼并重组、企业产业协作等超基数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和外商投资企业、落户工业平台新办企业和市内搬迁企业,以及企业总部纳税地在我市实施新项目、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实施项目缴纳的土地使用税支持等方面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审核;负责做好企业兼并重组和企业收购一般性企业资产在办理资产过户中涉及税费的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工业平台内标准厂房租金收益涉及税费的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审核。

(4)市科技局:负责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和研发中心创建奖励,获得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形成产业化经营奖励,获得专利示范企业奖励,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及新产品奖励,技术成果转化风险金支持、“四带”(技术、资金、项目、团队)创业启动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审核。

(5)市外经贸局:负责做好《关于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的若干政策意见》(江政发〔20*〕54号)兑现及新获得国家出口名牌产品奖励的审核。

(6)市招商局:负责做好重大项目招商工作经费补助和对有功人员奖励的审核。

(7)市人劳局:与市人才办共同负责做好高级人才引进经费补助的审核;负责做好招聘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经费补助、专业技能培训经费补助的审核。

(8)市工商局:负责做好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奖励的审核。

(9)市质监局:负责做好企业参与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省地方标准制订并形成标准的奖励,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浙江省区域名牌、浙江名牌产品奖励的审核。

(二)涉及部门、乡镇、街道部分

1.政策条款

(1)工业平台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2)工业平台规划编制经费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3)“4+X”重点培育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经费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4)工业平台新引进项目市财政与工业平台开发主体、招商引资乡镇(街道)地方税收分成认定;

(5)重大招商项目工作经费补助和对有功人员奖励。

2.申报程序

(1)主体申报。政策条款的实施主体或涉及单位对照《关于推进工业提升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市委发〔20*〕40号)的具体规定,提供具体的明细内容,在每年的12月底前,以书面形式申报,其中政策条款中的(1)、(2)、(3)条向市经贸局申报,第(4)条向市财政局申报,第(5)条向市招商局申报。

(2)联合审核。市经贸局、招商局会同市财政局对申报材料进行联合审核,形成审核意见。

(3)政策兑现。第(2)条、第(3)条经联合审核后,由市财政局直接进行资金拨付;第(1)条、条(4)条、第(5)条报市政府审定后,由市财政局进行支持奖励。

二、闲置工业用地处置办法

(一)范围界定

1.企业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满一年项目未动工建设的工业用地。

2.企业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项目动工建设,但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2年内开发建设的面积占应开发建设总面积不足1/3,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的工业用地。

(二)处置程序

1.跟踪督查。建立新出让工业用地项目开工建设情况跟踪督查制度,由项目所在地乡镇、街道、开发区、中部工业区开发办负责,按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要求,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跟踪。对在规定时限内迟迟没有开工建设或投资额没有达到规定要求的,及时督促企业抓紧开工建设或追加投资;对检查中发现可认定为闲置工业用地的,在每年的5月、11月底前进行一次梳理汇总,以书面形式报送市国土局。

2.核实整改。每年6月、12月,由市国土局牵头,市经贸局、规划局、企业所在地乡镇、街道、开发区、中部工业区开发办等单位有关人员参加,对报送的工业用地开况组织现场核实,形成工业用地闲置认定初步意见,上报市政府确认。根据市政府确认意见,由市国土局向企业发出《闲置工业用地认定通知书》,要求企业在3个月内落实整改措施,实施项目或追加投资。

3.处置措施。对企业在整改期限内开始实施整改,经整改达到相关要求的,不予收取土地闲置费;企业在整改期限内没有实质性整改动作的,由市国土局按照该项目用地土地出让金的20%向企业收取土地闲置费,并继续给予企业3个月的整改期限。在延续的整改期限内,企业整改仍没有达到要求的,由市国土局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申报制度

(一)申报对象

工业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的申报对象,原则上限于四都镇、上余镇、清湖镇、贺村镇、淤头镇、新塘边镇、峡口镇等7个镇。

(二)申报原则

1.符合浙政办发〔20*〕12号和浙土资办〔20*〕74号文件要求、原则及条件;

2.遵循工业平台开发时序,有利用于整体、连片开发;

3.保证重点,优先满足中部工业区、*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

4.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实施前,一个乡镇原则上修改一次。

(三)申报事项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由土地所在镇向市政府书面请示。中部工业区、*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内用地涉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应先与土地所在镇政府衔接。

2.申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须附具市国土资源执法部门出具的规划修改地块不涉及违法用地证明。涉及违法用地的,必须由市国土局依法作出处理,并经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局确认。

3.涉及一般农田、预留规划指标申请局部修改的,须附具市农业局出具的不占用标准农田证明。

4.各申报对象及*经济开发区、中部工业区必须在当年10月底前,将下一年度或近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计划报请市政府,转由市国土局提出意见,经市政府同意后实施。

四、工业平台开发主体与职能部门工作互通制度

(一)互通内容

1.工业平台下年度道路、给排水、排污、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2.工业平台下年度融资需求;

3.相关职能部门可将工业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下年度工作计划及包装项目向上争取资金的信息;

4.金融机构可为工业平台开展信贷服务的信息。

第1项、第2项信息由工业平台开发主体提供,第3项、第4项信息由相关职能部门提供。

(二)互通方式

1.各工业平台开发主体根据开发建设要求,将下年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于当年的9月15日前,以书面形式报送市园区办。

2.市园区办按照保重点、可纳入的原则,对各工业平台报送计划分门别类进行梳理汇总,提出可纳入部门下年度工作计划的建议意见,于当年9月30日前,以书面形式分别通报相关职能部门。

3.相关职能部门接到信息后,在研究下年度工作计划时,要予以重点考虑。对可纳入部门下年度重点工作及可包装项目向上争取资金的项目,于当年10月20日前,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市园区办。期间发生新情况,要及时通报信息。

4.市园区办综合双方互通的信息,结合全市工业平台下年度开发建设重点,提出要求纳入部门工作计划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议意见,并召集相关部门、乡镇、单位进行论证,形成初步意见,于当年的11月10日前上报市政府。

5.初步意见经市政府审定后,由市府办以书面形式交办相关职能部门、平台开发主体及金融机构。同时,由市发改局优先将项目列入市政府投资计划;相关职能部门要确保将项目纳入部门下年度工作计划,并承担相应的建设经费;金融机构要主动提供服务,对工业平台融资需求优先安排;相关平台开发主体要认真组织项目实施。

企业信用修复办法篇8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设备管理;设备投资规划;设备运用考核;信息化管理平台

1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设备管理现状

固定资产设备是铁路运输企业经营重要的物质基础,在铁路企业资产总额中占较大比例。固定资产设备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对确保铁路客货运输安全意义重大,同时设备管理效果也直接影响着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已经成为铁路运输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设备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设备的效能,提高固定资产设备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生产经营服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文件等规定,中国铁路总公司印发了《中国铁路总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铁总财[2015]45号),该管理办法对铁路固定资产的管理权限和责任、范围和分类、计量和折旧、后续支出和减值、清查和披露等方面进行了说明[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至少每年年终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要求,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进行全面清查[2]。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也对固定资产设备管理进行了相关研究。苗晓云[3]认为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马驭[4]认为,由于职责不明,有些企业在出借出租固定资产时没有明确的手续导致固定资产流失,有的固定资产长期使用早该报废,没有及时进行报废手续。企业财务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不能定期清查盘点等,造成企业家底不清。张静[5]认为铁路企业的固定资产除具备一般固定资产的特点外,还具有数量多,分类复杂、较为分散、价值高、期限长、占用资金多、其折旧在成本中占比重较大等独特之处,从而不利于及时、准确地向企业相关部门反映资产状况和变化。刘振龙等[6]认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闲置固定资产设备,造成浪费和损失,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对闲置固定资产设备处置或盘活,以减少损失。徐晓雄等[7]认为铁路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固定资产大量闲置、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需要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盘活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张新丽[8]认为铁路固定资产管理必须要领导重视,建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激励机制,加强企业资产信息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张岩[9]认为需要在保持RCm(可靠性维修)理论基本原则不变的基础上,改进一般的可靠性维修管理过程,使其更加适应铁路维修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吴重远[10]认为促进信息化发展可以提高运输生产效率。王洪江[11]认为铁路运输企业要准确掌握后续支出的费用化及资本化,运用科技手段强化内部控制管理。上述研究表明,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在资产管理上存在闲置资产管理不规范、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长期以来,铁路运输企业对专用设备如机车、车辆、线路、桥梁、房屋、站台等管理较为规范,有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办法,如机务部门的《铁路机务设备设计规范》《铁路设备综合管理工作指南》《机械动力设备修理和鉴定办法》《铁路机务段设备通过能力查定办法》《机务设备工作要求及检查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但对部分通用设备如车床、钻床、铣床、冲床、刨床及起重设备等管理不够规范,存在资产利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较为严重的情况,亟需加强管理。

2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主要问题

(1)资产闲置较多。就机务系统而言,随着机务段的合并重组和检修能力的整合,加之随着机型转换、机车配件加工工作量的大幅减少、工艺要求的提高及换件修范围的扩大,部分设备特别是金属加工设备的利用率在50%以下,部分在30%以下;设备、厂房闲置较多,造成资产闲置,资源浪费,资产处置不及时。(2)设备管理信息化进展缓慢。近年来铁路运输企业在运输调度指挥、生产组织、办公领域实施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对于固定资产设备领域信息化建设较慢,一是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统一的信息建设规划和顶层设计;二是各个信息系统相互独立,没有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三是固定资产设备缺乏日常的巡检、维护、处置等信息。(3)设备维修费用高。长期以来铁路运输设备实施按计划预防修检修模式,如铁路干线机车按照机车走行公里、调度机车及小运转机车按照运行时间进行机车大修、中修,在传统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下,有效保证了运输设备状态良好,满足了运输生产需要。但是,按照当前的维修模式,维修费用居高不下,造成生产成本过高,同时存在着“过剩维修”和“维修不足”的问题,影响了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质量。

2.2 原因分析

(1)资产专业管理有待加强。在铁路资产管理上,由于近几年铁路新装备投入大,资产管理跨度大,设备专业管理人员往往只关注新设备的管理,对闲置设备关注不够。此外,资产处置程序繁琐,设备管理部门对闲置资产处置报废的考核评价没有明确的要求,加之缺乏公开透明的二手设备价格平台及处置平台,评估市场不规范,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和廉政风险,致使设备管理人员不愿意作为,造成闲置资产较多。(2)资产信息平台的建立有待完善。按照现行的设备管理办法,设备、资产管理的主体是铁路局,由铁路局相关专业处室对设备和资产施行资产管理,计划财务部门对设备和资产施行账目管理,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等专业处室自成系统,相对独立,相互间缺少设备和资产信息交流平台,彼此间信息不对称。铁路局作为资产管理的主体,没有建立对闲置资产特别是闲置设备建立管理信息平台,以及铁路局层面完整的内部设备二手交易和调拨市场,以实现系统内或跨系统的信息交流及资产处置。(3)监测、分析手段有待提高。长期以来,铁路运输设备实施预防修,以内燃机车为例,内燃机车运用损耗主要是机械损耗、电器损耗,传统管理手段是以机械磨耗作为预防修的依据。但是,随着新装备、新监测手段的使用,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铁路设备维修好的经验和做法,如美国Ge公司开发了机车运用远程诊断管理系统,帮助企业进行机车质量可靠性分析。通过监测手段的加强,优化现有的预防修检修模式,进行修程修制改革,在提高检修质量的同时,节约检修成本。

3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设备管理的思考

(1)科学评估资产的投入产出。运用全生命周期成本(LCC)理论评价设备购买、使用效率、投资效益及技术水平的有效性,科学测算后续使用成本、维修成本及人工成本等。现行的设备管理侧重于投入管理,对投入后的设备运行维护成本、报废成本考虑较少。运用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进行投入产出评价,在设备投入时,将设备采购成本、投入后的设备使用维护成本、报废成本进行综合计算,通过多方案经济比选,确定综合成本最低者为最优方案。(2)加强固定资产设备信息化建设。针对固定资产设备管理现状,固定资产设备管理部门可研发固定资产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按照需求设定不同的权限,并实现信息系统与财务、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部门的信息共享。在固定资产设备信息系统建立后,由设备使用单位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设备进行盘点、鉴定及信息录入,对新购入的设备直接录入信息,实现固定资产设备信息录入完整。在日常资产的信息管理上,设备使用部门要对固定资产设备维护、巡检、处置等信息及时录入,设备管理部门在进行检查时应结合信息化进行,确保实现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有序推进。(3)加强资产专业管理。重视闲置资产的管理,及时处置闲置资产。一是建立局内设备调拨、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对资产设备进行鉴定,对利用率较低、无利用价值的闲置设备纳入平台管理;二是在资产设备的考核评价上增加处置闲置资产项目,鼓励局内调拨、处置闲置资产设备,对处置不及时的部门应予以考核;三是明确资产设备处置流程,委托具有资质的设备评估机构,定期公布二手设备价格信息。通过处置闲置资产,一方面可以盘活资产,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状况;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增加企业效益。(4)实施大修资本化。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可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结合铁路企业实际状况,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发了《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规范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财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全部纳入投资完成范围统计,针对机车等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修理费用纳入固定资产后续支出[12]。铁路机车、车辆等单位要抓住中国铁路总公司大修资本化的契机,对运输设备进行调查摸底,在大修时进行资本化处理,一方面可以降低当期生产成本,改善铁路企业财务成果,另一方面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4结束语

固定资产作为铁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管理,以便更好地为铁路企业服务。随着大数据的广泛运用,铁路企业可以借助信息化建设,采集固定资产采购、使用维护、设备巡检、报废等方面的数据,根据资产的重要程度、价值进行分类,建立铁路局、站段、车间3个层面的固定资产管理平台,实现在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信息共享,一方面有利于固定资产使用成本分析、规范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保养,另一方面有利于盘活固定资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实现固定资产效益最大化[13-15]。

参考文献:

企业信用修复办法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稳中求进谋改革,不断提高道路运输行业的公共服务水平和运输保障能力,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道路运输保障。

二、工作目标

1、全面推进城区出租车第二轮经营权配置工作。

2、按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完成新车站的整体搬迁工作。

3、按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做好部分维修企业进入物流园经营。

4、根据城区的扩展,力争年内开通1—2条城区公交线路。

5、改善客运服务水平,客运市场投诉率下降20%。

6、不发生一次性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道路客运责任事故,道路客运车辆责任事故死亡率百车死亡控制在0.48人之内。

7、根据省、市委要求,我分局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应用,业务数据录入率达100%,数据完整率达到95%,无效数据率小于3%。三类以上班线客运车辆、旅游客运车辆、危货车辆GpS与“省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政府监管平台”接入率达到95%,周在线率达到80%以上。

8、积极抓好清理整顿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工作,继续开展打击“黑车”的专项行动。

9、一年内被省、市两级干部作风整治部门和行风效能监督部门督办事项均不得超过总数的10%,处理率、回复率必须为100%。

10、保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

三、工作重点

(一)推进客货运输市场有序发展。协助当地政府制定年度客货运输业发展计划,开展汽车客运站安全服务规范达标专项整治活动和规范化建设。

(二)推进城市公交优先发展。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优化公交线网布局,适时增加、调整部分公交线路,完善公交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三)推进出租车行业规范发展。协助当地政府抓好城区出租车新一轮经营权配制工作,建立出租车经营者、驾驶员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火车站、汽车站等处出租车的现场管理;加大非法营运整治力度,坚持疏堵结合,改善运输环境。

(四)推进车辆维修市场稳步发展。按照当时政府的要求,积极推进机动车维修业户进驻陆路物流港工作,开展维修服务质量规范达标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六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提升维修服务质量;完成上年度机动车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及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和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复核)工作。推进节能减排,将运输企业的节能降耗纳入企业年度质量信誉考核,进一步加强车辆燃料消耗量核查工作;引导维修企业建立健全“绿色汽修”生产体系。

(五)抓好道路运输安全工作。完善和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监管,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启动客运和危货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试点工作;强化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和动态监管,加大GpS监控力度,建立“黑名单”,运用行政许可等综合手段对违规企业和车辆进行处理,规范完善并大力推广道路客运安全告知制度和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

企业信用修复办法篇10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城镇燃气管理条例>有关工作的通知》(渝办发[]190号),结合我区城镇燃气经营管理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城镇燃气经营实行特许经营

区经信委对市经信委核发的经营许可证进行初审,负责核发区内注册的镇燃气公司经营许可证。区工商分局负责对持有《燃气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企业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对已办理工商注册登记但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的生产经营企业,不予办理企业年检。区经信委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核发许可证的燃气企业上年度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情况进行评估。对未通过评估的企业提出整改意见,责令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后仍未通过复查评估的,依法撤销其经营许可证。

严禁无资质企业从事燃气经营。任何无资质的企业从事燃气经营均属非法经营,必须予以取缔。现已经在辖区范围内从事燃气经营的无资质企业,必须在年12月30日前取得资质或由有资质的企业整合;在未取得经营资质前,不得发展新的工业、商业、集体和居民用户。在年底前未取得许可证且从事城镇燃气经营活动的企业,由区经信委按照国务院583号令予以查处。

二、进一步规范燃气经营供区管理

区经信委要根据全区城镇燃气发展规划、供需现状等情况,制定燃气经营供区方案。

(一)现已形成的供区,各燃气经营企业于年12月底前上报区经信委予以确认批复(含管网布置图)。没有管网平面布置图的(含电子版),应在年年底前补充完善后,报经信委并送所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已有管网平面布置图(含电子版)经区经信委确认批复后,涉及占地或开挖的管线报区规划局审批后方可实施。电子版应含管网平面布置位置、埋深等内容,并采用独立坐标系实测。

(二)燃气经营企业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进入任何镇街发展新的用户,扩大供区。对新供区管网建设在实施前,应报区规划局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经批准的新供区,必须设计管网平面布置图;其管网平面布置必须服从于所在镇、街建设规划,所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需在管网平面布置图签字同意;经所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签字同意的管网平面布置图(含电子版)需报区经信委批复,并送所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查。

(三)燃气经营企业的供区转让,需报区经信委批准。

三、进一步严格燃气安装收费及终端供气价格标准

城区燃气安装费用由初装费和安装费组成。场镇居民安装燃气,采取定额包干收费办法,燃气安装收费及终端供气价格要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文件执行,不得扩大收费范围或提高收费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搭收其他费用或多收费用。燃气安装费的收取是燃气经营企业的经营行为,不得委托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单位或其他个人代为办理。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与用户签订供用气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当严格履行供用气合同,在其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向用户提供及时、良好的服务。各燃气经营企业要端正服务态度,尊重用户意见,严禁向用户特别是新开用户搭售或指定购买某种燃气器具等商品。

四、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编制区城镇燃气发展规划。区经信委要会同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局、区建委、区国土房管局等部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组织编制区“十二五”城镇燃气发展规划,报区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市经信委备案。各城镇燃气经营企业要严格按照燃气发展规划编制本供气区域的实施计划。

五、进一步规范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保护和燃气设施保护

(一)规范燃气工程项目审批。我区在进行新区建设、旧城改造、新农村建设时,要按照城乡规划和燃气发展规划配套建设燃气设施或者预留燃气设施建设用地。新建、改动的城镇燃气管道、燃气充装站及储配站等燃气设施建设工程必须符合燃气发展规划,并经区经信委审批同意后实施。城镇燃气经营者持区经信委审批同意批复办理规划、质监、消防等相关手续。对不符合燃气发展规划或未经燃气管理部门审批同意的工程项目,规划部门不得划定建设规划红线,不得核发选址意见书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等。

(二)加强燃气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城镇燃气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城镇燃气工程所用重要设备、材料必须按照招投标管理规定,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中标单位。城乡建设等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城镇燃气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督促燃气建设施工单位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燃气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应按照工程建设管理规定报区经信委组织竣工验收,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工程档案报送区经信委备案,并将工程档案移交规划、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燃气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三)加强燃气设施保护。区经信委要会同规划部门、城镇燃气经营者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划定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并向社会公布。区经信委及规划、消防、安监等部门要加强对燃气设施保护范围的监督管理,按《条例》规定严肃查处有关违规行为。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不得影响燃气设施安全。

六、建立燃气安全管理及应急体系

(一)区经信委要会同消防、安监等有关部门制订燃气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建立燃气事故统计分析制度,不定期通报事故处理结果。

(二)城镇燃气经营者的安全生产实行主要负责人责任制。各城镇燃气经营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编制完善各类燃气事故抢险救灾及应急处置预案,组建抢险队伍,配备必要的抢险装备、器材,并定期组织联合演练。同时,要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设置燃气设施保护装置和安全警示标志。城镇燃气企业要采用先进燃气管网监测技术、设备,加强燃气管网设施运行的安全检测,确保管网设施安全、平稳运行。

(三)建立健全燃气应急储备制度,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燃气应急保障能力。区经信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分别编制燃气应急预案,报区政府批准后实施。

七、进一步加强燃气管理行政执法

(一)区规划局在编制城市规划、调整规划或批准建设工程项目时,应按国务院《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国务院313号令)和《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83号)相关规定,征求区经信委和燃气经营企业意见,满足已经形成的燃气管网平面布置的安全等相关要求;同时,应标明建设工程界内地下燃气管网位置。建设单位应按相关规范要求,保障建设工程界内燃气设施的安全。

(二)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进行可能危及燃气设施安全的施工作业时,应提前通知燃气经营企业,共同商定作业方案、安全防范措施,燃气经营企业应派人到现场监护,配合施工建设单位进行安全作业;施工建设造成的燃气管道等设备设施的损坏、造成的燃气放空和泄漏等直接损失或其他赔偿,全部由施工建设单位负责。

(三)燃气经营单位进行安全检查、进户抄表等,必须佩带标志和证件,依法开展工作,用户应予以配合。

(四)区经信委要履行行政执法职能,组建专门执法队伍,保障燃气经营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八、进一步规范城镇燃气企业经营管理行为

(一)规范城镇燃气企业客户服务行为。区经信委要指导燃气经营企业制定《城镇燃气企业客户服务管理规范》,建立健全客户服务管理组织体系、客户服务基本管理制度,规范验收通气、收费、入户安检、抄表、维修等服务人员的工作流程。

(二)依法查处与整治违法经营城镇燃气行为。对未取得城镇燃气经营许可证而从事城镇燃气经营的公司或分公司,按照国务院《城镇燃气管理条例》规定,区经信委会同工商、安监等部门联合整治,依法查处。

(三)规范城镇燃气经营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企业安装、服务等收费行为,杜绝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

(四)开展燃气安全宣传活动。区经信委要组织本区域内城镇燃气企业,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印制燃气安全手册,广泛宣传燃气安全常识、燃气事故案例、法律法规标准等,普及燃气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