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目的十篇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目的十篇

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目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9:42

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目的篇1

关键词: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国民经济

一、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概念内涵

国民经济动员就是调动经济资源潜力和社会的物力、财力应对紧急事态,包括突发事件或者战争,是国民经济体制的平战转换和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现代战争对抗突然,消耗巨大,战争保障的任务重、要求高,只有实施全面、高效、持续的经济动员,才能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国民经济动员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即应付战争和突发事件。国家安全包括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等,国民经济动员不仅可以为维护军事安全利益服务,而且还可以为应付重大突发事件服务,具有军事功能和非军事功能。国民经济动员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威慑力量,是国家应对战争和突发事件的经济举措,是保障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斗争任务的坚强经济支撑。国民经济动员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从总体上看,国民经济动员对象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科技力、管理能力等。由于战争(突发事件)需求存在差异,国民经济动员在范围、程度上有明显不同。国民经济动员作为贯彻军民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在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具有军民融合的自然属性和先天优势。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中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就是要求军队的经济动员组织和部门与地方政府加强协调、沟通与协作,在国民经济动员的全领域、全流程、全要素实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军、地双方共同的职责和目标,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动员事业大发展的重要机遇。

二、新形势下加强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意义

1、是军民融合深入创新发展的必然道路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新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特别是主席在多个场合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2017年1月,中央更是做出重大决策,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由习主席亲自担任主任。这些重要决策与部署,以及国防和军队体制的进一步深度调整改革,在客观上要求国民经济动员进一步适应形势发展需求,坚定地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2、是实现国民经济动员向实战靠拢的重要举措

最近几年,我国所面临的周边和世界局势进一步复杂化、紧张化,从国际政治视角上,“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之间的斗争加剧,美国和欧洲的民粹主义势力进一步扩大,诱发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的政治因素加大,我国周边南海方向冲突不断,朝鲜核危机有恶化的趋势,台海局势变数增大,国内民族分裂势力等敌对分子不断制造事端。因此,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必须以实战化为导向,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动员的实战化准备水平。强化国民经济动员的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和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军队、地方政府、国有和私营企业的协作能力和动员潜力,按照实案化、实战化的要求,扎实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做到一旦有事,才能够依据军事需求快速组织动员,为各种可能的战事和冲突做好准。

3、是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桥梁纽带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防建设以经济为基础,经济建设又以国防为保障,两者紧密相联,互为条件,必须协调发展、同步推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背景下,平战结合,军民兼容,寓军于民是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动员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是实现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综合国力与国防实力同步增长的最佳选择。新形势下加强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是发挥经济效益的需要,又是发挥战略效益的选择,有利于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能够既服从军事斗争的需要,又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协调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三、新形势下加强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1、在顶层设计上突出军民融合

我国国家安全目标的任务是明确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在经济建设中,进一步贯彻经济动员的要求,例如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机场、港口、通信线路、大型骨干企业、战略仓库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建设和制造中,就考虑动员需要,使之既能满足平时需要又适应战时需要,既能保证民用又便于军用,增强平战时国民经济包括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工具的生存能力和保障能力。如高速公路修建军用飞机跑道,公路、铁路、桥梁、码头建设考虑大型武器装备的通过和装卸,铁路车辆、飞机、船舶等运输工具建造考虑战时征用改装,通信线路考虑军民通用,国家战略储备(石油储备)考虑应付战争,大型民用工业企业考虑军品生产,使其具备军民通用功能,地方的物资、油料、医疗、运输等行业考虑战时动员支前,为前线作战服务。还有大型、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大型工业企业、水库大坝,核电站等建设考虑战时防护问题等。

2、在动员预案上突出军民融合

经济动员预案,是国家为保障战争和应付突发事件的需要,依据经济动员需求和经济动员潜力,在和平时期对经济动员的实施目标、组织措施、方法手段、职责分工、程序步骤和保障条件等预先编制的动员实施方案。动员预案在经济动员工作中的地位十分突出,是经济动员准备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快速转换的有力措施,是依托市场利用社会资源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增强动员准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具体措施。预案据不同行业特点,不同地域形态,不同动员方式,预案格式和内容组成不尽相同。在动员预案上突出军民融合特色,就是要在预案的调研、制定、完善和实施各个环节上,军队和地方政府都要深度参与,同时在预案的各个要素中发挥军队和地方的各自优势,使制定的预案能够真正符合实际情况和实战需要,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3、加强军地协调沟通

国民经济动员具有典型的军地结合性质,因此需要建立机制同政府相关部门、军队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及时沟通协调的制度,例如重要信息互通制度,由经济动员机构牵头、政府相关部门、军队有关部门、行业、企业要定期通报和反馈经济动员工作信息,对于特别重要的经济动员信息要及时通报;重要项目联审制度。对于能够依托经济社会发展安排的国防动员重要项目,如结合高速公路建设战时备用机场、结合光缆通信建设预留战时军用通信接口等,要由规划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地方经济动员机构、军队经济动员机构实施联审,以确保这些项目能够充分考虑和兼顾战时经济动员的要求;军地代职交流制度,根据经济动员工作的需要,组织军队经济动员工作人员到地方经济动员机构代职或是地方经济动员工作人员到军队经济动员机构代职,代职的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规定。通过代职交流可加深军地经济动员机构之间的了解,提高各方的业务水平,也可为今后双方搞好协调打好基础。

4、提高经济动员军民融合信息化水平

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最高经济动员机关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的各个方面应用和结合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对战争保障功能的进程。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技术在国民经济动员领域的具体应用和结合,放大经济动员效果,增强动员能力,提高国民经济动员准备的针对性,缩短国民经济动员实施的响应时间,使国民经济动员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最终确保国民经济动员满足战争需要这一功能的实现。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的主体是国家,这是由国民经济动员的性质所决定的。国民经济动员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政府是实施国民经济动员活动的行为主体,因此,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也必须且只能由国家来统一规划,组织实施。在某种程度上说,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的实质是信息化技术对国民经济动员的改造。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并不是简单地将信息化技术照搬过来,在信息化技术应用和结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战争经济动员的业务流程、体制与机制等都进行相应的改造,以更好地发挥信息化技术的效用。

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目的篇2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国民经济动员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从传统经济动员体制的弊端入手,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经济动员体制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构建新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动员体制的初步设想。

国民经济动员是战争经济准备与经济保障的重要手段,科学的国民经济动员体制对于把经济力导向战斗力,并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具有极端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经济动员体制的弊端

我国传统国民经济动员体制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和调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但是其本身固有的弊端仍然对国民经济动员带来了众多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

1.传统经济动员体制组织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动员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统一领导、全面规划、分级管理、分工负责。按照这个原则进行管理的情况是:国民经济动员的组织和领导以原国家计委为主,军品动员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计划由原国家计委负责归口。这种组织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对国民经济动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民经济动员能力。

2.国民经济动员管理的主要手段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动员是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经济动员管理的主要手段有:运用政府权力,实行行政干预;采取供给制办法,保证经济动员任务完成;依托单一公有制,采用单一计划调控;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先导,提高完成动员任务的自觉性。这些手段在当时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却显得与时代不相融合。

3.动员主体企业的地位不突出。在传统经济动员体制下,企业基本上是一个生产车间。军品动员任务按行业分配到各工业部门,动员企业的选点、定点,或以企业归口部为主,或以国防工业部门和地方为主,接受国家计委的宏观指导,试制生产计划是由国家计划下达到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经综合平衡后,按国家计划进度要求,分别下达到所属动员企业,动员组织技术措施、所需原材料或由各部门或由省、市、自治区组织实施。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动员所面临的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使我国经济动员所有制结构、调节手段、管理方式、企业地位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虽然对增强国民经济动员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些变化也使我国国民经济动员面临一些新的问题,突出表现为:

1.动员目标的政治性与经济利益的多重性的矛盾。国民经济动员是经济活动,但这一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保障战争的需求和社会的稳定。其“价值取向”主要是政治而不是经济。动员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一切动员活动,首先考虑的是国家的政治利益。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它们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这与原来那种强调“国家、企业、个人利益完全一致”的状况不同。在利益多重的情况下,只能用经济的方法,使被动员者的利益得到相应的补偿。

2.动员手段的计划性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的矛盾。动员是为战争服务的,它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对抗性、时效性特别强。因此要求计划周密、衔接紧凑。这只有采取强有力的计划手段才能达到目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的涨落、物流的波动、人才的进出等等,都有比较强的自发性。国家为了达到军事目的,往往要通过其他形式才能实现。

3.动员时间的紧迫性与市场调节的缓慢性的矛盾。动员活动,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对时间的要求都是十分严格的。而市场调节,由于有“看不见的手”的活动,其结果往往要经过迂回曲折的形式表现出来,花费较多的时间。

三、我国国民经济动员体制的构建

基于以上对传统经济和市场经济中国民经济动员不利因素的分析,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动员体制构建,从总体上看,应包括最高决策机构、中央协调机构、执行机构、企业动员机构等。

1.最高决策机构。建立有权威的经济动员决策机构,是保证经济动员高效率运行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经济动员最高决策机构是和国家战争动员决策机构相重叠的。经济动员最高决策机构为非实体机构,需要决策经济动员重大问题时,由国务院决策后交有关机构执行。

2.协调机构。中央协调机构是经济动员最高决策机构的办事机构与咨询机构。一般来讲,其具体职能为:为经济动员最高决策机构提供咨询,起草方针、政策等各类文件,组织调查了解全国可动员资源和生产能力,依据军队需求计划编制经济动员计划草案,组织、协调各部门(行业)和战区实施经济动员等等。

3.执行机构。部门执行机构主要是指中央政府有关部门为贯彻执行国民经济动员最高决策机构的指令,实施部门(行业)经济动员所成立的机构,是连接中央领导机构和(企业)动员机构的中介环节。其主要职能一是保证经济动员最高决策机构颁布的政策、指令在本部门(行业)的落实;二是依据国家经济动员总计划,负责编制本部门(行业)的经济动员计划,并具体负责该计划的实施。

4.执行机构。民经济动员中,地方执行机构与部门执行机构相协调,主要负责本地区动员计划编制,并组织本地区实施经济动员计划,具体承担物资、技术、交通运输与劳务动员。

5.动员机构。动员机构是经济动员的基层机构。建立健全企业动员机构,不仅决定着企业的动员效果,而且决定着国家经济动员的成败。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走向成熟完善,国民经济动员体制的基础——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商品生产和经营者,而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车间”政府由直接下达指令性计划,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转为利用宏观调控等经济管理职能和生产资料终极所有权,实现对经营权的约束。军队由传统经济动员体制下的只向行业部门提需求,与企业进行象征性订货,转变为联系供给、实现需求,军队与企业建立起广泛的经济联系。

参考文献:

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目的篇3

(一)文献数量和趋势通过检索数据分析,从1988年陈维民等在《军事经济研究》期刊发表文章《战争准备的国民经济动员计划》开始,截至2013年9月份,国民经济动员领域共有556篇学术论文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明显低于其他领域研究成果。556篇学术刊物中包括期刊文章512篇,博士和硕士论文44篇。内部发行的《中国国防经济》2002—2012年11年间共发表国民经济动员相关文章242篇,占所有公开发表文献数量的近一半,反映了国民经济动员研究领域的特殊性。根据发文数量可以大致将我国国民经济动员的研究分为3个阶段:萌芽期(1988—1993年)、起步期(1994—2000年)和迅速发展期(2001年以后)。国民经济动员起源于战争动员,我国学者对国民经济动员的认识和研究是在和平时期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将战争动员转变为国防动员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故而,国民经济动员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此外,由于国民经济动员涵盖较多国防、军事、政治领域信息和内容,许多实践指导性的应用性研究不能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也是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究公开成果较少的原因之一。但总体上,从理论研究的视角,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基本代表的和反映了国民经济动员的理论研究进展。由图1可以看出,国民经济动员领域文章数量从2001年以后开始迅速增加,到2005年最高值82篇,整体上呈波动增长的趋势。硕士、博士论文能够体现一个领域全面系统的研究状况,国民经济动员领域44篇硕士、博士论文都在2003年以后,其中硕士学位论文37篇,博士学位论文为7篇,说明国民经济动员研究逐步系统性和深度化。

(二)载文期刊统计分析除硕士、博士论文外,1988—2013年间所统计到的754篇文献分布在115种学术期刊中,这些期刊涵盖经济、军事、法学、科技、流通等多个领域。通过分析发现,文献分布期刊虽然面较广,但却高度集中于《中国国防经济》《军事经济研究》《国防》和《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文章数量分别为242篇,186篇、96篇和58篇,占期刊文献总数的77.2%,占据了国民经济动员研究发文数量的一多半。由此可见,《中国国防经济》《军事经济研究》《国防》和《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我国国民经济动员研究的主要学术阵地。另外,《国防技术基础》《商业时代》《中国政府采购》《中国民》等期刊上发文数量也较多。除了国防、军事等领域的期刊外,一些国民经济动员研究文章主要发表于国民经济动员具体结合和交叉领域的期刊中,如期刊《中国政府采购》中刊载了8篇关于军用物资采购方面的文章,《中国物流与采购》刊载有2篇后勤物资动员的文章,国民经济动员仿真模拟研究的文章则多发表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等计算机类专业期刊。

(三)对论文作者研究单位统计分析对国民经济动员文献作者单位分布的研究,可以掌握有关专业人才的聚集及所在机构的状况,从而把握我国国民经济动员理论队伍的建设情况。1988—2013年公开发表的556篇文献作者来自于218家单位②。这些研究单位可以分为军队系统、政府经济动员系统、地方科研院所和高校、其他(企业等)4种类型,军队系统发表的文章数量最多,为253篇,占总数的45%,其次为地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共发表233篇。以各级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为主的政府部门发表67篇。具体到单位,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国民经济动员文章数量最多的是军事经济学院和北京理工大学,均为85篇,占文献总数的15.3%。其次是华中科技大学和国家发改委国防动员研究发展中心,数量分别为40篇和28篇,分别占文献总数的7.2%和5%。另外,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国防大学等单位文章发表数量也较多,如表1所示。其中,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主要集中在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17家院校,博士学位论文最为集中,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主。同时,通过不同单位发表文章的时间和数量可以看出,从1989年5月原国家计委国防司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讨会这一动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系统研究的标志性事件开始,国民经济动员的研究逐渐由传统的军事院校和军工部门扩散到地方高校和研究机构,研究主体逐渐多元化,研究队伍日益壮大。在非公开出版物《中国国防经济》发表的242篇国民经济动员文章中,来自军队系统的作者仍是主体,占作者总数的56%。与公开发表文章作者组成不同的是,《中国国防经济》中来自各级经济动员管理机构的作者比例较大,仅次于军队系统,占作者总数的35%,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仅占6%。

(四)研究内容分析通过对文献关键词和研究内容的提炼,将798篇国民经济动员相关研究文献分为8大内容,分别是:国民经济动员问题与对策、国民经济动员理论体系、国民经济动员预案与仿真模拟、国民经济动员能力与潜力、国民经济动员模式与体制机制、军民融合视角的国民经济动员功能拓展与特征、新时期国民经济动员特征和趋势、其他分散内容。针对国民经济动员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是国民经济动员业务部门工作者的理论总结和提升,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动员研究的起点,文献数量最多,为157篇,占19.7%。国民经济动员模式与体制机制研究是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动员持续发展的核心,文献数量次之,为136篇,占文献总数的17%。针对市场经济、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革命、军事变革等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动员的特征和趋势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指导国民经济动员的健康持续发展,该类文献数量为118篇,占文献总数的14.8%。国民经济动员理论体系是国民经济动员研究首要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我国国民经济动员领域研究者所重视,文献数量116篇,占文献总数的14.5%。另外,军民融合视角的国民经济动员功能拓展与特征研究、国民经济动员能力与潜力研究也是国民经济动员研究的重要内容。各类研究内容各时期文章数量如表2所示。

(五)研究方法分析通过文献分析,总体上,目前国民经济动员研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还较为单一,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定性研究中绝大多数国民经济动员研究文章以描述性研究为主,占文献总数的68%,这些论文多从不同层面分析我国国民经济动员发展现状、问题,并针对解决对策、未来发展方向等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国民经济动员发展的初级阶段,这类描述性研究文章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另外,经验总结法、模拟法、个案研究和文献研究法也为一些国民经济动员研究者所运用,其中模拟法类研究论文主要源自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仿真演练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

二、重要领域研究概述

以上研究内容划分的研究内容涵盖了798篇文献所涉及的国民经济动员研究领域,本部分选取国民经济动员理论体系、动员能力与潜力、动员模式以及新形势下对国民经济动员发展的研究4个重要领域进行概述,以便更清晰地把握国民经济动员研究的主要脉络。

(一)国民经济动员理论体系对国民经济动员的认识和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它随着国民经济动员实践的逐渐深入而不断发展和成熟。国家发改委国防动员研究发展中心(1998)回顾了我国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前瞻性地提出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究需着重研究国民经济动员与市场经济接轨、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体制、国民经济动员融入国民经济整体布局规划等五个方面的问题。朱庆林(2000)指出,中国国民经济动员理论创新热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内容涵盖了动员的范畴、地位、功能、模式和快速动员与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其特征表现为全面性、本土性、阶段性和探索性。陈德第(2003)从16个方面对新时期国民经济动员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澄清了国民经济动员理论中的一些模糊认识,并提出了新时期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的研究框架。孔昭君(2005)借鉴决策理论学派和管理理论学派的观点研究了国民经济动员学的研究纲领构建,建议从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评价和国民经济动员决策支持系统两方面入手,形成国民经济动员科学研究的突破口,完善国民经济动员学科体系。焦智立等(2008)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苗野[7](2008)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动员理论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认为进一步推进国民经济动员理论队伍建设,必须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构建新型的国民经济动员理论队伍培养体系和模式。王欢欢(2009)通过对国防动员与国民经济动员法律概念比较分析,指出“国防动员”与“国民经济动员”之间有交集也有区别,并不是包含或相离的关系,并表明在现实立法中,应将国防动员与国民经济动员分别立法,以满足现实所需。

(二)国民经济动员能力与潜力如何提高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和潜力是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目标,也是国民经济动员研究的核心内容。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国家政治制度与价值观念、国家形象等软实力表现方式在不同方面都影响着国民经济动员的质量与效率,应当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国家形象的战略设计等方面提升和积累软实力,以提高国民经济动员能力。邵丹(2005)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的内涵、构成、影响因素及其重要地位,并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国民经济动员能力优化理论的数学模型,对如何提高国民经济动员能力提出了对策和建议。赵新海等(2007)研究了国民经济财力动员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从财力动员的体制、财力动员信息建设、财力动员的规模、财力动员的结构、财力动员的时效评价5方面构建了国民经济财力动员评价指标体系。禹红霞、甘瑶(2008)在分析军工企业在战备状态、紧急状态和其他各类国民经济动员中作用的基础上,着重从信息技术、军民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增强军工企业应急动员能力建设的主要途径和保障措施。国民经济动员潜力是指蕴藏在国民经济中为国家安全服务的人、财、物资源,是各部门、各单位“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物质基础。国民经济实力和国民经济动员潜力有着密切关系,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蕴含在国民经济体系之中,经济实力水平决定经济动员潜力水平。崔博(2005)对国民经济动员潜力指标体系进行了归类建设,弥补了原国家潜力指标体系的不足,完善了整个潜力指标体系。另外,一些研究者从供给视角、产业链视角、战争财力动员对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和潜力进行了研究。

(三)国民经济动员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创新国民经济动员模式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其中,宁波市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发挥政府宏观调控部门组织协调作用,利用独特的区域经济优势系统整合动员资源,创立了有效提高国民经济动员保障能力的“宁波模式”,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随着国民经济动员的发展,传统的经典动员模式逐渐表现出局限性,促使了敏捷动员模式的产生。与传统动员模式相比,敏捷动员模式具有动员需求的敏感性、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物资保障的快速性、动员结果的可靠性、动员成本的经济性等优势。国民经济动员“寓于式”发展模式则是多种安全威胁下国民经济动员准备的最佳模式,是指着眼保存国民经济动员“战时应战”能力,增强国民经济动员“急时应急”能力和“平时服务”能力,将“急时应急”和“平时服务”能力寓于国民经济动员“战时应战”能力之中。另外一些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国民经济动员模式进行了研究,如国民经济动员联盟组织模式、财政金融动员模式、行业协会和经济动员机构的“授权-合作”模式。

(四)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动员发展研究围绕市场经济、军民融合、信息化战争、网络经济等背景条件,我国学者对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动员的功能定位、发展趋势、对策等进行了大量研究,有效地指导了我国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顺利开展。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国防理念要求国民经济动员不断拓展自身功能。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如何与政府应急管理体系相衔接是拓展“急时应急”功能的关键,从规划计划、预案编制与演练、物资储备、法规制度、管理体制等方面实现应战应急资源共享,有利于促进国家应战应急体系一体化建设。构建以需求为牵引的军地“融通式”物资应急采购模式能够有效地将国家经济力量转化为军队后勤保障力,同时也是军队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库桂生(1994)研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民经济动员的关系,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面临的新问题,并从动员准备、法律法规、预案和国防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网络经济时代的信息化战争对国民经济动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国民经济动员的动员形式和内容产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同时也给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必须从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组织体系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把网络经济时代的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做得更好。李连宏[31](2004)根据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现状,提出新军事变革条件下国防科技工业动员的发展策略,强调应以科技进步为基础,加强武器装备信息化,形成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国防科技工业。张国权等(2007)提出了信息化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的七大新理念:一体化、精确化、快速化、法制化、数字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理念,对信息化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同时,许多研究者针对新时期国民经济动员的具体领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33-36],推动了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结束语

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目的篇4

关键词: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升级潜力数据空间数据

建立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是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建设中,信息系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了信息系统的支持,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作出科学、有效的决策。截止到2006年底,在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的领导下,我国部级、省级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基本建设完成,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三级经济动员管理体系初步形成。总体上,全国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建设技术基础好,技术架构先进,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较高,实现了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这为提高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平战转换”速度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国民经济应变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得力保障。

但随着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理论的发展,现有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在数据、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如何升级原有信息系统,将其建成为一个能全面反映经济动员工作内容、流程,符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思想,比较简易、直观、用户界面友好的,比较实用的系统软件,就成为当前困扰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问题之一。

现有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问题

数据是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www.133229.com做好经济动员潜力资源的数字化,即让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资源成为信息技术可识别的信息,是信息系统升级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而当前录入信息系统的各种数据,包括潜力数据,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动员指标体系不全面;空间数据需要充实、精确;空间数据和潜力数据更新缓慢;军队和地方标准不统一,数据重复调查,加重了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的工作负担。

(二)智能化问题

建设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的目的是利用信息平台为各级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领导提供决策支持,或提供及时有效的动员方案。由于当前国民经济动员决策理论、方法及模型的研究还不完善,直接导致现有信息系统的决策水平低,平时的应用仅限于对数据的各种操作。因而,当前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功能模块开发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加强系统的决策支持功能模块。

(三)实用性问题

实用性是评价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的主要标准之一。一个成功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应该符合各省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的体系结构、管理模式和运作程序,能满足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一定时期内对信息的需求。然而,现有信息系统在动员的工作范围、工作流程、工作目标等方面的研究和信息系统建设的结合还不够;系统界面风格也还存在不友好、不易操作等问题。这就使得现有信息系统很难提高日常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信息共享、多极互联问题

虽然目前各省市都建了自己的经济动员信息平台,但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或者说实现这些平台相互通信的条件还不成熟,这些平台仍处于“信息孤岛”的状态。在横向上,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与国动委其他几个办公室之间,与政府各相关部门之间,网路还未联通,保密措施没有统一标准;在纵向上,国家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和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之间、各战区和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之间、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与各地县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之间,现有网络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军地网络标准不一致,还没有构成统一的网路,从生产企业到作战部队的经济动员链还未建立。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导致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平台的潜力数据资源共享度和利用率低,不能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支持服务。

(五)信息安全问题

经济动员工作涉及军事、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的众多高密级性单位,其安全保密性要求自然很高,而且现代信息战争条件下的经济动员信息系统技术含量相当高,对战争胜负起着关键性作用,也必然要求信息安全可靠。这就要求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的升级要采取多种信息安全保密措施,建立可靠的经济动员信息安全模式,确保动员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

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升级原则

立足“安全管用”设计。按照经济动员平时和战时需要,搭建良好的人——机交互及操作界面,使系统形象、直观、简单、易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稳定性,同时,采取加密机、加密卡、技术防范、管理制度和安全防护、监视监控等防范措施,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安全可靠性;坚持“平战结合”设计。按照“平时服务、及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原则进行设计,明确军队后勤保障与国民经济动员的关系、应急与国民经济动员的关系;依据“规范标准”设计。按照国标、军标及国民经济动员行业标准,采用当前较为先进和成熟的技术,构建数据库体系、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采取统一的网络接口标准、数据转换标准,便于实现国民经济动员“横向共享、纵向互联互通”;着眼“长远发展”设计。借鉴和吸纳现有各种国防动员信息系统的优势,坚持高起点、高效益建设。同时,考虑平时和战时国民经济动员手段的发展更新,注重本系统的开放性、兼容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使系统能够紧跟形势,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升级策略

(一)通过多个步骤分类解决数据问题

1.国民经济动员潜力数据。首先,要开展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相关标准建设。现在的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国家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颁布的国民经济动员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比较宏观,不能满足进行城市应急动员能力调查的需求。进行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相关标准建设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民经济动员标准体系,为国民经济动员的信息共享提供规范和依据,解决潜力调查数据跨部门、跨地区和跨平台的收集与共享问题。

其次,构建国民经济动员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已建成的各省市动员信息系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各局委办的信息系统之间也都需要规范方便的数据交换服务来消除这种差异,至少做到异构系统数据层面的求同存异。通过构建国民经济动员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可以实现跨平台、跨数据库、跨系统的数据采集,采集过程自动化及解决潜力数据动态性问题。

再次,建立横向信息共享机制。仅有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在技术层面的数据共享还不够,仍然需要在机制上的支持。试想如果搭建了技术平台,统计局、卫生局等局委办不合作,不提供互联接口,那么,还是无法做到信息共享。所以,必须要建立各局委办的信息共享机制,充实和完善信息系统的数据交互功能,从而切实保证潜力数据的动态性、完整性问题。

2.国民经济动员空间数据的精确性问题。国民经济动员空间数据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多比例尺数据、遥感、航片、三维数据)、动员单位专题图数据(医院分布专题图、加油站分布专题图、生产企业分布专题图等)两类。这种数据的收集比较繁琐,一般都有专业部门进行。

有些信息系统采用邮政编码的方式代替基础地理数据。这种方式精度不够,不利于工作的展开。现在有关部门已经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移动终端设备,动员工作者通过它可以实现信息系统的gps定位功能、数据采集功能、导航功能、通讯功能、数据下载功能。这样,空间数据的采集就更加方便,并能保证数据的精确性。

(二)智能化问题的解决

首先,加强国民经济动员计算机辅助决策的理论研究。应对国民经济动员决策的理论、方法及模型展开研究,提出一些具体的决策方法和模型,形成国民经济动员决策模型库,再利用编程技术将其在计算机上实现,就可以为国民经济动员决策支持系统奠定基础,实现国民经济动员计算机辅助决策。

其次,通过逻辑处理、人工智能等智能化信息处理方式,对动员潜力数据进行分析,向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努力使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系统具备类似人脑的智力和自动感知能力,逐步实现国民经济动员的决策、指挥、控制、执行的科学化和自动化,增强国民经济动员组织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从而提高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

实用性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要求,是各种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一种系统性能,它是自动化系统对用户最基本的承诺,所以,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个性能更加重要,为了提高办公自动化和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中系统的实用性,应该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系统总体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前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各业务层次、各环节管理中数据处理的便利性和可行性,把满足国民经济动员业务管理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采取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技术方案。在总体设计的前提下,系统实施中可首先进行业务处理层及管理中的低层管理,稳步向中高层管理及全面自动化过渡,这样做可以使系统始终与用户的实际需求紧密连在一起;升级后的信息系统应提供二次开发接口,方便用户在现有平台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展和开发;用户接口及界面设计应充分考虑人体结构特征及视觉特征进行优化设计,界面尽可能美观大方,操作简便实用。

(四)构建完备的经济动员信息网络系统

要加强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体系建设,构建一种适应快速动员、精确保障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以政府的“电子政务网”和军队的“国防干线通信网”为基础,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连接、纵短横宽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网络体系。在纵向上,国家、总部、战区、省均应建立动员信息处理中心,与军队最高作战指挥机构、各总部、国家有关部委以及军兵种动员机构相联结;在横向上,战区动员信息处理中心应与战区联勤作战指挥机构、战区军兵种部队、所属省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相联结;省级动员信息处理中心应与省级相关部门相联结,形成横向联合、纵向互通的动员网络体系。

(五)分层次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网络层安全。对于网络层的传输安全,采用在网络结构中安装密码设备解决,设备由国家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统一组织采购;数据层安全。用户权限的设置可以精确到某一条数据记录,只能修改自己填报的数据。系统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功能层安全。功能权限管理方面,可对系统每个功能的使用人员进行设置和管理。

综上所述,升级后的信息系统应该是根据国民经济动员的最新情况和国家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的规划,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律,在总结现有的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它要体现动员的新理念和动员新的需求特点。同时,在系统应用过程中注重培养既懂经济动员业务又能熟练使用信息系统的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孔昭君.国民经济动员技术体系初探[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9(4)

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目的篇5

关键词: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升级潜力数据空间数据

建立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是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建设中,信息系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了信息系统的支持,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作出科学、有效的决策。截止到2006年底,在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的领导下,我国部级、省级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基本建设完成,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三级经济动员管理体系初步形成。总体上,全国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建设技术基础好,技术架构先进,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较高,实现了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这为提高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平战转换”速度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国民经济应变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得力保障。

但随着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理论的发展,现有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在数据、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如何升级原有信息系统,将其建成为一个能全面反映经济动员工作内容、流程,符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思想,比较简易、直观、用户界面友好的,比较实用的系统软件,就成为当前困扰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问题之一。

现有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问题

数据是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做好经济动员潜力资源的数字化,即让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资源成为信息技术可识别的信息,是信息系统升级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而当前录入信息系统的各种数据,包括潜力数据,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动员指标体系不全面;空间数据需要充实、精确;空间数据和潜力数据更新缓慢;军队和地方标准不统一,数据重复调查,加重了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的工作负担。

(二)智能化问题

建设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的目的是利用信息平台为各级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领导提供决策支持,或提供及时有效的动员方案。由于当前国民经济动员决策理论、方法及模型的研究还不完善,直接导致现有信息系统的决策水平低,平时的应用仅限于对数据的各种操作。因而,当前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功能模块开发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加强系统的决策支持功能模块。

(三)实用性问题

实用性是评价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的主要标准之一。一个成功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应该符合各省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的体系结构、管理模式和运作程序,能满足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一定时期内对信息的需求。然而,现有信息系统在动员的工作范围、工作流程、工作目标等方面的研究和信息系统建设的结合还不够;系统界面风格也还存在不友好、不易操作等问题。这就使得现有信息系统很难提高日常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信息共享、多极互联问题

虽然目前各省市都建了自己的经济动员信息平台,但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或者说实现这些平台相互通信的条件还不成熟,这些平台仍处于“信息孤岛”的状态。在横向上,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与国动委其他几个办公室之间,与政府各相关部门之间,网路还未联通,保密措施没有统一标准;在纵向上,国家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和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之间、各战区和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之间、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与各地县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之间,现有网络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军地网络标准不一致,还没有构成统一的网路,从生产企业到作战部队的经济动员链还未建立。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导致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平台的潜力数据资源共享度和利用率低,不能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支持服务。

(五)信息安全问题

经济动员工作涉及军事、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的众多高密级性单位,其安全保密性要求自然很高,而且现代信息战争条件下的经济动员信息系统技术含量相当高,对战争胜负起着关键性作用,也必然要求信息安全可靠。这就要求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的升级要采取多种信息安全保密措施,建立可靠的经济动员信息安全模式,确保动员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

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升级原则

立足“安全管用”设计。按照经济动员平时和战时需要,搭建良好的人——机交互及操作界面,使系统形象、直观、简单、易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稳定性,同时,采取加密机、加密卡、技术防范、管理制度和安全防护、监视监控等防范措施,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安全可靠性;坚持“平战结合”设计。按照“平时服务、及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原则进行设计,明确军队后勤保障与国民经济动员的关系、应急与国民经济动员的关系;依据“规范标准”设计。按照国标、军标及国民经济动员行业标准,采用当前较为先进和成熟的技术,构建数据库体系、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采取统一的网络接口标准、数据转换标准,便于实现国民经济动员“横向共享、纵向互联互通”;着眼“长远发展”设计。借鉴和吸纳现有各种国防动员信息系统的优势,坚持高起点、高效益建设。同时,考虑平时和战时国民经济动员手段的发展更新,注重本系统的开放性、兼容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使系统能够紧跟形势,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升级策略

(一)通过多个步骤分类解决数据问题

1.国民经济动员潜力数据。首先,要开展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相关标准建设。现在的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国家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颁布的国民经济动员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比较宏观,不能满足进行城市应急动员能力调查的需求。进行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相关标准建设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民经济动员标准体系,为国民经济动员的信息共享提供规范和依据,解决潜力调查数据跨部门、跨地区和跨平台的收集与共享问题。

其次,构建国民经济动员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已建成的各省市动员信息系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各局委办的信息系统之间也都需要规范方便的数据交换服务来消除这种差异,至少做到异构系统数据层面的求同存异。通过构建国民经济动员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可以实现跨平台、跨数据库、跨系统的数据采集,采集过程自动化及解决潜力数据动态性问题。

再次,建立横向信息共享机制。仅有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在技术层面的数据共享还不够,仍然需要在机制上的支持。试想如果搭建了技术平台,统计局、卫生局等局委办不合作,不提供互联接口,那么,还是无法做到信息共享。所以,必须要建立各局委办的信息共享机制,充实和完善信息系统的数据交互功能,从而切实保证潜力数据的动态性、完整性问题。

2.国民经济动员空间数据的精确性问题。国民经济动员空间数据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多比例尺数据、遥感、航片、三维数据)、动员单位专题图数据(医院分布专题图、加油站分布专题图、生产企业分布专题图等)两类。这种数据的收集比较繁琐,一般都有专业部门进行。

有些信息系统采用邮政编码的方式代替基础地理数据。这种方式精度不够,不利于工作的展开。现在有关部门已经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移动终端设备,动员工作者通过它可以实现信息系统的gps定位功能、数据采集功能、导航功能、通讯功能、数据下载功能。这样,空间数据的采集就更加方便,并能保证数据的精确性。

(二)智能化问题的解决

首先,加强国民经济动员计算机辅助决策的理论研究。应对国民经济动员决策的理论、方法及模型展开研究,提出一些具体的决策方法和模型,形成国民经济动员决策模型库,再利用编程技术将其在计算机上实现,就可以为国民经济动员决策支持系统奠定基础,实现国民经济动员计算机辅助决策。

其次,通过逻辑处理、人工智能等智能化信息处理方式,对动员潜力数据进行分析,向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努力使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系统具备类似人脑的智力和自动感知能力,逐步实现国民经济动员的决策、指挥、控制、执行的科学化和自动化,增强国民经济动员组织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从而提高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

实用性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要求,是各种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一种系统性能,它是自动化系统对用户最基本的承诺,所以,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个性能更加重要,为了提高办公自动化和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中系统的实用性,应该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系统总体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前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各业务层次、各环节管理中数据处理的便利性和可行性,把满足国民经济动员业务管理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采取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技术方案。在总体设计的前提下,系统实施中可首先进行业务处理层及管理中的低层管理,稳步向中高层管理及全面自动化过渡,这样做可以使系统始终与用户的实际需求紧密连在一起;升级后的信息系统应提供二次开发接口,方便用户在现有平台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展和开发;用户接口及界面设计应充分考虑人体结构特征及视觉特征进行优化设计,界面尽可能美观大方,操作简便实用。

(四)构建完备的经济动员信息网络系统

要加强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体系建设,构建一种适应快速动员、精确保障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以政府的“电子政务网”和军队的“国防干线通信网”为基础,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连接、纵短横宽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网络体系。在纵向上,国家、总部、战区、省均应建立动员信息处理中心,与军队最高作战指挥机构、各总部、国家有关部委以及军兵种动员机构相联结;在横向上,战区动员信息处理中心应与战区联勤作战指挥机构、战区军兵种部队、所属省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相联结;省级动员信息处理中心应与省级相关部门相联结,形成横向联合、纵向互通的动员网络体系。

(五)分层次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网络层安全。对于网络层的传输安全,采用在网络结构中安装密码设备解决,设备由国家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统一组织采购;数据层安全。用户权限的设置可以精确到某一条数据记录,只能修改自己填报的数据。系统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功能层安全。功能权限管理方面,可对系统每个功能的使用人员进行设置和管理。

综上所述,升级后的信息系统应该是根据国民经济动员的最新情况和国家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的规划,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律,在总结现有的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它要体现动员的新理念和动员新的需求特点。同时,在系统应用过程中注重培养既懂经济动员业务又能熟练使用信息系统的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孔昭君.国民经济动员技术体系初探[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9(4)

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目的篇6

   国民经济动员,是指国家将为了满足战争或突发性事件的需要,有计划的将经济部门、经济活动和相应的体制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充分调动国家经济能力,提高生产水平,扩大军品生产,保障战争的需要。通常包括工业、农业、物资、交通运输、财政金融、邮电通信、卫生力量等方面的动员。总的来说,国民经济动员是国家战略动员能力的一种,是一种国家保障机制,在国家战略中处于重要的地位。高新技术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首先由美国科学家提出。高新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高战略地位。高新技术是高端的战略资源,是国家层面的技术。第二,高技术密集。高新技术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第三,高附加值和高风险性。高新技术之所以被各国所重视,关键在于其重大的延展价值。此外,高新技术本身的研发的多是尚未成熟的领域,成败有很大的随机性。进入了21世纪以后,传统的军事思维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科技战争的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带动整个军事技术的发展和军事思维的改革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特别是近些年来包括海湾战争在内的局部性战争的发生,标志着战争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此引发了我们关于在高新技术条件下如何构筑国民经济动员战略高垒以应对新挑战的研究。

   二、高新技术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的发展重点

   首先是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信息化建设。所谓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主要是指在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中通过使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提高动员效率,保证动员工作的顺利展开。高新技术在当前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信息化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广泛运用于社会各行业。国民经济动员工作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信息化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成本,为国防建设奠定基础。其次是高技术迅猛发展下的动员基础建设。信息社会中,信息和信息技术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会溶入战争的各个方面。因此,信息化战争的进行,既依赖于军队认真组织实施经济动员潜力调查。最后是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应急动员能力建设。信息技术储备以作战急需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等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信息成果、信息科研的形式储备,主要依托大中型信息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在做好储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行业特有的网络、人才、技术优势,逐步建立互相联通、完善配套、先进可靠、运转高效的动员指挥管理系统,在动员潜力调查、动员储备管理、辅助决策、模拟演练中发挥作用,提高应急动员能力。

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目的篇7

发展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至今,对合作经济这样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在认识上仍然存在着很多“误区”。(一)第一个误区:把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简单地等同起来。长期以来,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的所指是一致的,合作经济就是集体经济,两者并无二致。在我们党和国家的政策语汇中,合作经济和集体经济始终同属一个概念,二者一直是互相替换使用的。1954年的《宪法》明确指出:“合作社经济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或者是劳动群众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半社会主义经济”。在这以后修改的《宪法》,即1975年、1978年、1982年的《宪法》中,也都把合作经济称为集体所有制经济。许多人把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等同起来,他们的主要论据也大多来自我国农业合作化以来党和政府有关文件和法规中的表述。其实,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是内部构造具有实质区别的两个范畴。合作经济的本质是交易的联合,它承认私人产权;而传统集体经济的本质特征是财产的合并,它否认私人产权。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曾使用过“集体所有制”这个概念。例如,马克思在1874~1875年初所写的《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中,在驳斥巴枯宁编造的无产阶级在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后要对农民实行奴役的谬论时说,那时无产阶级将以政府的身份采取措施,直接改善农民的状况,从而把他们吸引到革命方面来,“这些措施,一开始就应当促进土地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过渡,让农民自己通过经济的道路来实现这种过渡;但是不能采取得罪农民的措施,例如宣布废除继承权或废除农民所有权。”①

马克思在这里提出的集体所有制,实质上是保留了“农民所有权”的,其涵义与后来在前苏联和我国所出现的集体所制是有重大区别的。列宁试图利用俄国特殊的社会条件全面推行一切生产资料公有、统一劳动、统一经营、统一分配的集体经济制度,但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加上战争造成的破坏,被迫实行“退却”,其中实行新的合作社制度是一个重要内容。按照列宁的思想,在新的条件下,合作社不仅不去触动农民的私人财产权,甚至不去触及农民的私人生产和占有形式,而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专门做买卖的合作社,并借助于它,使分散的小农同集中的社会主义大工业联系起来。②集体所有制经济形成系统的理论,并变成全面的实践,是与斯大林联系在一起的。斯大林肯定社会主义阶段不可能立即建立起单一全社会公有制,在许多场合只能建立局部小范围内劳动群众的公有制。他把这种局部范围内劳动者公有制称之为集体所有制,给集体所有制概念赋于了特定的含义。依据这一理论,前苏联发动了集体化运动。所谓集体化,一是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二是生产资料共同占有、使用基础上的生产集中。它既包括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所要达到的目标,又包括了将小农纳入社会化大生产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合作化运动追求的唯一模式。

集体化在苏联的表现是在农业中全面建立了集体农庄。从历史上来看,中国农村财产制度的基本特点是私人所有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初期,通过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形式,建立了私人所有、合作社占有的农村财产制度。在这种财产制度下,农民对土地、农具和其他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是非常明确的,并且,农民据此可以从合社得到相应的股金收入。由于初级社规模较小,并且入社后继续保留农民的私人财产,因而,这种组织形式在当时受到了多数农民的拥护。如果当时将这种组织形式长期稳定下来,逐渐加以完善,是有利于保护和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然而,由于受前苏联集体农庄的影响,在初级社建立后不久,就急于全面向高级社过渡。高级社是我国传统集体经济的最初形态,其基本特征是:社员私有的土地、耕畜、大型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转化为无差别的集体所有,取消土地报酬,完全实行按劳分配(实际上是按工分配)。

它是1956年底在初级社的基础上普遍建立起来的。1958年,高级社又发展为,其生产资料实行单一的公社所有制。1962年又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实行了以生产队集体所有为基础的三级集体所有制度。这种集体经济制度一直延续到农村改革以前。在这种传统的集体经济制度下,农村集体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统一在一起的,农户不仅不是一个独立的财产主体,也不是一个独立的经营主体。农民既丧失了私人财产权,也丧失了独立经营权。实践证明,传统的集体经济制度在经济上没有合理性。因为,①经济组织的效率来自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分工,在当时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张、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的背景下,集体生产方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②农业生产是一个生物学过程,离不开自然环境,生产的季节性和分散性造成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对生产成员监督困难,社员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更容易发生;③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国家下达过重的计划任务破坏了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激励机制;④社员退社和入社的自由被取消,既不利于农民利益的保护,也不利于组织内部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所以,传统的集体经济虽然为工业化提供了资本积累,但付出的代价也极为高昂。

它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生产效率长期低下,最终使工业化成了无源之水,整个国民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到1978年,农村大约有2.5人吃不饱肚子。事实证明,传统的集体经济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70年代末发源于极端贫困地区、80年代初迅速覆盖全国的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第一步改革,就其内容来讲,主要是传统集体经济内部经营形式的变革,即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由原来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方式,逐步改革为以农户家庭分散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逐渐赋予农户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的权利。大包干以后,由于农户具有了积累的功能,虽然集体所有的产权制度没有发生变化,但农民逐渐在集体的公地上不断地积累起私有的财产。农村第一步改革的意义绝不仅限于赋予了农民相对独立的经营权利,它的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使得农户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财产主体,从而初步塑造了农村财产主体多元化的格局。自1982年第一个中央1号文件以来,历次1号文件均用不同的政策语言对大包干形成的新的体制特征做过描述,直到1986年中央1号文件,则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说法。

中央的有关政策性文件把它界定为“家庭分散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的有机结合。”生产服务、管理协调、资产积累和资源开发四项基本职能,被界定为统一经营的内容。“双层经营”这种提法有它的不严谨之处,甚至在当时很有可能是一个妥协性的提法。自从使用这种提法后,对这个概念是否科学和准确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少数人认为双层经营即是集体一层,个体农户一层。许多人认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是指在家庭承包制下农民的家庭承包经营和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两个层次的结合。在农村经济向商品化、现代化转变的大背景下,农民的各种经营活动早已经突破了原来的界限,向更广阔的领域扩展。适应这种变化,拓展双层经营体制的内涵,把它界定为“家庭的分散经营与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统一经营的有机结合”,可能更符合实际。不管对“双层经营”这种提法有什么分歧,“土地集体所有,农户承包经营”作为改革后新的经营体制的基本特征是没有争议的。

“土地集体所有,农户承包经营”事实上是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新的形式。在这种新体制下,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农民积累起了私人的财产,虽然集体经济不像过去那么“纯”了,但它符合中国的实际,更符合广大农民的意愿。正是因为找到了这样一种实现形式,才使集体经济获得了新生,才给集体经济注入了活力,才提高了集体经济的效率。这种新的体制既不是过去的集体所有制,也不同于单纯的农民所有制,而是在保持土地公有权不变的条件下,承认并保留农民生产资料所有权。它是一种不完全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不完全的公有制相结合而形成的混合所有制。合作经济是一个全球性的概念和实践。1844年,世界上第一个合作社——英国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成立,提出了著名的“罗虚代尔合作原则”,成为后来公认的合作原则蓝本。在过去一个半世纪,虽然各国合作运动的背景不同,并形成了一些不同的合作学派,但世界各国在合作运动中所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则是相同的。国际合作社联盟1966年曾提出六条原则作为国际合作社运动的指南。这些原则得到各国的普遍认可①。它们是:①入社自由。任何人只要能从合作社的服务中获益并履行社员的义务、承担社员的责任,都可入社,不得有任何人为的限制及社会、政治和宗教上的歧视。②民主管理。合作社在决策上实行一人一票制,合作社成员有平等的投票权。③资本报酬适度。股金只能获得利息,不能分红,股金的利率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不能超过市面上通行的普通利率。④盈余返还。合作社的盈余除了一部分用于合作社的发展和公共服务事业外,一部分要按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额的比例返还给社员。⑤

合作社的教育。合作社应对其成员、雇员及一般公众提供教育,使他们了解合作社在经济及民主方面的原则和活动方式。⑥合作社之间应加强合作。国际上的合作社可分为股份制合作社和非股份制合作社两种类型。股份制合作社是兼融传统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及股份公司的某些机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组织,是对经典意义上的合作社的继承和发展。股份制合作社就其本质来讲,仍属合作经济的一个亚种,它同股份公司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①:①股份公司对股份购买和购买额没有限制,而股份合作社对股份购买者和购买额都有所限制;②股份公司对股份分红没有限制,而股份合作社的股份分红比例要受到限制;③股份公司的股份可以自由转让,而股份合作社中这种转让受到限制;④股份公司以股定权,实行一股一票,股份合作社基本上仍是一人一票制;⑤股份公司中的所有者、经营者往往是分离的,而在股份合作社中则是统一的。为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合作社内部制度安排的灵活性越来越大。以美国为例,美国农业部在定义农民合作社时,使用的四个主要标准是:①合作社必须是由使用者拥有的组织;②合作社在决策上实行一人一票制,年股份分红一般不应超过8%;③与非成员的业务不能超过与合作社成员的业务量;④合作社应按惠顾额向成员返还利润。为了适应与私人公司进行竞争的需要,一些合作社开始逐渐突破这些规定。例如,美国最大的合作社农地产业(Farmlandindustry)1990年前实行一人一票制,其1400个基层合作社每个只有一票权。为了吸引基层合作社更多地参与到农地产业的经营中来,从1990年开始取消了“一人一票”制,开始根据每个合作社的惠顾额来确定每个合作社的投票份额。由于近10年来美国农场和合作社的数目在逐渐减少,规模却不断扩大,为了拓展业务范围,合作社与非成员的业务在稳步扩大。

农地产业目前与其成员的业务占2/3,而与非成员的业务占到了1/3。根据联邦政府规定,合作社与其成员之间贸易的业务免交所得税,而与非成员的业务要交纳所得税。像美国“收获联盟”这样的合作社,其组织方式更为灵活。任何农民只要与“收获联盟”做生意,即可成为“收获联盟”的成员,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也不需要向合作社投资入股。总的来看,传统的以自我服务为主的合作社,适应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压力,正在转向以开放型的经营服务为主,甚至逐步走向企业化、股份化。其主要表现是:合作社独立经营的倾向增强,一些合作社把本应返还给社员的收益截留下来,用以扩大资本;合作社逐渐与私人资本、垄断资本融合,购买私人企业、垄断企业的股票,或者对公司直接投资;合作社在某些适当的领域里采用股份公司的组织形式②。尽管世界各国合作社发展的实践正在突破传统合作社的一些公认原则,但合作社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其内在的制度结构与现代公司企业相比仍有着本质的区别。按照科斯等人的观点,所谓企业,是指这样一种制度,即人们以自愿谈判和自由交易的方式与别人达到合约安排,把若干资源的支配权委托给一个权威去行使。公司的股份制其本质特征是建立在利润意识基础上的资本联合。资本量是股份制的核心,不同的资本所有者联合的目的是追求资本盈利的最大化,而盈余的分配也取决于资本量的多寡。

合作社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建立在合作意识基础上的交易的联合③。在合作社内部,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成员在合作社中的股金多少。合作社内部的制度安排排斥资本成为营运的主导力量,例如,合作社除了限制认股额外,对股金报酬——股息亦采取限制措施,多数情况下以定期存款利润作为上限。这就使得合作社的股金不具盈利性。在合作社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交易。合作社因社员交易而设立,其主要功能是为社员提供交易上的必要服务。交易额愈多,社员利用合作社的需要愈强,合作社就益发有其存在的价值。合作社的盈余,除了一小部分留作公共积累外,大部分要根据社员与合作社发生的交易额的多少进行分配。由于合作社的内部制度建立在交易的基础上,可以说,合作社作为一种经济组织方式,其本质特征就是交易的联合。而在我国,长期以来,理论界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合作经济是劳动者的联合,是劳动者自愿联合起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按劳分配的经济形式。

这实际上是把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等同了起来。事实上它们是两个反映不同本质内容的概念。集体经济是一种集体无差别占有生产资料的经济形式;而合作经济是承认其成员对生产资料占有的差别的。而且,在大多数类型的合作社中,盈余的分配并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社员的交易额返还给社员。中国合作化运动的最大失误就在于混淆了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的本质区别,把合作化运动的目标放在了加速集体化上。农民至今仍“谈合变色”,就源于此。用集体化代替合作化,也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合作制学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合作制理论,主要不是解决私有制问题,而是解决改造小农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主张在引导农民发展合作制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的财产权,并严格遵守自愿原则。恩格斯在其著名的《法德农民问题》中,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合作制的理论。他说:“那么我们对待小农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在我们夺得国家权力的那一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们绝不会用暴力去剥夺小农(不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像我们将不得不如此对待大土地占有者那样。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①。恩格斯所推崇的丹麦社会党人所计划的合作社形式就是这样的。

在这里,农民“把自己的土地结合为一个大田庄,共同出力耕种,并按入股土地、预付资金和所出劳力的比例分配收入”②。1923年1月,列宁在病中口授了他著名的《论合作制》一文③,这篇文章总结了十月革命后合作制实践的经验和教训,郑重地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原则和新的见解。在这篇文章中,列宁说:“实际上,在新经济政策时期,使俄国居民充分广泛而深入地合作化,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因为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私人利益、私人买卖的利益与国家对这种利益的检查监督相结合的尺度,找到了使私人利益服从共同利益的尺度,而这是过去许许多多社会主义者解决不了的难题。”列宁在这篇文章里高度评价了合作社的重要意义,认为它是农民可以和容易接受的过渡到新制度去的中间环节。他还指出:尽量少卖弄聪明,尽量少耍花样,为过渡到社会主义,目前并不需要任何其他特别聪明的办法,合作制是足够的一切。列宁所设想的合作社形式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合作社形式几乎是一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合作化运动中都没有遵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尊重农民私人财产权和坚持自愿这两个原则,都犯了剥夺农民的错误。

正是因为这一失误,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化运动都走了弯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二)第二个误区:将发展合作经济主要归结为发展社区合作经济④。这种观点形成于80年代中后期,在过去十余年中一直很流行,并且对政策制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所谓社区合作经济,实际上是理论上对制度瓦解以后所形成的“集体统一经营与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另一个称谓。有的还把它称为“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我们前面已经指出,这种组织实质上是传统集体经济体制在农村改革后一种新的实现形式。用国际上通行的合作经济的基本原则来衡量,这种经济组织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合作经济组织。在这种体制下,除了土地集体所有以及集体统一提供部分服务外,一般来讲,集体并不承担农户家庭经营的风险。农户之间也没有在经营活动(特别交易领域)中实现新的联合。在多数情况下,集体与农户之间的联系纽带是很脆弱的。这种体制从本质上讲仍没有摆脱集体经济的范畴。80年代末,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一些地区把建立健全这种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农村改革的重点来抓,有一些省份甚至已在村庄一级普遍建立了“村合作经济社”(俗称“挂牌子”)。

这种做法实质上是建立“全民社”,即社区内的成员都是天然的合作社的成员,农民只有入社的义务,但没有退社的权利。事实上,在一些已普遍建立了类似“村合作经济社”的地区,相当一部分只是挂了牌子而已,并没有多少真正的合作内容。毫无疑问,这种类型的“社区合作经济”的发展,主要还是行政干预的产物,而不是农民自愿选择的结果。若将此种合作作为我国合作经济发展的主体或重点,必然会严重束缚、甚至窒息我国合作经济事业的发展。因为这种做法并不是真正从农民对合作的需求出发来发展合作经济,并且也违背了合作经济所通行的自愿原则。社区合作组织,实际上称为“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更为贴切。在我国广大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与作为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和作为政治组织的村党支部往往三位一体、干部交叉任职,它们在功能上有很大的重合,在实际运作上很难截然分开。①否认把社区合作作为今后我国合作经济发展的重点,并不是否定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的必要性。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决定了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集体土地的所有者主体和集体土地的管理者,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其他集体财产的所有者代表是不可替代的;社区集体组织作为社区内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社区集体组织作为国家基层政权机构的延伸和补充,对于沟通政府与农民的联系,完成政府赋予的社会经济目标,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等,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仍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它与发展合作经济是并行不悖的。在实践中,应明确的一个重大原则是,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绝不是离开家庭承包制另搞一套,不能动摇家庭承包经营这个基础,不能剥夺农民的利益,侵犯农民的财产权利,而是要更好地发挥为家庭承包经营提供服务等职能。更为重要的是,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特别是要解决产权关系不清的问题,建立健全内部民主决策与管理制度,理顺与农民的权益关系。

二、走向新的合作

在我国,要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进入市场难,保护自身利益难的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这种新型合作组织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维护原有财产主体的利益,不“归大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农民入社退社自由,不搞强迫命令;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不搞行政干预;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不以盈利为目的。这种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在实践中一般也称为“专业合作组织”,它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农协(包括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它是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实行资金、技术、生产、供销等互助合作的组织。据农业部统计,1996年底,农民专业协会已发展到150万个,其中围绕“菜篮子”所兴办的协会占总数的25%;跨区域型专业协会达2000个;有10%以上的协会办有经济实体。另一类是合作基金会。农村合作基金会是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主要从事集体资金管理和融通活动的社区性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据农业部统计,到1996年底,全国共建立乡(镇)一级农村合作基金会2.1万个,占总乡(镇)数的47.6%;村一级农村合作基金会2.5万个,占总村数的3.4%。农村合作基金会共筹集资金1082.8亿元,其中村(社)集体资金211.5亿元,占总额的19.5%;农户股金644亿元,占总额的59.5%;代管资金157.1亿元,占总额的14.6%;农村合作基金会自有资金69.4亿元,占总额的6.4%。

虽然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在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资金、物资和产品销售等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迄今为止,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新型合作经济并没有形成大的气候,其影响力还有限。目前,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普遍存在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快,管理制度不健全,改组、解体过于频繁,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据农业部称,目前全国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中,管理制度健全的仅有10万个。80年代后期,学术界对于发展合作经济问题就有过一场激烈的争论。在争论中,一些学者就对全面发展合作经济提出疑问。例如,有的学者指出,对合作经济有兴趣的只是极小部分沿海发达地区和商品经济的触角已深入到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同时存在着市场激烈竞争的地区。对于广大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基本上还处于依靠家庭,利用血缘、地域、邻里等初级社会关系来完成相互之间的合作的阶段,目前还缺乏经济合作的动机,因而也缺乏合作的意识①。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农民的传统观念中,国家、政府是自己利益的天然代表,很少考虑在平行的谈判桌上要求自己独立的地位,中国普遍缺乏有效的合作组织资源,农民的合作意识不足②。

80年代后期,由于农业商品化程度不够高,农民对合作的需求还不是很强烈,农民可能还没有完全从“恐合症”中摆脱出来,因而用农民缺乏合作动机和意识来解释合作经济不能全面发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随着“卖难”和“买难”的加剧,以及因谈判地位不平等而造成的利益的大量流失,农民对合作的要求大大增强了,这时,再用农民合作动机和意识不足已难以解释新型合作经济发展的迟缓了。其实,新型合作经济难以获得全面发展,根本原因在于,由于没有完全冲破对合作经济的认识“误区”,政府一直没有形成明确的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的政策思路,没有为新型合作经济的发展创造适宜的政策环境,特别是有关合作经济的法规建设严重滞后。从政府发展合作经济的思路来看,虽然有关政策性文件也提到要重视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但政府政策的着力点仍是放在加强社区集体经济的建设上。

应该说,90年代以来,在建立健全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截止到1997年底,全国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达233万多个(不含,下同),其中,乡镇级3.6万多个,村级63万多个,组级167万多个,分别占乡镇、行政村和村民小组总数的80.5%、86%和31%。这些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在生产服务、管理协调、资源开发、兴办企业、资产积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许多地区集体经济组织有名无实。作为全国农村合作经济的行政主管部门,农业部在一份报告中称,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总体上存在着服务功能不强、积累功能弱化、封闭性强、合作属性较弱以及很难以独立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经济活动等一系列问题。虽然各地在建立健全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民没有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既没有很好地发挥统一服务的职能,也没有给农民带来应有的经济实惠。1995年,集体经济总收入占农村经济收入的52.9%,比1990年上升14.4个百分点,但是,农民纯收入中来自集体经济收入的比重只占12.4%,比1990年只上升1.7个百分点。因而,农民对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热情不高。

这说明社区集体经济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实现方式。从发展合作经济的政策思路来看,政府政策的另一个着力点是试图努力恢复供销社和信用社的合作经济属性。50年代农村信用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是采用吸收农民现金入股方式建立起来的。然而,农村信用社后来逐渐成为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农民入股资金所占比重已微不足道。农村供销合作社也被并为国营商业,长期不给予股金分红。早在80年代初,中央就从政策上明确提出要把供销社当作一种集体经济组织来对待,切实遵循合作社的原则,还社于民,提出恢复供销社“三性”(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核心思想就是试图把供销社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然而,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直到90年代中期,虽然供销社在扩充股金方面有了一定进展,但把供销社改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并没有达到,供销社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官民不分,政企不分”。这时,政府依然没有放弃将供销社改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1995年中央、国务院专门作出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提出农村供销社要努力恢复和加强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真正办成农民群众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社会化服务,努力成为农村的综合组织;承担国家委托的经营任务,宣传、贯彻党和政府有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成为党和国家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

这个《决定》颁布以后,供销社改革的步伐加快,特别是走出了国营商业状态,在政策上和法律上明确了与国家的关系。但在向农民合作组织回归上依然未能取得较大进展。虽然名义上供销社有入股社员1.6亿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0%,但农民入股资金只有100亿元,平均每户仅有60多元,而供销社自有资金高达708亿元。供销社并不按国际上通行的原则按交易额向社员返还盈余,资产收益也从不分配给农民社员,农民社员仅凭少量的股金取得相当于银行存款利息或略高的股息。农民作为供销社的合法所有者,所得到的产权收益微乎其微,实质上农民社员与供销社的关系已演变成买卖关系。全国现有3.2万个基层供销合作社,2300个县(市)联合社,28个省(自治区、直辖)联合社,干部职工580万人,固定资产583亿元,经营服务网点90多万个,其中大中型商场3000多家。可以说,供销社是我国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一种重要组织资源。山东省莱阳等地的经验表明,紧紧依托供销社,兴办新型农村合作社,将供销社与农民真正捆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完全是有可能的。但是,把供销社作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发育的母体是很难行得通的。因为供销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农民已变成了“两张皮”。

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目的篇8

【关键词】社会保障企业年金制度

一、目前民营企业的年金发展的现状

(一)民营企业的年金发展现状与从业员规模不符

中国市场化改革采取了先允许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民营经济日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同时也是吸纳劳动就业的主力军。2001年底,中国民营企业202.85万户,注册总资本高达18212.24亿元。2002年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约为48.5%。2001年,个体、私营、经济吸纳就业人员735万人,增幅为9.2%,远高于国有企业从业人员的增长幅度;2002年中国就业人口总数为7.374亿人,其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员7163万人,占全社会的9.4%,民营经济吸纳的就业量为3.09亿人,占全社会就业总量的42%,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达到84%,在城镇中的就业比重已超过70%。2002年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有65.2%在个体、私营企业中实现了再就业。可见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体。

(二)民营企业的企业年金参与率低

在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迅速增长的同时,其员工的保障状况依旧没有得到显著改善,民营企业员工所享受的福利待遇大大低于国有企业职工。以养老保障为例,2000年在2亿多城镇劳动人口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约为1亿,而且多是国有企业员工;另外1亿多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劳动力,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职工和自营职业者。作为养老保障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参加人数更少。巨大的民营企业从业人员数量与极低的年金计划参与比例形成强烈反差,民营企业年金制度发展严重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对民营企业年金制度的一些建议

在中国经济改革进一步民营化的大趋势下,扩大企业年金的覆盖面,提升退休人口的生活质量,不可忽视民营企业员工这一规模巨大的劳动群体。在中国目前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企业年金制度如果不能充分尊重企业利益,制度的推广将会困难重重。企业年金制度的设计应当改变过去将企业年金仅仅视为减轻政府基本养老保险责任、提高员工退休生活水平的养老保障第二支柱的观点;相对弱化企业年金的社会功能,强化、突出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经济功能,以吸引更多的企业举办年金计划。

(一)应该改变企业年金作为第二支柱的定位

基本养老保险发展状况决定企业年金的定位。考察企业年金制度发展历史不难发现,由于各国养老保障方式,特别是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与否以及覆盖面多寡的不同,造成了不同时期企业年金功能定位的巨大差异,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计划的关系呈现出多样化特点。19世纪初,美国、英国等工业化国家的私营企业主就为其雇员举办了企业年金计划。二战后,随着发达工业化国家普遍强制推行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其覆盖人口迅速增长,企业年金制度逐渐成为养老保障的补充制度安排。但是由于各国具体国情的差异,也造成了企业年金制度的不同定位。这些国家私人性质的企业养老金计划很少,不具有补充保障的功能;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或未建立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企业年金制度则成为雇员的基本养老保障,是养老保障的第一支柱。例如智利等拉美国家的养老保障制度,从本质上看就是企业养老金制度。

(二)给予企业更多的年金选择权

1.账户流动性和筹资模式的选择权

从企业年金制度发展历史来看,早期企业年金主要由私营企业主发动,其目的是鼓励员工为企业忠实服务如果工人在退休前离开企业,就会丧失这种津贴以此达到限制劳动力流动的目的。该阶段的企业年金权益不具有任何流动性。二战后,发达工业国普遍建立了公共养老金计划;随着发达国家老龄化的到来,政府为了减轻公共养老保险制度的压力,开始关注企业年金的养老功能,希望通过企业年金制度的推广,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这一时期,在企业年金领域形成了企业对员工利益的侵犯,比如任意取消员工的年金给付、严厉限制劳动力流动、在年金计划中存在对员工的歧视现象等,对企业年金养老保障功能的发挥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一些国家开始对企业行为进行规范,比如非歧视性政策要求、企业年金受益权利的规定等。但在实践中,各国始终关注企业在年金计划中的利益,允许企业在年金领域享有足够的自主权。

在各国企业年金资金筹集办法中,主要存在两种方式:DB模式和DC模式。在DB模式中,企业通过承诺若干年后对员工退休金利益的给付,承担起员工退休保障的责任,将员工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便于企业对劳动力资源的管理;企业承担了年金基金“从收到支”过程中的多项义务,责任较大。为了减轻负担,部分企业开始采用新的资金筹集模式DC模式。在DC模式中,企业只需要承担应负的缴费责任,并为参与人分别设立独立个人账户,员工退休时所获得的津贴由其账户资金的积累及投资收益决定,企业对员工未来退休金不承担给付义务,从而减轻了企业责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企业年金制度对劳动力资源的管理力度。

2.可以考虑给予企业部分使用年金账户基金的权利

通过对企业年金资产的历史考察不难发现,早期各国企业年金计划资产与雇主资产是融为一体的,而不是独立置于信托基金中。以美国为例,从19世纪末期企业年金制度正式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美国仅有15%左右的公司将其所资助的养老金计划资产同本公司资产分离,将其放置在一个独立的信托基金之中;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年金计划资产与企业自身资产没有明确加以区分。随着企业年金制度在工业化国家的广泛建立,企业年金在劳动者退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同时劳资关系对比中劳方力量的加强,使企业年金参与人的利益及年金基金的安全性问题逐步得到重视,政府也开始对企业年金的行政管理和投资运营体制进行规范和监管。但直到今天,在美国年金计划DB模式中,企业一定程度上依然可以运用年金基金,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决定是否动用年金资产。

综上所述,在以上分析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企业年金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给予民营企业更多选择企业年金筹资模式,把企业对年金账户资金的管理权限提高以及充分尊重企业在年金制度中的自主性,才是目前解决我国民营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缓慢的方法。通过大力开展企业年金给予民营企业的员工更合理的保障,那么这些民营企业自然就会更健全的可持续发展下去,而国民经济也会稳定合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秉文.企业年金制度选择与企业竞争力.北京:中国证券报,2006,3.

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目的篇9

我受常委会委托,向本次执委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以及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工商联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和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的重要部署,回顾总结市工商联(总商会)十一届一次执委会以来的工作,安排部署2008年工作,坚定不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不懈推动科学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促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为“全面奔小康,重振连云港”宏伟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年工作回顾总结

**年,市工商联(总商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工商联和市委统战部的精心指导下,在市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广大会员,按照市委“好中求快、全面突破”的具体要求,以换届后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

认真学习贯彻党和政府的新精神新要求。通过会员代表大会、常委会、联谊会、培训班、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及时把中央和省市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传递到广大会员。年初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学习贯彻总理来连视察慰问时的重要指示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引导会员企业更好的定位自身发展目标。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我们采取集中收看开幕式、召开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多层次的组织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学习贯彻,十七大闭幕不久,市工商联及时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工商联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学习十七大精神,坚持学以致用,谋划工作新思路,提出工作新举措,为促进全市民营经济率先、科学、和谐发展作出贡献。与市委统战部等共同组织举办了全市第八期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培训班,邀请市委宣讲团专家深入系统地讲解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结合实际传达了全国工商联十大会议精神,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头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推进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引导会员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维护会员企业和企业员工两个方面的合法权益,与总工会、劳动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和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系列主题活动,出台了全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工作意见和关于深化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施意见。与总工会联合开展了“关爱员工,实现双赢”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引导会员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涌现出一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双关爱”的先进典型。经评选有46家会员企业获得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其中,恒瑞医药、天明机械、君臣实业、汤沟酒业等四家企业被推荐表彰为省“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与市总工会联合对等24名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和热爱企业优秀员工,等10家双爱双评先进企业进行了表彰,并推荐了8名先进个人和6家先进企业受到省的表彰。

引导会员积极参与光彩事业。今年以来会员企业参与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活动,全年捐赠资金达1567.5万元,较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春节期间太阳雨、鹰游纺机等会员企业带头集中走访慰问企业的困难职工、先进职工和社会特困群众,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更多的会员企业开展送温暖活动。在**民营企业家新年联谊会上,恒瑞医药等6家会员企业向市光彩事业促进会捐赠120万元,组织民营企业参与了市慈募总会善款认捐近2000万元,到位800多万元.与华航集团合作举办了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论坛,邀请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李晏墅作了专题演讲,举办了我市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图片展览,集中宣传了我市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作出的业绩。灌南、海州等县区通过开展“光彩月”活动和集体募捐等活动引导会员参与光彩事业,都取得较好效果。

积极引导企业文化建设。市企业文化学会共同组织会员企业赴海尔集团考察学习企业文化,请李万来会长在作了学习十七大精神、企业文化专题演讲。先后召开了全市工商联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现场会和企业内刊交流会,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广大会员企业的自觉行动,并涌现出鹰游纺机、天明机械、太阳雨等一大批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典型,推荐《康缘人》等4家企业内刊分别受到了全国工商联和省工商联的表彰。我们还支持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企业九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承办了“九龙杯·我爱连云港”专题摄影、征文大赛,已在全市苍梧晚报等媒体发稿80多件,取得了较好社会效果。

认真开展各类先进典型培育宣传工作。在市工商联(总商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表彰了百名在以商引商、品牌争创、项目发展等方面的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典型。与市委统战部等五部门组织开展了市第二届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活动,钟慧娟等20位优秀建设者受到市政府表彰。参与了市优秀民营企业、优秀纳税大户、优秀企业家推荐评选工作。有51家会员企业和38名个人先后受到省市表彰。为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对有影响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了系列专访,播出后在全社会引起较好反响。《连云港报》、《新华日报》、《江苏工商》等各媒体先后刊登我市民营经济及优秀建设者先进典型文章164篇。在淮海工学院举办了优秀建设者先进事迹报告会,1300多名师生听取了张国良、陈士斌等五位企业家亲自介绍的生动事迹,活动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还开展了向江苏藉优秀民营企业家戴俊同志学习活动等等。这些宣传活动,不仅树立了民营经济领域各类先进典型,而且对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二、发挥典型示范,积极引导会员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

以“民企帮村”活动为抓手,大力引导会员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与市委统战部共同组织实施了“民企帮百村”工程,开展了争当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和先进企业评选活动,与市劳动局合作培育建立了10家会员企业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组织“民企帮村”专题调研,总结提出了“六个坚持”、“四自”和“一不”的工作思路以及引导民营企业五轮齐转参与帮村建设新农村的的经验与成功做法,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始终义利兼顾,追求双赢、多赢目标。7月中旬在赣榆县召开了全市“民企帮村”工作现场会,市委仲琨副书记亲自到会讲话,对深入开展“民企帮村”活动给予鼓励和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去年共有111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民企帮村”,实施了131个帮村项目,其中,51个项目捐赠524.06万元资金,推动农村公益事业、扶贫开发和济困工作。80个投资类项目完成投资6.05亿元,开展农民技能培训1.69万人次,新增就业1.78万人,实现农民增收超过1亿元,企业也同步增加利税7887万元。赣榆、东海、灌南、海州等工商联的“民企帮村”工作都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肯定,民营企业家的广泛参与。我市“民企帮村”工作被写进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在全省工商联系统交流推广、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

三、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围绕中心建言献策

夯实调研工作基础、积极开展调研活动。进一步完善政府、商会、院校三方调研合作机制,实施上下联动、合力调研,全面推进工商联调研工作目标全覆盖,努力促进大调研的工作格局。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了民企帮村、上规模民营企业调查、私营企业主抽样调查、民营经济税源结构调研、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优秀建设者情况等系列专题调研活动,形成调研报告39篇。开展的我市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情况调查,确保了调研效果,先后召开了全市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情况会和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论坛。全国工商联办公厅通(**)75号文给予通报表扬。

围绕中心建言献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市工商联系统共提交团体提案37件。我会在市政协十届五次全会上作了题为《关于我市民营企业发展抽样调查态势分析及建议》的大会发言,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市工商联提交的11件团体提案中有2件被列为重点提案,1件被列为主席督办提案,均得到了较好采纳,市经贸委、市财政局给予中小民营企业以政策资金服务等扶持措施的支持。向省政协九届五次提交了5件提案中《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的五点建议》提案获的省政协优秀提案表彰。积极引导非公制经济人士通过工商联渠道反映社情民意,认真做好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去年全市工商联系统共上报社情民意94条,有的得到市县区领导的批示。积极通过参加政协常委会、市委“双月谈”、征求意见会、座谈会等平台反映会员企业和行业商会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重点专题调研所形成的成果,为当地民营经济、开发园区、产业选择、代表人士培育方面提出的调研分析和建议得到采纳。形成的《关于我市民企帮村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被省工商联采纳上报省委,省委副书记张连珍给予批示和充分肯定,并获省工商联第四届调研文章评比一等奖。参与调研的《关于连云港市和谐劳动关系的调研报告》被推荐作为市政协参加省政协常委会的交流发言材料,《我市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被评为市统战系统“学习调研月”活动二等奖。海州区工商联撰写的《关于白虎山批发市场发展问题的研究报告》得到区委主要领导十分重视给予了批示。去年继续组织开展了全市工商联系统第三届调研成果评选活动,经专家评审,评选出优秀调研文章18篇、优秀提案10件、优秀社情民意10条,灌南县、东海县、开发区工商联获得组织奖。并认真推荐了23篇调研文章参加省商联系统第四届调研文章评比,取得好成绩,有《》等7篇调研文章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连续三届获得省工商联“组织奖”,调查研究、参政议政工作、保持全省工商联系统各直辖市第一的领先位置。

四、搭建招商平台,积极开展招商推介活动

完善招商引资基础工作。加强友好商会交流合作,年内与香港泉州同乡会、江阴市工商联等50家境内外社团缔结为友好商会,全市友好商会已达140家。发挥友好商会平台优势,赴香港参加了回归十周年庆祝活动,期间拜访了香港江苏同乡会、香港泉州同乡会、澳门苏浙沪同乡会等民间社团,接待了港澳以及苏、浙、沪等二十多批来连投资考察团,加强了与国(境)内外工商社团的友好交往和合作范围。完善项目资料库,在省工商联招商引资网上了连云港招商引资政策和60多个重大招商项目。

积极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全市工商联先后组织各种形式的招商推介活动50多次,各级工商联组织机关直接引进市外到位资金2.64亿元。通过友好商会等招商平台,积极配合市开发区等招商主体赴苏南、上海、浙江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抓住机遇、争取到在省工商联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向全省400多位知名民营企业家集中宣传推介我市投资发展环境,成功举办了“**泉州企业家连云港行”活动,指导并协助副主席企业太阳雨太阳能集团在连承办了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会。采取各种有效形式,积极开展商会招商推介活动,吸引了常州天合集团、山东力诺集团、华睿集团、无锡尚德公司等民营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多次参加了我会组织的招商推介活动,对促进了一些大项目实质性推进和落地生根,发挥了商会桥梁纽带助手的积极促进作用。灌云、灌南、开发区、新浦等县区工商联发挥商会优势开展招商,取得了显著成效。

引导会员企业以商引商。积极组织行业商会、民营企业参加各类经贸洽谈活动40次,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引导会员企业借助外力加快自身发展。组织企业家赴日本参加了世界华商大会、东西部投资贸易洽谈会、苏北投资贸易洽谈会、“百名客商看焦作”等活动,为苏州市企业家与东海水晶商会贸易对接牵线搭桥。组织会员企业参加临沂第五届书圣文化节暨日用商品博览会。争取了40个免费标准展台为我市市酒汤沟酒、花果山风鹅、三得利啤酒、太阳能热水器等一批产品进馆展销,均收到较好效果。过去的一年,通过商会搭建的交流合作平台,会员企业以商引商引进市外到位资金超过10.66亿元,涌现出一批以商引商的会员企业、异地商会新典型。

五、夯实工作基础,扎实推进经济服务

夯实商会服务工作基础。加强与党委、政府部门的工作交流和合作机制,年初会员代表大会上聘请了与会员发展、工商联工作关系密切的26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总商会顾问,建立起经常性沟通联系,邀请他们参加总商会新春联谊、工商联成立55周年庆典等活动。与民营经济发展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等十多个部门建立了工作会晤机制,相互配合开展了先进表彰、项目申报、企业职工劳动竞赛、劳动关系协调等服务会员企业发展的工作。坚持“服务立会”的工作方针,成立连云港市总商会会员发展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总商会服务平台作用,积极开展项目、招商、信息、法律维权、培训、联谊等商会服务,继续开展会员企业重点发展项目联系服务,跟踪推进项目进度,联系的20个项目会员企业发展项目进展良好,完成投资4.1亿元,其中引进市外到位资金3.4亿元。在全省工商联系统首家获得省中小企业局、省财政厅给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的扶持。

技术创新服务。与市科技局举行工作会晤,推动市、县科技和工商联部门合作,共同引导和服务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推荐恒瑞医药、康缘药业、中复连众等三家企业作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推进“江苏省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实施方案”、“创新型企业试点方案”在我市实施。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举办了品牌知识和质量管理等培训班,开展了品牌创建先进会员企业评选表彰活动以及围绕“三新”企业开展有效服务工作,收到较好效果。

融资服务。积极推进会员企业信用评价工作,推荐19家中小企业参加信用评级。主动搭建融资服务平台,组织银企合作联谊活动,向银行推荐了100余个信贷项目,其中获得银行到位贷款3.6亿元。

培训服务。加强会员企业业务培训,全市工商联系统组织开展企业内部管理、对外贸易、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申报等专题培训60多次,参加培训5000多人次。组织的会员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项目扶持资金过百万元。积极筹备开办企业高管培训课程班,邀请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来连为我市200余名企业高级经理人作了专题讲座。支持市工商联眼镜业商会组织开展员工职业技术培训班,为会员企业一百余名员工开展中高级职称的培训。

信息服务。加强商会百名信息员队伍建设,举办信息宣传工作培训班,不断提高信息采集撰写能力。发挥会员企业信息员作用,加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商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建设,实现信息沟通常态化,及时掌握会员信息需求,发挥工商联的信息网络优势,依托总商会网站为会员提供政策咨询、经贸、中介等各类信息服务。总商会网站主页进一步完善,去年在网站信息1300多条,被全国、省工商联网站分别采用38条、165条。

法律维权服务。以法律服务中心为平台,将法律维权服务到基层、进企业。全年共接待企业法律咨询180多人次,帮助会员企业审定法律文书、合同40多份,帮助多家会员企业应对标的过百万元的法律诉讼和千禧电器开展名誉维权等法律维权服务。

交流联谊服务。先后举办了“**民营企业家新年联谊会”、“女企业家庆祝‘三八节’联谊会”、“连云港市工商联成立55周年庆典暨民营企业家庆国庆喜迎十七大联欢会”等系列交流联谊活动,为会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平台。组织开展了常委体检,建立起企业家健康档案,举办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企业家参加了省工商联举办的**民营企业家“民生银行杯”高尔夫精英赛,获得组织奖。参加“雨润杯”长三角企业家高峰论坛暨高尔夫邀请赛,我会员企业选手获得单杆最远距离奖。一些重要活动还邀请省、市领导和市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与民营企业家加强了解、共话发展,增强了商会的活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六、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建设迈出新步伐

加强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以年初换届为契机,把我市社会新阶层、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主要企业代表和人士吸纳到工商联组织中,新当选的75名非公代表人士执委所在企业数仅占全市的0.63%,但在税收贡献、吸纳就业分别占全市民营经济的69.1%和9.2%,代表人士整体素质和社会贡献有了根本性的提高。在全省工商联系统率先开展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综合评价工作,与18部门共同完成了全市196名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市直代表人士信息库及时进行了全面更新。形成综合评价材料,与有关职能部门及时沟通情况,在今年的各级人大、政协换届筹备期间得到相关部门的热情支持和充分肯定,经协商我市当选为新一届市县区政协委员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有??名,比上届增加??%。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与我市政治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增强,主渠道畅通、作用得以较好发挥。以综合评价工作为契机,根据掌握了解的情况及时跟进开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代表人士争做优秀建设者,促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健康成长。

加强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基层商会建设培育宣传典型,板浦镇商会、柘汪镇商会等一批新老基层商会典型受到江苏省工商联的表彰。继续推进在具备条件的行业新建了行业商会14个,发展经济类行业组织为工商联团体会员17家,积极吸纳他们参与工商联活动,进一步延伸商会工作手臂。依托行业商会组建和会员普查工作,新发展企业会员52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会员94家,工商联企业会员占全市私营企业总数的比例达到17.2%,较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会员结构进一步优化。

引导行业商会开展服务。推进行业商会的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建设。东海县定期举办行业商会会长论坛,市总商会眼镜业商会、市珠宝业协会承担政府职能部门委托组织行业内企业职工开展岗位技术技能练兵活动。市工商联眼镜业商会组织的眼镜行业职工技能竞赛。赛前认真准备,全市眼镜业100余家参加竞赛,先后组织三期选手培训,从近千名技工人员选的60余家150多名选手参加最后的角逐,达到促进行业职工岗位技能提高的效果,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认可。赣榆县酒饮料业商会主动整合行业组织资源,筹集资金400多万元,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争取政府项目资金扶持上作出了积极探索。赣榆县黑莓、泥鳅等一批农副产品行业组织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开展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市浙江、泉州投资企业商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以商引商。这些都体现了行业商会和异地商会正在成为工商联重要的工作抓手。

七、强化目标考核,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

加强商会干部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开展商会干部政治、业务学习培训,举办全市工商联系统机关干部暨行业商会会长秘书长培训班,组织了县区工商联负责同志到南通、无锡等先进工商联考察学习。结合工商联工作实际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十次党代会、全委扩大会议和省工商联领导干部培训班精神。达到了振奋精神、明确思路、相互促进、狠抓落实、奋力争先的目的,不断提升商会干部素质。认真组织公务员参加网络远程教育培训,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并出台鼓励措施,努力打造学习型机关。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实施企业家副会长工作制度,建立了企业家副会长助理工作制度和驻会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家副会长工作制度,加强与企业家副会长以及全体执委的直接沟通联系,不断提高十一届执委会整体运作能力、工作水平和指导基层工商联开展工作的能力,力促工作上新的台阶。

强化目标任务考核。根据十一届一次执委会确定**年度工作安排、主要活动安排和会长办公会制定工作实绩考评办法等具体保证措施,进一步完善目标体系,改进考核办法,坚持机关周碰头、月讲评,县区季度交流,半年考核、年度考评,突出了对工作质量效果的考评权重和激励创新创优争先的工作导向,较好的完成全年的任务,导向明确的考核加分工作项使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成果、光彩事业民企帮村、宣传教育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经济服务实效等创新创优工作的亮点工作在明显增多,会员对工商联的认同度、凝聚力明显增强,**年度我市工商联工作被评省工商联系统先进集体。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工商联积极努力、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大力支持、务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工商联执委会向各级工商联、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以及支持工商联工作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商会的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基层商会、行业商会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商会的整体运作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商会服务会员的面需要进一步扩大;充分发挥会员企业主体作用等形式和方法仍需进一步创新;在引导非公企业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还亟待作进一步的探索与努力。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完善。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最快的一年,呈现出数量扩张加快、质量渐进提升和社会贡献明显增多的三重景象。截至**年11月底,全市私营个体企业总数达到108766户,其中,私营企业达到17405户,个体经营户91361户。注册资本继续保持了较高增速,分别增长54%、53%和66%。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32.84亿元,占全市全部税收49.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9.68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1.1%,吸纳就业人员突破40.7万人。成为拉动全市整体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增长级,成为我市扩大社会就业和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源泉,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新的挑战。

首先,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非公有制经济展示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首次写入了“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七大为非公有制经济的指明了发展方向,营造了更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也必将推动非公有制经济新一轮大发展。

其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好字优先发展,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对2008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在去年“一个防止”的基础上增加为“两个防止”,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由“两个稳健”转为“一稳一紧”,即: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央把已实施10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发出了强烈的政策信号。央行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意味着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央行去年内6次加息,将不断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新《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用工成本、用工模式等都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直接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也将面临较大的劳动成本压力。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刚性的节能减排要求,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市场激烈竞争,宏观调控在土地使用上更严格的刚性政策规定和措施都会使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就连云港的实际情况来看,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且是机遇大于挑战。在我们过去所分析过的若干机遇的基础上,还有许多很现实的若干新机遇。首先,十七大期间,总书记和总理对连云港发展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再次给我市带来了非常宝贵的机遇。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连云港的发展定位,为我市争取各方支持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宏观环境和舆论氛围,进一步坚定了全市上下推进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其次,中央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对于具有重要战略区位的连云港来说,这为我市进入国家战略层面,争取国家在连云港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科学发展示范区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第三,国家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市委、市政府正在积极争取在连云港建立自由贸易区,形成连云港对外开放的新优势。第四,国家展开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也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连云港符合重点开发区域特征,能够在投资、产业、土地等方面享受国家鼓励开发的政策。第五,我市在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形势下将进一步凸显。一批本土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在手研发中的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项目,也都会在新的一轮竞争中呈现出其应对挑战的爆发力。

对于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广大民营企业家要科学分析、冷静判断,既要充分认真分析有利条件和面临的现实机遇,增强机遇意识、坚定工作信心,又要充分估计发展中的潜在隐忧和制约因素,既低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善于审时度势,立足迎难而上,更加积极地抓好机遇,更加有效地破解难题,进一步提高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新形势、新任务,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工商联五个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年12月24日,总书记又明确要求工商联要把加强自身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更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更好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总书记对工商联的关心和重视,我市各级工商联组织和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倍感振奋,当牢记使命,以“以强国富民为己任”,为全面奔小康、重振连云港奋力拚搏。

2008年重点工作安排

2008年,是我市夯实基础、全面提升、加快跨越的关键之年。全市工商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工作思路是: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连云港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和全国工商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部署。坚持“三性统一”的原则,争创工商联的综合优势,切实加强“四个建设”,认真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五个作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夯实基础、加快跨越主题,切实搞好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为“全面奔小康,重振连云港”作出新的贡献!

一、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党中央赋予工商联的政治任务,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部署,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工商联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要通过举办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训班、开展争创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活动,组织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全国工商联十大以及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稳步推进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工作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教育融入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导工作。要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上来,统一到“全面奔小康,重振连云港”的奋斗目标上来,为我市的跨越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

(二)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企业发展战略,优化产业升级,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党和政府的要求,已经出台和随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都将导向明确支持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自主创新也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民营企业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应该在自主创新上多下功夫。加强节能减排,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是民营企业实现好字优先、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特别是节能减排,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推进“全面奔小康,重振连云港”宏伟目标的关键阶段,也是加强节能降耗、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节能减排不达标企业,必将会被关停并转。广大民营企业必须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发展规律,提高对节能减排的思想认识,坚定不移地把节能降耗、环保优先贯穿于企业发展全过程,并要不断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促进企业竞争力整体提升。把节能减排作为企业义务。目前,还有一些小的企业不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不遵守“三同时”要求,甚至环保设备坏了依旧生产、偷偷排放,这肯定不行。从长远来看,尽管节能减排要花费人力物力,但最终对企业的发展还是会产生“正效益”的。全市各级工商联组织都要把引导会员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促进会员企业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升企业的整体绿色生产水平。2008年我们将继续鼓励和宣传在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先进会员企业典型,组织学习观摩活动,以激励更多的企业在面对挑战中把握创新、节能减排所带来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新机遇。

(三)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是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应尽义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要着眼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民企帮村”活动,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投身我市新农村建设。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要加强对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要通过“一企帮一村、多企帮一村”等活动,积极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全市各级工商联组织要在认真做好2008年度民企帮村项目调研的基础上,落实帮村项目联系责任制,做好帮村项目跟踪服务,努力实现双赢、多赢目标。继续深入开展民企帮村先进会员企业和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争先创优活动,年内要力争新增帮村项目100个以上,有条件的会员企业要发挥优势,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工作,要通过举办ˊ2008民营企业光彩事业行动带动更多的非公经济人士投身光彩事业。组织民营企业家集中走访慰问企业困难职工和城乡特困群众等系列活动,在和谐港城建设中作出积极贡献。要加强和规范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社会慈善、光彩事业捐赠的统计工作,及时做好宣传报道,树立我市民营企业家良好形象。

(四)积极引导会员建设和谐企业。要充分发挥工商联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的协调作用,把服务企业同引导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结合起来。要依托市劳动关系“3+2”协调机制,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和总工会的沟通协商,配合劳动、工会等部门继续做好“和谐劳动关系园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的创建工作,继续开展“关爱员工、实现双赢”主题教育活动和“双关爱”典型培育表彰活动,大力引导会员企业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形成独具特色、富有内涵、广大企业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促进广大通过构建和谐企业,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五)大力开展和推进各项表彰宣传工作。认真开展第三届市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争创活动,加强以商引商、投资发展、“民企帮村”、“双关爱”、和谐劳动关系、自主创新、就业、纳税等非公有制经济各类先进典型的培育、表彰和宣传推介工作,逐步形成具有工商联特色的表彰体系。活动不但要在市级层面全面展开,而更重要的是要在县区、基层、企业,以更为扎实有效的形式推进,以确保活动效果。要不断完善、常做常新、持之以恒,不断推陈出新、发挥成效、扩大影响。在加强表彰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继续组织优秀建设者先进事迹报告团的宣讲活动,大力宣传非公经济各类先进典型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路作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既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仅使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也为工商联工作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注入了强大活力。我们要及早思考,认真筹划,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工商联工作和民营经济实际,组织开展具有时代特征、体现连云港特色的多种纪念活动,系统展示和宣传改革开放30周年来我市工商联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我市民营经济成长发展的历程和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全市工商联工作和民营经济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要不断加强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今年,省工商联将正式在实行代表人士年报制度。全市各县区要按照省统一部署和要求,合理安排力量,明确责任,细致扎实地做好代表人士年报统计工作和数据库更新及使用工作。

二、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好字优先、又好又快发展为宗旨,积极围绕中心建言献策

参政议政是工商联的首要职能。全市各级工商联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人士健康成长为目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建言献策。

(一)加强调查研究基础工作。要把巩固和创新调研品牌工作,作为促进工商联调研工作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两年一次的私营企业抽样调查、一年一度的上规模企业抽样调查,是工商联参政议政的基础性工作,要组织力量,加强研究。今年要重点做好及时做好第八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上规模企业抽样调查等系列品牌调查研究活动,做好抽样调查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报告,并适时召开抽样调查情况会,扩大调研成果。要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对民营企业参与新能源等“三新”产业方面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关注全民创业环境、中小企业成长环境和《劳动合同法》执行情况等课题进行调研,同时要注重发挥行业商会和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参与调查研究和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工作,要进一步夯实调研工作基础,切实加强商会会员数据库和代表人士数据库“两库”建设,争取形成数据分析。完善政府、商会、院校合作调研机制,坚持调研工作上下联动,贯穿工商联工作全过程,完善商会调研建言献策激励措施,继续开展每年一度的调研参政议政成果评选表彰活动,引导行业组织、会员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参与到工商联系统的调研工作中来,努力构建工商联大调研格局。

(二)积极围绕中心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工商联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中的主渠道作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提交政协提案、报送调研报告和社情民意、“双月谈”等多种方式,及时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诉求,着力促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特别是要努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的形成。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民营经济新一轮大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开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是当前,在某些行业领域,民营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市场准入限制、行业垄断壁垒、金融服务缺位、社会服务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民营经济实现好字当先、又好又快发展带来障碍。全市各级工商联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都要深入调查研究,倾听会员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及时反馈,就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向党委和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继续推动“非公经济36条”和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措施的全面贯彻落实,努力推动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的形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以加强行业商会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夯实组织基础

继续加大行业组织建设的工作力度,实施组织建设“三百工程”,即:新发展上规模企业会员超百家,新建行业商会20个、总数超过100家,努力建设好一支百人市级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

(一)加大行业商会组建,一着不让做好会员发展工作。继续加大行业商会的组建力度,年内新组建行业组织不少于15家,力争20家,商贸和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的市区今年要力求有较大突破。依托行业商会的发展,不断壮大会员队伍。要继续开展会员普查工作,完成会员普查登记,实现会员数量显著增加、占当地民营会员企业总数比例提高1个百分点、结构明显优化、会员底数实在清晰的工作目标。在注重会员发展数量的同时,注重改善会员结构,增强会员代表性和行业影响力。要把全市有社会影响、行业影响、热心工商联事业的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上规模工业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型企业等吸纳为我们的会员,不断增强工商联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

(二)积极探索建立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的有效机制。要努力探索发挥工商联在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行业组织主动承担政府交办的任务,加强行业自律、行业互助、尝试行业统计、开展职工岗位技术练兵等活动。大力宣传和推广先进行业组织的经验,培育更多会员拥护、充满活力的行业组织,推动行业组织参与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引导行业组织在参政议政、承担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继续加强与经济类行业组织的沟通联系合作,年内吸纳经济类行业组织的团体会员总数突破50家,不断延伸工商联在经济领域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手臂。

(三)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商会的建设新举措。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关注开发园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等新型区域的基层组织建设。市区街道商会建设要加大力度,力求全覆盖。注意乡镇工商联组织建设的调研与分析,积极探索在有条件的乡镇和行业组织建立工会组织探索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村建村级商会,不断延伸基层工商联的组织链条。

四、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提升工商联服务工作水平

要坚持“服务立会”的工作方针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策略,继续完善商会服务平台功能,积极探索以会员为主体的服务工作路数,充分发挥工商联在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助手作用,努力寻求服务领域的突破和服务手段的创新。

(一)进一步完善服务品牌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融资、信息、维权、协调、招商、培训、项目、人才、联络、联谊等十项基础平台,将继续加以改进和完善。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重点引导和服务中小企业的改造升级,缓解融资难等各种难题,促进创业与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

(二)着力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继续加强与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局、民营经济局等职能部门的合作。一要合力参与我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为企业培养人才搭建平台,切实做好与知名院校合作开展企业高管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省“千名企业家海外培训工程”和省工商联组团出国培训等各种机会,组织和推荐我市民营企业参与出国培训。二要引导民营企业用足用好各级政府关于鼓励创新的支持政策。**年,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高达10亿,并且将以每年增加2亿的规模不断壮大,重点用于支持能源、环保和现代农业的产业共性技术推广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各级工商联要主动给予帮助。积极帮助民营企业争取各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增强企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发挥创新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革新管理机制,全面提高综合竞争能力。三要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品牌是无形资产,品牌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市民营企业中已形成一批部级、省级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成为企业持久发展的宝贵财富。广大民营企业一定要增强品牌建设意识,以创新求发展,以品牌打天下。四要发挥总商会会员发展服务中心服务平台作用,围绕服务“三新”产业发展开展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发展“三新”产业领头人和先进会员企业评选表彰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引导“三新”产业企业又快又好发展;组织“三新”产业发展企业家论坛活动,邀请国内知名企业家来连考察,着力为我市“三新”产业集聚招引项目和资金;开展“三新”产业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活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推进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民营企业在更广阔的空间参与市场竞争,在更深层次发掘发展潜力的重要举措。各级工商联要积极引导、大力鼓励。一要引导企业有目的地走向海外,谋求更大发展。积极引导服务民营企业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抢抓企业发展契机。二要努力推进外向型民营企业全面提升。面对外贸全面开放、配额制度取消等新情况,外向型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市场竞争。民营企业要注重提高拥有专有核心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信誉、培养国际化经营人才,善于规避国内政策调整和国际市场带来的双重风险,实现企业全面改造提升,更好地占有国际市场地位,求得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一致,实现互利双赢。

五、以提高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为着眼点,进一步加强工商联干部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工商联全面履行工作职责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要切实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品行端正,学习勤奋、业务精通,求实创新、乐于奉献的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圆满完成新时期工商联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抓好机关干部的政治学习,深刻领会和把握十七大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认真贯彻落实全联十大精神,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要加强对机关干部的业务培训,鼓励参加在职教育培训,不断优化知识结构、能力因素和综合素质,提升机关干部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队伍。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增强机关干部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水平奠定坚实基础。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要创造良好的机关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落实具体举措,鼓励和支持想干事、能干事的同志,创造条件让他们干成事。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机关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职能和职责,明确工作程序和标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树立工商联机关的良好形象。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工商联系统目标任务考核工作,推进工商联工作争先进位,不断增强工商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目的篇10

我受市工商联(总商会)十届三次常委会的委托,向十届三次执委会议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年工作回顾

**年,我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工商联和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发展项目大推进,服务环境大建设”为主线,以强化目标责任为动力,充分发挥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综合优势,依靠广大会员和基层商会组织,服务大局、履行职能。在宣传教育、建言献策、信息调研、会员服务、招商引资、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认真贯彻党的**和**精神,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一是把学习贯彻党的**和**精神与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相结合。市、县区工商联采取座谈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组织非公经济人士开展学习教育活动37场次,受教育达1200多人次。市工商联邀请市委党校教授先后多次深入县区工商联和基层商会宣讲党的**精神。举办了全市第六期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培训班,深入学习**精神,及时贯彻市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副市长朱浩同志到会讲话。邀请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同志介绍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鼓励劳动就业的措施、劳动仲裁的法律知识,以及请外地民营企业家来作报告,介绍企业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引导和激励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抓住机遇、创业发展。

二是把学习贯彻党的**和**精神与开展“三增强、四热爱”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各级工商联积极引导广大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发扬光彩精神,承担社会责任、投身光彩事业。多次组织引导非公代表人士参与救助特困群体,抗洪救灾,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活动。东海县工商联引导23名会员企业筹资10万元建立了扶贫助学基金。市联执委周步道设立了老人扶助基金。灌云种业商会的企业家主动在去年的抗洪救灾中捐赠价值20万元的种子支持农民开展生产自救。连云区家德福超市总经理李海林停办公司庆典捐资“希望小学”。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工商联会员实施光彩项目17个,项目总投资2.89亿元。引进市外投资1.74亿元,捐赠捐助各类公益事业304万元。在抗击**期间,全市各级工商联组织、团结和引导广大民营企业,承担起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社会责任。市联组织10位民营企业家联名向全市民营企业发出“抗击**、真情奉献”的倡议,并捐赠8万元款物,得到了更多民营企业的积极响应。据不完全统计,抗非期间,全市工商联会员企业捐赠款物达109.8万元。在市工商联十届二次常委会上,我会和市委统战部对**市太阳雨热水器制造有限公司等17个会员企业授予“支持抗非斗争先进会员企业”称号,对光明集团**分公司等16个会员企业给予通报表扬。市联美容美发业商会会长企业等6家会员企业因在抗非工作中表现突出,作为“支持抗非斗争有功单位”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三是把学习贯彻党的**和**精神与营造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相结合。东海县工商联通过中央电视台,摄制了反映东海县水晶业商会会长李先进创业的《一个爱上了水晶的人》专题片,在央视七套《致富经》栏目播出。灌云县工商联在县城繁华地段设立“商会之窗”宣传画廊,总商会网站设立了“会员风采”栏目,都及时宣传了先进会员典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动与市、县主流媒体合作开展宣传民营经济发展及代表人士先进事迹,宣传了民营企业家的良好形象。

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了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加快发展的热情和信心,涌现出一批发展较快、爱岗敬业、诚信守法、热心光彩事业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经各级工商联认真组织推荐,年内陈士斌等7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被市政府授予优秀企业家称号,徐新建等21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被评为市劳动模范,推荐天明机械董事长卢明立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4名代表人士进入市十佳信用青年行列,16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获市十佳兴业带头人提名,20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被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授予光彩之星称号,一批热心工商联工作的民营企业家及时调整进入了各级工商联的领导班子。

二、突出重点抓调研,建言献策又有新的进展。

年内组织调研活动27次,形成调研报告26篇,撰写政协提案129件,其中市、县(区)工商联集体提案24件。积极建言献策、促进发展,组织参加省工商联第二届调研文章评比,取得优异成绩,市工商联获组织奖。主要是在三个围绕上做实调研、建言献策的文章:

一是围绕发展环境和政策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发展环境的改善。组织市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对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开展专题调研,撰写的调查报告《营造全市浓烈创业氛围,促进民营经济超常规发展》向市政协十届六次主席会进行了专题汇报。组织对我市民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并赴浙江、苏南等地考察、学习,撰写了《关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呈报市委,一些建议得到肯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推进我市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建议》,在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发言。在去年初市“两会”期间,市工商联提交的《关于加快信用担保机构建设的建议》和《关于尽快出台鼓励投资发展扶持政策的建议》等5件集体提案被市政协列为重点提案,其中1号提案作为市政协两位副主席牵头督办的提案,召开了提案督办会,得到了较好办理。市工商联调研报告和提案中有关进一步放宽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加大对私营个体经济财税、金融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政策鼓励支持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创业等多项建议,在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意见》中被采用。市联常委吴大祥、执委尤建霞的个人提案《关于加快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步伐的建议》和《关于创建神猴西游大世界的建议》被作为工商联集体提案提出后,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市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意见(**年——**年)》,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如何打好《西游记》文化牌,营造浓郁的《西游记》文化氛围。

二是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在抗“**”期间,市联及时调整工作重点,确定5、6月份为工商联调研月,开展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专题调研。同时针对因**影响损失较大的行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组织专题调研活动。撰写的《我市部分餐饮、旅游行业民营企业**时期经营及应对情况调查》上报市政协后被转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政策性建议在市政府出台的应对**影响的扶持政策中得到体现。为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对8家市重点改制企业进行了调研考察,并向市内外民营企业作了重点推介,收到了初步效果。调研撰写《扎实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等2篇调研报告在《**论坛》发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及思考》等调研文章,对本地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都作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三是围绕有关部门工作需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当好政府助手。先后配合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就私营个体经济金融环境、民营企业发展项目情况等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关于金融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调查报告》等联合调研文章供市领导参阅。东海县工商联撰写的《东海县私营企业发展情况汇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几点建议》等文章受到了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好评。《关于振兴东海县水晶产业的调查与思考》一文在参加省工商联的调研文章评比中获二等奖,得到了专家肯定。赣榆县工商联撰写的调研文章《赣榆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调查》和《贯彻**精神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党建工作》在《**日报赣榆新闻版》刊登。

三、夯实基础抓队伍,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

年初,我们把工商联的组织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强力推进,理顺关系,优化结构,培育典型,注重发挥同业商会行业自律和沟通协调的作用。会员队伍特别是代表人士队伍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基层商会的活力明显增强。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工商联作为总商会和行业商会主管部门的职能。在市领导的支持下,“**市商会”更名为“**市总商会”,完成市总商会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工作,为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总商会和海外商会、社团的友好交流和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是以优化会员结构为重点,着力在大而优的企业中发展会员,培养代表人士。注意把企业会员的发展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光彩事业,与非公经济人士的政治推荐有机结合起来。发展了一批外来投资企业、改制企业以及有实力、有影响的企业成为我会会员。全年新增企业会员512家,企业会员累计达2297家。新奥集团、雨润集团、光明集团等一批全国、省、市级工商联副主席、副会长企业在连投资企业的负责人融入我市会员企业队伍,会员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新增代表人士90名。做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数据库和会员企业数据库录入工作,完成会员企业信息输入1013家、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信息输入252名。“两库”建设工作获省联优秀奖。

三是培育典型、抓好“三化”达标,推动行业商会和基层商会建设。先后两次召开全市基层商会现场会,指导县区和乡镇商会、行业商会的“三化”建设。年内有10个乡镇商会、9个行业商会在自身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活动经常化评比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先进。在抗击“**”斗争中,市联餐饮业商会、美容美发业商会根据行业经营特点,分别制定了行业防非措施,在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服从大局,组织员工开展行业技术培训、岗位练兵,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支持抗“**”斗争。市联眼镜业商会组织会员企业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受到部门和会员的欢迎。市联餐饮业、眼镜业、美容美发业商会还与质监、旅游等部门联合举办提高服务质量培训班,收到较好效果。市联美容美发业商会等行业商会换届后活力进一步增强。东海县水晶商会引导会员开展行业自律,创东海水晶品牌,为打造“水晶之都”出力。海州市场商会在会员中开展行业自律,打造诚信一条街,为会员融资赢得了信用担保。市联农资业商会与省农科院合办**农业科技报,为广大会员和农户及时提供致富信息,交流商会工作经验。市联农资商会、海州市场商会等3家行业商会受到省联表彰。年内新建行业商会7个,全市行业商会总数达到27个。**市总商会药品零售业商会的筹备工作进展顺利。灌云县板浦镇商会、赣榆县青口镇商会在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组织光彩事业等方面的活动很有活力,得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年内全市新建乡镇商会11个,完成24个乡镇商会换届。乡镇商会总数达86个,占全市乡镇数的90.5%,其中赣榆和东海两县都达到了乡镇商会组建率100%。特色园区商会的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先后组建了东海县温泉度假区商会暨温泉洗浴业商会、东海县浦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商会等开发园区商会。

四、服务发展大局,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

全市各级工商联组织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企业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37次,引荐市外客商380余人次,引导及协助会员企业引进项目26个,引进市外到位资金6.2亿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招商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一是努力做好商会招商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完善商会招商“三库一网”。市总商会网站与全国工商联系统、我市特色开发园区、主要规模企业等网站实现了链接,180多个各类重点招商项目通过网站,建立了客商资料库。项目收集、上网、信息反馈得到及时落实。

二是发挥商会优势,搭建招商引资服务平台,建立合力招商机制,不断提高商会招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市联先后与西安、厦门、温州、宁波、南京等8个市(区)总商会缔结了友好商会;赣榆、东海、灌云、连云区等县区工商联也与苏南、浙江经济发达地区工商联缔结友好商会14家。全市累计已缔结友好商会24家。为在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搭好民间商会招商服务平台。我会与东海、灌云等县区政府和市开发区、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等招商主体或项目载体单位建立合力招商机制。去年通过友好商会帮助组织的重点招商引资推介活动8次,引荐了一大批客商。年初,市工商联通过苏州、无锡等友好商会邀请了60多家苏南民营企业参加水晶之都东海县(苏州)南北产业转移项目重点合作洽谈会,签约项目7个,总投资2.3亿元。配合东海县政府在厦门举办了水晶之都东海投资环境说明会,100多名台商应邀参会。配合市开发区、东海县、市资产经营公司通过友好商会在温州、宁波等地召开投资项目推介会,引荐招商单位拜访了包括神力、德力西、向阳渔港、神龙、中锐、吴泰、东方控股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的知名民营企业。年内先后邀请省工商联教育产业商会等10余批民营企业来连作投资考察,达成一批合作意向。为外来投资企业服务、“以商引商”工作成效显著。赣榆、灌南、新浦、市开发区等县区工商联,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得到当地党委和政府的肯定。年内各级工商联机关直接参与引进的项目15个,协议利用市外资金累计2.54亿元,年内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18亿元。市联还与厦门、温州、宁波、南通、青岛等六市工商联(总商会)就举办沿海城市商会横向联谊会议暨企业家发展论坛达成了共识,首届会议拟于今年在我市举行。

三是积极引导会员企业借助外力加快自身发展,参与以商引商。通过企业发展研讨会、座谈会、现场会、联谊会、组织到南方参观考察及每年有导向性的表彰活动等多种形式,反复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会员借助外力发展。市工商联多位企业家副会长在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壮大企业中起到了带头作用。市联副会长企业东方电力有限公司与中信泰富(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就年产110万吨焦化项目的合作达成共识。市联执委企业东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恒路为台玻集团在东海县的投资落户做了有效的牵线搭桥工作。全市各级工商联常、执委企业中已有一批成为我市招商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制的重要载体和以商引商的骨干力量。今天将在会上表彰的21家先进会员企业,去年共引进或实施投资项目27个,项目总投资达24.8亿元,年内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6亿元,其中引进的客(外)方资金占到64%。他们既是自身加快发展的佼佼者,也是全市经济超常规发展的贡献者。

四是加强与来连投资民营企业的沟通联系,开展“亲商、安商、扶商”,推进“以商引商”。全市各级工商联主动参与帮助外来投资者协调涉及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筹建市总商会浙江投资企业商会,畅通联系渠道,鼓励以商引商。积极向市政协主席视察活动推荐来连投资的民营企业。召开了来连投资民营企业家中秋联谊会,市政府刘市长、市政协俞主席等市主要领导与温州、顺德、南京等地来连投资的25位民营企业家相聚一堂,叙友谊谈发展,增强了外来投资者发展的信心。

五、加强合作,服务会员的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突出中小企业会员为服务重点,积极拓展服务项目和内容,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增强服务效果。各级工商联组织在会员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也因此进一步增强,得到了会员的认同。

一是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合作,增强工商联服务工作的有效性。先后与市发展计划委、经贸委、劳动与社会保障、外经贸、工商、质监、科技、民政、国土、税务、金融等十余个政府部门开展合作为会员办实事,组织帮助民营企业申报民营科技企业,申报部级星火计划项目。帮助太阳雨热水器有限公司、乔博服装有限公司等26家民营企业申报进出口自营权,为9家会员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69万元获批准。组织近40家民企参加劳动和人事部门举办的“夕阳红”、“援助下岗职工”、高校毕业生就业等专场招聘会,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与市发展计划委、经贸委等有关部门合作组织近20家企业参加“全国东西部合作西安贸易洽谈会”,达成合作意向4个,金额3亿多元,参加“苏北投资贸易洽谈会”,市联执委企业九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市轻工商场正式签订的市中心大酒店项目,投资达1亿元,已进入工程招投标实施阶段。与市侨办合作组织20多家会员企业的100多件产品到国外展示。海州区工商联结合本区实际,积极组织企业参会参展,及时协调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深受会员企业的欢迎。

开展会员企业发展项目调研,主动推荐银企合作项目14个,推动相关县与市担保机构紧密合作,推荐会员企业担保贷款项目,协助企业融资4800万元。加强与司法、仲裁机构的合作,新成立了市工商联永信法律事务部、市工商联仲裁法律事务部、连云区工商联明智达法律服务部。全市各级工商联法律服务机构已达9家,积极开展法律培训、咨询服务,协调解决经济纠纷,切实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二是把服务落实到发展项目上,在全省工商联系统率先实施工商联会员企业重点发展项目服务责任制。年初我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22个会员企业投资发展项目,实施市、县(区)工商联联动,会领导分工负责到项目,直接跟踪联系,提供力所能及服务。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重点企业项目进度交流会或现场会,交流经验,相互促进,并邀请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活动,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至年底,22个项目已完成投资7.46亿元,引进市外资金5.63亿元,其中年内竣工投产开业项目11个。

三是积极搭建商会信息服务平台。在各县、区联,市联直属行业商会和市联常执委以上企业中初步建立起一支信息员队伍。开通了“**市总商会”网站,全年共在网上政务、会务、商务信息1000多条。年内,全市工商联系统共上报信息495条,其中被市联采用431条,被省联采用87条,被全联采用15条。加大了总商会网站与兄弟商会的相互链接面。一年来网站点击次数已超2.5万次,信息工作在质和量上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各县区工商联的经济服务工作也都各具特色。灌云县工商联融改善服务环境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之中,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树立了“娘家”的良好形象。赣榆县工商联制定了为全县经济发展服务的《承诺书》,向服务对象作出服务保证。东海县工商联坚持把经济服务工作落实到围绕会员需求办实事上。在**年全省各派、工商联为经济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暨表彰大会上,东海县作为先进集体受到了表彰。

六、实施改革,强化责任,机关建设进一步加强。

为了确保年初十届二次执委会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工商联机关建设实施了三项主要措施。

一是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在全省工商联系统中,率先实施目标任务项目化管理。将9大类46子项工作按任务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要求进行分解,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配套出台了考核办法,坚持月讲评、季考查、半年考核和年终考评相结合的方法,推进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完成和各自工作特色的形成。就改进机关作风,搞好服务环境建设,完善了市联机关工作制度,向社会了《公开承诺》,推进了机关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二是组织实施工商联机关机构改革。在全省工商联系统中,率先实施市工商联机关机构改革、竞争上岗和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中层干部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各部、室的工作职责。新上岗的中层干部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东海县工商联也采取向社会公选的办法引进驻会领导。市、县(区)工商联机关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三是注重发挥工商联常执委领导机构的整体作用。实施企业家副会长参与会务分工,驻会领导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常执委制度。重要工作事前主动征求意见,加强沟通,工商联常执委的带头作用得到增强。会员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工商联组织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认真总结成绩的同时,还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市委、市政府和省工商联的要求相比,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组织、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服务范围、服务手段和服务条件与广大会员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与会员企业的沟通联系还需进一步加强;县区、部门、行业商会之间的工作还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这些情况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研究、分析原因,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和工商联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机遇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舆论环境较为宽松的一年,是我市出台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多、工作力度较大的一年,也是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的一年,是历年来我市民营经济贡献最多的一年。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企业担保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意见》,市工商部门出台了《建设服务型工商的意见》,金融部门出台了《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意见》,《**日报》开设了民营经济专版,市电视台系列报道了一批民营企业家带头人的创业事迹。这些措施都十分有效地推进了我市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截止**年底,全市民营企业总数达到8300户,从业人员9.02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8.6%、41%,注册资本累计达到62亿元,户均74.7万元,比上年度净增23.7万元,增幅达46.5%。注册资本过千万元的民营企业已达85户。个体工商户总数达到5.07万户,从业人员6.72万人,注册资本9.94亿元。上缴税收3.3亿元,同比增长20%。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56.6亿元,同比增19%,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5%。全年引进市外民资达36亿元,同比增长129%。在已完成的工业项目投资中,外来民营资本约占75%,比2002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增势强劲,大大高于全市年均增长水平。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在数量、质量、贡献份额上快速提升。民营经济外向化进程加快,去年新批自营进出口权的64家企业,民营企业占73%以上。初步形成了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形成了以榆城集团、福润公司、润生集团、文峰木业、太平洋石英、东方电力等为骨干的水产育苗业、肉食品加工业、棉花加工业、木材加工业、硅资源开发以及商贸物流业等民营企业优势群体。国有企业完成改制和一大批市外民营企业在我市投资兴业发展,使我市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队伍迅速扩大,素质明显提高。新一代民营企业家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不断追求超越自我。太平洋石英制品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全国同行业规模最大、技术设备先进、产品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力争到2008年成为国际同行业知名品牌;太阳雨热水器有限公司正在谋求到**年前实现上交税收进入全市民营企业前10强,综合实力进入国内同行业前10强;顺泰酒精将在2年内再完成投资5000万元,实现产量超过10万吨、纳税超过1500万元,成为江苏酒精行业的排头兵。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数量扩张加快和质量渐进提升的双重景象。

但从对我市民营经济的总体情况分析来看,还存在总量小、企业规模不大,与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在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与周边地区的竞争十分激烈,困难和挑战仍然是十分突出。

岁末年初,省、市召开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会议。去年12月22日,我市部分民营企业家被邀请参加了市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是市委对全市经济工作总体要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1月9日,省委、省政府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学习浙江经验报告,江苏卫视、**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现场直播。各地、各部门都组织收看。省委李源朝书记在报告会上要求全省上下学习浙江经验,解放思想,为“快速崛起、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而奋斗。市委陈书记在会议贯彻中强调,学习浙江经验必须要更加到位的解放思想,必须强力推进全民创业,必须始终坚持苦干实干。声势之大前所未有。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民创业、立志赶超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最为关心和最为热门的话题。在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市委陈书记要求新的一年,要继续把全民创业作为主要发展举措,全市上下定位新目标,落实新举措,在更高的层面上狠抓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刘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重点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优先发展,**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将提高到55%,民营经济的超常发展被摆上尤为重要的位置。市委市政府提出,**年是我市的全民创业年、改革创新年、项目推进年、环境建设年和超常发展年,在新的一年里,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无论是作为发展的主体还是作为被服务对象,都将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社会责任。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将是环境更好、氛围更浓、压力更大。具体分析,我市民营经济和工商联工作将共同面临着这样十个方面发展环境的新亮点、新变化和新机遇:

首先,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和舆论环境会进一步改善,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在国家宪法中得到完善。市委、市政府要求把全民创业和艰苦创业精神作为我市媒体宣传的主旋律,要把最受**欢迎的人、**最需要的人、最受**尊重的人通过主流媒体让全市上下都知道。全社会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态度将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其次,发展民营经济的指导思想将从政策支持完全转向制度保障,特别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将极大地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尤其是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在制定《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专门调整了中小企业司的管理职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国家工商总局正在全面清理和废止歧视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修订完善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改革和完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登记监管制度。

第三,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民营经济参与国有资产重组的政策障碍基本消除并得到积极鼓励,我市各个领域国有资本的退出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跨地区的联合重组将出现高潮。

第四,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问题在政策操作层面得到落实,民营企业将获得全面的平等的国民待遇。春节过后,市委、市政府将要召开“超常发展、全民创业”十万人大会,出台强力推进干部投身招商、百姓创业、鼓励企业追求发展、打造机关高效服务的一系列关键性政策和措施。

第五,以民间投资为主导的社会投资将取代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国有投资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要提高社会投资比重。吸引市外民资投资将成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点,今年确保外来民资新增注册资本占全市比重达到50%以上已作为全年目标明确提出。百姓自主创业的热情将会进一步高涨,政府鼓励机关干部离岗创业的力度将会更大,县区扶持家家户户上项目的办法也会更多。

第六,民营企业如何做强做大已成为各级政府关注、支持的对象。去年市政府出台了对工业大集团、大企业重点扶持方案,润生、福润等5家民营企业跻身其中。今年市里还将针对全市注册资金500万元,年纳税100万元的600多家企业,研究出台分类分层次的扶持企业发展、做强做大政策和服务措施。

第七,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高峰将会出现,中小民营企业获得的支持力度将是全方位和空前的。

第八,金融政策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也会加大,政府将加大对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资本金的注入,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规模。在市委九届三次全委扩大会上,陈书记和刘市长都在讲话中强调了要增加担保公司的股本金,与之配套的民营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

第九,商会和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行业互助、政府企业间的协调、搭建信息沟通平台等方面的作用会进一步得到加强。行业协会和商会首次被写进中共中央全会《决定》。在今年的人代会上,刘市长在政府报告中要求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作用。这对于我们商会的工作都是很大的鼓舞和激励。

第十,民营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经济运行环境十分看好。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和贸易呈现增长趋势,美国经济去年三季度增长8.2%,日本经济出现温和复苏迹象。国际资本重组和转移仍在加速进行,国际制造业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的势头仍然强劲。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可望达到4%,世界贸易增长在5%以上,均高于去年。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基本稳定,扩大内需方针的积累效应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正明显改善,今年经济增长预计在8%左右。就我市来看,省委、省政府对我市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随着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的深入推进和临港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各项扶持政策的具体落实,必将给我市新一轮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和**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加快“两个率先”的重要一年。对民营经济而言将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极为重要的一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抓住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是工商联和民营企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对民营企业经营者来说,机遇从来只属于有准备、勤于积累的人,属于有眼光、审时度势的人,属于有追求、锲而不舍的人,属于有胆识、敢为人先的人。民营企业经营者应果断地抓住机遇,在实践中创造性地用好机遇。惟有如此,才能不失良机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为全市经济发展多做贡献。就工商联工作而言,同样是挑战和机遇同在,在民营经济大发展的环境氛围中,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对民营经济的关注、支持、服务将会更加到位,工商联要参加的沟通协调的工作内容会更多和丰富,如果我们的反应迟钝、工作滞后,毫无创新,就不能有所作为,工商联的职能将可能因此而被会员企业冷落。我们需要加强学习。在总结吸取以往工作经验的同时,要积极主动、自加压力、奋力拼搏、把握机遇,不断创新,根据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需求,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服务措施,充分发挥“三性”综合优势,认真履行职能,努力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打造工商联的工作特色和品牌。

**年工作安排

工作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市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服务大局,服务会员,充分发挥“三性”综合优势,认真履行工商联的各项职能。以富民强市为核心,改革开放为动力,超常规发展为主线,夯实基础,强化服务,着力提升商会工作的有效性和创新性,努力打造工商联工作的特色和品牌,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影响力,为全面推进我市非公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和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健康成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主要工作目标:

——新发展企业会员600个,企业会员数占到私营企业总数的25%以上;

——调整充实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总数达到300人;

——乡镇商会组建率达到95%以上,新建行业商会15个,行业商会总数突破40个;

——全年开展调研活动15次,完成调研文章15篇,工商联集体提案15件;

——会务信息600条,上报各类信息200条;

——开展合力招商引资活动25次以上,引荐客商300人次以上,协助引荐项目数、资金数超过上年;

——光彩事业活动、项目规模、投资和捐赠资金总额超过历史。

重点为会员企业办好十件实事:

1、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奖”评选活动,推出民营企业家先进典型,与主流媒体合作开展系列专题宣传报道。

2、围绕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活动,形成一批有质量的调研报告和政协提案。

3、实施商会、会员企业信息畅通“双百过千”工程。

4、开展行业自律和互助活动,增加行业商会的凝聚力。

5、建立完善政府、商会、民营企业发展项目联系会议制度。

6、成立会员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为会员企业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7、积极推进银企合作,协助企业融资6000万元。

8、重点服务推进会员企业20个投资发展项目。

9、精心组织沿海城市商会联谊会及民营企业家论坛。

10、发挥商会组织优势,引导会员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和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协助引资6亿元以上。

主要工作措施: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

以学习贯彻党的**和**以及市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为主线,深入开展“三增强、四热爱”主题教育活动,重点做好四项工作:

第一,紧紧围绕发展搞好多层次的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精心组织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基层商会和行业商会会长、县区工商联常、执委的学习和培训,引导民营企业家学习、了解政策,认清发展形势,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加快发展。市、县区工商联年内举办培训班、座谈会、报告会等20次以上,代表人士受教育面达80%以上。组织好各级工商联机关干部的学习,全面把握党和政府在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学习贯彻省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省学习浙江经验报告会的精神,力求在抓住重点、加深理解、解放思想、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上有新的作为。引导会员企业像浙江企业家那样摒弃小富即安的想法和行为,以永不满足的精神更加自觉主动地追求企业持续发展和跨越发展。

第二,引导企业扎实有效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着力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和引导,年内组织会员企业到外地考察学习,邀请外地企业家来连举办报告会,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年内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活动1—2次。

第三,把“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和“爱国、敬业、诚信、守法”教育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与质监、税务、工商等有关部门合作,开展诚信企业的教育和认定工作,加大对光彩事业理念、精神和成果的宣传力度,充分展示民营企业家的光彩风范。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积极投身光彩事业。注重扩大队伍,争取方方面面的人士参与和支持光彩事业。突出重点,引进光彩项目,鼓励民营企业家围绕扩大就业、扶贫济困助学开展光彩捐赠活动。争取年内实施光彩项目、引进资金和各项光彩事业捐赠都有新的突破。

第四,开展民营企业家先进典型系列宣传工作。今年配合市委统战部在全市开展争做“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评比表彰活动,联合劳动、税务、质量监督、工商等有关部门在民营企业中开展就业和社会保障、纳税、质量诚信方面的先进民营企业的争创活动。在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商会网站宣传作用的同时,加强与《**日报》、**电视台等有关主流媒体合作,适时召开商会、媒体合作交流联系会,开展优秀民营企业家先进事迹宣传活动,对光彩事业实行跟踪宣传报道。创新宣传形式,努力塑造民营企业家创业、诚信、奉献的良好形象,为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创业、支持创业、参与创业的浓烈氛围多做工作。

二、夯实基础,不断提高管理服务能力。

一是实施商会、企业信息“双百过千”工程。即在全市工商联机关、基层商会、行业商会、常执委会员企业中建立完善一支过百人的信息员队伍,实施市、县(区)商会与企业的网上相互链接超百家的正常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资源共享共用,明确专人落实负责网上信息传输及反馈工作,全市各级商会工作情况信息60%以上实施网上交换,商会和企业月月信息互动,月月沟通反馈,信息互传总量突破千次。年内编发《工作简报》10期以上,切实做好社情民意、政务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促进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使企业及时了解到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全市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国内外的市场动态,使市委市政府及时了解商会的工作情况、企业的需求,把商会对企业的服务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主攻难点,大力推进行业商会、基层商会建设。切实加大引导力度,注重拓宽领域,培育特色,强化活力。按照民政部门“一业一会”的原则,注重在产业集中、企业有需求的行业中发展行业商会。产业特色鲜明和产业相对集中的乡镇商会可以增挂行业商会的牌子,并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年内新建行业商会不少于15个。行业商会建设近期重点放在加强政府、商会与企业联系沟通,企业与企业的信息及时沟通互助、行业自律和诚信活动的开展上。基层商会要重抓“三化”达标建设。新建和换届乡镇商会鼓励支持企业家当会长,推进依靠企业家办会。年内乡镇商会的组建率达到全市乡镇总数的95%以上。会员发展以优化会员结构为重点,突出企业新会员的发展工作,有针对性开展规模大、实力强、贡献多、外向型、科技型、改制企业以及外来投资企业的企业会员发展工作。注重在新增企业相对集中的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度假区等特色园区中发展企业会员,组建园区商会,年内新增企业会员600个。企业会员总数保持占全市民营企业总数的25%以上。认真抓好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注重提高代表人士的素质,调整充实代表人士达300名。夯实会员数据库和代表人士数据库,切实做到“两库”与行业商会建设、会员发展和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培养同步,确保“两库”建设数量和质量同步。注重发挥数据库为企业发展和软环境建设服务的作用。

三是突出重点课题,真抓实干搞调研。围绕如何推进民营经济超常规发展,深入民营企业开展调研。围绕如何推进民营企业在东陇海产业带开发过程中找准优势、把握机遇、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推进我市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改制,通过招商引资、南北产业转移、科技创新来扩大民营企业的实力和提升民营企业的科技含量等方面积极开展系列调查研究。围绕如何有效发挥行业商会作用,促进政府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当好政府助手、民营企业发展的帮手,如何突破民营企业发展内在制约因素开展调研。市联集中抓好我市来连投资民营企业情况,我市民营工业企业发展情况,如何发挥行业协会、同业商会组织作用三个课题的调研。注重履行工商联职能和服务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经常性的建言献策和集中性的建言献策相结合,在市政协全委会上一个主题发言和一批配套提案相结合。

三、注重实效,着力提高服务质量。

一要围绕会员需求开展服务。加强与市经贸委、劳动、人事、质监、工商、国土、民政等政府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合作协调工作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和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帮助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服务工作注重经常化、网络化、规范化和市场化。务实搞好培训、维权、融资、信息和沟通协调等“五项服务”。切实发挥好现有的工商联法律事务所作用,认真开展为会员企业维权活动。筹建市县联动的民营企业发展专家咨询服务中心,邀请专家为民营企业开展管理咨询、技术服务、联合攻关等活动。抓好**年度会员企业发展项目调研,做好银企合作,支持担保公司的工作,力求在推荐贷款项目和银行承诺贷款资金上有较大增长,争取在推荐申报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科技项目及投资发展项目的财政贴息上取得新的突破。

二要狠抓项目服务为中心。继续确定**年计划投资9.4亿元的20个重点会员企业发展项目,落实市县(区)工商联驻会领导联系服务责任制。认真负责地搞好调研,做好每季度一个主题的政府、商会、民营企业发展项目定期联系会议的筹备工作,力求实效,形成工作特色。年内组织1—2次项目企业现场交流会,推进重点项目进度。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引导与帮助,积极组织参加各类经贸洽谈会,年内争取所联系服务的企业在项目完成投资、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开业率上比去年实现较大增长。

三要突出服务招商为重点。重点在三个方面要有所新突破。

1、在发挥商会组织联系民营企业的优势,牵线搭桥、配合招商主体组织招商活动,创新招商形式,引进外资扩大民营企业规模和总量上要有所新突破。认真开展调研,市、县(区)工商联推出80个有吸引力的重点招商项目,完善会员企业优势招商项目资料库,做好会员企业在谈项目的跟踪服务。进一步完善与各部门、县区政府以及各级开发区的合力招商机制。加强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友好商会的交流,精心组织开好“沿海开放城市商会横向联谊会议暨企业家发展论坛”,力求邀请一批有实力、有投资意向的民营企业家来连参会作投资考察。发挥商会组织的网络优势,加强与友好商会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与海外商会社团的联络工作,年内开展“走出去”和“请进来”活动25次以上,引荐客商超过300人。主动承担为我市重要招商引资活动邀请客商、牵线搭桥工作。切实做好“亲商、安商、扶商”工作,积极筹备建立**市总商会浙江投资企业商会,加强与外来投资者的沟通联系,发挥以商引商新优势。

2、在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求发展上有所新突破。引导和支持会员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做大做强的进程。继续对通过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的典型和以商引商成功会员企业先进事迹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宣传。引导企业会员成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年内协助会员企业引进市外资金突破6亿元。

3、在组织工商联机关干部参与招商上有所新突破。要自加压力,全面落实各级工商联机关招商引资责任制,领导干部带头,机关干部全员参与,把招商引资的意识、招商引资的任务、招商引资的举措始终贯穿到商会工作的全过程,贯穿于经济联络、会员、信息调研和办公室等各个部室、各个环节的工作之中。力争年内全市各级工商联机关干部协助引进资金5000万元以上。

四、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

一要继续实施年度目标考核。按照目标任务项目化、各类项目责任化、工作责任具体化的要求,不断完善考核内容,突出考核重点,邀请会员测评商会,县区及基层商会测评机关部室。创新激励措施,加大实施推进力度,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二要强化机关服务意识。用改革的办法来强化机关干部工作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商会的交流往来,学习外地经验,进一步完善市联机关改革措施,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加强对各项工作制度执行情况的落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强化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的意识。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县区工商联工作环境,不断提高全市工商联机关服务大局、服务会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