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交通运输管理就业方向十篇交通运输管理就业方向十篇

交通运输管理就业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0:51

交通运输管理就业方向篇1

“交通运输”其实是个很笼统的说法,它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并且琐碎。只要是涉及到人的出行或者货物就流动都可以成为交通运输的组成部分,最基本的例如道路规划,列车选线,车辆等交通工具的设计配置,物流计划等等都属于交通运输专业的分支。这就为我们解读交通运输学科带来了不少困难,因而我们似乎很难给交通运输专业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为了更清晰地认识交通运输学科,我们需要对它进行一个简单的划分。

学科方向“四通八达”

首先需要认识到的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交通运输专业虽然属于工程类专业,但是比起工程技术和专业技能,多数学校开设的交通运输专业更加注重培养管理型人才。在学习内容上更偏重规划和部署。拿铁路信号来说吧,我们不用去学习怎样建立信号系统,怎样编写程序或怎样架设信号装置等技术层面上的知识,我们的职责是规划和确定在哪里架设信号装置可以使线路得到最优配置,提高运行效率。交通运输专业学生除学习交通运输设备、线路基础、城市交通监控系统、交通运输智能技术等技术层面的课程外,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于是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交通运输技术管理、交通运输商务管理、交通运输企业管理、运输经济学、交通港站与枢纽、交通运输法规等课程也摆到了前台。

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专业大致分为四类:铁路运输、道路运输、城市轨道和物流方向。所以在对大学的选择上大家要格外注意,当然对于实力强劲,能考上交通名校的考生来说,这个就不是什么问题了。诸如有“东方康奈尔”之称的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他们在课程设置上可谓面面俱到,高速铁路、城市交通监控系统、现代物流学等课程几乎覆盖整个交通运输专业。西南交大甚至还有港口工程、航空港规划与设计等一些新兴课程。

铁路交通方向,原属铁道部的兰州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等院校是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该方向主要学习列车的编组、铁路线路规划、铁路站场布置规划、铁路信号组织等课程。

像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长安大学等院校依托自己的机械和汽车专业,进而在道路交通方向比较强势,这个方向主要学习的是道路选线、道路沿线设施设计规划、道路信号配置、城市公交系统运营组织、运输需求、城市规划、交通环境、智能交通系统等课程。

而在城市轨道交通方向和物流方向,是近些年随着城市拥堵和网上购物的兴起而建立起来的,由于起步较晚,所以很少有独专的院校,大多是依托母体的铁道运输、城市规划及电子商务等专业发展起来,但由于国家大力对其进行扶持,因而该专业方向前景较为可观。

另外,除了以上介绍的四个方向,车辆设计、海运、航运组织等也都属于交通运输专业所要研究的范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就业去向“四面八方”

在就业前景方面,每当别人听说我们是学交通运输的,往往都会递来羡慕的眼神,“这个专业可真好。”不错的就业领域是大家对交通学子羡慕的根本原因。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的发展领域大致可以分为七类:

第一类:政府运输管理部门。主要包括省(市、区)、地、县交通局及其下属的公路局、运管局(所)、公路稽征处等。

第二类:汽车、摩托车行业。主要从事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生产、改装、维修、检测、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

第三类:运输企业。主要从事道路、水路等运输行业的普通客货运输、大件货物运输、集装箱运输、国际货物的运载设备管理、运输组织等技术管理工作。

第四类:院校及科研单位。主要到各省市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及其他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部分毕业生到运输行业的科研、规划、设计单位。

第五类:交通建设企业。主要从事工程机械维护保养、运营管理等工作。

第六类:物流企业。主要在大型企业的内部物流部门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策划、线路设计、方案优化、营销等组织、管理工作。

第七类:考取研究生。可以考的研究生专业包括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车辆工程等。

第八类:其他。包括到保险公司(汽车保险理赔现场查勘定损岗位)和非交通运输行业就业,以及毕业时回生源所在地人事部门进行二次就业,毕业生到不需学校提供就业协议书的单位就业等。

工作起来要“四平八稳”

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在工作上可是要四平八稳,一丝不苟。就拿我大学实习来说吧,我是在火车货运站的编组站工作,编组站是铁路网上集中办理列车到达、解体、编组出发、直通和其他列车作业的地方。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列车编组计划的要求,办理大量货物的解体和编组作业。对货物列车中的车辆进行技术检修和货运检查整理工作,并且按照运行图规定的时刻,正点接发列车。所以,人们往往称编组站为“编组列车的工厂”。在这个“工厂”里,细心是最主要的,检查车辆、正点接发车这类的活一个不小心造成的后果就是不可想象的了。

交通运输管理就业方向篇2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措施

1公路交通是现代社会的骨干运输方式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汽车运输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公路网的形成,使公路运输成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骨干运输方式。公路运输在技术经济特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1)机动灵活,适应个别交通运输用户的需要和具体条件,在“个性化”服务方面具有最大优势,服务面深入广大,是最基本的集散运输方式,适应西部开发的基本交通运输需求。(2)直达性最好,在途周转、停滞时间短,运输时间利用充分,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时运输速度在地面运输方式中也是比较快的。是唯一能实现门到门运输服务的运输方式。

2公路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

2.1运输生产力水平不高。在营业性客货运输车辆中,中高档客车特别是高档客车和大吨位柴油货车以及集装箱等专用货车所占比例偏低,远不能满足广大旅客和货主的需求。

2.2运输站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种种原因,客货运输站场建设进度缓慢,到目前为止,在部分大中城市、相当数量的县城以及大多数乡镇,客货运输站场基础设施仍很短缺且设备简陋,成为制约道路运输发展的薄弱环节,影响了公路基础设施功能和车辆运输效率的充分发挥。

2.3运输组织水平和运输效率较低。在部分地区,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比较严重,存在着地区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封锁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使空驶率提高、运输组织水平降低,对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造成了消及的影响。

3加快交通运输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管理是一门学问,是一种方法,是一个过程,凡是有人群从事活动的地方都需要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能决定一个企业的成败,而且还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

3.1正确处理交通运输工作管理和交通运输工作服务的关系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要推进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如何正确认识交通运输工作管理和交通运输工作服务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交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管理和服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管理中寓含着服务,服务中必须加强管理。因此,从全国交通运输工作涉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范围可以看出,交通运输工作管理和服务主要也应该分为两大类,即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管与服务和企业单位的管理与服务。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现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对于交通运输企业来说,其管理和服务的内容和对象有别于服务型政府机关。我们知道,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是,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它们还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不再具有市场的监管功能,而单单是在企业自身运营过程中的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和运转,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运输企业要把服务作为一个品牌,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来获取服务对象生理上的舒适和心理上的愉悦,使服务对象更加认可该企业,接受更多该企业的服务,从而获得较高的企业利润。因此,运输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都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3.2强化交通运输工作管理协同理念,推进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类起源以来,就具有一定的管理本能。显而易见,交通运输系统不是一个自给自足、不与外界发生联系的系统。近年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对交通运输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如何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推进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具有管理协同功能的交通运输大系统。交通运输工作管理协同就是将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或孙子系统以及更小一级系统的功能进行有机、有序、和谐地管理,从而更加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发挥大系统的整体优势。因此,交通运输系统能否形成协同效应是由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来决定的。如果一个管理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内部以及相互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围绕目标齐心协力地运作,那么就会产生协同效应,好的协同效应可以使系统的功能发生放大或倍增;反之,如果一个管理系统内部互相掣肘、离散、冲突或摩擦,就会造成整个管理系统内耗增加,系统内各子系统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致使整个系统陷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任何组织和单位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交通运输系统也存在于一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之中。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策、资金、土地、服务对象等要素,是交通运输系统发展变化的条件,是外因;内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是交通运输系统发展变化的根据,是内因。根据哲学观点来看,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系统的发展,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物质环境包括人财物和信息,文化环境作为系统内部文化对创造管理的“协同效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想而知,由于一个单位所有员工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等属性的差异,将会引起工作中的不和谐,有损于单位整体目标的实现;造就和谐的机关文化和企业文化,形成文化协同理念,将会有利于机关和企业的发展,从而直接影响交通运输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系统应该大力开展交通运输系统文化建设,形成交通运输工作管理的协同效应。

4公路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

4.1智能运输系统是未来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智能运输系统可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堵塞,提高公路网的通行能力,降低汽车运输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汽车运输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随着智能运输系统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系统工程等高科技在公路运输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物流运输信息管理、运输工具控制技术、运输安全技术等均将产生巨大的飞跃,从而大幅度提高公路网络的通行能力。

4.2公路交通运输将与现代物流日益融合

物流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方式,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服务部门之一。公路交通运输加速向现代物流的发展和融合,不仅是为了面对现有的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更是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挑战。公路运输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物流服务水平,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客户服务的要求。

4.3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是公路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路客运市场需求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从要求“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同时,随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投入、高等级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提高公路客运营运质量提供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以及通达能力、运行条件改善的小环境,都对公路客运发展方向提出了战略性转变的要求。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成为现阶段中国公路客运发展战略的主要取向。

参考文献

交通运输管理就业方向篇3

信息技术对我国交通运输管理领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不断地深入发展使其信息技术对交通运输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这将在另一种意义上说明信息技术将垄断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现如今人们只注意到信息技术对我国的交通运输的促进作用并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将垄断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根据调查显示,在我国一些偏远的、通讯设施不完善的地区人们出行的目的大多数都是进行信息传输,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时间观念逐步增强,这将意味着现代的通讯方式向社会化进行转变,当通讯技术手段信息传输的效果优于交通运输时时,大部分的客流将会从原始的交通运输转换成信息传输,这就意味着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收到了信息技术的制约,另一层含义也就是信息技术垄断了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据相关统计,随着年代的增长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使用量不断提升,这一现象对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即是好的现象又是不好的现象。近几年,我国大兴公司出国进行会议的人数不断减少,这是因为大型企业在进行会议时多采用远程视频来会面,这将减少了出行的人数。近几年,随着电话电脑的不断普及,人们之间的交往将会采取电话沟通,电脑交流或使用电子邮件,这就意味着信息技术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改变城市之中的交通客流量。我国就业结构的改变减少了交通运输的客流量,城市交通运输的客流量基本上取决于城市的就业结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城市的GDp中的比重不断提升,这就意味着城市的就业结构要发生转变,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大多数转向信息技术产业,这就影响了我国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在信息技术为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前景的同时信息技术也制约了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

2.信息技术对我国交通运输的影响

2.1信息技术对我国交通运输的积极影响

我国科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发站也将不断向前发展。适用范围也在逐步的扩大。信息技术使用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将有利于建设智能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在智能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也将不断提升,智能化的交通运输将满足人们的需求,智能化的交通运输即采取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交通运输进行管理,特别是在智能识别系统中以及只能交通的系统中将不断被应用。这将有效的将交通、行人、道路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集智能化、信息化、社会化为一体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这将有效的环节大城市中因交通运输所带来的困难。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发展将有利于智能交通城市的建设,将有利于提升交通信息传递速度,这对于建设智能化的交通运输管理有着不可估计得作用,是我国智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这将对汽车行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信息技术在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将有利于改善交通领域的发展状况,这将提升了交通运输的效率,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对我国交通运输管理具有积极影响。

2.2信息技术对我国交通运输的消极影响

信息技术的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使用将使交通运输领域的要求变得更高。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交通运输管理理念已与现代化的节奏脱离,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但是就目前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来说在一定方面仍存在着一些弊端。现如今一些交通运输管理单位在投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时投入资金过少,尤其是我国的交通运输停靠站较多,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这将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落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交通领域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咋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要有一定的基础设施,然而目前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仍有些不足之处,而且资金的使用不到位,这一系列的困难对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信息技术已形成模型。然而比起其他的国家我国的信息化技术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在交通运输领域领域的发展也不够充分。因此要不断完善我国信息技术促进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

3.结语

交通运输管理就业方向篇4

小贴士

交通运输类专业包括交通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目前,大多数院校采用前两年大类培养,后两年进入专业阶段学习的培养模式。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运输运营组织与管理、交通运输经济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铁路运输、物流运输、港口运输某一专业方向的专门技术。毕业生就业范围涉及铁路、公路、水运政府管理部门,运输企业营运组织部门,现代物流企业,交通运输规划、设计与研究院所。

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道路本文由收集整理交通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工程经济等专业基础知识,并熟悉公路交通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城市交通工程某一工程领域专门技术。毕业后,学生就业面向铁路、公路行业和城市交通领域。从工作技术性质看,可从事交通系统规划、工程设施设计与建设、基础设施运营阶段的维护与管理,道路交通行政管理,公安交通安全管理等工作。从就业的单位性质看,可以在交通规划设计院(所)、科研院(所)、政府交通管理等部门就业

一句话概括,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营“建设”,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主要应对运输道路以及与运输相关的各种问题以及现象。

交通运输管理就业方向篇5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问题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societyandtheprogressofthetimes,thetransportationindustryisdeveloped,whichbringsgreatconveniencetothehumanproduction,lifeactivities.transportationisthelifelineofthenationaleconomyandsociallifeoftheproduction,operationandmanagementofthetransportsystemdirectlyaffectstheleveloftransportationsystemcanplayitsdueroleandefficiency.thisarticlecarriesontheanalysisfromthecurrentdevelopmentofcitytransportationindustry,focusesonthestatusoftheexistingproblems,putsforwardsomesolutionsandsuggestions,inordertocomprehensivelypromot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ransportationindustryinchina.

Keywords:trafficmanagement;problem;

中图分类号: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以大规模增加基础交通设施为重点的传统方式开始向提高运输管理工作方向转移。只有通过不断地对交通系统的改革才能保证整个交通运输系统跟上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经济的增长需要交通运输作为枢纽的不断建设和完善,而交通运输的管理在交通运输工作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对于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交通运输还需要在各个层面积极做好相应工作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1交通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和汽车运输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公路网,公路运输逐渐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主要运输方式,它具有机动灵活、在途停滞时间短、直达性好等特点。也是运输方式中唯一可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服务。但在运输管理中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

1.1有限的运输生产力水平。作为以营业性为主的客货运输车辆中,中、高档客车和大吨位车量等专用货车所占比重较低,满足不了旅客和货主的需要。

1.2协调发展问题。由于规划协调不足,导致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做出规划的同时难以从交通运输的全局考虑,对交通运输体系整个规划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比较欠缺,没有形成有效相互协调,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总体运输效率。同时,多元化投资发展速度较慢,依靠公共投资的发展的进度明显不足。

1.3滞后的运输站场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客货运输站场建设比较慢,在现在的大中城市、包括很多县城和乡镇,客货运输站场基础设施大多都比较短缺设备而且相对简陋,这就制约了道路运输发展,对公路基础设施功能应用和车辆运输效率的完全发挥造成了影响。

1.4交通运输组织水平和效率低下。很多城市由于受到地方保护主义限制,地区之间存在相互排斥和封锁的现象,提高了空驶率、使运输组织水平下降,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建立统一、开放和有序的运输市场。

2如何加强交通运输管理

管理是学问、方法和过程,有人们从事活动的地方都需要管理。企业的成败和国家的兴衰都能体现出管理水平的高低。

2.1交通运输工作管理和服务的关系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的产业,交通运输正逐步向现代服务业转变。正确全面认识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与服务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对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管理和服务概括的说是一个问题表现出的两个方面,在管理工作中加强服务,服务工作中包含管理。

作为交通运输企业,管理和服务的内容及对象不同于政府单位。因为企业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最终目的;但对于政府下属的国有交通运输企业还要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中不能对市场进行监管,企业只能单一对在运营过程中对自身的人、财、物等进行相互的衔接,用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企业利润。运输企业要把服务品牌做好,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来获取服务对象认可,从而得到服务对象更多的业务服务,来获取企业利润,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终目标。

2.2创新交通运输行业,更新观念

创新交通行业是新时期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利用科学信息技术使理手段由传统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建立新型的信息化、组织化、专业化的运输市场,来完善运输发展策略。明确实施措施,发挥市场作为调节功能的作用,建立公平的市场机制,促进城乡客运网络一体化快速发展和建立客运发展的长久机制,为解决好人民群众安全出行服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运政信息系统、治超信息联网等建设,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加强运输力结构型调整,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交通运输组织水平和客货车的实载率进行调节;并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强化传统运输企业的整合,加强运输服务领域开拓和运输服务方式的创新,压缩物流成本费用和提高运输效率。加强和完善交通运输服务网站建设,对公交线路班次和长途班车等信息进行整合;为群众出行方便,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和水平。运输市场的供求状况的信息,正确引导投资,来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浪费及市场不正当的竞争,促进行业在市场经济下有序健康的发展。

2.3加快建设客运站场

合理布局,加快客运站场建设,统筹兼顾,对客运站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力争未来数年时间内,实现乡村都有客运站和场的网络,为发展运输做好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客运安全进行管理。加强对客运经营者和驾驶员的管理,对没有取得从业资格的驾驶员不让上岗,达不到安全技术条件要求的车辆不让运营。加强对客运企业安全工作管理,监督企业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安检专职人员,对营运企业安全管理做好监督。特别是节假日、周末等人流量高峰期时段的安全管理,严厉打击客运车辆超载,确保客运安全。

2.4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协同理念

人类从原始社会以来都具有管理的本能。交通运输系统不但不能自供自足、而且离不开外界的联系。国家宏观调控的调整,促进和抑制了交通运输的发展,面对国家对宏观调控的影响,怎样更好的推进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建立起新型具有管理协调功能的交通运输的系统。

交通运输管理协同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及下级系统功能的有序管理,以适应外部环境引起的变化,发挥系统整体的优势。所以,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决定着交通运输系统协同效应的形成。当管理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内部之间能够相互协调配合时,并且努力地围绕目标运行,那么协同的效应就会产生,优良的协同效应具有倍增系统的功能;假如管理系统内部之间不和谐,会增加整个管理系统的内耗,抑制系统内各子系统功能的发挥,使运输系统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

单位和组织都有自己的生存环境,交通运输系统存在一定的内、外部环境当中。交通运输系统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主要包括政策、资金、服务对象等外部因素;内部环境因素包括物质和文化环境,也就是内因,作为交通运输系统发展变化的根据。从学术观点来看,由于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助推了系统的发展,内因引发外因起作用。人力资源、财产物资和信息是,物质环境主要内容;文化环境作为对内部文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创造管理“协同效应”的系统。可以联想,如果某个单位的员工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各不相同,工作中就可能引发不和谐的现象,从而影响单位整体目标的实现。要形成文化协同的理念,使机关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互和谐,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交通运输系统要加强文化建设,形成具有协同效应交通运输管理。

2.5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网络建设

要建立的交通运输安全监督管理队伍要与监管工作相适应,健全安全责任制度,经常组织员工学习,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执法水平,促使对自已的职责贯彻执行。保证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主要是针对机动车驾驶员、车辆和客运场站的管理,特别是对乡镇客运车辆;严格实施和执行安全技术状况检测制度,对于经安全检查技术不合格的运输车辆,不能放行;并对行李进行安检制度检查,严禁车上有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从源头上防范;交通运输安全监督也要进行强化管理,加快交通运输安全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建立具有高效、快捷的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同时加强对信息的收集、的管理,随时掌握安全管理的变化,来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交通运输管理水平较从前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还有待加强,我们可以从对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立健全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入科技成果,提升公路交通运输产业的管理水平;对公路交通运输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提高环保意识,使公路交通运输更加节能化、清洁化等方面入手,相信通过共同努力,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必然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交通运输管理就业方向篇6

摘要:产业结构;交通运输;发展

国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各产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业的支持,因此交通运输的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同时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个国家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个产业的发展状况不同,产业结构水平也不同,因而增长不同的产业结构的影响下,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产业结构水平较为低下的时期,其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量上,而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其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则不再满足于交通运输量上,而是对交通运输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交通运输业需根据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的方向对交通运输业未来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进行改变。

1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1)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较为迅速,但与我国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需求不断增长的速度相比较,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还远没有跟上人们物质生活的需求。根据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依旧比较沉重。

目前,我国交通发展基础设施规模仍旧较小、技术等级较低,交通网络的普及度仍相对较低。当前仍存在很多地区尚未实现普通国道交通网络的连接,约有50%左右的地级市不能享有航空运输服务,甚至还存在很多村镇未开通普通公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铁路、公路的路网密度指标相对较低,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较为陈旧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等级标准较低,这些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快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善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首要任务。

(2)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综合发展

跟随着国际工业化进程发展的脚步,我国交通运输业在今后的发展即将迈入到一个较为特殊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我国交通运输的紧张状况得到较好的缓解,为继续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与此同时,交通运输系统本身变得极为复杂,各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性较差,难以形成高品质高效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尚有近40个地级行政中心和900多个县城未实现普通国道网的有效连接,无法享受到民航服务的地级市占全国的45%,还有许多乡镇和村落依旧没有公路通过。各运输方式拥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要想使得各种运输方式在实际生产生活过程中得到“无缝”衔接,就必须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合理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各交通基础设施合理进行布局,使各运输方式的服务之间协调发展。

(3)搭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平台

交通基础设施对运输结构和服务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综合运输体系的基本条件。基于我国快速发展的现状,我国未来将会在较长时期处于客货运输规模持续增长的态势。为了适应发展的需求,我国也正在建设和不断完善交通运输基本设施。有专家预计,到2035年左右,我国将基本完成对交通基本设施的建设。基于较小的交通运输存量和有限的运力,我国的综合运输体系还不能适应现行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

因此,我国应继续扩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这是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在完善综合运输体系的基础上,还要优化交通结构,这样才能实现一体化的运输服务以及适应先进的技术装备。

2提高交通运输业的科技水平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优势不仅仅是体现在交通运输设施的规模以及运输量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交通运输的技术水平上。交通基础设施的不足和技术装备等级的落后、现代化水平较低等问题都将严重影响交通运输业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建设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就须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在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首先应对交通运输工具的技术水平进行提升。以道路运输业为例,在客运方面,开发大型高档的客车,提升车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以满足旅客对交通运输的高层次需求;在货运方面,研制针对特殊物品运输需要的具有保温、冷藏、保鲜等各种大型厢式半挂车、零担式专用厢式半挂车等,积极发展集装箱运输;逐步淘汰经济性能差、技术性能低、耗油量高的老旧车型。其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相结合,建设信息化的智能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目前,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建设和广泛推广应用,有利于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由单一的基础设施扩张建设向集约型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转变,同时也将解决交通运输业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以及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实现了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实时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和运输交易成本,进一步提高了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安全性。

3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是实现交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要将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行协调统一的管理就必须建立符合时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只有在科学的综合管理体质之下,各种运输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协调发展,才能使各种运输工具在运输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效率。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固有的弊病是阻碍交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的重要因素。以往的交通运输管理方式对应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相对独立的管理经营模式也使得各个运输方式之间存在较大的竞争。为保证自身交通运输方式的竞争力,各种运输方式都吸收了大量的资金投入,这样对有限的物质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与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相悖逆。此外,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对交通运输工具等所指定的标准也不一样,这为今后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分工协作、协调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不同的运输方式发展的成熟程度不同,在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较为落后的部门也会严重影响今后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综合运作。

5.2.4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实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后发优势,这就造成我国的交通建设的时间缩短,同时,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也将必须在短时间内解决。我国现阶段面临着资源环境、土地、空域、岸线等因素的制约,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愈发严重,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因此,我国要改变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式,使交通发展从传统的建设型发展方式向新的服务型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对现有的体制进行改革创新,逐步使我国的交通发展业紧跟科学发展的步伐,向科学化的发展方向迈进。要尽量减少交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用技术来替代对资源的占有,提倡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对私人交通工具的依赖。

[1]王岳平,产业结构对交通运输业发展影响的定量分析[J].管理世界,2004,6:65-72

交通运输管理就业方向篇7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6)04-0281-01

交通运输管理在交通管理部门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随着社会市场经济和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管理过程中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提高了交通运输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在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交通运输管理过程中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并使用科学合理的原则,从而保证交通运输管理工作职能的充分发挥,促进我国交通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建设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1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的原则

1.1可靠性原则

衡量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优劣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系统运行后的稳定性。所以在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开发和设计过程中,应该广泛使用冗余技术,从而增加系统冗余性。同时在编制计算机系统软件之后,需要进行及时的实验测试,有助于系统运行安全隐患的消除,使交通运输管理计算信息网络系统具有自我检查的功能。

1.2实用性原则

在设计和开发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务实的态度,在交通运输管理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设计,从而使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开发呈现合理性的特征。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需要得到明确,有利于保证系统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根据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对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突出系统开发的重点。

1.3科学合理性

在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首先需要全面的调查系统需要处理的对象,与此同时,还需调整交通运输管理先行的作业组织和制度。

1.4可扩充性原则

不同程度的预见性是需要具备的,以此来应对系统日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可能性。其子在计算机硬件当面,而不同程度的扩充位置很有必要预留出来,并根据运输系统的要求更新和维护硬件设备;在系统的软件方面,需要运用层次化和模块化的结构形式,从而拓展和延伸系统原有的功能。

2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2.1车辆户籍方面

在户籍管理数据中,主要就是客运业户、汽车维修业户以及货运业户的户籍,在各个业户相关资料中获取相对主要的信息进行收集,比如户籍名称、通讯地址、业户的联系方式这些基本信息,要将这些系数字段信息都汇总到信息库中,形成一个业户基本信息的登记台账,从而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也方便调查业主的各项资料。

2.2税费改革方面

动态记录税费征收情况,包括应缴税费和应罚税费的记录,还包括实缴水费和交费时间的记录,滞纳金的收取,顺延情况,票据打印,以及用iC卡减免等情况也是需要及时的记录下来。实时监控税费的上缴情况,并且及时的调整市场的管理强度。

2.3稽查管理方面

能够将违规信息随时的记录入库,接下来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就会对其进行快速的整理和分类。结案率能够全面的放映出来,同时违规处理的力度和交通运输管理的市场秩序也能够得到全面的反映。

2.4报表业务功能

要及时的审查交通运输管理的相关报表,主要有月报表和年终报表等,这样一来,对于交通运输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信息的把握能够做到及时和准确,以此及时调整交通行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不尽规范了交通运输市场,还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并且从中得到的数据时极为可靠的。

2.5系统的优点

能够合理利用系统资源,本系统的数据传输方式可以采用电话定点拨号方式,此外,其具有优越的安全性能,在系统的支柱服务器中,有两块硬盘存在,如果其中一块硬盘发生故障,那么另一个系统硬盘的替代功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通过系统主机呈现的状态,管理人员对系统硬盘的运行状态就会得到全面的掌握。有利于系统硬件故障的及时纠正。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基础保证就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管理过程中也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促使我国交通运输管理向着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在车辆户籍管理和稽查管理方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相信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周羽民.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及其动因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1,2

[2]刘灿齐.现化交通规划学[J].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58,162.

[3]闵红星.封闭式高速公路电脑收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1998:164~15.

交通运输管理就业方向篇8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要点;创新策略

一、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1.交通运输业促进经济水平的提升

经济发达的城市,交通运输结构相对完善,体系建设速度也快,交通运输网涵盖城市的细微角落。完善交通运输结构建设体系,增强其规范化程度,能够助推经济的高速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突破交通运输的局限性,完善整个市场建设体系。因此,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效率相互促进,必须引起行业内的高度重视,为经济进步奠定基础。

2.运输系统促进区域整体化发展

就公路运输而言,如果运输不便捷,地理位置较偏,资源的运输就会受到一定限制,影响区域的整体化进程。只有保障交通运输系统的完整性,才能解决区域内资源流通难的问题,利用科学技术,或者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提高运输效率,发挥媒介的有效作用,实现区域整体化发展。

3.交通运输发展对社会稳定十分有利

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居民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较之以往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改善,人们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因此,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强交通建设,能够有效解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为人们的出行、生活、学习等提供了较大程度的便利,保障社会的稳定运行。

二、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创新的现实意义

1.优化内部资源配置

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来讲,市场中的资源多种多样,在海量的信息中整合出最佳资源,构建信息化环境,将经济管理与资源分配相结合,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加强行业经济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资源,挖掘资源的内在价值,发挥深层次的潜力,增强资源分配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2.建立并完善经营管理综合制度

交通运输的运行管理机制涵盖较多内容,优化经济管理,能够调整并完善经济管理机制。组织好经济管理,优化内部结构,更新交通运输行业的运行制度,才能获得较好的综合效益。良好的经济管理可以给企业运行机制的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带动企业机制改革与持续发展。

3.实现交通运输发展的有序性

交通运输业的前进,需要在宏观层面对行业各项因素进行协调,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为经济提升奠定基础。在市场结构变动的形势下,管理部门应立足于现实,优化市场管理环境,把握各项因素,助推行业健康稳步发展。

三、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未能正确认知市场化资源配置

现有的一些交通运输业即便逐步消化市场现有的资源,然而具体的投入比较分散,对应的预算工作开展不够深入,且企业资源管理制度尚未完善,制约企业整体产出效率,造成企业资金的浪费。

2.人员职能划分不明确

交通运输涉及较多的环节,对于多样性的内容,财务工作者需要对会计账目进行整理,增强其科学性与严密性。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负责者,对经济管理思想认知不够,职责分配不明确,决策管理不科学,加上财务职工的安排不合理,出现了职工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影响了交通经济管理。

3.财务预算缺乏全面性

如何有效配置行业资金,是交通经济管理的核心,加强经济管理决策,是一项必要工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财务预算机制缺乏,或者相关内容不充足,增加了财务成本,不利于交通运输业的快速转型,更不利于其创新发展。

4.资金管理不到位

经济管理成效是重点内容,对现有资源进行强化管理,分配与使用现有资金,是需要重点对待的。在分配与使用资金的时候,由于负债率较高,预算管理的体系化建设不足,措施严重欠缺资金管理,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阻碍了交通运输业的进步。

四、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创新策略

1.细化责任,重视内部管理

在发展交通运输的时候,必须将内部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對责任进行细致划分,找出当前行业内的重点,把握服务产业类型,分配并优化资源,提升内部综合管理质量,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创新经济管理方案,明确现阶段下经济管理思想,与管理机制相互结合,优化管理模式,对交通运输资源进行整合,使经济管理能够更加规范稳步地推行,为行业发展提供助力。一方面,需要明确经济管理内核,对其价值进行把握,结合行业现状,确定出管理要点的新方向,净化交通运输市场环境,将多样性的内容进行细致划分,分配管理职责,做好自身岗位职权范围的任务,基于战略管理视角,深化经济管理细则。另一方面,需要提升职工素质,聘请财会职工,加强岗位职责培训,协调发展每个环节,明确各个步骤的业务,最终为交通运输业的经济发展奠基。

2.加强预算管理,注重科学决策

创设全面预算机制,基于利益共享原则,对交通运输业的资金流量和资产负债内容进行分析,将个体利益与综合效益相融合,提供决策和战略上的依据。设置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将流量表与负债表相结合,表现出现阶段的运行状况,使预算导向价值得到有效发挥。搜集市场信息,了解资源使用情况,对资金成本进行控制,调整收入和产出比例,使运行资金得到有效节约,对现有市场环境进行评估,为后期的经济奠基。重视企业对现金的管理,将此作为关键点,对资金管理机制进行设置,把握资金的具体流向,对预算编制机制进行改革,将发展计划与核算结构相联系,综合归纳月度和季度的资金收支现象,实现资金的有效回收。

3.根据法律制度,强化合同管理

法律制度的建设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不断健全,在完善法律的过程中,可以为交通运输的创新提供制度支持。对法律内容进行细化,深入挖掘制度内的相关细则,在整个法制体系下,为交通运输业的创新提供思路,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实现法制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只有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有法可依的理念,才能畅通交易环节各渠道,丰富交易产品的种类,对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确定,实现双方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在法制环境中,强化合同管理,对合同中的内容进行细化,找出存在的漏洞,进一步完善和弥补,设置最基础的交通运输业务,丰富交通运输的责任意识,约束和规范自我行为,创新管理交通运输经济,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

4.创新改革发展模式

重視网络沟通平台的构建,将信息化资源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提供思路,有效处理期间可能出现的各项新问题。构建信息化网络体系,对信息流进行细化,加大行业和外部的信息交流,提高使用效率,加强交通运输的信息管理,健全内部和外部信息沟通的模式,突破现有的困境,增强交通运输业与其他行业的交流,促进各项资源和信息的有效流动。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提供更加多样的经济信息,从外在保障交通运输,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逐步落实交通经济管理的阶段性和全局性目标,将交通运输与市场经济相互衔接,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正确方向。

五、交通运输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方向

1.强化绿色环保理念

需要树立环保理念,将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指导思想,逐步向经济发展层面延伸,对公路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同时,有了先进思维的支撑,经济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彰显新时代的市场思想,形成服务至上的完整化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更大程度的便利,进一步满足群众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实现高效优质的服务。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选择充足优质的能源,缓解资源不足的状况。

2.注重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

树立服务交通运输服务质量的引导目标,对交通运输的现有组成形式进行优化,增加枢纽通道,强化信息建设,对各地区的经济与资源进行配置,实现有效协调。同时,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与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相适应,对顶层方案进行系统化设计,分阶段完成行业战略规划目标,起到良好的借鉴性与参考性作用。

3.加强信息调整,注重发展新业务

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过程中,应创设平台,凸显平台的作用,整理交通信息,将互联网、物流和交通进行整合,实现一体化管理,制定信息战略规划,引进新业态,不断完善新业态,形成更加完善的体系。在调整信息的过程中,应完善审理体系,增强其真实性,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对发展途径进行创新,充分关注新业态,扩大行业发展的领域,稳步推行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管理就业方向篇9

从2008年国务院组建交通运输部,到2009年成立部道路运输司,再到2011年在各级领导密集关注下出台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近年来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出台无不昭示着道路运输业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

“道路运输‘十二五’规划是交通运输部整个十二五规划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专项规划,体现了交通运输部从过去较单纯的建设规划,到现在重视编制行业发展规划的理念转变。2009年道路运输司成立后,即开始谋划这一规划。”在接受《运输经理世界》记者专访时,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战略与政策研究所所长谭小平强调了这个规划出台的重要意义。作为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项目负责人,谭小平对规划出台的论证过程历历在目,其感慨心情更是溢于言表。

谭小平透露,当主题确定为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后,编制项目组主要从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多式联运衔接等角度界定主题的含义。草案完成后,交通运输部通过与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官员和专家学者的座谈讨论,通过与企业召开多种形式的交流,并通过网上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建议等多种途径,针对行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达成了广泛共识,历时两年多,终于在2011年10月份经部务会审定推出了这个“规划”。

“规划”也充分吸收了2009年新时期道路运输行业十大调研成果,通过广泛讨论,在业内形成了许多重要共识,“道路运输是最基础的运输方式,具有其它运输方式的不可替代性,是其它所有交通运输方式不可离开的接驳中转方式,因为道路运输具有门到门、完成最后一公里服务的优势,这是其它所有交通运输方式都不具备的,所以这个规划被单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谭小平说。

转方式调结构是主攻方向

进入新世纪以来,从拉动内需的战略出发,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公路建设如火如荼,融资模式的多样性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参与公路建设的积极性,中国的道路通行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相对而言,在这个时期,道路运输组织方式的创新和市场培育与建设端的热火朝天存在着较大差距。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2008年的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积极推进交通发展的“三个转变”,即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可以说,“三个转变”深刻地影响到了“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调整,“作为交通运输行业重要领域的道路运输业,在‘十二五’规划的谋划上,同样要遵循这一条主线。”谭小平强调,对行业发展战略和主线的正确把握是道路运输业十二五规划必须首先考量的重要前提。

正是因为前一时期各方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道路运输业总体上呈现粗放的产业发展形态,许多地方靠增加运力规模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内涵式的增长目前在行业里体现还是不足。

“十二五规划提出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需要通过理念、政策、体制机制和技术的全面创新来实现,而这又主要体现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

谭小平指出,对内需要改造传统产业形态,不断提高运输站场、车辆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从业队伍的素质,增强运输组织能力,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对外则应充分发挥道路运输的比较优势,强化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现代物流发展。

十二五时期国家把发展综合运输提到一个更加重要的地位。因为道路运输在整个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所以应该充分发挥自身难以替代的比较优势,为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作出贡献。“‘十一五”之前,道路运输行业比较注重突出自身的发展,较少有意识地去注重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问题。但是道路运输本身有这样的责任和使命,因为我们能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所以必须主动去衔接,而且还要考虑高铁等其他方式竞争的客观影响。因此在发展的内涵方面,“十二五”规划中我们把现代道路运输业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了重点关注。”谭小平说。

在重点工作的布局上,道路运输行业的结构调整比其它运输方式更为迫切,从现在已经暴露出的问题看,道路运输的结构性矛盾比其它运输方式更为突出,“所以在布局重点工作的时候,这一方面我们思考得更多一些,十二五期必须在缓解结构性矛盾方面有更大的努力。”谭小平介绍说。

目前全国道路运输业户户均拥有的车辆数大概在1.5辆左右,总体结构呈现散小弱的现状。由于企业规模小,一些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就无法展开。

也正因为整体结构的这种不适应,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就很难冒出来,所以十二五时期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谋划中,必须首先考虑市场主体的组织结构调整,这是所有结构问题中的首要问题。

行业整体结构的落后状况也影响到了道路运输业传统服务方式的转型。从业内来看,过去基本上都是就道路运输谈运输,较少延伸到多式联运、现代物流等道路运输发展的前沿问题,由于发展思路不够开阔,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式联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体现不足,企业实施网络化运输的基础比较薄弱,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热情不高,投入力度不大,企业缺乏主动对接其他运输方式的积极性。谭小平强调指出,正是基于这样的行业发展,道路运输业的十二五规划对结构调整的要求很重视,并把它作为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法规政策需加大支持力度

在向本刊记者阐述了道路运输业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重要工作之后,谭小平还就我国城市公交、出租车、汽车租赁等领域的专项法规问题进行了介绍,他指出,法规的缺失与相关子行业的蓬勃发展形势难以适应,既有管理制度甚至存在一定的冲突和困惑,所以迫切需要建立健全行业法规体系。

谭小平透露,“十二五”期间,出租车领域将以创新出租汽车运营模式为切入点,促进出租汽车行业稳定规范发展。一是促进出租车行业的公司化经营,二是创新出租汽车行业的服务模式,三是推动出租车行业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企业内部的规范管理制度,既要从业人员有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同时也要充分保障对从业驾驶员的合法利益。

政策手段不足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谭小平强调国家政策的支持尤其是资金政策的支持对整个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对行业内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也是企业呼吁得最迫切的。“但现实是支持道路运输行业的政策比较少,资金投入本来就不足,政策落实起来比较困难,对加快行业转型发展作用不明显。”对此,谭小平介绍说:总体上讲,我们一直强调运输很重要,但是这些年来在政策手段上还没有一些特别大的突破,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道路运输行业的支持政策各方都在说,但是真正落实的却非常少,尤其是针对道路运输市场比较混乱的现状,如何用一种强有力的政策手段来及时改变这一状况,从这么多年的探索来看,相关的行业主管部门,在这一方面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抓手。”

谭小平举例说:经营主体的结构调整,如何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等问题,目前确实没有很好的抓手。加快淘汰老旧车型,这一方面也没有相应的强有力的政策手段让老旧车型更快退出市场。“还有推荐车型为什么推而无力?就因为没有政策手段,大家肯定不愿意用,因为先进的车型成本肯定要高一些。所以现在想从推荐车型制度,发展成标准车型制度,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手段和法律法规的支持。”

谭小平进一步指出,十二五时期,对于道路运输业来说,在法规建设上任务还很重,很多法律制度,比如汽车租赁,现在还没有出台,出租车的法律制度也还在探索过程中,道路货运中关于货代、货运中介等方面也缺乏明确统一的法规规范。其它如“道条”也一直在修订的过程中,“道路运输业发展是很快的,有很多新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等迫切需要补充和完善,这些工作对于未来的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一些资金支持政策迫切需要落实,比如对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支持,比如站场建设,比如信息化建设等等,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都应该给予一些政策性的资金倾斜,很多正在成长中的企业也很在乎这样的支持。

特别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时期应该以市场为主体,政府要做的工作应该是顶层设计,包括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重点要推进哪些项目?哪些是政府要做的,哪些是企业要做的?都必须明确。整个信息化建设的构架里包含的功能、内容、模块等,这些顶层设计的事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给行业的发展以正确的指导和规范。

客货运输组织方式重在突破

谭小平向本刊记者透露,“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部将重点推进甩挂运输这种先进的运输方式,“推甩挂运输,一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集中度,扶持龙头企业。甩挂运输是很重要的抓手,扶持甩挂运输发展,在站场建设,车辆装备上多给予支持,通过这样一种方式,逐渐地开始整合资源,促使企业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形成核心的龙头和骨干企业。二是有利于促进车辆的标准化。三是有利于促进信息系统的建立,以保证车辆的调度更精细,运输企业的效益更显著,站场的网络化建设步伐更快捷。

由于长期以来对货运中介领域缺乏完整的制度管理,管理的权责也不很明确,使得货代成了一个灰色地带,“目前商务部也对货代管一部分,采取的是备案的方式,因为法律不能打架,所以交通运输部重点突破在无车承运人这一块,通过无车承运人法律制度的建立,来规范货运中介的行为。无车承运人与货代不一样,它是承运人,交通运输部可以名正言顺地规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解决一部分货运中介的问题。”谭小平说。

道路运输的十二五规划将以规范货运中介市场为切入点,促进道路货运业的资源整合。在这方面,谭小平介绍说,主要是完善货运中介市场的法律规范制度,包括无车承运人,建立以无车承运人为主体的货运管理制度。其次是引导货运中介组织向物流服务商转型。

交通运输管理就业方向篇10

出了剖析,并对如何改革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交通运输供需平衡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战略发展

交通运输体系向来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经济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交通运输体系来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形成的交通运输网络。但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交通运输的管理体制发展依旧缓慢,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在运输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城市交通拥挤,运输秩序混乱,运输结构不合理,内外交通的衔接不顺,多种运输方式的配置不当等,而这些归结起来就是一个问题即管理体制问题,正在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制约。因此对其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是势在必行的,如何应对新时期的发展和变化,进行有目地控制与协调,实现运输目标成了许多学者所研究的问题。

一、交通管理体制的含义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是保证交通运输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改革现行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建立统一管理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创新非常必要。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是由管理主体、客体、以及环境有机结合而构成的。改革创新交通运输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优势互补,从而交通运输畅通,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国交通运输领域所面临的现实矛盾和问题

1.交通运输需求增长与交通运输供给不足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第三产业的延伸和全球化的进展,物流运输的需求也不断扩大,这就迫切需要交通运输来支撑和保障,与之相应地就是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从目前现状来看,尽管我国交通运输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不论是运输的供给数量质量,还是管理水平,还都无法满足预期的交通运输需求。

2.交通运输发展的建设与环境资源的实际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

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建设显然是需要有与之对应的环境资源来保障。在建设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环节,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这就在无形之中减少了农业用地的面积。据专家统计,我国现有规划的高速公路及一般公路的设计方案,占用的耕地面积将是现有的3倍以上。其次,在野外建设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改变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将会对江河水系、原始森林、草场牧场、文化遗迹等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此外在交通运输运营过程中,还要消耗70%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气自然能源。这些影响都会随着交通运输供给总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所以有限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对交通运输供给的制约将会越来越突出。

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平衡发展的战略思想

我国由于没有设置统一管理各运输方式的行政主管部门,现行的交通管理依旧是分散管理模式,即按运输方式从中央到各地方政府分别设立若干交通主管部门,实行分开管理,致使各个交通运输各部门内部矛盾重重,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十分突出。而且由于机构设置臃肿,管理人员繁多,经费开支巨大,管理成本太高,同时也加大了广大经营者的负担。现行的管理体制的部门分割,使交通发展规划建设、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等方而存在自成体系的问题,缺乏互相之间的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的机[1]。此外还导致了重复建设,由于交通各部门缺乏统一规划,致使城乡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海陆空运输站点布局不合理,运输各部门互补的优势未能发挥出来。联合运输难以组织和实现,而且运力投放盲目无序,互相竞争严重,难以形成综合运输效益,一些行业和企业亏损严重。诸多问题难以协调,交通运输仍然存在多头管理、政出财政支出过多的现象,整个交通运输业的管理还是很难真正统一起来。

三、解决交通运输领域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关键在于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1.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

事实证明,建立综合管理公路、铁路、民航、港口、水运、管道运输等所有交通运输方式的交通运输部,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交通的要求,建立起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才能有效地应对当前及未来的交通运输发展的挑战。

2.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具体改革措施

建立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可以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做法。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依托于管理机构而存在,需要以管理规则的形式来确立[2]。首先要符合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机构模式特点,根据行政管理机构与经营管理机构运作的职能与目标不同而有所侧重。其次要根据各种机制调节对象、作用方式、欲达目标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对策,逐步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体系,从而实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良性运作的整体目标。

要改革交通运输体制,必须要精简机构,精简人员,解决重复管理,人浮于事问题,,办事推诿等问题,提高办事效率。交通运输具有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周到、方便、及时的服务。

3.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具体运营原则

整合各部门的职责,建立政府交通基础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法规、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和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方面的职能。首先是在基层地方政府,结合地方实情,加快建立省级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其次是国家政府机关,以明确职能为基础,争取早日组建综合性的国家交通运输部[3]。国家交通运输部门应及时制定供给交通运输的法规、政策、规范等,制定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规划以及安全监督、协调等措施,全面统筹交通运输发展,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此外要理清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外,还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既要有体现全局利益的统一性,又要有统一指导下兼顾局部利益的灵活性;既要有维护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权威,又要有在赋予地方政府必要的人、财、物权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赵金涛,刘秉镰.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