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道路运输管理应急预案十篇道路运输管理应急预案十篇

道路运输管理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2:10

道路运输管理应急预案篇1

1.1目的

为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上海世博会公路交通和道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方案》、《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能力,切实做好突发事件处置期间交通运输组织及保障工作,以保障上海世博会期间交通运输安全、有序运行,现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l)《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7)《*市公路、水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8)交通运输部《上海世博会公路交通和道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方案》

(9)《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意见》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境内可能发生的与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保障相关的突发事件;其主要对象为交通运输企业、车辆(船舶)、驾驶员(船员)以及主要交通基础设施的管控和安全防范:

(l)经营线路有一端在上海辖区的道路运输企业营运车辆、驾驶员以及运行所经的汽车客运站;往来于上海的道路危险品运输车辆、驾驶员(含押运员)以及运行所经的货运站(场);

(2)由我市内河(长江除外)进入上海内河水域的船舶、人员以及运行所经的港口、码头;

(3)通向上海的主要公路、桥梁、港口、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

1.4突发事件分类、分级

根据我市交通系统管理体制、机制的实际情况,以及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需要,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保障发生的需要我市交通行业应急响应的突发事件,原则上分为公路保障类、水路保障类、运输保障类三大类。

突发事件分级及事件预警分级,应按市交通局的现有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2应急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2.1应急组织体系

根据我市道路、水路交通现状和分级管理体制的特点,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应急组织体系由市级(市交通局)、县级(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二级应急机构组成。

对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由省交通运输厅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保障应急指挥组负责指挥协调应对处置工作;较大和一般突发事件交通处置工作原则上以市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为主实施应急预案,需要省交通运输厅有关部门协助、协调时,及时向省交通运输厅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保障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相关信息,由省交通运输厅有关部门指导实施应急预案。

2.2组织机构和主要职责

2.2.1领导机构

成立局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保障应急指挥组,隶属于局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组织领导、统一指挥交通运输系统道路、水路运输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运输组织和保障工作。应急运输组织和保障工作应在政府的领导下进行。

组长:刘文荣局长

副组长:王卫东副局长

李建新副局长

王博铭副局长

成员:戴川秋局办公室主任

周旭东局港口处处长

曹建中市公路处处长

马恒市航道处处长

许晓枫市运管处处长

叶军市地方海事局局长

董屺林局安全处处长

应急运输指挥组主要职责:

(1)决定启动与终止全市辖区较大、一般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行动,进行应急处置各阶段的决策;

(2)负责全市辖区内道路、水路运输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救援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

(3)根据交通运输厅或上海世博会安全保卫工作协调小组要求,部署和组织各应急处置小组,参与对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有关部门按照预案明确的职责开展工作;

(4)其他相关重大工作。

2.2.2应急工作机构

(l)应急办公室

责任部门局应急办,办公室主任由戴川秋和董屺林同志担任。主要职责: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本预案的修订与完善;负责与各成员单位及地方应急领导机构的联络、组织协调;负责收集、汇总、分析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及时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提供应急响应行动建议;收集、汇总应急处置工作开展后的相关信息;承办应急指挥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公路保障组

责任单位市公路处,组长由曹建中同志担任。负责公路抢修和保通工作;负责国道、市道收费站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应急救援车辆优先通行;协助公安部门实施公路交通管制,确保应急救援车辆顺利通行;承办应急指挥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3)水路保障组

责任单位市地方海事局,组长由叶军同志担任。负责管辖水域船舶航行、停泊和作业的水上交通安全和保障工作;负责水路运输信息采集及港口、航道、船闸等通航设施抢修和保通工作;开通绿色通道,实施管辖水域交通管制,确保应急救援船舶优先顺利通行;承办应急指挥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4)运输保障组

责任单位市运管处,组长由许晓枫同志担任。掌握应急运输保障车船运力信息,了解事故车辆信息,为应急运输保障决策提供依据;负责旅客疏运、危险品运输驳载及事故现场的清障等方面的应急运输保障车船组织、调度;承办应急指挥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2.3县组织机构

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成立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交通运输组织及保障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配合做好交通运输组织及保障工作。

3应急响应

3.1分级响应

发生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道路、水路运输安全突发事件,需要交通应急运输保障的,迅速报厅应急指挥中心,市局应急指挥组在厅应急指挥中心统一指挥下实施应急运输保障处置工作。

发生较大(iii级)道路、水路运输安全突发事件,需要交通应急运输保障的,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接到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后,市局应急指挥组启动并实施本级道路、水路运输应急保障预案。

发生一般(Ⅳ级)道路、水路运输安全突发事件,需要交通应急运输保障的,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接到县级应急指挥中心的指令后,启动并实施本级交通运输应急保障预案。

3.2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行动

接到关于特别重大和重大道路、水路运输安全突发事件需要交通应急运输保障的有关指今、通报或报告后,在局应急指挥组的指挥和领导下,立即启动本预案,组织专家组对事件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并向厅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有关信息。

3.3较大和一般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行动

市、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接到较大和一般道路、水路运输安全突发事件需要交通运输保障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突发事件运输保障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开展现场突发事件应急运输保障工作,并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处置情况。

3.4应急响应终止

特别重大(1级)、重大(11级)道路、水路运输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运输保障工作完成,突发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由厅应急指挥中心宣布运输保障应急响应终止,局应急指挥组做好现场处置并将运输保障应急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厅应急指挥中心。

较大和一般突发道路、水路运输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运输保障工作完成,突发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由市级、县级应急指挥组宣布运输保障应急响应终止。

3.5应急响应工作流程

4处置措施

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应急处置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在地方人民政府统一指挥下,组织实施应急响应工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在突发事件处置期间,各级交通部门要按照上级要求严格履行职责,及时组织相关单位和部门,做好人员、物资的疏运工作。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按照突发事件的类型,选择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4.1公路保障类突发事件

4.1.1通向上海的主要干线公路出现病害或毁损的处置措施

(1)事发地公路管理部门立即赶赴现场,设置警示标志,引导车辆分流,了解道路、桥梁、隧道病害或毁损情况,研究制定加固、抢修方案,同时上报上级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2)调集抢修队伍、机械、物资,组织加固、抢修;

(3)事发地抢修能力不足时,应及时向市级应急指挥组报告。市级应急指挥组根据抢修队伍、机械、物资的需求情况及抢修队伍、机械、物资筹备情况,下达调集抢修队伍、机械、物资的指令,启动应急预案。

4.1.2通向上海的主要干线公路因突发事件致交通堵塞的处置措施

(1)通向上海的主要干线公路出现交通堵塞的,发生地公路管理部门应立即根据预案组织实施路网调度,引导过往车辆分流绕行,同时通过可变情报板、收费站和相应的媒体相关信息。

(2)收费站必须开足收费道口,必要时可考虑开设专用通道,保障车辆快速通过。

4.2水路保障类突发事件

4.2.1由船舶交通事故引起的人员重大伤亡事件的处置措施

(1)现场抢险人员,应迅速开展救助并配合医疗救护部门和专业人员及时转移救治受伤、落水人员,遇有人员死亡时,海事与相关部门联合处置;

(2)事故现场海巡艇组织船方自救,调动现场附近的船舶、设施参加救援,综合考虑风向、风力、水流、流速等,考虑扩大搜救范围;

(3)实施内河交通管制,控制事发水域船舶进、出,防止事态扩大。

4.2.2船舶火灾爆炸突发事件的处置措施

(1)根据船舶火灾事故情况,事发地地方海事局在事故水域一定范围内实施内河交通管制,对其他船舶进行必要的隔离;

(2)事发地地方海事部门在弄清火情性质、部位和程度的基础上,选用合适的灭火剂,采用有针对性的扑救方法组织灭火,直至消防部门到来;

(3)现场海巡艇应迅速指挥疏散事故水域的人员,配合相关部门控制闲杂人员进入,将周围人员降到最低限度,同时抢险人员必须做好充分的防护准备,防止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4)为防止滋生新的恶性事故,在火情得到初步控制或采取降温等措施后,应尽可能将起火爆炸船舶远离城镇等人口、取水口、财产、物资密集区域或重要设施区域。

4.2.3干线航道堵航重大事件的处置措施

(1)加大现场管控力度,确保航道留有一定宽度的应急处置排档通道;

(2)事发地地方海事部门应通过船舶动态报告、报港制等措施做好对进入内河的船舶控制,加强对船舶进行疏导;

(3)航道部门配合海事做好船舶的调度、运行和管理工作。

4.2.4危化品船舶严重污染水域事件的处置措施

(l)发生船舶污染水域事件时,应迅速实施临时内河交通管制。疏散其他船舶;

(2)事发地地方海事部门应立即疏散事故水域的人员,控制其他船舶和人员进入事故水域;

(3)事发地地方海事部门应及时向当地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汇报,会同环保部门判明污染源的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并会同相关部门提出控制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相关人员、调集设备进行控制和清理危险源;

(4)遇有有毒液体泄漏,并可能对取水造成污染的,事发地地方海事部门应立即通知相关取水部门停止取水和环保部门进行监测,超前采取防控措施;

(5)遇有易燃、易爆品泄漏的,要严禁一切火种;防止因泄漏而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所有附近船舶机器、相关设施、设备必须停止运转,附近岸边、船舶及相关设施禁止一切明火,进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关闭通讯工具;

(6)进入现场人员都要佩带针对性的防护用具。如己对人体产生影响时,要根据不同种类状态,采取不同的应急处置医疗急救措施。

4.2.5通航设施毁损的处置措施

(1)事发地航道或港口管理部门立即赶赴现场,设置警示标志,引导船舶停靠、分流,了解船闸、港口设施病害或毁损情况,研究制定加固、抢修方案,同时上报上级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2)调集抢修队伍、机械、物资,组织加固、抢修;

(3)事发地抢修能力不足时,应及时向市级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市级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抢修队伍、机械、物资的需求情况及抢修队伍、机械、物资筹备情况,及时下达调集抢修队伍、机械、物资的指令,启动应急预案。

4.3运输保障类突发事件

4.3.1发生针对或利用营运车辆、客运站进行的恐怖活动的处理措施

4.3.1.1营运车辆劫持事件

(1)已安装GpS的营运车辆,驾驶员要及时启动报警按钮,同时尽量分散注意力,拖延时间;

(2)应急指挥组得知恐怖事件发生后,要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启动应急预案,调查营运车辆、驾乘人员及所属企业信息,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实时监控被劫持车辆运行情况;

(3)被劫持车辆是客运车辆的,应根据需要调度指挥车辆疏运人员;被劫持车辆为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应根据需要调度指挥车辆驳载危险品;

(4)协助公安、医疗救护、保险等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4.3.1.2客运站爆炸事件

(1)应急指挥组得知恐怖事件发生后,要立即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向上级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启动应急预案,根据需要调度指挥车辆疏运人员;

(2)协助公安、医疗救护、保险等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4.3.2营运车辆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措施

4.3.2.1营运客车安全生产事故

(1)乘务员应迅速将事故情况报告单位或车主,积极组织疏散旅客,指导旅客开展救援,并向过往的车辆、行人以及附近的住户、单位求救;

(2)客车驾驶员应将客车熄火,切断车辆油电路,防止车辆起火爆炸,向公安交警部门报案,保护好事故现场,并协助乘务员做好救援和疏散旅客工作;

(3)所有营运车辆和各级运政管理人员如在途中发现营运客车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立即停车,协助做好救援及报告工作;

(4)事故发生所在地和车属地的应急指挥组接到通知后,要立即向上级应急指挥机构报告。组织车辆技术及保障机构人员赶赴事故现场,了解事故情况、分析事故原因,启动应急预案,调度指挥车辆疏运旅客;

(5)协助公安交警、医疗救护、保险等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4.3.2.2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事故

(1)事发地的应急指挥机构在接到上级或有关部门指令后,要立即向上级应急指挥机构报告,事发地运管机构组织车辆技术及保障机构人员赶赴事故现场,了解事故情况、分析事故原因,调查事故车辆、驾乘人员、装载货物及企业信息,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提供应急救援支持;事故车辆非事发地车辆时,市局应急指挥组接到请求时及时通知车属地运管机构调查事故车辆、驾乘人员、装载货物及企业信息,并反馈给事发地应急指挥机构;

(2)根据实际情况或按上级要求事发地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预案,调度指挥驳载车辆、吊车等车辆赶赴事故现场,实施驳载、事故现场清障;

(3)事发地应急运力紧张或情况紧急时,应及时向市局应急指挥组报告。市局应急指挥组根据应急运力需求情况和应急运力储备及使用情况,查询、筛选、定位事发地附近危险品运输车辆,通知有关市运管机构启动应急运力,赶赴事发地实施驳载。市应急指挥组无法协调解决的将向上级领导机构报告,请求运力支援。

(4)协助安监、公安交警、医疗救护、保险等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4.3.3突发事件致严重性旅客滞留处置措施

(1)发生旅客严重滞留时,发生地运管机构接到上级或有关部门指令后,立即赶赴事发地了解旅客滞留情况、分析事故原因,调度指挥车辆疏运旅客。当地市级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及时向上级报告。

(2)事发地应急运力紧张时,应及时向市局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市局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应急运力需求情况和应急运力储备及使用情况,通知有关市运管机构启动应急运力。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无法协调解决的将向上级领导机构报告,请求运力支援.

5后期处置

5.1调查评估

依据本预案由应急组组成调查组对道路、水路运输安全突发事件的事发原因、处置经过、损失、责任单位奖惩、救援需求等作出综合调查评估,并提出损失赔偿、征用补偿、灾后恢复及重建等方面的建议,形成调查评估报告上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5.2总结和改进

参与应急处置和救援的单位应分别提供救援总结,由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汇总。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专家根据汇总材料和调查报告,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完善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6应急保障

6.1应急队伍组建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平急结合、因地制宜,分类建设、分级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运转”的原则,组织一批年富力强、技能娴熟、素质较好的职工,成立道路、水路运输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队伍,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集中,开展应急救援处置工作。

6.2应急物资储备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建立实物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生产能力储备与技术储备相结合、政府采购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质、工程机械、应急运力等,强化应急物资储备能力。

6.3工作制度

上海世博会安保工作实施期间,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切实履行各自职责,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交通运输需求组织和保障工作。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各单位、部门和相关人员工作职责,确保运输保障有条不紊、要加强日常工作考核,认真排查工作薄弱环节,及时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应急保障过程中的失职行为要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在应急保障中成效明显、作用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相应的奖励。

6.4后勤保障

各单位要对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突发事件运输保障工作的运营经费给子必要的支持,确保人员和物资安全、畅通地运输。

6.5预案制定和培训演练

市交通局负责研究制定《*市交通局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各县、区交通主管部门按照市局预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完善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并经常性地组织演练,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

7附则

7.1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市交通局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保障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道路运输管理应急预案篇2

论文摘要:随着物流业的迅猛发展,道路运输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深化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确保道路运输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道路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构建道路运输管理体系的意义,提出了具体建设举措。

1引言

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自然灾害,灾害发生时如何确保道路畅通、转移受灾群众、运送救灾物资等问题给交通运输应急机制屡屡带来考验,也逐渐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集中体现在我国当前的道路交通运输应急保障机制不够健全。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机制,搞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及运输保障已刻不容缓。

2构建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的意义

2.1交通运输管理保障体系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各个方面及各个层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道路交通也不例外,市场经济形势下的运输业是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交通格局,这种变化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此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道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新机制,已成为交通运输管理者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

2.2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当前,道路运输方式已发展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主体,但与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相比,运输安全管理还显滞后,特别是近些年呈现的道路交通运输安全重特大事故频发。针对道路交通运输的特点,构建有效的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减少道路交通运输事故发生,降低交通事故损失,对保证交通运输安全、畅通,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及提高运输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具重要意义。

2.3客观经济环境促进了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有力促进运输业的大发展,交通与经济两者是紧密相连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加入wto后,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员的流动和物资的流通日趋频繁,形成了全国商品大流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随着交通量的大幅度增加,交通事故频发,这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都无法回避的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依据国外专家的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超过6%即会引起交通事故的大幅增长升,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自1994年始GDp增长率已连续十几年超过8%,处在一个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所以说客观的经济环境是目前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诱因。

3构建道路运输保障体系的措施与建议

3.1不断完善道路运输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与交通相关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是交通部,应提高交通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速度,要重视运用科技途径提高针对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不断加强道路交通保障相关理论及政策的研究,以及对决策技术和事故救援及处置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提高道路交通保障的科技水平。

3.2加强运输队伍建设,强化运输保障体系

要加大对道路事故救援及运输保障方面的人才建设力度,特别是要加强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及应急救援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技术专业优势及特长;以地市为单位整合组建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队伍。合理规划省级运输保障队伍和应急救援布局,提高事故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的覆盖面;发挥和利用社会救援力量的作用,努力构建“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体系。积极构建运用市场机制组织协调专业运输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救援的应急管理服务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专兼职队伍结合的道路突发事故救援及运输保障队伍,勇于探索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动员机制,力争实现道路突发事故应对工作的社会化。转贴于

3.3加快对道路运输应急救援机制的建设进度

加快对道路运输事故预警机制的建设步伐,结合现实情况可建立四级预警体系,形成规范科学的预警信息、更新及解除程序,并对有关的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逐步构建起与相关政府部门及新闻机构的信息沟通制度,及时准确地收集道路突发事故的相关信息,实现信息筛选、统计及分析的相关机制,提高信息分析研判的能力和预警水平。加强信息报告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应急信息的报告、举报、传递和共享机制,建立事故应急值班、渠道联络、应急会商、信息报告等制度,明确各个级别的应急信息报告标准、时限及相关程序,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同级共享的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应急决策机制建设步伐,尽快建立责任明确的科学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危机决策问责机制,明确责任追究的相关细则,积极探索构建应急保障事后独立调查制度。加强对事故相关信息机制、社会动员机制、恢复重建机制、应急运输补偿机制等的建设。

3.4加强道路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演练

构建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各级、各类交通应急预案的衔接和互补,针对事故损害严重程度编制相应级别的事故救援应急保障预案,形成覆盖面广、种类齐全,有很强实用性及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对道路交通应急危险源的相关调查,结合风险隐患进行风险评估方面的调查分析,尽快建立分级和分类管理制度,就道路突发事故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详细设置相关人员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工作责任的追究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努力实现动态监控和管理。规整现有的各类各级道路事故应急救援及保障的相关培训和演练设施等资源条件,逐步构建起事故应急科普、宣教、培训及演练基地,进一步规范培训内容,逐步形成基本上能覆盖各类道路突发事故的应急培训和演练体系,推动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深入全面开展。

结束语

道路运输管理保障工作是积极有效应对当前交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道路运输保障能力和事故应急处置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务必要下大气力积极构建运输管理保障体系,开拓思路,提高认识,全面提升道路运输管理保障水平,维护运输企业合法权益,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华,刘丽.浅谈构建道路运输生产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及其完善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8).

[2]孟明,左琳.浅析北方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及运输保障体系的建设[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

[3]肖殿良,田雨佳.公路应急运输保障体系现状及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09,(1).

道路运输管理应急预案篇3

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自然灾害,灾害发生时如何确保道路畅通、转移受灾群众、运送救灾物资等问题给交通运输应急机制屡屡带来考验,也逐渐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集中体现在我国当前的道路交通运输应急保障机制不够健全。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机制,搞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及运输保障已刻不容缓。

2构建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的意义

2.1交通运输管理保障体系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各个方面及各个层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道路交通也不例外,市场经济形势下的运输业是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交通格局,这种变化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此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道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新机制,已成为交通运输管理者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

2.2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当前,道路运输方式已发展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主体,但与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相比,运输安全管理还显滞后,特别是近些年呈现的道路交通运输安全重特大事故频发。针对道路交通运输的特点,构建有效的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减少道路交通运输事故发生,降低交通事故损失,对保证交通运输安全、畅通,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及提高运输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具重要意义。

2.3客观经济环境促进了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有力促进运输业的大发展,交通与经济两者是紧密相连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加入wto后,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员的流动和物资的流通日趋频繁,形成了全国商品大流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随着交通量的大幅度增加,交通事故频发,这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都无法回避的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依据国外专家的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超过6%即会引起交通事故的大幅增长升,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自1994年始GDp增长率已连续十几年超过8%,处在一个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所以说客观的经济环境是目前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诱因。

3构建道路运输保障体系的措施与建议

3.1不断完善道路运输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与交通相关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是交通部,应提高交通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速度,要重视运用科技途径提高针对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不断加强道路交通保障相关理论及政策的研究,以及对决策技术和事故救援及处置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提高道路交通保障的科技水平。

3.2加强运输队伍建设,强化运输保障体系

要加大对道路事故救援及运输保障方面的人才建设力度,特别是要加强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及应急救援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技术专业优势及特长;以地市为单位整合组建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队伍。合理规划省级运输保障队伍和应急救援布局,提高事故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的覆盖面;发挥和利用社会救援力量的作用,努力构建“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体系。积极构建运用市场机制组织协调专业运输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救援的应急管理服务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专兼职队伍结合的道路突发事故救援及运输保障队伍,勇于探索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动员机制,力争实现道路突发事故应对工作的社会化。

3.3加快对道路运输应急救援机制的建设进度

加快对道路运输事故预警机制的建设步伐,结合现实情况可建立四级预警体系,形成规范科学的预警信息、更新及解除程序,并对有关的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逐步构建起与相关政府部门及新闻机构的信息沟通制度,及时准确地收集道路突发事故的相关信息,实现信息筛选、统计及分析的相关机制,提高信息分析研判的能力和预警水平。加强信息报告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应急信息的报告、举报、传递和共享机制,建立事故应急值班、渠道联络、应急会商、信息报告等制度,明确各个级别的应急信息报告标准、时限及相关程序,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同级共享的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应急决策机制建设步伐,尽快建立责任明确的科学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危机决策问责机制,明确责任追究的相关细则,积极探索构建应急保障事后独立调查制度。加强对事故相关信息机制、社会动员机制、恢复重建机制、应急运输补偿机制等的建设。

3.4加强道路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演练

道路运输管理应急预案篇4

二、工作原则(一)坚持安全第一。

坚持及时性和有效性。(三)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整体联动。(四)坚持预防为主,做到早预测、早准备、早处置。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区交通局成立由局长王小林任指挥长、分管副局长左良骥任副指挥长、相关科室和单位责任人为成员的交通运输突况应急处置工作领导组(简称工作组),下设指挥调度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交通管理服务中心,谢刚任办公室主任。(一)应急处置工作领导组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我区春运道路旅客运输应急工作,下达启动应急预案的指令。(二)指挥调度办公室职责负责收集、汇总并向工作组汇报春运动态及各种突况,研究并提出应急处置建议;督促各企业制订春运应急运输预案、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在工作组领导下,发出各项应急处置指令,指挥应急工作的实施。各运输企业作为指挥调度办公室成员单位,要建立相应的应急机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服从工作组指挥调度。(三)责任落实指挥调度办公室成员单位应于春运前制订本单位应急预案报指挥调度办公室,明确分解责任,落实办公室人员及联络方式(各运输企业要落实在参与加班的各客运站或客运线路派驻的专职运调人员,高峰运输的加班运调事宜,一律与专职运调人员联系),并负责本单位的应急运输工作。

四、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一)区交通局春运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与相关区(县)运管部门做好协调工作,确定相关线路的运输组织调整办法,以便在客流高峰期实现各线现有运力的高效运作。

(二)客运站提前预测客流高峰期上涨幅度及时段,预先与参营企业签订加班运输合同,储备加班车辆,逐一落实到车头,并报局春运办备案。(三)客运站在加班运力逐车落实后,预测高峰期运力仍需支持的加班车数及参加加班的时段,报局春运办。局春运办通过积极协调调集运力对运力缺口进行弥补。(四)客运站要印制明晰的线路图发放给参与疏运的应急运力驾驶员;并准备充足饮水、方便食品等,预留旅客大量积压时的候车空间和场地。(五)各运输企业要预先储备机动驾驶员,驾驶员在高效营运过程有超时驾驶的,要更换驾驶员运行。

五、应急处置(一)预测预警1、信息监测与报告春运期间,局春运办应积极收集辖区主要干线路段有关信息,及时掌握大雾、突发交通事故或其它突发事件导致道路阻断情况。如遇道路阻断不能通行,应制订改道运行方案;遇大面积治安状况要及时上报区应急办及公安机关。

道路运输管理应急预案篇5

一、组织领导

成立县交通运输局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应急指挥部,组成人员如下:

主要职责:按照县政府指示和上级交通运输部门的要求,动员、组织、协调全县交通运输部门各项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应急工作,遇到重大汛情,及时向县政府或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请求支援,调用企事业单位和民用运输、抢修力量投入抢险;处理在抢险救灾工作中失职和的单位和个人。

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运输保障组、公路抢通组、应急保障组、宣传督查组、防汛抢险专家组。

(一)办公室。设在局应急办。具体负责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应急的协调、联系、组织实施以及日常管理工作;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分析。

(二)运输保障组。设在运管所。负责抢险物资和抢险人员的运输、灾区人员疏散运输保障。运管所要储备客车15台,货车20台。运力储备情况及联系人请于5月25前报局应急办。

(三)公路抢通组。公路抢通一组设在县公路局。负责国、省道及其他管养公路路段的保畅工作。公路抢通二组设在县乡所。县公路管理局、县乡公路管理所各储备工程车10台,挖掘机2台、装载机2台,物资储备情况及联系人请于5月25前报局应急办。

(四)应急保障组。设在综合执法大队,组长: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人,主管领导:。负责维护交通运输市场秩序,组织抢险队伍参加应急抢险和处置工作。综合执法大队要组织不少于30人的应急抢险队伍。人员名单请于5月25前报局应急办,并确定联系人。

(五)宣传督查组。负责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期间宣传报道工作及防汛抗旱抢险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负责汛期值守制度的的执行检查,调查在抢险救灾工作中失职和的单位和个人。

各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及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预案。要成立领导组,建立健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责任机制。要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执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值班纪律,并将值班表报局办、局应急办。

二、建立预警机制

要加强对危险路段的巡查,实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交通运输系统各成员单位和个人发现洪涝灾害情况,要在第一时间向县局防汛指挥部报告,确保县局能及时预警信息,及时采取措施,进入应急状态,落实预防准备工作。各单位要准备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确保能满足防汛工作的要求。

三、应急响应

当发生汛情时,及时启动本预案,迅速组织人力,物力,投入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根据需要,及时向县政府应急领导组报告,在县政府应急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1、根据灾情,通知公路抢险组及时到位,安排应急救援工程机械和救援物资,赶赴灾情现场。

2、迅速查看灾情,全面调查损失情况,根据灾害程度,制订抢险方案,并将需要提供秩序保障、人员疏散、伤员抢救等支援的事项迅速上报,请求支援。

3、对毁损公路路段,应设置醒目警示标志,及时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4、在涉及乡镇和交警部门人员未到达前,协助疏导交通、疏散人群,必要时制订告知绕行路线。

5、抢修人员立即组织开展受损公路抢修工作,遇到复杂险情,及时向县政府汇报请求增援。

6、根据需要,运输保障组及时组织运力开展物资和人员运输;应急保障组做好应急保障工作。

7、险情排除后,由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应急指挥部宣布解除应急。

四、工作要求

1、严格执行防汛抗旱值班制度。凡因无人值班、无领导带班而延误防汛抢险救灾时机而造成重大损失的单位,将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责任。

2、建立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各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结合当前实际,进一步建立防汛应急管理机制,修订完善防汛应急预案,根据县防指、局应急办的要求,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局属各单位要将修订完善后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于5月25日前报局应急办。

道路运输管理应急预案篇6

1.编制的目的:为了防御、减轻水旱灾害和在我区发生水旱灾害时,能够及时、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做好抢险救灾运输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编制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和《青岛市区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印发<青岛市区抗旱应急预案>的通知》《青岛市区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印发<青岛市区洪涝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青岛市区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印发<青岛市区台风暴潮应急预案>的通知》和我区交通系统的实际。

3.适应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区域内发生水旱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水旱灾害包括:暴雨、河道洪水、渍涝、山洪、台风暴潮、干旱灾害、供水危机、水库垮坝以及其他次生灾害。

4.工作原则:

(1)洪涝灾害及其他水患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负责制、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一切部门、单位和企业必须服从局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对不服从指挥和不执行调度命令的,实行责任追究制。

(2)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统一领导,条块结合。

(4)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5)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

(6)明确有关部门、单位、企业、个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依法规范洪涝灾害和其他水患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

(7)科学决策,快速反应,及时抢救。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成立区交通局防汛防灾应急运输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应急运输工作。总指挥;副总指挥;局属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防汛运输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

(二)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运管处具体负责承办指挥部交办的事宜、应急运输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对外信息工作。纪婵章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指挥部下设三个组:

1.应急运输组。由运管处负责,按照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组织好应急运输车辆(车辆明细见附件),制定应急运输方案,实施应急运输。

2.道路保障组。由公路管理处、公路建设指挥部负责,会同汛情发生地街道办事处等有关单位的路政管理人员参加,引导车辆安全、迅速到达目的地。

3.后勤保障组。由局办公室负责,负责防汛防灾指挥部及运输车队所有人员的防雨、防护用具、医疗、伙食和其他保障。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四)其他相关单位职责

运管处负责组织运力做好防汛抗旱和防疫人员、物资及设备的运输工作。

稽查大队负责协助局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紧急时刻的抢险救灾工作;配合公鲁部门做好辖区内的有关工作。

局办公室负责全局防汛抗旱重大事件的协调工作。

安全科修订局防汛抗旱专项应急预案,指导预案演练和宣传教育工作。

公路处负责做好公路交通的防洪防灾安全工作;制定公路桥梁防汛防汛防灾应急预案的制定;负责我局负责管理公路桥梁防汛防灾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日常经费的落实和分配。

三、防汛目标的确定和防汛职责

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确定的部位为准。

职责是负责做好公路交通的防洪安全工作;组织运力做好防汛抗旱和防疫人员、物资及设备的运输工作。

四、情况报告

(一)通讯联络

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电话;

区交通局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电话;

(二)报告

汛情发生地的道路是否顺畅,运输防汛抗旱物资的数量和完成情况,并注明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五、防汛的应急运输和应急动员。

1.第一组应急运输车辆在接到通知后半小时集结到交通局院内或指定地点,由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统一调度使用。

2.第二组运输车辆作为补充运力,在应急运输车辆出现故障或运力不足时,作为补充运力使用,接到通知后1小时内集结到交通局院内或指定地点,由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统一调度使用。

3.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局属各部门、单位、各工作人员接到防汛动员命令后要无条件的立即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指定地点,由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统一统一指挥。

道路运输管理应急预案篇7

关键词:交通应急;地震救援;信息系统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因交通破坏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延迟了救援人员与物资的到达时间,从而间接地增加了人员伤亡。通过这些教训,总结经验,提高交通应急的处置能力,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力提高交通救急的效率,是本文将要探讨的内容。

1 建立交通应急信息系统

无论是灾情统计。还是决策制定,都离不开确实可靠的基础信息。交通基础信息平台作为交通应急的信息来源和信息通道,是我们开展交通应急的先决条件。

基础数据支持子系统通过对行业数据资源的数据抽取为指挥决策提供全方位的行业数据支持;预案管理执行子系统根据基础数据支持子系统的实时行业数据在指挥时对预案进行修正,并对预案的执行进行实时监控;地理信息应用子系统根据基础数据支持子系统的相关数据以电子地图等直观方式为指挥人员提供现有资源情况的展示,同时根据预案管理执行子系统对预案执行的实时监控数据在地图中直观地展现出目前任务的执行情况;数据及通讯子系统是指挥人员与现场人员的信息沟通渠道,通过本子系统,根据不同的任务和现场情况,指挥人员以数据或音视频对话等方式下达任务,交流任务执行情况。

当然,就破坏性地震的应急通信而言,利用卫星通信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可靠方式。在汶川地震的救援当中,由于通信基础设施破坏严重且无法短时间内恢复,我们采取了卫星iDR传输设备+地面电路的传输方式、卫星移动终端(包括海事卫星终端、全球星终端)、VSat远端站、卫星应急车等多种方式来保障应急通信。

一项交通应急任务可能涉及到公路、水路、运输、人员、机具设备等等方面,在指挥决策时也就需要对各方面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而目前这些基础数据基本都掌握在相关的业务部门手中,指挥中心在决策时要实现对上述相关数据进行直接分析还需要一个行业基础数据资源整合的建设过程,将行业内各业务数据整合到行业数据整合数据中心,这样指挥中心可以直接掌握行业所有业务数据,在第一时间进行数据分析,作出指挥决策。在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建设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应急指挥决策要得到基础数据支持只能采取如图1中所示的方案,从行业数据资源中通过数据抽取和调用的方式,对相关基础数据进行分析。要实现这种设计,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一,指挥中心和业务数据所在部门有专用网络连接;二,业务数据库需向指挥中心开放数据访问权限;三,相关业务系统需向指挥中心提供查询分析模块或接口。

2 加强立法方面的工作

法律保障对应对处理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事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规范个人、社团和政府部门在非常时期法律赋予的权利、职责和应尽的义务。各国在此方面都做了大量立法工作,如美国的《国家紧急状态法》。俄罗斯的《联邦公民卫生流行病防疫法》,无论是美国、德国、日本等老牌发达国家,还是意大利、澳大利亚等新兴发达国家,其应急法律体系大都已经成型。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作为应急管理的一部分,虽然上述国家也很少为此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但它们都毫无例外地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对此有所涉及。内容包括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的预案制定、应急预警与响应、救援行动、事后处置、机构设置与职责、资源调用、各类组织与人员的义务和权利等各个相关方面,正是基于这些法律法规,国外的公路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稳定地开展。

我国于1997年通过并于2008年修订的《防震减灾法》里特别提到。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管理部门应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并报所在地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机构备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里关于交通运输保障的要求是“铁道、交通、民航部门组织对被毁坏的铁道、公路、港口、空港和有关设施的抢险抢修,协调运力,保证应急抢险救援人员、物资的优先运输和灾民的疏散”。对于地震等重夫自然灾害的交通救灾应急,应当制定救急和减灾法案。通过法律手段规定紧急事态和灾害发生时的应急程序,明确减灾救助的资源,界定相关政府结构的职能,明晰政府、机构和个人的关系。确立资产征用和补偿的范围与方式等重大问题,指导救灾减灾工作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和生命安全。鉴于交通应急运输在处置重大自然灾害与公共事件的重要地位。我们应该为交通领域编制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对于不同层级的交通应急,各级政府部门的处置规范,对于各个运输领域,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行业单位都应制定相应的交通应急颓案。

3 组织体系的建设与保障

交通应急运输在地震或其他重大突发事件救援中的重要性,使得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必须依靠一套广而有效的蛆织机构体系来实现持续、高效地运转。部分发达国家在中央政府设立了专职机构全面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交通应怠工作,如美国在其运输部下设了专职负责交通运输救急的支持委员食(eSF),日本由

消防厅主管全国的交通应急急救,而在地方,交通应急机构更为重要,它们是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具体事务的管理与协调主体,承担着应急现场的指挥、协调、调度以及其他相关工作。

我国目前还没有设立专门的交通应急组织。但我国也在抓紧制定相关措施。2008年有关专家向交通部提出了在郑州设立国家区域交通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议,交通部也表态建立一个全国性或区域性的交通应急指挥中心非常有必要,该提议提出在交通部统一指挥协调下,“国家区域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以河南省高速公路联网管理中心及高速公路路警联合指挥中心等已有资源为基础,建立救助救援基地,连接周边省份各有关机构、部门,建立国家区域交通应急指挥体系,主要协调和服务河南、河北、安徽、山东、陕西、山西、湖北、湖南八省约21540公里高速公路(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53400公里的40.3%)的应急保通工作。

4 加强交通规划与建设的前瞻性设计

根据国内外城市在地震灾害中的财产损失分析。在地震灾害来袭时,城市交通系统的损失会占地震灾害直接财产损失的1/4左右。其中,城市的桥梁、隧道、有轨交通等将受到严重破坏。很难快速修复并在后续救援与疏散工作中及时使用;地面道路系统也将有不同程度破坏和堵塞。只有一部分道路系统可以保存下来,以承担后续的救援和疏散任务;水路交通受损最小,但破坏桥梁会成为水路的障碍。城市在地震灾害中能够保存下来及时用于救援的交通系统与日常交通所依赖的交通系统有很大区别。地铁、快速道路、铁路等这些正常环境下在交通系统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基础设施,在地震灾害后很难作为生命线通道。也就是说,震后城市交通的生命线要依赖平常在交通组织中处于次要地位的地面常规交通系统来保障。这就要求在交通规划中考虑这些次要交通设施在震后应急方面的需要,同时要保证高等级交通系统在地震灾害中的损毁不会对这些交通系统的运行造成较大障碍。

因此,交通系统应急规划要吸取国内外城市在重大灾害中交通系统运行与组织的经验教训,科学地进行交通系统应急规划,加强交通系统对各种灾害。特别是地震灾謇袭击的可靠性评估。把灾害中城市交通应急规划作为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防灾预案的重要内容。保障在地震灾害来临时城市救援生命线的畅通和疏散需求,有效地降低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5 宣传与社会动员

由于地震具有偶然性、不确定性等特征。从事救灾应急运输的相关人员常常会遇到许多在平时的运输生产和管理工作中极少遇见和难以蓣料的问题。应急运输的环节、程序和处置技术也不同于日常运输管理活动,相应的应急运输预案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相关的法规与政策如何得到贯彻和落实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平时的宣传与培训工作。强化危机意识,提高应急运输保障能力。建立社会动员机制,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动员机制具有两个方而的优点,一是经常性和社会化,即在全体公民中进行经常性的灾害应对教育和准备;二是机制性,即有一整套覆盖全社会的灾害应对机制,而不是仅依靠临时性政治动员和行政命令。因此,建立广泛、有效的社会动员体系及其机制,充分发挥全社会的救灾力量是提高应急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

道路运输管理应急预案篇8

关键词: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控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业、化工业等一些与危险化学品有关的行业也快速发展,危险化学品的用量也有了很大的增加。同时运输量的也不断增加,公路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危险品运输事故也随之增加。危险化学品具有有易燃易爆、毒性、腐蚀性等特点,具有不稳定的特殊理化性质,因此其事故远不同于一般的运输事故,其具有风险更大,危害后果更严重的特点,由危险货物引发的爆炸、火灾、中毒、泄露等事故,发生后很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高额财产损失、水源及土壤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公路运输危险货物的相关问题是当今企业及社会普遍关注亟待解决的难题。今年11月底,《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下发,其中对于具体的运输环节也做了强调和相关的工作布置。为了更加有效的对公路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可能的风险加以控制,以确保运输安全,本文分别从人员、机器、环境及管理四个方面对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1作业人员风险控制

为了避免由于人的误操作导致事故发生,必须强化驾驶人员安全意识,要把安全放到第一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驾驶车辆,让其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勇于承担起个人小家庭及企业大家庭的责任。1.1加强技术培训,提高驾驶技能驾驶员是油品运输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其操作水平的高低和应急反应处置能力决定事故发生的概率,企业必须从加强驾驶员驾驶技能和紧急情况下应急处置方法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降低行车风险。1.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企业相关领导层应加强本行业从业人员交通法规学习和培训,强化相关知识、应急预案、以往事故特点等的学习,有效改善司机和押运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自觉践行“安全比天大”的信念行车。1.3增设相关考试,提高从业门槛政府主管部门增设该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和考试,提高从业门滥,经培训考试分数达到及格分数线才可以从事该高危险行业的相关工作,从根本上提高相关作业人员的全员素质。1.4合理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加强员工情绪疏导工作,保证良好工作心态,积极的情绪往往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更加有效,最终的结果也更加令人满意。1.5严格把控驾驶作业时长,防止疲劳导致事故驾驶员应当在凌晨2时至6时将车停靠在服务区进行休息,避免夜间行车;中午应适当休息1小时,避免产生困倦;单人一次性开车作业时间应控制在4个小时以内,长途运输应配备2名驾驶员轮换驾驶。

2车辆及设备的风险控制

符合标准的运输车辆、装卸设施装备等都是保证安全作业的必备条件,也是重要因素。随着时间增长,运输车辆、设备等都会出现老化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必须对其进行有效控制,避免事故发生。作业车辆及设施上与安全紧密相关的装置、附件都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要求。按照《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防静电装置,排气管装隔热装置,灭火器等防护措施都必须按规定进行配备。驾驶员对自己驾驶车辆的状况相对最了解,因此对车辆的检查也更加重要。一方面驾驶员应对车辆做好日常检查,即出车之前自我检查,确保不带病出车,同时检查车辆的基本情况(例如:对罐口阀门的紧固程度、车胎胎压、接地带的情况进行查验);行驶途中检查,保证出现故障及时排除;车辆归队后检查,确保车辆健康,不留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应按照车辆设备技术要求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确保车辆各个部件的正常工作;最后应该定期检测车辆等作业设备,使汽车等作业设备的相关技术要求始终保持在一级标准。

3气象因素及道路设施的风险控制

3.1气象风险

降低由于气象因素带来的风险,主要建立在对运输途中天气情况的掌握的基础上,在车辆出发前做好相应预案,根据最新气象预报,及时安排车辆调度,做好提前防范,确保运输安全。通过天气预报可以有效预知各地区天气情况,在出车之前,如果行驶区域天气状况不好,可取消相关的运输任务;如果运输车辆处在运输途中,遇到了突发天气状况,可选择相关的避险方式进行避险,例如降低行车速度、确保安全行车距离、安全地带停车等待、服务区避险休息等方法。3.2道路因素3.2.1运输道路选择,确保行车安全为了尽可能保证危险货物安全送达目的地,选择同行道路时应选择路况较好的道路进行通行,最好为高速公路,最差为四级公路。3.2.2运输线路勘察,制定风险防控方案新增运输路线时,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对道路情况进行实地勘察,重点是运输路线状况、地理环境等,还要考虑路段的交通标识情况、是否有禁行限制等因素。结合此路段之前发生的相关事故案例及实地勘察情况,对通行路段进行风险识别,制作有风险标记的地图和控制措施卡片,分发驾驶人员。

4管理因素的风险控制

道路运输管理应急预案篇9

20__年春运从1月30日开始至3月10日结束,为期40天。为确保春运期间广大旅客和生产、生活等重要物资运输安全、便捷、优质、有序进行,让人民群众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欢度新春佳节,根据省运管局、市交通局春运工作部署,现就做好我市20__年道路春运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春运工作圆满完成

春运工作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好春运工作,对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所及各道路客货运输企业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省运管局、市交通局有关工作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安全优质、平稳有序、客货兼顾”的总体要求,以安全生产为核心、运输保障为重点、优质服务为主题,切实加强春运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成立由主要领导同志负责的春运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工作机构,全面负责本地区(单位)春运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和督察,以务实的工作态度、高效的工作作风,科学分析20__年春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落实安全监管、运输组织、应急保障等措施,确保春运任务圆满完成。

为加强对全市道路春运工作的组织领导,市运管处成立由吴葆春任组长,唐彦平、高立群、张晓文任副组长的道路春运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见附件1),在市交通局春运领导小组指挥下,具体负责全市道路春运工作组织和领导。各运管所春运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要及时报市处春运办。

二、精心做好准备,科学有效保障春运

20__年是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回升转好的一年,春节期间,在外务工返乡和外出探亲、旅游的客流量增多,对我市道路春运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据分析,20__年道路春运具有五个特点:客流量将保持高位增长,重点地区运输压力较大,中短途运输任务繁重,城市公共交通保障艰巨,运输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各运管所和各运输企业务必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认真做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1、各运管所和各运输企业要及时组织召开春运工作动员大会,认真贯彻省运管局、市交通局有关春运工作要求,全面部署本地区(单位)的春运各项工作。要教育运管人员、企业经营者、驾驶员、站务员等增强服务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以饱满的精神,扎实的工作,优良的服务,全力以赴做好春运工作。

2、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做好本地区的客流调查和预测分析,根据旅客的流量、流向、流时,制订周密的运输方案,提前与外省、外市合作企业签订加班、包车协议,及时调整班次密度,配备充足的运力。要对重点客源地区进行认真调查,有针对性的做出运力部署安排,满足旅客出行需求;要认真梳理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和城乡客运一体化班车运营情况,充分发挥城乡客运网络的作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节日期间返乡团聚、赶集购物、探亲访友的需要。

3、运输企业要对所有参加春运的车辆、场站及消防救生等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维护,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安全防护设施完好、各类应急物品齐备。各运管所要对企业安全检查结果进行核查,凡不合格的车辆要收回营运牌证,杜绝技术性能不合格、安全无保障的车辆参加春运。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场站要责令整改到位。

4、根据省局《关于做好上海世博会道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20__年2月1日至4月14日为部确定的世博会道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试运行阶段,与春运在时间上重合。各运管所在做好春运各项工作的同时,要严格按照上海世博会道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方案组织试运行,督促有关运输企业加强对进沪危险品运输车辆和班线、旅游客运车辆的管理,及时上报进沪车辆运行情况。并根据试运行情况查找问题,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和措施,为正式运行做好准备。

三、加强安全管理,确保道路运输安全

春运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各相关企业要严格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保障运输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落实各项措施。

1、强化安全责任意识。运输企业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驾驶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类别的从业资格证,长途客车必须按规定配备双班驾驶员,实行驾驶员限时休息监督制度,严禁超速行驶和疲劳驾驶。要充分利用已建立的gps监控平台,落实监控措施,加强安全行车的动态监管。

2、认真落实安全驾驶本文来源:文秘站监督卡制度。进一步扩大长途客运车辆安全行驶的监督范围,所有旅游客车及营运距离在200公里以上的长途客运车辆,必须按照省局有关文件要求在车厢醒目位置悬挂《安全驾驶监督卡》,自觉接受旅客监督。

3、强化汽车客运站安全源头管理。各客运站要严格执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制度,层层落实责任,谁签字、谁负责。要完善必要的

检测手段,按要求对客运车辆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例检。要切实加强易燃、易爆危险品查堵工作,落实专门人员,对旅客托运和随身携带的行包进行认真检查。二级以上客运站要按照省局要求,实行封闭式管理,做到人车分流;要确保行包安全检查设备正常使用,和vpn视频联网设备运行正常。

4、加强包车、旅游客运安全管理。包车、旅游客运企业要严格执行车辆例行安全检查制度,建立检查记录,坚持谁检查,谁负责,对检查完好的车辆开具《车辆安检合格通知单》,在异地发车时,包车企业可委托当地汽车站、机动车维修检测企业进行安全例检。未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车辆不得承担营运任务。车籍地运管机构要加强对本地包车、旅游客运企业的督促检查,把包车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5、严厉打击客车超载行为。对因客运站超售和超检客票造成车辆超载的,各运管所要对相关客运站依法严处。对累计2次超员或1次超员50%以上的经营者,车属单位要严肃处理,直至取消其班线(承包)经营资格。对20__年度发生严重超载的车辆,要重点监控,加强预防教育工作,若有再犯从严处罚。

6、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管理。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农村客运的安全管理,做好安全宣传,落实安全措施。已建成的农村客运站、招呼站应张贴安全标语、安全宣传画和投诉举报电话,发挥农村客运站的“宣传站”作用,督促农村客运经营者守法经营、严禁超载,保证农民出行安全。

7、切实落实应对恶劣天气应急措施。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根据气候情况,及时做好防寒、防冻、防滑、防雾、防雨雪、大风等季节性恶劣气候下的安全预防工作。客运车辆和客运站要配好必要设备、用品,做好车辆行驶中和站内滞留旅客防寒、防冻、防滑等安全预防工作。遇有恶劣天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将受影响需要调整的客运班次及时向公众。在客流高峰和恶劣气候时段,运管人员必须坚守一线,加强现场管理和服务。

四、加强运输组织,确保春运有序进行

1、加强运输调度指挥。班线客运企业要充分利用gps,完善发车时间预报工作,合理调度,保证班车的正班正点。对因特殊情况不能正点发车的班次要停止售票,尽快调整运力,并及时班车运行信息,做好旅客疏导、解释或免费退票工作,尽量缩短旅客等车时间。杜绝预售不能保证发车时间的班车车票。

2、加强与铁路运输的衔接工作。各运管所要争取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组织客运企业在火车站等客源集中的地区,公布各客运站班线时刻信息,设立临时汽车客运站点,最大限度方便旅客转乘;对于无法设立临时汽车客运站点的,尽可能做好衔接工作,以方便旅客中转换乘,及时疏送旅客。

3、做好进出广东春运工作。根据交通运输部规定,春运期间进出广东的省际加班车和包车,必须持新制的《进出广东春运证》运行,平时使用的省际包车客运标志牌、省际临时客运标志牌无效。《进出广东春运证》由省局按交通运输部规定的统一式样印制、发放。进出广东的加班车或包车客运企业,应当具备省际包车客运资格,或具备省际班车客运资格且车辆数符合从事一、二类班线客运的条件。进出广东的单程去程包车回程配客时,可不到当地运管机构进行备案。

4、加强客运加班、包车管理。春运期间,从事省际加班、包车的客运经营者,应取得二类及以上班线经营资格,其中从事800公里及以上省际加班、包车的,必须取得一类班线的经营资格;从事省内市际加班、包车的,应取得三类及以上班线经营资格。经市运管处审核同意,持有省运管局核发的旅游线路牌的旅游客运车辆,可以安排从事春运期间的加班、包车业务。

需要增加班次的线路,应优先安排已在该线路上营运且符合条件的客运企业车辆加班,并与对方共营单位(或车站)签订加班协议,签发相应的临时线路牌;我省包车必须使用包车预约书和包车票,同时按经营资格,签发相应的包车线路牌。临时线路牌最长有效期可为整个春运期间;包车线路牌有效期为往返一个车(班)次。包车合同必须由企业与用车方签订,严禁承包、挂靠车主私自承揽包车业务。

5、加强线路牌的管理。市运管处和客运企业均要建立线路牌发放台账,严格领销制度,谁审批、谁发放、谁负责,落实责任制。省际班线的临时、包车牌和二级及以上客运企业春运期间临时、包车牌由市运管处统一核发。各单位在安排加班、包车运输时,必须确保正班车的正常运行,对擅自脱班的,应按照有关法规、规章,予以处罚。对春运期间违反规定核发、使用、倒买、倒卖临时、包车线路牌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查实,将予以通报,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五、加强应急管理,切实提高保障能力

1、提前做好应急运力准备工作。各运管所要按照《安徽省道路运输保障应急预案》和省局有关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做好春运应急运力储备。应急运力优先安排公车、旅游车和安装使用gps的车辆。同时,道路客运企业应做好

节后客流预测,通过采取与外省对开企业签订协议等措施,提前做好节后客流高峰疏运准备工作。

2、规范应急运力的调用。坚持“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遵循“提高应急效率,减少应急成本”的原则,合理调配应急运力。当出现应急状态时,车站先负责疏运运力调集;车站解决不了,由所属企业负责调集;企业解决有困难的,由当地运管机构调用本辖区的应急运力;当地应急运力不足时可申请上一级运管机构支援。县级运管机构负责本县范围内应急运力调用;市运管处负责本市及辖区内应急运力调用。

3、加强协作,建立对口支援机制。为应对春运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客流,及时、有效地缓解运输压力,各运管机构、客运企业要根据当地旅客主要流向,加强与旅客流向地的运管机构、客运企业协作,建立对口支援机制,由运力相对宽松的地区对口支援运力紧张地区,科学调配运力,确保旅客不滞留。

4、制定非营运车辆调用方案。各运管所要对当地企事业单位(包括大专院校)的非营运客车进行摸底调查、备案,制定非营运车辆调用方案。在应急运力不足时,可有组织地抽调部分单位的非营运客车,参加省内中短途客运。参加春运应急支援任务的非营运客车,必须保证技术状况良好,达到二级及以上技术等级,并持当地县级以上运管机构出具的证明(式样见附件2);驾驶员必须具有有效的大客车驾驶证件,安全驾驶大客车5年以上,年龄在55岁以下,并事先对驾驶人员进行必要的运输安全和客运业务培训;必须为旅客投保承运人责任险。

5、努力做好应急运输的服务工作。各汽车客运站要组织好应急支援车辆的安排和优先售票配客等事项,对运管机构组织的应急运输支援车辆,起讫点客运站应免收站务费用。沿途运管机构不得随意检查车辆,确保应急支援车辆快速通行。

6、积极做好应急运输保障和救援工作。要加强对道路货运市场的监测,严格按照《安徽省道路运输保障应急预案》及有关应急工作要求,加强应急管理,确保煤电油和肉、禽、菜、果等人民生产、生活及节日重要物资运输。严重雨雪冰冻灾害时,运输企业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投身到道路上滞留旅客、车辆的救援工作中,尽其所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积极开展“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活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各运管所和运输企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工作思路,深化活动内涵,切实解决“服务意识

差、服务形象差、服务能力差”等一批群众不满意的突出问题,并不断总结经验,将“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文明创建活动引向深入,把服务贯穿到春运工作的各个环节,树立道路运输和谐、文明的良好形象。

1、运管机构和运输服务企业要充分发挥本单位门户网站的作用,并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及时客运站班次、班线运行情况和天气、公路通行信息,努力扩大服务信息的宣传面,为旅客制订合理的出行计划提供方便。

2、客运企业要深入厂矿企业、大专院校、建设工地、主要乡镇等旅客和务工人员集中地,主动开展团体票预订和包车业务,并采取增设售票点、上门售票、网上订票等措施,为旅客购票提供便利条件。客运站要多设售票窗口、延长售票时间,做好售票服务工作,科学合理地安排票务预售工作,预售票要充分考虑运输能力。

3、运输企业要加强对司乘人员、站务人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大力推行“瑞青工作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对老幼病残孕等有困难的旅客,要进行重点服务、照顾。坚决杜绝车站等工作人员粗暴待客、甚至打骂旅客事件的发生。

4、客运站和客运车辆要按规定配齐服务设施,推行规范化服务,保持站容站貌、车容车貌整洁卫生,定期换洗坐(卧)具,保证空调开放和开水供应,方便旅客保暖和饮食需要,为旅客提供良好的旅行环境。对夜晚有旅客滞留的客运站,要开放候车室,妥善解决旅客的吃喝保暖问题,保证旅客不饿着、不冻着。各出租汽车公司要督促驾驶员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树立乘客至上、文明服务的意识,做到着装整洁、举止文明、礼貌待客。

道路运输管理应急预案篇10

一、强化部门联动,推进“平安交通”创建活动

2014年至2016年是“平安交通”创建活动重点突破、全面推进阶段。进一步强化“平安交通”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根据“平安交通”创建活动方案,有步骤、分阶段的有序推进“平安交通”创建活动,并纳入年度重要工作日程。突出“平安交通、人人有责”的主题,搞好协调,统筹推进。

二、探索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等一系列指示精神,层层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各行业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安全生产相关行政许可和审批,同时加强对许可后生产经营过程的监督管理,把“一岗双责”落到实处。

交通运输企业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等规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的第一责任,切实把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积极建立安全管理信息化

进一步推进营运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和营运客车3G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使用工作,发挥好危险品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监管平台对交通运输事故风险的监测预警和预控防范作用,全面提升行业监管、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水平。

四、强制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定期对现行各类预案进行评审和修订,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开展安全重大风险评估。针对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泄露、火灾、爆炸等事故,详细分析存在的主要风险源,为下一步开展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机制建立、处置方案制定等奠定基础。三是加强应急演练。针对重点行业领域易发的事故,认真组织开展应急处置指导,确保事故险情发生时,应急预案执行顺畅、高效有序。

五、扎实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按照交通运输部和省厅关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在完成客运、危化品运输企业达标定级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其他类型交通运输企业的达标考评工作。

六、继续开展“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等专项活动

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专项行动,加大联合执法工作力度,严厉打击道路、水路运输无证经营和超许可范围经营活动。以危险货物运输、长途客运、旅游客运、城市客运、浮桥、“双超”治理、公路安保、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局属单位消防等为重点,继续强化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七、强化道路运输和水路交通安全管理

认真履行“三关一监督”职责,以长途客运、旅游包车、危险品运输为重点,严格落实“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安全管理规定,积极推行长途客运车辆接驳运输试点工作,继续开展“安全带—生命带工程”,落实营运客车出入库检查、“三品”检查、安全告知、安全承诺、夜间禁行、途中休息、恶劣天气行驶和GpS系统监控等安全生产措施。深化旅游包车安全整治成果,加强异地营运车辆的安全管理,加强对城市公交安全管理的指导。强化水路交通安全监管,强化对浮桥的安全管理,认真做好港航消防工作。

八、强化工程建设施工和公路桥梁设施安全管理

强化施工一线安全生产基层班组建设,杜绝“三违”行为。加强项目业主“施工许可”批准(备案)文件、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件、“三类人员”考核合格证件和特殊工种从业资格证件的监督检查,严禁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项目开工,严禁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人员参加项目施工。

以农村公路,尤其是县级道路为重点,继续抓好“公路安保”、“危桥改造”、“危险路段整治”三项工程建设。认真落实《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加强路政管理,加大公路养护力度,完善标志标线设置,强化出行信息,提升保通保畅能力。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做好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建立完善“路警联合”机制。

九、保障重点时段的安全生产

针对“两会”等重点政治节点,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假日,汛期、台风期、春运、暑运、恶劣天气等特殊时期安全生产的规律和特点,提前研究部署安全工作,周密制定安全生产保障工作方案。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做好预防预警工作。加强应急值守,落实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强化应急救援准备。严把车辆安全状况关、从业人员适任关、场站源头安全监管关、公路安全畅通关等安全生产关口,防范事故发生,保障了人民群众平安出行。

十、深入安全生产法规制度落实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安全和应急技术规范,并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追究、安全生产“黑名单”等实施办法。

十一、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和装备建设

重点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危桥改造等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路与水路安全监管装备器材的配置,为安全监管部门和人员配齐配强装备和防护器材,提高安全监管装备水平。

十二、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

加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加强企业新进人员、转岗人员的技能教育;加强应急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切实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应急操作能力。

十三、进一步加强系统各单位安全工作

以消防安全、治安保卫为重点,落实人员责任,搞好全员教育,确保设施设备性能良好,实现人防和机防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防群控相结合,切实提高安全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