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相关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3:43

基础护理相关知识篇1

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课程的核心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处理问题能力,不断创新与探索,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在临床中。案例教学主要是以相关的案例情景作为教学材料,结合课程教学的思想,使学生了解与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处理问题能力。因此,研究案例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案例教学;基础护理教学;应用

在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从临床实践活动出发,设计具体的案例情景,在教师精心指导下,通过讨论、回答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总之,基础护理教学的核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操作中。因此,如何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使案例教学应用于临床教学是非常关键的。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与作用

(一)概念

案例教学主要是结合课程主题,采用相关的临床案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讨论完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总之,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一个实际的案例情景进行描述分析,引导学生在特殊的情景中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案例教学应用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可使学生通过一些情景案例,充分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相结合,为以后打好基础。第二,教师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使课堂讨论形成的不同观点碰撞出火花,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思辨和表达能力,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师生的双向交流,从而大大提高基础护理课堂质量。第三,通过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处理问题能力。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案例进行联系、分析与思考,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与拓展,开展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总之,传统案例教学的方法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充分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在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处理问题及实践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实践能力。使案例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提出问题

教师要根据知识的特点选择典型病理,其关于基础护理方面的病理要充分满足教学环境的需求,使学生充分了解该基础护理课堂中的重点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开始的几分钟时间,通过声音与文字的方式将重点知识充分呈现出来,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一定的巩固。比如:患者为张某,患有支气管哮喘疾病,呼吸比较困难,病人非常焦虑。针对该案例,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作为护士,应该如何采用相关措施来解救患者?采取卧位的目的又是什么?

(二)分析实际案例

在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提出案例问题之后,要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同时还要纠正学生在表现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动作上的不足。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可扮演护士,教师可扮演患者。在此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护士问病人:“您这样躺着舒服吗?”病人“:挺好的。”让学生知道怎样表达自己。

(三)讨论案例

学生在学习护理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要求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组织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和同学及时沟通与讨论自己的意见。另外,每个小组在代表发言的时候都可以结合相关案例,取其精华,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相互谈论。

(四)总结案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各种有针对性的意见进行总结,补充学生的观点。并要求学生在课堂讨论结束之后,针对案例写出自己的总结和心得体会,并总结在课堂上不明白的问题,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知识有较系统的掌握。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很关键。且案例教学的方法、讲授知识的方法并不是统一、固定不变的,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案例教学才能得到更全面的推广和应用,才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领,姜小鹰.护理本科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专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2(1):4-6.

[2]王磊,温雅,杨柳娟,等.pBL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推理与决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11(22):5-7.

[3]高洁,郭艳阳.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8):119-120.

基础护理相关知识篇2

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各学科教师都认为自己担任的科目重要,要求增加学时,造成各个学科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所以制定现代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如何科学合理分配学时,应作为一条重要原则。按照每门学科对人才培养目标所起的独特作用,来合理的进行学时分配。我校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21.1%,对于学时的分配,是基础医学教学中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学科不同的教师他们的观点不一样。基础医学的教师认为应增加基础医学学时。护理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师认为应维持现状。但是我校受调查66%的06级学生(121人)认为基础医学学时需要增加。我校成人教育学生(在职医院护理工作者)104人,61%的人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太多,难学而意义不大。

2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使用教材的问题

护理专业在过去使用的是“供医学、护理、口腔等专业使用”字样的书籍,目前选择的教材范围缩小,但护理专业开设的7门课程中5门基础医学课程选用的教科书是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的。护理学需要改编现有的基础医学教材,使其更适用于护理专业,以避免医学模式阻碍护理专业的发展。我校已意识到了没有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教材所出现的问题,于是发现一些较大的书店的医学专柜,都有各式各样的供护理专业使用的基础医学书籍,但真的选用时还得谨慎抉择。因此,目前还没有做出新的行动。

3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师的问题

我校护理教育的基础医学老师几乎都受过医学教育,他们既教授护理专业的学生也教授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甚至不同专业在同一课堂讲课,我们了解到只有协和医学院和复旦大学等少数学校的护理学院才有专门给护理学生上基础医学课的教师。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深厚的知识功底,但是将护理专业学生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实践相联系差距较大,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4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其他问题

4.1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后,少数院校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由单一的分科课程向综合课程转变。在此期间,有的学校按系统讲课,但是,在同一系统频繁更换不同教研室的教师,使得学生既要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的内容,在书本上跳来跳去,又要被迫习惯于不同面孔和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均不能很好体现,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也主要限于七年制以上,教学效果也有待时间认定。更何况高职高专缺乏人力、物力等支持,学生层次、学制也受到一定制约,教师授课仍然是“自由发挥”。

4.2授课内容缺乏指导的问题在护理专业领域没有对于基础医学所要教的内容质量、难易程度进行指导。教师们认为正是基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缺少指导,对于教学内容的深浅难以把握。他们只有根据自己的对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理解来选择课程内容,实际上应根据学生在临床上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

基础护理相关知识篇3

【关键词】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改进路径

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具备最基本的护理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最基本的专业素质。高职护理学教学的相关领导及教师必须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维模式,以确保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并满足社会对高端型护理人才的要求,因此本文将重点围绕如何改进基础教学方法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护理知识与技能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护理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意识,这是高职护理学专业搞好基础教学的关键环节,目的在于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寻求与护理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高职护理专业相关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比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生动的视频或资料来向学生展示相关知识,这种直观的教学法取得的效果会大大超过枯燥的课堂教学;此外学校要多为学生组织一些实践课,让他们深入到真实的环境中去亲自体验观察,熟悉护理人员平时的工作环境与工作状态,向他们讲述将来的就业前景,激发他们对护理学基础知识的渴求热情,增强其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及敏锐观察力的培养

护理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具有人文情怀,懂得护理人员的相关礼节,这也是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学生要学会站在病患的角度考虑问题,照顾病患的情绪,满足病患的需求,给予病患该有的尊重与耐心,理解包容病患。此外对学生敏锐观察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在护理病患的期间,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各种反应,以便做出及时的护理方案的调整,增强护理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在护理专业的考核测评环节既要注重对护理知识与技能的评定,同时也要注意考察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护理技能与素养。

三、不断增强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要想提高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教学水平,首要的是增强护理基础学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负责基础教学的教师要相互沟通,集体备课,取长补短,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其次,高职院校相关教职人员要解放思想,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借鉴先进思想教育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思维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组织学生多参与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在网上搜索相关知识信息,以不断给自己充电补充能量,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模式才不会落伍,才能传授给学生最新的适合社会发展的知识与技能。

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适时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课堂上教师在枯燥的讲解,学生在被动的倾听,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并不具备学习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方法只注重课本的理论知识,根本不能做到与临床实践的相结合,致使学生在参加工作后由于欠缺实践的机会而经验不足,给工作带来许多的不便甚至是失误。因此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思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例如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视频以及生动的模型等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会更加深刻;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表演一些医护人员的情景剧,把临床实践融入到课外的游戏之中,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模拟入院护理的相关细节,以激发学生对护理工作的热爱之情。此外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护理学专业的基础教学内容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师在上课前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以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有效的,比如我国卫生部门新颁布的一些相关法令制度及医疗器械的最新使用方法等信息,都要及时的传授给学生。

五、与医院加强联系,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习机会

护理学专业基础教学必须要给学生安排足够的实践机会,即怎样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是护理学基础教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领导与教职人员要想办法与当地医院保持密切的关系,积极与院方协商并达成统一意见,以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习机会。此外校方在联系医院的时候也要加以具体的考察,考察医院规模的大小、是否正规、是否具备先进的医疗设备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让每个到医院实习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比如学到先进医学设备的使用技术、掌握重症监护室的护理技术、了解护士站的相关工作程序等等。最后,学生在医院实习的整个过程必须有资历深厚的老师的监督与指导,目的是避免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总之,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职人员要以创新思维不断改进护理基础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临床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提升护理专业的职业素养,为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职业基础。

作者:王芳单位: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护理相关知识篇4

【关键词】基础护理教学;护理专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32-01

0引言

护理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备护理理论知识和创新思维的高级护理人才[1]。护理学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学科,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掌握各项护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但随着护理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应经不适应临床护理的需求。基础护理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基础护理教学内容过于简单、理论知识和实际需求不符等,很多学生对基础护理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理论知识强、操作能力差的情况也非常普遍。如何改变传统的基础护理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需要护理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对基础护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1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1.1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基础护理教学中应该以人为本,向学生传授基础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临床护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同时基础护理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教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缺乏正确的认识,很难在教学过程中正确传道授业。目前各种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和护理器械不断更新,如果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很难满足时代对护理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基础护理人员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认真研究教材并且查阅大量资料,分析教学中的重难点和考点,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运用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因材施教进行教学

基础护理教学中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护理教学的学制分为两年制、三年制和四年制三种,从应试需求来看,有些是为了顺利毕业,有些是为了获得护士职业资格证。这些学生的年龄层次和基础不尽相同,但都需要学习基础护理这门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既要保障教学中知识的系统和全面,也要注重讲解清晰、逻辑合理,体现出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1.3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基础护理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但临床实践中的变化很多[2]。基础护理教学虽然注重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设置一些假设和干扰因素,引导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结合具体病例进行临床实践。例如,在基础护理中讲授“病人环境”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不仅需要从概念的角度分析环境和护理之间的关系,也需要结合物理、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相关概念。

2创新基础护理教学方法

2.1传递接受的教学法

基础护理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所谓传递式教学就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讲授新的内容,然后进行总结归纳,做到温故知新。教师可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运用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如果单纯强调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并没有什么新意,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和设置悬念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如何静脉输液”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例如“你们在打点滴时有什么感受?”“怎样进行静脉输液比较规范?”等,通过提问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思维。

2.2引导发现的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即称为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引导发现的基本模式是提出问题,进行假设,验证假设是否正确,最后总结规律。例如,在讲授“心脏复苏”相关的内容时,首先提出问题“如何抢救需要心脏复苏的患者?”,之后进行灵活多样的假设,如按压心脏的部位、按压次数等,然后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果并总结规律。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3讨论式的教学法

基础护理教学中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法,就是在课堂集体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多增加一些依靠学生自己感悟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患者生命体征的护理”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这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查询方法查阅相关资料,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标新立异。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4示范模仿的教学法

示范模仿比较形象、直接,也是基础护理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讲授“肌肉注射、静脉输液”等内容时,只能通过示范模仿的教学方式,口头传授并且配合形体演示。教师可以首先示范标准的操作方法,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教师手把手地指导学生,直到全部掌握为止。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应该根据教学需求适当改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进行动手实践,以此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

3结语

基础护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深化护理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应该根据实际教学和临床护理需求而定。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创新基础护理教学方式,以此不断提高基础护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吴芳兰,余丽,应燕萍.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技能考试分析[J].广西医学,2010(10).

基础护理相关知识篇5

[关键词]护理高职教育知识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042-01

1.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的重要性

基础知识适用性就是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的契合度,适用性越高,实际应用中运用的越多。提高基础知识的适用性,可以提高知识的应用效率,对培养高技能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就是指,在护理高职教育中讲授的护理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契合度,是衡量高职教育水准的重要指标。其适用性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开设护理课程是否合理,培养出的学员是否优秀,是护理高职教育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现状

由于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对于护理高职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在教育部颁发新课改通知以来,各个护理高职教育机构都对其基础知识培训体系进行了改革,使得我国护理高职教育的基础知识适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取得了一些成绩。

2.1与医疗单位建立合作,以岗位要求进行基础知识培训

与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医疗单位的岗位要求对学员进行护理基础知识培训,使得学员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岗位要求接轨,提高了基础知识的适用性,也提高了学员的就业率。

2.2增编新教材

实行新课改以来,各个护理高职教育机构积极开展新教材的编写工作,剔除过时落后的内容,增进时下前沿内容,通过增编新教材,给学员传达时下最前沿的护理基础知识,让学员直接接触最新医疗技术,减少摸索时间,极大提高了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的适用性。

2.3组织实习,在实际中应用

通过在护理高职教育机构设立实验室或者和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员走进实验室或医疗单位参与护理基础知识的实习作业。让学员通过实地的观察、自身的操作,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思考、总结护理基础知识的运用心得,有效的提高了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的适用性。

3.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我国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的适用性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3.1与医疗单位合作深度不够

许多护理高职教育机构与医疗单位的合作只不过是签订了实习合同,然后根据医疗单位提出的学员要求进行培训,从始至终学员跟医疗单位都没什么交流,只是在实习期间才与医疗单位进行接触,造成一些学员对护理工作认识不全面,规章制度不熟悉,以致不能很好适应环境。

3.2教育模式单一

现在护理高职教育的基础知识教育还是采取单一的公共课讲授模式,个性化不足,不能根据学员自身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导致学员基础知识水平不一。同时,课堂缺乏互动,学员习惯于听、记,造成学员独立思考能力的丧失。

3.3实习只是流程

由于一些实习课程要动用珍贵的材料、医药,所以部分高职教育带领学员进行的实习,只是让学生站在旁边观看,通过对观看过程的思索,总结出实习报告,而非亲自动手,使得原本该学员亲自动手的实习成了流程,走一遭而已,根本没什么效果。

3.4缺乏完善的考核制度

虽然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采取了一些改革,可是大多数护理高职教育的学员护理资格考核制度还是传统的笔试,没有建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完善考核制度,造成部分学员重视理论学习,忽视了实践运用。

4.提高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的对策

提高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对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有着重要意义,解决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存在的问题成了护理高职教育的发展瓶颈。积极的采取改革措施制定相应对策,解决存在的“疑难杂症”,是护理高职教育唯一发展途径。

4.1建立完善的实习流程

通过建立完备的实验室、齐全的医疗单位合作计划,让学员定时定期的参加完善的实习。让学员们能够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践运用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的护理基础知识,提高基础知识的适用性。

4.2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护理高职教育应该采取细心交流,个性辅导的多样化教学模式,而不只是传统的老师讲授,学员记忆。通过细心的交流了解学员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员的个性特点,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辅导方案。依据学员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护理门类进行专门培训,避免博而不专,从而提高基础知识的适用性。

4.3健全考核制度

基础护理相关知识篇6

中职卫校《外科护理学》是中职卫校护生重要教学项目及教学内容之一,在学生护理教学中具重要应用性。本文主要以中职卫校《外科护理学》作为研究主体,对其高效性教学方法予以探讨及改进,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实现高效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职卫校;《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改进

近年来,随着护理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长,护理专业就业形势良好,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学生数量逐渐增长,但就目前而言,在现代化社会发展基础下,我国大多中职卫校于《外科护理学》教学中仍存在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护理专业护生的发展。

一、《外科护理学》教学重要性及教学问题分析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重要教学学科之一,其内涵主要是教授学生通过对外科病人的观察、处理并通过相关医疗机械实现疾病救治及护理,使病人早日康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及实践性,在执业资格考试中所占比分比例较高;同时外科护理教学是学生掌握临床实践中无菌操作、清创、包扎、止血等意识及技能的重要教学学科,对病人后期的诊疗及康复起关键性作用。目前,随着我国对护理人才需求量的不断提升,学校扩招现象逐渐普遍,导致有限的教学资源难以满足现代教学需求[1],同时,众多中职院校实验设备及实验操作相关操作基础设施及操作内容较为落后,内容多但课时少,教学计划紧凑,实验教学缺乏,导致学生专业素养储备降低,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一)自学法。《外科护理学》学科在教学时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及实践操作性,需要护生在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外科患者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评估,在患者临床症状及表现的基础上对其健康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护理诊断、护理方法及护理目标,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预后质量。因此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改变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注重护生的日常自学,在交会护生基础护理流程的同时,鼓励护生课下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提升自身的护理水平。

(二)提问教学法。提问教学法是高效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可在教学中对已教授的相关教学内容予以提问、复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在每一新章节教学初始,在课堂中对教授过的基础教学知识进行提问及复习,使护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及护理知识,强化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之间的相关性[2],发散思维,使学生逐渐养成多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处理日后工作时,可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完善工作内容。例:在讲解外科感染病人护理时,首先可对外科感染途径、感染源等相关问题进行基础问题提问,并使护生回答在护理中需采取的措施及注意事项等;在门静脉高压症讲解时,教师可于课前提问相关解剖知识,例如门-体静脉主要交通支,在提问及回答过程中护生便可对基础知识实现巩固,还可把握正常情况下及门静脉压增高后的血流变化及对比,提升学生对门静脉高压症病理及临床表现的认知。

(三)问题教学法。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予以问题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寻求问题答案,查找资料,发散思维,拓展认知。在问题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可于课堂教学前、课堂中及课堂外进行问题教学,课堂前教师可提出与教学基础性内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在课程预习中便可找到答案[3],课堂中可对课堂教学内容予以巩固性提问,课堂后教师可提出较有难度的开拓性问题巩固教学内容,开发学生思维认知,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例:在肠梗阻病理知识及护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于教学前使学生根据课本了解“什么是肠梗阻?肠梗阻的表现是什么?”,使学生对肠梗阻相关内容予以初步预习及了解,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出课前问题并予以正确定义及分析,同时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出“肠腔不通畅的表现及可能性因素”并提出“哪些因素会影响肠正常蠕动?若肠内容物无法通过肠腔会产生哪些病理反应,如何护理”?等问题,课后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出肠梗阻护理所需注意的方面以及学生对肠梗阻护理的个体化认知,从而在教学始终促进学生对肠梗阻病理及其护理等相关问题的全面性及完善性认知。

(四)情景案例教学法。《外科护理学》学科在教学时其教学内容多包含人体系统及器官分类等,但人体作为统一整体具有一定的相关联性,因此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选择代表性案例,按照常规程序设置,使学生进行模拟训练[4],在训练中,可让学生扮演患者、患者家属、医生及护士等,使护生以直观及形象的方法感受患者的痛苦,增加学生对相关教学理论知识及实践教学的认知及理解。如,在讲解胆道蛔虫患者护理时,学生可模拟患者发病状态及症状,另一学生模拟患者家属的反应,另一扮演护士的学生在扮演医生学生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疾病评估及护理诊断,从而制定相关护理措施,并予以护理演示,结束后可使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完毕后对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关事项进行点评及总结。除此上之外,在外科护理教学中,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将相关医学病理及护理操作过程采用文字、图片、动画及视频等方式予以展示,如外科洗手、穿衣、换药等护理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使护生良好的掌握护理操作技能,丰富教学,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及丰富,实现高效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中职卫校《外科护理学》学科在教学时仍存在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在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础上,我国各中职卫校应不断革新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学生自学法、提问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案例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等综合教学方法予以教学,从而不断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吴谦单位:福建省闽东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兰庆新.浅析多媒体教学在中职卫校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no.11903:145-146.

[2]翟园园.中职卫校《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改进之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v.9;no.23121:159-160.

基础护理相关知识篇7

化学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本文对护理专业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几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以期待基础化学能更好的服务护理专业的专业课程。

关键词:

护理专业;化学;教学;整合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化学课,既是公共课,又是专业基础课。公共课是指以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体必须掌握的基本的社会共同知识为标准,而不应以专业学习的“够用”为标准。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学习的基础,旨在让学生掌握与护理联系紧密的基础化学知识、理论的同时,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具备科学思维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为其它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1]。

1化学与护理专业的关系

1.1人体生命与化学

人体是由糖类、蛋白质、脂肪、核酸、无机盐和水等化学物质组成。人体的生命过程也是很复杂的物质变化过程,一切生理、病理现象、代谢过程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要掌握人体这一系列变化过程的本质就必须学好化学。

1.2疾病预防与化学

在疾病预防中,常用化学方法对空气、食物、饮用水等进行监测与处理,从而找到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如配制消毒剂、酒精、注射液以及以上物质的保存及使用的注意事项等都要运用化学知识。

1.3疾病诊断与化学

疾病确诊后就急需药物来进行治疗,各种药物的组成成分、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其在体内所发生的变化和作用都与化学有密切联系。如临床上常用氢氧化铝、碳酸氢钠、乳酸钠来治疗胃病。由此可见,化学是是与护理专业紧密联系、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的前置课程,想学好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必须首先学好化学,而现阶段的护理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习题设置上都明显滞后,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基础化学的教学效果,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才能适应现代护理观下的教学需要。

2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础化学教学现状

高职高专的学生大多数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排斥传统的教学观念,喜欢动手,但不善于学理论;思维活跃,但缺乏韧性;有渴望成功的心态,但是缺乏耐心;有一定的,但是缺乏实际的动手经验;接收新知识很快,但是缺乏对知识的梳理和深入的思考;自学能力较弱;缺乏自我管理、约束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学生按部就班的学习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的课程内容,难度比较大,所需课时过多,会占用专业课课时,影响专业课程的进度。从教师的授课方式上看,多数教师一味地跟着教材走,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方式不会变通,不能很好的融合化学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学生听课索然无味,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现有教材上看,基础化学教学内容繁多而广泛,许多知识的理论性太强,而实际应用价值不大,如现有教材中的杂化轨道、缓冲容量、电极电势的计算、有机化学的反应历程等知识难度太大,在进行基础化学整合时应进行删减,整合过程中应该突出重点,注意补充进与生活常识和专业课程相关的内容。经过整合,化学教学从学生听不懂、不想听转化成是能听懂的,爱听的[2]。为了更好的让化学服务于护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整合基础化学课程整合势在必行。课程整合从狭义上讲,是指一种特定的课程设计方法;从广义上讲,课程整合不仅是一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还是一种课程设计的理论以及与其相关的学校教育理念。为了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的护理人才,笔者遵循高职高专基础化学教学的特点,选取护理专业为研究对象,将基础化学教学内容与护理专业课进行相互融合,力争使整合后的课程既在宏观上涵盖学校教学系统的学生、内容等要素,也要在微观上涉及到认知,情感、技能能成分,让基础化学更好为护理专业课程服务。

3针对护理专业课程调查后进行的基础化学内容梳理

作为专业课程的前期的基础课程,要想改好化学课程,必须掌握专业课程需要哪些化学内容,为此笔者调研了护理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内容,对所需基础化学内容做了如下统计:3.1无机化学: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离子反应;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盐类的水解;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子间作用力。3.2有机化学:有机官能团的辨别;糖类、脂类、蛋白质的结构及性质;杂环化合物;对映异构。3.3分析化学:溶液的配制;溶液的稀释及溶液浓度的计算。除了以上内容上的整合外,笔者还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引入大量和护理相关的教学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各种常见药品的主要成分所属的化学物质,从而引申其性质,最后再次重申其应用以加深巩固化学知识。实例:在讲解酸碱中和的时候可引入常见胃药“胃舒平”。通过ppt图片展示“胃舒平”的主要成分为al(oH)3,讲解从物质分类上属于弱碱,有碱的通性,所以可以中和过多的胃酸,再延伸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了实例,让书本上的印刷体可以跃然纸上,让学生更好理解和接受。

4整合后的预期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整合与改革,期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具备以下能力:独立认领与正确使用化学仪器;重点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根据实验要求,通过文献查阅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设计;描述实验现象,正确、规范地完成实验记录。参与课堂讨论,课后及时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努力提高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参与交流和讨论,学会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交流学习方法。感受并认同化学在社会发展和医药研究中的积极作用,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总之,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不断整合教学内容,并配以适当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护理专业化学基础知识与护理专业整合的实践研究发现,学生对所讲授的学习内容越感兴趣,对知识与技能掌握得越扎实。同时,在化学课上引入护理专业问题,也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了坚实基础。当然,目前的整合实践仍处于初始起步阶段,要想让教学设计更加合理,教学效果更好,还需不断深入探索和反思,以使基础化学教学能更好的服务于护理的专业课程。

参考文献

[1]华美玲.关于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11):94-95.

基础护理相关知识篇8

围绕中职与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护理工作岗位需求,注重于前期及后续课程的联系,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器官系统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中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衔接的实施

1.制订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核心课程标准教师深入医院护理一线进行护理实际工作需求的考察,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召开课程标准研讨会,分析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与关键技术,从而确定基础医学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并制定能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理论支撑的课程标准。并将与护理实际操作密切联系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融入到课程内容之中去。

2.加强基础医学课程教材建设(1)中高职教材衔接,实现教学内容衔接根据护理专业教育的特点,组织专家和学者根据每门基础医学课程的知识结构,科学地设计不同的教学单元,再将不同的教学单元设计成学历层级,明确哪些是高职必修或选修单元,哪些是中职必修或选修单元,然后向不同省市中高职院校进行推广。同时,鼓励教师按照区域医院不同的特点自编校本教材,配合教学计划完成。(2)运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电子化教材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电子教材具有多种优势。比如可以借助网络及时更新功能,快速掌握基础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加强中职和高职在教育教学上的信息交流;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功能,缩短中职和高职学生获取间接经验的时间,以便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上;多媒体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真实感,将打破时空界限,实现课程的远程教育及在线答疑上。因此,制定一些网络教材或电子教材,可实现教材建设的多元化和立体化,可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3.改进教学方法,体现中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特色(1)增强基础医学知识的连贯性,体现正常人体活动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万丈高楼平地起”,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必须从基础抓起。对于从中职升到高职的学生来说,空洞的理论与抽象的讲解,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可用启发式教学法、对比讲解式教学法及讨论式教学法,将正常人体形态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与正常人体功能学(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以“有机体”为学习的研究对象,探讨人生生命活动的奥秘,掌握其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影响因素等。(2)结合临床知识,体现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的连贯性加强基础医学理论与操作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紧扣临床知识的学习,可收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比如我们可以采用pBL教学法,根据课程内容,老师精心设计问题,并提前告知学生,由学生分组去寻找答案,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在讲解Ⅰ型超敏反应时可提出,为什么在注射青霉素前需做皮试?注射后多长时间观察结果?为什么在注射青霉素后再在医院内观察15~20分钟才能离开等?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和改进pBL教学方法,不仅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吸引到学习上,而且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快,记得牢,深受学生喜欢。(3)加强实验教学,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基础医学的许多知识来自实验观察,通过实验观察、收集数据、分析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生命活动的规律。所以搞好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不经可以了解理论知识的来源,而且可以证明理论知识的真实性,从而全面正确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大多数学生在中职学习期间,很多院校开设的基础医学实验项目及学时较少,有些院校甚至不开设相应基础医学实验,为此我们在正常开展常规实验的同时,新开设自主设计实验。学生分成若干兴趣小组、查找资料、自行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最后讨论打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4.实行学分制,课程考核全面沟通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制度是课程体系衔接的必要条件。我国大多数中高职院校教育实施的是学年制管理,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的部分知识在高职中重复出现,但不能合理地免修,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学质量不高。采用学分转换制度,使中职院校学生在高职中重复出现的部分知识经过学分转换,成为有效学分,相关课程内容可以免修。因此,采用学分制为通道,可做到中职与高职的课程沟通。中高职院校制定统一各学科的学分标准,不同教学单元及学历层次的学分标准不同,让学科学分在中高职院校中成为相互认可的“护照”,也可作为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通道。但中职院校对学生学科学分评价要按要求规范操作,做到公平、公正。在学分控制方面,普通高中生源的学生文化基础较中职生好,但专业技能训练项目较中职生差,所以普通高中生源的文化课程学分比重应少于中职生源,而专业课程的学分比重应大于中职生源。在学分管理方面,文化基础达标,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生,其学程相对要短,而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其学程相对要长。通过学分制管理,能够使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不同起点的中、高职学生,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相应的培养目标,提高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效率。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1)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完善师资管理制度教师作为立校之本,实行一系列人性化制度,增强教师认同感。完善教师培训、进修制度,提高师资队伍知识能力和学历结构。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个人学历层次,积极参与硕士或博士

基础护理相关知识篇9

【关键词】基础护理;优质护理;服务

一般所说的基础护理是指和患者最为贴近的护理,也是护理人员了解病情的主要途径。运用的相关理论知识都是护理学的基本理念,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直接体现出护理人员的服务精神,工作内容涉及观察病情、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文书书写等多个方面。基础护理工作的质量可以反映出该医院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管理质量。为了使我院的护理服务再上新台阶,我们进行了一些改革,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1进行基础护理知识强化训练虽然所有护士都是护士专科毕业,但是,由于对基础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或者是理论与实践中的差异等原因,因此要对相关基础护理的知识进行强化训练,并由护士长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基础护理的优质服务。基础护理涉及早晚间护理、皮肤、口腔的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1.2加强基础护理意识在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时,同时加强基础护理的意识,避免出现基础护理只是生活护理的认识误区,为患者减轻痛苦,在护理中加强基础护理的各个方面,将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将我们的护士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实际工作中,要能够急患者之所急,给予患者之所需,积极主动,耐心细心地为患者提供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营造和谐医患环境。

1.3进行基础护理管理体系的充实和完善成立质控小组和质量管理委员会对全院的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提高和监督,以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质控小组主要是由护士长和责任组长组成,负责对所负责部门的各项基础护理的指导、培训、质量监督,并进行本组护理人员的考核。基础护理包括铺床、皮肤护理、静脉输液、雾化、吸氧、导尿、洗胃、灌肠、护理文件书写等多个内容。质量管理委员会对各组的护理质量,根据护理内容的质量标准进行监督和检查,并负责对结果进行整理,反馈,进而对基础护理质量标准、护理人员的考核方法进行调整和修正。

1.4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公平、公正、客观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士护理的数量、质量、患者的病情、患者满意度等护理工作,对一线的临床护士进行考核,并进行相应的福利、奖金等奖励,调动护士的护理积极性,加强对基础护理的重视。

1.5对护理的层级管理进行强化在工作中,加强护士长的职责,对本组护士进行全面的护理检查,发现缺点后及时提出完善方案,帮助并监督护理中的问题,并将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向护理人员培训、落实。根据护士的综合素质,包括职称、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以及护龄对护士进行评定,高级责任护士主要负责对较重病情的患者护理,对护理技术水平有比较高的要求;初级责任护士主要负责对较轻病情的患者护理,这些患者的护理对积水水平的要求相对比较低。

1.6加强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质量,不仅仅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同时对于护理管理人员的素质也要进行相应的提升,因此,我们对护理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护理管理人员、护士长,甚至医院领导,都能够从本质上认识到护理服务的重要意义,提高护理质量,对内部管理进行优化,开展护理活动,对工作方法、思想认识等方面进行完善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1.7培养护理人员的情感,加强护理沟通基础护理人员是直接接触患者的一线医护人员,培养护理人员的情感,能够体谅患者内心的想法,深刻体会患者的喜好、痛苦,这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情感感受能力。开展护理情境模仿,锻炼护士的观察力,强化护士的爱心,培养护士的耐心和细心,本职工作的认可和热爱,才能让这门护理科学更具有艺术性,全体护理人员时刻保持精神饱满、爱心浓浓、热情周到、细致服务,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护理质量,夯实基础护理。

2体会

基础护理对于护理技术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较低于专科护理,以及配合手术的技术要求,但是技术难度的不同,并不影响其重要性,反而在患者的康复中恰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基础护理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忽视的,护理技能应该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为其他护理打好基本功。

在基础护理的工作过程之中,通过护理人员培训,考核方法等活动,护理人员能够做到换位思考,进行积极主动的护理,细心、耐心地提供护理服务,营造医患和谐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实现优质护理。从根本上杜绝“基础护理可做可不做”的观念,更不能出现检查时做的好,不检查时不做的现象,不但要开展患者调查进行监督,更要从本质上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基础护理意识,结合绩效,奖惩制度,从而提高基础护理服务的质量。

通过基础护理相关活动的开展,我院的患者满意度、观察病情、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文书书写等多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患者满意度达到了近98%。这其中,我们还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要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保障护理措施的实施,良好的医患环境,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另外,在夯实基础护理活动的过程中,希望等到在收费环节能够对护理的重要性有所体现,这需要政府的支持,根据现在医院的现状,如果政府能够对医疗制度作出相应的改革,让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能够意识到护理在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医院内部也应该注重护士的层级管理,优秀的护理人员应该得到相符合的待遇、发展空间的支持。从而提高护理的优质服务,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慧芳.夯实基础护理是是吸纳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J].中国实用医药,2011,8:273-274.

[2]石桂清.夯实基础护理,实现优质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1:129-130.

基础护理相关知识篇10

【关键词】微课mooC空间课堂护理教学护理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20-02

一、信息技术

从不同的层面切入,信息技术的含义可谓非常广泛。笔者通过自己的经验总结和参考已有的相关定义认为,信息技术的含义为: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语言等相关技术进行技术架构,依靠光纤、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支持,完成对数据和信息的获取、加工、储藏以及显示等内容的一门现代化技术。其最终目标在于拓展人的信息功能的外延。

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各大领域,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而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常见的信息技术运用形式有:微课、mooC、空间课堂等等。这些新型的模式与方法为提高基础护理教学的课程质量提供帮助。

二、信息技术与基础护理教学结合的优势

(一)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基础护理课程的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医学科研水平,如此才能走在医学科研的前端,为学生带来最新的教学知识与理念。此外,信息技术能够令教师熟练地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这些技术对于其日后的工作开展也能提供一定帮助。

(二)改善教师教学方法

基础护理的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基础护理技术与能力,因此,实验课占据了大量的课时。通过信息技术中的微课等新型模式进行课堂演练,尤其是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实验课程的生动形象性。这样既能改变教师原本枯燥且不生动的教学方法,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方法。

(三)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可以简单理解为对于信息收集、处理等一系列能力的内化。年轻的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显然更喜欢数字媒体课堂。这种借助科技渲染国的课程形式非常兴起,生动的表达方式也更能让学生融入课堂之中。因此,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非常重要而且具有较高可行性的。

此外,在提升信息素养后,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技能与对护理内容的理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能够最终达到优化教学形式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也更加积极主动。

二、信息技术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信息技术与基础护理教学而言,是对其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因为传统教学理念的误区以及教师对信息技术使用的能力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信息技术很难在基础护理教学中起到真正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切入,开展基础护理教学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提升学生技能认知的能力

通过多媒体和数字网络等形式来丰富基础护理教学课的表现形式,以图像、语言、动画等信息来增加课堂的信息含量。而多种形式的运用还可以丰富教师的表达能力,帮助教师获得更好的掌控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静脉注射”这一堂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来开展教学,然后让学生们自行展开讨论,在充分观察和讨论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演练。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对生活中的原型零距离地接触来提示对事务感性认识,最终达到增强专业情感体验的目标。

(二)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信息技术所承载的诸多信息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中的一种,通过相关的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将课外的专业知识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无形中融会贯通。这样的方式打破了课堂内和课堂外的传统壁垒,让学生在互联网、微课、空间课堂上找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专业护理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护理水平。此外,信息技术能够带来国内外最新鲜的基础护理资讯,让学生始终能够尝到最新鲜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其专业技能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激发其不断学习和创新的斗志。

三、结语

信息技术本质上只是一门技术而已,对于基础护理课程而言,如何运用好这把利器是应该关注的焦点。所以,对于进行基础护理教学的教师而言,要多多挖掘信息技术的内涵,提升自己的掌控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用在教学中。

参考文献:

[1]万丽红,黄海,赵洁,张懿,林细吟,赵飞英,严卫青.网络探究式学习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1,05:488-491.

[2]李文平,张惠琼.基础护理教学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探讨[J].才智,2014,26:102.

[3]魏红虹.多媒体项目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3,18:100-101.

[4]殷海燕,王爱红,刘月仙,丁亚媛,何贵蓉.网络强化型自主学习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34:3946-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