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提升思维能力心得体会十篇提升思维能力心得体会十篇

提升思维能力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4:32

提升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篇1

第一,企业家没有正确分析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企业定位不准确,没有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盲目加大优质资源要素投入,片面注重企业操作执行过程,加大生产力度。结果企业经营日趋艰难,甚至陷入破产境地。此所谓“有优势而无趋势”。

第二,企业家能够正确把握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及发展机遇,找准了企业定位,制定了正确的战略目标,但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却不能站在发展的角度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诸环节、方面进行整体协调,不善于进行资源整合,没有形成企业发展的整体优势,最后让企业陷入了经营困难直至破产境地。此所谓“有趋势而无优势”。

第三,企业家既能够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及发展机遇,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也能够协调企业诸环节、方面的矛盾,整合企业资源形成企业整体优势,但往往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和企业制度惰性,无视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及市场环境变化。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企业不能随之变革,企业形成的“趋势及优势”因市场环境变化而变成“劣势”,结果陷入破产境地。此所谓“有趋势、优势而无变革”。

以上三点原因在实际情况中往往联系在一起,形成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关联因素。因此,在时刻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市场环境中,导致企业陷入经营困难,甚至破产的三大核心原因是:缺乏正确的战略定位,缺乏优势资源的整合,缺乏变革创新机制。换言之,正确的战略定位、优势资源的整合和创新机制是构成企业健康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企业领导者要驾驭企业经营发展,就必须提升以下核心领导力:

・企业战略决策定位能力

・企业系统把握能力

・创业变革创新能力

近年来,培训市场关于领导力提升的培训课程纷繁芜杂,很多所谓的领导力课程实际上讲的是执行力,让参与者不得要领。实际上,领导力与执行力虽然密切相关,但毕竟属于不同范畴,有着不同的层面与内涵,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可以说,领导力属于执行层面之上的高屋建瓴,而执行力则属于领导力层面的落地环节或贯彻过程。

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其核心领导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如何登高望远、看方向,把握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如何洞察宏观局面、识大局,把握企业经营发展的整体过程;如何观察市场风云、知变化,把握企业变革创新机遇。因此,从思维层面来说,企业领导者最需要的是战略、系统和创新思维等核心思维能力,而这些思维能力又总是在分析和解决企业具体问题的应用过程中体现出来。因此,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成为核心思维能力的具体应用。

为了帮助广大领导干部提升核心领导力,我在总结多年领导力研究与培训成果基础上,开发了旨在揭示领导力思维本质、提供真正有效的领导力思维原理与方法的“核心领导力思维”高端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从哲学的思维高度,面对企业具体问题,结合企业实际工作,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核心领导力思维的共同基础、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在不同领域和方面的应用。

具体说来,该课程体系由以下几个层面构成。

核心领导力思维的基础课程:创新思维基本原理与方法

这是任何领域、任何行业的企业家发挥核心领导力的前提基础。该课程系统介绍了核心领导力思维的基础内容,包括领导者对创新思维功能角色的自我认知,增强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的自觉性;领导者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基础及如何克服心理障碍;领导者应掌握的创新思维基本原理及其知识根据;领导者应掌握的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及其实践经验。

核心领导力思维的领域课程之一:战略思维与战略管理

这是核心领导力思维在战略决策定位领域的具体展示,也是创新思维在战略决策领域的具体应用。该课程包括领导者对战略决策思维功能角色的自我认知,增强提升战略决策思维能力的自觉性;战略决策思维的含义及特征;战略决策思维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战略决策思维在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功能应用。

核心领导力思维的领域课程之二:系统思维与系统管理

这是核心领导力思维在企业资源整合、形成整体优势领域的具体展示,也是创新思维在协调企业经营诸环节、把握企业经营全局的具体应用。该课程包括领导者对系统思维功能角色的自我认知,增强提升系统思维能力的自觉性;系统思维的基本含义、特征及其基本原理;系统思维的基本方法;系统思维在企业系统管理领域中的功能应用。

核心领导力思维的应用课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这是核心领导力思维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综合应用,也是上述创新思维、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在分析和解决企业各类实际问题过程中的综合应用。该课程包括企业问题的构成要素、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问题的功能价值及其基本分类;分析企业问题的思维方法与实际操作方法;解决企业问题的思维方法与实际操作方法;创新思维与系统思维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以上课程构成提升核心领导力思维课程的逻辑结构,即培训体系(如下图所示):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核心领导力思维课程培训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培训科学有效,培训师还必须加强自我修炼,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形成特定的知识背景。具体来说,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基础。

一是哲学知识。对核心领导力思维课程的内容进行讲解需要以哲学知识为支撑,以保证核心领导力思维特有的思想高度、深度与视野。企业家是观察社会经济趋势、把握企业发展方向的人,需要站得高、看得远、看得深。培训师具备哲学知识基础,有利于在培训过程中赋予课程思想深度和高度。

二是宏观政治经济政策知识。核心领导力思维课程的内容讲解需要以特定的政治经济宏观政策知识为支撑,以保证核心领导力思维特有的趋势把握能力。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及其市场环境的变化总是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政策密切相关。可以说,特定的政治经济政策是社会经济形势及市场环境变化的重要根据。因此,不了解宏观政治经济政策,就不可能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也不可能进行战略决策思维的科学分析与讲解。

提升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思维训练;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06-0043-01

课程改革大背景下,英语教育既要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更要充分重视素养培育。思维素养作为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力的提升关系到核心素养习得的好坏,这也就决定了思维导向下的教学必须有所侧重。换言之,小学英语课堂要充分重视思维训练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及应用意识。

一、英语课堂教学中思维训练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程序化教学仍然以教师照本宣科为主,强调的多是教材与教案,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其自身的主动性未能有效调动起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强调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立足课本又不敢过于扩展。与此同时,学生面对课本内容与习题,往往停留在机械的记忆与背诵上,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与水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例如,教学外研版英语第三册Unit2Lesson1中“bird,car,bus,spaceship”等单词时,教师大多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黑板上板书相关单词,标注音标,然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跟读,直到学生基本掌握。显然,在这种传统程序化的进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得不到有力地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也得不到充分地展示,导致学生仅仅停留在机械地听课、背诵中,失去了思考的机会。

二、英语思维训练的基本提升路径

1.营造宽松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英语教学在于兴趣的培养。基于思维导向的路径,教师在课堂组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好动、活泼、大胆、善于模仿等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相关的课堂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态度、语言的尊重,努力为学生营造较为宽松的环境和语言氛围,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成就感,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例如,在人教版英语教材中,有这样一个知识点:“isthisyour…?”通常情况下,教师会通过翻卡片的形式让学生回答。实际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学生“看卡片,猜物体”的互动环节,让一组学生看卡片中的物体,然后根据物体的名称做出相应的动作,让另一组的学生去猜。实际的课堂效果显示,在一组学生猜对后,学生极为兴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整个课堂气氛极为活跃,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2.强化主体地位,引导思维探索

学生在学校既要获取知识,又要在能力方面有所提升。因此,教师与其让学生在课堂上规规矩矩地坐着听讲,倒不如让学生在课堂与课本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教的“独角戏”“一言堂”的弊端。为此,教师应当大胆探索,提升学生在纵横两个层面、类比联想几个角度思考的能力。例如,英语教学中有一个知识点是“what’shis/her/theboy’s/thegirl’sname?”,针对这个知识点,课堂上都是让学生使用新语言点,集中完善学生对英语的新词接受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来进行教学。如教师可以下载体育明星照片、动画片主人公的海报,让学生运用相关的知识点内容来进行学习。

3.完善评价体系,提升思维创新

针对传统课堂程序化进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力地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地展示。因此,教师应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在教学的基本流程中,学生的想法较为发散,会提出一些教师难以回答并且刁钻的问题。对于这种不成体系的思维问题,教师应当树立较为客观、理性的评价方法,提升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例如,在英语教材知识点“whereis…?”的问题中,我设计了一个关于自身所处风景地的图片问答。其中,学生提问了一个问题:“长城在哪里?”教师习惯性地回答说:“在北京。”这时,这位学生机灵地给出答案:“不一定哦。”接着,这位学生拿出了自己设计的图片,描述了长城在中国和地球上的位置。我知道这个学生的机灵之处,对于他出现的这种情况是有准备的,适时表扬了他。其他学生看到后都跃跃欲试,每个人都是一副积极探索的样子。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教师的一个小小的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此种认知创新的结果是值得肯定的。

提升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34

相关研究表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教师课堂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可以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学习成效,让他们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认为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也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方略。那么,究竟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我总结其中的几点论述如下。

一、在对比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比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就应该组织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有效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执教郑振铎的《海燕》一课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们将这篇课文与高尔基的《海燕》进行对比阅读。阅读完之后,我这样提问道:“同学们,虽然两篇课文的题目都是《海燕》,但是阅读完两篇文章之后,你们认为这两篇文章中所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一样吗?”问题提出之后,有学生立刻回答道:“不一样。郑振铎的《海燕》所传递的主要是思乡之情,而高尔基的《海燕》主要传递的是反抗精神。二者存在很大区别。”听到这样的回答我非常满意,说道:“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准确,接下来请大家对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再进行仔细的对比阅读,看看它们在写作手法以及技巧方面有何异同。”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得以有效培养和提升,这即是对比的魅力所在。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我们不应该只是照本宣科,适当的时候也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对比,利用对比引导学生们对相关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对于提高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想象是思维的至高境界。因此,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也是我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经常要做的一件事情。我认为,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经常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执教《为人民服务》一课的时候,我这样提问道:“同学们,将来你们想从事什么职业?又如何为人民服务呢?”对于该问题学生们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想象。有的学生说:“将来我要做一名教师,教育祖国的下一代,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有的学生说:“我更愿意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为人类造福。”有的学生说:“将来我要做一名建筑设计师,设计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楼,为人民造福。”有的学生说:“将来我要做一名音乐家,谱写出更多美丽的乐章,让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加美好的音乐。”……学生们的想象是美好的,在想象的过程当中充分表达出了他们的美好意愿,这也是培养他们思维能力的绝佳途径。

所以说,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可行的,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业已得到很好的证明。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做一名智慧型教师,多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进而有效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事实上,实践不仅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对已经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进行验证,更可以有效提升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初中语文教师也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执教《卖油翁》一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被文章中卖油翁高超的技能所折服。看到此种情况,我微笑着说道:“老师今天也准备了相关道具,有哪位同学愿意尝试一下呢?看看你们是不是也可以做到。”听到我这样说,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致,纷纷上台尝试。但是却屡屡失败。面对此种情况,大家似乎已经丧失了信心。出现这种情况在我的意料之中,于是我继续鼓励学生说道:“你们应该在刚才的经历中总结失败的教训,相信你们在下次一定会获得成功。”听到我的鼓励,学生们似乎若有所思,不一会儿就有学生表示说愿意再尝试一次,这次果然获得了成功。于是,我要求这名同学分享成功的经验,他缓缓说道:“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首先手不能发抖,其次在倒油之前要对准铜钱的中心。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了。”虽然他的成功可能是偶然的,所说的心得体会也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从中也可以充分看出他已经动脑了。这不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结果吗?

提升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篇4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解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是指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对祖国语言文字主动进行积累与整合,并逐步掌握其基本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自己的言语体验,使其在具体语言情境中进行正确有效的沟通交流。

新课标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从概念上界定,工具性是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能够被用以达成某种目的或实现某种功能的特性。语文核心素养中,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都是人们在学习、工作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例如,字词、优美的词组、句段的掌握,语感、文本解析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内容;语文学科中口语交际能力的掌握,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获得良好的个人体验,而且能够提升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以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文性是指在特定社会文化中成长发展起来的人对有关事物、环境的主观能动性反应的特性。在语文课程学习中,跨越千年的古诗文,如苏轼的《定风波》,学生通过反复吟咏,锤炼语言,品味字、词、语的妙用,并找出词中关键词语进行鉴赏,从而领悟作者淡定从容、乐观豁?_的人生态度。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要求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发展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提升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要让学获得基本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培养认识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新课标中强调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思考,使其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得到均衡发展,提升思维品质。如李白的《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充满了文学幻想,运用的是形象思维。学习本文后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升。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具有对审美客体的体验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高尚的鉴赏品质,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审美性教学是语文科内在的独特性,尤其是审美性阅读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和提升学生对美的欣赏、评价能力,从而获得深刻的审美及精神满足,进而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例如,具有审美性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学生通过品味月下荷塘的语言美,体会作者“境由心造”的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并能发展想象能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透过语言触摸文字背后的内涵和情感。

(四)文化传承与发展

文化传承与发展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理解和借鉴其他民族和地区的文化的能力,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中华文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文化底蕴的积淀主要来自语文的学习程度,语文教学进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对学生身心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教师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整体感知文本,丰富学生阅读体验,拓展学生文化视野,提升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与语文作业的关系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为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作业设计的目的所指向的也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等。所以语文作业的设计不能脱离语文核心素养这个整体结构,应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遵循这一大的目标框架,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是完全符合新课改的目标要求的,教师要在这一理念导向下,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有效的作业实施方案。

课程不断改革发展,课程的理念也不断的革新,教学方式方法推陈出新,而对于课外作业的改革尤其是语文作业却没有显著的成就,这并不能说是语文作业不重要、不属于教学的一部分。相反,语文作业对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作业的范围很宽泛,例如,低年级小学生放学后在家庭中、公共场合下的问好、礼貌用语都可以作为语文作业的存在;初高中巩固知识、强化记忆、提高能力的练习题、背诵、默写等,为培植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大量的阅读与评价文章、书写标语等,更有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如辩论赛、演讲等,从具体到实践,在不同的角度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正确运用核心素养与语文作业的关系来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取得长足的发展。

三.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一)整体化

作业的整体化强调对所学知识进行结构化的整合、组织,强调知识间的关联性。作业设计要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结构,全面把握学生学习水平和知识内在联系,以教材中基本知识为中心,将相关联的延伸内容串联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的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与整合,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打通思路,激发思维,从而获得语言的建构和逻辑思维的发展。

(二)深度化

所谓深度,指的是触及事物内部和本质的程度。作业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尤其要注重深层化,避免作业过于浅显化,没有深度的作业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减少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发展水平已基本成熟,更倾向于带有些挑战性和难度系数较高的作业,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发展的需要,设置一些内涵丰富、探究性较强和具有研究意义的作业,这种类型的作业有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三)意义化

“有意义”这个词的意蕴既源于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又高于“有意义学习”。从学习方式角度来说,有意义的学习是与机械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其产生的条件分为两个方面:客观上要求学习材料本身要具有逻辑意义;主观上要求学习者自身要具有学习的心向,即有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和心理倾向。它的实质是指学习者新的知识的获得需要建立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之上,主动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中,获得心理意义。从作业设计的角度来看,语文作业的意义就是指它对学生的意义,它是属于学生的,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已有知识结构,在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生成关联的时候,有意义的学习就会产生。语文作业不但具有文化、文学层面的意义,而且具有精神层面的意义,有意义的作业具有促进人的思想、精神发展的力量,能够使人的精神的成长和知识的再生。

(四)自主化

自主化是要求学生以独立自主的方式主动完成作业,这既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信任,也是对学生独立性的尊重。自主化的实质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并为自己的学习负责,需要教师设计一些弹性较大的、开放性强、偏主观性的作业,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积极的心态和高度的热情去完成,教师也要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自觉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亦能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

提升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篇5

摘要:中学美术教育能够很好地贯彻与实施素质教育理念。本文指出了中学美术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美术思维能力相关的培养与训练: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精神;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指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能力;鼓励学生勇于进行创新。提出中学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美术思维能力的教学手段: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拓展美术教学空间;要透过美术作品提升学生思维深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提升;思维能力

一、引言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中学教育要重视美术教育教学活动,提高中学生的美术素质,提升学生的美术思维能力。中学生具备良好的美术思维能力,不仅仅有助于美术学习,而且还能将美术思维扩展到其他学科,给予各科的学习与学生生活提供启发思路,有助于学生的更好成长。美术作品能够展现作者的思维方式如何表现这个客观世界,正是这种美术语言生动地体现了美术思维特征。因此,中学美术教学就需要真正地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不能让分数与升学抹杀了中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才能,要给予学生更多地美术作品创作时间与空间。美术教师来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美术思维,来认识世界与感悟生活。中学美术教学还要重视对学生美术视野的拓展,让学生可以站在美术领域的一定高度,来进行美术造型,使学生能够获得美术熏陶。

二、中学美术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美术思维能力相关的培养与训练

中学美术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进行绘画,通过一定时期的学习与创作,教师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进行抽象事物的概况能力和洞察能力,这种美术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要通过相关训练。中学美术教学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其他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有所不同,比如,数学学科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归纳能力;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情感与语言逻辑能力等。美术学科能够以独特的专业视角培养学生对色彩、线条、轮廓等形象思维能力,也包括了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能力。

首先,美术教师要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精神。由于美术教育不仅仅是讲授给学生美术的技巧,而应该重视美术的社会性,要对人的生活给予关注,美术与人的生活紧密相连,这些美术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精神。通过这些美术作品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到人文精神,促使学生的美术创作基础坚定社会生活与人。这种人文精神滋养着学生,使他们对美术的思维认识有了一个较深刻的层次。

其次,美术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美术作品需要作者对生活有着深入的观察,要能够对事物进行整体上的把握,美术作品就是要强调整体感,从而逐渐形成美术的整体思维,对事物能够迅速确定主要矛盾,抓住问题的关键。这样才能在美术的创作实践中,准确地表现对象特征。

再次,美术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能力。美术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要让学生理解认识美术语言的本质,即点、线、面、色彩、质感等基本元素,以及按照一定的结构生成的各种美感形式。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对图形表达情感的形式抽象和图形语言的视知觉的理解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最后,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进行创新。美术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让学生突破各种束缚,在思维上的发散,利用发散的方式加强学生图形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形成创新意识与习惯。

三、中学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美术思维能力的教学手段

首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拓展美术教学空间。由于美术是一种自由创作的艺术,需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理解与感悟,这不开宽松、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欣赏学生,鼓励学生进行美术探索。在此情况下,学生才能调动积极乐观情绪和思维,感悟艺术世界。美术教师还应拓展美术教学空间,不能局限于美术课堂,要让学生走入生活,融入生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书画作品展览,参观农民画、剪纸等,不断提高美术创作和鉴赏的水平和培养着思维品质。

其次,要透过美术作品提升学生思维深度。美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将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还原社会生活场景,来展现作品蕴含的丰富情感与精神品质,这个过程加强了学生思维训练,提升学生思维深度。教师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去捕捉作品综合的艺术信息,深入感知艺术形象,去体验作品凝结的情感,例如,徐悲鸿《群马图》倾注着作者希望民族觉醒、奋起救亡的热情。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只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的作品具有概括能力和综合表现力。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鼓励学生多进行美术创作。只有让学生带着兴趣,才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美术作品的创作中。这种激发学生内在热情的方式,有助于使学生主动地展现自我美术潜能,更好地实现美术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地创作。美术的发展需要学生具有个性化思想,能够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才能使学生创造灵感得到激发、个性品质得到完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美术的自主学习方式具有直接关联。通过学生以学习主体身份来构建美术知识与技能体系,将学生内在潜能激发出来。在讲授中国山水画技法时,教师让学生将中国山水画和西洋风景画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亲自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这样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发挥了思维创造性。

四、结论

通过对中学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美术思维能力的探讨,得出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进行引导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使思维具有一定的发散性,这样就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视野,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中学生美术思维能力的养成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基础,教师要也要重视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由此经过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就锻炼了学生的美术思维能力。因此,中学美术教师就要一方面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与效果,另一方面要关心和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塑造中学生良好的思维素质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美术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俊红.培养学生优良的美术思维品质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0,(05)

[2]杨慧.美术思维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03)

[3]黄湘.浅谈对高中学生的美术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4)

提升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篇6

一、提升学习能力,增强政治意识

工会干部是党的干部,是职工群众的代言人。工作中怎样才能体现党的形象和代言人作用,履行工会职责,这就涉及到工会干部的基本功是否扎实,综合素质是否过硬。过硬的基本功来自于学习能力。从当前的工会干部状况来看,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抽用借用的干部较多,他们对工会理论和有关政策一知半解,想干不会干,干不到点字上,不能成为工会业务上的专家,协调上的行家,服务上的里手。这些都迫切需要工会干部提升学习能力。

一是要自觉学习。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会的法律、法规,管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二是要勤奋学习。学习先进单位和先进部室的经验和做法,博采众长,使自己尽快成为独挡一面的行家里手。

三是要系统学习。要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20__—2015年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要求,采取本级办班集训,个人分散自训,参加上级调训的方法,保证每人每年学习不少于100学时。尽快形成由被动学习、消极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浓烈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学习之人,时时都是学习之机,处处都是学习之所”的观点,争当一名勤奋学习的学习型工会干部。

二、提升组织能力,增强大局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核心是自觉维护党的领导,根本是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关键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大力推进“两个普遍”,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方针,走进基层企业“三解三促”,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服务职工,大力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组织带领广大职工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建功立业等重点工作,这些不仅需要工会组织牵头,而且更需要工会干部亲自组织和落实。那么怎样才能提升工会干部的组织能力呢?

一是学人之长,补已之短。要借鉴组织能力好的单位和个人经验,学习他们的组织方法、组织策略、组织技巧。

二是要明确目标,争取支持。理解组织活动的目的和要求,熟悉组织活动的政策、法规,既要表明工会的主张,又要争取企业和职工的支持。譬如在工会组建中,工会干部必须主动在分工区域内对非公企业进行排查摸底,摸清非公企业数量、实际规模、经营状况、员工人数等;摸清建立工会组织数、工会运行状态;摸清会员人数和思想情况;摸清企业工会组织办公、活动场所情况;摸清已建工会活动开展及经费情况;摸清镇(区)工会干部和企业经营者对建立工会组织的态度等。

三是要不怕辛劳,勇于负责。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工会干部是“双促”的代表,在组织活动中,大都是孤军作战,如何“方显英雄本色”,这不仅需要工会干部有勇有谋,而且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大练兵、大比武”劳动竞赛活动,文体活动、工资集体协商、劳动保护、劳动争议、处理职工伤亡事故等棘手问题,工会干部要面临着企业的责难、他人的非言、恶劣的环境,这些都需要工会干部具备有容乃大、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组织能力是相对的,大局意识是绝对的,工会干部只要以党的事业为重,以职工利益为重,组织各项活动的能力就会竞相迸发。

三、提升协调能力,增强责任意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加速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和社会秩序的重构期,在这繁重而艰巨的期限内,提升工会干部的协调能力尤为重要。

一是要正确处理工会与党组织的关系。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的历史经验表明,工会工作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的命运和党的事业是紧密相联的。工会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中国工会运动的优良传统,作为县(镇、区)工会组织,就要服从县委、镇(区)党委的领导,企业工会组织就必须在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二是正确处理工会与政府(行政)的关系。政府(行政)是工会强有力的支持者和保护者。(一)是政府行政十分重视工会作用的发挥,支持工会参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二)是政府行政支持工会开展活动。经济上给工会代扣、代收工会费和提供拨款,在待遇上给工会提供帮助,在工作上给工会提供便利。(三)是各级政府行政以立法形式保障工会地位和权益。

三是正确处理工会与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工会与党政机关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支持的关系,目的都是服务大局,服务发展。工会干部要明确和协调好三方关系,主动提升协调能力。在工作协调上要坚持与党政同心同德,同频共振,同舟共济的原则,坚持与机关单位友好合作,互相支持的原则,同唱服务歌,共谱和谐曲,只有这样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为“十二五”和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四、提升维权能力,增强民生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强调,要坚持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充分认清《工会法》明确的维护职能的规定,其最核心、最实质、最根本的内容就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一是提升维护能力必须明确维护的重点:通常工会维护的五大权益,即“劳动权益、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生命健康权益”。从实质讲,工会所要维的权,最基本、最关键、最主要的就是劳权,使职工能够平等就业和自由选择职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职业技能培训权、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其他权益都是由此派生的。

二是提升维权能力必须明确维护的四个途径。(一)在推动改革中搞好维护。要特别关注改革中职工遇到的困难,切实把推动改革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机结合起来,教育引导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做到改革不影响职工的切身利益。(二)在促进发展中搞好维护。我们既要组织引导职工群众发扬主人翁精神,为促进国家和企业的发展作贡献,又要在发展过程中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改善职工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使职工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得到更多的实惠和实质的利益。(三)在积极参与中搞好维护。大力推动建立和完善维护职工权益的法律保障体系,推动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和坚持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活动制度,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制度、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群众性劳动安全卫生监督制度,女职工权益保障制度,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和法律援助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情况。(四)在大力帮扶中搞好维护。发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作用,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对弱势群体和特困职工进行再就业援助,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对患重大疾病的职工予以资金上扶持,多办一些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弱势群体心坎上。

三是提升维权能力必须明确维护的原则:(一)依法维护的原则。在维权过程中,工会干部要以“宪法”为本,以工会法、劳动法为主,从维护的法定主体、客体、内容、程序、途径、方法出发,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据,确保工会维护权益的法治性、严肃性和有效性。(二)是宏观维护的原则。工会组织既要抓微观维护,及时维护个案,又要把重点放在宏观维护和源头维护上,如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女职工权益维护合同、劳动保护合同、工资集体协商的指导等,以利于统管微观维护。(三)是“三种”维护的原则。工会既要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维护单位的基本利益,又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三种”维护不是并列的,工会对国家利益维护要坚持不损害、不影响即可。对单位利益维护要坚持协商、共谋即可。对职工权益维护坚持职工利益不受损害即可。(四)是定位维护的原则。工会组织和干部在维护过程中,既不能没位、缺位,又不能越位,必须根据工会的性质和法律的规定,进行定位、到位的维护。

四是提升维权能力必须明确维护工会组织和企业工会干部的权益。工会要维护好职工和工会组织的合法权益,关键要维护企业工会干部的合法权益。企业工会干部平时享受着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幸福快乐,但是他们在为职工服务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处在“三夹板”之间,有时得不到正当、合法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福利待遇,还有些企业工会主席还受到打击报复,没有“安全感”,县级工会在保护企业工会干部切身利益时,要敢于理直气壮地为他们撑腰鼓励,为他们提供法律保障,使他们没有失落感,保证工会维护职能的真正实施。

五、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忧患意识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工会工作创先争优的需要。工会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创新能力。工会干部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思维创新、制度体制创新、工会方式创新三方面。工会干部的创新能力结构就像一个网络系统,这个系统功能一旦被激活,它将释放出无比强大的力量,使工会干部的潜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和发挥,因此,提高工会干部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工会干部具有创新能力。21世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知识的创新和应用。创新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成为工会干部的决定因素。现代工会干部不仅需要知识创新和工作的创新,而且必须具有高超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在职工与企业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中掌握主动,取得成功。

(二)工运事业发展需要工会干部提升创新能力。知识经济年代强调柔性管理和灵活运用。当前工会有些工作方法仍是计划经济年代的老框框,时代呼唤着工会组织变革和创新,实践需要工会组织争先创优、创新发展,甩掉因循守旧不作为、和尚帽子平踏踏的现状。只要从县情出发,在不同形势下“以变应变、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工作,工会干部的创新能力就可以为工会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三)践行科学发展观需要工会干部提升创新能力。科学发展观给工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构建和谐奔小康,建功立业谋幸福把广大职工群众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工会干部需要运用科学发展的新论断、新思想、新观点去指导基层企业工会的工作实践,在“继承前人,突破陈规”中求创新,在“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绝”中觅创新,进一步增强前瞻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服务。

(四)履行工会职责需要工会干部提升创新能力。工会干部的本质就是服务。向基层、企业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针和科学决策,这种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结合即是创新,创新伴随着工会干部工作时限的全过程。身临其境的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网络时代、全球化趋势以及实践发展所引发的现实矛盾和问题,只能在创新中寻找出路。具备创新能力的要素有:①坚定的自信。自信是创新的力量,自信力的来源是现有的能力、潜在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一个真正具备创新能力的工会干部,必须有超人一筹的创新意识,精通百科的创新素质,鹤立鸡群的创新特色。②强烈的创新愿望。创新愿望是成功的前提。一个不思创新、固步自封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③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知识面。知识素质是工会干部创新成功的基础。包括三个方面: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功底;娴熟的管理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④精神素质和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有科学探索精神与批判精神;要有自我否定的精神;勤奋好学的钻研精神;科学冷静的求实精神;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⑤能力素质。这是工会干部素质的核心。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实践技能主要表现在:洞察能力、探讨能力、决断能力、组织能力、驾驭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⑥品格素质及身体素质。这是工会干部素质中居于中枢地位中的素质。事业心、责任感、原则性、灵活性、宽宏的度量、自制力、正确的研究方法及健全的体魄等。

(五)工会组织要为工会干部提升创新能力提供宽松的环境。①要把开拓创新能力作为评价和任免干部的重要标准,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机制。②创新的安全系数是最低的,要创新就有可能失误,对开拓创新的工会干部不能求全责备。③健全创新发展机制,要保证工会干部的创新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就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包括在职学习,脱产进修,国内和出境外考察,社会调研等,使之保持旺盛的创造力。

提升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机械工程;设计思维;创新优化

企业生产中需要将机械工程设计进行更加全面发展,使得整体管理符合时展的要求,提升设计的创新性,保障机械工程设计和时展相互协调,对科技使用能力进行全面管理,进一步增加社会管理的科学性,将机械思维进行创新,进而保证整体创新的科学性,因此在管理中需要对机械工程设计思维进行创新。

1机械工程创新设计的重要性

在进行机械思维的过程中需要将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的提升,加速机械工程设计的智能化处理,将专业设计管理的系统使用到科技发展中,从而实现机械工程创新设计的智能化和集成化处理。机械工程设计创新的探索实践可以提升设计人员的创造性,使得设计人员自觉的对机械工程设计进行创新,对机械工程设计进行全面的推广,这样可以促进新系统的不断更新,实现创造财富的目的,保证机械工程设计的整体质量的提升。同时,进行创新设计可以增加机械设计在整w行业中的竞争力,有助于企业更加全面的掌握产品和技术的及时性更新,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保证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机械工程设计创新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

创新是时展的主题,也是事业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需要创新型人才才能不断的对科技进行推广,使得科技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机械工程设计中创新也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在进行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创新意识缺乏的情况,进行设计中设计人员还是沿用传统的方法,这是和大学阶段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关系,许多的学校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方面,忽视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理论学习方面,实践能力较为匮乏,实践中出现较多的问题,使得创新发展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二)缺乏相应的资金技术支持

我国虽然不断的提倡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较多的困难,和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与我国经济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我国政府对于创新性思维的认识本身是不充分的,长期以来我国还是采用机械设计院的方式进行工作,一旦出现问题都是企业内部对问题进行解决,设计部门各项措施较为滞后,发展中出现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在发展中缺乏相应的动力,造成企业发展和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企业在管理缺乏动力,导致创新能力出现滞后性。同时,政府各个部门之间没有针对创新设立专项基金,而是采用单一的口号形式,使得企业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缺乏资金的支持,造成机械工程设计存在滞后性。

(三)缺乏科技理论作为指导

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因为缺乏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造成整体管理中理论知识的缺乏,一些创新方式和实际情况存在不相符的状况,这些创新理论使用到实际生产中对工程的创新造成严重的影响,一些企业按照错误的方式进行机械工程的改进,不仅不能对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行提升,而且会对企业现有的生产方式造成影响,对现阶段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干扰,造成企业发展出现严重的问题,影响企业的生产进步,造成企业因为创新出现生产规模的倒退,这也是机械工程创新性较为缓慢的原因,对于我国科技创新产生不利影响。

3提升机械工程创新的措施

(一)提升设计人员的创新能力

学校在进行机械工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在校期间就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掌握全面的管理方法,增加学生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创新,善于将思维转化为实践能力,从而全面的对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提升创新意识。其次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善于将设计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转变,积极培养设计人员的发散性思维,善于找出设计中新的想法,并积极进行实践,从而进一步促进设计的制度性,为设计创新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加强对机械工程设计思维创新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在进机械工程思维创新的过程中,首先国家需要针对该项目设置专门的资金,并将一些有价值的项目介绍给各个企业,通过政府的扶植将创新意识进行全面的提升,增强企业的自主创业意识,积极引导企业的各项行为。其次,企业之间可以加快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将先进的技术进行共享,全面的整合资源,对技术进行研发,将整体技术进行整合,为技术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加快企业之间相互沟通与联系,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三)制定科学的创新理论

在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制定更加科学的创新理论,结合实际情况对工程设计思维进行创新,避免盲目创新带来的各项问题,更加科学的对创新思维进行提升,要求设计人员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运用超前发展的理念进行思考,摆脱传统落后的思维模式,不能仅仅追求生产的量化,还追求质量上的革新,提升技术设备上的改造能力,但是在进行创新创新思维不能盲目,要结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有选择的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与那些同领域同等竞争,不会再时代的发展中被淘汰。

4结束语

创造力是竞争的核心力量,机械工程设计也不例外,在其中进行全面的创新,将最新的知识产权应用到工程设计中,对科技进行全面的创新,使用更加科学化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从而进一步提升机械工程设计思维创新能力,增加资金的投入,以此达到机械工程设计创新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斌.机械工程设计思维的创新优化[J].河南科技,2013,18:126.

[2]申雪平.创新机械工程设计思维的探讨[J].科技风,2015,05:173.

提升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一、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习动力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便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知识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又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导入新课是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开讲”,一开始就充满趣味,使学生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欲望,在愉快的心情中跨进知识的大门,一定能促进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机并持久保持,这样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老师一开始先帮助学生复习了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只要看个位就知道能不能被2或5整除了。于是笔者就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研究下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许多学生不加思索地猜:能被2和5整除的数都是看个位是否是2或5的倍数,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也应该是一样的,于是就有学生得出结论:“只要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老师没有马上对学生的猜测作用评价,而是接着引导:“你能自己举一些例子来验验一下吗?”大家进行验证的时候发现,13、16、19都不能被3整除,可见“只要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结论是错误的。通过验证,学生很快自己就发现了之前结论的错误,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就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鼓励学生探究,提升学习认知

笔者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身基础知识不断积累、综合技能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学习认识对于学习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意义。所以就需要教师能够转变传统教学中的“说教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问题意识是产生创新思维的条件,问题意识强,大脑就会处于高度的敏感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民主,倡导课堂讨论,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并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勤于分析,善于思考,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最大程度上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升学生对于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了解与探究,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

比如在教学测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教室长宽高的测量,如何使用简单的器材进行测量呢?有的学生说用直尺一点点的测量,这样更加精确;有的学生说计算出自己每步的长度,根据走多少步就能够更快速的计算出教师的长宽;还有的学生说可以测量出教师教具的长度,用固定的长度去进行乘积测量,比步行测量要准确的多……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学生自身的探究意识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学生们的学习认知也在自身的学习探究中得到了深化,很好的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三、引导创新探究,加深学生感知

创新思维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必备的一项思维技能,通过新的解题模式、新的解题思路能够很好的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所以在教学就需要教师能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活动中成功的体验,会产生通过积极学习获得成功并再次体验成功的需要。空势思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其不利的一面。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突破空势思维的局限性和消除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更要给学生创设较多的训练发散思维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异,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使学生不但善于单向思维,而且在寻求多向思维方法的过程中,经历创新学习的过程,从而增强思维的创造性。

例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时,当学生都能助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再创设一种情境,看哪个小组不用这种办法,利用已有的知识推出梯形面各积计算公式或者由学生提出:在学习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为什么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看哪一组答得最好,等等。这就再次把同学们引入了思考、探究、创新的情境之中,学生一完会再次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

四、注重主体地位,引导独立探究

提升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药物合成反应教学;反应机理思维;教学改革;问题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126-02

一、引言

从药物合成反应教学现状之中,可以分析出传统教学模式构建过程存在很多不足,对学生反应机理思维方式培养较少,而思维引导与启发的艺术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同时教学模式固定化导致教学开展途径较为单一,对学生参与积极性的调动难度较大。针对这几方面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改革,烘托出学生反应机理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并且将其思维培养的艺术性有效提升,促使思维能力的引导过程作为教学模式构建的主体,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对教学质量、效果的提升是有力的保障。

二、药物合成反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反应机理思维方式培养重视程度不高。药物合成反应教学是以有机化学为根本,对药物合成所产生的反应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出药物合成的具体方法。从当今高校药物合成反应教学的具体现状出发,教学过程中对与学生化学变化所经由的基元反应思维方式的培养相对较少,主要还是停留在理论强化层面,实际反应过程的根本原理以及原理形成的原因并不能进行实际探索,难以形成切实有效的反应机理思维方式。教学应从药物合成反应教学的内在实质角度出发,目标在于使学生反应机理的运用能力不断提升,药物合成的基本原理以及方法能够有效掌握,实际运用能力能够得到充分体现。而传统药物合成反应教学并不能有效培养反应机理思维方式,学生对于药物合成反应掌握过程较为死板,因此实际应用能力很难得到体现。这是由药物合成反应教学思想的侧重点所决定的,因此这一方面是主观因素之一。

2.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艺术性特征。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靠单纯的硬性规定就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在思维引导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种固定而又特有的思维模式,而思维引导则是一种具有艺术色彩的思维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在药物合成反应教学过程之中,课堂教师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依靠硬性强化,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学生则是被动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往往会变成任务的硬性完成过程,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能达到有效地引导。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往往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和刻板性,而思维的灵活性很难得到保障。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的自然艺术性特征不能体现,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诱导、形成过程不能形成良好的环境,思维能力培养过程则成为了一种硬性灌输过程。

3.课堂教学模式化,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难调动。课堂教学模式化在于课堂教学风格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对于人才能力的培养方向以及手段较为统一,形成模式化发展格局。而药物合成反应教学特点在于对学生思维运用强度较大,思维灵敏性要求较高,为此,基本模式教学并不能满足药物合成反应教学的内在需求。在药物合成反应教学中,学生思维灵敏性的有效提高,关键在于对教学气氛进行不断地优化,促使学生思维运转速度不断增强,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教学效果能够达到最佳目标。在现阶段合成反应教学中,教学过程模式化现象较为严重,学生课堂参与中思维的灵敏性以及有效的激发过程并没有充分实现,导致了学生对教学内容并没有强劲的学习兴趣,参与积极性调动难度较大,课堂教学效果并不能良好的体现,不利于药物合成反应教学的未来发展。

4.课堂讨论缺乏针对性,反应机理难以深入探索。在药物合成反应教学中,反应机理讨论环节所具有的广泛性较强,虽然对相关反应进行了具体的讨论过程,但针对主要反应机理的讨论相对较少。这样所导致的结果就是课堂教学主体的研究过程并没有成为重点,学生对反应机理的思维方式培养过程较少,而自身思维观点的交换有效性并不强烈,课堂讨论所具有的内在价值体现程度不高,同时反应机理的纵向研究深度并不能得到有效加强。这是当今药物合成反应教学存在的基本现状之一,而这一现状所体现出的则是药物合成反应教学存在的又一不足,即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思考方向、思维探索的培养作用较弱,学生自身思维观点的交换价值较低,课堂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以上几个方面是药物合成反应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问题,也是导致学生思维能力、思维意识以及惯性思维难以形成的重要原因,对药物合成反应教学中的反应机理的纵向研究产生消极影响。对此针对上述具体问题进行具体改革,改革总体思路如下。

三、药物合成反应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转变传统应试教育思想,提高教学灵活性与适用性。应试教育思想的形成主体并不只是在于教师方面,学生也是药物合成反应教学应试思想形成的第二主体。从教师层面而言,对于教学思想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学发展方向,而从学生层面而言,应试思想的转变在于自身社会应用能力的有效提高。针对于教师课堂教学而言,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机优化,将反应机理思维方式作为教学发展的核心,对学生化学变化所经由的基元反应思维方式进行多样化培养,以思维引导为主体,强调思维方式形成的应用性能,提升学生反应机理思维的灵活性。而对于学生而言,应根据药物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对相关反应机理进行有效探索,使得反应机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紧密性不断加强,探究出一条更适合学生本身的反应机理思维。学生和教师的反应机理思维的灵活性与应用性不断提升,将对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积极、有效的帮助作用。

2.对学生反应机理的思维方式进行积极培养。对于学生反应机理的思维方式培养,关键在于对学生思维方向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促使学生能够以基本的、固有的思维方式为主体,逐步向教师引导方向有效靠拢,提升反应机理的思维方式的有效性及准确性。从药物合成反应教学特点出发,学生自身的思维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在进行学生反应机理的思维方式的引导过程中,需结合学生所具有的具体思维方式差异,对其思维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得不同学生的反应机理思维构成特点能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独特性。针对反应机理思维形成较为持久的学生,教师应结合其他学生力量进行侧面辅助引导,发挥出学生之间所具有的带动作用,使得个别学生能够克服思维形成的障碍。这是药物合成反应教学对学生反应机理思维方式进行积极培养的核心,同时也是有效探索出适合当代学生反应机理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会对药物合成反应教学改革产生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3.注重课堂教学艺术性色彩,提升思维能力艺术价值。反应机理思维的培养,注重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过程。而在思维引导过程中的沟通过程则是有效的传播途径,应以思想、意识的启发作为必备条件,为此学生反应机理思维的培养应体现出艺术性以及艺术价值。在这样的思维培养环境中,对学生思维的启迪能够产生强烈的推动作用,并且对于学生思维形成的特点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了解,引导方式能够实现个性化、具体化,发挥出药物合成反应教学反应机理思维培养的艺术价值及艺术特征。这是对传统药物合成反应教学理念的颠覆,体现出课堂教学的魅力,能够切合学生思维形成的具体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培养,艺术性以及培养过程的艺术价值油然而生,与传统药物合成反应教学理念形成鲜明地对比。在这一基础上药物合成反应教学改革所具有的先进性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同时课程教学发展方向逐步由单一模块化教学向艺术性教学转变,应试教育思想也能够向探究教育培养迈进。

4.结合课堂实际,有效开展课堂专题化讨论。从反应机理思维的培养角度来看,学生思维的引导与启发关键在于课堂讨论教学环节的有效性,使学生之间能够对思维构成的主要因素进行意见的交换,从中促使学生思维的培养过程更为明显化、直接化。而对于教师而言,则可以对课堂讨论的具体环节有效掌握,对学生反应机理思维形成状况也能够及时、有效的了解。根据课堂实际教学,对课堂讨论的中心进行有针对性的明确,这样教师对于不同知识点学生反应机理思维的具体形成过程能够全面掌控,为学生反应机理思维的启发、引导起到外在的支持作用,而课堂专题化讨论所具有的意义、价值也能够得到更为有效地发挥。

以上几个方面作为实现药物合成反应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因素,结合当今药物合成反应教学的基本现状进行具体研究,改革总体思路以现状之间形成了相互作用,以此对转变现状产生相应的作用,不断提升药物合成反应教学发展目标。

四、结语

药物合成反应教学改革的重心并不仅仅在于表面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则是教学中心以及教学思想的转变。从思想层面来看,对学生反应机理思维的有效培养,能够促使学生对化学变化所经由的基元反应思维方式得到正确培养,促使学生药物合成的具体原理及途径的认识不断提升,能够对教学效果的有效转变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而对于课堂教学艺术性的有效加深,可以促使反应机理思维培养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优化,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充分培养思维方式的灵活性以及敏捷性,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形成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西安.浅析多媒体技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

提升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创新思维;陶冶情感;价值观

一、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能力

初中语文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够在学生今后学习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中学阶段,学生有自主学习意识萌芽,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求,对知识的一种疑问,以及渴望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新花样的梦想。因此,在中学语文教育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

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教育又是使这一要求变为现实的唯一途径。因此要从多方面为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创造条件。语文教育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环境,建立一个民主,平等,敢说,敢想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够从老师身上感受到新奇和期望,体验成功和自信,吸收新的智慧力量,从而能够调动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产生求知欲望,提升学生的全方面的素质能力。中学生拥有自我表达的愿望,所以在教育中积极的教育方式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的奠基石,它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中形成健康的主动地学习习惯会对学生在素质培养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而性格改变人生,好的基础教育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是尤为重要的,爱这群孩子们,为他们敞开一片天空,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学生会更爱学习,所以在教育中积极地教育方针会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也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加强。

二、开拓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随着初中语文教育的深入,新的思维能力能够在学生的学习中推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思维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塑造创新性人格。创新精神需要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去激发和推动。因为激励可以使学生发现自身的潜能,从而产生自信,有了自信学生会在素质培养中产生动力和勇气,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课堂是学生创造力成长的主要园地,学校的教育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完成的,所以要花大力气让课堂充满活力,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方面鼓励学生提问,在初中学习中要积极的提出疑问,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散,使学生不断地提出发问,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他会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疑问,这是对学生在素质教育中的一个有效的锻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解放,不要让学生的思维只是在一个有容量的杯子里,让学生探出自己的欲望,去展现自己的求知欲,当然在这之间,老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们,让他们体会这种感觉。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大发散,而且解答思路是他们自己探索的,也许在这之中会有困惑和难点,但是这种精神是最重要的,我们不只是在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学生才能在未来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三、注重情感教育,加强思想交流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而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初中语文教育是学生构建情感大厦的基础。哲学上认为,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地上。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求知者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情感熏陶在初中教育中尤为重要。现在大多数教学中都融入了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下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给学生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当今社会面临大部分学生社会价值观取向的偏差导致他们在认识和处理相关事物时都有所缺陷,因此要让学生在情感发展的萌芽时就给予健康的雨露来浇灌,使他们茁壮成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建设,让学生真正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在学生的思想建设中,要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黑白并且在面临人生重大决策时候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在健康的成长中体会欢乐,让他多接触正能量,拥有正能量且教会他们把正能量传递给有需要的人。教师授课过程中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造,在开展丰富的竞赛活动的同时让学生保持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些都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让学生的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学生兴趣总是和一些积极的肯定的因素相关联,初中语文教育建设性变革应该让孩子天然的去感受而不是规律性的去服从和认知。要教会学生学生拥有感恩之心并且要善于表达心中感恩情谊。让学生的思维情感在第一时间被发觉和改善,教学要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热情,拨动学生的心弦,还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冲动和共鸣,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因此在初中语文教育实践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能力的思想保证。

四、结语

初中语文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得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在知识上启发他们自主学习,在问题上鼓励他们创新思维能力,在情感上引导他们建设正确的价值观,这些素质教育在学生综合成长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写四会五有的素质能力建社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向导。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心理的建设起到决定作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不断发展和变革的教育之路上对于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有效教学论》,湖南大学出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