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十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十篇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5:2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篇1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的表现形式有算法分析、概念系统、定理和公理推断以及公式关系,通过构建学生数学思维,从而提升小学生理解以及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

数学思维思想主要是将数学知识体系中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具体化处理,这对教师而言,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效率。对学生而言,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及掌握数学知识,从而促使学生在数学中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结合小学数学。使得现实世界中的抽象内容能够具体化在小学生的思想中,从而促进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

二、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中的培养对策

1.结合生活中的感知表象,为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生活中隐含着大量的科学知识,学生除了在课堂中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之外,还需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观察、总结以及感知数学知识,通过大量生活现象的感知而使得数学思维能力能够不断渗透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第一,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总结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这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将抽象性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性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第二,教师还需要结合小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构建,其中数学知识之间的新旧联系情况,通过旧知识的学习以及构建的方式,从而为小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提升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第三,学生自身也需要重视对生活的观察,并在有意识的观察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然后结合数学教材中的知识而能够自主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切实提升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分数知识讲授的时候,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小学生理解这节知识,如将一根绳子平均分为几段,或者是将苹果进行平均分配的方式等,使得小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中找到数学学习的方式,同时还可以在不同角度中有效引导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教师既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又能有效提升了数学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对小学生今后学好数学也带来积极帮助。2.优化数学教学的过程,不断进行外部拓展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依靠,同时教材也是小学生以及教师进行学习和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进行外部拓展,从而使得小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所以教师在数学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数学教材中的内容编排情况,然后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提升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第一,教师在利用教材的基础上还需要重视数学知识的拓展,这能够帮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第二,教师要善于结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使得小学数学知识能够以生动性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而且对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也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第三,教师在教材选择过程中,可以以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入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然后再结合数学知识做外部拓展,这既能够更好地把实例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又可以更好地引申数学知识,从而有效为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做好准备。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加减法的知识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而让小学生数一数小鸡小鸭各有多少只,然后教师再增加几只小鸡,让小学生再次数一数,从而使得小学生能够掌握数学中加法的含义。3.引进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数学课堂指导思想之一在于鼓励多方式学习,鼓励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在小学数学授课中,应当引进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在不同方式下学习。数学知识的传播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和指导,教师在授课中,应当以讲解为主,多方式学习为辅进行授课。在坚持翻转课堂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学习,或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学习,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生活中常见的柱形图和折线图有哪些,通过鼓励学生,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

三、结束语

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对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而且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得到十分广泛的运用,对人们有效解决实践问题带来良好的帮助。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数学思维能力使得小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帮助小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解决具体的数学难题,最终促进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他们今后在数学学习中提升综合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智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6,(08):15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篇2

关键词: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数学思维能力概述

在小学数学能力中,思维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数学教学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数学教学就是指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

1数学思维的含义

数学思维是针对数学教学活动而言的,它是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应用和推广等一系列工作,以获得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过程。

2数学思维能力的含义

数学思维能力是人们在从事数学活动时所必需的各种思维能力的综合,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②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③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④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数学思维能力的界定

新颁布的数学教学大纲对常规的数学思维能力的界定:①数形感觉与判断能力;②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③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④数学的表示与数学建模能力;⑤数学运算和数学变换能力;⑥归纳猜想与合情推理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室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四、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篇3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篇4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0075-02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是创造力的核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十分重要。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聘想象,敢于标新立异。要重视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它是一切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例如,我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我常常会低头弯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小组里和他们一起讨论学习问题,这样就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教师要多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数学课堂上,应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来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心情舒畅地敞开思路,大胆地畅所欲言,把各自的见解、想法充分地展现出来。教师应对学生与众不同的观点、标新立异的设想、挑战性的探索给予支持和赞许,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人,但在很多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还是离不开老师的设疑、启发,很难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地位。学生进行数学猜想是对数学问题的主动探索,这一份主动性尤其珍贵。

二、注重思维想象性的训练

学数学离不开思维,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创新想象开始的,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思维想象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思考问题时,没有一定的思考方向,可以突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框架,自由地思考,任意地想象,从而获得大量的设想,提出多种多样的想法或做法。在课堂教学和练习中,要精心设计和充分运用“发散点”,为学生的思维发散提供情景、条件和机会。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更新、更高的要求。思维想象是智力活动中最具活力的方面,是人类最杰出的本领。要培养创造力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想象的培养。小学生由于受水平、能力的限制,思路比较狭窄,但同时,他们的知识经验正处于迅速积累时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他们的思维不良定势较少,能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遨游,这些都是培养思维想象的良好条件,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思维想象、开展创造性学习的最佳时机。老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三、重视直觉思维的训练

直觉是直接的觉察,指不受某种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洞察或领悟的一种思维方式。直觉的思维也受逻辑规则指导,但不受其局限。直觉的特性是直接把经验因素同问题的实质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既具有模糊的一面,也有直接的甚至突发的一面。直觉因其特点在数学解题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常来说,一个人直觉力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数学解题能力的强弱。作为数学思维中的一种,直觉是人脑对于数学对象及其结构、规律、关系的一种迅速的判断,敏锐的想象与直接地领悟和洞察。在数学解题中善于运用直觉思维的策略,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立性等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发展创造能力,形成果断个性都具有积极意义。

直觉思维是一种以省略、简化、浓缩的方式探究问题实质的思维。数学直觉是学生对数学问题在头脑中的一种瞬间判断,这种判断是学生大量的信息在头脑中迅速链接、快速组合的结果。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能产生思维的活跃,灵感的突发,并能有效地进行猜测、想象和快速判断,这便是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体现。直觉思维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学生创新能力中的先锋。

四、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判断推理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应用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很重要的题型,但传统应用题历来都是按照解题需要设置条件,每道题所给的条件既不多也不少,这样极易形成学生的思维定势:所给的每一个条件都必须用上,如果没用上,那题目肯定是做错了,导致学生解题时不注重分析数量关系,而是凑合条件去解答。现实生活中,人们解决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现成的条件,它需要人们从众多的信息中寻找、发现和组合解决问题的合适办法和条件,因此在应用题中可适当设置一些多余的条件,以培养学生的筛选、组合能力。

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去伪存真的鉴别能力。数学教材处处体现逻辑性,教师千万不能只看教材的表面,只讲数学知识。只有数学教师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自觉地、有目的地挖掘教材本身的逻辑因素,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总之,数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科学知识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的、开放的教学情境,挖掘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探究动机,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创造一片广阔的天地,给学生一定自由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使其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篇5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思维创新培养

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创新活动的过程,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活动。因为数学教学的核心就是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对自己的判断与活动进行思考并加以证实,并学会主动总结,创新和发散思维。因此,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引下,就必然要把数学教学中的思维活动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把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创新的能力作为教学的关键,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一、要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特别强的学科来说,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维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方法,首先都应注意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不能因为抢时间等诸多因素而随意缩短或忽略其应有的思维过程。

例如,已知实数x,y,z,满足x=6-y,z2=xy-9,求证:x=y.

教师要设法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剖析清楚,然后再讲解证明过程。观察题中条件,第一个等式中不含z,第二个等式中含z,显然利用两等式消去z来获得x,y之间的关系是行不通的,继续观察,发现这两个等式中x,y之间有特定的形式:x+y=6,xy=z2+9由此联想到本题的解法可能要用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我们可以构造一个以x,y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t-6t+z+9=0,并且知道它的判别式应大于或等于零,即Δ=-4z2≥0故z=0,至此思路豁然开朗,将z=0代入z2=xy-9解出x,y得到x=y.

上题的思考过程中采用了联想、分析、综合、演绎等思维方法。教师要利用每一次思维展开的机会带领学生一起去认识问题,变更问题,选择策略,边演示边分析给学生听,让学生看到思维的进程,实现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不自觉到自觉,灵活地使用各种思维策略的转变。

二、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活跃自己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把数学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合理的数学思维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结构建立、推广和发展的过程。不少学生不能从知识结构的总体上把握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方法和技巧,这是由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思维过程的某些环节没有在教师有引导下得以充分展开的结果。

采用探究式教学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材料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为激活学生的思维创新创造了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要从实际问题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入新知,让学生能进行广阔的联想、思维延伸和创新,并易于从理论联系到实际中去。同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潜力,让学生手脑并用,学习起来更加直观,同时可加速理性思维的发展,采用师生对话,小组讨论等形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三、还要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即时反馈和矫正

学生的正确思维过程在教学中展现后,会通过各种途径得到肯定和认同,正确的思维方式从而得到强化,学生不良或错误的思维在教学中被暴露,可以使教师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纠正思维上的偏差。比如,在解决问题:“实数m,n应满足怎样的条件,才能使方程x2-■x+n=0的两根成为一个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正弦?”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思维受阻,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点拨、指导,启发学生不要忽视题中的隐含条件,帮助学生圆满解决问题。学生正是在“学习――反馈,调整――再学习,这样不断循环的思维过程中,逐步实现知识的“同化”和“内化”,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另外,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进行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另一种有效途径。反思是要求学生在不断进行讨论、探索、实践、总结和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活动。题后反思,有利于归纳、总结,把做过的题按其本质、特征和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则可以产生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效果。

延伸拓展是反思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延伸拓展侧重于学生分析归纳、敢于尝试探索和求新求异的思维品质,通过这一系列的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既可以保证所学的新知识融会贯通,又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活跃学生思维、扩展学生知识领域的作用。

2.训练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知信息寻求一个问题多种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不墨守成规,沿多方位思考,然后从多个方面提出新假设或寻求各种可能的正确答案,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在讲课时对同一问题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多方位讲解或给出不同的答案。

3.充分利用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相对于习惯思维的另一种思维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顺推不行,考虑逆推;直接解决不行,想办法间接解决;正命题研究过后,研究逆命题,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它有利于克服思维习惯的保守性,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促进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逆向思维的方法,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做:(1)注意阐述定义的可逆性;(2)注意公式的运用,逆用公式与顺用公式同等重要;(3)对问题常规提法与推断进行反方向思考;(4)注意解题中的可逆性原则。

4.培养学生进行不断探究的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探究创造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数学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探究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到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东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实践与思考》.数学频道教学参考.2005.

[2]刘明权.《谈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前沿.2009.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篇6

数学教学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张荣生7月21日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本文就创造思维及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思维及其特征 思维就是平常所说的思考,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末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 创造思维就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 二、培养创造思维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1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当前数学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通过开放题的引进,学生参与下的解决,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本质,品尝进行创造性数学活动的乐趣的一种教学形式。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果开放,对于用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二是方法开放,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必根据固定的解题程序;三是思路开放,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不同思路。 2、活动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行动、调查研究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3、探索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只能适应部分的教学内容。对于这类知识的教学,通常是采用“发现式”的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这种教学尽管可能会耗时较多,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它对于学生形成数学的整体能力,发展创造思维等都有极大的好处。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1、注意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注意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著名的哥得巴赫猜想就是通过归纳提出来的,而仿生学的诞生则是类比联想的典型实例。 3、注意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4、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例如,有这样的一道题:把、、、用“>”号排列起来。对于这道题,学生通常都是采用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但由于公分母太大,解答非常麻烦。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曾经安排学生回头观察后桌同学抄的题目(--、--、--、--),然后再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倒过来的数字诱发了学生瞬间的灵感,使很多学生寻找到把这些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大小的简捷方法。 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   参考书目 1《教学改革手册》,中央编译出版社,第3页。  2张奠宙,《数学教育中的“创新“工程大纲》,〈数学教学〉,1999年4页。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数学教育以其势不可挡的魅力逐渐促进着教育的全面发展。由于思维能力的培养符合社会、学校和学生自己的发展要求,因此,要想让学生成为才思敏捷的人,就应该充分利用小学课堂,通过数学教学的逻辑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1.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小学是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质变过程,而在这一关键阶段,学生要想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好基础,就必须重视对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直观看到的理性世界,要通过分析和创造,将其提升到思维层面,并逐渐形成感性认识。而在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同过程中,学生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比如创新能力、分析能力。

2.符合学校的教学需要

在新时代的学校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已经被看成一项基本任务。虽然教材的编排是有序的,但学生吸收的知识却断断续续,显得有些零乱。只有利用数学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将知识归为系统,使小学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二、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更新教学观念

由于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影响教学方式行为,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出发,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修改落后的教学方案,做到与时俱进。

(1)正确看待学生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不能忽略这一重点,而应该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在课堂内外加强思维能力训练,并适当地留给学生进行逻辑思考的时间,使思维训练与教学实际有效的融合。

(2)正确理解教材

教师要对教材认真地研究和使用,充分发掘其中丰富内涵,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迷信教材。数学教材作为教学的载体,体现出数学思想、数学逻辑和科学精神的内涵。

2.从基础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是数学教学的入门阶段,逐渐涉及数学思维和数学逻辑。教师应该依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形象地描述抽象知识,并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物、教学用具相对应,让学生在折一折、拼一拼的基础上加深对数学知识和思维的掌握与理解,从而体会数学的魅力。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我会避免用成人的思维来解说三角形的稳定性,不仅仅在黑板上画来画去对概念和定义做分析,而是尽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对三轮车、三角积木、飞机、埃菲尔铁塔等典型例子的图片进行展示,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给学生一种熟悉的亲切感。除此之外,我有时还会组织学生在班级内部开展叠纸牌的竞赛游戏,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和理解到三角形稳定性,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3.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

通过幻灯片等形式辅助课堂,有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从而使教学课堂轻松愉快。比如,在学习绝对值这一数学概念时,我会努力把抽象概念具体化,也就是利用“数轴演示法”,通过数轴上的动画演示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概念理解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但是,由于幻灯片演示的动画效果在学生记忆中留存的时间较短,为了巩固记忆,必须要在幻灯片中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习题,“趁热打铁”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让绝对值跳出课本定义的局限。这样互动的教学模式不仅使课堂活跃,也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思维逻辑的培养。

4.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课外实践来“答疑解惑”,帮助逻辑思维深层次发展。笔者将结合自己的任教经验,简单谈谈这“答疑解惑”的过程。比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章节内容之后,我通常会把学生组织到教室外面,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学校的花坛、草地测量,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还是有差距的,有些同学在课堂上听课很认真的同学在实际测量中便犯难了,有些同学会问:“老师,这草地虽然是梯形的,但是量不出高来,怎么办?”于是,我便提点学生:“梯形的高,就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短距离,只要两处这最短距离,就可以计算出梯形的面积了。”听后,学生就开始讨论如何量出最短距离,10分钟之后,他们便计算出了梯形草地的面积。

总之,学校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通过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课后活动等方法,使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培养探究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的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篇8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室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三、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篇9

1.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在普遍现象中发现差异的能力、在各类现象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分离出问题的核心和实质的能力、由特殊到一般的能力、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能力、能够把具体的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等等。

2.推理能力。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推导等相关的数学活动都离不开推理,推理与数学密切相关,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又一重要构成要素。常用的推理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逻辑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逻辑推理是;类比推理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种特征上的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的推理。

3.选择判断能力。选择判断能力表现为对数学推理的基础过程及结论正误的判定,对数学命题、事实、数学解题思路、方法合理性的估计以及在这个估计基础上作出的选择。

4.数学探索能力。数学探索能力在数学思维能力中是最富有创造性的,也是最重要的,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探索就是不断提出设想、验证设想、修正设想、得出结论的过程,具体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表现为不断提出数学问题、寻求解题途径与解题规律、探索数学结论。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1.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著名数学家王梓坤院士提出:“数学教师的职责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等于给了他们长久钻研数学的动力,优秀的数学教师之所以在学生中永志不忘,就是由于他点燃了学生心灵中热爱数学的熊熊火焰。”因此,数学教师要注重进行教学改革,让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得有生机,有乐趣,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内在动力,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才能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首先设计好课的导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设计得好,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进行新课的教学时要注意:一是要重视数学语言,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数学语言艺术,做到准确规范、严谨简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比喻恰当;语态自然、启迪性强,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来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使用规范、活泼、优美的语言来向学生展示数学本身的魅力,以此来调节学生情绪,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逐渐使学生学会运用准确而规范的数学语言,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基础知识的差异,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必然会存在个性差异,老师要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根据学生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优秀生为一个层次,他们的数学基础扎实,可以指导他们向高难度的问题挑战;中等生要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鼓励他们力争进步;对于后进生要有爱心,有耐心,侧重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要帮助他们找在问题之所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促进转化。同时让优秀生督促中等生,中等生帮助后进生,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风气。总之,作为教师要客观面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思维的发展。

2.运用问题教学法,以问启思。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要善于创设利于学生思考、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促进学生质疑、释疑,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在讲授数列此节内容时,可以以趣味话题“国王对国际象棋棋盘发明者奖励的麦粒数”的计算作为序言,为什么发明者提的要求很简单,即:第一个格放1个麦粒,第二个格放2个麦粒,第三个格放4个麦粒,以后每个格放的麦粒都是上一格的两倍,却要了全国几十年小麦的总产量呢?此时提出:S=1+2+22+23+24+25…+263,如何求和。此问题情景使得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课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创设思维情景,利于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运算求解等数学思维能力。处理、运算求解等数学思维能力。

3.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动手与思考真正懂得知识的产生,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从较为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多种角色转变,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建立对数学的理解力,构建认知结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篇10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 发展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室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 (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三、 计算 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