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5:30

产品设计的意义篇1

从事行为科学研究的奴廷对需要进行了解释。需要首先是指人类所固有的生长和发展中的基本动力,它是人通过自己行为与各种环境所构成的基本互动关系以及其发挥的特定作用等,由此可以看出一种新产品出现以前,人的需要就存在了。这种需要推动了行为和“事”的发生。人往往不知道或不能清楚表述自己需要什么,实际上反映出人对于接下来的事情并不知道具体如何开展,对解决问题具体方法的未知与模糊,比如当问消费者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现代厨房,有时候消费者并不清楚,当呈现给他一种或几种现代生活方式的厨房时,用户或多或少能作出自己的选择,因此用户对产品意义是需要的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2设计的本质分析

"Design"来源于拉丁语"de+signare",其有4个层面的含义:(1)做一些东西出来;(2)通过设计的内容使其与别的物相区别;(3)使所做的东西具有意义;(4)设计的东西和它的拥有者、使用者或其他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美国克里彭朵夫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就是赋予物品意义,他认为设计包含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首先他认为设计的目标就是做一些新的以前从来没有的东西,而设计的另一个目的要让人对设计的东西可理解及认知,强调新设计物品在识别和理解与已有的存在有一定的联系性和相关性。这也就是他后来提出的产品语意学,从认知角度强调造型在使用情境中象征性意义和产品造型的自我说明意义。在设计发展过程中设计更多关注于产品的理解与认知问题,而赋予产品一个新的意义才是产品开发的根本。意大利索特萨斯曾说过:“设计对我而言是一种探讨社会的方式,它是探讨社会、政治、爱情、食物甚至设计本身的一种方式”。设计是在论“事”,通过论事给予物品意义,也就是给出一个问题的解决思路与做事的方法。基于此米兰理工大学罗伯特•维甘狄认为,设计驱动创新的核心也在于此,因此设计的魅力在于借用物给出做事方法,通过事情的完成,满足了人的需求。比如任天堂wii电子游戏机,让一种遭父母反对、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玩的指尖游戏,变成了全家参与的、全身运动的游戏;Haier小小神童洗衣机使得随时洗、及时洗得以实现,尤其在夏季,再也不是把衣服攒到足够多等周末一起洗,该洗衣机呈现了一种新的洗衣习惯。产品意义见图1。产品意义受用户需求推动,但用户对具体需求内容存在模糊性,设计通过论“事”,借用物呈现了做事的方法,由设计生产制造商提出,因此当人们问及乔布斯是如何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大众需求时,乔布斯回答说消费者并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苹果会告诉他们。

3设计流程与方法模型构建

产品使用性和产品功能密切相关,因为产品最终表现是否完美取决于产品技术的高低。这时候企业最容易忽略产品最终意义而忙于技术改进与研发,而产品意义的忽略会阻碍企业产品创新。当然,技术革新也会带来人们观念的变化,从而改变了做事方法,最后带来了产品意义的变化。以意义改变为导向的技术革新和意义不变只改变技术的做法是不同的。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早期大多数产品都是舶来品,再加上国内企业特殊的发展历程,容易忽略对产品意义的思考。基于上文对产品意义的解析,构建意义导向下的产品设计流程与方法。在此,设计流程分为穿入、穿出和穿出后3个阶段。设计过程见图2。

3.1穿入过程穿入过程其实为客观事实分析过程,也就是说设计一定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因为人生活在现实环境中,通过自己行为与环境构成互动关系。当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时,人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调整与环境构成的互动关系。凯根和沃格指出,分析社会趋势、经济动力和先进技术等因素变化,是识别产品机会缺口的有效方法,因此设计不是拍脑袋或通过头脑风暴凭借一时灵感所能完成的。柯若斯在他的《设计研究》中指出,对于客观事实分析与问题归纳,不同的受试者得出的结论基本相同,因此新的产品意义建立在对客观事实分析的基础上,但不会直接来源于此。

3.2穿出过程穿出过程为主观设计过程,人们有时把主观性看作一种贬义词,认为主观就是脱离实际,对客观的否定和背离,其实主观性不只具有脱离实际、违背客观的一面,还有深入实际、改造客观的一面,人正是由于主观性这一属性才能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主体,因此产品意义寻找不是经过逻辑推理后所能获得的,也不是对客观存在意义的简单寻找,而是设计师或企业凭借自己的文化,基于客观事实分析后的主观活动,即给出对于事物看法以及事情如何开展的方法,这也是欧美企业更加注重设计师经验、直觉、创造力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在设计中作用的原因。看似严谨细致的调研方法,不能代替设计师对社会敏锐的洞察力。在此阶段,企业习惯性地去寻找类似做法以效仿,往往丢失了赋予产品意义的机会。

3.3穿出后过程用户对于一件事情如何开展存在模糊性,而企业正是通过设计告诉用户,那么又是如何让用户接受提出来的方法呢?首先设计是基于客观事实分析,然后通过改变用户认知,使用户接受提出的设计,根据行为科学理论,在人的行为中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改变人的行为,首先就要改变人的认知。如广告是企业对外传播信息的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广告让受众了解自己的观点,进而影响和改变用户的认知,最终接受自己的观点。比如耐克通过打产品运动精神唤醒大家对运动的热爱,宝马通过传播纯粹驾驶乐趣激发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

4结语

产品设计的意义篇2

关键词:宠物文化;宠物产品;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178-02

一、有关宠物文化

(一)内涵分析

“文化”是人类生活形态的反映和社会实践的产物。宠物本身不是文化,与人类活动发生了联系才产生文化现象。当下,由宠物所引发的诸多社会文化问题开始被人们所接纳与探讨:如什么是宠物文化?研究宠物文化有什么社会价值?宠物文化与宠物产品设计有什么样的联系?以上问题的回答仍要回到对“文化”的定义上来,新华词典对文化的阐述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概念化的解释却道出人在文化创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文化的发展是以满足人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研究宠物文化,不仅是去解释“宠物”这个概念,而是从中挖掘人与动物关系中人的意义,引发人对生命态度、对自身由内及外全面性的探索及深入思考。

(二)中西方宠物文化的融合

文化观念影响对宠物的态度,态度却影响饲养宠物的方式。探讨宠物文化,必然提及本土文化的发展及西方宠物文化对中国本土的影响。

在中国,宠物文化现象不是一个泊来品,饲养宠物的习惯也广泛存在于中华文明中。唐代画家周p在《簪花仕女图》(图1)中对仕女戏犬的描绘,就形象生动的记录了狗作为宠物与人类相处的情景。同样是唐代诗人朱庆馀在《宫词》一诗中描写到:“含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诗句中记录了宫中已饲养鹦鹉等鸟类宠物的事实。具体的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南宋,最早一部专论蟋蟀的书是南宋宰相贾似道编著,明朝周履靖续编的《促织经》,此本未著有作者姓名,《促织经》二卷中分论赋、论形、论色、论胜、论养、论斗、论病诸章,系统描写了蟋蟀的种类、形态、斗法、养法,大多为实践经验的总结。可见,作为当时流行的宠物,蟋蟀(促织)在人心中的地位与当今的宠物猫、狗不相上下。众多的历史记录表明人与宠物的关系已跨越数千年的历史。然而,宠物在美国文化中同样具有代表性。对美国人而言,宠物的地位不仅仅是他们所拥有的一样东西,它享有“权利”并且是家庭的一部分。

文化一直处在变化发展之中,当今中国本土滋生出来的宠物文化不再是单个因素形成,而是各种文化观念的交融聚合而成。一方面有内部意识观念的发展和变化;另一方面也有来自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由此,具有当下时代特征的宠物文化更应该体现理性对待动物的态度、营造人与动物融洽共存空间的愿景。

(三)形成的社会因素

宠物文化根植于社会环境中,当今繁荣的宠物文化现象背后折射出某些相关社会因素。以下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该文化兴盛的原因。

1、饲养观念的转变

“收养一只狗可能是每个人所拥有的唯一一个可以选择亲戚的机会!”这是美国作家瑁德凯・西格所说的一句话,这句话能解释人在收养一只狗时的激动心情,也能充分说明在美国社会,一只宠物在家庭的地位和角色。有过饲养经历的人或许能够理解,宠物对家庭来说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它的全部生活都要依靠人所提供的食物、住所、爱护和关注。

在中国的大中型城市,伴随着宠物饲养数量的急剧攀升,饲养观念也悄然发生转变。例如,以猫、狗为代表的宠物不再作为一种有生命的工具使用。(如保卫家庭的安全和消除鼠害的职责)当城市居住人口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主人们愿意在宠物身上投入金钱时,宠物的传统地位就注定发生改变。

2、家庭结构转变,情感依赖加重

中国家庭模式的转变、突显出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增加的新型单身家庭促使人们对宠物的情感需求不断增加,这使得家养宠物数量不断提升,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市场需求自然催发出相关的宠物产业,宠物行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此外,宠物角色的转变也促进相关学科研究的发展。例如中国已经开始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宠物与儿童社会情绪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养宠物的儿童其同情心水平、亲社会导向都高于不养宠物的儿童,而且儿童对狗和猫的依恋程度要高于其他种类的宠物。不管你对席卷而来的宠物文化是否赞成,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已经不可忽视。

二、宠物文化形态分析

(一)形态的表现形式

将宠物文化大致解构为两种表现形式:一类是与宠物相关联的具象产品设计,另一类是诸如探讨宠物生存方式、人与宠物关系等问题的抽象形态。两类表现形式是互为引导、相互促进的。相关问题的探讨犹如思想的探索,具体设计如同行为的实施。思想引发行动,如果思想是融洽、和谐、有建设性的,那结果必然会美满;如果思想是破坏性、自私的,结果也会带来不幸。具体而言,抛开抽象文化的产品设计是片面的。导致的结果将会是:宠物产品设计雷同于普通产品的外观设计,使设计丧失了情感的支撑而流于表面。

宠物文化的形态启示我们:与宠物相关的产品设计是一种具体的宠物文化表现,是作为当代宠物文化的诠释形式之一。产品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杰出的宠物产品反映宠物文化的精神内涵,宠物产品的出现契合当今社会的需求。

(二)形态的时代特征

不同时代自然带有该时代特有的表现形式。当今,宠物文化的外显形态千差万别。广义上划分:从宠物食品行业、用品行业、医疗行业(包含医疗市场、保健品市场)、美容行业到保险行业,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宠物出租、宠物寄养、宠物殡葬行业、宠物婚介等特殊现象都可以属于该文化的表现形态。宠物文化的影响范围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搜狐、新浪等各大主流媒体网站都开辟了与宠物相关的话题专栏,各类网页每日翻新着与宠物有关的消息、兜售与宠物有关的物品。暂不谈论当今的宠物文化形态是否适合社会中人与动物关系的发展,且将重点放在如何透过纷繁的现象去探其本质?

人们的需求是变化发展的,宠物文化现象的表现形态同样是动态发展的。无论宠物文化呈现出怎样的形式,追究本质是去了解生命的平等性,突破人类本能的利益掠夺意识,使物与人的关系处于一种共生的双赢生存状态。

三、宠物文化对相关产品的引导

对当今设计师而言,宠物产品设计应符合特定的宠物文化特征,表现出与时代精神的协调性,这才是宠物产品设计的指导方向。设计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层次,用设计来重新定位和解决社会问题是当下设计师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在相关宠物产品设计前期,设计师必须掌握宠物文化现象的特征并作为设计参考反应到设计中去,用具体的产品向消费受众传播正确的文化引导方向。

在设计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体会对象间的关系。宠物产品的特点在于设计受体的一分为二,以前的设计对象几乎是人,设计者是人,受用对象同样是人,侧重点是运用人的智慧去解决人所存在的问题。为宠物设计,设计对象转移到宠物和人二者身上。产品的直接受用者是宠物,人作为设计师、判断者和观察者居于其次。满足宠物的需要成为宠物产品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合情合理的产品设计是调节人与动物关系的剂。如果把产品看成是人与人、人与宠物良好交流的开端,那如何把握一个显性的物化形式将隐形的交流互动突现出来,就是一名设计师该衡量的问题。

前文提及,“宠物文化”是一种体现人与动物关系程度的社会文化现象,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和谐的宠物文化通过什么渠道来体现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中对应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如何来展现人对动物的关爱程度?宠物产品设计就是其中一个载体,它通过逐渐提高动物的生活质量侧面展现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轨迹。这涉及到产品的社会作用问题,产品如何来体现社会责任。

四、结语

相关的宠物产品设计应由和谐、融洽的宠物文化所引导。不正确的宠物文化会导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我国的宠物文化滞后于整个相关产业的发展,过热的经济导致文化走向畸形,人们误认为在宠物身上高物质消费与高情感投入成正比。过热的宠物产业并没有展示出新型人与动物关系模式的正常发展方向,随之产生的社会矛盾冲突反而会给人与动物间的交流造成障碍。由于宠物数量的急剧膨胀,过多的宠物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由宠物引发的社会矛盾恶化了宠物与人的关系,如宠物恶性伤人事件,宠物的排泄物影响市容市貌等相关冲突时有发生,近几年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发生率逐年增加,此类情况不得不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冲突的产生需要设计来解决问题,设计需要和谐的文化来指导。同样,当宠物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更需要文化与之相适应,最终形成经济与文化发展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美】斯拜德芙丽.爱犬[m].赵君,杨鹃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英】莫里斯.裸猿[m].刘文荣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3]程能林.工业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产品设计的意义篇3

产品语义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找出产品设计形式在传达过程中的规律性、内在解释、不同形式表号在语义方面的构成关系。20世纪以来,在结构主义理论影响下,产品语义学研究成为现代设计理念倾向于结构与功能体系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现代艺术设计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以德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基地——包豪斯学院为中心,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在国际设计领域中崭露头角。随着国际主义的泛滥,以标榜“形式追随功能”的现代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真正成为了艺术设计领域内的主导。通过产品语义学研究发现,设计是一个完整的“表达—传递—接受”的体系,设计师的语言或词义往往借助于符号或艺术符号传达给受众,而受众总是间接地领会符号的内涵,二者之间唯一的媒介就是“功能”。因此,结构主义产品语义学在包豪斯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包豪斯的创建者格罗佩斯曾说:“包豪斯深信,在家居用品以及家具之间,一定有着理性的联系,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在形式、技术以及经济领域里进行系统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从物品的自然功能与限制因素出发,创造出它们的形式。”包豪斯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建立在传达产品语义学基础之上,形式符号的研究基于培养学生理解功能意义的方面。由此可见,尽管当时的语义学研究仅仅涉及美学领域,但是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机构已经把设计视作一种语义,甚至是生活语言,其表达的主旨内容就是对功能的满足。因此,产品产品语义学是专门研究产品设计语言意义的学问。产品设计理论及其产品语义学研究架构始于战后对于包豪斯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延续,在1953年德国乌尔姆造型学院出现的“符号运用研究”成为产品语义学的发端。乌尔姆造型学院的教育体系完全围绕产品设计在工业社会中的语义传达来进行,形成风靡世界的现性设计和功能设计教育观。在强调功能与应用为理念的教育体系中,科学与工程学成为设计学科的重心。譬如,战后德国布劳恩公司的产品设计便是学院师生共同设计实践的成果。

二、产品语义学对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意义

就当前的艺术设计教育来说,我国高等艺术院校所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均采用基础原理与技能、设计理论知识和设计实践三个部分构建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以绘画基础课程群、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群,以及设计实践环节课程群组成教学体系。但是,这种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缺少文化内涵和现象分析的内容,使得学生一知半解,对很多内容的模糊和认识的不深刻。产品语义学研究的方法在这个方面可以有效地增强某些基础课或专业课程内容的人文性和知识性,为推动设计文化显露本土民族性的教育策略中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与此同时,产品语义学在传达产品的形式语义和设计符号的内容等方面对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体系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三、结语

产品设计的意义篇4

关键词:设计艺术学;极简主义;深泽直人;简约;少即多;人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061-03

一、极简主义设计概述

“极简主义”(minimalism),又称“极少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现代艺术重要倾向和流派之一。极简主义的影响从最初的纯艺术领域扩展至时尚、文学、音乐、建筑、设计与装饰领域,成为现代的一种重要设计思潮。产品设计中的极简主义,始于80年代,是一种美学上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风格,受到现代主义运动和米斯・凡德罗“少即多”设计思想的直接影响。时至今日,随着工业化的进展,技术的快速发展,极简主义设计已成为时尚,极致简单的造型,整体呈现干净、高品质的设计感。

深泽直人是日本著名的极简主义设计师,被喻为是启发了apple和intel的设计师。深泽直人的极简设计,在日本禅意设计基础上,融入更多精神层面的内容,形成独特的设计哲学,下文将以深泽直人的设计为例,探讨极简主义设计的本质意义。

二、极简主义设计的主要特征

2.1 简约的形式

极简风格的设计特征是具有美学性的“减化”主义,是在感知、视觉审美的基础上针对设计对象“量”和“形”的简化。以抽象的几何形体和简单原则为基础,通过对造型的抽象提取,使形式、色彩、材质等表现符号具有含蓄和凝练的特点,将物体形态的通俗表现提升为一种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深泽直人的极简设计(图1),强调“sleeksimplicity”、“user-friendliness”(光洁的外表,用户良好性),产品的形状精简到最基本的几何形,通过精准的比例分割,适当的倒角,纯净的色彩,类似瓷器表面的质感和严谨优良的工艺,给人一种“禁欲”的美感。平凡但不普通,简单却不简陋,精致而不张扬,体现着日本禅宗空灵、优雅的独特气质。

深泽直人提倡“极至简单”(supernormal)的设计,他认为“theobjectsthatreallymakeadifferencetoourlivesareoftentheleastnoticeableones,thatdonttrytograbourattentionthey'rethethingsthataddsomethingtotheatmosphereofourhomesandthatweftmissthemostiftheydisappeared,”(真正让我们生活变得不一般的产品通常是那些最不引人注目的,它们并不试图攫取我们的注意力,一旦让这些融入我们生活的产品消失,我们将无所适从,这些东西就是Supernormal。)深泽直人的设计,有一个“极至简单”的原型,也就是通过美学性“减化”而得到的抽象形式。以2.5R系列为例(图2),带有圆角的方块就是一个原型,从这个基本形态衍生出不同的产品,包括钟、LeD数字钟、计时器、Fm收音机以及一个空白的盒子,2.5mm倒角带来的圆润感,则在视觉和触觉上化解了方形外壳的冷漠坚硬。

2.2 清晰的功能

从设计发展的角度看,极简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功能主义。在功能为中心的设计思想的引导下,极简主义产品造型体现出简单明快、功能清晰的特征(图3),明晰的线条,工整的细节,在开关、把手、数字和显示部分,都具有一目了然的特点,通过对空间、比例、线条、体量等要素的准确把握,体现出整体性、功能性和秩序性。

产品造型的精简,强调了一种“可靠”和“可控”的意味,突出体现产品功能的实用性,产品的维护和人体工程学等方面的要求(什么是“好的设计”与如何表现今天),有一种“从适用性和简洁性而来的干干净净的优美和雅致”(现代建筑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13)。“极简”是相对繁琐、复杂而言的,强调设计作品的便捷性和实用性,体现隐忍、谦虚,平实等特性,并在这种“极简”的外表造型中实现使用者高雅、明快、和谐的精神感受。简约而准确的造型有利于功能清晰而明确的表达,使用者通过产品的造型即可了解其功能性质,并自然地操作和使用,带给人们轻松愉悦的使用体验。

三、极简主义设计本质的探索

3.1 极简主义是注重“质”的设计

极简主义是一种设计风格,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要求在有限的设计元素中表现产品的性格,包容形式的简约性与内涵的丰富性。极简主义是注重“质”的设计,对“质”的理解,包含了“品质”和“本质”两层含义,要求优良的品质和自然、真实的呈现。

3.1.1 注重设计的“品质”

极简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推崇的是最简单的结构、最节俭的材料、最洗练的造型以及最纯洁的表面处理。形式的“极简”意味着对产品的重新定位,摒弃繁琐而强调精粹,促进产品形式与功能的内在协调,体现合目的性的形式美与功能美。因而,极简主义设计是注重产品品质的设计。

对产品品质的追求,是生产力水平和民众富裕程度提高的表现。“简约”的品质建立在完美、均衡、自然、坚实等原则上,来自对细节的执着、材料的合理选择、完美的工艺及结构,需要的是设计师的耐心和努力。优良的品质,一层含义是形式的美,首先在视觉上给予使用者美的主观感受;另一层含义是功能的精确、合理,体现可靠性和可控性,能够给予人良好的使用体验。深泽直人的极简设计,优雅而纯粹,精致而凝练,在形式美和功能美上都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是高品位、高品质的设计。

3.1.2 追求设计的“本质”

极简主义设计,强调回到原点,回到生活中,重新审视人们周围的事物,在洞察其本质的基础上,以合理的设计手段,创造出高品质的、美好的、与人关系和谐的产品。因而,极简主义设计是追求事物本质的设计。

事物的“本质”,是从形式到精神的提纯。在设计过程中,从一个好的创意开始,经常是对设计元素不断地增加和融合,当这种“增加”只是作用于广度而非深度的时候,就会造成增加复杂度却失去原有设计意义的状况。极简主义则以“减”的手法,对设计元素进行抽象和提炼,力图以最简单的方式来表达丰富的内涵。就工业设计来说,“少”的具体体现为“单纯”:“单”指删繁就简,实现产品外形的简洁明快;“纯”指去除杂质,突出产品内在的功能精粹,以简洁的外形包孕与功能相联系的丰富蕴含。

简约的美,更多是依赖那些被精心选择的本质性元素,而非表面的装饰。根据弗兰克?赖特的“无关紧要物品的清除”思想:没有绚丽的颜色,不合适的或是运用糟糕的装饰,或是拙劣地试图去掩盖或隐藏一个物体的真实本质,为哪怕是最低劣的制品都增加了完整性及有价值的感觉。深则直人“极至简单”的设计,正是通过寻找意识的核心,抽取人与物之问的本质联系,从直觉层面传达设计物的意义,达到人、产品、环境三者和谐的互动。如图4a中结合了废纸篓的打印机,在设计过程中不刻意考虑打印机的外形,而是注意到它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将纸张、打字、废纸这些因素关联起来;图4B中的照明瓷砖,完美地与环境融为一体,以极简的风格实现功能与美感的统一;图4c中的CD播放器,则是将使用排风扇的动作、感受移植到播放器的设计中,通过拉的动作实现音乐的播放,其功能的表达和实现清晰有力、一目了然。

3.2 极简主义体现了设计价值的回归

在现代社会中,产品作为人类情感的寄托,更应该承载起对人的精神关怀和心理慰藉的重任。通过设计赋予产品对人的价值与意义,这是人精神层面的需求。极简主义,是出于人的需求而进行的简化,在表现事物的本质之外,更带有人本主义的关怀,体现着设计价值的回归。

3.2.1 极简主义体现了“人”的主体地位

现代设计普遍偏离了它的本意,设计师更多关心的是设计的吸引力和个性,而非传统易用好用的原则,认为平常等同于无味;商业性的设计倾向于强调设计和产品本身,作为体验者和使用者的“人”则受到忽视;商家奉行“有计划的废止制度”,为一个本质相同的产品更换不同的外观,不断刺激消费欲望。所有这一切,使得人因产品而提升形象的功利主义大有市场,这也将“人”的主体地位拱手让给了产品。

深泽直人的极简设计,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味,极简的外形是高度抽象概括的产物,是设计师深思熟虑的结果。作为谦虚的设计,相比那些炫耀的、哗众的时尚设计,更容易获得真诚的赞誉,超越实用、美观、环保、创新这些衡量标准,它体现了设计的价值回归――设计,应该使生活变得更美好,使人、产品、环境有和谐的关系。深泽直人的设计对象,并非高科技的产品,而是普通的日常用品,比如托盘和磁铁(图5)。在剔除了设计中过分自我表达的成分后,这些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并和人们保持良好关系的平常物品,往往比刻意设计的新产品更好。产品的品质不再仅仅受限于外在形式,而关系到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感知,此时,产品不再成为焦点,“人”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体现。

3.2.2 极简主义体现现代人追求简单生活的心理需求

现代社会快节奏、满负荷,使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消费文化的快速发展则导致审美的泛滥,过多的信息量产生审美疲劳,造成人与人、人与物的疏离。纷繁复杂的环境促使人们向往简单、自然、安宁的生活,渴望以简洁、纯净来调节心理,极简主义的流行正是出于这种最本质的生理和精神的需求。

无论是形式语言、主题表现还是审美功能,极简主义设计要求超越复杂,回归本质,摒弃无用的细节,保留本真而纯粹的部分。深泽直人设计的加湿器和空气清新器(图6),围绕设计的核心,抛开一切可能干扰人的因素,只剩下单纯的外形以及本身的功能,当它融入环境中时,是亲切而平静的,不张扬,不突兀。这种自然而本意的设计,从精神的层面思考人与产品、环境的关系,优雅、克制、清晰而纯净的特质抚慰了现代人的心灵,缓解了快节奏都市生活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美学泛滥造成的审美疲劳,减少了人们的精神负担。

极简主义符合现代人审美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其外在特征回应了现代生活的功能需要,丰富、深邃的内涵感悟则满足了现代人的精神需求。极简设计所倡导的简单、实用、品质的生活方式,是对物质化社会的一种极致性选择,也是现代人追求简单而高品质生活的具体表现。

产品设计的意义篇5

关键词:协同创新;平台化教学模式;旅游文化产品;专业创业

旅游文化产品是指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购买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工艺性、礼仪性、实用性和纪念性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具有鲜明文化符号的产品。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依托中国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和国家林业产品研发中心的集聚力,为义乌本地的工艺品美术品及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专业人才培养。目前,义乌本地针对旅游文化产品的工艺品行业发展侧重交易,相关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文化制造业出口盈利已接近饱和,市场出现疲态,急需产业转型提升“义乌制造”品牌力。如何解决本地产业转型需求下的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高技能人才供给成为当前矛盾的关键。

一、协同创新———搭建“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平台教学模式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是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下的子方向,针对义乌市本地的产业及市场需求提供专业人才培养。2016年学院“十三五”规划提出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方向隶属的创意设计学院与义乌市创意园执行混合所有制合署办公模式,设计企业入驻、研究机构指导,“政校企研”深度融合。由其中中国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和国家林业产品研发中心作为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做依托,整合优质市场资源,融入专业建设各环节。基于平台,政府给予资金、政策等支持,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和提供实践机会,企业设计师现场教学,实现了良性互动、多方协同。首先,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依托“政校企研”协同创新的创意平台,集聚整合市场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协同创新平台,引工艺大师进课堂;13级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参与完成与大连工业大学签订本科和专科校际交换生协议,实施学分互换,实现与本科院校的资源平台优势互补。其次,充分保证教学资源的先进性及综合性,满足符合市场的综合型、实践型人才培养需求。引进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授予名誉导师称号,为学生实训课程提供生产一线的技术指导,校企合作,共享创新技术,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二、校企合作———共建“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创新创意教学链

依托义乌的市场资源优势,建立旅游商品设计工作室,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对外开展设计服务,积极引进企业商业项目及各种竞赛项目。累计承接项目20余项,累计获得省一类竞赛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10人次;获省时尚饰品设计与制作大赛二等奖1人次,入围奖3人次。工作室项目化教学从通识技能项目、实战演练项目、比赛项目到企业真实项目,逐层推进项目化教学。同时,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方向与新光集团建立订单班项目化教学模式,实现课程与企业的真实项目对接,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新光饰品研发中心及礼品事业部等相关部门实习就业。专业课程《金属工艺品设计》、《时尚礼品设计》、《竹木工艺品设计》、《工艺品包装设计》与企业的设计生产紧密结合,以项目化教学模式完成企业真实项目的导入,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逐步形成旅游文化产品专业教学链。为使学生能够掌握行业内先进技术,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方向与科技创新企业义乌市3D打印中心共建紧密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实现专业技能训练结合3D打印设计制作技术,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与市场接轨,为义乌工艺品产业转型提供储备力量,为地方旅游文化产品企业提供设计服务,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共享企业平台资源及技术支持的同时,旅游商品设计与制作工作室实行“双导师”制,校企一体双导师授课,铸就就业梦。学生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校企合作项目,也可以接触社会服务订单,组建项目团队,设计项目计划,完成项目设计及制作。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独立地面对客户,接触市场,了解行业的动态需求,有效解决了“学而无用”的困惑。

三、“一米集市”———助推“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创意项目孵化

在我校特色创业教育的良好基础上,推进创意创业教育,以专业创业带活创新设计。针对传统的创新设计教育市场化弱、落地性差等问题,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与义乌市创意园共同筹建“一米创意市集”,深入佛堂古镇、上溪桃花坞等义乌市周边镇、街道,活跃在义博会、旅博会、森博会等平台。旨在搭建开放的创意分享平台,活跃了创意文化氛围,以匠人之心引导学生坚持创新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可自行筹建项目,完成设计制作。设计成品由校协同创新平台以“一米创意市集”为文创品牌,在展会、校园集市、周边镇、街道等区域售卖,形成以销售设计实物及设计创意等为主要专业创业模式,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设计、生产、销售的全过程,鼓励引导学生变学校“上课”为“创客”。除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一米创意市集”以推动本土原创、服务地方旅游文化为落脚点,学生通过深入了解本地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具有地方性、独特性的旅游文化产品,助力佛堂镇古街品牌文化推广及上溪桃花坞桃花节,以专业创业服务地方旅游产业,其中13级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章小丽《义乌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分析》成功申报2015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

四、结语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作为浙江省内第二个也是为数不多的专门针对旅游产品设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上坚持以义乌的市场需求及产业转型为导向,为地方经济及区域建设服务,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产、城、人、文”融于一体的旅游文化产品设计教学思路,构建服务地方的平台化旅游商品设计模式。

参考文献:

[1]高广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以广东科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专业与课程,2015,(5):26-28.

[2]向建华,成丙炎.基于创意产业共享生态的高职艺术类共享创新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9):56-63.

产品设计的意义篇6

关键词:老年人产品;产品语义学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24-1

当前的社会正在步入人口老龄化的时代,面对这样的背景,老年人产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老年人群体的认知特性也与其他年龄群体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进行老年人产品设计时,其设计也应与其他产品有所区别,要能够适应老年人的认知特性及行为特性。

一、产品认知语义

产品语义学是以符号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设计理论,其研究对象就是符号。符号是一抽象的概念,它往往是通过视觉刺激而产生的视觉经验和视觉联想或其他的感知方式来传达形态所包含的内容。产品语义学的口号是“使机器容易懂”,减少学习过程,使机器符合用户的经验、行为特点等,从而减少操作出错。在产品界面设计过程中,通过产品的形状、颜色、材料等视觉语义来表达人们以往操作、使用产品时所熟悉的界面信息,使每一件产品都通过自身的结构、形状、色彩、材料等来象征自己的含义。例如:人们在看到一个圆形的把手,总会想到要去旋转;看到红色的指示灯时,总会联想到危险的信号。

二、老年人产品语义的特点

老年人产品作为产品的一个细分类别,它是以老年人的知识结构、生活习惯、学习能力、时代特点和心理、生理特定等方面因素为基础的。

(一)老年人产品的外观语义

产品的外观的作用是能够反映出产品的空间尺寸、功能特点和形态内涵。其中空间尺寸、和功能特点属于产品外观语义的固有示意。而形态内涵属于深层次的感觉示意。在老年人产品设计中外观形态的固有示意要能够体现出产品的简洁大方、安全可靠、物理结构和操作形式等方面的语义特点。另外老年人产品的外观固有示意要依托外观当中的点和线两种基本元素。其中点属于深入到产品细节之中的具体元素,能够配合产品的整体外观发挥作用。例如一个指示灯、一个按钮都具有独立的实际功效,可以提供操作、将信息反馈传达给老年人等服务。线元素能够界定和分割,例如操作区域与显示区域的界定常常是依靠线的分割来完成的。

(二)老年人产品的色彩语义

在设计中色彩有着一套较为常见的语义表达原则。例如设计师常用绿色的指示灯表示工作正常,而用红色的指示灯表示产品出现非常规的问题。在老年人产品设计中对于色彩的恰当运用更加地重要。

老年人的视觉分辨率开始下降,因此可以用色彩的对比语义进行视觉区分,起到引起注意的作用。另外在设计中要尽量多的采用暖色系,比如红色、黄色和橙色。因为老年人的视力下降,对于冷色系的识别与区分能力明显下降。

(三)老年人产品的材质语义

材质的质感和肌理可以给人以触觉感受和心理联想,同时良好运用产品材质可以增加产品的亲和力,增强产品与人的互动。如老年人医疗产品应当选用质感柔和、肌理温暖的,以老年人日常的握持类产品为例,与手接触的部分,最好是表面具有褶皱或者是磨砂的质感,这样可以增加摩擦力。

(四)利用语义符号引导操作

老年人的注意力、记忆力下降明显,当在他们面对科技型产品时,很容易忘记自己的操作步骤与操作顺序。因此,将老年人科技产品的信息和操作步骤进行简洁化处理显得非常重要。利用产品的语义符号可以有效地减少地操作的选择性与干扰信息的过滤性。如图标符号的含义与颜色符号的对比特性,可以很好地引导老年人如何去操作。

三、语义学在老年人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老年人在生理衰退过程中,其认知能力也必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衰退趋势,包括视听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对事物的思维能力衰退等现象,这将导致老年人在接触一件产品时,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的认知障碍。而对于具有一定认知障碍的老年人来说,运用产品语义学来指导产品设计,使其具有老年人所熟悉的形状、颜色、材料、位置等产品信息,老年人在使用产品时就能很快了解产品的象征含义,产生关联性,从而能更快地引导老年人进行产品的操作使用。

同时,老年人生理上具有诸多与年轻人的不同之处,例如平衡能力差、缺乏协调能力、弯腰和下蹲不便等。因此,老年人产品的设计也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这些生理特征,才能让产品具有人机协调性。产品语义学认为产品设计除了辅助人们认识产品功能操作外,还要能引导操作,老年人产品的设计应能引导老年人操作,通过设置一些辅助设施,以避免由身体上的障碍所带来的不便。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对于老年人产品的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语义学在老年人产品界面设计中的应用,对于提高老年人产品界面的友好性、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作用。老年人产品的符号信息(形态、色彩、材料、肌理等视觉要素)直接影响着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快速性及精神性,只有充分认识这些与老年人有关的形态语义符号,所表达的产品才能正确引导老年人操作,并在操作中使操作者感受到产品所带来的愉悦感,提高人机效能。

参考文献:

[1]李乐山.工业设计思想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王方良.设计的意蕴:产品的意义阐释及语意构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陈慎任,马海波.产品形态语义设计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邵云.老年电子产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

[5]罗仕鉴.产品造型意象尺度与认知研究[D].湖南大学,1998.

产品设计的意义篇7

【关键词】瓦西里椅子形态语义

产品语义是以符号的认知观来认识和研究工业产品,它的设计符号语言主要体现在形态上,所以也称为产品形态语义。产品形态语义对促进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有积极的作用。建立产品形态语义的传达目标,从而用产品的概念性语义来逐层把握使用者的心理诉求,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对产品的需求,同时诠释产品的特征,表达产品的功能。

产品形态语义的设计,无论是外观造型还是信息界面,都是经由设计师与使用者之间的交流,使产品形态表征,包括功能、使用、美学、文化等内在的意义信息的有意识的规划和调整,来加快产品形态语义的生成。

1产品形态语义的生成

产品形态语义的生成实际上是人、物、环境、社会以及文化等关系在产品与人的情境构架中的清晰化、关联化的循环展开的过程。

产品形态语义生成的方法实质就是对各种造型符号进行编码,综合其材料、音响、色彩、质感、结构、造型等视觉要素;设定产品的使用环境;建立产品由“表及里”,即由外延意义向内涵意义这一预期语义的延伸。

产品形态语义的生成不仅要考虑产品形态的表象(能指)与意义(所指)之间的对应关系,更要考虑使用者这一因素,因为形态语义的生成都是在人际传播中形成的。产品形态语义实际上就是用来“传情达意”的,是传递信息情感的媒介。

2瓦西里椅子形态语义生成方法及目标语义传达编码功效

2.1瓦西里椅子背景资料分析

瓦西里椅子是包豪斯在德绍市崭露头角的第一批产品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包豪斯学校作为功能主义设计领导者的声誉。椅子的设计者马塞尔・布鲁尔(1902-1981)是为了纪念他的老师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Kandinsky),故而取名为“瓦西里椅子”。当时,为了方便,材料大多是用黑、白纤维布或金属丝网制成,包括可折叠和不可折叠两种造型。

2.2瓦西里椅子的使用情境和文化情境设定

为了更好地分析瓦西里椅子的使用情境,本文首先描述一个高级设计公司的员工休憩与交流的场景图:一个美好的中午,忙碌了一个上午的员工们吃完午饭,聚集到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场所,放松地进行沟通交流。小“休憩”场所以瓦西里椅子为依托,坐在椅子上不仅舒适,而且也烘托着整体空间简约实用的理念。员工们在这里阅读、思考、交流、休憩,促进了员工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一切都显得十分的惬意,就这样,大家聚集在这里放松地度过中午时光......

从以上描述的休憩场景中我们可以提取瓦西里椅子使用的一些关键词:休憩、舒适、简约、实用、阅读、思考、交流、合作等,这些关键词构成了瓦西里椅子的使用情境。瓦西里椅子是现代主义风格,“Lessismore”的装饰思想p机械化发展和新材料的应用,使椅子的造型越来越靠近纯形态(三角p圆p方)之间的组合重构。瓦西里椅子整体形态的简约实用与环境是一致的,西式生活的典雅和精致以及功能主义就构成了瓦西里椅子使用的文化情境(如左图所示)。

2.3建立瓦西里椅子形态语义的传达目标

瓦西里椅子是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而产生的,是对包豪斯“艺术和技术新的统一”概念的表现形式。基于之前的分析,结合产品的任务描述,我们可以建立瓦西里椅子的形态语义传达目标。

主要从外延语义的传达目标和内涵语义的传达目标来描述。如表1所示。

2.4瓦西里椅子形态语义传达编码转换和整合

在确立了瓦西里形态语义的传达目标之后,就要对这些传达目标转换成编码并进行整合。如表2所示。

在分析了瓦西里椅子的形态语义的传达编码之后,需要对传达编码中重复和冲突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最后形成完整的传达编码体系。通过综合运用产品设计中形态的各种要素,最后形成了如下方案。

设计说明:瓦西里椅子,是最早应用钢管材料的设计产品之一,是对包豪斯“艺术和技术新的统一”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他使用现代工业的生产工艺,利用比较廉价和实用的材料,解决标准化问题,也是功能主义的代表作。造型轻巧优美,结构单纯简洁,具有优良的性能。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座椅造型,而且更加注意椅子的功能性,让人感觉更舒适,这款设计很好地将功能主义和式样主义相互补充,相互结合。总之,瓦西里椅子是艺术与功能相统一的设计产品。

2.5瓦西里椅子形态语义目标传达编码功效描述

在完整地将产品形态语义的传达编码整合到实际产品的设计中之后,还需要对完成的产品进行评价。以下是对瓦西里椅子的传达编码功效的一个描述,主要是对产品所传达的信息内涵,体现的审美趣味和表达的情感诉求的一个描述。

瓦西里椅子,造型轻巧优美,结构单纯简洁,具有很优良的性能。瓦西里椅子曾被称作二十世纪椅子的象征,在现代家具设计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钢管家具具有包豪斯最典型的特点,以至于被后人认为是包豪斯的同义词。

艺术创作的真正标准是形式和功能的相互关系。为了证明这一点,萨利文阐述了一条自然规律:“自然界中每个物都有形式,也就是说都有自己的外部特征,外部特征向我们指明这个物是什么,以及我们和其他物的区别。无论何时何地,形式都遵循功能”。瓦西里椅是比较注重功能性的设计。因“坐”而“做”,为“座”而设计。这是一种典型的功能主义,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形式遵循功能。瓦西里椅的外观造型很简约,没有繁琐的装饰加以点缀,更注重椅子本身的实用价值,即椅子的功能性。与瓦西里椅的功能主义完全不同的是装饰主义,装饰主义注重强调设计的外观形式,而不是优先考虑功能性。装饰主义不同于功能主义,它所奉行的不是形式和功能相统一,形式为功能服务的原则,而是使形式大于功能的手法,在游离于功能之外追求形式的新颖。

瓦西里椅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座椅造型,而且更加注意椅子功能性,让人感觉更舒服,同时,椅子的重量也更轻。这款设计很好地将功能主义和式样主义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在艺术设计实践中,一件好的设计作品往往是功能主义和式样主义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做到形式和功能相统一。

产品设计的意义篇8

关键词:产品语意;功能;认知;传达

中图分类号:J5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7)03-0084-03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关于功能与形式问题的讨论至今仍喋喋不休,但毋庸置疑,产品是实现功能的手段,无论这个功能偏向于物质还是情感。对设计者而言,产品只是其与使用者沟通的手段之一;但对使用者而言,产品就是工具,设计者塑造了每个工具来表达其内涵和功用。因而,产品就成为设计者与使用者沟通的最佳媒介。

一、产品语意学的历史发展回顾

语意(semantic)即语言的意义,产品语意学(productsemantics)则是研究产品语言(productlanguage)的意义的学问。其理论架构始于1950年德国乌尔姆造型大学的“符号运用研究”,更远可追溯至芝加哥新包豪斯学校的查理斯(Charles)与莫理斯(morris)的记号论。这一概念于1983年由美国的克里彭多夫(K.Krippendorf)、德国的布特教授(R.Butter)明确提出,并在1984年美国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Cranbrookacademyofart)由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iDSa)所举办的“产品语意学研讨会”中予以定义:产品语意学乃是研究人造物的形态在使用情境中的象征特性,以及如何应用在工业设计上的学问。它突破了传统设计理论将人的因素都归入人机工程学的简单作法,扩宽了人机工程学的范畴;突破了传统人机工程学仅对人物理及生理机能的考虑,将设计因素深入至人的心理、精神因素。会议论文结集由《创新》(innovation)杂志专辑出版。1985年在荷兰举办了全球性的产品语意研讨会,飞利浦公司在布莱克(BlaichRobert)的领导下采取“造型传达设计策略”而获得空前成功,展现了产品语意理论的具体应用成果。1989年夏,荷兰赫尔辛基工业艺术大学举办了国际产品语意学讲习班。由此,产品语意学被推广到欧洲。伯恩哈德・e・布尔德克在《产品设计:历史、理论与实务》一书中详细介绍了产品语言和产品语意的众多论述,并指出“产品语言”是设计领域的深层知识(in-depthknowledge)和设计的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1997年,德国《form》杂志再度以产品语言为主题(onlanguage,objectsandDesign),重新对产品的表现形式与诠释意义加以探讨,并提出各方见解。

二、产品语意学的理论简介

克里彭多夫自1984年以来对产品语意学提出了广义的陈述:产品语意反映了心理的、社会的及文化的连贯性,产品从而成为人与象征环境的连接者,产品语意构架起了一个象征环境,从而远远超越了纯粹生态社会的影响。他将产品语意划分为四个层面:1操作内容:使用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工物的交互行为;2社会语言内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实际是一种关于特殊的人工物、人工物的使用及其使用者之间的联系,因而人工物成为现实生活组成部分的同构;3起源内容:设计者、制造者、销售者、使用者和其他人都参与创造和消费人工物,并在不同程度上导致文化和物质的“熵”变;4生态内容:技术和文化的自动拷贝将影响“物体系”内的交互行为。设计一种产品,也就是设计一种语言。

m.mccoy则在探讨产品造型时,则从以下五个问题进行产品语意设计。1环境(environmentalContext):产品的形态、大小、材质、色彩等应该与产品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协调;2记忆性(memory):一个新产品的出现,未必要创造一种全新的造型语言,而是从一些旧有形象上寻找一些大众共有的记忆,通过产品语言的连继性与熟悉性产生共鸣;3操作性(operation):通过控制、显示、外形、材质及色彩的明确语意及各项控制键的关系,呈现清晰、易理解的操作,以引导正确操作行为;4程序(process):语意设计不是要加强产品技术的神秘感,恰恰相反,产品内部不可见的机构运作,需要透过外部形态予以宣示,虽然很多新科技是无法目睹的,设计师则须面对产品内部技术运作的层面加以诠释,不只是技术上如何运作,而是使我们用心中的眼睛来设想其运作;5使用的仪式性(RitualofUse):简洁的造型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简单、高效的要求,而某些仪式性的场合则需要赋予产品以或庄重或温馨或冷峻或理性的造型解说,从而完成情境设计及物体与使用者间的心理互动(psychologicalinteraction)。

三、产品语意的功能认知

使用者接触新产品一般都需要一段适应期,以了解产品的外形、官感、功能,调试必要的操作方式和工作形式。我们可以通过产品语意的相关设计来加快或促进使用者对新产品的适应。如马里奥・贝里尼(marioBellini)设计的电子计算器(olliveti,1984)和青蛙公司设计的车载电话(aeGtelefunken)。这些例子提供了鲜明的对照:电话的设计者有着清晰的创作意图,计算器的按键设计旨在吸引人们去使用它们。

了解使用者是如何接纳陌生产品,这对工业设计中产品语意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Friedlaender是这样描述从产品中理解其内涵的过程:“我们的第一反映……是依赖于我们的知识的产物,取决于社会和文化影响。我们的第二反映……是感性的,我们依据过去的联想和预先的经验来解读它的含义。”克里彭多夫和布特将使用者对产品的理解划分为四个阶段:产品辨明――使用者通过相应的视觉线索来区分产品类型;自我验证试验――使用者实际操作物品(或其控制器),然后观察这些运行不同程度的成败反馈;发现新形式――使用者在使用中熟悉其工作原理,或许还能发现新的使用方式;解读符号意义――使用者依据自身类型、个人理解、社会特征及美学价值,通过与其相关物品的比较来解读产品内涵。

必须强调的是,设计者与使用者的交流并不是线性的(例如通过产品说明书),而是非线性的、循环的、互动的。使用者通过解读产品自身的线索来建立一个虚拟产品的心理模型。起初,这一心理模型是建立在视觉印象之上的。随着人们对产品特性的发现和逐步了解,这一心理模型将日益扩大、全面、深入;同时,推动最初的视觉印象更新、发展。产品形态和形式造就了一系列初始预期,这些预期将与产品中的其他元素、同类的先期产品和产品语意的风格密切相关。忽视这些预期,设计很容易与使用者背道而驰。通过产品的语意分析,可以获悉使用者心理模型的感官细节和生成环境,并努力去提高确定使用者初始心理模型的方法的精确性,直到产品显示出其是什么及怎么用,甚至更多。当然,这些都来自于设计者所设计的合乎使用者预期的视觉元素和线索。

唐纳德・诺曼引入了两个基本原则来帮助使用者构造这一心理模型:(1)提供一个好的概念模型;(2)使事物易于观察。两把好的Koycera剪刀就能充分地说明这一原理是如何提高其实用性的。两把都是设计优良的,然而刀口小的剪刀在外形上更易于接受。小号的强调并且实施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细节(从实用性的视角),而这正是我们最先注意的地方。大的剪刀手柄正好可以和小的形成对照,而且我们必须结合着去看该把手指放到哪个里更好。设计师运用产品语意时是自我验证的――通过自我对造型元素的认识和相关造型元素的对照,来消除语意的模糊性,从而使产品语意明确化。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两个剪刀手柄就很容易造成使用者的困惑。设计者完全有能力使产品发生细微的差别,而设计良好的产品也能够在各个方面得到人们的欣赏。

四、产品语意的功能传达

设计者主要传达两个功能性语意目标:“这是什么”以及“如何运用”。对于史无前例的创新型产品,前者至关重要。以搅拌机为例,针对前者要传达的是:搅拌机就是将食物进行搅拌的机器,它通过切片和运转将不同的大块食物搅碎,并混合成均匀的浆体。而回答后一问题则需涉及:这些按钮是干什么用的?他们彼此有什么不同?哪个是加速,那个是减速?一次应该按下几个按钮?该产品应该如何放置?如何清晰?如何恢复原始状态?如何移动?这个圆环如何运转?把绳子拆下后该如何处置?

……大多数使用者通过试错法来解决产品的使用问题,或者是通过阅读产品说明书。然而,设计者可以从语意学角度通过产品形态来传达这些信息。由设计语言产生的角度看,设计者是通过一种知识库以协助了解使用者与产品的互动作用,并辅助设计决策。这个知识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环境(environment):牵涉到人行为所在的情景,即使用情景或称“语境”(context);

・隐喻(metaphor):人在学习新的事物时,往往利用以往学到的知识、经验等,更有效地学习对新环境的认识,也就是所谓的“隐喻理解”;

・自我说明(Self-evidence):一个富于意义的环境提供信息给使用者,告知他在哪个环境中何种行动可安全而有效的执行,这类信息反映出人与环境间的交互关系;

・定型(Stereotypes):指行为或思想的固定形态,引导使用者对产品如何操作、对事物意义的期望;

・协调一致性(Congruence):反映机器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使用者充分了解机器的机能和结构原理,而机器应该是充分考虑使用者信息处理能力而设计的,两者须彼此参照、紧密配合。

・投射扫描(mapping):使用者在最初使用机器时,更是熟悉机器产品各部件组成之间的组织形态和机能关系,这个过程类似于在一个陌生城市寻找路线。

・多感编码(multimodalCoding):人通过眼、耳、口、鼻、手等感官接受事物的信息,往往环境或者事物所显现的感知信息可同时通过视觉、听觉和感觉重复接受。

・个人差异(UserDifferences):人与人之间彼此在身体、器官、认知等方面都有差异。习惯上,设计者将产品设计成适应一般大众使用者的范围;但有些特殊产品,需要关注的是

・动机激励(motivation):牵涉到人的行为影响产品的原因或理由。

五、结论

使用者通过形体、构造、尺度、位置、色彩(色相/亮度/饱和度)等视觉要素,音量(响度)音调(频率)、时间间隔等听觉要素,温度、压力、材质、肌理、硬度/柔软度等触觉要素,动作、方向等知觉要素,嗅觉以及肢体感觉等来获取含义。

设计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传达语意细节:通过产品造型、材料的强烈对比、以线条等为手段的方向定位以及功能性元素(如按钮)之间的特殊关系等传达产品的层次、顺序、关联等;通过表面的形状、质地、颜色、比例与关系、空间与速度、联合与分解来引导产品使用,张显可以鼓励实践的部分,而隐藏阻碍实践的部分(例如重新启动)。

设计者的角色就是报告事物的表面情况。在适当的情况下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明显化其自由程度;暗示行为的相应结果,这是确保设计者在运用产品语意时获得成功的三个主要目标。清晰的表达事实对于创新型产品至关重要,因为对于这些产品而言,并不存在既定的对于其目的或使用方法的理解或期望。产品语意学有助于技术的人性化。语意交流直接表达了我们的直觉以及有助于我们理解、接受新鲜事物。现今新技术突飞猛进,新产品日新月异,因而产品设计也非常需要语意学的援助。产品语意理论被迅速、广泛地接受表明其将表达与功能合二为一的做法在使用者与设计者之间引起了共鸣。

参考文献:

[1][美]唐纳德・a・诺曼(norman,D.a.)著,付秋芳等译.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产品设计的意义篇9

(一)表达产品的物理属性

由于科技的进步,有些产品的功能和操作方式在悄然发生改变,使用者常常无法辨别它们的种类、功能、操作方式以及操作后带来什么样的结果,面对这些产品人们手足无措,不知如何使用,这似乎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运用恰当的隐喻,通过运用消费者更为熟悉的形态来传达产品的功能、类别以及操作方式,让产品有一种“不言自明”的语义表达功能,使产品功能得到非常简洁的表达和暗示。[4]隐喻不仅能通过自身的形态诠释自己的复杂功能、正确操作方法和操作目的,增加产品自我表达的机会,而且能将产品的正确操作程序传达给用户,进一步帮助用户了解其功用和操作特点。例如,手工锯的握把或美工刀的进退按钮为手握或手指设计的负形,收音机上的调频键旋钮设计成凹凸纹槽的多少和粗细暗示是微调还是粗调,都是非常的典型的功能隐喻。美国设计师丽萨•克诺(LisaKrohn)和图克尔•维美斯特(tucherVi-emeister)1987年设计的电话应答器(见图1)。这是一个听筒和应答器合二为一的产品,摈弃了常见的电话机的形态,被设计成一本打开的书的样子,隐喻着它像书一样会成为人们“友好的使用者”。消费者使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保留了传统电话机的一些常用功能,也增添了新的录音、复印信件的功能。但在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翻页切换不同的模式和功能,简练、新颖、动感,且层次丰富,这里隐喻的运用使复杂的使用功能和操作方式变得清晰简单,给人亲切熟悉的感觉。

(二)增添产品的情感享受

消费者长期频繁的使用产品,“基于共同经验和大众记忆的物品联想,会对产品产生情感性的认知结果,这经常是设计师的无意识运用”[5]。“它是暗示的,如诗一般的领域,你我的感受不尽相同,但也有共通之处”[6]。设计师通过隐喻的方式,在一定的使用情境里传达产品的内在情感,唤起与消费者的共同回忆或相似情感体验,以达到更深层次的沟通交流,从而引起消费者在使用方式和情感上的共鸣。图2中是人们非常熟悉的电灯开关的设计[7],设计师采用隐喻的方式提取了中学物理课上所学的“电路图”的元素,将电路图和开关结合起来应用到产品设计中。这样不仅向使用者传达了产品的功能信息———电灯开关,操作方式即“接通电路”指示电灯亮了,“断开电路”指示电灯关了。而且设计师确信用这种形式会唤醒人们共同的中学时期美好回忆,消费者会倍感熟悉和亲切,自然会有购买的欲望。这个案例是在记忆中的情感体验的意象与现实的产品之间建立起的关联,能吸引人们在反复印证后的恍然大悟和会心一笑,能深深打动人心,丰富人们的生活,给消费者带来美好的情感享受。

(三)传达产品的历史文化

“有些产品试图通过特定的文化符号及特定组织,唤醒我们记忆中久远的地方文化记忆和思想认同”[8]。设计师常常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和不同时期背景下先入为主地提取该地域和该时期的文化特征符号,并且运用于产品计之中,通过这种隐喻的手法,消费者对设计作品的体验达到对设计背后的自我阐述,获得深层次的文化体验。例如,鸟巢所展现的多种文化意象就让观者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正如乔治•尼尔森(Geoorgenelson)所说,“器物是文化遗留在它专属时空中的痕迹”,产品的隐喻符号可以传承和更新文化的意义。德国设计师nicolasthomkins设计的DelonYinYang椅子(见图3)就很好的诠释了这点,除此之外,还达到中西文化的交融,消费者很容易地体会到阴阳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

二、隐喻创意思维

(一)浅层———图像相似性创意思维

产品设计师通过隐喻编码途径来引发人类联想和想象,“隐喻中的本体和喻体分别对应不同的事物,通过熟悉的事物对陌生的事物进行解读,产生新认知”[9]。因此,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是隐喻的基础,有类似的共同特征,通过“形象相似”的符号关系来映射,借用原已具有某种意义的事物来表达设计师所想要表达的特定意义,这种创意思维最为简单,隐喻中的本体和喻体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建立映射关系:①具象的形象再现(见图4);②抽象的形象模拟(见图5),从而形成事物之间的隐喻关系构成新产品创意。图4安娜启瓶器是一件创造性的设计作品,安娜启瓶器用一种优雅的舞蹈动态演示代替了复杂的开瓶操作动作,让原本复杂无趣的事情变得简单且富有趣味。呈现出的本体和喻体的映射关系如下:手柄和头部,杠杆和手臂,连接杆和连衣裙,中轴和腿部,杠杆抬升动作和舞者的舞蹈动态。图5是加拿大umbra品牌挂钩,利用了城市缩影与挂钩建立映射关系,浅显易懂且易用。总之,图像相似喻作为一种设计思维方式所设计创新的产品。首先形象特点鲜明,表现力也很强,带来的效果反应也最直接,且不易产生误解,提高用户认知度;其次意向化的细节处理,可以带给人们意外的“惊喜”,留给人们很大的想象空间。

(二)中层———指示关联性创意思维

产品的指示关联性指的是通过产品造型特征部分和操作部分的符号设计,使产品表现出本身应该具有的外显的功能使用价值。设计师往往通过隐喻的方式“利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符号,设计出符合使用者行为规范、使用经验惯性的产品形态和细节,帮助人们理解使用功能”[8],有助于使用者方便和阅读新产品里存在的指示关联性信息。指示关联性创意思维是建立在隐喻的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基础之上,产品造型依附于传统形式的造型符号来引导消费者认知新产品的机能。因此,指示关联性创意思维应该形象化地给人以感官上的导向,消费者通常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产品形态中的指示符号的指示意思和部件的功能信息,并且作出一系列“what这是什么产品、功能是什么”“how如何使用,性能如何”“where在哪使用”等逻辑判断。图1电话应答器借用了日常生活中的记事本,通过生活中传统的物品创造一种可视的使用指示:它是什么产品、有什么功能、如何操作使用、正处于什么状况等,指示关联性创意思维的应用使得产品“不易使人产生认知及操作上的错误,同时也使使用者产生了习惯性的使用记忆”[8],令人感到亲切。

(三)深层———象征多变性创意思维

以上两种创意思维是建立在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和关联性的基础之上,有着能指和所指的必然联系。而象征多变性创意思维是建立在人为的、约定俗成的基础之上,它象征的意义是由多个人在长时间内的感受所产生的联想集合而成。在设计中通常是从形体表达的意义出发,进行发散式的联想,然后找到合适的符号形象间接表达特定的意义。设计师首先深入分析和理解设计主题,提炼、寻找和借用相应的形象符号表达意义,此种创意思维方法往往能打动人心灵的无声效果。此种创意思维有两种形式:①传统的、约定俗成的象征符号,本身就隐含象征的意义,如爱情用玫瑰表达,鸽子代表和平。②综合性的象征符号,通过多种符号之间的整合表达另一种新的象征意义和特征。在产品设计中,有时一种符号不能满足设计师的需求,为了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往往采用多种符号去传达新的意义,这种创意思维比较艺术化,不仅形式美,而且更易打动人。不过,符号的象征意义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大,不管是单种形式还是多种形式的象征符号都会受外界的影响,反映的是一种观念,会受设计师和消费者的文化背景、消费观念、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是多变的,不是永恒不变的。三种创意思维是一种递进的关系,由浅入深,把原本独立的能指和所指联系起来,使符号的组合更加多样化,信息含量更加广泛。设计师应在依循符号所承载意义的基础上,发散思维,结合具体项目大胆进行设计。[10]在通常情况下,三种创意思维是同时并存而不可替代的,在不同的层次表达不同的含义和意义。

三、结语

产品设计的意义篇10

【关键词】产品设计;情境;情境思维

产品的存在,是产品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过程;产品系统的要素和特征,正是产品与外部环境之间交互的需要而产生的。设计师需要将产品系统向产品之外进行扩展,将产品系统与系统之外的人、环境一起研究,从产品内外交互产生的产品特征需求出发设计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将所要开发的产品置于人、产品、环境中进行观察、预测、想象和情境分析,为企业决策人寻找商机、判断概念产品能否进一步开发生产,提供更好的依据。

一、情境与情境思维

1.情境

产品设计的出发点在于满足需求,包含人的需求、社会的需求、自然的需求。产品设计不仅是需求的物质转化,同时也是需求的关系转化。所以,不管是产品设计的目的还是影响产品设计的因素,都离不开人、物、社会、自然等组成的大环境系统,这个大系统就组成了广泛意义上的情境。通俗的理解,情境即情形、情况,指事物呈现的样子、所处的状况。本文中所指的情境(Situation),与产品联系起来,简单理解就是产品与使用对象、使用环境相联系时所呈现的样子和所处的状况,包括产品存在的大环境背景以及相互之间的动态交互。情境不仅仅是具体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它是与主体发生作用而构成的特殊的主体一客体的关系状态,是人、物、环境构成的系统中,要素及其要素之间互动而形成的交互情境,以此给设计者启发促成设计的进展。

2.情境思维

情境思维(Situatedthinking),就是在人、物、环境系统中进行产品设计思考,而不只是如传统的单纯的只对产品对象的设计思考。从需求的提出、产品功能的要求、产品形态的设计都遵循人、物、环境的需求。情境思维下的产品设计,改变了以往“以物为主”的观点,成为“以活动为主”的情境观点,设计也由一个静态的过程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设计的过程所考虑到的焦点也就不仅仅在物品上,而是在人、物、境的活动所构成交互作用下产生的情境。产品设计也从“造型随物品机能的理念”反省思考到“造型随使用者生活意义”的层面。

二、情境思维的重要性

当今消费者购买产品,需要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的使用价值,希望体验在使用产品时产生的某种情境。所以,工业设计的产品,除了基本的物质功能,然后是一定要包含“情”的。没有“情”的产品,不是好的产品。“情”灌注于设计,赋予了设计以灵魂。当一个产品被赋予了“情”,它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物质形态,它成为一个有思想的精神体,它可以和用户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它可以轻松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间去,成为人的精神世界的有益组成部分。产品中的“境”是承载在产品物质形态上的虚拟场景,这个场景包括可以引起人们生活回忆的场合、环境、人物和事件等等,能够触动人们情怀,“情”也就随之产生。比如,苹果电脑的设计,其圆滑的造型、透明的眩彩外观就是通过经验丰富的果糖设计师,通过研究生活趣味十足的水果糖情景得到的具颠覆意义的设计。完全改变以往电脑刻板、毫无生机的形象,传递出一种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的生活趣味。所以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要有情境思维,把“境”当作手段,把“情”作为目的,从产品本体向产品之外进行扩展,将产品与产品之外的环境一起研究,达到以“境”传“情”获得个性化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

三、情境思维的实现

产品、使用对象、使用环境、使用方式构成人一产品一环境系统及其交互情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特定用户群体在特定的环境中会产生特定的产品需求,特定的产品满足特定人群在特定环境中的需求,而特定环境促进或限制了特定人群的产品需求。因此设计师要把情境思维贯穿整个产品设计始终,做到以下几点:

1.用户群体细分化

不同的产品一般会针对不同的目标组群。不同群体有不同的生理特征(性别、年龄、健康状况、人体尺寸等)、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从而产生特定群体社会角色,家庭结构和工作模式中的地位,进而演化出不同环境下的风俗习惯、法律法规。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的病患特征乃至不同文化水平、不同性格特征等都可以成为划分不同类型组群的依据,将人的不同的物理特性、生理心理特性以及思想行为习惯等区分开来,其间注意理解人们的行为思想、信仰、价值观等,用于引导新产品的发展方向。

在“顾客细分”营销观念主宰的今天,这种划分越来越必不可少。因此对目标组群的特点研究是产品设计情境分析的前提,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采用设计人种志的方法,做特殊交互活动的描述说明,通过实地调查来观察群体并总结群体行为、信仰和生活方式,深入研究用户,进而分析用户与产品、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情况,从而来了解行为系统的演化形成。

2.产品使用方式情景化

产品设计的本质是为人类创造合理的使用和生存的方式,产品作为融合了精神意义的物质载体其生命周期包含“从产品的形成到产品的消亡,再到产品的再生”的整个过程。使用方式规定了产品的功能文化意义的实现,“使用”是一个过程,其意义包括物的运动,人对物的作用关系和物的信息反馈,即由此产生的人、物、环境以及物质与非物质等多重内容相互协调的设计文化。“方式”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使用动作,而是使用时一系列动作之连贯的系统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人的连续行为与各相对应的物与物或物与人组成的情景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社会文化现象,称之为“方式”。

使用方式包含着物、人和环境及其动态过程等多重涵义,其“合理”性的观念是在对各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情景的协调过程中实现的。“使用方式”是在由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所组成的特定情景中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过程。产品作为具有特定功能目标的人为符号系统,其功能的实现是通过使用者在借助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进行系统广泛的“符号联系”来完成的。符号的意义解释对情景具有决定性的依存作用,随着情景的变化,使用者将对产品符号进行不同解释,用户的情感和行为都会发生变化,这将直接影响到产品功能的实现。也就是说新产品将在什么情景下使用,丰富的情景各具特色,产品必须与情景相适应,在一个地方受欢迎的产品,在另(下转第267页)一(上接第266页)种文化背景中可能会遭到抵制,就比如家庭用得成功的个人电脑未必适合办公室使用。所以抽空了情景的产品符号是空洞的、无意义的,只有将它们放到一定的使用情景中,产品才可能发挥其功能。

3.环境因素多重化

这里的环境是指人以外的产品依赖存在的状态关系,是与产品密切相关的自然条件、空间环境、市场经济、技术发明、文化审美、制度伦理等综合起来的多重因素。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如气候、地理、空间等自然环境和社会风俗、观念、习惯、规范以及经济、技术等会有一定的条件、一定的要求,人们也就会有一定类型的人的行为和心理,包括活动、行为、态度或情感、要求、愿望等,从而构成了一定的环境与人的交互,产生一定的产品需求。可见,环境与人与物的情境分析是将某种环境下的某一事件的过程分解成了细节,使设计师能够注意到使用者所没有留意的问题,从而发现产品的相关原则与机遇。

产品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出色的使用功能、工程性能,尤其在今天,围绕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品系统必须要面对大量的周边环境要素带来的问题,目前的社会经济、社会潮流、文化规范、制度法规(如安全标准)、市场状况、技术条件限制、用户期待、品牌形象、美学价值、产品所在的微观环境要求等等,都对产品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是产品系统必须考虑的内容。如克莱斯勒的airflow轿车是按照空气动力学设计的,具有极为出色的工程性能,它甚至能够经受住从山坡上滚下来的破坏力,然而它的销售却是20世纪的典型失败案例,充分说明了市场中产品不能单靠性能生存。如不全面的分析产品与多重环境的交互,而去片面地为一个设计特点争论不休,或者错误地增加功能、目标,不全面理解其他市场需求,那么就会导致失败的设计,造成企业的损失。

因此设计师在在设计过程中要全面的分析与人与产品密切相关的自然条件、空间环境、市场经济、技术发明、文化审美、制度伦理等综合起来的多重因素,从中确定产品存在的可能性与意义。

四、结语

人们的行为和生活都具有自身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情景特征和意义,没有任何细节可以被认为是“混乱的”、“偶然的”或者与正在进行的互动“无关”。生活的意义就坐落在事物的情境之中,为意义提供情境的那些环境和社会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因此设计师应该在产品开发初期,将情境和人本身作为设计定位分析的基本内容,研究特定群体的文化属性、生活形态、行为特征和活动模式等,在日益复杂的人―物―环境系统之间寻求创造和谐关系的最优化设计方案,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下创造多元意义的产品,为人们创造多样化的生活方式。设计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设计的过程也不仅仅是设计师借助技术和发挥想象力的过程,还是设计师与使用者不断对话表达使用者愿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吴翔.产品系统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柳冠中.工业设计学概论[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王亚南.情境心理学的若干问题[J].心理学动态.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