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十篇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十篇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5:58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篇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作业劳动力结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方向性

中图分类号:DF4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目前,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现代农业靠科技,而农业机械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重要载体。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1、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发展,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截至2003年底,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04mkw,平均每100hm2耕地拥有农机动力465kw。农业机械原值达3362亿元,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1494万台,拖拉机配套农机具2292万台。其中大型拖拉机97.26万台,联合收割机36.22万台。平均每100hm2耕地拥有拖拉机11.5台,配套农机肯16.7台;每100户农户拥有拖拉机6.1台。2003年完成机耕面积6094.3万hm2。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水平达到33%,耕地、播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46.8%、26.7%和19%。有12个省(市、区)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40%。

2、农机产品正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向多样化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环保措施的实施,传统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步减少,经济作物和果蔬种植面积增加。这使得传统的农业机械产品需求量明显减少,而经济作物机械、牧草机械和林业机械需求量增加。随着农业部优势产品布局的确定和公布,各种农产品加工机械,特别是优势农产品加工机械需求量急剧增长。

3、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服务发展

中国农户种植业的规模小,家家户户购买农业机械不经济,也没有必要,因此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非常重要。以1996年开始的全国性跨区机收小麦为标志,中国的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跨区机收的开展,使联合收割机使用时间从平均每年7~10天增加到1个多月,大大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既满足了农民对机械收割的要求,也提高了收割机的经营效益,促进了小麦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联合收割机保有量的增加。

4、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

近年来,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为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国家还制定了优惠进口税收政策。在中国举办展览会,也是农机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

二、农机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拥有状况和农业对农机作业的需求不相适应

现有动力机械的配套比低,使用效率低,浪费大。2003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为60386.5万kw,而平均动力负担耕地仅达到0.213hm2/kw,1hm2耕地才消耗功率0.47kw,即便加上农村运输、农产品加工等动力机械,其年使用时间也是有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业机械的闲置和农业机械投资的浪费,使本来较为紧张的农机投资却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2、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片面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业生产的概念已不局限于农作物生产,因而农业机械化的范畴也要相应扩展,但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一提农业机械化就是耕、耙、播、收机械化,很少顾及其他农业生产领域,更谈不上规划、发展和管理。对农业机械在农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全面的认识。虽然近几年来注意拓宽农机服务领域,但就多数人的认识和实际工作中的表现说明还没有脱离陕隘的观念,必将影响今后农机化的发展。

三、中国农业机械化未来的发展

1、农机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好转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于2004年6月25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并于2004年11月1日起实施。该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促进职责,明确了对农机科研开发和生产,农民购置农业机械,农机作业服务和保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扶持措施。该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将极大地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应用,对农机化的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关键环节机械化需求进一步扩大

在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需求将主要表现在水稻生产工厂化育秧、高速插秧、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适应多个地区、不同行距的玉米联合收割等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需求主要集中在种植、管理和收获等关键环节,如棉花机械化播种或移栽、采摘,薯类、鳞茎类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油料作物和糖类作物播种、收获机械化。

3、畜牧业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将有较快发展

围绕提高草原改良、人工草场建设和农区秸秆利用机械化,提高奶品采集、提高奶业生产卫生安全控制能力的机械化,加快畜禽养殖环境控制创造安全生产条件的机械化等。

4、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将会得到较快发展

为巩固和提高果蔬生产的竞争力,促进果蔬产业的规范化和生产的标准化,节能型设施农业装备、移栽机具、监测与调控设备、土壤消毒灭菌设备以及无土栽培设备等将会得到较快发展。

5、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机械化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环境的需求将加大。主要包括保护性耕作、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以及节水灌溉、化肥深施、精量半精量播种、高效安全施药、农产品安全生产与加工装备等。

6、农机的升级换代需求强劲

中国农机的技术水平和总体质量不高,中小型机械多,而且技术含量低,科技含量高、可靠性强、操作方便的大型机械缺乏。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规模的扩大、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强,对先进适用、高科技含量和大型农业机械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这类机械的开发、引进和生产将是农机技术升级换代的重要内容。

总之,在新世纪、新阶段,农业机械化正在承担起它重要的历史使命,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有全国农机战线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农机化事业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和骄人的业绩!

参考文献:

[1]刘丽凤,等.农业机械工程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装备技,2010(1):4-5.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篇2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新农村建设;意义;建议

发展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农业机械化决定农村农业生产发展的程度。新农村建设把生产发展作为先决条件,生产的发展靠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农业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要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搞好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农业资源,不断改善和增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这就需要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因此,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农业机械化是农民生活宽裕的保障。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替代农业劳动力,节省劳动时间,节约劳动成本,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撑及强大的保障。

..农村村容村貌整洁的目标,需要农业机械化。机械化采取保护性耕作,既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又降低地表扬尘,防止水土流失,使农村最根本的种自然资源——耕地和水,得到保护和利用;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不仅使秸秆变废为宝,直接为农民增加了收入,而且从源头上清除了污染源,促进农村村容村貌的整洁。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

我国农业正处于战略性调整阶段,与此同时,农机服务的系列化、市场化、特色化、社会化程度也明显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正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水产业,由产中向产前、产后,由种植、中耕、收割向储藏、保鲜、加工,由设施农业向立体农业、观光农业延伸和转变,机械化作业几乎覆盖了农业的一切领域。面向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已成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一是机械的载体属性,保障人力无法完成或者无法规模完成的农艺技术的实施成为可能;二是机械作业的规范性、规模性,保障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成为可能;三是机械化的高效性,保障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城镇化成为可能。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农业能否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机械化程度如何,从农业机械化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过程。首先,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机械作业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化科学农艺要求,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其次,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的过程,而没有机械化也就谈不上工业化。第三,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作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因此,无论从长远还是当前来讲,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步骤。

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建议

.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机械化投入格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按照“十七”大和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把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作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结合当地实际,把农业机械化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措施,加大政策法规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保护力度。积极协调其他农业投入用于农机发展,促进多层次、多渠道农机投入格局的形成。

.拓宽服务领域,促进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首先,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以提高农机装备利用率来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提高农机装备利用率,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发挥农机装备优势,以农机挖掘农业潜力来促进农民增收。主要通过个途径:一是发挥农机作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二是在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高效农机,加快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进程,推进农机规模化和标准化作业。

.农机结合农艺,构建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展空间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推动农业文明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和谐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拓展广阔空间。加快完善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提高农业机械的适应性,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

小结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篇3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432041

1提高农业机械化地位,加大农业机械化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个别地区对于农业机械化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地位放到农业发展的大局中去考虑。各地农业机械化部门要加大农业机械化宣传力度,提高当地政府和人们对于农业机械化的重视程度。要通过多种手段开展对农业机械化重要性的宣传,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和知识,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农业机械化,并从中受益。作为农业机械化部门工作者更应该以身作则,努力工作,重视农业机械化工作,积极响应组织号召,认真做好每一项农业机械化工作。尤其是对于农机推广工作更加不能忽视,农业机械化宣传工作做得好不好,在开展农机推广工作的过程当中就有所体现。农机推广工作关系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局,要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把好的技术和机械传播出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大宣传力度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定期组织科技下乡、座谈会,利用好广播、电视以及媒体的力量,可以印发彩页、小册子等,都能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宣传出去。加大农业机械化的宣传力度对于提高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地位意义重大。

2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原动力

农业机械化工作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与农业机械化人才密切相关,一支优秀的农业机械化团队对于提高农业机械化工作效率十分关键。建议农业机械化部门要给各部门的农机工作者提供培训的机会,定期组织脱产培训,给大家提供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不但自身业务水平提高了,知识结构更新了,同事之间的感情也增进了,为今后交流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另外定期给农业机械化人才组织培训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否则也无法跟上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步伐。尤其是信息化时代,更是要做好培训工作,与时俱进。

同时还要致力于农业机械化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培养大家吃苦耐劳、兢兢业业、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把做好农业机械化工作当成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3促进农机与农艺的完美结合,保证农业健康发展

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农业机械不能离开农业技术而单独存在,离开农业技术也无法发挥其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加强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对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现实意义。所以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的深度融合,是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提高应用效果的重要举措。

4因地制宜开展农业机械化工作,同时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要想顺利开展农机推广工作要深入到基层了解农民所需,要深入到农村调研,了解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和经济支柱开展农机推广工作,要充分利用当地生产条件,推广使用的农业机械。要定期召开农业机械推广现场会议,要请当地政府领导和农业部门领导参与其中,并把农机推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的和政府反映,以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扶。

5结束语

以上分别从提高农业机械化地位,加大农业机械化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原动力;促进农机与农艺的完美结合,保证农业健康发展;因地制宜开展农业机械化工作,同时积极争取政府支持。4大方面总结了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应该做好的工作。同时要想进一步做好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单靠以上几点还远远不够,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推进需要多部门的配合,需要大家团结一致,上下一心,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篇4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要点;优化措施

0引言

所谓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指的是将控制论、计算机技术、液气压技术等应用到农业机械的设计当中,使农业机械可以独立完成田间耕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为了响应政府高效农业的号召,我国农业正逐步朝着机械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农业机械的自动化,不仅能够使劳动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还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并且提高劳动舒适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很多科研成果已经从实验室走向了实用阶段。

1农业机械自动化对农村建设的意义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建设,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的和谐与广大农村地区的和谐是不可分割的。虽然从整体上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处于较为稳定和谐的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农民收入过低。因此,我国要大力推行农业机械自动化建设,为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提供保障。

2农业机械的分类

通常来说,农业机械是由动力设备和与之配套的农机器具组成的。这两者之间主要是以牵引悬挂或者是半悬挂的方式进行连接。也有的农业机械将这两者制造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动力设备和与之配套的农机器具这两者在耕作的过程中,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3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机械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遇到了很多问题。首先,我国大型农业自动化机械在推广的过程中难度较大。很多农民没有意识到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性,导致了他们不愿意在农业生产的机械方面进行投入,最终造成了我国大型农业自动化机械供大于求的尴尬。第二,我国的农业机械制造水平较低。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制造的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科技水平还不够成熟。第三,我国对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究缺乏足够的动力。我国大型农业机械的制造企业,以及科院院所存在着资金不足、科研环境较差的问题。对农业机械进行设计,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作为依托。我国大部分科研院所和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由于资金不足,并没有完成对实验室的配套建设,使得科研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困难重重,这一现状也严重影响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四,自动化技术在农业机械的应用中还处于起步阶段。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需要很高的科技水平作为依托,但是我国科技基础薄弱的现实,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变得困难。

4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要点及优化应用措施

4.1实现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

计算机视觉技术,作为新时期重点研究和应用性广泛的新科技,很多西方国家先后展开了对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究。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产品质量的鉴定方面,以及在记录农产品生长的信息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英国对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进行了首次尝试,利用该技术研制了专业性的采蘑菇机器人。采蘑菇机器人在采蘑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对蘑菇的位置进行精准的定位,而且能够对所采的蘑菇进行合理化的分类。受到英国的影响和启发,我国国内也开始尝试在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中,加入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内容。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技术发展还不够成熟,要实现对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还需要科学家们进行努力。

4.2实现农业施肥和灌溉技术的自动化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比较大,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很小,而且我国水资源分配的不够合理,使得我国水资源长期处于短缺的状态。要促进农业的发展,充足的水资源是必要的条件。在保证农业生产用水的同时,保证对水资源的节约,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农业自动化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所谓农业自动化灌溉技术,是把传感器与电子计算机进行有机结合,把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对环境的需求及对用水量的需求,通过软件的形式加以呈现,从而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对农业施肥技术来说也是如此,实现农业施肥和灌溉技术的自动化,是节约水资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避免浪费以及保护环境的必然选择。

4.3实现农业的精准化

农业精准化是指将我国的传统农业与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科技化。精准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农业生产自动化,是一项以计算机网络和控制器等为基础的技术。我国对精准农业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科技成果。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农业气象的自动化仪器,已经在我国郑州气象站开始投入使用。农业气象观测仪,可以对农业生产的小环境进行合理化监测,并且通过网络把监测到的信息及时反映给当地农业部门。总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今天,给各个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为了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处于不败的地位,加强科技创新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选择,同时也是长远发展的根本要求。对于农业产业而言,为了使我国农业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政府要提高对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研究的投入,并将新的科技成果不断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作为科技工作者要努力钻研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并且要对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措施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农业的智能化时代,创造出我国农科发展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刘洋.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现状和推进模式探讨[J].化工中间体,2015(11):11-19.

[2]罗小锋,刘清民.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J].中州学刊,2010(02):17-22.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篇5

一、农业机械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1.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农业能否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机械化程度如何。从农业机械化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过程。首先,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的限制,机械作业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商品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而没有机械化也就谈不上工业化。从多数发达国家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式看,尽管发展模式和途径不同,但农业机械化都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作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因此,无论从长远还是从当前来讲,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步骤。

2.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

我国农业正处于战略性调整阶段,与此同时,农机服务的系列化、市场化、特色化、社会化程度也明显提高,机械化作业领域正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水产业,由产中向产前、产后,由种植、中耕、收割向储藏、保鲜、加工,由设施农业向立体农业、观光农业延伸,机械化作业几乎覆盖了农业的一切领域。面向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已成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一是机械的载体属性,保障人力无法完成或者无法规模完成的农艺技术实施成为可能;二是机械作业的规范性、规模性,保障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成为可能;三是机械化的高效性,保障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城镇化成为可能。

3.农业机械化是农村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在于发展,发展的根本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是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

4.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农业机械化在这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后农业劳动力成本增大,使用农业机械进行生产作业就成为经济理性选择和提高收入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中节本增效技术的应用,依靠人力、畜力劳动是远远达不到的,必须要依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实践证明,农业机械作业在粮食生产中,不仅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能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质量,增加农产品商品率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农机化发展的步伐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深入,农业机械化的作业更为凸现。当今,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对农机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完成社会发展赋予农机部门的时代重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如何提高农机具利用率,避免重复购置保证无机户能更好地得到有偿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都是各级政府和我们农机部门认真思考,在实践中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机械化投入格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按照中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当地实际,把农业机械化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措施,加大政策法规对农机化的支持保护力度。积极协调其他农业投入用于农机化发展,促进多层次、多渠道农机投入格局的形成。同时,依法建立和完善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安全质量、维修质量、农机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试验鉴定、更新报废等农机标准体系,为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拓宽服务领域,促进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首先是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以提高农机装备利用率来促进农民增收。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以基层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农机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融示范、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的新型的农机服务机制,使其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提高农机装备利用率,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增加农民收入。其次是发挥农机装备优势,以农机挖掘农业潜力来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发挥农机作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将农村劳力资源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本优势,让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催生出来的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在农机社会化服务过程中赚钱致富。让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制造、服务等其他行业,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在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以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各地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关键环节,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同时,积极拓宽农机化服务领域,有效推动各地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再次是提高农机性能,以挖掘农机自身潜力来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高效农机,加快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进程,推进农机规模化和标准化作业。

3.农机结合农艺,构建和谐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展广阔空间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篇6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日前,农业部印发《关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意见》,要求各地农业系统有关部门深刻认识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对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明确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

《意见》指出,农机农艺融合,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要加强管理部门相互协调、科研单位联合攻关、推广机构相互协作,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协调机制:以提高机械作业适应性为重点,推动栽培和养殖方式的改进和作物品种的选育,形成农艺农机相适应的技术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为农机化作业创造条件;以粮食作物为重点,力争尽快实现关键薄弱环节农机化的突破.全面推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强农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意见》提出,各地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要科学制定农机化发展规划;加快研发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和装备;积极推广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抓紧完善适应农机化作业的种植技术体系;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开展农机农艺知识和技术培训;努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

《意见》强调,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发展农业机械化,事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事关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农业系统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的要求及国务院有关文件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要把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密切沟通协作,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努力推进。要成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小组和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定期会商,统筹协调解决农机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省区市农机化主管部门要会同农业系统相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农机农艺融合的重点,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形成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要加大农机农艺融合重要意义的宣传,形成良好氛围,积极培育农机农艺融合的典型,加强示范引导,提高农民应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自觉性,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篇7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意义

1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我国农村也在呈现翻天覆地的改革景象,农业生产上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耕种方式,农业的发展而是进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结合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使农业生产的质量逐步提高,同时也提高了生产产量,更好的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我国农机化技术稳步推广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技术领域的不断拓展,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为国家粮食的供给和安全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指数,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的物质手段,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也就是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是提高农业发展领域,提升农业生产质量的重要阶段。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使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式发生质的改变,为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技术体系提高有利条件。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还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省更多的劳动力,使农业稳步发展,增强农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力。

2做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有效措施

2.1明确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

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时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贯彻,是农业技术革新的物质体现。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更好的提高农产品的生产产量,更好的满足农民的持续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转变。同时农业机械化推广也是一种公益,离不开推广体系的建设和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要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发展提上日程。

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的,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各方面的社会力量进行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农业机械化推广要坚持试验示范,农民自愿的原则,要从试验示范的方式进行加强对技术的推广力度,从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2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

要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强队伍和机构的建设,实现多元化的服务理念。在机构建设上,要明确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是一个公益性的服务工作,在推广上要符合机构的公共服务的职责,根据农村自身发展的特点,制定机构人员的合理编制,设立专业的技术人员岗位,形成有的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机构职责的高效性;在推广队伍建设上,强有力的专业队伍的建设,是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有力支撑,要切实把机构人员的素质进行提升,建立完善的推广队伍,可以鼓励和引导农科专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中,培养大学生骨干力量;在条件建设上,农业机械化推广需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全面投入,要为推广机构提供良好的办公条件,要采用先进的设备设施,选取合理的试验示范基础;

2.3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

推广农业机械化先进技术离不开示范区的建设,示范区是具有良好的宣传作用,只有在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范,才能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具有一定的示范性,为全面开展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可能。农业机械化推广是一个工艺化的流程方式,要有一定的示范模式,在作物的品种选择上要做到精准,采用农业化的技术手段,为农民展现出机械化的技术手段在提高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的启发农民对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深入认识。农业机械化技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推广中也要注重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要以专家和技术骨干为主体,深入到农民群众中,把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要领和技巧进行有效的推广,如果农民在应用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要为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2.4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要进行创新

在对农业机械化推广中,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根据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而进行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的创新。要协调好各部门的机制作用,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全面突破部门性、地域性的界限阻碍,统筹农业机械推广工作,把产学研进行有机的结合,使这种公益性的推广工作能够发挥其良性作用。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工作责任制度,对推广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让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工作人员认识到岗位职责的重要性,并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对工作优秀的人员要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人员进行适时的培训,增强其专业素质。还有创新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推广手段,如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化的服务方式进行推广。

3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的生产方式也采用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摒弃了传统的耕种模式,增加了更多的资金保障,转变了农民的思想认识,从生产方式和专业的技术手段上都有了更高的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加快进行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更加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技术普及和应用,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参考文献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篇8

为全面提高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更好地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苏政发〔*〕16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市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到*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465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8361台、小型拖拉机168万台,联合收割机11533台,农用飞机4架,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农业机械化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不同作物与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投入仍然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解放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地、各部门要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措施,推进农业机械化更好更快地发展。二、明确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节本增效为核心,以加快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发挥政策扶持、法律保障、项目带动、市场引导的作用,进一步优化装备结构,调整发展布局,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协调发展,实现我市由农机大市向农机强市跨越,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二)发展目标。全面提升现代高效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林牧渔业生产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到201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00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发展到1.1万台,联合收割机1.3万台,水稻插秧机5500台,精少量播种机3万台,秸秆还田机械5000台,植保施药机械2.5万台,农用飞机4架。全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其中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40%和90%以上,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0%以上,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35%和15%,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率达50%,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

三、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

(一)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重点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抓好水稻机插示范基地建设,实施以镇为单位的区域性整体推进战略,加快重点镇、村和集中连片示范方及示范基地建设。继续巩固和发展水稻收获机械化,积极推广低温烘干及精米加工成套设备,推进水稻生产向全程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面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大力示范推广小麦精少量播种机、开沟机、秸秆还田机和化肥深施机等节本增效显著的技术和机具,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小麦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积极试验示范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努力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

(二)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生产机械化。建立特色农业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加快园艺、渔业、畜牧、设施农业以及农产品冷藏、保鲜、加工等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促进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特经作物生产、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果蔬贮运保鲜设备、绿色高效植保机械和畜禽水产养殖业生产相配套的农业机械。加快农用航空技术应用步伐,积极开展农林病虫害防治、河道灭苇清障、农作物植保、农林播种、森林防火等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到“*”末,要建成1-2个市级农机化示范基地,建成一批高效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加工示范点,发展特色农业装备2000台套以上,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

(三)积极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秸秆还田机械化,积极开展小麦、水稻和玉米秸秆还田机械的选型、配套与开发,发展新型适用秸秆还田机械,尽快研究建立适用于不同作物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模式。大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的研究与试验示范,加快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秸秆青贮饲料机械、秸秆捡拾打捆机、秸秆编织机及草捆储运等机械,拓宽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途径。通过行政推动、项目带动、技术促动等措施,加快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综合利用,并探索建立新型推广服务模式。

(四)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机械。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注重农机化发展的生态效益,大力推广节能、节肥、节药、节水技术及机具,推进资源节约利用。积极引进开发高效低耗节能环保型动力机械,推广农业机械节油技术及设备、机具技术状态实时诊断设备、新型排放检测设备及相关作业规程,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效率低的老旧农机具,努力节约能源。围绕稻麦、果蔬等作物病虫害防治,试验示范新型高效、安全施药技术及设备。“*”期间推广适合专业化服务的新型植保机械800台套,2010年,全市新型植保机械施药面积达50%以上,药液的有效利用率提高20%左右。

四、加强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农机试验鉴定、推广、教育培训、安全监理和技能开发等公益性职能,重点强化县级基地建设,不断增加投入、完善设施,为广大农民和企业提供培训、技术指导等公益。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机构要加强与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服务组织的协调配合,创新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模式。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要加强农机管理、服务职能,积极探索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途径。

(二)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加强指导服务,引导农民通过机具、技术、劳动等要素的合作,建设农机专业协会、合作社、股份制专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实施品牌战略,逐步做大做强农机服务产业。积极培育、规范农机销售、作业和维修市场,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中介组织,建立健全覆盖生产、销售、科研的省市县相连的农机化信息网络,全面提高农机服务水平。鼓励支持农机跨区作业,扩大规模,拓宽领域,提高质量。到2010年,全市农机作业年收入达到15亿元,扶持发展100个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壮大1000个农机大户。

(三)提高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素质。认真抓好农机管理、科技推广和农机技能等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机培训基地建设,通过岗位培训、技能培训、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积极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大力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现代农民教育工程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农机科技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造就现代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四)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普通收费公路对农民个人和服务组织从事农机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及运输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的车辆,免收通行费。高速收费公路对运输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对从事农机作业及相关技术培训的收入,免征营业税。金融、保险等部门要加大对农机服务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放宽条件,简化手续。各地要结合实际,采取扶持政策措施,促进农机服务合作组织发展。

五、努力提高农业机械质量监管和安全生产水平

(一)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农机、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农机生产、销售、维修网点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农机质量投诉和质量调查工作机制,加大农机“打假”整治工作力度,大力整顿和规范农机市场秩序,维护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和广大农民的合法利益。依法加强农机维修管理,切实做好维修网点的持证经营和维修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实行农机修理工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努力提高农机维修质量。

(二)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对农机安全生产的投入,改善农机安全生产设施装备条件。积极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农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农机、公安、交通、安监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经常性地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切实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监督管理,切实提高农机牌证管理率,排除事故隐患,防止和减少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促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形势好转。

六、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篇9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意义;推广对策

近年来,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新农村建设,实施各种惠农政策,特别是国家增加对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的补贴。21世纪,我国农业面临着几个重要挑战,一是农业增收,二是结构调整,三是粮食安全,而农业机械化在这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农业机械化以及农机化技术的推广是十分必要的[1-4]。

1农业机械化现状

改革开放之后,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村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不断发展,它不仅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带动了我国农业的长足进步,并且农业机械化在装备科技化、工作高效化、工作安全化等方面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2009年,我国的农机总动力超过了8亿kw,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的水平也达到了45%,比起1978年的20%,其成果也显而易见,其中机收、机播、机耕水平分别达到了32%、35%、62%。农业机械从业人员达到了4000万人,而农业户和农机服务户也超过了3760万户。根据国际上农业发展的评价标准来看,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大体上已经达到了中级阶段,同时也在扩大规模、提高效率、扩展领域、增强水平等方面努力。

2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2.1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农业的现代化主要是在农业生产组织上实现一体化和专业性,并且在农业生产的方法上实现科学化。比如运用电脑和网络通信等现代科学技术,而这些技术要实现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就一定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因此加强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2.2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我国现在的农业生产水平与国外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就劳动工具来说,我国农业大部分使用的还是原始的工具,如锄头、镰刀、犁等;在农作物播种和收割上还是有许多人力工作的现象,并且农地过于分散,这样对土地的利用率就难以得到很好的提高,只有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才可以在根本上改变生产力不高、土地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2.3发展农业机械化,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各种不同的农业机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机科技研究,扩大了农机产业从制造到销售再到修配的一条龙企业部门的生产规模,从而很好地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发展。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加强农村交通、水利等方面的基础工程建设,也就促进了交通、能源、建筑等部门、企业的发展。由于推广农业机械化可以促进我国工业、交通业、建筑业等的发展,所以只要引导适当,农机产业也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3农业机械化推广对策

3.1加强宣传,转变农民旧观念

现在许多农民因为受教育程度影响,思想过于陈旧,认为小农生产经营方式不错,不愿意主动地接受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设备,对现代农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不明确。因此,更应该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的了解。比如各地的农机推广部门可以利用传统节日春节,大部分农民回家过年的机会,向农民推荐一些科技读本,也可以组织农民观看现代化农业的录像,让农民感受到农业生产的落后,从而达到农业机械化推广的目的。

3.2建立示范园,展示农业机械化优势

各地农机推广部分可以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具体情况来建立示范园,让农民对现代化机械有着直观的理解,让农民深刻领会到现代机械化的优势性和先进性,从而使农民把生产工具从锄头、镰刀等原始工具向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等现代机械转变,达到农业生产现代化、机械化的目的。

3.3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增强农民农业信息储存

建立农机信息服务网络,向农民提供农机买卖、技术服务、新科技成果、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的信息,使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时,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消除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实现农业产品交易的现代化。

3.4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农机设备的科技含量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机设备的科技含量也应该与时俱进,所以农机推广部门应该与农机生产企业紧密联系,提高农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不断改进农机设备,推广农机先进技术,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目的。

4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对策

4.1选择性地进行技术推广

推广每一项技术之前,要首先看技术内容是否对农民生产情况是适用的,技术是否是可行、可靠,没有一定先进性的技术推广也没有很大的价值。技术的推广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优先的选择见效明显、投资较少的技术。同时,技术的推广要注重全局,不可以只考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非常重要的。

4.2农艺与推广技术相结合

传统农业中,农业机械与农艺的结合始终是个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农作物品种和耕种制度的变化,而农业机械很难跟上这种变化。因此,为了达到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一是农艺结构的建立要适应农机作业;二是加强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

4.3推广的技术要进行试验

不管选择推广哪一种农业机械化技术,都要先在当地进行细致、准确的试验,得出真实、可靠的试验数据,如果比传统的技术效果好,则可以大范围进行推广。在推广的过程中,农民也相对容易接受效果优异、成果显著的技术。

5参考文献

[1]迟富萍,刘宇.农业机械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推动力量[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6):48-49.

[2]高启杰,齐顾波.德国的农业规模经营[j].中国农垦经济,1997(3):46-48.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篇10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农业机械作为生产手段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内容,也是解放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但农业机械化又与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紧密相连。进入新世纪,中国农业将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探求中国式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道路意义重大。

1.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

1.1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阶段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是以下四个阶段:

(1)解放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农业机械。解放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很快。

(2)农业机械化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抵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运输事业的发展。

(3)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农机生产和推广体系。培养了一支达两千万人的农机科研科技队伍。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过程中,农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科技素质。

(4)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机械由国家统配变为非控商品进入了市场。农民拥有了选择购买农业机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自。

1.2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问题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在过去,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没有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是一个经济技术发展过程,不讲经济效益,不算经济总帐,而是采用行政命令、政治运动的方式推进,试图速战速决,超越了生产实际需要和经济可能,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给农业机械化声誉带来了不良影响。

(2)在改革开放之前,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存在“一刀切”的倾向,没能注意到我国的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农机在我国不同地区需求具有层次性和差异性。

(3)改革开放时期,在对改革前20多年农机化中“左”的影响进行清理时,矫枉过正,出现了80年代初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否定论。认识的模糊造成实践中的混乱。农业机械失营失控,有些地方农机具被拆分,或因无人管理而报废。农机教育网络受到严重冲击。

2.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地位

2.1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1)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然落后。就劳动工具为主的劳动手段而言,我国农村广泛使用的仍然是原始的手工工具;就劳动对象而言,耕地过于分散零碎,土地利用率低,农田基本建设不断受损;就劳动力而言,我国农业劳动人口多,但素质差。只有大力提倡科教兴农,推广农业机械化,才能改变生产力落后状态,使农业生产上一个新台阶。

(2)发展农业产业化,要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农业的专业化、企业化的集约化经营。而集约化农业要求有更多的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其中投入大量农业机械则是一项基本要求。

(3)生产工具和基础设施的落后,使一些农业高新技术得不到有效采用,制约了土地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面临激烈的竞争,发展机械化,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竞争力已势在必行。

2.2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农业现代化包括技术(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在技术上就是采用现代的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装备农业,建立起现代化的农业科技体系。机械技术就是机械化,它是从机械操作开始,进而达到自动化,其作用主要是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工效和劳动生产率,生物技术包括土壤改良、植物保护、良种培育、化肥、农药、除草剂以及农田灌溉等。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农产品的单产和质量,着重于提高土地生产率。只有把机械化和生物技术适当地结合起来,两重并举,才能既提高劳动生产率,又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主要是指生产组织上实行专业化、一体化和管理方法上的科学化。可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

2.3我国经济的增长点

农业机械化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提高农业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为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创造条件。间接经济效益,农机行业是联系农业和工业的纽带,发展农业机械化,扩大“内需”,农机行业可以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1)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各种类型的农用机器、电力设备,促使农机科研投入大量资金,加快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多层次的农机供应,促使农机制造、销售、修配、电子、电力等部门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可以大大刺激城市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2)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及水利等基础工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刺激建筑、建材、交通、能源等部门规模的扩大、生产的发展。

(3)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大量的农机人员引发农民学习农机知识的热潮,可以进一步刺激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2.4具有社会政治意义

发展农业机械化近期来看农民解除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同时增加了收入,有助于农民身体健康与生活舒适,缩小了工农和城乡差别。从长期来看,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减少农业人口,为我国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过渡创造条件。另外,我们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发展农业机械化具有社会政治意义。

3.如何推进农业机械化

3.1发展农业机械化面临的困难

第一,劳动力转移困难。由于我国工业发展水平和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农业劳动力很难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客观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第二,资金困难。农业机械化的农机科研开发、投入生产和农民购买农机产品需要大量的资金。一方面,自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户为单位经营后,农业资金难以集中使用。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财政暂时拿不出很多的资金来投入农业机械化,这对农业机械化造成了很大困难。

第三,土地过于分散零碎。农业机械化要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然而,我国不到15亿亩土地被分给2亿多农户,户均6~7亩耕地,土地被分割得七零八落,不便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发展农业机械化不利。

此外,农机产品市场还不很规范,农机产品造价高筹问题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2推进农业机械化的策略

第一,实事求是,有差别地发展。我们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量力而行。对不同的地区要因时因地因情制宜,区别对待,允许不平衡,有差别地发展。农业机械类型、品种要注意实用性,在近期重点发展那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项目。

第二,加快工业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工业以及其他非农产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能吸收农村多余的劳动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创造条件。另外,工业的快速发展还可以为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供资金,降低农机具的生产成本,为农业提供适用、配套、高效、价廉的农机具。

第三,倡导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集中。在坚持土地国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推广承包制下的租赁制、有偿转让制和股份制,加强土地的自主经营使用的灵活性,搞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第四,拓宽投资渠道。实现农业机械化,需要大量的资金,离不开国家的帮助。但是,目前国家财力有限,单靠国家的扶助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拓宽投资渠道,政府、企业、私人和外资均可成为出资的主体,发动全社会力量发展农业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