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6:08

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篇1

本文主要介绍了文化育人在学生的素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可以让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个性,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育人在学生的素质养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教育工作者应该寻找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将文化育人的作用尽情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关键词:

文化育人;素质教育;人才培养

1引言

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应该贯穿文化育人的理念,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通过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现代人才教育的要求。

2文化育人在学生素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2.1为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人类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在高职院校中也是一样,只有为学生的成长和素质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养成,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文化育人的实施,可以使整个学校充满文化的气息,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也会受到文化气息的熏陶和感染。文化育人可以为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一个生动活波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校园中不断发展自己。校园文化活动是文化育人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应该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每当一届的学生进入学校之后,教师对应该对学生宣传校园文化,并举办关于校园文化的各种校园活动,例如各种演讲比赛、体育比赛以及文化表演比赛等都是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只有高职院校整体上呈现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等风貌和校园文化,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2.2文化育人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高职院校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城市、家庭,受到不同的家庭教育,因此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在高职教育中,虽然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也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在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贯彻文化育人的理念,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多种途径和方法。在贯彻文化育人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中,同样应该开展各种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活动。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中,要求学校不能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开展不同形式的内容和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例如擅长体育的学生可以参加体育课外活动,口才好的学生可以参加口语演讲比赛,有文艺特长的学生应该在文艺表演中展现自我。为了让不同性格特征以及特长的学生都能够拥有展现自我的平台,学校应该充分开展各种内容和形式的活动,这样不仅能创建一个文化育人的良好的氛围,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3文化育人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高职院校中也是一样,应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提出更高的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在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培养过程中,文化的熏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其实可以将对学生的教育看成一个学生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因此,将文化育人的理念贯穿到教学教育过程中,可以不断增加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内涵,学生也会在充满文化内涵的教学氛围潜移默化的提升自己的素养和素质。因此,院校应该开展各种不同的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活动,使整个校园的文化内涵可以得到提升。不仅如此,通过开展文化育人的活动,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人才培养目标本身就是以培养技能型的人才为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该比一般的学校更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文化育人的过程中,会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可以说几乎全部的活动都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的,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3发挥文化育人在学生素质养成教育中作用的方法

3.1树立文化育人的新观念

在学生的素质养成教育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更新观念,树立全体师生的文化育人的新观念。为了树立全体师生的文化育人的新观念,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教育,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另外,还应该对高职院校的教师和职工进行文化育人思想的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人才培养观念,尤其是对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更应该加强其对文化育人观念的认识,只有让教育工作者接受和认同文化育人的观念,培养其贯穿文化育人思想进行教育和教学的思想,才能让教师在教学和教育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工作以及教学开展文化素养的养成教育。只有加强了教师的思想认识,才能让整个学校都笼罩在浓厚的文化育人的浓厚的氛围中,从而对学生开展文化素养的教育工作。在更新教学观念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校的教师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到本校的教育理念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很多教师都不能正确认识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一些专业课的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的提高,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养,认为那是其他教师的责任,从而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过程中,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强教师对文化育人重要性的认识。另外,高校本身也应该认识到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的责任。在现阶段,文化育人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教育的大背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将文化育人作为一项日常的基本工作和责任,之后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3.2构建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体系

文化素养属于一种综合性的素养,因此在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仅仅依靠一部分人的努力是不能完成的,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只是通过某一种方法和途径也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在高职院校中,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就必须开展多种形式和多种内容的活动,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应该构建一个完善的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体系,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高进行系统和完善的培养,才能真正取得一定的效果。在构建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体系的时候,首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结合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在构建学生文化素养培养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课程建设提出更高的重视。在高职院校中,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接受文化素质课堂体系的学习,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让学生能够从多个相互联系的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接受全面的教育。另外,学校还应该加强文化素养教育的队伍建设,在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才能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文化素质教育。在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和形式来进行,例如可以对教师进行培训,招聘专门的文化素质教育的教师,从而不断提高文化育人的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三,还应该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同时安排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如果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一些学生可能会不愿意单独进行咨询,因此学校还可以对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开展一定的心理课程,从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健康教育,为文化素质的培养奠定厚实的基础。

3.3有效融合职业素质培养和文化素质培养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指导,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的人才,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已经转变成了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在实现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对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因此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了本校的教学特点,依然应该对学生的职业素质的提高提出相应的重视。在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过程中,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职业素质的提高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在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过程中,文化素质的培养可以提供文化基础,从学生的职业能力也能一定程度上看出学生的文化素质。而在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过程中,可以强化学生对职业素质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对职业素质提高的重视度的认识。在将职业素质培养和文化素质培养有效融合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同时加强学生科学精神的提高。

4结语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提高需要依赖良好的教育环境,而将文化育人理念贯穿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就可以为了学生的素质养成教育提供一个非常良好的环境。此外,文化育人还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学生的素质养成中,学校应该树立文化育人的新观念,构建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体系,同时有效融合职业素质培养和文化素质培养。

作者:程立珂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姜军.浅析大学素质教育中的文化育人[J].北方经贸,2011,(5):76-77.

[2]陈平,严燕.论文化育人视野中的通识教育与高素质人才培养[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1-84.

[3]周立华.文化育人思路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困境分析及实践路径[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21-25.

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审美教育

在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观念落后,对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的重视力度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该正确认识培养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提高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一、高职院校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的意义

人文素养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有利于丰富院校学生的文化底蕴,帮助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推进院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院校学生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可以塑造自身良好的文化气质,陶冶高尚的情操以及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1]。同时,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院校学生的行为素质。所以,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升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让院校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人文理念和人文精神。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就是对院校学生进行艺术教育,通过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进一步的对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内心情感进行教育。帮助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审美观念,使院校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提升审美,融入审美,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院校学生还可以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学习表演、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加强院校学生们的交流互动,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以及在训练的过程中增加身体锻炼,使院校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升华。

二、高职院校在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工作重视力度低下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对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工作重视力度低下,导致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方面存在失衡现象。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学生专业技术方面的教育,忽视了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对院校学生发展的作用。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认为较高的就业率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只要着重培养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就行了,而思想上的东西看不见、抓不到,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不大,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二)应试教育模式限制了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的提升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高职生活之前,所接受的教育模式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们为了考试而学习,对于人文素养和审美方面的知识学习效果有限,很难将所学到的人文知识转化成自身的文化素养。而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减弱了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方面的课程,导致院校学生在人文素养和审美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缺乏对人文精神和审美观念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院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

三、提高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的措施

(一)提高高职院校对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当前,高职院校想要提高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首先就是要提高高职院校领导对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更新院校领导的教学理念。只有高职院校领导的重视力度提高了,才会针对院校在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方面的工作提出相应的措施,开展各种活动来提高院校学生对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的认知。同时,高职院校要将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工作摆在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等重要位置,促进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和人文素质以及审美教育协调发展。(二)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高职院校教师在提升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方面,起到一个带头引领的作用。老师的行为举止、性格修养等方面都对院校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高等院校在提升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提高院校老师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这样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将人文精神和审美艺术融入到专业知识中去,让院校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三)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审美的校园氛围,对于培养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很重要[3]。首先,高职学校可以开设人文素养和审美方面的课程,例如,文学、史学、审美艺术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增加院校学生的知识面。其次,要做好班级环境和校园环境在人文和审美方面的建设,例如,在班级的墙上挂一些关于人文和审美的图画,在校园建立文化长廊和人文景点,粘贴宣传海报等等。最后,高职院校要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提升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让院校学生在参与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人文知识和审美艺术很好的转化成自身的文化底蕴,从而实现院校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这样不仅可以让院校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化气质、陶冶情操、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实现院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之,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职院校应该提高对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工作的重视,充分认识到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让院校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观念。同时,高职院校要为院校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审美艺术氛围,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院校学生可以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文化气质、陶冶情操,从而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冷和平.高职医学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秦力红.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07:157-158+165.

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篇3

关键词:素质;人才;大学;文化;教育

作为当今大学生的一代人,他们是青年的主体,是未来社会前进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理所当然会受到国家和社会更多的关注。虽说如今的大学生已不再是罕有资源,也不再像从前一样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获得优厚的待遇,但是,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拥有高水平的文化知识等这些特点仍使很多大学生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另眼看待。可是,冷静思考,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所谓的特点已不再是大学生的优势,难道受过高等教育、拥有文化知识就一定能成为人才吗?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我们培养的学生数量提上去了,但是否能很好地保证质量,真正为国家建设输送人才呢?我想,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本世纪之交,我国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出了新世纪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标,把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近几年,“素质教育”更是被频繁提及,已成为各级各类教育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那么,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高等学校又将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呢?

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这是对“素质”一词经过几年来的探讨和实践,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一种界定。首先,作为心理品质,素质是教化的结果,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其次,素质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知识是素质形成或提高的基础,但只具有丰富的知识并不等于具有较高的素质。第三,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是通过外在形态来体现的,因此,素质相对持久地影响和左右着人对待外界和自身的态度。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由于素质及素质教育观念的提出,使我们对人才、人才培养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意识到,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应做到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特别是应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提高文化素质为基础,全面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所以,素质教育就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才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说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

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的问题上,从重传授知识到重视培养能力直至注重提高素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教育从一开始只是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在构成人才的要素中,有比知识、能力更为重要的东西存在,有对于人才接受和获取知识、提高和发挥能力更具影响力的东西存在,或者说有使人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东西存在,那就是“素质”,其核心就是一个人的为人之道,就是“做人”。

回想起来,我们的学习生涯好像总是伴随着考试,我们经历无数次考试进入大学,然后接着继续考试。当然,根据我们的人口国情,考试是目前为止选拔人才最科学公正的方法,一时难以改变应试教育这一事实也无可厚非。但是,社会上出现高分低能、高智商犯罪等这样的人,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高等学校究竟要培养怎样的人才?这些现实的存在已经证实了这样一个道理,具有丰富知识和较强能力的人,不一定就是具备了较高素质的人,换言之,只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而缺乏较高素质的人才不能称之为完全的或是健全的人才。

“文化”大体上可以和“知识”等同起来,“文化高”就是知识多。而教育部提出“文化素质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将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实现培养健全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用先进文化观念进行教育,落脚点是通过教育落实到学生素质的提高上来。文化素质教育不能单纯追求课程化和知识化,不是书读的越多其文化素养就一定高,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优秀、先进文化精神的熏陶。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加强素质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中也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同时,文化素质教育对于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无疑,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从一个方面为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但必须看到的是,当前在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中存在着停留在表面和形式的做法。进行素质教育,重要的不在于活动方式上的“形似”,而贵在“神似”,就是要抓住内化、升华这一环。另外,高等教育界也存在着过分功利化的教育观,我认为,开展素质教育的最大功绩在于促使教育观念的转变,改变长期以来存在于我国高等教育界的过分狭隘的功利教育观。而且,我们也要十分清楚地认识到,文化素质教育不等于是素质教育的全部,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必须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贯彻到教育的各个环节,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在业务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当然也包括提高身体心理素质。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模式或分类,所以教育者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能把学校仅仅看作是一种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也不能把教学活动简单地理解为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要自始至终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在人才培养的问题上学校也要转变观念,高等学校所培养的高质量人才不仅仅是基础扎实、能力强的专门人才,而且同时应具有较高的素质。

人才培养亦即育人是大学的基本价值和其存在的最重要理由。凡大学无论是教学型大学还是研究型大学都必须抓好人才培养工作,这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本逻辑和无需证明的公理。因此,即便世界一流大学也无不视人才培养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以人才培养的高质量而著称。马克思主义永恒不变的最高命题,是“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培养人的机构大学更应如是,必须将学生的全面发展视为自己必须集中精力的社会责任。育人这一基本属性决定了大学更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为中心任务的核心使命。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和抓好人才培养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大学之要。了解了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能称之为人才呢?而国家和社会有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对“人才”的诠释各种各样,较普遍的说法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在今天,我们要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科技和经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那么我们所需要的就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我们不再只注重高学历、高文化水平,而是看重全面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只有知识,却不知如何运用和实践,也只是空谈,只是又让社会多了一个高分低能的人罢了;拥有丰厚的知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看似完美的人才,但如果缺少基本的素质,不但不能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甚至有可能利用自身的能力做出危害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让社会上多几个高智商罪犯。所以,可以得出,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人才,而是具有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从素质教育的思想来看,高质量的人才应是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度和谐和完美统一。那么,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往往只解决如何做事,而提高素质则更多的解决如何做人,只有将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结合,即既要使学生学会做事,又要使学生学会做人,才是理想的教育。因而,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是: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

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篇4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学优化思考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中应当具备的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强调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学习、创新精神、社会责任等内容,是最关键核心的素养。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具备学科素养,不是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而是看学生在生活中能否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近年来各个学科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美术学科也不例外。

一、高中美术有哪些核心素养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确立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作为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是对图像符号的认识、比较、辨别。图像具有直观性、真实性的特征。它是当今图像传播方式变革的需要,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素养。“美术表现”是指运用媒体、技术、美术语言,创作有思想、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它是因交流、表达的需要提出的,是人们交往、表达不可少的一种素养。“审美判断”是对美术作品中隐含的各种美的因素的感知、分析、比较和诠释。它是人们对美与丑事物的判断,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少的又一种素养。“创意实践”是指运用联想、想象生成有创意的意图,可进行创造和实践。它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不可少的素养。“文化理解”是从文化角度出发,尊重、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内涵。它是为了尊重、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需要,是当今社会不可少的素养。

通过美术的学习便可以形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最终会成为人的一种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因此,作为高中的美术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这一素养的培养。

二、高中时期的“核心素养”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得到优化

1.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首先,教师对教学模块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高中的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全面性的美术学科素养。教师对每个教学模块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优化,丰富教学活动内容,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使用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让学生感受、体验美术的魅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艺术素养。第三,教师培养高中学生美术素养时,教学评价是重要的手段。建立良好生评价机制,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美术素养得到提高。第四,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

2.利用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师不仅可以在美术课上对学生进行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可以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对学生的美术素养进行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多欣赏中外著名美术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的实践机会,能够促进学生对艺术的应用。

3.参加美术学科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学生参加美术学科竞赛,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历练,能够获得课堂上不能获得的知识、经验,如:色彩对比调和、黑白灰分布、形式美法则的运用、用笔、线条组织、构图安排、造型设计、元素融入、托物寄情等,使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4.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作为美术教师,要将课本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并积极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知学习内容中的美术情感和思想。通过专门的教学方式、方法,将学习内容中的思想情感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美术学习的效果。如在湘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三课《托物寄情》中,课前我问了几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孤独吗,孤独的时候你们会去干点什么?然后展示自己孤独时候画的一张国画小鸟,并进行讲解,进而引出课题,这样学生会有共鸣,对本课的内容会有兴趣,假如很理论的说课,学生的兴趣减弱,课堂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5.优化师生情感,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的好和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效果,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得到优化,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积极的氛围,学生自然会喜欢美术的学习,这样也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要想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首先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美术素养,它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进行美术方面的训练和学习,来满足新课改中美术教育教学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另外,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的、充分的尊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对美术作品的认识,让学生结合作品创作的背景,来充分认识创作者的意图,来理解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另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重要。高中生作为个体,是有人格、有尊严的人,因此如果教师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尊重学生,不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的心理会产生阴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会受到阻碍,师生情感教学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基础。

三、结语

“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核心素养”的核心问题。教育部门和教师应当重视地方文化的发掘、整理、开发、利用,形成有效的校本课程,唤醒人们更多地关注自然、生活、生命、社会,以及身边的文化遗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身边文化的存在,不忘历史、文化史,延续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方文化,让这种属于我们自己的地方文化生根发芽,不断传承。作为一名高中的美术教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告诉我,提高民族文化的素质需要美术文化教育,塑造民族的性格需要美术文化教育,开放民族的胸怀需要美术文化教育,提升民族的理想需要美术文化教育,推动民族的创新同样需要美术文化教育。美术文化教育在提升“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知凡.基于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命题与测评[J].教育参考,2016,04:9-17.

[2]李艺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千年历史文化古镇贡川[J].学周刊,2017,10:232-234.

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篇5

一般来讲,人文素养可粗略地分为文、史、哲三个大方向(龙应台,2001)。从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角度看来,主要涉及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思辨能力等方面。目前,由于太多学生过度重视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对英语国家文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苏跃,2004),也忽视了对中国文学、文化等精神素养的继承和发扬,这使得他们在思想深度、知识结构、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金利民,2010),直接导致他们人文精神的缺失,对学生将来的发展,甚至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极为不利。 

近年来,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引起了许多中国学者的关注,如王守仁(2001)、胡文仲、孙有中(2006)、蓝仁哲(2009)等。他们指出,高校教育在人文教育上的引导缺乏力度,造成了现行高校中许多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时出现了一种倾向,即重技能学习,轻人文修养。 

因此,全面调查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分析当前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根本原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策略,对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设计与方法 

2.1研究设计 

研究分为四个步骤:(1)开展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大三年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2)开展教师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培养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看法与态度;(3)对可能涉及人文知识较多的课型,如高级英语、英美报刊阅读课型,随机抽取3-5名教师进行课堂观察;(4)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课堂观察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 

2.2研究样本 

由于英语专业大三年级学生的教学中更多地涉及人文素养,因此本研究将大三11名英语专业教师和三个自然班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3分析与讨论 

本文将样本学生和教师的问卷结果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课堂观察结果进行辅助分析,讨论结果如下: 

3.1问卷调查分析 

通过对英语专业大三年级学生问卷调查(见表1),学生人文素养各方面的掌握情况并不尽人意。学生的人文素养单项均未达到较好。中国文化、历史、文学和思辨能力的掌握情况一般,而英语语言学、西方文学、历史及文化均不太好,这说明学生对自己母语人文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对西方的人文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只停留在对西方文化、文学知识了解的表层。学生的思辨能力均值为3.01,这说明学生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一定辩证思维的能力,但是该项能力还亟待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还需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巩固。 

表1表明,学生人文素养各方面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西方文学、文化和历史。那么,学生是否在课外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知识补充和自我学习呢?对学生课外自主培养的频率调查发现(见表2),除了英美文化的均值大于3以外,其他各项值均较低。这说明学生已经意识到自己在英美文化方面掌握比较欠缺。但是,对英美文学和西方历史的自主学习频率并不高。通过与学生访谈,研究者了解到由于大三专业课中涉及较多的英美文化知识,学生受到老师的引导与课堂内容的熏陶,所以对英美文化知识的自我学习要多一些。其次,可能由于学生认为汉语是本族语,故在课外没有加强关于中国历史、文学和文化的学习。此外,对辩证思维的培养也没有得到重视。访谈中,研究者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辩证思维也是人文素养的一部分,由于平时学习任务较重,忽略了对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提到关于除了英美国家文学或文化素养的培养方面,均值分别为2.19和 

2.31,这说明学生在进行英语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对其他国家了解较少,知识的综合性较弱。在访谈中,学生指出这是由于平时专业学习中对其他国家文学和文化知识涉及不太多。由于主修英语专业,所以忽视了对其他国家人文知识的学习与了解。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样本学生普遍认为人文素养对学习产生了非常正面的影响。因此,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英语专业学习中增加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能够更好地将自己培养成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已经认识到人文素养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该数据与教师问卷中的调查数据较吻合。在学生看来,学校对学生英语专业人文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一般,这说明样本学校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培养,但是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 

此外,本研究调查了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有新颖观点的反馈(该项为多选),数据显示:大多数情况下老师会给予鼓励(80%)或积极引导(73%),但是部分教师也存在忽略(17%)学生意见的情况。受调查的所有教师均认为,人文素养对学生学习产生了积极的正面影响。 

3.2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通过对人文素养涉及较多课程的科目进行课堂观察,研究发现,在大三的英语各专业课程中,英美文化、英美文学、英美报刊阅读和高级英语课程最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这与《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关于这四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大致相符。此外,在英美报刊阅读和高级英语课程中,课文内容较多地涉及关于英美国家文化、地理、历史和社会的内容,但关于其他国家的信息涉及不太多。这也从侧面提醒承担这些课程的教师应多加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3.3影响因素分析 

在所列举的14种可能对学生人文素养学习有影响的因素中,受调查学生认为影响因素最大的是:学习兴趣(74%)、提高自身修养(67%)、学校重视程度(50%)、学习风气(49%)、英语专业八级考试(41%)。这些因素包含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学习兴趣和提高自身修养,也包括了外在动力的影响,如学校的重视程度、学风以及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这说明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刻认识提高自身人文修养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此外,学校优良的人文学习氛围和学风,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调查还表明,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也给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带来了正面的反拨作用。 

4启示与建议 

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篇6

关键词:人文素养;高职高专院校;高等教育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逐步加强了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不仅要注重开展专业教育,还要注重开展人文素养教育,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人文素养教育是教育的灵魂。

一、人文素养教育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作用

1.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

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人才,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科技的发展,使得各学科高度分化,同时各行各业之间的配合、联系也更加紧密,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未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力求使人才在具有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同时具有优秀的品德、完善的个性、良好的人文素养。可以看出,人文素质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校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教学选择。

2.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竞争力

未来社会发展对高职高专学生提出了挑战。首先,不同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对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间文化、经济往来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在所难免。其次,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要求高职高专学生具有更高的人文素养。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对自然造成了严重破坏,西方工业国家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环境污染严重的现象,我国的雾霾问题也非常严重。再次,现代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高专学生的价值取向。网络中充斥的各种信息让思维不成熟的学生疲于应对,却很少进行自主思考,而各种新闻的聚集产生了放大效应,让学生对社会产生片面理解。与此同时,在西方霸权主义的影响下,一些学生漠视中华文化、轻视传统文化传承,崇拜西方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极不利于个人成长。这些现象都需要学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面对新的发展环境的竞争力。

3.促进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在现代社会,用人单位不但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能够“做事”,而且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格品德,还要会“做人”,只有综合素质过关,才能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不但具有高超专业技术,而且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成熟思维、健全人格。

二、高职高专开展人文素养教学的有效途径

1.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对学生有效开展人文素养教育,首先需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在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塑造学生高尚心灵和帮助学生树立健康人格的重任。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建设,聘用具有奉献精神和高尚品德的优秀教师任教,同时加强对现任教师的人文素养教育,使现任教师能够善于在专业课程中挖掘人文素养题材,在专业课程中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另外,高职高专院校还应加强对教师品德修养的考核,可以将其作为教师评先树优的重要考核指标,在教师中树立起崇尚优秀职业道德的良好氛围。需要注意的是,在注重人文学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也应加强专业学科教师人文素养建设。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课程中,大部分是专业课程,学生也较为重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学生花费精力和时间最多、最关注的专业课程学习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一定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提高专业学科教师的人文素养,使他们在进行专业课程讲授时,能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实现人文素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当然,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无论是人文学科教师还是专业学科教师,都需要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建设,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可以教育出人文素养高的学生。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在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校园课堂教育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高职高专院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气息环境,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高职高专院校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例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知识普及和志愿者服务等,开拓学生与他人、社会、自然接处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将人文素养教学与专业教学相融合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一般学制都比较短,高职高专院校为了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会给专业课程教育留出足够时间和空间,而分配给人文素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则相对较少,这就容易造素养教育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教师要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中加强人文素养教学和专业教学的融合。一是以学生最为重视的专业课程教育为切入点,利用专业教师开展人文素养的引导和教育。二是人文课程也应当加强和寻求与专业课的融合。教师可以把专业实践课程当素养教育的场所,在理论教学、专业实验、社会实践、实习环节,对学生开展勤奋求实、爱岗敬业、服务社会和沟通协作的教育,如此一来,就把人文素养教学和专业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

三、小结

在高职高专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校要从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人文教学与专业教学融合三方面入手,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胜闻.新时期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与人文素质评价探析[J].社科纵横,2015(11).

[2]朱淑娟.高职高专人文素养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

[3]李雅琪.多元情感渗透,启动人文教育引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实践探索[J].教育艺术,2017(6).

[4]高乃毅.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5).

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篇7

一、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人文素质教育一直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文素质教育相比以前变得更为重要,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稳定团结,所以人文素质教育有其必要性。由于高职高专英语属于必修课程,英语教学中有着大量的人文教学资源,所以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英语教学的普及性和重要性,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能够接受人文素质教育,还可以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传播中外优秀文化的作用。

教育部明确提出应将人文素质渗透到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获得尽可能多的人文知识,语言是民族文化最直接的反映,因而英语教学是人文素质教学的最佳途径,所以人文素质教学应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一部分,具有必要性。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应对措施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要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质量,首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才能彻底改变人文素质教育现状。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往往会过度重视应试教育,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所以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改变传统为过级、考试或证书而教学的心理,将人文素质教育真正地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学校应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合理安排教学课时,保障人文素质教育的正常开展。

2.提高教师人文素养,优化教师队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都是比较高大的,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教学态度等都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外,教师在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同时,还应多学习西方社会的文化、风俗、历史、宗教以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注重自身英语文化修养的提升,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做好榜样,所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学应注重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建立优秀的教师队伍。

3.深入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常都主要关注于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英语教学的重点主要在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忽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所以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应找到人文素质教育与英语技能教育的平衡点,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还能学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对于文中文笔比较优美或人文思想比较深刻的部分,教师应适当惊进行引导和启发。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适当引导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丰富学生的各方面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理智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取长补短,学习和借鉴西方优秀文化。教师在英语教学时,应充分运用互联网、幻灯片和多媒体等进行教学,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展示西方优秀文化,使学生能够学习地道的英语,鉴赏原汁原味的英语著作,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4.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主要为英语语言知识,很少有其他形式的教学内容。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高职高专教师应丰富教学资源,将英语文学作品、英语诗歌、英语电影、英语音乐以及英语录像等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参与课外活动,比如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歌曲比赛或英语讲座等,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人文素养,鼓励学生在校报等平台发表英语文章,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名言警句和文学典故等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体现,所以教师在英文教学时,应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使学生每天能够学习常用惯用语和名言警句,增加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篇8

关键词:茶道精神;大学生;人文素养

一、茶道精神的内涵在人文素养中的体现

中国茶道的“四谛”:即“和、静、怡、真”。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内在的人文精神修养、精神素质和基本修养,以及从内在的素质精神外化出来的行为。可以说人文素养体现一个人的内在思维与外在行为。茶道精神的品质渗透到个人的素养形成中,将会提高个人的情怀,增强个人认知,陶冶个人情操。1、茶道精神之“和”“和”是中国的哲学思想核心,是茶道的灵魂;在人与社会及人与人的关系上,儒、佛、道三家都是提倡“和为贵”,为人不露锋芒,处世无争,从当下大学生行为特点来看,很多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换位思考和尊重他人意识淡泊,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思想有待增强。2、茶道精神之“静”“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修身养性,追求自我,就需要专心一意,成思冥想,在我国社会风气十分浮躁的当下,不少的学生三心二意,既想考各种证,学好专业知识,又想兼职挣钱;既想获得各种奖励,又想不劳而获,成天无所事事,因此,培养学生专心志志的精神素养是很有必要的。3、茶道精神之“怡”“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在这里可以被理解为情趣、兴趣,主要体现为个体应注重培养自己健康的兴趣爱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从各主流媒体的反馈来看,由于情感的不可控性,大学生存在许多异常行为。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缺乏健康的兴趣爱好则是不容忽略的因素之一,所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也是很重要的。4、茶道精神之“真”“真”是中国茶道的终级追求,在本文中主要指向真实。部分大学生为了获得奖助学金谎报家庭情况,为了拿到毕业证、学位证,不惜花重金请人代考英语四级、毕业论文,弄虚作假,这样的习气不仅损害自己,也会影响他人,助长某些行业,扰乱社会秩序,三观有问题的学生走入社会以后,那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所以培养待人真心、说话真诚、心境真实的大学生很重要。

二、茶道精神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中国茶道清神是茶的自然属性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所形成的独特精华。茶道精神涵盖了人们对道德修养的向往,可以培养人的情操,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提高人的人文素质。这些精神的传承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是尤为重要的。1、帮助大学生提高礼仪素养在世风及自由之风盛行的当下,人们很多时候都很随意,很多的大学生更是自我,与老师见面不打招呼;老师走访寝室不让座,无动于衷;与同学交往中,我行我素,经常自我为中心等等,这样的状况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然而中国茶道中有着丰富的礼仪讲究,这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如敬茶礼,是中国古老的礼仪传统。在敬茶礼中,首先必须净手,这是对客人最起码的尊重;其次要净杯,确保茶具的整洁、干净;最后以“凤凰三点头”的手法表达了对客人的欢迎,中国家庭对到家做客的人都是以茶相迎,表示友好、欢迎,这样的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及个人素养的提升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2、帮助大学生修心养性我国的茶道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人们可以通过了解茶文化,提高对生活的感知,从而升华他们的心性。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茶道精神的传承,对学生的认知都会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尤其对那些存在诚信缺失、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一些消极现象的学生来说,更是要加强引导、教育,转变思想,净化心灵。茶道的核心就是品德上的升华,茶道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引入,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与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也是不谋而合,既能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也能让学生修心养性。3、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养茶道中的茶艺,有着严格的讲究。茶艺演示就是一个高雅艺术形态的展示,人们会随着无形的肢体语言的表达而提升思想境界,修习茶艺是有利于人的综合素养提升。无论是演示者,还是观赏者,茶艺表现的韵律都会植入人心,学校经常开展茶艺表演活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扩大更多更好的与他人相处的机会,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实现。

三、茶道精神在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的提升渠道

茶道精神在大学生素养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学校是大学生素养提升的基地,学校教育任道而重远,学校可以从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学校把茶文化类型的课程设置为公选课,鼓励学生选课茶道精神对提高大学生人文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开设与茶文化相关的公共选修课,鼓励学生积极参选课程。安排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进行授课,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茶道精神,茶道精神和茶文化的精髓通过课堂学习而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学生受到茶道精神的影响后,提高认识、调整心态,以积极、健康、和谐的态度支面对学习各生活。2、学校组织开展与茶艺演义活动,丰富业余生活除了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学校定期开展茶艺演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茶艺通过严格的规律促使人们以高尚文雅的方式表现思想和文化修养,通过细小的动作,把人的身份、修养从行为上表现出来,演示者气定神闲,进退有度,观赏者会心领悟、如沐春风。茶艺演示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生活情趣,在操作或欣赏茶艺演示的过程中,其心绪会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人生得到丰富,生活得到美化,认知得到改变,从而提升人的内在修养。3、学校组织开展茶疗养生讲座,鼓励学生饮茶茶在中医有很多的功效:安神、明目、益思、下气、消食、醒酒、减肥、清热解毒、去痰、通便、益气、降血脂、降血压、抗癌、抗衰老等等,所以,学校可开展品茶与养生方面的讲座,让更多学生了解到茶的功效,鼓励带动更多的学生饮茶,养成良好的习惯,即强身健体,又提高生活品质,增添生活情趣。4、学校组织开展茶文化主题班会,加深学生认知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知识,茶的礼仪,茶道精神等是学生增长见识的重要内容,学校组织开展“学茶识,知茶艺,习茶德”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茶知识,知茶艺,习茶德,普及清和、俭约、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提升自己淡泊清尚的气度,增强空灵虚静的心境,达修身养性、品人生百味之目的。

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篇9

【关键词】音乐;人文素质;作用;培养方法

一、人文素质的基本概念

所谓人文素质,就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中心的认得内在品质。

人文素养的核心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生存价值的关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文精神”,它注重人的感受、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等等,推崇人的个性解放。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人文素质理念不谋而合。

二、音乐教育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我国古代音乐典籍《乐记》中记载:“乐者,德之华也。”一句话指出了音乐教育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音乐的本质是科学的,音乐的内容是哲学的,音乐的功能是教育的,音乐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产生的是一种晕轮效应,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的人文素质良莠不齐,有的兼具专业文化素养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但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人文素质低下。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音乐教育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教育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礼”和“乐”,认为两者不分家,“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更应重视音乐教育的功能,利用音乐的优美的动听的旋律陶冶学生的情操,进一步净化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二)音乐教育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人文素质的提升离不开文化素养的培养,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文化素养,才更有可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高职音乐教育的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大批量的音乐人才,而是通过音乐的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音乐教材是建立在文化素养的基础之上的,学生能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

(三)音乐教育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音乐无国界,只要是用心欣赏音乐作品,尤其是经典的音乐作品,就能够体会到不同音乐家的思想情感,开阔学生的视野。高职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注重音乐背景知识的讲解,包括作者所处的政治情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独特的思想情感,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比如,在讲授《义勇军进行曲》时,可以为学生讲述田汉和聂耳所处的抗日战争年代的特殊时代背景,使学生了解到我国人民抗日的坚定决心以及期盼世界和平和人类安康的美好愿望;《长江之歌》、《我的中国心》等则坚定了学生热爱祖国、心系祖国、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音乐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高职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的音乐教学应注重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探寻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和价值,以此来不断完善自我,提升学生的整体的人文素质。

(一)提升音乐教师的人文素质

音乐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前提。高职音乐教育的特征决定了高职音乐教师不但知识渊博,而且应当具备高尚情操,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所以,高职音乐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加强音乐人文因素教育

人文因素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音乐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他人的思想和行为,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一步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充分发挥出音乐教育功能的内隐性。

加强音乐人文因素教育,可以使学生审视自身,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我国电影市场上《十面埋伏》非常盛行,很多学生都看过了这部电影,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选取《十面埋伏》这首曲子,使学生从音乐艺术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在音乐的跌宕起伏的旋律中为学生讲述楚汉之争的种种,使学生对楚汉之争拥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了解更多的知识,提升人文素质。

(三)合理选择教材内容

音乐教材的内容关系到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音乐教材的选择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前提。高职音乐教育教材的选择应符合多样化原则:

首先,应选择思想性较强的音乐作品。音乐教材的选择应注重思想性,选择形象思维力强、结构简单、旋律优美、意境深远的音乐作品,比如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里姆斯基?科萨可夫的《野蜂飞舞》、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中国古筝曲、《寒鸦戏水》、合奏曲《金蛇狂舞》等等。

其次,应选择民族风情的音乐作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的特色,选择民族风情的音乐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比如彝族民歌《猜调》活泼可爱,江苏民歌《茉莉花》温润秀丽,蒙古长调《牧歌》则高亢舒缓・・・・・・各个民族的音乐特色展现出不同民族的音乐魅力。

最后,音乐作品的选择应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高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情感生活日益丰富,音乐作品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引起学生的情感上的共鸣。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能够引发学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二胡独奏曲《病中吟》则容易引发学生对病痛的哀伤之情。情感上的共鸣更易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四)注重音乐教育多元化

音乐不是单独存在的,音乐与诗歌、舞蹈是息息相关的。因此,高职音乐教学应当多样化,将诗歌、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融合进音乐教育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以后的工作压力化解打下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合理选择音乐教学内容,通过积极向上的音乐教育,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吴惠敏.再论声乐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J].艺术评论,2013(08).

[2]汪琛.大学音乐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研究[J].商,2013(15).

[3]杨利.革命歌曲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13(05).【摘要】随着我国开放化程度的加深,人文素养缺失现象比较突出。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使命,高职音乐教学更应通过音乐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文主要就高职音乐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发表自己的浅见,希望通过音乐欣赏的文化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音乐;人文素质;作用;培养方法

一、人文素质的基本概念

所谓人文素质,就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中心的认得内在品质。

人文素养的核心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生存价值的关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文精神”,它注重人的感受、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等等,推崇人的个性解放。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人文素质理念不谋而合。

二、音乐教育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我国古代音乐典籍《乐记》中记载:“乐者,德之华也。”一句话指出了音乐教育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音乐的本质是科学的,音乐的内容是哲学的,音乐的功能是教育的,音乐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产生的是一种晕轮效应,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的人文素质良莠不齐,有的兼具专业文化素养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但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人文素质低下。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音乐教育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教育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礼”和“乐”,认为两者不分家,“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更应重视音乐教育的功能,利用音乐的优美的动听的旋律陶冶学生的情操,进一步净化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二)音乐教育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人文素质的提升离不开文化素养的培养,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文化素养,才更有可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高职音乐教育的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大批量的音乐人才,而是通过音乐的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音乐教材是建立在文化素养的基础之上的,学生能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

(三)音乐教育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音乐无国界,只要是用心欣赏音乐作品,尤其是经典的音乐作品,就能够体会到不同音乐家的思想情感,开阔学生的视野。高职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注重音乐背景知识的讲解,包括作者所处的政治情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独特的思想情感,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比如,在讲授《义勇军进行曲》时,可以为学生讲述田汉和聂耳所处的抗日战争年代的特殊时代背景,使学生了解到我国人民抗日的坚定决心以及期盼世界和平和人类安康的美好愿望;《长江之歌》、《我的中国心》等则坚定了学生热爱祖国、心系祖国、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音乐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高职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的音乐教学应注重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探寻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和价值,以此来不断完善自我,提升学生的整体的人文素质。

(一)提升音乐教师的人文素质

音乐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前提。高职音乐教育的特征决定了高职音乐教师不但知识渊博,而且应当具备高尚情操,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所以,高职音乐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加强音乐人文因素教育

人文因素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音乐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他人的思想和行为,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一步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充分发挥出音乐教育功能的内隐性。

加强音乐人文因素教育,可以使学生审视自身,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我国电影市场上《十面埋伏》非常盛行,很多学生都看过了这部电影,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选取《十面埋伏》这首曲子,使学生从音乐艺术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在音乐的跌宕起伏的旋律中为学生讲述楚汉之争的种种,使学生对楚汉之争拥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了解更多的知识,提升人文素质。

(三)合理选择教材内容

音乐教材的内容关系到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音乐教材的选择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前提。高职音乐教育教材的选择应符合多样化原则:

首先,应选择思想性较强的音乐作品。音乐教材的选择应注重思想性,选择形象思维力强、结构简单、旋律优美、意境深远的音乐作品,比如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里姆斯基?科萨可夫的《野蜂飞舞》、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中国古筝曲、《寒鸦戏水》、合奏曲《金蛇狂舞》等等。

其次,应选择民族风情的音乐作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的特色,选择民族风情的音乐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比如彝族民歌《猜调》活泼可爱,江苏民歌《茉莉花》温润秀丽,蒙古长调《牧歌》则高亢舒缓・・・・・・各个民族的音乐特色展现出不同民族的音乐魅力。

最后,音乐作品的选择应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高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情感生活日益丰富,音乐作品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引起学生的情感上的共鸣。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能够引发学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二胡独奏曲《病中吟》则容易引发学生对病痛的哀伤之情。情感上的共鸣更易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四)注重音乐教育多元化

音乐不是单独存在的,音乐与诗歌、舞蹈是息息相关的。因此,高职音乐教学应当多样化,将诗歌、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融合进音乐教育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以后的工作压力化解打下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合理选择音乐教学内容,通过积极向上的音乐教育,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吴惠敏.再论声乐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J].艺术评论,2013(08).

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篇10

关键词:高职物流;人文素养;教育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物流行业蓬勃发展,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的物流人才,不仅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也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这对高职物流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做好高职物流的人文素养教育,为物流企业输送爱岗敬业、团结拼搏、高素质物流技能人才,成为高职物流教育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高职物流专业人文教育

初、高中学校由于在应试教育思想下,比拼的主要是考上多少重点高中、大学,没有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这也就更谈不上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提高。然而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教育、忽略素质教育、轻视德育教育的倾向,结果导致人文素质课程要么忽略掉了,要不是就压缩应付差事。专业教育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如何做岗位的事:可是不能很好的告诉他们怎样做人。过多的看重专业技能和物流职业能力的培养,轻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样会形成部分学生虽然是掌握了一定的物流技能,但是他们心理脆弱,功德意识不强,思想认识水平不高,当这些学生毕业真正进入企业后,不能很快融入进去,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不会调节心理压力以及应变能力缺乏,致使每每遇到挫折,便不知道怎么办好,这造成学生们长时间内不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用长远眼光来看,将人文素养与物流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有利学生人格全面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非一日之事,更不是说一说就能提上来的事。现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职业岗位细化,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社会要求物流人才,不仅仅掌握有一技之长,更是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都是要人文素质来支撑。因此,在高职物流专业加强人文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物流专业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并重

高职的学生,这个时期正是人生重要时期,在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加强对他们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是必要的。很多物流企业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一个好的员工,优秀的员工,基本要求当然是要有扎实的物流专业技能,但是他的工作态度和个人品德也是关键要素,没有一个端正的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员工的物流专业能力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心理脆弱,思想认识水平不高,反而会给企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现实说明,高职物流教育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物流职业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做人的培养,这样才能使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更好的发挥。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业的重点,重点培养学生的物流专业技能,但是物流专业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并非是两条不相交的水平线,人文素养教育完完全全可以融入到物流专业教学中,使学生在在接受专业课的同时接受人文知识,使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军训、学习学院、系部规章制度、物流专业教育的同时进行爱国教育、道德教育,这是人素养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学生广博的人文知识基础,提高人文精神,加深认识事物的本质。

三、结合物流企业文化提升高职物流学生人文素养

提升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要与物流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原因主要是高职物流教育有较强的专业性,高职教育更接近于物流企业的现实岗位环境,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讲授一些物流企业管理理念和经营思想,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未来的物流工作环境,了解企业的行为规范,增强认同感。加强校企交流,定期邀请物流企业专家、成功人士给学生进行讲座,让学生接受具有物流特色的企业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物流学科的前沿动态,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物流专业技能。

开展丰富多彩的与物流有关的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创办物流学会、开展物流知识竞赛、物流行业热门话题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通过参与这些学生自主创办的活动,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格修养都有所提升,培养学生对物流行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提升了人文素养与物流技能相融合的质量,也培养了学生敬业、能吃苦、团结合作等人文素质,再者形式多样的校园学生活动,还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自身的文化素质提供了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