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交通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7:20

智能化交通管理篇1

本文以数字化中关村西区为例,描述了数字化园区总体架构中,数字化园区应用管理平台上的园区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该系统是数字化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基于GiS可视化综合集成管理平台,并与园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平台及交管中心等系统联网,使中关村西区交通管理迈进了现代化管理的行列。

关键词:中关村,数字园区,智能交通

一、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总体概述

1、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以GiS为综合集成管理平台,基于网络环境的、实时的、可视化的交通信息采集和以及管理的系统。

2、为实现对园区地下交通以及地上道路交通状况的动态管理,系统提供园区内、园区周边及进出园区实时的交通状况信息,通过对交通状况信息综合分析、统计以及对各种交通数据进行处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对交通流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了园区道路的通行能力。

3、与交管部门的相关系统相联接,对园区交通发生的紧急事件/事故及时上传。

4、在园区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的整合下,本系统可与园区应急指挥系统联动。当交通管理出现紧急事件时,可以依托园区应急指挥系统联合紧急处置。

5、系统可以模拟交通状况和预测交通变化的发展趋势,模拟评价交通方案,为园区交通的宏观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二、中关村西区地下交通环廊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逻辑框图

1、地下交通环廊简介

园区内有13条城市道路以及建设的地下交通环廊。地下交通环廊全长1.9公里,与地面道路以及园区内各大厦地下停车场相连。交通环廊如下图所示:

图-1.地下综合管廊交通环廊

2、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逻辑框图:

图-2.系统逻辑框图

三、系统功能论述

(一)系统功能结构

图-3园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功能图

(二)基于GiS可视化综合集成管理平台

2.1集成管理平台总体实现功能

1、园区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基于GiS的可视化交通综合集成管理平台,综合集成和整合园区可视化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地理信息系统、车道信号控制子系统、车辆检测记录子系统、视频交通流信息采集子系统、停车场管理子系统、交通诱导子系统、交通监控子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系统及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形成了统一的园区交通智能化集成管理平台。

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为基于GiS的可视化交通综合集成管理平台提供统一的可视化的图形管理界面,可以使园区交通管理者通过可视化管理界面方便的对各子系统进行管理和联动。

3、在基于GiS的可视化交通综合集成管理平台内,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各子系统的信息共享,实现与园区其它系统的信息共享。

4、实现对各子系统的数据和信息综合管理,并完成统计分析、综合查询、归档、打印输出等工作。

5、实现各子系统信息的一致性和融合的综合处理。

2.2集成管理平台框架结构

基于GiS的可视化交通综合集成管理平台由可视化交通监控、交通指挥调度、交通指挥管理子系统以及数据录入与维护子系统、数据交换和处理子系统组成,实现了各子系统数据信息的融合与共享,使交通管理能够通过一个可视化的界面,管理及应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集成平台构架结构如下图:

图-4GiS可视化集成管理平台构架结构

2.3集成平台数据录入与维护、交换和处理子系统

数据录入与维护、交换和处理子系统由静态数据录入与维护模块、动态数据交换模块和数据处理分析模块组成,实现交通管理静态数据的录入与维护、动态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功能,该子系统采用C/S结构。

图-5数据录入与维护、交换和处理子系统

1、静态数据录入与维护模块

静态交通数据的录入与维护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交通管理对象、道路及道路设施、交通管理设施、交通管理者几类数据。可视化静态数据录入与维护模块主要是完成日常管理工作中对静态交通数据的录入与维护,包括对静态数据的录入、标注、修改、删除、统计、备份等功能。

1)静态数据录入与维护模块功能

(1)静态数据的可视化录入:当有新的交通管理信息需要添加时,通过可视化的静态数据录入界面对需要添加信息的各种属性进行录入;

(2)静态数据的可视化标注:当有新的交通管理信息需要添加时,通过可视化的静态数据标注界面在电子地图上对新添加信息的的空间地理位置进行标注;

(3)静态数据的可视化修改:静态数据发生变化时,通过可视化的静态数据修改界面对数据的属性进行修改;

(4)静态数据的可视化删除:当静态数据需要更新时,通过可视化的静态数据删除操作界面,对数据中需要更新的信息进行删除;

(5)静态数据的历史记录备存:删除后的静态数据保存到历史记录中,以待需要时进行查询;

(6)静态数据维护的统计:对静态数据的录入、标注、修改、删除等维护操作进行分类统计;

(7)日至文件记录:记录每次对数据录入与维护的操作,包括操作时间、操作者、操作事件等信息。

2)静态数据内容

(1)交通管理对象的位置信息和相关属性信息

a、汽车、自行车停车场及交通枢纽,公交、地铁、出租车站;

b、园区重要单位的位置及与市政道路接口位置;

c、地下交通环廊及园区交通配套公共设施。

(2)道路及道路设施位置信息和相关属性信息

a、园区道路、路口、地下交通环廊与地面交通相连以及与各大厦停车场的相连的坡道口;

b、道路上的隔离设施、车道划分、车道数等信息,道路各路口上的隔离设施、车道划分等信息;

c、道路设计车速、道路容量、交通环廊疏散口、车道划分、应急停车道等;

(3)交通管理设施的位置信息和相关属性信息

a、交通标志、标识、标线、交通管理信号机和信号灯;

b、地下交通环廊及地面道路监控设备、交通诱导显示设备,地下交通环廊送排风口、诱导风机、排水设施、照明灯具、配电箱、配电室;

c、地下交通环廊消防设备及设施、防火分区、消防报警设备(消防排烟、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消防电话、消防广播、感温电缆等);

d、地下交通环廊一氧化碳检测设备,智能化交通管理控制室;

e、地下交通环廊顶部各种线槽及管线;

2、动态数据交换模块

基于GiS的可视化交通综合集成管理平台的动态数据交换模块,要建立与车道信号控制等子系统的动态数据接口,从而实现可视化综合集成管理平台与这些子系统的数据交换,完成动态数据采集、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以及将控制信息发送到这些子系统的功能。动态数据采集与转换接口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6动态数据采集与转换接口结构

1)动态数据交换接口

(1)与车道信号控制子系统的接口,集成管理平台一方面从该子系统采集信号配时、信号灯状况、车速、车间距、车流量等数据,经格式转换后存入数据库;另一方面向该子系统发送控制指令信息和数据查询请求。

(2)与视频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的接口,集成管理平台一方面从该子系统采集车道车辆流量、地下交通环廊进出地面及各大厦停车场的车辆流量、车辆速度、车道占有率、车速高速行驶报警信息、车速低速行驶报警信息、逆向行驶报警信息、特定区域车辆行使及停车报警信息等数据,经格式转换后存入数据库;另一方面向该子系统发送视频监控设备的控制指令信息和数据查询请求。

(3)与车辆检测记录系统的接口,集成管理平台一方面从该子系统采集车辆检测数据、视频信号、机动车辆进出地下交通环廊及停车场的历史纪录等数据,经格式转换后存入数据库;另一方面向该子系统发送视频监控设备的控制指令信息和数据查询请求。

(4)与交通诱导系统的接口,集成管理平台一方面从该子系统采集当前显示各大厦停车场的停车以及进出地下交通环廊诱导信息等数据,经格式转换后存入数据库;另一方面向该子系统发送交通诱导显示控制指令信息和数据查询请求。

(5)与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接口,从该子系统采集信息,为集成管理平台提供分析及制定决策的依据。

(6)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系统接口,一方面从该子系统采集动态信息;另一方面向该子系统发送突发事件预案执行控制指令信息和数据查询请求。

(7)与其它弱电系统的接口,实现集成管理平台与公安交警控制中心、地下交通环廊一氧化碳检测系统、消防系统、送排风系统、安防系统、停车场管理等系统的数据交换及执行相应的联动功能。

2)动态数据交换接口管理功能

(1)可以启动、暂停、停止、重启与各子系统的动态数据交换接口;

(2)可以实现对各动态数据交换接口运行状态的监控,实时监视各接口的运行状况;

(3)可自动将各动态数据交换接口的运行状况记录到日志文件中,并生成统计报表,供动态数据接口的管理、维护及查阅使用。

3、数据处理分析模块

从各子系统采集的信息,通过数据处理分析模块进行初步分析处理,一方面滤除采集信息中的错误信息,另一方面对各子系统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产生完整、有效、可靠的交通信息,提供给基于GiS的可视化综合集成平台以及交通指挥子系统。交通信息融合分析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7交通信息融合分析过程

2.4可视化交通指挥子系统

基于GiS的可视化综合集成管理平台的综合交通指挥子系统由交通指挥监控模块、交通指挥调度模块和交通指挥管理模块组成,实现在园区总控制中心对地下交通环廊的可视化综合交通指挥监控、调度及管理功能。

图-8可视化综合交通指挥子系统组成

1、综合交通指挥监控模块

可视化综合交通指挥监控模块,能够在统一的可视化界面下实现对各子系统的工作状况进行监控。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监控车道信号控制子系统

实现对该子系统当前工作状态的监控。包括监控信号机、信号灯的当前工作状况和配时方案,查询信号机和信号灯的相关属性信息,查询实时交通流量信息,监控车道信号控制对实时交通流量态势的影响。

2)监控视频交通流信息采集子系统

实现对该子系统当前工作状态的监控。包括监控视频检测设备的当前工作状况,查询视频检测设备的相关属性信息及视频检测设备检测到的信息,查询实时交通流量信息,监控实时交通流量态势。

3)监控车辆检测记录子系统

实现对该子系统当前工作状态的监控。包括监控车辆检测设备的当前工作状况,查询车辆检测设备的相关属性以及车辆检测设备检测到的信息。

4)监控交通诱导子系统

实现对该子系统当前工作状态的监控。包括监控交通诱导显示设备的当前工作状况,查询交通诱导显示设备的相关属性以及目前显示信息。

2、综合交通指挥调度模块

可视化综合交通指挥调度监控模块,能够在统一的可视化界面下实现对各子系统的综合调度、联动调度处置、应急预案的实施等综合调度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可视化综合调度工作

控制中心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的需要,利用可视化的界面对交通进行综合指挥调度,向车道信号控制等子系统发送相应的调度控制指令,使各子系统协调工作,完成指挥调度任务。

2)可视化联动处置工作

联动处置工作是系统通过实时采集的综合交通信息,及时发现地下交通环廊发生交通堵塞、交通事故、交通违章、一氧化碳超标等事件后,系统报警并自动弹出相应的控制窗口。控制中心根据发生的紧急事件类别进行相应交通联动调度处置,如联动排送风机给交通环廊通风;联动车道信号控制系统关闭相关入口禁止车辆驶入,开放相关出口引导车辆就近驶出;联动交通诱导系统,为交通使用者提供相应指引信息等。

3)应急预案的实施

当有意外及紧急事件发生时,切换控制中心的闭路监视画面,联动摄像头转向紧急事件发生位置提供直观的现场视频图像,并进行录像录音。控制中心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利用可视化的界面调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系统预置的应急预案,并启动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对紧急事件的处置进行综合指挥调度。

3、综合交通指挥管理模块

1)可视化综合交通指挥管理模块,能够在统一的可视化界面下实现对车道信号控制等各子系统的综合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和报告及报表输出的综合管理工作,查询和统计分析结果以可视化图形方式显示。

2)交通信息报表以及各种报告输出

智能化交通管理篇2

   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

   1.公交客流调查

   公交客流信息主要包括出行oD、各站点上下车人数、留站人数、断面通过量、满载率、平均运距及时间、方向等动态数据。

   2.公交客流信息采集

   客流信息的种类与作用各不相同,获取的方法和技术也有多种。但大体上可以分人工调查和自动采集两大类。

   人工调查

   多年来公交企业为获取公交客流信息大多采用人工调查方法,一般可分为随车客流调查、驻站客流调查、问询客流调查和月票调查等方式。

   自动采集

   自动采集方式主要包含基于压力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设备的客流信息自动采集,以及基于视频图像处理技术或基于公交iC卡的客流信息自动采集。

   上述的各种采集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侧面,且使用条件也不尽相同。随着现有数据获取技术在公交客流信息采集方面的应用以及各种新型检测器技术的出现,公交运营企业将可及时得到更加全面、精确的实时信息,从而保证公交车辆更加合理地运行、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水平。

   二、运营车辆自动定位监控

   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与服务水平,不仅与道路和车辆等基础设施有关,更依赖于运营管理技术的先进性,特别是车辆运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技术的应用,本文针对传统公交管理系统的不足,提出了基于3G,即:GpS、GiS、GSm的公交车辆运行管理系统结构框架,分析公交车辆运行信息的需求,重点对公交车辆运行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

   1.基于3G的公交车辆运行管理系统结构框架设计

   基于3G的公交车辆运行管理系统采用GpS获取车辆的定位信息,是以GpRS或者GSm为手段,将GpS定位数据传输到公共交通营运管理中心,GpS定位数据与GiS相结合,完成公交车辆运行特征的分析与判别,为公交车辆运行管理人员提供动态调度决策的信息支持,以便于使乘客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车辆的运行状况,对出行计划进行实际调整。

   2.公交车辆运行信息的需求分析

   公交车辆的运行信息对于公交营运管理部门和居民出行都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公交智能化的基础平台。

   为了提高公共交通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对公交车辆运行信息进行采集与处理是非常必要的,其用途可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实现公交车辆的动态一体化调度。

   实现公交车辆的平稳运行及安全性

   实现公交车辆的优先通行及自动报站

   为乘客提供动态公交信息服务。

   3.基于GpS的公交车辆运行信息采集

   公交车辆运行信息的采集方法主要是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是全球性连续实时导航定位系统,由三个独立部分组成:GpS卫星、地面支撑系统和GpS接收机。

   运用GpS采集公交车辆运行信息时,需要注意采样时间间隔、车辆运行状况分析区间的设定以及信息传输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4.基于GpS公交车辆运行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调度中心及时掌握车辆的运行状态,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指令。

   1)GpS与GiS的匹配处理

   由于GpS数据存在误差,当公交车辆运行轨迹显示在GiS电子地图上时,会出现车辆在路外行驶的假象,因此,在获得GpS数据后,首先要进行地图匹配以便于调配管理。

   2)公交车辆在站点处运行信息的处理

   公交车辆在站点处的运行信息对于确定其是否存在私下越站不停车、停站滞留、晚点到站或发车等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3)公交车辆在分析区间内运行信息的处理

   公交车辆各分析区间内的运行信息可用于确定其是否存在超速或慢速行驶行为。

   5.公交车辆运行的其他信息处理

   公交车辆运行的其它信息主要包括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与特定标识物之间的距离。

   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与服务水平不仅与道路和车辆等基础设施有关,更依赖于运营管理技术的先进性。就我国情况而言,应以实现公交动态调度一体化决策和提高决策自动化程度为目标,这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

   三、itS 技术在快速公交调度中的应用itS(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是一种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运输体系的技术,其不仅能够应用于车辆运行的优先设置、公交车辆调度等方面,还可以在收费及检票系统、乘客咨询系统等服务系统中发挥其智能化的功能。公

   交车辆调度作为快速公交系统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运作效率对整个快速公交系统服务水平有很大的影响。

   1.快速公交系统的定义及组成

   快速公交系统(BRt,BusRapidtransit)有别于传统的公交系统,它利用大容量、低成本、低排放、及先进导向技术现代的巴士,在城市中开辟、修建巴士专用道,配合itS技术,采用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模式,提供优质公交服务。这种新的公交模式包括车辆、专用道、控制系统、收费系统、乘客信息系统五个方面。

   2.itS技术在国内外快速公交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由于itS技术的应用能够增加BRt系统的安全性、提高运营效率和品质,有助于实现BRt系统与其他运输工具的整合,很多国外大城市的BRt系统都采用了itS技术来进行优化。在26个美国公交协作研究报告中,快速公交系统案例分析所列举的BRt系统中,有20个城市安装了车辆监视系统,有10个城市将itS应用于先进的排班调度系统,有8个采用先进的通讯系统以确保调度的顺利进行。就国内而言,各大城市也相继建立了BRt系统,像北京快速公交南中轴系统,是北京市根据其公交发展的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而设计的北京市第一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该线路全长约15.8km,共设16个车站,设计运营速度30~35km/h,日客运能力12.5万人次。

   当前我国BRt调度系统的运作情况,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提高公交调度水平的高科技设备尚未得到有效整合。我国很多BRt系统为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在不同子系统使用不同程度的高科技设备。但是使用高科技设备的公交车的实时通过请求、应答及调度一体化的系统尚未建成。由部分系统设备技术的进步带来总体运营效率的提高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有效地整合这些高科技设备,才能使整个BRt调度水平不断上升。

   二是尚未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交智能化调度全面发展的软件。目前我国的公交系统还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数据库。只有开发适合我国公交客流特点的模型、软件,才能设置科学的公交时刻表,从而达到换乘不同车辆时最大的同步性。

智能化交通管理篇3

【关键词】城市;智能交通;大数据平台;无线通信技术

引言

城市交通是否畅通是考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解决好公路交通智能化问题是保障交通安全、有序、快捷运行的重要环节。交通是一个城市的脉络,脉络通,则发展畅。然而交通拥堵作为城市脉络的一个瘀结,给人们的日常出行造成了诸多不便,已然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症结之一。智能交通系统(itS)被认为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前途的方法,因此智能交通产业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一、现代交通的智能化概述

(1)智能交通系统,英文全称为“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简称itS),指通过高科技开发,使交通系统实现智能化。在智能化的情况下,整个交通系统都显得“聪明”起来,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动调整到最佳状态。借助大系统的智能,驾驶员对交通状况了如指掌,管理人员则对车辆的行踪一清二楚。itS体现了“人―车―路―环境”的密切结合,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交通的安全性、系统的工作效率、环境质量以及能源的利用率。

(2)“城市智能交通”作为国际上公认的治堵方案,完全的照搬到国内并非是良策。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就已经开始了在交通运输和管理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2000年后,我国开始跟踪国际上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并通过召开国际性研讨会、成立试验室和研究中心等方式,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不断提高itS技术研究水平,正式开启了现代交通的智能化之路。根据国家“十二五”交通规划,中国城市(道路)智能交通行业投资额预计将继续快速增长,2013年总体市场规模达459.5亿元。

二、智能交通系统和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

(1)城市化与城市交通智能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规模也会随之不断扩大,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出现了很多在世界上都享有声誉的特大城市,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城市作为一个国家的人口聚集中心部位,聚集了全国大部分的人口,这就给城市的居民的交通出行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针对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也应当根据时代的变换做出相应改变,以便与满足城市交通正常运行的需要。

(2)智能交通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

目前应用广泛的智能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是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和欧洲,智能交通系统的最著名的代表就是美国的智能车辆道路管理系统这一智能交通系统。所谓智能交通系统,实质上指的就是利用不断发展的高新科学技术来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使得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不断向新型智能化的模式靠近,最终实现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智能交通系统管理模式。

三、我国城市智能交通战略规划

(1)设置发展目标

在我国传统的城市交通运输的管理系统的管理之下,我国的城市交通运行是在一种粗放的管理模式之下运行的,这种城市交通运行的管理模式是依托于我国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所投入的巨额管理资金为依靠保障的,这样的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做不到对城市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的正确反映,也难以对城市交通运行之中行人和车辆的基本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统计处理,其主要的发展模式只能依靠政府机构的投资来完成。这就需要依靠在城市交通的战略规划之中采用先进的UitS智能管理模式,通过这样的智能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对城市交通各种交通信息的集约化智能管理,通过对城市交通运输各种车辆和行人信息的登入实现有效的管理发展。

(2)城市交通实时诱导系统借鉴了欧美、日本等地先进的智能交通诱导技术以及上海、北京等国内各大城市交通诱导系统的优点,以GiS电子地图为基础导航平台,结合控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优化方法、交通工程理论等先进理论和技术,实现前端多源交通流数据采集、信息融合,在中心管控平台、路网情报板、全文字情报板、电台广播、网站、车载导航设备等媒介进行诱导信息,为出行者提供了交通状况及行车线路选择的信息服务,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集中综合管理的平台。

四、城市交通智能化中大数据平台的应用

(1)优化资源的集中管理调度

目前,涉足智能交通领域的企业众多,产品鱼龙混杂。虽然很多产品价格便宜,但普遍存在性能不稳定、后期运维费用居高不下等缺陷。而且很多前端产品与后端平台难以兼容,专业化生产程度低,这些都让智能交通的集成管理调度成为了难题,也影响了智能交通进一步的发展。

(2)基于这些考虑,通过技术研究

发动智能交通向“高清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端到端的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方案不仅涵盖了丰富的前端产品,如免维护卡口、微光电警、四合一电警、道路监控云台摄像机等,还有着丰富的后端产品,很好的解决了智能交通中难以集中管理调度的难题。不过,对于有些城市的前端产品和后端平台并不属于同一厂家的情况,其兼容性的要求就更为凸显了。而凭借着新一代平台的高兼容性,新一代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与第三方商产品实现很好的融合。

(3)快速实现可视化指挥调度

可以快速实现基于拼音首字母的检索,输入即可检索相关资源和切换,实现交通资源的一键调度,提供丰富的交通资源调度快捷方式。如要了解一条道路上的所有的卡口、电警等监控资源,不需要经过繁琐的逐个选定操作,只需要选取该道路,即可查看该条路上的所有视频资源,非常方便快捷。

(4)、最为全面的交通管理

该平台不仅可以提供实时分析道路的拥堵状况,有效保障交通秩序,还可提供交通拥堵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将海量的交通信息进行有效的提取、保存,作为交通组织措施的评估、反馈以及后期的交通信息研判分析,形成交通管理知识库,对于后期的交通管理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的日益拥堵,如何实现我国城市交通的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了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本文之中,笔者通过对城市智能管理模式的解读,简要的说明了目前我国的城市智能交通战略规划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岷竹.大连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

智能化交通管理篇4

【关键词】智能交通高速公路建设和应用

高速公路问题是现代交通事业发展过程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尤其是电子、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在解决高速公路问题的时候如果采用传统的管理思路难以有效的对高速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应用,逐步的建立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速管理思路,切实的缓解好高速公路在运作当中的矛盾,实现高速的顺畅安全运行。

一、智能交通的定义界定

智能交通系统是近些年来逐渐兴起和发展的一种现代化系统设备,它综合的运用了通信、网络、自动化等先进的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将人、车、道路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的提升了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与时效性,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降低了汽车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程度,建立起一个全面发展的智能化、便捷化的智能管理体系。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是交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借助于这种智能化的信息系统,车辆能够在高速公路上保持安全稳定的行驶状态,在提高安全性能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空气环境质量,加速了资源的循环。

二、智能交通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当前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包括通信、监控、信息采集、信息管理、信息以及收费系统在内的六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是通信、监控和收费系统。通信系统是智能交通的基础,它综合的运用了数据传输、图像信息处理技术,保障了高速公路在运行过程当中的安全性和流畅性,当前的通信系统基本上采用的是SDH光纤系统和千兆以太网技术,建立好通信系统是完善其他功能的基础工作。监控系统由场外和场内两部分组成,打造出了一个全方位的、24小时的多媒体信息平台,能够对高速公路上收费员的收费情况、通往车辆的类型以及各种突发紧急事件进行及时的监控,保障高速公路运行的安全流畅。收费系统是高速公路得以维修保养的重要途径,收费车道的初始费用数据经过采集到收费站,收费站将数据进行统筹管理发给相对应的收费结算中心进行自动结算,真正的实现好交通系统的智能化。

当前我国很多城市的高速公路管理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智能化操作,不同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对高速实现了分门别类的管理、监控和调度。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有效的管理,充分的将人、车、路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发展,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资本,在高速公路的运营过程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统筹规划,加强对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

高速公路的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全面、跨部门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设,在系统的建设过程当中,必须要对系统做好前期的统筹规划,明确发展的工作方向。只有在针对性的工作目标的指导之下有步骤的开展工作,才能够有效的节约成本,达到智能交通系统预定的目标。高速智能交通系统其本质就是有效的利用好通信、网络、自动化等相关的信息技术进行监督和控制,在高速公路智能系统的建设过程当中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塑造力度,对于通信线路、交通安全设施和车辆流量传感器进行全方位的打造,为系统的稳健运行打好基础做好保障。

(二)加强对智能交通系统管理模式的优化

高速公路的智能化系统是综合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监督和控制,究其本质其是管理和技术之间的有机结合和应用。在推进智能系统建设的过程当中要及时的革新管理思路,不能够单纯的将现有的管理模式信息化处理,而要在管理的基础之上加上信息化的内容。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能够解决好高速公路管理问题,在系统建设的过程当中充分的对当前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造,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的提升好、完善好高速公路的管理水准。

(三)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塑造和培养

智能交通系统的管理并不代表不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高速公路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是一个漫长、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进行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的进程当中,要对项目的整体的立项进行实地调研,进行总体的开发和规划,进行宏观和微观的操作和控制,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高技术的工作人员的支持。技术人员要能够根据实时情况的变化有效的将交通管理业务和现代化的电子科学管理技术结合在一起,不断的进行着系统的优化和控制。在高速公路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过程当中要不断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充分的发挥好他们的个人作用。

将智能交通系统引入到高速管理过程当中,能够实现高速管理模式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跨越、实现高速管理由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能够有效的提升高速运输系统的管理效率,解决拥堵、环境污染等种种问题,保障运输过程当中的安全性。智能交通是未来交通运输界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是一场管理方式的变革,将其运用到高速公路的管理过程当中,也是一项新的重要尝试。

参考文献:

[1]文平.智能交通在高速中的具体运用形式[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0,(08).

[2]李智.智能交通系统在国外的发展趋势[J].国外公路,2009,(10).

智能化交通管理篇5

关键词: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建设与应用基本流程

中图分类号:U4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4-0225-02

进入21世纪后,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简称itS)在世界各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治理交通拥堵、保障交通安全和提升交通管理效率等领域的应用,基本形成了大中城市的itS体系框架。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县域城镇面着大中城市所出现的交通拥堵、出行不便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等问题,而我国县域城镇智能交通的发展缺乏系统性研究,其应用建设尚未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建设主体部门和建成后主管部门不明确,制约了我国县域城镇交通智能化的发展速度。因此,研究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应用建设的基本流程有助于明确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应用建设思路,对指导我国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县域城镇itS建设应用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域城镇已经将交通信息采集与、交通信号控制与管理、交通应急指挥和违法行为监测等智能交通技术应用于交通管理中,为县域城镇交通安全、畅通和高效的运行提供了保障。虽然我国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发展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我国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建设与应用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1.1缺乏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县域城镇交通出行需求要来越高,交通出行需求与道路供给的矛盾在短时间内尚不能完成解决,这就需要交通管理部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化的满足居民交通出行需求。itS建设应用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如公安交警部门、规划部门、交通部门、建设部门和财政部门等共同协同完成,在调查的423个县中,有93%的县由于缺乏路网规划与itS发展间的协调机制以及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造成交通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1.2县域城镇itS建设和维护资金得不到保障

经调研,县级公安交警部门经费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罚没返还和规费收入、燃油税提取和其他收入五个渠道,其中罚款返还和规费收入成为维持交通管理工作正常运转的主要经费来源;同时从itS的社会效益角度分析,政府应该成为投资主体,但是itS投资规模很大,政府财力有限。由于我国大多数县级政府尚不重视itS建设,因此申请财政资金渠道困难,导致导致相关itS项目建设不能如期完成,影响整个县域城镇itS的发展。

2国内外itS建设应用模式分析

从世界各国itS的发展历程和建设应用来看,各国对itS建设应用模式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归纳成3种形式:顺序建设应用模式、整体建设应用模式和需求建设应用模式。

2.1顺序建设应用模式

顺序建设应用模式又分为推式(自上而下)和拉式(自下而上)两种。推式总结为:顶层规划、市场引导、分布实施,典型代表有美国、广州等。拉式是在itS的初始阶段系统各自开发的,最后形成一个总体体系,典型代表有日本。推式和拉式比较而言,拉式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系统兼容性不足等缺点。

2.2整体建设应用模式

整体建设应用模式是先整体后局部,点和面兼顾的一种方式,典型代表如欧洲在itS的后期发展阶段。西方在60年代后期交通状况日益恶化,美、日、德等国即开始研究高新技术在道路交通上的应用,希望运用3C技术来改善交通状况,开发了先进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路线导航系统,以及与之配套的智能化交通电子设施,使智能交通成为了一个新兴行业。

2.3需求建设应用模式

需求建设应用模式是以城市需求为主要切入点,典型代表为中国各大中城市。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在各个方面都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再结合中国的不同城市的需求、规划特点建设出符合城市发展的itS模式。例如:北京市是以交通管理系统、公共交通系统以及从公众角度出发的交通综合服务系统的建设为主。

3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应用建设思路

3.1应用建设原则

(1)遵循国家政策和标准:县域城镇智能交通规划应依据国家相关现行标准和指导意见开展规划工作,使县域城镇智能交通规划与国家政策相衔接。(2)经济实用,因地制宜:以县域城镇道路交通发展对智能化管理的实际需求为牵引,以县域城镇道路交通特点和长远发展为基础,充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控制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应用建设投入,节约投资成本。(3)规划先行、应用为先:通过县域城镇智能交通专项规划,明确规划期间的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指导当地智能交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和建设应用工作。(4)分步实施:在县域城镇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过程中,县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步实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各项工作,集中有限的资金做好重点项目的建设,做到步步见成效、步步见效益。(5)可持续发展原则: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应用建设必须与当地的经济、交通发展相适应。既要立足解决当前交通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又要着眼长远可持续发展,提高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3.2应用建设基本流程

结合上文对我国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应用建设现状及国内外建设模式分析,提出如图1所示的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应用建设基本流程。

(1)提出应用建设需求:县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实际管理需要,向县政府提出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智能交通应用建设的需求,明确解决交通管理问题的紧迫性和发展智能交通的必要性。县政府主导建立协调工作机制,组织县公安局、规划局、交通局、财政局和县建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智能交通应用建设需求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对项目立项,同时建立管理保障机制,明确建设和维护资金及资金配套部门。

(2)智能交通系统专项规划与设计:从我国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发展现状来看,县域城镇智能交通的实施并没有以系统的规划为基础,缺乏指导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建设的专项规划方案。由公安局会同交通局和规划局等部门,组织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科学、合理的县域城镇智能系统规划方案,明确县域城镇智能交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应用建设的内容以及实施计划,保证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健康、有序、规范及协调发展。

(3)项目建设实施:项目领导小组和相关部门对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施工等阶段进行管理。县域城镇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审批的设计方案执行,不得擅自变更。项目须在完工并试运行三个月以上的基础上进行验收。项目建设单位申请项目验收时,应提交项目所有验收材料;验收工作完成后,验收组写出验收工作报告;项目验收合格后,可以投入正式使用。

(4)管理与维护:设备管理与维护包括业务应用系统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和系统设备管理与维护,确保智能交通外场设施和管理系统可靠、稳定地运行。

(5)应用建设保障机制:县域智能交通应用建设保障机制包括组织保障、管理保障、运行保障和安全保障机制,以保障县域城镇智能交通的建设实施与可持续发展。组织保障主要是建立项目领导、项目工作和人才建设机制,确保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建设与应用有序进行;管理保障主要是建立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实施管理和成果管理机制;运行保障主要是业务应用系统的运行保障机制系统设备的运行保障机制;安全保障主要是对智能交通物理平台层、网络平台层、系统平台层、应用平台层以及人员的信息安全运行保障机制。

(6)智能交通建设及应用效果综合评价:运用智能交通综合评价方法,对县域城镇智能交通的应用建设进行评价,分析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建设成果和实际应用效果,使交通管理者充分认识到智能交通的发展对交通管理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使交通管理者和设计者能够更好地对县域城镇智能交通系统进行调整、改进和优化,最大化地发挥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管理中的作用。

4应用实例

当涂县是安徽省的经济强县,为满足当涂县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一方面需要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出行环境;另一方面需要运用智能交通技术,充分挖掘交通基础设施的服务潜力,实现交通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改变传统交通管理模式,提高交通管理工作效率和交通综合服务水平。当涂县智能交通示范工程应用建设在综合考虑当涂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需求以及交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经验和研究成果,制定当涂县智能交通示范工程应用建设的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为当涂县智能交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应用建设思路。

5结语

本文提出的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应用建设思路方案是基于国内外城市智能交通的建设经验,并结合我国县域城镇的发展情况及交通特点,提出了适合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建设的基本流程和思路方案。从以当涂县智能交通建设实例可看出,建设思路方案对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智能化交通管理篇6

 

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发展历程

 

2000年,我国成立了“全国智能运输系统协调指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开展了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和标准规范的相关研究,形成了《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标准体系》等重要成果,明确了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发展的总体技术方向。

 

“十五”期间,针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迫切需求,国家科技计划对智能交通系统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进行了立项支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十二个城市进行了itS示范工程建设。通过itS规戈叭车载信息装置、交通信息采集、专用短程通信、汽车安全辅助、交通共用信息平台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攻关、关键产品的开发和示范应用,促进了以智能化交通管理为主的我国城市智能交通体系建设,为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一五”期间,面向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智能交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为指导思想,国家科技计划对综合交通运输和服务的网络优化与配置、智能化交通控制、综合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及协同服务、交通安全等重点技术方向进行了持续立项研究支持,攻克了城市交通控制、交通诱导、电子收费、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等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形成了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交通科技创新成果。

 

面向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2010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交通需求,“十一五”期间启动实施了“国家综合智能交通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支持建设了“北京奥运智能交通集成系统”、“上海世博智能交通技术综合集成系统”、“广州亚运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系统”、“远洋船舶及战略物资运输在线监控系统”等,为大型国际活动提供了智能化交通管理和出行服务技术支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智能交通科技在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的交通保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针对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2008年,科技部、公安部和交通部联合开展了国家道路交通安全行动计划,国家科技计划部署了“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综合预防、处置集成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支撑计划项目,跨部委联合、多单位协同攻关、研究与示范紧密结合,对公路安全保障、高速公路安全控制、营运车辆运行安全、全民交通行为安全提升、路网安全态势监测、交通安全执法等交通安全重点关键技术进行了攻关研究和示范应用,为提高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在推进智能化交通管理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推动智能化交通服务技术的发展,对事关民生的公共交通、公众便捷出行、交通安全等技术开展了研究和应用。过去的十年中,公共交通管理运营智能化、快速公交、公交信号优先、出租车智能化运营、交通信息智能化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智能交通技术得到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方便了公众交通出行。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和服务系统”,建设了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通过科技攻关和示范工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成为我国第一个有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大面积应用并实现产业化的智能交通项目。

 

进入“十二五”,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围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效能与服务提升、智能化交通管控、车路协同与安全三条主线,在“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项目中,相继部署了“大城市区域交通协同联动控制关键技术”、“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交通状态感知与交互处理关键技术”、“综合交通枢纽智能管控关键技术”、“环境友好型智能交通控制技术”、“多模式地面公交网络高效协同控制大城市交通主动防控关键技术及示范”、“城市道路交通智能联网联控技术集成及示范”等一系列项目,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创新成果将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创新成就

 

十几年来,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突破了大批核心关键技术,组织实施了多项具有重大影响的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工程建设。科技引领和推动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后来居上,成为世界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构成,发展成就为世界瞩目,部分自主创新科技成果和应用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在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国家科技计划的实施,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在城市交通运行智能化监测、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处理、重大活动交通运行组织保障、大容量快速公交、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等技术领域形成了许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交通科技创新成果。

 

(1)交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交通状态综合检测、网络化电子收费等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并广泛应用。建成了全国机动车和驾驶员管理信息系统、全国铁路联网售票系统;综合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及协同服务技术取得突破;交通综合监测技术与设备广泛应用,基于移动终端的状态获取和集成应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网络化电子收费(etC)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在全国26个省市推广应用。

 

(2)城市智能交通技术综合集成与应用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结合重大应用需求,攻克了大批关键技术,建设了示范工程,形成一批行业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对重大国际活动交通保障作用突出,推动我国智能交通技术应用水平取得显著提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交通保障对智能交通技术进行了大范围集成应用;科技支撑全国城市“畅通工程建设”;公交智能化、BRt形成了成套技术装备;公交一卡通实现了城市间联网通用。

 

⑶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技术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建立了我国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核心技术框架。突破了高精度航空导航、协同式航空综合监视、空管运行控制和民航空管信息服务平台等关键技术,核心装备和关键系统实现自主研制,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中国民航新一代空中交通服务平台已经在空管、航空公司等部门获得了成功应用,在提升空域利用、减少延误等方面成效明显,为我国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奠定了技术基础。

 

(4)智能汽车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无人驾驶智能汽车实现了实际道路运行测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汽车驾驶辅助技术领域赶上了国际研发进程,驾驶人行为监控预警技术研究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5)智能交通支撑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提升。人因安全研究显著提升了交通安全执法科技能力和监管水平,安全执法与安全保障技术及应用,提高了道路交通安全总体水平。攻克了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相关的关键技术,形成了适合我国公路交通特点的基础设施安全技术体系。建成了以交通事故快速救援为核心的一体化交通应急保障系统,为交通应急指挥和管理能力提升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6)科技创新推动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智能交通领域项目建设主要技术和设备多数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市场逐年提升,2013年度主要项目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高速公路收费、通信、监控系统以及公路交通信息化和智能化项目市场规模近百亿元。智能交通领域的上市企业近10家。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科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智能交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智能交通已经成为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构成。自主创新、产学研结合、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培育和推动了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智能交通产业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内容和新的经济増长点。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信息、通信、传感等高技术领域新技术成果的应用,促进了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提升和发展。

 

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顺应国际高新技术发展趋势,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居高不下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通待提升的综合交通服务水平,是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发展始终面对的挑战。我国社会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智慧城市建设,要求我们必须谨慎思考未来城市交通模式,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倡导绿色出行理念。

 

未来我国智能交通的科技创新发展将重点围绕以下方面:

 

综合交通运输协同与效能提升;以服务为导向,注重itS的公众服务和综合应用服务;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交通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重视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和安全水平的提升;关注交通环境改善和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车路协同系统受到普遍关注。具体技术方面,新技术环境下交通信息精确感知与动态交互、交通需求辨识与交通态势分析、动态交通仿真与智能化决策支持、交通运行智能化控制与节能减排、人车路协同主动安全与智能驾驶、综合交通系统网络优化与协同服务、公路智能运输与综合服务、大型综合枢纽协同运营与高效服务、智能化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等都将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智能化交通管理篇7

关键字:智能调度系统公交应用

1、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道路的改扩建难以赶上车辆数的不断增加,城市道路与车辆之间的矛盾日趋显现。城市公交营运存在诸多弊端,如:营运调度为人工操作,不能全天侯、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控车辆运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线路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如果引入智能调度系统,可以系统、全面的对车辆线路进行整合调度,系统的制定行车计划,实时统计客流数据,对提供优质、高效的公交服务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简介

智能调度系统融合了卫星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视频监控技术等,实现车辆智能调度、运营及服务质量管理、行车安全监控及数据统计分析等的系统。通过利用计算机、通讯、监视、控制等科学技术,将人、车、路、场站合理的综合协调,有效的提高了道路的使用效率。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车载系统、通信系统、中心控制调度系统、电子站牌。

3、国内外公交智能交通的发展情况

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交通部门逐步将先进的智能交通系统应用于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之中,目前,对智能交通系统研究领先的阵营以美国、日本为主。

美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以政府部门为主导,负责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及人才培养,将企业、学校以及研究所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智能交通协调、有序的发展。2001年美国运输部和美国智能交通协会联合编制的《美国国家智能交通系统10年发展规划》,明确了不同区域间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发展建设的主题。目前,美国已建成了完善的智能交通体系结构[1]。

日本政府在智能交通领域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投入。日本首次制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是在1996年7月,5个政府机构联合制定,发表了《关于推进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的整体构想》,具体制定了日本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明确列出智能交通的国家功能、长远发展方向和智能交通的系统架构。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国际上智能交通的发展,并参加了世界会议的指导委员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部分工作。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政府对公交投入力度的加大,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已逐步进入很多领域。

4、城市公交引入智能调度系统的意义[2]

公交智能调度系统技术的开发研究,将独立车辆、道路及环境进行有效的融合,实现道路交通管理自动化、车辆行驶智能化。智能调度系统的引入,将改变城市公交企业近几十年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将实现以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从事后管理向实时管理的转变,其意义主要为:

4.1调度灵活,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增强。通过采取监控、定位技术,调度员可以及时了解车辆运行状况,尽早采取措施,有效提高了调度的灵活性。

4.2合理配置车辆,提高车辆利用率。通过智能调度系统的客流统计的实时信息,调度人员可发现线路上的客流变化,通过与以往经验的结合,确定加、减车数,或调节发车间隔等调度措施,这样避免了因要降低运营成本而盲目抽车现象的发生。

4.3营运班次安排高质、高效。智能调度系统通过对各时段各站点的客流量数据分析,作为制定行车作业计划的依据,并结合车辆的载客量、以及影响该线路正常运行的其它参数,建立一个科学的公交线路运行时刻表的数学模型。

4.4驾驶员的考核、管理智能化。驾驶员运行考核一直是公交管理的重点。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可以实时检测记录车辆的运行方向、运行车间隔、发车时间、到站时间、上下车客流、载客人数、运行速度等数据,并实时存储到后台数据库中,既而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详尽的统计分析,得出驾驶员运行考核结果。

5、智能调度系统在公交营运中的应用

公交智能调度系统集GpS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GpRS通信技术等技术于一体,通过智能调度平台进行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与,是实现公共交通智能化的关键性技术环节,这一关键环节的实现主要是依赖于GpS、GiS及GpRS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综合应用。

5.1GpS定位技术提供车辆实时的信息采集、监控、指挥、调度[3]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简称GpS)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定位系统,它通过利用均匀分布在六个地心轨道的24颗人造卫星组成的卫星网,向全球各地全天候地提供三维位置、三维速度的信息服务。GpS技术具有全天候、精度高、自动化、高效益、成本低等特点,与GpRS通信技术相结合,GpS的功能得到了最大化开发,在公交车辆导航系统中信息采集、定位、监控、指挥、调度等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

5.2GpRS技术提供无线数据传输的通信平台[4]

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业务),是GSm移动电话用户可用的一种移动数据业务。GpRS网络是基于现有的GSm网络来实现的,通过在现有的GSm网络中增加一些节点,如GGSn(GatewayGpRSSupportingnode,网关GpRS支持节点)和SGSn(ServingGSn,服务GpRS支持节点)。其主要特点是覆盖面广、通信速度快,运营成本低等。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就是利用GpRS技术中的无线数据业务以及短消息业务来实现远距离的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控。

5.3GiS技术提供丰富的空间数据并进行空间分析与数据处理

GiS[5](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以其强大的地理信息空间分析功能,在GpS及路径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分析、显示,为各种空间分析和空间决策提供支持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五部分组成。硬件和软件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环境;数据是GiS的重要内容;方法为GiS建设提供解决方案;人员是系统建设中的关键和能动性因素,直接影响和协调其它几个组成部分。

6、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动车拥有量及交通流量的增加,交通拥堵问题日趋凸显,公共交通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将在智能交通未来的发展中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提高城市公交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旭梅,于雷,郭继孚,全永美国智能交通系统itS的近期发展综述

[2]张飞舟,晏磊,范跃祖,孙先仿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公交车辆调度方法研究1001-7372(2003)02-0082-04

[3]李圣熙GpS城市公交智能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2007

智能化交通管理篇8

[关键词]智能交通;公共交通;交通管理;RFiD

[Doi]10.13939/ki.zgsc.2015.43.180

当前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导致交通拥挤问题频发,公共交通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随着城市交通网络和公共交通网络复杂性的提高,当前的公共交通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居民出行交通需求,这就迫切需要构建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资源能耗和成本,减少污染,使公共交通向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利用RFiD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结合公交车辆的运行特点,建设集智能场站管理、智能公交调度、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智能公交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智能公交系统,对全面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促进公共交通发展,缓减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基于RFiD的城市智能公交系统的结构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相比,RFiD具有多目标识别、识别距离远、移动识别、非接触识别、动态实时通信、应用安全稳定等优点。

根据RFiD技术的特点,城市智能公交系统在体系结构上自底向上分为5层,即标签层、基站层、数据层、支撑层和应用层。其中标签层、基站层、数据层和应用层4层通过无线通信网络相互联系,支撑层主要是为数据层到应用层提供技术支撑。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城市智能公交系统的结构

2智能公交系统典型应用流程设计

(1)智能场站管理。在公交场站出入口安装固定式读写器,用于读取公交车辆进出场站的状况。当装有电子标签的公交车辆进出场站时,读写器将读取并记录公交车辆的电子标签信息,并通过无线传输发送至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对采集到的车辆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自动识别公交车辆合法身份,统一进行公交场站车辆管理,并限制其他车辆的驶入。智能公交场站管理实现了公交车辆的不停车自动身份识别和智能化车辆管理。

图2智能场站管理子系统应用流程

(2)智能公交调度。智能公交调度通过设置于城市道路主要节点的固定式读写器,读取在道路上运行的公交车辆位置、客流量等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通信服务器。通信服务器对信息进行存储,并传输给数据处理服务器,信息加工处理后,将分析结果传输到数据库服务器。系统运营服务器从数据库服务器获取与公交车辆运行管理相关的所有实时信息,实现调度管理中心对公交运行车辆监控的目的,经过车载设备信息服务器与通信服务器,向公交企业或驾驶人发送调度指令。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3)公交信号优先控制。在距离交叉口100~300m范围内或者公交站点附近布置读写设备,安装有电子标签的公交车辆经过时,电子标签相关信息会被读取,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终端将申请信号接入信号机,判断是否给予公交车优先通行权,或者信号机再通过数据传输网络连接至后台交通信号控制中心,实现干道公交信号优先协调控制或者网络公交信号优先协调控制。此外交通信号控制中心还将与公交调度中心连接,及时交换车辆定位及调度计划、配时信息等(见图4)。

图3智能公交调度子系统应用流程

图4公交信号优先控制子系统应用流程

(4)公交信息服务。公交信息服务子系统通过布设在主要道路上识别设备读取公交车辆及从业人员的相关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输到后台数据中心。一方面数据中心为公交调度提供数据支持,公交调度中心将最新的公交行车计划等信息反馈至数据中心;另一方面数据中心将最新的公交信息传输至公交信息服务中心,通过电子站牌、手机软件、服务网站、交通广播等方式将实时交通信息传递给公众(见图5)。

图5公交信息服务子系统应用流程

3结论

本文在分析RFiD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基于RFiD的城市智能公交系统的结构,并设计了系统典型应用流程,为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在提高公共交通管理效率的同时,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促进公共交通发展。下一步有待继续研究RFiD技术在城市交通管理领域更多方向的应用。

参考文献:

智能化交通管理篇9

持续高增长的领军者

在成立之初,易华录以自主研发的集成指挥平台系统软件atmS为核心竞争能力及业务切入点,专注于以承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工程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智能交通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成为目前国内最主要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供商之一。易华录自主研发的集成指挥平台系统(atmS)是国内唯一得到大规模市场应用并完全符合公安部规范的集成指挥平台系统,目前已在全国42个城市的52个省、市、县级单位应用,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第一。

同时,公司在智能交通管理各个子领域均有相关的基础应用系统产品,主要包括:交通电视监视系统、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交通违法行为监测系统、交通设施管理系统、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信息系统等。

2008年-2010年,易华录营业收入逐年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36.60%,显示出公司良好的成长性。2008年-2010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4.79%、28.77%、33.96%,呈上升趋势。

分享行业高景气盛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由此带来的市场份额巨大。根据国家未来的发展规划,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方面将继续加大力度发展。保守估计,2010年-2012年,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总投资将会较为稳定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22%,2012年投资额预计将达到60.46亿元;同时,考虑智能交通管理的其他项目及部分中小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投入,未来10年内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市场规模约在450亿左右。

目前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集中度低,行业存在整合预期,易华录有望成为集成指挥平台系统建设高潮的最大受益者。一方面通过提高公司软件平台的渗透率,进入更多城市交管系统;另一方面,目前公司市场份额仅为5%,未来可以通过收购兼并其它企业的方式,来提高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空间较大。

研发能力领先品牌优势突出

作为国内最早进入智能交通管理领域的企业之一,易华录在业内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根据中国智能交通技术(itS)应用委员会出具的行业研究报告,易华录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领域内,被评估为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软件研发和应用能力排名第一。

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易华录目前已经积累了129项软件著作权,主要软件产品在成熟度、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均领先于国内其他企业开发的同类软件。依托在全国的广泛布局,易华录采用“根据地式”营销策略,业务范围已经遍及全国,收入地域分布较为均衡。目前公司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产品已在全国121个城市大规模应用,业务遍及国内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据了解,易华录今年一季度新增中标及签署合同近1.4亿元,加上2010年底尚未确认收入的工程项目合同近0.95亿元,2011年取得快速增长的确定性较高。

打造成智能交通管理领域的windows

智能化交通管理篇10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1智能交通系统的相关概念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ionSystem,简称itS)是将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先进的卫星定位导航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效地运用于交通的运输服务、控制管理和车辆制造,从而使车辆靠自身的智能在道路上安全、自由地行驶。

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调整至最佳状态,驾驶员靠系统的智能对道路交通情况了如指掌,交通和运输管理人员靠系统的智能对道路上的车辆行驶和交通状况一清二楚。使人、车、路密切地结合,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

2建立城市交通智能系统的必要性

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可以为社会带来很大的效益,发展了智能交通系统可以使交通出行素需要的能源大幅度减少,从而可以改善环境降低环境的污染;可以促进交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法制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交通领域的技术水平,逐渐达到发达国家的管理水平;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可以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避免了分散管理上资金的大量浪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产业的结构,为以后智能管理都做了巨大的贡献。

3国内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

3.1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近十几年来我国各城市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取得了显著发展,各城市对此投入很大,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成为解决城市道路拥挤、提高行车安全和运输效率的重要手段。北京通过在城市交通多源异构数据特征分析与融合技术、分布式异构多系统集成技术、基于GiS的预案化指挥调度集成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构建了以“一个中心、三个平台、系统”为核心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体系框架(图1)。该系统高度集成了视频监控、单兵定位、122接处警、GpS警车定位、信号控制、集群通信等171个应用子系统,强化了智能交通管理的实战能力,同时建立的现代化交通指挥控制中心具有指挥调度、交通控制、综合监控、信息服务四大功能群。

图1

杭州市交警支队根据自身的特点,自1998年就开始了交通事故处理、交通信息采集和交通控制等领域的智能化改造,其itS的建设成果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系统”,即交通指挥中心、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交通控制系统和交通工程类信息系统。其中,交通指挥中心的功能正趋向完备,除实现了对部分交叉路口的监控功能外,还利用浮动车采集的实时交通信息,实现了对路网交通状况的掌控。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信息采集系统(通过视频、线圈和浮动车采集)、违章管理系统、事故管理系统、驾驶员管理系统、车辆管理系统、警务监督系统、路面信息采集系统和综合业务系统等。交通控制系统主要有非现场执法管理系统、SCatS(SydneyCoordinatedadaptivetrafficSystem)、交通诱导系统、智能卡口查控系统、重点车辆查控系统。交通工程类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等。杭州市依托视频检测设备、oD(origintoDestination)行程时间检测设备、出租汽车定位信息系统等建成了“杭州市道路和交通管理应用浮动车技术示范工程”,能实时显示路网的交通状况。

截至2013年5月,杭州市区范围内交通信号灯控路口1420个。其中,SCatS控制路口589个,单点控制路口730个,单点远程控制路口101个。其中,已安装“主辅灯(父子灯)”的路口127个,已安装智能倒计时联动系统的路口120个;交通监视系统有1012个路口和路段监视点,并设有60多个分控、64台电视机的电视墙、3m×3m的DLp屏等;智能卡口系统在市区建成441个方向的高清卡口点,每天正常率95%以上,每天过车量600万车次,最高800万车次;有235套新标准的“电子警察”;已建成用于道路诱导信息的208个点位;已在市区建成275个点位、412个路段的流量、流速实时采集系统,该系统为诱导平台、“错峰限行”、“景区单双号”等各种交通管理措施提供强大、准确的数据支撑。与此同时,杭州市交警支队还实行了集中调度指挥和交通信息预报制度,在市区主干路、主要交叉路口实行分级预警和干预机制,重点解决早晚高峰、节假日重要时段的路面交通问题。

3.2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在我国发展迅速,各城市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北京市研究开发的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系统是全方位提供交通信息服务的基础子系统。该子系统以GiS电子地图的形式向用户提供五环路内所有主要道路的当前时刻及未来5分钟、15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时刻的路况信息,包含路段上的交通流量、平均速度、占有率及饱和度等数据。除此之外,该系统还有拥挤评价、旅行时间服务、路况异常状态的动态分析和预警等功能,能够通过可变信息板、指挥中心大屏、交通广播台、网络信息服务、车载终端等途径对外信息。南京市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包括南京智能交通诱导服务中心平台系统、江苏省交巡警高速公路指路服务系统、南京智能交通广播服务系统、南京智能交通诱导服务系统网站、南京市停车诱导服务系统等5个子系统,汇聚整合各类交通信息资源,并通过合理可靠的服务软件系统构建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南京智能交通信息服务中心已接入11万余个信息采集点、7000多辆出租车车载智能终端、8个隧道口和170个主要路口的视频监控系统,路况动态信息准确率达85%以上。该系统可为公众提供实时路况查询、动态路径诱导、公交查询、停车场车位查询和预订、交警服务信息免费告知、高速公路信息查询等服务。

4我国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关健问题

当前,我国itS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推进我国itS健康快速地发展,结合我国国情,参考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与历程,需要注意或解决如下几个关键问题:

4.1制定并逐步完善我国itS标准体系。作为技术有机集成的智能交通系统,其基本前提是标准化措施,我国应采取超前标准化的策略,在对智能交通充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规律和趋势,规定出超现实的技术要求和指标,使技术要求和指标始终能随时间变化而动态变化,并在整个有效期内处于最佳状态。

4.2改造和完善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交通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工作生活的需求,加上我国城市交通所特有的汽车、自行车和行人混行的现状,管理相对落后,因此,改善城市交通管理已经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城市交通已成为各地方政府关心的首要问题之一。

4.3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设备使现有的公共交通系统有效的运行(如计算机化的指挥调度系统等),并首先以地市级以上规模的城市为单元构建智能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并针对各城市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智能交通技术加以利用。目前发展较快的有北京、深圳、广州等10多个城市,并不断地将研究应用成果向全国范围内有条件的城市推广。

结束语

智能交通系统是新一代的交通运输系统,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管理与控制、车辆安全与控制、旅游信息服务、交通中人的因素等方面,其发展的趋势必将会把现在单独存在的车辆与道路系统逐步过渡到车路的一体化融合,并积极促进机动车辆和其他交通方式的融合,以此来推动交通运输系统的系统化与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化普.智能交通系统概论.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