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学校分片区管理的方案十篇学校分片区管理的方案十篇

学校分片区管理的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0:16

学校分片区管理的方案篇1

关键词:片区合作;义务教育;教育差距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随着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宏伟目标的基本实现,推进义务教育的工作重心,要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片区合作、捆绑发展是教育部提出的发展新思路,也是新形势下教育追求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片区合作,捆绑发展的含义

“十二五”期间,京口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建设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建设苏南一流教育强区”。为此,从2012年秋季开始,全区深度推进名校引领下的“捆绑式片区合作”模式,即把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划分为六个片区,每个片区包含一个强校、一个中等学校和一个薄弱学校,组成一个“共同体”,在年段、学科上对接交流、开展活动,由教研室参与片区改造的督促、管理和考核,实现资源共享,促进薄弱学校在理念、管理、质量上的同步提高。

二、片区合作,捆绑发展的意义

实行片区合作,其根本目的是要打破体制界限,对现有办学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开展实质性的对口帮扶等,通过师资统一调配、课程统一安排、教学统一管理、教研统一要求、考核统一评价等,多渠道探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实行以优带弱,促进片区内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片区合作,捆绑发展的内涵

片区合作、捆绑发展的目标是逐步从“差距合作”走向“差异合作”,从而初步形成“一校一特”的格局。其合作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协作管理

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牵头学校充分挖掘潜力、主动发挥带动作用。可以由牵头学校校长兼任捆绑片区学校的顾问,可以派出中层干部或后备干部到捆绑片区学校支教、挂职,也可以举办片区内校级干部和中层干部沙龙等方式,对相对薄弱学校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和科学指导,不断提高片区内学校的管理水平。

2.学

为实现片区内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共同提高,一是片区内学校共同研发“教学案”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按学科特点,老师定期到一所学校进行研讨、备课,形成统一的教学案。任课老师回去后,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再作个性化的修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依托片区内“名师工作室”,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上学科示范课、研讨课。三是片区内学校相互举办专题讲座、学术沙龙、听课评课等活动,使片区内学校在教育教学多方面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3.资源共享

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可以体现出一个区域、一座城市的公平性和发展潜力。一是教学资源共享。如教学设施、图书资料、教学资料、教研成果、备课教案、课堂教学、命题试卷等。二是教学活动共享,如“教学案”教学模式、片区内教科研协作、毕业班质量监控等。三是优课共享。统筹组织片区内各校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开展以网络教研、教学观摩、同课异构、课例分析、优质课评选为主题的教师教学和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带动片内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四是师资共享。可以输出骨干教师,实施强力渗透;可以建立校际间师徒结对制度,“一帮一”结对;也可以互派教师,促进校与校之间师资的合理流动、相对均衡。

4.共同发展

片区合作,不仅要把片区内的管理方式、教育资源、教学模式进行简单地“糅合”,更重要的是在促进本片区学校之间紧密合作、真心合作,充分发挥片区内的各校优势,还要实行捆绑发展,有力地促进片区合作的深入开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区域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一样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样好”的目标。

5.捆绑考核

片区合作,不仅要把建议管理方式、教育资源、师资等“捆绑”起来,而且还要将考核指标也一并“捆绑”。为促进各片区之间的紧密合作,充分发挥片长学校的作用,京口区教育局在《京口区中小学管理考核方案》中明确规定,片区内合作学校实行捆绑式考评。各片区制订了质量监控方案,可从学生的学业成绩、身体素质、良好习惯等方面,关注片区内各学校学生的发展。

四、片区合作,捆绑发展的成效

捆绑式发展模式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高新教育整体高位均衡发展”等方面形成综合效应。京口区试行片区合作近一年来,成效明显。片区内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得到改善,学校管理水平获得了提升;区内教研方式、教师课堂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得到了进一步变革,整体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校际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片区合作管理模式促进了学校均衡度进一步提高。

学校分片区管理的方案篇2

一、今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督政改善教育发展环境

2009年10月重庆市政府将对万州区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为落实责任,做好迎检工作,积极向区政府领导汇报,制定了迎检工作方案。根据区政府领导“落实责任,分层要求,强化督导”的意见,开好了三个会。一是积极筹办召开了全区迎接重庆市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动员会。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区政府召开的动员会,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在会议上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提出要求,将这项工作与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挂钩。二是召开了区教委中层干部会,对迎检指标、档案资料及工作时间等提出要求。三是召开了有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参加的万州区教育系统迎检动员会,会议对迎检的意义、目的、档案资料、工作程序、工作标准、职责等提出要求,明确了工作措施。会议后,对部分乡镇、学校的迎检工作进行了调研,为迎检工作奠定了基础。四是各片区结合迎检要求,开展片区迎检自查。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积极参加熊家等片区的自查工作。五是开展各乡镇和街道迎检工作的督导。督导室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和政府督学到学校和乡镇街道对迎检的档案资料及相关准备进行了指导检查。11月9-10日,我区接受了重庆市政府教育工作督导组的过程督导,得到较好的评价。

123

按照规划,对08年度的16个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教育工作开展督导评估。通过听政府汇报、抽查学校、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督导组对16个乡镇、街道本届政府的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的了解。督导组认为,多数镇乡、街道党政重视教育,尽力为教育创造良好环境,控辍保学措施有力,不断巩固“两基”成果,初步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成人教育初见成效。在督导评估的基础上,16个乡镇、街道分为100-117分、90-99分、75-89分三个等级。

(二)督学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开展万州远郊农村17所小学督导评估。通过督导评估,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加强了校园文化和特色学校建设、强化尾端学生管理和小班教学,推进学区区域内均衡发展,积极推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在这次督导评估中,还发现了如谷雨小学等一批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秀学校。

继续完成2008年初中综合督导评估,对初中督导评估进行总结,召开了表彰会。并对个别初中进行了回访,促进学校在督导评估的基础上完善改进,巩固督导评估成果。

(三)开学检查落实规范

认真做好春季和秋季的开学检查工作。对万州城乡58所中小学学校的开学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总体情况良好,开学工作正常,管理规范,校园整洁。开学多数学校有新举措,新思路。

(四)立体督导保障教育发展

123

推进片区教育督导工作。因为片区教育督导工作还处于新建时期,我们对部分片区工作开展较好的白羊片区、武陵片区、甘宁片区进行了调研,对其有益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如白羊教育督导片区,积极开展督政督学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在鱼泉中学召开了全区片区督导工作会,介绍白羊片区“服务产生需要,机构和人选决定权威,选准切入点才能打开局面,有效才能发展,人本就能凝聚”的片区督导工作经验,推动片区督导工作。

积极推广学校校级教育督导工作经验。对太安小学、甘宁小学、高峰初中、白羊中学等进行宣传。一是注重管理机制创新,继续探索校级教育督导的运行模式;二是突出教育质量、课堂教学、特色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小班教学、义务教育尾端学生管理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督导;三是加强对村小、完小的督导。

(五)其它工作

联系学校工作。本年度督导室联系周家坝街道、余家镇和后山镇辖区学校。按照教委要求,就安全稳定工作进行了电话联系,开展随机督导,开展地毯式的安全检查,积极推进联系片区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

圆满承办重庆市在我区召开的督导工作研讨会暨谕东北片区市政府督学会。

按照区人大常委会要求,为区人大常委会对区政府《义务教育法》执法进行检查做好服务工作,使执法检查圆满完成。

完成人大、政协的提案、议案两件。

学校分片区管理的方案篇3

一、探究基于资源整合优质均衡发展的学片管理一体化

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突破办学资源一校所有的格局,变学校资源为学片资源,树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彰显特色”的理念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资源共享观,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共赢。

学片是指在镇域内,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将不同层次且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若干所学校(包括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组成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及共同发展的协作体。构建学片管理一体化模式,就是要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共享资源为主题,以片内合作、片际竞争为主线,充分发挥合作和竞争两种机制的优势,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学片评价与激励机制,创新教师管理机制,成立学科学片教研组,建立学片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学片信息服务机制等,深度整合镇域内教育资源,达到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发挥优质教育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从而缩小学片内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差距,整合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促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1.构建学片管理新机制。(1)成立大沥镇学片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镇主管教育领导、教育局领导、各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划分学片,确定学片主任学校(学片内的领跑学校),为学片发展提供教学、科研、培训、信息、评估督导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2)成立学片管理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片内学校校长(园长)组成,负责学片建设总体规划、学片资源配置、学片运行评议、学片日常工作落实等。(3)建立专家咨询机制。为保证整个项目科学、有序地推进,拟设项目专家小组,聘请若干名既熟悉大沥教育又具有深厚教育理论素养的高校专家全程跟踪指导项目的实施。(4)建立学片评价与激励机制。实施“捆绑式”评价引导片区内学校有效合作,片区间学校合理竞争,最终实现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把学片作为一个考核单元,对其教育教学工作、办学水平及教师交流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对学片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和发展性评价,并把资源共享程度、校际合作水平、学片管理状况与学校(校长)的综合评价挂钩,建立学片绩效评估制度,根据评估结果予以奖惩。(5)建立学片信息服务机制。建设学片管理信息平台,把学片内设施设备资源、优质师资、课程及网络资源进行统一备案、管理,促进学片内优质资源的统筹调度。建设片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包括专业设施与师资调度系统、校际图书借还系统、名师课程平台、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

2.创新教师管理机制。(1)改革教师管理制度。教师聘任主体由学校转换为镇教育局,为教师定期流动创设条件。(2)引导教师自愿流动。对骨干教师到他校挂职、到薄弱学校支教给予一定的津贴,在教师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设置交流任教的条件。(3)实施教师资源共享制度。采用学片内师徒结对、跨校兼课、开放课堂、跨校专题报告、跨校备课、学片教研及教学成果共享等方式推进资源共享。

3.优化教师队伍培养机制。(1)创新教师绩效考评机制。制定“一体化”的教师评价制度,探索构建基于现代人力资源理念、符合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规律、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教师绩效考评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2)实施“外引内提”工程。“外引”即扩展“名师”工程外延,设置专项经费面向全国招聘名校长和名师。通过“内提”,培养若干名部级或省级优秀教育人才,提升校长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打造大沥教育品牌。(3)开展“幸福园丁锻造”工程。探索人文管理的新路子,提升教师核心价值,克服教师职业“高原期”和职业倦怠,设立“教师加油站”,提升教师的幸福感,使其树立终身学习观点,做智慧型教师。(4)推进“标杆引领”工程。建立名师工作室,并给予每个工作室配备经费,开展“名师展示月”活动,搭建校际之间、学科之间及与其他先进地区学科教研、学术交流的平台。

4.成立学科学片教研组。加强校际教研活动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片内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名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学片集体备课、专题研究、名师示范、同课异构、青蓝共促等活动,促进学片教师素质的共同提高。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薄弱”的原则,加强学片内教师研修的调研、指导、展示和推广,促进学片内各校教研合作,形成研修网络共同体。建立学片教研网络技术平台,推动学片内教师就计划、备课、上课、教研活动、专业阅读书籍、教学随笔、学案设计、试卷编制、课题研究、案例反思等进行信息交流。组建大沥镇教师培训网,大力开展网络视频直播和“点对点”培训活动,扩大培训范围,提高培训效率,促进优质培训资源共享。

5.建立学片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学片内各成员学校共同制定各种教学资源的学期使用计划及使用要求,通过学片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教育硬件资源及知识资源的共享。教育硬件资源主要包括各种仪器设备、专用教室及多媒体场室等。知识资源主要包括优秀教案、网络课件、备课资源、远程课程、优秀题库、教研成果等。

6.建设学习型社区。学片与所在社区、居委会合作,构建学习型社区,创建书香校园、书香社区、书香之家,提升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创设优良教育生态环境,发挥教育的纵横联动作用。(1)积极服务社区,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充分利用各中小学的硬件资源(如体育场馆、脑室、图书馆),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区居民开放,共享教育的资源。(2)完善教育公示制度,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建立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动态检测机制,并定期公布检测结果;探索建立学生、家长、社区对学校满意度的评价机制。(3)健全“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建立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家长义工进学校”等活动,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效衔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二、建立基于学生人生发展整体规划的中小幼发展一体化

打破学校“围墙”,打破各类教育自我封闭的办学格局,建立中学、小学和幼儿园沟通的平台和机制。遵循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原则,探究如何建立学片内幼小、中小学结对衔接机制;建立学片内学生培养目标整体规划机制;建立学校内涵发展机制等。实现各类教育的默契配合和有效对接,达成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我们将本着“合作、交流、发展、共赢”的原则,在中学、小学、幼儿园之间架起“立交桥”,建立起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新型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共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建立学片内幼小、中小学结对衔接机制。结对学校之间签订合作交流办学协议,在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学科教学、学生教育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制定详细的合作交流计划。每学期开展“幼小学科对接”“中小学科对接”专题研讨活动,重点是相邻学段的对接,如初一与小学六年级的对接、小学一年级与幼儿园大班的对接。通过结对衔接机制,合理调配每个学段的学习内容、成长要求,有效避免“幼儿园小学化”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2.建立学片内学生培养目标整体规划机制。按照“个性鲜明,性格健全,有国际视野,有现代气质的大沥公民”的培养目标,在尊重孩子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系统规划幼儿园、小学、初中培养目标。一是构建起“游戏健体、趣味健体、项目健体”的健体模式,增强幼儿和青少年的体质。二是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发展性动态评价机制,体现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全面地发展。三是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线,以课题引领、主题活动为导向,抓好中小幼的德育衔接工作,促进幼儿和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建立学校内涵发展机制。(1)构建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校本课程设置,建成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学科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库,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2)充分挖掘大沥文化的优质资源,设置专项经费,支持学校文化的挖掘、提炼、传承、弘扬。以广东省书法园落户大沥为契机,深入发掘书法教育内涵,在规划建设、课程开发、活动设计、基地建设、课题研究、反思发展、特色宣传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科学实践。(3)充分发挥在共建共享中形成的特色学校建设支撑点的作用,形成特色联合体,充分利用特色学校的教学资源,共享、共融,为学校特色宣传和扩大知名度创造条件。秉承各校在科技教育、艺术教育、英语教育、体育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特色教育,使其形成各校的品牌,并做好品牌跟踪、品牌建档和品牌诊断工作,满足不同特质学校发展需要。(4)加强中小学、幼儿园与国内、国际同学段学校的教育交流活动,形成共赢式共同体,共创教育品牌。建立中小学、幼儿园与国内、国际名校交流、互访机制,多渠道缔结姊妹学校,加强师生互派互访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国际意识;与高校合作,开展“区域教育发展实验区”“学科共建”等活动,争取高校专家在学科教学和教育研究方面的指导。

三、推进基于民办教育规范优质发展的公办民办教育一体化

打破公办民办教育壁垒,构建公办民办教育发展共同体、实施公办民办学校“结对帮扶”工程。在办学理念引领、学校管理渗透、教师牵手结对等方面,形成公办民办一体化的合力,提升民办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力促民办学校办学规范、优质,从而推进全镇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1.大力发展公益性学前教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理念,充分调动各方面办园的积极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学前教育。一是合理配置资源,建立创建等级和规范幼儿园激励制度,多渠道优化学前教育。今后两年,镇政府将创造条件激励更多的幼儿园上等级,凡通过立项申报上等级所需Y金,均由镇政府出资扶持。二是创设学前教育协会,强化监督和协作功能,整体提升学前教育水平,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学校分片区管理的方案篇4

基层性特色建设指法学专业以培养服务基层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加强对基层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等教学,使法律人才掌握基层法律实务基本技能,以适应基层法治建设需要的行为与过程的总称。随着法治国家建设的加强及法学专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部分法学专业生会选择到基层就业。同时,随着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的推进,区域基层社会法律实务部门也需要大量的法律人才。而且,武陵山片区经济欠发达,教育发展滞后,条件艰苦,基层法律实务部门人才流失严重,这导致武陵山片区基层单位法律专业人才更加紧缺。因此,强化武陵山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基层性特色建设,是回应现实需求与强化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增强毕业生服务基本社会信心与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的基本路径。随着教育法治和依法治校的推进,武陵山片区基层教育纠纷大多都会诉诸法律途径,教育法对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就教育法学课程来说,加强基层性特色建设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开设教育法学课程,加强法学专业学生服务基层的信心与决心教育。因为武陵山片区基层条件艰苦,需要法律人才具有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信念与决心。教育法学课程通过对武陵山片区教育法律实践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参与武陵山片区法治建设、甘于为基层法律事业奉献的信念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2)在教学内容上,增加有关武陵山片区基本社会教育法律纠纷及解决的教学内容,使其掌握区域教育法治、民族风俗习惯和民族语言等地方性知识,使其能胜任基层社会法律工作需要。(3)在教学实施上,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武陵山片区基层社会教育法律的调查及法律实践,以社会真实案例为蓝本进行模拟法庭教学,不断提升学生对法案的认识和分析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基层教育法律问题的法律思维和职业技能。(4)在教学效果评价上,将武陵山片区教育法制知识与问题分析能力纳入课程考试范围,重点考察学生解决基层教育法律纠纷所需的法律思维和基本技能。

二、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课程实践性特色建设

实践性特色建设指为增强法律人才服务地方基层社会能力,通过有效利用地方法治建设资源,加强对法学专业学生法律思维、法律方法、法律实务能力等训练,以适应地方法治建设需要的过程与行为。法学实践教学是为了实现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法学理论教学相配合,着重培养学生分析法律问题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⑤。法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核心内容,而基层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基本品质就是具有较强的法律实践技能,具有解决基础法律纠纷的综合素质,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是优化基层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关键。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法律人才作为保障。作为与武陵山片区有着血脉关系的地方高校,其法律专业应以培养适应与服务区域发展需要的法律人才为基本目标,加强法学专业课程的实践性特色建设是实现该目标的基本路径。教育法学属于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交叉性学科,主要研究教育法律关系原理及教育领域纠纷解决等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加强教育法学科学实践性特色建设对于提高法律人才实践能力极为重要。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特色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建设:(1)在学生培养上,围绕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统筹安排教育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在教育法学课程培养能力体系中的核心地位。(2)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结合教育法基本原理进行教学,增加武陵山片区教育法制实践与典型案例等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与时间。(3)在教学方法上,结合教学内容,系统采用案例分析、社会调查、诊所教育、模拟法庭教学、研究性实践教学等方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4)充分利用专业实践基地教学资源,发挥其在学生教育法学课程实践能力综合培养与检阅方面的功能。(5)在课程考核上,增加实践能力在教育法学课程中考核的比重,完善实践教学激励与考核机制。

三、本片区高校法学专业课程地方性、基层性、实践性特色建设的关系

加强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课程地方性、基层性与实践性特色建设的协同性与整体性,是建设实践中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1.地方性、基层性是武陵山片区法学专业课程特色建设的着力点。

武陵山片区法学专业课程特色建设的凸显,关键在于地方性、基层性。只有加强地方性、基层性特色建设,才能有效彰显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法律人才的优势与特色,才能使培养出来的法律专业人才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地方性、基层性特色建设是核心内容。其中,地方性特色建设主要目的在于凸显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法律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区域指向;基层性特色建设主要目的在于凸显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法律人才培养目标指向与服务区域。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应以满足区域发展法律人才需求为旨归,不断加强法学专业课程地方性、基层性特色建设,才能推进特色发展,提升竞争力。

2.实践性是推进武陵山片区法学专业课程特色建设的基本载体和重要路径。

地方性、基层性特色建设需要通过法学专业课程教学来体现,实践教学是地方基层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地方性、基层性特色建设,是实现法学专业课程特色建设的科学路径。可见,实践性是法学专业课程特色建设的基本载体与实现的基本路径。地方性、基层性特色建设应主要落实于法学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体系之中。

3.“三者”统一于武陵山片区基层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之中。

武陵山片区法学专业课程地方性、基层性、实践性特色建设目标、内容及侧重点有所不同,但这三者是统一的整体,应服务武陵山片区基层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是说,这三者之间要以培养服务区域发展人才为指引,充分利用武陵山片区法律培养资源,加强法律人才服务地方基层的理想与信念教育,加强法律人才的实践技能培养,从而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服务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只有将这三者统一于武陵山片区基层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才能使其建设形成合力,以避免建设的零碎化、片面化。

四、完善本片区高校法学专业课程特色建设保障机制

1.完善地方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完善法律人才培养方案是加强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课程特色建设的关键问题。当前,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多与其他高校大体一致,缺少特色。这不仅导致法律人才培养规格同质化,而且影响到法律人才对区域法律实务的适应性和课程特色建设的推进。为保障法学专业课程特色建设的顺利推进,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应尽快完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基于加强内涵建设与基层地方法律人才需要特点,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武陵山片区基层的应用型法律人才。(2)优化地方高校法律人才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第一,就法学专业的特点来看,实践教学对于强化法学学生的经验能力是远远高于理论教学的,客观上要求法学专业教学体系中应分配适当比例的实践教学⑥。依据法学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的特点,适当增加课程实践教学与训练的内容。第二,适当压缩理论教学课时数,增加诸如基层法律实务实训、法律谈判技巧与社会热点法律实务问题研究等实践教学课时数。第三,在加强现有法学专业基本课程特色化建设基础上,适当增加有关武陵山片区习惯法与民族法律传统、基层法律纠纷解决机制、武陵山片区区域法制建设等本土性课程。第四,改革培养模式。增加武陵山片区有关法律实务能力培养的选修课,充分发挥基层实践教学基地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大学最宝贵的智力资源,是大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条件⑦。构建一支熟悉武陵山片区法律实务、具有较强理论修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推进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课程特色建设的基本保障。当前,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师资队伍普遍存在法律实践经历欠缺、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制约了法学专业课程特色建设。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法律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支持法学专业教师到实践部门脱产进修与挂职锻炼、鼓励其考取法律职业资格证、积极开展武陵山片区社会调查等途径,提高其对武陵山片区法律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多渠道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武陵山片区基层法律实践部门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并通过教学理论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理论素养。同时,建立法律专业学生校内与校外导师协作培养机制,构建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共同制定法学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培养计划和毕业论文选题等机制,形成培养合力,共同培养人才。

3.推进教材特色建设。

教材是法学专业特色建设的基本载体,加强专业教材特色建设,是推进法学专业特色建设的重要保障。当前,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对法学专业教材特色建设重视不够,特色建设成果少,成为制约法学课程特色建设的瓶颈。因此,加强教材特色建设极为重要。(1)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可在遵循普适性教材规律基础上,编写适合于培养面向武陵山片区基层应用型法律人才的补充性教材。(2)编写具有区域特色的诸如武陵山片区习惯法与民族法律传统、基层法律纠纷解决机制、武陵山片区区域法制建设等本土特色教材,以使学生系统掌握武陵山片区基层法律实践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4.健全基层实践教学基地。

法学实践教学基地是训练法律人才实践能力、检验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场域,是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为加强武陵山片区法学专业课程的地方性、基层性与实践性特色建设,在武陵山片区不断加强基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必然选择。这不仅有利于通过基层实践教学增强法律专业学生对武陵山片区法治发展的直观印象,也有利于增强其服务基层社会的使命感和实践能力。当前,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实践基地建设存在制度不规范、合作机制松散、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健全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基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推进课程特色建设的重要保障。(1)应加强其基层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制度建设,就法学专业实践基地管理体制、机构、实习教学、利益分配及责任等方面进行规范。(2)加强基层实践教学基地功能建设。健全基层实践教学基地在专业见习、专业实训、专业实习中的实践操作技能示范、训练与实战中的功能,健全实践基地指导与学校指导的协调机制。(3)健全实践教学基地质量管理机制,促使基层实践基地对实践教学成绩评定、效果评价及质量管理规范化。

5.创新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学校分片区管理的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宣传我区创建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和成果,既围绕主要指标,又突出区域特色,既涵盖全体,又突出重点,既围绕主体,又注意基层,通过精心准备,认真实施,不断完善,努力提高宣传画册的质量,为我区顺利创建成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作贡献。

二、版面设计

共分为28页(封二、封三为空白)

(一)封面(1页)

维扬区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回眸(背景用区政府照片)

(二)维扬教育概况(1页)

背景用文教局新办公大楼照片

(三)主要版块(22页)

(包含主要荣誉:区级以上教育获奖表彰的奖牌、证书、文件、报纸图片)

1、高位协调大发展(6页)

(校园风光反映条件达标、文字介绍反映比率达标)

(1)幼儿教育呈现生机(明月幼儿园、金太阳幼儿园)

(2)小学教育凸现精致(2页)(省实验小学)

(3)初中教育展现品质(省示范初中)

(4)高中教育(包含高等教育)已现底气(维扬中学、甘泉中学及三星级规划)

(5)社区教育体现层次(成人学校、培训计划、活动图片)

2、优化环境保发展(6页)

(1)政府重视全位保障(创建历程文字、创建会议图片)

(2)经费投入全力保障(经费投入情况介绍和西区校、教师奖励、住房补贴)

(3)信息技术全速保障(达标情况介绍和微机室、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

(4)安全稳定全盘保障(安全措施介绍和安全教育、安全检查)

3、提升内涵求发展(6页)

(1)办学行为全程规范(文字介绍和教育教学精致管理、素质教育规定执行)

(2)队伍建设全员强化(培训学习、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支教、考察等)

(3)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区域特色用文字介绍、学校特色用图片展示)

4、打造和谐促发展(4页)

(1)弱势群体全心关爱(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帮扶、外来务工农民子女接纳)

(2)城乡学校全线改造(文字介绍六个一样和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对比图片)

(四)维扬教育展望(1页)

背景用一群向前奔跑的少年儿童照片

(五)封底(1页)

维扬教育目标定位、精神特色的宣传口号(背景用瘦西湖风光)

三、相关资料

(一)文字

维扬教育概况、分项情况说明、维扬教育展望等

(二)图片

1、宣传部、文教局

全区有关教育的会议、活动等

2、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成校)

(1)领导视察

(2)校园风光

(3)功能处室(教室、微机室、图书室、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报告厅、多媒体教室、操场及学校特色功能处室等)

(4)教师活动(课堂教学、培训学习、支教及其他教科研活动)

(5)学生活动(文化、艺术、科技、体育、课外实践活动、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帮扶、外来务工农民子女接纳、安全管理及其他的学校特色活动)

(6)荣誉成果(省级以上)

要求:各校9月3日前分类打包上报,照片必须达到300万像素。

四、序时进度

8月27—28日构思讨论宣传画册设计方案,经过领导审核,完成初步方案。

8月29日参观邗江区、广陵区宣传画册,修改方案。

8月30日布置各校搜集图片,考虑需要自拍的照片。

8月31日收集宣传部、教育局照片。

9月1—3日完成文字稿。

9月4—5日收集各单位照片,拍摄部分照片。

9月8—9日整理、补拍照片。

9月10—12日到广告公司排版制作。

9月15日领导审查。

学校分片区管理的方案篇6

本届毕业班现有学生302人,其中远景基点校102人,天台基点校23人,普济片区177人;共有9个教学班:远景基点校2个班,天台基点校1个班普济中心校2个班,奉贤基点校、九江村小、大池村小、尖山村小各1个班;共有专任教师17人。

上期,经全县统一安排,学校组织了考试。全镇语文平均71.2,及格率94.5%,优生率28.2%,数学平均81,及格率93.5%,优生率61%,语文差生为零,数学差生率0.32%。普济片区平均语文75,高出镇平3.8,数学84.6,高出镇平3.5;远景片区平均语文63.8,低于镇平7.4,数学76,低于镇平4分。就这几组数据看,数学较语文好,普济片区较期于两个片区好,远景的语文与其它班级的差距较大,远景和天台数学科的差生面大。与上届毕业班相比,本届相对交好,有望在全县取得好成绩。

二、总体目标

在*年春的县质量检测中进入全县前15名。

三、主要措施

1、目标管理。分两级制订目标:一是学校排名进入全县前15名;二是依据*年春考试成绩,制订年级教学质量目标。

2、责任管理。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何*为第一责任人,把毕业班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教科室主任*和教导主任*为第二责任人,主抓毕业班工作。基点校和各片区教导主任负责毕业班教学工作的监管、督导。中心校所有行政领导挂联各片区或班级。党总支书记侯*联系中心校两个班,校长李*联系远景两个班,副校长何*联系奉贤,工会主席联系天台,教导主任杨荣华联系大池和尖山两个班,教科室主任杨x联系九江。

3、制度管理。一是按《毕业班奖惩方案》,严格实行奖优罚懒。二是实行人事调整制度。秋季结束,根据其教学成绩,由行政研究任课教师的调整,凡工作懒散、成绩较差的教师一律换下来。三是坚持教学常规管理和考核制度,做到时时抽查、月月考核。做得差的将实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4、活动管理。一是召开一期一次的毕业班教学研讨会。由教科室具体负责组织抽调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作教材讲析和上示范课。二是由教导处组织两期的半期考试。由学校统一出题、制卷,分片区安排考试,各任课教师要作详细的质量分析并上交教科室存档。三是召开好学生会。一学期不能少于两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四是在明年春季,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会,让他们配合老师,搞好后期的复习迎考。

四、工作行事历

1、*年10月初,召开行政会,修订、完善毕业班奖惩方案。

2、*年10月底,各片区召开毕业班教师会。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文件,了解、收集各班级情况,分析、解决具体情况。

3、*年11月10日,分片区组织半期考试,11月11日,集中阅卷、统计和分析成绩。教科室负责成绩通报,并上报教研室、下发各教学点。

4、*年11月13日,分片区或班级召开学生表彰会。按15%对学习成绩优异或进步快的学生实施表彰。

5、本期末,教导处严格组织抽考毕业班教学,教科室调研、分析毕业班质量,学校行政扎实总结毕业班工作。

6、*年3月,学校行政对部分任课教师做调整,随即召开毕业班教师会。教科室安排秋季教学质量优、劣的语、数教师发言。各联系领导分析所联系班级的教学得失;各任课教师交流得失、谈教学打算。

7、*年4月中旬,按要求统一组织半期考试。

8、*年4月底,总结半期工作,召开家长会和学生表彰会。

学校分片区管理的方案篇7

【摘要】本文以新疆师范大学校史馆建设为例,在阐述校史馆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当前制约校史馆功能发挥的因素,并结合学校实际,尝试提出加强校史馆建设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校史馆;建设;新疆师范大学

高校校史馆是展示学校发展历程、办学成就、扩大学校社会声望的载体和窗口,也是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基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校史馆传承学校精神,准确诠释学校办学理念,记录学校成就,便成了当前各高校校史馆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新疆师范大学校史馆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对校史馆建设发展提出可借鉴的办法。

一、新疆师范大学校史馆概况

新疆师范大学起源于1906年乌鲁木齐师范学校,正式成立于1978年,为新疆以及西北其他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新疆师范大学校史馆是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设立在三个校区中的昆仑校区。校史馆主要通过文字配以图片、图表的形式呈现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名师和杰出校友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内容,并辅之以奖杯、沙盘模型等部分实物展示学校的办学成就和新校区建设。校史馆目前隶属于校长办公室,主要在新生入学、外来宾客来访以及学期间不定期对外开放。

二、校史馆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馆藏资料尚待进一步丰富。目前校史馆主要通过文字和图片展示,实物较少,而且没有文献材料、音视频作品,校史馆目前尚未充分利用其和档案室统辖于校长办公室的优势,通过联系档案室将有价值的学校档案资料重新整合、编研,陈列到校史馆中。

(二)信息传播手段和途径较为单一。校史馆内由于空间和设备条件不足等原因,展示的资料多以图文为主,缺少多媒体音像制品,无法生动展示校歌、宣传片等音视频作品;另一方面,目前学校还没有专门针对校史馆建立校史馆网站,师生们只能通过前往校史馆参观了解校史,这也制约了校史馆的传播效果。

(三)校史馆育人功能未充分发挥。目前学校校史馆主要在新生入学或宾客来访期间对外开放。由于开放时间不固定、史料相对匮乏等原因,师生日常时间参观校史馆人数较少。另外,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参观校史馆人流量大、时间短暂,讲解员匮乏,难以给参观的新生留下深刻印象,而且校史教育目前仅局限于学生前往校史馆实地参观的方式,制约了校史馆育人功能的发挥。

(四)人才队伍匮乏。目前,校史馆缺乏管理人员。校史陈列室目前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在开学及人流量较大时,依托档案室工作人员以及部分勤工助学学生讲解,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另一方面,现有兼职工作人员业务素养亟待加强。现有的兼职工作人员缺乏相关专业背景,且很少有关于校史馆管理的专业培训,严重影响了校史馆的专业化管理和“软实力”提升。

三、加强校史馆建设的可行性措施

根据上述问题,笔者结合新疆师范大学实际,尝试提出以下可行性措施。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面对新疆师范大学校史馆硬件建设相对薄弱的现状,在校史馆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在设施配置、位置选择、面积分配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充实基础设施。首先,在校史陈列室内增设多媒体设备,如引进音箱、楼宇电视、灯箱等音视频设备,或者专门开辟一个多媒体展厅专门播放学校宣传片、校庆专题片等。其次,对校史资料进行特色化陈列。结合新疆师范大学的办学特色,按照历史沿革或选择不同的主题,对校史材料进行归类陈列,如可设立“学校发展史”“特色学科”“实习支教”等主题鲜明的不同陈列区域,并请美术学院教师在展厅整体设计风格和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性设计。第三,充分利用新校区的广阔空间,扩大校史馆规模。2014年底,新疆师范大学2519亩的新校区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教学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可以在新校区二期和三期建设中规划一个校史馆的固定场所,或者利用新校区内广阔的室外空间建设一片反映学校办学理念、文化内涵的“校史文化长廊”,以浮雕或者其他立体设计呈现校史,使之成为新校区建筑风格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让广大师生受到形象的校史教育。

(二)不断丰富馆藏资源。一是充分利用档案室资料。目前,新疆师范大学校史陈列室、学校档案室共同隶属于校长办公室,在组织协调、资源整合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校史馆和档案室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借助学校档案资料丰富其馆藏内容。第一,校史馆应当充分利用档案室丰富的档案资源,合理挖掘档案室的声像资料、文献资料、实物等,通过提炼、加工档案资源使其成为校史馆的展示内容。第二,以档案室为依托,以校庆为契机,选择专题项目对现有档案资料进行筛选、编研,成册或出版校史著作。第三,校史馆还可根据特定主题,借用档案室现有资料满足各类专题校史展览需求。二是以校友会为抓手,丰富馆藏资料。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提出的“校友资源是学校最富饶的人才资源”。新疆师范大学于2014年5月校友会筹备办公室的成立,正是校史馆建设重要的利用资源之一。校友会办公室目前与校史馆统一于校长办公室管理,可以通过校办协调校友会在日常工作中征集展示校友在各工作战线取得成绩的资料,将一个个展示校友骄人成绩、凸显校友优秀典型的资料整合为校友成果展,在激发校友的爱校热情的同时,也激发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校友手中珍藏有很多他们在校期间珍贵的如老照片、纪念册、徽章等实物,这些彰显着学校的办学理念,记录着历届学子们追求科学、文明、进步与真理的抱负与信念,最鲜活地呈现“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这些身边人物的生动资料更贴近普通师生,必将在深深吸引他们的同时产生更大影响。

(三)丰富传播手段与途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改变人们传统信息接收方式的同时,也拓展了信息传播新的渠道。

在新疆师范大学校史馆建设过程中,首先可以考虑改变传统的文字配图片的扁平手段,将其与音箱、楼宇电视等音视频设备结合起来,从而使展览内容更具吸引力;还可以在馆内增设自助导览机,方便参观者在没有讲解员的情况下了解校史。其次,建立网上校史馆,搭建虚拟校史馆网络平台。可以将现有校史馆内陈列材料尽可能进行数字化、电子化处理,将校史馆陈列的内容同步到网络上。此外,还可以在网上校史馆设置新的栏目,使在实体校史馆内无法展示的内容得以补充和完善,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校史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第三,将电子化史料归类编辑后形成专题,通过校园官方微信、微博、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方式将信息内容推送向广大师生。

(四)增强校史馆在学生教育中的利用率。一是创新新生入学教育方式。校史教育是方便学生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增强他们对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校史馆可以在改革新生入学教育方式上进行尝试,例如分批次、有计划地组织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参观,讲解员针对参观者的专业可以对校史馆内和其相关的人物或者实物进行典故式的生动讲解,吸引学生对专业和校史的兴趣。二是加强校史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结合不同时段学校的教育宣传主题,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展览、专题讲座活动,充分发掘校史馆的教育作用。如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校史馆中陈列的优秀校友和杰出学者等的手稿、传记等史料,将他们立志报国、爱疆建疆的热情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爱国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中。也可以邀请杰出校友为广大师生进行讲座,针对某个时期或者某个实物回忆学校过去的成就和历史。此外,校史馆还可以在学生中开展校史知识竞赛、校史讲解技能大赛等校园活动,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传播学校的历史文化。

(五)人才队伍建设。第一,配备校史馆专职工作人员。校史馆现在仅有兼职的校史讲解员,人员匮乏影响了校史馆的建设与发展,在校史馆建设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考虑从档案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引进人才。第二,不断提高现有兼职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加强现有人员在档案管理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等业务技能的培训,从而形成一支专业技能过硬的工作队伍。

第三,改革校史馆勤工助学学生管理机制,通过学分奖励、提供培训实习机会等方式培养能够长期胜任的校史馆讲解员、校史资料收集编研人员。

校史馆是营造校园人文氛围和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重视和加强校史馆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学校品质,充分发挥其传承学校历史、扩大对外宣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师范大学管理服务工作科研项目,“项目编号:XJnUGF201404”基金资助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朱玉玲.论高校档案馆、校史馆一体化建设.中国档案,2009(5).

[2]崔岚,刘长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延伸——论高校校史馆教育资源的利用.煤炭高等教育,2013,9(5)

学校分片区管理的方案篇8

【关键词】电子图片档案档案管理现代信息技术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11-01

档案管理亦称档案工作,是档案馆(室)直接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也是国家档案事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电子图片档案的实质指以档案馆(室)纸质档案为依据,在不改变其原有内容信息的前提下,对档案进行信息化、数字化处理,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

一、我国高校档案管理现状

进入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等学校(含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数量逐年增加,学生总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教职工数量也不断增加。

当前,我国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1.工作量大:高校环境具有独特性,每年均有大批学生、教职员工的档案数据变动,录入或迁出,全国高校每年变动的档案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就业、继续深造、工作调动等各种情况使档案的变化呈现数量大、变动频繁、跨区域调度等特点,加上其他档案工作,如档案的维护、保存等等,都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2.电子信息化程度偏低:当前,高校档案依旧以纸质档案作为主要的保存媒介,电子信息管理仅仅被简单的应用到检索、交换、备份等辅助功能中。档案电子化的推广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档案管理的过程未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作用。

3.档案管理操作的标准化程度不高:由于各个高校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因而所设定的制度和规范也存在差异,对档案的管理操作同样是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1]。

二、电子图片档案管理的利弊

1.电子图片档案的优越性

首先,在传统的档案工作中,档案的抄写、统计、存储不但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非常容易疏漏出错。而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的效率。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使档案资料的收集、分类、统计、存储及查阅等环节变得十分方便,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其次,通过电子图片的方式储存文件档案,可以实现档案的充分交流与共享。相比传统的纸质档案,电子图片档案具有调档便利、影相证明、查找简单,远程共享等优势,使信息的来源更新效率更高。更重要的是,电子图片档案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层次、专业学科等需求实行分类、检索、排序、筛选等操作,使档案的管理和调度工作更快捷[2]。

此外,电子图片档案对储存环境基本没有特别的要求,而且占据的空间小,管理储存工作简单。

2.电子档案在应用中的风险

当然,万事皆有利有弊,电子图片档案的储存和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1)电子图片档案储存的安全性。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之一就是确保档案安全。但是,众所周知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本身存在较高安全缺陷,不仅硬件资源容易受各种因素的破坏,而且软件资源和数据信息也容易受到病毒等的入侵和毁坏。此外,电子图片档案的录入不像手写汉字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性,而是采用系统的字体和标识不利于真假鉴别,受侵害的文件不易被发现。

(2)技术支持不全面。电子图片档案在性质上确定了其在保管条件下和保管期限等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若不能很好加以解决,可能会适得其反。

(3)人员配备不合理。就目前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来说,专业知识单一、普通操作型人才居多,而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懂得档案专业的人才很少,这就给电子图片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影响。

三、电子图片档案管理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针对上述所提到的在实际运用中,电子图片档案所面临的风险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进行预防:

1.规范化原则:这是电子图片档案管理最重要的原则。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对电子图片档案的管理应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档案部门应将档案管理的全过程负责。同时,原有档案的数据化工作应按规定的技术模式、文本格式和工作标准进行,确保电子图片档案内容的原始性、真实性。

2.确保档案的安全:由于电子图片档案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载体上同时存在,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互相转换,这就使得电子图片档案只能保证其真实性而无法确保其原始性。尽管如此,作为高校电子档案的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保护功能对电子图片档案资料加以保护。例如将文档设置为只读模式,或者对部分电子文件进行加密处理等,并将形成的第一手电子图片资料及时备份存档,为今后的教学服务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3.加强控制和管理工作:首先,应对使用权限进行划分,不同的人员设置不同的利用级别,不能越级操作;其次,加强拷贝的提供与回收管理工作。在确定使用者的利用级别之后,再根据其需求向其提供所需电子图片档案的拷贝;第三,要加强电子图片档案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对电子图片档案的信息内容,应根据密级层次进行有效管理。管理者要对利用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有效的跟踪监控,并填写相关文字说明记录,作为日后查证的依据。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无论是采用纸质档案还是电子图片档案,其最终的管理执行者是人本身。而当前我国高校的档案管理队伍可谓是良莠不齐,整体管理水平偏低。再采用电子图片档案管理模式之后,对人的要求更高,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批懂得技术、胜任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是当务之急,高校有关部门应重视和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

四、结论

当前,人类已进入信息化的社会,电子图片档案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已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高校电子图片档案管理工作,要根据高校档案自身的特点。不仅要注重硬件设施建设的技术支持;更要注意软件设施建设的不断更新跟进。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健全电子图片档案资料的管理制度,提高电子图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能力,不断加强各个环节的沟通、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广大师生以及整个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学校分片区管理的方案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寒去暑来,一个学年度过去了。一年的辛勤,不懈地求索,有一个问题得到了答案:我们的路到底在何方?最后取到的真经是路在脚下。不得不说,漫漫人生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感慨之余,自评自己应该是胜任了本职工作。在过去一年里,在自己的岗位上完成了应该和能够完成的一切工作。下面我分三部分将自己在20xx到20xx学年度的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分别是所作所为、所得所获和所思所想。

首先说所作所为。

1、以身作则

既要做指挥员,同时又要做"士兵".一年来,我踏踏实实地落实上级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做"的过程中,我把以身作则、兢兢业业做为座右铭。既做领导、又做教师,以身作则、默默工作。

2、努力学习,提高工作水平。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做学校领导也一样,要更好地适应业务工作,更好的指导、解决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学术问题,自己必须具有较丰富的业务、管理能力及理论水平。一年来,我不断学习。我积极参加"新课标、新理念、新策略"等的学习,使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能及时把握不同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脉膊。

3、不断改革创新,促进学校不断进步。

在分管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和具体分管毕业班工作的决策、组织、指导等过程中,注重以改革的眼光,创新的意识来思考工作。一年来,在开展教学教研常规教学检查、新青年教师培养、毕业班教学工作研讨中,本人都尽职尽责,使工作一步一个脚印。

4、与领导、老师团结协作

学校领导犹如火车头,领导和谐的分工协作与同心协力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落实在于每一位教师,我们的教师队伍又是富有创造力的群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潜能,是保证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开展的前提。因此我始终明确自己的职责、摆正自己的位置,坚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努力营造领导与领导、领导与老师之间融洽的工作关系是我工作与做人的根本。一年来,我始终抱着"学无先后,贤者为先"的思想,虚心学习、尊重老师,与领导、老师团结协作,能及时征求曾伟校长、教导处领导及老师们的意见,形成共识。使各项工作更有条理、更为落实、更有效果。

5、积极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我们始终坚持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路子,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督导的同时,亲临课堂听课,及时与老师沟通与探讨课堂教学改革试验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领导重视与积极的参与,教师也就有了积极性,效果也就会逐步显现。一年来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之所以能稳步提高,归根到底就是学校班子把教学科研与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老师把教书育人视为天职,把改革创新视为立教之本。

6、科学抓毕业班工作

第一、设定目标,制定了科学有效的毕业班工作计划。

第二、注重毕业班阶段工作总结、研究、制定并落实有效的阶段工作措施。

第三、建立信息资源档案,深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跟踪调研,跟踪检查敦促,及时纠偏。

第四、亲自蹲点难度大的班级,了解学生的问题,协助班主任工作。

7、努力尝试适合农村学生的物理教学方式

第一、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中的物理,从生活到物理。

第二、努力把物理知识拿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物理问题,又从物理回到生活。

第三、钻研教材、新课标,研究中考题,设计行之有效的《导学方案》,通过《导学方案》引导学生学习物理,训练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基本的分析概括能力、整理学习材料的习惯、梳理自己学习问题的习惯、及时解学习障碍的习惯、独立思考研究的习惯、总结思维方法的习惯。

第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善于、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学习物理的好的思维品质。

第二方面说说我在过去一年的所得所获。

2015到2015学年度的工作,让我有两大收获。

一是收获了幸福。

有幸的是,我在过去的一年就已经体会到了工作的幸福。我的幸福感来自工作当中,在和学生一起的交流和学习中我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快乐;在和同事的一起交流学习中以及和其他领导的分工合作中我体会到了和谐,在此我要向支持我工作的所有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二是收获成功,收获了被认可的满足。

分管的毕业班工作又取得了升学率镇金片区第二的成绩,实现了既定目标,超额完成了教办交付的升学任务,又续写着雷家九义校的辉煌。通过不懈的努力,初二年级有了惊人的进步,优生由初二上学期的片区第五,一跃到了片区并列第三,前100名我们增加到了16名,前两百名,我们增加到了29名,只比龙云35人,赵家32少,为下一个初三年级再铸辉煌又踏出了坚实的一步。初一年级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前200名中,清风、龙云30人,镇金。赵家28人,我们有24人(其中前100名有11人),我们排片区第五,和上学期的的片区倒数第二相比,也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上期仅仅比付家坪多几人)。教研工作也圆满地完成了计划任务,基本实现了教研目标。

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绩,期末考试中物理学科上学期片区两个同学得满分,我所任班级班就有其中之一。本学期片区三个满分的同学全部在我所任教的班上,综合评估片区在片区20个教学班中第二名(片区还有学校分流出了优生集中班)。学生形成学习物理的潜在能力,为进入高一级学校的物理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承担的教学工作和初中教学管理工作都获得了学生、家长的认可,也获得了同行的认可,我感到特别的满足。

第三要说说我的所思所想。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注重将学习、实践和思考结合起来,用阅读、交流弥补自己的不足。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一点体会和感受。"只有感觉到工作是一种幸福,你才能对工作充满激情,才能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

小学教育成了我们的忧虑,现在小学师资匮乏,举步维艰,年龄大的身体、精力不好,年轻教师不成熟,教师负担重,人员流动大,给分管领导一种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的感觉。导致学生进入初中后基础薄弱,给初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希望以后尽力想办法解决小学教育所面临现实问题,为我们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教师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班级管理,教学研究上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做。

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落实。

通过思考和实践,我找到了自己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在平时的工作中移情体验、换位思考还做得不好,老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感受,领导要关注下属和教师的感受,下属要关注领导的感受,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没有解决好的环节,在"细"上还做得不是很好,教学工作中有许许多多还需要探索的问题,在尝试中发现了许多需要改变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早日将自己的不足弥补起来,更好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大家,我相信来年我们还会一起见证奇迹。

我涂鸦一首七律《雷家风》送给老师们,谢谢你们为学校所做的一切。

岁岁耕耘不畏难,比肩共勉力拔山。

披星戴月曾几度?踏雪经霜若等闲。

蜡炬成灰无悔去,春蚕到死有情牵。

学校分片区管理的方案篇10

论文关键词:就近原则,招生划片,片区拆迁,贪心算法

本文研究的系统属于厦门市教育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子系统。本系统严格遵守厦门市中小学生招生政策,并根据目前中小学校分布情况,实现了动态分区划片功能。在学校规模、均用地、配套设施、安全方面等满足一定指标的情况下,使学生能够“就近入学”,最优化利用教育资源。

1.招生划片模型

本系统分区划片的主要原则是就近原则,最优化利用教育资源。要求某一地区全体学生在整体上能够就近入学,并不是仅保证个别学生在最近的学校入学。换句话说,确实按照越靠近哪所学校,就在那所学校学习,但前提是能够满足学校承载力,这样才有实际意义。此有三种情况特此说明如下:

图1图2图3

(1)如图1所示,小区一附近只有一所学校a,因而小区一的学生只能被分配到学校a就读,而小区五附近有两所学校,虽然小区五离学校a的距离甚至比小区一更近,但学校a的招生名额已满,因此只能安排到邻近的学校B。这个不违反就近原则。这样综合考虑后,既充分利用了教育资源,又使得的总路程最短。

(2)如图2所示,由于招收名额有限,同一个小区的学生不能到同一所学校就读,如小区五只有20名能上学校a,而另外的230只能上学校B,这时只能采取随机抽号的方法来决定哪20名去学校a,另外的230名去学校B。现在采取的方案就是要拆分小区五。

(3)如图3所示,与(2)类似,由于学校a招收名额有限,同在小区五的学生不能均到距其最近的学校a就读,但是小区四、五与学习a的距离相差不大。可以采取2种方案,第一种方案如(2)情形,即采取拆分小区五;第二种情况是,由于距离差别不大的情况下,采取不拆分小区五,而直接把小区五的学生分到学校a,而把小区四的学生分到学校B,这样使得整个小区的学生可以一起上学。这两种方案孰优孰劣,需要听取民意,不过笔者认为第一种方案更可取。

基于上述原则,设计模型如下:

参数说明:D为综合加权距离;为第j个社区和第i所学校间的距离;为第j个社区分配给第i所学校的学生数;是第j个社区的总学生数;和为第i所学校招生规模的上下限。

目标函数为综合加权距离的最小值,此为就近原则的体现。约束条件即每个学生对应一所学校,且划分到某校的人数尽可能的接近招生名额数,以避免过饱和同时达到最优化利用教育资源。

2.算法设计

蛮干算法以及贪心算法均可求解上述模型。蛮干算法即穷举法,按照一定的次序,找出所有可行解,从而得到最优解。此算好的优点是一定能够找到最优解,但是算法效率低,运行速度慢;贪心算法就是按照某种次序做出一系列的决定(总是选取当前情况下最优的决定,属于局部最优),使得某个决定仅作一次,且不再重复。这种算法要比蛮干算法在运行速度上快很多,但是,遗憾的是贪心算法并不总能导致最优的结果。在求解过程中我们将蛮干与贪心这两种算法有效的结合,效率大大提高,且大多情况下可以得到最优解。

算法流程如下:

图4分区划片算法流程图图5特别分配算法流程图

3.实例验证

我们选用厦门市进行实验,为确保数据真实可靠,系统中均采用来自福建省统计软件的数据和统计局人口普查数据,结合系统可依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每个小区或街道到学校的距离的采样过程中,我们采取把小区或街道看成一个几何形状,取其几何中心,并取其上学人数,抽象成一个点数据。同时也把学校看成一个点数据,通过两点间沿街道的最短路径当作小区或街道到学校的路程;在学校实际已稳定就读的,在招生规模中排除,模型中主要考虑新生入学人数以及转入转出人数,以保持已就读学生的划片区稳定性。

为保持现有招生结构的稳定一致,系统中按照目前给定划片区域及其情况作为初始状态。利用当前数据对小学进行重新分区划片,为了使结果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系统并非一步到位,将小区(或约特定生源)划分到具体指定的某个学校,而是利用聚类思想,先进行宏观的处理,将整个湖里区划分成如图5中蓝色所示的大的片区,每个片区中容纳适当的小学数量,即一个片区对应多所小学,多个小区。片区划分之后,再利用分区划片模型对每个小区的生源进行微观的处理,如图6。图5中红色部分为原有电脑派位系统得到的一对一划分结果,即一个片区中只有一个学校,蓝色为我们系统实验结果,一个片区对应多所学校。

旧城改造更新以及新区开发建设速度的加快,大部分学校周边已规划建设或更新改造,学校扩建增容难度加大,为解决这个问题,本系统设计了拆迁划片微调功能,如图7所示。以前埔社区为例,依实际情况调整拆迁学生人数,从“可选片区”中选择迁往目的片区,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即把前埔社区的一部分拆除,一部份迁往蔡塘社区,而另一部分迁往长青社区。

图5厦门市湖里区宏观规划示意图图6厦门市瑞景社区微观招生划片示意图

图7拆迁划片微调功能表1前埔社区拆迁划片微调结果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