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财产税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0:21

简述财产税的特点篇1

摘要:财政工作是政府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信息以简短精悍的篇幅直接反映财政工作运行状态,又以其充实具体的内容折射出政府“以财惠民”工作的开展,让读者民众了读懂知晓“国家的账簿”。笔者作为财政部门的文字工作者,将从标题、导语、内容主体三方面分析、总结、概括财政信息编写中的“简”与“实”。

关键词:财政信息;简;实

财政信息是政务信息的一种,指用信息的方法反映财政工作运行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包含了有关财政工作及其相关情况、资料、数据所蕴含的内容的统称。财政信息的任务是:反映财政部门工作以及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情况,为党和政府把握全局、科学决策和实施领导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当好党委、政府决策的参谋助手。本文中财政信息的“简”指:标题要简明、导语要简练,“实”指内容的充实。

一、标题要简明

信息的标题是从信息内容中概括出来的,是信息主题的提炼,标题一般为“实题”,即把信息的主要事实、基本内容浓缩成一句话,最多不超过两句话,通常政务信息标题无主、副小标题之分。文好题一半,信息的标题是内容的“眼睛”,好的信息标题应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看标题就知道要说什么事。标题的制作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字高度概括、汇总信息内容的精华部分,坚决剔除多余部分,剪掉枝叶。信息标题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直述内容类:题目一语中的,不兜圈子,常用于内容主题单一的信息、动态信息或一句话信息。宣传财政工作的信息,最常见的为“投入多少资金,办了什么事”模式,例如:

《江西安远县5000万元防控柑橘黄龙病》:近日,江西省安远县筹措资金5000万元用于砍除清理病树补助、统一喷药补助、印发宣传资料、技术培训和扶持转产补助等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摘自《中国财经报》2014年2月21日)

《宁夏青铜峡市财政预算月收入破亿》:2014年1月末,宁夏青铜峡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4亿元,比去年增长10.2%,比2012年增长19.5%。公共财政预算月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实现开门红。(摘自《中国财经报》2014年2月11日)

2.题文承接类:信息正文与信息标题紧密相连,融为一体,标题成为信息正文的一部分,在信息内容中不再重复表述。例如:

《湖南湘乡首季实现“开门红”》:截至3月底,湘乡市累计完成财政收入42188万元,完成年预算的27.36%,同比增加13379万元,增长46.44%。该市通过培育重大产业、服务重点企业等,确保重点项目增产增收。针对企业在融资、用电、销售等方面的困难,多方协调,力促新增税源企业及早发挥经济和税收效益。同时,财税部门坚持依法治税,改善税收环境,加大征管力度,堵塞征管漏洞,确保了收入应收尽收。(摘自《中国财经报》2013年4月11日)

3.概括归纳类:这类信息标题反应的是几个方面的内容总括,便于使读者了解事物的整体概貌,其标题多采用概括性的省略语,常见于涵盖信息点多、信息量大的综合信息。例如:《大连市创新推动财政反腐倡廉》、《湖南财政服务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等。

二、导语要简练

信息导语位于题目之下,用于交待信息的背景材料,交代信息发生的特定条件,反映信息的整体轮廓,奠定全篇信息的基调。也就是当信息的标题不能为后文内容起概括作用时,需要用导语铺垫一下,交代有关事项再展开。

财政信息中存在有导语信息和无导语信息两种,对于无导语信息的编写方法属于上文所述的“题文承接类型”,既信息标题起到了铺垫作用,后文可直接紧跟标题陈述内容,无需导语铺叙过渡。对于有导语的信息,本文认为导语的制作应当直奔主题、开门见山,以资金、财政政策和目的为核心,突出重点,删除掉多余、无关、与主题联系不紧密的词句,直到用最少的字词、最短的句子高度概况点名全文的中心内容。本文列述两种常见的财政信息导语制作方法:

1.铺垫过渡式:常见于信息题目的铺陈作用不明显,需要用导语做铺垫,用一句话把题目和内容承接起来,点出有关具体事项,为后文展开起承上启下作用。例如:《辽宁去年累计减免税289亿元》

去年,辽宁省落实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为各类企业累计减免税收289亿元,切实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据了解,辽宁各级财税部门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消除重复征税,为15.7万户十点企业及其下游企业减轻税收负担12.4亿元;大力支持企业出口,实施出口产品免抵退税政策,全年办理出口免抵退税253亿元,受惠企业近万户;实施提高小为企业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至2万元,小型微利企业减征企业所得税等政策,全年减免相关税收23.6亿元,惠及60多万户小微企业及个体商户。

上述信息中,第二段为导语,起承上启下过渡转接作用。

2.一语道破式:这类导语概括性更强,用词更简,不需铺陈事实,不需承上启下过渡,主要在导语中提出中心问题,或者说明信息产生的动机原因。例如:

《三门峡市多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导语:近年来,河南省三门峡市充分运用财政政策手段,多措并举,支持企业改革和发展。

《宁陵县产业集聚区破解企业用工瓶颈,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导语:宁陵县产业集聚区为破解企业用工难题,多措并举,破解用工瓶颈,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摘自《河南日报》2013年11月25日)

上述信息中的导语不叙述具体事项,只点出核心问题,至于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如何多措并举破解用工瓶颈”,这些“问题”和“举措”到底是什么,需要读者紧跟在后文中寻找。

三、内容要盈实

内容是信息的主干部分,它把标题和导语中概括的要点、提出的问题详尽展开论述,彰显主题,信息内容的主要特点是:充盈、平实。

1.充盈即言之有物。财政部门是党委和政府的“管家”、“钱袋”,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惠民增收的主力军,财政收入大部分来源于群众,最终还要回归到群众中去。“实”是财政工作的灵魂精髓,财政信息本着“惠民增收办实事”这一目的,要求每位财政信息工作者深入了解基层,重点了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树立解决问题的意识,真实反映,理性剖析,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可行性措施,推动问题解决,不能装腔作势、人云亦云。

2.平实即言为民声。抱着“写群众问题,让群众乐意去读”的态度,语言朴实通俗,由官话、套话向群众语言转变,做到不堆砌辞藻、不穿靴戴帽、不写艰深晦涩句子,避免用单纯的理论语言来讲大道理、打官腔。另外,财政信息是为了客观反映财政工作实际,是辅助上级决策、当好参谋的窗口,而非展示个人文采的平台,在编写信息内容时,如果没有经过认真调研,不能忽视客观情况去可以掩盖问题,也不能夸大其词。

总之,编写财政信息应培养出“化繁为简”又“质朴天然”的文风,学会把复杂的问题,用简短清新朴实的文字,贴近群众实际生活,表达出为民造福的真实意愿。(作者单位:漯河市财政局)

参考文献:

[1]谢亦森:《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2月版

简述财产税的特点篇2

【关键词】税基评估;评估准则;批量评估

中图分类号:F233;F8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7-0099-04

2014年7月30日的《京华时报》指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表示正和财政部、税务总局考虑将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的可行性,全国人大正在起草房地产税立法草案,预计两三年后推出。早在2011年,我国就将上海和重庆作为房产税启动试点,和试点只针对房产征税不同,这次全国范围的房产税将对房产和土地征收。随着房产税的立法改革,以税收为目的的资产评估对我国资产评估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以税收为目的的资产评估主要是对评估行业可以涉足的税种的税基进行评估,如物业税税基评估、不动产税基评估、财产税税基评估、所得税税基评估和关税税基评估等。虽然我国资产评估协会于2006年7月设立了税基评估专业委员会,对财产税类评估一直进行研究并模拟物业税的税基评估操作,但是在评估行为规范上仍缺少准则的约束和指导。

税基评估在美国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已有较久的发展历史,税基评估准则更是根据评估实践的发展定期进行更新,基本涵盖了评估程序、步骤、技术方法等方面,为税基评估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指导。本文将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iVSC)制定的国际评估准则(iVS)、美国评估促进会(aF)制定的专业评估执业统一准则(USpap)、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RiCS)制定的评估准则(RedBook)、国际估税官协会(iaao)制定的不动产批量评估准则(maRp)、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定的跨国企业与税收管理的交易定价指南(tpG)、美国国内税务局(iRS)制定的国内税收手册(iRm)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中国税基评估准则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国外税基评估准则制定背景

(一)iVS

2011年的第九版iVS将2007年第八版中(2005年第七版)的评估指南13――财产税批量评估删除,原因是该评估程序与一般评估程序没有不同。本文内容的比较取自第七版iVS的评估指南13――财产税批量评估。

(二)USpap

2012―2013版的USpap中的准则6――批量评估和报告,对不动产批量评估的基本要求、评估要求、评估方法、披露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原则规定,但是该批量评估准则并非局限于税基目的的评估。咨询意见18――自动评估模型(aVm)的使用以及咨询意见32――从价税评估和批量评估业务,对评估准则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的应用进行了阐释,并从评估准则委员会的角度提供了相关评估事项和解决建议。

(三)RedBook

RiCS与英国评估与拍卖师协会、英国税基评估协会共同制定了资产评估指南(俗称红皮书,RedBook)。2011年5月,第七版RedBook,其中英国指南3(UKGn3)是有关资本收益税、遗产税、印花税和土地税的税基评估。

(四)maRp

国际估税官协会(iaao)于1934年成立,是由财产税基评估及税收专家组成的协会。2011年1月iaao颁布了最新版的《不动产批量评估》(StandardonmassappraisalofRealproperty,本文简称为maRp),包括准则范围、简介、资产数据的收集和维护、评估、管理中的注意事项、参考文献、词汇等部分。该准则的遵循和使用纯属自愿,如果存在任何与USpap或国家法律冲突的内容,一切以USpap或国家法律为准。

(五)tpG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立于1961年,是由34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1979年,oeCD了《交易定价与跨国企业》报告,通过对报告的修订,1995年7月13日oeCD委员会正式出版了《跨国企业与税收管理的交易定价指南》(oeCDtransferpricingGuidelinesformultinationalenterprisesandtaxadministrations,本文简称为tpG),后经几次修订,最终形成2010年7月22日颁布的版本。

(六)iRm

美国国内税务局(iRS),隶属于财政部,其颁布的国内税收手册(internalRevenuemanual,iRm)包含39部分内容,其中第4部分――审查程序中包括119章内容,第48章为技术程序,其第四节和第五节分别为企业价值评估指南和无形资产评估指南。这两个指南制定的目的是为美国国税局工作人员在从事企业价值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及遇到相关问题时提供可以依据的指导规范。

二、国外税基评估准则条款比较

(一)准则结构比较

iVS评估指南13――财产税批量评估包括介绍、范围、定义、与会计准则的关系、指南和生效日期六部分内容,25项条款。其中,第一部分包括目的、范畴、要素、程序、评估基础、处理工具、标准和行为规范8项条款;第二部分包括职责、项目和工作范围3项条款;第三部分包括从价税、校准、批量评估、频率评估程序4项条款;第四部分包括不受会计准则支配、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重估与从价税批量评估的关系3项条款;第五部分包括数据收集记录、条款的发展维持、估值定义、评估精准性和一致性、报告的披露、背离6项条款;第六部分为指南生效日期。

USpap的准则6为批量评估和报告,但是该准则并非仅局限于税基评估。该准则包括9项条款,分别是执业基本要求、具体操作要求、影响可信结论的各种因素、批量评估技术的说明和标准化处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标准化批量评估模型的使用事项、评估结论的分析和取舍、书面批量评估报告包括的内容、评估师署名的声明。

RedBook的英国指南3(UKGn3)是有关资本收益税、遗产税、印花税和土地税的税基评估,包括简介、背景介绍、评估基础、定义、进一步解释、评估方法、典型案例和参考8部分内容,共计41项条款。

maRp包括准则范围、简介、资产数据的收集和维护、评估、管理中的注意事项、参考文献、词汇7部分,共计18项条款。其中第三部分包括概述、地理数据、资产特征数据、销售数据、收益和支出数据、成本和折旧数据6项条款;第四部分包括评估模型、成本法、市场比较法、收益法、土地评估、资产类型的考虑因素、重估频率7项条款;第五部分包括概述、人员配备、数据处理支撑、评估服务契约、对收益―成本的考虑5项条款。

tpG包括九章内容,分别是公平原则、交易定价方法、可比性分析、避免和解决交易定价争端的行政方法、文件编制、关于无形资产的特殊考虑、关于对内服务的特殊考虑、成本分摊协议、关于业务重组的交易定价。

iRm中4.48.4为企业价值评估指南,包括前言、发展指南、解决指南和报告指南4小节内容,共计35项条款。4.48.5为无形资产评估指南,也包括前言、发展指南、解决指南和报告指南4小节内容,共计53项条款。

(二)特定术语比较

批量评估(massappraisal)是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应用而兴起的评估方法,它是在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大传统方法与财产特征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数理统计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评估技术。目前,在美国、加拿大、亚洲、欧洲、大洋洲乃至非洲等一些开征不动产税的国家和地区均普遍采用了批量评估技术。

iVS对批量评估的表述为,在给定的时间使用系统、统一并考虑对结果进行统计检验与分析的评估技术和方法对多种类型的财产所进行的评估。USpap的表述为,在某一日期通过采用标准化方法、引用共同数据、进行统计测试等方法对某类群体资产进行评估的过程。maRp的表述为,在给定的时间,采用标准化方法,引用共同数据,并进行统计检验,以对一系列资产进行评估的过程。

在上述定义表述中,iVS和maRp的定义是基于房地产评估以及房产税目的的评估。USpap的批量评估则针对的是房地产(Realproperty)以及个人财产(personalproperty)所进行的评估。

(三)基本要求比较

资产评估信息的收集是税基评估的重要基础和基本要求,其信息收集是否及时、可靠、真实、有效直接关乎税基评估的成效,尤其是税基评估方法中批量评估、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评估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iVS准则中5.1条款为数据收集和系统记录,指出评估师必须获得一套健全的数据收集系统。财产数据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评估数据是围绕土地使用记录而产生的,例如地契、转让文件和买卖信息,在国际、联邦、州或当地政府的管辖权内界定资产所有权或土地权益。市场特征与批量评估的使用目的和预期用途有关。

USpap准则条文6―5规定评估师执行批量评估业务应当收集、查验和分析足以支持下列参数的相关数据:改良物的全新成本、累计折旧、可比资产交易案例中的土地价值、可比交易案例中的资产价值、收益或潜在盈利能力资本化所需要的价值数据。

maRp的整个第三部分都是关于资产数据的收集和维护,包括概述、地理数据、资产特征数据、销售数据、收益和支出数据、成本和折旧数据6项条款,其中3.3条资产特征数据包括资产特征数据的选择、收集、录入、维护和替代定期现场检查5项内容。

tpG中2.9条款指出,纳税人应准备并提供相关文件,以能证明交易价格是如何确定的。指南中第五部分从条款5.1―5.29,指明了文档搜集的规则和程序、确定交易定价的有效信息等规范。条款5.18指出,业务概要、组织结构、外资集团的所有权关系、交易前几年的销售和经营成果、纳税人与外企交易的水平等是有用的参考信息。

iRm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南4.48.4.2.3分析条款中明确了评估师需要分析的必要信息:业务性质和企业发展历史、经济前景、股票账面价值或利润以及企业财务状况、公司生产能力、派息能力、商誉或其他无形资产、股票销售情况以及企业或实体机构的利润情况、在自由开放市场交易的股票或利益、其他相关信息等。

iRm的无形资产评估指南4.48.5.2.3文件编制条款第6条指出,对于特定财产价值的评估需要注意:成本、日期和收购方式,正评估日期,额外评估及评估过的日期,合同或协议信息,市场一般经济前景,类似于评估师意见的其他因素。4.48.5.2.4分析条款第2条指出,所有影响价值的因素都要考虑进来;第3条指出,要分析所有重要事实。

可见,iVS的制定最为原则,对数据收集的规定只是简要说明;tpG是对整个经合组织成员国的规范,其条款较为原则性;USpap的规定也相对简要;iRm对企业价值评估信息的收集相对简要,但是对无形资产评估信息的规范较为详细;maRp是专门针对不动产批量评估的准则,其规定内容最为详细。

(四)评估方法比较

税基评估方法是税基评估体系的核心部分,在物业税评估中,国外一般采用批量评估方法。批量评估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大规模目标财产的价值评估任务,已逐步取代单宗物业税税基评估成为税基评估方法的主流。美国的批量评估技术起步最早,iVS和RedBook并无批量评估方法使用标准的详细说明。

USpap规定批量评估的基本程序是:明确被评估的资产;明确与被评估资产相似的市场区域;明确该市场区域中影响价值的特征(供应与需求);设计模型;对模型进行校准;将模型所反映出的结论与被评估资产的特征结合进行分析;复核批量评估结论。

maRp中对运用批量评估方法确定不动产市场价值的程序进行了规范,并从评估数据的取得和保存、三种经典评估方法在不同类型不动产批量评估中的应用以及批量评估的管理等方面提供了系统的方法和操作的标准。

tpG就税收评估方法的制定明确指出对于利润低于或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交易利润法来进行定价。在税收管理方面,关于传统的交易方法,指南通过2.12―2.55共44项条款描述了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和成本加价法的相关规定;关于交易利润法,指南通过2.56―2.149共94项条款详细介绍了交易净利润法、交易利润分割法的相关规定。

iRm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南4.48.4.2.3中第2条指出,三种公认的评估方法是资产基础法、市场法和收益法。无形资产评估指南4.48.5.2.4第7条指出了三种评估方法的适用条件,并指出,蒙特卡罗(或概率)法类似于贴现现金流法,该方法依赖于通过概率分析取得预期值的估算范围;期权估值法适用于长期高风险无形资产,这种资产的初期费用明显且预期收益在久远的未来。

三、对中国税基评估准则制定的启示

(一)不断检验并完善税基评估理论

我国税基评估理论研究在评估的主体、客体、方法、程序等方面已有一些成果,但是对于理论的普适性需要实践的检验,尤其是税基评估模型的构建。对于建模方法的掌握并不难,主要是模型应用评估的准确性。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要了解实况中的影响因素并剖析真正的经济实质,做到模型随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因此,在学习国外税基评估准则的同时,要多模拟和操作国外税基评估的案例,理论研究部门要和评估师事务所等相关实务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用国内外实践来指导我国税基评估理论步入成熟,进而为税基评估准则的制定打下基础。

(二)掌握税基批量评估方法的运用

作为税基评估体系的核心,税基批量评估的理论和技术在国际上已经较为成熟,而我国要掌握该方法,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好充分准备。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和配套计算机辅助系统;其次,评估人员要掌握多元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并能熟练运用;最后,评估人员还要有充分的会计、税务、房地产等相关基础知识的储备。这样才能为将来税基评估准则的有效实施做好准备。

(三)建立完善的税基数据采集制度

首先,对于数据采集源的选择,要根据税基评估原理和方法中所要求和涉及的数据来采集,并非多多益善,所需数据必须能够量化处理,尤其是某些定性数据源,要科学量化后再纳入数据库;其次,拓宽数据获取渠道,如税收征管部门提供纳税信息,其他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对象的基础背景资料,公开市场信息、实地勘察信息等,从多角度印证来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最后,对于数据的整理和维护,需要设立专业部门来操作,要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工具进行数据的管理。这是将来税基评估准则制定的基本要求。

(四)构建高效共享的税基信息系统

要想在全国有效推广税基评估,相关部门需要以大市场的视角,本着共享的原则,全面整合市场信息,以现代化咨询手段为依托,建立现代化税基信息电子系统,并利用政府信息网站向公众提供统一的网络资料库和电子化的公共服务。这样不仅方便了客户需求,便利了机构评估,更提高了整体市场效率。这是将来税收征管以及税基评估的必然趋势,也是税基评估准则得以有效推广的市场条件。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ValuationStandards.internationalValuationStandardsCommittee.2011.

[2]UniformStandardsofprofessionalappraisalpractice.appraisalFoundation.2012.

[3]RiCSValuationStandards-GlobalandUK.theRoyalinstitutionofCharteredSurveyors.2011.

[4]StandardonmassappraisalofRealproperty.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assessingofficers.2011.

[5]oeCDtransferpricingGuidelinesformultinationalenterprisesandtaxadministrations.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2010.7.

[6]internalRevenuemanual.internalRevenueService.http://irs.gov/.2013.

[7]周琳娜.基于物业税开征目的的批量评估系统研究[D].厦门大学,2007:53-55.

[8]李娟.我国物业税税基评估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12):7-9.

简述财产税的特点篇3

关键词:营改增;特殊事项;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抵扣;链接

一、服务于增值税的会计科目和专栏设置

财政部2016年12月3日印发的《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16]22号,以下简称《规定》,要求:(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额”等十个明细科目;(2)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内设置“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减免税款”等十个专栏;(3)一般纳税人采用简易计税方法核算增值税的,在“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下再设置“简易计税”明细科目;(4)小规模纳税人只需在“应交税费”科目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不需要设置上述专栏和除“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代扣代交增值税”外的明细科目。

二、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财税链接

(一)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一般规定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6]36号,以下简称《办法》)第27条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1.用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

纳税人的交际应酬消费属于个人消费。

2.非正常损失涉及的进项税额:(1)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和运输服务;(2)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除固定资产以外的购进的货物、修理修配劳务和运输服务;(3)非正常损失的不动产,以及该不动产所耗用的购进货物、设计和建筑服务;(4)非正常损失的不动产在建工程所耗用的购进货物、设计和建筑服务。

3.购进的旅客运输服务、贷款服务、餐饮服务、居民日常服务和娱乐服务。

(二)若干概念范围

《办法》第27至28条及其注释规定:

1.纳税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不动产,均属于不动产在建工程。

2.所谓货物,是指构成不动产实体的材料和设备,包括建筑装饰材料和给排水、采暖、卫生、通风、照明、通讯、煤气、消防、中央空调、电梯、电气、智能化楼宇设备及配套设施。

3.所谓无形资产,是指不具实物形态,但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包括技g、商标、著作权、商誉、自然资源使用权和其他权益性无形资产。

4.所谓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者移动后引起性质、形状改变的财产,包括建筑物、构筑物等。

5.所谓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有形资产。

6.所谓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丢失、霉烂变质,以及因违反法律法规造成货物或者不动产被依法没收、销毁、拆除的情形。

(三)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计算和税收处理

《办法》第29至33条规定:

1.适用一般计税方法的纳税人,兼营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而无法直接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的,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期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销售额+免征增值税项目销售额)÷当期全部销售额。

2.已抵扣进项税额的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不含固定资产)、劳务、服务,发生本办法第27条规定情形的,应当将该进项税额从当期进项税额中扣减;无法确定该进项税额的,按照当期实际成本计算应扣减的进项税额。

3.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发生本办法第27条规定情形的,不得抵扣的进税税额=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净值×适用税率净值,是指纳税人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计提折旧或者摊销后的余额。

4.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因销售折让、中止或者退回而退还给购买方的增值税额,应当从当期的销项税额中扣减;因销售折让、中止或者退回而收回的增值税额,应当从当期的进项税额中扣减。

5.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当按照销售额和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1)一般纳税人会计核算不健全,或者不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2)应当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登记而未办理的。

(四)不得抵扣或迟延抵扣等情形下进项税额的处理

1.不得抵扣。一般纳税人发生《办法》第27条规定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事项,经税务机关认证后,进项税额计入成本费用或资产成本,即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借记相关成本费用或资产科目,借记“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经税务机关认证后,应借记相关成本费用或资产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2.非正常损失。发生非常损失或其他原因已抵扣的进项额不应抵扣、应予转出时,按应转出的进项税额,借记相关损益科目或资产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3.分年抵扣。国家税务总局2016年15号公告《不动产进项税额分期抵扣暂行办法》规定:纳税人2016年5月1日以后取得或发生的不动产或不动产在建工程,其进税额按该公告规定分2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第一年从取得上述资产时起抵扣比例为60%,第二年从取得上述资产时起第13个月抵扣比例为40%:(1)当年应当按取得成本,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按当期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以后期间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2)尚未抵扣的进项税额待从第13个月起允许抵扣时,按允许抵扣的金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

4.贷到票未到。一般纳税人购进的货物等已到达并验收入库,但尚未收到增值税扣税凭证并未付款的,应在月末按货物清单或相关合同协议上的价格暂估入账,但不需要将增值税的进项税额暂估入账。待取得相关增值税扣税凭证并经认证后,用红字冲销原暂估入账金额;再按应计入相关成本费用或资产的金额,借记“原材料”、“固定资产”等科目,按应付金额,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

5.代扣代缴。境外单位或个人在境内发生应税行为,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以购买方为增值税扣缴义务人。境内一般纳税人购进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按应计入相关成本费用或资产的不含税金额,借记“生产成本”、“o形资产”、“固定资产”、“管理费用”等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应付或实际支付、已扣除代扣代缴税款后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按应代扣代缴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代扣代交增值税”科目。实际缴纳代扣代缴增值税进,按代扣代缴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代扣代交增值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6.进项税额抵扣情况发生改变。因改变用途等原因,致使原已抵扣或记入待抵扣、待认证的进项税额,按现行税制不能抵扣,或者相反,原不能抵扣的转为可以抵扣:(1)原已计入进项税额、待抵扣进项税额或待认证进项税额,但按现行规定不能抵扣的,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应付职工薪酬”、“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待认证进项税额”科目;(2)原不得抵扣且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因改变用途等用于允许抵扣的应税项目,应按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经上述调整后,应按调整后的账面价值在剩余尚可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或摊销。

一般纳税人购进时已全额抵扣进项税额的货物或服务等转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而应分二年抵扣的,对于结转以后期间的进项税额,应借记“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尔后再在以后年度进行抵扣,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

7.小规模纳税人采购业务。小规模纳税人“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不设“进项税额”专栏,发生购买物资、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应按含税价入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应直接计入相关成本费用或资产价值,不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核算。

三、销售过程中涉及增值税特殊事项的财税链接

(一)会计确认收益时点早于或晚于应税时点

1.会计上确认收入或所得(以下统称收益)的时点早于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点时,会计上计算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以下得称销项税额)应计入“待转销项税额”明细科目,即借记“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待转销项税额)”、“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待纳税义务发生时,再借记“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或“简易计税”科目,下同)。

2.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点早于会计上确认收入或利得的时点,应将应纳增值税计入“应收账款”等科目,即按应计销项税额(或“应纳税额”,下同),借记“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待会计上确认收益时,再按应确认收入(不含税),借记“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

(二)试同销售

视同销售行为,一般特点是在会计上不作收入确认,其借方是冲减负债或净资产,或增加资产成本,在增值税处理上则按税收规定确认销项税额,即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利润分配”、“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科目。

(三)“营改增”跨期事项

“营改增”之前已确认收入,但因未达纳税时点而未计提营业税的,在纳税时点届达时已应改征增值税时,应在增值纳税义务发生同时冲减当期收入,已经计提营业税但未缴纳的:(1)应借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交教育费附加”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2)根据调整后收入(不含税)计算应计增值税,借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或(“待转销项税额”)等科目。

“营改增”后,取消“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重设“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般使用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

(四)差额征税

1.相关成本费用抵销销售额:(1)成本费用发生时,按应付或已付金额,借记相关成本费用或资产科目,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2)待取得有效扣税凭证且纳税义务发生时,按允许抵扣的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抵减)”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工程施工”等科目;(3)确认销项税额时,应当按照扣减后的销售额计算。

2.金融商品转让增值税。按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金融商品转让按盈亏相抵后余额作为销售额处理的,在金融商品实际转让月末:(1)如为转让收益,按应纳税额,借记“投资收益”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科目;(2)交税时,借记“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3)如为转让损失,则转入下月抵扣,借记“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等科目;(4)年末,本科目如为借方余额,则借记“投资收益”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科目。

(五)出口退税

1.未实行“免、抵、退”办法的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按规定退税的:(1)按规定应先计算的应收退税款挂账,借记“应收出口退税款”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2)收到退税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出口退税款”科目;(3)退税额低于购进时进项税额的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2.实行“免、抵、退”办法的一般纳税人:(1)出口货物在出口后结转销售成本时,按退税额低于购货时进项税额的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2)按当期出口的进项税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作的差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纳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3)在规定期限内,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不足以抵减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不足部分给予退税的,应在实际收到退税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

四、其他特殊事项

1.减免增值税。对于当期按规定计算应交增值税后减免税款的,应按减免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科目,贷记损益类相关科目。如果在销售时已确定减免税款,减免金额应直接计入损益科目。

2.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技术维护费用抵减增值税额。按“营改增”有关规定,企业初次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以及缴纳的技术维护费等费用,允许在增值税额中全额抵减,执行时可按应抵减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等科目。

3.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列示。“应交税费”科目下的“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额”、“待认证进项税额”、“增值税留抵税额”等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列示;“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等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负债”或“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列示;“应交税费”科目下的“未交增值税”、“简易计税”、“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代扣代交增值税”等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交税费”项目列示。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G].互联网,2016,12.

简述财产税的特点篇4

摘要:“营改增”规划的实践,是国内税费制度改革发展的关键一步。我国自2012年起开始设立“营改增”试点,营业税征税范围逐步缩减,增值税的征税范围逐步扩大,2014年已扩展至电信行业,在这个过程中“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也逐步显现。本文就“营改增”对电信业的财务管理各方面的影响进行简要阐述,并尝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营改增电信业财务管理

税收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每一次税制改革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1994年起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分别确立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收范围,两大税种平行征收,互不交叉。但是渐渐地两税并行的情况显现出诸多弊端,而增值税征收范围逐步扩大并取代营业税成为国际大趋势。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而后为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解决部分行业重复征税的问题,自2012年1月1日起,将上海作为试点地区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实施“营改增”政策,至此,拉开了货物劳务税收制度改革的序幕。地域方面,“营改增”的实施地区于2012年8月1日起,已推广至全国;行业方面,电信业也从2014年6月起,被纳入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中。

从电信行业过去一个季度的经营业绩看,“营改增”税制改革给电信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尤其是财务方面的影响最为突出,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是,企业在税制改革后所面临的财务方面的问题并怎样结合“营改增”的改革政策对财务管理的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营改增”范围的文献综述

增值税最先于1954年出现于法国,目前这一政策已被130多个国家所用,我国自1979年引入增值税以来,一直采用的是增值税和营业税两税并行的形式,现今已开始扩大增值税范围的税制改革。Reugebrink1997年提出的“全范围内抵扣”的说法为全面实行增值税提供了理论来源,他认为在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活动过程中,所有由供应方收取的税款都能够抵扣,也即增值税可在全范围内抵扣。1992年泰特在比较各国税收制度以及执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增值税若包含从生产到零售的各个环节将更加可取,他的这一理论为电信业实施“营改增”提供了理论支持。关于“营改增”范围应包括哪些行业这一问题,国内学者大致分为两派,诸多人认为增值税将全面取代营业税,而又有一部分学者并不赞同将增值税扩展至全行业全地区,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应暂缓考虑。2008年苏筱华[1]提出增值税和营业税存在交叉征税,这不利于简化税制,而且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将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劳务项目排除在外,因此造成增值税链条的中断,这样既阻碍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不利于第二、三产业税负平衡。许善达[2](2012)认为营改增将成为制约第三产业发展的重大制度性障碍之一,因此大中城市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大前提就是营业税向增值税的转型。楼继伟[3](2013)提出营改增的税制改革应该一次性在全国全行业内实施,这是由增值税的特点决定的,而且这将使得税率的设置更简单,抵扣链条更完整。而对这一问题持有异议的学者认为对于营改增这一政策应该对一些特殊行业暂缓执行。比如胡怡建[4](2013)指出对于我国服务行业营改增政策应先从生产性服务业再到生活性服务业逐步推进,而且考虑到铁路运输、邮政通信等行业具有跨地区经营的特点,不适宜实行地区试点,而应直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赵丽萍[5](2010)从产业结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认为对于产业附加值低的增长空间小的行业应暂缓实行营改增政策,而相反地,对于那些具有高的产业附加值且对产业附加值具有引导作用的服务业则应成为营改增优先考虑的对象。

(二)电信业“营改增”问题的文献综述

国内部分学者单独将电信业作为“营改增”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研究问题主要集中在对电信业征收增值税所带来的影响。黄栀梓[6](2012)认为将邮电通信业和建筑业等服务业纳入到营改增试点范围,企业的税负有望降低。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郭凡礼(2013)提出不同观点,他认为营改增将对电信业利润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利润会因为纳税的增多而下降。对于这一问题梁翠琼[7](2013)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她提出营改增对电信业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资本购置成本降低,另一方面行业税负增加,收入及利润均下降,从而整个行业信息系统更改的难度也将增大。

二、电信业的概况以及实施“营改增”的现实意义

电信业的业务范围包括基础电信服务和增值电信服务,基础电信服务是利用固网、移动网、卫星、互联网,提供语音通话服务的业务活动,以及出租或者出售带宽、波长等网络元素的业务活动;而增值电信服务,是指利用固网、移动网、卫星、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短信和彩信服务、电子数据和信息的传输及应用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等业务活动。在将电信行业纳入到征税范围后,基础电信服务及增值电信服务分别适用11%和6%的税率。电信行业作为我国的先导性行业,具有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两大特征,其中前者主要是指电信业的网络系统,网络运营需要拥有用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网络设施,这会产生巨大的固定成本,但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其平均成本也会不断下降,从而带来规模经济;而后者是针对电信企业,当其同时生产两种产品如市话服务、长话服务等的费用低于其单独生产每种产品所需成本的总和时,将给企业带来范围经济效应。

总的来说,对电信业实施营改增有以下几点现实意义:(1)从产业角度来看,在实施“营改增”之前,电信业企业经营活动开具的是营业税发票。以至于下游的很多增值税纳税人因购进电信产品或业务而不能够做进项抵扣,实施“营改增”之后将有利于完善第三产业的增值税抵扣链条,进一步改善我国税收环境并完善我国的产业结构。(2)从税制角度来看,由于实施增值税后,电信企业的购进资产可以抵扣,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税负,再者,“营改增”能够优化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消除重复征税的状况。

三、“营改增”对电信行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影响

根据前文所述,可知“营改增”对电信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实施“营改增”政策后对电信业会有哪些影响呢?本文主要从企业财务的角度来探讨税制改革影响,并分别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会计核算方面的影响

“营改增”税制改革必然会影响会计核算,因为对于缴纳营业税的企业,需要按营业收入乘以适用税率计算应交的营业税。在改革之前,企业的会计账簿中,会计分录为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通过这种记账方式营业税将可以税前扣除,同时企业相应业务发生的成本也可按实际发生额列支。但是在改革后,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企业所缴纳的增值税不能再作为企业成本准予税前扣除,另外,之后企业所取得的营业收入,还要按照规定换算为不含税收入,在此基础上再计算销项税额;对于电信行业的外购货物和劳务,如果能够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则可以通过“以票抵扣”或是“计算抵扣”的方式将其进项税额予以抵扣,将所发生的支出以不含税价格入账。因此,从会计核算上来看,税制改革给企业的相关收入、成本以及税金的核算都带来了较大变化,企业财务管理不能再维持以前的旧模式而应做出调整。

(二)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各个财务报表结构及金额变化的角度来分析“营改增”税制改革所带来的的影响。首先对于资产负债表,因为“营改增”政策使得企业购进的设备等固定资产可以凭票抵扣,则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将减少,相应地累计折旧金额也会减少,此外其应交营业税也不再列示;其次利润表上,营业税金及附加在改革后将产生巨大变化,因为这一科目反映的是企业经营业务所承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等,在改革后营业税将被剔除,而城建税以及教育费附加的计征都需要根据流转税金额核算,故而也会随之改变,总的来说,经过改革最终企业的税金和成本都会降低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对于现金流量表,由于增值税特殊的计算方式,需要分别核算销项税额及进项税额,这样会导致企业投资活动中的现金流出量增加,同时因营业税消除所带来的成本费用的降低,也会使得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上升。为了更加详实的说明“营改增”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本文截取了中国联通2014年第三季度的部分报表项目:

从表1中可以看出,其他流动资产较上年增长了193.0%,分析原因是由于“营改增”政策的执行,使得企业待抵扣的增值税增加,这一现象又通过“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反映导致的。此外,根据上文的分析,增加的增值税以及本期利润总额较去年同期利润的上升导致企业应交所得税也较上年增加。表2中“营业税金及附加”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2.8%,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自6月1日起执行“营改增”政策后营业税税金减少所致。

(三)发票管理方面的影响

“营改增”不仅影响了相关发票种类,而且还影响了发票管理。增值税发票与普通发票的最大不同在于,增值税实行凭票抵扣的政策,发票在起到完税凭证作用的同时,又能体现出其税负的连续,通过发票可将产品的各个环节如生产、加工以及最终消费联系起来,为此,增值税发票的获得、传递甚至作废等过程监管更加严格。目前,国家对增值税的监管非常严格。上升到法律层面,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情节严重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简言之,相对于原来的营业税发票管理,增值税的管理要求更高。此外,增值税管理操作程序复杂,认证手续繁琐,汇总纳税的工作量很大,如果企业对这一业务流程不熟练,将会加大企业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四、“营改增”下加强电信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现如今,电信企业已开始全面实施“营改增”计划,各个企业应做好规划,主动应对改革,提高管理水准,以维持和获取更高的利润。本文针对上述影响提出如下几方面的管理建议:

(一)改进会计核算程序

鉴于改革后增值税的征收管理较营业税的征管更严格,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必然会不适应新的纳税管理程序,相应地企业原来的会计核算程序也会不匹配。为此,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部门,应实时监测会计核算过程,建立完整的增值税明细账,根据情况及时调整策略。面对这项改革,企业还应积极实施税收筹划,例如针对所购进的设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避免税负的增加。另外,复杂的增值税处理程序表明企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企业应该在引入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加强对老员工的培训,全面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二)加强财务业务融合,将财务管理前移

“营改增”后,企业应充分考虑政策要求和自身情况,转变观念,将财务管理工作提到业务流程前段,并与业务部门配合共同梳理本公司的营销模式,根据业务情况分析是否有视同销售等特殊业务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新的资费营销方案,同时综合分析视同销售税额对营销案整体效益的影响,以避免税务风险。此外,对于拥有诸多分公司的电信企业要改进财务处理流程,还可以考虑进行总公司与地区分公司间的业务转移,以获取更多的税收支持,而后随着公司税制的完善就可以此避免税收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三)加大发票管理力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从前文的论述我们可以认识到,对于发票管理,更应该引起重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完善管理。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发票管理培训,及时发现漏洞、保障监督,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以一般纳税人为例,具体操作过程如下:电信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将发票联与抵扣联交予接受服务一方,自留存根联合记账联,存根联用于留底,财务部门则负责根据所收取的记账联做原始凭证记账。电信企业还要制定严格的领购和填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制度。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企业管理,减少风险、避免损失,确保企业的经营目标,全力应对“营改增”给电信行业生产经营所带来的冲击。

五、总结

综上所述,“营改增”为电信行业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我们如果能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事先做好规划完善财务管理方案,在这一措施逐渐融于电信业之后,便可以享受其给电信企业带来的实际收益。总之,“营改增”的实施,是我国税制改革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由于作者所获资料的时间期限及

参考文献的缺乏,使得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不足,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逐步深入,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企业结合实务对决策进行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苏筱华.中国流转税制研究[m].中国税务出版社,2008.

[2]许善达.会长在“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许善达“两会”期间答记者问[J].注册税务师.2012(4).

[3]营改增双扩围:税制改革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n].东方早报.2013-4-18.

[4]胡怡建.进一步深化营改增[J].中国财政.2013(8):24-26.

[5]赵丽萍.关于增值税的扩围改革[J].税务研究,2010(11):34-36.

简述财产税的特点篇5

一、《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财税〔2016〕36号)第一条第(五)项第1点所称“保本收益、报酬、资金占用费、补偿金”,是指合同中明确承诺到期本金可全部收回的投资收益。金融商品持有期间(含到期)取得的非保本的上述收益,不属于利息或利息性质的收入,不征收增值税。

二、纳税人购入基金、信托、理财产品等各类资产管理产品持有至到期,不属于《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财税〔2016〕36号)第一条第(五)项第4点所称的金融商品转让。

解读:上述两条明确了36号文件对归属于“贷款”税目的具有利息收益兴致的金融产品,对今后金融产品收益是否缴纳增值税的判断,有了新的更明确的依据。

明确了持有至到期的各类资管产品不属于“金融商品转让”。

这样,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的基金产品分红收益\资管产品分红\信托计划分红等等,不缴增值税,持有至到期收回本金和非保本浮动收益,也不缴增值税。

但根据36号文件,购入基金、信托、理财产品等产品在到期前的转让,还在金融商品转让税目下按差额纳税。

值得注意的是,依照本文件规定的理解,保本+浮动收益的资管产品,由于承诺到期本金可全部收回,因而获得的分红收益属于“保本收益、报酬”,需要按“贷款”税目缴纳增值税。

三、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证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基金以及其他经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批准成立且经营金融保险业务的机构发放贷款后,自结息日起90天内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按现行规定缴纳增值税,自结息日起90天后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暂不缴纳增值税,待实际收到利息时按规定缴纳增值税。

解读:与36号文件相比,扩大了逾期利息不征税的范围,从原银行(包括国有、集体、股份制、合资、外资银行以及其他所有制形式的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见与36号文中附件3第四条)扩展为证券、保险、金融租赁等金融机构,与36号文附件3第一条第二十三款对金融机构定义的范围保持了一致。

注意,根据之前总局对36号文的解读,增值税一贯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但考虑金融行业内普遍存在逾期贷款利息收取困难的实际情况,对超过结息日90天的应收未收利息给予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确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特殊照顾。

90天内的利息在计提当期缴税,与是否收到利息款无关,90天后发生的利息暂不缴税,前期已缴的增值税销项不做冲回。

实际收到逾期利息款时,再计算90天后发生的利息和相关税金,原90天内发生的利息不再计缴税款。

四、资管产品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以资管产品管理人为增值税纳税人。

解读:针对资管产品运营中纳税人的争辩,终于有了定论,以资管产品管理人为纳税人.资管产品收取的管理费,按6%征税,可以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投资方可以抵扣。资管产品管理人代受托人或投资人收取的非保本性质的收益,不征税。

注意,根据36号文件,资管产品管理人,如,证券投资基金(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管理人需按金融商品转让,按差额缴纳增值税。

此外,资管产品通常在会计核算上都是“双主体”,这样规定资管产品管理人为纳税人,在实务操作中可能会导致公司收入与税金不匹配等问题。

五、纳税人2016年1-4月份转让金融商品出现的负差,可结转下一纳税期,与2016年5-12月份转让金融商品销售额相抵。

解读:充分考虑了金融商品转让操作的实际情况,解决了营改增衔接期前后,转让金融商品出现的负差如何结转的问题。之前大多数地方的处理口径是2016年1-4月份,出现负差不缴营业税,也不允许结转下一纳税期抵减后期增值税。但是对于频繁操作金融商品转让的金融机构,转让金融商品实际是个连续的过程,而纳税的截断处理,对经营业绩造成明显的影响,不利于金融商品买卖业务的会计核算。

依照此条及最后一条,在2016年1-4月份转让金融商品出现负差的纳税人,可以用负差抵减5-12月份转让金融商品转让产生的增值税额,多缴的税款可以结转以后期间抵减。

六、《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所称“人民银行、银监会或者商务部批准”、“商务部授权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含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的试点纳税人(含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包括经上述部门备案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

解读:从批准扩围到了备案,享受优惠政策的范围扩大。

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财税〔2016〕36号)第一条第(三)项第10点中“向政府部门支付的土地价款”,包括土地受让人向政府部门支付的征地和拆迁补偿费用、土地前期开发费用和土地出让收益等。

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一般纳税人销售其开发的房地产项目(选择简易计税方法的房地产老项目除外),在取得土地时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支付的拆迁补偿费用也允许在计算销售额时扣除。纳税人按上述规定扣除拆迁补偿费用时,应提供拆迁协议、拆迁双方支付和取得拆迁补偿费用凭证等能够证明拆迁补偿费用真实性的材料。

解读:终于明确了房地产企业销售额可以扣除的项目,同时给出了可以扣除的条件,旧城改造\一级开发等城市建设项目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扣除依据。

至此,对于房地产土地扣除项目,基本延续了原营业税下的处理规则。此外,提交的证明材料的范围有了扩展,“拆迁协议、拆迁双方支付和取得拆迁补偿费用凭证等能够证明拆迁补偿费用真实性的材料。”这些只要能证明发生真实性的材料都能作为房地产企业费用扣除的凭证依据。

这部分扣除款项的处理,也是在发生时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类科目,实际纳税义务发生时,再从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转出,计入销项税额抵减。

八、房地产开发企业(包括多个房地产开发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受让土地向政府部门支付土地价款后,设立项目公司对该受让土地进行开发,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由项目公司按规定扣除房地产开发企业向政府部门支付的土地价款。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公司、政府部门三方签订变更协议或补充合同,将土地受让人变更为项目公司;

(二)政府部门出让土地的用途、规划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签署变更协议或补充合同时,土地价款总额不变;

(三)项目公司的全部股权由受让土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持有。

解读:扩大了可以抵扣土地价款的房地产企业范围,多个房地产开发企业组成的联合体设立项目公司,只要符合三个条件就可以享受土地价款的抵扣优惠。

注意,依照本文件,没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与其他房企联合开发,不适用该项条款规定。

九、提供餐饮服务的纳税人销售的外卖食品,按照“餐饮服务”缴纳增值税。

解读:对餐饮服务业是个减税好消息。终结了外卖食品按“货物”17%缴税,堂食按“餐饮服务”6%缴税的奇葩规定,餐饮业可以不再纠结“外卖”与“堂食”的分开核算计税,统一按一个“餐饮服务”税目核算计税就可以了。

十、宾馆、旅馆、旅社、度假村和其他经营性住宿场所提供会议场地及配套服务的活动,按照“会议展览服务”缴纳增值税。

解读:其实这一规定明确了会议展览服务的条件是提供会议场地及配套服务。

之前有个别地方要求提供会议场地按出租不动产缴纳则增值税,这次明确了提供会议室并提供配套服务(比如茶水、卫生等)的,按照会议展览服务缴纳增值税。

十一、纳税人在游览场所经营索道、摆渡车、电瓶车、游船等取得的收入,按照“文化体育服务”缴纳增值税。

解读:游览场所的这些项目,按照“文化体育服务”计税,税率为6%,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十二、非企业性单位中的一般纳税人提供的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鉴证咨询服务,以及销售技术、著作权等无形资产,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

非企业性单位中的一般纳税人提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财税〔2016〕36号)第一条第(二十六)项中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可以参照上述规定,选择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

解读:对非企业性单位的一般纳税人提供的科技、咨询类服务给出的优惠政策,可以自由选择简易计税方式和一般计税方式。

注意,按照36号文件,一般纳税人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的,一经选择,36个月内不得变更。

十三、一般纳税人提供教育辅助服务,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

解读:对一般纳税人提供教育辅助服务给出的优惠政策,可以自由选择简易计税方式和一般计税方式。之前的规定是一般纳税人提供非学历教育服务可以选择简易计税。

注意,按照36号文件,一般纳税人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的,一经选择,36个月内不得变更。

十四、纳税人提供武装守护押运服务,按照“安全保护服务”缴纳增值税。

解读:明确了武装守护押运服务的税目,解决了各地征收过程中,对其服务是按“

“安全保护服务”(6%)还是“交通运输服务”(11%)缴税的争议,依照本规定最后一条,在此之前按11%纳税的企业,多缴税额抵减以后期间应缴税款。

十五、物业服务企业为业主提供的装修服务,按照“建筑服务”缴纳增值税。

解读:明确了需要按照“建筑服务”(11%)而不是“物业服务”(6%)缴纳税款。

值得注意的是,物业公司需要按36号文件兼营业务的处理要求,分别核算分别计税,否则将从高适用税率。另,本文件将此项装修服务按“建筑服务”税目,按照之前多数地方的执行口径,通常可以享受该项目下“甲供材、清包工、老项目”等适用简易征收的相关政策,当然也需要纳税人分开核算,相关费用及税金,计入“应交税费――简易计税”科目。

十六、纳税人将建筑施工设备出租给他人使用并配备操作人员的,按照“建筑服务”缴纳增值税。

解读:终结了"出租建工设备并配备操作人员”是“有形动产租赁”(17%)还是“建筑服务”(11%或3%)的争辩,对有建筑施工设备出租的企业是减税利好消息,依照本规定最后一条,在此之前按17%纳税的企业,可以将多缴税额抵减以后期间税款。

十七、自2017年1月1日起,生产企业销售自产的海洋工程结构物,或者融资租赁企业及其设立的项目子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及其设立的项目子公司购买并以融资租赁方式出租的国内生产企业生产的海洋工程结构物,应按规定缴纳增值税,不再适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或者《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全国开展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政策试点的通知》(财税〔2014〕62号)规定的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但购买方或者承租方为按实物征收增值税的中外合作油(气)田开采企业的除外。

2017年1月1日前签订的海洋工程结构物销售合同或者融资租赁合同,在合同到期前,可继续按现行相关出口退税政策执行。

解读:从海洋工程结构物这项特殊的货物项目,明确了征收政策,从2017年1月1日起,开始缴税。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各种新产品新事物、新服务层出,今后这类新特殊项目的征收、减免规定还会继续。

十八、本通知除第十七条规定的政策外,其他均自2016年5月1日起执行。此前已征的应予免征或不征的增值税,可抵减纳税人以后月份应缴纳的增值税。

简述财产税的特点篇6

[关键词]个税;共同财产;税前;税后;起算时间

[中图分类号]D9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117-03

《婚姻法》所调整的是夫妻内部关系,立法机关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制度设计从婚姻关系本身出发,对共同财产的范围、起算时间予以规定。但事物与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共同财产制度必然与其他制度存在交叉,在与其他制度相联系时,我们发现立法机关忽略了其与其他制度的关联性,仅从婚姻关系内部予以考虑与设计。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所得财产或因其他制度产生变化,但当前共同财产制度却并未将其予以考虑,使得共同财产认定的时间界限存在模糊。因此,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应该对这一制度从内、外两方面进行重新考量,完善该制度及其相关制度。

1个税公平与夫妻共同财产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公民个人为纳税单位。这一纳税单位的选择符合我国《个税法》制定时及以后一段时间内,由于社会整体收入水平低、公民信用信息缺乏等因素导致税务机关无法实际掌握公民收入而无法实际掌握公民纳税的国情,同时也减少了公民自行申报纳税的烦琐,具有高效、便捷的优点。

但在这种征税模式下,公民是独立的、与其他公民个体没有任何关系个体。这当然不符合我国生产、生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夫妻组成的家庭是进行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日常生活通过夫妻间分工、协作进行,生活负担并非公民个人问题,而是以夫妻组成的家庭问题,包括子女的生活、赡养老人及家庭日常生活开支等,这些都无法以公民个人为单位进行计算。在衡量生活水平时,我们也往往不是通过对公民个人,而是对其整个家庭,通过对家庭的收入、人口等来衡量其成员的生活水平,进而衡量社会整体水平。因此,以“调节收入”实现社会公平的我国个得税在征税时应当考虑的是夫妻的整体收入水平,而非只考虑其中一方,这也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基本原则的要求。《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含义为“同等情况应予同等对待”,例如:甲乙两家庭总收入均为7000元(假定家庭只有夫妻二人),甲夫、妻各收入3500元,乙夫收入7000元,其妻无收入来源。按照这一基本原则,两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所处情况相同,在税收中应受到同等对待,具体为,两个家庭均交个税且纳税额相等,或两个家庭均无须纳税。但按照我国税法,甲家庭无须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乙家庭则需要缴纳245元的个人所得税,也即当前税收制度造成了实质上的不平等,违反了这一基本原则。

因此,在此次个税法修改时,包括专家、学者、全国人大委员在内多人都提出“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税。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表示,当前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个人为纳税主体,以家庭为纳税单位就必须先修改宪法。[注:正义网:《委员关注“以家庭为单位征个税”热议公平性及可行性》]

对于徐显明委员的观点,我们显然无法仍简单以社会角度进行思考,而需要借助法律寻求支撑。通过对“以家庭为纳税单位”观点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其基础是“将夫妻所得财产作为一个整体”,再通过对家庭成员等其他因素进行衡量,综合考虑纳税。实质为《婚姻法》中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度。《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享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但将该条与个税相结合时,我们发现,该条并未明确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各自所得财产纳入共同财产的时间界限,即我们无法明确共同财产应为公民税后财产抑或纳税前所得财产。

2夫妻共同财产起算时间的规范分析

对于《婚姻法》中共同财产认定时间,笔者认为,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1正向分析

(1)依据物权理论,“所得”指所有权取得,所有权具有弹力性,内容可以自由伸展或限缩,因此,实际占有与否必然影响所有权归属。全国人大在《婚姻法》释义中指出:“这里讲的‘所得’,是指对财产权利的取得,而不要求对财产实际占有,如果一方在婚前获得某项财产如稿费,但并未实际取得,而是在婚后出版社才支付稿费,此时这笔稿费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同理,如果在婚后出版社答应支付一笔稿费,但直到婚姻关系终止前也没有得到这笔稿费,那么这笔稿费也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网站:npc.省略/npc/flsyywd/minshang/2002-2007/11/content_297449.htm]因此,对于夫妻财产,任意一方只要对某一财产具有所有权,不管其是否对该财产占有,均应属于共同财产。

(2)与税法的关系上,孟德斯鸠指出:“国家收入是每个公民所付出的自己财产的一部分,以确保它所余财产的安全或快乐地享用这些财产。”[注:[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213.]税收作为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亦为国家从属于公民的私有财产中拿走的部分,即税收的当然前提为公民对该财产具有所有权。《个税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是对公民所得财产进行征税。这一规定的前提是国家已经承认了公民对该财产的所有权,也就是在逻辑上承认了私有财产先于国家而存在[注:辛国仁:《纳税人权利及其保护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16.]。按照前述“所有即共同”的法律释义,在征税前,该财产已经为夫妻共同财产之组成部分。

(3)在立法上,1950年,我国首部《婚姻法》公布实施,该法第十条规定:“夫妻双方对于家庭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与处理权。”1980年新《婚姻法》颁布实施,该法第十七条延续50年《婚姻法》关于共同财产的规定,只在法条表述上作出适当修改,该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从两部《婚姻法》立法的社会环境来看,当时我国未对公民征收个人所得税,也未有《个人所得税法》或相关法规、规章的颁布。在这样的条件下,立法者不可能将个税问题涉及《婚姻法》中,其对共同财产的认识是,夫、妻一方应得财产全部为夫妻共同财产。

因此,通过对文本和立法的分析,我们的推论是,我国《婚姻法》中关于共同财产的来源就是公民应当得到的全部财产。在时间点上,是以财产取得为起算点,而非缴纳个人所得税之后。

2.2反向分析

(1)假设《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实际为“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税后所得的下列财产。”通过前面法律释义的介绍,我们明确了“所得”的含义,即所有权取得,依据物权理论,同一个人对同一个物只能拥有一个所有权,而不可能同时拥有两个所有权。前面我们提到,个人所得税征收的当然前提为国家承认了其对该财产的所有权先于国家对该财产的征税。同时,纳税过程中公民对该财产的所有权并未丧失,而工资在税前与税后仍为同一物,只存在数量上差别,这就意味着公民不可能在纳税后对其工资再取得一个所有权。因此,该法第十七条所说的“所得”不可能为“税后所得”。

(2)《婚姻法》第十七条中对共同财产的列举均为税后,例如“工资、薪金”,实为“税后工资、薪金”。这是笔者在对不同人所做调查中,持“共同财产为税后财产”观点的人的普遍依据。这部分人认为,税后工资才是自己实际取得的工资,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对此观点,笔者认为首先需要明确工资、薪金中“实际取得”与“实发工资”的差异。

“实际取得”是物权理论,指对物的实际占有,相对“所得”而言。如前述按照物权理论,所有权因其弹力性特征,占有与否并不必然引起所有权变动,例如《物权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占有改定,受让人未实际取得标的物,只对其拥有所有权。因此,“实际取得”是针对物权理论中对该物的占有与否而言的。“实发工资”是与“应发工资”相对的概念,因我国“代扣代缴”税收制度而产生,它指向工资本身,体现了该工资在数量上出现的理论与实际的差异性,不涉及任何物权问题。因此,“实发工资”与“实际取得”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无论两者在数量上是否相同,我们不能简单的将两者等同。

将“实际取得”与“实发工资”区分后,我们再分析该条所列举的其他项目会发现,其税前与税后的关系在本质上与工资问题一致。《婚姻法》第十七条所涉及的正是物权问题,依前述全国人大对婚姻法解释,其所考虑因素为物权的有无,那么,如果我们将根本不涉及物权问题的概念简单套入物权概念中,并认为其符合该条规定,自然就会出现逻辑上的矛盾。因此,我们可以的出结论是“税后工资”、“税后收益”站不住脚。

3结论

以上笔者通过分析,均得出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财产的起算时间为税前财产的结论。但这并不必然可以得出婚姻法对这一问题的这一观点。目前还没有任何确凿的资料能印证笔者这一推论。同时,在实际生活当中,共同财产一般是指公民纳税后所实际得到的部分,例如存款,其实质就是财产获得时缴纳相应税款后的余额部分。因此,这一问题需要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法律解释予以明确。

(1)如果与笔者推论一致,税前财产即纳入共同财产范围,那么,按照婚姻法共同财产的理论,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双方的共同共有,平等享有所有权,这就意味在纳税前,应纳税额实际已同时存在两个无差别的所有权,任意一方所的财产另一方也对其享有同等所有权,属于其合法私有财产。《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同时,洛克的财产权理论认为,财产是合乎自然、合乎理性的,它与生命权、自由权都是人们普遍享有的天赋权利。并且,人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都不得分割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因此可以说,尊重财产权就是尊重人的理性和尊重人本身。这就是说,当前税收制度忽略了乙的因素,实质上违反了宪法,侵犯了乙的财产权和人权。

并且,如笔者在对当前税收制度进行分析时所述,以个人为纳税单位在实质上违反了宪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的规定。

从以上两个层面来讲,当前的个税制度是一个既“合宪”又“违宪”的制度,因此,即便仍以现行宪法所确定的“公民个人”为基本纳税单位,我们也必须对个税的征收制度进行实质性调整,使个税制度真正合宪,并实现其立法原意。

(2)如果认定共同财产为税后财产,其应有之意即为税前财产不属于共同财产,这就使得在实际操作中,一方就可以通过不交税或者晚交税缩小共同财产的认定范围,达到变相转移本应属于共同财产的财产之目的。以此来看,法律在立法层面已出现不平等,其对公民的平等保护亦已无从谈起。因此,立法机关就必须对该制度予以制度修正,完善制度漏洞,切实保障另一方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权威。

总结来看,无论共同财产为税前财产亦或税后财产,其相关制度均存在瑕疵,导致侵犯合法财产权进而侵犯人权。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一问题予以明确,并对相关制度做出修正,同时,在以后立法中,应加强相关法律之间的协调、沟通,减少相互之间的冲突或不明确,这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要求。

参考文献:

[1][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辛国仁.纳税人权利及其保护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简述财产税的特点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税收管理税收筹划

一、事业单位概述

在我国,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而设置的一种社会服务组织,主要包括科教文卫等四个方面。改革开放前,上述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经费补助,因此,事业单位没有纳税义务产生的社会大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改革目标是“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因此,事业单位可据补助方式的不同,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以及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三种类型。

国家对事业单位经费来源方式的改革,允许部分事业单位参与市场活动,从市场活动中自筹部分经费。然而参与了市场活动,从市场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与企业具有部分相同的功能,因而纳税义务也就随着市场经营而产生了。

随着改革和创新两大发展方向的提出,各行各业的发展战略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重大调整,部分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市场活动,取得较快发展,有些事业单位成为当地纳税大户。然而,事业单位普遍对依法纳税感到不适应,存在消极待税现象,税收筹划能力较弱。

二、事业单位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管理的含义

税收管理是指事业单位依据自身的经营行为和税收法律条文的相关规定,进行自身的监督与控制的管理活动。其中应包括与纳税相关的政策管理,程序管理,成本管理,风险与争诉管理等几大方面,贯穿于税收管理过程的始终。

(二)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从认识和制度层面看,事业单位税收管理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重视不够,纳税筹划意识弱化

事业单位本身不以营利为目的,只要完成了国家赋予的某方面事业即可,只因存在经费紧张,资金有缺口的情况,才部分参与了市场活动,筹集部分经费,以便更好完成事业任务和改善员工待遇。但因为事业单位的性质和传统计划体制,造成不少事业单位对纳税行为管理内在动力不足,大部分人观念陈旧,认识模糊,认为“吃皇粮”的,税多税少都是国家的,与自身关系不大,用不着进行事先税收筹划。对国家“普遍征税、公平税负”的原则理解不充分,对依法纳税感到不适应,纳税意识淡薄,消极待税思想严重,税收筹划能力较弱。

(2)高级会计人才缺乏,税收筹划能力相对较弱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事业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会计人员一般对财政预算管理、预算会计核算较为熟悉,对税收法律法规的了解、对涉税业务如何处理却知之甚少。众所周知,事业单位与企业相比,由于体制不同,竞争激烈程度不同,薪酬待遇的差距,使得事业单位部分会计人员缺乏理论背景和业务实际操作背景,税收知识相对匮乏,税收筹划能力相对较弱,中高级人才尤其缺乏,而纳税筹划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3)内控意识淡薄,税收管理难以到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普遍相对较为薄弱,特别是单位负责人内控意识淡薄,缺乏对内控制度的了解,没有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内控中的控制监督职能。税收管理要想有效地发挥作用,离不开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目前,在内部监督方面,很多工作的开展还未制度化、规范化,因此,税收管理还不能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2、从具体业务操作层面看,事业单位税收管理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1)个人所得税方面

事业单位作为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义务人,会根据其经济效益和对职工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职工发放月奖和年终奖。而年终奖金不仅是科研单位激励职工的主要分配方式,还在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用好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样就决定了事业单位更多关注的是年终奖金的发放,而忽略了其中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问题,导致相当一部分人年终一次性奖金的税率远高于月工资薪金的税率,税负过重的现象存在。

(2)增值税方面

2012年1月1日起,我国在上海市开始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以下简称“营改增”),并逐步向全国推广。“营改增”目的在于推进税制结构的优化,打通增值税链条,避免下游纳税人重复纳税,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营改增”将增值税“扩围”延伸到现代服务行业,对事业单位影响最大的是将其原缴纳营业税的业务,如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及技术服务纳入到增值税范围内进行税收管理。而与营业税相比较,增值税管理要求的程序更加复杂,对会计人员要求更高,会计科目设置级次多,明细科目多,核算要求细化。这对于较少涉及增值税的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来讲,无疑对其业务能力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3)企业所得税方面

根据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单位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目前的情况是事业单位对财政拨款资金的管理较为规范,但对经营性收支的管理不到位,经营支出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一是事业收入没有按照规定将应税收入和非应税收入分开核算,导致应税收入不明确。二是经营性支出未执行会计配比原则,没有将经营支出与经营收入配比,没有正确划分事业支出与经营支出的界限。对确实无法划分成本费用的经营支出,也没有合理的成本、费用分摊标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税收规定不一致,从而导致事业单位无法正确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加强事业单位税收管理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事业单位要转变纳税观念,提高依法纳税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税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也日益强化对事业单位的税收征管,完善事业单位的税收政策。同时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在经费上出现缺口。因此,作为事业单位应当主动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学习和研究,转变“事业单位不需纳税筹划”的观念,提高依法纳税意识和税收筹划能力。

(二)事业单位应建立科学的育才、用才机制

税收筹划是一项专业性和实用性很强,涉及多领域的系统工作。纳税筹划需要纳税人对税收、财务、会计、法律等相关政策及对业务的了解和掌握。一个单位税收筹划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中高级会计人才。为此事业单位应加强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建立激励机制,各尽其用,使其自身和单位都得以更好的发展。

(三)加强事业单位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形成“三位一体”的纳税筹划理念

加强内控的组织领导,有效实施内控,为税收管理营造良好的内部发展空间。一个单位的税收筹划涉及管理者、会计人员及业务人员。只有形成税收筹划管理部门、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三位一体”的理念,加强财务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促进财务部门与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的沟通、配合与协调,才能从源头、事前做好税收筹划工作,从全局出发,强化纳税理念,提高纳税管理水平。

从事业单位的具体税收来看,笔者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举例说明如何进行税收筹划。

首先个人所得税方面。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对工资薪金采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月扣除费用为3500元,最低税率3%,最高税率45%,超额部分按高一级税率纳税。而按照我国年终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可以将年终奖分为12个月,寻找适用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笔者认为职工的工资性收入可以采用更为优化的发放方式进行纳税,尽量设法保证年终一次性奖金的税率不高于月工资薪金的税率。科研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在全年工资性支出发放时合理调节年终奖与月工资的分配比例,在不违背国家税收政策前提下,为职工降低个人所得税支出,制定有效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案,从而利于实现职工收入最大化和公平化,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科研单位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用好人才,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增值税方面。笔者所在单位是医药卫生行业中的事业单位,承担部分国家药品检验用标准品的供应任务,同时承担科研、市场开发服务工作,以及两份医药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成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适用增值税率包括:非生物类检验用标准品收入实行17%税率,杂志出版收入为13%税率,“四技合同”收入为6%税率,杂志广告收入为6%税率,实验动物的供应免征增值税。经科技管理部门认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收入免征增值税。适用增值税简易征收率的生物类检用标准品在2014年7月1日前为6%税率,2014年7月1日以后国家统一简并增值税征收率为3%税率。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因此,针对同一纳税人增值税收入品类繁多,同时适用多种税率的,必须分类核算清楚,否则的话,可能对纳税人产生不利影响,税务机关有权从高适用税率对纳税人所有收入征收增值税,加大纳税人税收负担。

我单位的会计科目设置就比较详细,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下设明细科目,分别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标准品收入税金、13%杂志收入税金、6%服务收入税金、6%广告收入税金、3%简易征收税金、动物免税收入、技术转让免税收入。简易征收部分设置科目有: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3%简易征收税金和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一般计税转入增值税。这样的设置为我单位合理缴纳增值税奠定了基础。

进项税额抵扣政策复杂。一是所有抵扣发票必须在开票日起180天内通过税务机关认证方可抵扣,并且必须在认证通过当月抵扣才有效,过期限则不得抵扣;二是发票所载的业务事项必须与增值税业务相关才可抵扣,与增值税业务无关的即使认证通过也不能抵扣;三是发票所载业务事项如为增值税和营业税收入共用的(其中包含简易征收、免征增值税、出口的货物或劳务收入),则不得在增值税应税收入形成的销项税中全额抵扣,必须按一定方法计算比例抵扣。

同样以我单位的进项税额抵扣为例,在进项税票报销时由各业务科室相关负责人签字证明业务的真实性;财务部门报销后要及时进行发票认证,同时按税法规定审核是否属于不得抵扣的事项并在认证联上标明会计处理凭证号,以便日后查询;发票认证前并不能直接进行增值税税前抵扣。因我单位应税业务收入来源复杂,除增值税前段所述适用不同税率和免税外,同时还有部分营业税业务的发生。这就需要按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公式计算进项税,并进行进项税转出工作。由此可见,增值税计算过程,对理解和掌握政策的要求相当高。

最后企业所得税方面。企业所得税是终端税种,也是政策最复杂,核算要求最高的一个税种。作为纳税人,在进行企业所得税计算时,要充分考虑税法规定与会计规定不一致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纳税风险。税法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而事业单位收入确认的基本原则是收付实现制,只有部分经营性收入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

事业单位收入上的特点就是财政资金来源较多,其中的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作为不征税收入。除了基本运营经费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直接拨付外,更多是的专项资金,可能来源于不同的政府部门。如我单位,专项资金来源有:国家药监总局、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科技部、省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税收上规定对来源于各部门的财政资金,只要不是政府购买服务的市场竞争性收入,符合税法规定的,可以在五年内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作为不征税收入进行纳税申报。而不征税收入不是免税收入,根据配比原则精神,单独核算的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上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也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会计制度仅要求对经营支出与经营收入配比,而税法并非仅对经营收入征税,事业单位除财政拨款外的各项收入,包括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接受捐赠收入等都要征税,而税法规定收入和支出的配比性、相关性以及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等,对事业单位的税前可扣除成本费用可能与会计核算的支出大不相同。

事业单位特有的会计核算与税收规定不一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一般规定是不计提折旧,这一点是会计与税收的永久性差异。税法对购置的固定资产是不允许一次性税前扣除的,但允许以折旧方式税前扣除,前提是折旧年限不短于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因而上述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不管是否允许计提折旧,其通过事业支出科目核算的购置行为都形成与税法的暂时性差异,要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购置当年调增应税所得,以后年度按当期折旧额调减当期应税所得,直至以折旧的方式将购置支出全额在税前扣除。如果是财政拨款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按前述不征税收入对应原则,此部分折旧与税法规定的折旧扣除是永久性的,不允许折旧扣除。如果该项固定资产既用于应税收入,又用于免税收入或财政拨付资金的科研项目,且无法计量各使用消耗的,则应采用税法规定方法进行划分,从每年折旧支出中再调增一部分与非应税收入配比的支出。所以作为纳税人不能简单的认为依据财务会计规定核算出的数据就是纳税的数据。在计算所得税时应积极关注会计与税法的差异性规定,以避免因未执行税法对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及税收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一份子,而作为检验检测机构已然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税收管理、提高税收筹划能力,适时、合理地规避纳税风险,用好国家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实现纳税筹划的目的,对其依法、规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鄢敏.浅议事业单位的税收筹划现状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1.9

简述财产税的特点篇8

2016年4月14-15日通过2天的培训,我对营改增相关文件和实例做了一些思考,形成以下学习笔记希望和同行共同学习。

一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的意义: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下达全面实施营改增的‘总攻令’,确保营改增5月1日如期落地,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文件,全面规定了营改增方案内容。营改增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前期试点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覆盖面更广,意义更大。

二、营改增的计税:1、增值税税率:有17%、13%.11%、6%、0%.17%适用于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11%适用于交通运输、邮政、基础电信、建筑、不动产租赁服务,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6%适用于现代服务(除了有限动产租赁),0%适用于国际运输服务向境外单位提供的研发及设计服务,小规模的纳税人适用于3%的征收率。

2、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包括一般计税方法和简易计税方法。一般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一般纳税人发生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特定应税行为,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但一经选择,36个月内不得变更。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3、纳税人资格认定:一般纳税人条件的纳税人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登记。具体登记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建筑安装业一般纳税人资格登记。《试点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年应税销售额标准为500万元(含本数)。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可以对年应税销售额标准进行调整。

三、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一)用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其中涉及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不动产,仅指专用于上述项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不包括其他权益性无形资产)、不动产。(纳税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不动产,均属于不动产在建工程)。 纳税人的交际应酬消费属于个人消费不得进项抵扣。(二)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以及相关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交通运输服务。(三)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不包括固定资产)、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交通运输服务。(四)非正常损失的不动产,以及该不动产所耗用的购进货物、设计服务和建筑服务。(五)非正常损失的不动产在建工程所耗用的购进货物、设计服务和建筑服务。(六)购进的旅客运输服务、贷款服务、餐饮服务、居民日常服务和娱乐服务以上六重情况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都不能从进项税额中抵扣。

四、建筑业营改增政策:1、老项目的界定:建筑工程老项目是指:(1)《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注明的合同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建筑工程项目;(2)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注明的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建筑工程项目。

2、进项税额的特殊规定:(1)适用一般计税方法的试点纳税人,2016年5月1日后取得并在会计制度上按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动产或者2016年5月1日后取得的不动产在建工程,其进项税额应自取得之日起分2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第一年抵扣比例为60%,第二年抵扣比例为40%. 取得不动产包括以直接购买、接受捐赠、接受投资入股、自建以及抵债等各种形式取得不动产,不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2)纳税人接受贷款服务向贷款方支付的与该笔贷款直接相关的投融资顾问费、手续费、咨询费等费用,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3)单位职工出差要有车票、住宿费,车票不用抵扣,住宿费要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从进项税额中抵扣。

简述财产税的特点篇9

【关键词】猪肉;价差亏损;会计处理;思考建议

中央储备肉是国家应对突发性事件和调控肉类市场的重要储备物资,由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负责管理,以活畜储备为主,近年逐步加大了冻猪肉储备力度,2009年度完成12万吨冻猪肉储备任务、2010年度完成17万吨冻猪肉储备任务。

中央储备冻猪肉采取政府管理、企业承办的方式组织实施,财政对承办企业的冷藏保管费、收储资金贷款利息、价差亏损进行补贴,价差盈余上缴中央国库。

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975,以下简称新五丰),成立于2001年,2004年在上海证交所上市,是以畜禽养殖、农副产品销售为主业的农业类上市公司,主要产品为自繁自养生猪及活大猪出口和内销、猪肉产品生产和销售。

2009年度和2010年度新五丰通过电子竞拍方式,共获得10,000吨的中央储备冻猪肉承储任务,两年各5,000吨。两批冻猪肉入库采购金额16,325万元、出库销售回款9,390万元,财政部驻湖南省地方监察专员办和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核定价差补贴6,935万元,增值税进销差价798万元。

现行会计准则下,上述价差补贴收入作为政府补助计入了营业外收入。现行税法下,上述货物购进金额大于销售金额并由此产生较大的增值税留抵额,由此产生了两个问题,即:(1)巨额价差在企业报表中体现为主营业务利润部份,导致主营业务利润波动较大;而相应得到的补助收入则计入“营业外收入”体现在利润总额部份,对企业盈利能力指标特别是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指标造成较大的影响。(2)在没有其他业务来消化的情况下,增值税留抵额形成的利润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笔者正是从上述这两个问题出发,对国家冻猪肉储备业务会计处理和税收的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一、中央储备冻猪肉储备业务介绍

(1)与本文及所涉冻猪肉储备业务的相关方及其职能:①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中央储备肉政策管理单位。②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中央储备体操作单位,以下简称华商中心。③财政部驻各地方监察专员办:费用审核及监管单位,以下简称财政专员办。④承储企业:经批准承担中央储备肉收储任务的企业。⑤储存冷库:符合国家冻肉储备冷库资质条件的冷库。⑥竞卖成交方:通过电子竞价方式取得供应储备肉资格的屠宰企业。

(2)冻猪肉储备业务流程简介:①收储采用电子竞价方式进行交易,成交后,竞卖成交方与华商中心、承储企业签定《购销合同》。②华商中心、承储企业、储存冷库签订《中央储备肉储存保管合同》,以下简称《保管合同》。③承储企业按照批准的储备量申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收储资金贷款。并在华商中心指定的时间内组织储备肉入库。④竞卖成交方按合同确定的数量向承储企业供货,承储企业组织验收并支付货款,竞卖成交方按合同单价向代储企业开具供货发票。⑤华商中心根据调控需要确定出库时间,各地财政专员办根据出库期间的当地市场行情及调控目标核定出库价格,承储企业按照华商中心的通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储备肉出库,并按核定的出库价格向购货企业开具销货发票、收取销货款、偿还银行贷款。

(3)冻猪肉储备业务物权、补助款特点分析。以华商中心为甲方签订的《保管合同》第二条储存方式及三方责任中规定“中央储备肉是国家应急救灾的物资,其所有权、调动权属于国家”,明确了中央储备肉的物权不归储存企业;第八条入库结算方式约定“供货方(即竞卖成交方)在入库结算价扣除入库费后与乙方(即承储企业)结算货款”,明确了竞卖成交方与承储企业之间是实质上的交易主体。华储综字[2009]第86号《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关于收储12万吨国产冻猪肉有关事项的通知》相关条件规定收储冻猪肉的价差亏损由中央财政承担,盈余上缴中央国库;《保管合同》第十一条规定储备费用补贴申请方式规定“冷藏保管费、利息等费用系国家财政拔款”。由此看出,收储冻猪肉的价差补贴与冷藏保管费、利息等费用补贴有所区别。

二、承储企业在该业务中的会计主体角色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关于收入的概念描述:“本准则所涉及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企业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应当作为负债处理,不应当确认为收入”。冻猪肉收储虽然是一种市场调节手段,但还是以交换为目的的行为,储备冻猪肉可以理解为国家参与的价值交换物品,具备商品的属性,其实现的收入应当确认为收入。从所有权的角度分析,确认收入的会计主体应当是华商中心(代表国家行使管理权),承储企业仅是代国家支付和收取款项,不应当作为确认收入的会计主体。从上述业务实践中可以看出,无论收购环节还是销售环节,参与交易的双方都是企业,商品销售发票是必不可少的交易凭据,因此,华商中心指定承储企业作为交易中间商,取得进货发票和开具销货发票。承储企业由此而“被动”地成为了该项业务确认收入的会计主体。

三、价差亏损补贴对承储企业的税收和会计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第二条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由财政专员办核定的冷藏费补贴、贷款利息补贴、价差亏损补贴符合政府补助的确认条件。

作为一种市场价格调节手段,冻猪肉储备往往是以高于同期市场价组织入库以托起猪肉价格,以低于同期市场价组织出库以平抑猪肉价格。价格调节强调时效性,按冻猪肉收储的相关规定,收储的冻猪肉,要求以经核定的价格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入库和出库。对承储企业影响重大的是价差亏损补贴的税收和会计处理,本文以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和2010年冻猪肉储备业务为例予以说明。为便于分析,以下业务数据为2009年和2010年合计数,并假定冷藏费用支出、利息支出与国家拔给的补贴金额一致,也不考虑承储企业除本业务以外的其他费用、损失、收益等。以下金额均四舍五入到万元位。

项目单位2009年2010年合计

冻猪肉收储量吨5000500010000

核定差价补贴万元348034556935

核定费用补贴万元225286511

核定利息补贴万元197267464

上述10000吨冻猪肉按通过电子竞拍产生的《购销合同》价格组织入库,投放资金16,325万元、承储企业储藏一段时间后(一般6个月左右),按财政专员办核定的价格和时间组织出库,回笼资金9,390万元,增值税率13%,入库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出库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1)冻猪肉验收入库。

借:库存商品14,447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1,878

贷:银行存款16,325

(2)冻猪肉销售出库。

借:银行存款9,390

贷:主营业务收入8,310

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税1,080

(3)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14,447

贷:库存商品14,447

以上冻肉业务的进销差价为收入8310-成本14447=-6137万元

(4)发生费用。

借:管理费用等511

财务费用464

贷:银行存款975

(5)收到政府补贴(6935+511+464=7910)。

借:银行存款7,910

贷:营业外收入7,910

由此编制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如下:

简明利润表

主营业务收入8,310

减:主营业务成本14,447

经营费用511

财务费用464

=营业利润-7,112

加:营业外收入7,910

=利润总额798

减:所得税(25%)200

=净利润598

(6)支付企业所得税。

借:所得税200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200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200

贷:银行存款200

简明资产负债表

货币资金-200应付税费0

存货0…

其他流动资产798未分配利润598

为便于理解,未列示所有者权益或短期借款等,故货币资金用负数表示。增值税留抵额从应付税费科目重分类到其他流动资产。

简明现金流量表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9,390

收到的税费返还7,910

购买商品支出16,325

支付的所得税200

利息支出464

费用支出511

净流量-200

从上述会计处理中发现:a)承储企业产生了798万元的增值税进项留抵税额,这需要13%税率的其他商品经营额外产生6,137万元的进销差价来消化。与该笔冻猪肉储备业务对比,毛利率需要达到74%,这对处于农林牧渔产业链中的承储企业,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短期内实现的事。b)价差、费用在收支完全平衡的前提下,承储企业产生了798万元的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后实现净利润598万元,从上述会计处理过程和分析中发现,利润主要来源于增值税进项留抵额,对于承储企业,这是一项有问题的流动资产,该项资产未来变现的可能性不确定。c)价差、费用在收支完全平衡的前提下,现金净流出200万元,很显然,因为上述增值税进项留抵额形成的利润产生了企业所得税现金净流出。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其他延伸的收益产生,冻猪肉储备业务价差亏损在会计上的影响远大于税收上的影响,体现在:a)造成营业利润亏损7,112万元、主营业务毛利率-86%,对企业的银行信用评级、财务形象等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b)承储企业用200万元现金净流出赚得了未来现金流入不确定的598万元报表净利润,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值还是不值?

公司经过与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沟通,达成一致处理意见:①鉴于该公司暂无明确的除储备冻猪肉以外的业务可以抵消增值税留抵额,并且预期以后还会有类似的储备业务发生,将增值税进项留抵额全额计提减值准备。②基于业务的实质,将与冻猪肉储备相关的政府补助所得归于经常性损益项目列报。

这一处理结果,一是在本期消化掉了上述增值税进项留抵额形成的风险资产的潜在损失,符合会计谨慎性原则。二是将冻猪肉政府补助未列入非经常性损益可以避免该公司主要会计指标进一步恶化,在新五丰公司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中,体现2009年、2010年合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09元,上述差价亏损补贴如列入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则影响该指标减少0.44元,该指标将变为-0.35元,结果可想而知。

四、冻猪肉价差亏损补贴的税收、会计处理建议

与冻猪肉储备模式相似的其他储备商品也同样会存在本文前面分析中提到的价差亏损补贴税收和会计问题,因此,对于这种特殊物权下的企业经营行为,本人认为,商务部可以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出台专门的税收和会计处理办法,以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将价差亏损补贴作为承储企业的收入确认而非政府补助确认,如此,承储企业在会计上,收入与成本相等,不会产生营业利润的亏损,在税收上,增值税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相等,不会形成进项留抵税额,也不会产生企业所得税问题。

仍以上述10000吨位冻猪肉储备业务为例,价差补助收入作为主营业务收入确认,补助收入会计处理建议如下:

(1)利息和费用补贴会计处理:经营费用511+财务费用464=

975万元,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975

贷:营业外收入975

(2)价差补贴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6935

贷:主营业务收入6137

贷: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税798

简明利润表调整前后对比

项目调整前调整后

主营业务收入8,31014,447

减:主营业务成本14,44714,447

经营费用511511

财务费用464464

=营业利润-7,112-975

加:营业外收入7,910975

=利润总额7980

减:所得税(25%)2000

=净利润5980

简明资产负债表调整前后对比

项目调整前调整后项目调整前调整后

货币资金-2000应付税费00

存货0…

其他流动资产7980未分配利润5980

简明现金流量表调整前后对比

项目调整前调整后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9,39016,325

收到的税费返还7,910975

购买商品支出16,32516,325

支付的所得税2000

利息支出464464

费用支出511511

净流量-2000

笔者认为,如此处理才真正体现了业务的实质,解决了承储企业报表质量问题和税收困扰。

五、延伸思考:关于价差盈余的处理

从前面的业务介绍中,我们知道价差亏损由政府补助,价差盈余上缴中央国库,虽然出现价差盈余的概率极低,在一项制度设计时应当考虑所有的可能。当出现价差盈余时,同样可以遵循上述处理原则。否则,承储企业会面临两个难题,一是承储企业因为有向购货企业提供销货发票的义务,价差盈余同样要缴纳增值税,承储企业是按收到的价差盈余全额上缴还是扣除应交增值税后上缴呢?在相关政策文件里并没有明示可以扣除增值税后上缴差价盈余。二是承储企业收到的差价盈余又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笔者认为会计处理无非是两种可能,即将收到的价差盈余确认为专项应付款或确认为收入,两种情形的会计处理如下:

确认为专项应付款:

借:银行存款

贷:专项应付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确认为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从上述两笔分录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确认为专项应付款还是主营业务收入,如果要求全额上缴价差盈余,则资金来源不足,也显得没有道理,承储企业需要向购买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价差盈余部份因需缴纳增值税而造成现净流出。在确认为收入时,按价差亏损得到政府补助对等原则,上缴的价差盈余应该列入承储企业的营业外支出项目,同样对承储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反映不真实。

六、结论语

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我国Cpi与湖南生猪均价走势对比图

Cpi指数来源于东方财富网()、湖南生猪均价来源于新五丰对湖南省内栏边价的历史统计。

从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我国Cpi与湖南生猪均价走势对比图上发现,生猪价格与Cpi呈正相关关系。虽然2011年的生猪销售价格比较好,但这也是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结果。近年来生猪周期越来越短,市场价格巨幅波动。在07、08年以前,中国生猪周期(猪价从谷底到谷峰)大致为5年。而近年生猪周期呈现出“期间短、幅度大”的特点,相邻的两个年份价格波动甚至超过100%,比如生猪出栏价从2010年6月的9元/公斤到2011年6月达到罕见的历史高位——22元/公斤,仅12个月即完成了一个周期。近几年来,猪价涨跌过快,导致要么猪贱伤农,要么猪贵伤民。尽管国家出台众多补贴政策,却没有出现供需平衡、价格平稳的理想状态。

我国现阶段的生猪产业尚处于不规范的市场环境,散养和规模化养殖并存且规模化处于较低水平,产业信息极度不对称,小生产与大市场难以有效对接,生猪价格缺少统一的指导机制和预警机制,生猪养殖存在巨大的盲目性,周期波动较大。一方面,猪肉商品在我国仍然是主要的肉食消费品,生猪价格对物价指数的影响越来越深。另一方面,生猪产业集中度还很低,盲目的市场行为会造成“猪贵伤民、猪贱伤农”。冻猪肉储备作为一种调节手段,在猪价太低时,通过收储集中屠宰以托市,提升养殖户生产积极性,在猪价太高时,通过冻猪肉集中出库以平抑市场物价。这种手段,在近两年的调控过程中作用明显。

简述财产税的特点篇10

关键词?演房产税改革;土地财政;分税制;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3.31;F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15)01-0082-04

一、房产税改革的政策背景

自从1994年实行分税制的财税体制改革以来,形成了“财权层层上收、事权级级下放”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地方政府预算内税收迅速流失,中央财政集中度显著提升,地方的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重逐年走低。有关研究显示,分税制改革实施前的1993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约为78%,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约为72%;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22%和28%。中央和地方基本上可以实现收支相抵。1994年分税制改革实施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迅速下降到45%左右,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仍在70%左右,并在接下来的年份里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所占比重分别是55%和30%。[1]由此可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倒挂”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地方政府要承担大量的公共事务支出,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强调民生福祉改善,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支撑力度,这又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使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必然导致地方财政捉襟见肘。

为了平衡支出,地方政府不得不寻找其他财源以弥补收支失衡。因此,地方政府日益加重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以预算外的土地出让金和行政事业收费为主体,兼顾预算内的涉及到土地财政的营业税、契税、土地增值税、所得税等相关税收,使土地财政成为地方财政的普遍模式。然而随着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的上升,其可持续能力却急剧下降。由于土地财政很大程度上受到房地产市场、土地市场的运行状况及房地产价格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随着房价和地价的日益高企以及一定程度上房地产需求泡沫的显现,必然导致其可持续能力下降。同时,土地财政容易受其它因素扰动:一是个别政策带来的短期影响,比如“限购”、“限贷”等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造成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二是受区域市场可持续能力的制约,比如温州爆发的民间借贷危机令当地房地产市场发展至今仍困难重重。这些因素都进而会对土地财政产生影响,令土地财政缺乏可持续性,给未来的地方财政收入带来较大的潜在危机。

因此,地方政府应当考虑减少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考虑如何在进行体制重塑之前,让地方政府既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土地产出,同时又避免个别的、临时的、不可持续的因素,提高承受市场波动的能力,避免个别政策带来的短期影响,摆脱区域市场可持续能力的制约。而房产税的征收无疑会给地方政府增加一个重要的财政收入渠道,减少其对土地收入的过度依赖,为地方政府提供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财政收入来源。在此背景下,实施房产税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二、我国房产税改革需体现中国特色

地方政府开征房产税是国际惯例,英联邦国家,包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房产税对地方政府税收的贡献度都是非常高的,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度达到80%以上,其中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房产税的贡献度一般也都在50%以上。[2]可以说,房产税作为一个很好的地方税种,已获得了世界范围的普遍认可。这也为我国开征房产税提供了外部借鉴。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国房产税改革实施策略绝不能照搬别国做法,而需体现自身的中国特色,需要考虑以下四大因素:

首先,需考虑我国的特殊国情。国际上主要国家的地方收入都大致等于或者略高于地方支出,体现“以支定收、收支对等”的原则。而与之不同的是,我国自分税制以来的现实格局是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倒挂,中央财政日益充盈,而地方府库却日益窘困、入不敷出,地方政府不得不“借地生财”,造成对土地财政的严重依赖。因此,土地财政的出现,与分税制改革的不完善以致地方财政贫乏有关,分税制改革不完善是因,土地财政的出现是果。我国的房产税改革要从这一深层次的制度背景因素出发,应将其定位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单一税种的改革,其直接目标应该是解决地方财源不足、实现土地财政转型。

其次,考虑土地财政短期内的不可动摇性与长远内变革的必要性。目前,土地财政已积重难返,地方政府依靠土地收益来破解地方财政困局,形成土地财政并产生了路径依赖,短期内要想动摇土地财政必然是不现实的,将受到巨大的地方阻力。如前所述,分税制改革的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是造成土地财政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彻底废止土地财政就必须完善税收体制,为地方政府创造充足稳定可持续的地方财政收入来源,使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相匹配。而财税体制改革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到位。同时,在行政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的情况下,财税体制改革的单兵突进已难以深入,单靠财税改革无法解决国家发展的根本问题,例如,在没有规范好政府职能的情况下,难以准确地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财权与支出责任。[3]因此,在渐进式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其他体制改革没有同步推进的情况下,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现实前提下,我国房产税的改革不应动摇既得土地财政利益。当然,从长远来说,废除土地财政是改革的大势所趋。土地财政存在种种弊端,比如推高土地要素价格,土地出让金占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比重越来越高,造成房价居高不下,又如土地财政带来的土地寻租与腐败事件屡见不鲜,因而为许多专家学者及广大民众所诟病。再加上土地财政是典型的“寅吃卯粮”,具有不可持续性,终将难以为继。因此,土地财政长远来说必将被新的稳定可持续的地方财政收入来源所替代,这也正是房产税改革的重要使命,通过房产税的逐步壮大完善改革来最终实现对土地财政的替代。

再次,考虑房产税试点的可复制、可推广。伴随着房产税呼声的日益高涨,2011年1月28日,上海和重庆两市正式开始房产税改革试点,但两市试点方案各异,从征收对象、税率到计税依据、减免政策等,都执行了不同的做法。如何分析比较个中优势与不足,趋利避害,在试点的基础上进行方案的优化完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做法和经验,是将目前房产税改革工作进一步向前推进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房地产税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房地产市场的不断成熟,房产税试点扩围势在必行。但是如果只是照搬目前上海、重庆的做法,从目前两地实施的效果来看,显然这项政策既起不到增加地方税收的作用,也达不到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效果,意义不大。

最后,考虑房产税征收如何实现增量和存量并轨。在上海和重庆的房产税改革试点期间,上海并未将个人拥有的存量房产纳入征税范围,只对应税的增量房屋征收房产税,重庆只对少量的存量别墅征收,存量房也不再征税范围内。从理论和公平性上说,房产税要收理应全部征收,不能只收增量,否则造成同房不同税的横向不公平。房产税横向不公平的双轨制将造成资产定价的极大扭曲,失去调节住房与财富分配的功能,于转换财政收入机制也无益。[4]而且,房产税课征范围的有限性将弱化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因此,从长期来说,扩大课征范围,逐步实现增量房和存量房并轨征收,其最终实现路径是房地产实施策略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我国房产税改革实施的具体策略步骤

笔者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的房产税制度设计必须在考虑前已述及的四大因素基础上,按照“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逐步展开,切忌一蹴而就、急功近利。可以考虑依照如下五个步骤来进行有序推进:

第一步,完善上海、重庆试点方案,同时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房地产权籍登记数据库。人们普遍认为沪渝两地房产税试点方案与预期相差较远,其实施效果并不明显,没有起到房产税有效调控房价、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调节居民财富差距的作用。但这并不奇怪,主要是基于使试点顺利启动而不致造成太大的市场波动和社会震动的稳妥考虑,上海和重庆的房产税试点方案的涉及面非常小,征税范围比较窄、税率比较低,改革的力度十分有限。而既然是试点,主要是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自然无可厚非,我们应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房产税税制要素和税收征管机制,优化房产税改革路径。与此同时,当下首先需要开展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房地产权籍登记数据库,加快推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并实现信息联网,为将来全国范围内推行房产税做好配套和铺垫。目前很多小城市房屋管理系统、交易登记系统尚待建立,而一些数据录入整合等工作也需要财政给予支持。鉴于建筑面积与得房率在不同类型房屋上的巨大差异和原有权籍管理办法造成普通市民产证登记的诸多混乱情况,建议主管部门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允许业主按修正后的实际使用面积重新登记产证,有关夫妻共名、未成年子年挂名,以及未确定产权比例等情况允许按照一定的规则与费用换证。

第二步,在全国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低税率地面向增量住宅征收,以“培养纳税意识为主、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为辅”的原则全面征收。房产税的涉及面很广,相关利益群体众多,非常复杂。如果没有一个预热或者缓冲期,开始便一步到位大规模大力度征收,无疑会遭受巨大的推行阻力,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与问题。因此,在房产税改革初期,应该以家庭为单位、低税率地面向增量住宅征收,如此才能低成本快速高效地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这一时期的阶段性目标主要是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纳税意识,给广大业主一段心理适应期,从心理上接受并配合房产税征缴工作,减小推行阻力,而并非为了立竿见影地达到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效果。在此期间,地方政府要积极组织各有关机关事业单位,深入宣传动员,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以充分体现政府亲民爱民惠民之情,切忌为所谓的网络愤青或媒体红人的个人观点所迷惑。

第三步,在完善了试点方案,培养了广大人民群众纳税意识的基础上,适当地提高房产税税率。但是提高了房产税的税率并非意味着增加了房地产领域的宏观总体税负水平。目前我国房地产相关税费较多,存在重复征税现象,应以房产税改革为契机,对我国房地产税费体系进行整合。清费立税,取消开发建设环节和流转环节的不合理税费,对部分税费进行合并征收;精简税制,优化税收分布结构,提高税收效率,保证改革后的税负处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我们的建议是先将地方涉房涉地的行政事业收费全部纳入房产税口径,统一打包征收,这样把众多的行政事业收费窗口与收费部门合并,起到简化房地产税制,精简行政部门机构,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税收效率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房产税的规模将不断扩大,与土地出让金两者并行。前者细水长流、稳定增长,犹如初升的朝阳,看似无力,却将快速升起,而后如日中天;但后者根据市场冷暖出现波动,好比是夕阳日薄西山,看似美丽,但很快就要落幕。待到条件成熟时,再将土地出让金并入,实现房产税对土地出让金的最终替代。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减少由行政事业收费及土地财政滋生的腐败现象。同时,由于房产税形成的财政收入是细水长流的,将原来一次性征收的土地出让金改成分年征收,短期内很难募集到大量资金,会形成当期的财政收支缺口,影响城市的基础建设升级以及各地方民生事业的建设和公共服务事业的完善等。因此,应该允许地方政府在一定的额度内以未来的房产税为担保向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融资,用以弥补当期的财政收支缺口,以便改革能够顺利推行实施。

第四步,根据未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长效制度安排,大力归并优化房地产税收环节。在总体税负稳定的条件下,适当降低房地产开发、交易等环节的税负,同时增加保有环节的税负。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构成的明显特点是:在房地产开发、流转环节税种多、税负重,而在房地产保有环节税种少、税负轻。其中开发、流转环节的税种主要包括土地增值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等,保有环节的税种主要有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由此可以看出,流转环节的税费过于集中,这势必会增加新建商品房的开发和销售成本,而这些税费又往往被转嫁到购房者身上,推动整个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上涨,提高消费者的购房门槛,造成了商品房的积压与空置,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而保有环节税费种类过少,成本低,助长了房地产投机炒作,导致了高房价与高空置率的存在,不利于房地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得土地浪费与房屋闲置的现象严重。因此,应以房产税改革为契机,推进房地产税制改革,改变目前重开发与流转、轻保有的税制结构失衡状况。

第五步,在尊重历史,放眼发展的原则下,规定凡是存量住房经过二手房交易即实现存量与增量的并轨,最后双轨制消亡,所有房屋都将被房产税所覆盖。当然,这一步如果自然过渡,将会耗费相当长的时间,政府需要通过一些政策来加速这一进程。政府应该降低存量房在二手房交易环节中的税费,以此鼓励存量房进行交易,这样使得增量和存量并轨的速度、范围、周期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事实上,出于尊重历史、纵向公平的考虑,政府理应对存量房的二手房交易实行特别的税收优惠。因为在土地出让金并入房产税之后产生的增量房已不涉及土地出让金的缴纳,对其征收房产税无可厚非,但是存量房在历史上是缴纳过土地出让金的,如今要对其增收房产税,那么在二手房交易时给予其一定的税收优惠自是合情合理。假设增量房的二手房交易综合税率是10%,那么对存量房的二手房交易收取一个比如3%的优惠税率,鼓励交过税的存量房用比较低的税率,通过二手房市场进行再交易,再交易完成以后便纳入了房产税的税基。随着交易的逐步进行,房产税的税基将不断扩大,最终房产税将覆盖到所有的房屋,形成地方政府充足稳定的税收来源。至此,房产税的改革顺利完成。

四、总结

房产税改革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开拓地方政府财政来源、扭转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严重依赖、完善现有分税制体系以及改变现有房产税体系“重流转轻保有”的格局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其直接目标是解决地方财源不足,为地方政府提供新的稳定且可持续的财政收入来源,逐步替代土地财政,实现土地财政的彻底转型。在房产税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应考虑到我国国情的特殊性以及任务的艰巨性和长远性,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房产税改革实施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实施,从易到难,稳步实施,有序推进。

收稿日期:2014-07-02

网络出版网址: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510:07:57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我国房地产税改革研究》(11jzd017)。

作者简介:华伟(1969-),男,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房地产系主任,副教授,东方房地产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方向:房地产经济与金融;巩腾(1990-),男,华东师范大学房地产系产业经济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房地产经济与金融。

[参考文献]

[1]牛倩,刘恒.完善分税制改革的对策[J].税务研究,2014(1):35.

[2]杨松.论土地财政转型与房产税改革之关系[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2.

[3]刘玲玲,冯懿男.分税制下的财政体制改革与地方财力变化[J].税务研究,2011(4).

[4]陈杰.房产税试点初评与房产税改革深化的意义[J].探索与争鸣,2011(5).

animplementingtacticStudyonthepropertytaxReforminChina

Huawei,Gongteng

(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24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