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校园物业管理特点及要点十篇校园物业管理特点及要点十篇

校园物业管理特点及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0:39

校园物业管理特点及要点篇1

摘要:在现代物业管理中,绿化建设与养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尤其在高校物业管理中,园林绿化已成为高校基础建设的一部分,具有保护资源、提升综合功能、烘托校园文化等功能。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以高校物业管理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绿化建设与管理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高校物业管理绿化建设养护

绿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对展示学校形象、加强高校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独特的校园绿化,也可代表学校的历史与风格。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观念不断进步与更新,对绿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给高校物业管理中的绿化建设与养护工作提出更多挑战。以下将对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高校物业管理特征

一般性物业管理具备专业性、规范性、经营性、服务性等综合特征,而高校物业管理除了具备一般物业管理功能之外,还具备如下特点:

1.1服务对象

社会物业的服务对象来自不同行业,而高校的服务对象则是高学历、高层次的教师与学生。这一特殊的知识群体,对物业管理的形象、服务内容、人员素质等提出更高要求,而管理与服务工作更需要精心安排、讲究工作方法、维持管理秩序。

1.2教育功能

高校物业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应围绕教学内容开展,发挥育人功能,并与高校的教育目标、科研项目、教学管理等相适应,具有特殊的“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责任,是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3校园文化氛围

当前,高校教育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赋予高校教育全新底蕴和内涵,为校园文化氛围的构建提供支持。高校物业管理与一般性社会物业管理不同,除了做好基本物业服务工作之外,还应注重营造育人氛围,构建校园软环境。因此,高校物业管理已成为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2.校园绿化的功能

高等院校作为重要的科学知识阵地,同时也是文化阵地与文明阵地,发挥传承历史、发扬知识的重要作用,因此校园对新生力量的塑造具有特殊意义。建筑与绿化作为高校文化组成的一部分,其功能效益、社会价值、综合效益等超越了经济意义而存在。校园绿化建设,主要具备如下功能:

2.1生态功能

生态功能即自然功能。人与花草树木原本都是源自自然,因此人类具有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本质需要。通过绿化建设,可以改善校园气候,发挥温度、湿度调节,降低噪音、防风降尘、净化空气等作用,给全校教职工及学生一个良好的教学与生活环境。

2.2校园形象功能

校园环境与绿化状况,代表了高校的形象。当教师或学生初次步入学校,对校园环境、绿化状况等产生第一印象,直观性地感受学校实力、管理水平以及精神风貌。良好的校园绿化建设,可给全体教职工、学生带来舒适感、自豪感、归属感及凝聚力。

2.3景观功能

在高校校园中,通过合理搭配各种植物、雕塑小品、水景、石景等,在校园内形成具有观赏价值的景区。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校园中以古朴的建筑为主,搭配馥郁的花草、绿树成荫,被称作“花园式”学校。在校园内,栽种了自清朝乾隆年间以来的苍松、以及历时长达两百多年的古典建筑群等,让进入校园的人们,无不感受浓厚的历史文化、校园文化等。

2.4文化功能

在高校中,绿化建设与居民区、市政园林等存在明显差别。绿化景观与园林景观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与文化内涵,发挥一定价值作用。例如,校训、校碑、雕塑、喷泉以及长廊、座椅的布置等,无处不显示高等学府的文化氛围与深刻底蕴,让人们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通过园林绿化中的小品建设,充分表达人文特色,使校园充满活力与生机。

3.加强绿化建设与养护的具体措施

3.1提高绿化建设的专业性

有关物业管理中的绿化建设,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

(1)科学规划

绿化建设的规划,主要包括文化设计、生态设计、艺术设计、区域设计、立体设计等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是高校绿化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

(2)合理搭配

有关绿化植物的合理搭配,主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以所处地区的实际条件为出发点,同时考虑植物特性问题;②考虑不同的绿地性质及功能,合理选择植物、优化搭配;③提高植物搭配的科学性,尤其注重色彩搭配。

(3)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是校园绿化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造景形式,常用的造景形式主要有花丛、花群、花坛、林植、列植、群植、孤植等,相互交融结合的植物造景,可以丰富高校绿化的层次,形成变化多端的绿化景观。

(4)群落构建

绿化建设中的植物群落构建,可分为植物类型筛选、混交方法、混交类型、混交比例、配置方式等内容,是提高植物多样性和变化性的重要手段。

(5)选育良种

绿化建设中的良种技术,主要包括调查植物资源、引种驯化,是高校绿化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也体现高校绿化工作的成效性和可持续发作性。

3.2遵循“适地适树”原则

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尽量发挥生物多样性特征。在高校绿化设计中,应以校园建设、养护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充分研究校园所处地区的地理、气候、水文以及环境等条件特征,尽量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野生植物,提升植物抗干扰性,降低养护难度。一般情况下,适宜采取乔木、灌木、植被三位一体的复杂混合绿化模式,既可丰富植被资源,也可发挥绿地生态价值,实现绿地良性循环,并减少由于除草、施肥等非再生资源的应用,增强绿化建设的抗干扰性、抗逆性以及稳定性,减少病虫害问题,同时也可减少维护绿化的费用,增强绿化养护水平。

3.3绿化建设的“以人为本”

在高校开展绿化建设与养护工作,应遵循“以人为本”原则。高校物业管理主要为教职工及学生服务,在绿化建设或改造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他们的感受。例如,在休闲场所布置体育器材、座椅、垃圾箱等,同时考虑到摆放椅子的角度与朝向;对于景观的建设,应考虑到空间、角度等问题;在组合树种方面,也要考虑实用性,包括办公楼、教学楼的通透性、采光性等,应以低矮的灌木丛为主,而不能种植乔木;由于校区内的人口密度较大,因此绿地规划应考虑到师生的疏散或通行需求;中心绿地主要为师生提供休闲场所,因此需设置休息位置,适当提高容纳量。在校园的行道中,树木应选择树冠较大、常绿树种,病虫害较少;在运动场的草坪中,选择耐修剪、耐踩踏的草种,同时注重其绿期,满足师生运动需求;选择大面积的草坪,可给人们带来一种宽阔感、典雅感;有关景观、树种、草种的优化选择,应立足于校园实际,发挥绿化的功能性、观赏性、实用性以及艺术性、经济性。

3.4科学的绿化养护管理

在校园内,应制定严格的绿化养护标准与操作规范,合理分配经费,完善绿化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全员参与绿化建设与养护,养成良好的校园风尚,优化校园文化氛围。对于物业管理人员,应加强专业化培训,同时学会使用园林机械,可对绿化进行基本的保养。

4.做好高校绿化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4.1思想创新

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合理配置校园资源,做到经济与实用并重,提高校园绿化建设的美观性、经济性、可操作性。

4.2方法创新

校园内的绿化建设,应充分考虑后期管理与维护。由于受到高校物业管理经费以及人员队伍规模的限制,绿化建设应以简单实用为主,便于后期维护与管理工作。

4.3形式创新

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让全体师生参与到绿化建设与养护工作中。可由物业管理部门负责选购苗木,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种树与养护活动。另外,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做好校园的道路硬化、校园美化、校园亮化等工作。

由上可见,绿化建设与养护在高校中的作用已经非常明显,既可改善校园环境,也可发挥育人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人们意识的提高,其重要性将日益凸显。同时,绿化建设与养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应避免急功近利,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引导规则,合理规划、优化布置,发挥物业管理在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娟.加强物业管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J].价值工程.2010(12)

[2]汪雪峰.浅谈高校生态园林的建设和植物配置[J].活力.2009(8)

[3]赵金玉、葛和生.试析高校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

[4]于力.高校物业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24)

校园物业管理特点及要点篇2

【关键词】高校园林校园绿地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高校是一个培养人才、熏陶人才的重要场所,校园绿地不仅能为师生提供学习、工作、居住、休闲的生态美化环境,还能起到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高校校园绿地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高校校园绿地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作为一种精神创作和物化手段,为高校教育提供了极大的支撑。不过随着高校校园绿地建设的发展,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工作也随之而来,如何保护校园现有绿地成果,更好的促进校园绿地发挥生态、文化、美化、教育功能,成为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所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分析我国当前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解决。下面,本文针对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的特点,就我国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进行浅要的探讨。

2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的特点

由于环境的不同,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同城市绿地养护管理存在着一些差异,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高校校园绿地的建成,保能表明绿地建设完工或植物成活,而真正要发挥效益,还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精心养护管理来实现,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整个养护管理过程中都要促进绿地健康生长,消除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不断修正绿地损伤、衰老、死亡等造成的问题,以保证绿地能充分发挥各种功能。但是,高校校园绿地的养护管理并不是立竿见影立即生效的,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表现出来,如施肥、补水、除虫、修剪等,因为养护管理的缺失所造成的破坏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而一旦显现则很难恢复,甚至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同时,由于高校校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人为破坏、灾害、天气、生态条件等,都会对养护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影响,使得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难度极大,而非简单的浇水、除草、施肥就可以解决。总的看来,我国当前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多数为雇佣农民工养护管理,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支撑,还停留在简单的修枝剪草、浇水施肥大、防病除虫阶段,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我国高校校园绿地功能的发挥,需要进一步从养护管理入手进行改善。

3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策略

3.1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应当渗透设计思想

高校校园绿地在其建设过程中,多经过专业的规划设计,从建筑、广场、种植、造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功能分区和绿地布局,采用了不同的景观塑造和植物选择,这些都融入了设计思想和设计意图。在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中,养护管理者应当充分理解校园绿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意图,采取有针对性的养护管理措施。如重在塑形、景观美化的校园绿地,多需要通过修剪、整形、色块调整来体现出绿地的色彩美、图案美、造型美,因此在这些绿地的养护管理中,应当根据设计意图注意修剪、整形和色块调整,如灌木修剪的规则性、草坪的高度控制、花坛的更换、花草品种的调配等等。再如重在色彩、花期季相、植物姿态等方面构图布局的绿地,渗透了很多画意、画理的绿地意境创造,如校园立面景观中的假山、水池、花园等,不同立面景观对植物的高矮、颜色、造型都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假山上的树木生长过于繁茂则容易喧宾夺主,使假山变为石堆,花园中的花期季相调整不合理,使花园变成草丛,这些都需要养护管理工作者充分理解绿地设计初衷,以免因养护管理破坏了绿地设计的意境。

3.2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应当注意方法

相对于城市绿地来说,高校校园绿地人流量更大、人流时间更为集中,区域与区域间人流量和人流时间集中度差异也极大,人流量和人流时间必然会给校园绿地带来不同的影响。在校园绿地养护工作中,很多时候都会采用一些保护措施,来加强校园绿地的保护,例如添加护栏、树立标语、增设垃圾桶等,这些方法能有效的提高校园绿地的保护能力。但是,往往这些后续的校园绿地保护方式,会对绿地景观造成破坏。如护栏色泽、标语形状、垃圾桶位置等等,都有可能造成喧宾夺主现象,甚至在色彩、造型等方面影响绿地景观,成为校园绿地中的不和谐内容,如护栏封闭了绿地景观空间上的氛围与景观的连续和延伸性,栏杆和标语颜色与绿地反差过大改变景观整体和谐等等。在实际应用中,不宜大量利用栏杆封闭绿地,颜色、造型上也应当与景观融为一体。

3.3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应当注意安全卫生

校园绿地能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但校园绿地养护管理中还应当注意安全卫生问题。校园绿地养护管理中,涉及很多安全因素,如建筑小品的检修、假山路径石块的加固、绿苔污迹的处理、植物病虫害防治等,任何一点小问题都可能带来安全影响,如建筑小品失修倒塌、假山石块松动跌落、绿苔处理不及时致路滑,再如病虫害使树杆折断、乔木树冠修剪不及时触电、冠形过大或偏斜树木倾倒等,这些都需要在养护管理工作中多加注意。在校园绿地卫生方面,首先应当注意校园绿地植物品种的卫生,保证植物洁净、无污染,如雌毛白杨、悬铃等植物,就会出现飞絮等污染,影响校园卫生。其次,应当注意病虫害管理,如叶班病、煤污病、天牛、洋辣子等病虫害,不仅会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绿地景观效果,还会直接给师生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同时,在校园绿地养护管理中,如除虫、施肥、施水等,也应当注意避免影响校园卫生,采用无污染的除虫、施肥、施水材料和方法。

3.4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应当提高专业性

高校校园绿地生态系统由于特殊的环境和植被,整个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使得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难度极高。目前,很多高校校园绿地物种仅一两百种,甚至部分高校校园绿地物种仅几十种,校园绿地物种比例失调、生态系统不和谐等现象极为普遍。同时,由于观念等方面的原因,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设施往往都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如果不足,很难获得较好的养护管理效果。而实际上,我国目前多数高校校园绿地管理人员都是由失业人员、进城农工等担任,真正采用专业技术员、园艺师管理的极少。当前,应当提高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水平,包括养护管理设施、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等方面,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周佳荣,郭松,李在留.广西民族大学校园绿地养护管理实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01)

校园物业管理特点及要点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82

校园文化,代表了一个学校的形象,是学校精神文明的体现,它能聚集人心,是高等院校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校园文化能够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价值观,并影响他们的行为,这是在课堂教学中单靠学习无法形成的。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也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及素质的培养,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的提高,视野的开阔,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根据研究视角和研究依据的不同,其分类说法不一。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是校园文化可以分为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面,即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但是,本文在此基础上加上学校行为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1校园文化引导师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求真、务实、尚美,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一种高品质的文化形态,它在校园中营造了积极进取、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氛围。侵染在这种良好氛围的高职院校师生员工,必定体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同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决定了高职院校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心理趋势和行为选择。因此,对其思想和行为都起到导向作用。

1.2校园文化规范、制约着师生的行为

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们认可并接受的校园文化,规范和约束着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它是全体师生员工在衡量对与错、美和丑、善和恶的重要标准,同时,当人们彼此之间或各自内心发生矛盾及思想斗争时,校园文化倡导的信念、意志能为他们指明方向,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3校园文化聚集人心,凝聚师生斗志

校园文化增强了所有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他们拥有一致的理想、价值观,拥有同样的道德标准,遵守同样的行为规范,此外校园文化使所有师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得到提升。因此,全体师生员工可以团结一致,共同为学校的未来发展而奋发图强,这形成高职院齐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

1.4校园文化激励全体师生积极向上

校园文化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它能使全校师生迸发出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和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从而能为学校在竞争中形成核心竞争优势、进而实现员工自身的发展目标。

1.5校园文化能够影响到社会公众的言行

高职教育是与社会密切联系的教育类型,熏染了该校校园文化之后的师生员工,在进行实践教学、从事职业实训、提供社会服务时,必然将自身涵养的文化外化成相应的行为,对社会及公众起到辐射作用。

2高职院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逐渐意识到其重要性,并加强了校园文化的精神、制度等文化建设,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校@文化的社团活动对技术技能体现不够

众多高职院校为了丰富校园活动,提升学生的能力,都注重了社团的发展。然而,在社团活动中,体现职业能力及素质的活动远远不够。

笔者在对本校社团所有负责人调研时发现:其参加社团活动,最大的收获主要是增长了知识、增强了自信,提高了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在社团中的其他成员他们的答案是:在社团里认识了很多伙伴,学到了多的社会实践经验,培养了团队合作及社交能力。这说明各种学生社团进行人文教育、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特长、弘扬学生个性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调研时发现,就是与专业技能有关的学生社团和参与人数较少。大部分社团是文学艺术类、体育类社团、知识学术类社团、社会服务类专业社团,专业技能类社团却非常少,高职院校应该多多开办专业技能型的社团,这既使得高职院校具有与本科院校不同的特点,又能使学生技术技能的专业知识得到锻炼和提升。

2.2校园文化中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不够

校训、校徽、校歌,是一所学校形象的重要象征,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代表和集中体现,是对一所学校历史形成的办学精神和办学理念的高度凝练。然而笔者在对本校学生调研时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表示他们未能从学校的校训、校徽、校歌、校园环境等校园文化中,认识到自己的学校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没有从校训、校徽、校歌、校园环境这些文化中,知晓学校将人才培养定位为技术技能型人才。例如“铸人铸魂、厚德载物”这样的校训,适用于任何一所高等学校。但是,在如此重要的精神领域,却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没有体现出高职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2.3校园文化中缺少企业文化的元素

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中,企业文化元素渗透较少。如在高职校园里宣传更多的是党风党纪、学生活动风采、学校办学理念、师生行为规范等等文化,这使得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失去了自身的特色,也背离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应该是相互融合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要求必须校企合作,贴近企业的实际,因此必须在校园内营造企业的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里,学生才能够树立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价值观并养成企业工作中的行为规范。当学生毕业时,他们能够迅速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同时缩短他们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的转变和过渡的时间。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应结合专业特色和企业的工作岗位来进行设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多多加入如岗位理念、精神等企业文化元素。

3高职院校构建校园文化体系的新思路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在建设上既应该具有与本科院校相一致的内涵精神;又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在建设中,高职院校应依照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结合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应融入职业教育的元素,体现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态度和职业人文素质。在构建校园文化体系时,应具有以下新的思路。

3.1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中的精神文化应该体现高职办学特色

精神文化包括办学理念、学院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校歌等。因此,在建设精神文化时,要以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浓厚的学风、文明的班风来体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表现学校的精神。

一所学校由不同的院系组成,每个院系具有自己的院系文化,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整个校园文化,因此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应首先使院系文化具有独特性。因此,在构建学校整体校园文化时,学校做整体的蓝图设计,在统一的框架结构线,各院系应该按照专业的特点,去构建和设计各自的院系文化,形成自身的个性和特性。具体为:各院系应该紧密与合作企业相联系,参照企业的标准进行院系形象设计;根据院系特点去制作本院系介绍材料,去展示院系的教学、师资队伍、科研、实训基地建设、学生活动及获奖等等风采,力争办出院系文化特色,最终形成具有不同专业特色的学术文化、科技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等。

3.2根据高职办学特点和规律构建校园制度文化

高职院校在构建校园制度文化时,主要把握以下几点:一要构建管理制度文化的理念,作为全体教职员工日常行为的规范。因此学校需要用制度来明确规定其办学宗旨、办学方向、管理机制、分支机构、激励形式等方方面面,并形成条文,通过宣传推广使全体成员得到一致的赞同。二要尊重人性的发展,也就是在设计制度文化时,要体现对学生、教师的尊重,能促使学生、教师得到更好地发展,能刺激其主观能动性,让教师和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具有一定的归属感,感受到荣光。三要与时俱进,注重校企合作制度设计,即注重校企合作等机制建设。为了使校企合作更加规范并有章可循,需要建设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订单班培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有关方面机制,并以制度形式加以规范。同时,实习实训基地的工作管理制度、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最终实现校企互惠双赢。

3.3用企业元素去设计校园行为文化

高职院校在构建校园行为文化时,应该加入企业的元素。具体做法为:(1)首先体现在教师课堂授课时,教师应该结合企业运作的实际去组织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内化为企业实际操作知识,上升到文化层面,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2)引入企业文化,使之对学生行为a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设计校园行为文化时,可以把某一公司的文化以影片或做成主题等形式进行陈列,供学生们观看学习;理工类的专业可以将行业内某些公司的文化以成果的形式在校内展览,把行业内公司文化引入校园。如此一来,用企业元素去设计校园行为文化,可以实现两者的相互融合。

3.4按照职业要求设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其核心竞争优势是动手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因此,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能体现高职教育特点且承载实践教学环节的校内实训大楼这样的设施应该重点进行打造和设计。在进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时,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及企业家精神引入校园,尽可能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多功能且能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综合教室,在这里能够进行理论授课、课程实训、科学实验、技术服务以及完成生产过程,如此一来教室还可以具备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验、技能考核训练和技能考核等多种功能,并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同时教学环境建设融入职业因素,如校园内的楼、路、灯、教室、实训基地、设备仪器、广场等都可以人名、企业命名。

4结语

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其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在建设中不能一味地模仿和抄袭普通高校的建设模式,也应于中职学校有所区分。只有这样能够建立起个性化的、有竞争力的高职校园文化,最终提升了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倪赤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与特色探析[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3).

校园物业管理特点及要点篇4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在国家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要求“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由此可知,党中央正大力倡导各行各业实行节约型建设,力求提高国家资源利用效率,维护国民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首先,建设节约型校园成为高校当前和今后面临的政治任务。后勤物业管理部门在形式上掌管着高校的半壁江山,在建设节约型校园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构建节约型后勤物业管理势在必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其次,高等学校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全社会都把高等学校看作是文化发展的标杆。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高校校园是全社会人民的期盼,也会在社会上起到榜样的作用。因此,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是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期望。再次,十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总体上是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在高校接受教育的人数快速增长,使得高等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对教育环境的压力也越显突出。高等学校在这样的形势下迫切需要走节约型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教育和节约型校园,以利于缓解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因此,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是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二、节约型后勤物业管理的本质特征

简言之,节约型后勤物业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一低一高”,即以低消耗换取高效益。具体地说,高等学校节约型后勤物业管理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指针,以“低消耗和高效益”为追求目标,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方法灵活应用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选择、决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并加强管理和监督,努力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校园。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指针,就是要把学校担负的历史使命作为后勤物业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靠科学合理的体制,结合科技进步,制定全面节约的管理制度,推进资源利用方式朝着符合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转变。不以牺牲学校的根本利益为代价去换取校园一时的浮华,不以眼前利益损害长远利益,更不能为了局部发展和局部利益而损害全局利益。以“低消耗和高效益”为追求目标,符合“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要求。“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可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后勤物业管理追求的“高效益”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显性的、具体的、可以量化的东西,如所管理的绿化面积、建筑物面积、教学设备以及生活设施数量等,即所谓经济效益;另一部分是隐性的、抽象的、难于用数值衡量的东西,就是管理对象在广大师生员工精神层面上产生的影响,和整个学校在社会上树立的外在形象,即所谓社会效益。相比较而言,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低消耗”指在保证尽可能高效益的同时,尽可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资源。显而易见,低消耗和高效益二者辩证统一于后勤物业管理的全过程,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方法武装管理者的头脑,正确把握矛盾的实质,最大程度地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三、建设高校节约型后勤物业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设节约型校园绿化管理

高等学校的校园绿化工程,也是一种文化工程,代表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建设节约型校园绿化管理就是“用最少的经费,耗最少的水电,在有限的土地上,把校园绿化到既融入周围的生态环境,又能体现学校自身鲜明的文化特色”。这就要求绿化管理者们深刻领会当地园林绿化中配置植物的基本原则,并能制定长远的规划,统筹安排,科学管理。杜绝盲目栽植,杜绝追求“立竿见影”的形象工程,杜绝违背自然规律的反季节栽植工程。在植物配置上还要充分考虑大学校园的文化特点及功能需求:教学办公区环境静谧,在其周围宜栽植枝繁叶茂、树型挺拔、排列有致的阔叶乔木,起到降噪、吸尘、净化环境的作用。人们在活动区总是热烈奔放,宜在常绿草坪上点缀小型乔木,产生视野开阔的效果,助人心旷神怡。生活区要求环境舒适、活泼,应考虑植物的色彩搭配,季相变化。宜采用色彩不同、花期各异的组合,营造温馨优雅、赏心悦目的绿地空间。节约型校园绿化管理还要求在日常养护过程中采用节水浇灌、节能施肥、科学管理,把护理费用降到最低。

(二)建设节约型教学楼管理

教学楼是师生开展教学工作的阵地,对楼内教室及其设备的管理是后勤物业管理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管理效益直接影响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精神面貌和教学质量。建设节约型教学楼管理就是在管理过程中要坚定地树立节约意识,倡导厉行节约,既做到设备完善、窗明几净,又要在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支粉笔上下功夫。教学楼管理者们要按照长远、科学、实用、经济的原则对教学楼内各种设施设备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对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要定时进行全面检查和不定时抽查,及时完成维修维护,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效益。教学楼属人员流动密集区,这些人员主要是从事教学活动的师生,他们也是教学设施设备的主要使用者。因此,有必要经常组织师生举办设施设备使用知识与技能讲座和设施设备管理和维护知识讲座,形成人人爱护设施设备的良好局面,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此外还要在师生中间开展随手关灯、随手关阀、杜绝跑冒滴漏等培养节约意识的宣传活动,从小事做起,为建设节约型校园争做贡献。

校园物业管理特点及要点篇5

关键词:物流超市;商业模式;校园快递;整合;人流量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55-03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和日益成熟,网购逐渐成了消费者重要的购物方式甚至是主要购物方式。与此同时,与网购紧密相连的快递行业飞速发展。据国家邮政局《2013年度快递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完成业务量91.9亿件,年人均快件使用量为6.8件。而高校校园作为大学生集中居住地,具有集中度高、人流量大、网络消费水平高等特点,校园快递整合商业价值巨大。经过对高校的实地调查发现,高校校园快递大都处于“割据”状态,缺乏统一管理,从而出现校园快递平台整合的市场机会。校园物流超市就是结合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整体趋势和校园快递发展实际情况提出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从概念上说,这里的校园物流超市是指在高校校园内建立多家快递企业并存,为高校师生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的超市,即物流超市可以为在校师生提供日常快递代收、个性包装、校园配送等一系列的物流需求。此外,校园物流超市可以利用人流量优势,开展物流增值服务和基于物流超市平台的校园o2o服务。

本文力图结合当前快递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和校园快递发展实际情况,通过对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深入分析,为高校快递配送难题的解决和基于校园快递整合下的商业价值挖掘提供一些建议和发展思路。

2安徽财经大学校园快递发展现状

本文以安徽财经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走访点、访问快递公司、亲身体验等方法,发现该校校园快递具有以下现状,并对现状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相应结论。

2.1快件业务量巨大

在高校扩招和网络购物不断普及的背景下,高校校园快件业务量不断增加,安徽财经大学也不例外,该校校园快递业务量位居当地大学城四大高校之首。根据实际调查得知,在该校有快递业务的企业多达11家。各大快递公司日业务量如表1所示。

2.其他是指全峰、国通、京东快递、汇文快递等业务量较小的快递企业。

2.2点多且杂

在安徽财经大学校园内,快递点最多时达9处,基本是一家快递公司一家点,且绝大多数点与校园内书店、报亭合作,场地狭窄拥挤,快递摆放混乱。而无固定点的快递公司则无法进入校园,该类快递公司主要将临时取件点设在该校东门门口,杂乱无章。

2.3管理混乱,包裹安全性低

各大快递公司虽在校园内开设点,但大多是各自为政,快递管理混乱,包裹安全性低。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由于场地限制,大多数商家将快递包裹露天无序摆放,加上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下,包裹丢失、暴力分拣、被雨水淋湿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师生造成安全性低、管理混乱的感觉。

2.4服务质量良莠不齐

与先前受关注的低价相比,如今消费者更追求真正有“品质”的快递服务消费体验。因此,快递服务者要维系顾客忠诚,必须专注于提高顾客对服务质量的体验。而高校校园快递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员管理,点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和考核,因此服务质量良莠不齐,难以在师生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对快递公司的企业形象造成巨大伤害。

2.5盈利模式单一

从快件交付业务中获取佣金是传统快递自提网点最基本的盈利来源高校校园快递点大多数盈利模式单一,点主要通过与快递公司合作,以快递收发业务量为标准来参与提成,点的收入来源仅仅局限于快递公司的佣金。安徽财经大学的校内点大多数是合作商家的副业,点工作人员无暇开发基于点的新业务,收入来源单一。

3安徽财经大学校园物流超市运营可行性分析

消费者在快递服务过程中,对服务质量的初始评价主要基于与快递服务者雇员间的互动交流。物流超市作为与师生面对面“交流”的物流末端服务平台,对构建校园末端服务体系尤为重要,因此为构建好此服务体系,达到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目的,需要对其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必要的分析。

3.1从校园物流超市的利益相关者来看

(1)供应商――快递公司。

快递公司作为快递包裹的上游供应商,自然希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优质的服务为校内师生解决日常寄送难题,但由于校园环境的特殊性和出于网点经营成本的考虑,快递公司无法直接在校内开设直营网点,而只能寻求与校内商家进行合作,由此带来服务质量差、包裹安全性低、管理混乱、成本高昂等一系列的问题。校园物流超市通过整合校内快递资源,使得降低付给点的佣金成为可能,快递公司基于成本考虑必将认可该种模式。

(2)中间商――校园点。

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安徽财经大学快递点大多盈利模式单一,点不仅需要为快递包裹的丢失承担赔偿风险,快递收发带来的人工成本、通信费用也很高昂,分散各处的点将快递包裹露天摆放,给校园环境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不利于校方的管理。本文提出的校园物流超市模式通过集中规范化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大大提高校园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末端消费者――在校师生。

根据走访调查、亲身体验发现,当前安徽财经大学的快递模式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日常快递寄取需求,师生反映的点管理混乱、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物流个性化服务缺乏等问题突出。因此,急需校园物流超市这样的新模式管理校园快递,统一服务标准。

3.2从校园物流超市所处的市场环境看

(1)学校环境。

大学生作为网络购物主力军之一,日常网购频繁,由此带来的快递需求日益旺盛。安徽财经大学拥有点的快递公司多达九家,日均快递包裹超过2000件,由于部分快递点管理不规范,快递爆仓现象频繁发生,为学校的校园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建立校园物流超市并进行规范化运营,对于校园环境和校园安全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将容易得到校方的认同。

(2)社会环境。

网络购物加速了快递业的发展步伐,但校园的末端配送却是当前行业的共同难题。对于校园快递的整合,地方管理部门大多持鼓励态度,如安徽省邮政管理局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快递服务中心为模式,研究推动该模式在省内高校的实践。因此,校园物流超市模式也终将得到行业管理部门和社会的认可。

综上所述,校园物流超市的商业模式是非常可行的。

4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设计

近年来,商业模式屡屡成为业界的焦点。创新板提出“两高六新”标准,最后一个“新”就是指“新商业模式”。而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学术界与实业界都尚未达成共识。这里,我们姑且采用魏炜和朱武祥的观点,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商业模式六要素包括业务系统、定位、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高校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正是基于魏炜和朱武祥两位教授提出的“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式”建立的。

4.1高校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业务系统

魏炜、朱武祥认为,商业模式的业务系统是其核心概念,用来表达企业选择哪些行为主体作为其内部或外部的利益相关者。高校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业务系统如图1所示,其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四类,分别是快件供应者、合作商家、物流超市、终端消费者。其中,快递供应者可以是专门的快递公司,如申通快递、顺丰快递等,也可以是有寄件或者配送需求的消费者。合作商家是指除快递公司之外的与物流超市有合作业务的法人企业或者个体商户,如广告投放商、支付厂商、o2o业务的商品供应者等。物流超市则是当作一个平台来运营,其基础业务是快件的代收和临时存储。此外,物流超市依托快递收发带来的巨大人流量,与合作商家、终端消费者以及快递公司开展除快递收发以外的其他业务。终端消费者在这里主要指广大师生,他们通过物流超市这一平台享受其提供的各项服务。

注:合作商家1主要指物流超市的广告投放商,主要与物流超市发生交易,故其与消费者关系用虚线表示;合作商家2主要指物流超市o2o业务引流对象;“服务”是指物流超市提供给消费者的取件通知服务、增值与个性化服务、o2o商品供给服务等等。4.2高校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定位

定位是指企业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方式。物流超市存在的根本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为其创造价值。对于物流超市这一模式,其定位是以高校校园为目标市场,通过整合校内快递资源,实行专门化管理,为师生提供快件收发服务,并依托人流量优势,建立校内服务平台,开展增值业务,并提高与校外商家的议价能力,通过规模效应、规范化管理和一站式解决校内师生需求。

4.3校园物流超市的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此处盈利模式也是物流超市的业务模式)包括盈利的来源和计价的方式。当前,由于校园快递点分散经营,资源整合能力较差,主要采取与各家快递公司分成的盈利模式。而校园物流超市通过整合校内所有快递资源,实现规模化效应的同时带来巨大的人流量,而人流即商流,人流量决定商业价值。因此,高校校园物流超市可重点开发以下四种盈利模式,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增加物流超市的经济效益。

4.3.1快递计票分成

高校校园物流超市的基础业务是快递业务,即整合校内快递点,建立专门的物流超市门店,为师生提供日常的快件代收服务。这一业务模式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与快递公司进行分成(主要有派件分成和寄件分成两种),如通过计票制,物流超市每成功交付一票业务,就可从快递公司获得一定报酬。

4.3.2广告服务费

校园快递包裹集中且数量众多,物流超市可以与快递公司和广告投放商合作,在包裹或者快递面单上进行广告投放,为商场、饭店、教育培训等学生需求类行业提供校园推广服务。这一业务模式的盈利模式是收取广告公司或者商家的广告投放费和校园商品推广费。

4.3.3增值业务收入

物流的使命就是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开发和创造客户价值,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物流超市作为在校师生的统一寄取快递平台蕴含着众多的增值机会。针对校园市场需求的的特殊性,校园物流超市通过提供网购代收货款,校园(如驾校报名、培训等)、个性化物流服务(如校园极速配送、个性化包装等)等增值服务,这一业务的盈利模式是通过挖掘在校师生的特殊需求,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进而通过提供服务获得增值业务收入。

4.3.4o2o业务商品销售差价与线下商家提成费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崛起,因此,物流超市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等工具开展校园o2o业务。具体来说,即利用物流超市人流量推广物流超市的官方微博和微信服务号,进而通过微博、微信售卖商品和为线下商家提供引流服务。在商品货源和商家选择上,物流超市采用本地化策略,从而确保商品质量和商家服务质量可控。这一模式的利润来源主要是商品销售带来的差价和为线下商家提供引流服务的提成费。

校园物流超市因为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因此将不会只存在一种盈利模式,而是多种盈利模式的组合,前文提出的四种模式只是典型,整体还处于摸索阶段。

4.4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关键资源能力

关键资源能力指让商业模式运转所需要的相对重要的资源和能力。校园物流超市连接着快递企业、合作商家和下游消费者(此处指师生),一方面需要整合众多快递企业,使他们进驻到物流超市,进而通过物流超市这个载体统一将快件送达到师生手中;另一方面,物流超市需要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引导师生认可校园快递这种运营模式,进而为物流超市开发其他业务打下客户基础。所以校园物流超市的关键资源能力主要体现在不同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师生的管理能力上,如能否保证快递企业与物流超市之间的长期稳定合作,能否为师生提供满意的服务,能否及时挖掘师生的潜在需求并引导他们通过物流超市解决此类需求等。

4.5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现金流结构

校园物流超市作为快件到达校园的终点,为保证快件及时、安全到达师生手中,在选址、设备、人员及管理方面都应达到一定的要求,物流超市不仅要作为中转站集中派发货件,实现对货件的规范管理,同时需要基于物流超市这一校内平台,挖掘师生日常需求,使物流超市的效益达到最大化。校园物流超市在运营前需要大面积的快件中转场地和满足快件管理的软硬件设施(如货架、信息通知平台等),因此前期需要一定的投入。在快件业务运营为物流超市带来巨大人流量并实现业务分成收入后,此时又将开发其他业务,又需要大量现金支出,而物流超市能否实现预期盈利,关键在于前文提出的关键资源能力的强弱。因此其现金流结构表现为一开始就较大的现金流出,然后是持续的现金流入和较快的现金流出。如果物流超市要持续盈利,就需要稳定与快递企业的合作,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及时准确的寻找适合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校园商机,进而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形成大量现金流入,实现盈利。

4.6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企业价值

当前,由于全国快递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带来的高校校园快递市场的持续扩大,部分高校的校园快递整合已初露端倪,如西安欧亚学院的校园小邮局、上海金融学院的“微快递”等,此类校园快递的运作模式大多单一,主要盈利方式仍是快递业务提成。本文提出的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在校园快递整合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出人流量的价值,实现物流超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快递业和电子商务融合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类似物流超市这种商业模式具有重要的企业价值,必将受到电子商务行业和快递业的重视。

5结束语

本文通过从安徽财经大学的校园快递现状切入,提出高校校园物流超市这一商业模式,并在该模式的运营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商业模式六大核心要素的角度对其进行逐个深入探析。作者认为,物流超市这一校园快递整合模式不仅是行业大势所趋,也是破解校园快递末端配送难题的有效办法,其蕴含的巨大企业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1]刘慧玲.电子商务环境下校园快递配送模式的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3,(20).

[2]邹建平.快递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J].大众商务,2010,(2).

[3]丛迪悦.校园快递自提网点运营模式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3,13(8).

[4]魏炜,朱武祥.商业模式经济解释―深度结构商业模式密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5]林小兰.o2o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4,(5).

[6]魏炜,朱武祥.发现商业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校园物业管理特点及要点篇6

关键词:大学科技园;物业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08402

近些年,大学科技园作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在国家教育部和科技部支持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为大学科技园发展提供支持的物业管理却没能跟上快速的发展步伐,实践中由于大学科技园一般是以“一校一园”或“多校一园”的方式建立的,所以科技园的物业管理往往沿袭所在高校的传统物业管理模式。而目前高校物业管理模式很多都是靠后勤机构管理,有的即使聘请了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但主要靠行政拨款来启动物业管理工作的运行,物业管理的好坏取决于行政拨款的多少。因此物业管理也仅仅停留在保安、保洁、工程管理等常规的物业管理服务。从长远来看这根本不能满足大学科技园发展的需求。虽然北大科技园、长春吉大科技园、深圳科技园等在逐渐探索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物业管理模式,但很难广泛适用于其他的科技园物业管理。因此沈阳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在开始启用后就委托管理学院物业管理专业研究适合自身特色的物业管理模式,经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我们在了解大学生科技园业主特点及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科技园功能定位提出科技园的物业管理模式并其进行管理,以达到增强大学生科技园吸引力,发挥其应有作用的目的。

1沈阳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现状

沈阳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占地115亩,已经建成16000平方米的综合楼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学生创新、创业平台,2012年9月末投入使用。14000平方米太阳能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已经投入使用。2012年被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科学技术厅批准建设省级大学科技园,享受省级大学科技园待遇。科技园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平台,鼓励大学生创业,通过园区大学生创业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基金,引导、扶持大学生创业。

在对沈阳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的实地考查后,我们发现大学生科技园由于建成不久,知名度不高,园区内业主入住率还比较低。在物业管理方面,仅聘请了部分保安和保洁人员,另外由于房屋验收时质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加之缺少对日常设备设施和其他硬件的养护,使得园区目前缺乏吸引力。由此可见沈阳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园确实需要一个专业物业团队采用创新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以发挥其应起的作用。

2沈阳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业主群特点及需求分析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采用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方式了解科技园业主群的特点和需求,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2.1大学科技园业主群特点

目前沈阳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入驻企业、机构共计31家。其中孵化企业17家,毕业生创办企业1家,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1家,引进科技企业5家,高校教师创办的企业7家,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这些企业组成的业主群具有如下共性特征:

年龄方面:业主以22-40岁的中青年为主,这部分人普遍思维活跃、创新、创造能力强。

教育程度:业主绝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还有很多具有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个别还有海外留学背景。

收入状况:由于入驻园区的很多企业都属于创新、创业或者是孵化企业,虽然发展速度快,但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近几年的收入有限,且很不稳定。

公司类型:科技园进驻的公司大多数属于高科技企业,所研究产品或创新服务均处于研究、实验阶段或市场开发阶段。

2.2大学科技园业主群需求分析

(1)私密性需求。

科技园入驻对象和服务对象为国内外的产业发展实践中具有独创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该类型企业对其研发和生产工作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要求十分高,而园区的半开放格局,对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科技园区的企业很多是将办公、科研放在一起。一般都是保密的或是安静的,不希望被打扰。

(2)安全性需求。

由于科技园处于城郊地区,周边居住社区较少,夜晚人烟稀少,同时园区内云集很多科研和工作人员,由于实验要求上下班时间不固定,因此业主人身及研究成果安全成为科技园入驻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很多研究项目要求不间断地供水、供电、供气,要求设备运行方面的配合是非常强的,因此需要物业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

(3)便利性需求。

科技园进驻企业大量时间放在新产品研究或创新上,如果在日常事务性问题上花费更少的时间,就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产品或服务,因此进驻业主希望物业管理部门能对企业需求快速反应,及时处理、跟踪及反馈,最好是只需要通过一个电话,找一个部门就可以满足。

(4)个性化服务需求。

虽然科技园区内已经配备了宾馆、报告厅、餐厅等设施,但尚未满足业主各种服务的需求,因此需要物业管理部门能在常规之外,整合各项商业资源,针对业主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以满足业主对物业使用功能的不同需求。

(5)增值需求。

园区企业多以创新、创业和孵化型企业为主,随着技术的成熟或市场培育的完成,企业的需求由保障基本办公条件向良好的软办公环境转变。因此他们需要增加与园区企业交流,因为这些企业发现园区的其他企业不仅是潜在的客户,更是技术上互补的合作伙伴。因此需要物业管理部门要以客户的需求为主要出发点,在原有的服务项目基础上,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或利用客户自身优势为其搭建创造新价值的平台。

3沈阳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物业管理模式研究

3.1物业管理模式实施的思路

高素质的业主群体及多样化的需求为物业管理提出了转型升级的要求。服务提升、服务前移迫在眉睫。因此为充分满足前面分析的园区业主需求,我们将园区物业管理定位为“贴心管家”模式,具体实施思路如图1所示:

图1“贴心管家”物业管理模式说明在“贴心管家”物业管理模式下,园区内的每一位业主将只需面对客户服务中心前台或区域管家,当有服务需求时直接将需求事项传达给客户服务中心或区域管家,由客户服务中心或区域管家按照需求事项及时、全权处理,这样避免了业主与物业管理机构的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沟通,满足其便利性的需求。与此同时,为满足业主个性化及增值的需求,客户服务中心和区域管家还要与外部的特约服务或社会服务供应联盟商实现“无缝对接”,一旦业主提出特约服务要求,外部供应商必须及时、快速向客户服务中心或相关对口管家反馈接受受理事宜处理的情况,并由对应区域管家进行跟进、落实,直至业主需求得到满足为止。

3.2物业服务模式配套管理策略

“贴心管家”管理模式还需要相关的配套管理策略,以保障该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行。

(1)“一站式”物业服务策略。

所谓的“一站式”物业管理服务,就是为每一户业主或入驻企业指定一名物业管理的客户代表,全面处理该客户的一切服务需求,无论业主有什么样的服务需求,只需要一个电话给自己的指定客户代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次就解决。对于业主来说,也就相当于用合适的价格请了一个贴身服务的好管家。“一站式”物业管理服务是一种定向服务,使物业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通过有效的沟通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使业主免去不少烦恼。

(2)“零干扰”的隐策略。

零干扰的隐性物业管理服务,也是贴心管家物业管理模式中较为“人性化”的有机组成。充分尊重业主的私密性,为业主提供更加灵活的服务内容,使业主在不知不觉中享受到高品位的服务。如避免在上下班高峰期进行保洁等物业服务活动,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保安不做过多的盘问、繁琐的登记,这样既尊重业主的个人空间,也为园区的业主营造一个和谐、安逸的安居环境。

(3)增值策略。

实施增值,根据不同业主群体的服务需求,以业主关注的焦点为管理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随时把业主的需求转换为服务责任与动力,为业主个体或群体量身定制特约和个性化服务,使业主或用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各种生活便利。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引入用户满意管理体系,动态掌握业主的关注问题,并主动预防、解决日常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持续改进服务工作,向业主提供满意和惊喜服务。

(4)规范制度、管理从严策略。

“管家式服务”重在服务,“管家”是物业管理中心提供服务与业主享受服务之间的一座桥梁。因此管家与物业管理中心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效的沟通就非常必要,通过制定规范的制度并进行严格的管理有助于物业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管理从严”是服务的保障和基础,包括对物业的维护管理、员工的管理以及对业主不适当行为的管理和劝阻,建立严格、周全的管理制度,实施依法管理、从严管理、科学管理,以确保物业管理服务收到应有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帏,成九雁,高建,石书德.我国大学科技园最新发展动态、评价及建议-以中关村地区为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1).

[2]张沈生,殷振瑶,孙建波.我国物业管理模式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0,(4).

[3]刘世弘,张坤,王玉英.高校物业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8).

校园物业管理特点及要点篇7

关键词:物联网;RFiD;实训管理;管理平台

目前高校正在紧追时展的步伐,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高校很多学科教学实践中,因物联网具有实时性、远程网络集成管理体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鉴物联网实施可视教学,通过远程就可以云集实践操作的实验数据,促使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更加科学智能化的接受学习知识,使学习的情绪更加积极附有挑战性和刺激感,促使了高校大学生愿意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愿意演练实践技术操作。在国家新教改的大方向支持下,在高校高度重视物联网的背景下,物联网技术正以自身多元化的优势,以辅助智能化校园发展、智能化图书馆借阅藏一体化集成管理系统、智能化管理和调度教学设备及设施、智能化校园安全环境监控安全隐患预案系统、网络远程技术安全技术健康管理及监控技术平台以及启动智能化校园安保等诸多开发实践应用等多元化智能管理的趋势,给数字化校园管理与教学带来了创新式的模式进程,从而促使物联网技术引领高校智能云计划管理的实施与广泛应用。

1物联网构建管理框架的背景

人们目前熟悉的物联网(iot,internetofthings),最初是由麻省理工的专家提出的集成化智能管理技术,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成为大众了解的全面感知技术、安全可靠性远程传递、智能化管理平台的特点,并广泛运用在交通及物流、保健安全、智能环境等个人和社会等诸多方面领域。

1.1物联网进入高校的优势

目前,我国高校也已经建立物联网教学管理系别,抽出相邻专业的教师进行更深度的学习培养,争取把物联网技术早日广泛应用在高校全能教学实践当中,尽快实现数字化进程管理系统校园。物联网实现了网络远程编程管理数据库和互联网技术+设备辅助集成运用实现终端直接管理的人工机控管理模式,使高校教学管理、远程网络继续教育课堂、慕课、微课、云学习、云图书馆、云存储、校园内一整套管理模块等大数据集成智能化管理的实现,大大提高了高校集成数字一体化管理的进程。目前如何采取不同的先进技术手段解决oto式用户需求的实体物联网编程技术中存在的设计框架及程序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以及中国高校教育各界同仁的广泛关注,毕竟实战设计并实施构建完成实例才是培养高校大学生物联网实验实训的技能强化实质。

1.2物联网在高校运用的意义

目前,我国物联网已经步及很多领域,高校也正在实施并建设物联网技术教学结合实践研发的阶段,物联网以多特色的优势正在广泛应用于高校各学科的领域当中。通过实战教学设计实例,掌握了物联网中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和无线传感网的技术特点,总结分析提出了高校依托现有实验实训基地,科学合理的搭建智能化实训实践管理的系统研究思路,结合实例要求设计出高校智能化管理集成网络服务传输体系结构,初建各种功能模块的框架。运用物联网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例操作来运行实训智能化管理中技术,高科技水平化的提升了高校大学生实验实训管理水平模式的发展。

1.3物联网的三层技术的互联互通

物联网具有应用层、感知层、网络层的实物框架智能化管理的环境条件。一是因此将物联网的感知层结合RFiD标签技术设计并研发出智能管理实物框架的管理平台,通过物理仪器温度湿度传感器以及烟雾传感器来采集实物信息的相关数据,继而获取实物整体规划的档案信息,促使搭建智能化管理框架的优质环境信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就是感知层,也就是RFiD技术。RFiD技术是一项利用无线射频的空间耦合或反射的传输特点来对实物进行自动扫描识别记忆的编程远程网络集成智能化管理技术手段,可以结合实物的具体地点、内容、来源等信息借助电子标签、读写器、无线天线基本安装部件进行组合,使用开发RFiD技术开发出适当的数字化管理体系。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数字化安全管理、加快教学实践操作的进程、促进高校大学生多实践多操作的开发技术能力,使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以及日常安全监控全面进入校园整体规模管理平台当中,促进了高校整体规划的发展,减少了教学设施及器材调度不当的不利,加快了高校教育体系高科技模式的飞速发展。;传感器技术只要是借助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是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层和物理层组成。二是物联网的网络层则凭借移动通讯网络、互联网+、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实现获得用户信息、实物管理并监控信息、远程智能化管理的安全系数保障、云计算海量数据的快速存储和计算的可靠传递;三是实战技术的应用层,主要是构建云计算平台创建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采用RFiD编程数据设计集成一体化管理系统、多种信息档案的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通过云计算处理平台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以及信息共享或互通有无。应用层关键技术就是云计算平台。按照公开服务的标准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类型。高校教学实体设计物联网案例实践中一般是公开的校园信息,人人事管理部门的档案则是涉及到个人隐私权是不方便透漏的,因此校园物联网模式多采用混合云的云计算平台处理实现校园智能化管理系统服务。其主要应用形式可采用基础架构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等多元化智能管理形式。

1.4物联网的智能化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不足

物联网实施的前提,首先结合高校现有网络技术的现状,集中整合不同区域的楼宇进行精准周密的部署,集合功能各异的无线传感设备,通过有线、无线网络实现感知信息的传感互联互通,集中处理系统中央监控管理中心的数据云集及安全处理编程设置,通过编程语言设计出一整套集成化的智能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对高校教学以及综合管理的监控搭建数据库管理平台。物联网的高效智能化管理手段以及涉及到的安装工具,用其飞速的发展趋势必将带给高校教学及系统智能化管理引领一场飞跃的革命。构建物联网存在的不足:首先是标准问题,这包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集成标准;其次是费用问题,费用昂贵亟需高校领导高度重视资金来源的拓展及取得社会同仁的支持与援助;再次是RFiD技术设计编程与网络安全隐患问题。最后是高科技管理人才的引进,是真正培养高校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方案之一。选派专人经过专业机构培训、真正学会物联网技术的尖端部分,回到校园认真负责的开展实施物联网实战教学模式构建,把物联网技术教学打造成职业类高校目前盛行的精品课程,加强学生实验实训操作实际演练,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学会、学懂、学通物联网理论编程设计及实战操作构建完成效果展示等形式进行成绩汇报。从多方面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调动学生们针对不同用户设计不同的物联网程序,积极调动学生的操作技能实践性,使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同等专业的毕业证和职业资格鉴定证书的同时,真正学会技能走出学校,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技术过硬的技术性人才。

2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教学和管理中的广泛应用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前景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以及社会需求亟需的重视。物联网利用校园网搭建平台构造自动智能化的校园物联网。通过管理系统对实物的锁定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安保,触发相应事件预案等,打破以往传统校园化管理的局限性,促进高校数字化、智能化校园管理的健康发展。具体陈述几点不同的建议:

2.1课堂教学及时互动反馈

课堂教学互动反馈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及技术深度的重要环节,既有助于教学气氛又提高教学技术质量。

2.2实时云集实验数据

高校中存在很多不同类别的大数据,亟需定期进行拷贝及存储,通过整理大数据的过程中对教学及日常管理也是一项调查研究和验证的巨大工作,需要由专人来长期管理并实施。

2.3实现泛在学习促进智能化校园建设完成

通过“泛在学习”培养高校师生随时随地都利用物联网进行终端学习,构建成人性化的良好教育环境平台,尽快实现智能化校园建设体系。

2.4智能化图书馆建设

高校达到评估的标准及规模,就要将图书馆智能化集成建设列在首要亟需解决的问题上来,提高创新服务、提升创新管理、强化创新工作理念,使图书馆从自身到全体整个有一个质量的跃进。

2.5智能化设备监控校园环境

高校内由专人管理的物联网集成智能管理系统,可以促进高校科学合理的统一调度,有效防止仪器设备的丢失、闲置、损坏等无用现象。

2.6远程网络安全健康管理

目前,网络安全问题已经被高校高度重视,这里面涉及到一些相关的人员信息、档案信息、财务信息等重要信息的安全隐患问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设置高强度的安全管理系统,才能确保高校教学和日常工作的稳定发展。

2.7智能校园安保

高校的安全隐患问题是大问题,比教学事故还要重中之重。做好校园的安检和安保工作是推进高质量教学的高度保障。

引用:

[1]常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等院校物流实训中心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12.10.

[2]陈宇.远距离RFiD技术在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32):33-33

[3]傅培华.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实验室建设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181-184

[4]张艺萌.基于RFiD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技术[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5):61-63

[5]董超.RFiD技术在开放性实验室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2012(4):55-57

[6]宋远峰.基于RFiD的定位系统综述[J].数字通信,2013(4):9-13.

[7]杨海英.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研究[J].复旦大学,2011:

[8]胡蓉.基于RFiD的体档案管理研究[J].档案与建,2011(9).

[9]王小影.基于物联网的web信息数据系的与分析[D].北京:北京大学,2012.

[10]袁亮.物联网的研究与用[D].北京:中国地大学,2012.

[11]月玲,李延.基于云算与物网的智能后勤系[J].算机科学,2012.

校园物业管理特点及要点篇8

p键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校园绿化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7)04-0103-03

ConstructionofCampuspracticeBaseforLandscapeengineeringtechnologymajor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takingXinjiangagricultural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asanexample

LiuXiaoju

(LandscapetechnicalFaculty,Xinjiangagricultural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Changji831100,China)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constructionofXinjiangagriculturalVocationalCollege,discussesthenecessityandimportanceofconstructioofcampuslandscapeengineeringmajorpraticebaseunderthebackgroundofindustryandprofessionalcharacteristics.thispapersummarizestheoperationoflandscapeengineeringtechnologycampusmajorpraticebase.theeffectivecombinationofcampusgreeningmaintenancecannotonlyensurethequalityofteaching,butalsoimprovethelevelofcampusgreening.theconstructionandoperationofcampusmajorpraticebasecanimprovethequalityofpersonneltraining.

Keywords:Campuspracticebase;Construction;operation;Campusgreening

职业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精湛、娴熟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教学[1]。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它是一种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型的高等教育,其培养的是与企业需求“零距离”的人才,培养的是一线技术员,所以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动手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和顶岗实习环节的训练。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高等实用性技能人才的关键[2-3]。因此,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职业教育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校内实训基地是实验室、实训场所、实训设备、教学导师、实训教学计划、实训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实训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涵盖了实验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导、教学竞赛承办、职业技能鉴定、社会技能培训、双师队伍培养、高新技术推广、对外增值服务等诸多服务功能[4-5]。

1建设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三段式,两联动”,它是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在发展改革过程中获取的重要成果。它是由园林工程技术的行业背景和要求所决定的,是综合行业工作程序,以园林工程项目工作内容为载体,结合学生学习由浅入深的能力培养规律形成的。其中技术技能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其合计约占总课时量的50%。技术技能的学习必须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训练来实现。校外实训基地由于距离学校远、教学管理配套设施不完善、教学成本高等原因,不能满足学生技能学习的要求,因此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制约本专业发展及人才输出质量的瓶颈。

经过多次调研总结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景观设计与制图,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养护,花木生产技术员等3个工作岗位培养景观设计,施工、管理养护,园林花木生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根据这3个岗位群的技能、知识、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来建设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

2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

2.1实验室本专业目前拥有植物生理、种子检测、园林植物病虫害、土壤4个实验室,可以完成《园林植物》《园林苗圃》《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等课程的实验项目。另有一个植物标本馆正在建设中,为《园林植物》《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花卉栽培技术》《草坪建植与养护技术》等课程项目中园林植物识别与考核提供了实训平台。

2.2实训室2008年园林工程技术技术专业作为示范重点建设专业的辐射专业建设了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插花与花艺装饰3个实训室。2014―2016年通过国家师资专业点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对这3个实训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可以完成相关课程园林总平面图绘制、园林总平面图识图、小游园种植平面图绘制、居住区绿地设计平面图、花篮的制作、花束的制作等共46个实训项目的学习与训练。

2.3实训场2008年学校在示范建设中,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园艺技术专业辐射专业,建成了园林植物养护实训场和园林工程实训场,由于投资所限,实训场设备不足,特别是园林工程实训场只进行了场地规整,园林工程设备及作为实训的园林工程施工要素未进行建设。

2.3.1园林植物养护实训场园林植物养护实训场主要结合《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花卉栽培技术》和《草坪建植与养护》等课程进行园林树木、草坪、花卉的修剪、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越冬防寒等实训项目。有草坪修剪车、草坪修剪机、打草机、打孔机、修枝剪、绿篱剪、高枝剪、油锯、打药机、打坑机等仪器设备。

2.3.2园林工程实训场园林工程实训场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该实训场包括设备维修保养实训室、沙盘工程施工实训室、园林施工放线演练区、灌溉系统施工安装演练区、植物造景实训区。服务《园林工程》《园林测量》《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

2.3.2.1设备维修保养实训室主要是存放和陈列存放、陈列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必需的园林养护机械;园林机械的保养、维修、示范及练习;操作示范园林施工器械的现场教学;园林专业学生设计、施工作品展示。

2.3.2.2工程施工沙盘模拟演练实训室内有1个主沙盘和7个子沙盘。主沙p供学生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等课程的学习,作为经典园林作品的示教道具和教研、教学活动中已完成的园林工程项目的展示。子沙盘主要是学生模拟操作演练区,可进行道路、广场、水池、坐凳、花坛、微地形、亭台、廊架、假山、雕塑的施工演练,所需材料由缩小规格的真实材料或仿真预制品代替。子沙盘均可进行安装拆卸,对学生通过模拟施工形成现代设计理念,积累竖向设计体验,对提供潜育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子沙盘针对园林施工的7项核心施工内容,供学生进行园林工程各施工要素的施工流程学习,施工方法学习,施工管理规范学习。

2.3.2.3园林施工放线演练区学校南区划定2000m2范围作为园林施工放线演练区,所用仪器及工具都已具备,不需要另行购置。该区主要用于园林测量教学、园林施工放线演练。

2.3.2.4灌溉系统施工演练区在学校南区划定在2000m2范围作为灌溉系统施工演练区,主要为学生提供园林绿化灌溉管线安装的练习,在该区域学生可以进行管材识别、各种绿化管网安装布置的演练。

2.3.2.5植物造景实训区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本地常见园林植物的造景方法和造景流程,通过实际动手训练提升专业技能,可以完成植物造景、立体花坛、绿雕的施工展示。通过展示植物造景的作品来体现高职园林工程技术学生的实践成果,同时可以锻炼和提升专业教师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

3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校园绿化养护

园林专业的在校学生按照班级划分片区,负责校园的绿化养护工作。后勤派出1名技术工人进行统筹协调,每个班级指定专任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和技能考核,同时结合《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花卉栽培技术》《草坪建植与养护》等课程的实训项目和教学实习完成树木、草坪、花卉的修剪、病虫害防治、移栽、浇水、施肥、越冬防寒等项目,保证校园干净整洁、生气盎然,体现农业职业院校的特点和职业氛围。

2016年5月,园林工程技术专业2014级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完成一个时钟花坛的设计、施工和养护,完成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计算机辅助制图》《园林工程概预算》等课程项目的实训,同时将学生的作品以实物的形式展现出来,体现了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师生的专业水平。

4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成效

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完全由专业教师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与养护工作等都是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完成本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同时是开展对外服务的窗口,每年开展对外服务项目20余个;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平台,开展了8项校级课题,2项地厅级课题;满足每年的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和学生的职业技能大赛的需要;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已经承办了4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景观设计项目”技能大赛,这与本专业校内实训及的的建设和完善是密不可分的。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地基地充分体现了先进性、开放性、共享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及运行有效提高了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本专业在行业和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影响力稳步提升。

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成后,《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计算机辅助制图》《园林工程》《园林测量》《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制图》等课程可以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整体上提高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5结语

高度实践性是高职教育的特点,是高职学生的立身之本。高职院校发展的好坏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是息息相关的。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质量,决定了专业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教师的培养水平。因此,建设高水平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开展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与校园景观绿化养护的结合,对专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毓惠,汤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初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3):281-282.

[2]戴桂荣,张泽.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共享机制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9):23-25.

[3]苏青,秦树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探析[J].科技导刊,2013(5中):244-245.

校园物业管理特点及要点篇9

论文摘要: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而校园文化所发挥的独特育人功能,使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成为学校的重要课题。在建设农工商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实践过程中,要把握好校园文化特色的内涵、影响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和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思路和途径。

高职院校的发展必须走特色办学的道路,这已经成为共识。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不仅仅是指其办学硬件设施、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特”,更主要是表现在办学理念、特色、价值观念等软实力方面的“特”,也就是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既是培育和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又是特色办学的主要内容。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为载体,通过历代师生的传承和创造所积累的精神成果和蕴涵这种精神成果的物质成果的总称。学校的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学校的价值观、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修养、学校的文化品位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标志;学校著名的人、事、物、声、图等,是校园文化的基本象征。

校园文化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物质文化层,精神文化层和制度文化层。物质文化层主要包括校容校貌,建筑布局和规划、教学手段和科研条件、课外体育和科技活动等,这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精神文化层主要包括教育思想、学校精神、学校发展目标、校园学风等,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制度文化层主要包括教学、科研、后勤管理制度、学生学习管理制度和各种规章制度等,这是校园文化的保证。

二、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目前影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是投入上的不足。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在投入上普遍逐步在增加。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相比,投入上普遍不足。大部分院校注重专业学科的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不够充分。

另外影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是历史积淀的薄弱。高等院校是近几年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前身大多数是中专学校或成人高校,作为全新意义的高等职业教育性质的院校的历史很短。这注定了学校校园文化底蕴的浅薄、传统的缺乏。而校园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表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传统是校园文化繁荣发展的根基,离开了传统的秉承和历史的积淀,校园文化特色的发展会比较困难。

三、从校园文化内涵的三个层次方面来阐述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思路和途径。

1.物质文化层,要重视校园大环境的建设。把物质文化作为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的基础,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们对身居其间的师生有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古代哲学讲究“天人合一”,现代文明强调“生态平衡”。我院北校区属于新校区,校园的文化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校园改造时应该充分体现上述思想,强调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融校园、公园、乐园、家园于一体;精心的规划设计,使功能配套合理,又赋予人文底蕴,使校区成为一座环境优美、设计合理、功能齐全、和谐流畅的现代化人本校园。学院以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学生的现代环境伦理道德,使学生们热爱、尊重自然,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和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激情。学校应该着力建设“文化长廊”,充分发挥宣传栏、广播站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合理地在校园里布置“警句”、“雕塑”、“校训”等,让校园文化渗透各个角落。

2.精神文化层面,加强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为了使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全校性的文化主题活动,让整个校园动起来。

应结合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大力开展学生科技学术活动,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如举办“秘书文化节”、“读书节”、“科学节”等。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逐渐感受到“合格+特长”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才有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

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我们在学校的德育活动中应努力把学生的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参与组织评价文明宿舍、文明班级。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参与开展学校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实现教师指导下的自我管理。如开展文化艺术节、学生辩论赛、校运会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

学校还应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学生的专业组织“便民服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只有积极主动地参加这些活动,才能感受到各种职业被社会尊重与重视的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制度文化层面,将制度文化与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使和谐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得到全方位渗透,让师生更加信任学校,爱护学校,与学校融为一体。

学院各级领导都应十分重视这个问题,要统一思想认识,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在教师干部中,应有核心的队伍,指导学生的活动;在学生中,也应有核心力量,并依靠他们去开展全校性的工作。学校应有固定的经费给予支持。应定期展示学生的成绩,奖励优秀者。总之,文化陶冶及技能的培养工作是经常性的,有持之以恒的制度管理才见成效。

高校的党政领导者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领导者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常常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的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如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大学倡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清华、北大师生,历经百年而不衰,已成为两所名校发展的灵魂。高职院校也应该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独特办学理念,并以独特的办学理念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四、如何构建农工商特色的校园文化

有个性的高职校园文化才是有活力。社会对高职的需求是多样的,每所高职院校都应有自己特色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人文精神,并努力营造有个性的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使其处于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经过自身努力、外部影响、历史积淀而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东西,这种能够为学校和个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支持力就是学校的文化力,亦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我院要在“以人为本,特色强校,求实创新,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基础上努力建设有农工商特色的校园文化,以特色的校园文化来树立学校的特色品牌。

1.农工商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本土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以物质文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即通常所说的硬件,以校园基本设施、图书资料为主,包括校容、校貌、学校的整体规划、布局、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等。对于我院来说,在北校区的校园环境设计上要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以及学校的办学定位进行精心设计。重点要体现我院办学的南亚热带作物产业特色,在校园内多种植一些南亚热带特色植物,使整个校园别具一格,独显风韵,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体现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独特的校园文化气息。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用感性文化的陶冶,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必须加强对校园感性文化的审美指导,使校园感性文化具有美的色彩,美的旋律,美的精神。要在发展中求新意,求精品,不断拓宽主题;突破传统,积极开展更多的反映时代气息、丰富多彩的品味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完美整合;以第二课活动作为创新文化活动的平台,以“系、年级、班分散活动”为基点,“校团委、学生会、社团集中活动”为重点,分层次开展各类活动。“系基层点”,就是以系、年级、班级为基层单位,灵活地把校园文化活动分散安排在每月进行。“校集中活动”就是以校团委、学生会、社团为高层单位,恰当地把校园文化活动集中安排在一年中的几个特殊节日,利用有历史纪念价值的传统节日,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贴近大学生的实际,走进大学生的心间,使校园文化深入人心。

另外,要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增智作用。学校的主要工作是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为更好地配合这一中心工作的完成,校园文化建设应与培养学生爱科学、爱专业的治学风气相结合。可以举行一些大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科目的大奖赛;开展大学生科技发明、科技创新、课程设计大奖赛;针对大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举办一些专题辩论会;针对理工科学生知识面窄的状况,举办百科知识竞赛。

这些活动都可以促进学风建设,扩大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上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突显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

如何让学生毕业后甚至在校期间能够迅速适应并融入到企业,迅速完成从学生到员工角色的过渡,是高职教育必须妥善解决的课题,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和关键问题。我院培养出来的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岗位大多是各行各业的一线具体工作,要使学生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新路子[1],做到学以致用,打造“职业”特色。校企文化合作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一方面是把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企业的参与,例如举办企业文化成果展览,邀请企业成功人士来校开展企业文化讲座、学校与企业相关合作活动等。另一方面是走向企业,体验企业文化,学生可以利用到企业实习、实训等机会,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并把这种感受带回校园,融入校园活动当中。这样,使学生在提升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为今后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总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确立目标、科学定位、把握重点、注重特色,更要有良好的硬件建设和一套合理的软件建设相配套。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真正把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筑成一个繁荣兴旺、蓬勃向上的共同体,把我院农工商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浪潮。

校园物业管理特点及要点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建设思路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第四届全国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表彰会上指出:“有德有才重点用,有德无才培育用,无德无才弃之用。这代表了很多企业的用人理念。”教育之本德育为首,要想学生成才必须让其先成人,这已成为职业学校的教育共识。可是如何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工作却是大部分职业学校的难题。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隐形德育的主渠道,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择业观等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可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下面我就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现状、成因及建设思路措施逐一分析。

一、中职校园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种传统,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校园文化是指主导文化(即以课堂教学为代表的理论文化)之外的文化活动和现象,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发挥和激励广大师生的办学积极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0]8号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学校活动、学校秩序和学校环境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优化育人环境,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明确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推动学校形成务实向上的校园文明风尚,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其客观的背景,长期以来,社会舆论对中职教育存在很多偏见,认为中职就是上不了高中的“差生”才去的地方。加之我国的中职教育起步较晚,在教学目标和管理上与普高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培养的学生与社会还不能完全对接,使得中职生的就业形势并不是很理想。因而,很多中职生都有自卑心理。他们在中学时的基础较薄弱,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吃力,厌学情绪较普遍,有的还经常旷课,打架斗殴,等等。针对这部分学生,一味地对他们进行指责,对其进行惩罚,效果并不理想。理想的方法就是结合他们的身心特点,进行疏导教育,使之形成良好的自觉行为习惯。

中职生大都在15―18岁,属于青春躁动期。此时,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探求欲是最强烈的,无论是有益或有害的,都会去尝试一番。部分学生不愿听取劝告,教师的任何说服教育都显得苍白无力,甚至适得其反。但是,他们在叛逆的同时又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校园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借用校园文化建设这个隐形平台把思想道德教育、行为准则教育、法治教育、职业教育、心理教育等内容贯穿在中职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校园才会成为学生们的一方乐土,教育的矛盾才会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自然化解,才能创建乐教乐学的和谐校园。

因此,作为中职生日常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绝不能缺失。

三、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在普高热的大环境下,很多中职学校面临极大的生存危机,招生规模成为学校的生命线,许多学校将大量的精力投入招生宣传而无暇他顾,学校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培养目标及常规管理等方面很难体现“职业”性。同时,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缺乏对学校文化本质特征、功能作用、表现形式及方法途径等方面的认识,而将学校文化仅仅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加之学校文化建设无法在短期内见效,因此学校从实用功利的角度也不太重视。

四、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效仿传统普教,缺乏职教特色。

著名的教育家黄炎培说过,职业教育就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我国也提出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技能型、高素质的劳动者。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要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人,职业学校教育就必须与企业对接,走校企合作办学道路。可事实上,大部分职业学校与企业联系不够,学生所学与社会所需严重脱节。职业学校缺乏“职业”氛围,大部分还是效仿普教,只注重书本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教学,职业人的教学。

(二)脱离市场办学,缺乏职教特色。

综观中职校园文化现状,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脱离市场办学,忽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中职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最密切,像中职教育的教学过程离不开企业一样,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不应该闭门造车式地疏远企业。因此,中职校园文化必须与企业文化对接,必须广泛了解市场文化,与市场文化融合。这样的中职校园文化才是完整的、有特色的、系统的。所以,要以中职校园文化的一般规律为平台,构建一种具有中职特色、立体结构的校园文化。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上述不足,其实质是我们的教育观念、方式、手段落后于现代社会要求的具体反映。它们削弱了现代素质教育的力度,冲淡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拉大了学生接受社会现实的心理距离,不利于培养学生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中等职业学校要建成符合教育目标所要求的校园文化,就需要科学设计和精心营造。

五、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教育部职成教司副司长王继平强调,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把握几个原则,即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以活动为中心,以和谐校园建设为基础,以务实向上为特色,着力抓校风校貌建设,抓校园文化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和谐校园建设。

(一)加强学校核心理念建设,规范办学理念。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它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宗旨、校风、教风、学风等核心理念上。我校在规范办学行为中,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借鉴优秀企业文化,突出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队合作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形成热爱职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业务的优良教风,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培养了大批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并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

(二)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有人说:“校园应是一本活的教科书,使每一堵墙都能说话。”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通过词语、说教起作用,而且通过立体的多彩的、无声的环境,时时处处地对师生的思想、情操、行为、习惯进行熏陶、渗透和影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营造一种氛围,以其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中职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有力的帮助。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体现出“四性”:一是科学性。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分,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三是艺术性。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气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也要考虑经济、实用。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爱护和维护工作,贯穿和体现“环境育人”的教育思想,把师生个体和校园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全校师生的使命感和归属感。

物质文化是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载体,是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及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来陶冶和净化学生的。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在兴建校园,有的似乎在比谁的大门气势恢弘,比谁的大楼雄伟壮观,比谁的校园别致优美……中职学校不必要求有漂亮的大楼,但必须有现代化的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实训材料等,这是中职校园文化的特色基调和物质基础。

(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文化建设属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机制建设,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育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制度文化建设水平在一定意义上直接体现了中职校办学意志和办学水平。可见,提高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水平,能把师生的积极思想和言行贯穿到学习与工作中,贯穿在学校有目标、有规范、有创新的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去,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四)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活动,利用好“五四”、“一二・九”纪念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广大学生创造机会,搭设成功的舞台,使那些有特长的学生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自豪感,树立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

加强对课后技能、艺术、体育、娱乐活动等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辅导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体差异,既要体现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又要体现趣味性、参与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要搞形式主义,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团队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注重先进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整合。

职校学生的就业大多是走向企业,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着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必须亲近。使毕业生能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环境,融入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欢迎的员工,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1.校园文化建设与职业指导工作相结合。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指导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教育部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要通过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入学和毕业教育、班主任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等形式,实现职业指导工作的全员化、全程化”。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形式,如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注重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及行业劳模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引入社会上先进的企业文化,使之扎根于校园文化的“土壤中”,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企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强化就业、创业意识。

2.加强职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中等职业学校应采取与企业合作办学的途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是邀请企业人士、行业劳模和学校优秀毕业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开办讲座,广泛宣传、介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管理理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二是通过“订单”培养的模式,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习,置身于企业生产第一线,融入企业员工中,切身感受企业文化。三是以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为平台,充分发挥载体的作用,利用各种校园媒体,对先进的企业文化进行广泛宣传。通过以上途径,使先进的企业文化融入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行为中。

3.有针对性地引入先进企业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社会各阶层的文化是校园文化系统十分重要的输入来源,而且这种来源不是强制的,校园文化总是要主动地取其精华。中等职业学校在引入和吸收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强调针对性,要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整合,要找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结合点、切入点,要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这个结合点、切入点归纳起来主要有:大力倡导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协作能力;加强遵纪守法教育、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根据行业、企业的具体情况共同制定“以就业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整体规划,从而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视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