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创意思维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1:33

孩子创意思维培养篇1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环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我们在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时一定要运用创意思维,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那么我们在我们的日常美术教学中如何运用创意思维呢?

第一,创意思维被看作一种工具。美国有位美术教育专家主张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这种思想思想被称为美术教育“工具论”。我们要把这种工具应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使用音乐、文学来配合教学。音乐的旋律、节奏、音符和节奏能够感染人的心灵,这样孩子在绘画时就能得到情绪和感情升华,这对于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学的景观和情感的变化能够让孩子聆听描述的同时想象出丰富多彩的画面,这样就能挑起儿童绘画的欲望、带动儿童丰富的联想、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所以通过创意思维能开拓儿童的视野、培养儿童的想象和审美力、开发儿童的思维空间和创造潜能。

第二,创意思维应该培养孩子想象力。美术教师运用创意思维时应注重培养孩子创造力,而创造力的源泉是想象力。爱恩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囊括了世界的一切。”想象力能够给儿童绘画思想插上翅膀。美术教育对幼儿思维由形象性向逻辑性过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审美活动有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绘画本身是一种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活动,要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就不能给他们添设局限性,否则对孩子的思维培养就会带来不利。在教学实践中,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情境,要将美术教育由单纯的绘画转移到开发儿童创造性思维上。

第三,创意思维要求讲解由单一变为多元。创意思维要求儿童通过一种形态的变化将社会事物浓缩成视觉符号、标记或代码并以此来表现主体。这对孩子想象力的要求较高,幼儿的想象力优于成人,并且幼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接受学习新事物的速度较快。因此创意思维可以开发幼儿创造性、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要改变一下相应的的教学环境。美术老师可以让孩子从教走进生活和大自然,让孩子亲自去观察并发现生活和自然的美。有位美术家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孩子只有学会发现才会创造美。作为幼儿美术老师要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去上课,自然界里的一切景观都会给孩子带来无尽的想象,潺潺的小溪、蜿蜒的小路、起伏的山峦,都能激起孩子对优美线条的感受;浩瀚的大海、湛蓝的天空、繁茂的树林,都能激起孩子对丰富色彩的感受。

幼儿美术教师要经常设计一些有益发展儿童审美观的活动。活动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加深孩子的审美观。例如:美术老师可以设计一堂鉴赏课,采取游戏或答辩的方式让孩子对大师的艺术作品进行评论,这样就会激活儿童主动参与的热情,提高儿童的兴趣,这样既提高了儿童的审美鉴赏能力也提高了儿童的艺术素养。举办书画比赛、展览和对外交流活动,能够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的成绩,培养孩子们的成就感,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们感受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激发孩子的拼搏奋斗精神,提高儿童绘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孩子创意思维培养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方式

面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基础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因此它要承担起创新教育的重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积极提升自我教学能力,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把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讲述如何在新时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

一、示范带头,理念创新。

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首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不能迂腐守旧,而是要敢于向陈旧教学理念挑战。不仅备课要创新,课堂构建要创新,教学方法也要创新,努力使自己树立起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理念。

二、创设科学、高效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孩子们创新。

1、创设科学、有效的教学情境。

孩子们在课堂学习中,只有“乐学”,才能使他们不断进取和自强不息。孩子们对课堂学习有了兴趣,才会提高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并且有效进行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当孩子们进入探求新知的最好状态时,如果充分挖掘课文的趣味性,依据学习目标,抓住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利于孩子们模仿和概括的教学内容,就会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激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和趣味性等优点,有效激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首先要使孩子们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根据孩子们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特有的优势,刺激孩子们的视觉、听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好奇心理,激起他们的求知渴望,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他们创新的原动力。

2.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欲望。

创新欲望是孩子们发现与探求新知识的心理渴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民主、宽松的教学气氛能够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和精神负担,使孩子们敢于开口,敢于质疑,乐于提问。只有当孩子们好问、好思、好奇的心理得到充分满足时,才能调动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促使孩子们积极地学习、主动地思考,有效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为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营造平等、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开拓求异思维。

求异,就是要标新立异,推陈出新。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培养孩子们科学、有效的创新习惯,营造平等、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加强师生互动,积极启发和引导,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孩子们多想、多说和多做,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主张。积极支持与鼓励孩子们提出一些新想法、新看法、新主张,鼓励他们探索、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活跃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才能使孩子们在自我表现中增强自信心,提高创新能力。

(2)要鼓励孩子们大胆提问,培养孩子们强烈的问题意识。

著名英国科学家牛顿从小就养成“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的习惯,后来正因为此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保持问题意识是孩子们萌发创造性思维的必备条件。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孩子们敢想、敢疑、敢问,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培养孩子们质疑问难的能力。

(3)敢于失败,在失败中勇于总结经验。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总是希望孩子们的活动能按照自己的预想开展,一旦出现偏差和不同,就不知如何是好,甚至无端责备。我们应该看到孩子们的“错误”中包含着创造的萌芽,是接近创新的脚步,要多多理解,只要我们积极引导,错误常常会迸发创造之光,进而产生创新思维。

总而言之,要做到孩子们回答错了,允许他们重新回答和补充说明,不理解的问题允许再问、再想;老师错了,允许孩子们反驳、争论,发表自己不同意见。只有这样,孩子们的探究新知欲望才能被有效激发,课堂教学才有真正的民主,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三、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孩子们的创新能力。

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就是培养孩子们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知识再组合的能力。实践是创新能力提高的原动力,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侧重于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多以被动接受为主,很少自己从课堂活动中获取有效知识;创新教育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重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只有在课堂学习实践中,孩子们的创新意识才能有效转化为他们的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只能被淡化、弱化,创新精神也会被消退,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孩子创意思维培养篇3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如变个小魔术、做个小实验、猜谜语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萌发主动探索、创新的愿望。创新能力是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也是社会持续向前发展的保障。新的幼儿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精神一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说明了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或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最终将会落入被动挨打。孩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那怎样从小系统地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一、通过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孩子的探究欲

《幼儿园培养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学会认知。在幼儿活动中区域活动因其具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因而能满足幼儿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需要,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经验缺乏,学习中以无意注意为主。只有那些有趣的教学内容才能轻易地抓住他们的眼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个个能激发孩子好奇心和兴趣的有趣情境,引发其探索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通过实际问题来启发孩子探究的兴趣。

二、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幼儿提问表明他在对事物进探索、思考在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正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幼儿创新思维的开端。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习惯于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说教,不让他们越雷池一步。长期下来,严重地束缚了孩子的思维,挫伤了孩子的创造性。使不同的孩子趋于一致,没有个性差异,特点消失,棱角磨平,变成了只会言听计从的小绵羊。事实上,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要为具有不同天赋和不同潜能的孩子创造不同的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激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不同的孩子在智力、性格、兴趣、特长上是有所差别的。我们要针对他们的个性采用不同的策略,为每一个孩子量身打造适合其发展的学习方法,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

好奇心是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好奇心往往表现为对新奇事物的一种注意力,为弄清它们的原因,而提出“为什么”,好奇心愈强,渴求获得知识的心情就愈迫切,同时总是想要用尽一切办法寻求答案。亚里士多德说过:“求知是人的本性。”好奇、好问更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萌发创新能力的起点。只有对事物好奇,才会去思考和探索,逐步发展为创新或创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所以,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对授课内容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就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在这一过程当中,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迸溅出智慧的火花,奇思妙想会层出不穷,创造出许多让教师都惊叹的创新思维。

四、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孩子创意思维培养篇4

星期二下午,学校的阳春厅内暖意浓浓,四年级的家长们汇聚在一起,认真地聆听区家长学校校长、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李映本老师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注意孩子的创新启蒙》,家长们无不觉得受益匪浅,仿佛收获到一本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秘籍".

创新,意味着改变,意味着推陈出新、气象万新、焕然一新。李老师说:"以新的方式重新组织信息的能力就是创新能力,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能力,是如今我们这个时代所稀缺的能力,也是一个人成才、成功必不可少的才能。创新精神,惟有从小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李老师生动详细地讲述了三点:

讲座3.jpg

1、启迪孩子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孩子的独特个性和各种才华

3、发展孩子的创新思维

1

启迪孩子的创新意识

父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第一要素,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以家长自身的愿望和兴趣、思维和意志强制孩子接受,从而泯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行为。我们要充分地相信孩子,采取启发、引导的方法,帮助孩子独立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亚里士多德说过:"求知是人的本性。"好奇、好问更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萌发创新能力的起点。只有对事物好奇,才会去思考和探索,逐步发展为创新或创造的能力。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样重大的发明创造时,说:"我没有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所以,我们应特别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发现孩子智慧的火花,采用"助燃"方式,鼓励孩子提问,并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想像,去创造,去寻求答案。李老师也语重心长地指出,家长们应该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呵护好孩子的童心,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多观察、多动手,鼓励孩子的创新意识。

讲座9.jpg

记下来回家再消化

讲座10.jpg

讲得有道理,赶紧做好笔记

2

培养孩子的独特个性

李老师针对孩子的各种特点,将孩子分成7种智能型,即:语言智能型;数学逻辑智能型;音乐智能型;空间思维智能型;肢体动作智能型;交际智能型;自理智能型。这就要求身为家长的我们,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孩子年龄小,经验缺乏,学习中的他们极易被感兴趣的内容所吸引,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学习,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孩子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主动地去探索、去求知,并在学习上产生莫大的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从而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新的探索。因此,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父母要为孩子创设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的条件、情境和场所,时刻注意对孩子进行创新兴趣培养,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讲座11.jpg

会场专心听讲的家长们

—2015—

12.15

3

发展孩子的创新思维

李老师说:"家长们应该培养孩子的联想能力……同时,他也将联想能力归为四类,即:归类联想;快速联想;多义联想;类别联想。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离不开推理、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刘勰说:"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就是强调联想的重要性。丰富的联想,可以提高想象力。而想象力是创造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对于孩子来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它对孩子一生创造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身为家长的我们,应尽量发掘孩子进行活动的想象功能,促发想象。对于孩子富有想象力的图画,凭自己想象拼搭的东西、自编的故事等等,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赞赏。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孩子的创作。我们还可以采用一字多义、一词多义、一题多解的方法启发孩子思考,培养孩子的联想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孩子,则是父母生命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让身为父母的我们一起,唤起创造的力量,心怀关爱、赏识、尊重、耐心,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吧!

孩子创意思维培养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意识打造优质课堂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我们教育的首要任务。新时期需要的人才是要具备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对于人才的新要求与现在相对落后的教育形成巨大的对比。时代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要着眼于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所以,作为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培养初中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这也是由初中语文课程性质决定的。初中语文是一门以实践应用为基础的学科,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研究课题,进行探究。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来初中语文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组织创新性教学,创造情境,激发初中生创新的意识

要有效调动初中生创新的能动性,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靠以前的教学方法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以前的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方式注重我们自己的讲解、忽视孩子们的学习。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展,更不用说创新能力的培养了。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摒弃以前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组织创新性教学,结合孩子们的学习实际,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和创新的能动性,实现初中生的自主学习。只有调动他们的自主性才能真正的实现孩子们的成长,初中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以他们的自主性为基础的。

二、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激发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

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他们自主性的发挥,高效创新的课堂需我们创设宽松、愉悦的的教学氛围。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常常变成为教师的“一言堂”,语文教学便成了我们自己的独舞。而学生整个教学中的作用被完全忽视了,他们的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被压抑和抹杀,得不到挖掘发现,更没有发挥和提高的余地。这样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毫无和谐而言的关系。初中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只知道学习死知识,失去了最为重要的天性和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就要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给孩子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得到充分展现,积极构建了高效互动的教学关系。初中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效果可以说事半功倍。

三、培养初中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由人大脑中活跃的多向性思维共同作用产生的火花,这些火花就是创新的灵魂。可见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要解放他们的思维,在以前的教学环境下,孩子们的思维被桎梏着,我们在教学上的主体地位导致他们的思维僵化,不利于他们创新意识的激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要解放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多向性。只有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得到了调动,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思维的创新,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所以我们要在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的同时更要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肯定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他们围绕主题组织激烈的辩论,进而构建一种群体效应,实现孩子们思维的跳跃发展,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把培养初中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和培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与合作性相结合,构建初中语文教学的自主创新教学。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初中语文的学科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语文是以实践应用为基础的学科,语文应用生动而有趣,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在应用中我们要重视过程,留出空间让他们进行思考,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孩子们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给他们搭建自主探究、展现自我的舞台,给他们充足地自主展示的时间,这样既培养了初中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探究创新思维能力初中生通过对语文问题的探究和思考,使他们的主体作用得以高效发挥,创新性思维得到了挖掘,创新能力得以大大提高。

四、教师要给初中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

以往的初中语文传统教学之所以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因为教师主导课堂,我们的讲解充斥于整个45分钟课堂教学,没有一点时间是留给孩子们。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即使有了一些想法,也没有时间或是教师也不允许他们占用宝贵的时间来组织探究和思考。时间长了,学生的创新性的思维就在老师的无情抹杀下消耗殆尽,他的创新热情也被一点点磨灭。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孩子们对问题的困惑并产生思辨质疑问题的愿望,这是学生自主创新的开始。这种质疑比死背那些课本知识更加宝贵。我们要高度重视并给予充分保护。学生从质疑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是他们积极主动思维,不断探究创新的过程,也是主体作用有效发挥的过程。因此在我们初中语文自主创新教学中,我们要留给孩子们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问,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根据给学生适当指导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创意思维培养篇6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a-0029-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改变机械模仿、过于重知识落实而轻能力培养的教育方式,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引问中点燃创新火花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建立在创新思维的基础上,对现有条件的超越,是个人创新能力的体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问的方式,培养孩子们善于质疑的品质和创新思维的意识。

例如,笔者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在导课环节出示了课题后,问道:“小朋友们,你们看了本课的课题后,想通过本课学习哪些知识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商不变是什么意思?商在什么情况下不变呢?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商不变呢?还有同学大胆设想:既然商有这样的特点,那么和、差、积有没有这样的特点呢?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既大胆又有一定的意义。教师要鼓励学生这样的质疑,以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习惯。

受知识、视野等的局限,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也许天真可笑,也许无知,但都是他们创新能力的体现。我们不应采用粗暴、武断的方式打击孩子们提问的积极性,应该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大胆探究,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在求异中激发创新意识

小学生可塑性特别强,教师教学的方式往往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老师总是习惯于引导孩子们朝着自己教学设计的方向去思考,对学生中的不同声音、不同想法缺乏尊重,这无形中打击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容易导致孩子们养成循规蹈矩、迷信权威等不良习惯。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树立学习的主体意识。在数学课堂中,鼓励孩子们提出“标新立异”的见解、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让他们养成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提高思维的广度。

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我列出算式14-9=?,让孩子们自己设计解题的方法。有的学生用14减去9个1的方法得出差是5;有的学生用小木棒来计算得出5;有的学生根据加法9+5=14,算出14-9=5等。其中有个学生说:“14-9,14的个位数4-9不够减,于是我把它倒过来,变成9-4=5,然后10减掉5等于5,得出14减9等于5。”这样的解题方法,很是反常规,大多数同学都说不对,这是凑巧。对于这样的情况,我首先表扬了这位同学大胆的解题方法,然后鼓励他用同样的方法去验证其他的算式,看是不是都能成立。然后引导孩子们将以上的算式进行合并就变成10-(9-4)=10-9+4=10+4-9=5,所以以上的算法其实就是拆分法,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

以上案例中,教师对于课堂中出现的思维亮点及时捕捉,作为课堂中的生成资源,鼓励孩子们大胆探究,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见解,以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三、在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爱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抓住孩子们的这一特点,构建活动化的学习情境,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落实到游戏活动中,创设“学”“乐”“玩”结合的数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进行数学探究。

例如,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游戏化教学情境:课前每位孩子都准备好10枚1角的硬币;在课堂上,孩子们进行抛硬币游戏,记下正面的硬币有几枚、反面的硬币有几枚;接着鼓励孩子们根据以上的结果,设计加法和减法的算式;然后孩子们相互交流,看谁设计的算式多,看谁计算得准确。

在这样的数学活动中,孩子们动手动脑,在快乐中积极探究、大胆思考,不仅很好地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计算方法,而且获得了快乐的体验。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火花被充分点燃,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孩子创意思维培养篇7

人的创造潜力与生俱来。对孩子来讲,创造潜力人皆有之。日本著名创造学家恩田彰认为,这种幼儿的创造性,对别人未必是新颖的创造,而对他自身却是前所未有的,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它虽然没有社会价值,但可以产生独特的个性活动。随着儿童的身心发展,这种人皆有之的创造性就会朝特殊才能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其中某种低级的、原始的创造力随着儿童的身心发展,会走向高级的、有真正创新意义的创造力。

较早挂牌“中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的上海徐汇区科技幼儿园的教师告诉我这样两个例子。

一个3岁男孩穿着背带裤,活动时被小朋友拉掉了裤扣。他没有求助老师,自己叫了一名女孩替他按住胸前的裤兜,自己把两根背带分两边,揽腰系住了裤子,然后继续玩耍。

这个急中生智的办法,对一个学龄孩子来说不算新,对一个成人来说更不足挂齿,但对一个3岁男孩来说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造:他知道不让裤子掉下来除了背带还有第二种方法,即在腰部系住,同时他还能“发明”出用背带代替腰带。

有个6岁的男孩看见外婆每每拖完地板总会捶背喊累。他就对外婆说:“我长大了要造一种拖把,上面有五六个按钮。外婆只要按一个按钮就能自动拖地,再按另外的按钮又能自动洗拖把,再按一个按钮又会自动绞干……

这是一种大胆的设想,属于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在孩子中较常见。

这种人皆有之的创造力,如果后天加以培养和训练,并形成一种思维方式,也许就能在其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糟糕的是,多数父母把它看成不起眼的小事和“瞎说”而不以为然。得不到鼓励,得不到强化,得不到训练,这种人皆有之的创造力就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退化,直至消失。

由于孩子存在个体差异,在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表现上有显性和隐性的两种情况。隐性的创造力在外部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就会显现出来。在学龄前儿童中其创造力较多的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常见的幼儿创造性思维有哪些表现呢?

打破砂锅问到底2~3岁的幼儿随着生理的成长会对自身周围的事发生浓厚的兴趣,会不断地向成人发问。如看见一只猫,会问:“这只猫是男的还是女的?”“它的家在哪里?”“它跑出来干什么?”“它找不到食物会不会饿死?”等等。又比如,有位4岁多的幼儿看见电视报道地震的消息,他就问:“为什么要地震?”“可以叫地不要震动吗?”

探究性地拆东西这是幼儿创造性思维最初的萌芽状态,在低幼儿中较多。如拆钟,他要看看是什么在推动指针走。又如向电视机后面探视,想看看人是如何进入电视机里的。还有,拆开玩具按自己的意愿重新组装等。

有意义的“瞎说”它是幼儿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火花。如有幼儿看见南浦大桥有很多斜拉索,他说他要造的桥与南浦大桥一样长,一样结实,但没有斜拉索。又如,某幼儿看见洒水车清洗路面的尘埃,认为不好,因为洒水车阻碍交通。他认为可以用飞机在天空中飞一下,空气清新了,地面也干净了。

自由绘画这种画,画技不一定好,却表达了幼儿的思维活动过程。有个幼儿画了一辆汽车长翅飞在空中,而这辆车的下面有许多车辆。他说地面交通堵塞,他的车就伸出翅膀升上天空,从空中飞过去。类似这种按照幼儿意愿的绘画,能较多地表现幼儿的创造性。

还有孩子的装扮性游戏,如拿枕头当布娃娃,拿圆柱形积木当杯子等。还有讲故事中的添枝加叶等,都能表现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张培隆老师说,一般8个月后的孩子就有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2岁多至5岁,表现得较强烈,5至6岁后这种表现开始减少。因为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加、经验的增多,以及环境的变化,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会趋向内化,趋向有意义,有的被服从、模仿所替代。

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在于给孩子建立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养成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思维是创造的前提,当年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就想为什么苹果不会飞上天,而要往下落?如果苹果树长到月亮上,苹果会不会落到地球上?正是牛顿的创造性思维,使他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今天培养、训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正是为了明天开发他们身上潜在的创造力。教给孩子顺向性思维、扩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等多种思维方法,让他们建立有主见的、独立的、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或者工作都是有帮助的,可以享用终身。

上海市徐汇区科技幼儿园的园长高一敏说,培养幼儿从小有创新意识,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现在上海已有好几所幼儿园对幼儿开展这方面的教育与培养。有的从绘画课程入手,有的从语言课程入手,他们幼儿园是从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入手,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现已初见成效。幼儿的思维活动明显活跃,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家庭中如何培养和保护好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营造民主、宽松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形成独特的个性,表现有创新意识的思维、举动很重要。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小、需要成人照顾而把他看成是成人的依附品,要受成人支配。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应该允许他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空间。比如:允许孩子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存在,给孩子一块由他或她自主“摆摊”的地盘,接受孩子对成人的稍合理的建议,相信孩子们每一次“保证”等等。

培养、训练孩子的想象。想象是孩子思维活动的主体。想象越丰富,思维也越活跃。培养孩子的想象,在于培养想象的思路。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找来几个小朋友,要他们说出尽可能多的红砖用途。有个小朋友说:可以造房子,砌围墙,铺地等。这些答案只限于“建筑材料”范畴。另一个小朋友说:可以当锤子钉东西,可以掷人。他的思维就突破了“建筑材料”范畴。还有一位小朋友说:风来了可以压住东西,还可以当尺画线。这个思维扩展到红砖的重量和形状上了。这叫扩散性的想象思维。还有一个发生在课堂上的例子:老师将一只蜡制的小鸭浮在水面,让幼儿想法把小鸭沉下去。有人用积木压在“鸭”身上,“鸭”一摇积木翻落了;有人用橡皮泥粘在“鸭”身上增加重量,“鸭”侧浮在水面没有沉下。有人用橡皮泥加粘在“鸭头”上,但是“鸭尾”翘了起来……最后有个小朋友将所有粘在“鸭”上的橡皮泥剥下来,揉成一团,粘在“鸭”身底部,这样蜡小鸭就沉下去了。这个孩子在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逆向性的思维,他成功了。所以,培养训练孩子的多种思维很重要。

全方位地扩大孩子的阅历。知识和经验是孩子构成丰富想象的材料。有句老话:“见多识广”。教给孩子的知识要尽可能广博,可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以涉猎生物、原子能等高科技领域。要注意的是宜广不宜深。如可以让孩子知道微波可以煮熟食物,微波是人的眼睛看不见的,但不要向孩子解释有关微波的专业知识。

孩子创意思维培养篇8

【关键词】创新思维;审美学习;观察与创造能力

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新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要创新,强调学生之间的经验共享与小组成员的合作,强调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合作交往能力。我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通过本文论述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发挥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学校教育中,保护孩子思维的创造性离不开高素质、有先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老师。有这么一个美丽的故事:一次,有个小朋友在纸上画出方形西瓜,按照一般的思维方式,哪有方西瓜!他的老师走到这位小朋友身旁,就问他:为什么西瓜是方的,孩子说,因为看到卖西瓜的人把圆圆的西瓜堆起来太麻烦了,如果是方的就不会滚来滚去。这位高明的老师能够倾听孩子的话,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独特的创造力。值得关注的是:孩子的想象是天真的,但也是可贵的,目前在一些城市果真有方西瓜销售,在广州就有来自日本的方西瓜。我相信:方西瓜一定会受到大家的青睐,放在冰箱里既方便又节约空间。但是能想到这个点子,并且培育出方西瓜的人一定被人称“绝”,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创新性思维是被许多条条框框不知不觉地给抹杀掉了。

二、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创新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小学阶段,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它是萌发创新意识的原动力。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才能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应将美术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综合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这样,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始终会有不竭的创新源泉来,他们终生受益。在有些教学实践中,会看到有很多老师限制的条条框框,不让学生越雷池一步,如“非得这样去画”“不能胡思乱想,不能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等等这样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会对作画感到枯燥,继而观察迟钝、思维滞塞、作画小心,唯恐越雷池一步。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我在课堂上,会调动学生尽可能的去想象,去发挥,去创意,给学生以开阔的空间,自由翱翔。在美术教学中,我也深刻的体会到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常常“异想天开”,教授一年级《有趣的半圆》一课时,出示半圆形时,学生们谈起了他们的遐想,有的说我可以把它变成小老鼠,还可以变成小乌龟,变成炒菜的锅、变成碗,还有孩子说我看到半圆形想到了游泳池,如:画《变化无穷的形象》一课时,孩子们画的真好,有的拔萝卜想象成孔雀、金鱼等,有的把心形变成人的脸,我出示了一把生活中的锁,有的把它想象成有水龙头的海报倡导节约用水。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羁,但对儿童说来,正是其奥妙所在,正是他们纯真天性的体现。因此,要指导儿童作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我们首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激励他们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对于学生的神奇想象,教师要充分理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的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教师不要把知识技能看作僵硬的东西,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和创造空间,阻碍他们发挥自己的个性,实践证明: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绘画水平,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培养孩子的审美思维

小学美术的一个主要特征,是靠生活中的表象作画。事物的表象会引发一连串的联想。而这种联想的深度与广度将直接影响着人的创新思维。而这种表象创新,离不开观察、想象和记忆。观察能使小学生丰富自己,扩大视野,熟悉物体的特征、色彩及结构关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局限于美术技法的传授,重视发现绘画过程中非美术因素的培养,尽量减少概念化、成人化图形的临摹,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界中的景物,观察生活中的一器一具和人们生息劳作的场景。在观察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概括,一边观察,一边作画,通过记忆、想象、实现创造性地再现。作画时,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生理特点,从不同的侧面作画,展示自己不同的气质。形成自己独特风格,促进创新思维个性的形成。提高审美能力。

四、引导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与创造能力

没有观察也就难以更好地想象,观察是学习与创作的基础。如我在教授二年级《风来了》这一课时,我会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们在放学路上或家中窗口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寻找风的存在。我又带着孩子们在校园里感受风,寻找风,又通过图片观察了不同环境里的风,使学生们对“风”有了比较形象的印象。学生可能对自己所观察到的东西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加之在具体构图时的情绪和想象,就会产生有显明个性差异的作品,这时要引导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要充满自信,使学生在观察、感受、创作中得到乐趣和满足。在教学中除了启发、引导学生联想、想象之外,还应该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绘画创作素材需要在生活中积累,让学生养成画速写的习惯是搞好创作的基础,不少创作题材都是在速写中萌生的,因此,我在美术课中会逐步传授些速写的技法,并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搜集素材,多画速写,以捕捉生动感人的形象资料是十分必要的。

五、总结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要得到很好的保护。要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更新自己的理念,只要有创新的意识,随时随处都可以创新,从小处做起,点滴积累,才能让这种创新的观念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孩子创意思维培养篇9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其核心就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所谓创新思维指的是在创新学习活动中应该具有的思维方式,包括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敏锐性等。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应该从幼儿抓起,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各种教育因素,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创造,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逐步养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认识。

一、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创新兴趣

我发现“做做玩玩”的游戏深受孩子的喜爱,并能使孩子展开富有创造精神的活动。“做做玩玩”的材料五花八门,方法多种多样:一张纸,一个盒子,一片树叶都能使孩子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做做”、“玩玩”中去。而且在游戏过程中又蕴含了从观察到思维,从认识到操作,从想象到创造等多种教育契机。因此,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挖掘“做做玩玩”活动中的各种教育因素,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创造,对于培各种教育因素,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创造,对于培养幼儿的“心灵手巧”是有重要作用的。让幼儿在“做做玩玩”的游戏教学中学数学。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玩沙玩水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感知容量守恒。沙子和水混合后还可垒成多种立体模型,使幼儿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如在商店的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其他如抢椅子游戏、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游戏中,幼儿能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概念。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他们便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尽自己的能力在手下展现出来。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幼儿和成人,都有可能作出优异成绩,其中主要的标志就是创新,对孩子来讲,只要有一点新建议、新思想、新观念、新做法,只要是自己想出来的,对他自己来说确实是新发现,这就是创新,而不是一味的强调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各领域教育内容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都包含着一定的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内容。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贝壳、蜂房、该类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

三、在情境中,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具有类型和层次的差别,这种差别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交互影响而行成的。因此,对于每一个幼儿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可用一个模式来培养。我们可以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信心。例如,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管理班级出勤的机会,让幼儿统计早上8点以前到园的小朋友是多少,8点至9点到园的是多少,9点以后到园的是多少;自己来幼儿园的小朋友是多少,爸爸妈妈送来的是多少,爷爷奶奶送来的是多少;坐自行车来的小朋友是多少,坐汽车来的是多少;今天迟到的小朋友是多少,没有到的小朋友是多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计9点以前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共多少,由大人送来的小朋友共多少,今天班里一共来了多少小朋友,等等。孩子过集体生日时,我们可以启发幼儿思考蛋糕应该怎么分。结果孩子们看了大受启发,积极主动地想办法,从而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使幼儿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孩子创意思维培养篇10

社会在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迅速推进。如今农村孩子越来越多地进入城市上学,这些外来务工者的子女,身上有许多值得赞扬的闪光点。那么,该如何利用这些闪光点,开辟幼儿教育的新途径呢?

一、勤劳,好习惯的榜样

都说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子女对父母来说是多么重要。同时,也就很自然地造成部分父母对于子女的宠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享受着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待遇。而外来务工者子女相对来说,则没有那么被宠爱,他们多是勤劳自立的孩子。作为幼儿教师,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要使命,应该很敏锐地认识到这一点,将这种勤劳自立的优秀品质,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们。在平时,应当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孩子亲自动手解决自己的事情。教师可以多进行表扬和奖励,并制定相应规则:谁的课桌椅子打扫得干净奖励一分,谁在下课走的时候帮助老师打扫卫生奖励一分……利用这种积分制的方法,培养孩子们爱动手劳动的优秀品质。在这个教育过程中,不要忘了家校联合。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和家长们进行沟通,让家长在家里也鼓励孩子们养成动手劳动的好习惯。

勤劳自立的优秀品质都不陌生,都知道它对于孩子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但究竟应该怎样去培养,是新时期幼儿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因此,应该深入挖掘外来务工者子女身上的这种优秀品质,在平时的教育中,对于这种勤劳自立的行为多加表扬与鼓励,让孩子们从小懂得养成勤劳自立的良好习惯。

二、主见,创造力的基础

因为父母大多忙于打工,对孩子的生活干预得少,外来务工者子女往往都有自己的主见。主见指对事物有自己的意见或见解,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有的人一生都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下,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有创造力。在当今,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创新兴趣、创新欲望、创新意志、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没有主见是万万不行的。幼儿教师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见,适当鼓励孩子有自己的独立思维,有自己的个性。在平时,家长和教师对于孩子的生活都会非常关心,容易使得部分孩子产生一种盲从思想,逐渐丧失自己的主见。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比如,在做游戏的时候,教师不要随意指责和批评孩子的行为。孩子的言行越有自己的独特性,想的办法越奇特越好,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在孩子的心中往往是权威的象征,为了培养孩子拥有主见,教师可以在平时鼓励孩子说“不”。比如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出错,让孩子明白教师也会犯错误。这样,孩子就不会再盲从,从而拥有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体会到,孩子们多数都有自己的思想。只是平时学校的教育方式或是父母的干预,把孩子们的想法扼杀在摇篮之中。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鼓励孩子们具有主见,敢于按照自己合理的思维方式行动。有的哪怕是错误的,也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体会一下失败的感觉,则学生对于某件事情的理解可能就会更加深刻。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深刻的认知能力、高度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思维力、高效的记忆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三、担当,责任心的升华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于外来务工者子女来说,可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对于城里的大多数孩子来说,可能并非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城里的孩子可能什么都是大人准备好,如果教师要求干什么,“爸爸没有给我准备”之类的理由就可能自然地说出口。作为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注意培养孩子的担当意识,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让孩子们明白:有的事情是自己的事情,不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早上家长送孩子上学的时候,可以要求孩子们自己走路上学、进教室。让孩子明白上学是自己的责任,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当孩子们做到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记得表扬,但当孩子们没有做到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进行适当的批评。在上绘画课的时候,安排两个人负责分发绘画用具,在下课的时候安排两个人关灯,最后安排一个人关门,这样为每个孩子提供承担责任的机会。当然,在做这些之前,教师要给孩子们讲清楚做事的规则等等。通过这些方法,教会孩子拥有担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