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2:45

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篇1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构建

引言

由于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财务风险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和普通企业的有着极大的不同,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对当代的廉政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是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行政事业管理人员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贯彻落实国家的大政方针,建立高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提高政府的公开透明程度,还行政事业单位一片碧水蓝天。

一、财务风险概述

风险在管理学中有多种含义,一是结果的不确定性;二是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三是偏差的存在,即不利差异。

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含义因自身性质不同而不同,具体见下表:

表一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对比

企业的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性质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经济职能为主,在乎的是损失的多少以服务为主的非营利性目的,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不考虑赢利,以社会职能为主,在乎的是财务资源的依法获取及使用

含义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因企业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结果与预期财务结果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使行政事业单位难以合法、有效地获取并使用财务资源,从而造成其不能充分承担其社会职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目标的可能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财务管理人员往往把应承担的财务风险归咎于国家财政,认为只要自按法定预算取得和使用财政资金就好,不用刻意规避风险,因而经常出现“踩红线”、“闯红灯”的行为,这些都是风险意识薄弱的表现。

(二)财务管理机制的权责不明确

财务管理中常常会由于部门权责不明确而产生风险,每个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理解上的差异,财务人员的从属地位使得对领导层下达的命令具有依赖性,这种权力与责任的不对称极易导致部门间的“踢皮球”。

(三)内部财务关系复杂、控制体系不完善

事业单位“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现象导致财务资源的取得较为复杂,加之企业内部部门权责不明、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和外部的相应控制制度尚未完善,财务风险必然存在[2]。

(四)法律法规中的审计标准不健全

由于现行的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法规中尚未对审计的相关标准和实施细则做出明确规定,进而导致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要依靠主观判断做出认定,因此产生了审计风险的存在。

三、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加强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及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的防范意识,熟悉风险所在区域并有效规避风险、提高防范措施、降低风险损失。

(二)有利于构建内部财务管理机制

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构建会提高管理人员决策的正确性,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监督,合理防范风险,通过建立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来完善管理制度。

(三)有利于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目标,提高资金的使用绩效,实现预算资金效益最大化,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四、构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措施

(一)确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要实现获取和使用资金来完成社会职能的主要目标,就要确定好财务风险管理的方向,即明确战略目标、运行目标、合规目标以及报告目标等。

(二)遵循财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原则

主要包括整体性原则、全民参与原则、权责制衡原则、预见性原则和效益原则,在这些基本的原则的指引下进行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

(三)合理划分财务风险域

风险因素引起风险发生的范围即为风险域。行政事业单位要合理划分风险域,对不同种类、不同环节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和控制措施,进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的使用效率。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包括预算、支出、收缴、管理、采购以及操作六大风险域,财务管理人员要认真分析每个风险域的情况,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四)按照财务风险管理的程序循序渐进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严格按照收集资料、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做出决策、后果处理的程序进行,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执行,并且要在前三个环节多花时间和精力,以便后期的决策和处理更加准确、高效[3]。

(五)完善制度,提高风险意识

具体指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对财务人员的监督,健全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法律法规,使得审计有法可依,进而规范财务人员的财务行为,有效规避财务风险。此外,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对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时反馈和处理,并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监控。在制度和人员的双重保证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结论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是一个极其重要且紧迫的任务,它的构建对其工作的开展、部门的协调工作以及资源的有效整合都重要。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要强化意识,不断学习,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积极分析上述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具体落实各项措施来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加强风险防范和控制。当然,上述措施只是一己之见,希望各位同仁补充批评。(作者单位:江西现代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柏杨.内控制度建设与财务风险防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7(12):84-85.

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篇2

(一)学校风险管理

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指出:“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根据以上定义,结合学校的特点,学校风险管理是为实现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力资源,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具体包括对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的可靠性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

(二)学校财务风险

不论学校规模大小,财务风险是学校风险中的重要风险,风险管理必须以财务风险为重点。学校财务风险的含义应该是广义的,是指导致学校发生资产损失、财务困境等不利财务事件的可能性。资产损失指资产被盗、贪污挪用、意外事故导致损失等,财务困境是指一个学校处于经常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到期债务(例如银行借款本息、商业信用等),导致正常运转受到影响,而被迫采取改正行动的境况。财务困境可以通过若干方法解决,比如,(1)出售主要资产;(2)减少资本支出及研究与开发费用;(3)与银行和其他债权人谈判进行债务重组。学校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筹资、投资、资产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

(三)学校风险管理在防范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识别学校战略规划、业务运营中的各种财务风险,认识财务风险的性质和特征,为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应对奠定基础;实施风险管理对学校财务风险采取定性、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可以合理判断财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及发生后影响程度的大小;实施风险管理,针对学校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影响,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提出回避、接受、降低、分担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二、风险管理审计定义及其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一)风险管理审计定义

王晓霞在《企业风险审计》一书中,给出企业风险审计定义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RmiS)、各业务循环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计活动,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过程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指出:“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充分了解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审查和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风险管理包括组织整体及职能部门两个层面。内部审计人员既可对组织整体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也可对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综合以上观点,在内部审计中风险管理审计可定义为: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站在独立、客观的角度,围绕组织风险,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从组织整体层次到职能层次,对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有效性,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有效性进行鉴定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二)风险管理审计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1.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可以协助学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能够从机制、制度方面强化对学校财务风险的管理。目前学校还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没有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对学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可以起到前瞻性作用,能够提出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的合理建议,使最高管理层认识到风险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促使其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对学校财务风险实施规范管理。当学校已经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和管理过程时,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对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监控、检查、评估、报告、提出建议,能够协助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促进风险管理过程的完善,有利于财务风险管理。

2.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从学校整体出发,从全局考虑,从独立、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学校管理层采取措施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内部审计人员能以独特的身份调控学校的风险策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财务风险。

3.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采取独特的技术手段,检查、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取调查、取证、分析等手段评价主要财务风险因素,测定关键风险点、风险度,以判断学校财务风险监控报告制度是否适当、监控报告是否充分有效,财务风险分析是否全面、防范措施是否完善;对管理层自我评估进行测试,检查其依据是否准确;评估与财务风险有关的薄弱环节并与有关管理层进行沟通;评价财务风险管理方式与学校活动性质是否适当。

4.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客观的风险管理建议直接报告给学校最高决策层,能够引起高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

5.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对学校预算管理进行评估,促进学校严格执行预算,按预算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三、加强风险管理审计,防范学校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机制,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独立客观的监督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帮助学校实现财务目标,进而实现学校的终极目标。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以校为单位成立学校理事会,小规模学校(特别是公立中小学校)可以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学校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受审计委员会领导。对公立中小学校也可以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内审机构向学校(大规模)或乡镇(小规模学校)下派专职或兼职内部审计人员履行内审职责,实行对下进行监督评价,对上进行职能报告的内部审计机制,这种方式必须进一步提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内审机构的地位,确保独立性。

(二)提高内审人员素质,确保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内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专业水平高低,是保障内审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学校高层管理者、内部审计机构要重视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为内审人员学习内审领域先进的审计理念、技术、方法提供各种保障,不断促进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提高。只有永远保持专业水平的先进性,才能有效实施风险管理审计,才能不断改进完善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合理防范财务风险。

(三)使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保证风险管理审计的有效性。先进的审计技术已经得到实践证明是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能够从内审角度对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应对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可以使用的技术有:(1)风险控制自我评估(CSa)。CSa是一种预防性审计工具,即针对硬性控制也针对柔性控制,是针对内部控制进行的咨询业务,可以评估旨在减缓风险的各项控制以及有关政策和规程的全面遵循情况,可以采取协调性小组讨论会(专题研讨班)、问卷调查、管理人员分析三种方法。专题研讨班可以采取:“目标-风险-控制-剩余风险-评估”的形式,强调列举阻止实现目标的的壁垒、障碍、威胁和风险,接着对控制进行检查,以确定控制过程是否足以对关键风险进行管理,其目的是确定严重的剩余风险;(2)头脑风暴法。针对问题,把能想到的一切主意集中起来,通过一群人的交流,来激发新思想产生;(3)德尔菲法。采用函调方式,分别向有关专家提出问题,之后将专家的意见整理、归纳,并反馈给有关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次综合反馈,这样多次重复,得到比较一致的意见;(4)抽样技术;(5)共同研讨法;(6)系统分析法。

(四)确定财务风险重点领域,揭示风险暴露,加强风险预警

学校的财务风险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筹资、投资、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及使用。

1.筹资。学校应重点关注债务风险。吉林大学陷入30亿元债务困境,说明加强债务风险管理举足轻重。学校债务须经最高层批准,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分析学校的资产负债率、还本能力、还息能力,揭示债务风险是否达到警戒状态。对资产负债率的分析既要看比率的大小,又要分析预期资产负债率的变化;对于还本、还息能力分析应重点分析预期所有者(各级政府等投资者)是否不断增加偿还债务本息的投入;可以分析利息保障倍数(预计不含利息费后的结余/利息),利息保障倍数至少为1,越高还息风险越小。

2.投资。应重点关注校办产业、工程建设、闲置资金的投资,应注重投资效益分析,如新建学生宿舍是否有效改善了学生住宿状况,筹办产业企业的未来收益如何。闲置资金应投资于国债等收益稳定、风险较小的项目,不要投资于股票等高风险投资,天津大学发生违规挪用资金炒股,造成巨额损失3750万元就是巨大教训。高校依托先进技术筹办产业企业,内审人员必须对其风险评估进行审查评价,可以采取贴现现金流量等技术。工程建设项目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项目申请,是否进行招投标,是否纳入资本预算,在建工程支出控制是否完善。

3.固定资产管理。应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采购、保管和使用。内审人员应重点审查评价资产采购的控制制度是否完善,采购是否进行竞价选择;资产保管制度是否健全,记录是否规范;哪些资产经常使用,哪些资产不需用,各类资产的年使用次数及使用效率。确定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控制、固定资产处理的控制是否恰当,以判断其是否足以防范固定资产管理及使用方面的财务风险。

4.资金管理及使用。应注意资金(现金、银行存款等)实物接触控制不当、盗用及错误处理资金、潜在舞弊和违规、支出未经授权或审批、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等财务风险及暴露。如两免一补、中职、高教的助学金专款专用,内部审计人员应审查、评价风险管理控制是否健全有效,是否按国家规定的用途使用,效益如何。

5.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对重点风险领域进行实时跟踪审计。学校高层应授权内部审计机构参加重大财务事项的预测、规划等重要会议,使内审人员以独立的视野分析各种财务风险,提供合理建议。对重点风险领域应进行实时跟踪审计,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及时防范,避免学校可能遭受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2]卓继民.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美]S.拉奥.瓦莱布哈内尼.刘霄仑,朱军霞,李旭红译.Cia考试指南.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理论卷).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3][美]S.拉奥.瓦莱布哈内尼.李海风,李媛媛译.Cia考试指南.实施内部审计业务(理论卷).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5]沈征.内部审计禁忌120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6]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内协网,2004.

[7]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中内协网,2005.

[8]孟焰,潘秀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研究.审计研究,2006.

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

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以及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院校面对着日益增加的学生数量和教学活动维护费用,财务压力增大,相应的国家教育机构为了解决高校在这一领域面临的问题,采取了拓宽高校财务融资渠道的方式来解决,高校在获得数量巨大、形式多样的社会资金支持后,也面临着财务风险问题,本文将结合高校财务管理的实际进行详细阐述。

1、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分类

1.1、制度性财务风险

在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对财务管理质量有基础性影响的是财务管理制度,对于高校来说财务管理制度包含两个部分,其中一个是外部制度,这一部分包含着国家对高校与社会经济主体之间财务关系的一种明确;内部制度是高校根据自身财务管理活动的特点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当前,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高校做的还不够到位,很多高校的财务风险都是因为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的,财务管理制度对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1.2、固有风险

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固有风险是一种常态化的风险。在高校的运行过程中固有风险主要来自财务管理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和财务管理依据的信息局限性两个方面,财务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存在着一定风险的工作。目前很多高校财务管理制度都是采用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或是非完全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财务管理风险,因为财务管理本身的高度集中,缺少了群众和监管机构的监督,很容易滋生腐败等财务问题。

1.3、操作风险

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具体的工作,在运行过程中一定要由操作人员来操作,在筹资和投资过程中,一些操作人员缺乏资金成本意识、时间价值意识、特别是风险意识,从而导致财务安全或投资失败,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风险,这种风险表面上看是因为操作人员的个人错误,但是实际上是相关决策层的财务管理知识和经验缺失造成的。

2、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成因

2.1、伴随高等学校法人主体地位的确立财务风险逐渐显现

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曾经经历了长时间的计划经济管理,在那一时期高校的运行维护费用都是由教育管理部门统一拨付的,财务支出也是有系统的安全的,所以那一时期的高校财务管理只具备基本的会计功能,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高校的法人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高校的决策层第一次获得了资金的筹措和使用权,但是面对着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纷繁变化,高校决策层财务管理意识的薄弱和财务管理机构的欠缺,让高校的财务风险逐渐显现出来。

2.2、高等学校财务内部组织治理以及运行机制存在的缺陷

在高校财务管理活动中,内部组织关系一直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内部组织关系明确了高校决策层、管理层和具体财务管理实施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活动中,财务管理机构是有权利参与财务决策的全过程的,并且拥有自己的投票权,但是在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中,财务管理机构长期作为决策层和管理者的执行机构,只发挥了财务统计、分类、记录的作用,导致了在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外行人管内行人”的病态财务管理状况,大大增加了高校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

2.3、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迅速与财力增长缓慢的矛盾

在教育改革之前,高校的扩张一直都处在一个相对缓慢的状态下。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政策的推动,高校的规模急剧扩张,这种扩张不仅仅体现在教学资源上,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也变得极大的丰富。但这些对于高校来说都是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高校资金来源更加呈现出多样化,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的高速发展和快速扩张急需资金,但是相应的财政拨款却并没有增加,高校不得不冒险使用其他筹资手段,在这一过程中相应的财务风险也就诞生了。

3、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防范

3.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意识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高校的独立法人主体已经形成,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立性已经彰显出来,所以在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活动中,一定要转变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财务管理观念,构建适应高校财务管理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财务管理体制,并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意识。

3.2、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在社会经济主体的社会经济活动中,财务风险预警往往将财务风险与财务管理分开管理,以保证财务预警活动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在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中,从高校财务的角度出发,结合社会经济环境的实际,对高校财务涉及到社会经济活动的部分进行重点监控,对高校的财务风险实行规范化的统一管理,保证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有足够的鉴别能力和完善的风险报警机制,为高校财务的安全管理保驾护航。

3.3、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

内部审计一直是社会经济主体对自身财务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科学认识的关键部分,在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还不止于此,内部审计监督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不仅能够极大的强化高校管理层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认识,而且能够让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始终处于一种被监督的状态,保证财务管理工作作用的正常发挥。

4、结论

高校教育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问题一直是一个现实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所以在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中要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利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实施办法进行财务风险的防范,切实保证、维护好高校的财务安全。

参考文献:

[1]凌立勤.我国高等学校债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2]纪智荣.公办高校债务风险评价及防范策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2.

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篇4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表现形式;控制

中图分类号:G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1

在市场经济下,我国高等教育也正在经历着深层次的改革。高校财务在享有越来越多的独立和自我管理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起自身的财务风险。高校近年来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来源呈现多样化,数额也在快速增长,支出也在快速增长,特别是一些高校在新校区的建设中投入巨大,少则几亿元,多则几十亿元,这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高校也必然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高等学校所经历的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速度和激烈的竞争强度,一方面给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深层的影响,引起了高等学校财务运行状况的剧烈波动,使得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局面;另一方面在这种形势,高等学校的决策管理层,为保证学校在高速发展和重组、整合中取得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纷纷决定投入巨资改善和增加办学条件,由此造成高等学校资金供给的巨大缺口,出现了很多学校举债办学的现象,这就导致高等学校财务运行风险增加,财务危机突现。如何规避与防范高校财务风险,减少财务损失,促进高校持续稳定地发展,已成为各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这也是当前财务管理工作者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有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决策理论学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是风险的狭义定义。风险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它既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这就是广义风险的概念。高校财务风险实质上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一般指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因资金运动面临的风险,具体说来,是指高校在筹集、使用、管理资金时因为难以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导致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使得高校的实际财务成果和预计相背离,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作为非盈利机构,高校财务风险和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同。高校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开办的,它没有社会生产职能,主要从事非盈利性的业务活动。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1.债务风险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发展,使公办高校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加迫使高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高校运用贷款方式筹集办学与建设资金,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筹资渠道,缓解了高校资金不足的困难。目前,许多高校盲目投资,贷款规模过大,负债结构不合理,对贷款项目没有进行科学地控制与论证,高校面临巨大的财务危机,存在明显的债务风险。

2.投资风险

高校投资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高校的投资项目的实际收于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致使高校遭受资金浪费与资产流失等财产损失的风险。投资可使高校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但是,我们也看到,资金的运作往往受到所处环境的制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因素,所有这些因素的变化,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得高校的资金运作活动充满了风险。

3.财务管理风险

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高校的管理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由财务风险的产生发展过程来看,在财务管理环节往往容易产生并暴发财务风险。高校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内部牵制机制不健全,会计工作秩序混乱,都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1.树立风险意识与责任意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000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文件,通过建立和强化经济责任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使高校的管理者承担起财务安全与风险控制的责任。同时,高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提倡科学管理,把风险平衡机制引入日常管理活动之中,把风险观念融入管理制度之中,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坚持量力而行,确保稳健发展,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

2.硬化高校预算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预算是财务工作的指挥棒,硬化高校预算约束是有效控制高校财务风险的必备条件。高校各项经费收支应严格按部门预算来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预算编制时间过短、预算编制过程透明度不高等原因造成了预算不准确、内容不全面,预算没有客观反映高校的财务收支全貌和体现学校的工作重点与发展方向。高校应强化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综合财务收支计划,合理控制支出,避免收不抵支的财务风险现象的发生,全面、系统、有效地分析高校财力资源的配置情况,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使预算成为事业发展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

3.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高校的财务风险由初步萌芽到程度恶化,通常会经历了一个逐渐积累和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风险的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资金运动的“晴雨表”——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不断变化上。通过建立专门的指标体系和预警机制,了解自身内部财务运行中隐藏的问题,对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财务预警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经营管理的指示灯,为高校的财务风险提供了有效的预警信号,有利于各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为防范风险提供了重要参考。

4.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

规范高校的财务行为、确保高校的财务安全与稳定,离不开严格的财务监督制度。政府应合理规划高校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高校的布局结构,根据规划来引导、监督、控制各高校建设规模,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建立严格的高校问责制,促使高校领导者树立财务风险控制意识,完善监督监控机制,实现高校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李梅.高校动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J].事业财会,2007(05).

[2]刘英姿.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福建:厦门大学,2007.

[3]刘艳华.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研究[J].事业会计,2008(02).

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篇5

摘要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也是企业经营风险集中体现,如果企业不能及时的采取措施,那么企业就会陷入财务危机,所以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防范策略是很必要的;本文主要对财务风险的一些相关理论作了介绍,然后给出了一些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前言

我国企业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化经营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所要面临的风险将会更加的多样化与复杂化;从企业内部环境角度上看,企业经营者自身的管理水平、员工素质、企业文化、产品或服务质量等因素都会或多或少给企业带来一些影响。从企业的外部环境角度来看,全球市场价格水平与供求关系、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宏观经济状况与本国的财政信贷政策等因素的变化也都会直接或间接的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从企业的战略意识层面来说,由于过去我国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绝大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与管理层都缺乏风险意识,这也是导致企业产生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风险作为一种信号,企业的经营状况能够在财务风险当中得到全面综合的反映,一个企业经营者必须经常性进行财务分析,从而更好的防范财务危机。从目前的趋势看,用不了多久,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将会逐步进入到财务导向型的企业管理阶段。在财务导向型的企业管理阶段最核心的为题就是企业财务管理。所以,现如今我们必须从我国的经济情况着手,对我国的风险管理现状做认真研究,健全现有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从而有效提升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水平使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提升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也是提升企业内在价值,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二、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

1.财务风险的定义

财务风险我们可以看成一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指企业在进行各种财务活动当中,因为各种难以控制与难以预料的因素存在,导致企业的预期收益与财务收益有所差异。我们可以从财务风险所包含的内容出发,将财务风险划分为广义的财务风险与狭义的财务风险。前者是指在企业在进行各项财务活动当中,因为环境及其他难以预料与难以控制的因素响,导致企业的实际的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有所差异。后者往往又被称为举债风险,举债风险是指因为企业举债而导致企业的财务不确定性。

2.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自然因素的影响,因为自然界的运动是不规律的,显不规律性,正是这种不规律性导致人们难以阻止与防范,如洪水、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从而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都遭受损失。

(2)市场因素的影响,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要想继续生存就离不开市场。但市场并不是恒久不变的。市场价格的调整、供求关系的变化,竞争对手调整战略、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等情况都有可能导致企业财务风险。

(3)政治因素的影响,社会的法律制度与政治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发生。例如:一个国家的政治观点的发生了改变就可能导致战争的爆发,而战争的爆发将可能会引起油价上涨,从而导致运输成本增加,使得企业利益减少,甚至可能因为战争的爆发而导致企业停产。

(4)内部因素的影响,这里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了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员工的素质。一个企业的企业管理水平越高,其抗拒风险的能力就会越强。对与企业员工来说,企业员工的素质越低,其风险意思就会越淡薄,从而其对风险的驾御能力也就越差,这就可能导致企业产生财务危机。

三、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上面对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下面将给出一些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一个企业要想做到对财务风险控制,则必须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把握财务风险的运行规律、衡量与预测财务风险、了解风险的特征与来源、努力防范财务风险,高效的保证企业资金链的正常运转,更加具体点说企业必须做到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要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首先必须从资金的日常管理过程做起,企业必须尽量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资金审批程序必须遵循三原则即效率高、回收快、收益大,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与此同时企业的有关部门还必须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

第二个方面:提升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使其能有效的控制企业的投资风险。我们知道投资决策是否正确将会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成与败,主观决策与经验决策这两种决策方法都可能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为控制防范投资风险,企业应该尽量采用内部收益率法与npV法,而切忌主观臆断。

第三个方面: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目的是为了预测和分析企业财务发展状况。不管是从广义的财务风险还是狭义的财务风险的定义来看,企业必须重点防范的对象应该是融资风险。

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篇6

摘要随着企业组织规模的扩大,集团化趋势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一步,其因重大财务安排不当造成的影响也是灾难性的,因为财务运作牵涉着企业全局及长远发展的问题,企业各个成员及各项关联活动的失败最终都会诱发财务风险,导致财务危机。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一、企业治理结构与财务风脸控制

企业的风险从最终表现形式来看都可以归结为财务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的风险管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财务风险控制。因为财务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价值方面,企业方方面面的风险最终都会形成对收益的影响,终端形成财务风险。因而,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控制除了对筹资、投资和现金流量的控制外,还必须延伸到对企业的各种风险的控制,否则就无法从战略上管理控制风险。在商业环境变化不定的今天,全面风险管理己成为企业持续发展和价值创造的源泉之一。企业在组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稳定经营环境,但是又出现了所谓的制度性和结构性风险,故而,全面风险控制对企业来说仍然是非常重要的,鉴于制度性和结构性风险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在设计企业治理结构时就要整合全面风险管理,做好财务风险的管理控制。

1.企业治理结构与风险管理

公司治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其核心功能就是要解决两权分离所导致的问题,对企业来说,治理结构不仅要解决两权分离所导致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决策科学,降低决策失败的风险,为企业持续创造价值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风险管理是企业治理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功能,甚至可以说是核心功能。企业治理结构与风险管理的交汇点是企业的风险战略和风险价值,企业治理是企业对风险的战略性反应,其职责核心就是制定有效的风险战略和树立企业恰当的风险价值观念进而保证风险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方案的有效。全面风险管理的控制环境和控制目标就是企业治理结构设计时要解决的问题。

2.企业财务战略风险控制构建

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在治理结构层就是要做好财务战略性风险的管理控制,“战略性”风险因素的识别和风险价值的衡量就是企业治理结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功能;因为企业治理结构是应对风险的战略反应,其职责核心就是确保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的适当性,而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案就要首先识别战略性风险和衡量战略性风险价值。企业战略性的风险因素包括不熟悉的领域、不具备能力或资源、市场或经营的巨大变化、董事会所设下的公司经营管理基调是风险偏好型还是风险规避型,公司高层管理当局的经营风格、理念、风险态度等。这些战略性风险的识别和风险价值的衡量的基础就是治理结构要以决策的科学为目标导向。在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控制中,起点是探测企业财务战略风险因素,评估其风险价值,同时要了解评估企业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态度和企业的信号传递机制对他们的影响,做好资本或资源的规划甚至是战略方向转变的准备。接下来就要着手制定财务风险管理战略,确定财务风险管理哲学和组织责任;在执行财务风险管理战略的过程中,要做好财务运作的权利配置与行动的计划;最后根据企业成员的执行结果反馈,不断的修正财务风险管理战略,使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战略更好的反映和整合了企业所面临的所有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文化控制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意识形态,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是企业运行的软件平台,是推动着企业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这一硬件平台。有效运作的无形力量。它长期影响着企业的方方面面,是企业应付财务风险与危机的软件平台,任何成功企业背后都有着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支撑;应付危机是优秀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中,企业文化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巨大作用。所以对组织规模和结构都非常复杂的企业来说,要应付各种危机造成的财务上的风险不但要建设合理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和相应的制度,更加需要将企业的文化灌输到企业的硬件制度平台中,使他们能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因为企业的文化对企业的各种控制系统及风险管理系统起着支撑、辅助和补充的作用。更为主要的是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健康的企业文化是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能够极大的增强企业应付危机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文化是实现风险管理战略的一种“非制度性”方式。企业风险管理战略是整个战略实现的一个重要保证,而企业文化则从深层次影响着企业的战略思维和企业战略决策及其实现的方式。这可以从企业战略的定义中窥见一斑:加拿大的明茨伯格提出的“战略的5p”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战略的基本含义,他认为企业战略是由计划、计谋、模式、定位和观念五种定义阐明的;而美国迈克尔.波特认为竞争性战略就是要做到与众不同,它意味着要仔细地选择一组不同的经营活动来表达一种独特的价值理念。

第二企业文化决定风险管理主体的行为,从而使风险管理战略得到顺利执行。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信念、基本价值观、基本经营哲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了知识、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知识是人们处理事物的经验积累,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规章,而精神则是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企业的风险管理是由理性经济人的者进行的,企业文化通过知识、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统一了企业的委托者一者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影响了者的行为,影响风险管理主体的行为进而使风险管理战略的贯彻执行。

第三企业文化是决定着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风险管理方法、技术的有效性。企业文化统一了风险管理主体的行为,弥补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的不足。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风险管理方法本身就是企业文化的知识层面和制度层面的表现,而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则影响了甚至决定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风险管理方法的建构。

三、结语

随着我国企业的发展,面临的经营风险和竞争也日益激烈,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风险意识薄弱,因此培育企业的风险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汉男.民营科技企业创业的风险识别及控制研究.吉林大学.2006.

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篇7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信息沟通;风险监督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风险的一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又称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到期不能正常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广义上的财务风险是指受内外部环境或其他因素影响,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低于预期财务收益,致使企业蒙受财务损失的可能性。如果不特别指出,本文所说的财务风险取其广义含义。

为了全面认识财务风险,还应该鉴别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的联系与区别。财务危机是指企业陷入危及其生存与发展的严重困境,通常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企业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即财务风险并不一定导致财务危机。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即财务危机往往是从财务风险开始的,如果对于财务风险没有及时有效地控制,进一步演化可能就发生财务危及。

企业为应对和改变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通常会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和行为,这些活动即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具体来说,财务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应对、风险防范等环节。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应对、风险防范等内容将在下文详细介绍。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财务风险控制目标,它是指企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财务风险的实际发生,或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第二是财务损失控制目标,即财务风险不可避免时,将其造成的后果降至最低或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二、建立健全高效的信息管理机制

一般地,信息管理包含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传递、存储等环节。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深化,以及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信息实施有效的管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对与财务风险相关信息的管理,同样应成为财务风险管理重要内容。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机制,应该从人员、沟通机制、绩效等方面做好工作。人员方面,要配备专人负责企业内部、外部信息的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风险管理意识应该符合财务风险信息管理的要求。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是信息管理质量的核心保证。详细来说,从事财务风险信息管理工作应具备以下素质与能力:一是了解信息组织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二是掌握信息管理的常用工具。三是对企业内外部信息保持敏感性,并能够及时获取、整理、分析与企业相关的信息,撰写成定期或不定期报告。四是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还应该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这里所说的沟通机制涵盖双向的信息流动,既包括自下而上的信息报告,也包括自上而下的信息传达。沟通机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效、高效与快速。所谓有效,即是信息能够正确地传达到目标对象;高效是指整个传达过程效率高;快速则是指信息的传达过程所用时间短、传达及时。在绩效方面,为了对信息管理人员形成有效的激励,企业应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奖惩分明,促进信息管理工作更快更好发展。激励是管理工作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的惰性决定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要重视激励制度的设计与执行。实行绩效考核是目前企业激励中的主要方式。对于考核结果符合规定的,给予物质、精神上的奖励,会对被奖励者形成正激励,激励他(她)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对于考核结果不符合规定的,给予适当的物质、精神上的惩罚,提醒他(她)今后做出更好的绩效。

三、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第一,使管理更加规范。信息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出版企业既有业务基础上的,在建立系统的同时,需要对出版企业的已有业务流程、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梳理与分析,对其中不合理的流程、管理制度等提出更加科学改进意见,使出版企业的流程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运行更加高效。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这个信息系统,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信息系统这个良好的机会,排除阻碍,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与改进,在信息系统建立完成的同时,企业的流程也变得更加合理、规范、科学。第二,使信息传递的范围更广,管理更“扁平化”。所谓的管理“扁平化”是管理学中的说法,它是指管理者可以同时管理许多的成员。这主要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不发达的几十年前,人们要想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与资料,需要在图书馆、书店等地方,通过一本一本地查阅书籍,慢慢寻找自己想要的内容,其花费的时间成本很高,而且对于能否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此外,信息从高层传达到全体成员中,也需要经过层层的传达才能到达,传播路径长,传播时间长,期间信息的失真情况也变得逐渐严重。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先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只要连接上互联网,便可以获得几乎所有的公开信息。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中,信息系统可以使自下而上以及自上而下的信息流通变得畅通与迅速。而且,在短短的时间内,可以传递到企业中任何目标用户。信息系统可以极大地促进出版企业的流程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及时获得财务风险有关信息,抓住机会防范和化解风险。

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重点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系统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二是系统重在使用。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评价最重要的不是系统使用的技术的先进、设备的优良、系统功能的全面,尽管这些也是评价系统质量的指标,但最主要的是系统要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符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如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开发上线信息系统,但很多只是理想的,或者不符合企业实际的功能、流程,则系统带来的实际效果将大打折扣。企业应该在全面分析企业自身状况、明确企业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开展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确保系统的实用性。系统上线之后,不能让系统成为摆设,而是应该成为实实在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提高信息管理能力的有力工具。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规定信息系统的使用范围与操作规范,鼓励并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发挥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在现实情况中,不乏有的企业花费了不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线了信息系统,但在初期使用一段时间后,逐渐放弃系统的持续使用,不能充分发挥系统应有的作用。

四、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监控

要确保财务风险管理活动的执行,必须有良好的监督约束机制,风险监督是风险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与步骤。监督对监督对象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密切关注监督对象的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存在的风险,从而确保企业的正常、有序、高效运行。

风险管理监督的过程包括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实时关注风险状况。这一环节是风险管理监督工作的主要部分,也是持续不断的过程,即重在过程。风险管理监督需要密切关注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这里的内外环境是指与企业紧密相关的信息。例如,财务数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出台、产业政策的制定等,对内外部信息的收集整理要以相关性、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为准则,不可盲目收集,也不能遗漏重要的信息。企业还应该从收集整理的信息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信息收集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收集信息,而是利用收集的信息,从中发现对企业发展有益的内容、规律。如何发现信息中隐藏的有价值内容,既需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求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运用的Z模型便是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的方法。企业应该重视理论的指导,同时也要根据实践经验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分析、预测的准确性。风险管理监督的第二个环节是对策制定。企业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并从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后,需要根据得到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果企业发现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则需要仔细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风险带来的危害是什么、风险是否可以规避等问题,在全面分析风险的各个方面之后,综合考虑应对风险的策略。此外,为防止风险的再次发生,企业还应该制定书面的预防措施,以消除实际或潜在的风险。企业应该通过风险管理监督工作的这两个环节的扎实推进,逐渐推动风险管理工作。

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持续监督、个别评价、缺陷报告。所谓持续监督,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不间断地对企业风险进行监控,这些监控方式包括定期的差异分析、内部审计等。差异分析是指通过分析现状与预期之间的差异来寻找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较重大的问题进一步展开深入调查,从而对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内部审计的方式的具体内容在下文会有阐述。持续监督是日常经营管理过程的一部分,是对企业建立和实施风险管理进行的连续、系统的监督和检查。个别评价是对持续监督的补充,它是指对企业建立和实施风险管理的某方面进行的不定期、有针对性的监督活动。与持续监督相比,个别评价的特点是不定期、专门性,但其参与范围与程度不如持续监督。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将个别评价与持续监督进行结合。缺陷报告是持续监督与个别评价之后必需的环节与工作。简单地说,缺陷报告是对于企业中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风险,或强化企业风险管理的良好机会,要进行及时、准确、全面地报告。对发现风险的风险进行报告,是让企业认识到存在的风险,以便进一步深入分析,如有必要,则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与消除;对发现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机会进行报告,是希望企业抓住良好的发展机会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一般地,机会转瞬即逝,良好的机会更是难寻,对于发现了好的机会,需要及时进行报告,紧紧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李光.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改革[J].财会通讯,2012(09):95-97.

[2]王关义.中国出版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变革[J].科技与出版,2010(01):53-57.

[3]王战勤.企业筹资风险管理分析[J].会计之友,2011(32):54-55.

[4]潘雅琼,赵娉婷.关于我国上市公司汇率风险暴露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12(27):63-65.

[5]孙疏.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J].特区经济,2013(02):57-58.

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篇8

[关键词]学校风险管理学校财务风险风险管理审计

2006年11月,天津大学违规挪用资金炒股,造成巨额损失3750万元;2007年2月,南开大学校办企业允公集团总裁杨育麟贪污1.1亿,另外,因杨担任总裁期间管理失误导致3亿元债务;2007年3月,吉林大学财务处贴出通知,详细介绍了吉大目前负债30亿元,每年支付的银行利息高达1.5亿至1.7亿元,资金入不敷出的情况日趋严峻。这三大财务事件暴露了高等学校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效益低下,未能有效防范学校财务风险,导致发生巨额经济损失和陷入财务困境。本文结合实际,提出学校应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实施风险管理,分析了内部审计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强调学校应当实施风险管理审计,评价、改进学校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及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有效性,有效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促进学校目标实现。

一、学校风险管理与财务风险

(一)学校风险管理

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指出:“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根据以上定义,结合学校的特点,学校风险管理是为实现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力资源,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具体包括对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的可靠性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

(二)学校财务风险

不论学校规模大小,财务风险是学校风险中的重要风险,风险管理必须以财务风险为重点。学校财务风险的含义应该是广义的,是指导致学校发生资产损失、财务困境等不利财务事件的可能性。资产损失指资产被盗、贪污挪用、意外事故导致损失等,财务困境是指一个学校处于经常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到期债务(例如银行借款本息、商业信用等),导致正常运转受到影响,而被迫采取改正行动的境况。财务困境可以通过若干方法解决,比如,(1)出售主要资产;(2)减少资本支出及研究与开发费用;(3)与银行和其他债权人谈判进行债务重组。学校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筹资、投资、资产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

(三)学校风险管理在防范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识别学校战略规划、业务运营中的各种财务风险,认识财务风险的性质和特征,为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应对奠定基础;实施风险管理对学校财务风险采取定性、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可以合理判断财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及发生后影响程度的大小;实施风险管理,针对学校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影响,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提出回避、接受、降低、分担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二、风险管理审计定义及其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一)风险管理审计定义

王晓霞在《企业风险审计》一书中,给出企业风险审计定义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RmiS)、各业务循环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计活动,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过程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指出:“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充分了解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审查和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风险管理包括组织整体及职能部门两个层面。内部审计人员既可对组织整体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也可对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综合以上观点,在内部审计中风险管理审计可定义为: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站在独立、客观的角度,围绕组织风险,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从组织整体层次到职能层次,对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有效性,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有效性进行鉴定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二)风险管理审计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1.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可以协助学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能够从机制、制度方面强化对学校财务风险的管理。目前学校还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没有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对学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可以起到前瞻性作用,能够提出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的合理建议,使最高管理层认识到风险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促使其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对学校财务风险实施规范管理。当学校已经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和管理过程时,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对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监控、检查、评估、报告、提出建议,能够协助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促进风险管理过程的完善,有利于财务风险管理。

2.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从学校整体出发,从全局考虑,从独立、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学校管理层采取措施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内部审计人员能以独特的身份调控学校的风险策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财务风险。

3.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采取独特的技术手段,检查、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取调查、取证、分析等手段评价主要财务风险因素,测定关键风险点、风险度,以判断学校财务风险监控报告制度是否适当、监控报告是否充分有效,财务风险分析是否全面、防范措施是否完善;对管理层自我评估进行测试,检查其依据是否准确;评估与财务风险有关的薄弱环节并与有关管理层进行沟通;评价财务风险管理方式与学校活动性质是否适当。

4.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客观的风险管理建议直接报告给学校最高决策层,能够引起高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

5.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对学校预算管理进行评估,促进学校严格执行预算,按预算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三、加强风险管理审计,防范学校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机制,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独立客观的监督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帮助学校实现财务目标,进而实现学校的终极目标。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以校为单位成立学校理事会,小规模学校(特别是公立中小学校)可以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学校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受审计委员会领导。对公立中小学校也可以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内审机构向学校(大规模)或乡镇(小规模学校)下派专职或兼职内部审计人员履行内审职责,实行对下进行监督评价,对上进行职能报告的内部审计机制,这种方式必须进一步提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内审机构的地位,确保独立性。

(二)提高内审人员素质,确保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内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专业水平高低,是保障内审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学校高层管理者、内部审计机构要重视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为内审人员学习内审领域先进的审计理念、技术、方法提供各种保障,不断促进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提高。只有永远保持专业水平的先进性,才能有效实施风险管理审计,才能不断改进完善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合理防范财务风险。

(三)使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保证风险管理审计的有效性。先进的审计技术已经得到实践证明是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能够从内审角度对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应对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可以使用的技术有:(1)风险控制自我评估(CSa)。CSa是一种预防性审计工具,即针对硬性控制也针对柔性控制,是针对内部控制进行的咨询业务,可以评估旨在减缓风险的各项控制以及有关政策和规程的全面遵循情况,可以采取协调性小组讨论会(专题研讨班)、问卷调查、管理人员分析三种方法。专题研讨班可以采取:“目标-风险-控制-剩余风险-评估”的形式,强调列举阻止实现目标的的壁垒、障碍、威胁和风险,接着对控制进行检查,以确定控制过程是否足以对关键风险进行管理,其目的是确定严重的剩余风险;(2)头脑风暴法。针对问题,把能想到的一切主意集中起来,通过一群人的交流,来激发新思想产生;(3)德尔菲法。采用函调方式,分别向有关专家提出问题,之后将专家的意见整理、归纳,并反馈给有关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次综合反馈,这样多次重复,得到比较一致的意见;(4)抽样技术;(5)共同研讨法;(6)系统分析法。

(四)确定财务风险重点领域,揭示风险暴露,加强风险预警

学校的财务风险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筹资、投资、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及使用。

1.筹资。学校应重点关注债务风险。吉林大学陷入30亿元债务困境,说明加强债务风险管理举足轻重。学校债务须经最高层批准,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分析学校的资产负债率、还本能力、还息能力,揭示债务风险是否达到警戒状态。对资产负债率的分析既要看比率的大小,又要分析预期资产负债率的变化;对于还本、还息能力分析应重点分析预期所有者(各级政府等投资者)是否不断增加偿还债务本息的投入;可以分析利息保障倍数(预计不含利息费后的结余/利息),利息保障倍数至少为1,越高还息风险越小。

2.投资。应重点关注校办产业、工程建设、闲置资金的投资,应注重投资效益分析,如新建学生宿舍是否有效改善了学生住宿状况,筹办产业企业的未来收益如何。闲置资金应投资于国债等收益稳定、风险较小的项目,不要投资于股票等高风险投资,天津大学发生违规挪用资金炒股,造成巨额损失3750万元就是巨大教训。高校依托先进技术筹办产业企业,内审人员必须对其风险评估进行审查评价,可以采取贴现现金流量等技术。工程建设项目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项目申请,是否进行招投标,是否纳入资本预算,在建工程支出控制是否完善。

3.固定资产管理。应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采购、保管和使用。内审人员应重点审查评价资产采购的控制制度是否完善,采购是否进行竞价选择;资产保管制度是否健全,记录是否规范;哪些资产经常使用,哪些资产不需用,各类资产的年使用次数及使用效率。确定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控制、固定资产处理的控制是否恰当,以判断其是否足以防范固定资产管理及使用方面的财务风险。

4.资金管理及使用。应注意资金(现金、银行存款等)实物接触控制不当、盗用及错误处理资金、潜在舞弊和违规、支出未经授权或审批、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等财务风险及暴露。如两免一补、中职、高教的助学金专款专用,内部审计人员应审查、评价风险管理控制是否健全有效,是否按国家规定的用途使用,效益如何。

5.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对重点风险领域进行实时跟踪审计。学校高层应授权内部审计机构参加重大财务事项的预测、规划等重要会议,使内审人员以独立的视野分析各种财务风险,提供合理建议。对重点风险领域应进行实时跟踪审计,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及时防范,避免学校可能遭受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2]卓继民.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美]S.拉奥.瓦莱布哈内尼.刘霄仑,朱军霞,李旭红译.Cia考试指南.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理论卷).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3][美]S.拉奥.瓦莱布哈内尼.李海风,李媛媛译.Cia考试指南.实施内部审计业务(理论卷).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5]沈征.内部审计禁忌120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6]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内协网,2004.

[7]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中内协网,2005.

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篇9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防范措施

一、财务风险的概述和基本类型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一般是因为企业内部结构分配不合理、融资不恰当而导致公司有很大的几率会还不起债务,最终达不到投资者预先计算的收益所承担的风险。财务风险有深义和浅义之分,其浅义,顾名思义就是表面意思,即指由于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日本学者龟井利明认为,风险具有双重含义,它不单单是指损失的几率性,还包括由于风险可能会带来盈利的几率。这种观点则从广义的角度诠释了风险不一定就会带来损失,还可能带来盈利,一方面它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勇于挑战的活力,另一方面可能会对其财务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财务风险的基本类型

1.筹资风险。筹资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在基金市场的供需变化下,企业筹备集中资金后财务可能会发生不同的状况,就会引起一时无法应对的风险,叫作筹资风险。2.投资风险。投资是企业在社会中成为佼佼者的必然手段,但是投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长。如果投资策略或投资方式恰当,企业会盈利,若不恰当,企业会有很大的困难甚至面临破产,投资风险的成因较为复杂,一般包括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两种类型。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决策过程中由于对市场行情的判断失误或对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误判,导致企业盈利水平下降。一般来说,经营风险主要出现在采购环节、业务管理环节、市场定位和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之中,经营风险的出现往往会伴随着其他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经营风险分为非财务风险和财务风险,非财务风险包括生产风险和产品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

不管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宏观经济环境都从根本上制约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经济运行周期的变动以及政策方面的不断调整,还有物价水平的高低起伏都影响着公司的经济效益。财务风险随着宏观经济运行的良好,企业总体盈利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反之,如若企业运营的形势大不如前,财务出现风险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变大,企业的前途将会受到威胁。因此,国家以及社会的稍微波动都会涉及到企业的资金持有成本的变化。关注利率政策的变化是对财务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够降低外部因素带来的财务危机问题。

(二)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财务关系的稳定性是企业开展财务管理的基础保障。企业欠债过于严重,会导致企业对资本控制的效用性降低,对资金周转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资金链脱节,引发严重的财务风险问题。企业内部财务职权不明,分工管理混乱,在资金的管理上权责制度不明确,从而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与流失,资金的安全没有保障。同时,也因为企业融资决策的失误而使负债过多,让企业财务不堪重负,这便是导致大多数企业发生财务管理失效的主要因素。

(三)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目前,很多企业管理层对财务风险控制的认识不足,导致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疏于风险预测和风险控制。加之企业内部责权不明,财务关系混乱,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了解,风险应对防范意识不强是许多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出现的大多数问题,这些因素共同加大了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在很多企业的案例中,绝大部分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及时的风险应对性,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处于危险地带。在还没有对客户的信用及财务了解清楚之前,就盲目赊销,冒着风险扩大市场占有率,最后很多客户的欠款无法收回,导致企业陷入资金困难之中,使后续的投资项目无法正常运转,资金流通无法正常运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管理层应对财务风险保持高度的警觉,加强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力度,使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四)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

财务风险的出现与公司管理层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有着一定关系,由于缺乏对财务风险要素的科学预见性,导致在制定投资决策时经常出现失误,进而引发财务风险。科学的管理决策是保证财务正常运行的提前。目前,很多企业内部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这种盲目地凭借经验和主观的不科学合理的判断给企业财务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造成严重的偏差和脱轨,继而企业所面临的财务威胁接踵而至,一环紧扣一环,最终使企业的投资项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影响下一步的生产经营管理。

三、解决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财务管理系统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能够对外部经营风险因素进行准确识别,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之后要想有效地控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采取合理可行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尽最大可能降低财务风险的负面影响。

(二)理顺内部各种财务关系

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对风险因素进行准确的预测和管理,首先就要理顺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明确各部门的权利与职责,各司其责,缩小财务风险的影响范围,降低财务风险的负面影响程度,尽可能地为企业争取经济利润。如果财务关系混乱很有可能会加重财务风险。企业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对财务结构进行优化,并采取组合策略针对风险的不同成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降低风险。同时也要明确企业内部各经营单位之间及其与企业财务部门的关系,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促进企业良好内部控制环境的形成。

(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风险无处不在,为了有效降低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企业应大力培养并加强财务人员面对危险的应对意识和对威胁的科学准确的判断力,使财务管理人员准确、及时地发现和预估潜在的财务风险,在此基础上,财务的风险评估离不开会计准确、及时、全面的技术支持,因此,企业还应该提高会计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培养。降低财务风险离不开每一个环节的正确、有价值的判断。

(四)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水平

提升财务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制度上为风险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进而扩宽企业对其他方面的经营。正确的财务决策会促使财务管理工作的成功,错误的财务决策必然使财务管理工作失败,它们之间息息相关,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大大增加财务管理决策的失误性,必须防止经验和主观思想的扩大。为了能够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必须通过优化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对各种方案制定相适应的决策,同时利用多种方法来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具体包括分散法、回避法和转移法等。

四、结束语

现代经济环境日趋复杂,风险无处不在,使很多企业逐渐意识到增强自身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内部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保障企业文化与内控环境建设,通过全面、有效的措施来加强财务管理力度,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的经营和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陈淑兰.防范和化解医院财务风险[J].企业导报,2015

[2]张永腾.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J].中国外资,2016

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篇10

关键词:财务杠杆;财务控制;财务风险管理

现代企业需要依靠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支撑,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运行管理水平。国内企业大多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转型进入市场经济。国内的市场经济虽然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但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还不够完善。相比国外发达资本注意国家,国内企业发展的不过几十年的时间,无论是在企业经营经验方面还是经营理念方面都还比较薄弱。因此,借助财务杠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经营的管理水平。重视财务杠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是当前备受企业关注的课题,对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杠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务杠杆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经营管理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在国内财务杠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实践才刚刚开始。在对西方国家的经营管理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结合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一定的财务杠杆策略对企业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财务杠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利润。首先,所谓财务杠杆指企业借助一定的财务政策来提高其他的股本收益。银行利率和贷款利率就是企业中重要的财务杠杆。其次,是否有充足的资金对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因为经营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融资和借债是当前企业都会参与的一项经营活动。重视财务杠杆的应用无疑可以帮助企业缓解一些债务压力,合理规划贷款和融资方案。最后,财务杠杆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固定资本成本和息税前的利润。实践证明:财务杠杆系数与息税前利润成反比,而和资本成本成正比。因此,财务杠杆在合理规划股利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合理应用财务杠杆能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当前企业经营的风险越来越大,企业经营的风险不仅来自企业的经营活动还来自企业的财务规划。尤其是当前,国内的金融市场有了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闲置资金投放到金融市场,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多种渠道融资。金融市场的风险是当前企业经营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为了规避金融市场风险,就先要企业的财务风险因素做一个详细的调研。在财务管理中财务风险分析也被称为筹资风险或融资风险评估。该风险的发生将影响到企业和股东的利益,给企业经营带来重要的风险。在财务杠杆应用过程中必须对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有一个准确的评估。在财务杠杆理论的支持下,企业的经营风险将得到有效控制。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还有效保障了股东的股权利益。

(三)财务杠杆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中国企业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市场。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需要,中国企业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制。财务杠杆管理理论是现代企业必须掌握和具备的企业经营管理内容。随着市场发展财务杠杆将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但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其财务杠杆管理意识,因此缺乏相应的管理实践经验。重视财务杠杆管理实践的应用,才能不断提高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因此,财务杠杆应用对现代企业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财务杠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财务杠杆对现代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重视财务杠杆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为了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已经开始在企业经营中开展财务杠杆管理实践。财务杠杆对企业发展有积极意义,但也需要应用得当。财务杠杆如果应用不当不仅不能对企业产生积极影响,还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营风险,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在财务杠杆应用过程中必须掌握科学合理的原则,确保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积极作用。本人结合自己在企业财务岗位的多年实践经验,现对财产杠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财务杠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财务杠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要有企业内部管理层还各个部门的支持才能实现。首先,组织企业内部管理层学习财务杠杆理论知识,对财务杠杆理论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有一个系统的了解。通过学习最终要的目的是要在企业管理层内部达成对财务杠杆应用的统一认识。为财务杠杠的应用实践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其次,在企业内部重视组织员工学习相应的财务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最后,财务杠杆的有效应用是要建立完善的财务体制基础上。在实施财务杠杆应用之前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流程。

(二)建立起完善的财务杠杆管理制度体系。财务杠杆是一套完善的管理理论。该理论在企业的落地生根是需要企业建立起一套完善管理制度体系的。财务杠杆管理绝不是简单的给予几个财务数据就能做好。完善的财务杠杆制度的建立才是保障财务杠杆有效实施的关键。首先,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才确保企业获得准确的财务数据,建立在准确的财务数据基础上才能做出最佳的财务杠杆决策。财务管理制度系统不仅数据的收集,还包括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财务方案的制定,以及财务方案的执行。除此之外,金融市场时常变化,对企业的财务杠杆有重要影响。企业的财务杠杆体系中必须建立起专门针对金融市场的体系,及时获得和掌握金融市场的变化情况,为企业提高准确的市场信息,为财务杠杆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参考。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财务风险控制系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重视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的管理实施能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包括财务杠杆风险。财务风险主要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财务分析的科学性还有市场信息的准确性等因素有关。任何因素都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经营风险。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可以避免一些盲目投资的开展,保障企业财务安全。建立完善册财务风险控制系统还可以有效规范财务人员的财务操作行为,避免资金人为流失,造成资源浪费。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需要提高财务系统的财务数据统计、分析能力,通过不断提高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发现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避免因为人为操作原因造成财务杠杆的应用风险。最后,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就需要确立一个科学的财务杠杆系数,以此为标准规范财务杠杆应用行为。

(四)重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入和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任何完善的制度都需要由人来完成和执行。因此,重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入和培养是确保财务杠杆在企业中有效应用的关键。国内目前还比较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尤其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是比较匮乏的。首先,重视相关专业人才的引入,同时还要为做空降兵的适应工作。其次,做好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工作。在企业内部重视学习型组织的建设,鼓励员工积极开展自我学习,提升专业技能。作为企业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员工学习成长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实现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后,在企业内部针对财务人员建立有薪酬激烈制度,调动广大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在专业技能和职业热情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才能有效开展财务杠杆管理工作。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发展,财务管理逐渐发展形成了多个管理内容,例如:财务预算管理、财务控制管理、税务筹划等等。财务杠杆理论是现代财务理论发展的新理论体系,在该理论的指导下企业的经营管理将更加科学安全。财务杠杆理论对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在企业内部重视财务杠杆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实施,重视财务制度的完善,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积极引入专业人才和调动财务专业人才积极。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一定能促进企业财务杠杆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志琴.财务杠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视角,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