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3:00

电力工业的特点篇1

【关键词】系统工程;电力规划;特点;方法;应用

引言

电力规划工程具有一般工程难以企及的复杂性,电力规划工程由于其电力系统的技术性与精确性特点,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又由于其涉及部门多、领域广、规模大、不确定性因素多等原因,电力规划工程又往往会产生局限性。而系统工程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具有较清晰的思路,对电力规划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能够有效降低电力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同时还能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1.系统工程的特点分析

系统工程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建设工程中所需的人财物等各方面的资源进行优化组织,对多项规划设计方案及其备选顺序进行从优选择与排列,确保工程的规划工作在既定期限内能够实现最理想、最高效、最经济的效果。科学的方法就是运用整体观念,全面统筹,使局部服从全局,细节服从整体,短期服从长期,做到物尽其用与人尽其才,避免人财物等资源不必要的浪费,科学规划工程的每一环节,完善细节,发挥整体优势,最终获得最优的规划与管理效果。系统工程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如下:

1.1系统工程的整体集合性

系统工程的全过程包括所有细节均应服从其最终的整体目标,集成工程的所有方面与细节,不断优化系统管理的方式。自始至终地贯彻“系统”这一理念,指导整个工程的建设与目标的实现。

1.2系统工程的内部相关性

由于系统工程内部细分为各项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需要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在系统内部子系统关系以及内部各要素上,加强系统工程内部的协调管理。

1.3系统工程的动态性与等效性

系统工程的工作方法能够在系统工程的动态变化中不断进行工程的整体优化,对“不同系统工程”与“同一系统工程”的不同管理手段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

2.系统工程的方法在电力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2.1进行综合资源规划,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综合资源规划(iRp)方法能够优化配置电力工程的资源。iRp目标的确定需要协调与其他战略规划目标之间的关系,真实地反映工程各部门与环境、电力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确定各项工程资源的具体特征与重要信息,建立起各种权衡关系。iRp方法最终能够实现电力供应与需求管理综合费用用电最低,使供电费用最低,也使客户总的支出费用最低。

2.2发挥人口预测与经济预测的宏观经济分析作用

人口预测和经济预测是宏观经济预测的两大组成部分。

(1)总量模拟与分组模拟是人口预测经常采用的两种分析方法,人口预测分析方法不仅包括了总人口和家庭户数的增长情况,而且包括了总人口和家庭户数按城乡、年龄、性别进行分组发生的变化。

(2)投入产出方法是经济预测分析的基础方法,经济预测分析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分析消费与投资、就业与收入等国民经济情况。经济预测结果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国民生产总值、国内收入、国内产出、各行业的重要经济指标,例如价格、就业人数、总产值、行业生产总值、投资总值、资本存量等重要经济参数。

2.3深入市场,重点预测电力能源需求

由于电力及其他能源形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可转化性,新技术和需求侧管理也会影响现市场的需求水平,我们只有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真实地预测能源与电力需求。

对宏观经济与电力市场进行调查研究之后,需要重点预测用电结构、负荷特性的变化;分析终端用户用能形式的可转换性、预测能源价格、电价以及电力市场开拓等对负荷水平的影响;研究需求侧管理对电力需求的影响,例如减少电力传输损耗、提高设备效率、采用节能高效设备、改进产品加工工艺、提高设备运行管理水平、鼓励用户更加合理高效地用电;探究科技进步、信息化对电力需求的影响等。

2.4权衡评价各项资源及其性能指标

分析能源资源之前,需要对现有的与未来的能源资源做如下的深入分析:制定多项资源组合方案,满足负荷增长需求;对可靠性指标备用容量、成本费用、大气排放量等相关性能指标进行分析;优化方案的组合,得出最佳的性能指标;测试不确定性因素,分析灵敏度。全面比较,优化选择供应方与需求方的各项资源,制定出科学合理、高效可行的备选规划方案,确保其能够满足各种水平的电力需求;对规划方案的成本、供电量、装机顺序等各项结果进行综合性的权衡评价。

2.5争取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环境分析作为一种新的评估方式,把环境因素及影响纳入能源开发方案,能够为电力行业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环境分析的重要考虑目标如下:提高不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的利用率,考虑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容量,降低废气、废液、固体废料等的排放量。

社会经济分析主要考虑到能源开发厂址对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能源开发方案对整个社会经济带来的效益成本。

通常而言,影响社会经济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家庭的收入、农业投资、商业投资、消费支出、社会成员健康状况等,我们需要对此类经济因素进行综合性的权衡与全面的分析;对不确定性因素以及潜在的风险进行敏感度分析;不同目标下的电力发展规划方案各异,需要评定方案的优劣,最终确定最佳的备选次序;分析评价最终的方案确定结果,对电力开发方案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3.结语

系统工程因其自身良好的整体集合性、内部相关性、目的性、环境性、适应性等特点,其理论在国内各领域均得到了深度的认可与广泛的应用。系统工程理论尤其对大规模的系统规划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源源.对于我国电力规划设计技术的探讨[J].科学之友,2010(12)

[2]赵洪涛.电力系统规划分类及方法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

电力工业的特点篇2

1.1电力物资集约化的概念

所谓的电力物资集约化中“集”就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从而进行统一配置,这样的好处是方便管理“。约”顾名思义就是在集的基础上以节俭约束高效的目标作为企业利润的价值取向。在实现集约化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措施是降低成本,高效管理,以实现集中企业核心力量获得竞争优势的目标。电力物资集约化是全国电网的总体规划,是整个的国家内各个电网公司追求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阶段。

1.2电力物资集约化的特点

总体而言,电力物资集约化的特点有四大方面,即管理框架和管理基础比较完善,在电力物资集约化的环境中物流功能逐渐得到了强化,电力物资集约化使物流资源得以整合,电力物资集约化使物流建设得到了优化。就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的完整框架和基础而言,它包括电力物流eRp软件和相应的硬件平台量本分,众所周知eRp是物流发展的基础,国家电网总局为实现物资的合同,监造,专家管理,计划,仓储等业务的流转用相对比较大的金额建立了eRp系统模块。电力物资集约化的第二个特点主要体现在国家电网公司,集约化使电网公司和航运物流得以长期联系合作,相互进步发展。电力物资集约化第三个特点是有关物流资源整合的,社会在无时无刻地发展进步,当然各行各业也不例外,企业在快速发展中毫无疑问是离不开电网公司的。电力物资集约化的第四个特点是它能优化物流的建设,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能很好地运用现代高新科技实现物资流动的低成本高效益。

1.3电力物资集约化现实意义

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模式在大型电网公司都被广泛应用,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为了提高各自的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比如华能发电集团公司,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中电投资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等,这些公司都设立了品类委员会,能够在制定重要品类的采购策略和供应商关系策略方面更加完善,在物资采购数量上充分体现了电力物资集约化的物资整合特点。

2电力工程

2.1电力工程的概念

所谓的工程就是指数学和科学的某种应用,而且通过这一应用能够使自然界的物质与能源的特征通过各种结构在短时间做出高效可靠的对人类有利的物品。工程是一个总称,是将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工业农业等生产部门的各类科学的总称。而电力工程是与电力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它包括的种类主要有两个,一种电力工程是将电作为动力在多种领域中应用,另一种是将电作为一种能源在多重领域中进行利用。这些主要依赖于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可转换定律。

2.2电力工程的特点

电力工程的特点主要有两个,即适应技术密集型企业和适应企业市场化重组。就第一个特点而言,任何一个电力工程它的运营技术十分重要,运营机制,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是一个电力工程发展与否的关键。电力工程作为一个技术含量极高型工程,它的运营和管理必将需要很好的专业知识,如电力系统运行与经营,电力市场问题,电力系统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和电力系统的发展规划都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也为电力公司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3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在工程中的应用措施

3.1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在工程中应用措施概况

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应用于工程中,电力物流eRp软件可以满足工程建造实施中对物资集约化管理的需求,eRp软件中的数据平台和物资模块能够为工程实现物资计划,物资招标,签订合同,监督制造,仓储管理,专家管理,供应商管理和辅助领导者决策的供能。

3.2如何开展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在工程中的应用措施

首先是要以工程的业务流程改革为电力物资集约化在工程中应用地核心,采用科学的方法实现物资的集约化,其次是需要工程领导和操作人员能够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推进机器操作取代手工操作进程的同时也要尽快推出实施电子商务网上采购的模式。第三点就是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在工程应用时要进行机构的整合和优化工程中各个生产要素的配置以提高经营回报。由此可见,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在工程中的应用措施对工程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4结语

电力工业的特点篇3

关键词:电力;营销;大客户;负荷;特性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9-013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量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随着用电负荷以及用电量的不断增加,电量的峰谷差也在不断的扩大,使得电量的日负荷率不断的下降,从而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电力大客户不仅使电力企业的重要客户,而且也是电力企业调整用电负荷的主要对象,对电力企业电网系统的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国电力企业必须要对大客户负荷特性的研究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我国电力企业必须要对大客户负荷特性的研究引起足够的重视。

1我国电力企业负荷特性指标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力企业负荷特性指标在电力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电力企业并没有建立规范统一的负荷特性指标体系,电力企业在进行大客户负荷特性的分析过程中,采用的指标都存在这一定的差异,为各地区大客户负荷特性的比较带来了严重的困难。②电力企业没有对典型日进行统一的规定,从而使得典型日大客户负荷特性的指标无法进行横向的比较。③传统的负荷特性指标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大客户负荷特性的指标,需要对其进行快速的发展。④我国电力企业大客户负荷特性指标的选用没有对国外指标的选用进行参考,使得大客户的负荷特性指标无法进行国际间的比较。

2如今我国电力企业采用的大客户负荷特性指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量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使得电量的负荷超载,影响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因此,电力企业必须要采用相对应的负荷特性指标,加强大客户负荷特性的管理,从而确保电力系统正常的运行。现如今,我国电力企业在大客户负荷特性分析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特性指标主要有以下15个:①最高负荷,也就是指电力企业在每日、每月、每季度以及每年所记录的负荷中,最大的数值。②最低负荷,电力企业在每日、每月、每季度以及每年所记录的负荷中,最小的数值。③平均负荷,电力企业负荷时间数列时序的平均数,即:报告期供用电平均负荷=报告期的供用电量/报告期日历的小时数。④负荷曲线,将所有发电厂、电力系统所承担的有无功负荷,按照实践的序列绘画成图,即符合曲线,如图1所示。⑤负荷率,也就是电力系统中平均负荷与最高负荷的比例。负荷率=报告期的平均负荷/报告期的最高负荷×100%⑥电力企业平均的日负荷率,首先要将电力企业报告期内的每日负荷率进行相加,然后除以报告期的日历日数,就得到了电力企业的平均日负荷率。⑦最小负荷率,也就是电力企业报告期最低负荷与报告期当日最高负荷之间的比率。⑧峰谷差,电力企业报告期内电力最高负荷与最低负荷只差。⑨峰谷差率,电力企业报告期内日峰谷差最大值与电力企业报告期内最大日电量的比率。⑩月生产均衡率,也就是电力企业报告月每日的平均电量与报告月最大日电量的比率。11年生产均衡率,电力企业每个月的最高负荷与最大一个月最高负荷乘以12的比率。12最高负荷的小时,电力企业发电量与报告期内最高负荷之间的比率,即电力企业最高负荷利用小时=发电量/发电最高的负荷。13同时率,及电力企业最高负荷的综合与组成单位最高负荷之和的比率,对两者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描述。14不同时率,电力企业负荷曲线用户最高负荷总和与电力系统综合负荷曲线最高负荷之间的比率。15尖峰负荷率,即电力企业报告期内用户平均负荷与电力系统用户最高负荷的比率。

3电力营销过程中大客户负荷特性的分析

3.1电力大客户日负荷率与日最小负荷率

电力大客户负荷特性的日负荷率以及日最小负荷率数值的大小,不仅与用户的性质、组成、生产班次、生活用电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而且还与电力企业负荷的{整措施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电力企业中不同的用户以及电力系统,它们的负荷曲线都是不同的,从而使得和值也是不同的。

同时,随着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用户构成,工艺特点以及用电方式都将会发生不断的变化,不同种类用户在电力系统的所占的比重也会不断的改变,使得电力大客户的和值也发生变化,但是随着和值的变化,电力系统的总体趋势就会减小,并趋向于其中一数值。

在工业用户中,有色金属冶炼业、石油工业、原子能工业以及化学工业等都是属于连续性用电行业,在用电的过程中由于工艺的相关要求,电力系统在一昼夜内必须要连续均衡的为用户提供电量,而用户的日负荷率则不会受到其它外来因素的影响,只是受到用户本身的用电设备影响。在工业用户中,它们的日负荷变化是非常小的,日负荷曲线也都是根据着一定的变化规律而变化的,存在这一定的峰谷差,工业用户过程中每天一般情况下都会有2个或者是3个高峰负荷时期,冬季的高峰负荷一般出现在上午9点、下午2点以及晚上的7点,其中早上9点高峰的负荷是一天高峰期中最大的。而出现这种现象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工业生产班组交接以及休息所引起的,在工业用户中一般交接班和休息时,电力的负荷是最低的,正式上班期间,负荷就会不断的增加,并逐渐达到高峰。但是在一班制和两班制的工业用户中,用电高峰时期与三班制的负荷高峰时期也是不一样的,一般会推迟1~2h,由此可见,工业用户所采取的生产班次不同,用电的负荷曲线也是不相同的。

3.2电力大客户的月负荷率

电力大客户的月负荷率主要是由用电企业在每月、每周内停工休息、生产作业不顺、设备维修等不均衡性所引起的,一般情况下用电企业的月负荷率还会受到负荷调整的影响。根据相关显示的数据来看,在大部分的用电企业中,企业月负荷率的变化都是不大的,除非企业中引进了新的设备并投入到使用中,负荷率才会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各用电企业之间的月负荷率的差距都是非常小的,特别是在电力系统供电不足的情况下,企业的月负荷率会得到更多的改善。

3.3电力大客户的季负荷率

电力大客户的季负荷率不仅与企业年负荷曲线的形状有关,而且还会受到年最大负荷出现的时间所影响,但是一般情况下负荷的季节变化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负荷曲线和年最大负荷出现的时间,所以企业的季负荷率值与日符合率有着一定的关系,电力企业的日负荷率越高,季负荷率也就会越高。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加强大客户负荷特性的分析和研究不仅能够调整大客户的供电量,而且还能够促进电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电力企业要加强大客户负荷特性的分析,通过分析和研究对电网的负荷曲线进行改善,从而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电力工业的特点篇4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特点

电力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是开展所有工作的中心和基本出发点。也是领导制定各项工作应遵循的规律和依据,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开展在员工之间,根据已经制定完善的工作方针、原则,来指导员工的工作行为,从而促进电力企业良好的发展。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四大特点:第一是社会性,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寻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外,还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而且电力企业也是处于社会大环境中发展,员工的思想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而具有社会性;第二是开放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外来的思想和文化影响了电力企业员工的思想,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要具有开放性;第三是自主性,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员工加入到电力企业中,这些员工的自主意识非常强;第四是广泛性,思想政治工作包含的范围非常广,职工素质教育、改革观念教育等都属于思想政治范畴。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企业文化内涵是企业的一种文化氛围、精神环境,以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起规范性的作用,企业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也有很多方面: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等心态文化,企业的规章制度,员工的行为方式等。在电力企业中,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出创新化、人本化、制度化以及学习化的特点。创新化: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创新性,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人本化: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员工,只有被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才具有生命力,同时,企业员工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制度化:是指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学习化:建设企业文化时,要创造一个全员学习的氛围,以便员工的工作能力能一直符合时展的要求。

二、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联系

二者的共同点: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与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二者都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精神对人的主导作用,为了使工作达到最佳效果,都会充分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在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二者都会针对人的特点来开展价值观教育,促进电力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增强,让员工主动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二者的不同点:在电力企业经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其所特有的企业文化,而且企业文化可以作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属于理性文化概念。思想政治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员工的思想观念、工作态度等方面的引导,以此来调动员工主动投身工作的热情,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理性概念,还是实践性概念。二者的互补作用:在管理上,思想政治工作以党的思想为基础,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而企业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要保证企业文化具有政治方向,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互为补充。在行为方式和体系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经常选用的方式为关心理解、沟通等,这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依据,而企业文化经常采用的方式为商品经济行为、非组织交流行为等,这种方式可以补充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在电力企业中,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方法有三种:第一,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队伍,这是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保证和条件;第二,采取相应的运作原则,运作原则要以人为基础,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教育人、培养人、改造人,充分的调动起人的积极主动性,让员工自愿的投身到电力企业的生产建设中,并参与到电力企业的管理中;第三,注重电力企业文化培育,良好的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促进电力企业繁荣的发展,当前,电力企业正在实行体制改革,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要坚持与时俱进,做到与企业体制、时展相符合。

三、结论

电力工业的特点篇5

【关键词】电力;预测;方法;

一、用电特点分析

(一)工业用电特点分析

工业用电有两大特点,一是用电量大,在目前我国的用电构成中,工业用电量的比重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0%左右;二是工业用电比较稳定。但是在工业内部的各行业之间,这两大特点也是不平衡的。冶炼工业用电量大,负荷稳定,负荷率较低。工业用电在行业间的差别,主要是生产工艺特点和生产班次不同所造成的。同样的用电设备容量下连续生产企业比三班制企业用电量大,且负荷率高;三班制生产企业又比二班制生产企业的用电量大,负荷率高。但是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无论是冶炼业还是加工业,电力负荷在月内、季度内的变化是不大的,比较均衡。除少数季节性生产的工厂外,大部分工业的生产用电受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小。由于工业用电量大,且比较稳定,就为电力负荷的预测提供了方便。只要我们准确地预测出工业用电量和用电负荷,就能比较准确地预测出系统的总的电量需求量和综合电力负荷。

(二)农业用电特点分析

农业用电在全社会电力消耗中的比重不大,目前大约为42%。农业用电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季节性很强。从负荷特性上看,农业用电在日内的变化相对较小,但在月内,尤其在季度内,负荷变化很大,呈现出很不均衡的特点。例如排灌用电,冬季负荷很小,负荷率低达0.1,而夏季负荷很大,负荷率高达0.9以上,差别很大。在目前农业用电构成中,排灌用电占64.%7,而农副业用电只占34.4%。因此,准确地预测农业排灌电力需求有重要意义。

(三)交通运输业用电特点分析

交通运输业的用电比重较小,目前只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5%左右。其中电气化铁路的负荷比较稳定,日内、月内、季内及年内的变化比较小,负荷率可达0.7左右。其他交通运输的用电,日内均不稳定,负荷率一般小于0.4,但月内及年内用电特性比较稳定。今后,随着电气化铁路运输及其他运输事业的发展,交通运输用电量会有较大的增长,但交通运输用电的比重不会有多大变化。

(四)动力用电特点分析

动力负荷的大小与用电设备的容量有关,而其用电量多少不仅与用电设备的容量有关,而且还与用电设备的负荷率和使用时间长短有关。部门或地区的动力负荷的大小等于相应计算范围内的动力设备装机容盘与同时系数的乘积。随着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动力用电的数量极其在电力消耗总量中的比重是逐步增加的。

二、电力需求预测的基本原理

电力需求预测工作是根据电力需求的发展变化规律,预计或判断其未来发展趋势和状况的活动,因此必须科学地总结出预测工作的基本原理,用于指导电力需求预测工作。电力需求预测主要具有以下6个基本原理:

(一)可知性原理

也就是说,预测对象的发展规律,且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状况是客观存在、可以为人们所知道的。客观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人们不但可以认识它的过去和现在,而且可以通过总结它的过去和现在推测其未来,这是人们进行电力需求预测活动的基本依据。

(二)可能性原理

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内因的变化及外因作用力大小不同,会使事物发展变化有多种可能性。所以,对某一具体指标的预测,往往是按照其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进行多方案预测的。

(三)连续性原理

又称惯性原理,是指预测对象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统一的过程,其未来发展是这个过程的继续。它强调了预测对象总是从过去发展到现在,再从现在发展到未来,认为事物发展变化中会以原有的特征保持下来,延续下去。电力系统的发展变化同样存在着惯性,如某些负荷指标会以原有的趋势和变化率发展下去。这种惯性正是我们进行负荷预测的主要依据。因此,通过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了解事物的过去和现在,并掌握其变化规律,就可以对其未来的发展情况利用连续性原理进行预测。

(四)相似性原理

尽管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发展各不相同,但一些事物发展之间还是存在着相似之处,人们就利用这种相似性进行预测。在很多情况下,作为预测对象的一个事物,其现在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状况可能与另一事物过去一定阶段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状况相类似,人们就根据后一事物的已知发展过程和状况,来预测所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和状况,这就是相似性原理。目前,预测技术中使用的类推法或历史类比法,就是基于这个原理的预测方法。例如,我们预测一个新的经济开发区的用电量时,由于其建成时期较短,没有很多历史数据可利用,这时,就难以用趋势外推、回归分析等方法建模预测。这种情况下,可以参考一个早已建成的、规模和条件具有可比性的其他经济开发区,以其发展时期相对应的用电量,作为预测新经济开发区用电量的基础,从而可得出相应的预测结果。

(五)反馈性原理

反馈就是利用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再调节输入结果。预测的反馈性原理实际上是为了不断提高预测的准确性而进行的反馈调节。人们在预测活动实践中发现,当预测的结果和经过一段实践所得到的实际值存在着差距事,可利用这个差距,对远期预测值进行反馈调节,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在进行反馈调节时先认真分析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差距及产生差距的原因,然后根据已查明的原因,适当改变输入数据,进行反馈,调节远期预测结果。反馈性原理实质上就是将预测的理论值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然后进行修改和调整,使预测质量进一步提高。

(六)系统性原理

系统性原理认为预测对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本身有内在的系统,它与外界事物的联系又形成了它的外在系统。这些系统综合成一个完整的总系统,都要进行考虑。即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是系统整体的动态发展,而且整个系统的动态发展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密切相关。系统性原理还强调系统整体最佳,只有系统整体最佳的预测,才是高质量的预嘟业,才能为决策者提供最佳的预测方案。

参考文献:

[1]戴文进,付小科,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2,

[2]肖国泉,王春,张福伟编著,电力负荷预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3]牛东晓,曹树华,赵磊,张文文编著,电力负荷预测技术及其应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电力工业的特点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5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112-0221-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其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安全生产贯穿于电力企业的整个过程,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是电力企业的永恒主题。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就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并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发展、壮大和保持稳定的一等大事虽然电力企业运行状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普遍提高,事故率大大下降,但是仍时有事故发生,轻者损坏了一般设备,重者导致了人身伤害,甚至发生大范围停电等影响恶劣的事故。所以,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要始终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

终点”。

1电力生产特点

1)电力生产的整体性。电力系统是由发电、供电和用电三者紧密连接起来的一个系统,任何一个环节配合不好,都会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和经济运行。

2)电力生产的同时性。发电、输电、供电和用电是同时完成的,既不能中断,又不能储存,必须是用多少、发多少,是典型的连续生产、连续消费的过程。电能的传输速度与光速相同,达到30万千米/秒(万km/s)。即使发电端与用电端相距千万里,发、供、用电都是在同一瞬间进行和完成的。

3)电力生产的随机性。负荷变化、设备异常情况、电能质量的变化以及事故的发生,随时都在变化着,而且发展迅速,波及面大。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2.1从电力生产本身的特点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电力生产的特点是高度自动化,由许多发电厂、输电线路,变配电设施和用电设备组成电力网,互相牵连,互相制约地联合运行,构成一个十分庞大、复杂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供、用电同时进行。电力生产的这些内在特点,要求电网运行十分稳定、可靠,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事故,如不能及时排除,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导致主设备严重损坏或大面积停电,甚至可能造成全网崩溃的灾难性事故。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已经步人了以“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高参数、高电压、高度自动化”为主要特点的新阶段,这给电力安全生产带来了新的课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2从电力生产的劳动环境特点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电力生产的劳动环境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电气设备多;高温、高压设备多;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多;高速旋转机械多;特种作业多。这些特点表明,电力生产工作和环境相当复杂,本身就潜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极具潜在的危险性,对职工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安全工作稍有疏忽,潜伏的不安全因素随时会转变为不安全的事实,转变为现实的人身伤害事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保障电力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保护电力职工切身利益的高度,进一步认识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3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

3.1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目前电力生产企业都具有一系列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及安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但是有些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并且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及安全责任制流于形式。

3.2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

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者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理清安全生产与企业的稳定发展、业绩的提高具有密切联系,所以在电力企业生产中,由于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职工习惯性违章以及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差等造成电力生产存在安全事故。并且在电力企业中在施工或者检修中由于对现场安全组织以及技术措施不认真落实,出现违章作业,或者不正常使用安全工具等造成电气设备的损坏以及人员伤亡的时常

发生。

3.3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到位

目前很多电力企业对大型作业的管理比较重视,经常忽略日常管理,所以电力企业安全事故最近几年经常发生分散作业或者小型作业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管理的随意性大,不重视采取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没有通过事前控制进行预防事故。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等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4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堤高安全生产意识

当前电网企业安全生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部分电力职工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思想不到位,从而影响了组织、责任和措施的到位。因此,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对工作的责任心,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重要手段。为给安全教育培训提供多样的方式,入脑入心,长期坚持,提升全员的安全意识。我公司自2011年开始筹备建设安全警示教育中心。公司安全警示教育中心采用文字、图片、影音视频、网络技术、电子触碰技术等多种形式,以虚拟和现实结合的方式来体现,以参与、体验为主。从安全理念、安全启迪、案例分析、实物展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直观可感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安全是第一生产力、是效益的重要保障、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抓安全生产,就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在现代管理哲学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以严格的纪律来关爱员工的生命,维护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只有保证了人身安全、电网安全和设备安全,才能使大家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5结束语

电力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更多需要的是不断地探索、巩固和创新,探索出一条操作性强、适应电力生产安全的管理道路,从而能够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这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理念。只有不断加大安全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惩规定,严格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努力提高电力生产的n-学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将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做到安全无小事,筑牢防线,长抓不懈,警钟长鸣,为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新的成效。

电力工业的特点篇7

从科技发展历史看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确立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根据我国国情,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提出了与当时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和发展战略,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978年3月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确立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思想,从此,我国科技事业不仅全面恢复,并且得到加强和发展。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方针,为解放和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力指明了方向。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二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号召。1999年8月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召开,党中央作出《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以技术创新为主体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指导思想。这一时期国家通过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有力推动了产业技术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到“十五”末国内生产总值已进入世界前七位,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

进入21世纪,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世界各国围绕科技要素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既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占有优势的压力,又肩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必须在今后15年内保持年均7%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推动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根本动力是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2006年1月,新世纪的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隆重召开,党中央、国务院动员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自主创新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主旋律。

纵观科技面向经济建设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进程,自主创新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置身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符合中国国情和科学发展规律的战略选择。

自主创新引领国家电网科学发展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为电网企业提供了发展动力和市场空间,也对加快电网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电网公司进入了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公司和电网更快更好发展的新阶段。

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呼唤自主创新

能源短缺,是中国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求解决方案。正是基于能源在经济社会中所处的重要位置,解决能源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自主创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总书记指出,“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总理强调,“把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胡总书记和温总理的讲话对加快电网科技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已将能源排在“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重点领域的首位,并着重强调要经过15年的努力,在能源包括新能源的开采、开发以及综合利用方面要提高效率,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特别是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技术要取得新发展,供电安全和效率进一步提高。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能源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国家电网公司作为能源工业自主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必须担负起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争当自主创新的表率。

二、电网发展需要自主创新

从“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看,我国电力事业必将有一个较长时期的持续发展阶段。根据预测,以每年投产4000万千瓦计算,到2020年我国装机容量将会突破11亿千瓦,如果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电力装机至少需要达到人均1千瓦的水平。因此,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

国家电网公司着眼于实施国家能源战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和对电网功能的深刻认识,作出了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建设特高压电网的战略决策。通过建设特高压电网,推动煤电就地转换和水电大规模开发,促进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建设,以大型电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进一步推动特高压电网发展,促进与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和跨国输电,实现跨地区、跨流域水火互济,将清洁的电能从西部和北部大规模输送到中东部地区。发展特高压电网,有利于充分发挥电网大范围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促进一次能源的高效集约开发和利用,促进电网、电源协调发展,促进电力工业技术装备升级,减少能源消耗,节约土地资源和投资,统筹利用环境容量,缓解能源和环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

三、“十一五”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创新战略

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如果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将严重制约电网的发展。只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提高发展质量,降低发展成本,才能为国家电网公司提供持久的技术支撑,在发展中赢得主动。因此,以自主创新解决国家电网发展中的重大技术课题,改造并提升传统产业,既是新时期、新使命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国家电网公司从“技术密集型”企业逐步成长为“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必由之路。

2004年底,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一强三优”(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现代公司发展战略目标,明确指出科技工作要敢为人先,敢于走在世界电网科技发展的前列,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公司和电网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今年初,国家电网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今后五年将围绕特高压电网建设、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三级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全面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攻克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占领世界电网科技的制高点。

“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的科技创新目标是:到2010年,初步建成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规划科学、分工明确、配置合理、运作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一支以院士和知名专家为核心的顶尖人才队伍,形成一批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公司的综合技术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显著增加,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特高压输电、电力系统综合分析、安全稳定控制、继电保护等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国家电网公司科研资源丰富,通过长期的创新实践,实力不断增强,这些基础和条件必将为我国现代化大电网建设,实现能源大规模、远距离安全高效输送提供不竭的创新动力,引领电网朝着科学发展的轨道不断前进。

全力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

国家电网公司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是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和提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的具体实践。

一、建设特高压电网是自主创新的重大实践

上世纪70~80年代,前苏联、美国、意大利、日本、巴西、加拿大等国家先后开展了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试验研究或工程实践。从1980年起,前苏联开始建设连接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乌拉尔联合电网的1150千伏交流输电工程。苏联解体后,送端电源未能按预定目标建设,1992年起降压运行。日本为解决输电走廊紧张、实现大规模输电,从1992年共建有1000千伏同杆并架线路427公里。由于其电力需求增长减缓,核电建设计划推迟,一直按500千伏降压运行。世界上已运行的直流输电工程的最高电压为±600千伏。前苏联、巴西、印度等国家曾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应用开展过研究,但都没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实际运行。我国的系统条件和技术要求与前苏联和日本等国均有不同,随着现代制造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将建设以交直流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国家电网,实现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建设安全、经济、高效和环境友好型电网。因此,我国发展特高压技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必须结合我国电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自主创新之路。

电力设备技术具有向下兼容性,高一级电压的设备对技术和工艺的要求更高,特高压技术处于电力技术的制高点。自主开发特高压技术及其设备,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电网技术、电力设备制造和相关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而且有利于国内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本土市场,乃至国际市场占据更大份额,使我国由电力大国变成电力强国和电力技术输出国。

二、特高压电网引领中国电网占据世界电网技术的制高点

我国采用特高压输电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关键是结合中国电网发展需求,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特高压技术。

我国地域广阔、运行条件复杂,在特高压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上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我国高海拔、重污秽、覆冰、高地震烈度和多种采动影响区等环境特点对设备材料、结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大件运输、节省占地、满足环保要求需要创新性设计;与前苏联和日本等国单一特高压输电工程不同,国家电网公司将建设特高压骨干网架,需要解决特高压电网无功和电压控制、超大规模交直流电网的安全稳定控制等一系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技术难题。发展特高压,设备是关键。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对于国内输电设备制造企业既是发展机遇,同时也是对制造企业技术实力、工艺水平、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一次检阅。特高压开关、套管、6英寸晶闸管及其换流阀等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对于促进电工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此外,在特高压电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以及试验研究能力建设等技术领域需要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特高压电网建设必将是一个跨行业、系统性的创新工程。

建设特高压电网,是世界电网发展领域的一项崭新事业,处于电网科技发展的前沿。实现特高压技术的自主创新,不仅可以实现我国电网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也将使我国抢占世界电网技术的制高点,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特高压技术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

我国从l986年开始,将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连续列入国家“七五”、“八五”和“十五”科技攻关计划,为特高压技术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我国西北750千伏输变电国产化示范工程的顺利投产和三峡送出±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的成功实践,使我国输变电设备的制造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特高压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创造了条件。

国家电网公司于2005年全面启动特高压关键技术研究工作,组织国内相关电力科研、规划、设计、运行、设备制造等单位,在借鉴和汲取国际上特高压输电经验以及总结国内20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特高压关键技术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规划,组织安排研究课题125项,相继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1.综合考虑电网安全、经济性能、设备研制能力、海拔高度和污秽情况,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我国特高压电网标准的建议,即交流特高压的标称电压为1000千伏,最高运行电压为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额定电压为±800千伏;提出我国特高压过电压水平及主要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初步形成我国主要特高压设备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为实现建设环境友好型输变电工程的目标,确立了保持交流特高压的电磁环境影响指标限值与我国500千伏输电工程相当、特高压直流的电磁环境等影响指标限值与我国±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水平相当的原则,提出我国特高压输电工程电磁环境控制指标及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已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批复同意。

2.依据《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利用国际先进的电力系统仿真分析软件和亚洲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电力系统仿真试验手段,国家电网公司深入开展了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系统研究和特高压骨干网架的规划论证。研究表明,经过优化设计的特高压电网满足我国有关标准要求,具有安全稳定水平高、经济性能优越等显著优势,这也标志着我国已完全具备规划设计和运行控制特高压输电系统和大型互联电网的能力。

3.特高压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特高压电网规划、工程设计、设备规范编制、装备研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其高压输电无功和电压控制研究、超大规模交直流互联电网安全稳定控制、过电压与绝缘配合、防雷技术、特高压交流和直流输电保护控制系统、多分裂导线综合防舞措施等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健全特高压试验手段,满足特高压电网建设和运行的试验研究需求。国家电网公司着手建设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和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为开展特高压电磁环境、外绝缘、电晕特性、带电作业等研究及关键设备的考核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还建设国际一流的国家电网仿真中心,为特高压网架和跨国输电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大电网安全稳定特性分析、交直流混合系统协调控制提供仿真研究平台。

5.设备国产化是特高压电网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是特高压工程建设的重要目标。国内设备制造企业对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如1000千伏变压器、电抗器/可控电抗器、罐式断路器、输电线路等特高压交流主设备以及换流变压器、直流滤波器、直流控制保护等特高压直流主设备,均已具备国产化的研制基础和生产能力。通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重点攻克1000千伏全封闭组合电器(GiS)开关、6英寸晶闸管、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平波电抗器等核心关键技术,逐步实现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的全面国产化,为即将开展的特高压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电力工业的特点篇8

关键词:电力物资管理;管理特点;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电力企业的效益也较好,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电力企业间的竞争也比较激烈,其利润也越来越小。为此,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经济市场,电力企业只有对企业内部进行优化,尽可能的降低工程的制作成本,最大限度的扩大市场竞争力,只有做好这两方面,才能保证企业的效益。降低成本就是对物资进行合理的管理,其涵盖了两方面的内容,初级的电力生产和后期的工程建立。又由于我们正处在电气化时代,供电的安全与否和质量的优劣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对其的物资管理上就更要严格。只有严格把控物资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综合提高管理水平,其质量才能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1物资管理的特点

电力建设项目中,物资管理包含了很多特点,但是其作为主要的特点有对物资供应需及时、物资供应复杂以及供应统一和分散等特点。下面就对其主要特点进行简单的概述:

1.1物资供应需及时

所谓的物资管理,通俗的讲就是一个过程—是在生产目标的前提下,对生产过程所需的物资进行管理的过程。由于电力企业工作和人们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而它的工作特点有着产电、供电、用电同时进行这一特点。要想满足这一特点,就要求物资的储备足够充分,因为一旦出现物资储备不足的现象,人们的正常用电就无法得到保障,就会出现停电、断电的现象。

1.2物资供应复杂

物资供应的复杂性这一特点是由于企业各个部门所包含的工作所导致的。众所周知,电在生产和发送中,所用到的设备和所涉及到的知识都相对较为复杂,有一定的专业性;另外,设备在购进时,成本也较高,仪器机械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定期的保养。现阶段,我国产电的方式还是以火力发电为主,因而电力企业也扮演着第一能源买主和第二能源卖主的角色。综上所述,在电的整个生产的过程中,其物资供应方面具有复杂性。

1.3物资管理具有统一和分散的特点

在上文,笔者也有提及,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因而其投入生产的过程中,一次性投入较大。例如在生产电的过程中也要进行送电,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在生产、连接和调度管理上要有统一性。之外,电力企业在物资管理上要具有统一性和分散性相结合的特点。根据电力企业供电连续性这一特点,企业还要有专业的机械维修人员定期对企业进行定期维修,确保机器的正常工作。

2电力建设项目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于电力建设项目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并结合所查的文献资料,认为其主要问题有采购方面、物资储存方面以及合同的管理方面。下面笔者就一一对其进行分析:

2.1物资采购方面

电力企业进行产电的基础是产电物资,对于物资采购方面的问题有三个因素。①在对物资进行采购时,没有制定相应的计划,不能合理的对物资进行采购,有时会出现有的物资紧缺,而有的物资出现堆积的现象,当物资供应不足时,企业就会寻找代替产品,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留下了潜在的安全隐患。②价格方面,采购价格变化较大,而企业对市场价格的关注力度不高,进而致使采购物资时,采购的效率十分低下。③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机制,其信息不能及时有效的共享,各个部门间资源的消耗不能及时传达到财务部门,进而加大成本的支出。

2.2物资仓储管理工作不当

电力企业在电力建设过程中,物资的采购有两大特点:品种多,价格高。有的企业为了工作的方便,在建设的过程中,大业主往往会将物资管理的工作交给小业主,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其在管理中,就对物资仓储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①管理水平较低,一般而言,小型的承包单位大都没有专门的仓储管理系统,对其的管理还要靠工作人员的手工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极易出现错误。②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纵观我国各大电力企业的仓储管理工作者,其仅仅充当着搬运工的角色,其工作不能满足电力企业的需求。

2.3合同的管理不当

电力企业为保证各个仪器的正常运行,再对物资进行采购时往往和固定的生产厂家合作,并签订一定的合同确保物资的质量。但是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对于合同的处理并不是很好,例如合同的监督机制不健全,进而采购价格来回波动,或是电力企业压低物价,或是物资厂家物资价格太高。除此之外,合同的很多细节的处理不是很好,例如对于一些小的物资,并没有明码标价。综上所述,企业在合同的管理方面还有待提高。

3电力建设项目物资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对于上述电力建设项目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性的提出下面两个相应的对策,即通过优化物质采集机制和加强物资采购合同管理两个方面,从而使当下电力建设项目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以改善。

3.1优化物资采购机制

要想做好物资的优化采购工作,就要从三方面着手去做:①和供货厂家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在选择厂家时,不能鱼目混珠,要以厂家的社会形象为主要参考对象,另外,电力企业还要参与到物资价格的管理中去,进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②电力企业在进行作业时各个部门之间要进行有效的交流,有关部门能够及时有效的了解仓储状况和不同物资的使用状况,进而对物资合理的采购,避免出现流动资金积压的现象。③电力企业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高效,便捷的采购机制。使每一笔资金的去向都高度透明。

3.2加强物资采购合同管理

为了确保物资的质量和物资的采购价格,电力企业还要加强物资的采购合同的管理,对合同细枝末梢进行优化,进而确保物资的价格波动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之外对于技术要求较高,需定期保养的较为“矫情”仪器,电力工作人员还应要求物资供应方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跟踪服务,并在合同上标明。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避免采购员由于利益的诱惑在采购中出现不良行为。通过加强物资采购的合同,可以有效的降低支出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加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过程中,除了上述两个针对性措施之外,还可以采取加强对仓储信息化管理建设以及企业的有关部门应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并做好人才培训工作等方案,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物资管理工作在电力企业的整个工作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本文,笔者首对电力建设项目物资管理的特点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对电力建设项目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一些针对性意见。以上便构成笔者在本文首要表达的观点,以期为读者,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作者:杨勇单位:陕西省地方电力物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曹磊,祖蓓.eRp在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03).

[2]张明厚.电力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众用电,2011(05).

[3]唐晓蓉,陈晓晖.eRp系统提升电力物资管理信息化水平研究[J].现代商业,2011(21).

电力工业的特点篇9

关键词:特色经济;优势资源;深度开发

近年来,青海把“四大支柱产业”、“四大优势产业”作为联合协作、吸引省外资金的重点,按照壮大支柱产业、扶持优势产业的要求,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经济构建得到稳步发展。青海优势资源的开发和特色经济的发展已在吸引着外省资金稳步驻入,引领着西部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

一、水电鋁产业优势

青海目前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发展特色经济应以优势资源为基础。要使这种潜在的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关键是要对某些关键性资源深度开发利用,青海面积大、人口少,资源富有而经济落后,青海水能资源极为丰富,这对于利用水资源作为再生资源进行工业电解铝生产的产业来说是一大优势,就使得青海在西北乃至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中,将日益发挥更显著的作用。青海应发展壮大水电工业并逐步在西北乃至西部地区形成竞争能力,形成以水电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水电-铝产业开发和定位是从电能看,国内电力供应不足,未来几年仍有扩大趋势,发展水电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也能充分利用青海水力资源的突出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铝金属产业的生产在中外历史上有百年发展史,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铝金属一直作为国家重要的军用物资,在使用方向上各国主要以军用为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后,铝金属开始大量使用于电力、汽车、建筑和包装,铝金属使用由军用为主转为以民用为主,大大拓宽了铝的使用范围,使铝的消费量和生产量获得较快增长。

我国传统铝生产为电解铝,由于铝产业是需要电力保障的,特别是电解铝工业是耗能大户,而且消耗的是二次能源——电力,是典型的电力密集型产业。因此,我国电解铝工业发展总体规模和合理部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我国能源——电力资源在全国或地区范围内合理分配使用的问题,是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大事。发展电解铝工业不仅要求量大,有稳定的电力保证,而且要求电价低廉,从我国当前或今后相当长时间能源实际情况来分析,今后我国电解铝产业布局重心地区应转移到水电比较丰富的西部地区。

我国电解铝工业发展较快,用电量大幅增加,是全球第一原铝生产国,电解铝用量全年比全社会用量和电发机装机增长速度高几倍,今后我国电解铝工业产量仍将保持适度增长,由于发展电解铝工业需要消耗如此大的电力,因此,要研究分析发展电解铝工业时应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我国的能源——电力资源,我国广东省的电解铝企业因能源枯竭而破产,所以要重视电解铝工业布局重心地区转移,要合理布局电解铝工业。水电是青海省的突出优势,积极发展水电和高耗能产品是青海省资源优势的突出之处。青海水利资源丰富,开发条件好、成本低,建设同样规模的水电站造价只相当于国内其他地区造价的60%-70%,而且居民迁移所需费用很少,基本没有移民安置的后顾之忧。

青海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依靠廉价的水电和冶炼技术优势,输入区外资源进行加工冶炼,走水电-有色金属冶炼的路子,发展与水电开发配套的高耗能有色产品,推进铝电联合。同时,高耗能产品属于规模经济明显、又容易产生污染的行业,其发展应该积极引导各方力量进行联合,以获取规模经济和强化对污染的治理,提高竞争力。与水电开发配套仍应积极发展高耗能产品,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将重点发展铝、镁等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产品,推进铝电、镁电联合,铝镁锌等深加工产品。

实践表明,在边远或自然经济条件较差地区,如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可供开发利用时,实施“资源转换”战术,可以使边远落后地区的资源用活,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是开发落后地区的成功之举。

二、大力发展青海省水电铝产业

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构建新时期青海对外开放新格局,必须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在全球的范围内考察青海,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为目的,确定对外开放的战略取向。

第一,中央要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区域投资环境的改善。重点支持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专门列出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投向,加大国家政策性贷款对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放额度,并适当延长贷款年限。国家在投资的电网干线改造、主网建设中能尽量考虑多串联西部地区一些资源开发点。加大对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将对西部产业发展的支持列为西部开发的主要支持范围。在产业政策上向西部倾斜,放宽市场准入,将西部地区技术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资源开发产业确定为长期鼓励和支持类产业,引导外资和社会资金的投入。重大项目布局上,优先安排对西部地区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开发和源就地加工转化项目。尽快明确支持西部发展特色产业、把资源留在西部的具体政策。将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综合利用纳入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范围,同时,优先支持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综合利用项目发行债券、股票进行直接融资。

第二,依靠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特色经济发展。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体制创新,这是增强青海特色经济活力的根本保证。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加大对现有企业改组的力度,以重点骨干企业为核心,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依靠市场机制,通过联合、兼并、参股等多种形式,培育具有高经济效益和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集团,使它们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加快培育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筹措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服务。围绕发展特色经济的要求,对特色产业的资源、资金、技术等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使特色产业产生最大效能,为适应国际规则和惯例的新形势,探索涉外经济体制方面的创新。要把握好政府管理与市场配置的关系,既要充分依靠市场来配置经济和社会资源,消除对企业的各种干预,防止政府“越位”;也要明确政府在社会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责任,创造好投资环境,防止政府“缺位”。

中国.com第三,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支持重点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建立省级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工程中心,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学技术支撑发展的能力。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并重,加大科研投入,整合科技资源,集中力量对电解铝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瓶颈进行攻关,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和重大技术项目。大力引进、吸收和推广节能降耗、节约资源能源的技术工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推进科研新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在农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领域的转化。保护知识产权,改革科技评审评估和成果奖励等制度,培育和完善技术市场。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在加强对国外先进科技学习、引进、消化、吸收的同时,加快培养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变对引进技术过度依赖和消化不良的状况,为特色经济发展造就新技术基础。加快科技进步,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攻关与开发。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多地名化投入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抓紧建设高新技术园区和创业服务中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科研院所改革,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支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加快科研机构改革步伐,建立新的运行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创办科技实体或以技术入股形式联合开发新技术,创办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各种所有制科技企业,特别要大力扶持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

第四,深化体制改革,改善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制度保障。完善的公平贸易体系建设和正确运用国际规则是维护青海企业对外贸易中的正当权益。要在青海的外贸企业队伍中,巩固资产多元化的企业形式,企业国有股、民营股及沿海资本分配合理配置,严格实施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责任制,对严重资不抵债,且无法正常经营的企业,可实行歇业,并申请依法实施破产。进一步完善和执行省内外部门协作制度、外经贸运行监控体系和预警反应机制,进一步落实和巩固关贸、税贸、银贸、检贸、财贸协作成果,巩固综合整治成果,要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改善投资硬环境,改变基础设施问题,公路设施问题,能源供给不平衡问题,资源与企业不匹配问题及电力大中型交通能源建设项目问题。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建立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建设规范有序的市场信用环境,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服务体系,建设文明向上的人文环境,建设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

第五,积极吸引人才,服务于青海发展特色经济。青海发展特色经济,必须把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制定有利于青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鼓励人才创业的政策。青海可依托本地开发的重点任务、重大建设项目及重要研究课题,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国内外专门人才投身于西部开发。加强与东部地区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为青海提供智力服务和人才支持。做好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智力引进工作,特别要加快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导。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各类人才,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民族地区转移,提高民族地区转化科技成果和科技创新能力。实行必要的优惠政策,为全国各地人才和海外留学生来青海创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创业者奠造“乐园”。对青海的科技专家教授授予特殊的荣誉,提高专家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对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实行重奖,使他们的经济收入超过东部地区同类人员的收入。建立公开、公平、择优的育人、选人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企业,推进科技力量进入市场创新创业、转化科技成果。

参考文献:

1、朱炳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热点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m].中央编辑出版社,2008.

2、刘同德.青海应实施优先发展轻工业战略[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3).

3、于永超.构建循环经济生态工业体系[J].集团经济研究,2007(2).

4、于永超.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思考[J].中国经贸,2008(7).

电力工业的特点篇10

关键词:电力企业营销管理

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做好企业的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在成为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内容。电力营销作为供电公司的主要经营内容,对供电公司的持久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以保证供电公司能够长久的经营并且不断地发展壮大。下面,我们就简要的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电力营销管理的创新策略。

一、电力营销以及电力商品特点

1关于电力营销的概念论述

电力营销主要是指在电力供应的市场中,供电企业不断改善自身的经营条件以适应外部条件的要求,对社会用电客户的需求进行了解,以满足客户用电的实际需要;从而达成供应电力的协议以取得电力商品销售的过程。

2电力商品特点的分析与概述

电力作为一种商品,有着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主要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2.1电力商品是无形的

电力作为生活、生产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能源,其在使用中是看不见、没有实体形态的,只能依靠电力仪器的检测才能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2.2电力商品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

自电气化时代开展以来,电力逐渐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能源,已经分布到人们生活、生产的每一个领域。通信、照明、取暖、生产、服务等等都离不开电力能源的使用。

2.3电力商品计量的特殊性

不同于实体商品销售中的计量方式,电力商品在销售和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电度表进行量上的计算。电度表上的数据是交易双方进行结算的主要依据,也是买卖双方共同关注的重要内容。

2.4电力商品难以进行储存

电力供应一旦发生就将不断的进行供应下去,没有办法进行储存。电力供应主要依托电网,电网的分层建设对于电力供应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观念比较淡薄

由于我国的供电企业一直处于国家电力职能部门的控制与管理之下,对自身的发展与管理有着严重的依赖性质。所以供电企业在以前的运营中根本没有营销的观念,缺乏对营销的认识以及营销的措施、制度和手段。更主要的一点是供电企业大部分的工作人员缺乏营销的观念,只是在被动的提供电力供应或者说只是被动的进行电力销售。

2供电企业内部的人才比较缺乏,根本难以有效的开展营销管理的工作我国的供电企业纳入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时间还比较短暂,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一直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因此,在以往的运营过程中公司缺乏对人才的招揽以及培养机制,致使目前在供电企业内部营销专业以及管理专业的人才比较匮乏。想要很好的开展营销与管理的工作还需要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力量。

3目前的电力营销管理中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已经被我国众多行业的企业吸收并付诸运用,但是由于电力企业起步比较晚,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供电企业中还没有被认真的贯彻与实施。电力营销管理中缺乏对成本的核算与控制、缺乏对市场的分析、调研与开发。同时,现代化的办公用具在电力营销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也并不明显。甚至不少的企业在营销管理中还欠缺对现代化办公用具的配备。

4电力营销管理中缺乏服务的意识

电力作为一种无形的商品,其供应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向用户提供的一种服务。其服务的质量取决于供电公司全体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维修的及时性以及供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等。但是目前供电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仍有不少工作人员存在卖方市场的心态,影响了供电公司整体的服务质量。

三、关于电力营销管理创新的策略

3.1提高供电公司全体工作人员的营销意识,以提高服务的质量为经营的核心提高供电公司全体工作人员的营销意识有助于供电公司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人工成本的下降,简单点来说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营销意识可以让员工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以及营销在竞争中的主要作用,从而提高了他们竞争的意识也改变了以前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的效率,此外在效益提高的同时也降低了人工的成本。以提高服务的质量为核心的经营方式主要是在经营中以质量取得客户的信赖,从而扩大经营的范围。具体的做法主要是:

3.1.1对供电设备进行状态检修以确保供电设备的良好运转状态,保障供电的持久性。

3.1.2对各级电网进行定期的检测以及改造,以确保供电的安全性能和降低电网的损耗。

3.1.3施行电表的远程控制系统以确保计量的准确性,同时也能降低由于抄表用人太多而造成的人工成本上扬。

3.1.4加强供电公司各个环节人员的服务意识以及服务水平。

3.2调整电力营销的模式,对电力市场进行细分

目前的电力营销依然采取以前统一管理的形式,电力价格比较单一、服务比较呆板,极易引起客户的反感心理。营销模式的创新主要是将电力供应服务的标准和内容进行细分,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让顾客有一个选择的空间。具体的做法可以参考广电总局对于数字电视服务销售的模式。另一方面,开放供电市场使得供电企业进入自由竞争的营销环境,让客户自主的选择电力供应单位。对电力市场进行细分,有助于在销售的过程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进行区别性的服务,以确保电力营销的全面性。具体的做法主要有,将工业用电和生活用电按用电量的大小进行划分,并纳入不同的电网,避免出现由于电力供应不足就施行全面限电的现象。

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电力营销的概念与特点以及目前电力营销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并针对性的制定一些简单的策略来创新电力营销管理。主要的目的是与同行业的从业人士进行交流与学习,为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