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的营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4:24

班级文化的营造篇1

第一、组织开展各种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学生们的天性就是爱玩、好动、好奇。他们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需要学习书本以外的有益的东西;不仅要从书本中陶治道德情操,还需要在书本外找到净化心灵的甘泉,那么作为“孩子王”的班主任应顺应孩子地天性,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引导学生向书本外寻找灿烂的天空。集体活动空间很大,可以在学校开展,也可以到社会中开展。在学校,班主任可以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开展诸如拔河比赛、各种球赛、跳绳、踢毽子比赛以及开展劳动比赛等,从而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在社会,班主任可以利用课外时间或双休日,组织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如到公共场所帮助打扫卫生,帮助孤寡老人干活等,以陶治学生的道德情操。在有条件的学校,班主任还可组织学生养花种草、养昆虫或小动物等,以培养费学生的观察,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绪和爱心。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可使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够劳逸结合或学习中寻找到各自的乐园。

第二、培养班级地骨干,树立班级的典型

一个班集体应当有一个有力坚强的班委会,者就是班委会成员能吃苦耐劳,敢于工作,善于工作,能认真负责。这就要童国民主选举、公平竞争,选出海、好的班干部,这不仅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班级的谷干前提。以班级骨干伟主形成班级核心力量,带动全班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地健康发展,在班集体中,班主任可指导班级骨干组织开展的智体美劳各项评比活动,每天批出若干“日星”,每月批粗若干“月星”,每学年皮粗若干“年星”授予不同的‘星牌’,同时可充分发挥“流动红旗”的作用。

第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学习兴趣小组。

班主任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编成若干学习兴趣小组,班主任负责全面的指导和督导。比如组成体育、音乐、书画写作等兴趣小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具体负责督导兴趣小组成员在课余时间进行兴趣爱好培养。班主任不定时给予指导。对书画和谢作兴趣小组成员的好的作海可以班专栏,或在全班学生或外班学生中传阅,甚至可以向报刊推荐发表。如果条件允许,班主任可不定期组织班级才艺表演,给那些兴趣小组成员以展现风采天地。这种活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求,更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四、激励表扬优先。

班级文化的营造篇2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班训;主人翁

今年,我校提出了“知性疏导,厚德笃行”的学校主题文化建设的课题。在这个课题的指导下,作为班主任的我对我们班级的文化建设也进行了思考。

一、师生共,班训定

我在建班初就制订了符合学生实际的班训,它既可以繁荣学校文化,也是加强班级管理的一种新举措。制订班训时从本班实际出发,形成具有明确的导向性、激励性的班训。

我们班学生全部都是外地民工子弟,班训制订高了,学生感到遥不可及;低了,又没有意义,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我以“每天进步一点点”这句浅显易懂又极具激励性的话语作为班训。上课前让学生一起说这句话,放学后每个同学说出自己当天的收获。一天天下来,每个同学心里都有了一杆秤——我今天进步了多少?

这条看似风淡云清但鼓舞人心的班训,不仅凸显了我们班级精神文明建设的个性与魅力,并且也对集体内每位同学产生了巨大作用。这种作用是一种如影随形的激励鼓舞,也是一种发乎内心的约束克制。这样的班级才是一个真正的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班集体。

二、教室美,乐趣多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一个班集体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其环境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新学期开学后,作为班主任的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教室环境。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于在自己制订的各项评比中来严格要求自己,以便更快地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我打算让学生讨论如何美化教室。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布置教室了。看,同学们有的剪,有的画,有的在设计精美的图案……个个忙得不亦乐乎!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的学生长大了。

当教室布置完成之后,大家就收获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以及各项约定:

(1)严于要求,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

(2)及时更新板报内容,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在这里,时而展示班级活动剪影,时而粘贴学生日记佳作,时而展出学生获奖作品,时而刊出丰富精当的剪报。

(3)在黑板下面开辟了一块“my works”,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同学们互相竞争,使班级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

学生在这个自己创造的小天地里产生了家的感觉。丰富多彩的作品展示,必将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看到自己的漂亮照片,心情会更加舒畅,就会身心愉快地学习、成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提升了,良好的班风形成了,学习成绩较以前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活动多,乐无穷

班级文化建设的另一个方面就是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通过活动可以化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团结、平等相处、奋发向上的氛围。学生最喜欢的班级活动是读书活动、棋类、手工制作等,每天中午只见教室里这儿一堆,那儿一伙,走近一看,男生不是下象棋就是下军旗,女生多数在下飞行棋,虽然其幼稚可笑,但专心的精神可嘉。除此之外,根据我自身的特长,我在班级中开展了“我会折纸”“诗朗诵”“故事会”等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家长能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从文化和舆论上影响学生,改善人际关系,使班级出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使班级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形成了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

其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读书活动了。我给学生开辟了多种途径,以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比如,利用早晨预备后的十分钟进行经典诵读。这段时间我们班将其有效地利用了起来,让学生诵读古诗、背诵课文,用文学经典来充实他们的语言仓库。每周四一节阅读课,是我们全班孩子最期待的时刻,因为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听我读他们推荐的故事书。看着他们陶醉的神情,我感到非常的幸福。午休前的20分钟,是我们规定的自读时间,学生可以自由借阅书架上的书,或者和同学交换读。不仅如此,我还让孩子们把读的内容回家讲给家人听,也通过家长会与家长沟通,让他们尽量陪孩子一起读书。我还发动每位学生将自己已看完的好书向班里的同学推荐,然后将这本书存放在班级图书角,由图书管理员统一管理、借阅,形成“好书大家读,快乐共分享”的读书氛围。这样,只要每个孩子提供一本书,他就能读到四十多本书了。这样的“流动书屋”,书籍也是常换常新。学生可以互相借阅,还能促进阅读交流。

四、主人翁,班风好

有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学生的班级,只有每个学生都从我做起,养成主人翁的责任感,才能形成良好的稳定的班级文化。良好的班风不仅制约着学生个体行为的方式和习惯,而且左右着学生品德的发展方向,从而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和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良好的班风是需要每个学生共同努力形成的,只有每个学生都树立主人翁责任感,把班级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做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这个学期我实行了班长轮流制,每天由两名值日班长管理班级的早读、两操、午休等。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班级纪律也好了很多。

班级文化的营造篇3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核心;班级文化认知;五常文化

一、通过主题班会铸造班级文化核心

(一)通过主题班会建设班训班训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班级的核心精神,是班级精神的体现和具体化,是师生共同愿望的概括,是师生共同价值取向与精神内涵的体现。班训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由师生共同创造,也可由学生自己创作,内容一般简短,还要体现核心价值。

(二)通过主题班会引导班风、学风班风、学风的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它凸显了班级的凝聚力和正能量,利用主题班会可以营造优良的班风、学风,激发学生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烟台工贸技师学院曾进行以下的主题班会课设计:旨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的“我的价值在哪里”;营造班级和谐氛围的“做个温暖的人”;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我为自己负责”;激励学生励志成才的“我的青春不留遗憾”;汲取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中华美德的“行孝道知感恩”;培养良好习惯、养成规范的“我的自我管理”;营造学习氛围、关注进步成长的“我进步了”。以上不同主题的班会在不同专业班级中实施,在围绕塑造优良班风、引导学风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通过校内外活动提升班级文化认知

近年来,学院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胶东文化和国情教育三条主线,重视修身、立德、立志,夯实班级精神文化根基,先后组织了《中国人中国梦》讲座、国情知识竞赛、道德讲堂、《顺境与逆境》辩论赛、《励学笃志》经典诵读比赛、《点亮青春放飞梦想五四大合唱》等经典活动。既使广大学生走近传统文化,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得到了爱国、知国、报国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参与过程中极大地推动了班级品质的形成。

三、通过班级制度建设突出班级精神文化内涵

在班级制度中的班级总目标追求、学生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精神和文化方面的条款,给规章制度以灵魂,强调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和价值追求。如早读制度、一日班长制、班会制度、学生五常管理制度、学习上的互助制度等,这些制度为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搭好了平台。同时,这些制度无不渗透着班级精神文化的内涵。在实践中,落实好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评比工作,通过定期检查评比,营造鼓励学生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氛围,既可以强化制度的落实,又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班级文化的熏陶。

四、通过早读课提升文化素养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课是一天学习的黄金时间。它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益,更对学生提高品行修养有利。院校一直对早读时间和内容都有严格的计划和督导,早读课主要朗诵校本教材《素质教育读本》之《弟子规》篇、国情教育读本《爱国情中国梦》、职业道德自我教育读本《德润我心》等。自学生入校起到学生离校实习、毕业,有计划地安排不同的内容,通过早读课使学生得到文化熏陶,在传统文化、国情教育、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得到了提高。

五、通过环境建设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在教室和宿舍通过设计班级或宿舍标志物(诸如:班徽、班旗、班歌、班级名片、舍星、宿舍名片)凝聚班级精神、营造文化氛围。班徽呈现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班旗展现班级的风采和风貌,班歌可以唱出学生的精气神。班级名片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名片内容可以有师生全家福、班主任寄语、班级口号、班级格言、班级誓言、班级荣誉、班徽、班级愿景等。

六、通过五常建设丰富班级文化内涵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学院创造性地制定了“五常文化活动”的相关制度、规范。要求对所在的教室、实训室、宿舍等学习生活场所进行全面的检查;对所有宿舍、教室、实训室中的物品分析现状、归类;对可供放的场所和物架画线定位;将物品在规划好的地方摆放整齐;标示所有的物品。宿舍、教室、实训室、外环境所有清扫和整理工作划定范围、分配到人;每天安排专人检查并留有记录;制定改善措施;建立整洁规则。日常管理实施“五常规范管理”。推进五常至习惯化,持之以恒,使五常法成为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新生入学的军训,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认识“五常文化”、接受“五常文化”、落实“五常文化”,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基础。在日常“五常”管理的基础上,每个学期都要开展“五常教室”“五常宿舍”的创建活动,要求在干净、整齐、有序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建,强化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形成集知识性、教育性、观赏性为一体的独具班级或宿舍特色的育人文化。创新的设计来自于学生,是让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取得了实效。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职业素养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显现个人的才华,培养其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学会自我发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具体分析本班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育实践对症下药。再依靠校内外活动,制定出班级建设的特色目标,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将师生共同制定的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在相应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定能打造一个和谐、民主、富有特色的班集体。班级文化建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定能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潘晓静.浅谈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严格管理[J].职业,2014(14).

班级文化的营造篇4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石,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和教育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力。

(1)班级文化的建设是学校建设的主阵地,是我们农村孩子全面发展的学习基础。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教育熏陶学生的心灵,活力和青春的班级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因此,构建一个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至关重要。

(2)农村小学学生生活条件和家庭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的物质文化环境单调。接触的事物较少,见识度较狭隘,自由散漫现象普遍存在,文化氛围缺乏不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美国版《班级的群体化过程》在谈到如何促进学生交流、如何解决学生冲突等方面作了详细描述,并提出了改善各类气氛的行动观点;最终目标是形成一种具有较强协作精神、共同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班级精神文化,但对班级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却很少涉及。

(2)国内对班级文化的研究也很多:如魏书生老师利用班级文化对班级实行自动化管理的实践证明了:积极的班级文化犹如生活中的浪花,记忆中的亮点,有助于促进孩子走向成功。因此,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机制在我们这种有山区孩子的农村小学就显得特别重要。本课题将在这一方面作必要的探索。

二、课题的界定

杜威说:“要想改变学生,必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学生也被改变了”。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石,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和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今后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魏书生老师也在《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中指出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意义和特殊的功能。从而,证明一个健全的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目的

能利用各种班级教育环境资源,打造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那么就会营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良好育人氛围,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具体来说要达到以下目标: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目标:营造氛围,凸显理念。板报墙面的提醒与鼓励,窗台角落的生机与勃发。为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2.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目标:潜移默化,浸润升华。通过确定班级的奋斗目标、班歌、班训等培育良好的班风。主题班会的影响与促进,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优秀群体的榜样和引领,升华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

3.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目标:规范行为,确立保障。实行班干部负责制,抓好课堂管理;同时开展每日监督机制,关注重点生的动态,有效遏制不良风气的扩散,落实班级自主管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意义

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通过各种途径探索一套能引领学生蓬勃发展的的班级文化。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师生成为这种文化的主体、建设者,又成为这种文化的受益者,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促使我们山区学生在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充分感染、自由创造、自求上进、团结友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并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潜能得到挖掘,智慧之光得到闪烁创造力得到提升,主人翁意识得到强化,各种情感得到升华。积极的班级文化犹如生活中的浪花,记忆中的亮点。让班级成为学生学习的集体,让班级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石,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和教育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力。

魏书生老师在《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中指出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意义和特殊的功能。

五、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对班级文化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开展实践,并在实施计划中不断改进研究工作。

2.调查法。通过调查班级文化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在计划实施的再调查,又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真实具体的材料,便于评估研究成果,通过访谈、问卷、测试等方法,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3.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摸索新课程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关系,并恰当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对经验进行思维加工,以探讨其普通意义。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和申报

1.对农村小学班级文化现状进行调查

(1)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

(2)了解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识。

(3)学生对班级文化的心理需求。

2.调查班级的现有文化设施

3.班级文化建设影响学生成长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

(1)分析班级文化现状。

(2)了解对班级文化对学生有哪些影响。

(3)调查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认识

4.归纳总结特色班级文化特色建设的策略

(1)创设鲜明的班级特色物质文化感染学生,引导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

(2)制定严明的班级文化制度指导学生,规范学生。其运作程式可以是组织学生民主制定班级一日常规,师生共同拟定考评细则等,另外,要改变班干部的任选制度,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一个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的生动活泼的组织情境,从而确保班级管理制度的民主化、人文化。

(3)树立鲜明的班级特色文化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榜样示范首先要求塑造理想的榜样角色,既要树立全面的楷模,也要树立可供学生学习的代表,确保典型的先进性和可摹仿性,从而在班风养成、班级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榜样。

班级文化的营造篇5

关键词:中学生;班级文化建设;育人功能

一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积极作用,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熏陶,对于教育教学来说也是如此,为了保证学生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教师要创建班级文化,增加学生对班级的关注度,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班级文化的有效开展

1.构建人性化的文化体系,增强班级文化的精神内涵

为了保证班级文化建立的完善性和科学性,首先,保证班级文化体系制度的人性化,开展特色文化教学和讨论活动,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立合理化的周期,开展师生交流会和谈心会,增加师生之间的亲近度,学生把平时的建议和意见用纸条的形式传达给教师,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加强班级文化精神的建设。例如,教师可以建立文化角、读书角,让学生在空闲时间借阅文化角的报刊和图书角的书籍,培养学生爱读书和勤思考的好习惯。

2.利用多样化的形式创建班级文化

为了增加班级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教师在进行班级文化创建时,可以利用班级讲座的形式,邀请不同学科的教师或不同专业的人员,为学生介绍不同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观、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指明方向。教师也可以增加班级文化内容的多元性,吸引学生关注班级文化,对班级文化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书本文化知识进行区分,提高学生建设班级文化的积极性。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教师要把班级文化内容的选择权利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文化内容选择过程中进行探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其次,为了保证班级文化建设的实际价值,教师要注意结合文化资源和家庭资源,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

1.宣传社会理念和不同的文化知识

文化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首先,班级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理念紧密联系,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指导作用,在为学生展现不同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科学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和社会联系。其次,班级文化的建设也可以增加学生对不同文化知识、生活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从社会道德的角度来说,班级文化可以对学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班级制度规范和社会规范,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2.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学习积极性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集体凝聚力的体现,在不同的班级文化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其次,站在学习的角度来说,教师在班级中利用文化角、图书角和讲座等形式进行班级文化的宣传,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学生在阅读不同文化书籍的过程中,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在不同文化资源和书籍的熏陶下,学生提高了文化修养,提高了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

为了保证中学生班级文化建设的完善性和科学性,教师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构建人性化的文化体系,增强班级文化的精神内涵,利用多样化的形式创建班级文化,利用文化交谈会、创建图书角等形式举办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吴光平,杨新建,李旭,田华明,罗春旭,文军,郑朝晖,刘绍荃,蒋涛,陈龙泉,陈若梅,张洁,石晓波,任小林,鲁奎,裴锫榆,代艳,钟莉梅.做人在先,艺体见长,多元出口――成都列五中学办学特色钩玄[J].亚太教育,2016(35):8-13.

[2]龙思.试分析班级文化建设及其功能[J].经营管理,2014(29):380.

班级文化的营造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级文化;重要性;途径

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体现出班级独特风貌和精神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专业特点等,合理建设班级文化,不断提高班级的整体实力,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方式。

一、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性

互助友好、和谐团结的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自由轻松、文明和谐的班级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等也会更加的科学,所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建一个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民主、自由、创新是一个优秀班级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些特点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班级成员,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良好的班风可以让学生自觉的遵守班级班级,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维护班级的形象,为班级的荣誉做出努力,从而给班主任管理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因此,中职学校需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积极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班级的整体实力。

二、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精心布置教室,优化班级环境。环境会给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学生会自觉的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在糟糕的班级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也会受到不良影响,所以,在中职学校应该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精心布置教室,合理安排班级的教学工具、教学设施,积极营造一个优美、整洁的班级环境,让学生在轻松、舒适的班级中,安心的学习知识。中职学校需要依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充分利用班级的物质资源,合理增加新的教学设备、教学设施,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生活需求,以确保学生能够安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中职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合理装饰教室,以营造出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新学期开始时,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根据班级的专业特点、人数情况等,共同设计班级,让学生精心规划教室的墙体装饰、课桌的摆放形式等,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例如,在教室的讲台上摆放吊兰、仙人掌、芦荟等绿色植物,并且让学生轮流进行照管,以装饰教室环境、净化班级空气,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2.制定班规班纪,约束学生行为。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日常管理中,合理制定班规班纪来约束学生,是营造优秀班风班貌的有效保障。班规班纪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所以,中职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班规班纪,以约束学生的行为,营造文明、规范的班级环境。中职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合理制定《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结合本班级的具体情况,详细制定班级卫生、纪律、学习等管理标准,并且通过考核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日常行为,不断增强班级制度的民主性、人性化和科学性,以确保学生能够热情地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另外,在执行制度时,中职学校需要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让全班同学来监督班干部的行为,以增强学生的自觉性。

3.加强精神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班级的口号、誓言等可以突出班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潜力,所以,在管理过程中,中职学校应该重视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要求班级合理制定班级口号,以体现班级的独特面貌。中职学校可以让班主任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共同拟定班级口号,并且让学生在校运动会、早晚操时间等活动上,进行宣传,以强烈突出班级的特点,提升班级的整体形象。同时,中职学校应该重视班干部的任选工作,让学生通过自荐、匿名投票的形式,选出合适的班干部团体,促使班干部团体能够认真、负责的组织班级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意识。

4.组织文化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职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所以,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中职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合理进行班级管理,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文明、舒适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中职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需求以及兴趣爱好等,适当订阅《南方周末》《读者》《青年文摘》等书籍、期刊,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中职学校可以组织优秀班级评选活动,让各个班级充分展示本班的班风班貌,以增强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总而言之,班级文化建设是中职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日常管理中,中职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合理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班级文化的营造篇7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作用

班集体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绪。因此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让学生拥有“好学、向上、团结、活泼”的班集体是班级工作的目标,实际上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班主任作为班级学生的组织者和带领者,作为班级生活的全面负责者,他与学生的接触时间要比其他教师多得多;班主任作为一班之“主任”,拥有别的教师所没有的权威,功主任在班级中的这种特殊地位使班主任成了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特殊要素,班主任作为班级文化中的特殊要素,使他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从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作用,确立班级发展目标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是目标的提出者,班主任在注重本身业务能力提高、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应积极引导班级文化,使之朝着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并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向上的学习环境的方向发展。在新的教育体系下,以班主任为主体、学生单方面服从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已不复存在,他所提出的目标是否符合教育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只有在符合学生主体选择的情况下,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基本特点以及思想状况的情况下,才能使班级目标的提出做到有的放矢,符合实际。班主任同时应强化文化价值观教育,使学生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眼前与长远的相互关系,从而引导班级文化向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教师则要履行好教育职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目的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目标的制定方式上要反映民主性和群众性。班级发展目标归根到底要落实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这样既能有效激发同学们关心集体的热情,又能使他们充分体会班级目标的内涵,有利于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3促进营造和谐班级氛围

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要构建和谐班级。就需要从服务学生成长发展的高度去认识,从立足班级长远建设的实践去推进。所以在平对班主任一定要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形成平等、友爱、默契的师生关系,注意营造宽松的氛围。只有置身于宽松的氛围中,学生的心理才是放松的、自在的。在一定程度上情感才可以自然流露,才不必受到太多的拘束,在广泛的交往中可体验友情的美好,增进相互理解,懂得协作的重要,而且还可以开阔胸怀,淡化冲突,净化不良情绪,从而形成开拓创新,争先创院的良好班级文化,使每一名同学在融洽氛围中快乐学习,在和谐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4发挥榜样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教育者,他对教育观念与实践的正确把握,他对班级文化的了解与融入,使他成为了班级文化精神的灵魂使他能带领班级建立共同的追求,形成积极的班级文化。以班主任自己的言行举止,健康的心理去感染改变学生,使学生内心充满阳光,良好的班级氛围自然形成,我们开展工作将会非常顺利。我们也更能享受到成功教育的快乐,也更能体会我们辛苦付出的价值,那样我们和我们的学生都将会更加愉快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5制定制度、检查督促作用

班级文化的营造篇8

一、选择班级文化特色

中职学生入学后,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如有的班级以农村学生为主,班级的文化特色就要体现农村学生的特征,突出“朴实、勤劳、立志成才”这一品质;有的班级以城镇学生为主,以“多动、活跃、任性”为特色,要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就要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奋斗为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同时,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选择的活动要便于操作。

二、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我班学生构成以城镇学生为主,“多动、任性、自私”的特征明显,于是,我把“提升和完善中学生的风度气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制定了这样的活动目标:入校第一年强调“检点行为的尺度”,第二年突出“温文谦让的量度和不怕挫折的气度”,第三年着重“彬彬有礼的风度”。两年多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班级活动的主线,着重培养了学生尊重人、关心人、与人为伴、和睦共处的优秀品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充分酝酿,精心设计团体活动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从中不断显现特定的文化价值,使班级成员在参与活动中受到陶冶和熏染,才能促使其在认识、情感和行动上逐渐趋同于班级文化的预定文化价值,从而达到形成稳定的团体文化的目标。因此在设计班级文化团体活动时要注意全员性和活泼性,即全体同学都乐于参加,勤于参加。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理想是否可有可无?’、‘中职生谈恋爱是利还是弊?’、‘网络的利与弊’等大型辩论会,既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有利地推动了班级品质的形成。

四、动员全体学生参与班级建设

①布置教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群策群力,立足于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着眼于突出独特的文化内涵。

②设计班级标志。包括:班徽、班歌、班训、班级公约等。这类活动要尽量动员全班同学参与,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形成个性特征鲜明的班级标志。

③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形成正确的舆论环境,养成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

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必然需要有相应的班纪班规来约束学生的行为。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一个班级科学管理的前提是规章制度的规范化。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规章制度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参与班级活动及处理班级事务的行为标准。新学年一开学,我就选择了得力的班干部,制定了卫生轮流责任制度、考勤制度、课堂纪律制度、评优制度及批评惩罚制度和学习上的互助制度,为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搭好了平台。

其次,落实好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评比工作。一个制度定出来,其正确性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被认同后就要强化落实情况。通过定期检查评比,营造出鼓励学生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氛围,既可以强化制度的落实,又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对于学校检查的各项常规,我们先自行检查,大力表扬和鼓励先进,积极改造落后的思想,惩戒不当的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落实,促成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④营造心理氛围。要营造一个具有高尚价值观念的集体氛围,并使个体受其感染而自觉认同,以此端正自己的言行,这是一个渐进的甚至会出现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集体活动仍然是最好的形式。为了矫正学生中的不文明行为,我们举行了“培育中学生的风度”为主题的班级活动。通过演讲、看专题片、调查采访社会相关的人士,了解他们是如何对待风度的,然后写成调查报告进行交流,用小品演出的形式演绎什么才是真正的风度等等。学生自己设计、体验,无形之中,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集体氛围逐渐形成。

五、反馈、评价与深化

班级文化的营造篇9

[关键词]班级文化价值观团队精神文化氛围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160-02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部分。班级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指班级中绝大多数同学在学校特定的环境中,互相沟通后产生并认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它既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平台,也是学校文化的根本载体。

班级文化建设中应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来表现班级文化内容,主要可以通过良好的文化环境、健康的主流思想、精神面貌上的和谐气氛,班级学生不怕困难的意志、集体主义精神、秩序观念等方式来体现。

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

班级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和确保这一价值追求实现的规范。班级文化以班级的荣誉感和学生的归属感为核心,以同学关系为纽带和班级活动为载体,它是学生对学校文化、教师文化的引领加以内化而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行为。

班级文化作为鲜活的校园精神建设载体,就是要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班队活动以及课堂上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使之形成积极的道德观。继之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在高等教育中,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形成班级集体凝聚力的精神基础,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是建设和谐校园富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的坚强支柱。

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是丰富性。这种丰富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参加班级文化对象的个性化;(2)班级文化的多样性;(3)班级文化内容的丰富性。

二是思想性。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更加具有开放性和愈加成熟的高校班级文化,必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势力。

三是灵活性。班级文化形式和内容的可根据社会、学校的大环境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

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加强高校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一)建立和健全班集体的各项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创建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对学校的各项规定进行补充和细化。班规的建立必须公开,并在全班通过执行。坚持“依法治班”,在班级制度中,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人人自觉遵守制度的良好局面。良好的班级制度,只有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准则,变成学生的一种自知自觉素质时才能发挥作用,才能真正成为班级制度文化。因此,还应建立相应的考核、检查与监督制度,培养同学们的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美化教室坏境,营造优美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室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教室的布置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注重审美和人文要求,教室要适度进行美化,比如装饰画的选择既要表现较高的审美水平又要符合大学生的审美追求;黑板报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设计,每期一个主题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教育;张贴班训或口号,让全班学生学有目标并受到激励。如我院的一些班级就有一些跟专业紧密相连的口号:“印出美好,刷新未来”(印刷专业),“广揽天下事,告之世界人”(广告专业),“建筑明天,装饰未来”(建筑装饰专业),等等;在教室一角创设文化天地和留言板,文化天地可以发挥学生特长,展现班级特色,留言板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感情;张贴栏及时更新各项奖励情况则可以促进学生班级荣誉感。整洁、美观、优雅的室内环境,能使人感到轻松和愉悦,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空间里会获得心理上的认同,精神上、行为上的积极向上。

(三)外修礼仪气质,体现师生精神面貌

良好的教室环境还要有修饰适度、符合礼仪规范的人才能构成完整的班级名片。师生要齐心协力,内外兼修,才能使环境和人相得益彰,展现独特的气质和面貌。可在班级内举行礼仪讲座和培训,提升师生形象美。教师的仪表美,能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亲合力,学生的仪表美,能提升教师教学的激情。

三、加强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还可以培养他们集体荣誉感和道德情操,开拓他们不断创新的意识。

(一)营造“大家庭”氛围

在和谐的校园文化中,班级文化建设少不了人性化的管理,倡导以人为本,增强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能使每位同学树立班级即“家”的基本概念,感受到“大家庭”的温馨。所有同学包括班主任在内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大家一视同仁、和睦相处、互相交流、共商班级大事。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与建设,为班级的整体发展献计献策。班主任更加重视“感情投资”和“情感管理”,尽可能做到熟悉每一位同学的基本情况,与他们倾心交谈,在同学遇到困难时,都能及时地伸出友谊之手。

(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团队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从班主任到班长,到其他班干部,到各同学之间,在班级内营造一种开诚布公的交流沟通的良好氛围,使同学和老师之间、同学和班干部之间、同学和同学之间,能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每位同学不仅能充分地发表意见,提出合理化建议,还能够倾听和接受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在学校开展的评优评先活动、班与班的集体活动、竞赛中,同学间的团队精神就表现尤为突出,因为大家都是为了一个集体荣誉。所以,要强调建立同学之间经常性的交流沟通机制,通过相互沟通,消除隔阂,增进了解,建立友谊。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作为一名大学生,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好。在剧烈的市场竞争机制环境下,必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班级文化建设不能脱离“学习”这条主线。在入学教育中班主任就应该在学习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结合本专业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学习活动和竞赛,如师范专业进行练讲活动、书法比赛,医学专业进行技能比赛等等;通过晚自习、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还可以宿舍、小组为单位建立学习互助小组,从而形成班级整体学习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自觉地就想学习。

(四)打造鲜明的班级特色

可结合学生和班级的现状,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班级文化和建设活动,如主题班会便是一项重要的集体活动,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高度热情和智慧地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主题班会应灵活创新,可以采取“互动式”专题讨论,可以是先进事迹报告会,也可以开展专题讲座等等。

在不断的沟通和交流中要找到彼此的共识,通过探讨研究,明确打造班级特色的方向和途径,并逐步使特色形成和完善。如开展各类体育运动推广体育舞蹈,建文武双修型班级;定期开展班级论坛,全体参与志愿者活动,建社会活动型班级;发挥每个人特长,学习艺术,举办活动参加比赛,创艺术型班级,等等。

总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师生共建,营造充满人情人文的氛围,促进学习,提升品质,给学生以生活的纪念和人生的启迪。

【参考文献】

[1]杨润华,顾久主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读本.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

[2]谢安邦主编.高等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

[3]厉江萍.建设班级文化与提升学生品位.中国教育报,

班级文化的营造篇10

一、“家”文化即心存爱心

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所以,我把爱学生和培养学生的爱心放在了班级管理的首要位置。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我会举办各种活动和竞赛,尽可能多地了解每一位同学的情况,发现班里的“学困生”和“个性生”,及时进行成功激励,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以朋友的姿态和学生相处,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感受做人的尊严、感受心灵相约的美好。

二、“家”文化即自主管理

建设“家文化”是一种和谐与制约的关系,最终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和谐是“家文化”的前提,意味着“和而不同”,人和人、人和环境的和谐统一中也包含着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在相同的学习使命指引下,要尊重个人的个性发展,发挥个人的特长。当然,“家文化”的和谐不是无序的和谐,是在制度约束下的和谐。有俗语说“严父出孝子”,对于班级这个大家庭,我必须扮演严父的角色,立规矩、定公约、按章办事,在日常管理中,我让班级小组轮流当值,制定每周的计划和综述落实情况,并有权根据校规和班规处理违纪的班级成员,使班级快速地从班主任的直接管理转变为学生的自主管理,唤醒学生的自律自省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健康的班级集体舆论,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家”文化即和睦互助

对于班集体这样不存在任何血缘关系的大家庭,需要靠相互的理解和帮助来支撑,需要相互间的温暖来凝聚。我让团支书记录了班级每位同学的生日,并在生日当天由全班同学唱生日歌,送祝福,激励学生能在新的一岁里有所成长。当然,班级这个特殊家庭里的兄弟姐妹,其性格爱好各不相同,时有矛盾发生,我会赋予当值小组协调处理矛盾的责任,使他们在管理自己的同时,学会负责与担当,体会作为管理者的不易,更能自觉的服从管理,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不断的包容和互助中历练和成长。

四、“家”文化即真诚沟通

学校和家庭的有效沟通,是建立有效管理的必要途径。班主任要时常与家长联系,真诚沟通,掌握学生成长的第一手资料,以便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班级的团支部作为共青团的基层组织能应该担负起学生的思想引导任务,成为班级的文化思想核心,以定期的活动为载体,打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能意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重要性,并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能彼此坦诚,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互帮互爱,自立自强,共同建设班级这个大家庭。

五、“家”文化即相互竞争

温馨的班集体能使学生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成就感,但这种情感的巩固需要和谐、积极向上的竞争环境来辅助。多种竞赛性活动为每位学生提供了表现的舞台,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班集体中的成员能为班级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更让他们意识到积极上进对自己将来的重要。当然,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家”成员们要积极出手相助,不放弃任何一位成员,助学金一定要分配给最需要的学生,对学习困难的同学实行“帮扶小组计划”,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要予以特殊的关注,使“家”成员们在相互竞争的同时更能相互帮助,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平等互助”的班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