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写作指导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6:27

三年级写作指导方法篇1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作文;入门;指导

一、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使学生能够从看到说,再从说到写

(一)对学生在看图写话方面加强指导

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现有的看图写话的实际水平,在训练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大培训力度,指导学生能够非常全面、细致地看图。对图上缺乏的情节与内容,要指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够结合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应当遵循从看图到说图再到写图这样的顺序,在学生写图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图中的内容做好选择,要有主次之分,详略得当,有条理,确保语句连贯通顺。

(二)对学生加强写片段的训练,做好指导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语的条件下,教师对学生进行片段训练要落实在平时与作文课当中,教师在片段的过渡训练方面要加强。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出示几个词语、短语或对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材料,如《我的家》《我的小伙伴》《一个大西瓜》等,对学生进行写真人真事训练,先说后写,同时要注意保持语句通顺,情节完整,语义连贯,使学生的作文能力逐步提高。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写书信、留言条、请假条等,使学生能够将身边的人与事写下来,利用看图写话等片段的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觉得写作文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二、利用作文为纲,对学生进行写日记、周记指导

对学生进行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与方向性,教师要善于把握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地引导。指导学生将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认真地写下来,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对于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必定大有益处。

三、充分发挥文本资源的积极作用,逐步丰富学生的写作方法

崔峦是著名的小学语文专家,他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作文课与写作文次数是有限的,学生进行作文练习的机会是一定的,因此应当将学生的练笔扩展到阅读课上。应当将练笔的意识贯穿在阅读课中,并且有具体的策略,由读到写,读写结合。”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它的主要作用体现为积累、理解、运用。阅读中的“积累”一方面包括优美词句的积累,也包括对文章写作方法的积累。阅读中的“理解”一方面包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包括对文章写法的掌握;阅读中的“运用”一方面能够对阅读效果检验,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也能有效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应当高度重视阅读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利用阅读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加强习作训练。所以语文老师应当充分利用课文阅读材料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写作方法,对文本中的写作资源充分利用。尤其是到了三年级下学期,教师应当在阅读课上对相关的写作方法进行有意识的总结或概括。以《翠鸟》这篇课文为例,第一自然段对翠鸟的颜色进行了介绍,在这里应当引导学生对作者描写的顺序进行注意,即先对头部进行描写,接下来写背部,再对腹部进行描写。在对翠鸟外形特点进行介绍的时候,要特别引导学生掌握翠鸟之所以能够非常敏捷地捉到鱼,与其身体小巧玲珑,眼睛灵活透亮,嘴又尖又长密切相关。“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爱贴着水面疾飞”,使学生通过这些动作与细节的刻画,加深对翠鸟的了解,掌握文章内容之间所具有的依托关系。再以学习《太阳》为例,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思考“太阳和我们之间大约有1.5亿公里远”“1.5亿到底是什么概念?”教师通过一个十分浅显的事例进行类比:“到想到达太阳那里,假如采取步行的方式,日夜不停地走,大致需要走上三千五百年;如果采用坐飞机的形式,至少要飞上20多年”。采用学生非常熟悉的例子展开说明,有利于增进学生的理解。

四、在学生作文前做好指导

这是对学生开始动手以前的指导,也是关于三年级写作半命题或命题作文的一种训练,对学生为什么要写、写什么、如何写进行重点指导,从课内与课外两方面展开指导。

(一)进行课外指导

观察是课外指导的重点,作文内容主要写活动、景物、人物、场面等。教师应当大胆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使学生处于真实的情景中,先向学生传授相关的观察方法,接着再对观察到的内容展开协作,先口头描述然后动笔,要注意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使学生达到边走、边看、边说的目标。

(二)进行课内指导

进行写作方法指导是课内指导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审题,能够确定写作中心,掌握如何选材组材,对构思精心安排,列出写作提纲,最后起草,努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良好习惯。例如《植树》《我的星期天》这样的作文题目对学生来说非常有话说,学生写得都非常不错。

五、要指导学生学会对作文自改

学生作文草稿完成后,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作文自改做好指导,使学生能够对作文中存在的毛病做到发现与纠正,在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已经无须再改的情况下,让学生之间进行作文互改,这样有利于学生实现取长补短,充分调动学生在作文方面的积极性。

六、教师要对作文进行批阅与讲评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说“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讲’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不用‘讲’,简而言之,即‘教’是为了实现不用‘教’。”改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改”是为了实现不用“改”。为了使这一过程尽快实现,点出错误,对文风拨正十分重要。批阅有很多方式,有总批、眉批、面批,也可以这些方式相结合。总批基本都带有明显的鼓励性与综合性,通常会将评语写在篇外,指明文章的优缺点与相关改进办法。眉批主要着眼于词句方面存在的不足,具有鲜明的点拨性、针对性、指导性的特点。面批的对象主要为差生,对作文中的问题指出,确定该如何写、具体写什么。也有板批这种方式,因为小学三年级作文属于初学阶段,篇幅基本很短,所以抄在黑板上,用红笔修改,非常直观。

在对作文进行讲评时,应当对“进步作文”“优秀作文”在全班朗读,或张贴班级作文角,或推荐发表,如此能够使学生的写作热情受到显著的鼓舞。

总体来说,小学三年级作文既是对低年级作文的一种延伸与继续,也是为高年级作文向更高层次提高打下的基础,在整个小学作文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要想取得成效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把握正确方法,不断坚持终究,才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陈太忠.怎样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作文教学[n].学知报,2011.

[2]黎玉蓉.如何做好作文教学[n].贵州民族报,2010.

三年级写作指导方法篇2

[关键词]中学语文;渗透;写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6-0031-01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学生识字、写字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认识3500个常用字,会写3000个左右;二是要求学生在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的行楷字;三是学习名家字帖、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对照课程标准,与学生书写的现状差距很大,尤其是七―九年级学生由于平时学习任务重,作业量大,加之平时对写字教学抓得不紧,有些教师自身书写汉字的技巧不高,指导不力,导致学生书写水平直线滑坡,因此,加强对语文教学的全面认识,立即矫正中学生书写汉字的不良现状,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提高语文学科渗透写字教学的认识

长期以来,教师和家长都知道写字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作用,但由于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师生们为了能够很快提高语文考试成绩,因此造成了对写字教学的冷落和忽视。为了做好这一项工作,学校专门给各班级发放了规范书写汉字的标语,张贴在楼梯过道和教室,加大宣传力度,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另外,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明确中学阶段对规范书写汉字的教学要求,勤练三笔字,为学生做出表率。学校每年开展一次教师三笔字(钢笔、毛笔、粉笔)书写大赛,提高教师书写汉字技能,为指导学生开展汉字书写打下坚实基础。

二、把语文课堂教学与规范书写汉字有机结合起来

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写字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提倡语文教师在课前十分钟时间开展练字活动,字数为5至10个不等,坚持不懈,一定会有进步的。(2)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利用写字教材教学,还可以利用每课课题的书写有序地进行写字教学渗透。在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以把长横和短横作为重点指导的学习内容,在板书课题时,从课题中选出“味”字,来分别解说长横和短横的写法。上《醉翁亭记》时,用课题中的“醉”和作者欧阳修的“阳”分别讲解悬针竖和垂露竖写法。引导学生辨识基本笔画的区别与写法,培养学生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技能。(3)举办班级作业展览,把书写作为作业评价的内容之一,班级每学期在期中、期末分两次开展学生作业展览。(4)平时的语文测验,期中、期末语文考试卷明确地印制规范书写汉字的要求字样,引导学生注意规范书写汉字。(5)开展班级黑板报、墙报、手抄报、书信大赛等比赛活动,给全体学生提供锻炼规范书写汉字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写好汉字的信心,营造规范书写汉字的良好氛围,促进写字教学拓展延伸。

三、语文教师要注重写字基础指导,做到科学施教,把渗透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三年级写作指导方法篇3

首先,进行思维训练与作文因素教学。①教一个词时,引导学生联想说出其他词,并用它们说话,这样,既丰富了词汇又训练了语言能力;②采用模仿练习的方法,让学生说话完整,语言规范;③帮助学生明确句子的概念,告诉学生,完整的一句话要说清有谁干什么,或者什么时候,谁,怎么样。

其次,培养观察能力,扩展思维。我按照思维过程和运用语言过程的顺序:看、思、说、写,运用直观教学,借助真情实景引导学生由会说一句话到能写一段话,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

再次,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在班上开展剪贴写话,先让学生在剪贴的图案下写一句意思与此图有关的话,采用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们写一段话,暗述人物,或者进行口头作文,这样激起学生写作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自觉作文,提高了写作能力。

指导低年级学生作文,首先要指导学生用词造句,练习说话写话。造句是写作的基础,应该扎扎实实地认真指导学生造句。一次我让学生用“理想”造句。一位同学说:“一个人没有理想,就像死了一样。”这句话并没有错,但为指导学生体会一个句子的多种表达功能,我一次又一次地指导他们修改这个句子。第一次改为:一个人没有理想,活着就没有意义。第二次改为:一个人没有理想,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第三次改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如果没有了理想,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就这样,我指导学生造句时,尽量注意指导他们反复锤炼,把造句的基本功打好。

其次,注意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如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观察方法,按方位观察的方法一一进行训练。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如指导学生观察人,我要求他们首先看这个人的主要特点,就是这个人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因为低年级学生不善于识别和表达,我又教给他们“比较法”和“选择法”。如写外貌,我提供下列情况供学生选择。

(1)身体:大约有一米几左右、魁梧、高大、矮小、面黄肌瘦、苗条、中等、匀称。

(2)脸形:瓜子脸、鸭蛋脸、国字脸、圆脸、苹果脸、长脸。

(3)眼睛:锐利、炯炯有神、明亮、含笑、水灵灵、圆溜溜。

对眉毛、鼻子、嘴巴、牙齿等我也同样提供选用的词语。

对于高年级学生,上述方法对他们的思维和语言可能会有一定的约束,而对低年级学生却能教会他们观察、比较和运用词语来表达。

第三,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差,但可由一天写一两句话逐步提高到写一小段话,记一件小事;要锻炼学生的毅力,培养良好习惯;要经常具体指导,经常督促检查。

现在谈谈我在二、三年级进行作文教学的一些做法。

(1)现场作文。事前告诉学生要作文,然后创设情景,再练习。如写《上课铃响后》,我事先提出了作文要求。上课铃响后我就拿着作业本和教科书走进教室,放下手中东西,向学生问好,然后在黑板上板书《上课铃响后》。这样演示一遍,估计学生还写不好,我又进行第二次演示,特意放慢速度,并叫一个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配合解说,其余学生“默叙”。由于学生认真观察,对老师的动作、神态都一一进行了“默叙”,在头脑中组织了语言。这样写起来就容易了。

(2)问答作文。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对自己是了解的,但要他把自己的情况写出来却不容易。如我让他们写《自我介绍》,他们就不知应从那里写起,改写什么。我通过问答方式进行练习,作文的困难就消除了。我分段进行指导,分段进行问答。第一段我是这样问的: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家在哪里?在那里读书?你长得怎样?爱穿什么样的衣服?第二段我问:在学校里你怎样上课?作业做得怎样?你爱哪一种活动?你怎样参加这个活动?第三段我问:你回家后做些什么?怎样做?别人怎样评价你?第四段我问:你的优点是什么?你对自己满意吗?你的缺点是什么?今后怎样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进行了这样的问答,二年级学生写介绍自己的作文,内容就相当充实了。

要求学生在观察之后写一个人,我也采用问答的方法。经过具体问题的问答,学生作文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

三年级写作指导方法篇4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科学建构写字教育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教育学生继承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是孕育和发展我们人的一切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起点。对学生强化写字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那么,如何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建构科学的训练体系,使学生在写字方面有所收获呢?我结合本校的一些教学谈一点认识。

一、确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2001年国家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写字教学都明确了非常具体的目标与要求。如第一学段(1―2年级)提出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还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到了第二学段(3―4年级)又进一步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而第三学段(5―6年级)有了更高的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并“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在这样的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认识到基础教育的写字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我们不是为培养书法家而开展写字教育的,我们应该根据新《课标》对学生提出的写字的最低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此,学校在全校十九个班级开展书法实验工作,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确立了“三字(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并举,以软笔促硬笔”的思想,从一年级开始就让学生提毛笔、练大字。

我们该如何对照《课程标准》要求,放宽思路,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使书法艺术既体现《课标》精神,又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性呢?众多研究表明: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天真浪漫、活泼好奇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他们选帖时应尽量以此为原则,而不能以教师的主观愿望为出发点。但是,也许是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颜柳欧赵《中学生字帖》的影响,在许多人的头脑中仿佛中国书法唯楷书一体,仅颜柳欧赵四家,因而造成“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一些书法教学者片面地认为这四家是每一个学书者的最佳入口,一开始就让他们去临习那些笔法精熟、法度森严的碑帖。但是,这些在少年儿童看来是呆板沉闷的,因为这与他们自然浪漫的特点格格不入,如果硬要如此,难免弄巧成拙。所以,我们不妨让他们从汉隶或魏碑中那些用笔、结体稚拙率真、天然奇趣的碑帖入手,使他们有一种亲切感,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所以,教师应大胆地让他们从众多流派和碑帖中自由选择临习的范本。为此我校在内容的安排上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认识正楷与其他字体的关系的突破;二是在年龄结构与学习要求关系上的突破,尝试了“师汉隶,学魏碑、习唐法”的学习思路,低年级以汉隶为主,中年级以魏碑为主,高年级以唐楷为主,提倡“百花齐放”,使学生在习字中解决“决心―信心―恒心”的心理矛盾。

二、构建科学的训练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写字教学,作为语文课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应注重课内外、校内外的结合,注重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一)课堂教学――写字教学的主阵地。

1.写字课堂教学,系统指导写字。

写字课是系统、集中、重点进行写字指导和训练的课程。为此,我校以每天40分钟的写字练习课为龙头,以系统指导、教给方法、培养兴趣、推进训练为主旨,紧紧抓住“三个必须”改进写字教学。必须强化“两姿”习惯的培养,我校组织专人对学生的“两姿”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将抽查情况列入星级写字班的评比之中。必须在指导方法上坚持四个结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指导与练习相结合,练习与赏析、讲评相结合,一般要求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必须充分体现指导、训练的系统性、渐进性,逐步提高学生书写的质量。我校采用定期检查(期中、期末各一次)和不定期抽查的方法及学生段位考核的办法予以审核。

2.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加强写字。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课成了对学生进行写字教学的一个重要阵地。针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普遍不重视写字的实际,我校突出强调并落实“四个坚持”:坚持识字、写字有机结合,即教学生写字时有机地进行写字指导。坚持指导写字和训练“两姿”(即坐姿和执笔姿势),培养习惯有机结合。坚持提高写字技能技巧与审美教育、品性教养有机结合。即结合指导和评价、赏析,有效地激发审美情趣,陶冶审美情操;结合写字,引导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写字练习中,培养专注、耐心和顽强的意志力,使品性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和提高。坚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相结合。每学期期中期末对语文作业作定期检查,平时采用抽查的方法,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及时反馈整改,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星级写字班的评比之中。

3.各科教学渗透,配合抓好写字。

为充分发挥全方位、全员化合力,我校在提高各科教师认识的同时,突出强调并落实了三点:一是各种写字教学必须结合教学的相关内容有机渗透写字教育,形成各学科齐抓共管的写字教育横系列;二是必须配合写字教学,加强“两姿”训练,培养良好习惯;三是每学期配合写字教学,在班上组织一两次作业展览。各学科协调配合,使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习惯。而且,我校也对学生的各科作业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有效地促进写字教学的不断深化。

(二)兴趣小组活动――写字教学的延伸。

课堂教学固然是写字教学的主阵地,但兴趣小组活动也可以巩固写字课的教学成效,并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此,我校尝试构建了三个层面的兴趣小组,力争在普及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对写字有专长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

1.书法精英班的构建。

精英班的构建以学生的已有写字水平为依据,打乱年级的秩序,学生自愿报名,择优编成,其指导老师亦由常熟市理工学院的专职书法教师担任,满足写字水平发展较快的学生的发展需求。

2.书法提高班的构建。

提高班以学生已有的写字水平为依据,在精英班编班后余下的自愿报名的学生中择优录取,打乱原班级的秩序编成,由学校的书法教师进行指导,满足中等发展水平学生的发展需求。

3.书法基础班的构建。

对精英班、提高班建立后余下的对书法感兴趣的学生按年级段编成若干个书法基础班,指导老师由年级段的书法教师担任,重在初步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随着学生写字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班学生随时进行合理流动。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没有评价的教育是不完备的教育,写字水平考核评价在写字教学研究中起着检测、反馈、矫正与驱动的功能。为此,我们尝试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建立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科学评价体系。

(一)组织开展写字星级班的评比考核。

学校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写字的要求和国家教委《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指导纲要》,结合《常熟市写字合格学校的评估标准》及学生实际,制订《董浜中心小学各年级写字能力检测办法》,对学生的书写质量、执笔方法、写字姿势、作业书写习惯进行评价,并根据这一办法在全校开展写字星级班的评比活动。写字星级班共分五个等级,根据平时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结果给分。每学期期末,根据各班得分情况,评定相应的级别,对三星级以上的班级、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组织开展学生段位考核。

为促进评价激发学生的习字兴趣和竞争心理,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我校制订了《董浜中心小学学生段位考核办法》,要求全校所有学生每学期进行一次段位考核,考核分别设1―9段,鼓励学生逐级而上,不断进取。这样,对不同段位学生提出不同训练要求,进行不同辅导,实施不同评价,力争做到因材施教,起到导向与激励作用。

三年级写作指导方法篇5

一、课程标准写作目标体系的不足

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认定和要求是非常正确的,但问题主要在缺少明确的写作目标体系,其中所提目标“过于抽象概括、含糊笼统”。①如何“抽象概括”“含糊笼统”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指代不清

所谓“指代不清”,主要指课标对写作要求的表达缺少具体的针对性。如高中课标中说“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什么是“负责的态度”?什么是“科学理性精神”?如何“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如何“培育”?再如课标提出“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什么是“准确”?哪些要“准确”?什么是“鲜明”?怎样“鲜明”?什么是“生动”?如何“生动”?再如“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什么是“有个性的表达”?什么是“有创意的表达”?课程标准对写作的上述规定,包含了许许多多需要作出明确界定的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由于缺少标准层面的权威解释与界定,导致纷繁复杂的个人化阐释,如对‘有个性的表达’‘想象作文’等概念的理解,目前在教学层面存在着大量的误读与曲解。”②

2.分类不明

所谓“分类不明”,主要指课标缺少对写作样式的分类。前文说过,过去的大纲作了文体分类,新课标舍弃了文体分类。“文体知识及其教学始终贯穿于我国百余年语文课程教学的历史中,形成了一个鲜明而悠久的历史传统。”③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作为一个文章大国,对于文章体裁的分类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厚的遗产,给历代学子学文、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前辈和今人始终重视文体基本规律和文体分类知识对于青少年学生读书写作的重要作用。因此,有学者提出文章体裁在写作方面“是写作的前提与先导,是素材收集的‘监测器’,是事料加工的‘模具’,对事料有转化征服作用,对文章构思有制约作用,对文章的章法结构、表达方式、语体修辞有规范作用与成型作用”④。上述学者的观点说明文章写作样式的分类确实非常重要,但是传统的“三分法”又确实无用,如何分类更科学合理?课标的“含糊”让一线教学陷入混乱。

3.层次不分

所谓“层次不分”,主要指不同学段之间的写作要求缺少清晰的层次性。写作能力是在写作教学的指导和训练下及长期的写作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是一个从不会到会、不好到好的循序渐进的演进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其发展水平与个体的身心发展、思维能力、知识储备、社会阅历、情感积累等密切相关。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知识储备有限、社会阅历较少,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只能写身边的所见所闻以及想象中的事物;小学中高年级阶段,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社会阅历的丰富,在写作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经验更为丰富,抽象思维也快速发展,这样在写作能力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出要求。事实上,很多国家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中也都考虑到了这种水平层次性。我国课标注意到了学生发展的层次,如l一2年级的定位是“写话”;3―6年级是“习作”;7―9年级则是“写作”。具体如关于作文修改能力:1―2年级没有提出要求;3―4年级,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5―6年级,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7―9年级,则要求“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但“写作能力的其他一些内容指标,各个阶段之间的差异性和水平层次性并不明显,不仅有些杂乱,而且出现了交叉重叠的现象。例如,关于应用文的写作,1―2年级没有要求;3―4年级是‘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5―6年级是‘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7―9年级是‘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这几个阶段,看似有区别,但并非是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内在发展水平。既然3―4年级要求写‘简短的书信’,那么后面阶段是否应该是写‘复杂一些的书信’,复杂程度是否也有差异性?另外,‘学写常见应用文’跟‘写常见应用文’又有何区别,其水平差异性又在哪里”⑤?

二、课标体系的课堂化转化

针对课标存在的不足,我们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开发出一种基于课标的“写作教学课堂化目标体系”,以期为当前写作教学提供一种问题解决的参考思路。

“写作教学课堂化目标体系”是基于科学的目标分类理论对现有课程标准的转化,这个“转化”分为三级,分别是“课标综合性目标类型化”“课标类型目标网络化”和“网络目标专项化”。

1.课标综合性目标类型化

这是“课程标准目标”向“课堂教学目标”的第一级转化。课程标准中的写作教学目标普遍带有综合性,适用的教学时段跨度大,而且多处重合、交错。例如关于“写作目的与读者”,义务教育课标(2011版)和高中课标分别有如下表述: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义务课标・目标与内容・第三学段・习作)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义务课标・目标与内容・第四学段・写作)

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写作(高中课标・课程目标・必修表达与交流2)

评价学生是否关注文章的效果反馈(高中课标・评价建议・选修“新闻与传记”)

我们细心一看就能看出,作为写作重要元素的“目的读者”在两份囊括12年的课标中只有这四条简单不可操作的概述,且这四条还交织在其他诸要求之中,因此,选择一个科学的分类标准将其类型化就显得非常迫切。

我们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结合写作这种高级智能内在的规律,从“情感态度(态度)”“素材(言语信息)”“营构(认知策略)”“表达(智慧技能)”和“书写(动作技能)”五个方面⑥将课标写作部分的目标表述进行重新归类,参照吴红耘、皮连生“语文教学目标分类系统”⑦,梳理出写作教学的三层目标体系:

这样分类以后写作教学的目标便非常明确,尤其是突出了人类认知的两种非常重要的技能:认知策略和智慧技能。根据加涅的研究,认知策略主要指对内办事的技能,亦即布鲁姆目标分类中的反省认知知识⑧;智慧技能主要指对外办事的技能,是“构建大多数课程的重要基础”,这种技能的习得“必须经过练习与运用”,其优点是“可导致形成复杂程度不断增加的智慧能力的结构”以及“可以相对容易而又可靠的被观察到”。⑨根据心理学研究,写作教学的重点应该落在“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这两种学习上,而不是随意地跟着教学者的个人感觉行事。

2.课标类型目标网络化

这是“课程标准目标”向“课堂教学目标”的第二级转化。第二级转化是对第一级“类型化课标”的“网络化”。根据认知心理学研究,以“智慧技能”为经线,以其他四类学习结果为纬线,建构“小学”“初中”“高中”逐级递增的三张写作教学目标网络。

在课标转化网络化的过程中,根据语篇的功能目的以及与表达方式的关联,“智慧技能”这条经线参照中小学写作教学的“通用体式”⑩,分为四条:“记叙类文本写作的智慧技能”“描写抒情类文本写作的智慧技能”“议论类文本写作的智慧技能”“阐释应用类文本写作的智慧技能”。这一步其实是“写作教学目标分类系统”第三层的具体化。

3.网络目标专项化

这是“课程标准目标”向“课堂教学目标”的第三级转化。课标是含糊的,经过二级转化,不同学段、不同文类写作教学的不同学习结果要求都非常清楚了。但是,这样的学段文类网络化目标还是不能进课堂。为了使得“目标”能清晰地指导课堂教学,我们进行了第三级转化,即“网络目标专项化”。“专项化”即分别从网络的四个经线出发,根据文章构成要素,切分不同文类的写作教学专项。在专项的切分中,注意三个“统一”:一个学段一种文类不同专项相统一;一个学段不同文类相近专项相统一;不同学段同一文类相近专项相统一。这一步其实是从智慧技能的角度构建了“写作教学目标分类系统”的第四层。

下表是不同学段“记叙类文本写作”专项开发的示例。“记叙类文本写作”是中小学写作教学的主体,我们根据教学的实际,小学、初中、高中各自开发了五个专项,不同学段的专项名称有共有也有不同,不同学段相同的专项要求不同,体现不同的能力层级要求。

这种基于课标转化的专项具有了进入课堂的可能性。一个学段一种文类3―5个专项,教师实际教学既可以在一个年级中集中连续教学,也可以在一个学段内不同年级间选择性教学;既可以针对全班进行整体教学,也可以利用这种专项进行小组分类教学;既可以直接选择其中开发的内容教学,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中某个专项,分解开发出更多的适用于每一节课的微型专项进行教学。这种“学段文类专项目标”体系既保证了教学有重点、有针对性,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预留了选择性和具体教学开发的空间。

三、课堂专项目标体系的层级化操作

上述基于课标三重转化而构建的“写作教学课堂化目标体系”是理论部分,体系还有另外一个部分,就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理论部分的特点是“目标教学化”,操作部分的特点是“教学层级化”。“教学层级化”有两个含义:一是课型的层级化,二是写作指导的层级化。

“课型的层级化”指课型分为“知识学习课”“作前体验课”和“作后升级课”三个逻辑递进的层次。“‘知识学习课’重在‘识’,‘认识’要具备某种写作能力需要了解掌握的标准、策略;‘作前体验课’重在‘试’,‘尝试’运用标准、策略进行片段写作找到写作的感觉,即好的感觉、不好的注意点以及具体修改升级的策略;‘作后升级课’重在‘改’,在此前认识、尝试的基础上进行整篇写作,进而运用经验‘修改’完善。这样一个教学流程主要目的在于使评价的标准、升级的策略等过去模糊空泛的隐性知识显性化。”???

“写作指导的层级化”指每一个专项教学都由一个层级表体系构成。“层级表体系”的核心是根据专项教学目标开发的发展性评价层级表,如“高中记叙文‘自我与读者’专项发展性评价层级表”???:

将上述两个层级综合起来运用,其教学流程可以分为“学”(知识学习)和“习”(作前体验,作后升级)两个部分七个步骤。“学”的部分主要指学习发展性评价层级表,其中包括四个步骤内容:“了解专项知识”(科学重构后的专项表达知识)、“研制评价级表”(在教师提供的基本参照表基础上,全体学生参与、有条件的家长参与,研制出符合学生个体表达技能发展实际的个性化发展性评价层级表)、“学习策略方法”(学习达成本专项技能可以参考的策略和方法)和“揣摩等级案例”(对教师提供的同龄人不同等级案例及其修改升级案例进行揣摩体会,包括其对照层级表以及依据相关策略方法所进行的两次分析)。“习”的部分主要指在知识和层级表的指导下,运用策略、方法以得到表达技能的层级提升,其中包括三个步骤内容:“进行情境演习”(在教师提供的情境下,个人运用演习材料、所学方略进行初步表达演习)、“评价修改作业”(小组合作,对照专项表达技能发展性评价层级表,对每个成员演习作业进行层级认定,分析存在的不足,提供对应的策略方法,并进行针对性修改,对修改后的作业进行二次评价)和“发表交流成果”(将多次修改完善后的作业进行实践运用、展示或发表交流)。

课堂层级化目标体系的价值在其起于学生表达水平的基本认定,终于学生表达水平的有效提升。其间是明确有效的行动,评价层级表贯穿始终,层级表是学生表达过程中实际做法的“方向说明书”。

三年级写作指导方法篇6

【关键词】慢中求实一年级毛笔笔画

现在的小学从原来的三年级开始普及毛笔书法跨越到从一年级开始普及毛笔书法,无疑是个飞跃。怎样使毛笔书法教学规范而有效地在一年级学生中顺利实施。基于教学中的观察与思考,我从教学实例中总结出学好基本笔画是学好毛笔书法的前提,但这是一条“慢慢”长路。现在此阐述对于优化一年级毛笔书法笔画教学的几点思考。

【案例回眸】“说”得好,能否“写”得更好

前段日子,我有幸聆听了一位书法老师上的一节四年级《左偏旁(七)》的毛笔书法课。

课一开始,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言”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了“言”的含义。由此过渡到“言”如果作为左偏旁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接着导入新课的学习……

整堂课下来,教师的教学设计非常科学,教学重点突出。课堂上,学生“说”得头头是道,但“写”出来的字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的基本笔画书写没有过关。可见要写好楷书,首先要练好基本笔画。

【实践反思】唯有“慢”方能凸显笔画教学之“实”

汉字的基本笔画只有八个。实践证明,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这八个基本笔画,才能够按书法的要求写出漂亮的字来。

一、“慢”条斯理,运笔方法水到渠成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他指出了在运笔过程中提按的连续性和必要性。

(1)“慢”在开始,孕伏将来之“更快”

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小学生,由于手指等小肌肉发育还不成熟,运笔的正确方法很难一下子掌握。因此,在一开始的时候,放慢速度,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蔡笑晚先生就曾经说过:“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只需要21天。”如果在开学的头一个月里,每节课都能用一部分时间用于运笔的练习,把运笔的方法扎扎实实地教给学生,并且把学运笔的速度放得“慢”一点,再“慢”一点,“慢慢”地手把手地去规范学生的运笔方法和动作,使正确的运笔动作成为他们书写的一个好习惯,为提高后面的写字效率打下扎实的基础。因为现在的“慢”是为了能够“更快”地进入笔画和字的书写。

(2)“慢”中激趣,注重学习之“有效”

每当要学写笔画前,先让学生练习运笔操。做运笔动作时,当学生感到有些累了,就结合一些游戏做做手指放松操,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比如:“大拇指、大拇指翘翘,夸我写字姿势真好!”“食指、食指钩钩,我们大家做个朋友!”“中指、中指压压,我们是小小书法家!”这样变着花样有念有练,学生学得轻松,又乐意接受训练。刚开始的时候速度放“慢”点。学生在练习了几遍后,要求他们停下来看一看,经过提按等运笔动作后写出来的笔画形态的变化,学生经过观察和体验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而后慢慢延长练习时间,如此反复,既做到“慢”中有趣,又“慢而有效”真可谓一举两得。

二、轻拢“慢”捻,学法指导循序渐进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们就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

那如何让学生自己学会书写笔画呢?我认为,应该加强科学的学法指导。

(1)“慢”在新知教学中,让学生清晰构建学习的方法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关键是教师要以学法来考虑教法,把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慢慢”领悟到科学的学法。

例如,我在指导一年级学生学《横法》时,把横画的学习过程分成几步:第一步,学生自己“看一看”横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并说一说;第二步,根据观察的结果,教师示范“写一写”横画,学生练一练;第三步,引导学生“对照”范例,发现自己写的横画和范例的差距;第四步,学生进行自我调整和修改。

在实施这个教学过程时,步骤要清晰,注意一步一步地耐心引导,这样才能把教法和学法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书写笔画的方法“不紧不慢”地渗透到学生的心里,做到“润物细无声”。

(2)“慢”在小结概括处,让学生细细领悟书写的方法

学生学习笔画书写后,进行小结概括,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笔画书写的技能,同时自我发现、自我领悟知识技能。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学《横法》一课之后,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①学习横画的书写分几步?②每一步怎么做?③连贯说说学写横画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概括出学法:“一看,二写,三对照,四纠正”。接着按照这样的学法,学生自己学写横的两种变化:左尖横和右尖横。

学生在这种看似“慢”不经心的引导和梳理中,就能掌握学写笔画的规律,领悟到学法,并能做到轻吞“慢”吐,正确地运用。

(3)“慢”在类比训练中,让学生充分运用学习的方法

作为教师,就要在教学指导中启迪学生学会迁移,“慢慢地”让学生从教法中借鉴学法并选择、运用学法,自己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我在教学《捺法》时,对于直捺、平捺这两种相似笔画的教学,就采用了“扶放”的方法,精讲直捺,另外一种平捺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解决。这样,既训练了学法,又节省了教学时间。

教师要使学生把学法转化为能力必须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经常性、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只有在学习中反复实践,才能做到灵活运用学法。当然,这个过程也需要慢慢来。教师不能总是代替学生选学法。

三、细嚼“慢”咽,书写练习精益求精

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在教学中,如何通过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呢?

(1)精讲多“练”――“慢”得恰到好处

唯精讲才能多练,以多练来巩固和扩大精讲的成果。教师在课堂上把笔画的知识点讲深、讲透、讲准,才能够为多练铺平道路,且提供时间条件,不至于因多练而过重增加学生的负担。

在笔画教学中,因为“多练”,教学进度定会适度放“慢”。但“多练”过度,生“笨”、生“厌”的情况就会经常出现。若能“慢”得恰到好处,让学生多一点思维训练,那才是合适的。

(2)重“质”不重“量”――“慢”得合情合理

安排大量的时间进行笔画书写的练习,应该不是单纯的时间延长和数量增加,应该一次比一次提高要求,要分层次有梯度地进行练习。

例如,在教《撇的写法》一课时,我让学生观察分析了笔画的特点后,先让学生短撇、直撇、竖撇双钩填墨各二个,师生评价后再让学生单线扩墨各二个,接着同桌互评之后让学生再临摹各二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竞赛,指名点评打分后奖励优胜的小组,最后给卡片上的“千、人、月”三个字进行撇画的缺省补写。这些练习既体现了从易到难的教学原理,又围绕着本课内容的教学重点展开,看似一节课就只练习了三种不同的撇法,但却“慢”的合情合理。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著名教育学者张文质老师也说过:“好的教育肯定是‘慢’的。”我想,笔画教学应该“慢”而有法,但贵在得法。我们只要在“慢”中稳步求“实”,就一定能聆听到孩子们成长拔节的声音!

【参考文献】

[1]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

[2]上海教育出版社《书法论丛》

[3]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艺林漫步》

三年级写作指导方法篇7

一、研读课标,明确要求,了解写话教学的任务

第一学段的学生写话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在第一学段写话教学时教师应着力完成什么任务?不少教师对这些问题思想模糊,心中无底。导致有些教师虽然一直努力地教低年级学生进行写话创作,但教学进程始终不尽人意。笔者以为,教师要先研读课标与教材,明确了写话教学的具体要求和任务后,写话教学才能有的放矢,真正落实到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的要求是: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低年级的写话主要强调学生写话的兴趣和个性化的感悟体验,对学生写话的要求并不高。简单的说,低年级学生只要能达到可以“正确、完整、通顺、具体”的写一句话、一段话(一个句群)即可。

课标要求低年段的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这就是“我手写我口”。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完成“从写字到写话、从说话到写话”这个过渡。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个学期就能完成。按照课标的要求,一二年级四个学期都在做这个事情,甚至到了三年级还可以再做。在小学前三年教师必须抓好学生语言表达的培养。通过读、背、说、抄,引导学生大量的积累,包括字、词汇、句子、篇章以及文章的意境、情境的积累。到了三年级,学生要基本上能做到“想什么就能说出来,说什么就能写出来。”为此,教师在第一学段写话教学时应着力完成的任务就是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由“说什么”到“写什么”这样一个过渡。像指导学生写词语抄句子、学习音序查字法、学习写出不会写的字、仿说仿写句子等等都是为了完成这样一个过渡来创造条件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工作是“搭建桥梁”:搭建从写字到写话的桥梁,搭建从课文到学生语言的桥梁,搭建从口语到书面语的桥梁。

二、淡化训练,兴趣先导,把握写话教学的关键

许多教师认为小学习作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表达语言文字的知识技能,要按照语言文字本身的逻辑体系,强调低年级进行句子训练,中年级进行片段训练,高年级进行篇章训练。写话训练就要从说一句话、写一句话做起,即从练习造句、炼句做起。先指导学生写好一句话,然后逐渐指导写两句话、三句话,最后再到多句话、一段话。在炼句的过程中,对修改病句及诸如把字句、被字句、反问句、疑问句等各种特殊句式还要进行专门的训练。应该说,这种从写法训练入手来指导学生写话,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能形成与提高。但是这样的训练却抑制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表达欲望。结果常常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累。真正能主动“我要写”的学生并不多,大多还是抱“要我写”的应付态度。

新课程改革后,教材不再着眼于学生掌握现代汉语语法体系,而是着眼于学生用笔说话。在书面表达方面,教材强调“兴趣先导”,首先要使学生愿意写,有的写。对于各种特殊句式,不提倡专门训练,而是融合在从“说”过渡到“写”这一过程中,为了表情达意,自然而然地该练到什么就练到什么。虽然低年级教材中也安排了不少句子训练方面的练习,比如写下半句,连线,填空、抄写句子、仿写句子等。但是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些练习不是“写话”的主要内容,这都是在为由“说”到“写”做铺垫。如果从落实学生群体这方面来看,这些句子主要是保证水平较低学生学习的底线。

三、利用资源,落实说话,打好写话教学的基础

低年级学生写话的基本功,无外乎听说读写。众所周知,说话是写话的基础和前提。教师除了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勤积累外,重点应该放在培养低年级学生说话的能力上,打好写话教学的基础。

然而,笔者发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力度远远不够。虽然,教师在写话教学时也常采用“先说后写,以说促写”的方法,但课堂上,除几个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外,很多同学缺乏表达的自信心。“为说而说”“为写而说”的现象比比皆是。

三年级写作指导方法篇8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书写习惯;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B-0022-01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决定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忽视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以至于影响了学生后续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抓住小学低年级这个训练写作的黄金时期,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本文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策略,以期为教学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一、丰富教学方法,激发书写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必须先从书写兴趣激发做起,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授课观念,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书写的积极性。首先,可以以趣味性故事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书法大师层出不穷,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有许多优秀的书法家都是从小开始练习写字,并在实践运用中去完善书写方式,最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书写风格。比如,欧阳询在碑旁露宿三天三夜,仔细分析碑文的故事;王羲之因频繁练习书法而使清水池变成“墨池”的故事;岳飞在沙土上边练习写字、怀素频繁在木板上写字最终写透木板等励志故事。这些书法大家的书法技能也需要勤学苦练才能获取,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其次,要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借助书法佳作调动他们写作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空间,在学校的公告栏、楼道以及教室四周墙壁上张贴一些书法大家、教师或者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书法气息的校园氛围,从而使学生明确写字就好比做人,持之以恒,方可得到进步,激发他们写出好书法的兴趣。

最后,可以采用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大都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和好胜心,此时如果教师可以进行有效点评和鼓励,就可以激发他们书写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书写作业中,教师需要详细地批改每个学生的作业,而不是简单地画“√”,可以用圆圈标示出学生写得美观的字体,而用其他符号标示出存在笔画错误的字体,并配以文字说明,借助这种全方位的点评全面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

二、加强教学指导,传授书写方法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学习意识不强。所以必须充分地发挥教师在书写教学和训练中的指导作用,尤其是要注意将科学的书写方法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可以严格按照规范的书写方式开展训练,不断提升书写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首先,教师要加强示范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和想象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展开书写训练,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写字任务展开训练,对各单元生字的笔画顺序和间架结构等进行仔细分析,合理确定各部件的大小比例,然后进行临摹仿写;另一方面,在写字课开展过程中进行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认真书写,可以少写,但是必须确保书写的质量。

其次,要引导学生自行思考书写的注意事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书写训练之后,学生大都了解和掌握各个字的笔画结构。然后教师可以将所有的生字写在黑板之上,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生字写好,书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通过学生的思考,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这些生字书写的重难点笔画,从而可以显著减少错别字。

再次,要加强对学生的作业指导,让学生通过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中的书写训练逐步提升书写能力,必要的时候可以开展“书写之星”的周活动,借助活动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提升他们书写能力。

最后,要加强书写方法指导。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对于汉字笔画和结构还不是非常了解,此时授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汉字的结构,使他们可以详细地了解文字笔画之间的联系。比如,“横”字要写得瘦长一些,“瘦”字要写得高宽一点,从而确保学生所写文字结构的合理。

三、开展书写训练,提升书写技能

俗话说:“熟能生巧。”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必须加强书写训练,从而使学生通过反复的训练提升书写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多为学生组织一些书写训练活动。比如,在写字课上,授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描多练多写,多参照字帖或者书法作品中的字体进行临摹训练,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规范的写字习惯。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不断提升书写技能,具体表现在黑板上的板书书写以及作业点评所用评语的字体都要保持规范、得体,使学生向老师看齐从而可以提升书写技能。

总之,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黄金时期,教师需要充分抓住这个书写习惯养成机遇,丰富书写教学方法、加强书写教学指导、积极开展书写训练,充分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使他们可以掌握规范的书写方法。为了确保书写习惯培养的顺利进行,教师也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选择分层指导和训练的方式,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书写技能,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参考文献:

三年级写作指导方法篇9

一、注重“引写”

文无定法,成熟的写作高手或大家常这么讲。但是,中学生毕竟不是成熟的文章家,对于他们而言,还是需要老实一些,即要老老实实地接受教师的引导,扎扎实实坚持入格、循序的训练。那么,在这个训练过程中,教师到底该如何引导学生做实做好这些呢?洪宗礼先生给我们开具的第一个“方子”是重视“引写”。请了解一下洪先生的“引写十法”。

一是导源引写法。即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留心自己的生活圈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文教他们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极主动地反映生活。二是厚积引写法。即引导学生平时多渠道广泛收集积累各种写作资料,屯足写作的“粮食”并在厚积的过程中自然地提高捕捉、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三是知识引写法。即教师以知识为先导,运用启发式讲授精要的写作知识,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写作规律,并独立运用这些知识和规律、按照特定的写作要求来练习写作。四是阶步引写法。即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写作学的基本原理,以及《课程标准》提出的写作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训练程序,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片段到整体,有层次地设计写作训练,扎实有序地进行训练。五是观察引写法。引导学生运用定点、移位等观察方法,观察生活、社会、自然、人物、事物和景物,从中获取自然、社会及人们自身方面的写作素材,并把观察过程与结果按一定要求写出来。六是情境引写法。即教师把学生引入生活情境、物理情境和虚拟情境等,并在这些情境中激发学生触景生情,辞以情发,自觉地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七是激思引写法。即激发学生观察、想象、联想,或就社会、学校、家庭的某人某事某问题作多维思辨,思如潮涌,写出妙文。八是例文引写法。即教师凭借课文或课外例文的典型解剖,范文引路,引导学生借形取神、由篇及类、仿中有创地进行写作。九是活动引写法(或称任务引写法)。即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写作实践活动,如课外文学社,小记者采访以及办小报、建网站等形式,让学生带着“任务”,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写作。十是说文引写法。即教师引导学生先说后写,以说促写,边说边写或先写后说,以促进学生语言感受能力和书面作文能力双提升。

实事求是地讲,洪先生的“引写十法”绝不意味着穷尽了所有的引写之法,但它确实是从教学一线的真实土壤里生长出来的,很符合中学作文教学的本质和规律,也确实是植根于学生真生活和真生命的,是在真切地唤醒学生的写作自觉,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培育他们的写作智慧,可谓归真返本、务实有效。

二、建构“模式”

洪宗礼先生在一线从事了四十多年初高中作文教学,为了落实好“引写”理念,他根据教学实际总结、建构了几种作文模式,如阶步模式、读写思同步模式、从读练文模式和自主写作模式等。

阶步模式。就是以知识梳理和能力训练双线交叉作为序列,初高中各设若干台阶和步点,注意训练的合理序列,力求逐层深入,环环相扣,兼顾写作知识点的覆盖面和能力训练、思维训练的完整性,以充分体现中学作文训练阶段性和层次性。具体是把写作训练设为十六个专题,分为“基础阶”“提高阶”“灵活阶”三个阶梯,以便同学们拾级而上,稳步提高。“基础阶”的十个专题,专门指导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类文体的写作;“提高阶”五个专题,专门指导各种表达技巧(包括提炼主题、谋篇布局、选词炼句等);“灵活阶”的一个专题,专门指导如何审题和临考阶段的适应性训练。第一阶着眼基础,突出一个“准”字。即通过若干次专题指导和训练,有计划地复习巩固以前学过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方面的基本写作知识和基本写作技能,让学生把各类文体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路子搞准确。第二阶着眼发展,突出一个“实”字。即通过几次专题指导和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和巩固各种强化表达的方法,力求从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炼句等方面,把文章写得更深入、更扎实、更有色彩。第三阶着眼综合应用,突出一个“活”字。即着重通过语言训练、审题训练和各种表达方法的综合训练,以及各类文体不同形式的作文训练,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各类命题的题意,灵活而熟练地运用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地表情达意,真正把文章写活,对于多种形式的作文都能应用自如。

三年级写作指导方法篇10

一、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遵循“蒙养之时,识字为先”和语文学习“识字——阅读——作文”三阶段的教学规律,而“注、提”实验淡化了阶段性,加强整体性,不失时机地抓住儿童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以儿童入学时已有的语言能力为起点,面向全体儿童,在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多功能作用,进行听、说、读、写并重的口语与书面语训练。在提高儿童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满足了孩子们不断增长的求知欲望,使基础不同潜能的学生均有收获。要进行此项实验,压力是很大的,这正如任何新生事物一样,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人们能理解,需见到成效才能被人们承认和接受“注、提”实验是个新生事物,进行实验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克服各个方面的困难,比如“教材、师资、经费等。尽管这样,效果还不知道怎么样,效果好了,领导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欢迎。效果不好了,显得自己无能,家长不理解不支持等等。为了减少压力,增强信心,保证实验的成功,我们大力宣传“注、提”实验的有关理论,介绍外地成功的经验,组织教师到孟津学习比赛,派出了会说普通话,能熟练地进行汉语拼音教学,了解高、中、低年级,尤其是中低年级的教学规律,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责任心强,有钻研探求精神的教师担任实验教师,使大家消除了顾虑,看到了希望,鼓足了勇气,勇于探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加强领导,科学管理,是搞好“注、提”实验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因此,我校成立了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实验领导小组,明确了个人的职责,每期有工作计划、安排具体教研活动,期终有总结或实验报告。

在加强领导的同时,我校更注意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1、建立了详细的教学档案:a各阶段的测查成绩,试题及成绩统计分析;B“三率”;C兄弟学校的测查成绩。D学生的性别、年龄、结构、家庭情况、住址及学前教育状况。档案的建立,为搞好统计测查,为分析及指导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2、把“实验”列入业务考核之列,根据实验的特点,制定出了相应的奖惩措施。措施向实验班教师倾斜,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承担实验且成绩突出的可优先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3、实验教师坚持集体备课的原则,统一课型,统一教法,平时备课互相讨论,遇到难点大家讨论,讨论不了向人请教,这样就做到了课型统一、教法统一,难点的解答统一等。4、定期测查,测查的主要内容为看、听、查、考。看:指看教师档案,学生作业。听:听教师汇报,听课,听学生和家长反映。查:查计划落实情况,实验活动的记录和教研活动情况。考:考查学生听说说写的综合能力。通过测查及时掌握实验教学上的新动向,把握实验中的真实情况。领导的重视,加之较为科学的管理,保证了实验的顺利开展。

三、走好五步棋

实验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虽然有一整套的理论作指导,但实验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不管出现什么的情况都要从有利于教与学的高度去想、去做,及时给以指导,使实验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几年实验过程中,我们重点走好拼音、阅读、识字、说话、写作五步棋。

拼音:“音识字,提前读写”以学好汉语拼音为前提,是实验的第一关,它要求学生面对音节词能直呼出来,从而发挥汉语拼音的多功能作用,以达到不识字或识字不多而能先读书的目的。它主要遵循总——分——总的原则,通过声韵连读法和声介合母连接的方法培养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声韵连读包括(1)过渡法(2)支架法(3)本音连读法。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口诀帮助记忆。如用过渡法时,可以运用“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拼猛一碰”这口诀,采用支架法进行时,可教给学生口诀:声母支好架,韵母跟着发,前后一口气,千万别分家。

直呼音节教学,每课都要从音节词语入手,从学生熟悉的具体词语中引出音节,再分析组成音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当学生掌握了声母、韵母的发音和书写之后,再回到音节词语上来,最后用这些音节引导学生组词说话。这种音、形、义俱全的教法,既符合儿童接受知识的心理特点,又体现了科学地认读音节的要求,为使汉语拼音学用结合,丰富发展儿童语言,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用同一音节的不同声调组说话。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学好了汉语拼音,又在学好拼音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

当汉语拼音学完之后,学生每分钟要能认常用音节40个左右,期终达60个左右,书写音节每分钟达4个左右,期终达到6个左右,练习组词2800多个,读句子1300多个,还练习了不少句群,儿歌,为阅读和写作打下了语言基础。

阅读:阅读教学是“注、提”实验的一大特色,其特点为(1)起步早(2)阅读量大(3)始终贯串整体性,其要求在汉语拼音教学结束之后,分“起步——发展——提高”三个阶段进行,起步阶段主要是阅读读纯拼音和注音文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着重训练词语和句子的连读,在一定量的阅读实践中教给学生初步的阅读知识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对学生提出的具体要求是“通、顺、懂”,发展阶段是以阅读注音文章和纯汉语文章为主,此段阅读量大,注意量中求质,教给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并指导学生如何略读与精读相结合,指导学生读文章的方法是:通读全文把握大义——划分段落逐段分析——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炼中心思想。提高阶段重在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其分析、概、理解的能力,以读促讲,以读代讲,以篇带多篇,教学生掌握根据题材给文章归纳分类的方法,碰到什么类型的文章就用相应的方法处理,逐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例如:四、五年浅易的精读课文教学,可采用(1)引导自学(2)共同讨论(3)练习的步骤,四、五年级较难的精读课文教学,可按下列顺序进行(1)初读(2)细读(3)精读(4)评读。

识字:“注、提”实验的识字教学,要求孩子在小学阶段完成小语大纲规定的识汉字三千个左右,其中要求掌握2500个,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大部分会用。为完成此任务,我校通过三个途径进行:第一,在阅读中增识汉字,在进行注音文章阅读阶段,儿童获得了比较多的接触汉字机会,此时指导学生一目两行,顾及汉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看清字形,了解字义,加强记忆,因读量大,汉字复现率很高,多次见面,渐碰渐识了,第二,写字课上写好汉字,认识汉字。写字课中,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先学知音义的半生字,再学生字;先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划,笔顺,写出一些独体字,然后再学会合体字。主要解决写的问题。第三,写作中使用汉字,主要解决用的问题。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小学生在升入二年级后写作中喜欢使用汉字。这时,需因势利导,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问老师等方法学会不会写的字,写作过程也就成了汉字的使用过程。错别字和同音代替字在写作中发现的同时,也在写作中得到了纠正。这种教法,改变了传统识字教学汉字必须一个一个教,学生一个一个学的框框,开辟了有师指导和无师自通的新路子,第四,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通过查字典识字,自查自识,多查多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说话:说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孪生兄弟,是“注、提”实验的独到之处,它溶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于一体,把训练学生的观察、理解、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小学阶段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能力的最佳教学模式。我校采取“学说——访说——独立说——创说”的程序,从两个方面对儿童进行说话的系列训练:(1)安排形式多样的说话课,如看看说说,即凭借说话教材的插图,挂图等做说明性、叙述性、描写性或议论性的说话训练做做说说;即指导组织学生做实验在操作过程中,加强对事物,对物品及制作过程的印象和理解,然后进行口头表达。画画说说,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些自己喜欢的画,说说画的是人何物,它有什么特色。(2)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口头语言训练,如安排上课前一分钟交流,课外安排一天讲或听一个故事,把听到的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课内外紧密结合的训练,有力地促进了说话教学,培养了学生听说普通话的能力。

写作:作文是古今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让刚刚入学、不识字、识字极少的一年级学生作文,许多人认为是天方夜潭,“注、提”实验的确把夜谭变为现实。它坚持先求完整,再求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即搭架——丰富内容——扩展情节——突出重点,用语恰切的原则,沿着拼音作文——拼夹汉作文——汉夹拼作文——汉字作文程序进行,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条腿是课内有计划的指导训练,另一条腿是学生课外自由习作。“注、提”实验坚持的方针,恰是对古今中外提高习作水平的最基本经验多写多练的继承的方针。

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音文学表达能力都有了相应的发展,能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来,能看人、事、景、综合图自由作文,能初步修改作文。

四、初见成效,仍需探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