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7:29

森林防火技术篇1

1控制火源

在加强对火源监测的基础上,及时控制突发森林火警;其次是通过生物技术改善火环境,加强营林管理,减少可燃物积累,营造混交林和防火林,利用生物与生物工程减少可燃物的积累。

林火预测预报,林火预测预报的基本作用是指导人们为有效扑灭火灾,减少损失做好预案和相应准备,就其作用范围和特点而言,应有中长期的趋势预测和短期内火险等级预报。

2林火监测

林火监测是通过相关手段,对可能发生的林火信息实施及时获取、传递、分析和应用的过程,其直接作用就是指导人们对林火实施扑救。对于大面积森林火灾,依靠地面人力和飞机监测,不但费用高,而且工作繁杂,特别是对于盲区的监测计算精度低。

3灭火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森林火灾认识的不断深入,灭火方法和灭火装备研究也日趋活跃:飞机被广泛用于巡护、探测、空降、机降灭火和空中喷洒灭火等项工作中;计算机技术在这一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建立火灾管理系统、扑灭火灾系统等,实行林火管理模型化;化学灭火剂将向高效、低价方向发展;而灭火机具将向越野性强、多用途、综合性方向发展。

森林防火技术篇2

关键词:森林防火;营林技术;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繁荣,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主题,而森林资源作为大自然给人类最宝贵的馈赠之一,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能够有效的保护森林,森林就会以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来回赠人类,同时,森林还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多的资源,有效地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火灾对于森林来说是十分常见的灾害之一,对森林的破坏力也十分巨大,所以,要想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做好森林防火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造成森林火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森林中的荒地、杂草、枯枝等,都是引发森林火灾的潜在隐患。

1森林防火与营林技术之间的联系

营林技术防火就是将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方式有效运用到森林防火管理工作中。在营林建设中,营林建设者首先应考虑营林实际应对森林火灾的能力和作用。建设者在设计森林防火方案时,要尽可能地提高自身对森林火灾的防范意识,将森林在面对各种火灾时应该具备的应对能力综合考虑到设计方案中,进而就森林火灾的应对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1)在营林建设最初阶段,首先需要工作人员深入了解营林建设的施工环境,包括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特点。对营林的适应能力进行综合、合理地分析和考虑,结合当地森林资源自身的内在价值,充分发挥营林建设的作用。(2)工作人员在营林建设初期,还要勘测调查营林建设周围的环境。对过去一年中森林内部火灾事故和外部火灾影响的记录进行统计,从而对森林火灾可能发生的形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了解。(3)在完成以上2个步骤之后,需要制定出详细的营林建设发展规划,在建设营林时,设置一定数量的营林防火安全通道,统一规划营林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项目,使得营林发展项目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得到有效改良。若要想有效提升营林建设发展的动力,要将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营林建设不同于其它建设项目,主要是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达到保护森林的目的。通过开展一系列植树造林活动,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事实上,营林建设就是为了让森林预防火灾的能力有所提高,在营林建设过程中,需要有科学的营林技术做指导,不仅可以丰富森林资源,而且能够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2初期营林建设技术措施

2.1科学设计营林防火预期

在实际林业资源开发过程中,采取科学的营林防护措施十分必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设营林防火通道。对于一些大面积含有幼林比较多的森林区域来说,首先,要科学设计和规划防火通道,等到这些幼林未来成为大面积的成林之后,使得防火通道有所保障,进而减少火灾对森林的破坏。在森林防火通道路径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防火通道的路径能否将整个森林覆盖,设计防火通道的长度和宽度时,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地理条件,进而使得防火通道对森林起到很好的防火阻隔作用。另外,扑救设计也不容忽视,需要严格按照阻隔带的路径分布情况和路线来进行科学的规划[1]。

2.2仔细检查潜在的引火物

在初期营林建设完工之后,就要开始割灌林地。割灌不但能增强林木的透光性,同时能有效地割除林地的可燃物,进而达到森林防火的目的。在林地建造营地之后,地面土壤的含水量和地面软硬程度十分适宜杂草生长,所以,这个时候清除杂草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只有养护人员及时清除杂草,森林火灾的隐患才能得到有效降低。

2.3及时清理营林的杂草

对于森林防火来说,及时清理杂草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程。割灌林地时,结合实际的营林建设部门所设计出来的方案,清理杂草,同时及时地清理一些可燃物,给幼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营林杂草的清理时间一般在8月中下旬,能有效防止杂草二次生长。

3森林防火中营林技术的有效运用

对于森林防火而言,营林技术的应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将营林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森林防火中,才能有效减少森林发生火灾的频率,火灾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3.1幼林成长后期应该采取的营林建设措施

(1)对幼林进行人工修枝。幼林生长8~10天后,幼林的枝叶日益繁茂,秋冬落叶之后,这些干枯的落叶就会成为森林火灾的潜在隐患,所以,应在幼林生长茂盛时,适当进行人工修枝。所谓人工修枝,就是将幼木的侧枝修剪掉,并将修剪的废物及时带出森林。(2)修枝的具体方式。修枝的方式主要有2两种:全面修枝和带状修枝。至于采取哪种修枝方式,要结合具体的经济条件和林场环境。全面修枝的优点是防火效果好,但成本较高;带状修枝方式是林场普遍采取的修枝方式,预防火灾效果良好,经济实用[2]。

3.2造林措施的具体应用

(1)造林要全面,有效增加森林植被覆盖率。根据近些年森林火灾发生的地点和情况来看,大多数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荒凉的山脉和草坡地区,火势沿着林地的可燃物一直蔓延到森林内部,着火点主要是在一些布满杂草的地区,这些地带由于湿度比较小、通风条件好,十分容易发生火灾,并且能迅速蔓延。如果能在营林建设中,首先考虑在这些地带建设营林,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的频率和可能性。(2)不断引进不容易燃烧的林种,有效提高森林自身的抗火性能。我国东北地区,红松阔叶混交林由于自身的适应能力强,加上它可以形成“森林气候”,抑制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3.3加强抚育管护工作

(1)不断加强造林整地和幼林管理力度。对于造林地新植幼苗来说,造林整地和幼林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正是通过有效管理幼林和造林整地,及时消除幼林里一些潜在的火灾隐患,比如一些杂草和枯叶等。通过造林整地和幼林管理,不但为幼林的生长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条件,同时有效防止了森林火灾的发生,使得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得到了有效地减免。(2)针叶林郁闭之后,进行修枝处理工作。针叶林郁闭之后,很容易形成一些整枝,这些整枝吸收掉了针叶林大部分养分,最终使得一部分枝叶出现了死亡和干枯的现象。这些死亡和干枯的枝叶由于缺少水分,容易形成火灾,进而对整个林场的安全产生威胁,使得长期辛苦培育的林木最终被摧毁了。所以,对于营林建设管理来说,修枝工作是重中之重,只有及时进行修枝工作,才能促进林木的生长发育,大大提高森林防火能力[3]。

4结语

总之,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和调查研究我们不难看出,能否科学运用营林技术,对于森林火灾的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将森林火灾的防范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在营林建设初期,做好防火设计工作;在营林建设后期,做好维护和规划工作,这样森林防护火灾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只有保护好了森林资源,我国的自然资源才会得到保护,才能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赵永林单位:云南省陆良县三岔河镇林业站

参考文献

1杨学东.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36)

森林防火技术篇3

【关键词】森林防火;技术;科学化

1.森林火灾的形成与分析

森林可燃物包括森林中所有的有机物质,如乔木、灌木、草类、苔藓、地衣、枯枝落叶、腐殖质和泥炭等都是可燃物。其中,有焰燃烧可燃物又称明火,能挥发可燃性气体产生火焰,占森林可燃物总量85%~90%。其特点是蔓延速度快,燃烧面积大,消耗自身的热量仅占全部热量的2%~8%。无焰燃烧可燃物又称暗火,不能分解足够可燃性气体,没有火焰,如泥炭、朽木等,占森林可燃物总量的6%~10%。不同森林可燃物的燃点温度各异。干枯杂草燃点为150~200℃,木材为250~300℃,要达到此温度需有外来火源。

火源按性质可分为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自然火源有雷击火、火山爆发和陨石降落起火等,其中最多的是雷击火,中国黑龙江大兴安岭、内蒙古呼盟和新疆阿尔泰等地区最常见。绝大多数森林火灾都是人为用火不慎而引起,约占总火源的95%以上。人为火源又可分为生产性火源(如烧垦、烧荒、烧木炭、机车喷漏火、开山崩石、放牧、狩猎和烧防火线等)和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做饭、取暖、用火驱蚊驱兽、吸烟、小孩玩火和坏人放火等)。燃烧一千克木材要消耗3.2~4.0立方米空气(纯氧0.6~0.8立方米),森林燃烧必须有足够的氧气才能进行。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约占21%。当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减少到14%~18%时,燃烧就会停止。

从森林火灾的形成情况而言,首先,要严格杜绝人为因素而产生的森林火灾,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其次,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森林火势的蔓延,以最快速度、最先进的技术扑灭火源,减小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成为全世界森林防火人共同奋战的目标。

2.国外森林防火技术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气象科学、遥感技术、电子计算机、激光、通讯和航空航天技术的蓬勃发展,化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革新,加上现代科学管理的渗透,为森林防火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技术条件。如林火预测预报、红外线监测林火、雷达监测林火、激光监测林火、卫星遥感监测林火、通讯、人工降雨灭火、飞机灭火以及计算机林火管理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为有效地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把森林火灾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提供了保证。世界发达国家在这方面作出了典范,如加拿大近20年来,虽然每年平均发生林火7000余起,但没有引起一起特大森林火灾。日本从1981到1986年共发生林火4200起,但由于扑灭及时,也没有发生特大森林火灾。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专家指出,由于灭火技术装备的进步,近十年来,欧洲森林火灾每次烧毁面积正在下降。

3.我国森林防火技术的发展趋势

森林防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但世界各国对森林大火仍然没有有效的控制方法。发展森林防火科学技术,是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最大限度减低火灾损失的关键,也是世界今后一定时期内普遍关注的问题。更加重视高新技术的发展,将卫星遥感、红外、航空、GiS、GpS及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广泛应用于林火预报、监测、计划烧除及火灾扑救过程中,并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世界森林防火技术发展的趋势。另外,“绿色防火”预防森林火灾技术在世界一些国家得到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发展方向。

我国的森林防火工作应按照林业建设发展纲要总的要求,根据中国的国情和林业行业工作的实际,继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在坚持“全社会抓保护,全民搞防火,政府负全责”的原则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森林防火道路,着力提高森林防火的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力争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4.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重点

4.1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提高科学技术应对森林防火

加强科学研究,可以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提高我国的森林防火科学技术水平。目前我国的森林防火科研力量十分薄弱,是造成国内外防火技术水平差距很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想缩短这一差距,森林防火科研担负着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努力探索科学预防、科学扑救森林火灾的新措施、新途径,逐步实现从传统防火到现代防火的转变;加强对森林防火体系和制度建设的探索研究,找出一条立足林区实际、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提高总体建设水平的森林防火建设新路子,实现森林防火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加强防火基础理论和扑火应用技术研究,结合长短期目标,密切联系生产实践,抓住关键项目和重点课题,集中人、财、物力攻关;抓好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强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的政策、管理、技术、资金、制度等方面的探索研究,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使生物防火林带建设高速、高效、健康发展。探索研究新形势下的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的组织形势、管理措施、设施装备、素质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完善的森林防火扑救指挥体系,提高森林火灾扑救实战能力。另外,必须加强对防火科研的重视及其机构的建设,增加科研投资,增加防火科研人员数量。

4.2提高政治敏锐性,严管与带动相结合

建立领导干部责任制,由领导带领有关单位负责人深入基层,对森林防火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同时,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总场与分场、分场与营林区、营林区与防火人员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形成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森林防火网络体系。实施管护责任制和全员防火抵押金制度,场领导带头坚守岗位、分工不分家、护林防火共同抓,带动全体护林人员积极主动工作,不断增强防扑火指挥调度能力,提升现代化预防、监测、扑救体系建设水平,提高专业扑火队应急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4.3提高森林防火工作者的能力水平

科学化、现代化的森林防火,需要有一支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技术队伍。我国现有森林防火专业人员很少,专业知识水平也普遍较低,森林防火涉及的学科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因此,为适应现代化的森林防火的需要,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加强和扩大高、中等院校的森林防火专业人才培养,增加师资和设备,培养具备扎实基础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对现有森林防火工作者进行多种形式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加强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森林防火工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达到森林防火工作者能够学到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学会操作高科技设施设备的目的。

5.结束语

我国森林防火工作正不断增加科技含量,逐步建立全国林火预报系统,实现扑火机具现代化,逐步使我国的森林防火工作向科学化、现代化发展。在不断提高防、扑火综合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做到有效地控制森林大火。

【参考文献】

森林防火技术篇4

关键词:秦岭林区;悬崖峭壁;森林防火、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2文献标识码:a

悬崖峭壁的概念是陡直的石壁,形容山势险峻。在秦岭很常见,几乎在任何山场都能遇到,属危险地形,扑打不易,但也是切断火场传播途径的最简易地方。秦岭林区过去在扑救这类火灾时造成过人身伤亡,利用地形,为灭火创造有利条件,研究地形,避免不安全事故。

1秦岭林区悬崖峭壁植被特点

1.1由坚石构成的陡坡

坡度很陡,主要由坚石构成。高度从1m到几十米都有。造山运动时形成、地震及泥石流蹋方,撂荒田的人工修筑的砌石地垅、林区公路两侧的拉槽边坡。

1.2植被有华山松、藤本、草本植物和灌木

生长着零星的华山松,伴生着数量不多的藤本,块状生长有耐旱的草本植物和灌木。华山松杆形高大,根深深扎在石崖中,藤本主要有爬山虎、三叶木通和南蛇藤,树根深深扎进悬崖底部土壤,上部紧紧缠绕在悬崖边上的树干上。藤本枝繁叶茂并夹杂着大量的枯枝落叶。草本植物为阳生的先锋植物蒿子,灌木为木兰、胡枝子、珍珠梅,含水率低,生长季节短,低矮,多头。

1.3悬崖下部累积成很厚的枯枝落叶层

常年降雨冲刷,枯枝自然下落,悬崖下部日积月累形成很厚的枯枝落叶层。水肥条件很好,且背风,生长着密度相对较大的卫茅、忍冬类的杂灌,分枝在7、8个左右,这些杂灌当中还有的长有枝刺,人员难以到达。

1.4悬崖上部可燃物聚积少

悬崖上部风大,无枯枝落叶聚积,土壤流失多,水肥条件不好,生长的植物主要为竹子和匍匐在地上的大量的藤本。密度不大,植物含水率低,可燃物聚积少。

1.5悬崖峭壁没路

顺着悬崖峭壁横山走,两侧都可以找到宽约50cm的动物下山喝水的通行路或者药农挖药的通行路。秦岭有很多大动物,如羚牛,可能是悬崖峭壁边上视线好,其习性晚上都爱站在这里。悬崖峭壁上部边上被动物踩蹋出一片片空地。

2秦岭林区悬崖峭壁林火特点

2.1缓进火

在悬崖峭壁形成火为缓进火,火苗呈线状。

2.2向下部传播多带状火

从悬崖峭壁上向下传播的火通过带火的枯枝落叶掉落传播,下面火势比上面要大。下面风力小,传播慢,先形成团带。当下面燃烧到一定的程度后,热量聚集的差不多,形成带状火,然后加速向下传播。

2.3向上传播火势传播由点带面

从悬崖峭壁下向上传播的火通过附着在悬崖峭壁上的藤本传播。火势传播缓慢。到达上部后,先形成星点状火,10min以内不会向外迅速传播。表现形式像余火。在强风的作用下,火苗一点点增大,然后被风吹走,呈现爆发式、多火源传播方式。

另外,峭壁华山松不会形成林冠火,也很少成为传播通道。悬崖峭壁下部林火难以发现,上部较易发现。悬崖峭壁周围林火燃烧时间长,持续燃烧时,受外界气候变化影响小。夜晚扑火队员撤离后,林火常常偷偷爬上悬崖峭壁,或者是带火燃烧物从上面滚动,借助下山风,飘落很远,屡屡突破防火线。从山坡上向悬崖底部传播的上山火,上山风受到悬崖的反弹,形成回旋火,在此处有加大燃烧迹象,火苗高度增加1倍,在此处休息时要格外小心。从山坡上向悬崖上部传播的下山火,下山风受到悬崖的影响,风的加速惯性猛然释放,火在此处变小,向两侧发展,形成翼火。

3秦岭林区悬崖峭壁林火扑救方法

用砍刀、钉耙、手锯等彻底清除藤本,切断传播途径;在下部开设的防火线要尽量远一些,并且要用石头就地垒成防火挡墙,防止掉落物滚动突破防火线;在上部开设的防火线也要相对其他地方远一些,宽度可以窄一些,主要是防止脊风的危胁;在悬崖边上作业要格外小心,抓牢,扑火队员相互照应。由于难以逃生,防火线开设在尽早展开;对于上山火的灭火方式,可采用上面开设好避火安全区后,就地掘土,向下抛撒,覆盖灭火;无特殊保护措施,绝不允许扑火队员站在悬崖边上直接扑火向上窜起的火苗;在下面的扑救的队员要戴好安全帽,防止上面落石。严禁攀爬悬崖,特别是依靠悬挂在半空中的藤本攀爬;严禁扑打悬崖上的余火;对于独立的山峰、高程点、梁卯顶发生火灾,采运防火线围歼的形式,尽量避免人工直接扑打。

4案例

位于秦岭腹地的陕西省太白林业局采育一队,1987年3月29日12:00发生森林火灾,林分组成为6杂4松,出动车5辆、扑救人员167人、风力灭火机7台、二、三号工具60、20套,于3月29日19:00扑灭。肇事者在悬崖边上扑打,被火围困,坠落山崖,当场死亡。分析肇事者当时心情,急于把火扑灭,没有留意地形,发生了不测。

陕西省太白林业局二郎坝林场马房沟,1992年4月15日14:00发生森林火灾,林分组成为7栎3杨,出动车8辆、扑救人员365人、风力灭火机7台、二号及其他工具170把,于4月18日10:00扑灭,大火燃烧长达4d时间。4月16日天黑前大火基本被扑灭火,只有一个大石崖,人无法到达,林火在上面燃烧,下面开设好防火线。由于秦岭林区地形复杂,扑火队员夜晚不允许在火场坚守过夜,加之2d连续扑打,疲惫不堪,第2天检查余火出发时间晚。到达火场后,发现从悬崖上滚落的可燃物,在大风和重力惯性的作用下,飞的很远,突破防火线,引燃了下部山场。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是,悬崖峭壁周围开设防火一定要远,要有防火挡墙。

5小结

森林防火技术篇5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源保护;防火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森林资源的有效需求随之增加,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下去,构建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森林资源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对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火灾对于森林的破坏性非常大,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将会烧毁大量的木材,对树木、植被的生长以及国家经济造成重大的损失。另外,发生过火灾的森林中,残留的植被很难恢复生长,也会产生的病虫害以及风倒等问题,甚至还会影响周边森林的发展。

1关于森林发生火灾的原因的相关分析

在森林资源保护中,护林防火的工作尤其重要。因此,在实际的的护林防火工作中,需要对森林发生的火灾进行积极的探索。从森林发生火灾的原因入手,

探究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究活动,我们将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归结为自然原因以及人为原因两种。从自然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雷电触及树木、山体岩石发生崩塌摩擦起火、撞击产生火花、太空陨石坠落的摩擦火花都是导致火灾发生的重要原因。

近几年,人为原因导致的森林火灾的数目逐渐增加,对森林资源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的烧荒、烧灰集肥、炼山造林等活动,对于火源的看管工作,稍有疏忽就可能引发森林火灾。另外,人们在森林中吸烟、照明等活动,对于森林的护林防火工作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因此,人们必须重视护林防火的细节工作,避免发生严重的火灾。

2关于森林火灾的预防与灭火工作的相关分析

为了更好的促进森林保护工作的发展,我们应积极的做好森林火灾预防的相关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火灾的应急预案,将“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防火政策切实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安排相关的工作人员做好护林防火工作的宣传教育,积极的发动群众的力量来进行护林防火的工作。当遇到雷雨天气时,必须密切关注林区的状况,以免发生火灾,错过最佳的扑灭时间。同时,完善护林防火的相关规章制度,对相关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的培训活动,提高其在工作中的安全防范意识。另外,制定详尽的管理计划,严格控制火源,杜绝人们在森林密布的区域,从事与火源有关的生产工作,避免由于火源控制工作的疏忽,导致森林发生严重的火灾,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发展。

在护林防火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考虑如何在森林发生火灾时,进行快速的灭火措施。在森林局部发生小规模的火灾时,工作人员应首先观察火势发展的速度以及周边的环境,考虑是否可以选择人工扑打以及用水进行灭火。将局部微弱的火势迅速扑灭,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当采用人工扑打以及用水无法将火势扑灭的情况下,可以就近利用身边的工具,试图用土将火苗扑灭。一旦发现火势蔓延的速度变快,就需要考虑使用化学灭火剂进行灭火,安排相关的工作人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制定相对详尽的应急预案,在紧急时刻及时启动紧急预案,尽量减少森林火灾给生态环境带造成的不利影响。

3关于森林火灾防火技术的相关分析

在护林防火的技术措施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设置防火线、生土带、防火沟、防火林带等,来进行护林防火的相关工作。在森林内部没有植被的空地合理的设置防火线,当森林发生火灾时,防火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火势进一步的蔓延下去。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林区的制高点位置合理的设置了望台,并配置现代精密的探测仪器,在雷雨等特殊天气里,需要对林区进行实时的、全面的监测工作。在发生雷电击中树木的状况时,必须利用专门的灭火设备进行灭火,防止森林火灾的火势持续蔓延下去。在森林中一旦发现火源,立即进行处理,避免森林发生重大的火灾事故。除了相关的技术方面的措施外,政府也应积极的发挥作用,强化森林火险预报的具体工作,及时、准确的森林火险等级,将一定的护林防火措施传达给人们,降低森林发生火灾的可能性。

4总结

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的安全、社会稳定以及生态环境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从目前森林保护工作的现状分析,我国森林防火的形势依旧严峻。频繁发生的森林火灾,已经造成大量植被无法正常生长、引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森林发生火灾,不仅会给国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性非常大,使人们居住的自然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重视森林资源的护林防火工作,并积极的响应国家对森林保护的相关政策、措施,保护森林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森林防火技术篇6

关键词:无线通信网;数字超短波通信网;卫星通信;应急通信保障车

中图分类号:tn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4)13?0017?05

applicationofdigitalwirelesscommunicationinpreventionofforestfires

CaoXuan

(ForestryDepartmentofGuizhouprovince,Guiyang550001,China)

abstract:Forestfirepreventioncommunicationincludesultrashortwavecommunicationsystem,shortwavecommunicationsystem,satellitecommunicationsystemandemergencycommunicationvehicle.indailywork,ultrashortwavecommunicationsystemplaysthemostimportantrole,inwhichadedicatedlinkisbuiltforusers,andameansofremotedatatransmissionisprovided.theconstructionofultrashortwavebase?stationdependsonforestresourcesandgeographicalconditions,thereforeitgivesusmorechallengesin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ofthebase?station.theconstrcutionofdigitalultrashortcommunicationsystem,andthedataandvideotransmissionsolutionsofportablecommunicationdevice,satelliteequipment,emergencycommunicationvehicleareintroducedemphatically.

Keywords:wirelesscommunicationnet;digitalultrashortcommunicationnet;satellitecommunication;emergencycommunicationvehicle

0引言

林业森林火灾是林业的重大灾害,会给森林资源造成巨大的危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对陆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而森林防火的工作就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性公益事业和基础事业,因此,森林防火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尤为重要。由于林区内地广人稀,有线通信、移动电话等通信方式有局限性,为了保障林区防火工作的需要,需要建设森林防火的专业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是保障森林防火指挥部门组织指挥和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确保森林防火指挥部门完成防火扑火任务的重要条件[1]。

无线通信系统传输距离远、抗毁性强以及可快速部署等特点,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可提供强有力的通信保障。例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汶川等多个县级重灾区公网通信系统全面阻断,抢险救援人员通过无线通信设备实现人员调度指挥[2]。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也确定了无线通信的数字化进程。

森林防火数字无线通信系统建设的整体思路如下:

构建超短波、短波、卫星通信等多种系统相互补充的无线音视频通信平台;构建统一调度指挥平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指挥,保障日常防火需要;构建应急通信指挥平台――在扑火现场以应急通信车和便携式通信设备快速搭建前方指挥中心,即可建立与后方指挥中心的信息通道,又可同前方通信盲区以便携通信设备组成的临时通信网进行互联互通[3]。

1系统组成

林业数字无线通信网主要包括超短波通信网、短波通信网、卫星通信系统和应急通信保障车几个方面,为森林防火提供了多种通信手段。超短波通信网为日常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在扑火应急方面超短波通信网结合便携通信设备、卫星设备和应急通信保障车可迅速在火场组建起以火场前指为中心的应急通信网络。系统应用框图如图1所示。

图1超短波无线通信网

2超短波通信网建设

2.1数字同播系统

2.1.1数字同播系统介绍

随着无线通信专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解决日益增长的着专业无线通信用户的需求和日益枯竭的频谱资源之间的矛盾,新一代数字标准应运而生。基于数字技术标准的同播系统实现了模拟向数字的平滑过渡,从根本上解决互联互通及数字加密的困扰问题;尽可能保持了模拟系统原有的特色及使用习惯,发挥数字产品的优势,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4]。

(1)数字同播系统采用12.5kHztDma双时隙,相对模拟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缓解了频率资源紧张的局面;

(2)数字同播系统采用大区制,建网成本低;

(3)数字话音,抗干扰能力强,语音质量更好;

(4)GpS功能,终端有GpS定位功能,数字同播系统可实现GpS调度管理功能,对林业用户特别是扑火队员在紧急情况下更能保障其重大生命财产安全。

数字同播系统是为满足森林防火对专网通信的需要,解决用户从模拟向数字过渡的一种很好的专网通信解决方案。为了更好的切合林区应用,数字同播系统将充分利用并沿着集中式系统和分布式系统的混合组网,有线链路和无线链路的混合组网以及模拟模式和数字模式的混合组网方向发展。

2.1.2林业数字同播系统解决方案

林区日常预防工作是林区为单位开展工作,需独立运行的通信网络;火场应急无线通信强调统一指挥、步调一致,要求具有调度指挥功能的多级通信网络。所以适合森林防火的应急无线通信网应该是在日常预防工作以县(林场)级为单位能独立通信,在有扑火任务时能立刻根据实际需要组建从火场到火场分前指、火场总前指的多级通信网络。

本方案设计了以县(林场)为单位组建数字同播系统网络,并在县林业局设置调度指挥中心,这是森林防火应急无线通信系统的骨干网络;在省、地市到县分别组建省?地市级、地市?县级的数字同播网络。省?地市级数字同播网通过调度管理平台分别同各地市?县级数字同播网络互联;各地市?县级数字同播网同样通过调度管理平台同各县(林场级)数字同播网络互联,实现了省、地市到县(林场)的行政级调度指挥网络。根据省、地市、县(林场)等地的自然条件不同,在省?地市、地市?县级的数字同播网络采用有线链路(比如e1、光纤等);在县(林场)级的数字同播网络采用无线链路(比如网络电台、网桥、微波等)。

数字同播网组网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省、市、县三级数字同播组网图

在火场应急通信保障上以县(林场)级数字同播网络为骨干构建火场分级调度指挥无线通信网络。一般分为三级通信网络,一级通信网为以背负式中转台、背负式电台和对讲机等组成的扑火队专用通信网络;二级通信网为以火场分前指便携基站与临时中继站、应急通信保障车和背负式中转台组成的火场前指同扑火队进行联络组成的火场通信网;三级通信网是火场总前指通过县(林场)级数字同播网络与各火场分前指便携基站组成的调度指挥网。一、二级通信网络通过背负式中转台与前指便携基站与临时中继站、应急通信保障车等实现组网联通;二、三级网络通过便携基站同数字同播基站实现组网联通;三级网络通过数字同播网可实现与后方指挥中心的组网互联。

2.2无线链路系统

2.2.1无线链路种类

数字同播系统基站互联可通过有线ip(专线、e1、光纤等)和无线ip链路解决,满足数字超短波数字同播系统需要的无线ip链路包括网络电台、网桥、微波和卫星。

2.2.2无线链路比较

无线链路比较见表1。

上述表格仅列举一般情况下的技术参数,不完全概括所有设备和情况。

2.3数字超短波便携通信设备

2.3.1便携式设备介绍

背负式中转台主要应用于应急火场组建火场一级通信网络,可快速方便的在火场以扑火队为单位组建临时通信网。

(1)支持数字和模拟两种模式,能兼容现有常规模拟系统,保证模拟产品向数字产品平滑过渡;

(2)支持多种呼叫方式,包括个呼、组呼、全呼、紧急呼叫;

(3)具备北斗/GpS定位功能;

(4)灵活组网,支持数字与模拟系统互联互通,能与固定基站组网中继,也能单独组网中继;

(5)适应野外作业,防尘、防潮、防震、防雨淋等特性;

(6)具备良好的便携性。

便携基站主要应用于应急火场组建火场二级通信网络,在火场分前指非常适用此设备,可围绕各火场分前指组建应急通信网,即可方便的实现一、二级网的联通,也可实现与火场三级通信网(火场总前指)的接入。

支持数字和模拟两种模式,能兼容现有常规模拟系统,保证模拟产品向数字产品平滑过渡;支持多种呼叫方式,包括个呼、组呼、全呼、紧急呼叫;具备GpS定位功能;灵活组网,支持数字与模拟常规互联互通,能与固定基站组网中继,也能单独组网中继;适应野外作业,防尘、防潮、防震、防雨淋等特性;具备良好的便携性。

2.3.2便携式设备组网应用

便携式设备应用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便携式设备组网图

背负式设备应用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背负式设备组网图

3无线视频传输系统

3.1系统介绍

视频技术应用到森林防火工作中是提升森林防火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对扩大监控范围、及时发现、及时扑救和提高指挥保障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林业视频应用主要在几个方面:

森林防火指挥中心视频会议指挥调度;火场实时无线视频传输;遥控摄像监测林火。

下面重点介绍依靠超短波通信网络实现的火场实时无线视频传输系统。

无线视频图传系统采用的是CoFDm调制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和最具发展潜力的调制技术,可在非视距条件下进行有效传输,CoFDm技术对噪声和干扰有着很好的免疫力,绕射和穿透遮挡物是其核心技术;在无线视频传输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5]。

采用CoFDm技术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具有良好的非视距传输和高速移动传输性能,能提供高质量的实时图像和声音。通过车载或便携式设备可灵活、迅速地将现场实况声像直接传输或通过转发台,经有线(光纤、网络)或无线(卫星、微波、网桥等)链路回传至指挥中心。

3.2无线视频传输解决方案

本文介绍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采用先进的CoFDm调制技术,非常适合在森林防火中应用。传输系统包括三部分设备,分别是视频采集设备、车载接收/发射设备或便携综合监控指挥平台设备、基站接收/发射设备。

视频采集设备一般是背负式的便携设备,由单兵背负进行火场视频实时采集,是前方的音视频采集发射设备,将采集的图像发送到车载接收设备活便携综合监控指挥平台;

车载接收/发射设备是配备在应急通信保障车上设备,火场视频可经过车载接收设备接收,并通过发射设备或卫星、无线链路等设备发送到后方;便携综合监控指挥平台是适合于部署在前指或火场前方的便携式设备,可在火场前方实现视频监控指挥,也可以配置在应急通信保障车上;

基站接收/发射设备用于建设转发台,组建专用的视频传输网络。

便携综合监控指挥平台设备是一款可与视频采集设备一起配备的便携设备,可单独携带也可配备到应急通信车上,使用方便。

本文提出的视频解决方案是依靠超短波基站建设视频传输网络,即利用超短波基站覆盖,在基站加设基站接收机,通过超短波网络无线链路将视频图像回传至后方指挥中心。

4应急通信保障车

4.1应急通信保障车建设目标

应急通信车即应急通信系统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小型化,这里的小型化并不是针对常规状态下的应急通信系统。常规情况下,系统是大区制的、广泛覆盖的,基站设备复杂,功能完善,可以满足工作要求。在特殊情况下,诸如地震、洪水、雪灾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面前,基础设施部分或全部受损,这时的应急通信设备需要具有小型化的特点,以便迅速运输、快速布设、节约能源;

快速布设,作为专用专网应急通信系统,应该具有能够快速布设的特点。

图5应急通信系统示意图

节能型,由于某些应急场合电力供应不健全,完全依靠电池供电会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应急系统应该尽可能地节省电源,满足系统长时间、稳定的工作;

移动性,指挥调度中心可以随时接入到应急系统中。指挥调度中心可以达到指挥调度车辆、飞机,小到笔记本电脑、pDa等移动设备,利用无线链路远程监控整个系统;

简单易操作,应急通信系统要求设备简单、易操作、易维护,能够快速的建立、部署、组网。操作界面友好、直观,硬件系统连接端口越少越好。所有接口标准化、模块化,并能兼容现有的各种通信系统[6]。

同时,据Ga/t528?2005《公安车载应急通信系统技术规范》要求,省市级应急通信车除包含语音、视频、供电等子系统外,还应包含卫星通信、公网通信等系统,实现现场的音视频指挥调度以及与后方指挥中心的信息共享。

4.2林业应急通信保障车

综合通信指挥车如图6所示。

5无线通信技术在贵州林业的应用

根据贵州省地理环境和林区分布,结合现有的网络资源,贵州省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采取三级网络结构。在贵州省9个市(州、地)、89个县(市、区、特区)、10个省厅直属单位及省森林防火办公室共109个单位建设数字基站123个,以满足贵州省林业森林防火无线通信的需求。

图6综合通信指挥车

数字无线通信网络的建设以省市县三级调度管理中心为系统架构:建成了从贵州省林业厅到各市州林业局的数字超短波通信网;建成了从市州林业局到其所属县林业局的数字超短波通信网;建成了从县林业局到下属林场、林区的数字超短波通信网。

平时各个县林业局独立管理自己的人员,实现人员的到岗查询、巡护联络以及信息的及时汇报,在发生火情的时候,可联动各个县或是各个市州单位进行统一的调度指挥。由于贵州省林业范围广,环境复杂,通过补充的移动中继台、背负式中继台、应急通信包、车载台等设备解决了基础通信网络存在的信号盲区问题。项目建成后,贵州省森林火灾预防、监测和扑救指挥综合能力将得到了显著提高。

6结论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专网通信解决了森林防火“听得清、看得见”问题,在森林防火上应用集音视频为一体的综合调度指挥应急无线通信网是必然趋势,合理的应用解决方案可为森林防火工作的预防、监控和扑火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

参考文献

[1]周俊亮,张连生,肖非.我国森林防火无线通信的现状及今后的工作思考[J].森林防火,2004(3):35?36.

[2]孙玉.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张伟,赵建伟,崔晓菲.如何搞好森林防火应急通信保障[J].森林防火,2011(1):53?56.

[4]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超短波对讲机专用频率落实工作的通知[m].北京: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20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20815?2006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Ga/t528?2005公安车载应急通信系统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森林防火技术篇7

【关键词】现代技术;森林消防;应用与发展

1国外森林防火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

现代高科技在国外森林防火中的应用与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是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的林火管理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传输与通信系统、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火场图像实时传输系统,与航天技术结合的地理信息系统、定位跟踪系统、预测预报系统等,与现代视频技术结合的林火监测系统、视频指挥系统等)应用研究;其次是与航空技术结合高效灭火装置、灭火剂的应用研究等。

1.1新型林火管理专家系统

加拿大国家林研所开发了大型专家系统,用来预测和预报日常发生的由人为或闪电引起的森林火灾。该系统综合了地理信息、模糊理论和人类有关火灾成因的知识,运行在amiGa工作站上。

1.2森林火灾远距离监测

森林火灾远距离监测系统由法国专业防火公司研制,该系统包括远距离火源探测器、远红外摄像机及一台计算机。该系统在雾天能够测出2km以外一张燃烧的报纸和8km以外的10m2火区;也可准确有效地测出热气体和易燃气体。同时通过遥控摄像机准确测出火源并判断火势,把精确的方位自动送到消防控制台,把搜集到的信息加以对比,以便尽早地发现林火。

1.3计划火烧管理专家系统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开发了计划火烧管理专家系统。它根据计划火烧的面积、天气条件及可燃物情况,确定放火时间,控制火势的走向,以达到预期的计划烧除目的。

2国内森林防火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幅员辽阔,森林覆盖面积均在偏远的山区或沿国境线的边界地区,交通不便,给森林火灾扑救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因此,运用先进技术,加强森林消防系统及设备的研制、推广和应用,对于及时预测预报森林火灾以及提高森林火灾扑救效率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现代新技术在国内森林防火系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与研究。

2.1生物防火技术应用研究

目前,世界各国对小火灾的控制能力有很大提高,而对大和特大的火灾仍无法控制。20世纪50年代我国南方一些国营林场就发现某些阔叶树有一定阻火功能,70年代提出以阔叶防火林带取代防火线,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南方林区开始大面积营造防火林带。在生物防火技术认识上逐步趋向一致,科研解决了基本技术难题,理论体系逐步建立完善,规划实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将防火林带营造在林缘、林中,形成网络,可以把集中连片的森林割块、封边,形成“闭合圈”。一旦发生火情,能够有效地将林火阻挡在防火林带内,火势受到阻隔大多自动熄灭,或者显著减弱,再通过人工扑打迅速将火扑灭,避免引发大的森林火灾。我国南北方地区营造防火林带都有大量适生树种可供选择。适宜南方林区防火林带建设的乔木树种有20多种,其中木荷是我国南方防火林带建设采用最为广泛的树种。在北方林区,防火林带可种植落叶松、水曲柳、胡桃楸、黄波罗等十几种。全国防火林带建设力度最大的福建省,以生态公益林区、自然保护区、村庄周围作为重点,在已经建成的11万km防火林带基础上再造5万km。

广东省是建设防火林带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作为省级示范区,到1995年底共建防火林带30266.6km,防火林带密度为3.2m/hm2。防火林带建成后发挥了长效功能和治本作用。在东北林区,落叶松防火林带作用较好,防火功能长达20~30年。在南方林区,经济果树防火林带起防火作用的时间一般为10~30年。用材林防火林带,可持续发挥防火作用长达80年至上百年。

2.2航空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航空护林是森林防火的重要手段,是一项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科技含量高的事业。提高航空护林效益,主要体现在有效地把航空护林灭火技术成功地应用到灭火实践中,把森林火灾迅速扑灭。目前,航空护林应用机降、索降和吊桶等灭火技术,立足于把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西南林区航空护林在森林防火、灭火中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西南航空护林总站所属的百色站成功地把机降灭火和吊桶灭火两项技术综合应用到灭火实战中,获得了非常好的效益,开创了航空护林综合灭火技术应用的先例。机载红外探火和卫星监测是巡护了望手段的必要补充,尤其是对重特大规模的火场,空中监测可以获取较为宏观十分有效的林火监测情报,它正日益显示出其它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机载红外探火则可以对林火蔓延态势进行有针对性的连续实时跟踪监测,同时可将原始地貌处的火情真实地显示出来,对小面积的火灾烟雾和晨雾能准确的加以区别。机载红外探火可以早期发现偏远地区发生的火灾(这是瞭望和地面巡护无法顾及的),此外,还可对重大森林火灾现场的各种动态信息进行准确把握和及时了解。

3结束语

随着现代森林消防技术的应用发展,亟待改进传统防火模式。如在信息化建设上实现固定指挥与移动指挥联网、火情监测与天气预测联网、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联网;在扑救模式上实现由单一的人力灭火向人力灭火、机械化灭火相结合转变,由单一的风力灭火向风力灭火、水灭火、化学灭火和人工增雨灭火相结合转变,由单一的地面输送向地面、空中、水上输送相结合转变,从而有效提高森林消防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森林防火技术篇8

关键词:森林大火;预防;措施

森林大火的发生除了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威胁之外,扑灭森林大火也往往需要消耗巨大的社会财力。与此同时,环保专家发现,森林大火的频繁发生也在不断地降低着森林自身的自然修复能力。有鉴于森林大火发生之后的重大损失与影响,本文认为针对森林大火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预防才是关键。

1抓住预防森林大火发生的关键点,避免本末倒置

与任何其它工作种类一样,森林大火的防治工作也是包含诸多工作细节及工作步骤,在针对森林大火防治工作的组织开展过程中,要抓住工作重点,不可本末倒置。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以及与之相伴而生的森林群落结构变异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森林大火预防工作的难度。我国南方地区的广西亚热带林区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在过往极少发生火灾的夏季也开始出现突发的森林大火。这样的形势下,一段时期内,我国针对森林大火预防工作的部署很大程度上向改善局部气候条件的方向倾斜。然而,美国加州林业局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为因素是导致森林大火发生最主要因素。该研究统计了近10年来加州地区所有的森林大火案例,其中人为因素导致大火发生的比例高达90%。虽然我国的气候条件、地形条件,以及森林形态布局都与美国有着较大的差异,然而大量已有的经验表明:引起我国森林大火发生的因素中,人为因素也始终是最主要的因素。虽然近年来气候变暖的因素的确对森林大火的发生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然而针对气候因素的控制具有相当的难度,而因自然原因发生的森林大火毕竟占的比重很少。针对森林大火预防工作需要抓准中心,避免本末倒置,工作重点始终应该摆在控制和减少容易引发森林大火的人为因素方面。紧抓针对故意纵火事件的防范及预案措施,控制森林地区附近的人口居住密度以及人口增长,针对经常活跃在林区范围内的人士普及防火、救火知识才是日常预防森林大火发生的工作重点。

2科学防火,充分运用高新技术为防火服务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和节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以及遥感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效果提升,针对森林大火的预防工作中许多原先无法实现的内容如今借助高新技术完全可以实现了。因此,现阶段,预防森林大火要做到科学防火,充分运用高新技术为防火服务。将遥感卫星技术纳入森林大火预防措施之中,就可以实现更广的检测范围,更高的监测时间频率以及更强的连续性监测控制。此外,遥感卫星技术还实现了昼夜不间断的动态信息检测,较之过去的人力监测效率提升很多。在针对由自然因素引发的森林大火因素控制监控方面,高新技术的应用效果突出,针对雷电探测、气候监测进而绘制林火预发图来控制自然因素引发的森林大火效果突出。有效的遥感卫星的管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卫星的地理信息系统(miS)结合使用,对于监测已发生的森林大火指导其扑灭具有相当重大的工作效果,然而针对将会发生的森林大火隐患,卫星监测系统还不能实现有效的检测,未来应该重点针对这一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更高的精力。

3抓好防火教育,培养林区居民森林防火意识

针对引发森林大火发生的因素来看,人为因素始终是最突出的重点。而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仅仅在针对自然原因引发的森林大火监控方面有所突破,对于防治因人为因素引发的森林大火方面,重点还是要放在抓好防火教育,培养全民森林防火意识方面。目前引起我国森林大火发生的火源中,因为进入林区作业的农民抽烟、防火意识差而导致的大火占据比重还是相当的大。对此,要重点针对林区附近的居民开展防火教育宣传。林区附近居民生活条件差,才会进入林区谋生,有效地组织他们参与林火防治工作,既可以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也可以减少进入林区的人数。林区居民往往对树林了解深入,且有着天然的热爱,合理组织他们参与森林防火会对提升防火效率有很大帮助。积极组织林区附近的居民在林区附近开辟防火线、生土带,加强林道网的建设,积极营造防火林带。及时组织林区附近的居民及时清理烧伤树木、已经枯死的树木、腐烂的落叶、干燥的可燃物,以及采伐现场遗留的枯树根,减少可燃物的堆积,给林火的发生减少隐患。对于已经堆积并达到燃烧饱和点的枯木落叶,可以组织林区居民采取人为引燃的方式以防止将来无法控制的野火。

中国古人用浸淫了几千年的拙朴智慧教育我们,要懂得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森林大火一旦发生,就是威胁到众多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扑灭森林大火消耗的人民财产也往往是惊人的。因此,在关于森林大火的预防和治理上我们要听从中国古人的教诲,从平时长效的森林大火预防工作做起,以超前谋划、科学防控的态度做好日常的森林大火监测及预防工作。总的来说,预防及控制森林大火的工作是注定长效而艰苦的。要做好森林大火的长效预防,需要无数工作人员放弃生活在城市发达地区的良好条件,而投身林区并付出默默耕耘的努力与坚持,谨以此文与同行共勉。

参考文献

森林防火技术篇9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必须的,这是因为,很好的保护好我国的森林资源,无论对祖国还是对人民来说都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事,这关系到祖国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想要使我国的森林防火工作得到加强,就一定要及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下便是关于加强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一些具体措施,希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使我国的森林防火工作得到改善。

1建立专门的森林防火机构。

为使我国的森林防火工作得到改善,首先就应该建立一个相关的机构来对森林进行管理,因此,森林防火机构的建立是减少我国森林发生火灾的第一步。建立森林防火机构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机构的实用性,二是机构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森林防火机构建立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因此一定要考虑其实用性和经济效益,即能够实实在在的对森林起到保护作用、对人民的财产起到保护作用,而不是只是形同虚设。森林防火机构的建立要把统一、精减和效能的原则相统一。要在机构内部分设不同的部门,分别处理不同的工作,要使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即有所联系又不至于相互重叠,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工作效率。

2建立专业的森林消防队伍。

在过去,一旦发生火灾,我们通常采取的措施主要就是人海战术,即尽可能的发动更多的人对森林进行抢救。但目前这种救援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想要使森林火灾的救援工作更有秩序、更有效率的进行,就一定要建立一支专业的森林消防队伍,以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更加顺利的对森林进行救援。建立专业的森林防火队伍好处多多。首先它能够及时的收到火灾消息,并及时出发,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火灾现场,对火灾进行救援。其次,专业的队伍无论从工作效率方面讲还是从专业素质方面讲都要强于普通的救援人员,它们能够根据丰富的经验准确的对火灾状况进行判断,以抓住有利时机和有利的位置及时扑灭大火。这样做不仅节省了人力资源,同时也节省了灭火所需要的费用,对森林火情的及时控制是非常有利的。

3利用科技手段对森林火灾进行控制。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科技与经济都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各行各业在解决问题时都要运用科技手段,森林防火工作同样也应该引入相应的科学技术,将以往的经验与现今的科学技术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对森林火灾进行预防。目前已知的关于森林防火以及森林灭火的科学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微波通讯与防火局内的无线通讯网、雷电检测系统以及林火气象测报系统等。这些系统主要是为能够及时发现森林火灾而建立的,同时也确实能够在森林火灾发生之前或发生时进行有效的反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防火手段与科学技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由于火灾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也能够使森林防火工作更加对规范、更加合理、更加有利于管理。同时,科学技术的引入还能够根据火灾发生的时间以及特点发现其规律性,从而在以后的时间里,更好的对其进行控制。

二、结束语

森林防火技术篇10

[关键字]大兴安岭火灾特征预防

[中图分类号]S762[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3-198-2

1大兴安岭的基本概况

大兴安岭位于黑龙江省,在我国最北部边陲.东与小兴安岭毗邻,西以大兴安岭山脉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南邻松嫩平原,北邻俄罗斯。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了罕见的特大森林火灾。此次火灾的火源是林业工人违反规章制度吸烟,并且违反防火期禁止使用割灌机的规定进行了违章作业,大火烧了整整27个白天和黑夜,致使193人失去宝贵的生命,五万余军民围剿25个昼夜方才扑灭,大火烧过了100万公顷土地、焚毁了85万立方米的木材,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亿元人民币,也致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林区的生物量植被量下降,也成为了我国自建国以来毁林面积最大、伤亡人员最多、损失最为惨重的森林火灾。

2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特征分析

2.1雷电因素

雷电作为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也是引起森林火灾的因素之一,约占我国森林火灾总数的1%。

2.2气候因素

大兴安岭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温凉湿润,日照时间长,尤其是冬季北部干冷的气候条件,加之空气湿度小、风速大,地被植物干燥,因而极易发生森林火灾。

2.3人为因素

在已查明的森林火灾的火因中,90%以上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上坟烧纸、野外吸烟、烧荒炼山是引发森林火灾的最主要原因。

(1)上坟烧纸。上坟烧纸是中国人在清明节对于祖先的祭奠追思的传统,但是在林区上坟烧纸却埋下了严重的火灾隐患。目前,很多森林火灾都是因为人员在烧纸时由于大风将已经燃烧的烧纸吹向林区周围干枯的杂草或落叶丛中,导致火灾的发生及蔓延。

(2)野外吸烟。吸烟不仅危害公民的身体健康,野外违规吸烟更是造成森林火灾最大的人为因素。测试数据表明,一只香烟点燃后的温度高达700℃左右,持续燃烧的时间约为15分钟左右,燃烧时间较长,因此随意丢弃的烟头极易引发火灾。而林业工人违反规章制度在林区吸烟是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这一环节的管理,严禁防火期内野外吸烟的行为。

(3)烧荒炼山。烧荒炼山不仅会对于生态环境将会造成严重的破坏,而且产生的火星容易引燃林区植被,进而引发森林火灾。

(4)其他因素。①防火意识淡薄。林区部分人员防火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心、火灾排查力度不够、防火救火知识匮乏也是造成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②监督管理不善。目前林区的防火监督管理工作大多流于形式,缺少严肃性与规范性,并没有真正起到监督的效果。③防火设备落后。防火监控以及预警设备落后为森林火灾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而复杂多变的森林火灾事故对于大兴安岭林区的防火设备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④防火人员技术水平低。由于林区一些防火队员没有经过严格的火灾扑救培训,对灭火器械的操作能力较差,同时又缺乏专业的森林火灾扑救知识,当遇到突发的森林火灾时无法快速的进行扑灭处理。

3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预防措施

3.1提高防火意识

(1)开展宣传教育

林区应该依据《森林防火条例》,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讲座,普及用火防火知识,不断提高大兴安岭游客、居民以及工作人员的森林防火意识,进而提高防火工作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同时结合其他森林火灾的案例,耐心讲解并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做成宣传板引以为戒,保证良好的防治森林火灾的效果。

(2)严惩违规吸烟者

林区应该设立在重点地区设立明显的严禁吸烟的防火标志,同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在防火期内在林区违规吸烟的吸烟者进行严惩。对于因为违规吸烟而造成火灾事故的肇事者,则由公安部门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2强化监督检查

林区应该强化监督检查,建立起规范的森林防火责任制度,明确检查任务,落实责任,进一步做好安全防火工作,防火于未然。

(1)落实责任制度

落实安全责任制度,把消防安全工作作为大兴安岭林区年度工作的核心,签订《消防安全目标管理责任状》,进而提高林区工作人员防火的责任意识,有效防止由于责任不明确而发生的火灾事故,实现林区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化。例如林区的领导者应该坚守岗位,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监测工作及火灾时的指挥工作;林区的防火值班人员以及巡逻人员不得擅自脱离岗位,切实做好森林火灾险情的报告及救援工作。

(2)设立防火指挥部

为了缓解火灾压力,有效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林区应该设立防火指挥部,一旦遇到火情,统一调动和指挥林区的消防人员,进一步提高火灾扑救的效率,同时针对林区管理工作中重点、难点以及火灾预防的盲点进行讨论和研究,进而发挥指挥部的真正作用。指挥部也应该定期派专员排查以及整改消防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加大防火设备的投入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遥感技术以及雷达技术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实时的进行森林火灾监控成为了可能,因此,为了提高大兴安岭地区火灾监控的质量,必须加大监测设备的投入,进一步优化林区的防火装置。

①升级火灾预警装置。林区应该坚持“预防重于救险”的信念,定期升级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火灾预警装置,利用现代技术进一步提高林区防火的水平,在火灾发生的前期准确的进行预报,进而达到预防森林火灾的目的。(2)升级火灾监控装置。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的新技术被用于林区火灾的监控。雷达是通过发射电磁波,来侦察可以反射雷电波的物体,根据电磁波频率的衰减时间和反射回来衰减时间,来计算目标距离,具有全天候、高效率、精确度高的特点,在森林雷电天气的监测方面应用较为广泛。因此,大兴安岭林区应该定期升级雷达监测装置,监测和预报雷电发生的时间、地点、极性、强度以及移动方向等参数,在易发生雷暴的季节和雷击区,进一步提高雷电探测的准确性,提高警惕,把握雷电天气的活动规律,使林区消防人员以及居民在雷电爆发前就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进而免遭雷电火灾的发生;RS遥感技术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种探测技术。通常情况下,当林区一定量的植被进行燃烧时,温度会大幅升高,其对于红外线的反射能力也会改变,加之火灾时林区植被的纹理、颜色等外在特征也会异于正常状态,所以林区可以利用RS遥感技术的这一特点,进行火源火点的监测;GpS即全球定位系统,是由空间星座、地面控制和用户设备等三部分构成的,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因此利用GpS技术可以为林区消防人员定位火灾发生的位置、地形地貌特征,并且测算火灾的面积。

3.3严格控制火灾蔓延

火源、可燃物和氧气是森林火灾发生的三大条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因此,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及时采取以下措施,阻止火灾的进一步蔓延。

(1)严格控制火源

在大兴安岭的防火期间内,应该加大火源的管理及巡查力度,严格控制火源,进而从源头上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例如要坚决制止在林区上坟烧纸、野外吸烟以及烧荒炼山的行为。

(2)严格控制可燃物

大兴安岭林区的可燃物主要包括林区枯萎的杂草、枯萎的植被树枝、落叶、灌木丛、以及干枯的树皮、地衣、苔藓及针叶树的针叶等,一旦发生火灾,这些易燃物就会加速火势的蔓延。随着林区面积的不断增大,林内易燃物剧增,因此遇到火灾时,可以选择应用以下方式,控制火情的蔓延。

①冷却法。冷却法即在林区已经燃烧的可燃物上通过运用洒水、化学药剂或湿土的方式,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燃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②隔离法。采取隔离法的方式,可以使森林火源与可燃物以及其他未燃的物质相互分隔。一般采取在可燃物上面喷洒化学药剂,或通过人工扑打、机翻生土带、采用高速风力、提前火烧、适度爆破等办法开设防火带等方式,同时通过向已燃烧的可燃物洒水或药剂的方式,也能增加可燃物的耐火性以及难燃性。③严格阻隔氧气。通过严格隔绝空气的方法,可以使森林火灾三个基本条件中缺少氧气这一条件,即降低氧气的含量,有助于火灾的扑灭。通过隔绝空气的方法可以使空气中的含氧率降低到14—18%以下,进而使火因为缺氧而熄灭。目前一般采用机具扑打、用土覆盖、喷洒化学药剂、以及爆破等方式,进而达到快速灭火的目的。

3.4培训消防人员

消防人员是扑灭森林火灾的核心力量,他们的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火灾扑救的效率。为了增强消防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杜绝火灾隐患,林区应该加大对于他们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正确使用消防灭火器材的能力,并且进行严格的考核,进而提高他们实际的火灾的扑救水平,有效地维护林区群众的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4结论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的灾害,直接危害到森林资源、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而大兴安岭是我国的重要林区,是天然的森林氧吧,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防止风沙、除尘去污、涵养水源以及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预防是关系到国家、社会以及环境效益的大事,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将防火工作做细做精,进而把森林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傅泽强,栽尔阜.大兴安岭森林火险季节动态特征及气候条件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1(10).

[2]于成龙张欢杨晓强大兴安岭火灾特征分析[J]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2007(04).

[3]叶伟青叶思群陈海燕浅谈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2009(12).

[4]张义军周秀骥雷电研究的回顾和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06(17).

[5]林海青也谈野外吸烟的危害[J]森林公安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