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与视觉设计艺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8:54

媒体与视觉设计艺术篇1

关键词:新媒体;视觉传达;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

以计算机、互联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新传播的发展,使不同媒介的功能出现了融合的新趋势。信息高速公路就是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邮政、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介于一体,对音声、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综合处理和传输的多媒体双向信息系统。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冲击。

1新媒体概念及特点

1.1新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新媒体的传播模式既包括人际媒体的“一对一”和大众媒体的“一对多”的传播模式,还包括“多对多”模式。有一个例子可为新媒体的典型案例:有一位帅GG、是超强即时通讯(im)高手,他同时打开n个im对话窗口,与n个mm同时“一对一”地探讨人生。这就是新媒体的个性化“一对多”的传播模式。

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使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后者就是《连线》所谓“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1.2新媒体与其它媒体比较

为了定义新媒体,首先定义了两种媒体——个人间媒体或人际媒和大众媒体(massmedium)。人际媒体(interpersonalmedium):人际对话是其最基础形式,技术只是延展了它的速度和范围,比如信件、电话、电子邮件等。大众媒体(massmedium):最原始的形式来自部落酋长、国王、神父的讲话和演说,技术将它的速度和范围延展到全球的尺度。伴随技术发展,大众媒体的工具和形式有讲演术、布道、布告/法令、手稿、剧本、书籍、报纸、布告板、杂志、电影院、广播、电视、BBS和万维网广播(webcasting)。

人际媒体(interpersonalmedium)的特征为:交流参与者对交流的内容有对等的和相互的影响和控制;交流内容可以针对每个参与者的特定需求和兴趣而个性化。人际媒体(interpersonalmedium)的缺点是:对交流内容的对等控制和个性化,随着参与者增加而蜕化成噪声。当越多的人参与对话,每个人对内容的控制越差,内容和参与者个人需求和兴趣的匹配也越差。(有过聊天室体验的人可以很容易理解这点,随着聊天室的人数增加,聊天室越发热闹、也越发混乱。)所以人际媒体多用于两个人之间的交流,一些学者因此称其为“一对一”的媒体。

大众媒体(massmedium)的特征为:完全相同的内容到达所有接受者;内容发送者对内容有绝对的控制。大众媒体(massmedium)的缺点是:内容不能针对接受者的独特需求和兴趣而个性化,接受者对内容没有控制。(这是一种“寡/众”范式或“阀/众”范式)。

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优势和劣势完全互补:际媒体可以递送个性化内容,但是一般在任何时间只能对一个人。大众媒体可以向几乎无数人同时递送或显示,但所送内容不能针对每个人个性化。人际媒体让每个参与者控制内容。大众媒体只让一个人控制内容。

1.3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将传统的有视觉传达效果功能的媒体结合网络,也可以把报纸、印刷出版物、影视广告等作为载体,把一些需要表达的信息通过表现性设计通过这些载体进行表达,让接受信息的人能够接受和理解该信息。

2媒体发展对新媒体艺术的影响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经验,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不断扩大设计范围,每一次媒体和技术的变革赋予其新的内涵。印刷术的发明在十八世纪,技术被改进后,促成了第十九世纪中叶兴起的商业海报繁荣。从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它的兴起是在第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和欧洲艺术印刷设计与推广。在第二十个世纪二十或三十,感光板开始使用在海报设计。在四十个或五十个,电视在美国,影像技术的革命,极大地扩大了视觉艺术。八十年代中期出现的电脑艺术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视觉传达设计注入了新的内涵,现代信息社会,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是影响传统的载体和形式的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体现了设计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内涵,其面积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的出现和不断扩大,与其他地区的相互交叉,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和其他视觉媒体关系及共同合作设计新领域。

自1940年以来的数字化通讯技术,使得这样一种新媒体成为可能。这样的新媒体既拥有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优点:完全个性化的信息可以同时送达几乎无数的人;每个参与者,不论是出版者、传播者、还是消费者,对内容拥有对等的和相互的控制。又免除了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缺点:当传播者想向每个接受者个性化地交流独特的信息时,不再受一次只能针对一人的限制;当传播者想向大众同时交流时,不再不能针对每个接受者提供个性化内容。这种新媒体完全依赖于技术!不是人类先天自然拥有的技能。没有数字化等技术,新媒体完全不可能。新媒体因为包容融合了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而成为人类的第三种媒体形态。

新媒体艺术是与时俱进的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技术在不断扩展其表现形式,目前结合电路传输和计算机网络是目前的主流新媒体形式。未来新媒体会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硅晶计算机的发展,成为“湿媒体”,也就是说各种各样的艺术运动不断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所以未来新媒体技术势必会有形式上的大变化和质的飞跃。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刺激了视觉传达设计的神经,启发了艺术家的思维,更多的灵感和活力注入到设计创作当中。伴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视听觉中如投影、光纤、电子音乐和幻灯的组合,照明板形成的映像,音响的视觉化,用激光进行传达等等,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法大大丰富。

结语

传统媒体发展走媒介融合之路不可否认,新媒体生机勃勃、前途无量,但是新媒体替代旧媒体并非一蹴而就,更何况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依赖依然很深。作为传统媒体,当务之急是在新媒体的围剿中调整发展战略,依托自身的优势,依靠新的科学技术,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尽快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融合。今天的视觉传达设计逐步向虚拟信息形象的多媒体传达、多维空间表现、动态交互式信息传达大步迈进。

参考文献

[1]石磊著.新媒体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页.

[2]张福昌著.视觉传达设计[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页.

[3]郭丽姿.新媒体艺术鉴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媒体与视觉设计艺术篇2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艺术影响

一、新媒体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内容

新媒体艺术是基于新媒体环境下来进行的,其中包含了网络平台的运行,会结合设计理念来进行深层次的艺术理念传达,与媒体环境充分的融合,观察在现场是否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如网络媒体艺术、数字化艺术理念的实现。这种媒体艺术表达形式展现了媒体艺术的先进性,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进步,这样的媒体艺术更具有生命力,不会被市场发展所淘汰。视觉传达艺术涵盖的范围则是比较广泛的,包括媒体、广告设计、产品包装等多个领域,对于其中常见的技术性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配合,能够与新媒体艺术相互融合,对于所要进行的产品设计以及理念创新,也能达到预期的标准。产品以及媒体设计要体现出创新性,对于其中比较常见的资源更新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性方法来进行深入的解决,现阶段的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将绘画艺术作品经过计算机扫描来录入到系统中,产品设计时可能会出现设计理念融合阶段的矛盾冲突问题,面对这一问题,要有明确的设计目标,这样所遇到的问题才能够通过技术性方法来更深入地解决,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深入地解决设计理念冲突问题。

二、新媒体艺术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特点

对于新媒体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中的应用,重点是突出新媒体艺术中的网络功能,在网络平台中对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融合,并探讨出资源应用的最合理模式。基于信息整合基础上所进行的资源应用,能够使设计理念与产品更好地融合,并使所设计的内容充分地融合到设计理念中。新媒体环境下各行业的发展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这也是媒体环境问题中急需优化解决的。艺术家所面临的设计问题中,也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技术性问题,在设计期间需要设计师拥有严谨的设计态度,并考虑设计后的产品应用形式,观察需要进一步优化解决的内容。设计师需要不断地深入总结设计理念,并对新媒体环境下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进行调节控制,为新媒体艺术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将新媒体技术应用的特征总结为创新、融洽、功能丰富等方面,是视觉传达设计的未来主体发展方向。

除此之外,连接性与互动性也是不可忽略的,通过新媒体艺术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中,可以充分地融合不同层次的产品设计理念,在各个产品设计区域内形成连续,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节省大量的设计时间,并且在设计理念形成方面也更具有可行性,能够避免受到质量隐患的影响,这也是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技术性方法之一。网络环境对艺术家设计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些艺术家追求设计的效率,导致缺乏产品设计理念的沉淀,这样最终所得到的设计理念中,很难对设计方法进行深入的了解,也导致最终所设计出的产品与实际情况融合不彻底,很难被观赏者所接受。

新媒体艺术既是一种设计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深层次的艺术表现形式,需要艺术家对自己的艺术素养进行定向提升,并帮助实现更理想的经营管理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落实,新媒体环境的先进性能够与设计理念结合,达到更理想的经营管理形式,这也是现阶段需要重点完善的设计内容。

三、新媒体艺术的应用

新媒体艺术应用时要有明确的针对目标,充分地融合媒体环境下所遇到的隐患问题,并通过技术调节来避免基层中的设计理念落实受到影响。体现出网络环境的先进性,需要充分地体现出平台先进性,在网络平台中不断地搜集整理信心,达到更理想的使用标准,为视觉传达设计创造有利条件。娱乐性也是媒体环境中独有的特征,在与设计理念相互融合时,基层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质量不达标的现象,通过娱乐性的实现,能够吸引更多的群众对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进行关注,这样就能够轻松地实现信息与产品宣传目标,避免现场出现影响技术应用落实的相关问题,并帮助实现更高效理想的管理效果,这也是目前常用的技术性方法之一,对实现艺术价值也有很大的帮助。

网络环境中的艺术设计,需要迎合大众审美特征,观察在基层中是否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以及在设计理念中需要体现出的产品功能。网络环境中媒体艺术也是很好的营销渠道,通过技术性的融合以现场设计内容完善,能够帮助新上市的产品快速完成推广,并为实现全面建设计划创造有利条件,使产品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大市场销售范围,并取得更多消费者的关注。网络环境下所提供的信息资源都可以作为优化设计所参照的标准,进行更深层次的产品设计,避免出现产品设计理念与功能之间的冲突矛盾问题。当所设计的产品中,要以提升传递效果为设计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所开展的产品设计才能更高效、便捷。

由上可知,新媒体艺术正对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摄影,视频技术,电子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在设计中的广泛应用,视觉图像资源的范围得到空前扩大。视觉艺术设计出“平面设计”栏,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都离不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都具有相关性。新媒体艺术是一派的独立发展,但在视觉传达设计产生深刻影响,其连接、互动、有趣、高科技功能可以激发创造性思维在视觉传达设计,能深化和扩展视觉传达设计领域。虽然视觉传达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仍然需要设计人员共同努力,面向更广阔的前景充分发展。今天的视觉传达设计逐步向虚拟信息形象的多媒体传达、多维空间表现、动态交互式信息传达大步迈进。

参考文献:

媒体与视觉设计艺术篇3

新媒体语言艺术直观性下的视觉传达发展趋势

21世纪是竞争非常激烈、时间非常紧迫的时代,这就要求媒体在传达信息时尽量直白、易懂,这在传统媒体很难实现,因为传统媒体要求语言要非常严谨、谨慎。而新媒体则不同,它处于宽松的环境下,可以使用简练的口语、表情与符号来传递信息。新媒体语言艺术的这种直观性对视觉传达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视觉传达向符号化、形象化发展。视觉传达的符号化是指在新媒体的影响下,经常使用符号、数字和字母来传递信息。视觉传达的形象化是指在新媒体的影响下,经常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图片和视频而非老旧的、单一的文字语言来传递信息。

新媒体语言艺术流行性下的视觉传达趋势

新媒体是流行的代表,使用人群多为位于时事前端的青年人,他们喜爱使用极具流行色彩的语言,因此新媒体语言艺术的流行性是其一大特点。新媒体语言艺术的这种流行性使视觉传达呈现了时尚化、新颖化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视觉传达更倾向于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在内容上,视觉传达多选择新颖、时尚的题材;在形式上,视觉传达多采用立体化、多维化与动态化的形式来呈现信息。

新媒体语言艺术混杂性下的视觉传达趋势

在当今社会,人们使用新媒体的频率十分高。而新媒体的表达方式只有中英文和些许符号,因此,为丰富信息内涵,人们创造出了许多新媒体独有的语言,有用纯数字表达文字含义的,如“512”利用谐音表达“我爱你”的意思;有用中英文混杂的方式来传递信息的,如“卡拉oK”(唱歌的场所);也有用数字和字母搭配来表达特定含义的,如“3Q”利用声音相似来表达“谢谢”的意思等等。

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的视觉传达特点分析

新媒体为当今社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影响,它影响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视觉传达这一领域。在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视觉传达呈现了如下特点:

1创作虚拟现实化

新媒体之所以在21世纪如此盛行,是因为它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点:它可以利用全媒体技术将创作虚拟现实化,这一优点在视觉传达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视觉传达利用数字化、虚拟化的方式,以文字、符号、图片与视频等新媒体语言为载体,力图使视觉传达的信息更加形象化、立体化,使受众在虚拟的世界里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临场感、真实感是媒体追逐的焦点,但是由于种种技术条件的限制,传统媒体无法真正实现这一点。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为虚拟现实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内容基础与形式基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使视觉表达更加立体化,贴近时事的内容使受众能够及时得到最新的信息,新颖的形式使受众的兴趣更加浓厚。因此,在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视觉传达具有了创作虚拟现实化的特点。

2新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它是新技术、新思想的产物。因此,新媒体艺术是极具新兴观念的,而视觉传达是在新媒体艺术的促进下取得重大发展的,它不免受到新媒体艺术的影响。新媒体艺术利用新的媒体、新的语言与新的形式来传递信息,在它的影响下,视觉传达设计具有了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所没有的特点。视觉传达设计的观念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转变,它以数字化的观念,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方式来进行信息传递。

3交互性

新媒体艺术是新世纪的产物,新世纪最重要的便是人际沟通与相互交流。在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视觉传达不再局限于设计室与工作室,而是倾向于人际化、个性化,使视觉传达具有了极强的交互性。近些年来,视觉传达设计在交互性方面有了更多的表现。例如,在欢乐中国行的节目中,主持人常常在介绍完当地特色食品、风俗或活动后,邀请观众上台体验或比赛,极大地体现了视觉传达的交互性特点。

4设计多元化、综合化

新媒体艺术为了适应快速、紧张的现代生活,满足年轻人对各种信息的需求,趋向更加多元化、综合化。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为适应新媒体,吸引现代人、青年人,只能改变原有的设计理念与思维方式,打破原有传统艺术的局限,将多种艺术、技术门类融合,变得愈来愈多元、综合并且自成体系。在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视觉传达趋向多元化、综合化。

媒体与视觉设计艺术篇4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一、新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产生的影响

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对视觉传达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这种冲击在初期对视觉传达设计产生了消极影响,导致视觉传达设计的理念与形式与当今社会的需求严重不符,但是视觉传达设计在一段时间的发展中,逐渐适应了新媒体艺术的趋势,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新媒体时代,创作的时间和空间有了很大改变,也改变了视觉思维;另外,对艺术价值和美学观具有很大挑战,需要重新进行定位。[1]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基本是手绘制作,手绘的制作方式可供使用的颜色种类不多,而且需要在设计后期进行复杂的处理,这一过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到来,大量的数字技术与软件技术被应用设计中,让设计人员的设计方式、设计原则以及设计内容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也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设计者的设计难度和设计工作的繁琐性。[2]设计人员通过使用设计软件,既加快了视觉传达设计的速度,又促进了视觉传达作品的创新。

二、新媒体艺术设计冲击的视觉传达设计的措施

1.分析受众群体喜好

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艺术设计冲击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的受众群体存在一定的差别。传统的受众群体是大众,新媒体的受众群体是使用互联网的青年人。新媒体艺术设计对视觉传达设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视觉传达设计要想在新媒体领域内实现发展,就必须深度剖析新媒体的特点,迎合其特征;否则就会导致视觉传达作品难以被受众群体认可。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人员可以在网络上一些视觉传达作品以供受众群体鉴赏。的作品有不同的风格类型,以了解受众群体的喜好,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并投票,根据投票数量的多少,视觉传达设计人员可以初步了解在新媒体背景下受众群体的偏爱,有利于后续设计工作的开展;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使设计人员掌握当前新媒体受众群体的审美观念,并将其作为设计的关键,使作品为受众群体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设计人员可以使用大数据技术对同类型视觉传达设计进行分析,使视觉传达设计更具方向性。[3]在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冲击下,视觉传达设计应紧紧把握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和特征,时刻与新媒体艺术保持一致,以使视觉传达设计立于不败之地。

2.提升设计视觉感受

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是先将作品印刷在纸上,然后再进行传播,如报纸、期刊、杂志等;在新媒体艺术的冲击下,这种视觉感受已经难以对新的受众产生影响。所以设计人员应将提升视觉传达设计的感受作为作品设计的首要目标,在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把握作品设计的主题,以主题为基础进行设计;以免导致作品与设计的初衷相违背,收不到传播主题的效果。由于基于新媒体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改变了传播的媒介,传统的纸质传播变为网络传播,所以为了实现提升视觉传达设计感受的目标,设计人员可以创新视觉传达设计的形式,吸引受众群体的注意力,最终达到传播的效果。例如,采取动态设计的方法,使内容动起来,能够提高受众群体对视觉传达作品的兴趣。动态的作品设计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构思设计的内容,并对画面进行精心编排,合理规划作品的时间线和运动线,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动态运动过程更加流畅。

3.丰富设计素材

由于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容素材较为单一,所以经常会出现内容相似的情况,这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在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冲击下,视觉传达设计急需引入丰富的设计内容和素材,为视觉传达作品注入新鲜血液。设计人员应摒弃传统视觉传达设计理念,积极引入现代因素,应用互联网技术查找社会热点作为设计的内容和素材;根据视觉传达设计的主题,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加强主题与热点内容和素材之间的联系,促使内容得到合理应用,实现作品的创新,使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冲击下依旧能够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设计人员在具备创新意识的基础上还应具备探索精神,不断尝试将新的内容和素材应用到作品中,摸索出视觉传达设计的规律,解放思想,提升综合素质。

4.遵循人本设计理念

在新媒体艺术设计冲击下,设计人员依旧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加强与受众群体之间的联系,提升视觉传达作品的质量,更好地为受众群体服务。如今,网络成为人们沟通和交流的主要方式,许多人都通过网络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所以视觉传达设计开始被应用于网页的设计,提升网页带给人的感官冲击,增强网页的使用性能。基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网页的设计内容、编辑、排版等都需要以使用者的体验为原则,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视觉传达设计的功能,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例如,设计人员应将功能键放置在网页的突出位置,并且在设计功能键时使用与网页主基调不同的颜色,能够促使受众者准确找到功能键,方便使用,设计人员应设计能够一键返回主界面的功能键,为受众者阅读网页信息内容提供方便。为了应对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冲击,使网页的设计更加完美,网页设计人员应在网页中设计反馈界面,用于接收受众对网页设计的建议,依据建议对网页进行改进,以满足大多数受众群体的需要。

媒体与视觉设计艺术篇5

(一)色彩的营造

基于这一前提,人们对于不同的色彩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各不相同。通常,红色是活力和激情的象征,绿色是希望、温暖的象征,蓝色一般给人带来遥远、忧郁、宁静的感觉等等。另一方面,冷暖色调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也大相径庭。通常暖色调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更符合普通寻常人的审美,而冷色调通常以冷艳、个性著称,是当代许多个性鲜明的艺术设计者较为青睐的色系。因此,通过运用不同的基色和色调,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通常鲜明的颜色或是个性化的色调能够产生更强烈的视觉冲击。

(二)造型的营造

在多媒体艺术设计中,由于设计空间的局限性,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界面的有效性以及所设计内容的充实性。此外,要在多媒体艺术设计中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造型,而造型是否合理又可以从点、面、线条的布局方式来体现。网站设计是多媒体领域艺术设计的一种形式,在整个网页布局中,是否能对受众产生视觉冲击效果,需要从文字的排班和结构、图片的插入是否合理以及背景色彩基调是否符合标准等几个方面来判定,成功的实例如图一中所示,通过对文字、图片合理的布局,充分突出主题以及网站的特点,从而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冲击效果。

(三)图像的营造

人们对多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效果的审美要求正日益上升。传统的多媒体艺术设计的视觉效果不强,究其原因,是由于传统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只运用了静态图片、文字等元素,而在当代社会高科技水平的带动下,设计工作者将更多的动态图片、flash应用于多媒体领域的艺术设计当中,通过与色彩和布局的合理结合,充分将设计主题展现出来,带给人们以良好并强烈的视觉效果。然而,在运用动态图片或flash的同时,需要注意使用的合理程度,不可过分使用。不能因为动画的引人注目而过多地强调动画本身,只有图像和flash互相配合才能实现效果的最优化[2]。

二、多媒体艺术设计中视觉冲击的重要性

多媒体艺术设计中的视觉冲击能够更好地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进行表现与传达。其实这种以数码技术支持的网络、多媒体设计也是属于视觉传达设计学科,但有些人始终认为,多媒体设计最主要的是内容,可是,红花还需要绿叶陪衬,任何一件有实在意义的东西只有经过包装后,才能更加充分展示它那最有价值的一面[3]。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带来的视觉冲击,不仅能降设计理念充分表现出来,还能产生真实感,因此,通过视觉冲击的特有的表现能力,将设计者想要表现的信息充分的传达,不仅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又能使人们直接了解有用的信息,增加了信息的快捷传递,提高了视觉创新。

三、结束语

媒体与视觉设计艺术篇6

1.1视觉传达的表现模式与行为逻辑

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关注的问题多是社会的热点,其表达的形式多具有一定的易于接受性。换言之,数字媒介时代广告较为自由灵活,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感彩。数字媒介时代广告在满足人的精神世界方面,同样具有极强的教育性、艺术性、责任性。一方面,从表现模式角度来说,数字媒介时代广告强调了独特而鲜明的文化与社会功能。在设计上,强调受众对于既有的意识形态、道德律令的遵守,企图通过内心的感动出发,触发并形成受众的共鸣,进而实现其自身的导向性与影响力,继而满足不同受众对于广告存在与发展的价值追求。例如,较为成功的广告《留守儿童》、《水土流失》以及《得蛙蛙》系列,都是在通过电视的平台,展示出关于留守儿童、环境污染、生态保护的基本理念。借助于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独特艺术载体,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体验的可能性。数字媒介时代广告通过台词脚本的设计旗帜鲜明地倡导或者反对某种观点,进而劝导人们能够摒弃之前的陋习。另一方面,从艺术设计行为逻辑而言,数字媒介时代广告设计采用抽象性的词汇,只有置于具体的物象成为可感知的经验组成部分,其语意才易于得到理解。数字媒介时代广告中的艺术设计象征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艺术设计崇拜的意蕴,既是对艺术设计自然属性的归纳,也表征了社会化、多义化的开拓。实际上,从本质上讲,任何数字媒介时代广告都具有一定的主基调艺术设计。尽管囿于文化传承差别表现会有不同,其彰显出的心智模式与行为逻辑是相对固定的。这样的设置是为了体现出性格沉静而厚实的鲜明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特色。例如,以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爱的表达式》以及《古迹保护》为例,我们发现其中对于白色的运用为例子。白色在广告中是从既往自然属性的锚定,诸如白云、羊毛、牛奶等颜色的同一性使得艺术设计言说能够得到归纳,而一旦其艺术设计运用中采用了白色也就成为一种常规用法。具体而言,记忆原点性质的存在形式具有超自然的力量,有必要进行特定的解释和逻辑思维,对于此种颜色产生敬畏心。当上述规律性质的观念不断地在生活中得到证实,艺术设计也就从自然属性实现了向社会属性的转变,为大众在景观社会空间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视觉消费提供了核心质素。

1.2视觉传达的目标关联性与抽象性

所谓目标关联性,指的是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设计上必须体现出围绕某主题展开的核心理念。例如,数字媒介时代广告《校车安全》中首先塑造了一个天真烂漫小女孩的形象,这个小女孩自由地走过花坛、喷泉,在明媚的阳光里自由舞蹈。然而,紧跟着镜头一转,一辆破旧的校车呈现在镜头里。画外音是:她本来可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显然,这样的设计,让每一个受众都希望身临其境,帮助小女孩,不让她迈上校车。这样,数字媒介时代广告设计的目标关联性也就准确无误地呈现到位了。基于这样的例证,我们可以认为,数字媒介时代广告史是一个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心灵情感史。在这种艺术设计创作者的心灵体悟下,艺术设计与广告心理结构相契合的佐证形态。所谓抽象性,是指数字媒介时代广告艺术设计关注的是创作者知觉与视觉在数字媒介时代广告中被建构的路径,我们能够从数字媒介时代广告中也可以看到创作者主体的抽象表达。具体而言,电视艺术设计内蕴的诸多文化表征能够在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艺术性与内容的现代性耦合中找到其自身应有的存在可能。例如,在电视的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环保之路》的抽象性表达中,黑色同样是应用范围较广、象征意味较浓的物象。黑色象征的负向特质既体现出了数字媒介时代广告作品的基本创作理念,也在不断更新艺术设计包裹着的数字媒介时代广告象征的高度、深度。这也就解释了数字媒介时代广告本身精神价值与文化内涵的源头,其艺术传承的数字媒介时代广告性语言呈现具有完整性和在场性。而探讨作品艺术设计的审美理解与象征意味,实则是探寻数字媒介时代广告设计与艺术文化史切近相关性,旨归在于彰显创作者艺术设计运用的主体性与抽象的表现力。

1.3视觉传达重塑艺术感染力的效果

我们认为,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艺术感染力塑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表现形式上,避免了过多的长篇大论的说教,转而采用一些融理于情的表现手段,或者用比较写实的生活场景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二是审美价值上,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设计要体现能为受众接受的基本内容,要通过形式上的审美来达到与对象群体契合的程度。只有当观众真正为作品所打动的时候,才能够对美的对象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审美上的艺术性质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数字媒介时代广告就很好地是吸纳了表现形式与审美价值的有机统一,不关注宏达叙事层面的展现,而是强化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的重新发现,在空间的层面上主张从不同的视角完成对于同一事物的多重看视。在具体的艺术设计上,《回家》风格融汇的影子,更多地强调了欣赏者的注意力对于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观看意识。艺术设计运用数字媒介时代广告处理多是按照创作者理解在作品中重新对事物进行排列组合。这也就是所谓的“艺术设计造型”、“艺术变形”与“几何构图”等重要内容的题中之义。在对于整个观者位置的位移中,艺术设计运用处理数字媒介时代广告表达的是一种融贯主体的概念。

2数字媒介时代广告艺术设计与受众的美学耦合

2.1情感透视的现代性耦合

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完整清晰意向与艺术设计的使用,恰恰处于大时代的现代性转型的断层期。众所周知,现代审美思想跟视觉认知分析并行不悖,受众是视觉与知觉理论在设计层面的表现,这是我们探讨中国数字媒介时代广告设计需要申明的一点。在我们看来,数字媒介时代广告审美思想具有极强的数字媒介时代广告性,从图像的视觉表征来看,尽管古典知识型所谓的定点透视的理念与之呈现出的完整的、清晰图像仍然大量存在。数字媒介时代广告所代表的恰恰是对于视知觉的解构,其意义不是对我们日常看得见的现实状况的简单复制、转录、还原,它是在借助技术重构了一个自主化的世界形式。基于上述的影响,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设计对于观者而言也创作了新颖的、碎片化的视觉样式,让人类的注意力从质感的传统束缚中解脱出来。数字媒介时代广告成为时间的流动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传统的数字媒介时代广告完整性进行了独特的解构,并且其也与连续性一道不断地成为欣赏者考察数字媒介时代广告内容与主体经验特质必然考量的因素。

2.2情感想象的固化耦合

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符号的意味更彰显出数字媒介时代广告高度“符码化”的象征符号特征,成为自我识别标志。现代知觉形式逐渐放弃了用单一的结构来构图叙事的尝试,通过对于知觉形式形成过程的探索,来固化视觉所及的形象与想象。我们感受到知觉已经不单纯是记录,它必须正视并明确知觉自身的不稳定性。现代知觉形式把握自身对于知觉断层的敏感认知,并揭示出注意力的悖论。这种情形下有意关注某个事物,并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进而把握其内在的直接性。毋宁说,现代知觉设计是在指出知觉的分解和形式的丧失,倘若认为注意力是连续体的动态形式,试图在知觉空间中建构自身的离心特性,以便让创作者的视觉和想象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2.3艺术设计的情感体验性耦合

数字媒介时代广告强化了体验性的特质,形成了让受众具有一种独特的体验美的重要能力。第一,经过长期的艺术设计实践,数字媒介时代广告创作者已经掌握了艺术设计组合与搭配的基本规律,他们在艺术设计对称与调和中获得了艺术设计的情感力量,进而让艺术设计的情感力量注入数字媒介时代广告艺术本身。第二,数字媒介时代广告反映了其关照世界整体的独特方式,创造出具有独特文化和审美特色的数字媒介时代广告艺术。前者用数字媒介时代广告的语言表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矛盾的感知和概念。第三,数字媒介时代广告艺术设计运用象征意义充分认识到实景摄入对于画面内容与含量的限制,重新组织并取舍了场景的基本方式,采用多视点方式入画,在二维数字媒介时代广告上扬弃了传统的远近关系。而在这一过程中,观者要从意识中清除掉自身既有的位置感,重新看视作品展现出来的对于视知觉的冲击,及其布局与格法上体验美学的基本脉络。

3结语

媒体与视觉设计艺术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多媒体技术艺术设计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指计算机交互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联系,集成为一个具体有交互性的系统。企业通过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实现“企业——个人”、“企业——企业”、“企业——政府”的快速信息交流,达到宣传企业、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目的。中国网民人数量近亿,企业为了争夺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为了吸引网民的眼球,在商务网站中运用了大量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制作生动、有趣的网页,使得internet上的浏览者会一再光临您的网站而留连忘返。到目前为止,在internet上所能使用的多媒体可以说越来越广泛,从简单的GiF动画,3DVRmL动画,广播站到电影文件几乎都可搬上internet。网页设计的趋势越来越接近于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网页的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正日益被网站建设者所注重。

1.视觉媒体。视觉媒体包括文字、图形、图片等,它是构成网页的基本元素。由于受到计算机屏幕尺寸的限制,文字与图片的布局要做到清晰明确、有主次。通过相应的编辑与制作软件可以使这些元素有机的结合,在多媒体中使用文本信息,其表述要精确、简洁、有力,过长的文字会使人失去阅读兴趣;对于简单图像,尽可能用矢量图形,其占用空间小。主要用于线型的图画、美术字、统计表的制作。对于色彩丰富包含复杂细节的绘画则使用位图文件。

2.听觉媒体。与网站主题相呼应的清新、悦耳的音乐,可心提高浏览者的观看兴趣,延长其在网站的停留时间,从而使更多的网站信息输送给网民。目前网上流行的音频文件主有miD、waV、Rm、mp3等格式。以前必须先将这段音乐或电影下载回本地机器,然后使用相应的程序来播放,由于音频或视频文件都比较大,需要较长的下载时间。流(stream)技术出现以后,网页设计者充分、巧妙地应用此技术,让浏览者在下载过程中就可以欣赏这段音乐增强了页面传播信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视听媒体。数字化的视频信息有利于存储、重放、特殊处理及高速传输,在多媒体信息中,它是最新和最有魅力的一种。网上流行的视频文件主有FLaSH、Vmw、aSF、Rm、aVi、mpG等格式。

4.交互媒体。在web环境下,人们不再是一个传统媒体方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以一个主动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信息的加工处理和之中。利用activeXControl、VBScript、JaVa、FLSH等技术,网页设计人员根据网站各个阶段的经营目标,配合网站不同时期的经营策略,以及用户的反馈信息,经常地对网页进行调整和修改。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网页艺术性

网页艺术设计包含视听元素与版式设计两项内容;以主题鲜明、形式与内容相统

一、强调整体为设计原则;多媒体具有交互性与持续性、多维性、综合性、版式的不可控性、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紧密性五个特点。由于多媒体自身的互动性、娱乐性,有创意的设计,自然会吸引浏览者的眼球。1.网页艺术设计与网站主题的关系。视觉设计表达的是一定的意图和要求,有明确的主题,并按照视觉心理规律和形式将主题主动地传达给观赏者。诉求的目的,是使主题在适当的环境里被人们即时地理解和接受,以满足人们的实用和需求,这就要求视觉设计不但要单纯、简练、清晰和精确,而且在强调艺术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通过独特的风格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来鲜明地突出设计主题。设计是为主题服务的,设计是艺术和技术结合的产物,就是说,即要“美”,又要实现“功能”。在商务网站设计中,完成“功能”是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美”是为“功能”服务的。如果在设计时只有“美”而没有“功能”,则失去了商务网站存在的意义。

2.多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的结合。任何设计都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内容是构成设计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是设计存在的基础,被称为“设计的灵魂”;形式是构成内容诸要素的内部结构或内容的外部表现方式。设计的内容就是指它的主题、形象、题材等要素的总和,形式就是它的结构、风格或设计语言等表现方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一个优秀的设计必定是形式对内容的完美表现。商务网站在建设时,要明确企业网站的内容,确定采用什么样的形式,从而明确主题,利用多媒体技术围绕它们展开设计。例如,设计类的个人站点与商业站点性质不同,目的也不同,所以评论的标准也不同。它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美。而将音频、视觉完美融合的多媒体动画和影片能体现主题,清晰地传达出来这个站点的信息,表现了网站的艺术风格和别出心裁。一个好的多媒体网站设计不仅能吸引顾客的注意,而且能表达出这个产品或者服务的实质。为了能留住顾客,应该确定要有“跳跃信息”的连接。可以这样说,融合多媒体的网站设计就是网站信息加上图形、动画和声音等的一个集合。对于商务网站,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形象、具体、全方位地展现自己的商品与服务,这是传统、单一媒体无法实现的。

网络技术与艺术创意的紧密结合,使网页的艺术设计由平面设计扩展到立体设计,由纯粹的视觉艺术扩展到空间听觉艺术,网页效果不再近似于书籍或报刊杂志等印刷媒体,而更接近于电影或电视的观赏效果。技术发展促进了技术与艺术的紧密结合,把浏览者带入一个真正的虚拟世界。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输速度的不断提高,艺术性受技术的限制不断减低。艺术与技术会更好的结合,商务网站因多媒体技术的大量应用而独具魅力和眩目,但它的首要功能是作为交流的一个工具,一个平台;更确切地说它是一个用户与网站一个交互的界面。多媒体技术与艺术的紧密结合在网页艺术设计中的优势非常明显,而它们的发展将推动网站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和高度,会给公司企业的文化宣传、产品介绍、销售渠道带来更多的好处。而多媒体技术在网站上的应用也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很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刘光然: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09

媒体与视觉设计艺术篇8

视觉元素是构成视觉对象的基本单元,是人类接收及传达信息的工具与媒介,中国传统元素里包含众多种形式的视觉元素,艺术与美感是它的要旨。意象表达贯穿于中国传统艺术构思心理的全过程,反映了中国传统元素的文化形态。关于“意象”一词,《辞海》解释为表象的一种,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想象性表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是“意”的寄托物。所谓中国传统元素的“意象交融”,往往是纹、色寓意,线、形传情,借助某一纹案、图形来传达特定的内涵与思想,通过“有形”符号来传递“无形”文化(3)。一切艺术设计的表现,都应当由某一文化精神涌现而出,所以能“自然布列于心中”,然后能“不觉见之于笔下”(4)。中国传统元素的意向性表达,是主观的中国文化精神的直接反映,也是客观的传统元素的艺术性再现,不期而然地得到主客合一的景象,进而实现中国传统元素意象性表达的效果,由此不仅弘扬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挖掘了艺术设计的深层潜象。中国传统元素与艺术设计的结合,应当穷其变化,得其统一,将中国传统元素根植于艺术设计之中。同时,顺应数字媒体时代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发展,运用表现形式的变化以得到艺术设计的生气,实现中国传统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性发展,在二者的融合中得到中华文化与艺术设计的谐和。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重构表达,能够凸显东方文化的神秘色彩,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直接且有效的交流,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生活,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下,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元素逐渐渗透于多种形式的艺术设计之中,尤其是承载着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吉祥图案,作为中国传统元素中典型的视觉元素,沉淀了千百年来民族艺术与民俗文化的结果,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了与众多艺术设计的融合创新。北京故宫博物院作为国内藏品最多的博物馆,积极顺应时展趋势,借助新的技术手段、结合新的艺术设计形式,以挖掘文物新的价值。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衍生品的设计中,吉祥图案的身影让人喜闻乐见,故宫文创产品“喜福连绵晴雨伞”将日常所见的雨伞与吉祥图案的视觉元素进行完美的结合,伞面上所呈现装饰纹样的原型是清乾隆时期的淡黄地轧道粉彩花卉攒盘漆盒上的纹饰,由莲花、枝叶等自然图形元素进行重构组合,在整体的构图设计中将图案进行八瓣中心对称式的处理,满含中国风韵,寓意多喜、多福、如意、吉祥。传统吉祥图案作为具有中国气韵的视觉元素,多讲究完整性和对称性,结合寓意、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丰富纹饰的潜层内涵,实现寓意的深化,意象性的艺术表达(5)。加之中国吉祥图案的联结,故宫博物院的每件文创设计产品都堪称古典东方美学与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不仅能满足受众群体的审美,还能唤起受众群体思想文化的涟漪。当代西方著名美学家、哲学家德西迪厄斯·奥班恩在《艺术的涵义》中指出,“上千年来,东方艺术一直具有强烈的精神性(6)”。这种内在精神文化的传递,让中国传统元素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得到了丰厚肥沃的生长和发展的土壤。文化的重要性体现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影响力,中国传统元素带有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感,对于这些优秀中国传统元素的艺术化创新加工,要取其“形”,传其“神”,延其“意”。将传统与现代的观念兼容并蓄,拔高艺术设计作品的表现力,弘扬中国传统元素背后的文化,传达中国传统元素的美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让浓浓的历史韵味与现代艺术发展彼此融合与互促,让更多的受众群体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提升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

二、空间形态的立体呈现

形态,是事物内在本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具有空间本质的属性,当被赋予“空间”修辞时,其形态归属也被类别化。立体呈现,是一种创造性的思考,在立体形态发展的不同层次上向纵、横两个方面延伸,在人们意识的感性范围内,立体形态的呈现既是物理的,也是心理的。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来讲,我们所探讨的中国传统元素于空间形态中的表达与应用,是一种多维度的呈现,即在中国传统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过程中,打破其二维平面的展现空间,趋向立体化的展现,多重维度地塑造中国传统元素的艺术美感与震撼力,打开人们抽象且丰富的思维空间,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与艺术设计领域的融合创新,一些艺术设计观念在艺术活动中不断实践而延伸出全新的视觉表现形式,中国传统元素的空间呈现形态也随之不断更迭,从平面的视觉形态向多维度空间形态延展。空间形态的创造是有目的地设定目标或意念,即表现什么内容、传达什么信息。在中国传统元素空间形态的立体化设计中,应运用空间造型的基本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法则组合出不同的立体化形态。其中,对空间造型基本元素的选取,应当充分地与中国传统元素相融合,在艺术设计中实现将中国传统元素进行具象或抽象的表达。此外,空间形态的呈现也需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富于个性的、美的立体化形态,尤其要讲究对称与平衡、稳定与动势、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法则。通过对中国传统元素形态的理性思考,进行秩序性的强调,并紧随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选择适宜的材料与媒介,结合形态、结构、技术,综合性地创造立体造型想象,瞬间抓住受众的视线,于情不自禁中去鉴别与回味。当下,不乏中国传统元素与空间形态相结合的设计应用,并得到了较好的反响。剪纸作为中国传统元素的一种体现形式,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二维度平面的艺术创作中也能体现三维立体空间的形态效果。如今,受数字媒体技术和受众审美需求的影响,剪纸艺术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发生转变。深圳画家笠夫将剪纸艺术进行了创新,重新定义了剪纸的边界,创造了以剪刀为媒介“描绘”作品的新技法,利用旧画报和老挂历,巧夺天工。虽仍是剪刀和纸张,但摆脱了传统的束缚,且保留了文化血脉,每一件作品都是瞬间灵感的爆发,瞬间气氛的定格,是嬗变而来的“笠夫纸艺”,构成了笠夫剪纸的新时代风貌,简洁、自由、浪漫。将中国传统元素进行空间形态的立体化呈现,不仅提升了民间工艺的格调,同时具有很高的独立审美价值。这种空间形态的立体呈现方式不只是技术先进性的体现,也是对于中国传统元素的提炼与升华,是人类心理空间不断扩展所产生的新的需求,也是人类在领悟数字媒体技术之后的视觉革命和时代变革。艺术设计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区域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唯有注入新观念、新材料、新技法,才能有新突破、新创造、新辉煌(7)。尤其是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传统元素,与新的思维方式相互融合,更会激活艺术设计发展基因中处于休眠状态的活性物质。空间形态的立体呈现是在以美的形态为标准的设计过程中,将艺术设计美感与多重空间维度相联结,塑造出具有美感特征的立体形态。

三、媒介融合的沉浸体验

媒体与视觉设计艺术篇9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传播媒体数字技术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在未来的几年,数字媒体创作人才将是市场需求的热点。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将需要20万工业设计师和l5万动画设计师。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和人才需求,国内数字艺术设计却是刚刚开始兴起,还未建立完善的新媒体艺术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了设计产业所真正需要的核心职业设计人才匮乏和新媒体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对传统的艺术设计的伸展和丰富

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论和美学理论就显得非常薄弱。

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美学范畴继承了部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依然可以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艺术理论基础上有几个方面是共同的:1.首先都要满足功能性的最基本的要求。2.美学的审美理论基础是相同的。3.设计的理论法则、平面视觉创意法则等是近似的.设计和表现的内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数字媒体设计过程中满足功能、审美需求,符合美学、设计法则,运用数字媒介所特有的声、光、电以及人机互动的特点来更有效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认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和特征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进一步丰富。

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它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因此在新媒体设计中还需要创新的传统设计理论体系,必须根据其信息传播的形式、媒介以及传播的复合性、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的数字化等特征来完善提高这一新兴学科。

三、目前数字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艺术设计及其产业的迅

[1] [2] 

速发展给国内外视觉艺术设计界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跨学科人才的知识分离化现象严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问题,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和培养数字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首先是认识的问题,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纳三个大的方面:①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②数码新媒体艺术设计(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产品、动画、游戏等方面)。③非商业化艺术类数码艺术创作在平面、环境等一些学科方面,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广告、新闻等方面它是传媒的载体和形式,或是一种工艺和创作手段。④数字媒体设计是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同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它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复合性的特点。对于新媒体艺术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还保持原有对艺术类理念的认识,它既不符合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探索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问题。数字艺术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和训练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能操作相关应用和后期制作软件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数字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都是社会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教育目标。

最后就是培养对象问题。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艺术类学科,随之而来就产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专长的相互矛盾的问题,学生的综合修养和知识结构错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考虑数字媒体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艺术类学生。

四、根据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

为了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新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在人才培养院校建立各个学科间的交流和资料的资源共享、学科间的优势互补的教学体系。.开设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学习教学的立体化平台。这样有利于形成循序渐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培养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和熟练的数字工具操作能力、充分利用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资源。.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设教学资源立体化平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传统艺术教育与现代数字技术教育有机融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创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工作室,以及数字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室。.同时为培养高层次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更好师资环境,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加强教学体制在选材阶段就提出相对较高标准,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选材将更符合新媒体专业对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要求,就更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面对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发挥社会和院校之间的各自优势,可以更好的解决数字艺术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数字艺术人才。当然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完善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既不能只埋头研究教学的建设,也不能只是应付市场的需求。

五、新媒体艺术设计的未来和发展前景

媒体与视觉设计艺术篇10

【关键词】符号数字化技术信息传播视觉传达

自二十世纪以来,正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逐步跨入信息符号为载体的数字时代。在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长河中,语言和文字成为主要传播工具,传播学上称为符号或语言符号。然而,除语言符号之外,人类还拥有其它的传播工具与方法,甚至要比使用语言符号的历史更久远,他们也承载着人类传播信息的重大使命。

一、设计符号的阐释

设计符号设计领域非常广泛,既包括古老的表现方式,例如,烽火、信鸽、阳光;又包括人类在参与社会活动时发出的各种有意的与无意、可视与可听的信号,而这些很大一部分都属于设计符号的范畴,至于美术、舞蹈、音乐等表现形式更是比较典型的符号系统。这些活跃在人类传播信息的舞台上艺术样式是语言文字所无法胜任的。

人们接受的大量信息在视觉传达上是直观的、直接的。为此,设计符号的大量涌现是必不可少的。在现代社会,可视、可听的艺术作品紧密地围绕在我们的身边,并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么,究竟这些东西包含是什么?在艺术作品的设计中,设计符号的运用不仅是语言符号所不能代替的,更是极其重要的和运用广泛。当我们观赏一幅作品或阅读一本外文杂志时,虽然看不懂上面的文字或图形,但通过大量的图片、插图、色彩或多或少的都能猜出其内容,或领略其寓意,获得个人所想要吸取的信息,而承载信息任务的图片、插图、色彩等元素就是我们所谓的设计符号。

二、数字化技术的突飞猛进

自从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发明计算后,浩瀚的网络世界便成立信息的海洋,并快速增长着。有人这样比喻: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的确,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并及时反馈着。

当下,一些数字及数字加工、传播、生产工具的出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从人类认识的历史来看,每一次对数字世界的重新认识都对人类世界发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已经步入了符号时代。现代人正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因特网进行新形式的符号创造和符号交流活动,你只要在鼠标上轻轻一点,无论在地球哪一端的世界就会立即化身为一群符号精灵,以每秒绕行地球7圈半的速度,通过光纤、电缆或电话线跨海来到荧屏前。个体由符号所取代,主体和客体系统发生了跳跃式的发展,使人类由以前的初级文明进入更高级的符号文明。

然而,为了深入理解基于数字化的数字媒体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理解“媒体的要素”是如何借助技术手段形成数字媒体艺术所特有的美学现象,我们可以借鉴现代逻辑符号学的分析方法。首先,将数字媒体分解为“元数据”,即这种媒体的最原始的编码状态,然后进一步建立元数据、模块化数据、数字媒体、数字媒体艺术、交互艺术……,就这样层层递进,形成文字语言结构的符号化模式,再根据曼诺维奇提出的数字媒体模式寻找与之对应的概念和符号学,就可以总结分析出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征。其次,我们将数字媒体艺术根据符号学的构架分为3个层次,即技术层面、艺术表现层面和交互层面,其中,技术起主要作用。学习者如不能熟练掌握数字媒体的基本“技术语言和语法规则”,就难以实现后续的艺术表现效果。因此,学习者对数字媒体算法和软件的掌握和理解是完成艺术创意的基础。

三、数字化技术在设计符号中的运用

二十一世纪,物质文明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人类世界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社会,各种媒体大行其道,新的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网络、电视电影、电脑多媒体等的流行,使“设计符号”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得以拓展。在突破了平面的图形之后,进入到网络、电视电影、多媒体等视觉媒介的非线性传播中,各种视觉的图形、图像、影像等不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这些“设计符号”变静态为动态;实现空间中的无限扩展;产生不同于印刷的色彩;提供受众进行主动性的交互式活动,更具开放性;最终创造出更丰富的视觉经验……总之,这些被制造的“真实”的情景犹如发生在眼前一般,就象著名图形处理软件adobe公司的广告词所言及的:“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象不到的。”

在曼诺维奇看来,数字化不仅是新媒体艺术的技术基础,也代表着美学特征。正如有“新麦克卢汉”之誉的后现论家鲍德里亚指出的那样:当代的文化特点就是传媒符号的激增。其流行的结果是表征与现实关系的倒置,是现实的一切参照物都销声匿迹的“复制与数字仿真”时代。设计符号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导致了视觉传达设计也多元化。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大众传媒,是从视觉上来吸引人们的视线,抓住人们的心理。设计符号无论“写”的形式如何的与众不同,在视觉传达设计中都以图形、图像等视觉语言为代表,它打破了国家、民族和社区的藩篱,在视觉的传达中让人们产生共鸣的火花。如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波普艺术家罗伯特·劳申伯格创作的拼贴艺术品《符号》)就拼贴了一个时代的丰富图像如肯尼迪、马丁·路德·金、越战士兵、登月宇航员,以及追求性解放的嬉皮士等等。同样,1956年,英国理查德·汉密尔顿的波普艺术代表作《到底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也通过媒介符号的拼贴与重构将当时美国家庭的通俗文化、流行时尚和大众媒介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种艺术风格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和表现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说,视觉传达设计要完成“引起人们的共鸣,抓住人们的心理”,刚考语言、文字是远不能胜任的。这也是“设计符号”可以为人们读懂的条件之一。

因此,我们应该废除风格的约束,冲破习俗的限制展览不再向观众展示已完成的作品,而是展示它的过程;观众不再持对于传统作品表现出的审慎态度;面对有争议的作品,观众是自由的,可用他们自己的想象来发展设计师表现的内容等等。总之,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对空间、时间、运动的运用……设计的表达方式呈现出了新鲜、多元化的形式,“设计符号”在其中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拓展空间越来越宽广;其发展前景正未有穷期。

参考文献:

【1】《新媒体艺术》,童芳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

【2】《数字技术引发的新设计艺术观》,邓政著,艺术教育,2008.7;.

【3】《网络艺术的后审美范式》,欧阳友权著,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