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异同十篇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异同十篇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异同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1:40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异同篇1

关键词:政府会计;财务会计;预算会计;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

一、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差异类型及产生原因

新政府会计制度设置的创新亮点之一,就是基于“双基础”模式下的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对一笔业务进行同时核算并反映。政府会计制度在原来行政机关及各行业事业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上保留了收付实现制的特点,又汲取了权责发生制的优点,从而可以同时满足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门的财务信息需求。

权责发生制是按照收益、费用是否归属本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费用的一种方法;收付实现制是按照收益、费用是否在本期实际收到或付出为标准确定本期收益、费用的一种方法。同一笔业务,如果核算基础不同,会导致不同的业务处理结果,政府会计中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核算的,而预算会计则是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对业务进行反映的。两者的核算基础不同,从而导致差异的产生。而这种差异有些是暂时性的,会在后续核算中相互抵销;而有些却不能抵销。根据差异能否后续抵销,我们将它分为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

二、差异处理方式

(一)时间性差异

所谓时间性差异是指因账务确认时间的先后不同,可以在随后的一个或几个期间内转回,也称为暂时性差异。政府会计中的时间性差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对收支确认的时间有先有后;二是往来确认收入或支出的时点不同。在公立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时以下三种业务场景会导致时间性差异。

1.公立医院日常的业务收入中属于医保费用挂账部分:财务会计确认为收入;而预算会计当期不确认收入,在收到医保结算款时再确认收入(见表1)。

例1:某公立医院20X8年3月发生门诊医疗收入2000万元,其中代垫基本医疗保险费用400万元,现收1600万元。

财务会计业务处理(单位:万元):

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1600

应收账款——应收医疗款——应收医保款400

贷:事业收入——医疗收入——门急诊收入2000

预算会计业务处理:

借:资金结存——货币资金1600

贷:事业预算收入——医疗预算收入——门急诊预算收入1600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对3月医疗收入的确认金额存在400万元的时间性差异,而这个差异会在以后收回医保款转回并最终消失。

2.对持有的长期投资的收益确认(见表2)。

例2:某医院20X8年2月购买2年的一次还本付息国债,半年计息2000元,于20X9年2月将该国债转让,其收到国债转让价格105000元。其中投资成本10万元,已计利息4000元。

购入时财务会计(单位:元):

借:长期债券投资——成本1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

预算会计:

借:投资支出100000

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100000

半年度计息时(共2期)财务会计(预算会计不做处理):

借:长期债券投资——应计利息2000

贷:投资收益2000

转让时财务会计:

借:银行存款105000

贷:长期债券投资——成本100000

长期债券投资——应计利息4000

投资收益1000

预算会计:

借:资金结存——货币资金105000

贷:其他结余100000

投资预算收益5000

以上案例显示,预算会计下的收益确认与财务会计存在时间差,在转销投资时预算会计的收益是指整个投资收益,包括财务会计下以前已确认的收益,但两者的差异最终会消失。

3.采用应收(预收)方式下在收到账款时:预算会计确认收入;财务会计不确认为收入,而是通过往来账户进行反映(见表3)。

《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补充规定和衔接规定》中明确科教收入要按合同完成进度进行确认。财务会计下根据完工成本占比、完工工作量占比、完工时间占比、实际测定的完工进度等4种方式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而预算会计则在实际收到资金时确认收入,两者之间也会因收入确认的时点不同而产生时间性差异,而这个差异最终会在所有收入资金都到位及合同完成后消失。

(二)永久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不同、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的口径不同,导致财务会计确认的收入费用与预算会计确认的收入支出的金额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某一期间发生,在以后期间还可能继续发生,但不能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内转回。这种差异只影响当期,不影响其他会计期间。政府会计主体的捐赠、负债、备抵等业务会因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不同的处理方式而导致差异,且这种差异是不可逆的(见表4)。

表4中涉及到的业务类型均为永久性差异,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因确认的金额不同以及是否确认收支会导致对盈余影响也不同,且不会在后续会计期间转回。

三、差异结果的编报

为了准确反映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医院应当按照重要性原则,对当期发生的各类影响收入(预算收入)和费用(预算支出)的业务进行适度归并和分析,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本年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情况的说明,并编制调节表披露年度预算收入支出表中“本年预算收支差额”调整为年度收入费用表中的“本年盈余”信息。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异同篇2

关键词:建筑产值统计财务营业收入统计差异探讨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a

建筑业统计涉及总产值、营业收入、施工产值,工程结算收入等指标。由于统计与财务核算方面存在的不完善,这两个指标存在正差、负差、完全一致的现象。有人认为,这两个指标出现差异是不正常的,要求二指标数据必须完全一致;也有人认为,二指标数据完全一致肯定是不对的。笔者认为,二指标有差异是正常的,但差异应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二者完全一致肯定不对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本文就本人实际工作中碰到的差异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一、建筑业产值与营业收入产生差异的原因

建筑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建筑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建筑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建筑业总产值包括建筑工程产值、安装工程产值和其他产值三部分内容。劳务分包企业建筑业总产值指劳务分包企业与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签定劳务分包合同后,从事建筑安装工程取得的所有劳务收入。

建筑业主营业务收入,即工程结算收入,指建筑企业承包工程实现的工程价款结算收入以及向发包单位收取的除工程价款以外按规定列作营业收入的各项款项,如临时设施费、劳动保险费、施工机构调迁费等以及向发包单位收取的各种索赔款。

实际工作中,工程部门上报产值通常是以实际完成产量(业主计量或监理计量)上报的,而会计核算的收入最终也和业主批复计量是一致的。至于施工过程中产值和收入会出现不一致,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引起的:

1、经营层重视不够,认为统计仅是一份对外报表,没有将统计

分析作为单位对外经营决策的依据

统计和会计核算差异没有受到单位领导的足够重视,认为产值与收入来自不

同部门,大家标准不同,自然结果有差异,没有认识到差异背后存在的管理问题,更没有将统计分析功能作为单位对外经营决策的依据,对于统计数据与会计核算的严重不匹配,认为是正常现象或者说根本不注意。

2、工程项目无预算,造成财务确认收入、成本困难

《建造合同准则》规定,建筑业收入的确认采用完工百分比法,而完工百分

比法必须有相对合理准确的预算做基础,很多建筑企业的管理达不到提供准确项目预算的水平,导致会计按完工百分比确认收入、成本相当困难,会计一定程度上执行的只是形式上的完工百分比。

3、业主计量不及时,项目结算不及时

由于资金紧张、审计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业主做不到按时批复计量,有的工

程接近完工,业主计量批复一期都没有,只有预拨款给建筑企业。管理好的建筑企业能按期对外包施工单位进行结算,做实工程成本,管理不好的建筑企业做不到按期结算,工程完工算总账,这样造成账面工程成本与实际成本不符。以上因素一个造成工程结算数据不实,一个造成工程成本数据不实,这些都会影响建筑企业的财务指标。

4、网上批复与实际签字确认时间存在差异

工程部门上报产值时,可依据业主网上批复计量数据上报,而财务确认工程

结算是依据签字盖章确认后的纸质计量作为入账依据。实际工作中,从网上批复到纸质资料的签字盖章历时长短不同,有的仅差几天,但恰好错过会计结账期,有的由于工程人员跑的不积极或者遇到业主相关人员不在的情况下,长则拖一两个月,这样在工程项目月产值大的情况下,会造成工程产值和财务确认收入的巨大差异。

5、产值的上报没有严格标准,人为因素较多实际工作中,因各项目情况不一,对产值上报的理解不一,有的按业主已批复计量上报产值,有的

按驻地监理签字认可的计量上报产值,有的按工程部门自己计量上报产值,有的将带有不确定性的变更、材差等也纳入产值上报。产值上报口径的不统一,再加上核算的不到位,通常会造成过程中的产值与收入的巨大差异。

6、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低,不能及时、真实地反应项目实际财务状

况及经营成果

《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人员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财务人员不能再局限于简单的记账工作,要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有根据实际情况反应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经营成果的能力。但实际工作中,施工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延续老会计教的记账方法,不懂也不用完工百分比,再加上结算单据传递不及时等原因,财务账务不能真实反应项目实际情况。

二、缩小建筑业产值与收入差异的对策

缩小建筑业产值与收入差异,必须领导重视,工程人员、经营人员、财务

人员共同努力,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报口径及核算依据。实际业务中,产值的上报可依据以下数据:业主批复计量、监理确认计量、业主累计拨款、工程部变更的申报。收入、成本的确认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以实际发生成本作为成本,以实际成本占预算成本比率作为完工进度,以总合同价乘以完工进度求出应确认的收入;以业主批复计量作为收入,用批复计量价占总合同价的比率作为完工进度,用预算成本乘以完工进度求出当期应确认的成本;以业主拨款确认收入,以收入占总合同价的比率确定完工进度,用预算成本乘以完工进度算出当期确认成本;以实际已发生成本确认收入,毛利为零。

针对以上产值上报可能的数据和会计核算现存的模式,要缩小产值和

收入的差异,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思想上重视统计和会计核算的融合,通过加强统计和会计

核算工作,杜绝对外统计中产值和收入的巨大差异

各项目工程、经营和财务人员,要结合工地实际情况,选择最能反应实际情况的核算方法和统计口径,保证对外报出数据证据确凿且有说服力。对于变更及材差,由于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应估计上报产值,待工程竣工结算后再实际变更数据上报产值并确认收入。工程竣工结算前除非有证据表明相关款项已经拨付,收入100%能收回,方可根据实际拨付款项上报产值并确认财务收入。

2、以预算为笼头,加强施工预算管理

项目中标后,应及时编制施工预算,然后由经营部进行复核,将施工预算作为劳务分包控制,人工费支出、材料消耗的依据,把先算后做落实到全过程。项目部要经常检查项目施工预算的编制质量,使施工预算真正起到指导作用。“细节决定成败,执行力决定效果”这句话用在预算工作中是再合适不过了。做好预算工作,就要真正做好:精细管理,从我做起,措施到位,真抓实干。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看,施工预算对当期收入成本的确认也影响重大,所以建筑企业必须加强预算管理。

3、狠抓施工项目结算工作,做到按期结算

工程项目按时结算,财务夯实项目账面实际成本,对于确认完工进度、检查预算执行情况、调整预算等意义重大,所以要督促项目部做到按期结算,按时确认收入。

4、积极完善业主签字确认程序,为财务提供及时准确的入账依据

工程部门在网报批复后,要责成相关人员加快办理纸质资料的签字认可,如果涉及到跨月,要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可先提供财务部门网报批复件,待签字手续完善后换上纸质计量批复单,保证两部门对工程计量确认的一致,这样可避免网上批复与签字认可时间差造成的产值与工程结算收入的巨大差异。

5、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根据实际经济业务确定适用核算方法的能力,从主观上能判断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保证对外提供统计数据能真实地反应本企业实际情况。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要能做以下判断:如果业主计量批复及时,项目对外结算及时,工程预算准确,应选用实际成本占预算成本(成本为实际成本,收入倒算);如果业主计量批复及时,项目对外结算不及时,表明账面实际成本不准确,可选用业主计量占总合同价的比例作为完工进度,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成本(业主计量作为收入,成本倒算);如果业主计量批复不及时,项目对外结算及时,按第一种方法执行(成本为实际成本,收入倒算);如果业主计量批复不及时,项目对外结算及时,则采用根据实际拨款占总合同的比例确定完工进度,并经工程部门核实后,确认相应的收入、成本(收入为拨款收入,成本倒算),如果是完工工程,没有收到款项,不确定确认收入等。

6、加强部门间沟通,最大限度缩小数据差距

项目部对外报出产值和收入前,工程人员和财务人员要进行沟通,对于差距大,

超出项目平均一期计量金额的,必须找出原因,从根源上分析并缩小数据差异。

结论:综上所述,工程产值和收入可以有差异,但应趋于一致,如果差异

巨大,必有数据不实。对于采用以业主计量占总合同的比率确认完工进度的,则上报的产值和收入可以完全一致。那种认为产值和计量必须有差异,或者产值和计量差异可以巨大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作为统计人员,我们应重视的是所报数据的真实性,统计口径的规范必须是以能真实反应经济业务为前提的,统计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产值与收入数据的差异,将差异控制在最小范围。

参考文献:

《建造合同准则》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异同篇3

一、《政府会计制度》模拟测试情况

1.模拟测试单位具有代表性

根据《财政部关于组织〈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模拟测试工作的函》的要求,上海从某区中选择了区街道、区房管局、区卫计委下属事业单位、区中心医院、区初中和区职业学院等6家单位作为模拟测试单位,基本涵盖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类型,代表了现行政府会计标准体系下不同的会计制度,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模拟业务在兼顾代表性的同时突出重点

测试单位以2015年全年经济业务为基础,选择10月为代表月份,合并重复业务,抽取代表性业务,基本涵盖单位的主要收支,并选取各单位特殊类型业务进行模拟测试。如街道的支边回沪人员补贴、区中心医院的医疗纠纷业务处理、高等学校教育项目专项经费的拨付和使用、初中的学生奖学金、房管局的保障房修缮等。为体现《政府会计制度》以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为最终目的,模拟测试突出了平行记账、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等业务,编制了主要业务分录、一套报告和新旧差异表,初步验证了《政府会计制度》的完整性、可操作性,得到了财政部的肯定,为下一步全面贯彻实施新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政府会计制度》模拟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政府会计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

一是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协调问题。《政府会计制度》统一了现行的行政、事业和医院、高校等行业会计制度,要求与各级财政部门有预算拨款关系的单位(包括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都执行同样的会计制度,突出了会计标准体系的统一性。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各类单位业务均具有自身的特点,如行政单位财政部门的拨款活动、高校的课题研究、医院的医疗活动、科学事业单位的科研活动、中小学校的义务教育等。《政府会计制度》能否满足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需要,又能体现行政与事业、不同事业之间的差异性。《政府会计制度》如何兼顾所有单位会计核算的统一性与不同单位的差异性?在模拟测试过程中,重点关注了上述要求,发现《政府会计制度》基本能满足不同行政事业单位核算的需要,如能全面反映区街道的综合性、区中心医院的医疗性、区职业学院的高等教育性质、区初中的义务教育性质等。但由于各单位业务的特殊性,《政府会计制度》无法全面完整反映所有测试单位的全部业务。如区房管局的共有产权保障房,部分产权属于国有资产,部分产权属于购买保障房的个人所有,出售保障房所得中部分要归个人所有。上述保障房要纳入政府性资产,但是计入公共基础设施、固定资产还是单列科目,有待进一步明确。此外,不论计入哪类长期资产,都涉及折旧问题,是按变动的产权比例计提、按全额计提折旧还是特殊问题特殊对待,也有待进一步明确。又如区街道代收代付款项核算问题,区街道收到民政部门发放的失业人员补助等代收代付款项时,按《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财务会计计入其他应收款,预算会计下无往来科目,只能计入行政支出;区街道转交失业人员补助时,财务会计冲减其他应收款,预算会计冲减行政支出。但上述往来款项性质上不属于区街道的行政支出,计入行政支出,不仅会虚增单位支出,而且增加“预算结余与净资产变动差异调节表”调节难度,造成预算结余和财务会计净资产的人为差异。

二是《政府会计制度》中部分内容有待完善。如预算结余与净资产变动差异调节表编制项目不全,应增加“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确认的收入”项目等。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收入,是事业单位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非货币性资产评估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部分。差额已在财务会计中计入其他收入,未作预算会计处理,在“预算结余与净资产变动差异调节表”中应记入“当期确认了收入但没有同时确认当期a算收入”下属的项目,而差异调节表中缺少该项目。

《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建立财务和预算并立的双体系,会尽量保持财务报表和预决算报表之间的衔接,以减少“预算结余与净资产变动差异调节表”调节项目。因此,平行记账范围较广,涉及现金、银行存款、财政拨款等收支的业务,基本上需要做双分录。在模拟测试过程中,发现部分测试单位会计人员对并行记账不理解,存在以下错误观念。

有会计人员认为,行政单位和全额事业单位只要做预算会计即可,无须做财务会计。部分财务主管提出行政单位和全额事业单位主要收入来源于预算,没有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可只做预算会计,无须做财务会计。如区街道支付街道保洁费,只要直接增加支出和减少资金。但《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对上述业务做平行记账,即在财务会计中增加业务活动费用,在预算会计中增加行政支出。

还有会计人员认为,预算会计就是预算要做的会计处理。部分测试单位认为,预算会计就是纳入预算部分要做的会计处理,没纳入预算就不做预算会计,如捐赠取得的收入只做财务会计,不做预算会计;认为捐赠收入是不确定事项,而且未纳入单位预算编制。但《政府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上述业务要实行并行记账,分别增加捐赠收入和捐赠预算收入。

《政府会计制度》对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标准体系作了较大修改,引入权责发生制,实行双分录,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预算结余与净资产变动差异调节表等复杂报表。

一是《政府会计制度》对会计人员提出高要求。上述改革内容,对习惯收付实现制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来说是重大挑战,不仅要求其学习权责发生制相关知识,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判断哪些经济业务要做双分录、哪些要做单分录),还要求其具有编制现金流量表等复杂报表的业务能力。

二是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普遍忙于日常财务核算工作,缺乏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流量表等专业知识,对做好政府会计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另外,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收入分配制度,分配形式单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励作用弱。

三、《政府会计制度》完善的意见建议

1.财政部应尽快出台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

一是财政部尽快出台不同行业的新制度操作讲解。借鉴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和国内企业会计成功经验,结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尽快出台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制定不同行业新制度操作规范或专门核算办法,解决《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规则统一性与行业差异性问题,使政府会计制度内容更具体、更具操作性。二是建议健全差异调节表等内容。在模拟测试单位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要不断完善《政府会计制度》,健全差异调节表、共有产权保障房核算、单位代收代付款项核算等制度,以便于会计人员正确理解制度内容。

2.会计主管单位做好监管服务工作

一方面,会计主管单位人员要真正学习掌握《政府会计制度》,及时做好监管服务工作,确保《政府会计制度》有效实施;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训,大力推广新制度,切实改善《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环境,及时处理新旧制度的衔接及新制度实施中遇到的难题,并做好相关监管工作。

3.行政事业部门强化责任意识

各行政事业部门(单位)领导层要高度重视《政府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工作,统筹安排,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推进绩效考核等配套工作,为规范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此外,要加强培训,务必做到每个财务人员充分理解《政府会计制度》,对于难点问题,可借助专业机构力量。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异同篇4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一、预算组织及指标体系

通过建立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和指标体系对预算进行有效管控。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基础和保证。组织体系包括各预算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

发电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责权到位的管理体系,各级责任中心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财务预算的完成。

1.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领导机构由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等公司领导组成,由总经理任预算管理委员会领导机构主任。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领导机构是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最高管理机构和仲裁机构,领导公司预算管理全面工作。

2.预算管理委员会执行机构:是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对预算管理委员会领导机构负责,安排组织日常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组织执行公司下达的分解预算,对各预算责任单位有检查、监督、指导、评价等职能。发电公司预算管理执行机构一般设在财务、经营部门。

3.各级责任中心:包括归口管理部门、业务部门、专业和班组,部门经理是部门预算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其责任范围的预算指标的编制、执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考评建议。

二、预算编制

1.预算编制要秉承“全面完整、现金贡献、零基预算、刚弹并重、全员参与、坚持诚信”六项基本原则。按照全面性和系统性的原则,以公司预算目标为核心,通过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两者相互协调,共同构建出全面预算的内容。发电公司预算编制主要内容包括:日常业务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财务预算。

(1)日常业务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按照“谁执行、谁编制”的原则,根据预算责任中心的划分,由各责任中心依据最基本的业务活动编制业务计划,财务部门根据公司各职能部门审核的日常业务预算,结合公司下达的预算目标情况据以编制财务预算。

(2)资本性支出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指与项目投资决策密切相关的特种决策预算,反映预算期内固定资产购置、新建、扩建、改建、更新等方面的投入。

(3)财务预算:财务预算为全面预算体系中的最后环节,可以从价值方面总括反映经营期决策预算与日常业务预算的结果,具体由财务部门负责。具体包括:现金流量预算、利润预算、资产负债预算和利润分配预算等。

2.预算编报流程:预算编报程序采用“上下结合式”。预算目标自上而下下达,预算编制自下而上体现目标的具体落实。预算的编制过程是公司资源状况与预算目标相匹配的过程,也是预算目标按部门、按业务、按人员分解的过程。

3.预算编制主要流程:公司发展战略(根据电力市场调研,机组检修计划安排)年度预算目标根据预算目标制定具体年度预算编制草案(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下发编制通知预算编制(班组-专业-部门-归口管理部门)财务经营部门审核汇总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上报股东会或董事会批准。

三、预算反馈与分析

1.预算反馈:每月初财务部门要将月度及累计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反馈给各级责任中心,各级责任中心每月初完成预算执行差异分析报告并反馈给财务部门。

2.预算分析:预算分析坚持谁管理、谁分析的原则,由各级责任中心对差异额和差异率较大的业务预算进行重点分析,并逐级汇总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按月出具财务及预算分析报告,报告不仅对财务预算的整体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考评,并对公司范围内出现的财务管控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改进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预算差异分析:预算差异分析是将预算的执行进度与结果的计量数据与预算指标加以比较,对超出允许范围的差异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以确定应对差异负责的部门,包括本期预算额、本期实际发生额、本期差异、累计预算额、累计实际发生额、累计差异额;产生差异的原因、责任归属、改进措施以及形成有利差异的原因和今后进行巩固、推广的建议。

(2)财务管控问题分析:财务管理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财会制度、税务政策等相关的问题的分析及提出的相应的管控建议。

(3)预算风险分析:根据外部电力市场及公司内部资源变化情况,及时出具预算目标是否能够完成的分析报告,并提出风险管控建议。

(4)预算专题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财务部门应该提请相关责任部门作相关预算项目的专题分析。

四、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是指各单位在执行经权利机构正式批准下达的预算过程中,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因为生产经营中发生的意外事件,预算重大项目发生变化或影响预算目标实现,原有预算不再适用时所进行的预算修改。

1.预算调整的权限与程序

(1)对已经纳入年度批准预算范围内的业务计划之间的调整,根据发电公司内部调整审批权限履行变更手续,并报财务或经营部门备案。

(2)增加总预算按公司授权程序批准落实。报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董事会财务预算委员会/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批准后执行。

(3)在预算期内,若遇电价、煤价、水价由于不可控原因发生变化,由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向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提出书面说明,申请作为年度损益预算和资产负债预算的调整因素。

(4)资本性支出和损益性支出要严格界定,不得混合调整使用。

2.预算调整的频度和时间

预算调整每年一次,时间在每年的七月份。

五、预算评价与考核

预算评价是对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以及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通过预算评价,揭示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进预算工作不断改进与完善,实现预算管理的目标。

1.评价与考核的原则

(1)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2)风险收益对等原则;

(3)总体优化原则;

(4)分级考评原则;

(5)可控性原则。

2.评价与考核的内容和方法

(1)预算编制的评价与考核。年度预算执行完毕,将预算执行结果与年度预算或年中调整预算之间的差异程度作为预算编制准确程度的考核内容。

(2)预算执行和控制的评价与考核。预算执行和控制情况作为各部门评价与考核的内容。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异同篇5

关键词:全面预算广电公司应用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内部生产经营的计划、控制及协调的过程。具体讲,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按照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层层分解,下达于企业内部各个经济单位,以一系列的预算、控制、协调、考核为内容,并建立一套以完整科学的数据处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会计管理系统。

全面预算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全面性。它将企业中所有影响预算目标实现的因素都纳入预算体系之中,使得企业中的每一个部门和个人都能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责任。

第二,战略性。全面预算管理是面向未来的,是为了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第三,全员性。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甚至每一个员工,要求全员参与。把他们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规划和编制预算,以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的预算目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全面预算管理已远远超出财务计划的范畴。它对企业的运行有指导作用,预算一旦确定,管理过程也就是预算控制的过程。

广播电视网络公司作为一个传媒服务企业,在克强总理“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大政方针指导下,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为提高该行业的效益水平,笔者作为一名在该行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试用所学,探讨一下全面预算管理在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的应用。

全面预算管理,包括战略目标的确定、预算编制、审批下达、执行控制、评估调整、评价激励一系列流程。

一、战略目标确定

每年年初总经理召开公司办公会,基于各部门年度业务预测,对本年度战略目标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确保各部门能充分理解公司当年的战略目标,并达成共识。战略目标的确定能基于客观预测,使所确定的目标具有可实现性,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定位导致无法切实发挥战略目标的控制和导向性作用。

战略规划部和财务部首先对本年度公司战略目标与方案进行决策准备,将公司本年度在业务研发、品牌、营销网络、服务以及网络建设等方面的目标,涉及用户与市场、价格、新业务比例、营业收入、运营成本、资金成本、管理成本、资产报酬、财务杠杆、现金流量等资料信息进行分析,确立初步方案。由财务部门成立预算编制小组,设计全套空白预算表格及年度预算编制说明。

二、预算编制

公司各预算责任部门按公司运作计划和年度预算会议安排,组织对本部门收入、费用、筹资、投资等预算方案和部门运作计划的编制、提交,并保证预算编制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可操作性,最终由财务汇总形成公司全年资产负债、损益、现金流量总预算草表。

具体流程:

(一)各部门经理分别组织编制本部门当年工作计划,形成预算

战略规划部经理负责组织本部门规划人员制定本年度公司市场营销规划,包括本年度公司各主要业务的目标市场定位、价格策略、针对目标市场的促销策略及计划、新产品计划和营销渠道策略等。此规划将用于指导本年度公司销售和营销工作的开展。

运行维护部门根据营销部门的业务预计发展情况,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准确了解各部门的业务发展对基础建设及其他各项固定资产的需求情况,根据本年度投资总额进行部门间平衡,并结合公司年度运作计划和总经理办公会纪要,编制本部门初步运作计划和初步投资计划;

行政部门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制定管理费用、水电费、差旅费、招待费、固定资产维修费用、经营租赁费用、低值易耗品和其他运营支出工作计划。在对行政费用进行预算的过程中,要不断与相关预算部门就变动的预算信息进行沟通,对原定的部门本年度初步运作计划进行细化或调整。

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总体的人力资源发展策略及目前的人力资源配置状况,以战略规划为基础,设置关键业绩指标对预算执行者进行考评,建立合理的预算考评体系,强化考评与激励机制。

财务部经理审核各部门提交的初步运作计划,将之与往年数据进行比较,对预算的合理性及预算与战略目标的吻合程度进行评判。对于数额变化较大的预算项目应与相关预算部门沟通,查明产生差异的原因,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调整。若不需调整,则交预算编制小组开始编制相关预算表。需要调整的,与各部门沟通,出具修改意见,由预算编制小组成员进行修改。并提交分管副总审查。

(二)分管副总根据财务部门提交的预算资料,对预算的合理性和所辖部门间预算的一致性进行判断

对与当年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大于20%的情况应视为异常差异,要求预算编制人员在提交表格的同时提交预算编制差异说明,说明异常项目预算编制的依据及数据来源,出具修改意见后,由财务部组织预算编制小组成员修改。

需要强调的是,各部门经理是负责汇总、审核和递交本部门预算表格的首要责任人,应对预算编制工作按期完成和预算的合理性、准确性负责。

预算编制过程中,部门经理认为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可以提请财务部经理召开预算沟通会议,财务及相关部门经理、业务骨干参与讨论与沟通,内容可以包括资源需求的确定、预算数据的获取与流转、数据间的勾稽关系,预算表格的完成时间及其在部门间流转等状况。

预算编制小组根据修改的各部门预算表,汇总编制收入、管理费用、存货、固定资产、长短期贷款、预收账款、应收账款及坏帐准备、营业外收支等明细预算表和预算编制说明,编制全年资产负债、损益、现金流量总预算表的初稿。

三、预算审批与下达

总经理办公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召开全公司本年度预算的平衡会议,衡量预算初稿与公司经营战略目标、公司运作计划间的一致性,对存在的差异进行讨论,确定调整方案和解决对策,在此基础上出具修改意见,总经理及分管副总审批各部门根据预算平衡会议决策进行调整后的公司预算方案和部门运作计划,并分别与各部门经理进行确认,会签下达执行。

四、预算执行控制

预算执行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审批权限的分工,相关预算部门经理、分管副总、财务部经理、财务分管副总及总经理办公会分别对超出原计划范围、超出原预算金额的支出、合同的签订或工程项目立项等活动进行控制与审批。按照业务性质和重要性程度进行划分,针对不同风险控制要求,各级管理人员执行分级授权的审批程序,同时保证流程效率和风险控制。重点需要关注几点:

合同的管理。标的金额在5000元以上的一般支出需签订合同,以保证能对重要的费用进行有效的预算控制;5000元以下的一般支出参照执行。合同必须统一以公司名义签订,合同专用章由公司办公室保管,各部门签订合同后,到办公室加盖印章,并留底存档。

在确定费用或成本支出将发生时,如果属于超预算支出,需提出申请,超预算审批权限设置如下:0.5万元以上,财务部门经理审批;2万元以上,分管财务副总审批;10万以上,总经理办公会审批。

对“三重一大”事项,建立总经理办公会审批联签制度。

在预算执行控制流程中,相关部门需与公司高层就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及时、充分的沟通,保证信息的流转畅通。

五、预算执行评估、调整

每月5日前,各部门经理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上月预算执行数据,编制部门上月业务分析报告,寻找产生预算执行差异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总经理审阅经营分析报告,对预算执行异常情况要求各分管副总组织专题分析。每月10日前,召开月度经营分析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各部门经理均应参加月度经营分析会,对公司经营分析报告的各项内容进行逐项讨论,针对上月预算执行情况出具当月管理行动方案,并判断是否存在特殊事项需要进行预算调整。

六、预算调整

为确保预算能够及时反映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重大变化,公司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常规预算调整,如在经营期间发生特殊事项,还需进行特殊预算调整。

提出预算调整申请的各部门经理应当就部门调整后预算、调整原因、涉及的工作计划调整等,召开部门内部会议,与部门内部每个员工进行沟通。如涉及其他部门预算的变动,可向财务部门经理提出请求,由分管财务副总召集相关部门的部门经理和业务骨干开会讨论,并同时提出相关的预算调整申请与建议。

7月初召开总经理办公会(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公司内外部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上半年度预算执行分析报告,讨论汇总的预算调整申请,出具对调整申请的修改意见,并交财务部门汇总编制调整建议。人力资源部门根据调整后全套预算表格,修正相关绩效考核指标。

七、考评与激励

预算考核的具体工作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财务部负责配合。

近年来,平衡计分卡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把对企业业绩的评价划分为四个部分:财务、客户、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按照该理论,笔者尝试设计了考核指标表如下:

表一:绩效考核――工作计划表

[部门\&\&岗位\&\&姓名\&\&考核期间\&\&考核内容\&业绩指标\&衡量标准\&计算方法\&比重\&数据来源\&备注\&财务\&\&公司价值\&\&\&\&\&\&增加收入\&\&\&\&\&客户\&\&赢得更多客户\&\&\&\&\&\&提高运行效率\&\&\&\&\&经营过程\&\&降低成本\&\&\&\&\&\&知识管理决策\&\&\&\&\&学习与成长\&\&培训\&\&\&\&\&\&核心竞争力\&\&\&\&\&本人签字:年月日\&]

以各预算部门作为成本中心,以总公司作为利润中心,以每月的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及财务部的账面数为依据,分析、评价各中心主体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找出差距,查明原因;年度考核与月度(季度)预考核的月度(季度)绩效奖金和年终绩效奖金(包括公司董事会及总经理设立的各种年度奖励)挂钩。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全面预算管理要把握住几个关键:在预算编制阶段,一定要反复论证,仔细推敲;在预算实行全过程中,各预算部门要密切协作,加强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保证信息共享,运转流畅;体现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必须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跟踪、分析和考核,创新激励机制,具有足够的激励作用和吸引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异同篇6

【关键词】财务预算企业管理对策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期限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礼记・中庸》中有这样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成就任何一件事,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认真的准备和周密的安排。没有准备的盲目行动,只能是忙忙碌碌却一事无成。作为企业,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更是如此。企业以盈利为目标,经营以财务预算为核心,财务预算是驾驭企业最主要的缰绳。因此,抓紧缰绳,确保驾驭目标方向准确,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预算是以货币等形式展示未来某一特定期间内企业全部经营流动的各项目标及其资源配置的定量说明。即在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目标和内容以计划的形式具体地、系统地反映企业未来的销售、生产、成本、现金流入与流出,便于有效地组织与协调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完成企业的既定目标。

预算管理的作用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明确工作目标。预算规定了企业各部门的具体目标,是企业执行控制的标准;第二,协调各部门关系。预算把各方面工作纳入统一计划之中,促使企业各部门的预算相互协调,环环相扣,达到平衡;第三,控制日常活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部门通过计量、对比,及时揭露实际脱离预算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以便采取措施,保证完成预算目标;第四,考核业绩标准。预算确定的各项指标是各部门工作成绩的基本尺度,评定工作业绩要根据预算的完成情况,分析偏离预算的程度和原因,划清责任,奖罚分明。

科学地编制预算,并据此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科学的、高水平的预算管理,便没有理性的、高水平的财务管理活动。

二、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内容及责任分工

企业财务预算包括:现金流量预算、利润预算、资产负债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税金预算、融资预算等。

预算编制的责任分工如下:成本中心负责编制生产预算,项目中心和发展中心及其他相关中心配合;营销中心负责编制销售预算,项目中心及其他相关中心配合;企划中心负责编制销售费用预算;行政中心负责编制人力资源预算及管理费用预算;财务中心计划财务部负责编制资本预算、融资预算及税费预算;财务中心会计部汇总全面预算,负责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表、利润预算表、资产负债预算表。

预算编制流程如图1所示。

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

1、加强预算执行及监控力度

(1)预算颁布之后,集团公司各部门、下属各分(子)公司和控股公司均应严格执行预算,未列入预算的项目,必须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方可执行。

(2)预算下达后,计划财务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可能造成预算超支的情况进行预警。各部门根据经营需要每月报资金计划,于每月定期报计划财务部初审和汇总,并分析与月度预算的偏差,提出审核意见。

(3)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年度预算报告及年度资金计划的审批反馈时间为15天内,对季度预算报告和季度资金计划的审批反馈时间为7天内。

(4)财务中心会计部严格按照经批准的预算及资金计划办理日常财务结算,并配合计划财务部预算执行的分析工作,向计划财务部提供进行预算分析所需的相关报表及资料。

(5)财务中心计划财务部在每季度结束后10日内、年度结束后30日内编制《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对预算执行结果、偏差原因、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报预算委员会审议。

(6)公司计划财务部会同内部审计机构每半年度、每年度对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内部审计,检查及审计重点如下:是否遵守有关预算及资金管理的规章制度;预算执行与预算安排是否相符,是否完成预算考核指标;有利差异及不利差异的金额及比率是多少;预算执行产生偏差的原因是什么,执行环境较预算编制环境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报告中,应就是否修订预算提出意见。

(7)计划财务部将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提交行政中心人力资源部,作为对各部门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

2、重视预算分析及调整方向

(1)各责任中心每季度末结束后10天内,应向预算管理办公室提交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反映各责任中心预算执行的实际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相关环节及其原因,以及执行结果偏离预算目标的程度及其对集团预算目标的利弊影响,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调整措施及相应安排,进而保证集团预算目标的最终实现。

(2)集团预算管理办公室根据各预算责任中心提交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编写集团整体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一方面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报告集团的预算执行情况,另一方面作为各责任中心年度考核的资料。

(3)集团预算管理办公室在下季度初召开上一季度预算例会,与会人员为集团预算管理办公室、各责任中心的预算主管领导及相关预算人员。例会以每季度各责任中心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为基本资料,讨论季度预算完成情况,对实际偏离预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4)预算分析应对比预算各项目的计划数和实际发生数,分析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根据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下期预算管理和经营活动调整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实际执行与预算产生较大差异的预算指标,集团预算管理办公室要求相应的预算责任中心填写预算差异分析报告,详细阐述预算差异项目,差异额的大小,进行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析,以及差异额如何在剩余季度之间分解。

(5)计划财务部应根据当月预算执行情况,对次月预算进行滚动更新;季度例会后,计划财务部应根据会议纪要,对剩余季度的预算指标进行重新分解。

(6)预算报告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经财务总监签字后,报执行总裁和总裁签字并备案。

(7)预算执行过程中,因预算制定时无法预见的重大外部环境改变或发生重大业务调整,可按照实际情况对预算目标进行调整。预算调整需满足以下条件:国家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外部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需增补临时预算;企业组织、战略的调整;董事会认为应调整的其他事项。

(8)每年7月召开预算调整质询会,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差异,对预算做必要调整,由集团公司财务中心总监主持,集团领导及各中心总监、各控股子公司总经理及相关人员参加。根据集团公司总体财务目标值的调整方向、幅度(包括收入、成本及资本投资)、集团公司对各子公司业绩期望值的调整方向、幅度(包括收入、成本及资本投资)、集团总部各中心及下属控股子公司逐一对上半年的业绩目标完成情况,由总裁与其他参加人员对调整建议进行质询,明确修改方向,明确各责任中心预算修改完成时间表。

3、完善预算考核及评价结果

(1)预算考核是预算控制具有激励与约束功能的根本保障;公司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预算考核激励与奖惩机制,把明确的业绩考核目标下达到各责任中心。

(2)集团预算采用动态考核和综合考核两种考核方式。动态考核是在经营过程中对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之间的差异所做的即时确认和即时处理,按照季度预算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是在预算期末对各责任中心的预算完成情况进行的整体分析评价。动态考核是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综合考核体现预算执行结果,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考核,预算考核均须以业绩完成情况为基础进行。

(3)预算期末(季度、半年度、年度),各责任中心向预算管理办公室上报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预算管理办公室进行分析、汇总、合并,形成预算考核报告,呈报预算管理委员会。

(4)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各责任中心预算目标的实现水平,以及各责任中心对实现集团预算目标的贡献进行考核与评价,提出评价及考核意见,呈送董事会审批。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异同篇7

关键词:集团化医院 财务管理 集权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组建和发展医院集团以及医院集团的连锁化经营现象的出现,昭示着中国卫生产业的又一个发展方向。医院集团通过发挥品牌效应和群体优势,合理配置集团内的管理、技术、资本等资源,不断优化医院运营环境,更有利于医院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从而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医疗机构的重组与联合既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卫生资源合理调整的结果,也是各医疗机构进一步改革创新和平稳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有益探索。

1. 集团化管理常用的财务管理模式

1.1 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决策权高度集中,财务、人事、内部控制等重大财务事项均由集团统一管理。优点:有利于集团决策的贯彻和实施,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达到优势互补,保证集团战略目标实现。缺点:成员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财务管理人员工作区域远离集团成员,往往忽略了集团领导意识的差异性、管理手段的不同性、经济活动的各异性。

1.2 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财权相对分散,集团总部只保留对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和审批权,其他管理权限下放给成员,可根据市场环境和单位情况作出财务决策。优点:成员对市场行为反应快速,容易捕捉盈利机会,减少集团总部决策的压力;缺点:集团成员有时可能从利己角度出发,追求局部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不利于集团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1.3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财务管理模式

将财权在集团总部与成员之间适度分配,内部财务管理权限配置无统一标准,因势而异、因时而异、因单位而异,财务管理细致到位。

2. 集团化医院如何选择财务管理模式

我国现有集团化医院总体上规模仍然尚小,基本上由小区域范围内2~3家医院组建而成,导致多数集团化医院资金自我积累能力较差,集团内相关院区及部门间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形成,加上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决定了我国大多数集团化医院只能采用相对集权的财务管理体制。即集团内各院区的财务决策权高度集中,并依照集团的政策、预算运行。

集团化医院实行集权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更有效地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经制度,发挥财务监督核算的职能;有利于集团加强对成员医院的宏观调控,控制各成员医院的成本与费用;有利于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实现集团财务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3. 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模式构建

3.1 建立并完善集团财务机构

集团要进行财务集中管理,首先必须有组织机构上的保证。对此,一种可行的办法是在集团总部下分设各类专职部门,如医务部、财务部和护理部等,采取兼职制度,吸收下属医院的负责人或其授权代表为成员,由集团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医院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财务部门一般应包括集团财务总部、各会计核算机构和成员医院财务机构或财务人员。

集团财务总部具体负责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运行,主要从事财务与会计的业务管理、集团内部财务人员的管理等工作,以保证集团财务与会计工作的规范和高效。具体工作应该有以下方面:建立健全集团内部资本与财务管理办法;制定集团下属医院统一的会计制度;研究并制定集团的财务与会计政策;检查监督集团内部各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统一管理集团财务部下派财务人员,对财务人员负有教育培训、工作指导、业务考评、资格管理等职责;统一对应由总医院核算的会计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督促各下属医院及时提交各种会计资料,据此进行汇总,以及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加强集团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的建设;实施对下属医院会计信息的随时调用和跟踪监控,建立全集团财务分析系统,及时分析和掌握各医院的医疗活动情况和财务状况。

3.2 统一配置会计人员

根据集团的管理模式,考虑会计核算的实际需求,依据会计法和内控制度的管理要求,集团财务部对会计岗位分区域合理设岗,集中管理。本部、各院区分别设现金出纳、银行出纳一名,负责各院区日常报销、付款及收入、支出原始凭据的归集。同时集团设总出纳一名,负责集团各银行账户的对账、支票的购买、发放、稽核等工作。

其他会计岗位根据需求各设置1~2人,在集团财务部集中办公,保证核算口径标准化、工作效率一致化、政策执行统一化。

3.3 全面预算

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一个健全的预算制度实际上是医院完善的财务集中管理的体现。预算制度完备是医院医疗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医院进行监督、控制、审计和考核的基本依据。

总部在财务预算控制体系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制订预算编制规程,指导各下属医院及直属单位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汇总编制全集团财务预算,检查和监控预算执行过程情况,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提出处理建议;审核下属医院提出的预算目标调整申请;组织集团内部各单位财务预算完成情况的年度考评工作;提交财务考核与评价报告;审核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外支出申请。

3.4 资金集中收付

收入账户用于各院区业务收入的归集和上划,“收入”户只收不付。各院区每天将业务收入及其他所有现金收入缴入该账户,由银行于当日自动归集到集团账户。支出账户用于办理各项支出和接收集团账户的拨款,“支出”户只付不收,支出账户的资金每月由集团账户依据资金预算下拨。各院区的资金支出需严格控制在经审批的资金预算内,并编制月度资金使用计划,集团按资金使用计划拨款。院区有超过资金预算的支出时,应由各院区编报追加资金预算,按原审批程序获得追加资金预算计划,否则不予拨款。同时规定,凡10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药品及大宗卫生材料由集团统一组织招投标,统一采购、统一支付,大额设备维护费用也由集团统一支付。

3.5 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财务集中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数据共享与转化平台,将各自独立的HiS、药剂、人力、体检等系统的数据集中到共享平台上,再根据集中管理需要转化成及时准确的财务数据信息,减少人为的汇总、分析与汇报。

总之,公立医院在集团化管理过程中建立财务集中管理机制,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收付制度,共享财务资源,完善财务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效益,是实现医院战略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高亚超,郝勇. 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探讨.中国卫生资源,2011,14(2):95-96

[2] 杨灵. 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探索.卫生经济研究,2010(10):47-48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异同篇8

关键词:政府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一、事业单位在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时遇到的问题

政府会计制度的“双基础”、“平行记账”方式作为一大创新举措有其全面性、客观性及前瞻性的优势,然而在具体落实到会计核算中时,则面临着一些实际的操作难题。

(一)参研款项在预算会计中的核算问题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资金来源一般包括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应准确地判定纳入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的资金收付。除了“托管资金”等在财政部出台的衔接办法中予以了明确规定外,对于单位承接的资金来源为同级或非级财政拨款的参研项目所形成的参研款收支,是否该纳入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则没有明确交代。一般情况下,主研单位在收到项目预算后,会按前期与参研单位签订的相关协议将参研单位款项如数拨付到位,随后该费用即作为主研单位的预算支出进入报表。对参研单位来说,如果将收到的参研款纳入参研单位的预算会计范围内,则可能与主研单位的预算数据出现重复;如果不纳入,则因经费执行情况的变更,使预算执行与计划不符,进而影响决算报表数据的真实性。

(二)当预算会计遇到时间性差异的往来时面临的核算问题

(1)以前年度往来科目的衔接问题。按财政部新旧衔接办法的规定,对于不属于预算年度内的往来要求分析其资金性质,分别计入预算会计的“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等预算结余类科目,但对于后续发生资金收付时的具体核算方法未给予明确。是应该通过预算收入、支出类科目核算,还是直接从结余类科目中冲销。如果通过收支科目,则须在年末进行人为调整,否则会导致收支的重复记录。如果直接从预算结余类科目冲销,由于制度在设计上没有结转类科目的计量,日常账务处理也不应当直接对结转类科目进行处理。使该类收支的衔接与核算陷入了两难的境地。(2)公务卡、工资代扣款在预算会计中的核算问题。由于预算会计遵循收付实现制的原则,科目体系中没有往来科目。然而近年来事业单位为避免现金业务普遍开始启用公务卡业务。所谓公务卡就是信用卡,当发生支出时实际消费的是额度,并非银行实时转账。事后当单位财务办理还款业务后才形成资金的支付。从消费形成到完成还款,通常间隔一段时间。此时,会计核算时通常会将公务卡消费计入“其他应付款”作为过渡,待还款时予以冲销。这种“时间性差异”的情况同样会出现在诸如工资个税、社保等业务中,按其性质分析,属于往来类业务,即业务所属期末发生货币收付,虽然属于当期的支出却不能计入预算会计的费用中。因此同期与权责发生制下的财务会计必然会产生差异。该差异会关系到月度的预算执行率的高低,并对年度决算会计报表数据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人为进行调整,不但增加工作量,还容易发生差错。

(三)资金结存明细科目的设置问题

“现金”科目,用于核算备用金的使用情况。然而在双轨制核算体系下,当单位存在自有资金账户,且该账户同时核算财务会计业务及预算会计业务时,当涉及财务会计的业务发生了现金收付时,预算会计不需要同时记账,这时就会造成同一账户在财、预体系中显示的现金及银行余额不符的现象,对账户余额的管理工作形成一定的干扰。

二、针对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一)在“其他收支”科目中核算参研款项

针对参研款项存在资金转拨的特殊性质,为了不与主研单位的决算报表相冲突,作为参研单位在收到参研款项后作为“其他收入”同时在财务会计及预算会计中做反映。发生支出时则在对应的“其他支出”科目中按照项目协议内容设置相关明细科目并添加项目辅助,以满足参研单位对参研款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日常管理的需要。在年度决算报表中,由于“其他支出”不属于决算报表反映的内容,因此不会存在支出明细重复编报的情况。与此同时,参研单位应根据主研单位的预算管理要求,按时出具参研经费的决算数据,以便主研单位进行数据汇总,使相关项目支出明细如实地反映在主研单位的决算报表中,确保项目决算的准确性。因此,通过“其他收支”科目对参研项目进行会计核算,既能满足主研、参研单位各自预算开支的管理需要,又不会出现决算数据中财政拨款收支重复的现象,同时也分别反映了主、参研单位各自的收支情况。

(二)往来款项在预算会计中的衔接和核算方案

一是以前年度非财政拨款往来款项的衔接方案。按财政部的衔接规定,对于以前年度往来款项在新旧衔接时,单位需要对原先往来科目的余额进行逐一分析判断,凡属于上年已入支出但尚未支付的往来按要求应在衔接时应按其资金性质进入相应的预算结余项目中。这个问题可以按资金来源不同分两种方式解决:(1)编制调整凭证。如果是财政资金,可以在预算会计的”资金结存”科目下设置”暂存款项”,过渡时编制调整凭证,即借记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贷记资金结存-暂存款项。将往来款项直接在该科目的借方余额中冲减。在19年初实际支付时,预算会计不必做分录,只需在财务会计中冲减相应往来科目余额即可。因为按照政府会计制度对预算会计核算范围的规定,只有在产生预算收入和费用的同时又发生相应货币增减的情况下,才对预算会计进行核算。因此,在衔接时此类非预算年度的往来科目余额仅需要对财务会计的相关科目进行核算。(2)不涉及零余额账户的不调整。如果资金来源不涉及零余额账户结算的就没必要再做此类衔接调整。这样做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当往来款项实际发生支付时,预算会计不必再通过费用科目核算,年末与财务会计的支出没有差异,减少了调整的工作,从而避免人为因素差错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预算会计的收付实现制原则下,不属于预算年度的支出不在当期的预算会计核算中作反映,与其核算要求相符。二是公务卡以及工资代扣部分的往来款项在预算会计中的核算。从公务卡的消费性质看,当员工使用公务卡时其主动的支付行为已经发生,只是以信用支付代替了货币支付。当员工完成报销流程后,即由单位为其还款形成货币支付;反之,如果该笔支出未能得到审批同意,则相应的费用也不会被纳入核算中,即公务卡支付的形成与支出的发生是完全同步的。因此,把公务卡视作货币资金的另一种存在形式,计入“预算会计”的费用科目。为了区分其和现金、银行存款的不同,可以在预算会计的“资金结存”科目下设置公务卡二级明细,每当公务卡消费的预算支出形成后,可以在预算会计中作资金结存-公务卡贷方核算,同时在财务会计的往来科目中做反映。这样既可以通过财务会计对公务卡还款情况进行管理,又可以使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支出相符。在年末零余额账户关账的情况下,只需要及时结清当年的公务卡还款,便能做到财、预核算的资金账户同步。与公务卡类似的工资代扣款等往来费用均可考虑同样的核算方法。由于这些费用属于常规的暂存代付款项,不存在欠付的风险,因此可以考虑在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中同步进行核算。这样可以减少年末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支出的调整工作,降低人为差错的可能性,同时可以真实地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为年度决算报表提供更为全面和科学的数据信息。

(三)在预算会计中,自有资金科目统一核算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除了用于财政拨款收支的零余额账户外,还有用于其他收支的自有资金账户。而自有资金账户中的部分资金核算是可以不纳入预算管理范围的(例如单位党费的收支),因此在账户处理是必然会发生财务会计有收支,而预算会计不入收支的情况。如果“财、预”两边均分别为自有资金设置现金及银行存款科目,必然会导致预算会计的现金余额与实际不符,对出纳的现金管理工作容易造成干扰。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在预算会计中简化相关二级明细科目的设置,自有资金的收支,无论现金或银行,统一在一个科目中体现,不单独体现备用金的情况,便于账户余额的核对。

三、结语

新制度的实施对各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是一大挑战,其“双基础”“平行记账”的创新理念更是一套没有前车之鉴的“中国制造”。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来说,仔细分析单位业务特性和资金来源很重要。唯有通过灵活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时刻保持勇于探索和突破的精神,才能游刃有余地运用好新制度,使政府会计制度充分体现其综合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佟文霞.浅析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8(14).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异同篇9

关键词: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财务预算

一、引言

1998年底,我国中央银行机构改革新设了内审部门,专司对人民银行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行属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这十年来,内审部门在促进中央银行自我约束、防范金融风险和内部管理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人民银行所执行的财务预算制度是一种独立的财务预算制度。从定义上看,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指预算管理上以总行年度财务收支差额纳入中央财政预算,不归入地方财政预算。从内容上看,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的内容包括预算的编制、核批、执行、考核和财务决算、财务检查、财务分析以及资金与财产多缺的处理。分支机构的财务预算由总行按“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办理,各项费用支出以核定指标的方式加以控制,不核拨资金,这些决定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编制的预算仅有费用支出,具有较大博弈弹性空间。

中央银行内审对象的客体多、内容广,其中财务审计在整个央行内审监督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预算监督与管理,是人民银行财务审计的主要职责,特别是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但实践证明,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仅是事后补救措施之一,财务审计的重心必须向事前控制,即财务预算审核转移。这不仅是服务于财务管理的需要,也是发挥预算监督和管理控制职责的要求。

二、对财务预算审核必要性的分析

(一)为什么要对财务预算进行审核。

1.从国家财经法规和观念更新看财务预算审核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国家财经法规逐步完善,制度要求越来越严格,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会计财务工作的法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银行财务制度由1993年以前的利润留成制度,改为1994年以后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方式从仅批复财务收支计划,变为了实行部门预算管理。人民银行开设银行账户,原先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开设,现在必须经过财政部门审批核准;从过去可以自定津补贴,到现在必须严格清理规范津补贴;公务接待、差旅费、会议费的管理也越来越规范,这些变化进一步强化了财务约束。同时,监督检查不断加强,外部监督检查从过去单一年度预算检查发展到财政、审计的全方位监督检查。这就需要我们改变粗放管理甚至放任自由的心理,改变过去那种重预算分配、轻预算计划的观念,而这就需要内审部门加强事前监控,对财务预算编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审核。

2.从落实预算模式改革看财务预算审核的必要性

由于预算制度建设的缺失,各级分支机构站在各自既得利益的角度,为其辖内机构争资金,争项目。这样,经各级分支机构审核后初步汇总编制的资金预算往往虚高。同时,由于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有的地方上级预算机构采取老办法,即用“基数法”,根据各下级行上年分配资金额度的适当增长切块分配,以此方法来确保财政预算总额不突破。另外,各级分支机构在形成下一个预算年度的预算要求时,往往倾向于保护预算基数的完整性,主要通过在新增加的资金中增加和扩张份额来增大其预算基数。所以,尽管名义上央行的预算模式已改成零基预算,但预算过程中的基层央行预算参与者却不能彻底摆脱旧的预算编制观念,仍然用传统的预算模式来形成预算要求。

3.从规范项目资金预算看财务预算审核的必要性

随着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的推进和对项目资金管理的严格,经批准的财务指标不仅在总量上不得有突破,而且在结构上也禁止相互挪用,因此,财务费用在总量上和结构上都具有严格规定性。当前,各个部门的预算内公用经费长期处于不足的状态。因此,支出部门为了确保部门的正常运转,通常会采取这样一些策略:挪用部分项目经费中来弥补公用经费的缺口等。因此,在“吃项目”的情况普遍存在的前提下,支出部门根据零基预算形成的预算要求中就有相当大的“水分”。另外,由于预算是自下而上地形成的,基层央行通常主要考虑自己单位的狭小利益,对项目优先顺序的排列常常是任意的和武断的。这样,预算实际上就不能真正做到对支出项目进行排序,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从信息论角度看财务预算审核的必要性

西方审计界认为,管理控制是将结果同标准计划作比较来解释出现的差异并且采取纠正措施。内部审计定义表明它只协助管理部门进行前两项工作,即作比较和解释差异,而采取纠正措施则是管理部门要做的事。从内审部门职能看内审部门可以根据会计部门编制的财务预算与其执行标准计划作比较来解释出现的差异,而不仅仅是对财务预算执行环节进行监督。

信息论认为审计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性,从而可以增进财务信息的价值(提高上级单位预算分配的准确程度)。而财务预算信息相对于传统财务信息而言,准确性与可靠性较低,影响了其在管理部门和上级单位的决策模型中的运用。因此更有必要对其进行鉴证。并发表意见。

5.从事前审计角度看财务预算审核的必要性。

长久以来,内审部门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重视事后审计,忽视事前审计。这样就使得一些不太合理的未来经济事项失去了被纠正、被防范的机会,增大了其实施的机率,并最终酿成过错。虽说这一过错可以通过事后审计予以校正,但防患于未然,总比亡羊补牢要好,不仅可以减少审计成本,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可以优化管理行为。

(二)为什么由内审部门进行审核

内部审计的立足点应该是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帮助最高管理层更好地履行职责。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服务的内向性,它直接接受单位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不受其他部门和个人干预。因此,内审部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不直接参与各项财务活动,内审部门可以以相对超然的立场,通过对本级及下属行的财务收支、财务管理和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保证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合规、合理和有效。同时,内审部门还可以充当会计、财务部门与行长的桥梁,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和沟通。因此,内审部门对财务预算审核能增加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从而减少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主观随意性与“暗箱操作”,使预算编制更加规范、透明。

三、财务预算审核与传统财务审核的差异

内审部门为财务预算编报的合理性进行审核不仅是管理当局要求,也是上级部门的需求。都是为了满足管理决策的需求,这与传统的财务审计是相同的。但是,内审部门在为财务预算提供审核方面与传统的财务审计仍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审核目的不同。传统会计信息以客观的交易事项为基础,而财务预算审核则建立在管理当局对未来业务发展的分析、计划和判断之上,主观影响因素较多,且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内审人员在审核中无法将目标定为传统审计中的“真实公允反映,而只能是通过对预算信息的基本假设编制基础与会计政策进行审验,并发表审核意见。

2.审核方法不同。传统财务审计中,内审人员可通过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等审计方法,而财务预算审核的主要方法是分析、判断财务预算的基本假设是否合理,主要是审核预算编制程序的合法性和科学性、以及预算管理模式选择的适用性,预算项目控制指标体系制定和预算管理组织架构的合理性等。

3.审核责任不同。传统财务审计中,内审部门为财务规章制度建立情况、预算执行等的真实性提供鉴证;而在财务预算审核中,内审部门不能保证财务预算的可实现程度,只能为其编制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提供鉴证。

四、政策建议

当前,为了规范财务预算编制过程,部分分支机构已经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预算编制的审核,如要求将会计财务部门编制的预算、固定资产购建项目计划等资料抄送同级内审部门,下级行应同时抄送上级行内审部门。但以上措施只是起到告知作用,内审部门仍未从实质上对财务预算进行审核。对此,为了进一步规范预算审核工作,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笔者建议应加强以下方面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务预算管理。总行1996年制定《中国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内涉及的财务检查无论从检查方法或内容上看,主要是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因此,建议对办法进行修改,增加财务预算的审核要求,明确审核部门、程序和权责等。同时,根据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对收入和支出预算的程序、内容、方法等作进一步修改。这样,从政策制定和操作办法上为进一步推进预算制度改革、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等,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2.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支出定额,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实行定员定额管理等。这就要求这不仅对会计部门科学测算各项费用预算的年度实际需求,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度和预算分配的合理性起到积极作用,也有助于内审部门在评价会计部门预算编制时有个比较标准。

3.为了避免同级监督乏力,真正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应由上级派出内部审计部门对下级预算编制进行审核,因为上级派出的内审部门处于比较超然的地位,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4.规范财务预算审核审核内容。首先审核预算编制是否体现了“收支两条线”的原则,预算的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按照部门预算的原则,将人民银行的所有收入和支出统一纳入人民银行的部门预算;其次审查编制预算的基础即清产核资情况是否准确;最后审查定员定额的标准是否科学。

参考文献:

[1]贾国华,李向明.发挥央行财务审计的预算监督管理职责.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年7期.

[2]吴豪声,李奋强.强化中央银行财务预算管理的若干建议.金融与经济,2004年11期.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异同篇10

本人参与了市本级2012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由于各种原因,此类项目以往对财政预算指标、计划等往往审计得不够深入,在审前调查时发现,财政部门2012年度已全面推广使用“财政大平台系统”,该系统整合了几乎所有的财政业务,而且在国库每一笔支出都必须与指标及计划严格对应,鉴于这种情况,这次预算执行审计决定以预算指标、计划为主要突破口。本文中介绍的系统是江西省“财政大平台系统”,名称为“用友GRp财政管理软件――集中版”,市财政的“财政大平台系统”于2011年开始建设,2012年正式开始使用,但部分模块功能也尚未启用,其中总预算会计系统及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模块使用比较充分,数据也比较完整。通过交谈,了解到财政部门操作此系统的内控制度比较完善,而且系统导出的报表数据与财政决算报表一致,因此审计过程中认定系统数据是基本真实可信的,但是财政部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如审计中发现系统中上年结转预算指标的金额与财政指标账存在差异,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系统录入上年结转数据时由于要强制录入指标类型,而录入人员对指标类型也不是很清楚,就随便录入了一种,导致上年结转分类不准确,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对此类情况加以分析。

二、数据采集

由于此次审计数据采集全部来源于系统前台,因此不需要深入服务器的数据库采集数据,只需要财政提供一个有相应权限账号,一台连入内网的电脑,通过ie等浏览器输入登录地址、账号、密码,即可登录系统导出相应数据。采集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总预算会计系统(用于在ao中导入财政总预算会计账)、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用于分析预算指标、计划等控制情况)。

步骤一:登录总预算会计系统后,在总预算会计系统中利用“文件”菜单下的“数据导出”功能,导出余额表、凭证库、辅助余额表,对采集的表格进行简单处理,然后导入ao生成总预算会计账簿。余额表及辅助余额表利用系统提供的科目明细账查询,凭证库则需用序时账查询功能查询,具体查询过程中需要输入各种参数,可以在财政相关人员配合下取数。因为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利用国库集中支付报表审计预算指标、计划等控制情况,所以不再讲述总预算会计账务审计方面的情况。

步骤二:进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打开“预算执行情况表”、“单位指标明细表”、“用款计划明细表”,然后利用“数据导出”功能,导出eXCeL格式的上述报表,最后导入ao。

“预算执行情况表”的主要关键字段有“预算单位.代码”,“预算单位.名称”、“经济分类.名称”、“指标来源.名称”、“预算指标.审批指标”、“预算指标.计划”、“已审批计划.合计”、“已支用计划.合计”、“支出.合计”等。

“单位指标明细表”的主要关键字段有“预算单位.代码”,“预算单位.名称”、“单位指标文号”、“指标来源.名称”、“摘要”、“指标金额”、“调增金额”、“调减金额”、“指标总额”等。

“用款计划表”的主要关键字段有预算单位.代码”,“预算单位.名称”、“指标来源.名称”、“申请金额”、“审核金额”、“批复金额”、“备注”等。

三、数据分析

1.人大批复预算与预算执行对比。

分析思路:打开导出的预算执行情况表,发现该表的指标来源.名称字段有年初预算、当年上级指标、上年结转指标、执行中追加指标等详细指标分类,利用此字段将该表的年初预算已审批指标与人大批复的综合支出预算比较,然后分析差异。

操作步骤及结果分析:利用ao的数据分析功能,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表的指标来源.名称字段,筛选出年初预算指标的记录,对筛选出的记录进行分类汇总,汇总字段为预算指标.审批指标,与人大批复的当年综合支出预算对比。比较之后发现两者之间可能会存在差异,差异原因可能是预算执行确实与人大批复的预算不符,也可能是财政部门具体操作人员未按规范录入指标来源,需进一步核实。

操作流程图:

2.追加预算指标与实际支出对比。

分析思路:预算执行情况表中有预算指标.审批指标、预算指标.计划、预算指标.剩余指标、已审批计划.合计、支出.合计、结余计划.合计等字段,其中审批指标、计划字段指实际下达的指标和计划,支出指计划中实际支出的金额。对比追加指标的指标、计划与实际支出情况,反映追加指标是否科学合理。

操作步骤及结果分析:在ao中,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表的指标来源.名称字段,筛选出追加预算指标的记录,对筛选出的记录进行分类汇总,汇总字段为预算指标.审批指标、预算指标.计划、预算指标.剩余指标、已审批计划.合计、支出.合计、结余计划.合计。通过分析追加指标与审批计划及实际支出之间的差异,得出追加预算指标是否科学合理的结论。审计发现追加指标的指标、计划、支出三者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主要差异原因是项目未及时结算或项目未按计划实施导致无法及时拨款,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追加指标与计划的编制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脱节。

操作流程图:

3.预算指标与用款计划对比。

分析思路:用款计划应该是依据审批指标编制,两者之间一般不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指标远大于计划,可能是预算编制不科学;如果是计划大于指标,则可能是部分有经营性收入的事业单位部分或未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等原因所致。

操作步骤及结果分析: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表筛选出“预算指标.审批指标”、“预算指标.计划”两字段值不一致的记录,并且对差异进行降序排列。审计中发现两者差异最大有“预算科待分配指标”无用款计划,经过了解,主要原因有:一是上年底收回财政指标转入;二是历年结转指标;三是调减补助县区的指标。“预算科待分配指标”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财政收回指标应该重新分配并报人大批准;二是由于目前实行县财省管制度,省财政通过系统将补助县财政的指标下达至市财政,但资金由省财政直拨至县财政,而系统对此类指标不能作调减处理,可能会使这部分金额越积越多。另外还发现个别单位未纳预算管理及少量无指标的用款计划等问题。

操作流程图:

4.预算执行审批计划与集中支付计划对比。

分析思路:预算执行情况表中“预算指标.计划”指根据指标编制的用款计划,“已审批计划.合计”指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用款计划。通过对两个计划对比,即能找出未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用款计划的笔数及金额。

操作步骤及分析结果:使用语句对预算执行情况表进行查询,找出“预算指标.计划”与“已审批计划.合计”字段值的差异,并对差异进行降序排序。审计中不仅发现有预算单位未经集中支付付款的问题,也有向非预算单位付款的情况。

操作流程:

5.预算执行指标与单位指标对比。

分析思路:同一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表中的“预算指标.审批指标”字段值应该与单位指标明细表中的“指标总额”字段值相同,而且预算执行情况表中的审批指标来源于单位指标明细表,如果有差异,则可能是财政部门新增了单位且为该单位录入了指标,但是该单位未在单位指标明细表中反映。

操作步骤及分析结果:用预算执行情况表的“预算单位.代码”,“预算单位.名称”与单位指标明细表的“预算单位.代码”,“预算单位.名称”字段为连接字段进行全连接查询,查询出两表的差异情况。实际审计中发现两表之间的差异数正好是预算执行情况表比单位指标明细表增加“预算科待分配指标”这个单位。

操作流程图:

6.财政结余结转指标的对比。

分析思路:通过查阅单位指标明细表发现,财政结余结转指标占当年指标比重相当大,而且这部分指标为上年或历年结余结转,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再经人大及政府批准,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指标核实。

操作步骤及分析结果:取得上年及当年的单位指标明细表,导入ao,其中:(1)筛选出上年单位指标明细表“指标来源.名称”字段含“市级预算指标”及“执行中追加(减)指标”字样,且“指标余额”不为0的记录;(2)筛选出当年单位指标明细表“指标来源.名称”字段含“上年市级预算指标”字样的记录。然后对两张筛选后的表根据“预算单位.代码”,“预算单位.名称”、“指标来源.名称”字段,进行全连接查询,条件为上年表的“指标余额”字段不等于当年表的“指标总额”,查询后得出上下年度结余结转不一致的差异表。由于此次审计时,财政的系统刚使用一年,因此实际审计中使用当年单位指标明细表与财政提供的上年指标结余结转表进行对比,但由于单位代码及口径不一致,因此只能得到一个不准确的查询结果,抽查核实后发现确实存在上下年度指标不一致的情况。

操作流程图:

7.单位指标调整情况。

分析思路:单位指标明细表中有“调增金额”、“调减金额”两个字段,这两个字段反映的是单位指标的调整情况,需要关注指标调整的原因及依据及是否按照《预算法》的有关规定经过人大批准。

操作步骤及分析结果:筛选出单位指标明细表中“调增金额”、“调减金额”字段值不为0的记录。审计中发现存在指标调整未经人大批准的问题。

操作流程图:

8.预备费支出与年初批复指标对比。

分析思路:用款计划表中的备注字段可能会注明“预备费”字样,对比用款计划表中预备费计划和当年综合支出预算中预备费指标是否存在差异。

操作步骤及分析结果:在用款计划表中筛选出备注中含“预备费”字样的记录,用“申请金额”、“审核金额”与当年综合支出预算中预备费指标对比。实际审计中发现存在预备费超支,且支出项目不合理的问题。

操作流程图:

9.财政部门指标来源分析。

分析思路:部门的用款计划使用的应该是本部门的指标及计划。

操作步骤及分析结果:在用款计划表中筛选出财政部门的用款计划记录,浏览这些记录的备注字段,发现有些记录的备注注明为其他单位上年结转的指标,实际审计情况是财政为上述单位代扣规费等而提取的手续费,因此冲减上述单位的上年结转计划,而增加财政部门的用款计划。

操作流程图:

通过使用上述审计方法,让我们对财政部门在预算指标、计划控制方面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发现了财政部门在指标、计划编制及系统缺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财政大平台”系统刚刚开始推广使用,通过我们审计,财政部门发现了许多在系统中业务处理不规范的问题,并及时整改,避免错误越积越多,问题越来越大的情况产生。

“财政大平台”系统整合了财政部门的大部分业务,将以前分割开来的业务流程结合在一起,因此各模块之间的数据存在勾稽关系,为我们对比各项数据提供了审计基础。该系统具备强大的查询及数据导出功能,能让我们不必深入数据库底层采集数据。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让我们有条件从以前的账面审计逐步过渡到对财政整个业务流程的审计,将审计重点置于一个新的高度,而且随着“财政大平台”系统所有功能模块的不断启用及操作的不断规范,我们基于系统导出报表审计的力度也会越来越大,成果也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