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4:51

新生儿护理知识篇1

关键词:孕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

当今社会越来越强调优生优育的重要性,父母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尤其是母亲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育具有直接的影响[1]。新生儿年龄尚小,机体各项器官、组织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低下,必须依靠父母的精心照顾和呵护才可以健康成长[2]。据相关调查结果分析,目前很多产妇对保健知识的需求意识以及需求程度逐渐提高,但是对于完善、系统的母婴保健知识相对缺乏,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了解甚少。我国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育儿经验匮乏,因此掌握完善、系统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为深入了解、分析孕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现状,更好的指导临床健康教育工作,本文对我院120例孕产妇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调查对象,年龄21~39岁,平均(26.8±1.7)岁,其中21~25岁年龄段者21例,25~30岁年龄段者60例,30~35岁者33例,35岁以上者6例。其中经产妇45例,初产妇75例;学历文化水平:文盲或半文盲者2例,小学学历者17例,初中学历者45例,高中或中专学历者32例,大学及本科以上学历者24例。

1.2方法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20例孕产妇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由调查人员在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由调查人员指导每一位孕产妇独立完成答题,当场收回。本次调查问卷发放120份,当场收回120分,回收率为100%。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孕产妇获取新生儿护理知识的途径、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具体包括新生儿生理知识、新生儿喂养、新生儿疾病预防知识、新生儿皮肤护理、新生儿环境知识以及新生儿应急处理知识等。

1.3统计学处理选用软件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χ2对统计数据进行检验。

2结果

2.1孕产妇获取新生儿护理知识的途径根据调查分析,孕产妇可从电台、电视、报刊杂志、亲友间交流、互联网、专业机构等多种途径获取新生儿护理知识,其中获得最高知晓率的是通过电视媒体,占到70%,其次为医院(60.8%)、亲友家属(52.5%)、书刊(50.8%)、网络(41.7%)、报纸(40%)、妇幼机构(33.3%)、宣传栏(22.5%)、社区卫生服务站(15.8%)、疾病控制中心(9.2%),见表1。

2.2孕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了解、掌握情况孕产妇对新生儿喂养知识了解程度较好,但是对于新生儿应急处理知识以及新生儿生理知识了解、掌握较少(见表2)。

3讨论

经本次调查研究分析,大多数孕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知识都是一知半解,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了解存在很多误区。

3.1新生儿生理知识很多孕产妇并不知道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女婴阴道出血、乳腺肿块、马牙等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在看到新生儿出现这些这种状况后常常会出现不知所措、紧张、焦虑等状况。

3.2新生儿喂养对于新生儿的成长发育而言,母乳是非常天然、营养价值最高的营养支持品,母乳喂养更适宜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增强婴幼儿抗感染能力,增强婴幼儿全身机体抵抗力。但是经本次研究调查分析,大多数孕产妇并没有很好的接受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母乳喂养的好处,甚至有的孕产妇错误的认为配方奶粉的营养成分更多,营养价值更高。也有的孕产妇担心母乳喂养会对自身身体恢复以及正常的休息产生很大影响,担心以后无法快速恢复体型。卢彤阳等研究表明,有43%孕产妇知道吮吸对乳汁分泌有刺激作用,有20%孕产妇可学会判断乳汁充足,有80%孕产妇知道纯母乳喂养。

3.3新生儿疾病预防知识很多孕产妇对于疾病预防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尤其体现在儿童预防接种方面,只有15%左右孕产妇知道免疫程序,20%孕产妇知道婴幼儿出生24h后应该接种何种疫苗。有67.9%孕产妇知道新生儿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筛查非常重要[3]。

3.4新生儿皮肤护理经本次研究调查表明,有73.7%孕产妇知道应该采用婴儿专用护肤品,67.2%知道应用煮沸的温水给新生儿洗澡,68%孕产妇认为新生儿皮肤有红斑应属于正常现象,60%孕产妇知道新生儿脐部出现分泌物,应涂抹碘伏溶液。但是有88%孕产妇并不清楚正确的新生儿洗澡方法,有62%左右孕产妇认为新生儿每次大便后不需要清洗新生儿臀部[4]。由此可见,孕产妇关于新生儿皮肤护理方面的知识仍然比较缺乏。⑤新生儿环境知识。本次研究表明,有95%左右孕产妇知道新生儿居室应该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气,有89%左右孕产妇知道新生儿睡床不应该过于柔软,有86%孕产妇知道新生儿不宜居住新装修的房间,但是有57%左右孕产妇不知道新生儿居室温度对于新生儿有很大危害,只有36%孕产妇知道监测新生儿体温,有70%左右产妇误以为宁捂勿冻对新生儿比较好。这些错误的认识极易导致对新生儿造成一些伤害。

3.5新生儿应急处理知识很多孕产妇在新生儿出现嗜睡、发热、哭声无力、抽搐、皮肤苍白或青紫、食欲下降,拒绝吃奶等症状时,不知送医院就诊。应急处理知识匮乏,极易延误病情。

同时本次调查分析,孕产妇主要从电视媒体、报纸、医院等途径了解新生儿护理知识,从妇幼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疾病控制中心等专业机构获取的新生儿护理知识较少。笔者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应积极开展发放宣传资料、集中授课、个别针对性指导、发放育儿健康手册、播放放录像以及24h咨询热线等多种教育宣传形式,教育形式应尽可能通俗易懂。同时应加大社区及有关机构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嘱咐产妇在孕期应积极学习健康、科学的育儿知识。待产妇出院后,应在社区医疗机构设立专门的新生儿保健热线电话,可能随时为广大孕产妇解答相关疑问,从而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凤梅,王成贤,张静,等.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J].职业与健康,2012,21(6):957-958.

[2]吴琼,何纳,顾萍,等.上海市某区女性流动人口对性病艾滋病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2,23(7):518-520.

新生儿护理知识篇2

【关健词】产科护士;新生儿;早期教育;认知现状

【中途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0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儿早期的潜能开发亦日益受到初生儿父母广泛的关注。在产科病房,护士每天的护理对象不仅是孕产妇,同时还承担着对正常新生儿的护理。随着母婴护理知识不断更新,健康教育内容不断丰富,产科护士还应熟悉跨学科知识,拓宽知识面,全方位为母婴提供优质护理和服务,开展好健康宣教[1]。为此,对沧州市产科护士对新生儿早期教育的认知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沧州市5家医院168名产科护士。

1.2研究内容 采用自行设计的“产科护士对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产科护士一般情况和产科护士对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认知情况两部分。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认知情况又分为两部分:①新生儿早期教育理论知识了解情况:新生儿发育特点,智能发育关键期,早期教育开始的时间、方式,对早期教育和超前教育的理解等。②新生儿早期教育实践内容了解情况:听觉训练、视觉训练、新生儿游泳、抬头训练、爬行训练、与母亲肌肤接触、新生儿抚触、培养良好习惯、培养良好情绪9项内容。共发放调查表170份,回收168份,有效回收率98.8。

1.3 评价方法 对填写完整的调查表统一编码,建立数据库,根据各项内容回答情况,录入资料,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x2处理与分析。

2 结果

2.1沧州市5家医院168名产科护士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的认知基本情况 见表1

由表1可见,年龄组x2= 50.684,p

2.2沧州市5家医院168名产科护士新生儿早期教育实践内容了解情况 见表2

由表2可见, 168例产科护士对新生儿早期教育实践内容中新生儿游泳、新生儿抚触、与母亲肌肤接触较听觉训练、视觉训练、培养良好习惯、抬头训练、爬行训练和培养良好情绪了解的多。可见产科护士对与日常生活工作接触较多的新生儿早期教育实践内容了解较多。

3 讨论

3.1 新生儿早期教育的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父母们不仅希望子女拥有强壮的体魄,更希望其能够全面发展。早期教育是开发孩子潜能的最有效的途径[2]。早期教育是指对于正常儿根据智能发育的规律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活动、促进其智能发育。0~3岁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奠基时期[3]。新生儿的大脑已具备了接受外界良好刺激的条件,早期教育从新生儿开始,可使大脑获得足够的刺激,既可使大脑在功能和结构上更趋完善,又促使潜在能力得到较好的发挥,使正常儿更聪明[4]。

3.2 产科护士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新生儿父母在住院期间由产科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早期教育宣教、示教,可使产妇及其配偶提高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早期教育的知识技能,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本调查发现年龄在26~35岁年龄组产科护士较其他年龄组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的知晓程度高,与26~35岁年龄组产科护士工作、家庭生活相对稳定,自身是生理成熟、精力旺盛、养育子女的黄金期,对孩子的智能发育关注多,易于接受新的育子理念,对早期教育知识了解的较多有关。职称学历为护师和主管护师较其他职称层次的产科护士对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的知晓程度高,与该职称层次护士大多年龄在30岁左右,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自身知识储备和护理经验积累共同作用决定的。本调查也发现虽然产科护士对新生儿早期教育理论知识了解的相对较多,但对新生儿早期教育实践内容了解的并不全面,只对与日常生活工作接触较多的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和与母亲肌肤接触了解较多。为了给予新生儿家庭母婴提供优质护理和服务,开展好新生儿早期教育宣教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故医院应组织产科护理人员和孕妇学校、儿科护理人员、儿保门诊医护人员一起进行早期教育的专业培训,产科护理人员应经常与儿保门诊医护人员联系请教、经常查阅网络资源和书籍不断学习和更新完善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

4 结论

提高人口素质,事关千家万户幸福,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脑科学研究的进展认为环境和经验对智力发展,尤其对早期智力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环境和经验对小儿的影响必须由感觉通道才能实现[5]。新生儿就有感觉能力。产妇在住院期间由产科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新生儿早期教育宣教、示教是非常必要的。产科护士只有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掌握大量的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才能给予产妇及其家庭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才能使产妇及其家庭提高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早期教育的知识技能,从而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严燕萍,刘杏仙,梁美娟. 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产褥期健康指导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2):73-74.

[2] 刘庆柱.浅谈儿童早期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0,7(上):245.

[3] 郭运燕.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1(37):181-182.

新生儿护理知识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从重庆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中抽取109名新生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持有执业护士证书;从事新生儿科护理工作,工作时间大于或等于1年;自愿参加。排除标准:进修护士。由专人负责发放及收集问卷资料。

1.2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所采用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用姑息护理知识问卷(pCQn),以及根据white等和Botwinski改编的问卷量表。调查量表主要包括姑息护理具体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与新生儿姑息护理相关的8个条目的重要性进行等级评定。采用Likert等级计分法,回答“不重要”记1分,“一般”记2分,“重要”记3分,“非常重要”记4分。共发放问卷119份,回收115份,其中有效问卷109份,有效问卷为91.60%。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并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主要采取统计学描述。

2结果

2.1一般资料

被调查的109名参与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1.75±1.57)岁,在重症监护室工作平均(3.70±0.58)年,54.13%未婚,67.89%为本科,56.88%为初级职称。

2.2姑息护理知识掌握情况

大多数被调查者了解姑息护理知识,但是掌握的较差。很少有人接受过专门的新生儿姑息护理培训。本组护生姑息护理知识问卷平均分为(10.73±3.61)分,对姑息护理相关知识的需。

2.3姑息护理需求情况

大多数被调查者,超过56.88%的被调查者认为疼痛控制是在姑息护理培训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其后依次是怎样告知患儿父母或家庭病情的进展(47.71%)及患儿家属不满意时如何沟通(43.12%),可见,与患儿家庭的交流是一个较大的阻碍,需要加强培训。在护理需求中,最不重要的两项为疾病治疗及相关前沿知识(38.53%)和自我的心理调整知识(24.77%)。

3讨论

新生儿护理知识篇4

关键词:多媒体;健康教育;新生儿

新生儿是生命的开始,初为人父母都有着不同的需求,健康教育极其重要。传统的健康教育绝大多数为文字形式,很难真正让家长理解和接受。而采用多媒体方式的健康教育,可针对不同疾病的特点,用大量的护理照片、动画、视频录像、示意图等方式,为患儿家属提供一种图文并茂、记忆深刻、生动真实的健康教育方式。这种健康教育方式通俗易懂,能让患儿家属较好地理解一种疾病从治疗到康复的全过程,使其在出院后能更好地配合护理,让家长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更加科学、规范。我科自2013年1月~2014年3月以来利用多媒体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4年3月对我院niCU630例患儿家长进行多媒体健康教育讲座,其中早产儿375例,重症呼吸机辅助呼吸4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5例,新生儿肺炎56例,缺血缺氧性脑病44例,新生儿黄疸35例,外科疾病7例。家长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15例,对照组315例。

1.2方法

1.2.1成立健康教育小组病房内组成健康教育小组,成员大多在niCU临床工作的高年资护士,受过专业的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有着丰富的新生儿专科知识和工作经验,能从患儿及家长的角度出发考虑和思考问题,为宣传教育内容提供理论依据。

1.2.2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主管护士采用《健康教育处方》的发放或口头的方式宣教。观察组除按常规健康教育外,集中多媒体上课,采大量的治疗前后的照片、示意图、动画、视频录像等资料进行,如最近某种疾病较多,可进行该病种相关知识的宣教;如家长的需要多,则以家长的需求为重点;如新病人多则主要介绍科室环境及规章制度,病房设施的使用,常规检查的目的及配合方法等。每周三下午集中患儿家长在病房示教室,进行多媒体讲课。

1.2.3评价方法每期讲座结束就对两组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内容包括:对多媒体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疾病知识、家庭护理、喂养方式、用药知识、预防保健、应急知识等。发放问卷630份,回收63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4统计学方法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

2结果不同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见表1。

3讨论

3.1有利于护士专业知识的提高高年资护士应用多媒体讲课,通过认真备课、查阅资料,全面掌握了疾病的相关知识;低年资护士可以参与听课,也可以复制相关资料随时学习,同时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培养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1]。因此,调动了护士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了专业理论知识水平。3.2提升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利用多媒体进行健康教育,不仅要求临床护士要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授课技巧,还要求掌握一定的现代化教育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够适应、熟悉和运用多媒体技术[2]。从而使所有的临床护士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努力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3.3增进了护患沟通多媒体健康教育通过非常直观的图片且真实的案例,将家长不理解的问题联系起来,让家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记忆、消化和吸收学习内容,改变以往传统的护理健康教育是责任护士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讲解或操作演示,其家长被动地看、听,感到枯燥、单调,效果不理想[3]。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使患儿家长学会了疾病的预防、护理、保健、喂养等知识,而且使护理人员由被动询问者变为主动教育着,形成了护患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新型护患关系,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亲和力,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4]。而且还增强了家长对于护士的信任度,从而使护理治疗工作更加顺利开展,能有效促进患儿的康复。

3.4增强了患儿家长的保健意识促使家长养成了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了基本的护理技能。同时,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把护理的角色扩展为教育者,把健康教育贯穿于治疗、护理、与患儿家长沟通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增长了家长的疾病护理知识[5-6]。

参考文献:

[1]梁丽军,陈玉英,梁卫沽,等.临床带教老师护理教学查房能力培训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9(8):24-25.

[2]黄华丽.借助音乐多媒体优化小儿外科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2010,12(7):33-36.

[3]CassidyJw.theeffectofdecibellevelofmusicstimuliandgenderonheadcir-umferenceandphysiologicalresponsesofprematureinfantsintheniCU[J].Jmusicther,2009,46(3):180-190.

[4]文金平.病室QQ群在新生儿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2,10(2):76.

新生儿护理知识篇5

关键词:农村;初产妇;婴儿;喂养;护理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tednationalinternationalChildren'semergencyFund,UniCeF)全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提到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个月龄以内婴儿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1]。《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的目标,并提出了"加强爱婴医院建设管理,完善和落实支持母乳喂养的相关政策,积极推行母乳喂养"的策略。但近年来我国母乳喂养率有下降的趋势[2]。但目前全球各个国家的纯母乳喂养状况不容乐观,和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时间还有一定距离。黄秀永调查发现[3],德保县农村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40.74%,影响因素主要有风俗习惯,因做农活不能保证哺乳时间,母亲外出打工,内陷、扁平,自觉乳汁不足、担心营养不够等,因对婴儿护理不当而发生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脓疱疮、新生儿脐炎甚至败血症等。本文对德保县农村初产妇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和需求进行调,旨在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他们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水平和重视,对婴儿进行科学喂养,减少母婴并发症,以促进农村初产妇身心健康和婴儿正常生长发育。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6月,对在德保县人民医院、城关镇卫生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16例,入选标准:①入院后2d内;②无认知障碍及精神病史。年龄21~32岁,平均(25.66±2.71)岁,职业均为农民,学历:小学15例,初中53例,高中48例。

1.2方法查阅有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并经专家审阅、修改。该调查表在正式发放问卷调查表前进行预试验,结果а系数为0.80,重测信度为0.85。该调查表内容有: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和需求、知识来源等4个方面。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包括:正确哺乳姿势、如何预防溢奶、什么叫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有哪些优点、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婴儿添加辅食的时间、添加辅食原则、婴儿用的餐具多久应消毒一次、婴儿口腔护理方法、脐部护理方法、婴儿正确洗澡方法、正常婴儿每天大小便次数、预防臀红方法等13个问题。在认知方面,每个问题分别设有完全不知道(从未听说过)、不知道(听说过但不一定正确)、知道(从电视、网络、书刊等看到过或听医护人员说过,内容正确但不完整)、完全知道(从电视、网络、书刊等看到过或听医护人员说过,内容完整、正确)。在需求方面,每个问题分别设有完全不需要、不需要、需要、非常需要,均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分别计1~4分,分数越高表示受测者认知和需求越高。获得知识来源设有医护人员、母亲、网络、电视、家婆、书刊杂志、朋友、同事,可多选。在调查表前,向调查对象说明目的,并征得同意后发放调查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发放问卷调查表116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有效问卷100%。

1.3评分方法认知评分方法:13项内容满分为52分,46~52分为优秀,36~45分为良好,31~35分为及格,

2结果

农村初产妇对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认知情况:良好8例(6.89%),及格14例(12.09%),不及格94例(81.03%)。需求情况:需要84例(72.41%),不需要32例(27.59%)。知识来源:通过母亲、网络、电视、家婆、书刊杂志、朋友、同事获得60例(51.72%),通过医护人员获得6例(5.17%),无任何来源50例(43.10%)。

3讨论

婴儿尤其是刚出生的新生婴儿,由于各个系统发育尚未成熟,适应能力差,而生长发育速度快,需要的营养又多,如果喂养不当极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营养不良;同时,因新生儿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只有igG,机体免疫功能差,如果护理不当易并发各种感染性疾病。国内报道[4],纯母乳喂养婴儿可有效预防因腹泻和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住院。李凡报道[5],来自农村的新生儿患败血症以挑马牙感染、挤压乳腺致蜂窝组织炎、皮肤烧灼伤为主。婴儿的喂养和护理完全依靠其母亲及其他照顾者对喂养和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和执行率。杨巧玲报道[6],初产妇产后1w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有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社会支持等,产妇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她们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越高。知识是行为的基础,只有产妇及其配偶、家人掌握科学的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才能支持并做好婴儿科学喂养和正确护理婴儿,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然而,本文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产妇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不及格率高达81.03%,总需求率为84.48%,知识的来源主要通过母亲、网络、电视、家婆、书刊杂志、朋友、同事获得占51.72%,通过医护人员学习的仅为5.17%,而无任何来源占43.10%。由此说明,农村初产妇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缺乏,需求率高,部分无任何知识来源,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没有任何团体对农村育龄妇女进行有关婴儿科学喂养及护理知识培训;②基层医院开设的孕妇学校没有这方面知识。德保县农村初产妇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水平偏低,除了希望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外,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农村初产妇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健康教育,以提高他们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程度,改变观念,提高她们对婴儿科学、合理喂养及正确护理方法,对促进母亲身心健康及婴儿正常生长发育有着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人民出版社,2010:139-144.

[2]杨梅,刘娜,杨昌友,等.中国西部5省农村婴儿纯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1035-1037.

[3]黄秀永,陆青梅,农玉碟,等.德保县农村婴儿纯母乳喂养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7):48-48.

[4]徐哲,陈华英,黄丽敏,等.母乳喂养与婴儿因腹泻和呼吸道感染住院之间的关系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11,8(15):2971-2974.

新生儿护理知识篇6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江苏省宿迁市223800

【摘 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18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90例产妇,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2组产妇均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对a组产妇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对比2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a组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技能掌握率高于B组产妇,且a组产妇风险问题发生率低于B组产妇。结论: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产妇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新生儿护理技能,实现产妇产后的顺利恢复,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健康教育;产科护理;应用效果

在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其主要的护理对象为产妇及其新生儿。由于很多产妇没有分娩经验,对于分娩的方式、在分娩前及分娩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照顾新生儿等非常不了解,导致分娩的过程中存在着危险,在分娩后产妇身体恢复不佳,新生儿没有得到有效照顾等问题。因此,对产妇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对产妇实施健康教育,使其能够全面的了解分娩知识以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有助于产妇顺利的分娩及产后快速的恢复。因此,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主要针对于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好产科护理工作,提高产妇护理的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18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90例产妇,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a组产妇年龄在26岁到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3士1.4岁。B组产妇年龄在25岁到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1士1.2岁。

1.2方法

对2组产妇均进行产科常规护理,根据产妇产前的情况实施环境护理、胎儿日常检查、产后产褥病预防护理、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等等,对a组产妇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具体的健康教育措施如下。

1.2.1产前健康教育

在产妇分娩前,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产妇进行分娩知识教育。由于很多产妇为初产妇,没有分娩经验,对于分娩过程不了解,也不知采取怎么的分娩方式最为合适,护理人员可以为产妇介绍分娩的过程,并且通过对产妇各项身体指标的检查,对分娩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以确保产妇顺利的分娩[1]。

(2)指导产妇进行自我观察。产妇在分娩前,会出现腹痛加剧、阴道流血等产前征兆,产妇应该注意自我观察,当出现此种情况的时候,应该及时的告知护理人员,以提前做好准备。

1.2.2产后健康教育

在产妇分娩后,其主要的健康教育措施包括:

(1)饮食教育。在产后,产妇在饮食方面需要重点注意,产后的前几天应该以流质食物为主,然后逐渐的过渡到普食。在饮食上需要注意营养的搭配,确保产妇产后能够快速的摄取营养,以促进产妇产后的恢复。

(2)对产妇进行预防产褥病教育。产妇在产后容易出现产褥病,进而给产妇造成较大的伤害,影响到产妇日后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对产妇进行预防产褥病的教育,护理人员应该要求产妇注意保持下阴的干燥、清洁,勤换内裤,注意做好自我的防护等等。

1.2.3新生儿护理教育

很多产妇没有照顾新生儿的经验,不知如何进行新生儿护理。因此,护理人员还应该对产妇进行新生儿护理教育,确保产妇能够快速的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更好的照顾新生儿。首先,在对新生儿哺乳的过程中,产妇需要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确保新生儿的舒适。其次,做好对新生儿脐部的护理工作,要保证新生儿脐部的干燥和清洁,避免尿粪污染脐部,示范新生儿更换尿布的手法。再次,对新生儿的体温进行观察,如果出现异常,应该及时的告知护理人员,以便于及时的解决,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1.3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标准

对2组产妇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护理技能的掌握率以及风险问题的发生率进行对比。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针对于a组产妇在产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从结果上看,a组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技能掌握率高于B组产妇,且a组产妇风险问题发生率低于B组产妇。a组产妇的护理效果明显的优于B组产妇。在对产妇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其主要的健康教育内容有分娩知识教育、指导产妇进行自我观察、饮食教育、预防产褥病教育、新生儿护理教育等等,通过采取如上的健康教育措施,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产妇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显著的提高,并且快速的掌握了新生儿护理技能,实现了产妇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在产科临床护理中,对产妇实施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健康教育在产科临床上值得广泛性推广。

新生儿护理知识篇7

1儿科护理临床带教存在的问题

1.1带教老师方面

1.1.1带教老师素质参差不齐,带教能力有待提高。一般医院会选择临床经验丰富、有一定带教能力的老师带教,但医学知识日新月异,如老师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再加上带教老师多未接受过教学理论培训,教学方式传统、单一,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能灵活多样、因人施教开展启发式教学和鼓励护生参与[2],使护生被动接受知识,其创造能力和个性很难得到发展。

1.1.2教学时间与精力不足影响教学质量,同时也影响护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儿科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同时由于儿科自身特点,如护理工作繁琐,护理工作随机性较高,较难掌握与患儿沟通技巧,且儿科患者住院天数相对较短,床位使用率、周转率快,工作量相对较大,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加班加点是常事,有时上完夜班碰到紧急情况也要继续工作。而带教老师很难抽出时间耐心讲解护理操作方法等知识,致使护生无法很快进入临床角色。

1.2护生方面

1.2.1主观能动性差,缺乏工作热情。现在很多护生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及奉献精神,实习时积极性不高,有的还抱着“毕业后我不会去儿科”的心态。另外中专护生年龄小,没有意识到工作压力,更有受当前医患矛盾影响,思想压力大,准备放弃护理专业,工作时往往比较懈怠。

1.2.2专科理论知识缺乏,进入临床角色慢。护生在学校理论学习时不重视儿科理论学习,而入科实习前又没有系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缺乏认识;真正接触患者后往往不知所措,不能及时进入角色,或刚进入角色后又要到其他科室实习。

1.2.3临床操作不熟练。由于儿科护理对象的特殊性,操作时往往有家长在旁边,护生在操作时往往有很大心理压力,显得紧张、胆怯,很多家长怕操作失误拒绝护生操作,从而使护生失去很多锻炼机会。同时,新仪器、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更新,护生学习这些新的操作理论知识又要有个过程,更不要说去具体操作了。

1.3社会因素方面

现在的患儿都是独生子女,往往是一个患儿几个家属,对护理的要求很高,对护生缺乏信任感,有的甚至会主动选择服务对象。而现在医疗纠纷很多,医患矛盾很突出,医院放手的积极性也不高,使实得护生在学习期间动手操作的机会更少。

2对策

2.1加强带教老师选拔、考核工作,强化其表率作用。优化带教老师的选拔程序、选拔标准,选择学历高、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护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带教老师。对选拔的老师医院内进行定期培训,除了教学目的、内容、讲课方法技巧等的培训外,还要注重心理学知识培训;同时,鼓励其外出参加各种护理培训班,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带教水平。要加强对作者简介:何梅,女,本科,护师。其的考核力度,新业务、新知识更新情况,教案质量情况,对考核优秀者优先评优评先等。

2.2加强对护生岗前培训,增强其责任心、使命感。对刚入科的护生,前几天重点让其了解儿科环境,熟悉病房护理工作流程、责任划分,熟悉儿科规章制度、工作纪律,强调爱岗敬业精神等。结合儿科情况让其先系统复习儿科护理学理论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意识的增强,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服务要求提高了,医患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2.3以护生为本,提倡更加人性化的带教模式。老师在带教过程中要改变为教而教的旧模式,而要多与护生沟通交流,了解其思想动态,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关心和爱护护生,对护生从业态度有正确引导[3]。在带教过程中,始终带着问题,启发护生去学习,查房时,结合具体病例,有针对性地讲解。尽可能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先让其把操作过程说一遍,不对的地方及时更正,充分理解操作要领和操作细节,操作时做到放手不放眼,必要时在旁进行协助,及时指出问题所在,及时改正,而不是把护生当作工具使唤。为解决其理论知识不足的缺陷,每周定期开办知识讲座,同时讲座要有情景性,设置各种护理工作中情景,如何处理,如何应对,提高应变能力,学会与患者及其家长沟通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总之,护理临床带教是将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转化的重要过程,带教老师要不断改进带教方法,创新带教模式,从心理上多与护生沟通,提高其职业光荣感、使命感,提高其学习和理论操作的主动性,进而提高护生专业水平,培养出适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伍小庆,吴利平.儿科护理的风险要素分析与应对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8):155.

[2]陈利涛,蒲小红,甘秀妮,等.影响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带教因素分析及改革效果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4):324-326.

新生儿护理知识篇8

关键词:健康教育;母婴同室;应用及影响

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作为教学基地,通过对住院患者和其家属有计划的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使其掌握必要的健康卫生知识,戒掉不良生活习惯,建立科学、合理、有利于健康生活习惯的过程。健康教育是产妇产后护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产后护理干预对产妇康复及婴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新生婴儿与他们年轻的父母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对产后卫生保健常识、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和新生儿护理都缺乏必要的了解,因而对初产妇进行指导和健康知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院通过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传统健康宣教,观察组通过我院建立的爱婴病房实行母婴同室护理管理,在对产妇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方法及影响方面总结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现总结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150例为对象,年龄22~34岁,平均(25.78±5.38)岁;新生儿孕周(37.59±1.93),日龄(5.27±3.27)d,两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传统健康宣教,观察组给予母婴同室护理、新的健康知识教育模式。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孕周、日龄、体重、父母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在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进行。

1.2健康教育及护理方法

观察组护理干预:产妇安排在爱婴病房(母婴同室)中,爱婴病房中设有健康知识宣传画,产科护士对其进行常规婴儿母乳喂养宣导,并根据分娩天数每天为其翻阅健康知识挂历为其讲解,并评估母乳喂养有效性。观察组健康教育:健康知识采用宣传挂历方式,内容包括:入院须知;爱婴病房的安全(如:室息、烫伤、捂被综合征及病房探视人员过多等,并全程协助产妇解决困难);产后一天内的产妇护理须知;母乳喂养的技巧、优点;产后卧位指导;新生儿正确吮方法;产后第二天母乳不足的处理方法、饮食指导、日常卫生注意事项;新生儿换尿不湿的图片讲解;产后第三天奶胀的处理,新生儿晚间哭闹、吐奶的处理;新生儿预防接种及疾病筛查宣教;出院须知(内容包括:新生儿护理要点及常见症状处理方法,新生儿的脐部、大小便、哭声及黄疸的观察,尿布的更换,告知产妇产后40天禁盆浴及性生活,定时做母婴健康检查。产妇顺产3个月、剖宫产6个月后上节育环,避免哺乳期再孕)。对照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75例产妇安排于普通母婴同室病房中,婴儿出生开始对其实施传统的健康知识宣教,常规介绍住院须知、医院环境、主管医护人员及简单新生儿护理要点。两组产妇HamD评分与Hama评分及出院问卷调查:Hama焦虑情绪评分包括:紧张;失眠;抑郁;焦虑;心血管、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肌肉系统症状,谈话表现等14内容,以5分法计分。无症状为0分,症状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分别为1分、2分、3分、4分。HamD抑郁评分包括:睡眠困难、罪恶感、精神性焦虑、人格解体、精神分裂、自卑感、自知力、躯体性焦虑、记忆力减退、绝望、偏执症等24项内容,以5分法计分。无症状为0分;轻、中度为1分;重度为2分。评分越高抑郁状态越重。出院时对两组产妇发放问卷调查。

1.3观察指标

日常健康护理知识掌握情况、产后母婴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HamD评分及Hama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日常健康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对照组产妇喂养、沐浴、尿布更换、生理特点等日常健康护理知识的掌握率分别为:72.00%,97.33%,74.67%,66.67%;观察组为:98.67%,98.67%,98.67%,97.33%;两组比较观察组产妇喂养、尿布更换、生理特点等日常健康护理知识的掌握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沐浴护理知识掌握度方面,两组产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及婴儿产后并发症对比

护理干预一月后随访,分别选取产妇和婴儿的皲裂、尿潴留、黄疸、红臀四种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3两组HamD评分与Hama评分对比

出院时两组产妇HamD评分与Hama评分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4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信任度及产后纯母乳喂养对比

出院时对两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两组产妇对医护人员健康知识教育信任度、满意度及纯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优质的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护理人员对产妇和婴儿进行有计划的、细致全面的、带较强针对性的产后护理,对婴儿的健康及产妇产后恢复,预防母婴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爱婴医院以来,在国内母婴同室已逐渐推广使用。健康教育是产妇产后整体护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医院的服务要求与日俱增,护理工作既要满足病人多元化需求,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医疗对象的特点开展个性医疗服务,使其享受到物有所值的高质量医疗服务。健康教育既是医院护理的重要职能,也是治疗手段。

在健康知识宣教的过程中,护士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健康知识教育,可增进产妇及家属对疾病预防的保健知识。健康挂历是一种独特健康知识宣教方式,其内容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可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产妇及家属,有效提高其认知水平,帮助产妇树立母乳喂养信心,同时弥补医务护理人员口头宣教中的不足,提高护理满意度,营造了温馨的爱婴病房,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信誉度及服务水平。传统产后卫生管理宣教被动简单,在婴儿出生后给其家属简单介绍一些注意事项。健康知识教育在开展母婴同室后,护士采用多元化、针对性的宣教(如:宣传画讲解、示范、集中播放影音资料),既向产妇和家属传授护理常识,又指导产妇对新生儿喂养,讲解母乳优点及技巧,指导产妇观察新生儿反应、大小便性状、如何更换尿不湿、测体温及呼吸运动等,将家属护理、母婴同室护理及哺乳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如:室息、烫伤、呛咳、捂被综合征及病房探视人员过多等)等科普知识讲解给产妇及家属。对暂不能与婴儿同住的产妇,哺乳由护士指导挤奶,保持乳汁分泌。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妇在通过健康教育宣教后,产妇喂养、尿布更换、生理特点等日常健康护理知识的掌握率高达98.67%,98.67%,97.33%,显著高于采用传统产后卫生管理宣教的产妇。

宣教健康知识教育宣教形式的多样化,采取座谈讲解示范、母婴室挂健康知识宣传画、播放音像资料等,可巩固宣传效果,从而推动母乳喂养,教会产妇新生儿沐浴、保暖方法、喂养常识、计免程序使用、辅食选择等健康知识,为新生儿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研究中,经健康知识教育后的母婴并发症率均明显低于采用传统产后卫生管理宣教的母婴,健康知识教育后的产妇出院信任度、满意度、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85.33%、89.33%、88.00%,均显著优于采用传统产后卫生管理宣教的产妇。此外,我院研究中,经健康知识教育后的产妇出院时HamD评分及Hama评分明显低于传统产后卫生管理宣教的产妇。新生儿刚离开母体时,生活能力、免疫力低下,需要产妇及其家属的精心护理才能健康成长。因此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还要掌握相应的人文、社会及心理学知识,才能耐心的与不同文化层次的产妇及家属有效沟通,并作出全面评估和系统性的培顺、宣教。

参考文献

[1]张桂秋,闫树英,杨晓燕,等.健康管理对出院后产褥期母婴健康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18(3):293-297.

[2]余海珠,吴剑,王悦华.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因素研究与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21(6):649-651.

[3]徐海宁,李敏香,林望.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4,34(12):1973-1975.

[4]冯彩英.营养指导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9):4718-4719.

[5]李娉霞,雪丽霜,葛圆,等.独生子女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1):5136-5138.

[6]刘萍花,肖亚.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3):5402-5403.

[7]喻诚华,薛小红.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9):140-142.

[8]夏红霞,朱志萍,杜兰芳.产后健康宣教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产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5,14(3):313-315.

[9]高哈尔,王培玉,马德福.母乳喂养时间与产后体重滞留的研究进展[J].卫生研究,2015,44(6):1019-1022.

[10]郭丽侠,杨宇艳.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的早期监测与干预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5):2363-2364.

新生儿护理知识篇9

1.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儿科护理与成人护理相比,其护理内容复杂、工作紧迫、护患关系特殊。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结合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及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儿科护理工作者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护理学生更好地掌握对健康儿童日常护理与营养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各年龄期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新生儿期护理的重要性:表现在对新生儿的喂养、保暖、指导家长护理新生儿的眼、鼻、口、耳、脐、臀等方法,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婴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婴儿生长迅速,但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疾病,此时的日常护理尤为重要。幼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幼儿的行走和语言能力逐渐增强,但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伤害;免疫功能不健全,依然易感染疾病;大小便的训练、睡眠时间的养成护理等极其重要。学龄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迅速,对其饮食营养搭配、生活自理能力、体格锻炼、团体意识、品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极其重要。青春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是人生的过渡期,体格成长迅速,要注意儿童的营养、认知、心理、行为等的养成,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此外,加强青春期生理卫生等也尤为重要。

3.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用性一是做好儿童保健能够提高我国儿童综合素质。用所学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家长科学地对孩子实施日常保健护理,锻炼孩子体格,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二是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广的前景。针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岗位和我国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在校期间学好儿童保健护理,除了可以在相关医疗单位寻求就业岗位之外,还可以开设婴儿保健馆、儿童保健知识培训班、儿童健身馆、儿童营养师、考取孕婴证,等等。这就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率。

二、“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定位的几点建议

1.加大“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学时比例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更多家长重视儿童的日常保健预防护理。但根据对儿童家庭访视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家长对于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和保健知识还很缺乏,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在校期间能够掌握更多更好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和提高家长对孩子的保健预防意识,这样就能够减少或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我国儿童的身体综合素质。

2.提高学生“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达到高职医学教育“三基”“五性”的基本要求。应把“应用型”、“专业型”、“能力型”作为《儿科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改革的突破口,制定可行性、实效性的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结构,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课时分配少的弊端,构建新的实验课程结构。例如多增加婴儿抚触、婴儿被动体操、幼儿体操、预防接种的方法和技巧练习,提高在校生儿童保健的操作水平。

新生儿护理知识篇10

【关键词】儿外科;新护士;带教;体会

儿外科是一个专科性极强的科室,患儿病情变化快,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自己的需求,因此护理要求高,需要有一批理论扎实、技术过硬、言行一致、谦虚谨慎且具有敏锐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专科护士。此时的儿外科也开始由单纯的临床护理逐渐转向以病人身体心理社会几方面兼顾的整体护理,近年来我们在带教中不断摸索和实践,就如何培养儿外科的新护士,使其尽快进入角色,提出以下几点体会。

1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方面

儿外科护士对患儿的健康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具有为儿科护理事业奋斗的决心,具有较高的医德修养,对于不能诉说表达情感的小儿慎独及诚实地对其服务。

2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学习

儿外科护士应具备熟练的技术,增加儿童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通过高年资护士讲述专科护理心得,使新护士对儿外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护理有系统的认识,在临床带教中老师更应注意理论结合实践,充分利用自身积累的经验指导新护士对患儿应观察什么、重点观察什么是否对每个细节观察到位、怎样观察才能得当及时。发现问题,排除不利因素,确保护理安全,使新护士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观察病情的技巧。

3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儿外科是一个对专科护理技术要求极高的学科,特别是因穿刺成功率不够理想,患儿哭闹不配合,家属心疼患儿等因素导致新护士有紧张、恐惧的心理,所以在新护士刚进行专科性强的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带教老师要在旁协助,并以自己的经验加以指导,减轻心理压力,护理中要态度和蔼、动作轻柔、一丝不苟,使小儿感到温暖,获得家属信任,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提高技术水平,增加自信心。

4做好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