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典型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5:41

临床护理典型案例篇1

1研究的基本思想

按照教学规律《内科护理学》教学应有近1/3的临床见习或实践教学,但教学进度往往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高峰季节难以完全同步;此外,某些典型和重症病例的患者也常常因见习学生过多而拒绝配合;床旁见习教学,学生也只能看到疾病过程的一个点,不能对整个病程有直观的、全面的学习。网络案例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电视教材、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件,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真实地再现典型的临床病例,加强学生对疾病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从而解决了教学中临床病例资源不足的难题。案例库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基本条件之一,通过典型病例的引用,可以使课堂教学直接延伸到临床一线。

2案例库的建设

2.1案例的入选标准

2.1.1典型性与真实性

案例就是典型材料,任何一个案例的选取都要具有一定代表性。入库的案例越是典型,揭示疾病发展的规律越是深刻,借鉴的普遍意义也就越大。而案例的真实性,则可以培养学生针对每个实际病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库的建设当中,我们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撰写和采编,依托一线医务人员,将临床日积月累的真实病例的照片、录像等资料输入计算机精心编排和制作,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例的典型性与真实性。另外,我们还将通过互联网、其他单位开发的音像视听资料以及学术期刊、著作、综合性报刊收集到的原始案例进行分类、整理、编写和制作。

2.1.2针对性与目的性

案例讨论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典型案例启发学生建立一套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视野和角度来看待问题。因此,我们对入库的案例要求其最大限度体现培养发展学生这些能力的需要。同时,入库的案例还着眼于实现《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所规定各个专题或各个章节的要求,每个案例都具有相应的教学目的,反映出不同的教学内容。

2.2案例库的制作

2.2.1充分运用网络教学的优势,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将采集撰写的案例用Dreamweaver、Flash等工具制作成为网络版多媒体课件。学生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用浏览器来阅读,也可在多媒体教室访问。学生在对某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学习时,可以不受教学时数的限制,自己安排学习的进度和内容,方便了自主学习,且留给了更多思考的空间。案例库中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有机会主动地获取知识、自由发挥特长,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功能设计上共采用了六个功能模块,包括案例目录、学习目标、案例分析、理论学习、试题库、自学测验。课件交互性强,操作简单,案例的相关知识链接在后,需要时可直接查询;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临床护理典型案例篇2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消化内科;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4-0-02

消化内科是医院诊疗科室中患者数量较多的一类科室,且消化内科疾病多为慢性病,病情进展复杂,发病诱因多样,故患者临床护理需求同样具有多样化特征,故开展有效护理实施方案对于临床护理质量、患者病情缓解效果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受当前传统护理学临床教学模式限制影响,护理医学生在临床学习中,虽然可得到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有效深化、完善,但临床技能难以得到有效锻炼及提升,故临床护理教学难以达到实际教学预期,且从深远层面分析,护理技能作为护士临床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护理要求,对于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缓解及护理需求的满足均具有积极意义,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较低,则可增加医院岗前培训工作负担,且可在一定层面上增加各类护理问题发生风险,影响医院整体诊疗服务质量及良好形象的树立,局限明显[1-2]。故本文将以案例式教学方法及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对此类教学方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作用及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教学中临床护理教学实施提供完善参考依据。

1传统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弊端分析

1.1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传统临床护理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及护理技能示范、实践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但理论性知识教学侧重较为明显,故导致护理学学生在临床学习中,仅仅是获得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补充完善,实现积累,但缺乏有效实践引导,对各类理论知识进行深化,而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学生仅可通过带教教师护理示范及指导对自身护理技能不足加以调整,难以在充分临床实践基础上,实现掌握,与校内教学无明显差异,长此以往则易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进入明显被动学习状态,降低临床教学效果[3-4]。

1.2临床教学内容局限明显临床教学内容局限主要体现在临床护理实践教学方面,虽然理论教学时间占比较高对于学生证件考取理论知识考核内容具有积极影响,但缺乏充足临床实践时间,也仅仅只是实现对各类理论知识的表面理解,难以通过实践加深认识,且传统护理临床教学中仅仅是针对科室常规护理技能进行教学指导,对于患者症状表现、病情进展具有复杂性特征的消化内科患者而言,无法满足其个体化及症状针对性护理需求,从而影响护理实施质量及效果[5]。

1.3临床教学效果难以满足学生发展要求目前,对于学生核心素质涵养的培养已成为我国各层级教学活动的主要开展目标,对于护理学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而综合技能素质作为核心素质涵养培养中的重要内容,便要求护理学教学中需加强对学生各方面护理综合技能的有效培养,以满足行业未来发展需求。故在传统临床护理学教学中,忽视临床护理技能教学实施重要性,则可能对学生毕业后求职就业造成明显限制。

2案例式教学发展介绍

案例式教学是依托于“情境案例教学”所发展而来的新型教学方法,要求在小组教学模式基础上通过相应案例分析处理,灵活应用学科所学理论知识,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专业案例分析后,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实现共同学习及共同提升,且在此类教学实施中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明显提升作用,还可实现对学生问题解决综合能力的有效改善,在市场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方面均有显著应用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依据教学重点需求合理选取案例,并需教师做好对教学进度安排的有效掌控。对于案例式教学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在我国仍处于基础应用研究阶段,在临床诊疗医学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对于临床护理教学仍存在较大研究空白,故下文将就按历史教学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为此类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发展提供理论基础[6-7]。

3案例式教学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3.1消化内科住院医师中的规培应用住院医师规培教学是案例式教学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主要应用领域,在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培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实现教学。临床带教前先由带教教师依据本院消化内科规培内容撰写典型病案内容,其后依据教学要求设置课前引导内容,组织规培医生自行组队后,对病案资料分析后进行思考题解答、讨论后,选取代表准备讨论发言。临床带教期间需先由各组选派代表对思考题解答内容进行回答后,由小组成员对回答进行补充,如其他小组成员存在疑问,则需在提出问题后,由各组合作进行解答,解答内容观点阐述完毕后,则需由带教教师对病历资料及背景资料引导规培医生进行综合思考,以便启发其临床诊断综合思维,提升病患诊疗分析能力[8]。

在吴东方《C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指出,实验组规培医生经教学后的理论成绩为(85.13±6.93)分,操作成为(83.77±7.00)分,且教學满意度为8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9]。

3.2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其主要在相关护理模式教学中加入应用,起到辅助教学作用,常见教学措施如下:在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及延续性护理模式教学中,借助案例式教学法由临床带教教师选择典型病例为课前教学引导,其后由护生自行组队,小组成员数量为3~4人为宜。临床教学前需要求护生根据自身病患接触、相关护理文献检索阅读情况对典型病例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护理解决措施进行组内讨论分析,其后在教学实施中由各组对分析结果进行辩论阐述,阐述完毕后,需由带教教师提出问题,引导护生在小组讨论基础上独立思考,进一步完善护理解决措施,并根据教学目标设置相关课后复习导学问题,深化学习效果[10]。

在黄红艳《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现代消化内科护理教学思路探讨》研究中指出,观察组护生经案例教学法临床带教后,其专科理论、技能考核及综合考试成绩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升,且观察组各维度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护生综合能力评价及带教教师能力评价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1]。

临床护理典型案例篇3

1.1教学方法

(1)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收集、编写临床典型病例,病例难度适中,紧扣临床;并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好导入的问题。(2)在儿科护理学的课堂上,向学生呈现病例,跟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病例讨论后发言,授课教师进行总结;(3)课堂教学结束后,派发给学生一份设计好的典型护理病历,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完成该病例的护理病历。

1.2效果判定标准

考试评价:满分100分,理论课占80分,护理病历书写考试占20分;问卷调查:教研室自行设计针对授课效果以及学生感受进行评估的问卷,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60分,回收60分,回收率100%。

1.3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试成绩及病例分析比较

两组教学方案理论考试成绩及病历书写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实验组30名学生理论考试得分为78.45分,高于对照组60.67分,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护理病历书写的考试得分为17.76分,高于对照组学生12.53,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考试总分分别为86.21和73.2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问卷调查比较

两组教学方案问卷调查结果比较如表2所示,实验组学生对于案例教育的满意率,包括教学效果、提高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各项内容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探讨与思考

病案导入教学,是基于实操性训练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上组织学生对典型病例的分析与讨论,来完成教学要求。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临床典型病例的导入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避免理论教学的枯燥,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并能培养学生临床的思维模式。

在病例导入的教学过程中,病例的编写与问题导入设计关系到教学成功与否,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病例之前,要做足充分的准备,首先是对学生情况的调研,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其次是对临床病例的选择,临床病例分成两种情况,有紧扣临床实际的典型病例,也有紧扣护士资格考试的病例,在导入时我们采用的是紧扣临床的又能满足教学要求的病例。教学导入的设计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的提问首先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每个问题之间又要环环相扣,最后要把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埋在问题中,从而达到教学要求的实现。在病例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组织课堂讨论,要注意分组的人数安排,一般在4~6人/组,由学生自行决定发言代表,在学生发言时要适时提问,在提问中加深讨论,并对提出新问题的同学加以鼓励,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

临床护理典型案例篇4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届高职护理11班(48人)作为实验组学生,2013届高职护理12班(50人)作为对照组学生。两组学生所用教材,教学大纲,授课教师,教学目标,教学课时,各个章节的授课教学均相同。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成绩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加以病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具体方法是教师针对相应的章节内容设计典型临床病例,把学生分组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让学生联系学过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学院图书馆的各类医学期刊和计算机网络查阅学过资料,协商并制定解决方案,然后课堂学生主讲,教师点评,师生互动,课堂学习气氛浓厚,有些病例采用角色扮演法演示所给定的情景,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法逐步系统讲授,课堂教授,多媒体辅助教学,观看电教以及临床见习等方式授课。

2病例的选择以及注意事项

2.1病例选择要紧扣教学大纲

将病例从患者发病,就医,住院,手术到出院的全过程分阶段编写,针对患者的住院的整个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编写3~4个相关临床护理问题。牵涉的临床护理问题要突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易出现,易忽略,易失误的问题和知识点来设计相关病例,并要求侧重于临床护理操作。外科的治疗大多是通过手术完成,学院特别重视模拟手术室的建设。

2.2编写病例的注意事项

病例选择最好来自于临床实践的真实病例,也可以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病例。教师设计的病例必须做到。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表达简洁,内容丰富。案例的内容与教学时间要相适应。病例中的问题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典型到一般,循序渐进。教师应尽可能地把平时教学中学生反馈较多的问题以及属于学科前沿或者是有争议性的问题引入病例教学,做到针对性强且具有实用性。

3病例教学法的实践环节与实践内容

3.1实践环节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操作是外科护理学教师迫切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设置具体生动的病人病情,具体全面的辅助检查,实施具体的护理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

3.1.1选编病例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备课时根据外科护理学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及目标的需要,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系统性的临床真实病例,加以修剪设计,编写成准确,严密。重点突出的教学案例,再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围绕病例创设一系列难易适度,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且问题要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3.1.2学生预习教学内容

课前三天将典型病例及创设问题发给实验组学生,要求学生预习相关课本内容,查阅有关资料,寻找问题答案,最好能提出新问题,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3.2实践内容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扼要讲解相关概念,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根据所授章节内容选择临床典型病例,病例采用角色扮演法演示所给定的情景,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主要内容选择护理专业常见的实际操作项目;如外科手术前的准备,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穿脱手术衣,各种手术部位的消毒,外科洗手法,识别器械,绷带包扎和心肺复苏等。

4考核与评价

4.1考核

两组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按大纲要求命题考试,采用教考分离,统一安排考试,按标准答案,由课题组老师统一改卷,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每项操作成绩按百分制计分,将各项操作考试成绩相加计数平均分即为技能考核成绩,然后对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

4.2问卷调查

本课程结束后,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两组研究对象自主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该问卷内容包括学习积极性等15个方面,各项目分好,一般,差3个评价标准。调查问卷统一发放,当场收回,收回率100%。

4.3统计学处理

考试成绩与调查数据以SpSS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研究分析;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自主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效果评价均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C<0.05)。

5总结

临床护理典型案例篇5

【关键词】皮肤性病学见习课中设计

皮肤性病学是一门与其它学科不同的学科,形态学是其主要表现。临床课间见习是学生通过与病人面对面交流,观察皮损形态,让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不断增强感性认识,让较为“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化为“生动、实在”的临证病例,增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课堂讲授中的难点与疑点,进而获取课堂上难于体现的临床知识,并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临证能力,初步形成医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我们将典型病案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见习中,为了解教学效果,选择秋季2003级预防本科38人和2004级护理本科46人及春季2003级本科班169人作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253份,现分析如下。

1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1.1主要思路

首先,皮肤病的皮损形态是一个连续性的变化过程,不同阶段表现不同,学生见习时主要是观察皮损的变化,但在见习中大多数病人可能已经通过了各种药物治疗,皮损处于不典型状态,而学生对病种的认识仅局限于书本和课堂授课所讲的典型皮损变化,对于发展中或后期皮损概念不清,导致教师在讲解时出现困难,学生理解出现问题。其次,近年扩招学生后,每周在我科见习的学生达4个班,每个班平均40人,门诊和病房分成两个小组,每组见习生20人,在狭小的空间环境中,每周每天的见习导致病人逃避或处于不配合状态,学生的见习兴趣明显受到影响。最后,由于病房的病种有限,门诊的病种随机性较强,学生可能在见习过程中仅见到几种常见病或某种少见病的某阶段皮损变化或是超过教学大纲不需掌握的疾病,对于学生来讲可能达不到对课堂知识的运用和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因此对学生的知识扩展性有一定的限制。

在当今医疗体系改革的转变期,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特殊阶段,病人有拒绝教学示范的权利,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医生和病人的关系,让学生学会如何与病人交流,达到真正见习的目的是见习教师面临的挑战。典型病案多媒体教学法可以解决目前见习课中所面临的尴尬局面。

1.2研究思路和方法

讲授大课时教师可以将一个典型的病案图片应用在教学中,在较短的时间内讲解病变的过程,但将一个典型病人的病史、临床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合起来,追踪病人在治疗后病程演变过程,大课堂无法完成,这样见习课安排典型病案多媒体,利用启发式教学的原则进行教学,就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通过多媒体将一个典型疾病的首诊临床表现和病史特点展示后,让学生根据上课的内容,提出自己可能的诊断,必要时教师可给予启发,其他同学补充,最后得出诊断要点和鉴别要点,然后逐渐再展示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皮损的演变,疾病治疗后的转归和治疗手段,最后老师给予总结,讲明分析案例的临床思维过程,归纳出临床规律,通过一个完整病例的全程演示,指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学会提问,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让学生对这种疾病进行强化性记忆。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弥补教学中书本知识和临床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此教学法形成双向交流方式,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教学气氛,同时还强化了知识的吸收。用现实病案加深了学生对重点内容和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使临床皮肤科教学收到更大的实效[2]。

1.3研究工作方案

在皮肤科临床见习前,选择教学大纲要求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常见、少见、重症住院病人,收集详细病史,采用首诊照相、摄相,追踪治疗期间及愈后的皮损演变过程,具体的治疗方法现场操作(包括有关的药物或物理性治疗手段),最后通过adobe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对图片素材进行处理和加工,使其突出“典型性”,完成一个高质量的课件Cai[3]。例如:天疱疮病人,病情严重且病程较长,住院期间可追踪不同时期的疾病演变及治疗上的变化,并且追访出院后的病情变化。这种教学可以贯穿在每次见习课的第二课时或专门留出一次见习课进行病案展示,这种教学方式是临床见习病人后辅助的一项手段,可补充和完善病房或门诊因季节性导致现有病例的不足和病例的不典型性,或病人不配合,教师无法进行统一授课的缺陷,可保障我们基本教学内容的高质量完成。

2教学改革方案实施

我们利用每班最后的一堂见习课,选用多个典型病案进行多媒体授课,平时的常规见习做对照组,进行教学评估。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统计资料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如下:表12003级预防、医疗本科和2004级护理本科对“典型病案多媒体教学法”评价调查(略)

表2教改实施问卷调查表情况统计(略)

3讨论

我们在皮肤性病学见习课中设计典型病案多媒体教学,通过对三个年级共计253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普遍反应病案的演示过程对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本病整体理解、对将来遇到该病不同病程阶段的诊断、对活跃思维,增强综合学习能力、对加强重点内容的掌握及对提高记忆力、引导基础知识和临床联系、提高思考分析能力有帮助或很有帮助,但仍有10人认为无帮助。提示我们的教案准备或讲课老师的讲解仍有一定的不足。另外,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同学对此次的教学改革抱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及改进方法,希望增加更多的典型病例,各种疾病各个病程的照片或摄像更多一些。从临床实际入手,减少提示性诊断,以分组讨论形式更好,以学生为主,多与学生交流,将所讲授的内容讲解的更详细,更加注重学生吸收知识的效果,并希望推广此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许克祥,周小玲.临床课间见习的思考与探索[J].中医教育eCm,2004,3(2):19-21.

临床护理典型案例篇6

关键词:pBL教学法;实习护生;专科个案护理;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275-02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在实训室中选取2011年级高职高专护生共计82人,年龄在19~21岁。全部为女生。分成11个实习小组,每一小组7~8人。

2.方法。①传统教学法。当实习护生在进入专科实习的第一轮学习、还没有接触专科pBL教学观念时,给予传统教学方法施教,专科实习时间为6周,实习结束进行专科护理考试。②pBL教学法。pBL教学法于学习护生进入专科护理学习的第二轮开始。以一个实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专科病区总带教老师为导师,共同组成一个pBL学习小组。专科实习时间为6周,实习结束进行专科护理考试。具体教学步骤详细叙述如下:第一步,给出临床个案及其本身需要解决的问题。带领护生到病房与患者见面,告诉学生该患者的主诉、临床诊断等主要病情,指出患者现有的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有哪些,要求护生找到正确答案。可以去图书馆查阅图书、杂志等资料,可以去网上收集资料,还可以翻阅教科书,也可以向其他临床护理老师请教。但是,每一个同学必须在一周内完成对该患者的护理计划,并准备在一周后,现场解答患者可能提出的、有关本疾病的任何问题,包括发生发展、转归、预后以及出院后应该如何保健、如何预防等。第二步,小组交流。小组讨论交流时,设主席一人,记录员一名。小组交流由主席主持,记录员全程记录讨论过程。护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交流发言,共享学习收获,交流过程中,可能由于文献资料来源不同,某些问题可能会产生不同意见。此时,可以由护生自行查证资料,达成一致看法,然后由辅导老师评判、指导,并归纳总结出本个案护理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对各种观点进行点评,指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醒护生做好充分准备去接受患者现场的提问。第三步,本专科实习结束时,采用与传统教学法同样的考试方法,进行考试。③评价方法。通过临床真实病例考试,得出成绩。考试结果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理论笔试成绩,二是患者的满意率调查。经过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果。

二、结果

1.两种教学方法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2.两种教学方法考试过程中患者满意率见表2。

三、讨论

1.文中所采用的方法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方法提供新的启示。①同一实验对象更具有可比性。本文实验过程中,采用对象不变的对照方法,进行教学效果比较,尽可能地避免了教学条件的可变性导致的差异出现,得出的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②真实病例考试法在实践教学中具有推广意义。本文中采用了临床真实病例参与的考核,体现出护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紧密关系,提醒学习者学以致用;同时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促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地更新知识,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提供最佳服务。

2.pBL教学法在临床专科个案护理教学中的优越性。表1~2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方法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及提高病人对学生的满意率等方面比较,p

3.高实习职护生具备在临床专科个案护理教学中实施pBL教学的基本条件。①1969年美国的Barrows教授首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将临床问题引入基础课中,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形成了一种小组教学模式。实习小组加上教学导师恰好符合这种教学模式。②护生到了实习阶段,已经完成了所有课程体系的学习,具备了关于专科疾病的系统知识基础,只是还不知道如何运用而已。在临床专科典型个案的护理中运用pBL教学法,可以较好地通过问题引导护生回顾、复习教材内容,并且通过其他资料途径查找相关证据,二者结合运用指导实践,以解决专科个案护理中的实际健康问题,很好地实现了多学科理论知识的综合及运用问题。

4.临床专科个案护理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是用到实处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实习护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然后通过自学、查阅文献资料、向护理老师请教等多种途径,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以及解决程度怎样,又是新一轮问题的产生过程。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学习知识、运用、再学习、再运用的循环过程,是一个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因而本质上是一个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pBL教学法的优越性越大,对教师的要求越高[1]。

5.临床专科个案护理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使实习护生得到了自身的职业价值的体验。长期以来,医学与护理学教育存在的最大难题是理论脱离实践。这一问题导致的结果是:医学、护理学生感觉所学知识无法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临床专科个案护理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使实习护生通过不断地学习、解决问题、再学习、再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真实的病例中体会到工作成就感,体会职业价值,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除此以外,同其他作者实验结果一样,pBL教学法能显著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2]。

6.pBL教学法是熟悉和提高临床专科护理水平的良好途径。典型的某个临床专科个案病例是最能代表本专科疾病特点的病例,其治疗护理基本包含了该专科疾病的全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因而临床专科个案护理教学,实际上是一种专科护理综合培训。无论是对于护生还是本专科的在职的护理人员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pBL教学法适合用于护理实习生的临床专科个案教学,该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增加患者的满意率等方面,较之传统教学方法具有显著优势。

参考文献:

[1]颜巧元,王菊香,吴红艳,等.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查房质量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32-234.

[2]毛慧玲,翟云起,张桂荣,廖琪,张玲玲,等.pBL结合案例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中国医药指南[J].2013,4(11):372-373.

临床护理典型案例篇7

1.1研究对象

2012年,便利抽样法选取进入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实习的护理本科生100名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观察组年龄19~23岁,平均(21.14±0.83)岁;对照组年龄19~23岁,平均(21.08±0.89)岁。两组护理本科生均为女生。

1.2方法

观察组护理本科生采用CpR护理实习教学路径联合CBL教学法。对照组护理本科生采用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教学法。两组护理本科生均由护师职称以上的临床教师实施带教,实习时间均为1个月,每轮有4~6名学生,每组2~3人。临床带教共计7个学时,其中模拟人操作练习均为4个学时(每学时45min)。

1.2.1观察组教学方法

我院护理部根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疗建议》和教学大纲要求,通过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临床教师收集CpR经典抢救案例编辑成《经典案例集》,共分为初、中和高级三档。教师选取合适的经典案例贯穿于CpR护理实习教学路径中,形成CpR护理实习教学路径表。师生按路径表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循序渐进地完成所有带教的内容和目标,临床教师随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给予干预。

1.2.2对照组教学方法

按急诊护理教学大纲要求,实施教师讲解,学生集中听讲,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集中讲解CpR理论模拟CpR操作演示学生模拟CpR单人与团队技能训练情景案例演习参与临床实践CpR综合技能考核。课后同样提供技能培训室给学生开展临床综合技能训练,不少于4学时。

1.3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后按照《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CpR操作要求,采用我院护理部编写的“CpR单人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和“CpR团队综合技能评分标准”进行考核,两组学生CpR团队综合技能考核均选取相同案例,两项成绩各占技能成绩的50%,总分100分。实习结束时比较两组学生CpR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同时在情景案例的演习中,对两组学生以开始施救为起始、以模拟人重新恢复心跳为结束进行计时,比较两组学生CpR救护速度;最后调查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满意率,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考核成绩和模拟人情景案例的演习计时均用x珔±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本科生学生成绩的比较

两组护理本科生除护理程序、人际沟通、健康教育CpR单人技能考核等方面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外,医护协作、组织管理、护理文书书写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护理本科生CpR综合技能考核总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两组护理本科生情景案例的演习计时比较

观察组学生耗时5~14min,平均(9.72±3.23)min完成心肺复苏的救护;对照组学生耗时8~17min,平均(11.88±2.98)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p<0.05)。

2.3两组护理本科生对教学方法满意情况的调查

观察组护理本科生对CpR护理实习教学路径联合CBL教学法的满意率为96%,而对照组护理本科生对传统教学法的满意率为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体会

3.1保证临床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近几年,虽然国内各大医院的临床科室根据护理学生实纲制订了临床实习教学路径表,但比较含糊、笼统,不易把握,可操作性不强。而我院设计的CpR护理实习教学路径是将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实习教学计划的总路径分出一个侧枝作为子路径来实施。该路径表的设计将CpR教学内容细化到每个学时,使师生能按路径表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循序渐进地完成所有CpR教学内容和目标,有利于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能够明确CpR的学习目标、内容、程序,提高护生实习的主动性和应用性,避免师生互动的盲目性,使CpR培训内容更标准化、具体化和有预见性。此路径表具有简洁、实用,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整个路径的整体规划对提高实习学生学习CpR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具有挑战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乐于接受,学生对观察组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为96%。通过该路径的实施同时提高临床教师的理论与技术水平,有助于临床教师规范教学内容,保证临床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护理部对临床护理教学的规范督导,督促临床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和道德修养完善,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3.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临床思维

对照组学生采用以教师授课为基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法,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差、学习热情不高,且临床实践不足,难以形成系统的临床思维,容易制约学生思维发展,不利于提高学生在早期临床实践中处理问题的能力。观察组学生在CpR护理实习教学路径联合C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依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循序渐进地导入有针对性的、典型的、可操作性强的案例,可以使护生由浅入深地将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如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应用到临床实际问题中,更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景案例的演习培训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情境中建立真实感受,将临床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冲突、矛盾和危机事件引入课堂。不同情景的案例要因人、因地、因病因不同而展开相应的急救措施,使学生真正脱离单一的模拟人CpR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也锻炼了沟通与应变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在真正实施CpR救护中能够做到医护配合默契、组织管理协调、护理程序准确、护理文书严谨、人际沟通流畅、健康教育有效。尤其是以观看我院自拍CpR团队配合经典案例情景剧为课程总结,更加深了CpR团队配合的理解与运用。同时,CBL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地、积极地发言,表达观点,临床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予以指导,且在该过程中学生的文献检索、逻辑推理、口头表达,归纳总结、综合理解能力均得到锻炼和提高。所以,先进的护理教学方法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新型的临床教育思维模式形成,并能有效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的能力。

3.3倡导以案例为基础的团队配合考核机制,有利于培养综合急救能力

CpR国际新指南尤其强调团队配合,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过于公式化,缺少情景训练和实际操作时的灵活运用能力以及团队配合能力,学生反复机械地练习操作程序,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团队合作多数项目中占有优势,在情景案例的演习中,观察组学生耗时5~14min,平均(9.72±3.23)min;对照组学生耗时8~17min,平均(11.88±2.98)min。观察组护理本科生能更快地进行救护,极大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从而使学生能在今后职业生涯里提高职业自豪感的信心。而临床急救多数是靠团队配合来完成,CpR护理实习教学路径联合CBL教学法,将临床常见的典型案例贯穿其中,将急救现场的紧张氛围和医护之间的默契配合融入到CpR护理实习教学中,能够训练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评估、正确决策、团队合作和果断实施的综合急救能力。所以我们注重团队配合模拟演练、情景案例演习、临床实践等环节的训练与考核。

4小结

临床护理典型案例篇8

【关键词】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护理干预

作者单位:462600河南省临颍县人民医院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起病急,死亡率高,受到心内科医生的关注。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由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不明显,因此更需要早期的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死亡率。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常伴有心悸、胸闷、气短、上腹痛等,偶伴有胸痛及放射痛[2],有些患者伴有并发症的发生可直接导致死。笔者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治疗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选取了我院收治的2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在治疗与手术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并与同期进行常规护理的20例患者进行对比,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4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8±69)岁。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扩张血管,缩小心肌缺血范围或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操作,两组患者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术前护理在手术进行前,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沟通,语声要轻柔和蔼,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以排解患者在术前的担忧情绪影响手术的效果,将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告知患者家属,并告诉患者放松心情配合医生治疗,将手术成功案例介绍给患者,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同时还需要将手术中要注意的事项告诉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使用静脉滴注溶栓类药物进行治疗,如尿激酶、链激酶等;通过检查确定患者除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外无其他疾病;通过患者家属了解患者平时的状况,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予以疏导;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病情或家属要求为患者提供iCU病房,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包括血压、脉搏等进行不间断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联系主治医师,实施抢救;由于患者心肌梗死,因此尽量减少患者的活动量,必要时当吸氧,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训练患者在床上进行排泄、吃饭等常规项目,减少患者的活动量,降低消耗量。

122术中护理在手术进行前给予患者抗生素,防止手术中的感染;手术室的温度一定要保持在20到25摄氏度左右;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心电监护,必要时应给予吸氧等急救措施。

123术后护理术后要调整饮食,减少胆固醇、脂肪等的摄入,防止血液粘稠形成血栓再次阻塞血管出现梗死;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术后身体状况,包括有无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若患者出现疼痛、焦虑等症状可给予患者止痛药、镇静剂等缓解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判断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并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保持室内的空气流畅,室内整洁干净,若患者不能自理,医护人员应增加患者的翻身频率,每天更换一次床单,防止或减少褥疮的发生;若患者不能正常活动护理人员应进行常规按摩;若患者能自理,应适量增加患者户外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术后应注意定期到医院经行检查。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与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

治疗组患者心力衰竭1例,心源性休克1例,严重心律失常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且经过治疗后95%痊愈;对照组心力衰竭4例,心源性休克2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经过治疗后80%痊愈。如表1所示:

3讨论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为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一种,由于其症状表现不明显因此称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若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气短、呼吸困难、全身乏力、头晕、头痛、牙痛及上腹不适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时[3],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期。若患有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等均可引发并发症的发生,而有临床资料显示,多数患者死于并发症,因此并发症的防治也不容忽视。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主要有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包括左心衰和右心衰,左心衰的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呼吸困难等,右心衰的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恶心、呕吐、尿少等;心源性休克又称“动力衰竭”,主要表现为血压降低、脉搏减弱、心率增加、面白肢凉等;正常人心率为每分钟60~100次,当心脏的起搏点发生异常,严重者便为严重心律失常。

根据数据显示,治疗组95%痊愈率,对照组仅有80%痊愈率且有死亡病例。因此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对于不典型急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是十分重要的,本次研究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治疗组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且护理干预还降低了患者发生抑郁症的机率,提高治愈率,因此使患者得到全面的护理,值得广泛应用于其他疾病。

参考文献

[1]孙小慧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及护理干预.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200201.

临床护理典型案例篇9

本研究旨在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在5年制英语本科生口腔护理学教学中开展以病例导入为基础的教学法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索我国医学各专业在临床课教学中开展病例导入式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

口腔护理学;病例导入式教学法;问卷调查

口腔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口腔颌面部解剖与生理,牙体、牙周、及颌面部组织病的基本理论,从而运用临床护理程序,对其疾病进行预防和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病例导入式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method是根据pBL原理设计的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是以病例为基础,问题为先导,分析讨论为核心,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1]。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能够训练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处理具体病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临床学科教师实际教学过程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1研究对象

全日制五年英语护理本科生10级与11级,采用统一培养方案培养。10级37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11级为实验组,三个班共计93人,采用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

2研究方法

2.1教学实施

通过网络平台,提前一周将授课ppt课件发给班级,学生了解讲课内容和教学要求,利用图书馆专业工具书、网络熟悉课程的概述、发病机制、护理评估、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操作过程。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结合典型病例对难点、重点、不理解的内容重点讲授。

2.2采集典型病例

选择在我院门诊、病房就诊的患者中典型病例。颌面部间隙感染为例,患者表现颌面部肿胀、畏寒、发热,如累及咀嚼肌引起张口受限;播散至眶下间隙,引起视力受损;累及喉头,引起呼吸困难甚至“三凹征”。逐一留存患者上述表现图片。在治疗上,脓肿形成后采用脓肿切开术,录制脓肿切开术的操作过程。颌面部间隙感染常见病因为下颌智齿冠周炎,患者由于下颌骨退化,无萌出空间,智齿萌出受阻,甚至倒伏。收集患者X线片,用于向学生讲授无法萌出、萌出不全、倒伏的智齿。制作ppt课件时,将上述资料导入,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学生结合临床表现及真实的图片、X线片,增加对知识的理解、思考和掌握,增加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2.3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教学的效果评估

2.3.1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期末考试考同一难度系数的考卷进行考核,其平均成绩进行比较。

2.3.2问卷调查

从课堂信息反馈、知识运用、能力培养设计问卷,共提出12个问题。每个问题答案的为两个,需填报“是”或者“否”。

2.4问卷的统计学分析

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的统计运用x2检验;问卷调查按照每个问题的打分分别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运用t检验或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实验组与对照组口腔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期末考试出题,考题来于我院教学办公室的口腔护理学试题库试题。考题的难度系数相同,包含客观题和主观题。2010级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为88.00±7.71。2011级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为94.11±2.93。两组口腔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在2011级英语护理本科生教学中导入病例的教学法。经过比较传统教学法和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结果显示(88.00±7.71vs94.11±2.93)。说明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有益于传统教学法,提高了学生成绩,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问卷调查中发现,专科理论知识掌握、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归纳总结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师生交流增加、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掌握口腔消毒灭菌方法等方面,以病例导入到教学中具有明显优势,和传统教学法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在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医学生使命感责任感、掌握口腔感染传播途径方面,无明显差异。其原因在学生学习的地点是学校,未进入临床实践,故对实际操作技能不完全掌握。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具有模拟临床情景,具有高度的拟真性,教学效果良好,值得在医学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临床护理典型案例篇10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教学模式

1.目前《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护理教学模式守旧。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工作方式也从被动执行医嘱转向主动地为护理对象提供全面整体的护理,这就要求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应该发展成为对人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与文化和精神进行全面评估,实施身心整体护理的现代护理教育模式[1]。

1.2教学手段有待改革。

《内科护理学》理论性强,知识面涵盖广,实践性要求高,传统单纯的课堂讲授常使学生感到内容抽象难以理解。

1.3部分教学内容落后。

我国的护理教育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临床实践对护理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需求,同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讲授的往往是疾病典型临床表现,或病人的典型症状与体征,而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进步与疾病自身的变异,这就造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1.4内科见习带教缺乏规范。

临床见习是护生接触临床的起点,是从护理理论学习过渡到临床实践的桥梁,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接触病人和临床实践的机会,而且让学生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并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病人的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健康教育中,培养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高等院校因大量扩招导致教学资源不足、典型病例难找等问题[2],从而在见习时部分同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差,如在阅读病历时,只埋头于护理记录单,忽视病历中相关疾病知识。

1.5教学水平有待加强。

培养护理学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护理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然而,我国目前的护理师资队伍素质相对较低,尤其是高等护理教师学历偏低,知识面相对狭窄,知识结构老化问题较突出,已无法满足现代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

2.《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对策探讨

2.1改革护理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改变以往护理教育雷同于医疗教育的模式,利用护理程序讲解疾病护理,逐步形成以护理程序为指导的教育新模式。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学生接触临床的时间,可有效提升护生的职业素质和临床能力。

2.2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2.2.1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

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借助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这些媒体优势,以形成一种更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是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典型病例录像等为主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3]。内科护理学临床表现的直观性强,教师很难用简单的语言、动作把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中恰当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通过对感官刺激,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2.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展现出鲜明的影像,辅之以生动的语言和音乐渲染,让学生置身于课本所述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感受力,再经过老师巧妙设问,使学生从单纯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学习知识[4]。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或是现场模拟等方法生动地展示一份准备好的病例资料,模拟病案中患者向学生提出护理问题要求学生解答,之后针对此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讲授;或者让学生模拟病患并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通过启发、引导、鼓励等方法让其他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之后结合学生论述的优点与不足进行讲评,进一步加深印象。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能达到巩固教学内容,解答学生疑问,启发和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而且能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2.3pBL教学法。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为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应该在《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中引入这一观念。首先,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鼓励自主探究;其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争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它不仅对理论学有益处,而且可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2.3积极革新教学内容。

在坚持课程体系科学性的同时,将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医疗护理技术的进步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充实教材的内容,注重案例教学,把当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引入到课程之中去,缩短护理教育与临床工作之间的差距。

2.4规范临床带教,提升带教水平。

护生的临床见习是旨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巩固课堂传授的知识,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提高临床教师的带教水平和育人意识,做到教学相长。其次,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讨论教学法进行临床见习带教,临床见习带教时选取恰当的病例,并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出问题,让同学带着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由带教老师根据学生们的结论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加深对临床内科疾病整体护理的掌握。

2.5提高老师队伍的素质,改进教师队伍结构。

要培养高层次的护理人才,首先必须培养高层次的护理专业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掌握最新临床动态与仪器使用方法,使知识更新速度和临床实践一致;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如高等院校深造,对外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使护理学科多元化、国际化;提高科研教学水平,认真学习研究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育与科研共同发展。

3.总结

在医学护理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本文针对《内科护理学》教学的现状,提出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改革内科护理学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对内科护理学教学手段的改革,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出适合临床工作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小耘,骆郁林.展望21世纪的护理教育[J].山西护理杂志,2000.14,(3):103-105.

[2]田樱.浅谈护理高职教育中《内科护理学》教学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