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方法和技术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7:23

嫁接方法和技术要点篇1

关键词:落叶果树;育苗技术;寒地

1寒地落叶果树传统的育苗技术

在我国,寒地落叶果树通常采用的育苗技术为低位嫁接苗技术。嫁接苗是指把某一品种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植株的枝干或根上,待接口愈合后长成的苗木。嫁接苗技术能够保持母树的优良性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使果树较早地结果,因此,在果树的栽培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

1.1低位嫁接育苗技术的技术要点

低位嫁接育苗指每年的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在距离地面5到10厘米的地方,进行芽接栽培。在运用这一技术时,要求选择优良的砧木,这样的砧木要与接穗能够亲密地结合。在培育砧木时,要选择播种的实生苗,这种苗根系深、寿命长、抗性强、能够进行大量繁殖。为了较早地进行嫁接,可以采用摘心的方法,这样可以促进苗木变粗、生长。在芽接或插皮按时,为使砧木“离皮”,可以在基部培土,施肥灌溉,促进砧木形成层的活动,使操作变得便利。

1.2低位嫁接育苗技术的优缺点

采用低位嫁接育苗技术进行寒地落叶果树育苗,具有较高的成活率,技术操作简单。但是这种育苗技术育苗时间长,嫁接成功之后要至少等上2年,苗株才能出圃。在定植后,一般需要四五年之后才能结果。因此,采用这种嫁接育苗技术,经济效益比较低,等待的时间比较长,短时间内无法收到很大的经济效益。在加上市场上水果品种更新的速度加快,这种育苗技术已经赶不上水果品种更新的要求。

2寒地落叶果树新的育苗技术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市场水果品种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传统的低位嫁接苗技术已经很难满足现在寒地落叶果树育苗的要求。因此,人们把目光投向了高位嫁接育苗技术。

2.1高位嫁接育苗技术的技术要求

高位嫁接苗技术是指首先培育高位嫁接砧木苗,然后按照幼树整形时候的营养面积进行移植。在基部形成一到二层主枝,然后在每一个主枝或者主干上硬枝嫁接新的品种接穗。有的也可以直接在距离地面50厘米左右的地方进行硬枝嫁接。采用高位嫁接育苗技术,砧木苗的时间培育需要3-5年,要实行严格的土肥水管理。

每年的4月中旬到5月下旬是高接苗繁殖的好时期,人们将培育好的高接砧木进行新品种接穗的嫁接,一般砧木主枝接口需距离砧木主心干30-40厘米,在中心干上,接口需距离最近主枝50到60厘米,在每个接穗上,至少有4个芽,当在主干上接一个接穗时,要使接口与地面的距离保持在50厘米左右,并且接穗上必须有8-10个芽。等芽在萌发之后,要抹去一些新梢,只留下部分合适的。还有一些新梢没有长在接穗上的,也要及时地进行清除。对于每一个接口,都要加以保护和处理。当风大时,要将砧木和其他的适当物品固定在一块,增加砧木的稳定性,防止新的芽被风吹折。在7月初,要对新的树梢进行第一次摘心,在8月中旬对新梢进行第二次摘心。在整个高接苗的繁殖时期,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加强对新苗的土肥水管理,这样才能保证苗木的营养,促进苗木快速地生长。

在定植高接苗时,一定要注意高接苗的土坨,这样才能减少伤根,使苗柱成活率提高。一般选择定植高接苗的时间为3月的中下旬和4月上旬。高接苗一般在当面就能嫁接,第二年就可出圃,进行定植。在每年9月中旬,要用铁锹等工具在高接苗周围挖一个直径为30-40厘米、深度为大约40厘米的土坨,在周围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再把土回填进去。在土坨内还要浇灌一定的防冻水,避免果树在温度过低时冻死。

在采用高位嫁接技术时,还要注意高接换头,这是一种更新品种的好方法。在幼树期或者初果期,在中心干和基部主枝上长出的各种小枝上选择适当的部位,分别硬枝嫁接新的品种接穗。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只留下砧木基部的二层主枝和中心干,然后在上面直接高接新的品种接穗。采用这样的方法,新品种能够快速成长,很快地成形,能够较快地结果。在第三年,果树可以结果,等到四到五年,果树就可大量地结果。

2.2高位嫁接育苗技术优点

采用高位嫁接育苗技术,能够缩短育苗时间,当年就可以嫁接,第二年便可定植,第三年便可结果。其次,采用高位嫁接育苗技术培育出的果树,产量高、品质优、口味好,这都是低位嫁接育苗技术比不上的。所以采用高位嫁接苗技术能够更加满足市场的需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采用高位嫁接育苗技术也有缺点,那就是这种嫁接技术较难掌握,对定植技术的要求高,如果处理不当,果树很可能死亡,因此采用高位嫁接育苗技术的最大缺点就是成活率问题。

3总结

寒地落叶果树为人们提供日常一些基本的水果食品,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人们对水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新的需求,因此要加快落叶果树的育苗速度。在我国常见的寒地落叶果树育苗方法有低位嫁接育苗法和高位嫁接育苗法,这两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人们更倾向于采用高位嫁接育苗技术。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技术还要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才能满足落叶果树育苗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圣华.落叶果树抗寒性研究进展[J].北方果树,2007,(11).

嫁接方法和技术要点篇2

【关键词】核桃;嫩芽嫁接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砧木本实验所用砧木均选用普通核桃2年生实生苗。2005年和2006年芽接实验未经平茬处理,2007年对供试砧苗于嫁接当年春季3月上旬地面以上2cm处全部进行了平茬,待新梢萌芽长至0.5——1m,基径1.0cm以上时进行了芽接试验。

1.1.2接穗选用当年元月中旬经全圃重剪后萌发的无病虫害、半木质化、基径1.0cm以上的生产健壮的枝条为接穗。主要品种有香玲、鲁光、薄壳、辽核、中林、辽核3号、辽核4号、陕核1号、西扶1号、西扶2号、京861等。2005年对采穗母树未进行重剪,2006年和2007年选用当年元月中旬全圃重剪后萌发的无病虫害,半木质化、基径10cm以上的健壮枝条进行嫁接试验。

1.1.3嫁接工具采用双刃嫁接刀进行嫁接,刃片间距3.5——4.0cm、要求刃口锋利,切口平整。

1.1.4包扎带选用长20cm,宽2.0cm的白色塑料条。

1.2嫁接时间

嫁接时间: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核桃生物学特征,嫁接时间选择在5月中旬至6月底较为适宜。2005年嫁接时间为5月23日——6月9日,2006年嫁接时间为5月21日——6月17日,2007年嫁接时间为5月25日——6月23日,但总的来说,以温度22—28℃,空气湿度40%左右最为适宜。

1.3嫁接方法

1.3.1接穗采集管理在经过重剪的采穗母树上,选半木质化,基径1.0cm以上的健壮枝条,于嫁接当天进行采集。采后立即剪掉复叶,叶柄保留1cm,分品种100条上覆少许叶片捆扎,并挂好品种数量标签,运回后放入室内,地面铺湿麻袋将接穗分层叠起,上覆湿麻袋,洒水保湿即可。接穗最好随接随采,以免接穗失水。

1.3.2砧木选留经春季平茬处理的2年生砧苗,采用隔行挖除的方法,使每666.7平方米留苗4500——6000株左右,宽窄行排列,以便于施肥、灌水和嫁接。选择基径1.0cm以上,嫁接部位直径0.7cm以上的砧木进行嫁接。

1.3.3芽片选择嫁接前要在室内对接穗逐条进行筛选。选择生长健壮、枝条光滑、芽子饱满、芽基平整、无病虫害的穗条,剪成30——40cm长的枝段,雄花芽不能用于嫁接。

1.3.4嫁接方法采用大方块芽接方法。用双刃刀在接芽上下同时横割1刀至木质部,在接芽两侧分别纵横一刀,在砧木的嫁接部位用同样方法取下与芽片同样大小的树皮,然后从接穗上取下生长点(护芽肉)完整的芽片,迅速贴在砧木上,用母指压紧叶柄用塑料条绑严扎紧,使芽片生长点(护芽肉)与砧木贴合。嫁接时要对准形成层,绑扎时要松紧适宜,以防损伤形成层,影响接芽成活。

1.3.5嫁接部位一般在距根颈部25—50cm之间。部位过高则砧木较细,操作困难,抹芽工作量大;部位过低操作不便,砧木与芽片薄厚差异较大,芽片不能与砧木紧密贴合不利成活。嫁接工序完成后,在砧木嫁接部位以上保留2片真叶剪砧,1月后再次剪砧,春季掘苗前从接口以上1cm处剪掉砧木干桩。

1.4圃地管理

1.41灌水在嫁接前一周要对砧苗进行灌水、松土和除草。嫁接后根据降雨情况适时灌水,如果嫁接后一直未下雨,在10天之内应灌水1次。

1.4.2除萌抹芽第一次剪砧后要及时将砧木的萌芽抹除,以利接芽萌发。抹芽时一定要细心,不能漏株漏行,避免把接芽抹掉。一般嫁接后15天接芽开始萌发,1月内接芽萌发率可达70%以上,新梢高生长可达20cm左右。9月下旬后,对接芽未萌发的砧木停止抹芽,待来年春季萌发。

1.4.3防虫施肥嫁接后每隔10天喷一次杀虫剂,连续喷2次。接芽萌发率高达到80%左右时,开始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2次,以促进新梢生长。喷肥应在下午6:00时左右进行。

1.4.4剪砧松绑嫁接1月后,当接芽抽出达10cm以上时,从接口向上留10cm再次剪砧。其次从接口背面用单刃刀片划塑料带,去掉绑缚,松绑时注意不要划伤砧木。当接芽抽出新梢达20cm以上时将砧木的老叶全部去掉。

1.4.5摘除幼果在嫁接40天后,要及时将新梢所结幼果全部摘除,以防影响新梢生长,降低苗木质量。

1.4.6套袋保温秋季嫁接苗全部落叶后,对嫁接成活苗木采取套袋越冬保护措施,春季解冻后去掉。

2结果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在5月20日至6月中旬的最佳嫁接期内,以采穗母树重剪、砧木平茬处理、及时抹芽除萌、分次剪砧去叶、加强水肥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嫩芽嫁接技术,嫁接成活率达93.1%—100%。2007年利用这种技术完成芽接349370株,成活率325263株,成活率达到93.1%,有部分品种成活率达到100%,而2005年和2006年的芽接成活率仅为83%和86%.现将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2.1不同砧木和接穗处理方法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3年的试验研究证明,采取不同的砧木和接穗处理方法芽接成活率差异十分明显,例如:砧木是否进行平茬、接穗是否重剪对嫁接成活率影响很大,经砧木平茬和接穗重剪处理的嫁接成活率高。

2.2伤流对嫁接成活的影响

试验观察表明,未进行平茬处理的砧木嫁接后伤流量较大,2005年和2006年芽接后,砧木剪口有大量伤流溢出,1周后大部分芽片因伤流浸泡而变黑死亡。2007年经平茬处理的砧木剪口未发现伤流,芽片一直保持嫩绿,接口愈合快,成活率很高。伤流影响嫁接成活,主要是芽片浸泡在伤流液中,氧气供应不足,细胞呼吸受阻,加之伤流内含物单宁的影响,在砧穗结合上面形成了黑色"隔离层",阻碍愈合组织形成,使芽片难以愈合。

通过砧木平茬,犹如给砧木放水一般,有效地解决了嫁接期间出现伤流的问题,同时使砧木和接穗同步生长,提高了砧穗愈合能力,提高了芽接成活率。

2.3嫁接期温度降水对成活率的影响

经试验观察,核桃嫩芽嫁接愈伤组织形成所需要最佳温度为22——28℃。低于16度时愈伤组织不能形成,超过34度时抑制愈伤组织形成。其次,嫁接后4天内无雨成活率高,如遇阴雨天成活率明显降低,雷阵雨对嫁接影响较小。

3小结

(1)优质核桃嫩芽嫁接技术适用于生长期嫁接,最佳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该技术具有接芽利用率高,新梢生长快,当年可以出圃、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优点。

(2)正确运用嫩芽嫁接技术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嫁接时间、掌握好砧穗的木质化程度、砧木平茬接穗重剪、连续抹芽除萌、分次剪砧去叶。这项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技术措施才能保证嫁接成活率和苗木质量。

嫁接方法和技术要点篇3

[关键词]砧木 接穗的培育 嫁接方法嫁 接苗的管理

一、嫁接原理及其有关生理特征

植物在受到伤害时,由于创伤刺激产生大量的愈伤细胞。愈伤细胞进行分化繁殖,形成愈伤组织,这就是植物受到创伤后具有的再生能力。嫁接是削取砧木和接穗的一部分二者的密切结合,通过愈伤组织分化结合而成为新的植株,是利用植物再生能力的一种繁殖方法。

二、嫁接技术

瓜类的嫁接技术包括砧木、接穗的培育、嫁接方法、嫁接苗的管理,直到培育成健康的嫁接苗的全过程。

1 砧木

适宜的砧木首选应选择抗土壤传播病害的种类,主要解决西瓜抗枯萎病的问题;其次要选择与西瓜亲和性好的种类;三是嫁接后结出的果实对品质无不良影响;四是嫁接时要操作方便。西瓜嫁接用的砧木,根据其亲和性,抗病性,及品质等性状来衡量,其优劣依次是瓠瓜、南瓜、冬瓜、西瓜。

2 接穗和砧木苗的培育

营养土的配制,营养土要求疏松、肥沃、保水保肥、无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营养土配置是园士2/3,腐熟厩肥大1/3,每立方米土中加过磷酸钙l公斤,腐熟鸡鸭粪5~10公斤。为方便操作和管理,一般彩用塑料营养袋。

2.1接穗

2.1.1接穗的西瓜多采用撒播

最好播在育苗盘子中,因为有利于土壤温度提高,可以移动。随时调整位置,争取更多的光照条件,土壤湿度容易掌握,使接穗胚柱粗壮。为接穗成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播种前先将营养土浇透,把种子均匀的撒在上面,上面盖1~1.5厘米的土,覆盖地膜,以保持苗床温湿度一致,防止水份蒸发。揭膜要在下午或傍晚进行,早晨揭膜有时会使苗结水,造成失水而死。

2.1.2苗期的管理

及时除去地膜,降低苗床温度,是防止下胚株过份伸长的关键,当幼苗出土后白天温度降至20~25℃,夜间不低于是18℃为宜,控制浇水。嫁接前1~2天,适当通风,以提高适应性,浇水使嫁接挺拔,便于操作。

2.2砧木苗的培育

砧木种类和嫁接方法不同,对嫁接时砧木的要求是不一致的,以葫芦砧为例,采用顶插接,劈接以第一真叶开展为宜,如砧木胚株过细,嫁接时下胚株易开裂,如过大,株腔空,影响成活。如果采用靠接,则葫芦砧可以适当小些,与接受穗苗的大小接近,以便操作。南瓜砧嫁接时适宜苗龄则较小,采用顶芽和劈接以显真叶为宜。幼苗过大,胚株空,同时南瓜砧木根系容易引起衰老,从而影响缓苗,影响嫁接成活。(1)播种:一般点播在营养袋中。(2)苗期管理:砧木种子较大,覆盖应相应增厚,其它管理同西瓜接穗苗。砧木工嫁接前1-2天应控制浇水,以免嫁接时胚株裂开,而降低成活率。(3)砧木、接穗嫁接适期相遇,以上介绍了接穗和砧木嫁接苗的适期以及各自的培育方法,如何使二者适期相遇,是保证顺利嫁接的重要环节。通常是通过播种期来撑握。如南瓜作砧木,采用顶插接和辟接法时,砧木在嫁接前7~10天播种,接穗6~7天前播种,也可以同期限播种。靠接时砧木在嫁大的场所不宜。

3 嫁接的方法

嫁接应在没有直射阳光,温暖,背风和湿度大的场所为宜。早春嫁接一般设在塑料大棚或温室内进行嫁接,若是晴天必须进行遮光,防止阳光直射造成穗砧失水死萎蔫。影响嫁接成活率。室内温度保持在于26~28~C,湿度越高越好,有利于嫁接苗伤口的愈合。顶芽插接操作方便,成活率高,工效高,其操作如下:

3.1顶芽插接法

将砧木用竹签从子叶一侧用力支掉生长点及两面侧的腋芽,也可以用手将砧木心叶斜向拉掉,然后用竹签平面朝下,在砧木一侧子叶中脉与生长点痕交界处成75度角,沿胚轴的内表皮斜插一个深约7-10毫米的孔,以不划破外表皮,隐约可见竹签为宜,如果用力过大,竹签穿破表皮,接穗插入时尖端外露部分易生自根,定植后以土壤接触就失去了嫁接的意义。

取接穗苗,可以不带根用左手拇指与中指轻轻的将两片子叶合拢捏紧,食指顶住下胚轴,右手用刀片自子叶下1~1.5厘米处削成斜面长7~10毫米,切面一定要平直,然后用左手拿砧木,右手取出竹签,随后把接穗切面朝下插入孔中,使砧木与接穗切面紧紧吻合,同时使砧木与接穗子叶呈十字形。最好将嫁接夹子在嫁接处夹紧,用左手拇指与食指轻轻压一下夹子,使砧木与接穗切面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嫁接时砧木与接穗苗大小适宜,嫁接技术熟练时也可不用夹子,但缓苗要晚期1~2天。

技术要点:①砧木粗状,蹲实不徒长的苗。②适时嫁接,砧木苗具有刚开展的一片真叶,或真叶一叶一心,接穗为刚开展的子叶苗。③接穗苗一定要平直,因此嫁接用的刀片要锋利,一般切削200次以后要及时更换.嫁接工具要注意清洁,经常用法75%的酒精擦拭,防止病菌侵染.切面必须朝下插队入砧木孔中,④砧木用竹签捣孔时不宜过大,使接穗插入后有一定的压力。⑤离土嫁接时,嫁接苗把嫁接苗放入保湿的塑料袋子中,防止嫁接苗失水而萎蔫,有利于切口愈合。顶插接法,方法简单,伤口愈合好,成活力率高,嫁接效率快。

3.2劈接法

先将砧木生长点去掉,用刀片从两片叶子的中简一侧向下辟开,长度1~1.5厘米,注意不要将整过茎劈开,否则子叶下垂捆难,将接穗从子叶下胚轴两面各削一刀,削面和平共处1~1.5厘米,将接穗插入砧木劈口处,使接穗与砧木表面平整.然后用地膜剪的条带捆3—4道.将地膜带一端压在未劈开的一侧子叶间即成.成活后不用解开捆扎物,随着嫁接苗的生长捆扎物会自然松开.或用嫁接嫁子嫁上.

技术要点:①嫁接适期砧木具有1片真叶,接穗子叶展开.辟切法从砧木两片子叶中间一侧向下切开,避免把砧木整个胚轴切开,否则子叶下垂捆难。②接穗两面切削一定要平直。③捆扎要紧,使砧木与切面一定要密切吻合。④嫁接后把嫁接苗放在保温保湿的塑料袋子中。优点是伤口愈合好,成活率高,以后发育也好,但易断。

4 嫁接苗的管理

嫁接苗成活率的高低,除了与砧木的种类、嫁方法、嫁接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外,嫁接后的管理也至关重要,要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来加速伤口的愈合和幼苗的生长。

4.1温度

嫁接苗适宜的温度白天是26~28℃,夜间是20~22℃。

4.2湿度

保持湿度是关系到嫁接成活的关键。方法是利用塑料棚,苗床浇透水。嫁接后顾之2~3天棚内密闭,使湿度达饱和状态。嫁接后3~4天,早晚空气湿度大时,开始少量通风、换气,以后逐渐增加通风时间和通风量。7~10天后,按一般苗床湿度管理。

4.3遮光

在棚外覆盖草帘,竹帘等。

4.4大约十天以后,嫁接苗成活并开始生长,要除去捆扎物或夹子

嫁接方法和技术要点篇4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于2009年4月至8月在房山区农科所示范基地16号、25号日光温室内进行,日光温室山墙和后墙厚75cm,后坡厚30cm,脊高3.8m。育苗嫁接试验在25号温室内进行。定植栽培管理试验地在16号温室,面积400.2m2,前茬作物为甘蓝。

1.2试验材料与方法

1.2.1试验材料

试验供试接穗材料为北京203,供试砧木材料为黑籽南瓜、白籽南瓜。

1.2.2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以黄瓜自根苗为对照,选择黑籽南瓜和白籽南瓜两个砧木,采用贴接法、靠接法、插接法、双根嫁接法4种嫁接方式,共设置白籽贴接、黑籽贴接、白籽靠接、黑籽靠接、白籽插接、黑籽插接、双根嫁接和不嫁接(自根苗)8个处理。设置保护行。

试验于2009年3月4日开始育苗,3月18日、19日嫁接,4月11日采用小高畦的方式定植,定植株行距为40cm×75cm,每667m2定植密度为2220株。8月11日拉秧。

每个处理的田间管理水肥、病虫害防治措施一致。在黄瓜定植前结合整地施展翅牌有机肥2000kg,腐熟鸡粪1000kg,复合肥50kg。

1.3黄瓜嫁接技术要点

1.3.1品种选择

根据不同的种植茬口应选择适宜的接穗品种,本试验选择适合春茬种植的北京203,该品种植株长势中等,叶片较小,结瓜早。砧木品种必须选用抗病、抗逆能力强、与接穗亲和力好的优良品种,本试验采用的是黑籽南瓜、白籽南瓜。

1.3.2种子处理

将种子放在55℃的热水中不断搅拌不少于20min,当水温降到30℃时,继续浸泡12h,用手搓去种皮上的黏液,将种子放在干净的纱布袋中保湿,然后将纱布袋置于28℃的环境中催芽,待70%种子露白时播种。

1.3.3播种技术

不同的嫁接方式接穗及砧木的播种时间不同。靠接法、贴接法、双根嫁接法接穗比砧木早播4~6d,而插接法砧木比接穗早播4~5d。双根嫁接的砧木白籽南瓜和黑籽南瓜播在同1个穴盘内。

播种时将种子放在装好基质的营养钵内,浇足底水,水渗下后将种子点播在营养钵内,覆土,覆土厚度1cm,再覆盖地膜,以利提温保墒,促进出苗。

1.3.4黄瓜插接法嫁接技术

当黄瓜子叶展平,心叶1cm左右,南瓜第1片真叶长出3~5cm,第2片真叶0.5cm时为嫁接适宜苗龄。

将砧木的生长点用竹签剔掉,用竹签向下斜插入深约0.6~0.7mm深的插孔,不要插透胚轴外表皮,不能角度垂直而插在胚轴的髓腔内,竹签暂不拔出。

在黄瓜胚轴上子叶下方1cm处向下斜切1刀,刀口深至茎粗的2/3,长约0.6~0.8cm,再在其背面斜切1刀,使胚轴形成两面有切口的楔形。拔出竹签,将接穗立即插入插孔中,用嫁接夹固定接穗。

1.3.5黄瓜靠接法嫁接技术

当砧木真叶半展开,黄瓜的子叶展平、第1片真叶破心时为嫁接适期。

嫁接时用刀片在南瓜幼苗下胚轴距子叶约0.5~1cm处按35°角自上而下斜切1刀,切口深度为茎粗的1/2。

在接穗子叶节下1.2~1.5cm处,按35°角自下而上斜切一刀,切口深度为茎粗的2/3。然后将接穗的舌形楔插入砧木的切口中,用嫁接夹固定,使黄瓜子叶压在南瓜子叶上面[4]。

采用靠接法嫁接的黄瓜苗,7d左右伤口愈合,用刀片在愈合口下切断黄瓜根,在愈合口上切断南瓜生长点,去掉嫁接夹。

1.3.6黄瓜贴接法嫁接技术

当砧木长出第1片真叶,接穗子叶展开时为嫁接最适时期。用刀片削去砧木1片子叶和生长点,椭圆形切口长5~8mm。接穗在子叶下8~10mm处向下斜切1刀,切口为斜面,切口大小应和砧木斜面一致,然后将接穗的斜面紧贴在砧木的切口上,并用嫁接夹固定。

嫁接方法和技术要点篇5

[关键词]核心技术嫁接;病变风险;病理分析;案例推理;技术全寿命周期;机制

[中图分类号]F4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3)10-0066-05

众所周知,对于技术密集型企业来说,核心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最为关键的因素,能否获得核心技术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我国企业绝大多数都缺乏核心技术,并深受其害。在本世纪之初,大批国内企业嫁接mp3核心技术进行产品出口加工,由于需要向核心技术专利方缴纳45美元专利费,企业仅获利1.5美元。而目前,国内不少出口企业也要和越南等欠发达国家瓜分这“刀片利润”。可见,我国不少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生存状况更加艰难,如何获得核心技术是我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企业获得核心技术包括自主创新和技术嫁接两种途径,前者是指企业可以持续自主创新、积累和试错性探索而获得核心技术,后者是指企业通过资本运作以较高的代价嫁接核心技术或者借助于开放式自主创新的嫁接方式获得核心技术。显然,第一种途径比较慢,而且企业要承担技术与市场开发的双重风险,中国“龙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第二种途径虽然省去了首次自主开发核心技术的环节,算是一种捷径,但由于核心技术价值高而供给量极少,其供求双方又存在先天性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加之新产品市场运作中潜伏着巨大的风险,嫁接中易引发恶性“病变”(以下简称病变),进而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如何发现核心技术嫁接中的病变,并有效地构建病变防治机制是企业界亟待解决的难题。

目前国内学者对核心技术嫁接的研究成果不多,主要集中于核心技术嫁接模式以及嫁接后技术升级条件等问题的研究,如马伶娟(2000)等提出的资本运营嫁接模式,郁培丽,孙飞(2005)等提出的集成创新嫁接模式;林祥(2012)对促进把核心技术嫁接升级所需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等等,基本不涉及本文的研究内容。本文运用病理学分析,结合多案例推理(Case-basedreasoning),从技术生命周期理论人手,通过失败案例病理解剖、因果关系分析和理性分析等方法,对核心技术价值开发各阶段的特点和病变进行剖析,并结合一些成功案例归纳出企业防治此类病变的一些风险应对机制,在丰富该领域研究成果同时,为企业成功地进行核心技术嫁接提供一些好的建议。

一、企业嫁接核心技术的病变风险及其病理分析

(一)企业嫁接核心技术及其病变风险

企业嫁接核心技术是指企业在已有生产工艺技术基础上,引进嫁接与之相近或相配套的核心技术成果,进行产业化开发的过程;其实质就是给企业装上强有力的翅膀以获得强大竞争优势的过程。核心技术嫁接既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又可以加速整个产业的升级,因而无论对企业或整个产业来说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嫁接核心技术包括两类:其一是企业在现有经营领域内嫁接外来同类核心技术,以提升现有技术水平,比如,联想、tCL等国内知名pc电脑生产者正是借助于将英特尔和微软等核心技术产品嫁接其电脑中,在产品性能、质量、外观等方面取得了与国外知名品牌接近的效果,从而提高了国内制造业水平;其二是企业在现有经营领域内嫁接异类核心技术,为企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naSa将用于对动物测量体温的可吞服药丸核心技术经过再次开发嫁接到用于对航天员探测体温,既解决了航天难题,又成功地用于民用二次开发。核心技术嫁接与一般技术嫁接相比,其共同点就是利用外来技术进行新产品生产与加工,满足市场需要,以取得盈利。但其又具有不同特征,主要表现在:嫁接者关注长期效益、获得途径更为艰难、需要良好配套条件、盈利大、风险多而易诱发病变,等等。显然,企业嫁接核心技术过程需苛刻的配套条件,风险多为致命性,就像人出现恶性病变一样,致使企业死亡。一旦出现病变而没有加以有效的控制,会导致嫁接项目失败,且易诱发企业破产。因此,为有效地预防与处理企业核心技术嫁接中出现的病变,企业必须了解其运作过程中存在哪些病变,并找到其治理的“穴位”点,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控制措施,避免“引火烧身”,以取得嫁接项目的成功。

(二)企业嫁接核心技术过程中的病变“病理”剖析

ayres(1988)认为技术生命周期是从开发一个新领域的重大突破到下一个主要技术壁垒的一段时期,该周期经历类似于产品生命周期的4个阶段,即初始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而核心技术相对于一般技术存在价值延展性特征,在整个技术生命周期内核心技术完整的价值开发过程要经过价值发现、价值获得、价值初步兑现、价值延续、价值终结几个价值形态的演变,其对应的核心技术价值开发阶段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技术再开发和成果再转化四个阶段。由于再开发和成果再转化一般是由一个单位进行的,其可以合并为新成果再转化阶段,因而也可以把其价值开发阶段分为研发、成果转化和新成果再转化三个阶段。如图所示(为研究方便,将军民两用核心技术的价值开发为例作以说明)。企业可以上述三个阶段中任选其一进行核心技术嫁接。无论在哪阶段介入,核心技术嫁接者都将面临技术价值开发过程本身的一些病变,同时,还将面临着由于技术移植所引起的“水土不服”而产生的病变。前者可能属于技术本身或者嫁接者操作失当问题,如技术开发不成功或者不成熟,不能成功地整合关键资源等;后者产生于双方信息不对称或交易者利益博弈失当而产生的合作关系破裂,如没有拿到核心技术开发的钥匙等。病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免疫监视功能下降,病变细胞扩散而导致一系列难以控制性的后果发生。但病变一开始是恶性的很少见,大多数都有一段潜伏期,如果了解其规律,早发现、早治疗,采用有限覆盖措施对病变部位进行化疗或切除,拟制其扩散,就能避免企业难以跨越核心技术嫁接的“死亡之谷”。

二、企业嫁接核心技术项目的病变风险归因案例分析

本文以九个企业核心技术嫁接病变致死或遭受重创的案例与对应不同嫁接阶段进行简要地剖析,其病变可归结为:噬血性、脑病变和消化系统病变等三种,其主要原因归结为嫁接者决策失误、配套管理能力差、缺乏创新应变能力。如表所示。

三、企业防治嫁接核心技术病变风险的应对机制

企业嫁接核心技术的病变来源于客观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为嫁接者信息占有少、技术供应方“留一手”策略等;主观因素为决策失误、资源整合能力差、缺乏创新应变能力等,进而被对方“敲竹杠”或核心技术失去价值再生能力。鉴于病变诱因复杂,企业不易找到一种万全的应对之策,必须构建一种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以减少主观失误,有重点地加以预防和处置,尽可能防止病变引起的企业破产。

(一)构建核心技术嫁接目标与介入阶段相适配的病变预防机制

企业应依据核心技术嫁接的获得核心技术、效益最大化以及技术与效益双兼顾三类目标构建相对应的病变预防机制。若嫁接目标为获得核心技术,企业就应在研发阶段嫁接核心技术,积极参与技术开发,通过技术释放的约束机制,以项目合同的附加条款形式让对方交出核心技术。我国三峡工程左岸电站机组国际市场招标采购,正是借助于“三个必须”条款成功嫁接到核心技术。若目标为效益最大化,企业就应在成果转化阶段嫁接技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有效决策机制、选才用才机制和资源整合机制,推进核心技术产业化,以防止脑病变或消化系统病变。思科公司昔日的核心技术嫁接项目成功是与其围绕市场需求兼并企业、科学决策、善待关键人才密切相关,今日的困境归因于其兼并项目太多而导致消化系统病变。若目标为“双兼顾”,企业则应在研发或新成果再转化阶段嫁接核心技术,通过构建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创新变革机制,避免脑病变或噬血性发生。奇瑞公司嫁接核心技术成功得益于其正确的嫁接技术来源选择决策,即选择了从没有竞争关系的优势互补合作者那里嫁接核心技术;三星公司手机业务正是借助于有效的技术、营销和管理决策变革,确保再开发产品个性化,避免“安乐死”。

(二)建立贯穿于技术嫁接全过程的合作双赢博弈机制

核心技术嫁接是一种复杂的技术对接活动,介入各方必须密切合作才能取得成功,构建合作博弈机制是防范其病变的良药,这已被诸多成功的嫁接案例所证实。奇瑞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嫁接到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技术是与其正确地选定合作伙伴,建立一种合作双赢的博弈机制密切相关;思科公司通过待遇优惠方式留住了核心技术供给方的关键人才,降低了项目因缺乏关键人才无法启动的病变风险,而诸多跨国公司兼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与人才间建立的是一种零和博弈机制;美国迪亚能源公司在嫁接naSa军用铁一铬氧化还原能量储存系统过程中,借助于有效的合作机制,开发出市场需要的军民两用产品,并使之成功地实现产业化,消除了技术产业化的消化不良病变;军工743厂则通过引进国外关键技术、与国内铁路部门的合作,建立了牢固的能力互补和利益分享机制,降低了技术升级和新市场开发的病变风险。因此,为防止病变,嫁接者无论从哪一个阶段嫁接核心技术,都应当与技术供给方、用户、关键人才等利益相关者建立一种合作双赢的博弈机制。

(三)建立防止病变扩散的应急处理机制

面对已发生的技术嫁接病变,企业应当及早发现,建立快速处理机制,毫不犹豫对其处理,通过“化疗”或切除恶性病灶,以防止其扩散而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对于小的病变,企业应尽早发现,及时进行“化疗”处理,将恶性病灶消灭在萌芽状态。1985年可乐公司将一种新的可乐配方核心技术嫁接到其主导产业企图替代其原有配方,但该新可乐由于糖多、消费者偏爱本地饮品和媒体的一些不良报道,引起可乐公司病变;该公司总裁于1992重新启用老配方,后来又成功地嫁接了低糖配方核心技术,从而使企业免遭破产。对于即将扩散的恶性病灶,企业应当及时发现病变的原因,忍痛割去毒瘤,化险为夷。上世纪90年代,iBm公司面对着日益兴起的个人电脑业务,由于存在大企业病,其未能及时将核心技术嫁接到pC中,导致企业出现病变,该公司迅速聘用郭士纳作为Ceo,并引发对公司非核心业务处置和公司核心业务重组,由于“脑瘤”和“脂肪瘤”被切除,公司获得了新生。

嫁接方法和技术要点篇6

关键词果树品种嫁接改良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853.1文献标识码:a

1选择最佳的嫁接时间

果树嫁接有早春嫁接、夏季嫁接和秋季嫁接。早春嫁接在果树萌芽前进行;夏接在接穗芽熟化后进行,秋接在夏末秋初进行。改良果树品种的嫁接,除葡萄等需用嫩枝嫁接的果树必须选择在夏季嫁接外,一般果树都可选择在早春嫁接;芽具有早熟性的果树,即1年中有多次发枝特性的果树可选用秋季嫁接,但要注意幼枝的越冬防寒。一般果树选择早春嫁接改良,更有利于幼枝生长和树冠的形成。

2剪枝留砧

剪枝留砧是指对需要嫁接改良的果浣行剪伐,去掉果树原有的绝大部分枝条,留下适合嫁接的树枝(也可称之为砧枝),并剪成适当长度的短橛。操作中需注意如下几点:

(1)去上留下,减少创面应尽量剪去上部或远端树枝,保留下部和近主干部的树枝做接砧,并要减少直接在主干和砧橛上造成的创口,同时防止砧橛揭皮和开裂。

(2)注意留橛方位做到因树留橛,因环境条件而留橛,同时要便于操作。主枝方位不理想的可用侧枝或强壮的辅枝代替留砧。总之要做到压低高度,收缩树冠。

(3)留橛数量及长度视原有树形和树龄大小而定一般情况应保留下部主枝留砧。较高大的树形,宜留自下而上第一、二层主枝和经过回缩的主杆部分。留橛长度下部宜长,剪口端距主干30-50厘米;上部宜短,距主干25-35厘米。树龄5年以内,留橛3-5个;树龄10年上下,留橛10个左右。蔓生果树每主蔓留1-2个砧橛。原有树冠大则应多留橛,原有树冠小则应少留橛。

3品种选择及接穗采集

3.1品种选择

果树嫁接改良宜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果品销路好,与需改良的果树嫁接亲合力强的品种并做到不同成熟期,不同风味,不同色泽,不同果型以及鲜食、贮藏、加工品种的合理搭配。

3.2接穗采集

接穗应选择健壮无病虫,芽饱满,直立向上生长的一年生枝。早春嫁接可充分利用顶芽进行枝接,并要除去花芽。夏季和秋季嫁接改良,接穗的采集要注意芽的熟化程度。枝条颜色加深,叶色深绿肥大,表明腋芽熟化较好。

4嫁接方法

4.1劈接法

早春枝接直径3厘米以下的砧橛及夏季葡萄的嫁接宜用此法。砧橛劈口长度3-5厘米。接穗插接部位削成的“楔头”长2-3厘米,要求平直光滑,两斜面等长或略有差别。插接时要求接穗一侧的皮层要与砧橛皮层对齐;接穗插入深度以一个削面刀口与砧橛剪口对齐为准,接穗留芽2-3个。接插后绑缚要严紧,可先用塑料带包闭,然后用细绳扎紧;或固定好主要部位后涂上接蜡。

4.2插皮接法

有插枝接和单芽插接两种方法。其中插枝接法中接枝“楔头”削法同劈接法,不同之处是“楔头”短而陡,较长斜面2厘米左右,短斜面1厘米。插接时较长的斜面对着砧橛木质部。单芽插接芽的削取方法是:在芽下1厘米处斜向上削,连同木质部削到芽的上方,然后在芽上方横切1刀,取下单芽。插皮接砧木开口通用方式为“t”字形开口。插枝接的砧木开口方式还有“一点一横”式,以及直接在砧橛剪口端纵划1刀开口的方法。插接后绑缚同劈接法,单芽嫁接的要露出芽眼。

4.3夏季皮接法

夏季皮接法芽的削法同单芽插接芽的削法,芽削下后需要揭下芽片,去掉木质部。揭芽时要防止“抽心”。对于桃、梨,苹果树的嫁接,削芽后可带木质部嫁接。皮接法砧木开口有“H”形、“t”字形等。嫁接时要注意做到芽片与砧木结合平整严实,防止芽片卷曲。绑缚方法同单芽插接。此外夏季还可采取嵌皮接、哨接法等。

4.4剪口护理

随嫁接的先后顺序对砧木剪口及接枝上端剪口都要用塑料带包闭或涂上接蜡,在遇干旱时可用石灰水刷白主杆和大枝,以保护树体水分,提高嫁接改良的成功率。

5嫁接后的管理

(1)及时检查补接。早春嫁接后15-25天,夏季嫁接后7天,秋接后10天可检查成活率。接穗或接芽变黑或变褐则表明嫁接不成功。若成活率过低,可及时进行补接。

(2)施足肥浇足水,加速接枝生长果树嫁接后视树体大小酌量埋施农家肥5-25千克,磷酸二氨0.50-2.50千克。采取环状或星形施肥法,开沟深度20-40厘米,可结合根剪疏除部分衰老的侧根。施肥后浇足水,保持根盘湿润。施肥也可以提前进行,即春季嫁接改良于上年秋施肥,夏接于初春施。

(3)加强幼枝护理防止狂风吹折嫁接后接枝开始生长时,要略松一下包扎物,但不要完全松开,等幼枝长到10厘米长时,取木棍或作物秸秆若干,一半固定在主干或主枝上,一半围拢住幼枝,并用细绳缠绕以保护幼枝。幼枝固定稳妥后,取小刀将嫁接时的包扎物一并割断,以利其生长。

(4)及时除去砧树萌孽,减少对接枝的养分争夺,但是面临补接的果树,应区别对待:一种情况是上一个季节嫁接不成功,需在下一个季节补接的果树,应放任砧树萌孽生长;另一种情况是夏季嫁接不成功,补接对果树根系影响过大,应放弃补接,放任砧树萌芽生长。

(5)接枝修剪对生长过旺的接枝在适当高度“摘顶”,可促进二次枝萌发和生长;对于密集生长的旺长枝和竞争枝,采用拿枝、牵引补空等方法处理,不用或少用短截、疏除修剪方法。

6结语

总之,果树嫁接属于果树的无性繁殖,此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进一步增加果园产果量,保证优质果品的产出,以达到市场规定的质量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兆胜.如何对果树进行技术嫁接改良[J].科技致富向导,2011(18).

嫁接方法和技术要点篇7

关键词:大扁杏;嫁接成活率;山杏;嫁接技术;嫁接育苗

1大扁杏简介及用途

大扁杏以其仁大而扁得名,堪称杏中之佼佼者,而陕西大扁杏更是扁杏中的佼佼者。大扁杏圆形的杏仁扁平肥大,里面富含大量的脂肪、蛋白质、糖分以及人体所需要的磷、钙、钾、铁等物质,其营养价值非常高。可以生吃,也可以制成杏仁霜、杏仁露等多种风味独特的食品和饮料。大扁杏的出油率非常高,一般为50%左右,油色微黄透明,有芳香气味,可以作为优良的食用油,除此之外,还能用做精密仪器和军事工业所需的高级油和除锈剂,在化妆品与油气领域也时常会用到。

杏仁的药用价值也非常高,对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症状都有很好的疗效。用大扁杏仁制成的药品与营养品,有润肺、驱风、散寒、倾泻等功效。另外杏仁还可以酿酒,做果脯、罐头等食品。常食用杏仁类制品还有预防癌症的作用。

2大扁杏嫁接技术

为了提高大扁杏的成活率与产量,往往会采用嫁接技术。利用山杏嫁接大扁杏,是目前比较流行与常见的嫁接方法。山杏具有根系发达、自然更新能力强、结实早等特点,是重要的野生果树资源,对绿化荒山和改善生态坏境有重要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山杏幼苗是发展大扁杏的良好嫁接砧木,不仅可以降低播种量和育苗成本,还能起到丰产、稳产、抗病的作用。

2.1嫁接苗的培育

首先在接穗的选择上,必须选择品种纯正、发育健壮、无检疫病虫害的成年植株作为母树,这样才能保证育苗的质量。剪取枝条光洁、营养饱满的中段枝条作接穗,一定要避免选用一些徒长枝或弱枝,这样不利于幼苗的生长。一般来说,春季嫁接选用一年生的枝条为最优。在接穗的运输方面,由于运输往往会导致接穗营养的流失,所以如果繁殖量小或离嫁接处近时最好不用运输而选择随采随接的方式。如果必须采用运输的方式时,最好采取休眠期的接穗,用湿纸包裹,喷洒保湿剂,并用塑料膜包好,塑料膜还应该扎些小孔,以便于通气和排出水分。在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应立即开包,剪去嫩梢,摘去叶片,挂好标签,用湿布包裹后放入0~7℃的地窖中贮藏以备之后嫁接时随取随用。

嫁接的原理就是利用植物受到伤害后会有自主愈合的机能体现,将两个不同植株的手上面紧紧贴在一起,通过组织细胞的增生与融合,这两个不同的植株就会逐渐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利用山杏嫁接大扁杏,以春季舌接和嵌芽接成活率为最高。舌接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带有2到3个芽的大扁杏接穗和山杏砧木各削一个斜长削面,长达3cm左右,各在削面的1/3处纵切一刀,深度为1cm左右。嫁接时,用手将斜削面卡在一起,砧木和接穗一侧的形成层对齐,粗度一致的形成层两面对齐,然后用长12cm宽1cm的农用棚膜,将结合处绑扎严紧,最后在接穗顶部涂抹油漆,以防抽干嫩芽。而嵌芽接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在砧木离地面约5cm处选取平直光滑的一面,用刀呈30°由浅入深由上至下斜切一刀,切到2.5cm左右就停止,然后在切口的下端斜切一刀,取下被削掉的部分,露出切口,砧木处理好后,在接穗上选一饱满芽,在芽的下方1cm处用刀呈30°由浅入深由下至上切削,取下和砧木切口同样大小的带木质部的遁形芽片,将芽片嵌入砧木切口,使芽片和砧木切口一侧对齐,上部露出1~2mm的肚白,然后用布条绑紧扎严即可。舌接和嵌芽接适用范围有所不同,舌接一般适用于0.3~0.3cm的山杏砧木,而嵌芽接适用于0.5cm以上的山杏砧木上嫁接。

在实际对嫁接进行操作时,一定要很好地掌握嫁接的关键性技术,动作要迅速,刀要快,接穗的削面一定要平整光滑。要尽量减少削面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以免更多的水分流失而影响嫁接的成活。舌接和嵌芽接在嫁接技术上在一些不同:舌接要增大形成层对齐的接触面,砧木和接穗的削面要适当长些;嵌芽接在形成层对齐后上部一定要露出1~2mm的肚白,这样才有利于愈合,保证成活率。

嫁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之后幼苗的成活率,所以在嫁接前后都要对接穗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在选取对春季嫁接的接穗时,就要检查接穗的新鲜饱满程度,只有在扒开表皮内部呈现出光亮的淡绿色时,才允许嫁接使用。如果发现接穗干枯发黄,就说明接穗内部水分流失较大,这时应该将接穗放入水中充分吸水后,才能进行接下来的嫁接工作。嫁接后隔一定时期要进行一次认真的全面检查,对嫁接未成活的砧木,要及时进行补接工作。

在嫁接时间的选取上也需要十分注意,春季的嫁接一般在4月上旬至4月下旬进行,而夏季嫁接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进行。嫁接最重要的是不违农时,过早或过晚地嫁接都不利于植株的生长。一般来说,春季嫁接的成活率比夏季嫁接的成活率高。

2.2苗木出圃

苗木出圃前,要做好详细的统计与记录工作,并准备好所有起苗所需要的工具和物品,制定操作规范。对于起苗的时间而言,春季和秋季均可。但是由于春季起苗有假植省时省工,而且春季起苗栽植成活率高,所以一般来说多在春季起苗。在起苗前如果发现土地土壤比较干燥,就必须进行充分灌水湿润,还必须等到土壤干爽后才能进行起苗,这样才不至于对根须产生损伤。在如今这个讲究效率的社会,人工起苗已经很少会用到,起苗方法最好采用机械起苗,不仅不伤根系,而且起苗快、成本低。起苗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在起苗时,在垄的一侧距离苗25cm处用铁锹将主根切断,然后用手将苗木轻轻拨出。起苗时要随起随分级、随过数随假植,起出的苗木要严防风吹日晒和冻害,以免造成损失。

在苗木出圃时,对出圃的苗木也有较高的要求,其品种必须纯正,砧木必须为纯种西伯利亚山杏,根系发达,芽饱满,嫁接部位愈合良好,无病虫害。具体来说,出圃的苗木的主、侧根应该有3条以上,主根长20cm以上,侧根长15cm以上,并有较多的须根。通过观察苗木的外观,皮色深而光亮,芽体大而饱满,生长发育充实,只有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符合优良苗木的要求。如果达不到出圃规格的苗木就不允许出圃,避免对日后的生长造成影响。

此外,还应在苗木的检疫、包装、运输等多方面下功夫。在对外地运输苗木时,为防治病虫害传播蔓延,必须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检疫,并取得检疫许可证才允许运出。在对苗木进行包装时,应该用草帘或草袋包严,再用湿草绳捆绑。包装好后在每包上挂上标签,注明品种、砧木、数量、等级、出圃日期、产地和发往地点及单位。并在运输的途中时刻注意苗木的保湿,防止苗木的水分流失。

3结语

如今大扁杏的育苗主要都是用山杏苗做砧木来进行嫁接的,通过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山杏嫁接大扁杏这项技术可以为当地农民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最为重要的是,这项嫁接技术为大扁杏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种植基础,村民通过种植树苗,还能提高土地的绿化面积,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邹桂霞,黄伟.提高大扁杏嫁接成活率的方法[J].中国林副特产,1995(1).

嫁接方法和技术要点篇8

关键词:砧木;番茄;嫁接

中图分类号:S641.2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932013

实验分析活动是保证番茄的嫁接育苗质量得到有效维护的重要活动。随着砧木在番茄嫁接工作领域的应用趋于频繁,很多番茄嫁接工作人员都将砧木的应用策略研究分析作为工作的重点。

1材料与方法

1.1原料的选择

在进行砧木的应用之前,要对番茄嫁接工作的原材料实施科学的选取,要选择砧木一号作为实验分析的原材料,砧木的品种可以从亲农和亲家2类品种当中实施选取。在进行接穗的品种管理中,要选用百利作为唯一的品种,提升材料的应用价值。

1.2实验方法

根据番茄嫁接过程中的苗床特点,对具体的长势实施分析,此外,按照砧木的具体亲和力特点进行实验方法价值的研究,确保接穗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此外,按照当前砧木的成活率特点进行移植方案的研究,并根据番茄嫁接之后的产量特点进行实验分析细节的设定。

2实验过程

2.1苗床的具体长势特点

对砧木苗床的根部进行完整的观察,按照苗床的根部发达特点进行根系质量的判断,保证全部的苗床生长活动都可以在完整的观察之下得到记录和处理[1]。如果发现不同的苗床在长势方面存在差异,则需要按照科学的顺序进行实验分析材料应用顺序的控制。要进行亲农类砧木的应用,而后使用砧木1号进行配合,最后应用亲家类砧木进行补充。在观察不同类别的番茄品种长势特点的过程中,要根据苗期的具体情况对长势的状态进行判断,并以此作为实验分析活动的基础。砧木1号的生长较为旺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苗床整体生长质量的提高,并且使嫁接工作能够在合理的时机控制之下实现技术选择性的提高,确保所有的苗床长势都能在温度和湿度的合理控制下得到推进。如果发现幼苗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出现生长,则要对幼苗的木质化程度进行分析,使嫁接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与嫁接部位形成适应。在研究亲农与亲家类别的砧木质量的过程中,要根据长势特点进行木质化程度的判断,使砧木的质量控制工作可以结合嫁接部位的特点进行应用,并使不同品种的长势分析能够得到较为完整的观察,为长势的质量分析提供良好条件。

2.2砧木的接穗和亲和力判断

对不同品种的砧木嫁接成活率进行研究和分析,调查表明,亲农品种的成活率最高,而砧木1号的成活时间较为稳定。完成基础性生长特点判断之后。要对移栽过程中的抗病能力实施完整的分析,亲家品种的砧木具备较强的青枯病和溃疡病防控性能,而砧木1号也具备较为完善的病害防控质量。要对砧木和番茄嫁接使用过程中的诸多砧木应用质量实施排列处理,使亲家品种砧木可以将应用效率控制在砧木1号以上,并且在不同品种的砧木搭配过程中进行抗性特点的分析研究,使砧木的全部技术性操作都能结合病害防治要求设定方案。

2.3不同品种砧木对番茄嫁接的产量表现

砧木在嫁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不同品种的砧木并不能保证在产量方面形成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砧木实施番茄嫁接的过程中,很多番茄物质很有可能形成生长势头的有效公式,并将亲农品种与亲家品种同时进行技术处置。不仅要对现有的产量实施完整的分析,也要对后续的果实具体产量进行分析研究,并且使实际生长的环境能够与苗木的栽植技术保持一致,增强实际生长的苗木差异特点,使砧木可以在品种切换的过程中更好的与番茄嫁接技术形成一致。

3实验对比的结论

在应用品种为百利的砧木进行番茄嫁接工作配合的过程中,接穗过程能力维持在较为简洁的状态当中,并且使全部的接穗工作都能在砧木的有效维持之下得到运作。此外,要对苗木嫁接过程中的移栽程序实施研究,并使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可以具备更高质量的抗病性能,使全部的植株抗病业务能够在植物病害的有效控制之下实现技术优化。应用砧木进行番茄嫁接技术操作之后,超过94%的砧木直接发挥了对番茄嫁接的促进作用,而有84%的砧木给接穗技术和番茄的长势带来了积极影响。在植物已经产生溃疡病害的情况下,要对后续的植物生长趋势进行完整的研究,根据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果实控制能力进行植物品质的判断,保证全部的植物生长过程能够在苗木栽培过程中对砧木的应用策略实施调整,为番茄的嫁接预留良好的执行空间。

砧木对番茄嫁接质量的影响较为直接,分析苗床长势的具体情况,并对砧木在实验分析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实施对比分析,能够有效保证番茄的生长得到产量和质量的双重控制。蕃茄嫁接技术和应用主要是提高植株抗青枯病和溃疡病能力,砧木的应用扩大了各种选择的可能。文章主要还是应在几种砧木的应用效果上:接穗与砧木的亲和,嫁接苗大田生长长势不受影响甚至更强;产量和果实品质至少保持原品种性状;抗青枯病能力大大增强。

嫁接方法和技术要点篇9

关键词番茄;高档;无公害;栽培技术;贵州独山

中图分类号S641.20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1-0111-01

番茄是贵州省独山县夏秋蔬菜主栽种类之一,常年栽培面积2000hm2,受水热条件和土地所限,连作障碍逐年增加,番茄青枯病逐年加重,制约了番茄产业的发展。独山长丰合作社蔬菜示范基地实施3项关键技术后植株长势强健,至10月下旬还能收到部分商品果。在综合采用嫁接、避雨栽培、病虫绿色防控等3项技术的条件下,只施用3~4次药可以控制番茄地的主要病害,平均防治效果80%以上;商品果无病斑、着色均匀,色泽光亮,果蒂无裂纹;植株长势强健;商品果产量、质量明显高于露地栽培的。

笔者连续多年在基长镇秀峰村长丰农产品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开展番茄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建设,现将该基地实施多年且效果良好、果品质量优异的高档无公害优质番茄生产的最关键3项技术(嫁接育苗技术、避雨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嫁接育苗技术

番茄嫁接栽培是防治青枯病等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一般在苗期进行,优点是:一能减少种子的用量,1株种苗通过嫁接成2~3株,降低生产成本;二能提高苗木成活率;三是砧木比接穗根系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强,提高品种抗病性,减少各种病害的发生和降低农药的使用次数,提高产量,增加种植收入。

1.1嫁接方法

1.1.1劈接法。当砧木有5片真叶、接穗有4片真叶时就可选择适合的天气进行嫁接;嫁接前3d用高效杀菌剂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农用链霉素对所有的苗木喷施1次;嫁接时每切削10~15株苗后刀片须放在消毒水里浸泡(实际操作中,每人至少要准备2~3把刀片轮换使用),选择砧木苗切面横茎与接穗切面横茎大小基本一致、砧木苗中央垂直纵切口深度须与接穗楔形斜面长度基本一样(若粗细不一时须将接穗带表皮的一面与砧木任一方表皮纵向相接,可提高成活率)。方法是在砧木苗床内用刀片将砧木保留2~3片真叶横切断,并在横断面中央垂直向下切1.5~2.0cm切口,然后截取接穗(保留顶部2~3片真叶),并向相反的方向各斜削1刀,呈小“V”字型,插入砧木切口,对齐后用嫁接夹固定[1]。

1.1.2贴接法。砧木、接穗苗的苗龄、大小与处理同劈接法。方法是在苗床内将砧木从下部第2片真叶上方2cm处用刀片斜切1刀,切面呈30°的斜面,切口斜面长0.6~0.8cm;将接穗苗上面留2叶1心在紧邻第3片真叶处用刀片斜切成30°斜面(长度在0.6~0.8cm),然后将接穗苗切口与砧木苗的切口对准形成层,贴合在一起,用嫁接夹子夹住嫁接部位。

1.2嫁接后管理

嫁接苗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药液防病害,长出侧芽再次取穗嫁接,可持续按接2次以上。嫁接后及时给苗盖上薄膜和遮阳网,在10d内不能喷水和药剂,等嫁接伤口愈合好后才能喷水和农药。一般从嫁接至嫁接苗成活需7d左右。嫁接后头3d要求白天用遮阳网覆盖小拱棚。嫁接后4~6d见光和遮阳交替进行,中午光照强时遮阳,见光后叶片开始萎蔫时就应及时遮阳,并逐渐加长见光时间;嫁接苗成活后,中午间断见光,待植株见光后不再萎蔫时即可去掉遮阳网正常管理,并及时抹除砧木上萌发的枝芽[2]。

嫁接后前3d温度白天控制在25~27℃,夜间17~20℃,地温在20℃左右;3d后,白天23~26℃、夜间15~18℃;7d后撤掉小拱棚进入正常管理。小拱棚要做成拱圆型,不要让水滴抖落在苗上。嫁接后头3d小拱棚不通风,湿度必须在95%以上;3d后小拱棚内湿度维持在75%~80%,每天要进行放风排湿;苗床通风量要先小后大,嫁接苗发生萎蔫时要及时关闭棚膜。

2避雨栽培技术

2.1避雨棚的搭建

采用“t”型棚避雨设施,厢面连沟宽1.4m,每一厢搭建1个避雨棚,厢面宽0.9m,厢沟宽0.5m;在厢面按4.5~5.0m的柱距栽好水泥柱,棚柱高2.7m,入土0.4m;在每根柱的柱顶下0.3m处架2.0m长的横梁;在每一行的两头及中间的架柱,每间隔1根,横向用长毛竹将各行的架柱连在一起以加固避雨棚;柱顶和横梁两头拉3条铁丝,且每行的两头的边柱用内撑柱顶住或拉1条铁丝并在一起用锚石埋在土中0.4m以下;用长2.2m、宽3cm的竹片固定在中间顶丝上,两端固定在边丝上,形成架面,竹片间距1m;在栽好苗后用宽2.5m、厚0.03mm的塑料薄膜盖在避雨棚的拱片上,两端用竹(木)裹住膜并绑在两端的边铁丝上,最后用压膜带或塑料绳按拱片距离从上面往返压住塑料薄膜,压膜带固定在竹片两端;两厢棚边缘之间间隔10cm。需栽水泥柱约1500根/hm2[3]。

2.2移栽与管理

搭好避雨棚后施农家肥45~75t/hm2、优质复合肥1125~1500kg/hm2,移栽前20d均匀施于厢面并翻入土中,盖好地膜备用。在嫁接15d左右移栽,每厢栽2行,株距0.6m,移栽2.7万~3.0万株/hm2,移栽时应选择接口愈合完好、生长正常、长势健壮的嫁接苗移栽,移栽不能过深,栽种时接口应距离地面10cm以上,后期如培土也应该防止掩埋接口。栽好后插架按单蔓或双蔓管理。当结果过多,光照不足,应及时疏花疏果,保持适当的根冠比例[4]。

3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3.1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在番茄移栽前2~3d喷施或浇灌防病药剂带药移栽;移栽后及时浇加入防病药剂的定根水,预防疫病、青枯病和枯萎病等土传病害;栽后视天气状况和苗情选用异菌脲(扑海因)、百菌清、戊唑醇、甲霜灵锰锌、霜脲锰锌、噻菌铜、氢氧化铜、恶露灵、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农药预防灰霉病、霜霉病、炭疽病、青枯病、枯萎病、疫病(注意轮换和交替使用农药并按说明书使用),并在药液中加增效剂提高药效,减少农药用量,同时严格执行安全用药和采收间隔期[5]。

3.2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一是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以鳞翅目害虫为主的害虫。每年4―10月,每2~3hm2菜地安装杀虫灯1盏,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m,诱杀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荚螟、小菜蛾、瓜绢螟等蔬菜害虫的成虫。二是用黄色粘虫板诱杀美洲斑潜蝇、蚜虫等害虫。在成虫发生期菜田均匀插挂黄色粘虫板300块/hm2,黄板高出蔬菜30cm,每月更换1次[6]。

4参考文献

[1]姚建萍.番茄嫁接栽培优势及嫁接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131.

[2]李兴龙,陆忠权,周继清,等.“独山秀峰牌”西红柿幼苗嫁接技术应用研究[J].种子,2012(4):121-123.

[3]孟凡钢.日光温室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43(2):92.

[4]戴维,赖佳,文静,等.川西北丘区大棚春提早番茄无公害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4(4):26-27.

嫁接方法和技术要点篇10

关键词桑树;嫁接;机理;接穗选择;简易芽接;接后管理

中图分类号S88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5-0290-02

现行对栽桑养蚕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蚕桑发展的需要,对重点蚕区进行了调查。桑树简易芽接是蚕农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术,可蚕农尚未熟练掌握。桑树嫁接是把一株桑树上的枝或芽移接到另一株桑树的枝干或根上,使其相互愈合成为一个新个体。嫁接成活的机理:当桑树的枝、芽、根等组织受创伤而出现伤口时,受伤部细胞不再按原有程序分化,而是产生和形成新的细胞组织,以愈合伤口并重新分化形成受伤时所失去的部分。该方法育成的苗木叫嫁接苗,嫁接用的枝或芽叫接穗,被嫁接的枝干或根称砧木。生产上均以优良品种桑的枝或芽作接穗,以实生苗作砧木来繁育桑苗,嫁接的方法常用于更新老桑、改换品种等。因此,为了提高嫁接成活率,针对简易芽接技术进行了总结,得出简易、高效、可行的嫁接及接后管理技术。

1接穗的选择

1.1养分要求

依据选择接穗和砧木的质量要求,采集接穗。应选择贮藏养分充足、含水量适宜的接穗。接穗内贮藏养分充足,嫁接成活率高,养分的多少直接影响嫁接成活率的高低。养分含量一般标准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为18%,粗脂肪为3.6%,粗蛋白质为4.15%。穗条的养分含量的大小取决于桑园肥水管理,主要取决于上一年夏、秋季的采叶程度,供作接穗的桑树,上年夏、秋期应尽量少采桑叶,以利养分的贮藏和积累。

1.2含水量要求

嫁接时接穗的含水率的高低也是影响嫁接成活的重要原因。生产上常以削面树液渗出的情况判断含水率是否适中。含水率在50%以上时,削面树液渗出很快,并成块状;接穗含水率在40%左右时,削面树液渗出稍慢,呈一粒粒汗珠状,这种穗条成活率高;穗条含水率在35%以下时,削面树液渗出很慢并且很少,基至不见树液流出,此种穗条不宜使用[1-2]。

1.3接穗来源

接穗要从优良母树上选取,其表现为品种优良纯正、树势强健、生长旺盛、无病虫害、贮藏养分丰富、枝条充实,选剪直立的、冬芽饱满无损、表皮完好的一年生枝条。生产中除在专用母本桑园内剪取穗条外,还可利用春伐;桑园的枝条、新拓桑园嫁接苗定干时剪下的枝条、成年桑园中抽剪的枝条、重剪梢的枝条等均可作为嫁接穗条。

1.4亲和力要求

要嫁接成活,砧木与接穗之间都要有一定的亲和力。亲和力指接穗和砧木形成层的再生能力。亲和力是桑树种间亲缘关系和遗传能力的综合反应,亲和力越强,植物亲缘关系越近,彼此间亲和力就越大。同一个品种间嫁接最易成活,不同品种之间嫁接次之。亲和力较大则嫁接成活率较高,较小或完全没有亲和力,嫁接后难以成活。即使暂时不死,以后也会表现出生长不良,直至接穗枯萎。因此,应注意选择亲和力较强的桑品种作为接穗。

2接穗的贮藏

贮藏接穗一定要妥善管理,保管接穗的方法有室内、室外和冷库等几种,贮藏期间要有专人管理,经常检查穗条水分和室内外温湿度变化情况,以便及早采取措施,确保穗条质量,用固定穗条称重法,或削开看破穗条伤口处树液渗出快慢多少的方法抽样了解穗条的含水率变化。避免日晒、风吹、雨淋,防止干枯、霉烂或发芽。贮藏保管场所必须既能密封,又能换气,温度尽可能保持在10℃以下,以5℃为最好,湿度控制在60%~70%范围内。

3嫁接时期选择

一般桑树一年四季均可嫁接,而生产上多以春伐为主,桑树春季萌芽(冬芽膨胀将要脱苞)选晴天或阴天进行。春季树液刚开始流动,砧木皮层容易分开,接穗尚未萌发,嫁接成活率高。夏接常利用春季枝条上未萌发的芽作为接芽,采用当年枝条上形成的冬芽进行冬接,优点是省时省力;接芽边取边用,不需贮藏;接芽和砧木接触早,开春后2个方向同时分裂生长,愈合好,成活率高。

4嫁接方法的确定

嫁接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接后桑树的成活率。嫁接的方法有袋接、撕皮根接、腹接、挖眼接、芽接等,生产上应用最广而普遍的是简易芽接法,从枝条上切取1个芽,嫁接在砧木上,优点是节省接穗,砧木伤口小,愈合容易,一次嫁接不活可再行补接,春、夏、秋季皆可进行。

5砧木切皮

实生苗作砧木,要求其根系强大完整、苗木粗壮[3-4]。在砧木适宜部分,一手推刀柄,一手用大拇指按在刀背,使刀与砧木成45°横切到木质部时,即将刀面放平,从上向下用力均匀削1刀,切口长度为2cm,然后顺刀向外横起将切皮削成2/5或3/5,使留的长度能盖到芽基为准。切皮时注意不伤及木质部,切皮要与穗芽相吻合,并且选择在砧木光滑处下刀。

6取芽片

选穗条中部充实饱满健壮无病害的穗芽,要2刀削成,第1刀将刀口横起45°在叶痕下方1cm处横切1刀,深达木质部;第2刀将刀横起成30°在芽顶上部7cm处切到木质部后,刀口放平从上而下均匀搓削至第1刀处,即成一个长方形芽片。注意所削的穗芽与砧木切皮大小相吻合,同时芽片削面要光滑清洁,且不伤木,削面有明显的“三点一粒米”,即三点现、芽心全。选芽需选择饱满、健壮的冬芽,所取芽片要求削面平滑,芽轴完整,略带木质部,长短、宽窄要与砧木切口大小吻合一致,切下的芽片需压在刀片上,免沾手汗、泥沙,避免影响成活率。

7插芽嫁接

一般于离地1~7cm处进行嫁接。幼树以培养中干或低干树型为宜。树干围粗小的可离地3~7cm接1~2个芽,围粗大的可离地30cm左右的主干上接2~3个芽;壮树在一至二级支干3cm左右采取多穗芽接,衰老桑树进行复壮更新,对树冠高、枝条层次多的老树,可降于在1~2年枝条基部3cm左右嫁接。要求动作轻快,随削随插。将削去的穗芽片削面贴向砧木木质层,进行顺插,直到韧皮基部。在插芽过程中,不能将穗条插皱,如果砧木过宽,将就一边削面插芽,使两者形成层紧密结合,绝不能把芽片搬运到砧木木质部中间,以免影响成活。

8绑扎剪干

插好穗芽后,用1cm宽的聚乙烯塑料薄膜从切口下部开始向上绑扎,绑到芽基处,只露出穗芽为止。捆扎好后,在砧木接口4~7cm处剪去上部,剪口成45°斜面,高的一方对准穗芽。插芽片时如插好后袋口完好无损,则无需捆扎,如袋口破裂则需用塑料薄膜扎缚,以包紧芽片。幼树嫁接后,在接合部上方4~6cm处剪去砧木。老树芽接后,接合部一定要结扎紧实,实生苗嫁接后,可用细土培压接合部,厚度约0.6cm。用塑料薄膜捆扎时要保证每一层薄膜捆扎的平整,紧密不通气,利于芽与砧木早日愈合。

9嫁接后管理

严格落实芽接后的管理技术,所有的芽接都要注意防治病虫害,摘除砧芽,及时排灌、施肥,促使新梢迅速生长,除实生苗芽接外,其他芽接的待新梢长到一定长度时,进行摘心分枝,以利树形培养。芽接后,防人畜闯入或损害,做好防治病虫害工作,芽接后不可将塑料带解开,以免冻伤。15d左右接穗开始萌发,注意揭膜防烧伤。适时摘除砧芽(砧木长出的新芽),及时排灌、施肥,促使新梢迅速生长,实生苗芽接后应及时进行培苗,所有芽接苗待新梢长到一定长度时,应防大风吹折,检查捆扎用的塑料薄膜是否束缚树体的生长,做好解除工作,对新枝长好的幼树进行摘心分树,培养树形。成活后当年春季一般不采叶,以促进旺盛生长,提早将树形养成。

10参考文献

[1]储一宁,罗坤,冉瑞法,等.桑树嫁接实用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7(2):39-41.

[2]柯益富.桑树栽培及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49-53.

[3]张文,张良益,何生怀.十种桑树嫁接技术简介[J].四川蚕业,2000(2):26-28.

[4]夏建军.桑树嫁接体一步成园栽植技术[J].河南农业,201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