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医学课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7:21

超声医学课程篇1

1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教学现状分析

1.1超声诊断学课程设置不足

超声诊断技术作为一门年轻但发展迅速的学科,在临床应用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公共的前沿诊断方法,也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必备部分[4]。但是由于医学界乃至社会上对超声重要性的误解或观念的落后,导致超声诊断学在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的影像诊断技术或物理诊断学教学中所占比例太小[5,6]。有些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中涉及超声的课程只有4-6个学时,往往在诊断学中一带而过;有些院校临床医学生课程内容中根本就不安排超声诊断学,或者将其纳入考查课、选修课,导致学生认为其“可学可不学”;更不要说安排见习、实习课。而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上机观摩或实践课,学生会觉得超声诊断非常抽象、晦涩难以理解,基本上达不到学习效果。

1.2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知识掌握现状

由于在校期间基本上没有接受过超声诊断学课程的培训,导致年轻的临床医学生对超声诊断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知之甚少,不了解超声检查适应证及用途,不清楚超声检查的原理及优势,甚至看不懂超声报告单,认为其只是辅助诊断,更不用说了解超声诊断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和趋势。殊不知超声诊断目前在临床各学科疾病的诊断中所占比重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包括了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产科、浅表组织器官、心脏、肌腱韧带、关节、神经、器官移植以及大血管等。据统计,所有的临床学科都与超声医学存在或多或少的关联,超声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上已取代其他影像学方法而成为首选或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7]。有研究者对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和七年制硕士研究生针对超声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4%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其对超声知识的掌握,73.4%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超声知识的了解差,仅24.9%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超声知识了解一般;在问及对超声报告的认识上,38.7%学生认为他会关注超声报告中描述内容,32%学生会关注部分与自己专业相关较强的报告内容,仅17.5%学生认为自己能读懂描述内容,46.5%学生表示完全不能读懂报告描述内容[6]。由此可见,临床医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知识了解严重不足。

1.3超声诊断学教学师资现状分析

由于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年轻的、但发展非常迅速的技术,专业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尤其缺乏高学历、高年资、临床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目前,一些医学院校从事超声诊断学理论授课的教师仍多为本科或大专学历,缺乏硕士以上学位人员,有些甚至是技术员转行,其学历层次、知识体系、综合素质尚有待提高。同时,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带教也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由于临床超声医师队伍整体偏年轻,缺乏超声诊断学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年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教师,加之带教医师一般都缺乏技术规范化培训,带教过程中教学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针对性、规范性,带教过程中常夹杂着个人习惯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教学改革策略

为满足现代医学事业快速发展和社会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需求,实现现代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改革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弥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超声诊断学专业教育上的不足。

2.1结合当今医疗体制改革和医学发展的需要,重视超声诊断学课程教育

超声诊断技术由于其发展迅速、易于普及、实用性佳,不仅成为各大医院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在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筛查、诊断和人群健康检查中更是占据了无可替代的地位;而且由于其便捷、价廉、无放射性、应用广泛,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是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mRi虽然具有分辨率高、诊断价值大等优势,但由于其昂贵的价格或有放射性等缺点难以在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广普及。随着近期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即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队伍的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超声诊断作为一种易于推广的影像学技术,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因而改变超声诊断是辅助诊断的陈旧观念,在临床医学生中普及超声诊断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2组织编写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诊断学教材

目前的超声诊断学教材主要是面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因而编写一本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诊断学教材至关重要。临床医学生学习超声诊断学的目的主要为:第一,了解超声成像的原理、特点、发展方向、前沿技术,从而能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疾病、不同部位、不同要求正确选择超声检查方法。第二,了解超声成像的常见干扰因素,并能向患者解释某些组织器官超声检查前特殊准备的意义。第三,能正确分析超声诊断报告。第四,能根据临床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超声诊断优势,不断拓展超声诊断应用范围。这就要求教材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重点突出超声诊断的成像原理、类型、技术优势、常见病诊断要点、临床应用,并结合解剖、病理病生、主要临床表现等内容,将基础、临床、影像学科相结合,同时将高频超声、腔内超声、三维超声成像、超声造影等当前临床应用研究中的热门课题加入教材中,广征博引,力求知识的先进性[5]。

2.3将超声诊断学纳入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增加实践课

超声诊断既是一门独立的技术,也是一种公共的、通用的、临床多学科涉及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在临床各学科疾病的诊断中所占比重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包括了全身各组织器官系统,超声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上已取代了其他影像学方法而成为首选或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7]。因此,教学主管部门应将超声诊断学纳入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合理分配教学课时,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的学时数应不少于30学时,让学生充分了解超声技术的原理、类型、优势、临床应用范围及当前发展方向和前沿技术,更好地为日后开展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技术。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医、理、工交叉结合的专业课,基础理论较抽象;相比于X线、Ct等影像学方法,图像是实时动态的,不同的切面、不同的方向得到的图像千变万化,实践性非常强,所以超声诊断学的见习、实习课程显得尤为必要[5,8];临床医学专业该课程见习课不少于8学时,实习时间不少于2周。开展好实践教学,有助于加强影像与临床学科的结合,培养横向思维,避免基础、临床、影像学科之间的知识脱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影像学方法的成像特点、优势,将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理论,有助于临床医生读懂超声报告。

2.4加强超声诊断学师资队伍建设

超声医学课程篇2

[关键词]医学影像专业;超声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118-02

Researchonultrasonicteachingreformofmedicalimagingspecialty

YoULanlan1,ZHUXiaohu1,ZHaXiaoxia1,wUShaoping2,YanGFan3

1.DepartmentofUltrasonograph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ChengdumedicalCollege,Chengdu610500,China;2.Departmentofmedicalimaging,ChengdumedicalCollege,Chengdu610500,China;3.DepartmentofUltrasonography,westChinatheSecondHospital,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10041,China

[abstract]Ultrasonicteachinghassomeshortcomingsincurriculumcontents,teachingmaterial,teachingmethods,facultiesteamandpracticalteaching.aimingattheseshortcomings,thethinkingofteachingreformsuchastransformingteachingmode,usingadvancedinformationsystemtoteach,useequipment,pBLmethodandtechnologyinordertoteachandemphasizingpracticewereputforwardinthispaper.

[Keywords]medicalimagingspecialty;Ultrasonicteaching;teachingreform

超声医学是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普通X线诊断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等构成了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诊断技术[1]。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诊断在一些临床学科诊疗疾病过程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在某些方面发挥着其他诊疗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临床对适应超声医学影像需要的医学影像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医学影像专业的超声医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①超声医学相关课程设置较少,目前广泛开展的课程仅有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设备学、超声诊断学等,超声医学课时比例仅占所有专业课课时的15%左右,比如一本厚480页超声诊断学仅有不到100个学时,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②教材的内容相对比较滞后,可供医学影像专业使用的超声医学相关教材数量较少,一些关于介绍超声造影、三维重建、弹性成像、血管内超声、介入超声、超声靶向药物治疗等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教材也较少[2]。③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比较单一,采用基于pBL、案例式、导学式、多媒体以及pCaS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也较少。④学生动手能力训练较少,学生的考核重知识而不重能力,学生操作技能、诊断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还有待提高。⑤超声医学理论教学师资和实践教学师资都相对不足,其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综合能力都使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以上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迫使笔者有责任在超声教学中有所思考。笔者从积极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开展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等入手,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转变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培养模式

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均采取“4+1”的教学模式,即前四年进行公共课、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最后1年进行实习。这种模式由于专业课与实践教学时间跨度较大,导致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教学效果欠佳。同时,由于最后1年医学影像专业学生还将面临就业,有很多实习生因为就业准备及参加招聘或公招考试使实习的时间和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校把医学影像本科专业“4+1”教学模式改革为“3+1+1”教学模式,即前3年进行公共课、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第4年所有学生均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专业课教学,第5年实习。这种模式的亮点在于第4年把学生集中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直接接触临床,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诊疗,加深学生对临床超声诊断工作的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学科,为了做好学生在第4年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诊断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笔者还专门配置了4台B超仪器,成立了超声技能培训中心,并指派1名超声专业老师负责超声检查操作技能培训,学生可以随时进行操作和得到带教老师的解惑,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无缝衔接。

2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开展教学

在超声医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超声典型图像信息系统、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进行教学。近2年来,笔者把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典型病例图像进行了整理保存,现已积累了各系统有价值的超声影像资料近5000例,所选病例图片均按疾病分为心脏及血管、腹部、妇产、小器官等,笔者充分利用学生在医院进行第4年学习的时机,由带教老师的指导,学生通过工作站调阅并查获感兴趣的病例,并进行系统的比较、学习。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该患者的iD号从医院“军惠一号”电子病历系统中,查阅该患者的其他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指导学生“对照解剖认影像,分析影像找病变,依病理分析病变,结合临床作诊断”,体会“同病异影、异病同征”现象,既达到了回访的效果,又促进学生把超声检查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我院还建立了影像教学网络教室,可以利用网络教室的服务器直接调取影像数据,教师无需像以前准备大量的图片、患者病历资料等,就可直接在网络教室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3利用先进的设备及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医学的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如三维超声技术、超声造影技术、腔内超声技术、超高频超声技术、高强度聚焦超声导管治疗技术、超声靶向药物治疗技术等[3],这也给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笔者充分利用我院新引进的先进设备及开展的新技术开展教学,如我院引进了实时三维/四维B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专门安排了一次实时三维/四维超声检查的体验课,系统讲解实时三维/四维超声的技术原理、仪器的功能、可以开展的项目等,并在临床诊断中选取较为典型的案例,利用实时三维/四维B超仪的动态录制功能,把检查的整个过程录制下来,让学生学习观摩,学生较为直观地观摩到老师操作的手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再如笔者在超声造影技术的讲解中,利用一节课进行超声造影技术的课堂教学,讲解超声造影技术的原理、超级造影剂的使用、造影前需要准备的事项以及需要临床科室做哪些配合等,再利用时间组织学生分批进行现场观摩,让学生更为主管地了解超声造影技术。此外,笔者还积极邀请部分学生参与本科室关于超声造影剂制备的省级科研项目,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超声造影及造影技术的认识。

4积极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超声诊断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pBL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学生小组为载体学习,发展学生自我认识学习内容、寻找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如在消化系统超声诊断科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以急腹症送入院的一名中年男性,自述4h前吃火锅饮酒后,逐渐出现上腹部疼痛伴腹胀,进行性加重,疼痛难以忍受,呕吐两次。患者回忆近年来有间断性右上腹隐痛,但未正规就医。患者身高165cm,体重70kg等,接诊医生申请腹部超声检查。笔者要求学生设想自己是超声医师,首先进行1次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学习的问题,成员分工收集相关问题的资料。第2次讨论时,大家把收集的资料信息向小组反馈,通过交流讨论、互相质疑等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见。讨论结束后,还要求由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书面材料(通常为文字材料和ppt幻灯),再由教师进行点评。通过以上步骤,使学生对超声诊断在急腹症中的运用,胆系急腹症和胰腺炎的病因、病理改变、特征性临床症状、体征和临床诊断,超声检查方法和检查内容,典型的超声表现和鉴别诊断以及其他相关影像学的知识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在现有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问题,教师也参照学生的问题不断完善pBL教学中的问题,形成良性反馈循环。

5积极开展超声实践教学改革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相关临床科室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对临床疾病的认识不足,在超声诊断实习中,应该注意弥补这一缺陷,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做好诊断与鉴别诊断。我院从2008年开始,在影像专业学生超声实习教学时,设计了“三周满负荷实习教学”新模式[4],按疾病分为心脏及血管、腹部、妇产、小器官等模块,以具体病例为线索,实施案例式随访教学,强化超声与临床知识整合,提升学生横向思维能力,挖掘纵向知识深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的实习教学模式安排3周时间,培养学生“三周满负荷学习”的习惯,即正常上班、见习急诊,下班后的学生在科室自学、复习相结合,3周内持续工作,以达到所学疾病种类和数量的满负荷。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对右下腹急腹症患者,笔者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有无阴道出血、停经、疼痛特征等临床表现,结合尿、血化验检查,再根据超声征象,分析诊断是否为宫外孕、阑尾炎、输尿管结石等病变,并结合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游宇光,葛贻珑,叶军,等.临床医学超声分流专业《超声诊断学》教学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9):1161-1162.

[2]张万蕾,李建国,周庆环,等.超声医学的发展趋势及超声医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8,5(3):13-15.

[3]尹立雪.超声医学高新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5):4-8,49.

[4]宋晓琴,吴少平,刘亚斌,等.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三周满负荷综合影像学实习教学模式[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99-101.

超声医学课程篇3

关键词:超声诊断学本科考试改革

一、超声诊断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趋势

超声医学是现代医学史中发展最快、普及最广、渗透最深和实用性最强的新兴学科之一。超声医学随着声学物理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从早期的a型、m型一维超声到实时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显像、动态三维超声,以及二次谐波、超声造影、介入性超声等新技术,在诊断学及治疗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学科性质

作为临床中最常用的诊断、辅助诊断甚至治疗的手段之一,该学科所涉及的知识体系也越来越多元化,综合化、网络化;在超声诊疗过程中,要求具备良好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以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学科知识,才可能做出科学的、对临床工作真正有帮助的诊断并给予正确方向的建议。

2.学科需求

超声医学中的新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超声造影、弹性成像、介入超声乃至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等热效应灭活肿瘤等一系列技术革新,使得超声声像图内容从过去的以解剖为主,逐渐向功能学、组织病理学扩展;从过去彩色超声多普勒显示一般血流分布、血流状态向着更加精细的微循环情况迈进,为临床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这样的发展趋势对从事本专业的人员必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二、学生的学习和考试现状

在目前各学科均以“一张卷”衡量学习成绩的情况下,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将全部精力用于对于考试的复习,满足于一次考试的通过即可,将考试的分数视为最高目标;考前突击、甚至私下找老师“划重点”,考后则迅速遗忘。结果是到了实习甚至毕业后,难以系统掌握本科四年来所学的知识,对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几乎完全没有成型。

三、超声诊断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

第一,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超声医师,那么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医德,医德教育应渗透在课堂教学和考试之中。第二,对超声医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应具有清楚的认知,对于超声新技术的应用和更新应具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学生为自身未来从事的行业选择和激发学习兴趣都至关重要。应该在学科开课前给予讲座等形式的宣教,在课堂教学和考试中有所体现。第三,由于目前超声学科的迅猛发展,与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日益增加,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应建立系统的将“基础学科―超声医学―临床各学科”知识合理联系并思考的能力,建立对于“疾病”的立体化认知体系;总之,我们需要培养医德良好,专业视野开阔,具备扎实基础和医学逻辑思考能力的毕业生,从而满足超声医学学科日益提高的的需求。

应该说,目前迫切需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本科超声诊断学落后的教学和考试模式与飞速发展的超声技术和日益提高的学科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其次,是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学风不正,学习习惯差的现实问题;为解决这俩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希望从考核模式入手,对于可以改革的部分进行初步探讨和思考。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依据:一为目前教学大纲;二为实际学科需要。医学影像学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1)基础方面,扎实的基础学科知识,尤其是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2)超声技术方面,超声诊断学物理基础及超声诊断仪的常规应用;(3)将基础学科知识、超声物理基础与临床学科,如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合理的与超声声像图表现合理联系在一起,对于疾病、症状能够具备系统的认识,作出科学诊断或趋向于正确的诊断方向的能力。

2.具体措施

(1)摆脱现有的以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分数来评价考生学习质量和实际能力的标准,建立分段式、多元化考试综合考评的方式;包括相关基础知识(解剖、病理、生理、诊断学)、操作技能考核、超声诊断仪应用物理基础与机器调节能力(美国超声医师考试中称为“超声物理学与超声仪器”)、各大章节的分阶段考核、超声综合能力临床应用;考核方式包含上机操作、笔试;以及卷面考试之后的自我试卷分析、现场答辩等多种方式。各自占据一定比例,分阶段考评并且尤其重要的是授课教师的考核后讲解分析,目的是杜绝现有的考完看看分数就结束,而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对在哪里,甚至考核之后就再也见不到考试卷的尴尬情况,导致课程已经学完,但是仍存在许多盲区和疑点。

(2)增强学习动力,开展授课前针对本专业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就业情况等做适当次数的讲座;使学生对于超声医学在医学中的作用、地位、发展情况、研究热点等有所了解,对于超声医师的就业现状,包括工作流程、劳动强度、经济收入等有所认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钻研的方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并非是如今这样为了通过一纸试卷而学习,考前突击,考后遗忘的学习过程。

3.执行条件

统一认识,密切配合。改革之所以称为改革,即说明与传统的、一贯做的、习惯了的方式有所不同,那么需要政策通行,执行配合,教师重新备课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效果;比如教研室教学任务申报、教务处排课、有关期班大纲修订、严格的考试管理和,分数审核,以及向班内同学说明改革具体步骤,考核方式变动以及目的和意义,取得同学们的认可。

4.分阶段考核的分数比例和考核方法

第一阶段:学科宣教,介绍超声诊断学的临床应用情况,学科技术特点,发展现状与趋势,学科新技术的优势和国内外研究热点;超声医师的日常工作情况,知识结构组成,临床地位及科研方向,甚至经济收入真实现状;为学生做好学习超声诊断学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做好学习准备。该阶段计划采用2~4学时,以课外讲座的形式举行,无分数计入。尽管该部分并无分数计入,但是由于后面逐步开展的教学活动是需要学生课后能够具备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学习兴趣才是核心动力。建议该部分主讲人选取高资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甚至必要时可以考虑聘请外院知名专家教授开展讲座。

第二阶段:依据大纲是超声检查技术课程,主要针对围超声检查期的必要准备和检查时患者的、探头使用和超声切面组成等基础知识,属于超声诊断学的必要铺垫,建议该部分与超声上机实验共同开设并同步考核,考试分时各占一半,并且总分按照30%的比例计入结业考试总成绩。

第三阶段:超声诊断学正课的讲授。除去目前正常授课之外,应建立课堂讨论分和课后自学部分的分数,可以参考pBL教学法的模式,但是对于目前我院的师生的实际情况,不应完全照搬套用。重点在于改变学生目前听课时只听不想、只看不问的的情况。增加课后“作业”的频率和范围,应包括疾病相关的流行病学、解剖、生理、病理学科知识;超声检查的适应症选取,声像图特征和疾病诊断思路、鉴别诊断;超声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问题。该部分分数按照总分10%计入最终结业成绩。

第四阶段:笔试部分。也就是传统的闭卷考试部分。目前是上课主讲教师自行出题后由教务审核,随机选取aB卷中的一套试题作为考题;改革情况首先是题型。目前没有一个固定的题型要求,几乎完全按照教师个人的习惯,比如单向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等等;建议标准化试题,即选择题作为统一题型,可以增设B型、多选等题型。其次是试题来源,建议成立题库,并且出题应经过多位教师讨论通过并签字为证。笔试部分的最终分数按照50%比例计入最终结业成绩。

第五阶段:考试后的卷面分析,由考生自我完成,由主讲教师批改并统一讲解。目的有俩个,一是改变目前考生对于考试“考完就结束”或者“考完就遗忘多半”的现状,“考完了就不再重要了的”心理。二是完善之前授课和学习中的一些薄弱点,将错误的部分重点分析,使同学们明白为什么是这样,a为何是对的,CBDe错又错在哪里,从知识点本身和面对问题的思考模式两个方面给予改善。这一部分按照总分10%比例计入最终成绩。另外,可以杜绝考试作弊的现象,比如抄袭,即便抄袭到了正确的答案,但是如果考试分析中并无确实可信的分析,那么严重者笔试分数应予以扣除。

以上5个阶段组成的考核体系中,包括了学科特色、基础应用、检查技术、专业知识、新技术应用、典型临床病例诊疗思路等多个分方面知识点以及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多学科联系思维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临床专业人才的目标,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的问题。具体实践中,应该随时查缺补漏,修订计划,使之更加适合师生的实际情况,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5.可能出现的问题

(1)学习兴趣不高。即便有课前讲座,即便有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授课,同学仍对于该专业不感兴趣,得过且过;解决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行,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思考的空间,不是单纯的听听、看看、记记;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比旧有事物更高是人类的天性,保持学科的新鲜感;多安排临床工作中的实际病例讲解和幽默轻松的授课语言更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保持学习兴趣;

(2)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差。以目前十分流行和提倡的pBL教学法为例,一旦学生课后没有自主学习能力,那一切教学效果都是空谈;我们可以借用目前流行的网络模式比如QQ群、微信群等方式保持与学生随时互动;随时交流,帮助同学们逐步养成课后学习、钻研、思考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习惯。

(3)课时安排矛盾甚至不足。由于现有大纲排课特点限制,考试有时甚至是寒、暑假前的一两天,学生在假期里通过网络了解自己的考试分数,更不用说考后的试卷分析,讲解的课时,完全没有时间去安排。应与教务管理系统沟通,合理安排时间,考试后应留出若干学时进行试卷分析和讲评,讲评结束后综合核算考试成绩。

(4)教师素质不足以承担新的考核模式。新的考核模式势必对于主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满足于传统的书本内容,更多的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学科知识底蕴;并且时刻保持对于本学科甚至多学科的新技术、新领域有足够的、及时的甚至前沿的认识和理解,需要经常查阅新的科研资料,回顾基础的知识内容才能够胜任。我们需要时时刻刻保持自身的长度和厚度,才可能满足新的教学需求。

以上观点是我们对于医学影像学本科超声诊断学考试改革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可以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超声医师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超声医学课程篇4

关键词:理论教学;教学策略;关联性;三步法

医学超声技术因检测快捷、经济、无辐射等优点,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医学院校大都开设了相关课程,但理论教学仍普遍存在很多问题。从事超声诊断工作的医生须有过硬的理论知识,所以通过改进理论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培养超声诊断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从事超声诊断学的教学数年,一直在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不断创新、学习和总结,逐渐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就超声诊断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精品课程”这项以育人为本的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超声诊断理论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重讲解,轻讨论超声诊断内容繁杂,知识点多,课时相对少。多数教师不得不顾及进度,有限的课堂时间几乎全用于理论讲解,很少在课堂讨论。授课形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因熟悉内容,教师讲得很透彻,但学生接受能力有限,高强度的知识“灌输”已经被证明效果欠佳。讨论实际上是对知识的运用,但遗憾的是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常缺失这环节。2.对知识点关联性的关注度不够教师授课参考的就是教材,虽不至于照本宣科,但大多也仅是教学大纲的浓缩。教师把内容讲完了,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由于课时紧任务重,教师需一节接一节的讲,知识点之间缺少联系对比分析。学生孤立的学习知识点,没有建立起联系。3.学习兴趣低常规超声诊断理论授课的方式导致课堂教学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授课内容参考教材,学生即使不听课,只要认真学习教材,也可应付考试。所以,学生很难真正掌握知识点,且易遗忘。

二、对策分析

1.改变教学策略,加强对课堂的把控虽然很多教师认为“灌注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不理想,但超声诊断学内容多,受限于学时,多数教师不得不继续采用。这会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师授课累等问题。教师应改进教学策略,既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学有所成。在教学策略上,笔者将“以讲为主”转变为“学生自学+教师串讲+知识运用”三步法。首先,学生通过自学,对章节内容进行充分了解,课堂上给学生10分钟再次回顾强化。然后,教师对章节内容串讲,构建知识框架、阐述知识点的联系,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所学内容。最后,以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应用训练。将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学生从单纯地听转变为主动地学,各环节相扣,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2.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知识点间的联系对于超声诊断很重要,因为任何案例都是所学知识的综合分析。但掌握如此众多知识点难度不小。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对学过的内容反复涉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加强知识点的联系,强化学生的记忆。同时,授课改节为单位为章为单位。通过教师串讲,学生快速建立起系统性知识框架。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将知识点添加到框架中,形成知识体系。3.适当运用pBL和CBL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学生是被动学习,往往注意力不集中。教师通过适当采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和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将所学知识用于超声诊断,理论与应用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pBL和CBL的教学方法可促进学生开放式探究、独立学习、团队合作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学生自学阶段运用pBL教学方法,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使自学具有较好的方向性,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创造性思维的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小组讨论阶段,设计简单的超声诊断临床案例,使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技能。综上所述,“三步法”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超声诊断技能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反映这种教学方法能帮助他们快速把握教学内容。pBL和CBL教学法的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超声诊断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能为以后复杂案例的分析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卓忠雄.超声诊断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5

[2]刘卫勇,隋秀芳,康冰飞,刘力,叶显俊.LBL结合pBL在超声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3

[3]李颖嘉,崔忠林,文戈.超声诊断学教学中pBL教学模式应用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

超声医学课程篇5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物理学医学

随着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向医学的渗透,为医学的微观、动态、定量研究提供了现代化的实验技术手段,高精密的物理仪器为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帮助。怎样让卫生类学生获得必备的物理学知识,这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广泛应用,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渠道,因此,作为教师只有认清形势,摆正自己的位置,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做好自己的课件,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水平,不把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与此同时,还应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这对一名在医学院校教物理的老师尤其重要,他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医学理论,上课时我就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上物理课时,无论在课堂或在多媒体课件中穿插一些与医学有关的内容,学生都非常感兴趣。比如,在讲述超声波理论时,自然涉及到超声波在医学临床上的应用。因此,我们在课件中运用动画模拟的方法设计一个给病人用超声波进行诊断时反射波与入射波的动态演示装置,使学生通过形象的动画了解到超声诊断原理是超声波遇到人体不同组织产生的反射所形成的超声图像,根据超声图像可以判断各组织的形位及病变。老师给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越多,学生就越感兴趣,课堂上注意力越集中。

学生刚涉及新课内容时,好奇心较强。物理教师应抓住这个兴趣旺季,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入到物理史的发展长河中。如讲力学时,介绍站在巨人肩上的巨人—牛顿;讲圆周运动时,介绍第一个从太阳的角度透视宇宙的人—哥白尼;讲质量时,介绍称量地球质量的人—卡文迪;讲电磁学时,介绍电磁感应、动磁生电的发现者法拉第等等。这些科学家热爱科学,不求名利,始终如一地实践自己献身于科学的诺言。通过介绍,学生对科学家的人格力量产生敬慕之情,冶情励志,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心理,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一般物理都在新生第一学期开设,医学方面的课程开得较少,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缺少而感稀奇,医学物理学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兴趣引到与物理有关的生命现象中。如讲加速运动时,引入失重、超重现象;在讲圆周运动时,引入超高速电动离心机分离血清蛋白;讲流体力学时,引入血压计测血压等;讲声波时,引入人听时的骨传导、气传导等;讲光学时,引入电子显微镜、光导纤镜等等。通过了解物理与医学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要想学好医学,必须学好物理的道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物理的原动力。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开始前,应注意尽快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有:联系生活导入、联系医学导入、实验演示导入、多媒体动画导入、课堂目标导入等等。

一个物理过程可以用形象生动的动画模拟或演示实验展示。动画模拟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特有的表现方法,它可以把物理过程放慢、突出显示原本不容易展示的重要细节,因此优秀的动画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动画毕竟是“制作”出来的,即使完全符合科学规律,仍不是“真实”的物理现象,因此演示实验等影视资料仍是很必要的素材。方程、函数曲线等是物理过程的抽象描述和高度概括,对于大学生应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即利用数学进行演绎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因此方程、函数曲线等是必不可少的素材,而形象化的动画很可能会削弱物理过程的科学内涵。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医科生对医学问题比较兴趣,因此物理原理应用方面尽量选用与医学相关的素材,如在《振动、波动和声学》中作“a、B超显像原理”;《几何光学》中作“眼睛屈光不正的矫正”;《原子核和放射性》作“Ct、mRi显像原理”等等。

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载体,是指由若干个素材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章节或一次课堂教学的电子教案。因此,上好一课,课件的制作相当关键,一是要选用适合的软件制作课件,二是要从丰富的素材中选择适当表现形式。制作课件的软件有aUtHoRwaRe、演示文稿powerpoint以及制作网页的Frontpage等等,但各有其不同的优点。我们必须根据学校配置的硬件条件以及课程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软件,以便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素材通常是指表达某个知识点的图象、声音、动画或视频文件。对于素材的选择,首先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科学的表现教学内容;其次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再次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选择好素材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教学更丰富,学生更易理解。在组成课件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课件的完整性与可扩充性;版面安排以学生听课为本;制作完毕之后要搞好课件测试。

现在的校园教室大多数改为多媒体教室,可容纳的人数大大增多,每个班都是150人左右在一起上课,在上课时遇到许多问题。所做课件的内容不能多,字体也不能太小。因为课件的内容太多占满了整个屏幕,则由于前面的同学挡住而无法让后面的同学看完整个屏幕的内容,字体太小坐在后面的同学看不清字。因此,老师应因地制宜,科学地处理课件,上课时注意音量,说话声音要响亮,让整个教室的学生听清楚,感觉很舒服。让他们感觉老师精力充沛。反之,老师上课时声音很低,像催眠曲似的有气无力,怎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学生需要的是一种生动的、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气氛下,学生们才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而响亮的声音会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们感到这个老师充满激情。这样老师就会避免总是坐在椅子上面操作电脑,学生只见屏幕内容却看不到老师的局面。这样,有了语言和目光的交流,那我们的学生一定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这堂课的气氛怎会不好呢?学生的注意力怎会不集中呢?那课堂效率也不会差了。

总之,多媒体教学对我们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同时,转变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基础课同样重要,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增加学生的感知方式,使学生了解到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而学习,其学习的目的不是外在的分数,而是内在成长的需要,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超声医学课程篇6

   1现状分析

   目前,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非影像学专业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充分体现了影像医学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超声诊断学作为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充分体现。由于整个超声诊断学的教学课时数相对较少,而教学内容又比较多,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粉笔、黑板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把大量现成的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抽象且难以理解。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出的学生,虽然理论知识可能较好,能够“背住”重要的知识点,但缺乏形象思维能力,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临床工作中,更谈不上运用超声医学知识

   来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2]。近年来,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使得超声影像教学有了飞跃,大多数教师都采取了教科书加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图片、视频,使其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形象、生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讲授内容多是以解剖为基础,病理为依据,超声表现为重点,辅以超声图片或动态图像来加深学生理解,学生建立的仅是从因到果的单向思维过程。然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超声检查结果来判断其病情、病因以及可能的病理生理改变,即需要从果到因的逆向思维。因此,要求教师探讨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建立起这种临床思维

   2纵贯式立体化超声影像教学模式的构建

   立体化创造性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适当运用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力,增进其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习思路,灵活运用所学各科基础及临床医学知识,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3]

   纵贯式立体化的超声影像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所谓纵贯式,就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立体化,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及临床各学科的知识综合在一起,针对某一疾病或病理表现给学生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知识模型。在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给学生留出将要讨论和讲授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尽量模拟真实病例的超声诊断过程,给出患者主诉,查体结果,相关化验结果以及超声表现,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老师主要对各组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从病因、病理、病理生理方面去推论,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在帮助学生将无序的知识整理为有序的知识,将错误的知识修正为正确的知识。这一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了归纳总结的水平,为良好临床思维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教学过程的管理和教学模式的实施

   3.1深入了解教学对象

   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很好的了解学生的状况才能因材施教,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授课时,学生已经完成了解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学习,同时在进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科目的学习,超声诊断学是这两种学科的良好的衔接,起到了桥梁作用。此时的以病例为中心的纵贯式立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建立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2落实备课环节

   备课,包括选取病例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授课教师平时要细心收集临床病例资料,以教学大纲为中心,选择典型病例,将病例资料合理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制作在影像学教学中至关重要,教师借助于交互式的课程设计与组织,多种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刺激,生动形象地展示所讲授的知识,建立丰富的教学情境,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其运用必须恰当合理,应文字简洁,重点突出,图片清晰,动画生动,起到多层次、多角度地模拟动态过程,很好地体现超声检查的实时特点的作用,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4]

   3.3引导学生融会各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超声医学是建立在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上,研究活体组织器官形态、结构以及功能状态的学科。而发现异常的前提是必须熟悉正常,在正确把握人体解剖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头脑内完成由立体活体组织到平面图像、由大体解剖到影像解剖的认识。正常的影像解剖是识别病理性改变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以及内科学、外科学等学科的知识较好地融合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各器官解剖及生理特征的基础上,熟知各系统常见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其超声影像特征,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打下良好基础。这一过程不仅仅是正确的思维模式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了特有的知识再发现的环境,推动学生作为学习者主体参与知识建构活动3.4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授课过程中注重各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贯通,让学生明确超声影像诊断不单纯是“看图”,更需要综合分析,即要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其他辅助检查资料来综合分析;讲解“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思路,提高学生的立体临床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前布置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从记忆型、模仿型向思考型、创新型转变[5]。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每一系统常见病的影像图片上提出问题,由学生组织讨论,发表诊断意见。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记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综合分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5鼓励学生涉猎本学科的新知识

   超声医学是声学、医学和电子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6]。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超声诊断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他们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去获取新的知识,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获取新知识过程的关心应甚于对他们掌握新知识结果的关心,对学生掌握新知识方法的关心应甚于对他们掌握新知识量的关心,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为他们日后临床工作中能够充分自如地运用超声诊断手段,并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打下良好基础

超声医学课程篇7

[关键词]思维导图;超声影像学;远程教学;眼科;乳腺

疫情期间,为防止疫情蔓延,教育部曾延期开学通知,并提出“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各大高校由此纷纷开启网络远程教学模式。但如何利用网络更好地开展远程教学,让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利用有限的在线时间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成为教师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1超声影像学学科特点

超声影像学属于影像学学科体系,以各种疾病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为轴线,其发展迅速、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成像已经从既往的一维、二维发展至三维、四维成像,由普通灰阶成像发展为彩色编码成像,不仅能够进行疾病诊断,还可进行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进一步扩大了超声影像学的应用范围[1]。超声影像学是一门理、工、医复合型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同时又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2]。其具有以下学科特点:(1)专科性强。超声影像学专业术语多,超声图像抽象,理解与记忆困难,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这为教学带来了困难。(2)操作性强。超声图像是通过超声医学设备获得,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需要对各种类型超声医学设备的机器性能、适用范围、参数调节有一定了解,这给教学增加了难度。(3)技术性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医学设备也日新月异,超声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4)交叉性强。超声影像学与解剖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多学科有交叉,涉及知识面十分广泛,对教师水平有较高要求。

2网络远程教学模式

传统超声影像学主要借助教材、板书、幻灯、模型等实行师生面对面课堂教学,但是由于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传统超声影像教学中普遍存在较多问题。(1)传统课堂授课模式普遍以理论教学为主要目标,多数教师照本宣科,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甚浓厚[3]。(2)传统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地呈现教与学“被动填鸭“局面,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愿,不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3)多数学生为应试而学习,使得所学知识变成被迫应试记忆,使原本生动有趣的实践性技术变得枯燥乏味,毫无乐趣[4]。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网络的普及,网络远程教学正逐渐成为教学的主流模式[5],它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优点,教师可以将文字、图像、视频等上传至教学平台,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根据自身情况在教学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然而,自主学习的实现仍然受限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不愿学、不会学则往往导致学生的学习行为缺失或效率低下。在网络远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意识到教学的重点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评价亦不仅仅是记忆多少知识,还包括信息获取、分析与加工能力。教师从“传授者”和“主导者”逐渐变为“帮助者”,甚至是“学习者”;学生亦已不再是“学习者”和“听从者”,而是“协同者”,甚至是“主导者”。另外,网络教学固有的某些问题,例如没有教师在身边督查课堂纪律时学生容易“溜号”,应用手机听课时学生会忍不住查看娱乐消息,学生在家学习时易受到家属或宠物干扰等,在被动长时间网络教学中会更加凸显。

3思维导图的应用探索

思维导图由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6]提出,其利用关键词、线条、颜色、图画等,对繁杂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压缩,将语句知识用图文形式表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知识的显性化。构建思维导图是一个将复杂知识简单化的过程,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复杂的问题,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更快地学习新知识[7]。此外,在构建思维导图中,还可以将某些零散的知识内容系统整合到一起,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短时间内对零散知识构成一个总体认知[8]。因此,在超声影像学网络远程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自觉探索、归纳总结、分析思考,将理论知识与超声图像有机结合,更好地把握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3.1思维导图的抛砖引玉作用

由于超声检查安全无创、操作简单、价格便宜、诊断准确,成为目前临床常用检查方法。超声影像学是医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但是对于大部分医学生而言,特别是非影像专业的医学生,超声原理晦涩难懂,超声图像复杂抽象,超声术语烦冗难记,极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学习任务[9]。苏丽平等[10]在影像学见习教学中利用将思维导图结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发现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而在网络远程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后,教师以重要的超声术语为中心,将复杂抽象的超声图像转换为直观形象的图示,并辅以超声原理的讲解,通过思维导图“抛砖引玉”,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亦可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超声图像的理解和记忆。

3.2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鱼渔兼授”

超声影像学极其注重对超声图像的观察与分析,离开图像无异于“无水之鱼”[11],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超声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习正常或异常的超声图像,以及如何运用各种疾病的超声图像特征结合相应的解剖、病理、临床知识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但是,传统教学由于受课堂限制,图像资料展示及讲解时间少,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条条框框的超声基础知识,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且不易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难以真正学好这门课程。例如,理论上乳腺癌的超声图像具有典型的低回声、毛刺征、微钙化、声衰减等特征,但某些早期乳腺癌病灶不一定完全具备这些典型超声特征,且某些乳腺癌病灶组织与周围组织、良性病变的超声图像有相似之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混淆。因此,在进行超声影像学网络远程教学时,利用思维导图将基础知识、超声图像、临床病史等内容简单归纳在一起,可以促使学生系统性地学习和掌握所学内容(图1)。另外,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思维习惯制作思维导图,进一步加强其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充分实现“鱼渔兼授”,消除学生的厌烦情绪,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3.3思维导图能使学生触类旁通

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器官群,疾病也具有非常复杂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有时,同一种疾病在不同器官会出现不同的超声表现,而有时不同疾病在同一种器官会出现相同的超声表现(即同病异像或异病同像)[12],致使学生不明所以,甚至张冠李戴。例如学生经常提问:“为什么眼部脉络膜血管瘤和肝脏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不一样?”眼部脉络膜血管瘤在二维超声上常显示为高回声病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病灶内血流丰富,基底部可见粗大的血管,呈“血管池”样改变。而肝脏血管瘤在二维超声上亦显示为高回声病灶,但绝大多数病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并不显示血流信号,其原因是肝脏血管瘤中的血管多为发育不成熟的血管,血流速度非常缓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尚不足以显示如此低速的血流。在超声影像学网络远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采用关键字词、鲜明色彩、紧密关联等方式绘制思维导图,使学生在上课时不是单纯地记录,而是积极参与其中,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课后将思维导图完善,学生也能在完善过程中对思维导图和所学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使得其学习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触类旁通,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体系。

4小结

超声医学课程篇8

关键词:临床实训基地示范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15

北海市卫生学校(原北海市合浦卫生学校)始建于1958年,属卫生行业主管公立中等职业学校,是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广西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学校被自治区卫生厅确认为广西第三批全科医学教育理论教学培训基地,附属医院确认为临床技能培训基地。2012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附属医院是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作为特色项目重点建设。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既是师生参加社会和技能实践的重要实训基地,也是对应卫生产业的经济实体。多年来,附属医院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服务地方经济作出贡献。

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975年开办,具有四十多年办学经验,初期称为放射医士专业,进入新世纪后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已经发展成为我校的特色重点专业,2005年被广西自治区教育厅认定为全区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2013年我校中等职业教育医学影像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竣工并顺利通过广西自治区教育厅验收。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年招生人数较多(250人/年),在校生规模较大(686人)的专业,培养了广西医学会影像技术委员会主任李文美、副主任钟易等一大批区内该专业杰出学者、专家和技术人才,据统计,全广西大部分医院县市级放射科主任和副主任均为我校该专业毕业生。

北海市卫生学校始终把卫生中等职业教育和医疗服务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基本方略,教产结合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重要的抓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需要X线机、DR、Ct和超声等大型医疗设备作为教学设备,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人员和环境要求高,诊断治疗和技术操作人员准入认证、人员防护、环境防护以及患者防护等都非常严格,如果没有附属医院作为临床实训基地依托,实行教产结合,这些大型医疗设备就单纯作为示教教具,必定造成资源浪费,生均教学设备均费用很高,学校难以维持运转。反之,如果以附属医院作为临床实训基地依托,实行教产结合,学校对附属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医学教育功能和医疗服务功能,一方面开展医学应用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大型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益,降低了教学投入成本,增强了学校经济实力;另一方面教产结合的收益除满足附属医院的发展外,还投入到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附属医院作为师生参加社会和技能实践的重要实训基地建设,附属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壮大,就能很好地展示学生日后将从事的卫生职业前景,起榜样示范作用[3-4]。

1建设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实训教学硬件

学校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培训、科研四位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设置有门诊部、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口腔科、麻醉科、中医科、理疗科、感染性疾病科等业务;医技部门开设药剂科、放射科、Ct室、超声诊断科、心电图室、脑电图室、胃镜室、病理科等科室,开设病床数336张。附属医院加强与医学影像技术等办学专业的实训基地相关建设,建好示教室和所有实习生值班室,安装了超声诊断科教学闭路电视录制和转播系统,完善医学影像paCS系统,真实的医疗服务场景和卫生职业服务流程等为师生参加实践训练提供保证。还新建了两个各拥有30台计算机,配备投影设备的医学影像诊断一体化实训室,新建了每个拥有8套先进B超设备、电脑捕获实时图像可大屏幕投影演示的超声诊断实训室,各科室均安装多媒体大屏幕投影并连接校园网,可随时调用包括附属医院实时Ct、DR、超声影像等网络资源中心的教学资源上课,这一系列的建设投入有力地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也保证了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

2改革实训实习课程和创新实训实习管理

以附属医院为依托,学校率先中职学校中应用问题教学法等现代先进教学方法,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按“模块化”教学,完善阶段实习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法、重新编写实习生手册,优化和量化阶段2周阶段见习和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法,完善实习管理相关制度教学模式,实施2周阶段见习和顶岗实习。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学校创新教学方法,让部分专业课教学在附属医院实施,通过工学结合,改变原来单纯理论教学后再实验的教学方法,引入“导生制”、“助教”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4-5]。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学校在完善校际共享、校企共享、师生共享、满足专业发展需要的教学资源库,构建以岗位能力职业准入和职业发展为目标、以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取得进展。

3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校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教产结合,增强教师动手能力、知识传授能力、现场指导能力等,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学校建立附属医院专业人员教学轮岗和兼课机制。制定相关制度激励专业人员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与获取教师资格证书和中职教师系列职称,采取双职(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放射科、Ct室、超声诊断科和心电图室等业务科室主任)或挂职的措施,培养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教师担任附院科主任和兼职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和医疗服务,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临床经验、优良的教学效果和突出的科研能力获得社会和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教师不仅熟悉操作过程,而且精通原理,并能教会学生;教师不仅将生产、管理、服务知识应用于生产,而且将这些知识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师应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很好地顺应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一方面,大大提高教师自身的动手与实践能力、生产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分析能力、指导实训与现场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大大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同时提高教学效率,探求改革课程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实现培养实用型卫生人才的目标[4-5]。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现拥有具备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又具备卫生专业技术职称的“双师型”教师二十多人,教师实现了从传统经验型教师向现代学者型、反思型、研究型教师转变。。

4改革学生评价模式

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评价模式较笼统,专业条块分割,无细化和量化标准,难以实现与岗位所需的技能对接。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重新制订实习生出科成绩评定办法和实成绩评定办法,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和评价标准,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综合评价模式。学生要掌握多门知识,还要掌握本专业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技术。同时,也要掌握相关专业、行业的知识、技能、技术,并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因此我们以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为标准,以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强调的是职业岗位、技术的专项性、操作性和应用性,学校通过对该专业技能操作岗位细分,制定了X线摄影技术、肝胆超声扫描技术、心电图检查技术等专业技能考核评分标准。组织实施专业技能操作考核,通过这些考核,对学生实施客观、标准的量化考核,保证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质量。学校还举办全校医学影像专业技能操作比赛,激励学生参加实训兴趣的积极性。学校还建立以理论考、实验考、实训考、用人单位考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评价为主的综合评价模式[3-6]。

5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具有联系实际、知能并重和启发诱导等特点,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又不乏高深的理论,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3-4]。课程设置为培养目标服务、教学内容为专业服务、理论系统为操作实践服务,突出能力的培养。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通过真实病例、实际工作场景和仪器操作,教学具富有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工作能力。为节约教学时间,保证学生充分实践,我校大力推进医学影像专业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资源中心的资源,贯彻多媒体视图直观教学、多图纵横对比、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精讲多练、调动学生参与等教学原则。学校加大投入,增加了超声诊断学课时和增开心电图诊断学课程。传统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比较笼统,各学科课程条块分割,难以实现以岗位所需的能力对接[3-5]。传统的教学大纲专业课程设置超声诊断仅安排72学时,只能达到让学生了解的水平,因此要真正达到熟练的层次必须依托附属医院,增加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时,尤其是实训课时,我校实施的教学计划中超声诊断学调整为144学时,理论实践比为1:1。传统的教学大纲中无心电图诊断学教学要求,因为该门技术在基层已经普及应用,我校在选修课程模块中安排114课时[7]。通过教产结合,医学影像专业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资源中心的资源,贯彻多媒体视图直观教学、多图纵横对比,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克服从模具、课堂练习转为真实人体操作和实际场景的恐惧心理,而且方便了在校生及早接触社会,贴近岗位。制订完善新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草案),创新教产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医学影像专业新课程表,完成效果评价报告,构建模块化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完善“教产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只要一人当班即可同时兼X线、超声和心电图仪器操作和常见病看图诊断工作,实际操作能力强,深受乡镇医院和社区医院的欢迎,很多在实习阶段学生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工作合同,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当年对口就业率达到了95.4%。[5-7]

随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大量增多,规模扩大,设备更新,大多配备了X线、超声、心电图等辅助诊断设备,基层医学影像专业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今后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机遇,产教结合,加大投入,促进作为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的附属医院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功能进一步完善,促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我校医学影像专业的办学优势,培养更多胜任基层卫生服务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充分体现卫生职业教育的功能,彰显示范校的特色,造福百姓。

参考文献:

[1]刘伟,曾以初,陈承军等.深化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基层的多能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7):33-34.

[2]刘伟,曾以初,曹俊.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资源中心的构建和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6):67-68.

[3]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肖智谦,陈碧瑕,邱琼华等.实现教师角色转换,在中职卫校中推进问题教学法[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31-33.

[5]肖智谦,陈碧瑕,刘伟等.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卫生职校的应用[J].广西教育,2009,(18):39-41.

[6]肖智谦.教产结合,建设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J].时代教育,2013,(11):112-113.

[7]刘伟,肖智谦,邱琼华.电图诊断视图直观加问题驱动教学法实践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8):76-77.

作者简介:肖智谦(1968-),男,汉族,广西合浦人,医学硕士,临床医学高级讲师,副主任医师,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院长,国家执业医师临床实践技能考试考官,连续从事中职卫校教学二十多年,是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广西北海536000

林斯文,北海市卫生学校,广西北海536000

超声医学课程篇9

[关键词]超声诊断学教学乡镇卫生院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197-02

作为三甲教学医院超声科,医院每年都要安排本科室主治医生以上职称超声医生到基层医院进行帮扶一年。超声诊断学作为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涉及学科包括解剖、病理、病理生理等,又涉及各个临床学科,尤其对平时较少接触的声学等物理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其内容广泛,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本人帮扶的定点医院是乡镇卫生院,针对超声诊断学的教学特点及乡镇卫生院超声诊断现状,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一、乡镇卫生院超声诊断现状及诊疗条件

(一)乡镇卫生院缺乏专业超声诊断专业人员

目前,乡镇卫生院多数无超声诊断专业人员,从事超声诊断人员多数兼职心电图诊断、脑电图诊断或放射诊断,甚至兼职卫生院其他行政工作。

(二)乡镇卫生院超声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水平

乡镇卫生院超声从业人员大多是从临床专业或护理专业转行而来的,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超声理论学习,且多数人员学历偏低,毕业参加工作后多数无上级医生带教,超声操作存在较多不规范之处,对于部分曾到上级医院进修过超声诊断的超声医生,多数都是边操作边学习,重操作,轻理论学习,超声诊断的综合能力偏低,超声报告书写不规范。

(三)超声仪器设备差

超声仪器设备较差,成像图像不佳,乡镇卫生院无上级医院所使用的图像存档及通信系统(picturearchiving&communicationsystem,paCS),给典型病例图像复习及讲解带来不便。

(四)缺乏可供学习的专业资源

可利用的资源较少,一般乡镇无专门医学书店,无数字化图书馆资源,订阅的相关期刊、杂志较少,对本专业的新进展及动向了解较少。

以上具体情况给我们的帮扶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培训,规范超声检查操作及报告书写,提高超声诊断技术水平及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成为我们帮扶教学的重点。

二、具体教学方法

(一)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是教学的关键

每周一次多媒体课件讲座,系统讲授超声波成像原理和成像方式以及与超声诊断有关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图像分析的基本原则、各系统脏器正常声像图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表现和鉴别诊断要点。超声影像学作为一门形态学,解剖形态是超声图像的基础,不同的疾病及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表现出不同的超声图像,因此,在讲解各论时,要对其解剖结构及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复习,将这些知识与声像图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接受者在大脑中对器官立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毗邻关系及组织学、生理病理变化特征等形成正确的认识,以便达到真正理解和熟练掌握的目的。

(二)注重超声实践操作技能培养

超声影像学不同于Ct/mRl等其他影像医学,Ct/mRi扫查只需按固定的条件设置进行扫查即可,而超声诊断却更多的依赖超声医师的扫查技巧,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可见,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乡镇卫生院患者不多,因此一般的培训多为“一对一、手把手”的带教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1.详细介绍各脏器超声检查前患者的准备工作及检查过程中患者的。

2.详细讲解超声诊断仪的操作方法并实践操作:包括探头型号的选择,准确手持探头的方法,不同脏器的扫查顺序及切面,超声诊断仪上常用按键的作用,如何通过调节声像图的增益、聚焦、深度、脉冲重复频率等在保证准确扫查切面的基础上获得清晰的图像。

3.对于不同脏器的扫查均存在一定盲区,讲解过程中有意识地针对这些区域进行扫查并强调扫查盲区的重要性。总之,超声检查强调多切面、多角度、多方位的连续扫查以及全面细致观察习惯,尽可能地为疾病的诊断提供足够的信息,同时也减少漏误诊的几率。

4.对特殊、典型病例,一般由老师演示完整诊断过程,从安置患者,询问病史,操作示教,声像图解析,出具诊断报告,并详细讲述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病例,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还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然后由帮扶点医院的超声医师自己独立操作并提问,相互探讨,扩宽诊断的思路。对操作技能的考核采取每月一次上机操作考核。

(三)辅以pBL教学,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临床医学中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1]pBL教学的运用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4]我们在乡镇卫生院帮扶教学中使用了pBL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能动性及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乡镇卫生院因可利用的知识资源较少、病种单一、病人量较少等因素,pBL教学方法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规范超声诊断报告的书写

超声报告是超声医生对患者检查完后对病变做出的可能性提示,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参考作用,具有法律效力,更是患者的法律文书。乡镇卫生院多数超声医生出具的超声报告单不规范,因此,乡镇卫生院超声报告规范化十分必要。

(五)及时讲授超声新技术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超声新技术,如超声造影技术、超声弹性成像、三维超声等,鉴于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及知识资源相对较少等现状,我们还讲解了相关专业的新进展方面的知识,使乡镇卫生院超声医生及时更新超声知识。

总的来说,乡镇卫生院超声医生由于基础相对较差及具体的诊断现状与诊疗条件,教学相对费力,但通过以上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和多次考核,当地医生的超声诊断、分析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检查操作及报告书写逐渐规范化,并且拓宽了知识面,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了解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金修才,章建全,陈佳彬,等.pBL教学法在超声诊断学进修生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0,24(6):16-18.

[2]杨汇娟,魏玮,孙海燕,等.pBL教学法在超声诊断学成人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育,2013,11(6):73-74.

超声医学课程篇10

从伦琴1895年发现X线,给其夫人拍摄第一张手的X线片的诞生,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超声成像与核素γ闪烁成像(γ-scintigraphy)的问世,以及Ct、mRi等影像诊断技术和介入治疗学的成长,越来越说明医学影像设备学处于一个迅猛发展的历史阶段。回顾医学影像学简史,我们不难发现:其发展就是一部影像设备开发应用的历史。为了更好地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得到更适于诊断的图像,我深感学习医学影像设备学这门课程的重要。

在几年的教学中,针对我校影像技术专业的就业范围和专业特点,我们总结出一个从事影像设备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条件有:

1.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2.较强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技术能力;

3.熟练运用万用表、示波器等测试工具;

4.掌握一定的维修方法和应急措施[1]。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总结出医学影像设备学的教学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医学影像设备学》主要内容是介绍医学影像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如果学生没有看过这些设备,直接就给学生灌输各个知识点,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甚至满头雾水,结果是不理解,而且容易忘掉。针对这一要求,我们应用直观性教学,讲课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但避免了在课堂上空讲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而且使学生有效地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并通过观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例如:在讲X线球管的结构及X线的产生原理时,把理论课搬到X线机房,请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对照X线球管进行研究,自学讨论,最后只需教师稍加总结,学生就能准确地说出X线球管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应具有的功能,一堂课的目标就会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而达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本来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变得有生动易懂,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地学习热情,使他们对医学影像设备学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注重各种设备的相关性,由浅入深进行讲解

《医学影像设备学》这门课程从最简单的固定阳极X线球管到mRi、核医学设备等,涵盖了所有的影像设备,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各个设备之间的相关性,内容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基本理论――设备构造――故障维修――知识扩展);步骤上由表及里(外部构件――内部构件――典型内部构件的功能与电路分析)等,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2]。例如:在学习完所有利用X线进行成像的设备后,包括透视用X线机、摄影用X线机、CR、DR、Ct等,归纳总结出它们在原理和设备结构上的异同,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思路清晰,易懂易记。

3.制作多种教学媒体

我校把医学影像设备学这门课程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学生在学习之前只接触过很少的影像设备相关知识,如果单一地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理论的讲解和实践的观摩都只能使学生们在理论上对实验室现有的设备有所了解,对于书中的先进设备由于受条件所限,远远达不到我们教学目的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活动我们制作多种教学媒体,譬如幻灯片、教学电影、录像、多媒体等进行各种设备的介绍,尽量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很容易接受这些新知识。例如对心脏超声这一章节教学时,我们将超声心动图、多普勒、m型表现等利用多媒体教学,应用动态画面使学生了解了何为多普勒技术,彩色的真正含义是代表血流的方向,何谓返流、层流,湍流等,同时了解了彩超与黑白超声的相同点与区别,教学效果很好[3]。再比如:在讲解磁共振原理时,把进动和自旋采用动画的形式把氢原子在外加射频场下复杂抽象的运动形象地再现出来,省去了很多时间,同时收效甚好。另外,医学影像设备更新换代比较快,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不断更新和丰富《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的教学资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4.改变考核方式

为了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将考核形式由单一的笔试改为以笔试为主,操作与实验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以往的以闭卷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一方面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范围,另一方面只能促使学生死记硬背,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这会极大地影响其以后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笔者在考核中加入了实践操作,不但能准确地判定学生的知识自我扩展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5.与当地的其它医院进行合作,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影像设备资源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学》的发展,影像设备一方面更新过快,另一方面十分昂贵,导致实验设备无法跟上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学生能够接触到一些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相关软件的机会显得微乎其微。一些新的医学影像设备学生根本没有机会使用、安装、维修[4]。为了加深学生对所授内容的了解,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在课堂及实验室教学外,我们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到附属医院及柳州市的其它各大医院去见习,让他们亲眼见识各种检查设备,观看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过程,亲身体会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构成,为学生学好医学影像设备学这门课程及确立今后的发展方向都奠定了基础。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尤其是适应他们自身特点的自学方法及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已知的知识获取未知的知识,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我国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医学影像设备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康少锋,宫亚琳,昝平生.影像设备工程人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10):50-51.

[2]余晓锷,卢广文,张宁.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学装备,2005,2(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