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的定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8:21

先进制造业的定义篇1

一、天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背景

在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谋划“十三五”规划之际,推进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必须认清面临的新形势。

1.从世界看,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制造业的供给方加快向智能化和网络化转变,需求方加快向大规模定制转变,新技术应用和个性化需求相融合的趋势将孕育一批具有颠覆性变革的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并向传统产业提出了加速升级的新标准。国际产业转移显现新态势,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指向高端产业链条。美国政府于2012年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德国政府在2013年推出了《德国工业4.0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日本政府在2015年通过了2014年版《制造业白皮书》,提出要转型为利用大数据的“下一代”制造业。发展中国家加快成为吸引和接收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地。置于冲破后金融危机困境和迎接新产业革命前提下的新一轮国际分工竞争异常激烈,给各国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接收产业转移形成了“双重挤压”,成为中国今后产业经济发展亟需面对和破解的难题,也构成以制造业见长的天津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机遇。

2.从国内看,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新的成就和即将迈入“十三五”时期之际,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速度呈现中高速状态,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展示新特点和新趋势,需要加快推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制造大国正转向制造与服务并存并强的大国,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阶段正转向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过渡并存的时段。为了应对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顺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我国在2015年了《中国制造2025》,形成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各地区对产业优化升级普遍重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更具高层性和更显激烈化。但是产业发展的环境要求更高,要素成本和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中低端的传统优势产业整体过剩,低端新兴产业潜力有限,高端人才和企业对区域发展环境需求更加高层多样。国家部署了优化经济发展空间的新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了天津发展的新地位和新任务,凸显了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使命,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的自贸区和自创区的建设又提供了新的契机。这些都给“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内天津制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指明了努力方向,铺垫了新的条件,注入了动能和压力。

二、天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定位

面临新形势,应当思考区域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这主要涉及该区域较长时期内产业发展在全局中的合理地位及其得以保持并发展的基本特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为真正摈弃现行体制下存在的扭曲崇拜GDp的行为,又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发挥先进地区的带动作用,需要审时度势,既立足现实又谋求长远、拓宽视野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从现阶段天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标志性任务来看,应深入认识和突出把握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战略性目标。

1.弄清基地的意义。长期以来,天津曾为自身在全国特别是北方发展中的地位而自豪、纠结和奋斗,经历了近代史和新中国初期的北方经济中心、改革开放后的区域辐射作用逐步下降、新世纪被国家认可建设北方经济中心的变化历程。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不再就津冀地区使用中心的定位,对天津采用了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提法,又引发了担心和不解。应当看到,作为一个大区域的发展规划,为了突破现存行政体制的局限,的确不宜在内部的多地继续命名中心,多中心即无中心。尤为重要的是,以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导向的改革将不断深化,城市经济作用的发挥越来越不取决于行政方式的指定,目标远大又难被认可的定位称号还不如贴近优势又自主奋斗的特色定位更为实际和可行,因此必须明确,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是一个战略性任务,提升了天津制造的特色地位,由新区至全市,由北方至全国,使基地建设成为一个带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全局和整体上台阶的重要机遇与抓手,对天津的发展影响深远。

2.认清基地的内涵。明确意义和有效行动都必须正确看待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含义,从全面意义上看可依次把握三个角度,分别为先进制造、研发、全国基地,核心是如何理解先进制造。由于先进属于相对意义的概念,若不陷入概念之争和避免学术考证,从中国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看,我国和天津的先进制造业均具有双重相对的含义。一是相对于现阶段国际发展水平,指基于或适应高技术(现阶段主要指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的创新和发展而衍生出的新产业形态。如,至少属于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7个领域,进一步说应瞄着德国提出的工业4.0,或美国提出的先进制造。在技术上体现先进性是其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特征。二是相对于现阶段国内发展状态,指运用先进技术改造后的传统制造业,是传统制造业升级换代的结果,传统制造业的高级化。欧美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先进制造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主,突出智能化。我国仍处在工业化进程中,传统产业和资源型产业比重较高,先进制造业需以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重,突出规模、质量、效益、品牌,因此必然与传统制造业紧密相连,包括制造业的升级版,即保留了基本躯干却更换了技术心脏的产业形态。在技术上保持不断更新性是其最明显和最基本的特点。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先进制造的双重特征,会进一步帮助我们知晓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必要性和着力点,有利于确定天津的工作内容与任务。研发基地的特点表明,天津的先进制造业必须和生产服务业协同和融合发展,凸显先进技术的研究发明特别是将其转化为产业的功能,这与衔接北京的科技中心作用和发挥天津的制造业优势紧密相连,显示了天津制造基地的特色与层次。全国基地则说明了天津建设的基地在发挥功能方面不局限在京津冀和北方地区,其性质和地位都得到提升,扩大至全国范围,这更说明对此方面基地建设的定位与前景不能低估。

3.理清基地的考量。从我国发展制造业的历程和成就看,事实上的基地已很多,既有特色专项的又有较为综合的,后者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等,都是被公认的。然而长期以来对制造业基地的评价标准却没有统一规范,往往从数量方面去判断,学界探索了一些指标体系,还形不成一致认识。这直接关系到如何看待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标准及其意义。长期以来,天津制造业发展有着很好基础和重大成效,近些年在数量和质量方面更是有了很大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已形成了全国尤其是北方的工业基地。然而从新形势新要求和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看,天津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任务仍然艰巨,需要从数量规模、结构水平、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等方面设计一个评价系统与指标体系,这还是一个新的艰巨课题。

三、天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举措

总的说来,“十三五”时期可围绕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这一目标努力做到:两个对接、三个前提、四个任务、五个保障。具体设想主要有:

1.两个对接。确定发展战略时,一是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是这一规划赋予的使命,现阶段谋划基地建设必须与贯彻其指导思想、整体设计、重点突破紧密衔接,特别是落实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部署。二是要对接《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作为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遵照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的原则,明确了十个重点发展领域。只有瞄准国家建设制造强国的规划来设计天津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建设任务,才能保证建设水平与实效。

2.三个前提。一是以提升发展理念为前提。要进一步强化高端、质量、协同的观念。在制定规划、确定重点时敢于追求高端,以瞄准世界制造业的先进水平为努力方向,以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谋划布局,以建设京津双核驱动的世界级城市群搭设平台,绝不错过天津实现超越的新机会;对于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选择与升级,既具有规模要求,更重视质量标准,全力打造引领全国的高水平制造基地;勇于破除狭隘合作的观念,真正确立“一盘棋”的协同共赢理念,以长远目光、全局视野、开放胸怀、相融姿态与京冀地区共同突破产业同构窘况。二是以用好五个机遇叠加为前提。切实把握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赋予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契机,充分运用好自贸区、自创区、一带一路战略的新机遇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综合优势。三是以求实的态度和行动为前提。真正弄清世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态势及其对天津发展的长期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新的要求及其赋予天津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应有地位,深刻认识天津先进制造业特色优势和错位空间、严峻挑战和客观局限,实事求是地评价天津先进制造业的水平,处理好世界高端、国内高水平与天津制造业发展现状的矛盾,制定分步实施的方案。

先进制造业的定义篇2

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http://普及到每个中小企业,很多中小型企业在总账处理的财务管理方面实现了先进的会计电算化。由于我国现阶段中小型企业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没有有关成本模块的详细内容,在加上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一些成本模块的核算相对的复杂性与采用的成本核算技术处理比较原始,直接导致数据质量的缺失。

一、会计电算化在成本核算的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会计电算化在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现状

针对xx市的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现有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首先,现有我国的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相对比较复杂,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的意义不够重视,会计对成本计算采用估计的方法,造成一些产品的盈利与亏损不明确,直接导致企业处于经营管理相对盲目的状态下经营。其次,现有的中小型企业采用的财务软件属于直接面对该型企业进行开发的比较简易的财务软件,这样相对比较简易的财务软件根本不会有效的提供相应的成本核算模块。致使好多企业财务人员更依赖于原始的手工记账的方式,使开发的财务软件技巧性模块的使用被忽略。最后,对经营者对企业日后的生产决策提供不了真实可靠的数据,我国推行的会计电算化得不到企业管理者的认同。在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有些经营者虽然非常重视产品的成本核算,但是由于电算化软件的一些功能的缺失与财务管理和会计人员的素质问题很难得到我们之前所预期的理想效果,使手工记账成本核算方式仍然在一些企业使用,手工成本核算方式缺乏一定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严重制约企业财务管理的不断进步与发展。www.133229.com

(二)关于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中运用的情况

首先,企业成本是否清楚明白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者的决策,企业经营者要想面对恶劣的经营环境能够正确的面对,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者对自己产品与质量在同行业竞争中所处的位置要清晰,对产品的价格定位要完全准确,企业产品的存货管理要科学,并总结出符合本企业发展的有效方法。其次,我们要加强企业的基本运作,对企业的运作进行合理的规范,在财务管理中我们要加强电算化在会计成本核算中正确的使用,对企业的存货核算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最后,企业采用成本核算电算化之后,系统能够根据我们的要求自动生成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的明细账,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准确性高,有效减轻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劳动力。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可以进行简化成本核算的方式

(一)企业管理的主要特点对中小企业应对成本核算方法有一定的影响,首先我们必须对企业成本核算的相应方法进行一定的简化处理,使现有管理的要求符合成本核算规定的方法,同时对很多企业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必须采用实际成本法并按品种法核算产品的成本。

(二)企业成本相关科目设置要进行简化处理。首先,生产成本下不需要设置中间核算的科目(如:辅助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将生产成本通过项目核算模块依据产品设置明细账进行设置,对产品的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其次,对一些项目的费用进行合理整合,科目中的制造费用不按照车间设置明细账,按照企业实际情况对机物料、折旧、修理费、水电费等直接设置几个二级的明细科目,制造费用在月底根据企业产品生产耗费的工时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最后,原材料可以按照原材料的大类做项目核算,按照按原材料相对应的名称做项目目录。

(三)中小型企业采用的财务电算化软件不具备相应的成本核算功能,但具有特殊的自定义转账的功能。可以通过这个自定义转账的功能模块设置借、贷方之间的科目,在产品数量与产品金额对公式进行正确的编辑,通过这个转账的模块生成凭证。通过自定义转账功能模块对产品成本进行计算的使用方法:第一,通过填制凭证模块输入产品成才过程中发生的制造费用、可以直接记入的产品费用。第二,通过自定义转账模块自动分配结转的制造费用与生产成本。需要先编辑公式才能通过自定义转账模块生成的凭证,而公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三、中小型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成本核算方法的操作

选用友通10.0版软件为蓝本,对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产品成本核算技巧与方法进行说明。

xx企业主要生产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小家电,生产产品主要包括微波炉、电饭锅、电磁炉等,2011年12月生产300台微波炉、200台电饭锅、300台电磁炉,根据以上假设提供的资料计算微波炉、电饭锅、电磁炉的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相关的一些科目的设置:第一.库存商品(按产品名称进行项目核算,不设二级科目)。第二.以自定义转账计算成本的方法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制造费用的合计:1500+2000+1200=4700,可以用生产工时的比例,分配结转的制造费用:如:12月生产工时总计:70+80+60=210小时。进入自定义转账的功能模块,设置公式:【注*:制造费用科目为4105;生产成本科目为4101】

借:生产成本(4101)——制造费用(410103)——项目:微波炉[公式:fs(4105,月,借)*(70/210)]

借:生产成本(4101)——制造费用(410103)——项目:电饭锅[金额公式:fs(4105,月,借)*(80/210)]

借:生产成本(4101)——制造费用(410103)——项目:电磁炉[金额公式:fs(4105,月,借)*(60/210)]

贷:制造费用(410501)[金额公式fs(410501,月,借)]

制造费用(410502)[金额公式fs(410502,月,借)]

制造费用(410503)[金额公式fs(410503,月,借)]

其他费用水电费折旧费等相同处理,直接录入明细科目。

先进制造业的定义篇3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分析

我国的工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工业的发展过程中,机械制造业对整个的工业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适应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并且能够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提高机器的生产效率和创造出更大的经营效益,机械制造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够使机械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还能够使人民的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机械制造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注重在该项目上的发展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机械工业是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发展和进步的。所以,在我们对机械制造业进行自动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历史的经验和实际工作中的的状况作为基础,不断额总结经验教训,通过不断的总结和研讨最终获得提高。

一、机械制造工程的自动化

机械制造工程指的是大型的机械制造,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而机械制造的自动化指的是一种将现代科学的先进技术应用到机械制造中的一种理念。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推广能够给人们带来很多的好处,能够使操作起来更加便捷、使机械生产的效率得到提高、并且能够降低能耗使生产的成本能够得到有效的建设,同时,也能够节约生产的世界,使生产力的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机械制造的自动化是机器生产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自动化改革在二十一世纪是发展和成长得最为迅速的先进技术,并且在其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创新的理念,在技术水平上也有所革新,所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通过对其应用的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已经告别了过去单一的只为机械制造领域服务的模式,它的应用领域开始得到了广泛的扩展。将自动化的生产应用到机械制造领域,对中国工业的发展来说一次举足轻重的具有伟大意义的工业性革命。

过去落后的人工机器生产制造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终将被先进的技术所代替,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生产力,使生产的世界延长,从而使生产成本增加,它的工作效率也相对低下,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而将自动化的机械制造应用到机械制造业中,必定能够解决上述所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能够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使生产的成本降低,还能够提高整个机械制造过程的生产效率,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所以,从这个层面上分析,机械制造自动化在未来机械制造业以及工业的发展中都有着远大的前景。

二、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影响

(一)机械自动化的技术

机械自动化技术有着先进的理念作为指导,注重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和一定的成就。技术的优劣主要是以科技的发展水平为基础的,但是却是以经济利益的高低为前提的。将先进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机械制造业中,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人员和劳动力的浪费以及对成产效率和经济利益都有着正面意义的影响。这样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并注重实用,注重经济效益,其实际应用意义非常大。此外,机械自动化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包含的技术层面也是非常的广阔的。现如今主要研究系统技术、人机一体化技术、环境控制技术以及单元过程制造技术等等。

(二)以自动化为基础的优势产业分析

工业产业的优势核心竞争力,在我国,经常会谈论这样的问题。机械制造工业对于我国的工业发展而言,其作用十分巨大,所处地位也非常的高。从某种意义上说,机械制造业就是我国的基础工业,代表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基础命脉。而自动化技术是一种先进技术的表现,其先进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每个工业企业都具有大量的通用数控设备,在进行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推进时,应该能够将原有设备作为其基础,通过合理的变更并以较少的数控设备的加人来实现机械的自动化技术融人。目前,较为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是基于计算机的自动化管理计算,这在机械制造业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一切都要以人为本。自动化技术并非是脱离了人的限制,设计上是在以自动化为先导,以单元化生产系统为依托,创造一个人的中心系统。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在现阶段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的发展方向,让我国的自然环境背负了沉重的包袱。

三、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技术应用

(1)加工生产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加工系统,进行循环加工处理,进行工件的自动拆装处理。自动化的加工处理,解决了传统的加工弊端。剔除了繁杂的体力劳动,而大幅度的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失误情况,产品的质量以及产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检测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技术的不断革新,新型材料、加工设备以及各种刀具的出现,并大量投入到工业机械制造业中,给产品的检测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传统的人工检测虽然比较实用,但是其检测效果不佳,并且无法满足快节奏的生产以及制造。因此,自动化检测程序纳入到机械制造过程中,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电流信号等识别刀具的磨损状态,同时实现多专家系统的智能化设备诊断。

(3)装配的自动化技术应用

机械制造多涉及零配件的装配,根据其技术的要求,进行配件的组合、检验以及调试等多道工序。自动化的零件装配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故障的发生。装配过程中,需要自动检测系统采用高端的技术手段进行。

四、结束语

一项技术的涌现,需要明确其发展方向及其发展的优势。自动化技术是当代技术革新的高端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得以广泛应用。传统的机械制造工程,无法满足现代对于工业发展的需要与要求。成本过高、人员使用过多、资源的浪费严重等等。而机械自动化技术则有效地解决了以上的问题。并承载智能化、绿色化以及数字化等高端先进的技术理念,其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在我国,大力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是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需求,也是我国工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先进制造业的定义篇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我们党从来都强调,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我们党领导的各项改革的着眼点就是要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证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要要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都得到尊重、创造活动都得到支持、创造才能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都得到肯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利益关系协调的社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成员之间出现了利益分化、利益矛盾突出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包括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利益关系,首先要把坚持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其次,要建立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依法及时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引导群众以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秩序、稳定的机制作保障。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方针。要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有效发挥司法机关惩治犯罪、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成员和睦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必然要求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必要的,但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是提高效率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把竞争推向极端,就会造成人心的沦丧,道德的败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当重视科学理论的学习,尤其要学习好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够解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只有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才能引导人们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坚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念;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才能统揽全局,更好地推进建设中的各项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走上了新的道路,这些政策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已雄辩地证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历史性决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忠诚积极地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要增强全局观念,树立大局意识,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自觉做到局部服从全局,小局服从大局,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随着建设工作的开展,必然会影响到部分人的实际生活,必然会触及到部分人的利益调整,在个人家庭和亲朋好友利益受到损失的时候,要正确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影响,顾全大局,自觉服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每个党组织都成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坚强堡垒,每个党员都争做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先锋模范,始终保持先进性。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拓进取,绝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勇于创新。要摆脱落后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的束缚,破除自我封闭、地方保护、部门利益至上的错误意识,树立变革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摒弃不愿承担风险和责任的错误荣辱观、得失观,树立敢定事、肯干事、干好事的正确政绩观,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的奉献精神。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身体力行,确立起强烈的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机遇意识、效益意识,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殚精竭虑,顽强拼搏,这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是成就大事业的先决条件。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大力发扬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精神。无论所在岗位、职责、性质有什么不同,都要坚持对党和人民负责的原则,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就要对工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做到热情不退、作风不松、干劲不减。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就要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树立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创业精神,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以先进为目标,向标兵看齐,树一流标准,做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就是要破除贪图安逸、追求享受的思想,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念,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扎扎实实地抓好工作,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认认真真办事。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就是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意志不消沉,不怨天忧人,不等不靠不要,而是克难求进,艰苦创业,勇往直前。立足岗位,无私奉献,还要求我们正确地看待政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做表面文章,不图一时风光,增强责任意识,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就是要集中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共产党员作为先进分子,就必须始终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前沿,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认真研究经济工作,努力把握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顺应生产力发展的最新要求,使自己成为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提高各项工作的成效。提倡务实的作风,求实的精神,就是要有落实的能力,踏实的苦干,做到贯彻上级指示不当“放像机”,结合实际进行再创造;学习外地经验不当“模拟机”,为我所用进行再提高;调查研究不当“录像机”,去粗存精进行再升华;出现问题不当“灭火机”,总揽全局进行再思考,卓有成效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自觉学习科学技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善于运用当代最先进的科技文化成果,高效率、高速度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科学技术与高素质的人才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作为社会先进分子的共产党员肩负着组织人民群众提高素质、发展经济的重任。只有顺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成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特别重视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重视科技知识的掌握,善于将新知识、新经验应用于决策和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层次和领导水平。根据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有关专业知识,特别是财税、信息网络、外经贸、现代金融、法律以及领导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和神圣职责,需要全体共产党员一起去努力。作为共产社会主义荣辱观论文

和谐中国我做实践者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者实现途径

摘要:

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它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治国方略和认识上的深化,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新贡献。要求我们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本文就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中国,我能做什么进行了论述。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和谐指的不是完全同一,而是指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我们党治国理政追求的完美结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我们党从来都强调,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我们党领导的各项改革的着眼点就是要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证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要要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都得到尊重、创造活动都得到支持、创造才能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都得到肯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利益关系协调的社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成员之间出现了利益分化、利益矛盾突出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包括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利益关系,首先要把坚持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其次,要建立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依法及时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引导群众以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秩序、稳定的机制作保障。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方针。要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有效发挥司法机关惩治犯罪、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成员和睦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必然要求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必要的,但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是提高效率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把竞争推向极端,就会造成人心的沦丧,道德的败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当重视科学理论的学习,尤其要学习好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够解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只有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才能引导人们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坚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念;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才能统揽全局,更好地推进建设中的各项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走上了新的道路,这些政策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已雄辩地证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历史性决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忠诚积极地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要增强全局观念,树立大局意识,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自觉做到局部服从全局,小局服从大局,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随着建设工作的开展,必然会影响到部分人的实际生活,必然会触及到部分人的利益调整,在个人家庭和亲朋好友利益受到损失的时候,要正确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影响,顾全大局,自觉服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每个党组织都成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坚强堡垒,每个党员都争做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先锋模范,始终保持先进性。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拓进取,绝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勇于创新。要摆脱落后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的束缚,破除自我封闭、地方保护、部门利益至上的错误意识,树立变革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摒弃不愿承担风险和责任的错误荣辱观、得失观,树立敢定事、肯干事、干好事的正确政绩观,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的奉献精神。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身体力行,确立起强烈的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机遇意识、效益意识,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殚精竭虑,顽强拼搏,这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是成就大事业的先决条件。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大力发扬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精神。无论所在岗位、职责、性质有什么不同,都要坚持对党和人民负责的原则,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就要对工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做到热情不退、作风不松、干劲不减。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就要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树立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创业精神,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以先进为目标,向标兵看齐,树一流标准,做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就是要破除贪图安逸、追求享受的思想,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念,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扎扎实实地抓好工作,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认认真真办事。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就是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意志不消沉,不怨天忧人,不等不靠不要,而是克难求进,艰苦创业,勇往直前。立足岗位,无私奉献,还要求我们正确地看待政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做表面文章,不图一时风光,增强责任意识,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就是要集中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共产党员作为先进分子,就必须始终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前沿,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认真研究经济工作,努力把握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顺应生产力发展的最新要求,使自己成为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提高各项工作的成效。提倡务实的作风,求实的精神,就是要有落实的能力,踏实的苦干,做到贯彻上级指示不当“放像机”,结合实际进行再创造;学习外地经验不当“模拟机”,为我所用进行再提高;调查研究不当“录像机”,去粗存精进行再升华;出现问题不当“灭火机”,总揽全局进行再思考,卓有成效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自觉学习科学技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善于运用当代最先进的科技文化成果,高效率、高速度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科学技术与高素质的人才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作为社会先进分子的共产党员肩负着组织人民群众提高素质、发展经济的重任。只有顺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成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特别重视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重视科技知识的掌握,善于将新知识、新经验应用于决策和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层次和领导水平。根据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有关专业知识,特别是财税、信息网络、外经贸、现代金融、法律以及领导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先进制造业的定义篇5

关键词:创新能力先进性建设

中图分类号:G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1

1创新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创新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党的执政地位,创新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回顾我党走过91年风雨路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新胜利,关键就在于我党能与时俱进,能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以创新的态度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自身建设,从而保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出一条符和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思想,取得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求思想为指导,科学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与挫折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事业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友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总结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借鉴外国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它既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概括,又是关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探索和总结。

以为代表的新一届党的集体领导在十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义奋斗,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这必将汇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开创中华民族更加辉煌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

2提高创新能力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迫切要求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为党的集体注入新的活力。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就必须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每个井产党员要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保持先进,就必须不断创新。创新关键在领导,从一定意义上说,领导就是创造,领导工作就是一项创造性工作。尤其,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建设一支经得起风浪考验、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特别是培养造就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人才,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大计。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还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一切行动都按上级的指示办,不深入实际,研究本地区、本部门的情况,一味强调和上级保持一致;而不是努力把上级精种与本地实际相结合。说话做事不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而是拿着书本上的结论到处套。认为自己经验丰富,业绩突出,水平高,能力强,想问题办事情听不进不同意见,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搞“一言堂”。工作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决策不是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决策,而是一味跟风,认为这样保险.即使错了也法不责众,便于推卸责任。其实,这些既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更不是对党和人民负责而是窒息马克主义,不利于事业的发展。如不彻底根除,树立起勇于创新的观念,提高创新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是一句空话。形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党员干部自身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无古人,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进,必然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在前进过程中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新矛盾。党能不能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关键在于能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改革创新精神,应对挑战需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党必须真正做到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断解决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重大新课题。

3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首先,创新思维具有突破性特点,它要求主体解放思想,突破对权威的崇拜,突破自以为是的心理定势,摆脱自身利益和集团利益的支配。此外,还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造福人类的道德信念,是从事创新活动的强大精神动力。同时,创新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乐观、注意力专一有利于创新;而悲观、自满、从众则不利于创新。

其次,要坚持群众路线,处理好领导个人经验与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关系。党员干部必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同时,领导的创新意图也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来实现、检验、丰富和发展,创新意味着发展离不开继承,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需要全体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长期奋斗。这就要求我们善于继承前辈创造的成果。此外,还要处理好大胆创新与遵纪守法的关系,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创造性地工作,防止借口创新而违纪违法。

再次,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旧的体制使一些人养成了“等、靠、耍”的习惯,要增强创新能力,必须变革旧体制,建立健全新体制,形成一种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观念,大胆使用政治素质好,创新意识强的年轻干部。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加强对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坚决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先进制造业的定义篇6

学习争先创优心得体会

增强争先创优意识,争创一流业绩,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必备品质,是干事创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作风,能够进一步激发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敢为人先的使命感,提高工作水平,创造一流业绩,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下面谈谈我对此项活动的心得:

一、充分认识争先创优的重要意义

争先创优是敢创一流的勇气,是永不懈怠的精神,也是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岗位,就是要以争先创优的精神,勇创一流业绩。进行伟大的创业,必须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地区在全国竞相发展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快速发展,关键就在于不甘平庸,勇于争先。八十年代,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抓住机遇,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全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第一,形成了“深圳速度”,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象征。九十年代,张家港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形成了“张家港精神”,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实践证明,没有争先创优的精神和勇气,就不可能创造一流业绩,就不可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在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弘扬争先创优精神,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争先创优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集中体现。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是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争先创优,创造一流业绩。具体到每个党员身上,就是要坚持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狠抓落实,形成重实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气,真正做到每项工作都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每项任务都不说则已、说了就干,不抓则已、抓就抓成,不干则已、干就干好,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来体现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争先创优是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决存在的问题靠发展,赶超先进靠发展,发展才有出路,发展才有希望。近年来,全县上下围绕“三大目标”,坚持以“工业兴县、产业富民”统揽工作全局,通过改造提升县办工业,服务协调省市营企业,强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壮大农业产业四轮驱动,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速度快,运行质量高,发展后劲足的良好势头,全县经济发展,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气旺盛。这一局面是全县人民饱尝兴衰甘苦之后,夙兴夜寐,奋发图强的结果,实属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加倍珍惜。坚持争先创优,不断巩固和发展这一局面,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但是,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个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竞相发展,可谓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如果我们稍有懈怠,必将重蹈落后覆辙。我们要把经济社会的发展放到全市、全省、全国的大格局中去审视、去谋划,成绩面前不自满,困难面前不气馁,再接再厉,抢占先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要继续围绕煤炭、电力、建材、冶金、化工五大产业,培育骨干财源企业;围绕烟叶、畜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争先创优是构建和谐的重要载体。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的目标是由无数具体工作推动的。这就需要全县干群进一步解放思想,不争论、争时间,不评论、评政绩,不议论、议大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业绩。需要全县各级干部把群众满意作为争先创优的标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热心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二、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大力发扬争先创优精神

争先创优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全县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大力发扬争先创优精神。

(一)要有新的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陈旧的观念落后于时代,会束缚我们脚步;先进的观念与时代合拍,会引导我们向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思想观念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坚持用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努力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以改革的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决定风貌。健康的精神充满斗志,能让人勇气倍增;病态的精神缺乏神采,会使人消极堕落。精神状态的优劣,直接表现在工作作风上。是无所事事、得过且过,还是克难攻艰、勇争一流;是夸夸其谈、浮漂应付,还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是贪图享受、拈轻怕重,还是无私奉献、一往无前,都会见出精神状态的高下。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激励自己不满足现状,更上层楼,做一流的工作,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意气风发、英气勃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有克难制胜、奋发有为的意识,有锲而不舍、创优争先的劲头。

(三)要有开拓创新的胆略。勇于创新,事业就会前进;怯于创新,发展就会停滞。我县现阶段的发展,迫切需要开拓创新精神,如果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目前这个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将被遏刹,先进也会变成落后。只有一鼓作气,继续开拓创新,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才能使发展的活力进一步迸发。开拓无边界,创新无止境。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发挥创新才干,改善服务手段,改进工作方式,用新思路、新举措开辟新道路,取得经济社会大发展的新成果。

(四)要有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如果不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只想在已有的成果上坐享其成,就会坐吃山空,这样注定任何事业都是没有希望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要牢记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的告诫,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坚持艰苦朴素、勤俭办事,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为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而不懈努力。

三、完善机制,联系实际,加强领导,确保争先创优取得实效

争先创优,不仅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充分发挥全县上下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要有科学的工作机制、密切联系实际的行动和坚强的组织领导。

(一)完善工作机制。科学的工作机

制是激励争先创优的保障。一是完善目标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责任目标体系,将责任目标进一步细化、量化;完善考评制度,建立更加公正、科学的政绩考评办法,切实做到定标靠杆,追踪问效,靠硬杆、硬靠杆。二是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将奖惩与政绩紧密挂钩;科学制定奖惩标准,严格以政绩定奖惩,从奖惩中体现政绩。三是完善干部管理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争先创优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要给予重用。

(二)坚持注重实效。争先创优要靠工作的实际效果来体现,具体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强力攻坚,全力突破,使工业兴县步伐不断加快,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招商引资成果不断扩大,经济环境不断优化,制约因素不断减少。二是与构建和谐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困难群体的实际困难;不断健全各项制度和机制,提高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三是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相结合。广大党员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思想上先入一步,并以自己的形象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行动上奋勇争先,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平常时期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关头能豁得出来”。四是与干部作风建设相结合。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在工作作风上有新表现,在精神状态上有新面貌,把心思用在事业上,把精力用在工作上,重实际、查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落实,切实把县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先进制造业的定义篇7

一、充分认识争先创优的重要意义

争先创优是敢创一流的勇气,是永不懈怠的精神,也是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岗位,就是要以争先创优的精神,勇创一流业绩。进行伟大的创业,必须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地区在全国竞相发展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快速发展,关键就在于不甘平庸,勇于争先。八十年代,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抓住机遇,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全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第一,形成了“深圳速度”,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象征。九十年代,张家港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形成了“张家港精神”,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实践证明,没有争先创优的精神和勇气,就不可能创造一流业绩,就不可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在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弘扬争先创优精神,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争先创优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集中体现。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是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争先创优,创造一流业绩。具体到每个党员身上,就是要坚持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狠抓落实,形成重实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气,真正做到每项工作都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每项任务都不说则已、说了就干,不抓则已、抓就抓成,不干则已、干就干好,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来体现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争先创优是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决存在的问题靠发展,赶超先进靠发展,发展才有出路,发展才有希望。近年来,全县上下围绕“三大目标”,坚持以“工业兴县、产业富民”统揽工作全局,通过改造提升县办工业,服务协调省市营企业,强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壮大农业产业四轮驱动,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速度快,运行质量高,发展后劲足的良好势头,全县经济发展,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气旺盛。这一局面是全县人民饱尝兴衰甘苦之后,夙兴夜寐,奋发图强的结果,实属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加倍珍惜。坚持争先创优,不断巩固和发展这一局面,XX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但是,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个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竞相发展,可谓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如果我们稍有懈怠,必将重蹈落后覆辙。我们要把XX经济社会的发展放到全市、全省、全国的大格局中去审视、去谋划,成绩面前不自满,困难面前不气馁,再接再厉,抢占先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要继续围绕煤炭、电力、建材、冶金、化工五大产业,培育骨干财源企业;围绕烟叶、畜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争先创优是构建和谐的重要载体。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XX的目标是由无数具体工作推动的。这就需要全县干群进一步解放思想,不争论、争时间,不评论、评政绩,不议论、议大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业绩。需要全县各级干部把群众满意作为争先创优的标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热心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二、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大力发扬争先创优精神

争先创优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XX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全县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大力发扬争先创优精神。

(一)要有新的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陈旧的观念落后于时代,会束缚我们脚步;先进的观念与时代合拍,会引导我们向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思想观念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坚持用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努力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以改革的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决定风貌。健康的精神充满斗志,能让人勇气倍增;病态的精神缺乏神采,会使人消极堕落。精神状态的优劣,直接表现在工作作风上。是无所事事、得过且过,还是克难攻艰、勇争一流;是夸夸其谈、浮漂应付,还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是贪图享受、拈轻怕重,还是无私奉献、一往无前,都会见出精神状态的高下。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激励自己不满足现状,更上层楼,做一流的工作,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意气风发、英气勃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有克难制胜、奋发有为的意识,有锲而不舍、创优争先的劲头。

(三)要有开拓创新的胆略。勇于创新,事业就会前进;怯于创新,发展就会停滞。我县现阶段的发展,迫切需要开拓创新精神,如果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目前这个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将被遏刹,先进也会变成落后。只有一鼓作气,继续开拓创新,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才能使发展的活力进一步迸发。开拓无边界,创新

止境。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发挥创新才干,改善服务手段,改进工作方式,用新思路、新举措开辟新道路,取得经济社会大发展的新成果。

(四)要有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如果不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只想在已有的成果上坐享其成,就会坐吃山空,这样注定任何事业都是没有希望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要牢记同志“两个务必”的告诫,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坚持艰苦朴素、勤俭办事,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为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而不懈努力。

三、完善机制,联系实际,加强领导,确保争先创优取得实效

争先创优,不仅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充分发挥全县上下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要有科学的工作机制、密切联系实际的行动和坚强的组织领导。

(一)完善工作机制。科学的工作机

制是激励争先创优的保障。一是完善目标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责任目标体系,将责任目标进一步细化、量化;完善考评制度,建立更加公正、科学的政绩考评办法,切实做到定标靠杆,追踪问效,靠硬杆、硬靠杆。二是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将奖惩与政绩紧密挂钩;科学制定奖惩标准,严格以政绩定奖惩,从奖惩中体现政绩。三是完善干部管理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争先创优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要给予重用。

(二)坚持注重实效。争先创优要靠工作的实际效果来体现,具体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强力攻坚,全力突破,使工业兴县步伐不断加快,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招商引资成果不断扩大,经济环境不断优化,制约因素不断减少。二是与构建和谐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困难群体的实际困难;不断健全各项制度和机制,提高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三是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相结合。广大党员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思想上先入一步,并以自己的形象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行动上奋勇争先,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平常时期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关头能豁得出来”。四是与干部作风建设相结合。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在工作作风上有新表现,在精神状态上有新面貌,把心思用在事业上,把精力用在工作上,重实际、查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落实,切实把县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先进制造业的定义篇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新世纪新阶段,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既是一个发展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就要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奠定新时期全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以“八个为荣、八个为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共同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思想舆论氛围。

二是努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对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就要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分工,搞好协调指导,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三是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层十分重要。只有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使其更好地团结群众、组织和带领群众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而奋斗。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好农村、城市社区、企业、机关和学校、科研院所以及文化团体等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巩固和充分运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重要成果,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建设和谐社会的意识,用实际行动具体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做促进和谐社会的表率。

先进制造业的定义篇9

一、充分认识争先创优的重要意义

争先创优是敢创一流的勇气,是永不懈怠的精神,也是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岗位,就是要以争先创优的精神,勇创一流业绩。进行伟大的创业,必须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地区在全国竞相发展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快速发展,关键就在于不甘平庸,勇于争先。八十年代,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抓住机遇,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全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第一,形成了“深圳速度”,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象征。九十年代,张家港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形成了“张家港精神”,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实践证明,没有争先创优的精神和勇气,就不可能创造一流业绩,就不可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在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弘扬争先创优精神,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争先创优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集中体现。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是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争先创优,创造一流业绩。具体到每个党员身上,就是要坚持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狠抓落实,形成重实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气,真正做到每项工作都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每项任务都不说则已、说了就干,不抓则已、抓就抓成,不干则已、干就干好,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来体现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争先创优是促进XX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决存在的问题靠发展,赶超先进靠发展,发展才有出路,发展才有希望。近年来,全县上下围绕“三大目标”,坚持以“工业兴县、产业富民”统揽工作全局,通过改造提升县办工业,服务协调省市营企业,强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壮大农业产业四轮驱动,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速度快,运行质量高,发展后劲足的良好势头,全县经济发展,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气旺盛。这一局面是全县人民饱尝兴衰甘苦之后,夙兴夜寐,奋发图强的结果,实属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加倍珍惜。坚持争先创优,不断巩固和发展这一局面,XX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但是,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个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竞相发展,可谓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如果我们稍有懈怠,必将重蹈落后覆辙。我们要把XX经济社会的发展放到全市、全省、全国的大格局中去审视、去谋划,成绩面前不自满,困难面前不气馁,再接再厉,抢占先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要继续围绕煤炭、电力、建材、冶金、化工五大产业,培育骨干财源企业;围绕烟叶、畜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争先创优是构建和谐XX的重要载体。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XX的目标是由无数具体工作推动的。这就需要全县干群进一步解放思想,不争论、争时间,不评论、评政绩,不议论、议大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业绩。需要全县各级干部把群众满意作为争先创优的标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热心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需要各级各部门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力度,进一步改善硬环境;严厉打击黑恶势力,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持续治理“四乱”行为,努力提高群众素质,积极打造平安XX、公平XX、诚信XX,让所有人都来关心XX、支持XX,为XX的发展增光添彩。

二、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大力发扬争先创优精神

争先创优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XX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全县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大力发扬争先创优精神。

(一)要有新的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陈旧的观念落后于时代,会束缚我们脚步;先进的观念与时代合拍,会引导我们向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思想观念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坚持用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努力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以改革的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决定风貌。健康的精神充满斗志,能让人勇气倍增;病态的精神缺乏神采,会使人消极堕落。精神状态的优劣,直接表现在工作作风上。是无所事事、得过且过,还是克难攻艰、勇争一流;是夸夸其谈、浮漂应付,还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是贪图享受、拈轻怕重,还是无私奉献、一往无前,都会见出精神状态的高下。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激励自己不满足现状,更上层楼,做一流的工作,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意气风发、英气勃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有克难制胜、奋发有为的意识,有锲而不舍、创优争先的劲头。

(三)要有开拓创新的胆略。勇于创新,事业就会前进;怯于创新,发展就会停滞。我县现阶段的发展,迫切需要开拓创新精神,如果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目前这个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将被遏刹,先进也会变成落后。只有一鼓作气,继续开拓创新,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才能使发展的活力进一步迸发。开拓无边界,创新无止境。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发挥创新才干,改善服务手段,改进工作方式,用新思路、新举措开辟新道路,取得经济社会大发展的新成果。

(四)要有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如果不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只想在已有的成果上坐享其成,就会坐吃山空,这样注定任何事业都是没有希望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要牢记同志“两个务必”的告诫,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坚持艰苦朴素、勤俭办事,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为促进XX经济社会大发展而不懈努力。

三、完善机制,联系实际,加强领导,确保争先创优取得实效

争先创优,不仅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充分发挥全县上下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要有科学的工作机制、密切联系实际的行动和坚强的组织领导。

(一)完善工作机制。科学的工作机制是激励争先创优的保障。一是完善目标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责任目标体系,将责任目标进一步细化、量化;完善考评制度,建立更加公正、科学的政绩考评办法,切实做到定标靠杆,追踪问效,靠硬杆、硬靠杆。二是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将奖惩与政绩紧密挂钩;科学制定奖惩标准,严格以政绩定奖惩,从奖惩中体现政绩。三是完善干部管理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争先创优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要给予重用。

先进制造业的定义篇10

关键词:技工学校模具制造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171-02

1模具制造专业设置新背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极其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特殊基础工艺装备,其生产过程集精密制造、计算机技术、智能控制和绿色制造为一体,既是高新技术载体,又是高新技术产品。据国际生产技术协会的预测,21世纪机械制造工业零件粗加工的75%,精加工的50%都需要通过模具来完成,模具业的高速发展给予制造业强有力的支撑。模具可带动其相关产业的比例大约是1∶100,即模具发展1亿元,可带动相关产业100亿元,模具是推进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发展和升级的关键支撑;同时,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又促进了模具工业的发展。“工业要发展,模具须先行”。

1.1义乌行业发展现状

义乌是浙江经济非常活跃的一个快速发展中城市,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又名中国小商品城),创建于1982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现拥有营业面积260多万平方米,商位50000余个,从业人员20万,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连续15年位居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榜首,是国际小商品的流通、研发、展示中心,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模具产业是生产企业的“金工车间”,更是小商品制造的“工业之母”。众多的小商品离不开模具,由此可见,义乌是模具产业最具规模和市场潜力的区域之一,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光明的前景。

1.2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

为使我校模具制造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我们对行业企业需求进行了深入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发放企业56份问卷,回收47份,有效问卷47份,并对16家企业进行深度访谈。

1.2.1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现状分析

(1)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调研表明,模具制造企业现有设备主要有普通车床、铣床、平面磨床、外圆磨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数控车、铣加工中心,机床都达到了半自动化,并且测量设备基本上光谱化。模具制造企业设备的发展趋势是电加工设备和数控机床进一步增多,数控机床向多轴、柔性加工自动生产线发展。通过统计发现,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中,中职占35%、高职22%、其他占43%,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义乌模具从业人员中占有很高比例,我校实施的“3+2”培养计划是依据人才市场用人需求制定的科学的计划。

1.2.2从业人员岗位分析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主要有模具制造车工中级、模具制造铣中级、模具制造高级工、钳工中级等。在走访企业过程中,大部分企业主管负责人,认为更看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获得证书,这一点在企业的问卷统计得到了证明。

(1)模具的制造普通设备和数控设备并用。企业中既有大量的普通车床、铣床、平面磨、外圆磨,先进的电火花、线切割,数控车、数控铣、数控加工中心以及数控柔性加工。

(2)在模具的制造中,除需要大量的数控技能人才外,还有大量的制造岗位需要模具专业技能人才来完成,即铣床工、车床工、磨床工,先进的电火花操作工、线切割操作工。

(3)普通机床虽然听起来好像传统,但是模具制造设备发展之快,普通机床现在已经均较为先进,基本上全数显化,因此,中职模具专业应注意先进设备的学习和训练。

(4)先进的电火花、线切割在模具制造中发展很快,在模具生产线中电火花、线切割设备多,应用广,需要的技能人才多,因此,中职模具制造专业应注意该岗位技能人才的培养。

调研中还发现,模具制造的设计开发中,需要较多的设计制图技能人才,他们除掌握模具制造专业的基本知识外,主要是要掌握CaD、pro/e、UG的制图技能。经过调研和分析,中职模具制造专业在模具制造企业的岗位群有:中、低端机械设计职位,包括机械零件图纸绘制、小型模具设计、普通车铣刨磨等机床操作、机械工艺与管理等。中、低端数控加工技术职位,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数控电火花等工种的编程与加工操作。中、低职位模具制造职位,包括各种塑料模、压铸模、冲压模等多种模具的开发与制造等。

2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

2.1专业建设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为先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紧跟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探索应现代模具制造所需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从事模具设计、制造、调试、安装、管理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2专业建设的思路

(1)建设具有技师学院特色的教学体系。

(2)建设与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相配套的实训中心。

(3)探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突出专业岗位能力培养,构建本专业“一个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一个突出(突出专业岗位能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4)构建以项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式课程体系,以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维修、模具检测为四大模块的创新型课程体系。

(5)建设一支的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队伍。

3模具制造专业的发展及其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3.1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随着义乌的产业转型升级,对模具制造专业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在这一愿景下,学校为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和就业岗位的客观需求相一致,不断的对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理论教学注重理论经验与企业经验相结合,构架较宽的理论知识面,实践教学以企业的岗位任务的具体案例为主,再进行知识的扩展,难易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

(2)先进的CaD/Cam软件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模具设计及加工中,学生应当具备此类软件的应用能力。

(3)针对企业对人才一专多能的需要,在专业教学中,应加强模具结构分析、模具拆装、加工及调试等实训环节,提高学生设计、加工、调试、安装等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

(4)具备管理与经营的基础知识,结合模具制造要追求最佳寿命及最低费用,模具材料应最有效地利用,模具价格估算,开展各种项目与活动训练,为今后从事技术管理岗位和创业奠定基础。

(5)建立产教结合“双赢”机制,与企业更紧密地合作,研究双方合作事宜如校方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分配、师资培养等;厂方的市场分析、发展规划、产品开发、人员培训、技术难题等。

(6)推动就业准入制度,实行多证制:学历文凭+职业资格证书。

(7)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团队协作能力的养成,除了技能要求外,企业对这几项的软实力也很看重。

3.2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以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能水平、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核心指标,以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评价及毕业生自我评价为依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突出专业岗位能力培养,通过与义乌模具行业协会、义乌易开盖实业公司等模具行业企业的合作,构建本专业“一个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一个突出(突出专业岗位能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义乌加工制造业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1)一个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通过对专业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了解模具专业人才需求,企业岗位设置,针对调研结果和企业情况,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2)一个突出(突出专业岗位能力)。

模具专业岗位能力主要分:模具设计能力、模具制造能力、模具安装及调试能力、模具维修维护能力,对于当前企业模具紧缺人才及岗位需求,把主要四个能力做为人才培养的重点。

(3)工学结合。

形成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人才培养规格、共同参与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依托学校产业处和学校实训中心为载体,构筑“校厂一体”的能力培养平台和“工学结合”的能力培养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推行项目工作任务为导向、教学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逐步实现实训“作品”与“产品”对接,使教学实习在校内生产基地进行,让学生在车间学习相关技能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减轻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负担。

(4)改革人才培养评价方法。

强调以社会监控为手段,采取社会参与评价的方式监控人才培养质量。遵循教育主体多元化、培养目标和模式多样化、人才质量评价社会化等原则。建立由工学结合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及行业团体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监控评价体系。

4模具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4.1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明确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是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维修及模具安装调试等工作岗位。确定以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维修、模具检测四大模块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项目为载体的核心课程,构建以“项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式”专业课程体系。

4.2教学资源库建设

多媒体课件库:多媒体课件库主要包括核心项目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资料等。

教学资料库:主要包括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案等各种教学资料。

试题库:包括模具制造中级工、高级工技能鉴定试题,以及各类与专业相关比赛试题。

典型模具制造实例库:包括各种典型结构,涵盖模具钳工、机加工、数控加工、电加工各种典型模具零件及其图纸,达到10个典型模具实例。力争用两年时间开发《模具数字化学习工厂》教学资源库,开创“自主探索、虚实结合”的新型教学实训模式。

5师资队伍的现状和建设

坚持“校企合作、专兼结合、重点培养、加强引进”的原则,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引进或在学校现有青年教师中培养5名高水平的双师型骨干教师。其中专业课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业等级证书的教师达到8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聘请8名能工巧匠担任实训指导教师。

6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本专业特点,结合义乌小商品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结合义乌模具产业的特点,与义乌模具行业协会充分合作,建设高水平、高质量、贴近生产实际的校内实训基地。以创造真实的生产实践环境为原则,按照高水平、高效益、有特色、现代化的要求,不断更新模具加工制造设备,提高模具制造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重点建设模具应用技术实训车间,模具设计工作室。

7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成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小组。学校成立校企合作运行工作小组,统筹、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工作。工作小组由主管部门、学校、企业等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督促,确保校企合作正常运行。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施全方位工学结合,走校企合作之路,加快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步伐,形成“专业、产业、教学”良性循环的职业教育环境。实现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互惠互利,实现双赢,企业为人才培养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条件和物质支持,学校为企业提供所需人才、培训企业上岗员工,同时为企业新产品研发、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服务。在现有5个基地基础上,重点新建3个新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人才技术紧密合作型的基地稳定在8个左右,每年可接纳顶岗实习毕业生240人左右。

(3)建立校企合作的约束、激励和情感沟通机制。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吸引企业参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积极性,学校对于积极实施校企合作、努力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制定校企走访联谊制度,组织开展人员走访、互访,加强校企信息交流和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校企合作相关人员的座谈会、研讨会,通过不同形式沟通感情,解决问题,确保校企合作有效、持续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