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9:42

批判性思维培养篇1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谈批判性思维能力;谈批判性思维能力,则必谈教学方法的改革.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学生的学术素养关系密切,是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一、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在认知方面往往具有如下能力:一是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数据、评估证据的能力;二是鉴别事实与个人主张和逻辑判断之间差异的能力;三是能够发现普遍规律,并评价其逻辑严密程度的能力;四是正确、清晰地进行推理,并有效解释结论的能力.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在思维方面也会有很多特点,比如不草率、不盲从,对问题深思熟虑;保持好奇和质疑的态度;意识到自己的偏见、歧视的存在,注意克服这些偏见对判断的影响;能以一种开放的态度理性地看待各种观点,理解他人,愿意修正自己的观点.

二、如何让学生习得批判性思维

1.知识被问题“揪”出来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集中在“批判”二字上.一个事实或者现象一旦被我们的感官接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第一步.而这个“问”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批判性思维的效果:一针见血抑或隔靴搔痒,差别只在一问.

现今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一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将教师作为课堂提问的主体,片面地认为教师需要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去“启发”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权力,导致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过度依赖于显式的问题而非问题的源头——实践,也导致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缺失.

2.答案由讨论“争”出来

学生对外部知识进行高效接收、合理分析、全面总结的能力是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方面.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理应从尽可能多的渠道与角度为学生创造获得信息的条件,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思维环境.

小组合作活动以其实施方式的简单、有效而被教师广泛应用.一方面,小组活动使教师的课堂主导权移至学生,增加了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机会;另一方面,待吸收的知识也经由学生间的深入互动,得以细节化和系统化.同时,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构架也更加充分和完善.

小组合作活动应独具特色,依其目标分,主要有“小组讨论”、“合作创作”和“合作演示”三种形式.“小组讨论”主要通过集思广益,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或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合作创作”指3~4个学生组成小组,运用新概念和教师示范的技能,设计方案或创作作品.“合作演示”则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将小组成果向全班展示.一般说来,“合作创作”的成果都要通过“合作演示”的方式进行展示.

3.脉络从归纳“梳”出来

知识的系统性与完备性是评判学生学力的重要指标.然而,上述寓学于问、寓学于论、寓学于做的模式,由于其出发点均为教师的某个引子,或是某个具体的实例,所以学生获得的相应知识会比较零散.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并完成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收官步,由教师引导的“归纳”环节成为决定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一环.这一点对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因此,在鼓励学生动用思维与实践的力量吸收海量信息并获取第一手知识的同时,教师必须将如何整合知识、提炼要点,并最终形成逻辑上完备的理论体系的方法一并传授.

4.效果以实践“评”出来

批判性思维是一门有关实践的科学,这是由批判性思维的目标所唯一确定的,即“决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这两个“什么”都与实践密不可分,前者是前人,或者周围人的实践,或者是即将要实践的方案,即便对于只存在于思维中的抽象理论,也可归之于思维实践;而后者则是使用批判性思维的主体本身要进行或已经在进行的实践.然而,不同的实践所需要用到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作为能够有效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课堂,其要求的实践内容必需紧扣“多样性”与“争议性”这两个中心.

批判性思维培养篇2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大学英语教学

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任务。面对科技迅猛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高等学校必须紧跟时代脉搏,努力培养创新人才,才能适应时代要求,而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内在要求。如果大学生缺乏必备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会导致他们在复杂的社会面前无能为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难有立足之地。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及意义

所谓“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地做出主张的思维”。可见,批判性思维实际上就是对思维对象的某个方面提出质疑,然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证据或根据对其作出合理的判断。

从教学的角度看,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不是被动来听取或接受,而是积极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信息时代需要人们对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批判,因此要特别重视与发展新一代社会劳动者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对现代社会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思考,提出质疑,并能通过师生互动,拓展知识,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展,获得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教师自身需强化批判性思维的意识,积极转变主导作用

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总书记也指出:“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这些论断都充分指明了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指明了教师对学生、对国家的重大责任。教师是学校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文化群体,要有身心健康的学生,就必须有身心健康的教师,因此,对教师的培养不容忽视。

教师应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引导,把知识作为过程而非结果教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批判式思维的习惯。只有教师有批判性思维,有创造性素质,学生才会有批判性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教师,才能通过各种手段挖掘各种创造性因素,最大程度地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只有教师真正在学生面前充分体现批判性思维所带来的魅力,才能使学生增加对批判性思维的信任。

2.对学生进行批判精神的培养

首先,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善于利用“期望效应”。因为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中的集体心理倾向,反映了师生在教学中的态度和行为,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少用一点权威,少用考试来驱动学生进行被动学习,鼓励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也可利用期望效应,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等因素,对不同学生做出不同评价,对不同学生生成不同期望。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学生受暗示后也以同样方式反馈给教师,形成师生之间良性互动。

其次,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将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自己认为有错误的或不妥的地方,小组内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合作解决。如果小组内不能有效攻克,小组间可以相互质疑,仍得不到满意结果的,可以师生互疑。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培养篇3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教育改革;预防医学

当时光巨轮走到全球化时代,互联网成了潮流思想的阵地,人的思想不由自主地被网络信息“绑架”,独立思考成为一种奢侈。网络流行语录“听一半,理解四分之一;零思考,双倍反应”,生动说明网络时代的人们失去批判性思维之后的思维模式。预防医学着眼于人群,服务大众健康,其产出往往是健康策略、规划、措施等,需要科学的批判性思维。作为预防医学工作者的核心能力,批判性思维不仅是科研创新所必备的一种思维品质,而且也是每一位预防医学学子日后走向社会应对工作与生活难题的重要思维方法[1]。

1批判性思维的含义

批判性思维指的是评价、对比、分析、判断和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其被认为是21世纪合格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帮助公民依据理性和程序解决问题,破除盲从。英语“Criticalthinking”本身的含义要多于中文翻译———“批判性思维”,其含义包括内省、反思、综合、评价评估和重建等。批判性思维4种主要能力:一是有效的推理与思考能力,会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类型的推理方法(如归纳、演绎等);二是运用系统化思维的能力,面对一个复杂的系统能够分析整体与局部如何相互影响;三是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能力,即能对证据、论点、主张和信仰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和评价,能将重要信息和参数合成或找出关联、解释信息和阐述基于最佳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批判性学习前人经验和做事方法;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传统方式和创新方式解决各种不熟悉的问题。批判性思维并不只是在字面意义上的“批判”,而是逻辑清晰严密地思考,其意义并不是一味反对和负面评价。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中曾这样写道:“培养良好思维习惯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养成这样一种态度:肯将自己的见解搁置一下,运用各种方法探寻新材料,以证实自己最初的见解正确无误,或是将它否定。保持怀疑心态,进行系统和持续的探索,这就是对思维的最基本要求。”

2批判性思维培养在西方教育中的应用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西方教育传统中有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所倡导的一种质疑性的对话方法———“苏格拉底对话法”。批判性思维的现代概念直接源于杜威的“反省性思维”。1989年norris和ennis提出,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省和思考,用于决定什么应该做,什么应该值得相信[1]。20世纪40年代,批判性思维开始作为一个主题进入美国教育改革;20世纪7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开展了批判性思维运动,而后在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的教育领域也逐渐兴起。1991年,美国《国家教育目标报告》要求学校应培养大量具有较强批判性思维能力、能有效交流、会解决问题的学生。美国各层次教育都将批判性思维作为教育和教学的基本目标。批判性思维更是美国大学教学的核心,课程几乎都是围绕批判性思维展开,教学方法也多是批判性的。美国国家教育协会(nea)制订的基础教育“21世纪学习框架(Frameworkfor21stCenturyLearning)”,强调了“4C”核心能力培养。“4C能力”是:创造创新能力(Creativityandinnovation),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CriticalthinkingandproblemSolving),沟通交流能力(Communication),合作协作能力(Collaboration)。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正是“4C”核心能力之一,这一框架肯定了批判性思维在现代美国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3预防医学教育中培养批判性思维面临的挑战

预防医学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然而当前在预防医学教育中开展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面临诸多挑战。

3.1传统文化中负面因素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因素中最具特征的就是“教化”,尤其是君主统治者会把教化当作正风俗、治理国家的重要国策,通过对文化的认同,达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提批判性思维会妨碍皇权实现这一目标,不会被皇家所乐见,另外由于民众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教化,中国自秦汉以来的文化传统强调服从权威,尊重师长,在迷信权威的氛围下,批判性思维活动很难开展。尊师重道是中国悠久的传统,学生崇尚权威,完全相信教师的观点,受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学生很难创新,抑制独立思考,严重抑制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3.2固有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

受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多数是“记忆型教学”,教师的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的作用是接受存储信息,并且按照这种信息行动。而我国预防医学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效仿苏联,人才培养框架一直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即五年制培养和三段式教育,苏联教育模式推崇整齐划一的教学标准和教学计划,容易导致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受传统文化和医学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教育观念的影响,过于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系统培养和评估,过分强调学生统一、标准化培养,使得培养的学生虽然知识丰富,但是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2-3]。同时也缺乏有效评估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以分数为依据,缺乏有效评估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机制和手段,这也是导致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薄弱的另一重要因素[3-4]。

3.3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存在误解

在我们国家,很多人将批判性思维狭隘地理解为“否定性思维”。这是对批判性思维的极大误解。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董毓说:“批判性思维不是负面批判,也不是专门针对别人的。争论不是为了争个你输我赢,显得我比你聪明,而是为了完善我们的理性和思想。交锋不是为了打倒对方,而是为了追求真理,完善自己。”批判性思维不是简单诋毁他人陈述,不是“盲目批判”,而是批判盲目;不是否定一切,而是合理判断;不是压倒对方,而是证明自己,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他人观点。邓小平所以能够正确决策,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就在于他具有很好的对批判性思维的科学态度。这一对批判性思维的科学态度,不仅是从事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也是我们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遵循的。

4加强预防医学教育中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4.1将批判性思维融入教学思维中

批判性思维是突破思维定势的关键,批判性思维重在“破”,而创造性思维重在“立”。从一定程度上说,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善于从所谓的“定论”“真理”中发现不合理之处,学会提出新问题、“有根据的判断”、大胆地想像,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学本科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将批判性思维的4个基本原则应用于教学中,即一是真理需要通过实验证明,二是判断证据的质量至关重要,三是出自权威或专家之口的话不能自动成为真理,四是进行批判性思维不能抱有任何成见。

4.2改进预防医学教学方法

预防医学教学可以采用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5]。也可采用研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营造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不受拘束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挑战同学、挑战教师,潜移默化地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可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组建以批判精神和批判技能的培养为目标的学习群体,彼此之间分享学习经验和资源,交流讨论心得和体验,质疑挑战观念和成果,协作完成各种学习任务。

4.3培养更多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教师

中科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叔子提出,“没有批判性思维的教师,怎么能教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真正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教师,首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批判性思考者,要具有理查德保罗先生所一直强调的批判性思考者的人格特质———理智、公正、开放、自省、真诚、强烈的求知欲、合理怀疑的精神等。推广批判性思维教育是在非批判性文化和习惯的海洋中顶风行船,它代表着对教师的个人挑战,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知识观、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它要求自我反思、自我开放、自我批评[6]。

4.4推行基于实践的能力型考试

能力型考试是基于批判性思维理念所进行的考试。GRe、Gmat和LaSt都是以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测试目标的能力型考试。我国的mBa联考、mpa联考、mpacc联考和GCt联考以及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都属于能力型考试。但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还没有推广以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测试目标的能力型考试。预防医学是一门以促进人类健康为目标的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从业者需要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出现时,灵活运用现有专业知识和经验,凭借可获得的最佳证据,结合环境实际情况提出科学的应对措施,这需要具备很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通过在医学院校推广能力型考试,推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成为更加主动的研究者、挑战者,去分析和解决以前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问题,进行理性论证,在有理有据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及合理化的解决方法。

批判性思维培养篇4

   数学思维的批判性是一种思维品质,它指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估计思维材料、检查思维过程,不盲从、不轻信。思维的批判性来自学生对思维活动各环节、各方面的调整、校正,即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的“调整”“校正”又来自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只有深刻的认识、周密的思考,才能全面正确地作出判断。因此,思维的批判性是在深刻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在概括过程中表现为善于精细地估计数学材料,准确选择推理条件;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推理过程,并能及时调整和校正。在推理过程中表现为善于从不同角度、正反两方面去理解概念,区分相近概念;善于区别不同的运算法则、定律、性质及其适用的条件;善于发现并指出理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倾向,排除错误的干扰。在运算过程中表现为解决数学问题时善于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善于进行辩证地思索与分析,自觉检查思维过程,自我控制和调整思维方向,对解答结果能自觉作出估计和检验。在维理效果上表现为推断、估计、自学以及对结论与推理过程进行评价的能力较强。

   怎样培养和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批判性?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由争辩”的学风。小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盲目随从,这不利于增强思维的批判性。为克服学生的盲从心理,教师有时可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学生去发现、评价。如教学三角形面积,出示左图,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数据用两种方法求图形面积(单位:厘米)。学生计算后发现,两组相对应的底和高求出的面积不相等。这是为什么?教师便引导学生讨论,找原因,从而发现,两条直角边长度之和等于另一条边,就不可能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设计,在审题时即对题目条件的可靠性进行论证,无疑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同时还向学生渗透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必大于第三边”的知识。

   (附图{图})

   在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自我反省”的习惯。由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还不成熟,往往忽视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对自己思维的破绽、错误不易注意。因此,在组织练习的过程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反省自己的思维,自觉地表述思维过程,自觉地加以检验。另外,进行多项选择题的训练,也有利于思维批判性的发展。多项选择题和其它类型相比,问题提法改变了,题目虽然不大,涉及内容却很广,有很多的陷井,要想选出正确的答案,必须用批判的态度去思考。

   数学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简缩性和快速性。具有这一思维品质的人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能适应紧急的情况,迅速作出正确判断。在数学学习中,具有这一品质的学生能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直接”得到结果。克鲁捷茨基的研究表明,推理的缩短取决于概括,“能‘立即’进行概括的学生,也能‘立即’进行推理的缩短。”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在概括过程中表现为善于快速地概括出数、式、形和数量关系中的数学特征、规律以及相应的解题技巧。在理解过程中表现为善于迅速地抓住数学问题的实质,熟练地进行等价变换。在运用过程中表现为用压缩了的结构进行数学思维,思路清晰,弯路少。在推理效果上表现为从冗长的分析推理中解脱出来,减少中间环节,简缩数学推理过程和相关的运算系统。

   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抓基础促迁移,于简明的结构中包含较大的知识容量,把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放在教材的中心地位,作为教材的基本结构,并充分发挥这种知识结构所具有的知识之间的联结和转换功能。例如,以“两商之差”数量关系为基本结构的应用题,抓住a/b-a/c=f这一结构形式,就可把以下具有可逆关系的12种题型统一在这个关系之中。

   (1)原计划30天生产360台机器,实际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台?(360/20-360/30=f)

   (2)生产360台机器,原计划每天生产12台,实际每天生产18台。实际可提前几天?(360/12-360/18=f)

   (3)原计划30天生产360台机器,实际每天多生产6台,实际多少天完成?(360/b-360/30=6)

   (4)生产360台机器,实际每天生产18台,结果提前10天完成。原计划每天生产几台?(360/b-360/18=10)

   (5)生产360台机器,实际20天完成,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原计划多少天完成?(360/20-360/c=6)

   (6)生产360台机器,原计划每天生产12台,实际提前10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几台?(360/12-360/c=10)

   (7)生产一批机器,原计划30天完成,实际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这批机器有多少台?(a/20-a/30=6)

   (8)生产一批机器,原计划每天生产12台,实际每天生产18台,结果提前10天完成,这批机器有多少台?(a/12-a/18=10)

   (9)生产360台机器,原计划完成的时间是实际的1.5倍,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实际多少天完成?(360/b-360/1.5b=6)

   (10)生产360台机器,实际每天生产的是原计划的1.5倍,实际提前6天完成。原计划每天生产多少台?(360/b-360/1.5b=6)

   (11)生产360台机器,实际完成的天数是原计划的2/3,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原计划多少天完成?[360/(2c/3)-360/c=6]

   (12)要生产360台机器,原计划每天生产的是实际的2/3,实际提前10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台?[360/(2c/3)-360/c=10]

批判性思维培养篇5

一、批判性思维

(一)批判性思维理念的基本概念

人的日常逻辑思维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相对独立于各种专门知识,包括逻辑专门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即批判性思维能力。当我们批判性地思考问题时,会确定问题,检视事实,分析假设,酌情其他因素并最终确定支持或反对一项观点的理由。要进行批判性思考.你就必须进入一定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包括客观,谨慎,挑战他人观点的意愿和,将自己深信不疑的信念置于仔细检视之下的意愿。批判性思维理论的目标即是,寻找有效途径,训练这种能力,揭示这种能力上的差别,把这方面的高素质的对象选拔出来。

(二)批判性思维理念的基本特点

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导致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批判性思维既体现思维技能水平,也凸显现代人文精神。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探究工具,是教育的解放力量,是人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强大资源。,批判性思维是个人自治的基础。一个自主的人是自我管理的或自我指示的。自治使一个人较少依赖并因此较少受他人的规定、指示和影响。还有一个误解是,批判性思维并不包括或鼓励创造性。相反,创造性常常包括着大量对规则的遵循。一个原创的洞察力恰恰需要知道如何在给定的情景中解释和应用规则。智力是分析的、创造的和实用的信息加工过程三者的平衡。

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一)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批判性思维在现代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和掌握合理而正确的思维基本原则、规则、要求、技巧和训练方法。众所周知,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是首要的资源,然而,信息不断增长,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信息海洋。这些信息未必对我们都十分有意义和价值,并且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面对各种扑面而来的信息、各种可选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他人的不同意见,我们都必须做出适当的评价。无怪乎人们把批判性思维列为未来社会的公民必须具有的五大技能之一,另外四项技能是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全球意识。

(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培养篇6

数学思维的批判性指的是对已有的表述和论证能提出自己的见解,能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轻信.对学生来说,就是能发现自己和同学原有的错误和不足,不断地加以改正和完善,也就是常说的善于提出独立见解,精细地检查等思维过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提醒学生要注意检查自己的解题思路,要学会验算,要能看出自己的问题所在等,这就是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批判性的培养.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批判性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

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是数学教学活动之外的事情,不能脱离数学教学而存在,这种培养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不会给学生增添额外的负担,反而能促进正常的教学活动,减轻学生学业上的负担.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能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而进行的,教师讲得再多,不指导方法,学生是不可能掌握其要领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效果才显著.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实际问题分析、讲评,介绍方法和思考程序,引导学生训练,使学生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并使学生自觉地在做作业过程中寻找一题多解、一题多证的方法,寻找最好的解题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盲目地照搬照抄例题,强化记忆,而是善于学习,善于思考,自行总结、归纳知识体系,提高解题技巧,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学习效果.

三、运用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生批判思维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逐步提高的,初中生的批判性思维还不够成熟.教师应耐心、细致地正面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深入,随着课程的进度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七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培养他们反思自己和别人的解题方法是否正确,有无更好的方法,能否得出自己的看法;对八年级学生,主要培养他们自觉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独立思考,善于发现教材或老师讲的知识点和练习题中可能出现的不够完善或错误的地方,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九年级学生,培养他们严密地、全面地利用已知条件,在关健时能及时、迅速地自我反馈,有能力评价解题思路是否正确等.这样,思维过程就有了主动性,减少了盲目性,能保证思维过程正确无误.

四、举例分析

例1m为何值时,y=(3-m)xm2-8为正比例函数?

思路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正比例函数定义.形如y=kx(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而学生往往不注意x的系数,只注意它的指数,故解题时易忽略系数的讨论而出错误.若养成验算的习惯,就可以舍去增解,从而保证结果的正确性.

解:该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m2-8=1.

解得m1=3,m2=-3.

代入原函数检验,当m=3时,3-m=0,这时y=0,不是正比例函数;当m=-3时,3-m=6,这时y=6x,是正比例函数.

故当m=-3时,原函数是正比例函效.

例2m为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8x2-(2m2+m-6)x+2m-1=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

误解:设方程的两根为x1、x2,因为方程的两根互为相反数,所以有x1+x2=0.

即2m2+m-68=0.

这是由于学生不全面考虑韦达定理,只考虑互为相反数的定义而出现的顾此失彼的错误.

批判性思维培养篇7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英语阅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出发点就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是创新的前提,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大学英语作为一门人文社科类的课程,除了传授语言基础知识以外,更肩负着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们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们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督导者和鼓励者;教学内容应该从以语言点的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思辨能力,交际能力和学习技能的培养为中心。

一、什么是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英语阅读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由英文criticalthinking翻译而来的,也可将其译作"评判性思维"。Critical源于希腊文kriticos,意思是"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

wallace认为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英语阅读能力就是指"对文本的高层次理解,它包括释义和评价的技能,可以使读者分辨重要和非重要信息,把事实和观点区分开,并且确定作者的目的和语气;同时,要通过推理推导出言外之意,填补信息上的空白部分,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1]。刘思远把批判性阅读定义为:"读者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读物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其价值进行判断,并作出评价的一种阅读活动[2]。

二、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著名的国外学者pasch&norsworthy提出,应该将"批判性思维"融入语言课堂教学,并将其表征归纳为四个方面: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多提出开放式的,即可能有多种答案或不同意见的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才能回答问题;多设计一些分类和归纳型的练习活动[3]。

2.1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

培养学生具有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孔令翠认为,"批判性思维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没有问题需要解决就没有批判性思维"[4]。如果学生不知如何提出问题,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进行示范。以《体验英语》第四册第二单元的课文whyDigitalCultureisGoodforYou?为例,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予以解决: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予以说明?这篇文章中哪些是事实?那些是作者的观点?反映了什么人的立场?有无偏见?此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XX句暗含了什么意思?学生在提出并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建构了文本的组织结构;归纳出了作者的观点;确定了作者的目的和态度;而且理解了文中个别语句的深层涵义。也就是说摈弃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通过讨论并回答问题的方式建构知识。

2.2提出开放式的问题

批判性思维的重点在于分析,质疑和评价。批判性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只停留或满足于低级层次的篇章理解上,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审视和质疑。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英语阅读的内容讨论相关的话题,通过让学生思考某一现象或说出对某一问题赞成与反对的理由从而培养辨证地看待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仍以课文whyDigitalCultureisGoodforYou?为例。文中历数了网络交际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而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启发学生从其他角度看待同一问题。例如:Doyouthinkcyberspaceposesdangerstous?whyorwhynot?pleasegiveyourreasons.Doyouthinkthatonlythepeoplewhoareincredibleinreallifewilldisguisetheiridentitiesonthenet?Shouldwerevealouridentitieswhenchattingontheinternet?why?

2.3进行分类和归纳型的练习活动

进行上述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首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发表各组观点。在各小组依次发言时,要求学生们捕捉每组的关键信息并予以记录。然后归纳出对所讨论问题称述的所有观点和理由,由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除了小组讨论并进行总结发言的方式,在课堂上开展辩论赛亦有助于分类和归纳活动的开展。以文中提到的此课文为例,由教师给正反方分别指定一位负责人负责本小组的辩论前的准备工作。例如,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查阅、搜集与"网络"话题相关的资料,然后对已查阅的资料认真阅读、识别、分析、归纳和筛选出有利于本方观点的资料进行加工,形成自己的立论,之后在课堂上展开辩论赛,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评委进行点评。由此,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而且对网络这一主题有了深层次和全面的理解。

三、结语

总之,以大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怀疑、判断、评价、猜想、反驳、修正和创新性品质的发展;有助于全面辨证的考虑问题,正确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wallace.CriticalReadinginLanguageeducation[m].palgrave:macmillan,2003.43

[2]刘思远.英语阅读教学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0,(7):34

批判性思维培养篇8

一、营造和谐氛围,培养批判意识

叶澜教授指出:“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长期以来,受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的影响,由此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消极、被动与盲从,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大忌,也是教育“创新”之大忌。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必须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实践表明,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还能促使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作出判断、质疑问难。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尊重每一个学生,课堂人际关系融洽,学生会产生愉快的情感。

例:一位老师教学“真分数的认识”一节内容时,教师任意出示了三个真分数,让学生观察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关系。教者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对分数的观察,发现“真分数的分子都是小于分母”的这一特点。然而具体回答时,有的学生却未能按教者的意图来说:“老师,我发现它们的分子都是奇数,分母都是偶数。”

遇到此种情况,教师并没有仅为了引出自己的教学点而否定该同学的回答,而是首先肯定他的回答,然后再问其他同学:“你们还找到了这三个分数其他共同特点了吗?”如此,在肯定、尊重这位同学的回答的同时,也给了他们一次“创新”思考的机会。

二、创设思维机会,培养批判精神

1.留足空间,鼓励积极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积极鼓励学生去想一想,猜一猜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推导的来龙去脉,应用题里的数量关系等。

2.尝试操作,引导协作交流

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这正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开始,因此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去探究知识,去寻找自己的独立见解。同时,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倡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群体心理”效应的作用,让学生在相互探究和协作交流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适宜的时候甚至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辩论,以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逐步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例:教学“圆锥的体积”进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当教者用水进行成功演示实验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故意让学生用黄沙进行实验验证。实验中发现,有些小组倒了几次,圆柱容器中的黄沙都没有加满;而有些小组倒了几次,沙子却超过了圆柱容器的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自己的操作不规范,还是什么原因呢?于是教者积极引导学生合作探寻其中的原因。通过协作交流,学生弄清了其中的原因:因为水和黄沙属性不同,黄沙有“松”“实”之分,所以用黄沙进行实验就难以取得用水实验的标准。通过实验告诉学生要正确面对学习现实,不一定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就是实用的,就能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勇于质疑批判的学习精神。

三、注重解题训练,培养批判思维

1.寻找错因,培养求真思维

一位心理学教授曾说过:“测定智力技能的唯一最佳标准可能是检测并摒弃谬误的速度。”学生在作业中出错中在所难免的,而那些思维批判性不强学生往往会出现对于错处不认真订正,或轻信别人作业而抄袭的现象。因此,形成对这些错误原因进行分析的习惯是培养学生求真意识的重要途径。而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有不理解题目意思的;有概念、性质混淆不清的;也有某些心理原因而产生的解题错误。如顺序心理、滞留心理、潜在假设,以及看错题、抄错题、书写丢三落四等。我们教学中可通过“改错题”来培养学生分析错因能力。如,概念题类改错、计算题类改错、应用题类改错等。具体方式要求:(1)学会检查自己作业,寻找错误。(2)学会检查他人作业,寻找错误。可通过“当当小老师”“小医生”等形式的改错题来分析错误原因,改正错误。实践表明,当学生知道了自己或别人的错误,又知道了错误的原因,那么改正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就能很好地给别人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2.学会选择,培养辨析思维

在平时的习题练习中,往往会出现将题目中的有用条件和无用条件混在一起的现象,如此则会造成解题的干扰。因此,在解题的过程中,教者应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充分利用有用条件,舍弃无用条件,学会排除干扰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断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鉴别能力。如习题:“红花有8朵,黄花有4朵,蓝花有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等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学会“批判”,学会创新,意义重大。

批判性思维培养篇9

一、利用实例激发敢于质疑的意识

敢于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第一要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迷信老师与课本,认为老师的话和书上讲的都是对的,不敢怀疑。为了打破学生的这种思维定式,教师可以讲一些有关敢于挑战权威的实例,诱导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善于质疑。如,1982年的美国中学数学竞赛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三棱锥和一个四棱锥,棱长都相等,将它们的1个面重合后,还有几个暴露面?参加竞赛的人数达83万,命题专家和绝大部分考生都认为正确答案是7个面,但佛罗里达州的一名学生丹尼尔的答案为5个面。这个答案被评卷委员会否定了,但丹尼尔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深入研究的信念。他做了一个模型,验证其结果的正确性,并给出了证明。最后,有关数学专家不得不承认他是正确的。这样鲜活的实例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观察得越来越仔细,倾听得越来越认真,思考也越来越深入。

二、注重传授质疑的方法

学会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一种体现,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数学判断是对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方式。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一方面要精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判断改错题,让学生分析对比、认真思考,并说出判断对错的理由,促使学生从能辨别明显的单一性错误提高到能分析、批判隐含性错误,从单纯地找出错误到能追根溯源找出导致错误的原因;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进行判断的方法,如反例法、反证法、排除法等。反例法就是证明某个命题不成立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只需举一个例。反证法就是通过对结论的反面情况进行研究论证,再根据相互关系,以求得问题的解决。排除法是通过排除错误,得到正确结论。如:一个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假分数,商一定小于被除数。这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寻找特殊值的方法发现反例。1=■,是个假分数,但任何数除以1却得它本身,所以命题是错的。

三、提供善于质疑的机会

学生学会了质疑,教师必须为他们创设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运用巧妙的设问艺术,甚至作业批改的方式拓宽质疑渠道。如:在每节课结束前,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不懂或你认为不对的地方,树立质疑的风气,发展思维的批判性。

批判性思维培养篇10

一、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激发其批判精神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判断是非、选择正确答案的情况有时还会遇到题目的答案不正确、不完整的情况教师利用这些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从中发现问题这对激发学生的批判精神将是大有裨益的。

例1已知双曲线的右侧焦点F(5,0),右准线方程为X=3,离心率为,求双曲线方程。

有学生作出了如下解答由已知C=5,所以,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对于学生的上述解答,教师没有立即指出其中的错误,而是利用这一契机,激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很快找了解答中错误:①双曲线的中心不一定在原点;②题中高心率为“”的条件没用上;③求得的双曲线的高心率不等于。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使错误得了纠正,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了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参与了批判,激发了他们的批判精神。

二、让学生落陷受难,吃堑长智,提高其辨误水平

教学中经常利用“致误型”习题,给学生置难设陷,让学生通过落陷受难吃堑长智,在失败中接受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辨误水平。

例2已知p(x0,y0)是圆x2+y2=r2内异于圆心的一点,试判断直线x0x+y0y=r2与圆的位置关系。

相当一部分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一看到此直线方程估断直线与圆相切,有的学生一看至p(x0,y0)是圆内的点,便以为直线过圆内一点,断定直线必定与圆相交。当这些学生判断失败后,教师及时引导他们发现错误寻找错因,看清“陷阱”所在。同时提醒他们在审题中不要被“形”所迷惑,要透过“形表”看本质。事实上,圆心(0,0)到直线x0x+y0y=r2的距离d=(因点p(x0,y0)在圆内,可知)直线与圆相离。接着,我又给出了学生一个问题:已知p(x0,y0)是圆x2+y2=r2外的一点,试判断直线x0x+y0y=r2与圆的关系。问题给出以后,吃一堑长一智的学生没以前那么“激动”,他们冷静思考,带着批判意识分析,排除习惯性臆想,基本上给出了正确的判断:直线与圆相交。其实,此时直线x0x+y0y=r2是过点p(x0,y0)的圆x2+y2=r2的两切线的切点弦所在的直线。

三、让学生辨析对比、注重鉴别,锻炼其评价能力

在这方面,采取了如下两种做法:

1、有意识地提出一些易混淆的概念,给出改错、判断、选择性地组题,让学生通过辨析对比,识别真伪,并让他们说出正确的根据和错误的原因,促使他们从事物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客观的评价事物。

例3下例命题哪几个不成立?并举例说明不成立的理由。

转贴于

(1)非负数就是正数;

(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3)正数和负数统称有理数;

(4)形如a+bi的数都是虚数。

通过上例的解答,学生在辨析对比中弄清了正数、无理数和虚数的概念,弄清了各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辨别真伪的能力。

2、通过对题目不同解法的分析比较,让学生批判地参与判断和评价;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矫正,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拓宽深化,破立结合,培养学生破中有立的观念,丰富批判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