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十篇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十篇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0:55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1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造诱因

教学实践中,积极寻找可使学生产生数学化的问题,把大量的数学题材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善于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表见解,展开争论,识别真伪,从而逐步使学生养成敢想敢问的习惯,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增强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获取成果。

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可以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各自发表见解,提出新奇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敢于标新立异,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也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性。

二、尊重并保护学生的思维创意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张、活泼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尽量保护学生的思维活动。对学生思路、观点,如果是正确的,一定要给予明确的并且积极的评价;如果是错误的,一方面,要通过反例或说理使学生明白其错误的确定性,另一方面,还要从其思维中可取的方面给予积极的鼓励。

三、展现数学创造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其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过程,后者对发展能力更为重要。”让学生看到思维过程,意在使学生能从教师的分析中懂得怎样去变更问题,怎样引入辅助问题,怎样迂回障碍,使之柳暗花明,得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十分注重展示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参与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而不是过早地把结论简单地告诉学生,以培养其思维的探索性。

四、解题教学灵活多变,开拓思路

数学解题是数学学习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训练,鼓励学生在动态中思维,主动探索,用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提高学生解题的技巧和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创造性。

(1)一题多解:在数学解题过程中,鼓励学生善于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运用不同的数学公理、定理和数学方法解同一数学题。

(2)多题一解:许多数学题虽然题型各异,表面上看没有什么联系,但它们的解题实质、解题思路往往是一致的。对这类题进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收敛性,促进学生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3)一题多变:适当变换习题的条件、所求问题或习题结构,使之形成更多的有价值、有新意的问题,使一题变成多题。学生在解这类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会随着问题的不断变换、不断解决而得到不断提提高,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感性和应变性。

五、提倡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是对创新思维始于“问题”非常科学而辩证的阐述。爱因斯坦本人也就是从“如果一个人以光的速度追赶一条光线运动”的想象出发,最后建立了轰动世界的“相对论”。因此,我们常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思维,更谈不上数学创造性思维。

六、建立数学开外活动小组,多渠道开发学生思维

数学来源于实践,大自然、社会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设立学生的课外组织,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广泛地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广阔天地。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上去认识、发现各种数学现象。如造型各异的建筑结构就是运用几何图形与代数公式设计建造而成的;许多自然景观无不与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相联系。通过对大自然的认识,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索数学的激情与创造的动机,令学生在感知数学现象的基础上引起情感反应,产生积极联想和深刻理解,从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积极地鼓励学生多思考,使之学少悟多,实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创造,学习领域让学生自己拓宽,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开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必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2

关键词:艺术;教育;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50-01

一、前言

长期以来,在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这样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逐渐缺乏了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艺术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如何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今艺术类教师面对的关键问题。

二、艺术教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首先,艺术教育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外有许多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反复证明,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众所周知,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艺术不但能够让人有美的体验,并且能够让人受到智慧的启迪,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挥。其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又能促进学生的艺术学习,能够让学生创造出更新颖更优美的作品。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是智力活动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种摆脱了习惯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鼓励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聚合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因此要让学生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创造性思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三、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改变传统观念,更新教育方式

传统的艺术教育观念中过于重视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机械的教授学生唱歌、绘画或者舞蹈,扼杀了学生对艺术学习的积极性,也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应该打破这种传统的观念,采用新的教育方式进行培养。首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育内容与方法都要按照学生的需求去制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大胆创新,这样才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次要将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采用艺术教育中的一些方法引导学生更好的体会和感受科学。

(二)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教师

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要有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教师做引导。教师要能够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体验,并且能够充分的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新颖的意见。教师还应该围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展开师生互动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在学生们的启发之下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师生互动还可以增强老师对学生个性的了解,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适当引导,从而改进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加强艺术教育与其它学科的关联

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是相互补充,同时又能够相互促进的学科关系。既加强学生的科学教育,也不放弃学生的艺术教育才能让学生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科学学科能够促进学生推理能力与逻辑能力的培养,但是科学的发展不仅仅需要逻辑推理能力,还需要直觉灵感等思维能力,艺术教育正是培养这些能力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中培养的形象思维能力对科学研究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卢瑟福用形象的行星运动来建立原子模型,克里克等人用双螺旋结构描述了Dna的形象等等。同时,艺术也需要科学教育中培养的思考分析等能力。二者相辅相成。

(四)在校园营造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

环境氛围是艺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美国,学校会在校园定期举办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聚集优秀的艺术人才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还积极的组织各种免费的艺术培训,让一些对艺术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能够近距离的接触艺术,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为学生们充分提供了艺术体验的舞台。我们也应该借鉴这些世界知名院校的方法,为我们的学生也营造一个艺术体验的舞台,激发学生们艺术学校的兴趣,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教育存在着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然因素和条件,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内容和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进行艺术教育就能达到这个目的,关键还需要我们不断认识和探讨它的功能、规律和潜力,用现代教育观指导它的教育教学改革,只有具备崭新意义的现代艺术教育,才能真正达到这个目的。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3

【关键词】现状;必要性;创造性思维;价值意义;能力

【abstract】thisarticlefromthetownshipmiddleschoolstudentslearningsituationanalysis,traininginmathematicsteachingcreativethinkingandtheneedforandvalueofthesignificanceofeducationinmathematicsteachingmethodsandcreativethinkingskillstrainingafewsuggestionstostarttalkingabouthowtocultivateinmiddleschoolmathematicsteachingcreativeability.

【Keywords】thestatusquo;necessity;creativethinking;valuesignificance;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9-0047-02

一、堪忧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大中专毕业生找工作都比较困难,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各行各业普遍都在强调一种创业教育的观念。而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高一级学校输送的学生在学习和能力方面存在问题很多。总之,现在农村中学的数学教学及学生的学习表现的现状令人堪忧!现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人本思想以及强调处理问题的最好方式是中庸。所以学生往往以主观出发处理问题而不是以客观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其次,作为学校,原本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的重任。但是当前在农村学校中。很多学校及教师一面把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一面却又完全死搞应试教育,真正意义上做的是“穿新鞋,走老路”的伎俩,这样就致使师生皆迷茫,教师教得累――不知怎么教好;学生也迷惑――不知怎么学才学得好、学得到又考得好。

再次,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城乡一体化的逐步形成,“读书无用论”似乎已左右着很大一部分人的头脑――“读不读书都能吃饭、生活”!因此,学生厌学情况非常严重。厌学涉及范围广,不仅涉及乡镇学校,连城市里初中高中高校皆有。

总之,学生忧困于学与用的忧虑,走不出思想的蕃篱,逃不出应试的牢笼。这些都是令当今教育现状堪忧的病因。在这样一个形势下,,努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其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不言而喻。

二、提高创造性思维的价值意义

创造性思维是自觉的能动思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他的主要特征是新颖性、独创性、突破性、真理性、价值性。总书记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也正是对教育改革创新的要求。我们教育必须承担起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担,培养创造性思维就是奠基的磐石。所以提高数学教育教学创造性思维是社会发展、国家发展、个人发展的需要。

三、创造性思维训练策略

(一)教师层面的提高。

实施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有创见的设想和理程取舍活动的过程。教师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天然主体,学校必须激发教师参与教育改革的内驱力。教师必须善于解剖自己,善于调整自己,勇于发展自我,乐于教育创新,才能赢来“脱胎换骨”式的发展。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技能,优化教育艺术。从而带动学生在新课改中创造性的学习,练就创新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需要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具体学科教学中,我们应当从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才能使他们拥有一套运用知识的“参照架构”,有效地驾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形象地说,我们的学科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向学生提供“黄金”,而且要授予学生“点金术”。

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尝试。

1、重视兴趣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学数学知识时,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鼓励学生学习成才,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

2、引导自主学习,激励学生探索创新。

美国心理学家杰斯认为:“数学不同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条件能够促进人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条件。”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思维研究认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的主题意识,而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学会了创造性思维。3、通过互换角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让学生换角色,引导他们自制教具,自设问题等。让他们自己设计,找方法,引发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巧妙提问提要求,设计什么图形什么问题,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有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巧妙,最精准等。让学生尽力明确,并将设计过程中的“发现”“困惑”仔细思索,记录下来在适当时交与大家探讨。如我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一章时,就让学生测量、折叠、剪拼、类比、归纳等方法学习。例如为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中我让学生分别作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后,经过比较确认这几个条件的过程。首先提出“需要怎样的有关边角的条件才能作出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继而让学生思考,有的同学就马上“发现”不需要三个角或三条边都相等也可以。从而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的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4、利用小组合作诱导创造性思维。

通过课堂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想问题,设方案,诱导创造性思维。初中数学教材中几乎每章都设计了实践探讨。我们教师必须创造一切条件让每小组认真参与讨论探究,教师在分组监测个别指导等细节上要注意,让小组实践探索并不等于教师就撤手不管。

5、进行创造性实践教法,增加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创造性思维不仅要求思维的数量,还要求思维的深度和灵活性,即思维的变通性。创造性教学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多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能独立地自觉地运用所给问题的条件,并做出新的变换和组合,培养学生灵活应变能力。如果我们这样长期坚持,既能成功地完成应试,让学生能考高分,又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岂不是双赢之举。

四、结语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创造。数学教师自身要有创新的精神与执着的追求,去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开辟创新教育的新局面。

我想,只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发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是给力千秋万代的壮举吧!

【参考文献】

1、曹日昌,《普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4

关键词:油画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社会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以及最终效果都投入了更多关注。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全面提升学生的中和素养使最为重要的任务,在这项任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油画教育当中,创新同样是确保其不断发展的源泉。通过油画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能够开阔视野,在创作过程中找到更多的观察视角和表现手法,使油画创作呈现出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一、创造性思维对于油画创作的意义

创造性思维在艺术创作领域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能够通过自我探索寻找到更多的画面表现形式,在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当中能够从更为新颖的角度进行切入,其艺术作品也带有更多的个人精神和色彩。所以说,创造性思维使一个艺术家的灵魂,同时也是区别于其他艺术家的思想烙印。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够为艺术创造者建立不竭的艺术源泉。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能够藉由其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使油画的创作意境进入一个崭新的境地,进而表现出新鲜而又旺盛的生命里,这也是油画艺术保持发展的原动力。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油画同样具备这样的特性。艺术作品不仅要呈现出艺术美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如果脱离时代而存在,油画创作就会失去其应有的光彩。在时扎你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就是推动油画艺术不断更新与发展的动力,无论是观察视角的变化,或者是材料的更新,以及创作手法的多样化,都促使油画艺术更加趋于完善,更符合时代的审美趣味,使油画艺术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油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一)为学生营造有利的创作环境。在油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首先建立适合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土壤。这种土壤就是一种学习环境,在这样一种环境当中,教师的教学应当对学生产生一种吸引,而不会成为负担。教师应当在优化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尽量创造出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大胆地提出不同观点,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在创造性思维的建立过程中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次,在课下还应当注意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提升环境。例如可以设立图书角等阅读场所,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油画创新性资料,便于学生随时进行查阅,起到引导和答疑解惑的作用,方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建立。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的油画创新观念。在油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首先使学生真正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很多学生在学习当中会认为创新就是将过去的东西全部丢弃,建立新的绘画体系,运用新的绘画手法。这种思想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如果一味地抛弃传统的油画绘画技法和理念,单纯地因创造性思维而标新立异,显然是弊大于利。因为油画的创作理念是经过漫长的实践逐渐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创造性思维就是在肯定一部分优秀创作理念的基础上,对油画创作艺术进行创新。因此,不能够将过去的油画创作理念丢弃不用而刻意追求创新,这种脱离本源的创新最终也不会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油画教学当中,教师要向学生将创造性思维的概念解释清楚,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创造性思维的价值和建立方法。

(三)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建立在对外在事物的认识之上。从理论上来说,外界事物的客观存在决定了人的认识。但是在款事物与认识之间,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外在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不同的人在观察之后会提出不同的简洁和认识,这是因为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选择的观察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认识也就不同。油画创作并不讲究一致性,相反,油画鼓励创作者建立属于创作者自身的绘画手法和绘画体系,使作品更有价值和辨识度。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是帮助学生对外在事物建立自我认知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通过自我观察对外在事物建立不同的认识与概念,进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出创造性思维,创作出更优秀的油画作品。

(四)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其中,想象力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想象力是基于现实生活的一种演绎和联想,能够使油画创作者在想象过程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创造出新颖的油画作品。因此,在现实与创新之间必须有想象力作为桥梁,使创作者能够更自由地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油画创作。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想象并非毫无理由或基础而进行的漫无目的的想象,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想象过程中拥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展示一些油画,先让学生进行评价,之后教师再对构图和配色以及情感表达等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树立想象的思路,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成长的土壤。

(五)鼓励学生在油画创作上进行大胆尝试。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创作材料和创作技法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创作材料能够帮助创作者找到新的表现形式,使创作者心目中的意象得到完美的体现;而创作技法则能够使创作者在绘画当中将观察到的意象准确反映在画作当中,使画面更加符合作者意图,同时也能引起观者的共鸣。创作材料与创作技法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了油画作品的表现内容。但是在油画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对于油画的创作材料以及创作技法有一种刻板的认识,对于新兴的创作材料以及新的创作技法的探索缺乏必要的尝试,使油画创作难以与时展相接轨,油画作品也只能选择传统的、较为刻板的表达方式。不同的创作材料有其不同的特性,同时也具备不同的优缺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材料的可能性,在油画作品当中尝试应用。在尝试的过程中,学生也同时掌握了材料的使用方法,这对于其创造性思维的表达又提供了更宽的选择。此外,教师还应当引领学生不断提升创作技法。纯熟的创作技法能够帮助创作者快速准确地还原心目中想要表达的意境,尝试探索新的创作技法也能够使创作者找到更多的途径来展现作品,同时对于还原创造性思维当中的意象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六)加强与其他艺术领域的融合。艺术创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共性。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认知体系和广泛的知识储备。不同的学科之间具有交叉性,要提升油画创作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就不能简单拘泥于油画创作本身,而应当广泛涉猎,不断开阔视野,建立深厚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才能使油画作品实现创新并焕发生机。在优化学习当中,学生还可以尝试学习艺术设计的相关知识,在艺术设计领域的一些概念,诸如色彩的组成以及平面的组成等等,都会给油画创作提供借鉴。这种借鉴也会为创作者带来启发,培养创造性思维,创作出更为优秀的油画作品。

三、结语

在艺术领域,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作为艺术领域的一个分支,油画创作无论从技法还是材料方面,都应当高度重视创新所带来的艺术生命。只有创新才能使油画艺术更加趋于完美,能更好地表现自然物象与作者情感。在油画教学中,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立足实际,采取多种途径共同配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习惯,并使其真正意识到创造性思维对于油画艺术的价值,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油画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龙凯音.高校油画教学对学生创作力的激发经验谈[J].美术教育研究,2014.

[2]李秀鹏.高职油画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4.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5

1、处理好基础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以特定历史条件为基础。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思维方式

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证明,创造能力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已知的知识信息为前提条件的。因此,我把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当作教学第一能力层次来抓。在落实基础知识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培养其获得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等基本技能,以此作为教学的第二能力层次来抓,为创造性思维训练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如教学《中国历史》第四册第7课的“团结抗战”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关的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我指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中有关中共抗日通电的黑体字材料: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共提出了哪一主张?这一主张是怎样实现的?当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黑体字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互为补充地完成以上问题的解答,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了感性认识并具有解答该问题的基本技能后,我把教学引向第三能力层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训练,学生掌握了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应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考察,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思维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科学性,还有可操作性。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到不需要有任何的戒备心也就是“心理安全”状态下,能够比较自由地思维和表达问题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教学中,我重视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或问题,我都认真地倾听,充分肯定和欣赏学生的思维成果,对敢于质疑的学生给予鼓励,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民主的学习气氛中大胆地标新立异,打破思维定势,用不同于常规的角度和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历史,从而得出全新的结论,也就是求异思维。如《中国历史》第三册第12课有关《马关条约》的教学,课本叙述了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谈判,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于是同学们头脑中立即浮现出李鸿章是大卖国贼,该条约的签订罪归李鸿章。为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我作了以下引导:《马关条约》的签订,罪归李鸿章,这种看法对不对?为什么?通过辩论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批判性、逻辑性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积极思考与激烈争辩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历史的境况和氛围,体会历史人物的心态和想法,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的机械的死记硬背课本内容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老师的调控和鼓励下,遵循历史的科学思维方式,大胆地质疑问难,标新立异,自圆其说,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充满生机活力的求异思维的教学氛围中,得到了积极的训练和显著的提高。

3、鼓励学生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观察历史。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6

一、为学生创设创造性的环境,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创造性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教师自身的思维灵活性都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再到善于提问。把学生质疑、提问作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捕捉学生进发的创造性火花,同时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学生留有学习余地,创造出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教学中,教师的导人新课、创造性提问、启发式讲解,师生学习活动的协同评价与总结,都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环节。通过这些环节,教师要围绕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和思维心理品质、思维形式与习惯等进行训练,才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学习潜能的激发。

如《社戏》最后一部分写道:“我吃了豆,却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为什么都是六一公公的豆,味道却不同呢?教师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有的学生说,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最有味道;有的说,和小伙伴一起吃起来热闹,才觉得豆特别好吃;有的说,孩子们背着大人偷偷地煮豆吃,有新鲜感、神秘感,所以特别有滋味……

在这个问题的探讨中,学生从心理、生理等不同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使问题得到创造性的回答,学生的潜能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二、激发创造兴趣,开发创造想象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一切条件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尝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并敢于幻想。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狼和小羊”教学片断]

(课文最后写道:“狼龇着牙,向小羊扑去。”)

师:同学们想一想结果会怎样呢?请大家都来当一回小作家,把故事继续编下去。

生1:猎人来了,把狼吓跑了。

生2:当狼向小羊扑过去时,小羊一躲,狼撞到大石头上死了。

生3:当狼扑向小羊的一刹那,猎人一箭射中狼的眼睛,狼昏死过去。

生4:小羊骗狼说,要回去洗个澡,让狼吃干净的肉。狼信以为真,结果小羊脱身,一去不再来了。

生5:小羊说服了狼,狼自己走了。

在这个示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编故事,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和想象能力。

三、注重创造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有位记者曾问过杨振宁教授:“您在国外教书多年,您看中国留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有哪些不同?”杨教授答道:“在国外,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就是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做。”一位留德学者曾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十个中国学生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十个人也许能讲出二十种答案。尽管有些答案非常离奇。”诺贝尔奖新得主美籍华人朱立文教授说,美国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新及冒险精神,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他还说,创新精神强而天资差的学生往往比天资强而创新精神不足的学生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传统教学法约束学生思维,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进取心,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发现,勇于探索。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7

【关键词】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它使人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设想,使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新成果。我国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有赖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培养。从儿童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幼儿园教育阶段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

在多年幼教工作实践中,我通过游戏、故事、绘画、手工、续编故事、科学主题活动、区角活动等让幼儿在自主创新中获得新知识、构思新形象、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新途径、新方法。

一、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

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凭借感性材料进行的。新的形象,新的设想,都不可能凭空而来,它们有的是对旧的表象进行加工、选择、整理、改组而来的,有的则来自生活的一些积累。

在一次搭积木活动中,我分别给五个孩子二十块形状不同的积木,让他们在二十分钟内根据自己的思维搭建一些建筑物,我在旁边做记录,三十分钟过去了,五个孩子分别搭出了近五十种造型不同的小建筑。在搭建的过程中,小朋友们联合完成了五个建筑物的搭建,可见孩子们的思维是何等的敏捷!

二、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创造精神贵在不满庸俗、不墨守成规。在我的教学活动中,我从不干涉孩子们的自主创新活动,他们可以在讲述故事中发挥想象进行自创、自编、自演,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自主活动,甚至可以和我进行一问一答式情境创设和讲述。记得在一次郊游活动中,前面大面积的积水挡住了去路,几十个孩子看着前面的水坑没去前行全部停了下来,我看清了情况并没有有给他们说要怎么去做,而是要他们想办法过去。孩子们听了我的话便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大概讨论了几分钟后,我把他们集中起来,讨论谁的办法最好,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用旁边的砖头搭小桥过去。可怎么搭桥呢?一个小朋友主动请缨,用砖头一块一块地搭着小桥,他搭一块往前走一步,搭一块往前走一步,终于小桥搭好了,小朋友一个接一个地走过水塘。这下子,孩子们的兴奋劲可就别提了。在下午家长来接他们时,个个给家长汇报他们的经历。在这次活动中,水塘的出现是意外的,但孩子们在实践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尝试了“跳一跳,摘到桃”的滋味。

三、让幼儿勤动手操作获得感性经验

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改的一大主题。在我的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自主区角游戏活动中,为幼儿准备了理发室、摄像室、建筑区、娃娃家等区域,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游戏。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那样地投入,他们没有了平日里的拘谨和骄气,也没有了平日里的争吵和撒泼,他们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均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四、鼓励幼儿提问,让幼儿在思考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8

【关键词】中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般过程,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产生出新颖的思维成果,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它既有一定的先天生理基础,又需要后天的科学认识和培养,科学地了解创造性思维,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其形式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发明创造过程有的思维活动,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综合,是能够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特定范畴。创造性思维常常表现为不受传统观念所束缚,能够迅速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乐于追根寻源和检验论证,并且善于联想,富于想象和长于类比,充满好奇,兴趣广泛而目标集中,常常把探索的目光投向未来。

创造性思维的思维形式有两种,即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是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而设想出全部的或相当多的可能性以供选择的思维过程,它表现出与已有体系的不协调性,超常性格决定了创造性人物在认识事物时善于发现超越当代文化常规的问题。所谓集中思维,就是指某一问题有一个答案(或选定某一种可能是答案),为了求得答案,要求每一个思考步骤都指向这个答案。它是以逻辑思维为主,思路大体上依照已有的知识体系,有现成解决方法和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如做练习题,背概念等都是这类思维方式,传统教学常用的正是集中思维的方式。在外界信息流中,一般人通常只接受已有知识和概念排列好的文化规范里的那些信息,而创造性人物对文化规范以外的信息也能尽情接受。在发散思维进行的同时,集中思维则对发散思维提出的各种可能性进行比较,并集中到某一可能性上。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的相互关系却是一种辩证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往往需要经过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如此反复多次才能完成。

2.中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1重点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

教材中语言是作为知识的一种载体而出现的,知识的性质、结构和特点,决定着语言的类型。语言又反作用于思维,促进着各种形态的思维发展,不同的知识具有不同的思维价值,作为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类型的语言表达形式,对思维起着不同的作用。

2.2鼓励学生树立榜样

敬慕、模仿心目中尊敬的人,是中学生的共同特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与改革和创新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多接触,使他们受到感染和熏陶。另外,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教师具有创新精神,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独特新颖的见解,教师对新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探索精神,教师让自己的想法不断涌现,并且努力使某些有价值的设想付诸实现,都会对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都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启迪。关心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3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知识不断积累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条件。研究表明,只有当学生对某一领域的知识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产生对某一知识领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产生的主要源泉包含在无穷的知识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计划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安排教学内容要得当,教学内容过深或过浅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都会妨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只有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并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逐步的形成和发展起来。

2.4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般来说好奇心强的学生,求知欲望就强。好奇,意味着环境的变化强烈地影响了个体的心理活动,意味着个体渴望把客观事物纳入自己的主观世界。说明个体愿意探求新奇的外部世界。如果学生的好奇心受到鼓励,就一定愿意继续地探索,反之,如果受到惩罚和限制,就会主动放弃自己类似的活动,这样对认识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必然造成不良的影响。

2.5正确引导学生在创造性思维中所犯的错误

学生在好奇性活动中,往往会犯些错误。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焦虑情绪。教师必须正确地对待,适当地处理。切记不可粗暴地斥责。应该是在和颜悦色地指出错误的同时,教会他们纠正错误的方法,当他们稍有改进时就及时给予表扬。教师的责任是在鼓励他们探索的同时,传授知识经验,以提高他们探索创造成功的机率,减少和避免犯错误。鼓励学生要善于开动脑筋,灵活思维,摒弃僵死的思维方法。传统的教学,过份注重传授知识,记忆、复述和模仿知识,大大束缚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因此,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创新思维,即使搞错了,也要肯定其探索精神而不允许讥笑讽刺,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6鼓励学生善于创造

如同以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好奇心一样,要求学生一切都要从现实出发,同样会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鼓励幻想,再从幻想走向现实,才是应该提倡的。科学的幻想是科学预见的一种形式,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它可以推动学生向科学进军,去发明和创造。让学生具有独立地钻研精神,要敢于冲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答问题,鼓励他们用超出教材的内容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鼓励允许学生按自己的设想去进行实验,使他们在自己思想认识和行动的表现上与众不同时,不会感到不安,而是充满了自信。在学生的思维培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的思维特征由模仿向坚持己见过渡。中学学生,受教师影响较深,学生独立形成“创造性思维”的难度较大,这就越需要老师的启发以及同学之间在讨论中的相互提醒和补充。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时刻意识到,机械刻板的教学模式会抑制学生的创造思维。

总结语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各方面的知识接触较多,眼界开阔得多,对什么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我们中学教育工作者应不遗余力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9

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含义与构成

创造性思维是指用超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形成新颖的有价值的方案或结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好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与众不同的思路去研究和探讨独特的方案去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的构成既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与辅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同时又离不开创造性的想象,要做到:

1.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

2.辅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需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发散思维提出多种假设或可能的解决办法,同时运用辅合思维选择或检验某一种假设。

3.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只有达到一定的阈限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

4.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想象。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再造想象,但更离不开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最主动、最积极的因素。

二、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否得到发挥和发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又比较复杂,下面针对几种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智力。智力水平高是高创造性的有利条件,但它们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一般有较强创造性思维的学生有较强的记忆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较高的实验技巧和丰富的课外知识。但创造性思维和智商属两种不同的品质。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但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者可能有有较低的智商,但也可能有较高的智商,高创造性者必须具有中等以上水平的智商。

2.基础知识。丰富、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但知识量的多少并不足以决定创造性知识的水平,而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对知识和解题经验的组织方式对创造性思维有更重要的影响。只有在基础知识和解题经验之间建立了丰富的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才能够实现知识之间的迁移应用,才有助于学生以新颖的方式理解和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知识学习的深度和灵活性以及良好的知识结构的建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3.个性因素。创造性思维不仅是能力开发的问题,也是个性培养的问题。首先,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驱动力,这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有利条件:其次,较高的独立性和钻研精神对创造思维也有重要的意义;第三,积极的心理承受能力,勇于面对错误和失败以及良好的自我调整能力等,也是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个性特征。

4.环境影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践中我深刻感到一个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比智力的发挥受环境影响更大,过于严格和要求绝对服从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过于强调行为规范、因循守旧的校园风气也会限制学生个体创造性;班级里集体观念太强,就会有更多的从众行为,就不可能容纳标新立异的学生,也就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此外,过于紧张的学习气氛、学习和娱乐截然分开的环境也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营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首先要对创造性持有积极的态度,支持和鼓励标新立异的学生,在不影响校规校纪的前提下能接纳和容忍偏离常规者的行为,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思想自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1)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寻求正确答案。(2)鼓励学生质疑争辩,自由讨论。(3)尊重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疑问。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地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4)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扩大学生基础知识的内涵和外延。(5)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6)向学生证明他们提出的观点是有价值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在具体解决某个问题时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头脑风暴法”训练。所谓的“头脑风暴法”就是在讨论某个具体问题时,使参与的学生在决策过程中,将思想互相冲击,得出自己想不到的、富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组织这样的讨论时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1)集体解决问题时,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或暂缓评价。(2)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3)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4)追求与众不同、关系不密切的甚至是离奇的想法。

教师鼓励学生创造的首要之举,是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创造性会受到表扬和赞赏。除了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鼓励创新外,教师还要尽可能帮助学生检查和验证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实践过程中,通过“头脑风暴法”训练,学生在创造性测验中,其创造性分数确实有明显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能锻炼学生多渠道多途径解决各类社会问题,适应社会的一种特殊的能力。我们要努力创造学生独立钻研的学习情境,营造创造性思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实践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不仅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具备一种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优良素质。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62-02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求异创新。(1)一题多解,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的尝试,勇于创新、提出问题、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同一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形成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剖析数量关系,使学生形成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活跃。(2)一题多变,设计一道多变的习题,可以训练学生认识题中条件、问题、情节的各种顺逆、对比或叙述形式的变化,从不同角度认识数量关系,训练学生思维的每捷性和灵活性。(3)一题多探:学生在理解教材所反映的一般认识过程、方法和思路,鼓励和诱导学生多方探求,多角度认识和把握新知。创造思维的实质是系统性、灵活地运用思维的各种基本方式,特别是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等。根据创造思维心理机制的分析,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我以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鼓励猜测揣摩,激发直觉灵感

猜测,按心理学的观点来说,是直觉思维的一部分,而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直觉发现,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多种猜想,鼓励他们跳跃作答,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时,经常会碰到一些学生突如其来的而说不出的问题答案,通过验证又是正确的,这实际上学生已有意或者无意地运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说出思路,帮助他们验证。例如数学活动课上,我请学生解决如下一题:"一个圆柱的侧面积为439.6平方厘米,底面半径为5厘米,求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此题可用"439.6÷2×5"去解,但是他却没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明。为此,我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回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变换将等分若干份的圆柱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放置方法。最后学生明白了。

2.引导多向求异,实现思维发散

发散思维,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者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标新立异。例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在课前,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16等份的圆形硬纸,上课开始,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通过操作,学生分别从将圆转化为近似长方形、近似平行四边形、近似梯形、近似三角形四种不同的角度得到了公式。

诚然,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应用题根据条件提问题、根据问题补条件的训练等,也是训练学生思维发散的重要手段。

3.打破思维定势,教会逆向思考

逆向思维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区思考核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公式、法则,逆向进行推理,反向进行证明,逆向思维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和反联结性,它是摆脱思维定势、突破旧有思维框架、产生新思维、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4.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1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是学生创造思维的保障。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保障。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果大量开发创造力,大量开发人才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就应当创设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气氛。

4.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实践证明,民主型的教学是提高学生情绪的重要因素。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教师的可亲,学生的情绪平和,心情愉快,在良好的心境下学生注意力集中,思想活跃,联想丰富,则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不仅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动力,更是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内动办的源泉,出于对某一问题的好奇,急于得到之而后快的心理上的满足,继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可设计这样的导入程序,问学生,全班50名少先队员,每人一条红领巾,应该买多少米红布比较合适,布宽(1米),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因不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而觉得为难,这样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积极的思维,也才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4.3强化问题意识,以问促思。自古以来,只有敢问,善问,善求之人,才会有学业的进步,认知的丰富。让问题自觉走进每个学生的头脑,给学生提供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体现的实践机会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问需要教师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教材各个方面进行提问。如教学每一单元时,可以运用多种方式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和从学生中收集问题。

(1)上课前7分钟的个人提问;(2)课前的个人笔问;(3)小组讨论的奇问;(4)精选提问,推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