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思维训练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2:55

孩子思维训练方法篇1

孩子天生就像个科学家,对生活中的事物都具有高度的兴趣,喜欢动手操弄,观察事物的变化,这些天生的特质,只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孩子的想象力自由发挥,他的心智和思维的发展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成长。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希望能帮到你。

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对它的作用不可轻估。人的天生对思维能力具有影响力,但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大、更深。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个新人。

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能在实际训练中把握住思维品质,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顺利地卓有成效地坚持下去。思维并非神秘之物,尽管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是实实在在,有特点、有品质的普遍心理现象。

(1)推陈出新训练法当看到、听到或者接触到一件事情、一种事物时,应当尽可能赋予它们的新的本质,摆脱旧有方法束缚,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结论,反映出独创性,按照这个思路对孩子进行思维方法训练,往往能收到推陈出新的结果。

(2)聚合抽象训练法把所有感知到的对象依据一定的标准“聚合”起来,显示出它们的共性和本质,这能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这个训练方法首先要对感知材料形成总体轮廓认识,从感觉上发现十分突出的特点;其次要从感觉到共同问题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进而抽象出本质特征;再次,要对抽象出来的事物本质进行概括性描述,最后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成果。

(3)循序渐进训练法这个训练法对学生的思维很有裨益,能增强领导者的分析思维能力和预见能力,能够保证领导者事先对某个设想进行严密的思考,在思维上借助于逻辑推理的形式,把结果推导出来。

(4)生疑提问训练法此训练法是对事物或过去一直被人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或某种固定的思考模式敢于并且善于或提出新观点和新建议,并能运用各种证据,证明新结论的正确性。这也标志着一个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训练方法是:首先,每当观察到一件事物或现象时,无论是初次还是多次接触,都要问“为什么”,并且养成习惯;其次,每当遇到工作中的问题时,尽可能地寻求自身运动的规律,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变换观察同一问题,以免被知觉假象所迷惑。

(5)集思广益训练法此训练法是一个组织起来的团体中,借助思维大家彼此交流,集中众多人的集体智慧,广泛吸收有益意见,从而达到思维能力的提高。此法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形成,还具有潜在的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的作用。因为,当一些富个_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由于各人的起点、观察问题角度不同,研究方式、分析问题的水平的不同,产生办法。通过比较、对照、切磋,这之间就会有意无意地学习到对方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改进。

(6)思维写作训练法思维写作法,是一种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运用头脑风暴、思维导图、金字塔原理高效解决作文难题的写作方法。这种方法让孩子在快乐学习中获得写作能力的快速提升的同时,训练并开阔了孩子思维能力,从而将孩子从漫长的同步作文写作训练中解放出来,掌握国际领先的思维写作法,让孩子受益一生。思维写作法?,学一次,管一生,真正做到影响并决定孩子一生的竞争力!

孩子思维训练方法篇2

学习能力训练主要目的是帮助孩子提升学习能力解决上课走神,学习容易分神,精力难以集中,考试粗心,思维反映迟钝,记忆力不强,写作业拖拉磨蹭等学习表现,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会逐渐提高孩子应对学习的能力,学习效率一定会提高。

1)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走神、注意力稳定时间短;2)视听觉分辨能力差、写作业容易出错、考试粗心;3)思维反应慢、记忆能力不强、思维理解能力不佳。

1)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2)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走神等现象会有明显的好转;3)考试粗心、视听觉分辨差等现象会逐渐减少;4)记忆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学能训练专家姚老师认为学习类型一般分为三类: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视觉型主要靠观察,视觉记忆力强,看几遍就能记住。听觉型主要是靠听,只要听就能迅速记忆并理解。触觉型则需要操作或者动作辅助了,才能有效学习。学习能力提升训练不能只用单一的训练方法,因为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有生理、心理、环境等方面,同时学习能力训练又与注意力训练密不可分,因此启乐园学能训练专家姚老师认为既要视、听、触、前庭觉等感官统合,进行全脑开发,又要培养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启乐园学习能力提升训练采用双管齐下:一是选用配套的教材,如老师念一组数字,让孩子听、读、写、算。二是进行针对学习能力提升的感觉统合训练。这样的训练方法有助孩子的注意力、视听分辨力、追踪力、大脑开发、感官统合等提升和好的学习方法习惯的建立,从标和本上解决学习困难问题。

孩子思维训练方法篇3

关键词:口算训练;速度;正确率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11-02

口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最基本的运算能力,是一切数学学习的基础,口算能力还是衡量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口算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懂得口算的算理,通过一定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再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基本口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1】而对于低段的学生(特别一年级)来说,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口算的重要性,而且对枯燥的计算没有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低段孩子的口算速度以及正确率,成了数学教师的教学重任。

一、低段孩子在口算中遇到的困惑及对策

低段儿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够成熟、认知水平不高加上学习的习惯差,导致在计算时比较粗心,容易把数字抄错,如1与7、6与0,、4与9等都容易抄错、写错或者因为潦草而看错的情况出现,于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提高低段学生口算计算正确率的前提。

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如:小组口算比赛夺红旗。这种练习,在培养口算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集体荣誉感。教师还可以自制演示活动口算卡。用两块大小不同的圆形纤维板或胶合板等,中间用钉或螺丝固定,大小圆板上分别写上0~99的100个不同的数字口算板上,中间写上运算符号。使用时,教师可任意转动圆板,组成需要的题目,训练学生快速反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二、重视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1-3年级的孩子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口算训练是体操中的重要一节。口算训练时学生在瞬间要进行各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把试题进行“分解、转换、变式、重组、……”从而达到迅速、准确地解答。口算训练的任务就是要在引导学生正确解答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当中,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口算速度以及正确率,我试着用多种方法去教学,觉得要想提高口算速度以及正确率,可采用如下方法对学生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

1、养成习惯,每天训练

“曲不离口,鼓不离手”,口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我们得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和训练。比如在学习完10以内不进位加法后,我就准备了81张加法算数卡,每一个1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算式都不落下,让学生口算。在第二天学习了10以内不退位减法后,我又把45个不退位减法算式连同之前的81个加法算式一起在每天早上或者数学课之前让学生口算练习。越学到后面,积累的算式卡片就越多,不断的重复,让学生熟能生巧,一看到算式就知道答案。

2、灵活多样,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我觉得在口算教学中我们也要提倡口算方法的多样性。

(1)学校训练,培养兴趣方法。多做多练是前提,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的培养出计算的方法,尤其是目标教学加法交换律、加法分配率从中可以获取。口算练习要活泼、生动、多样化,在训练中经常采用的方式有出数游戏、听算、开火车、对口令、找朋友、擂台大赛、定期检测等等。

(2)家校合作,提高小孩口算能力。学习仅靠学校里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家长如何一起来提高孩子的口算速度与正确率,这就需要家校紧密联系,作出相应的对策。

这里有一位教学口算比较成功的家长与我分享他的教学计划。每天放学,他都要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当天的口算情况,而面对孩子带回家的那些口算练习,他不是急着让孩子完成,而是先进行口头计算,教孩子“认算式”,再给孩子计时,错一题扣5秒,看看是不是每天在不断的进步。他给我看的一份时间记录,孩子从最初的20题需要2分13秒,5天后成功突破2分钟,在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孩子都能在1分钟内完成20道题,远远超过了课标要求的“一分钟口算8道算式”的要求。

3、重视算理,提高质量

口算要让学生理解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算法,不能单靠机械记忆或死记硬背。在弄懂方法,掌握算理的同时还要注意口算方法的多样性,解决某个口算问题要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自己提出不同的思路。在口算教学中口算方法是否是学生个性化思维的结果,我觉得是很关键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尽可能把自己的方法讲出来,也让学生“多中选优,择优而用”。

教学一种新的口算方法,要给学生讲清算理。比如口算5×17,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能正确说出得数,而要让孩子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数的组成上,从而说出想的过程。10+7=17,把17分成10和,再5×10+5×7=85,同17×5直接数算的结果相同,但它不仅反映了口算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还培养了以后学生对乘法分配率的认识。学生只要敢想,教师就要进行鼓励。

三、口算训练中存在的误区及反思

在不断的尝试中,学生的口算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总有一些后进生进步缓慢,导致班级里面口算速度与正确率悬殊拉大,这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回顾自己在口算教学上的方法,导致个别学生口算能力提高不明显,主要是存在以下误区。

1、只重视练习形式,忽视练习实效。

如果教师只是以学生口算结果正确为目标,虽然分析了口算思维过程,但不帮助学生比较口算方法的优劣,那么比如5+7,总有学生是在5的基础上接下去数7个,甚至掰手指。

2、只重视全班练习,忽视个别训练。

口算的方法是多样化了,是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跟上呢?在“开火车”过程中,慢的小火车如果是因为某位孩子的原因,教师是否单独对他的口算训练制订方法。

在新课程教学中,即要重视算法多样化,更要重视口算算理的教学;即要提高全班口算效率,更要注重个别学生的口算训练。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口算能力,为学生有效的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孩子思维训练方法篇4

一、重难点训练

数学训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我们在设计训练内容时,要紧扣教材内容,并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让训练的题目符合学生思维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训练时,我们也要学会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训练中迅速掌握各种解题技巧。

例如:在教“8的认识”时,为了把握住知识的实质,让学生透彻地了解知识的内涵意义。在训练时,我让孩子们伸出8个手指,可以是5个加3个,也可以是4个加4个,这些都是8的组成;让孩子们拿出8个小棒,可以一根一根拿,也可以两根两根拿,还可以四根四根拿,这些不仅有8的分成,还有乘法的初步知识,如果他们加对了、拿对了,就说明他们能够理解8的内涵意义了。因此,我们在训练时,要切记突出重难点,把握学生的需求,让他们在玩练中学会数学知识。

二、分层次训练

我们在设计训练内容时,要注意层次性。层次性的训练可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这句话,我们可以领悟到一个道理:学习好的秘诀就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若兴趣十足,他们一定能学得非常好。而分层次训练,可以让学生们逐步认识数学知识的规律性原则,让他们在经历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兴致越来越浓。

例如:在学生们认识了分数,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之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层次性的练习,让他们在分层训练中进一步巩固新知。第一层次:①4/5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的数;②在图中画阴影表示一个分数;③把8只小猫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2只小猫是整体的(),4只小猫是这个整体的()。这样的三道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每道题目都有它的独特功效,针对性特别强。第二层次:生活中的分数。让孩子们说说下列每句话中分数所表示的意义。①小华看了一本书的2/3;②王天吃了一块大饼的5/9;③王大叔的地里有4/7是青菜。这样的三道题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也凸显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三层次:首先,拿出一个装有8个糖块的袋子。请一位学生上来摸出8个糖块的1/2(4个)。再请一位同学上来摸出剩下糖块的1/2(2个)。提问:同样摸了1/2,为什么第一位同学是4个,而第二位同学是2个呢?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分数的乘除法学习奠定了基础。可见,分层次训练能够巩固孩子们所学的知识,而且也能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用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在分层次训练中,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

三、思维训练

在一次听课中,一位专家说过:“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生命和灵魂,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是多么重要。中国的教育培养出了许许多多会做题的高材生,而西方教育制度下的学生,在做特定解法的题目时,往往不如中国学生,但在开放性问题上,他们的创造力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应该把孩子们框在某一个特定的圈子里。我们更应该积极利用和开发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孩子们的思维更活跃、更具有创造性。

例如:在解决“租船方案”问题时,可以锤炼孩子们的开放性思维。问题:四三班组织40位学生去公园里划船,每条大船可以坐7人,租金是20元;小船可以坐3人,租金15元。如果你是班长,你准备怎样租船?你是否能把每一种方案都写出来呢?在学生们思考方案时,我发现他们的解题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学生们会找到一种方法,然后依次去推算;②用列表的方式去设计方案;③先猜大概需要几条大船,然后推测小船需要多少,最后进行验算。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开放性数学问题,学生们在解决问题时,思维非常活跃。如果让他们找到一种方案,他们会觉得很容易。但若让他们写出全部可行的方案,他们就开始挠头了。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注重策略引导,让学生们学会有序地思考,养成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这样才不会出现遗漏。我们相信,孩子们的数学素养就是在如此的训练中慢慢养成的,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在如此的训练中形成的。所以,我们要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去探索,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数学能力得到稳步的提升。

孩子思维训练方法篇5

要读一段文字离不开左脑的活动,如果左脑受到创伤,语言机能就遭遇障碍,甚至完全丧失;而要在人群中辨认一张脸或把一个拼图的各个部分组合起来则非右脑莫属。

左脑占优势?

现代人大脑两半球的发展极不均衡,左脑的使用远远超过右脑,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信息渠道是通过语言文字构建的,所以一般人都非常重视对语言能力的训练。现在的年轻父母对孩子智力培养的通常做法也是尽早教他们说话、写字、计算等,而儿童入学后在学校所得到的训练也是有利于对左脑的培养。可以说现有的教育和教养措施实际上都只是促进了左脑功能的发育,而对大脑另一半的训练却少而又少。

由于人们习惯了偏爱左脑的思维方式,而相应另一半的机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就使人脑的潜能没有得到有效的使用。

最常见的误区

当今的儿童教育中,一种不好的现象是左脑接受了过度的训练,人们过分地看重读、写、算、分析推理和逻辑推理,导致了左脑在习惯上占有主要的地位,而右脑被置于从属的境地,似乎可有可无。甚至那些善于使用右脑的孩子还被错误地认为是能力不强、智力落后,因为当代的智力测验也侧重于左脑的机能。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时,也是早早地进行左脑潜能的训练,给他讲故事,教他认字,让他背诵儿歌或唐诗。这些无不是左脑的功能,其它方面的训练则很少进行。这样久而久之导致了右脑功能的退化。

按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形象思维是先于逻辑思维产生的。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儿童最初的思维形式是三岁之前的动作思维,即要借助于身体和手的动作来完成思维,接下来是四五岁起的借助于物体表象的形象思维,最后才是借助于语言或符号的逻辑思维。既然儿童的形象思维先发展,年轻父母为何不采取各种措施去培养孩子的右脑机能,而偏偏要拔苗助长似的去训练其逻辑思维呢?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好像不这样做,宝宝的智力就无法得到发展。

你该怎么做?

发展儿童的思维及智力应该遵循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途径,先大力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儿童的语言、词汇,逐步发展抽象思维。也就是说要先进行右脑的训练,然后才是左脑,这样才符合儿童智力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才能充分发挥其智力潜能。

形象思维的充分发展不仅是儿童智力的基础,也同样是成人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家的创造发明离不开形象思维,当今社会非常看重的创造能力也与右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年轻父母要充分重视宝宝右脑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发展更全面,能左右脑并用的孩子长大后在学习和工作中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什么是全脑开发

冯夏婷

一个正常的孩子,如果按照现在的教育方法和环境来培养,他的大脑潜能只能开发约30%,还有70%没有得到开发。这个说法是不是令你大大地吃惊呢?

早在1981年,美国医学博士佩斯里就提出了左右脑分工的理论,他用实验证明:左脑接受身体右侧的感官知觉和支配右半身的活动,并主管抽象思维,右脑接受身体左侧的感官知觉和支配左半身的活动,并主管具体形象思维,佩斯里由此而了“左脑是优势脑,右脑是劣势脑”的传统观念,他也因为这个伟大的发现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根据佩斯里的理论分析一下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你就会发现,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其实都是左脑人。

美国心理学家奥斯丁在佩斯里之后接下来的研究发现:如果把右脑调动起来,并且与左脑合作,会使大脑的总能力和总效应增加5倍甚至10倍。

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除了以前的那些主要发展左脑的活动之外,能有意识地注重右脑开发,并进一步进行全脑协调的开发,孩子的发展潜力便会大大地增加。

开发右脑,主要的原因就是多使用左半身的动作和感官,并且注重发展具体形象思维。比如不要特别地反对儿童使用左手写字、使用筷子、拿剪刀或使用其它的工具。而所谓具体形象思维,就是指借助动作、表情、声音、图片等来进行思维,所以,多鼓励孩子动手操作,比如剪纸、捏泥巴、弹钢琴、演奏乐器、画画等,都是开发孩子的右脑的有效措施。此外,让孩子学别人的表情,学动物叫,模仿人或动物的动作、声音等,学习打球、做操、游泳,做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给孩子多看图片、看地图,把所看到的东西画下来,也都是开发右脑的好办法。

右脑开发VS智力开发

章淼榕

我们已经知道人的左右半脑是有明显分工的,也已了解了这样一个事实: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总是“重左轻右”,数以亿计的右脑细胞依然在沉睡,从而造成了大脑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于是,不少年轻父母不禁会问:“我的孩子的右脑能否开发?”“开发我孩子的右脑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右脑的发展先于左脑

脑科学的研究发现:在两岁以前,幼儿基本上就生活在右脑的形象世界中。而在六岁以前,幼儿仍是以具体的形象性的右脑思维为主;对于这一点,年轻父母肯定深有体会。两三岁的孩子往往看到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东西就急切地伸出手去触摸,但是他们根本不会去想这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途。

年轻父母可以做到的是:让你的宝宝走出户外,用一尘不染的眼睛,看看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用他们娇嫩的耳朵听听万物生灵的声音;用纯洁无邪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右脑开发VS智力开发

右脑的开发与智力开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前评价一个孩子聪明不聪明,往往会以他反应快不快、记性好不好、说话流利不流利等逻辑思维能力作为标准。换句话说,传统教育塑造的都是单一的左脑型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观念渐渐落伍了。智力越来越偏重于动手操作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即生存能力,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右脑功能的发挥。

我们知道形象思维是先于语言的,形象思维越发达,语言也越能得到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又促进逻辑思维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可见,右脑形象思维的开发和训练是一系列智力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为孩子将来的成才之路铺好了第一块基石。

创造力培养VS右脑开发

右脑一直被誉为“创造之脑”,因为创造活动所需要的想象、直觉和灵感主要是右脑功能的作用。家长千万不要小看孩子充满好奇的探究活动,或是傻气十足的“胡思乱想”,因为这些正是创造能力的萌芽阶段。美国的教育法规定:幼儿有做游戏的权利和问“为什么”的权利;这两项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可见西方社会对培养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十分重视的。现代中国社会也越来越提倡创新精神,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的培养应当从幼儿时期抓起,应当从右脑的开发和训练开始。

小启示:

既然右脑的发展先于左脑,那么幼儿教育当然要适应这一规律,在六岁以前要注重对婴幼儿右脑的开发和训练。

开发宝宝右脑潜能DiY

周圆

科学家认为,人脑的总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命初期的右脑开发。孩子两岁以前完全沉浸于“右脑世界”中,对外部世界只是靠表面印象来体会,还不懂是什么意思,直到三岁左右,幼儿才开始能够自由的言语。不过这时,还是以直观感觉为主,孩子的感知仍然是以右脑为中心的。所以说,学前期是开发孩子右脑的黄金时期。

医学家和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了不少能够给孩子右脑“充电”的好方法。

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左右手并用

由于大脑与身体有一种对侧支配的特点,即左半球接受和处理来自身体右侧的信息,同时支配右侧身体的活动,右半球则恰恰相反。这样一来,训练两只手就可以促进两侧大脑的发展。你可以做的:1、把带柄的玩具塞到宝宝手里,让孩子的左右手都做做抓握练习。2、在宝宝开始对涂涂画画发生兴趣时,可以训练宝宝“左右开弓”,而不要只要求他用一只手,更不要强迫他只用右手。因为左手的练习有利于锻炼和开发右脑。

大家都知道爱玩爱动的孩子会比较聪明。其实,这是因为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能充分地活动双手尤其是手指,这对开发孩子的智力大有裨益。

你可以做的:

1、和孩子一起玩沙子、玩石头、玩豆子、练习开门关门等,来锻炼孩子手的神经反射,促进大脑发育。

2、还可以在家里组织孩子和大人共同参加“剥瓜子”比赛,大人可以剥得慢一些,让孩子有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同时能很好地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

3、伸曲手指、扣衣服的扣子、系鞋带,练习写写画画,也是增强手指柔韧性的好办法。孩子大些了,可以教孩子玩橡皮泥,引导孩子用各种颜色的橡皮泥捏荷包蛋、鱼、火腿肠、面包、苹果等,然后让全家来欣赏“小厨师”的作品。

4、还有很多简单易行的方法,比如拍皮球、投篮、拨弄算盘、玩积木等,这些训练都可以有效地增强手指的力度,增强手指与大脑间信息的传递,促进大脑的发育。

生活中,您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交替地使用左右手,相信这种做法会帮助您更好地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

丰富多彩的视觉刺激

0~3岁是大脑细胞,尤其是突触生长的旺盛期。周围环境带来的新鲜美好的刺激会使脑细胞更容易产生大量突触和树突分支,从而使孩子的大脑机能得到迅速发展。

你可以做的:

1、在婴幼儿阶段,最好在孩子生活、活动空间,有意识地挂红、蓝、黄、绿等各种色彩艳丽、生动活泼的挂图(但注意不要挂在婴儿眼的正前方,以免使宝宝的眼睛疲劳而造成斜视、对眼)。

2、您还可以把一些黑白、彩色的照片或图片放在距离孩子眼睛25~35公分的地方,从小宝宝的右眼逐渐向左移动,并解说给他听这些图片或照片上是什么或是谁。

3、到了孩子两三岁时,你可以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或植物园,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告诉孩子花朵是什么颜色的,草坪、天空、云彩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4、在家里,可以让孩子分辩水果、衣服、家具的颜色、大小、形状、质地、也可以给孩子准备彩色笔,并告诉他各种颜色的名称。

5、对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训练他们记住一晃而过的汽车牌号;看电视的时候,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看自己喜欢的节目,指导孩子叙述所看到的情节,学唱主题歌,记住广告词上的文字,引导孩子有意识地观察,这样就能很好地刺激孩子的右脑。

开发孩子识别空间和方位的能力

宝宝的空间感是通过运动和触觉来感知的。加强空间方位的刺激,既能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还能更好地开发右脑。

你可以做的:

1、经常带孩子出游。

2、在外出时,引导孩子识别并记住一些植物、建筑物和路标等,帮他回忆走过的地方,绘制一些简单的地图,让他学会辨认自己所在位置等,都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空间感。

3、在培养孩子的方位意识方面,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对孩子说些方位术语,比如:早晨起床给孩子穿衣时说:“伸出你的左手,再伸出你的右手。”穿裤子时说:“来,先把右腿穿上,再穿左脚。”在穿鞋、洗手、吃饭时都可以用左右来强化方位意识,在给孩子取奶瓶时说在桌子上面,给孩子拿玩具时告诉他是在床下,让他自己去取抽屉里的皮球;孩子要换衣服,告诉他衣服在外面晒着,教孩子向左、向右、向后的转法。通过这些训练,使孩子较快地辨别上下、左右、里外等方位,使左右脑更协调地发展。

玩动感很强的体育游戏

一般说来,体育运动的刺激能有效地增加大脑的重量和皮质的厚度,提高大脑皮质细胞的强度、灵活性、均衡性和综合分析能力。所以,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激发右脑潜能,活跃孩子的形象思维。

你可以做的:

1、当宝宝心情愉快时,让他俯卧,用手拉着宝宝的手,使他有抬头反射的动作,但时间只能在几秒之内。

2、给宝宝洗完澡后,您可以轻松抓住宝宝的两臂,内外、上下轮换伸展;或者轻轻抓住小脚丫,给他做做蹬车运动;还可以从腋下架起宝宝,帮助他欢快地在床上做短暂的跳跃运动,运动过程中,你要尽量随着宝宝的呼吸节奏,轻柔放松地做操,适量运动后,帮孩子揉揉胳膊,揉揉腿,使他的肌肉得到放松。

3、宝宝洗完澡后,您可以用大毛巾把宝宝裹起来,隔着毛巾给他全身揉一揉,按一按,在有看护的情况下,让他自由滚动。

另外,研究发现,适度的爬行能有效刺激右脑,对宝宝平衡感的建立和运动细胞的发育很有帮助。

你可以做的:

1、准备一些五颜六色的小球散放在宝宝面前,球的大小以能抓握为宜。让球适当滚动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使他有意识地爬向小球,并抓到小球来训练孩子爬行。

2、孩子稍大些,可以和他一起顶气球、拍皮球、投掷、玩游戏棒、踢毽子、做体操,这些全身性的体育运动或体育游戏可以使孩子的大脑的左右两半球得到全面的锻炼,协调大脑的整体功能。

借助音乐的力量开发右脑

由于乐曲的节奏、音调和强度不同地作用于儿童听觉器官和传入神经,使机体内某些组织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和丰富想象力。可以说,音乐是培养和发展右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特效方法。

你可以做的:

1、从胎儿期就开始开展适度的音乐胎教,为母婴营造一种和谐、舒适、恬静的交流氛围。音乐的选择以曲调优美、明快、轻柔为宜,旋律和节奏会刺激右脑的发育。

2、胎儿出生后,父母可以为孩子哼唱一些曲子、儿歌,播放动听的轻音乐。

3、孩子大些了,可以教他们念一些有节奏、有韵律、琅琅上口、情节易懂的儿歌、古诗。尽管孩子不明其意,但他会把儿歌或古诗当成节奏和旋律,对音乐潜能的开发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让孩子多听音乐,熟悉音乐语言,让孩子边听音乐边画画,把自己的感觉画出来,还可以让孩子随音乐即兴跳舞或跟着音乐敲敲打打,以培养孩子的乐感。

5、再大些的孩子,如有条件的话,可以练习弹钢琴、风琴、电子琴等需左右手并用的乐器,十指的运动会激活大脑皮层相应的神经细胞,从而达到益智的目的。

学习语言文字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拼音文字主要是音码在左脑上发生作用的单脑文字,而汉字则是音码、形码和义码在左右脑上同时起作用的复脑文字。所以婴幼儿学习汉字肯定是有利于右脑开发的。那么实现的可能性怎样呢?心理学家发现,0~3岁是学说口语的关键时期,而3~4岁是学认汉字的关键期。儿童时期的大脑机能有很强的可塑性。据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调查报告表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首期29人中,有28人是3岁就开始了识字。由此可见,早期识字,对儿童发展是多么重要。

而美国神经外科专家近年来发现,儿童学会两三种语言跟学会一种语言一样容易。所以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宝宝外语、母语一起学。

当然,开发右脑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只是介绍一些近期研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您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现有的情况选择一些适用的方法,也可以创造一些更好的方法来训练孩子的右脑。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容易使孩子形成左脑思维定势,所以对孩子的右脑进行有意识的强化和训练才显得特别迫切,而开发右脑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左右脑的同时并用和高度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您的宝宝更聪明,更有创造力!

测一测宝宝的右脑功能

周圆

日本的医学家和心理学家曾对人类的右脑作了系统研究,得出了一套用以检查儿童右脑发展情况的小测验,同时可以使年轻父母注意从这些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右脑能力。您不妨一试:

1.你的孩子能记住初次见面人的长相吗?

2.孩子喜欢木头、石头等自然材料做成的物品吗?

3.孩子肚子不饿时不吃饭吗?

4.孩子受到训斥时不爱生气,但很快改正吗?

5.孩子喜爱收集塑料玩具模型和其他小玩具吗?

6.孩子对电视或小人书中的人物记得清楚吗?

7.孩子看到大人做优育活动时总爱模仿吗?

8.孩子愿和别人一起用餐吗?

9.孩子说话时总借助姿势(包括手势、表情、身体动作)来说明问题吗?

10.孩子对新玩具或游戏很快就会表现得很感兴趣吗?

11.孩子走路时喜欢左顾右盼,观察周围景物和人吗?

在以上问题中,如果回答“是”或“否”分别记"1"分或"0"分,若得分在3分以下,则需施行右脑强化;若得分在4~6分之间者,则表示右脑状况一般,需进一步训练;若得分在7分以上者,则表明孩子的右脑状况良好。

开发右脑的8个游戏

冯夏婷

感官训练

游戏1:神奇的纸盒

玩法:把家里使用过的纸巾盒留下,往里面放进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让宝宝摸一摸,请他在拿出来之前说出名称,或者给他指令,请他按指令拿出东西来。对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给他否定的指令,如:“请你把不可以吃的东西拿出来”、“请你把不是圆的东西拿出来”等等。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奖励的方法,比如:拿对了糖果,就把糖果奖励给宝宝吃,拿错了,糖果就归妈妈吃等。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4岁的孩子,由于宝宝使用触摸觉和视觉来进行判断,可刺激右脑。

游戏2:猜一猜这是谁?

玩法:爸爸或妈妈在被窝里发出不同的动物的叫声,比如狼的叫声、狗叫声、狮子的叫声等,让宝宝猜猜藏在被窝里的是什么动物。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4岁的宝宝玩。这是一则用听觉进行判断的游戏,也可以刺激宝宝的右脑。

动作训练

游戏3:会滚动的箱子

玩法:把家里买回来的电视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纸皮包装箱留下,让宝宝钻进去缩紧身体,然后滚动纸皮箱子,孩子会乐不可支。为了避免伤着孩子,你最好在每次滚动箱子之前大声问他:“准备好了吗?”确定他做好了准备才开始,滚动的幅度也可以根据孩子的适应情况而调整。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玩,因为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平衡感,也能发展孩子的右脑功能。

游戏4:扔纸球

玩法:拿一个篮子,菜篮或洗衣篮都可以,然后拿一些报纸,把报纸裹成一团,做成一个一个纸球,妈妈、爸爸和宝宝轮流扔纸球,每人扔10个,看谁扔进篮子里的球最多。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岁以上的孩子玩,手的动觉、动作的控制、空间距离的判断,这些都有利于孩子的右脑开发。

艺术训练

游戏5:跳跳舞

玩法:让孩子跟着音乐的节奏跳舞、拍手或做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动作。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0~6岁任何年龄的孩子,对于还不会走路的宝宝,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做跳舞的动作,或跟着节奏舞动他的手脚。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领着他做,或让他自由发挥。

游戏6:大家一起唱

玩法:把生活中的事件编成歌曲,和孩子边唱边玩。比如,刷牙、洗脸、吃饭,我们可以把这些活动和我们熟悉的旋律如《生日歌》编在一起来唱:我们一块来—刷—牙,我们一块来—刷—牙,我们一块来—刷——牙,天天—都要—刷——牙。

提示:这个游戏能发展儿童的节奏感。

综合创造能力:

游戏7:苹果树

玩法:从年历上找出有一棵树的图画,让孩子剪一些苹果贴在树上。

提示:剪和贴都由孩子自己来做,不要要求孩子剪得像或贴得漂亮,只要他愿意自己动手进行创作,父母就要表现出很欣赏的样子。

游戏8:美丽的手镯

玩法:把用过的信封留下,横剪成一个一个环,然后和孩子一起在环上画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把它套在手腕上当手镯。妈妈先做一个引起孩子的兴趣,然后放手让他自己来做,以鼓励为主,不要计较孩子做得是否漂亮。

提示:这两个活动都是多种感官配合的活动,既有手的动作,又有颜色的感觉、图案的设计等等,对发展孩子的右脑很有帮助。

友情提醒:

以上这些都是开发孩子右脑的活动。当然,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只是做各种各样的右脑训练,没有配合语言文字等抽象符号的学习,他又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变成一个右脑人。比如一些从小就开始体操训练的运动员,他也许能拿到世界冠军,可是语言表达能力却很差,不能写也不能说,那当然也不是我们期望的。所以,除了要注重右脑开发,更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左右脑协调的活动,让孩子的大脑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怎样进行左右脑配合训练

冯夏婷

全脑开发的两个基本原理是:

(1)左右两边动作的配合训练

(2)具体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的训练。

下面一些训练的基本方法,年轻父母也可以根据上述这两个基本原则,自己设计一些训练。

一、左右两边动作的配合训练方法:

1操节训练:左手碰右膝,右手碰左膝;左手举起,右手在身后碰左脚跟;右手举起,左手碰右脚跟;左手向前,右腿向后伸展;右手向前,左腿向后伸展。

2左右配合的体育训练:如游泳,左右手轮流拍球,左右脚配合踢球。

3左右配合的艺术训练:如弹钢琴或演奏其它乐器;左右配合的舞蹈学习等。

4左右配合的创意训练:如左手摸右耳朵,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左手拍节奏,右手表现旋律等。

二、具体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的训练:

1边说词边做动作:如站、蹲、跳、跑,说一个词,做一个动作,动作可以夸张一点,说词用的是左脑,做动作用的是右脑。

2边唱歌边表演:如“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个没有尾巴,一个没有耳朵,真奇怪,真奇怪”,一边唱,一边编动作来表演,歌曲的旋律是抽象的,表演的动作是具体的,两者结合就需要左右脑的配合。

3边讲故事边扮演:比如,从前有一个人长得好高、好高、好高,他有一个朋友长得好矮、好矮、好矮,矮先生叫高先生:“喂!上面的高先生,你好吗?”高先生也叫矮先生:“喂!下面的矮先生,你好吗?”矮先生摘下帽子说:“再见!我的朋友。”高先生也摘下帽子说:“再见!再见!”一边讲故事,一边用一些很夸张的动作来表演。讲故事用的是左脑,动作表演用的是右脑。

4边听音乐边画画:比如听《两只老虎》的歌曲,边听边用画来表现这首歌曲。听歌曲用的是左脑,画画用的是右脑。

孩子思维训练方法篇6

这里讲的“作文”,指的是孩子有意识的语言表达。只要是孩子自己经过大脑加工的语言表达,就是孩子的口头作文,这就将作文生活化、实用化了,为以后的书面作文创造了语言思维发展的积极环境。

活动设计一:情景对话“作文”

与孩子对话,不能空洞无物,要用“形与声”(即口头语言与事物实物相结合)来具体形象地构建孩子的认知观念,由“点”到“链”,逐步丰富和发展。

第一步,让孩子跟着说。对幼儿的语言教育,从心理学上说,要多进行“有意注意”的教育方式,也就是应该面对具体事物、实物来进行说话认识。只有这样,孩子的大脑中才有真实具体的语言感知观念,其语言思维才有可供发展的介质,使语言变得充实、生动。比如,对孩子说“这是一杯水”时,应该用一个小杯子盛上较多的水,放到孩子面前,左右摇晃摇晃,让水在杯中运动运动,孩子就会理解和把握“由杯入水,杯水相连”这一句话的含义了,再带着孩子练习说上几次,孩子便会有收获。

第二步,待孩子能独立说些简短的话后,家长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小情景与孩子展开对话训练。这一步,主要是引导孩子独立思考问题,同时积极激发孩子运用并且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母子俩置身于一个菜市场,两人配合着买些自己喜爱吃的菜,先是互相对话交流,再让孩子向摊贩打听自己所要买的那些菜的情况,并进行讨价还价,这就是一种活生生的、具有实际积极效果的对话学习训练。

活动设计二:亲历描述“作文”

站在对话作文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发展孩子的口头语言水平,下面就进入“亲历描述作文”这一步吧。这一步比较简单,就是让孩子把自己近两天亲身经历的小事情向我们描述出来。但是,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孩子把事情描述好:一是说话的语气不要过急,慢慢想慢慢说,尽量把每一句话说完整、说清晰;二是前后句子有连贯性;三是如果孩子小,可以多说一些短句子;四是注意潜移默化地指导孩子,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中的人物清楚地表述出来。等到孩子的描述完成后,家长本着积极鼓励的原则指出孩子哪些地方的描述可以如何改进,获得孩子的认同后,还可以让孩子重新复述一次,从而促进孩子独立说话作文水平的提高。

活动设计三:斗嘴训练“作文”

孩子思维训练方法篇7

上一期惠老师作文课堂与大家见面,获得了很多小读者的喜爱。因为惠老师的作文课堂精准生动,指导富有针对性,力求让大家一课一得。

这次惠老师又带来了新的主题,给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了,上课啦――

大家都知道美国大学入学前的学术水平测试又叫Sat。在作文的标准与要求上有一条是“有效而富有洞察力地发展作者自己的观点,表现出杰出的批判性思维,清晰地使用恰当的事例,推理以及其他的论据证明自己的立场”。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这是对高中生的要求,小学生并没有“说理”训练要求,其实不然。在美国加州,小学教育中有一个概念叫“公共说理教育”。美国《加州公立学校幼儿园至十二年级阅读和语言艺术(教学)纲要》中对小学一年级的要求是,“简单说理和叙述段落中的主要观点。在高年级、中年级段,除讲究形式逻辑,还要能够避免读者误解”。

且不说对中高年级的要求,仅一年级的要求,“简单说理”和“叙述观点”,就要求我们重视“议论”这种表达方式的训练。

孩子思维训练方法篇8

针对于目前就我们所调查的问题和对美术教育的优势分析,幼儿美术的教育中90%是不可教的,只有10%是可教育的。玛利亚・蒙特梭利最早在1907年提出了“环境教育法”,她认为“环境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要素”。其实,现行的环境教育法在我们幼儿的美术教育中是最具可行性教育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培养了孩子的个性发展,而且还培养了美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创造美的技法训练。

1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不可教性

我们的家长拿着孩子满篇“乱画”的作品让专家点评时,一般专家会说出这样一句话,“有灵气”。而有时家长把自认为很“整齐、很干净”画得很好的画拿去让专家点评时,专家却说“很匠气”。什么是“灵气”?”什么是“匠气”?其实“灵气”是孩子个性的显露,孩子激情的碰撞,孩子认知的表达,是心中的力量在纸上得到了张扬。而孩子的“匠气”是指孩子注重了技法的表达,内容的再现,是一种匠人的“手艺”显露。这种“匠气”,正是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最大杀手。不管孩子有多大,他都有自已的见解和意识。这种见解和意识是别人教不了的,只能在教学活中去有意识地去保护这种“见解与意识”,让其扩大化。这就是“灵气”。这种“灵气”在世界上只有自已具有,独一无二的。

孩子的造力不可教:创造力,不等于模仿力。对于孩子来说,创造力的培养,就是对未来的负责。美术中创造力的培养主要是养成孩子良好的思维方式。良好的思维方式的养成,主要是靠美术工作者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训练方式。比如:一节美术课,老师让孩子们在河滩上捡自已喜欢的卵石,最后把你捡的卵石进行描述“它像什么”。这样以卵石为切入口,提供孩子更宽广的创作空间,让孩子的想象力飞得更远。假如反过来,让孩子们在河滩上捡像鱼一样的卵石,看似未变的课题,却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后者对孩子的创造力的培养给予了定势,让思维只能在一个点上而没有散发。所以,孩子的创造力的培养是受老师对孩子思维方式训练的结果。

孩子的审美不可教:如果有一天,孩子把天空染成了血红,把太阳画成了深绿,或许你会大惊,孩子们为什么违背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其实,你犯了一种错误,儿童画的美丽是在于孩子心灵的反映而并不是自然的写实。所以,好的儿童画创作者他所亲身感受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的生活体验是那样的纯朴无暇的。孩子的审美,是对生活的体验,成人的审美是对生活的经验。关在教室中的孩子是画不出感动天地的佳作,进入生活中的孩子会完成泣鬼神的好画。所以,孩子审美的培养全在生活的感知力和发现力,是不可当技法传授的。

2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可教性

说到“不可教”,好像认为幼儿美术教育是“自我行为”的一种游戏,其实不然,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还是有很多是可教的,只不过在“教学”的比重中占的比较少。这种可教性是很依附建立在孩子共性的基础上的。也可这样说,幼儿美术教育中共性的东西可以引导进行传授,个性的东西需要进行保护,扩大并予以张扬,是不可传授的。

孩子的协作构建可以教:在很多美术活动中,有些时候需要的是协作。幼儿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个体劳动”,有时也需要“集体劳动”,因为这种集体活动更好的让孩子在协作中达到思想交流,能彼此得到借鉴,所以在这种协作中老师可以因人而宜进行有利的引导,达到协作高效的目的。同时在“个体”任务的完成中,老师也可以在尊重孩子思维的情况下给予引导和建议。孩子的协作构建主要培养孩子利用集体的智慧达到自己思维训练的目的。

孩子的后期技法可以教:根据孩子在前期美术操练活动中的“个体”任务完成情况,可以帮助他在后期作品效果上适当的进行技法传授,但不得改变孩子作画的初衷。

由此,根据现行的“生本”教学理念,结合我们目前的教学分析和调查的现状,得出以下结论:

(1)专业教师不等于专业教学,好教师要观念先行,用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方法。遵循幼儿美术培养的是社会型人才,是孩子思维训练的一种手段,是孩子能力培养的一种途径的规律。不是单一的技法传授。只注重技法,不尊重孩子认知是不可取的。

(2)幼儿美术是孩子内心世界的反应和对事物认知的表达,因此,美术课只不过是孩子生活体验和认知结果的展现。要上好美术课就得需要关注孩子的生活和认知。

孩子思维训练方法篇9

要使孩子更聪明,家长从小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下面列举了10种比较容易操作的思维能力训练方法,家长们不妨选择其中的几种,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思维能力训练。

续编故事结局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可以有意不将故事讲完,而让孩子自己续编故事结局。这样,就给了孩子一个思考的余地,因为故事有趣味性,孩子会乐于意积极地开动脑筋。

看图改正错误

家长可以随手画一张与常识相悖的图给孩子看,让孩子把错误的地方找出来,把对的画上去,最后别忘了问一声“为什么爸爸(或妈妈)画错了,错在哪里?”

鼓励孩子幻想

父母要经常带孩子广泛地接触、观察、体验生活,鼓励孩子大胆地幻想,同时适当地加以引导和指导。例如,孩子可能看着天边的晚霞说,那里是恐龙的家乡,父母不要打击孩子,说他就会胡思乱想,而应该问孩子:“为什么那里是恐龙的故乡呢?”

复述所见所闻

每天饭前饭后,家长可以让孩子把他一天的所见所闻讲出来听听。这样既能帮助孩子理清头绪,还可以借此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设置疑难困境

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难题和困境,让孩子想办法解决。比如,孩子玩小汽车的时候,家长可以问:“前面有条河,河上没有桥,汽车开不过去了,该怎么办?”促使孩子思考解决的办法。

提问环环相扣

例如给孩子提这样一个问题:树上有10只鸟,用枪打下来1只,树上还有几只鸟?这时孩子往往会做减法,答:“还有9只。”这时家长不要马上告诉他答案,而应该再问:“枪一响,小鸟害不害怕?”“小鸟一害怕,还会留在树上吗?”当孩子回答“一只也没有”后,为培养其求异能力,家长还可以换个角度再问:“如果打中的鸟倒挂在树枝上,树上还有几只鸟?”“有只鸟受伤了,飞不动了,树上还有几只鸟?”……这样步步深入地进行提问,就可以使孩子的思维积极活跃起来。

猜谜语、编谜语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内容编成谜语,让孩子去猜。猜得多了、熟了,还可以让孩子学着自己编谜语,由家长去猜。谜语是训练孩子思维的体操,多进行猜、编谜语的游戏,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大有好处。

多玩棋类游戏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一些棋类玩具,让孩子掌握灵活应付、处理问题的能力。跳棋、动物棋、汽车大赛棋、象棋等等都是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有效玩具。

自制可爱玩具

家长可以搜集一些无毒、无危险性的旧材料,教孩子做一些有趣的小玩具。比如,用纸折飞机、纸炮,用化妆盒做电视机、家具,用装可口可乐的瓶子做花篮等。

孩子思维训练方法篇10

要读一段文字离不开左脑的活动,如果左脑受到创伤,语言机能就遭遇障碍,甚至完全丧失;而要在人群中辨认一张脸或把一个拼图的各个部分组合起来则非右脑莫属。

左脑占优势?

现代人大脑两半球的发展极不均衡,左脑的使用远远超过右脑,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信息渠道是通过语言文字构建的,所以一般人都非常重视对语言能力的训练。现在的年轻父母对孩子智力培养的通常做法也是尽早教他们说话、写字、计算等,而儿童入学后在学校所得到的训练也是有利于对左脑的培养。可以说现有的教育和教养措施实际上都只是促进了左脑功能的发育,而对大脑另一半的训练却少而又少。

由于人们习惯了偏爱左脑的思维方式,而相应另一半的机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就使人脑的潜能没有得到有效的使用。

最常见的误区

当今的儿童教育中,一种不好的现象是左脑接受了过度的训练,人们过分地看重读、写、算、分析推理和逻辑推理,导致了左脑在习惯上占有主要的地位,而右脑被置于从属的境地,似乎可有可无。甚至那些善于使用右脑的孩子还被错误地认为是能力不强、智力落后,因为当代的智力测验也侧重于左脑的机能。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时,也是早早地进行左脑潜能的训练,给他讲故事,教他认字,让他背诵儿歌或唐诗。这些无不是左脑的功能,其它方面的训练则很少进行。这样久而久之导致了右脑功能的退化。

按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形象思维是先于逻辑思维产生的。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儿童最初的思维形式是三岁之前的动作思维,即要借助于身体和手的动作来完成思维,接下来是四五岁起的借助于物体表象的形象思维,最后才是借助于语言或符号的逻辑思维。既然儿童的形象思维先发展,年轻父母为何不采取各种措施去培养孩子的右脑机能,而偏偏要拔苗助长似的去训练其逻辑思维呢?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好像不这样做,宝宝的智力就无法得到发展。

你该怎么做?

发展儿童的思维及智力应该遵循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途径,先大力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儿童的语言、词汇,逐步发展抽象思维。也就是说要先进行右脑的训练,然后才是左脑,这样才符合儿童智力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才能充分发挥其智力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