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3:23

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篇1

一、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方法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问题一直是企业发展的障碍,无论是外部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税务环境,还是内部的企业发展方向、经营状况、经营规模等都能够对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1.常用定性分析法。(1)资金周转表。企业的经营情况除了在了解财务现状是否有盈利的前提,还需要考虑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能够应付企业的日常开销和债务偿还。因此,若想了解企业是否进入了财务困境中,需要根据企业资金周转表的体现来掌握。企业制定的资金周转表,能够掌握近三个月的企业运转情况,以及下月支出额和销售额的占比,这种方法实质就是最简单的分析财务环境,能够保障短期资金安全。

(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是有兰德公司在1964年提出并正式使用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是一种采用管理层的智慧与经验进行风险预测。企业内部组成专家小组,一般是由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专家组成。对企业的相关资料与问题进行总结,向有关专家寻求帮助,得到答复后,将答案分析、归类、整理、总结,将反馈意见再次交给有关专家,这期间,专家只能与调查人员直接接触,专家不能够与企业管理产生联系,不得讨论,需要正面、客观的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这种方法又被称作专家意见法。

(3)幕景分析法。幕景是对企业的未来状态的一种描述,幕景分析会对企业当中的某种变化因素和整体变化情况做出研究,分析是否有危险发生。通过多个幕景的分析,企业会发现各种情况的发展趋势,从而对风险进行识别。幕景分析法的关键是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幕景进行分析对比。由于企业的财务活动多而不确定,逐个分析,工作量会非常大,并且可能会发生错误,因此使用幕景识别法较为合适。

(4)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是一个逐渐加剧的过程,通过四个阶段,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和实现期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析,由于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症状,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就是针对不同阶段的症状来判断企业的危机及危机严重程度。企业管理者能够根据不同阶段的症状进行改善,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恢复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

(5)管理评分法。管理评分法运用评分的方式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操作流程为:将可能引起财务风险的因素进行分类,按照对财务影响的大小给予评分,然后对企业进行综合打分,最后将总分与标准分进行对比,来确定企业的财务风险严重程度。管理评分法其实就是将企业财务的风险进行量化,这样结果更直观,方便对比。

2.常用参数统计法。(1)单变量模型。单变量预警模型是将个别财务危机的模型中找出判断阀值,单变量模型的识别方法比较简单,但是对总体的判别精准度也不高,因为引用一个财务指标进行识别不能充分体现出企业的财务特征。

(2)多变量模型。多变量模型是运用财务的比率指标,以加权汇总的形式来达到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目的。目前企业所使用的风险识别方法多数为多变量模型。

(3)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是根据多元线性来判断企业的风险值与破产概率。这种模型的优点在于放宽了假设条件,使线性方程不用受统计假设的限制,此模型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3.非参数统计方法。聚类法分析是将企业的指标、变量之间的相似性进行衡量,在对其分类。数据聚类的目标是将数据分类成有意义和有利用价值的分组。聚类法完全依赖数据,不需要自身对信息收集。

二、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控制建议

无论哪种分析方法,在对财务风险识别的过程中都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并且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首先要对自身企业了解,上文说到的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结合行业特点在对结果进行详细的比较。选择了合适的方法后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执行,以上文提到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为例,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将每阶段的危险情况进行描述,企业在每一阶段识别到的某种风险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改善。另外,在选择识别方法时,还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篇2

众所周知,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没什么财务风险可言,即使有也在国家的帮助下迎刃而解,而市场经济时期企业的发展完全靠自己,出现任何财务问题都需要自己去化解,因此企业应不断树立财务风险意识,使自身具备一定承受风险的能力,以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近年来,随着国家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多,进行煤生产和供应的煤业公司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但当前大多煤业公司财务管理较为粗放,在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方面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基于此背景,研究煤业公司的财务风险问题极具实用价值。

一、对财务风险的认识

(一)财务风险的涵义。财务风险具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涵义。就广义而言,企业受不确定因素影响,经营业绩未达到预期目标而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就狭义而言,由于某种原因企业借入资本以后就需要还本付息,但在偿债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很容易面临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总之,企业负债越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就越大。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人们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小或避免风险,使风险处于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而不是完全消除风险。

2、不确定性。风险并不是存在就可以发生,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可能发生。风险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只要在管理中充分考虑诱导风险发生的各个因素,并采取合理的避让措施,是可以影响风险的发生与损害程度的。

3、系统性。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

4、双重性。风险是相对的,任何决策都存在风险,如果有效控制风险,就可能把握到商机获得风险收益。

二、财务风险的识别

研究财务风险控制无非是为了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使企业获得最多的经营收益。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第一步就是风险识别,就是利用一种或多种手段来判断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害程度,以便于企业的正确决策。目前,我国在财务风险识别及控制上发展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总体来讲已形成两种比较成熟的风险识别方法即定性和定量识别法。所谓定性的识别,主要是从定性的概念来判断企业财务面临何种风险因素,以及该风险因素的结构及未来发展的性质。定量识别则主要是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对企业财务指标的计算分析来揭示企业的财务风险。这两种方法各有各的特点,具体如下:(1)分析风险角度不同。定性法主要从风险诱因及风险表现着手来判断风险的存在;定量分析法则利用计算将财务风险量化,最终用数据类比来说明财务风险问题。(2)主观影响程度不同。定性识别法更多依赖人的经验,主观因素的影响在所难免;定量识别法则不用担心这种情况,受人的主观影响较小。(3)涵概面不同。定性识别法兼顾分析企业内外环境,研究项目较多也较全面;定量识别法则只能依靠比率反映财务的某一方面,得出的结论也较片面。(4)成本不同。定性法主要依靠人力完成,研究项目耗时多、成本高;定量法通过计算机完成决策程序,只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即可,所以成本非常低廉。

三、煤业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

(一)财务管理体系不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社会文化、资源环境、市场、法律以及经济等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多数煤业公司缺乏对这些宏观因素的认知,所以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目前,一些煤业公司还存在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工作基础薄弱、相关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致使企业缺乏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内控制度不健全。通过资料调查发现,我国煤业公司内控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制度不健全,可行性差,甚至流于形式根本没有起到约束作用;在实际操作当中,过多是领导的主观意志,有章不循、违章不究;资金管理混乱,资金管理制约机制尚未形成或成熟。另外,一些煤业公司还存在岗位职能分离不清,重大事项决策不民主,内部审计不真实的情况。

(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重大事项的决策是企业担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一些煤业公司在决策中不按科学的程序进行,而凭经验或领导主观意志,决策失误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投资决策还是主要以厂领导的经验和直觉为基础,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不进行科学的投资可行性论证。筹资决策也没有从资本结构、资本成本的角度考虑,对潜在的风险不做估计。

(四)管理者风险意识不高。既然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那么管理者就必须有较强的财务风险意识。就煤业公司的管理者而言,大多缺乏这种意识,认为只要管理好,企业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另外,管理者过于片面的看待财务风险问题,往往只处理某一种情况的风险,而没有全面的财务风险分析系统,固风险意识不高成为了煤业公司财务风险问题的重要诱因之一。

四、煤业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建立全过程的风险控制机制

1、事前控制。决策之前识别潜在财务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风险。

2、事中控制。其方法是财务活动过程中,企业运用各种有效的风险识别方法准确判断风险状况,及时调整财务活动。

3、事后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已发生的风险,应制定风险档案,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避免同类风险再次发生。二是企业应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以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作为评价、指导未来财务风险管理行为的依据,制定今后风险管理的方向和措施。

(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对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以及财务状况进行实时追踪,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发出警告,提醒企业尽快采取应变措施。就煤业公司而言,可根据近5~10年的经营状况制定风险预警模型,同时将关键控制点指标化,以便于量化操作。此外,随着财务管理精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将非财务信息引入到风险预警系统当中,将有助于煤业公司更准确的找出潜在风险。

(三)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1、对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不相容职务不分很容易造成徇私舞弊现象,同时还可很好的掩盖舞弊真象。煤业公司应严格按照职务要求,明确设计会计及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

2、建立授权批准制。是指所有的经济业务必须按照一定的授权程序进行,授权者可自行处理权限范围内的日常业务。煤业公司应规定会计及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让他们在职权内办理业务和承担责任。

3、预算控制。煤业公司应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财务预算编制,同时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以保证编制的正常执行。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骤升的资金支出。

(四)拓宽融资渠道。重发挥权益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的双重作用;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以解决公司发展的资金要求;借助债务性融资,尽量争取银行贷款。在融资思路上,应改变“有用才借”的旧思想,事先拟定战略计划,提前融资或委托优良所属企业当地融资以达到节约成本和协调企业内部资金的目的。

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篇3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存在各种不确定的风险要素,导致企业财务期望收益与实际财务收益之间产生变动,因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一种与企业的价值活动相关联的微观经济风险。企业风险货币化是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根据形成过程,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筹资风险、信用风险、投资三种形式。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外部风险因素主要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如国际国内商品和资本市场的变化、社会经济的整体波动、国家有关经济政策的变化等。内部风险因素主要是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如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险意识,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对财务风险的。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广泛存在于企业的筹资、投资、偿还、资金运营以及利润分配等各个环节。在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着风险,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投资者冒风险进行投资,可能会获得超过资金自身价值的额外收益,也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风险情况,借鉴国内外现代企业的经验,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法,制定严格的控制计划,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识别、评估、规避、控制和管理,努力的控制财务风险,使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合理利用财务风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目标

一般而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地防止和降低财务风险损失,确保企业能够顺利进行财务活动,从而实现期望的财务收益。

(一)企业财务损失控制目标

企业财务损失控制目标是财务损失事故发生后的一种风险管理目标。收益和风险是相互依存的,如果企业进行的财务运行没有任何风险,那么企业也就无法获得超额收益,企业要想获取投资的风险价值,就必须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在财务运行过程中企业必然会遭受到一定的财务风险损失,即使企业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也还是需要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以及这些风险造成的损失。因此,在财务风险发生后,企业必须采取分散和转移财务风险等手段,尽可能地将财务风险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或者将其控制一定范围内。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是财务损失事故发生前的一种风险管理目标。企业为了保证健康的财务,降低财务风险事故发生率和影响程度,往往会尽可能地去识别、评估、衡量各种财务风险,并运用各种综合的控制方法去尽可能地控制财务。比如把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控制在安全区域,以保证企业财务良好。

(三)财务活动顺利稳定运行的目标

为保证财务活动顺利稳定运行,企业应该培养企业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提高抗财务风险能力,有效地减少财务漏洞以及财务运行中非必要的浪费。企业决策者更是需要具备合理的财务风险倾向和正确控制财务风险的技巧。

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原则

多年来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表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限度承担和风险适度原则。普遍性是企业的财务风险一大特征,企业必须要能够准确及时地识别、衡量、以及控制财务风险,确定企业可承担的财务风险的最大限度,确保企业运营正常安全。

(二)分权分级管理原则。企业应该以现行的内部管理机制为基础,对财务风险实行分权分级的控制管理。对于集团公司,则可以分别对集团总部、各子公司实行财务控制管理。

(三)风险和收益均衡原则。企业在财务运行中应该遵循风险和收益均衡原则,不能盲目地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可能发生的损失,应该对其安全性和收益性进行全面分析,并按照风险和收益适当均衡的要求来制定行动方案,以便获得更多的收益。

(四)超前预警和有效规避原则。预示性是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特征。因此,如果企业能够建立比较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评估、预警以及财务风险控制系统,那么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

四、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方法

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主要可分控制型和财务型两大类,笔者将详细介绍这两类技术方法。

(一)控制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

控制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实质是以财务风险识别分析为基础,在财务风险事故发生之前,果断运用各种财务风险预防方法来降低财务风险事故的发生频率;在财务风险事故发生之后,综合运用各种财务风险治理方法来尽可能地控制风险损失,阻止风险损失的继续扩大,把财务风险事故造成的各种损失控制在最低的限度,以此来达到减少企业财务风险损失的目标。控制型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法主要有:财务风险规避法、财务风险损失控制法、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法等。

1、财务风险规避法

财务风险规避法是指对于那些财务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或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项目,决策者从企业自身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企业财务控制原则,权衡得失,反复比较研究各种备选方案,规避那些引起财务风险损失可能性较大的项目,从而避免产生财务风险损失的。[3]财务风险规避法是可以彻底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其他控制方法则只能降低财务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以及造成的损失程度。企业在风险事故发生前采取适当的财务风险规避法并不仅仅是消弱财务风险引起的损失影响程度,而是可以彻底有效地消除风险可能引起的各种损失。采取适当的财务风险规避法虽然能够彻底有效地消除部分财务风险事故可能引起的经济损失以及恐惧心理,从源头上控制财务风险,但从本质上说,它还是属于消极地财务风险控制方法,本身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为在企业财务运行过程中,无可避免会遭遇各种风险,比如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无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任何财务运行都会遭遇一定程度的风险。具有高风险的财务运行活动常常会带来高利润。放弃风险项目,也许就意味着放弃丰厚的利润。企业如果想要获取高利润,那么就要敢于承担高风险。因此,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采取财务风险规避法。比如某种财务风险项目带来的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非常高或在控制财务风险时运用其他控制财务风险方法需要大于或接近该项目可能带来的效益值的成本。

2、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法

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法,也称非保险型财务风险转嫁法。企业可以通过合法的合同以及其他相似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把本来需要自己来承担的财务风险损失转嫁到非保险行业的组织或者个人。控制型非保险财务风险转嫁只是把财务风险由一方转嫁给另一方,并不能消除财务风险。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是出售,即卖家通过合法的交易形式把可能存在财务风险的财产或者项目转嫁到其他人或者组织,原来的所有人的与所有权相关的所有财务风险都会转移到新的所有人,从而减少了原来所有人所需承担的财务风险;第二是转包和分包,即通过合法的转包合同、分包合同等形式,转让人把财务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转嫁到其他人或者组织;第三是租赁,即通过合法的租赁合同等形式,在出租的物资的所有权仍属于出租人的前提下,出租人为获取承租人交付的租金把自己具有所有权的物资出租给承租人,同时出租人也会将所出租的物资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转嫁给承租人。

(二)财务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

财务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是指在财务风险事故发生之前,企业通过识别、评估潜在的财务风险而事先做的各种财务安排,从而来消除财务风险事故发生后引起的企业的生存发展困难以及员工的精神障碍,为恢复企业经济、搞好生产自救提供一定的财务支持。

1、企业财务风险自留法

企业财务风险自留法,也可称为承担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自己承担财务风险事故所导致的损失。其实质是企业在财务风险事故发生后,通过采用资金融通等方法来弥补风险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企业财务风险自留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残余的方法。当其他财务风险控制方法都不能够实施或者实施的成本相当高且所能起到的效果并不理想的时侯,企业才会选择风险自留。此外,由于影响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多而杂,准确认识并掌握财务风险事故的发生规律十分困难,因此企业想要事先控制全部财务风险损失是十分困难的,只有自己承担未被认识的财务风险损失。所以,财务风险自留是一种处理剩余或者残余财务风险的方法,与其他财务风险控制方法相互补充。在特殊情况下,它是一种积极有效合理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它适用的范围是:企业财务能够承担财务风险所导致损失可能引起的最坏后果;采取其他财务风险控制方法的费用超过自我承担财务风险所付出的代价;企业风险管理者缺乏处理财务风险的经验和能力,没有财务风险意识,从而常常无意识地去让企业承担各种财务风险。

2、财务型非保险财务风险转嫁法

财务型非保险财务风险转嫁是对保险财务风险转嫁的重要补充。由于保险财务风险转嫁存在着一定局限性,不可能转移所有的财务风险。因而,非保险转嫁是一种较灵活的转嫁风险的方式,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财务风险转嫁需要通过非保险转嫁方式来实现。财务型非保险转嫁财务风险方式有三种:

(1)免责约定,即通过对合同条款的拟定和变更,合同的一方把合同中对第二者所发生的损失的法律责任转嫁给另一方承担。在建筑合同、委托合同、销售供给合同、服务合同以及租赁合同中,转嫁风险的方式往往就是免责约定;

(2)保证合同,即债权人通过与保证人达成的某种协议,当债务人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偿还其债务时,债权人的损失由保证人来负责赔偿。债权人转嫁违约风险通常会采用这种非保险转移方式;

(3)衍生性工具,衍生性工具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新兴方法。其主要形式有期货、互换远期合约以及期权。它可以为企业提供保值、投机以及套利机会。

五、结论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正处于发展和转型期和市场经济制度仍不够完善,企业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提高管理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保护意识,规避各种可能影响企业财务安全的因素,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媛.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价值工程,2010,(32):53

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篇4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识别;现代企业;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077-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快速,市场上的企业只有不断地调整竞争战略和竞争格局,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和能力,在与外部环境充分结合之后才能使战略的制定和决策的执行更加合理。但是,需要认识的是,当前,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现代企业管理失控和负债资金使用效益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不断出现,由此也就引发了一定的财务风险[1]。为此,需要采取积极的风险预警措施,及时、有效地化解风险,才能使企业在抵御风险的同时,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为了构建竞争优势,往往要与其他企业展开多个层面的竞争。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财务工作中也就出现了一些难以控制的潜在因素,对企业的战略和战术实施将会产生隐性但直接的影响,使企业的最终成果和预期财务目标之间出现偏差。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类型与产生的原因,然后讨论了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最后给出了可供选择的风险控制模式。当然,需要承认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无法避免财务风险的产生,只有提高风险意识,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才能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类型与产生的原因

1.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类型

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分布于生产经营的全部过程中,因此可以将其风险划分为资金回收风险、分配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等几个方面:①资金回收风险。企业对内进行投资一般要经过销售才能收回,而对外投资则是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因此,防范和控制对内投资回收风险较之于防范和控制对外投资回收风险要复杂得多;②分配风险。对现代企业来说,分配给投资者的盈余和留给企业的保留盈余之间往往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旦企业脱离实际,比如长期追求给投资者高额的回报,那也一定会导致企业的保留盈余不足[2]。当然,倘若企业为了降低外部融资需求而减低对投资者的分配,势必要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这对企业的声誉与价值是会产生消极影响的;③筹资风险。在现代企业中,负债资金比例的高低对企业偿债能力的风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银行利率继而金融市场的变动也会对资金筹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筹资风险被看做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基准点;④投资风险。对现代企业来说,当选择投资后,因为内、外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会导致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较差,比如偏离预期结果等。由此便会产生企业的实体资产投资风险与金融资产投资风险。对前者来说,主要指的是由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与企业经营方面的变化而产生的经营风险。

1.2现代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对现代企业来说,其财务风险极有可能产生于企业内部,当企业的财务状况相对混乱时,比如一些企业出现了“一人多岗”、关联职务等情况时,企业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以及财务资金的运转等都会因此而产生权责不明和关系混乱的情况。这样一来,企业的资金账目就会显得十分模糊,营私舞弊的现象就极有可能出现。尤其当企业的资金筹备和财务管理等方面无法实现良好的调节时,资金调度就会低效率,而直接的结果便是导致企业的营运受阻,甚至会将企业拉入到资金困境之中,而这恰恰是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根源。

(2)如果现代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与制度方面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就需要将财务内部控制看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企业就需要按照其自身的特点,全面构建起相对完整、全面甚至真正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3]。其目的在于能够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而一旦这些工作没有完成,企业内部就难以顺利运营,也无法发挥企业财务内部监督机制的约束与控制作用,使财务风险处于较高水平。

(3)从外部原因来说,现代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一般是受到了市场环境的影响。当市场处在复杂的环境之中时,一些影响因素就会在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同时起作用,尤其当市场受到特定事件的影响,变得难以预见时,情况更是如此。当前,我国一些企业在对待财务风险方面显得管理效果薄弱,比如对市场的认知模糊,对市场的变化情况难以进行有效的规避和适应,致使财务风险无法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控制。

2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

2.1经验总结识别法

经验总结识别法指的是在识别现代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时,应该将其和之前企业遇到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和比对。然后,再与现代企业的所有部门的指定员工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征求不同方面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意见与建议[4],进一步的,要通过风险管理者把这些观点集中在一起,然后按照成因、特征、类型、影响等方面,全方位地总结和归纳出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的经验和知识,以期在今后识别企业财务风险时更加客观和精确。

2.2财务报表识别法

财务报表识别法指的是依照会计报表提供的相关数据对主要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完成对现代企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等状况的风险认定,其目的在于能够从财务的视角对企业所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在这一过程之后,往往还要比较财务指标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以此对财务风险进行进一步的“认证”。当前,财务报表识别法已经成为识别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在使用这一方法时,不但要对企业进行静态分析,比如通过比率分析和比例分析等发现企业财务的现行运行状态,还要对其进行动态分析。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综合的利用,相对准确的确定现在和未来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保证企业能够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3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可供选择的控制模式

3.1加强投资决策的科学化管理

为了有效降低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需要以财务部门提供的各项财务指标为依托,对企业管理部门进行管理方法方面的创新,使之在参与新投资项目和资产重组项目时,能够加强投资决策的科学化,使风险、成本和收益之间形成完整的对等关系。比如,投资要以市场为导向,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可行性研究,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或者借助企业之间联营和多种经营关系,保证对外投资多元化,以此实现收益共享和风险共担。

3.2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经验表明,当现代企业向外界披露了虚假的会计信息后,在短时间内一般能够获得正向的收益,比如外部利益相关主体往往会做出利于企业发展的决定。但是,从长期来看,如果企业只是获得了自身发展不需要的资金,或是难以承担还债义务的借款时,就会在根本上扰乱现代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管理秩序,将企业带入到盲目投资的领域,甚至会使其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5]。因此,为了降低企业未来的财务风险,应该在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下,不断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3.3强化会计制度约束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现代企业的信息获取能力会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而现代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主体,其财务风险的程度与市场风险直接相关。为了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需要强化会计制度约束,在制度层面上构建相对稳定的市场模式,保证企业能够稳定地运行,而强化企业会计制度建设对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会起到间接但深远的影响。

4结论

近年来,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最终走到了破产、倒闭的边缘,在这些企业中,有相当比例是忽视了财务风险和投资决策产生的,在这些方面的失误将会使企业处在极为被动的境地之中。可见,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识别、预防与控制,已经发展成为现代企业需要时刻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研究和实践还具有明显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尤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大量上市公司与大型集团公司相继出现,在这一关键的历史时期,注重企业的财务风险识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参考文献:

[1]戴钰论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J].中国外资,2011(12):162.

[2]杨慧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J].内蒙古统计,2008(1):18-19

[3]孙玲试论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J].北方经济,2009(8):89-90

[4]赵杰浅谈企业财务风险识别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0(3):12-13.

[5]裴卫民对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探讨[J].学术论丛,2009(21):34

[6]袁金凤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0(40)

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篇5

公立医院虽作为经济实体存在,但其行政管理特征较为明显,内部管理水平整体不高,更偏向于医院管理层的直接管理,而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资源投资较小,直接导致了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偏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院的资产管理能力不足。医院往往对待现金认识程度不够,认为现金积沉水平越高,医院的安全性就越高,没有对现金进行充分的理财,导致了现金的闲置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公立医院缺乏对现金的计划管理,往往不能及时归还医院的贷款,而将资金保留在帐面,使得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具高不下。同时,在进行资产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资产管理手段,资产的获利能力较弱。二是物资管理不严格,公立医院虽然建立了健全的物浅谈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吴婉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广州510060)资管理制度,但制度执行效果不佳。在岗位设置中,受到人力成本的约束,部分不相容的岗位没有进行必要的分离。没有建立其物资采购相关的验收、保管和发出的相互控制岗位设置。医院库存管理除会计账簿记载关于物资收、发、存的数量的数据之外,其他信息方面利用较少。三是运行成本高。当前医院运行成本普遍较高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医疗收费的增加或医疗服务水平的降低来获取利益的平衡,这将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医院无法回避这些风险的形成对医院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只能采用必要的手段及时进行风险预警。

2.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识别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于可以充当预警的各种指标模型众多,从财务经济成本角度出发,一般需要对一些所谓的“关键值”进行分析和控制,而这些指标的选择可能会对相关预测带来一定的影响。

2.1资金周转表分析法该方法是通过对医院的现金流量等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来预测医院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水平。资金周转表分析方法可以成为医院财务风险定量分析的重要补充内容。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非均衡理论,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在医院资金紧时,如果无法及时取得贷款,就容易出现内部资金链条断裂导致医院破产,所以医院避免发生支付危机,就应当重视资金周转分析,防止出现短期无力偿还而导致出现财务风险。该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其判断标准过于武断而尚存争议。

2.2管理评分法该方法应用简单,而且通过多指标的加权打分,可以做到客观评价医院的财务风险状况,该方法克服了资金流程图分析法需要动态反映医院财务状况导致使用成本较高的不足。管理评分法通过管理评分表的是设计,试图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定量指标的问题,管理评分法的主要优点是简单直接,通过简单的分析可以大致反映出医院的财务风险状况,也为及时发展医院财务风险的征兆提高了必要的条件。

3.公立医院财务控制的对策思考

3.1加强经营者风险意识当前,随着我国卫生医疗事业改革的全部推进,我国医院所面临的发展环境蕴涵了高度的风险。医院的经营管理者要强化医院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不能仅仅依靠医院的药品和医疗收入和利润指标来判断医院的发展质量,而需要从战略的角度对医院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判断,进而提高医院风险规避的主动性。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支撑点需要依靠医院的财务人员来参与,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中,财务人员要积极的进行医院数据收集,并通过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来进行医院财务风险的初判,并成为医院管理层进行医院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财务人员要积极提供医院财务风险规避的各种方法和途径,要积极通过数据的表现来发现风险的内在,通过及时分析,提前预测和准确研判来提高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总体能力,为医院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3.2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措施,内部控制的有效建立和良好运行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控作用,而失效的内部控制往往放大了医院的财务风险水平。医院的内部控制完善的关键点是需要从科学建立医院内部治理结构入手,通过完善医院的内部治理结构,改善医院的过于人治现象可以有效的提高医院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而提高医院的科学决策水平。要不断的提高外部人管理水平,将医院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通过引进独立财务风险控制的手段来提高医院的运行管理水平。其次,要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近年来,我国医院大力推进了医院文化建设的步伐,通过医院软实力的提升来推动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医院内部员工的自我防控意识,提高医院的内部控制水平,但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中开展并不广泛,还缺乏开展的深度和广度,这就需要医院管理层充分认识到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医院文化建设来不断的推动医院的全面建设,提高医院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通过全员控制和全环节控制等手段来不断的提高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水平。

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篇6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风险识别;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风险就是未来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的结果,在财务管理方面不论何种风险都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需要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管理,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成本。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有效维护企业的整体运行,企业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识别和管理不仅是企业财务规避风险的需要,也是整个企业风险管理的需要。但目前我国在会计信息系统风险识别和管理方面的研究还很少,企业在会计信息风险管理方面的认识和经验还不足,很多企业为保证会计信息安全倾尽了大量财力、物力却没有任何效果。因此企业如何识别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需要企业管理者认真思考总结,以对症下药。

一、企业会计信息风险识别

1.会计信息风险识别的定义和重要性

对事件的识别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熟悉影响业务活动的各种因素,但事件识别无法清楚了解这些事件蕴含着怎样的风险。因此企业管理者在了解事件的同时,更应分析这些复杂的事件蕴含了哪些“风险”,即风险识别。企业会计信息风险识别可以将不确定的事件转化为清晰的风险陈述,在事件识别和风险评估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

2.会计信息风险识别的内容

企业会计信息风险识别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利用风险检查表来系统地识别风险;(2)对已知风险进行交流。采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在企业会议上针对已知风险进行交流;(3)将已知的风险编写成文档,可以方便以后查阅。文档内容从风险陈述和相关风险的背景两个方面来写,风险背景中要包括风险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后果[1]。

3.会计信息风险识别的方法

企业会计信息识别风险的方法有很多,财会人员可以通过分析公司历年的财务报表,加强与部门经理的讨论沟通,多进行员工调查,或咨询保险人和风险管理咨询顾问等方式,以此识别各种潜在风险。财会管理者在运用各种风险识别方法时,首先要全面了解部门、企业以及影响企业的经济、法律和法规等“事件”。有效识别面临风险的各项财产以及造成潜在损失的原因,考虑对这些财产进行计量的方法。综合各种计量属性的优缺点,选择合理的估价方法。

二、企业会计信息风险管理分析

1.会计信息风险评估

企业会计信息风险评估即对会计信息及信息处理设施可能发生的威胁和影响的评估。企业财会部门利用风险评估可以有效考虑潜在风险对会计目标达成的影响,以确定会计信息风险控制的优先级,实现对潜在风险的有效控制,将风险降低到最小范围。风险评估时管理者首先应考虑到企业资产及其价值的潜在威胁,研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薄弱点,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流程。风险评估方法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对于不能量化的或不能进行定量评价,实践中没有实用性的风险采用定性的评估方法。定性分析方法侧重于关注事件带来的损失,而很少关注事件发生的频率,主要是通过事件面临的威胁和脆弱点来确定事件的风险等级,评估中也没有具体的数据,以期望值来设定风险的影响值和概率值[2]。

当单纯的期望值不能区分风险值间的差别时,就需用定量评估法。定量评估主要是利用威胁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这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相乘的结果称为aLe。通过aLe可以计算出风险等级,以对此做出相应决策。不同规模的企业风险评估工具的选择不同,比较小的企业财会部门的风险管理决策主要来自经验判断,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一般通过数据收集、处理分析来进行风险评估。常用的风险评估工具有使用历史数据法、使用回归分析方法和使用正态分布模拟损失分布等。

2.会计信息风险应对

在企业会计信息风险应对中,首先应以风险评估的结果为依据,判断威胁事件的薄弱点,选择合理的手段和正确的保护措施。其次,也应该考虑到费用问题,确保应对措施的费用在财会部门预算范围之内。根据应对措施的费用和部门的实际预算选择合理的方式,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常见的风险应对方法有规避风险、减轻风险、承担风险和接受风险等。风险的发生是随机和不确定的,因此风险应对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财会部门应使用动态的方法应对风险,及时更新风险管理体系。

3.会计信息风险监控

企业会计信息风险监控是财务信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持续监控和单独评价两种方式实现。在企业财务部门的日常业务活动中实行持续监控,依靠风险评估和持续监控的有效性进行单独评价。持续监控是财务部门对日常工作和业务活动的动态监控,财会部门在工作中如发现风险管理的缺陷应立即向上级汇报,以采取相应措施弥补。通过日常的监控可以及时发现会计信息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以规避风险。在风险事件发生后进行个别评估,探讨财会部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重视对事件缺陷的挖掘与汇报,建立可靠的沟通渠道,及时汇报一些敏感或非法的信息[3]。

三、结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有效规避和化解企业会计信息中的风险,是确保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财会部门作为企业的核心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也要实施风险持续监控制度,积极挖掘财会工作中的各种风险管理缺陷,以此规避风险减少企业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李华丽.浅论会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J].中国市场,2010,5(26):21-23.

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篇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等学校办学模式与筹资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高等学校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如果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逐年加大,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公众对教育投入绩效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找到一种科学评价与控制高校财务风险的手段及方法,以此正确评估与预防高校自身存在的财务风险,从而保证国有资产安全与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合理配置。就我国目前高校财务风险审计现状而言,其审计过程大多集中于寻找财务风险的根源及表现,然后在其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办法。通过以前高校财务风险审计的研究成果可知,其分析大多是定性研究,很少有学者从定量角度来研究高校财务风险审计。为科学、准确地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评价与控制,本文引入Fmea方法,其主要思路是在审计过程中,利用Fmea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及分析,最终提出应采取的对策措施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以Fmea对失效事前预防特性为基础,结合当前高校财务风险审计理论与技术,构建一套简单实用的高校财务风险识别、评价的风险控制审计模型,以供进行风险审计参考。最后通过实证研究可知,将Fmea应用到高校财务风险审计,能有效地利用Fmea事前预防特性,对各种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价、分析,尽可能减少高校财务风险,提高高校财务活动安全性及有效性,从而降低成本,取得更好效益。

二、基于Fmea的高校财务风险审计有效性分析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ailuremodesandeffectsanalysis,Fmea)是一种预防型风险控制方法,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发展至今已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科学而完整的分析方法。Fmea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即通过分析工业系统中潜在的故障模式,确定其对整个系统产生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进一步识别系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与关键部件,为进一步提高系统可靠性提供数量分析方面的依据。Fmea事实上是一套严密的“预防措施”之识别、控制、提高的管理过程,不仅可在汽车零组件行业可予使用,也可应用于任何期望能严格控制潜在问题出现的行业。我国也制订了《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失效模式与影响(Fmea)程序》的国家标准。将Fmea基本方法运用到高校财务风险审计的具体过程中,首先要在深入分析高校财务活动具体特点基础上,按照对高校财务风险审计要求,对高校财务活动各阶段进行结构分解;然后在进行结构分解基础上,运用此方法对高校财务活动各阶段工作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查找出风险诱发因素;其次对识别出的财务风险进行严重度、发生频度及难检度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各阶段风险控制的科学依据;最后针对高校财务风险量化分析结果,提出相关风险控制的审计建议。

三、基于Fmea的高校财务风险审计模型构建

本文基于Fmea方法控制风险的思想,结合当前高校财务风险审计特点构建了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审计模型。

(一)高校财务风险审计的工作分解

根据上述风险审计模型,聘请了高校主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管理制度进行风险探测或检查取值54321务所相关人员及部分高校领导、财务人员与内部审计人员共同组成专家团队,对当前高校财务活动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专家团队针对该高校财务特点,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所处的大环境,从负债风险、失衡风险、管理风险、法律风险、制度风险、结构风险、运作风险、信用风险、政府风险等9个方面对其实施财务风险审计。

(二)高校财务风险审计的风险模式识别

在已确定高校财务活动所面临风险的基础上,组织具有不同经历的审计人员采用德尔菲法或头脑风暴法等科学工具,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识别,找出财务风险对高校财务活动可能产生的后果及其严重程度。由上可知,专家团队在分解高校财务风险审计工作结构时,主要着眼于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财务活动中所面临的风险。本文在风险模式识别上也是着眼于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因此,更有利于笔者研究成果的推广及增强其适用性。最终,通过专家团队对大多数高校进行财务风险模式识别,得出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果。

(三)高校财务风险审计的风险原因分析

通过上述风险识别,需要对高校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进行统计分析。考虑到审计样本的数量会对统计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采用灰色系统分析法,专门处理如审计数据这种小样本的状况。最终可根据表2所示的风险发生度分值表合理确定风险发生度的级别。财务活动可检测性是影响高校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对每种检测方法,需要进行评价与分析,结合专家智慧,根据表3所示的高校财务风险难检度分值表,合理科学地确定高校财务风险的可探测程度。

(四)高校财务风险审计的风险优先数计算

高校财务各项工作风险等级通过风险优先数表示。风险优先数(Rpn)=严重度(S)×发生度(o)×难检度(D)。Rpn值越大,表示具有的风险也越大,根据Rpn值的大小,来确定高校财务风险程度。高校财务活动所面临的风险事件中,结构风险对高校财务活动影响最大;制度风险、负债风险、管理风险及政府风险对高校财务活动影响也较大;其他利率风险等由于受国家经济、政治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对高校财务活动影响相对较小。通过对高校财务风险事件优先数的科学计算找到了财务风险审计的方向与重点。

(五)高校财务风险审计的风险影响分析

在高校财务风险审计中进行风险影响分析,主要是找出财务风险对高校财务活动带来的影响程度,并采用不同分析方法,对这些影响程度进行分级。因此本文采用风险优先数法对高校财务每一种风险模式进行分级,考察风险严重度、发生度及难检度,计算风险优先数,从而确定高校财务风险等级,找出高校财务活动缺陷及薄弱环节,对于风险优先数高的风险模式应重点分析风险机理。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以此降低高校财务风险,提高高校财务活动安全性。本文在Rpn值基础上,对我国大多数高校在财务活动中所面临的风险事件进行了风险原因分析,并为其制定风险监控、诊断,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审计建议,具体如表5所示。审计专家提出风险事件改进意见后,再通过科学计算方式,高校财务活动所面临风险事件的风险优先数明显减小;通过审计专家建议,很多风险事件的发生度与可控度均得到了很大改善。因此,通过审计专家小组对高校财务风险事件提出针对性审计建议,可有效改善风险事件对高校财务活动影响,不但表明了风险审计可行性,也真正实现了审计为高校财务运行服务的目的。

四、结论

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篇8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识别防范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

从财务风险的表象上看,当企业出现财务状况出现异常时,如偿债能力下降,表现为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财务指标低于市场均值。又如销售利润减少甚至出现亏损,则反映出财务状况趋于恶化,财务风险不断加剧;当企业出现现金流短缺,资产流动性变差时,如企业不能及时、全额偿还到期债务,或者一段时期内企业现金流出量持续大于流入量,则可能导致潜在的财务风险转变为现实问题。从企业生产、销售、运营环节看,当企业销售量下降,或是新研制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而导致库存积压,这必然会减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降低销售利润,进而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当企业规模扩张过快时,财务结构无法及时与业务扩张相匹配,资金链条较为紧张,而融资额度也不断加大,导致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变差,财务风险逐渐显露。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活动是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企业只有建立一套全面、完整的财务内控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降低财务风险。目前,企业大多缺乏有效的财务内部监控机制,有的即使建立了财务内控机制,也是流于形式,其执行力大打折扣。一些企业在财务岗位设置上存在一人多岗问题,或者就没有设置财务监督岗位,难以对财务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容易形成财务风险。

(二)企业内部财务关系较为混乱

一些企业在资金的配置与使用上较为随意,在资金的审批、授权等方面权责不清。领导“一支笔”的问题突出,造成资金往来账目不明,营私舞弊行为时有发生。企业在生产、销售、财务管理等环节中,资金得不到有效的配置与调度,导致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短缺,整体运营受阻,最终使企业陷入资金困境。此外,财务人员受制于企业管理层,账务处理上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复杂

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环境、法律环境、政策因素等,而这些因素是企业难以改变的,且会对企业财务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忽视外部环境变化必然会引发财务风险。尽管大多数企业建立了财务管理系统,但由于财务人员素质、机构设置、财务规章制度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使财务管理系统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较差,因此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企业很容易产生财务风险。

(四)企业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者与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没有充分的了解,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他们简单的认为只要管理好资金,就不会出现财务风险,未能从根本上抓住财务风险的实质。一些企业为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盲目扩张,重规模而轻利润,巨额的融资最终使企业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另一方面,企业为销售产品而采用赊销方式,但对应收账款额度缺乏有效的控制,使得财务风险集聚。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增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财务风险的防范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管理层与员工对风险所持态度的影响。要增强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就必须加强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各层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前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应重视日常资金管理,做好现金流量控制,合理预测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他数据的分析、整理,客观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进而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二)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管理

加强内部资金管理就应当制定合理的财务策略,可以采取较为保守的方式将企业的长期与短期负债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财务风险。要根据发展规划合理配置资金,并在已制定的范围内灵活调节长短期融资额度。二是要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加快资金流转速度,缩短债务期限,避免出现短期资金需求占用长期负债额度,或是长期资金需要使用短期负债额度等问题。三是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内部资金管理培训与风险防范经验交流,及时将最新的资金管理方法传授给财务人员,提高其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

(三)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及时辨别财务风险的大小及其影响程度。财务风险出现前是有所表象的,如部分财务指标的恶化,通过将那些早于风险出现的恶化指标汇总起来,利用信息管理手段对其进行监控、分析及预警。财务预警系统应当以财务报表及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数学模型、比率分析法等提前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做出预警,把财务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企业各部门应相互配合,运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准确识别风险并及时处理,以防风险恶化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四)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财务风险转移

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难以回避或风险管理成本过大的财务风险,企业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将其全部或部分转移。首先,通过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来分散企业财务风险,这一模式可以实现收益共享与风险共担,降低因独自投资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其次,合理利于金融工具进行对冲,如利用期货对冲交易实现套期保值,锁定收益并转移销售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最后,积极利用保险的功能。企业应当就某些风险事项向保险公司投保,特别是一些企业容易发生的,如员工工作期间意外受伤等不可预见事件,应购买保险将风险转移,以此减少资产损失。

参考文献:

[1]于新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J].会计之友.2009

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篇9

财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经济活动不断革新,生产力不断提高,财务会计的管理手段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但综合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而且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也发挥积极作用。财务会计为企业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财务会计部门应制定周全的财务政策以及详尽的财务程序。财务政策帮助管理人员建立指导方向,确定并控制参数,为决策者提供一个明确的框架和指导方针。财务程序为财务人员及相关业务、职能部门提供具体、标准的工作流程,为顺利实现经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让财务工作有章可循。近几年来,国内外金融风险事件不断显现和发生,如何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避免和消除可能的风险,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新命题。

二、财务会计在全面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全面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的核心工作,也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导向标,保持风险与收益的均衡,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财务会计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体,在全面风险管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财务会计通过观察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来发现所面临的企业风险,进而评价风险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提高风险管控水平,从而促进企业全面风险管控水平的提高。

1.完善风险考核评价机制。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必须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健全全面风险管理政策,明确企业的风险偏好、风险管理策略、方法以及企业内部各个不同层级的风险管理职责和构架。财务会计部门作为多数企业的风险管理操控部门,必须随之完善风险考核评价机制,风险考核评价机制是风险管理体系正常运行,风险管理政策深入落实到位的有力保障。风险考核评价机制依托于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将风险管理执行的情况及最终结果纳入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中,将有利于增强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和责任感。对风险考核的评价机制溶入职员的风险宣导工作中,完善职员岗前、岗中风险管理制度的培训教育体系,对推动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组织落实全面风险管理的决策,推动风险管理政策的执行,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促使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价值型”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

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善哉,斯言也。在全面风险管理中,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内部运营中,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事故的损害、避免风险扩散。财务会计部门应以财务信息为基础,根据企业整体风险情况建立风险指标监测体系,对照管理层风险偏好,对风险指标设定动态预警标准,风险预警指标应明确计算公式、计算口径、数据来源单位和计算频率。风险预警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财务会计部门应定期对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跟踪和分析,通过对比指标结果与既定预警标准,判断和预测各类风险指标的变化,分析风险发展的趋势,通过不断地完善风险预警方式,整体提升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3.做好系统识别、评估风险。

风险识别是指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连续的识别和推断,分析查找引起风险的原因,预测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风险识别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如何正确识别企业经营面临的风险,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财务会计作为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的归集者,对风险的识别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不同的个体对风险识别的能力、效率都有差异,最终导致风险管理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如不能有效的识别潜在的风险,企业也将面临遭受损失的可能。因此,财务会计部门应运用系统的风险识别方法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环节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定量识别,避免风险识别过程中采用单一定性的方法,过多受到人为知识、技能、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干扰。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判断的过程,估计和衡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的严重程度,是风险应对的依据。风险评估是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步骤,正确评估和衡量风险,对减少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以及减少风险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财务会计部门应从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对风险进行充分、准确的评估,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可能性是指风险在指定时间内发生的概率,影响程度是指当风险发生后,对企业财务、声誉、监管和运营等造成的影响程度。在考虑风险损失的同时也应关注风险带来的机会效益,在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和影响时,也要评估失去机会的可能性和影响。对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评价,以便决定是否保留风险,或者利用技术来减轻或转移风险。

4.提出风险应对策略。

在识别、评估风险后,管理当局要确定如何应对风险。财务会计部门应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评估,对可能存在的机会成本进行估算,从组合角度确定总体剩余风险是否在风险容忍度之内,提出多项风险应对策略供管理当局选择。根据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可以选择风险自留、规避、降低、转移等风险应对工具。风险自留,又称接受风险,是指对风险进行评估后,确定风险在企业风险偏好之内时,不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采取任何措施,而自我承担风险,同时根据市场因素,对产品或服务进行重新定价。风险规避是指当评估风险超出企业风险偏好时,企业为消除风险影响而采取的行动。例如缩小项目工作范围以避免某些高风险的任务活动;通过调整经营战略停止某些经营活动,出售、清算某些业务范围。风险降低是利用风险组合或其他措施防范风险,使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例如建立风险预警、对实物资产分散放置,减轻毁损风险、进行系统化测试、选择更可靠的供应商等。风险转移是利用技术和经济手段将风险的全部或部分影响和责任转移给第三方独立机构,以防止遭受灾难性损失的风险。风险转移通常需要采用合同形式,并为第三方支付费用作为承担风险的报酬,例如保险、再保险、投资于新市场或新产品、业绩奖罚条款、维护保修承诺等。

三、总结

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篇10

财务风险在国内国外的概念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按照各自的理解描述和定义了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毫无疑问是风险管理的分支之一,它是在充分利用前人创造和发展起来的风险管理经验和风险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管理科学。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处理源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的过程,它涉及评估一个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制定与内部优先事项和政策相一致的管理战略。财务风险的来源有很多,包括因短期内不能履行财务义务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因未获得货款而产生的信用风险,对消费者的可分配收入产生影响,并导致与诸如零售商、房地产开发商和制造商的交易恶化的利率风险,投资项目在项目期内的现金流和折现率的通货膨胀风险,海外投资的预期现金流受到汇率波动的不利影响的汇率风险以及借款人的融资风险,等等。所以,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对每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评价之后运用各种措施和方法来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加企业的实际收益,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在管理下持续高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在大型工程方面主要侧重于工程项目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和财务风险研究方法的探讨。关于财务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有:mustafa、member、Zee等(1991)使用层次分析法(aHp)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分析和评估项目风险的招投标阶段风险。在此基础上,Zhang.G、Zou.p(2007)建立了一个模糊层次分析法模型分析合资企业的环境风险以及项目的利益相关者的理性决策的风险评估模型的分析方法。tarekZayed,mohamedamer,Jiayinpan(2008)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了中国公路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国内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模型、策略、评价指标和审计方面对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进行探究。我国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清华大学郭仲伟(1987)编写的《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提出了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风险决策提供依据以及借助各种风险分析和控制方法,以最小投资谋取最大保障的管理活动。

张智勇(1996)最早提出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财务风险包括延迟付款、汇率浮动、换汇控制、通货膨胀等,并提出了一些应对当时经济情况的解决方法。

余娟、祝继高、刘晓宁(2005)在发表的《企业国际化经营中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探析对中国企业的启示》中提到财务风险是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风险,它对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将财务风险划分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营运风险和交易风险,并就这四类风险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进行研究与探讨。

石香焕、唐文彬(2007)借助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工作原理,引进定性评价指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为全面、综合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并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提出了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工作原理确定指标的权重,对人的主观判断进行客观描述,减少了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误导;文章引入了定性评价指标(非财务指标),弥补了纯定量评估模型的缺陷,拓宽了风险评估的范围;通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在对企业财务风险按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隶属度进行层层分解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

钱丹第(2009)在国际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研究方面提出国际工程面临的5项主要的财务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风险、合同履约及合同变更风险、税收法律风险以及换汇控制。

沈亭、王淑慧(2010)借助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工作原理,改进了指标选择的原则与方法,以便更适合其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为全面、综合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并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崔静(2011)在《企业财务管理研究》一文中说明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涵、目的及意义,提出在财务系统运行过程中,运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直接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制订公司风险经营方案。

李永杰(2012)在施工企业海外承揽工程方面进行了财务风险与防范的研究,国际工程项目面临着比国内更加复杂的政治和经济环境,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多种财务风险的考验。要实现海外施工项目良好的盈利水平,就必须充分认识这些风险,通过多种方式增强施工企业自身应对海外风险的能力。

王茹(2012)将中国企业“走出去”即承揽海外工程的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同业竞争风险等,内部风险包括战略风险、整合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经营风险等。

尹嵩(2013)提出在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中,国际工程项目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我国的国际工程项目特别是国际工程承包方面,面临国外的工程承包企业激烈的竞争更是需要不断的发展。

陈永龙(2013)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对策研究,提出企业应重视财务风险管理,识别、评估、处理、持续监督与评审相关的财务风险,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取得最佳的风险防范效果。

张超(2013)专门对国际工程承包项目财务风险中的汇率风险进行了研究,认为作为财务风险之一的汇率风险是任何国际承包工程企业无法回避的风险,汇率风险是双向的,既有风险损失,又有风险收益,但就国际承包工程项目而言,面临的风险损失要大于风险收益。

刘金兰、刘立旺、齐彤(2013)在系统分析价格、汇率、利率、信用、关联交易、税收、会计信息、流动性、资金安全、高风险业务风险等10项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应用多层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海外油气项目的财务风险做了评价,得出税收、价格和汇率风险是目前海外油气项目面临的前3位财务风险,当前的财务风险处于中等略偏高水平的评价,并给出了税收、价格和汇率风险的剩余风险值。最后提出了应对财务风险的策略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