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十篇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十篇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5:47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篇1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独立性;研究

近些年来由于独生子女家庭众多,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造成孩子依赖性强,甚至出现惰性,对从小培养独立自主的性格带来影响,幼儿园是孩子走入集体,融入团队,与人接触的第一步,因而对幼儿的自主独立的性格培养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幼儿教育工作实践的分析研究,提出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格的方式和方法,让幼儿从感知到好奇,从依靠到独立,独立自主的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这些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以及长大后能够独立走向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独立自主发展现状

为得到科学的分析依据,我们通过对幼儿园的幼儿从入园开始进行跟踪调查发现:

1、幼儿进园情况:幼儿在家长陪同下没有哭闹的占12%,家长离开幼儿哭闹的73%,经过老师抚慰停止哭闹的是15%,这说明幼儿在家庭中独立性没有很好的养成。

2、幼儿进餐情况:幼儿自己能独立吃饭的占23%,幼儿需要老师喂的占49%,哭闹不想吃饭的有14%,边吃饭边玩耍的有14%。这表明大部分幼儿不能自己独立进餐。

3、幼儿看图书情况:幼儿自己独立看图书的有22%,和其他幼儿聚在一起看的占45%,根本不看书的占33%。幼儿看书的情况说明幼儿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很差。

通过以上对幼儿园幼儿情况的独立性调查发现,幼儿独立性的培养与发展是不容乐观的。“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立、自理的尝试”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要求的。如何使幼儿在幼儿园中得到身心健康发展的锻炼,培养起来独立自主的性格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幼儿缺失独立性的问题分析

1、家长的溺爱因素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也在不断的加深,尤其是幼儿,只要一哭闹,家长就被迫投降,满足孩子的要求,如一些幼儿与父母走路,没有走几步就喊累要父母抱,这时的父母不是积极耐心引导孩子自己走路,而是主动抱起孩子,这就使幼儿有了依靠心理,他们会随时要求家长满足他们的条件,这不利于幼儿独立性格的培养。

2、物质条件因素影响

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和出行条件,出门坐汽车,高层住宅坐电梯,幼儿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少了,独立自主性格的养成条件就少了,同样一些现成的玩具、图书根本不需要孩子自己动手、自己思考就能完成,这无法锻炼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不可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3、幼儿之间接触与融入的影响

当今家庭缺乏幼儿间的接触和融入,幼儿被禁锢在自己家庭的狭小空间内,无法接触到更多的小朋友,也就不会融入到幼儿世界中,这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害的,制约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三、培养幼儿独立性的研究

1、幼儿园要重视对幼儿独立活动的培养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定要解放幼儿的手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为形成良好个性打好基础。

幼儿入园后,教师是幼儿独立活动的指导者和引导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教师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通过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小手真能干,培养幼儿自己动手的能力,在滑滑梯的活动中,教师应积极鼓励那些主动自己走上滑梯的幼儿和敢自己滑下滑梯的幼儿。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是从幼儿独立活动开始的。

2、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幼儿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要注意创造幼儿独立思考机会,要利用一切时间来丰富幼儿的知识,要不断的给幼儿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从而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如在幼儿早餐吃鸡蛋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小朋友告诉我这是什么啊?”一些幼儿会回答“是鸡蛋”,教师可以继续问:“那有谁知道鸡蛋是怎么来的吗”?引导到鸡这个动物身上来,同时让幼儿尝试自己剥鸡蛋,对剥的好的幼儿给予表扬,再号召小朋友要把鸡蛋全部吃掉,不浪费。幼儿从吃鸡蛋中不但动了手而且还进行了独立思考,获取更了多的感官经验。

3、幼儿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幼儿的最初独立学习主要是模仿,幼儿喜欢模仿老师、大人以及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动作,在这种模仿过程中要激发幼儿的兴趣,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幼儿刚开始会做得不够好,教师要鼓励幼儿一次做不好没关系,要多学几次就能做好,比如:舀豆游戏,就是准备一个空碗及一个装一半豆的碗和调羹,让孩子把碗里的豆舀到另一个空碗里。在游戏活动中让孩子掌握了握勺吃饭的技能,给幼儿独立进餐提供了帮助。这种模仿学习很好地强化幼儿的自我独立意向,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独立能力。

4、家园有效配合提高幼儿独立性

幼儿园教育不是独立存在的,要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家长要积极鼓励幼儿自己穿衣吃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没有惰性,不再依赖父母家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也不能忽视家长以身作则的作用,要做到深入了解幼儿,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鼓励、赏识他们,给幼儿属于自己的天空,让他们大胆朝前走去。幼儿园教师不仅要与幼儿沟通,更应与家长交流,从而深入了解幼儿,可通过家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有目的对幼儿加以培养,从而促使幼儿独立性的确立。

结束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是多方面的,幼儿园要不断改进幼教的方式和方法,不断发掘有效的幼儿独立自主的培养模式,不但给幼儿快乐的童年,更给幼儿良好身心素质的养成,这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武霞.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J].发展,2011(3).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篇2

一、要重视培养幼儿热爱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热爱学习,善于思考。热爱学习,就是明确学习的重要性,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但对于衔接班的孩子来说,要让其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显然有些太深奥,成人应了解儿童的需要,适时地开展一些活动,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时就会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对该事物观察敏锐、记忆牢固、思维活跃,兴趣可引导人发觉自己的潜能,甚至超越能力极限。俗话说:“好的兴趣影响孩子一生。”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浓厚的兴趣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内驱力,把兴趣的兴奋点作为倾听的切入口,捕捉孩子的兴趣所在,激发他们的倾听兴趣。孩子能具有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就能为一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当然,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家长也要引起重视。首先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思考的氛围。在家庭中,营造思考的氛围,对孩子形成独特的个性,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父母不能因为孩子从小不懂事,什么事情都由父母包办。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完整、独立的空间,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世界和空间。其次,家长要呵护孩子的好奇心。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父母应努力开拓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还要经常以商量的口吻进行探讨式的协商,留给孩子自己思考的余地,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不管孩子的想法是否合理,都要给孩子一个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这样,对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二、要注重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特别是早期阅读,幼儿园要在课程安排上加入了这一方面的训练,这会为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做好准备。首先,要将早期阅读渗透到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中。如区域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中都可以渗透早期阅读,引领幼儿走进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对于一些益智方面的读物,要加强对幼儿的启发、引导,培养幼儿多动脑筋,善思考的良好品质,既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满足了幼儿对游戏的渴望,又很好地融入了早期阅读的内容。

当然,良好的看书、用书习惯离不开幼儿家长的培养,家长朋友们在此期间可以每天和孩子一起看书或规定一个看书时间让孩子逐步养成读书好习惯,孩子将终身受益。首先,家长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读书的榜样。如果父母在闲暇时经常看看书,孩子不同程度地会对书产生兴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要为幼儿筛选合适的阅读材料。对于没有鉴别能力的幼儿来说,我们要为他们把好第一关。选择合适的材料是幼儿早期阅读的基础,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选择一些色彩鲜明、形象直观、深入浅出、富有教育意义的图书。

三、要重视培养幼儿专心倾听的习惯

学会倾听是一种很重要、很好的学习方法。刚入学的幼儿注意力持久性差,听不出重点,幼儿园老师要想很多办法来吸引孩子,强调重点。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幼儿倾听兴趣,特别是大班幼儿爱听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的童话、故事和寓言,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人物和事件,常使他们全身心倾注。其次,可以运用小组方式,引导幼儿探究、学习和倾听。大班幼儿已经逐渐学会了合作,在合作中他们学习交流,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活动氛围。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而且能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

为了让孩子很快地适应老师的教学,我们也可以让家长配合幼儿园练习幼儿听的习惯。家长可让幼儿听一些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儿歌磁带等,当孩子听完故事后,可以提几个问题考考他,或者让他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一遍故事等,这样既检查了他的倾听情况,又发展了孩子的语言,一举两得。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幼儿倾听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四、要重视培养幼儿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和习惯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把孩子当宝贝一样珍藏,为孩子包办一切,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们什么。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孩子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温驯的工具是会被社会所淘汰的。而幼儿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幼儿园方面应注重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如教师可以要求幼儿按要求准时入园,不迟到,知道有事有病时要请假;能够将自带的衣物整齐地收放在固定的地方;学会与同伴合作,认真完成值日生工作等。当然,在培养幼儿独立性方面一定要因材施教,因为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切不可急于求成。

当然,幼儿的独立能力并不是只在幼儿园中经过教师教育锻炼就行的,他们生活中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因此,我们需要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们的理解和配合,和家长统一思想,以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要让家长放手让孩子去劳动,让孩子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当父母回家了,为他们拿拿拖鞋;吃饭时,发发碗筷;父母在扫地、洗衣时,可以帮忙拿拿簸箕、肥皂之类的东西。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我们父母可以及时的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谢谢!”“你真棒!”等,既培养了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意识和能力,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孩子与父母的感情。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篇3

关键词:独立性幼儿家长亲子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222-01

当今社会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均以成绩作为第一要素,许多家长只顾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在我们工作实践中这样的现象就时刻发生。如:刚上小班的孩子来院时,独立性很差,不能自己用餐、自己入睡、绘画时不能独立完成作品、不能独立解决游戏中的困难等等,父母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独立能力弱,而是交代老师多帮助孩子,多照顾孩子。由此可见家长对幼儿的独立性的培养势在必行了。

1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教育指导能力

1.1提高家长对培养幼儿独立性的认识

在每一个新学期到来,我必须召开全体家长会,在会议上一再强调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大量的具体实例,引发家长对独立性培养的重视。在此,我会用一个就发生在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的事例来让家长去思考,小小的一个故事就足以让家长深思了,孩子天生具备这种独立性,是谁一点一点地给孩子抹杀的呢?并为更好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我们还邀请有关专家来院进行专题讲座,让家长对独立性的内涵、意义有更好的、全面、系统、正确的了解。

1.2重视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指导

由于家长的知识层次、自身素质存在的差异,也影响着对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我们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文化选择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分层指导,使家长认识到只有幼儿的独立性得到全方位、多方面的发展,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人。

在实施过程中,对积极配合的家长,要求他们做“有心人”不断分析、总结、形成家教经验,写感想、写心得的方式向其他家长传授经验;对配合一般的家长,我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利用接送孩子的时机与他们交流,使他们改变认识,再对他们提出培养幼儿独立性的具体内容、实施计划和措施。

2指导家长掌握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正确方式

2.1运用亲子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园共育是实现教育统一性的有效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如亲子活动,亲子活动犹如家庭教育中的新型的“立交桥”,家长们通过亲子游戏也充分认识到幼儿时期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是家庭教育中的重点,让家长明确了今后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以促动孩子的各方面的发展。如:我们班事实有效的开展了一次亲子活动,活动地点是家,活动指导人是家长,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能让家长能更好地在家与孩子进行亲子互动,我们在活动之前为家长打印了详细游戏方案及家长的调查问卷,以反馈表格的形式在活动之后填写。家长认真实施亲子游戏方案,详细记录活动过程和孩子的表现,写出深刻的反思和体会。教师充分了解家长对活动的评价,有效促进了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双向沟通。

经常开展有意义的亲子活动使大家真正觉得班级象一个大家庭,家长有了家庭成员般的归属感,乐于参加活动。孩子和教师关系、家长和教师的关系更加轻松和融洽,使年轻父母的家庭教育理念有更上一个台阶。

2.2大胆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的独立性是怎么培养的,是在实践当中培养起来的。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他有这种独立愿望,家长就因势利导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独立性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但事实表现幼儿在家庭中能达到的要求的很少,因此,我们经常组织家长观摩幼儿的半日活动,观察了解幼儿在幼儿园自理能力的发展情况和教师培养方法。观摩结束后再一次强调家长要重视孩子独立意识的萌芽,对孩子有能力的事绝不包办、代替,尽可能地放手让孩子去做,并及时给与鼓励、支持和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2.3尊重孩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自己做主的能力

独立思考、自主做主的能力是独立性发展的较高层次,现在的孩子虽然都很有个性,但他们缺乏独立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因此,我们利用各种形式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尊重孩子的异想天开和自作主张,鼓励孩子的“求异”思维,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积极启发他自己寻求答案。当家里决定一件事,可征求孩子的意见,并重视孩子的观点。

3家园共育调查问卷的结果及分析。

在独立性培养的前后,我从小班到现在的大班,分别对部分幼儿进行了独立能力的调查,作为教育成果的依据(如表1)。

结果分析:从调查和统计中可以看出,幼儿独立性发展的水平的变化是十分显著的,在家庭中孩子的独立能力的表现得到很大的改善。可见家园共育幼儿的独立性是可行的和有效的,但同时还要极少数幼儿还未能达到目标,原因之一是个别家长配合教育不够,认为自己工作忙,孩子的这些能力将来长大了自然而然会的,不需要教的。原因之二是教师指导工作做的不够,还有待于进一步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总之,幼儿独立性的培养关键在于坚持,作为从事幼儿教育,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家长将这一教育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为新世纪培养出创造型、开拓型的栋梁之才。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篇4

关键词:独立性幼儿园家庭引导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38-01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一个人的成功,独立性对人一生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独立性是基本素质之一,独立现代社会独立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身上暴露出的弱点也越来越让人忧心,懦弱胆小,娇气自负、依赖性强,懒惰浮躁,自私霸道,因冷漠缺乏爱心,有些家庭当中的孩子因为教育有问题,而走向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家庭幼儿园学校在孩子的教育上应越来越重视,要具有忧患意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独立性就是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本文对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所谓独立性,是指遇事有主见,有成就动机,不依靠他人,自觉的有目的认知或行动的一种个性心理品质特征。它伴随着勇敢自信、认真专注责任感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幼儿随着身体的发育,活动范围的扩大,了解和探究的意识越来越强,喜欢自己探索这个世界,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愿意自己去独立尝试一些事物,我们就要因势利导抓紧幼儿这个时期独立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让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着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有时他们做的可能不是很好,但是家长和老师千万不能打击幼儿积极性或越俎代庖,我们要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做,随时给予鼓励,让他们在独立做活动中感受做事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这就增强了他们独立做事的积极性,同时对他们做出的努力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创设一个愉快,宽松的氛围,逐步培养他独立做事的习惯。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个别幼儿常常会说:“老师,我不会”“老师,你给我画”。或“XX,你给我写”。这时老师往往会采取责骂的方式,这样,小朋友更不敢动手去做,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做,并要给予鼓励,做不好不要紧,反复练习慢慢就会做好了,幼儿刚开始学习,肯定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是幼儿正在努力学习,不能采取责骂、讽刺、挖苦等手段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有巨大潜力的幼儿在讽刺、挖苦中从此陨落,而要鼓励他,让他独立完成任务,这既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又培养幼儿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引起幼儿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采用引导的方式鼓励和指导幼儿进行探索学习,不要急于告诉幼儿答案,而要告诉幼儿问题的规律,鼓励幼儿自己思考、自己动手操作,从而加深幼儿的认知效果,对知识被动的接受容易形成幼儿的惰性和厌学心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主动地探索学习,这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了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迷惑到顿悟,自己解决问题,会给幼儿带来成功感,不必依赖成人督促的压力,逐渐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习惯。指导者家长和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教给幼儿操作和思考的方法,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幼儿,注意对幼儿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的倾听孩子,尊重孩子的感受和要求,以商量的语气而非命令是鼓励而非挖苦,认真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人格。

3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选择游戏的内容和方式,自己处理游戏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老师加以引导和鼓励,有时老师只是游戏的旁观者,让幼儿自己尽情发挥想象力,独立完成游戏,只有幼儿遇到危险时,才来参与制止,游戏活动中,幼儿是快乐的,游戏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去处理问题,自己按照自己想象力做游戏,这不但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而且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幼儿可以通过模仿、想象、动手操作,形成各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发挥自身的潜力。

游戏过程中药注意目标和设置,要注意个体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其次要注意游戏环境的创设,教师在游戏区提供丰富的材料,为幼儿创设广阔的空间,解决幼儿的手脚和头脑,让幼儿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4家园共同合作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篇5

一、积极扶植,爱护幼儿的独立性

我们要培养儿童的独立性,首先要改变陈旧的教育思想,正确认识教育的对象,要尊重儿童,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儿童,要求教师把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独立的人来看,从小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为此,我们必须在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改革幼儿园一日活动,改变陈旧的传统模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要改变对幼儿管得过死、过严,一切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做法,解放儿童,使他们有更多的自由,独立自主地做游戏,玩乐。

幼儿的独立性与创造力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独立性是孩子有良好个性品质的最好体现,是培养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条件。早在20世纪初,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培养创造力必须对儿童实行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是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谈,幼儿有问的自由;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去扩大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一些空闲的时间干一些他们高兴干的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表明: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对儿童实行六大解放,使儿童真正成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成人的附属或木偶。这对指导当前幼儿教育改革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幼儿独立性的研究有深刻的启示。

孩子从哇哇落地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在积极的、主动的探索着周围的对象。随着脑髓的发育,孩子有了要求独立的愿望。一岁孩子从母亲手中抢剥糖果吃,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喜欢独立走,不要大人携扶,不到两岁的孩子要自己拿勺吃饭,三四岁的孩子把妈妈梳好的辫子拉掉硬要自己梳,不喜欢爸爸用积木搭的美丽壮观的高楼,对自己打出歪歪斜斜的小房子却感到满意。干什么事情总是说:“我来,我自己来……”孩子的这种要求自己来,不愿意接受别人帮助的行为表现,是很可贵的独立性的精神,也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必然规律。儿童随着机体的生长发育,要求独立已成为他们身心发展的迫切需求,只有对这种需要有足够的认识并予以支持和满足,孩子才能比较顺利的发展成长。因此,教育者必须十分珍惜爱护孩子的这种需要,不失时机的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在因素,激发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

有一部影片《背起父亲上学》,描述了一个农村孩子石娃的生活经历,他从小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有着自强不息的独立性,他尽一切可能赡养老人,有承受一切困难的勇气,石娃的感人事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独立性”是在特殊的环境下形成的,有了这种品质,他长大后才有信心战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坚强的生活。

二、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发展独立能力的机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的频繁、复杂,对个人自立于社会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要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发展独立能力的社会。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劳动、日常生活来培养幼儿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的选择玩具,独立构思,自由的选择同伴,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发展游戏的情节,孩子才能玩的主动积极,有兴趣。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由此得锻炼。例如,幼儿玩过家家,孩子们把各种瓶盖当饮具,里面放上撕碎的彩纸,高兴得到老师面前说“老师尝尝我做的饭。”如果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是很高兴的。智力通过双手精细灵巧的动作激发出来,会增强其自信心,产生“我能行”的自豪感。

三、引导孩子体验成功的欢乐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篇6

关键词:重要性;误区;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自主性学习已然成为对学生的一大要求。那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就要从小抓起。幼儿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的定性时期,所以,在幼儿时期就促进其自主性的发展,能够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现在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是极其迫切的,相应的教育机构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展开相应的活动,为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全面地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帮助幼儿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将来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自主性培养的重要性

1.幼儿的自主性发展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培养

通过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可以加强幼儿的自觉性的培养,

帮助幼儿建立一种独立的人格,让幼儿学会自己做决定,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可以让幼儿了解到自身的责任,能够学会担负起自身的责任,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动手、动口的能力。

2.幼儿的自主性发展能够激发幼儿的潜能

通过幼儿自主性的培养与发展,可以让幼儿自主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从而可以从中发掘出幼儿的潜能,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最大能力。通过老师和父母的积极引导和正确对待,可以让幼儿积极地投入到一项活动当中去,从而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自主地解决问题,从而让幼儿认识到自己,意识到自身的潜能。

3.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可以让幼儿更加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通过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可以让幼儿学会独立地思考、独立地活动,提供了幼儿自主发展的空间,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幼儿的适应性,可以促进幼儿去自主地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提高幼儿的自我发展与进步的能力,为幼儿将来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帮助其逐步地适应今后的生活、工作与学习。

4.通过幼儿自主性培养可以提高幼儿的各项能力

通过幼儿的自主性发展,可以让幼儿做到自主性地、独立地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就会促进幼儿学习各项技能,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能力,同时促进了幼儿的各项发展,帮助幼儿能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各项能力。

可见,幼儿自主性发展活动的展开,对于未来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所以,在现在的幼儿教育中,加强幼儿的自主性教育是极其必要的。

二、幼儿自主性发展的误区

虽然幼儿自主性发展是现在幼儿教育的一大要求,但是,由于过于急切地展开此项活动,使得在实施过程中,显露出了较多的误区。

1.误解了自主性的意识,造成过度放任

自主性虽然是指让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相应的活动,通过自己独立的判断来做出决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能够放任幼儿不管不顾。所谓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是指在父母或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幼儿能够自觉、主动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决定自己的活动方向。但是,在自主性培养过程中,许多家长却误解了这个意思,导致过度放任幼儿自由,使其产生了反效果。

2.过度注重形式,忽视了自主性的实质

在现在的幼儿自主性培养过程中,老师过度重视自主性开展的形式,但实质上,并没有帮助幼儿培养其自主性。虽然一面提倡幼儿要自觉,要主动,但另一面却仍然和传统教育一样,并非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群体,而是以一个领导者、指挥家的身份进入幼儿的游戏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仍然是在指挥下进行活动与学习,是在压迫下展开活动,试问这样怎样能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呢?

3.忽视了幼儿的精神世界的自主性培养

在进行自主性培养时,虽然模仿了美国等教育方式,采取了许多的措施,但是,这个过程中,老师太过于注重形式,忽视了幼儿的精神世界的自主性发展。在幼儿的思维当中并没有形成自觉、主动的意识,并没有真正地接受“自主性”这个概念,仍然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进行生活与学习。

面对以上误区,我们一定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积极地改变现状,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发展,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从而促进幼儿的高素质发展,为社会的人才培养打好基础。

三、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策略

1.提高老师的自主性教育观念,提高自主性教育质量

对于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开展,我们一定要改变老师的教育观念,让老师认识到要以幼儿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改变他们的教学态度,改变他们的领导者的身份,促进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与生活中,促进老师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来进行幼儿的教育。同时,老师一定要能够尊重幼儿,要鼓励幼儿独立,减少对他人的依赖,促进幼儿的独立思考,充分给予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充分交往的自由。

2.改变父母的教育观念,加强幼儿的自主性发展

除了老师,幼儿的又一大启蒙者就是自己的父母。因为现在的独生子女很多,父母在面对自己小孩的教育过程中,总是将小孩当作“祖宗”一样“供奉”着,使得幼儿产生了对父母的极强的依赖性,丧失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了许多青少年犯罪事件。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现在的父母的教育观念,减少父母对幼儿的过度保护,促进幼儿的独立性,加强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来自父母的帮助,自行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可以更加适应于将来的生活。

3.创设相应的情境,充分利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

要从根本上加强幼儿的自主性,我们一定要能够充分地利用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将幼儿自主性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而且,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其能够从根本上加强幼儿的自主性发展。这样能够促进幼儿更加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与生活中。

4.通过鼓励来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发展

在幼儿的自主性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与鼓励相结合。在幼儿自主进行思考的时候,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老师和父母都要能够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才能够为幼儿建立信心,促进幼儿能够保持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促进幼儿的自主性的发展。通过鼓励,可以让幼儿在自主性的发展过程中及时地获得肯定和认可,这样可以让其感受到成功,从而推动其自主性的不断培养。

5.提高幼儿心理自主性

自主性的发展,是一种品格,是一种内在的品质,所以,在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只把它当成是一种任务,只在形式上进行。老师一定要注重幼儿的心理上的自主性培养,促进幼儿从精神上就能够拥有自觉性、主动性。那么,在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发展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能够做到加强幼儿的心理教育,促进幼儿真正的自主性的品质。

我相信,如果我们在幼儿的教育中做到以上几点,一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幼儿的自主性培养,从而为社会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人才。

幼儿的自主性培养不仅是教育的需求,更是幼儿成长的需求,是幼儿将来能够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的需求,是能够成为真正有用的人的需求。所以,加强幼儿自主性发展是极其重要的。那么这就需要老师、父母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幼儿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推动我们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篇7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大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30-01

幼儿大班是对幼小衔接所设置的过渡期,构建完善的幼儿大班教学模式变得尤为重要。完善幼儿大班教育模式有助于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模式转变,增强学习适应性。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目前我国的大班教学出现片面性、过于形式化等问题,因此,探究幼小衔接理念下的幼儿大班教学模式成为理论和实务界的热点。

1幼小衔接理念及其断层分析

幼小衔接是指从幼儿园向小学转变的过渡过程,也可以称之为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转变的准备阶段,幼儿大班的作用就是起到这样的缓冲效果,使幼儿能够在读小学前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首先,是教学方式的不同,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以游戏为主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较粗浅。而小学教育是以严谨、抽象的课程教学为主,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体系。其次,是课程时间安排的不同,幼儿园教学主要是每天的课程学习时间在1~2个小时,其他时间属于灵活的活动时间,而小学教育则是每天保证4~5个小时上课,同时每节课45分钟。最后,是要求的学习能力不同,幼儿园教学是以形象的模拟和玩游戏使学生掌握知识,而小学则是以重复练习获取知识。

2幼儿大班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班课程设置过于片面化、形式化等,导致了大班不能起到幼小衔接的缓冲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班的设置过于形式化,包括在课程内容、教课形式等方面。大班教育出现的普遍问题是过于重视形式的过渡,而忽略了实质的衔接。目前的大班仿照小学的教育模式计,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发展阶段。导致只有效率没有效果,虽然严格按照上课时间、增加了课程量等,但是到了小学还是不能真正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其次,大班的课程设置知识量较多,学生真正进入小学以后对学习失去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真正在接触到没有学过的知识时,出现学习能力下降,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班提前对学生进行小学教育,目的是为了使其提早接触小学的知识,促使其提高对小学课程学习的适应性,但是结果却适得其反。

最后,仅重视学生的生理变化,不重视心理及实际学习习惯的调整,不能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下看待问题。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并不是两个独立的阶段,而是相互联系的。两个阶段存在交叉重合,因此,应真正根据学生心理的变化过程设置相应的大班教育模式。

3幼儿大班教学模式相关建议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的主要问题,针对构建完善的幼儿大班教学模式,提出相应的对策供参考。

3.1重视系统培养,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量的增加

目前的大班教学在认识上出现偏差,过于注重课程量的增加。出发点是通过提前进行小学课程的教育,使学生在进入小学前接触到将来要学习的知识,从而增强其适应性。但是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学生进入小学后,因为已经学过部分知识,而出现学习倦怠,缺乏学习兴趣,失去对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从而在后期出现未学到的知识时,不能充分掌握;另一方面,单纯增加知识量,不进行教育方式的改善。这导致的结果是,使用幼儿园松散的教育方式传授小学系统严谨的知识内容,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准确掌握知识,形成错误的知识体系。从而进入小学以后,较难改正原来掌握的不准确的知识,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因此,应该注重全方位的培养,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全面改进,使学生不仅从知识上,同时,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上真正做到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3.2去形式化,培养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当前的大班课程设置为了达到与小学教育模式的吻合,普遍在形式上争求与其相似,比如上课时间、课程知识等等。但是这样的模式往往容易使大班没有起到相应的过渡作用,反而使学生提前进入小学,幼小衔接的断层更加严重。

因此,本文认为应该从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入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这种小学前的准备教育相比于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更为重要。比如培养幼儿的坐姿、握笔的姿势、根据铃声上下课、形成上课规律等。另外应该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加强幼师的培训,使其在大班教学时摆脱松散的教学方式,而是传授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小学的学习。

3.3培养学生自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方式是每个学生有一个教师一个培育员,专门对幼儿的衣食住行进行全方位的看护。而小学只有几个任课老师,每天只在讲课时间见面。学生在小学出现的问题都应该学会自己解决,独立思考。因此,在大班应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独立生活、独立完成任务等。

4结语

提高学生在幼儿园向小学的转变过程中的适应能力,有利于为其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打好坚实的基础。幼儿大班在幼小衔接中起到过渡作用,应去形式化,真正从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入手,构建完善合理的幼儿大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沙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冷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8.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篇8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对儿童创造能力的全面开发,着重于创造思维和创造行为的培养,其主渠道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出发,挖掘教育活动内容中的创造教育因素,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期是孩子发展的最佳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大,好奇心、求知欲都很旺盛,模仿力也很强,普遍具有创造的智慧活力。在这个时期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有助于幼儿当前的学习和发展,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儿的创造性想象是幼儿创造行为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而且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学习和探索科学。及时适当的培养,能让他们在内部需要和愉快的情况下学习,以满足、保护、引导、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从而使他们成长后对事物产生并激发探索精神,进行创造行为的发展与培养则是幼儿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措施

1、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1)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支柱之一。教师要有一颗“关爱每一个孩子”的心,要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理解孩子的需求。教师应明确自己在幼儿活动中的角色并非是领导,也不是权威,而是幼儿的帮手和支持者,其主要任务是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他们创作,却不可因此去支配幼儿或干预他们的决定,更不是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去做。

(2)建立互助、友爱的同伴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因素。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文明礼貌、友好谦让,在游戏中互相协商角色、互相交换玩具等,这些都为活动的继续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和集体教育,建立互助、友爱、和谐的同伴关系,使幼儿生活在一个安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从而在集体中获得全面发展。

2、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教育环境

(1)营造一个让幼儿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充分参与的教育环境。可布置色彩鲜明的幼儿室内外环境,墙饰、活动区角有富有美感的意境及幼儿作品,让幼儿在这种多方位的可听、可感、可想的氛围中被感染、被熏陶,萌发创造欲望;给幼儿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和余地,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并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去想象,发展创造力。

(2)营造一种鼓励幼儿发展创造性的心理氛围。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并有兴趣地欣赏和观察幼儿的探索行为,不轻易指责幼儿的好奇、好动,不用“这样不对”、“那样不行”等命令来扼杀幼儿的求异创新意识。可经常在区角投放一些材料,供幼儿随意摆弄,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使幼儿可以充分地交流、表现和创造。

3、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能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必须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他们开始重视对幼儿各种素质的培养,同时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纽带,要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家长会、家园共育栏、教师与家长交流等形式,向家长渗透新的教育理论,促使家长与教师形成家园教育共识;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有度量地接纳孩子与自己不同的看法。同时,要敢于放手,善于鼓励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对孩子的一些探索能力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当孩子不能提出问题时,主动地给他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孩子思考等等,这些都为我们的课题实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能力

(1)为幼儿提供创新活动的各种条件,包括提供场地、时间、材料等。在创新活动中,不轻易干预幼儿的活动,用侧面引导、直接指导的方式鼓励幼儿独立地、创新地开展活动。

(2)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内容。在活动内容方面,针对实验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发展幼儿创造性能力方面的活动内容,循序渐进地实施创造性能力培养,尽量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纲要》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指出: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实践中,我们整合了艺术、科学、语言等五大领域各学科教学活动的各项资源,激活了幼儿的创新潜能。

二、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方法

1、引导发现法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有趣的、可供幼儿探索的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发现矛盾、现象和规律,使幼儿习惯于究原因、寻依据、提异议,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2、情境激励法

在活动中,可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幼儿观察、理解、体验学习的对象,使幼儿获得情感体验和实际经验,提高相应的能力。通过老师设疑,启发式提问,能让幼儿开动脑筋,从多种角度考虑问题,运用想象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

3、尝试体验法

在活动中,教师可设计具体的问题、矛盾、困难等,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教给幼儿科学的使用方法,积极引导幼儿大胆动手、独立思考,让幼儿在创造性地解决它们的过程中学习,让幼儿自己去尝试错误和体验成功,以此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我们各班都开辟了活动区角,幼儿园还开设了创新思维训练实验室,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的个别需要,满足幼儿动手探索的欲望。

4、师幼互动法

在操作活动、表演活动、生活活动中,要引导幼儿亲身参与,直接感知和感受,通过与教师、与同伴、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

5、比新评价法

要更新幼儿的评价标准,创造教育强调的知识观是“现成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方法”,教师不能以做的“结果”的好坏来评价幼儿,而应以做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新、奇、异来评价幼儿。

三、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1、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实施有利于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指导方法:①提供生动有趣的物体,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②引导幼儿不断观察,挖掘幼儿的创造潜力;③利用丰富多彩的材料,激发幼儿创作灵感;④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拓宽创造之路;⑤运用典型激励的作用,促进幼儿不断创造。

2、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集中思维训练的方法:一是归类法,向幼儿提供画有常见物体的卡片,要求幼儿进行分类(如分树木、蔬菜、水果、家禽、野兽等)并说出分类的理由。这样的分类标准还有许多,如颜色、形状、季节、用途等。二是排除法,找出混在一堆东西中不同类的一个,即把这个异类物排除在其他同类东西之外。三是类比推理法,用图形、数字等呈现排列的规律性变化。

3、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①提问的设计:开放式提问是故事教学中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且提问的设计应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注意层次性及多角度地进行提问。在有些活动中甚至可形成师生间的双向提问,不仅产生了互动效应,而且较好地引发了幼儿思维的开阔性。②情境的设置:情境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所设置的情境目的性一定要明确,有利于幼儿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③民主氛围的创设:教师为幼儿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创造机会,鼓励孩子大胆地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创造性的表述。

4、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区域活动不仅是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有利于幼儿注意的集中、记忆的保持,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也有利于幼儿获得自信心与成就感。活动中主要可采取以下方工:营造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引导幼儿一材多用、综合运用,培养幼儿的多向思维,树立创新意识;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帮助幼儿在操作中解决问题,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师幼、幼儿之间互动,激发幼儿再创造的欲望;

5、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游戏是儿童内部动机驱动产生的,表现了儿童对周围环境个别的、独特的反应,游戏是儿童天然的自我表现活动,它与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分不开。优化游戏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前提;其次,要给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的机会;再次,游戏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幼儿的特点,并根据幼儿的年龄来选择、设计游戏活动;第四,要给幼儿进行创造留有充足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2]叶立群《幼儿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8版。

[3]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教育报,1999.6.16。

[4]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1919。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篇9

关键词:幼儿园良好学习习惯日常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凡人生所需要的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句话道出了幼儿期是培养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如果能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他们受益终生。如何才能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幼儿教育的“圣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我们明确了目标,找准了方向,提供了依据。下面就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与心得体会。

一.培养幼儿专注的学习习惯

幼儿期养成良好的注意力,是长大成人后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但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很难专心致志地去做某一件事情,经常半途而废。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把这种“活泼”的天性逐步导向“专注”习惯。比如:让孩子养成在手工制作活动中,要认真完成一件作品,做到有头有尾,不半途而废;在孩子专注搭积木时时不要无意义的干扰孩子,让他专注完成这项工作。同时教师应严格要求并经常提醒幼儿在活动中一定要用心听倾听,聚精会神,不要作小动作,更不要说话影响别人,久而久之幼儿专注力就会有所提升。

二.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帮助孩子在遇到陌生环境或问题时,能更好地应对、解决。首先我们要给孩子营造开放、宽容,民主,尊重的氛围:其次要讲究提问的策略,并给予幼儿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同伴间讨论以拓宽思路。比如在阅读绘本《最好吃的蛋糕》时老鼠兄弟要用大饼做蛋糕,我就会让幼儿思考“如果你有一个大饼你用什么方法把它变成蛋糕?”幼儿可以发挥想象力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把巧克力融化后放在上面,再用水果等进行装饰。”还可以请幼儿讨论“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做蛋糕呢?”通过这样的方法即培养了幼儿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又培养孩子活跃的思维,可谓一举两得。

三.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学习习惯

“读书破万卷”,从小养成孩子爱读书的好习惯不但可以丰富孩子课外知识,一本好书还能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培养孩子正确的德行,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昵?首先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我们班创设了舒适的阅读区,在里面摆放了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书籍,他们喜欢的靠垫,地垫努力营造有趣味的阅读环境。其次图书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内容丰富,画面优美,文字简短,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为了激发其阅读兴趣,调动其阅读的主动性提高幼儿的积极性,组织幼儿“演一演”“讲一讲”“画一画”;在每周周末我还会要求幼儿给家长讲述故事,并请家长将内容记录到卡片上并配上幼儿自己的绘画,制成我们的班级自制图书。并且我园投放了大量与我们主题活动有关的绘本,还开展了“启蒙阅读”教学活动,更好的促进了班级良好阅读氛围的形成,提高幼儿的阅读积极性,培养主动读书的意识。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命运,幼儿是一张白纸,你引导他画上什么,就是什么。让我们用自己的爱浇灌这些幼苗,鼓励他们,理解他们,宽容他们,保护他们,让他们养成受用一生的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山东教育》赵攀,杜长娥.2000(18)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10

[3]《幼儿@工作规程》[Z].2016.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篇10

一、培养更为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

首先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非常重要。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大大班要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虽然孩子经过三年多的集体生活,在自理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普遍存在着做事拖拉、不爱整洁等毛病。于是我们就时时提醒幼儿准时入园,不迟到和无故缺席,抓紧课间10分钟休息时间解大小便,能较快地吃完午点,不影响安排好的活动,用给小学生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特别针对平时做事拖拉,不拘小节的孩子,要求他们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其次让幼儿学习模仿小学生的自我服务劳动。在"走近小学"的活动中,幼儿逐步学会了背书包,卷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每周我们都定期检查,持之以恒,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孩子在学习兴趣和能力上的差距很大,有些孩子思维敏捷,反应快,学习兴趣浓厚,可也有些孩子多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爱动脑思考。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走进小学,应将目光投向那些能力较弱的孩子。首先从倾听习惯入手,通过听故事、儿歌、古诗等,让孩子从最自然的方式开始接受并模仿。在教学时教师注意语言的精炼,提醒幼儿听清问题,根据问题回答。帮助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幼儿组织语言,让他们消除紧张心理,逐步学说、会说、大胆说。做练习题时采用先统一倾听老师读题后再动笔的要求,并逐步减少重复读题的次数,帮助幼儿养成专注倾听的习惯。同时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在图书角提供书籍,鼓励孩子大胆表达。中午开展"故事会"活动,在倾听完故事后让孩子来复述故事,鼓励孩子把家里听过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对于那些能力强的孩子,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的思考能力,在活动中多设疑、设困,鼓励幼儿大胆地思考,培养发散型思维。面对象班级中的"小问号"们,在回答他们问题时先卖一下关子,让他自己去想,这样会比大人搜刮肚肠满足其好奇来得更有效。在一学期的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围绕"爱听"、"会读"、"勤思考"、"善表达",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

三、储备必要的知识经验

从幼儿园到小学,正规的课业学习取代游戏成为孩子主要的活动方式。数学和语文将成为孩子主要学习的科目。所以在入学前,认识汉字是很必要的。因此可以每周安排一次生动有趣的识字教学,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儿歌中学习汉字。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逐步积累常用的汉字如:利用评比栏、请幼儿分发课本,让幼儿认识同伴的名字。再如利用活动区,让幼儿认识标题字;利用晨间和中午的时间指导幼儿书写自己的名字,和少量学过的汉字。这样的学习方式使汉字不但没成为幼儿的负担,而且激发孩子学字的兴趣,很好地与小学一年级语文衔接了起来。

小学的数学是从最简单的计数和运算开始的,许多在幼儿园学习过的10以内的组成和加减运算在小学还要学,如今小学的数学教学十分注重对孩子思维能力和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开学初就把计算教学的要求认真定位。如:"在幼儿园数学的基础上略有提高,重点训练幼儿逻辑思维能力,面向小学,突出衔接。"对计算教学的内容进行系统地安排,增加一些相应的内容。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采用直观的图示运算向抽象地数学运算过度,重视让幼儿把单纯的运算,排序运用在游戏和生活中。利用午间让幼儿练习口头叙述的应用题。为了更好地与小学数学衔接,还可以选择一些课外补充练习,如:《学前准备100题》,作业单等,让父母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指导完成,通过多方面提高了幼儿的计算能力,照顾到个别差异。

四、增强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幼儿参与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进入小学后,仅从兴趣出发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有时难以奏效,因此,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入手,使其对任务的责任心为活动的动力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们加强了值日生的运用范围,使每位幼儿一周内都有事情做,在值日生栏目中不仅任务交代明确,而且随时了解幼儿的任务完成情况。我们还尝试着培养一些组织能力强的幼儿担任组长、检查员。在临近期末时为了激发幼儿的上进心,每天选出一位幼儿进步最大担任小班长,告诉他们小学里的好孩子能当班干部,激发幼儿的荣誉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另外,进入大大班后,我们经常布置一些任务让幼儿回家完成,我逐渐改变以前写通知的形式,让孩子当小传令兵,把回家所要完成的课前准备和任务转达给家长听,这样既加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又能够锻炼幼儿准确转述他人意图的能力,以便入小学后,孩子们就清楚地向家长传达学校信息,并能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

五、养幼儿大胆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