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补课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7:16

教育补课的问题篇1

关键词:有偿补课;教育公平;学业负担;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001-02

一、教育部六项禁令出台

2015年7月6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的通知》(下称《禁令》)公布,六项禁令,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校教师参与有偿补课,《禁令》指出,有偿补课违背素质教育理念,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并有损师德,滋生教育腐败,必须严厉禁止。此后,很多地方性治理措施出台,还开通举报电话,严惩顶风作案者。我国为何非要下大力气禁止有偿补课然?教育部最新《禁令》颁布能否解决问题?是否有更好的治理办法?本文试图解决以上疑问。

本文提到的学校、教师、学生如无特别说明,均指中小学校、中小学在职教师、中小学生。

二、有偿补课的危害与成因

(一)有偿补课的危害

有偿补课冲击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部分教师为了赚取补课费不好好上课,引诱甚至威逼学生参加自己的补课班;无法补课的副科目任课教师嫉恨有机会补课的主科目任课教师,相同科目任课教师因抢夺补课生源互相仇视;家长望子成龙因参报各种补课班加重经济负担;教师从事补课收益可观同时隐蔽性强,存在偷税、漏税问题。

另外,对于最大利益群体――学生而言,有偿补课主要有两大危害:

1.加重学生学业负担。有偿补课与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学生不仅要在正常在校时间苦学,节假日甚至双休日、周内晚上还要参加各种所谓“培优班”,参加补课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对家长、教师、学校和升学压力的不情愿屈服,只有少数是自愿参加。

2.有损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一般包括入学机会平等,受教育过程条件相对平等,教育效果相对均等。本文主要指教育过程中资源的公平享有。有偿补课是市场经济行为,属于正式学校教育外“买来的”教育资源(主要指师资资源),通过集中优秀教师队伍,给“付费”学生进行小班甚至是一对一授课。只有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可以获得这种资源,对没钱参与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教育不公平。

(二)有偿补课的成因

有偿补课屡禁不止,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一方面,我国在职中小学教师工资偏低,易被有偿补课的可观收益吸引;另一方面,学生家长经济条件转好又乐于花钱让孩子有更好前途。这样,供求双方一致催生了有偿补课。

同样,对于学生来说,有偿补课屡禁不止还有两大原因:

1.应试教育制度。当前,学校和教师为了升学率、优秀率、及格率和各种荣誉默许甚至组织补课;家长为了孩子未来能上重点大学为其选择各类补课班;许多学生自己在各种压力下,情愿或者不情愿,也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各种“脑补”。总之,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学业结果评价单一,不输起跑线、分数至上、名校情结等思想深入人心。某校中考前誓师大会有学生喊出的口号是“不吃不喝不睡觉,仨月前进100名”。一些学校高考前打的标语更是把应试教育体现的淋漓极致:“就算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冲进一本线的大楼”。这都反映了应试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异化,也反映了社会普遍存在功利主义思想,即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上重点大学!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就教育资源分配来说,永远不可能完全均等,而目前,由于社会过度推崇各种考试“状元”,很多名校为了获得更大利益争相聘用大量名师,配置更优质教育设备,以创造更多状元神话。这使得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进一步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条件相对差的学校的学生若要获得这种优质教育资源,也是更加不易。参加有偿补课的在职教师很多又是所谓名师,正好满足了这些学生的需求。这样学生和家长用钱买教育公平,使得有偿补课市场迅速发展,而有偿补课反过来又加剧了教育不公平。

三、六项禁令治理有限性

有偿补课危害很多,理应予以严厉整顿,但其形成原因复杂,治理办法不易过于“一刀切”,否则容易搞成一场治标不治本的教育运动。从实施合理性和预期效果方面考量《禁令》治理有限性:

(一)合理性角度

《禁令》以有偿补课败坏师德、滋生教育腐败,加重学生学业负担为主要依据。有偿补课确实引发很多问题,但参加有偿补课的教师并不都是耽误本职工作只向着钱看的,制定政策文件不能“因疑定罪”。至于加剧学生学业负担,应试教育制度和目前的功利主义思想才是根源。

有偿补课的存在合理性在于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和高分渴望强烈,愿意在课外寻求名师辅导功课,相比无资质的培训机构,经验丰富的在职教师更受欢迎。《禁令》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一切有偿补课有违市场规律,武汉在禁止有偿补课后,家长联名请学校名师给学生补课,并主动在校外找补课地点,一些在职教师或是碍于面子或是为了谋利冒着风险暗地里开始办班[1]。因此,《禁令》颁布之后,还需开通其他渠道弥补社会对课外补习的需要。

(二)实施效果角度

1.能否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目前学生学业负担沉重,根源在于应试教育,单纯禁止有偿补课并不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即使在目前全国严禁有偿补课形势下,一些家长、教师和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今年暑期继续为学生补课,只不过方式更为隐蔽,深圳市龙岗区某校暑期就将补课地点换到校外,继续开展有偿补课。

2.能否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研究在基础教育阶段更有意义,对农村家庭来说,面对沉重教育负担,孩子如果学习好会读高中、大学,否则就早早辍学打工[2]。如果从基础教育阶段进行干预,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很多潜力发挥晚的学生就有机会成功,不至于一开始就被淘汰。教育公平是一切教育问题的根源,任何教育政策文件的实施效果都应从是否更好促进教育公平角度考量,《禁令》自然也如此:第一,实施禁令前:目前,优秀在职教师参加有偿家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一是通过小班教学或是一对一补课方式因材施教,使得一些不适应大班授课、学习有困难学生进步显著;二是为缺乏优秀师资的外校学生提供了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第二,实施禁令后:禁令若贯彻实施后,社会对补课的需求不会就此减弱,只能通过培训机构寻求补课机会。但目前培训机构教师资质难以保障,优质师资资源将更局限于特定学校内部,这会造成“花钱难买教育公平”的现实困境。另外,少数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家长将会支付更高昂的风险报酬,请经验丰富的在职教师暗中补课,这又是另外一种教育不公平[3]。

有偿补课是有损教育公平的,但又在某些方面合理实现了教育公平,《禁令》未就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提出有效措施,只是严禁有偿补课,预期治理效果有限。

四、完善建议

有偿补课《禁令》规定过于“一刀切”,未能合理解决各方需求矛盾,即使贯彻实施,一不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二无益于教育公平实现。因此,在《禁令》之外,政府还需多一点考虑,多做一点努力,以达到更好治理效果:

1.规范教育培训市场。目前市场上大多培训机构都未经教育部门审批,属于无证经营;教师队伍包括在职教师、退休教师、在校大学生和其他职业的兼职者、无固定职业者等各类人员,培训机构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难以保障,且隐蔽性较强难以监管[4]。

禁止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后,因市场需求不会短时间内减弱,规范培训市场迫在眉睫:一是严格培训机构及其教师的准入门槛,保证培训机构教育质量;二是对培训机构质量加强年检和审核,制定收费标准,杜绝各种教育乱象产生;三是支持优秀中小学在职教师给予培训机构一定技术指导。

2.开设公益补课平台。鉴于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强烈,在职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双方意愿比较统一,在严厉禁止各种扰乱正常教学秩序、乱开班、乱收费的有偿补课基础上,政府不妨基于教育公平的理念,开设公益补课平台,组织有资质优秀教师利用假期,尤其是寒暑假,面向有需求学生,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学生免费授课。在这一方面,目前已有学校先行试点,2014年3月8日,山东省青岛五十八中就利用周末、寒暑假开展公益补课受到广泛好评,今年暑期该校继续开展公益课堂,报名很快满额表明学生对这种公益补课的需要与欢迎。中小学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应由国家负责保障每位学生享受优质、平等、免费的教育资源。政府应努力开设这种公益课堂,给予授课教师相应奖励性补贴,并加强监管,保证教育质量。其效果是值得乐观预期的:一是形成有偿补课替代品,抑制其更加泛滥;二是满足贫困地区学生对教育公平的需求。

3.综合治理,改革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制度无法有效变革的情况下,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题将长期存在,可考虑以下途径解决:一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不以分数为唯一考核量标;二是降低基础教育课业负担,注重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培养及生命教育,强化育人理念;三是改革高考,打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壁垒,改变高考独木桥现状;四是社会风气方面,破除功利思想,注重个人幸福体验。总之,目前学生学业负担重,不仅是教育的问题,还是社会风气和理念的问题,需要综合治理。

目前有偿补课危害大、影响恶劣,教育部应当出台规范性文件予以严控,但作为国家教育政策,不妨综合考虑教育问题的各种要素,多做一点,以更好实现教育政策目标和效果,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廖作秀.在职教师有偿家教规范化管理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魏书传,罗安宝.读还是不读,一个让农村家庭纠结的问题[J].金融经济,2013,(05):12-13.

教育补课的问题篇2

关键词影子教育课外补习问题与对策

“影子教育”最先由马克・贝磊应用于教育现象研究中,他认为课外的补充性辅导是一种伴随主流教育系统的存在而存在、其规模和形式随主流系统变化而变化的一种教育现象,因而是伴随着教育体系而存在的“影子教育”。我国学者彭湃在2008年最早引进“影子教育”概念,他认为“影子教育”是由私人支付的主流教育之外的补充性教育,是以学术性课程为内容,以正在接受正规教育的中小学生为对象。影子教育的核心特征是:第一,补充性。影子教育是学校主流教育的效仿品,其课程设置、相关管理安排等都仿效学校教育进行,并随着主流学校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私有有偿性。影子教育是发生在校外,由私人支付、带有盈利性质的、私人创办的教育。第三,影子教育的主体多以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为主。第四,影子教育大多具有培优补差的性质。

一、影子教育产生发展的原因

我国影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经济因素。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迅速提高,家庭收入水平也S之提高,对于父母而言,有余力余钱将孩子送入课外补习机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工资待遇的满意程度很低,这一现实迫使许多教师寻求其他收入渠道以补贴家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促生了影子教育的发展。第二,政治因素。影子教育的有偿性确保了其在市场运营中的定位,客观来讲,补习机构所产生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效益的提升,由此循环往复,促进了影子教育的发展。另外,家长将孩子学校外的时间交由补习机构管理,将更多的时间投身到工作中,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社会效益。第三,文化因素。一方面,我国教育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深远,“学而优则仕”、“因材施教”、注重勤奋努力等在教育上有着深刻体现;另一方面,随着教育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影子教育在全球范围的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我国影子教育的发展。第四,教育因素。应试教育之下对学生成绩的残酷使得影子教育逐步壮大发展;尽管因材施教仍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但面对较大的班容量,进行个性化、有针对性、灵活性的教学,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影子教育就在这种学校教育的短板中成长起来。第五,现实情况。我国现在中小学的放学时间一般在下午四点到五点钟,部分地区的小学每周有一日下午公休,还有学生的寒暑假。对于这样的课余时间,大部分家长还处于上班状态,而影子教育很好地解决了家长与学校作息时间冲突的矛盾,这也就成为了影子教育产生的最为现实的因素。在以上众多因素中,最为根本的就是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决定作用,不论是出于应试目的还是素质提升目的,教育的程度与水平对学生今后的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对于那些不满足于主流学校教育,或是处于教育资源劣势环境下的学生和家长来讲,影子教育是其最好的选择。因此,只要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状况存在,影子教育就会有其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二、影子教育存在的问题

影子教育外在的表现形式就是各类的教育补习机构、托管班(人们俗称的“小饭桌”)等。而这种补习机构表面看似正规规范、管理严格,但其内部实质存在诸多问题与隐患。

1.内部问题

(1)补习机构的办学目的不明确

教育投资是国家政府的一项正常的服务性支出,主流学校的各项基础设施、教师工资等基本由国家的财政支持。因此,对于主流学校而言,在最初的目的设想上,承担的仅为育人目的。而对于课外补习机构来说,基本都是由私人创办,投入到市场运营之中,提供有偿的教育服务,自负盈亏,这就使得教育机构兼具了育人和盈利的双重性质。教育机构作为主流学校的补充,在和家长学生达成一致经济协议的基础上,对学生成绩进行有偿服务,学生成绩提升,教育机构自然获得相应利润。但这种正常的利益所得被某些一心向“钱”看的人歪曲,使得有些教育机构在最初的办学目的上就出现问题。“要赚钱,就办补习班”这样的口号在坊间广泛流传,也正是在这种目的的驱使与引导下,使得后继出现种种问题,也使得整个影子教育的公信力下降。

(2)补习机构运营不规范

首先,一些补习机构宣传广告缺乏诚信。就我国现有的课外补习机构而言,宣传方式上多为广告宣传,家长通过补习机构的广告所透露的信息进行选择。而在这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存在极大不对称的情况。当今,补习机构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源是其获得利润的重要砝码,为了追求盈利,在补习机构的广告宣传上不乏虚假内容。对于广告中常常宣传的“名师”而言,虽然不少补习机构越来越重视师资建设,然而整个中小学校外辅导市场的师资情况仍然不尽人意。由于聘请一线经验丰富的名师成本较高,为了追求更多的盈利,多数辅导机构往往只是聘请几个有名的教师作为其名誉教师加以宣传。家长听信这类虚假广告宣传,使得后续问题层出不穷。

其次,一些补习机构收费缺乏标准。影子教育作为一种带有盈利性质的教育,收费自然是补习机构的重要部分。而我国目前没有对补习机构收费统一划分标准,使得市场中教育机构收费有高有低。有的机构将个别家长的高投入作为整体收费标准,其他机构徒然跟风,水涨船高,受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使得整个培训机构市场收费标准上涨。

最后,机构间存在着无序竞争。一方面,由于我国相关管理不够规范,使得进入补习机构的门槛极低,高收入低门槛的红利吸引着众多人进入课外补习培训的市场。由此所形成的众多不规范的补习机构就构成了无序竞争的有力选手。另一方面,为夺取生源,补习机构之间相互窥探,并将学生卷入无序竞争的洪流之中。这种种的做法使得影子教育本身的教育性质淡化,也给影子教育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3)补习机构组织管理混乱

在补习机构中涉及几个主体,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首先,对于机构的管理者来说,由于补习机构准入门槛极低,任何有无教育经验的人都可以成为补习机构的管理者。因此,相关机构的管理层面存在问题。据笔者了解,有的私人托管班,一个教室十几个不同年级的学生,两个小时的托管时间里,一个教师负责十几个学生,有的学生自习、有的随地打闹,这都是由于上层管理者管理不善导致的。其次,教师可以说是机构的一个门面招牌,名师、特级教师、名校毕业等等光鲜的头衔都被赋予在了补习机构教师的头上,然而事实是,由于在读大学生的工资要求不高、工作量大等特点,使得其成为各个补习机构招聘教师的热门人选,而补习机构也是多数大学生兼职的主要选择。在教师的管理上,由于补习机构教师群体的特殊性,以及机构管理缺乏相关激励机制且工作量过大,使得补习机构教师流动性极大。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也不利于机构的长足稳定发展。最后,在学生的相关管理上,也存在种种问题。补习机构的相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学生的安全无法得到保证;管理者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甚至冲突使得学生的安全存在隐患;对于学生的松散管理也使得学生的成绩无法提高。学生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使得家长与补习机构间矛盾激化,导致纠纷。

2.外部问题

(1)政府层面管理体制严重缺失

政府疏于对影子教育的管理,管理体制严重缺失。影子教育兼具盈利与教育特性,因此,对于课外补习机构的管理涉及政府多方面管理群体,不同主管部门还应针对不同性质的补习机构进行监管。然而现实情况是上层没有具体明确各级各类监管部门对于影子教育的职责,使得所涉及的相p管理部门相互推脱责任,导致补习机构市场陷入一种极其混乱的状态。下层具体责任实施过程中,由于补习机构的流动性、隐蔽性等,政府部门对其进行跟踪监管存在巨大难度。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便对辅导机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准入层面上予以松动,在管理层面上予以漠视。导致在监管上问题频出,使得培训机构层次复杂,陷入无序竞争。正是由于政府层面管理的缺失,使得后续影子教育在准入资质、市场运作、管理收费等标准上出现问题。

(2)主流学校层面问题频出

影子教育是依附于主流学校教育而产生发展的,影子教育的发展繁荣在另一侧面反映的则是主流学校教育的缺失。正是由于主流学校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才给影子教育提供了发展空间。首先,虽然当前提倡素质教育,小学入学应试考试也被取消,但追求分数、成绩、升学率还是主流学校的主要趋势。因此,在主流学校大趋势的引导下,影子教育追求分数成为必然中的必然。其次,当前培训机构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是主流学校的在职教师,其不满足于自身待遇,因此转而投向补习机构。某些在职教师为了扩大自身利益,吸引生源,在学校正常的授课中偷工减料,差别对待学生,使学生迫不得已参加课外补习。最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也是重要问题所在。在倡导教育资源大均衡的今天,其间的小不均衡也促使学生到校外补习机构去寻求合理资源。正是由于主流学校问题频出,使得影子教育得以茁壮发展,进而引发种种问题产生。

(3)家长层面非理性的推动

家长对于影子教育的发展繁荣具有重要作用,某些补习机构抓准家长的非理性心理,鼓动家长将孩子送入课外补习机构学习。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且受中国传统观念和生活工作等现实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送孩子进行课外补习。在这种大背景的驱使下,家长间的从众攀比心理和行为频繁出现。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家庭希望孩子通过学习继续获得更好的生活;家庭条件稍差的家庭则希望通过孩子的良好教育改变家庭情况。无论家长是处于以上哪种心理,都有些急功近利。

三、影子教育管理对策探究

就影子教育内部自身和外部涉及相关主体而言,影子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要改变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影子教育的现状,也必须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共同努力进行改进,完善内外部管理,规范影子教育的发展。

1.内部完善

(1)明确补习机构的办学目的

申请开办补习机构的人员必须首先明确创办补习机构的目的。盈利目的无可厚非,但是要摆正对于利润的态度和心向。只有真正诚信经营、规范管理,真正获得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获得盈利。既实现了盈利目的,也满足了教育目的。

(2)规范补习机构的运营

首先,在经营理念上,补习机构最应该把握的一点就是诚信经营,这是解决影子教育内部问题的根源所在。无论是在广告的宣传还是机构内部真实的设计上,都要秉承诚信的原则,这既是机构长足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其获得盈利的最有利保障。

其次,目前我国的补习机构没有具体的收费标准,致使市场运营中没有可衡量的标尺,导致影子教育市场混乱。因此,各中小学校外辅导机构可以联合起来,在相关教育部门和物价部门的监督下,根据当地的经济水平和消费能力制定相对合理和统一的行业收费标准,以促进各机构之间的良性竟争。

最后,补习机构要进行行业自律,有序竞争。虽然目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影子教育相应行业规范的法律法规,但是教育部门的相关法律规范在一定层面上对于补习机构也明确了态度。因此,补习机构应严格把握相关法律法规的隐形条款,做到依法守规。

(3)完善补习机构组织管理

首先,机构管理者应具有管理的责任意识,将可能涉及到的问题予以落实。大型的课外补习机构可以按情况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市场宣传部门、教育教学部门等,将责任分层细化,加强管理;小型补习机构即使没有条件设置相应部门,但具体工作也不能忽略,要优化过程,注重结果。同时要重视机构内部的基础设置建设,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在硬件建设上加以提高。其次,对教师的管理上,机构应将教师准入门槛严格化,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形成一批稳定性强、能力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对教师设置相应的考核机制和办法,积极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同时,机构应出台一些激励鼓励办法,合理分配教师工作量,适当提升教师工资待遇,充分挖掘教师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最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安全问题是机构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相关硬件设施都能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机构在学生进入辅导班之前,就明确相应的管理规范,督促学生自觉遵守规范条例,以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同时机构管理者和教师应该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对于其身体和心理上出现的相应问题予以重视,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

2.外部推动

影子教育存在于社会之中,是整个社会之下的产物。因此,对于影子教育出现的问题,除了影子教育自身内部的改善与提高之外,外部相关主体的推动与改正也不可缺少。外部联动助力,内部改正规范,影子教育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得以长足发展。

(1)政府层面严格监管

首先,就我国现有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政府层面应对于影子教育采用混合监管机制。即严厉禁止主流学校在职教师进行课外辅导,允许非在职教师的课外补习行为。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于主流学校教师课外辅导的控制力度,在法律法规层面上予以禁止。但国家应适当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提升教师的满足感,在教师外出补习源头上予以解决。在允许非在职教师课外补习的层面上,应严格相应的准入机制,对整个影子教育的质量做到整体把控。

其次,政府应加强对影子教育各方面的监管,明确监管主体的责任划分。如其盈利性质的经营行为属于工商部门,工商部门必须对相关申请方进行考察和一系列的评估,再审批颁发经营许可。相关部门明确责任监管,克服困难,对影子教育进行规范。政府还应设置对影子教育监管的法律法规,使影子教育在上层规范设定层面上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最后,教育督导评估是教育督导部门的基本职能,是依据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教育目标,对教育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系统评估和价值判断。影子教育也具有教学性质,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影子教育的督导评估。政府应不定期组织社会群体对影子教育进行评估,接受来自学生、家长等群体的评价,并将结果进行公示,以整顿行业不正之风,从而促进有序竞争。

(2)主流学校层面改进理念

影子教育的繁荣发展与频频出现问题的主流学校密切相关,因此,主流学校应对自身进行反思与改m。首先,学校应注重自身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响应国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号召,在课程设置等方面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一的追求成绩。其次,主流学校也应与家长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正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其正确看待课外辅导,与家长在学生教育层面达成一致,共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后,教师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应法律规范,在职教师不去自行开办或是到补习机构上课。教师也应该明确自身的职业操守,做好本职工作。

(3)家长层面注重沟通

一方面,家长应该更新观念。传统的重视教育的思想并没有错,但是过分对教育贪多贪大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家长应根据孩子自身情况及意愿正确选择是否进行课外补习。另一方面,家长应重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关注亲子关系。不要将全部的“关爱”都置于孩子的成绩之上,而是关注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

影子教育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其在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要在反思中思考,在思考中改进。相信作为主流学校附属品的影子教育,在不断地改进中健康、积极发展,终有一天能与主流学校相互促进提高,为学生更好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马克・贝磊.直面影子教育系统――课外辅导与政府政策抉择[R].丁笑炯,译.巴黎:联合国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2012.

[2]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宄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1).

[3]王有升.补习教育:一类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J].上海教育科研,1997(6).

[4]雷万鹏.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影响因素及政策启示[J].教育与经济,2005(1).

[5]李娜.影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15.

[6]张琼.中小学校外辅导机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7]刘珊珊,杨向东.课外辅导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效应的元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5(22)

教育补课的问题篇3

一、多措并举,强化对违规行为的防范

1、加强思想教育。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要求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学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山东省对违规从事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和《泰安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严格禁止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的若干规定》,切实规范干部教师廉洁从教行为。要通过集中学习、分散讨论、重点谈话等多种形式,搞好思想疏导,提高思想认识。

2、公开举报电话。各学校要在校内宣传栏醒目位置公示学校及教育局举报投诉电话,并通过网站、家长会、开放周、一封信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开,让所有家长知晓,自觉接受学生、家长的监督。

3、设立举报信箱。各单位要在校门口显要位置设立“举报信箱”,举报信箱要印制“XX学校有偿补课等违规行为举报信箱”标志,并安排专人负责每周开启信箱,对于家长通过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反映的问题,要建立问题登记和办理台账,落实挂账销号,及时调查处理,相关资料存档备查。

4、浓厚宣传氛围。要在学校醒目位置悬挂或张贴“严禁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标语,在学校网站显要位置设立举报版块,加大对治理教师违规行为的宣传,确保让老师、家长、学生知晓。

5、开展宣誓活动。要利用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举行干部教师“不从事有偿补课等违规行为”宣誓仪式,营造“遵规守纪规范从教光荣、违规违纪有偿补课可耻”的浓厚氛围。

6、开展问卷调查。教育局统一拟定《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违规行为问卷调查表》供各学校参考使用。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专项问卷调查。要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吸纳家委会成员参加。问卷要做到客观准确,摸准实情,对于反映出的问题,要逐项核实,发现违规现象,要立即予以纠正。问卷调查结果要纳入对教师的师德考核。

7、开展电话抽测。学校可通过采取定期集中电话抽测和不定期随机电话抽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家长进行调查了解,对发现的教师违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8、签订责任书。学校每学年初都要与全体在职教师当面签订自觉抵制有偿补课等违规行为责任书和承诺书。责任书内容要具体,切合本单位实际,责任追究要明确并符合上级规定。责任书和承诺书要存档备查并作为违规追责的重要依据。责任书由教育局统一拟定供各单位参考。

9、印发告知书。教育局统一拟定《家长、学生告知书》供各单位参考使用,要印发给全体学生和家长并在学校公示栏张贴。向社会和家长、学生明确告知: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主阵地。家长要自觉抵制有偿补课,发现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违规行为要及时举报。

10、建立巡查制度。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本区域实际,结合群众反映的问题,配备取证设备,安排专人在周末或节假日,对招生区域内有学生参加辅导的重点区域进行值班巡视,按相关规定给予值班人员适当补助。对于发现的违规问题要取证留档,严肃处理。

二、疏堵结合,创设廉洁从教的良好氛围

1、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弘扬高尚师德,抵制有偿补课等违规行为”作为师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增强广大教师践行师德、廉洁从教的自觉性。要广泛开展师德师风评议活动,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2、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缩小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各学校要不断优化教学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引导教师将精力放在学校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3、各学校要以人为本,鼓励学校安排教师在校内利用课余时间为有补课需求的学生进行义务辅导或义务家教。鼓励学校成立义教志愿服务组织、兴趣小组,按照上级规定开放图书室、阅览室等场馆设施,为学生提供免费服务。

4、经教育部门审核备案的办学机构应当将专兼职教师名单报教育行政部门,并在学校醒目位置设立“聘用教师公示栏”,在学校网站公示任课教师基本情况。

三、正风肃纪,强化对违规行为的查办

各单位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把治理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等违规行为提上重要日程,摆上突出位置。要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完善防控监督机制,制定自己的治理方案,开展严密的排查防范,“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坚决负起监管责任,确保本单位不出问题。教育局成立治理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违规行为领导小组,采取明查暗访相结合的监督工作机制,对各单位开展治理违规行为情况进行检查,对工作落实不力、流于形式的单位进行通报,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对群众举报反映的有偿补课等违规行为,教育局将与市纪委第七纪工委联合查处,一经查实,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山东省对违规从事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责任追究办法》、《泰安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严格禁止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的若干规定》,对违规人员及相关单位和领导作如下处理:

(一)对直接责任人实行严肃问责

1、全市通报批评。由所在学校责令违规教师写出书面检查并清退违规所得,当年度师德考核定为不合格,当年不得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取消评优资格、绩效工资定为末档。

2、视情节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撤销教师资格、调离工作岗位、开除或者解除聘用合同等处分。

3、按照《泰安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严格禁止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的若干规定》,对于违规教师不安排参加中高考命题、学科质量检测命题,不聘请其担任市、县两级学科中心组成员、骨干教师评选、优质课、教学能手评选及学科竞赛的评委等。

4、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班主任)、学科带头人、人才递进工程人选、省市教学能手、优质课获得者等从事有偿补课的,按批准权限报请相关部门取消其相应称号,见习未满的新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的,学校不得与其签订聘用合同。

(二)对单位及相关领导实行责任倒查

1、凡被查实的违规行为一律全市通报。市直学校,同时通报年级主任、分管校长和校长;镇街学校,同时通报年级主任、分管校长、校长、教办分管主任和主任。

教育补课的问题篇4

一、是什么——补习教育的内涵界定

在补习教育的定义上,研究者大都采用了一种描述性定义方式,即通过补习教育特征的描述为其定义。如较早的研究者王有升认为:补习教育是指中小学生在接受学校正规教育之外所参加的针对其文化课或艺术方面进行的辅导[2],这个界定中包含了补习教育的三个重要特征: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雷万鹏指出:“教育补习指除正常学校教育外,家庭购买的、额外的教育服务形式。包括聘请家庭教师为子女授课或送子女到补习班就读等”[3]。这个定义中又突出了补习教育的另一点特征:有偿性。其他研究者对补习教育的界定也大都是围绕这几个主要特征论述的。如彭湃认为,课外补习是由私人支付的主流教育之外的补充性教育,它以学术性课程为内容,以正在接受正规教育的中小学生为对象[4]。杨启亮仅从家教这一角度对补习教育作了界定,指家庭中的或者由家庭组织的与学校教学内容一致的或同质化拓展的教学活动[1]。徐政法概括性地总结了以往补习教育的特征为:一个阶段(中小学);两种形式(“家教”和课外班);三大特性(补充性、私人性和有偿性)[5]。通过这一系列特征的描述来界定这一领域固然直观清楚,但若结合实践推敲这些特征,却又有一些不合理之处。

例如,就补习教育学习对象而言,幼儿园阶段孩子参加的课外舞蹈班、歌唱班等与中小学生的这类补习在性质上并没有什么差别,而为了考研、考公务员、考托福等举办的辅导班的补习与中小学生备考的补习根本上也是一致的。如果仅把补习教育学习对象限定在中小学阶段会人为地排除了其他的补习教育。再就补习形式而言,也有范围较窄的问题。除了家教和补习班之外,一些其他的校外小组活动也有补习的性质,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一些基于网络的辅导班、线上家教等实践形式也逐渐兴盛,这些也都应该是补习教育的实践形式。最后,有偿性这一特征也有进一步思考的必要,实践中除了有偿的补习之外,也有一些由学校老师、志愿者或者学习者的亲属等提供的各类免费课外辅导等,这也应属补习教育的一种。

因此我们看到,除了个人选择性和学习时空在课外(补充性)这两个特征外,其他诸如阶段性、有偿性、学习内容与学校学习相似等特征虽然较普遍地体现在大部分的补习教育中,但却并非为所有补习教育所共有,我们有必要对不同的补习教育形式进行甄别分类。markBray根据补习教育的提供者的不同将补习教育分为六大类:教师教自己的学生;教师教其他学生;大学生提供的补习;其他人员(大学教师、退休人员等)提供的补习;补习公司提供的和基于互联网的家教等。各大类的补习形式中又根据规模不同可以划分一对一、小组学习、大班学习等多种形式[6]。如果对不同形式补习教育的特征不加区分,泛泛地论述“补习教育”,则可能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如有研究者以较狭义的补习教育为对象,批评了课外补习对学校教育的冲击,称其为课程改革的绊脚石[7],但又有人把补习看作课程改革的补充和助推器[8]。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根本上源于不同研究者对补习教育界定的不同。

根据一般的特征,我们认为至少可以给出广义和狭义两种补习教育的界定。广义的补习教育指学习者个人选择的学校外进行的所有教育形式,它有补充性和私人选择性两点特征。而狭义的补习教育则特指中小学学习者个人选择的针对其文化课或艺术、体育等方面进行的有偿的辅导,主要包括“家教”和课外辅导班等形式,这里的补习结果是纳入到学校教学评价系统之中的。当前对补习教育的大部分批评声音多是来自对狭义层面补习教育的反思。

二、怎么样——补习教育的研究方法思考

当前的补习教育研究大都是在国际比较基础上的理性思辨,因此,有学者呼吁应强调实证的研究[4]。近年来,我国补习教育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卷调查等形式的实证方法,但由于研究对象的特点,结果往往较难取得一致。

首先,调查样本的代表性难以保证。补习教育研究的调查一般涉及补习教育的提供者和接受者这两方主体,两者都有较强的流动性和隐蔽性,因此很难抽取出有代表性的样本。当我们试图对补习教育的提供者取样时,由于补习教师往往并不隶属于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因此很难从官方取得相关数据;即便能找到个别补习教育的管理机构(如教育部门备案的私立补习学校,大学的家教管理中心等)可以较方便地从中取得样本,但这些样本往往并不具备代表性,因为这种隶属正规组织的补习教师往往经过了专门的培训,有较好的资历,不能代表补习市场的整体情况。同样地,补习教育接受者样本的获得也有类似的困难。由于补习教育有明显的个人选择性,而这种选择有较强的隐蔽性:学习者可能请家教,也可能参加课外辅导班或者购买网络学习的学习卡等,在学习时间上他可能是长期的也可能是短时的,这种复杂性导致了参与补习的整体的复杂性,很难用一个小样本来代表。

其次,调查中数据的准确性也较难保证。作为影子教育系统的参与者,参与补习活动的老师和学生容易对相关的调查产生顾虑而不愿配合研究。对于补习教育的个体提供者而言,一些教师可能会因为担心工作之余从事赚外快的补习工作被领导机构批评,而不愿意承认自己在做家教或辅导班的老师。就参加补习的学生而言也可能有相似的疑虑,他们也很可能不愿意让自己的课任老师、自己班上的同学知道自己的补习行为。因为课任老师可能会认为参加补习是对他们教学效果的不信任,而同学可能会因知道自己补习才跟得上学习进度而嘲笑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一般的调查统计可能会低估补习教育的普遍性。

正因为补习教育的难以观测和监控,相关的数据也难以准确收集,因此不容易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国内教育补习现象。已有的相关研究在结论上往往有比较大的差异,如有以某城市小学生为样本的调查表明参加补习的学生比例达100%[9],而另一项关于城市的类似对象调查则显示只有64%的小学生参加了补习教育[10],而一项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教育支出的数据分析得到的城镇小学生参加补习的比例为73.8%[11]。

此外,对于补习的效果也难以获得准确数据。补习教育的个人选择使得补习者往往是流动的,我们很难保证没参加补习教育的学习者不参加补习教育,同样,今天请家教的学生可能明天会去参加辅导班或进行网上学习。此外,补习教育的形式,补习教育教师的水平,学习者的家庭情况等诸多变量都与补习教育有关,而这些变量更是难以控制的,因此,我们很难“实证”补习教育的效果。

因此,在补习教育的研究上,我们应扩展思路,在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等传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在自然情境下对一些补习教育个案作深入的探究,通过与补习教师、家长、补习学生等各方的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更好的理解。

三、如何做——补习教育应对政策的制定

狭义的补习教育有许多消极作用:它加重了补习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强化了事实上的学术竞争上的不平等;剥夺了学生学习其他内容的机会(参加补习的学生会更少时间进行独立的课外阅读、社区服务等活动);还可能减损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影响学生正常课上学习的效率等。因此,我国的研究者对补习教育大都持一种否定态度,这种态度反映在政策制定上就是国家各相关部门颁布的一系列对于补习教育的限制性文件。早在199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1996年在全国开展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就指出:“不准举办以各种名目收取费用的补习班、超常班等。”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又指出:“不得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更不得收费上课、有偿补课”[5]。而山东省人大常委会2009年公布的《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草案)》也明确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利用假期、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补课,不得动员、组织本校学生参加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补习班。在职教师不得从事有偿家教活动,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各类补习班。”辽宁省最近颁布的《关于辽宁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也明确强调“严禁学校教师违规补课”,但这些政策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却遇到了双重阻力。

从理论上看,政府部门并没有权力去干涉教师个体业余时间的行为,因此,有关部门或者可以制止学校组织的补习,但若强行限制个体教师的行为则属于公权对私人领域的僭越。在同样盛行补习教育的韩国也曾明令禁止教师进行有偿的补习,但在1998年韩国高等法院明确宣布,补习是一个私人的行为而非公共的行为,因此制止这种私人行为的行政命令是违背韩国宪法的[12]。从具体实践来看,教育补习现象也并未因各种“禁补令”的颁布而销声匿迹,只是从公开转入“地下”,甚至更加繁荣。理论和现实的困境要求补习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更新理念,扩展思路。

有效的政策应该源于对实践深入的分析。分析教育补习各环节,我们看到补习教育是一个稳定的系统:[13]我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重视、一些家长对学校教学的怀疑、升学的分数博弈等诸多因素使家长愿意为自己的孩子购买“教育”;而当前评价方式的分数取向与学校教育自身的缺陷又恰好为补习教育留下了进入的空间;教师、在校学生等补习教育供给者对利益的追求使市场上有各种能满足家长需求的“补习教育商品”。而要有效地应对补习教育带来的负面问题需要在政策制定上的系统思维,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简单思维。当前,补习教育提供者的资质是补习教育负面问题的直接来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提升补习教育的资质减少补习教育的问题。这就要求管理的着力点应该放到规范上,一方面要强化对补习教育市场的监督管理,加强对补习学校、补习班的审批和监管工作,制定可行的补习学校审查制度,各高校也应设立专门的家教管理中心,对做家教的高校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管理,从而提升补习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国家应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设优质低廉的网络补习教育平台,扶植培育一批优质的补习教育提供方,让一般家庭的孩子可以接受到优质补习教育,从而减少补习教育带来的教育公平方面的负面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启亮.“家教”:一个教学论边缘的实际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

[2]王有升.补习教育:一类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上海教育科研,1997(6).

[3]雷万鹏.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影响因素及政策启示.教育与经济,2005(1).

[4]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9).

[5]许政法.国内课外补习研究回顾与展望.教学研究,2009(1).

[6]markBray.Confrontingtheshadoweducationsystem:?whatgovernmentpoliciesforwhatprivatetutoring?[m]Unitednationseducational,ScientificandCulturalorganization,2009.

[7]唐芳丽,彭跃花.影响新课改的另一因素.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8(2).

[8]谢丽玲.课外补习:落实终身教育理念的必要措施——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外补习.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

[9]卢阳.小学生课外教育情况的调查.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2).

[10]彭湃,周自波.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课外补习研究——基于湖北武汉市H区的抽样调查.中小学管理,2008(4).

[11]薛海平,丁小浩.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研究.教育研究,2009(1).

教育补课的问题篇5

一、主要形式

课外补习班按其经营方式可分为两大类:规模较小的,常冠以诸如“xx培训班”“xx补习班”“xx辅导班”等名称;规模较大的,一般叫“xx学校”“xx教育”等。课外补习班根据参与学生的特点、需求和其本身的规模分为托管、一对几(十个学生以内)辅导、老师上门一对一家教,或大班(超过50个学生)授课。

这些课外补习班,有的具有合法的“身份”;另有一部分是私人开办无任何办学资质的小型“作坊式”机构。课外补习班有其不同于学校的三大特点,即补充性、私人性和有偿性,参与这些课外补习班的师资主要是在职教师、大学生和离退休老教师。

课外补习,主要是“补差”和“培优”,前一种是针对学生在校内没有掌握透彻的重、难点知识的再学习,补习对象多为学习成绩一般或偏低的学生;后一种是在学校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特训、拔高,补习的对象多为学科成绩较好的学生,如一些竞赛班级的开设。课外补习的科目依据考试的类型而定,一是文化类,包含各种考试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二是艺术类,绝大多数以要参加高考为目的的美术、音乐、舞蹈为主。

二、利弊分析

课外补习班有其存在的空间,得到一些家长和学生的青睐。但由于办学水平良莠不齐,暴露了不少问题,有利有弊,对于利弊要客观分析。

由于其商业盈利性质,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课外补习班存在不少问题。

1.招生广告失真。一些课外补习班为了招揽更多的生源,多会采用广告等方式提升知名度,与一些媒体合作,进行商业化包装宣传。但在利益的驱动下,宣传失真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有的在广告用语上夸大其词,多数机构打着保证质量等口号以及各种不现实的承诺,进行大肆宣传。如经常会听到类似于“只要参加补习,保证一定考上xx学校”。一些补习班则会说自己有绝密信息,能押准中、高考试题等,神乎其神,让不明底细的家长和孩子误认为找到了提高考试分数的捷径及“救命草”。

2.学生不堪重负。学生接受校外教育的时间主要是学校学习以外的时间,时间段集中在晚上和双休日及节假日。学生们白天在学校进行了一天的学习,课后还有大量作业要完成,而到了晚上和双休日又得在校外补课,并且通常一个科目就得花掉两个小时,几乎没有休息、娱乐的时间。这种做法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初衷。

3.补习效果存疑。补习的时间与学习效果不成正比,参与补习的时间越多,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成绩。由于校外补习是学校外的额外学习,补习花费过多的时间,学生身心俱疲,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兴趣的下降甚至是厌恶,使得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4.影响学校教学。有资料显示,这些课外补习班的师资约70%是在职中小学教师,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在校教师参与课外补习”,可是很多教师为了经济利益,在课外补习班兼职,有的甚至受聘于多个补习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自然无法在学校的教学中全身心投入,日常备课、批改作业、与学生交流等教学活动都受到影响。导致这些教师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不作为,势必会对正规学校教育产生冲击。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对课外补习班的监管。课外补习班有其存在理由和市场,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合理规范、科学引导,防止走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促进其健康发展。

教育补课的问题篇6

一、总体目标

以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四有好教师”为标准,加强师德建设,规范从教行为,严禁在职教师有偿家教补课,结合学风、校风、教风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明确责任

(一)教师责任

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的,当年年终考核不得评为合格及以上等次,记入师德考核档案和教师个人信用记录。是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学科名师的,除按在职教师处理办法处理外,报请相关部门按批准权限取消其相应称号和待遇。

(二)管理责任

校级领导分包处室和年级,分管校长和分管处室负责人负分管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实施“一岗双责”。

三、主要任务

(一)落实要求。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采取多种方式,深入解读、培训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做到教师学习全覆盖,筑牢师德防线。对照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认真查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本人存在的有违师德现象,要深刻剖析思想根源,梳理汇总形成问题清单。按照问题清单,狠抓问题整改。学校师德师风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建立问题台账,限定时限,逐条制定整改措施,逐项落实解决,保证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二)专项治理。以在职教师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问题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杜绝在职教师参与乱办班、乱收费等问题。

(三)宣传师德楷模。开展师德宣讲活动,以宣讲身边人、平凡事、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等为主题,大力开展校园师德楷模宣讲活动;开展最美教师、师德楷模、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选树活动,在教师节期间进行表彰,进一步弘扬教育正能量,营造崇德向善浓厚气氛。

(四)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开展师德教育培训学习,将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等师德教育内容,纳入培训体系,提高师德水平。二是建立教师承诺、教师宣誓等制度,每学期签订承诺书、责任状。三是建立教师负面清单,界定师德底线。

四、具体措施

(一)每学期安排

1.开展宣传活动。每学期第1次全体教职工大会,进行师德师风教育,组织以“禁止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为主题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宣誓活动,打消侥幸心理,强化责任意识,守住师德底线。

2.签订承诺书。每学期第1周组织全体教师签订师德师风建设及禁止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承诺书,把签订《承诺书》列为新入职教师上岗前的规定动作。

3.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与各处室、各年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落实整治有偿补课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整治工作目标管理年度考核。

4.广泛征求意见。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家长、学生、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二)每月安排

召开师德师风专题会。定期召开全体教师参与的师德师风专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调动全体教师提升师德师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会议做到“四个明确”,即明确提升师德师风的重大意义,明确国家和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明确学校师德师风提升的目标任务和工作安排,明确教师当前的具体任务要求。

(三)每周安排

1.组织师德师风大讨论。以年级组为单位,结合年级实际工作,每周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讨论,从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依法从教、拒绝有偿家教、减轻学生负担、关爱每一个学生、规范办学行为、规范从教行为、争当“四有”好教师、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交流,自觉增强践行师德规范的责任和信心。

2.查摆问题。通过师德师风讨论,组织教师认真查找个人在思想、工作、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自查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联系自身实际,深刻剖析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产生的思想症结。

3.每周严查总结。在自查自纠过程中,按照“自查从宽,被查从严”的原则,对参与有偿补课的在职教师,要立即自行停止,并及时退还相关费用。对查实从事有偿补课的教师,依规依纪依法予以严肃处理。同时,坚决防止和制止在职教师强迫学生参加在线教育、或为在线教育提供生源、或参加在线教育影响本职工作等行为发生。

(四)日常安排

1.印发明白纸。向学生家长印发《整治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明白纸》,长期在学校明显位置和网站面向社会公布。

2.营造氛围。通过全体教师大会、家长会、板报橱窗、微信群等形式,加大禁止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宣传力度,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关注的浓厚氛围。

3.及时整改。根据征求的意见,分析主客观原因,形成问题清单,逐条制定整改办法,要明确形成解决问题思路、时间表、主要措施和责任人。

4.健全举报、受理机制。长期建立举报箱、举报电话、邮箱等平台,畅通受理举报与监督渠道,实行台账管理。

5.严格查处。对查实从事有偿补课的在职教师,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直至相应的纪律处分。

6.组织明察暗访。组成督查暗访组,不定期深入社会辅导培训机构进行明察暗访,实现有偿补课暗访全覆盖、常态化。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师德师风提升及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明察暗访领导小组,负责师德师风提升及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明察暗访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强化管理责任。广泛宣传,深入动员,组织全体在职教师全员参与。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发生突出的师德师风问题,当事人,取消年度考核合格资格,并依法依纪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教育补课的问题篇7

关键词:高等教育;考试管理;补考制;重修制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倡导和推行素质教育。考试是高等学校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及反馈教学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如何科学地利用好考试这一手段,实现素质教育。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高校补考制实施的现状

现阶段,部分高校在实施补考制时作出一些相应管理规定,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参加必修课和专业限选课的补考,补考次数为2次,分别为开学初补考和毕业前补考,专业任选课和全院选修课不得补考,只能选择重修或重选,注重实践的必修课(如体育课、实验课)必须重修。但补考制在具体执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 补考不及格率和旷考宰居高不下

一般而言,各高校补考时间普遍定在开学初的前几周内。学生只能利用假期和开学后的较短时间复习,对于补考学生来说,专业基础比较薄弱,完全靠个人自学比较困难。据调查,很多学生在放假后忙于休闲娱乐、放松旅游或做兼职等,很少学生能主动挤出时间复习备考,学生考试时心中没底,造成了补考及格率低和旷考率高的现象。

据统计,北京某高校在实施补考制时出现了“一半考场为空,一半学生不过”的现象,补考旷考率达到53%,约占全体补考学生的一半。在某高校的《关于不参加补考原因的问卷调查》中,其中有65%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假期没复习或没复习好,即使参加考试也过不了”这项原因。可见,期望学生利用假期自学复习通过补考的愿望基本无法实现。由于学生备考不足,又缺乏必要的辅导等原因,一般高校补考通过率仅在50%左右。有的高校除了为学生组织开学初补考外,还为毕业生组织毕业前的清考,即在学生毕业前,学校再给予学生一次不及格课程补考的机会,由于开学初补考通过率低的现实,补考门数一直累积到学生毕业前,这样直接导致毕业前清考的重压。有的学生毕业前清考时补考课程门数达到10门以上,通过考试的机会微乎其微。

(二)补考引发了多种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等问题

一般高校在安排补考时,按应考学生人数安排考试时间和考场,印刷试卷和装订试卷,安排监考和制定相关的考试费用。但是由于学生旷考和缺考造成了考试资源的浪费等问题,无论是学期初补考还是毕业生毕业前清考,每场补考从组织到完成基本上需要五至六周的时间,各院系组织学生报名、收发考试信息表、分发试卷和相关费用,教务处统计数据、安排考试、组织监考和巡考、统计试卷份数、核算监考费、命题和阅卷费、放音费等,教师命题、辅导、阅卷、登录成绩、报送试卷,一系列的工作不仅增加了相关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负担,而且很多教师也有怨言。

(三)补考带来的学风,考风、教风问题

考风差一直是补考考场存在的较大问题。一般高校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和学生上课,补考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或晚上,监考人员大部分是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本来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就已经很疲惫,还需要利用休息时间监考,监考时警惕性差,监考不严,补考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自学能力低,考试时容易存在侥幸心理,考场纪律差,违纪或作弊的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学生因此也需要付出被取消准予毕业和授以学位资格的惨重的代价,这虽然不是全部考生都存在的现象,但个体会影响群体,破坏学风、考风。

(四)补考带来的经济成本问题

据某高校统计,每学期学校因补考涉及到的费用主要有:监考费、命题费、阅卷费、放音费。试卷纸张费、印刷费、装订费、机器维修费、油墨耗材费和人工费等。仅监考费,命题费、阅卷费三项每学期学校需支出万元以上,再加上试卷印刷等所需的纸张、机器、耗材、人工费等各项费用等,一学期学校为补考需支出至少数万元。由于补考时学生旷考现象严重,无形中还造成了资源浪费。

(五)补考带来的部分学生心理问题

据资料显示,某些学校做过调查,认为学生的补考心理压力较大,补考复习时精力不能完成集中在学习上。有的学生精神负担重,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压抑感、自卑感。河北农业大学博士基金启动项目一研究成果中指出,某校综合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两组学生的学习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一组学生对其实施补考制度,一组学生对其实施重修制度。实例分析表明,补考制度不利于学生正常的心理健康,与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有一定偏差。可见,学生的认识活动不仅智力因素在起作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实施重修制必要性的探析

目前高等学校在教学管理模式上大都采用了弹性学分制,并己基本上完成了由学年制向学分制的转换。补考是学年制的产物,重修是学分制的必然趋势,那么由学年制派生出的补考制应随着学分制的完善而逐步取消,建立重修考试制度。安排补考就是让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单独重考,然而考试具有相对性,不能脱离群体而单独进行测价,这样就难以保证考评的公平性,不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重修使学生必须有良好的平时表现,把课堂知识学会弄懂,才能拿到该门课的考试成绩。在学分制和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考试成绩,而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人生规划的指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指导他们主动培养真正的能力,而非本末倒置的分数主义。实行重修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 重修制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重修制避免了补考制下学生来不及复习备考的问题,促使学生抓紧平时的学习时间加强对课程的学习,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内容。学生有一个学期的重修时间,增加了学生复习时间,减轻了学生心理负担,与补考制度相比,重修制在学习时间的支配上给予学生很大的自由,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基础和加深了解。

2 重修制有利于加强考试管理,净化考风、学风和教风。

实行重修制度,教师能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关注重修学生的学习,必要时给予辅导和帮助,也有利于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另外,重修学生需要参加正常的期末考试,教师能严格的按照教学大纲科学命题,合理赋分,避免受学生打招呼、托人情的影响,保证考试的严肃性。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课程的掌握更有把握,复习

充分,考试时减少侥幸心理,避免考试作弊和违纪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净化考风考纪。另外,重修考试因纳入到正常考试范畴中,各项管理措施也相对正规。从而达到了加强考试管理的目的。

3 重修制简化了教学管理环节,促进教学和管理自行运转。

有管理学专家说,最好的管理是让管理达到自行运转。如果变成被动的管理,那么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会很累,重修制减轻了教师和相关教务管理人员诸多的工作压力,学生也不用报名和统计补考信息,只需在固定的选课时间内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重修时间和课程,考试也纳入到正常的期末考试中,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随正常教学班进行,因此重修制一定程度上能协助实现自行运转的教学管理模式。

4 重修制与补考制相比不会给学校造成过重经济负担。

每个高校的课筹计算标准不同,各项费用的计算和发放方式也不同,但是如果采取重修制,将补考学生纳入到正常班进行教学,参加课程补考的人数如不超过某个基数,就不会增加学校的课筹支出。如果补考人数超过一定数量,可以采取单独授课、灵活上课等方式,只需支出相关教师的课筹和出题阅卷费,没有过多的其他经济项目的支出。一定程度上,重修制没有为高校造成超额的经济成本,却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和教学管理水平。

5、借鉴国际、国内其他高校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

国际社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高校理所应当的适应国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潮流,吸取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在素质教育和人才竞争的国际大舞台中,高等教育实行学分制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和选择。目前,国际上西方许多大学基本上都采用学分制和与之相适应的重修制。实际上,我国很多高校也陆续取消了补考制,改为重修制,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

三、对重修制某些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重修制除了上述提到的优势外,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重修课程容易与下学期本班开设课程上课时间冲突,不能保证到课率。期末考试时有可能考试时间重合,学生需要整个学期应付不及格课程和正常跟班课程,时间精力不足,重修次数限制为几次合适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走访调研和借鉴相关高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1 对出现不及格学生人数比较多的某些课程,学校可做出具体要求,制定文件明确细则。比如要求凡课程考试中学生不及格人数达30人以上的,开课院系应利用适当的时间安排任课教师开课,让学生重修;不及格学生人数较少的课程,可让学生跟班重修。对于人数较少的不及格课程,学生可向开课院系(任课教师)和教务处提交书面申请,要求选听或自学,但需要定时向任课教师提交指定的课程作业或练习等,否则没有平时成绩。

2 因为学生毕竟学习过曾不及格课程,同时为了避免学生整个学期过重的课业负担,人数较多的重修课学时可以减少一半。可以采取单双周上课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在期中前后开始上课,参加期末正常考试的方式。或者采取期初开始上课,期中进行重修课程的结课考试,但期中考试必须严格要求和管理,保证考试的正规性和严肃性。学生第一次重修的成绩按实际分数记分,第二次重修成绩按及格记分,避免学生不重视重修,随意重修的情况发生。

3 重修期满后,由教务部门统一安排考试时间进行考试,无论是命题、考试过程的管理、阅卷评分都采用正常考试的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消除学习不认真对考试抱有投机心理的现象,达到以考促学的根本目的。

4 根据很多兄弟院校的经验,重修次数可限定为2次,重修的时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安排,但是需要学生在第7学期前完成所有不及格课程的2次重修,否按自动放弃重修机会处理,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如学生第7学期有不及格课程,学校可以为毕业生在第8学期安排重考。

教育补课的问题篇8

【你来问】

家长王俊华:“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还没放假的时候,老师就通知要假期补课,说是要赶赶课程好多留一些时间复习。孩子挺不乐意,作为家长,我们也不赞成占用假期时间给孩子补课。一名小学生,有必要这么累吗?”

家长王智慧:“我的女儿今年上初中二年级,假期开始的时候,学校通知要补课,后来可能因为检查紧的原因,老师通知改到外面补课,收费也比以往高一些。因为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的成绩会被落下,所以不管花多少钱,也要让孩子参加。可是,把正常的课程放到假期讲,还要另收费,这合理吗?”

学生小宇:“我今年上高一,这个假期老师让我们参加补课,我一天到晚的学习,不能看电视,也没有时间好好玩。禁止补课年年说,年年照补不误,我们是在校学生,谁也不敢实名举报,管理补课咋就这么难呢?”

家长刘占峰:“我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现在她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不过,从小学开始,孩子就一直坚持在假期补课,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只要有补课我都让女儿参加,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女儿的成绩一直平平,直到高考,成绩也没有提上来。注重补课,这种教育方法到底对不对呢?”

教师赵敏:“我经常接到家长的电话,要求假期给孩子补课。其实,这也是在满足家长们的需求,孩子假期有人给看、学习又能跟上,真是两全其美。另外,老师们也并非想贪图这点儿补课费,我们也想休息。但是,现在教学课程改革,老师的压力也很大,有时候需要假期赶进度。开学后,在时间安排上更紧凑一些,复习时间就更充裕,这对提高成绩肯定是有用的。再说,现在很多学校都补,就是学校不补,家长也要报校外的补习班,所以我们不补是很被动的。学校的口碑主要还是来自高考成绩和升学率,所以补课也是方法之一,家长和社会可能不以此为依据来评价学校的好坏吗?”

【他来答】

呼和浩特市教育局纪检监察科科长王福全:呼和浩特市教育局禁止辖区内的学校补课、有偿补课行为,隐瞒不报者要追究学校主要领导责任。教育局之所以禁止学校补课,就是为了给学生减负,进一步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实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对于有补课需求的学生,学生家长应该给学生挑选自己的弱项,选择1~2科,并寻找专业教育机构进行学习。

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内蒙古心理学会副会长李慧:补课这个情况应该说寒假、暑假时大部分学校还是比较集中的。也有很多老师会在节假日为自己班的学生补课,这个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但从一个教育学家或心理学家的角度说,孩子补课是不应该的。一些家长现在普遍认为,通过补课孩子可能学得更多。也有些家长担心老师在他们讲课的时候没有讲完所有应该讲的内容,通过补课,老师才能把所有孩子应该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另外,一些家长还认为,通过补课孩子的成绩可以提高更多,孩子学习的内容可以更深入,这种想法其实是一个误区。

教育补课的问题篇9

一、基本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200/年,区教委监察科共接待受理群众举报电话174件次,其中,涉及收费问题159件,占91%,涉及其他问题15件,占9%。以上数据表明,涉及收费问题的举报占了绝大多数,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乱收费问题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损坏了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形象。认真分析和研究中小学乱收费的各种形式和产生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教育部门的良好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涉及收费问题的举报中,涉及补课收费问题占43%,居第一位;涉及其他收费占20%;涉及其他各类学校收费占14%;涉及捐资助学占6%;涉及各种活动收费占5%;涉及职高收费占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占前五项的收费举报依次是:补课收费、其他各类学校收费、捐资助学、各种活动收费及其他各种名目的收费。其中补课收费占了近一半,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也是我们治理的重点。

二、中小学乱收费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中小学乱收费问题虽然采取了不同的形式,认真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经费投入与教育事业发展不相适应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但主要用于教职工工资和基本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对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校际间在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和生源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学校为了在竞争中不被淘汰,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吸引留住学生。为了稳定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还要想办法提高教师待遇,而这些经费多数只能靠学校去自筹,而筹资的渠道越来越少.

2、现实收费政策与学校实际情况存在距离

现行的收费政策,提高了部分收费标准,取消了一些收费项目,但现行的收费政策和学校实际情况仍存在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

(1)、公用经费中,小学、初中收取的杂费不足以补充正常办学经费。学校公用经费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按照收费卡规定向学生收取的杂费,对于规模较大、学生较多的学校,由于收取杂费的总额较大,尚可维持学校运转的最低需求,而对于规模小、学生较少的学校,就无法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一般小学、初中实际支出日常办学经费均大大超出本校公用经费。其中公务费中,水电费开支的比例最大,越是办学条件好、现代化程度高的学校,水电费开支越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加快,各校都配有计算机教室,有高考考场的学校,教室也安上了空调,使得学校电费开支大大增加。

(2)补课收费问题。补课收费未在收费卡中立项而在现实中存在,屡禁不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实行五天工作制后,教师普遍反映在有限的课时中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时间紧,老师不易讲深讲透,学生来不及消化课堂知识。二是在我国现行考试制度下,虽然提出了减负,但考试大纲的内容未减,在老师、学生、家长眼里,升学率仍然是第一位的,在高考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你不补,别的学校补,自己不补就不踏实。三是从今年起,全国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在6月7日至9日进行,高中则减少一个月授课和复习时间。四是一部分家长和学生希望学校组织补课,认为学校老师了解学生情况,补课有针对性,收费比请家教少,五是学校和老师认为补课是在教学计划和时间外进行的,可以适当收取费用。

(3)取消一些代收性收费项目与现实需要的问题。如非毕业年级的讲义费、学生意外伤害保险费在现实中有一定的需求。如学生期中期末考试试卷费从哪里出?学生在校不慎出现意外伤害怎么办?这些都是现实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3、认识不足

有的校长看学校困难多,考虑群众利益不够,一些校长对“教育产业”有曲解,认为学校也可以创收,可以和市场经济接轨,因而采取了一些不合要求的做法,出现政策和纪律性问题。

三、治理中小学乱收费问题的主要对策

中小学乱收费问题由来已久,久治不愈,说明原因复杂,因此,治理中小学乱收费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将治理工作的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做到标本兼治。积极探索从源头上治理中小学乱收费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治理中小学乱收费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各级领导,特别是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治理中小学乱收费是在教育系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关键一环,是维护党和政府以及教育部门良好形象的重要保证,真正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落到实处。

2、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从源头上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应对近5——10年内中小学生源及学校情况进行调查预测,在此基础上,做出调整计划。将一些规模小、条件差、办学质量低、资源浪费大的学校逐渐关、停、并、转,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投向能够长期保留的学校,并逐渐缩小校际间差距。这样即避免了政府教育资金投入分散、教育资源浪费问题,又解决了政府教育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几年后,随着生源逐渐减少、教育资源调整和政府教育投入加大,人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逐渐满足,就会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

3、加强管理,实行责任制。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为使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增强依法治教、从严治教意识,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建立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责任制,从政府到学校形成网络,并将其纳入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学校校务公开考核之中。

4、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收费行为。制度建设是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的必要前提。

(1)建立收费审批制度。凡是学校收费,必须立项,逐级请示,未经有关教育、财政、物价部门批准,不得收费。

(2)建立收费卡制度。学校必须做到每生一卡,学生家长凭卡交费。

(3)要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各级各类学校要按上级要求把收费公示作为校务公开的重点,将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范围、计费单位、投诉电话等在学校公示栏中进行公示,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4)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凡是发生乱收费现象的单位和个人,一律取消评优、评先、评职、晋级的资格。

(5)收费管理制度。学校及有关部门必须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制度,防止坐收坐支及其他问题的发生。

教育补课的问题篇10

性教育是关于人类的生殖、交媾以及其它方面的教育。作为探讨生殖行为的教育,性教育一般将创造继起之生命的过程分阶段叙述,包括受孕、胚胎与胎盘的发展,妊娠和分娩。经常也包括如传染疾病(性病)和预防,以及避孕。

高校性教育课程的教学、考核方式都很灵活。学生经常提出涉及个人的“敏感”问题,教师则通过课后单独解答或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解答。为了教好课,飞信、微信、QQ……这些在年轻人中流行的通讯方式,多数老师都开通了,有的还建立了专门的教学网站。

高校举例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胡珍开设的“性科学与性健康公共选修课”,每次3个学时,每学时45分钟。在胡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就性话题进行热烈的讨论。但由于害羞,学生们只能接受匿名递纸条的交流方式。胡教授先让同学们匿名写出自己的话题和答案,再公布在黑板上。教室里4块黑板上密密麻麻写出了大学生对性的理解。“减轻压力”“生活”“传说”“神话”“种族繁衍”“公母”“阴阳”“单相思”“云雨”……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

胡珍的性教育课程开设于2010年,这让他获得了“四川省学校性教育推行第一人”之称。性话题让阶梯教室爆棚。大学生们选修这门课程,多是因为好奇。有学生表示:“中学老师一讲到性就让我们自己看书,好多知识都是在网上学习的。”听了胡教授的课,大家都觉得学到了很多性健康知识,“很多以前不敢问的东西终于有答案了,也晓得要注意个人卫生了。”

2013年11月,福建师范大学和厦门集美大学的性教育公选课开始选课,场面十分火爆,学生选课需要“秒杀”。集美大学主讲《大学生性健康与性文明》的陈世卿老师介绍说,该课教学内容大致包括生命的起源与意义、青春期性心理、青年恋爱观、婚恋观指导等。成功选中该课程的轮机工程学院大二男生陈金义表示,他选这门课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觉得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需要了解成人世界的事,而自己在中学接受的性教育不够。

在广东省,中山大学开设有《性医学》公选课。和其它课程传授知识不同,性教育课程的教师有些像学生的人生导师。主讲教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张滨教授介绍说,有不少同学课后会来问“我同学的性困惑”。等老师坦诚回答问题后,他们才承认“当事人就是我”。选这门课的学生们可不仅是为了拿学分,他们真的有问题要问老师:“前列腺炎能不能根治;要一周几次才算‘适度’?”都堪称深度话题。面对这些通常会让人脸红的话题,课堂上的师生均心态轻松,敢想敢说。

2003的情人节,山东大学在全省率先开设《大学生性健康修养》公选课,首次开课就有来自19个学院的120名学生旁听。2012年,该课被列入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课程。任课老师马保华教授认为:“我们现在是给学生们补课。”他表示,在国内,学校性教育往往是不曾触及的空白。给大学生“补课”,除了传授生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记者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