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共享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0:28

技术共享方案篇1

摘要:为有效避免各类网络攻击导致企业内部数据泄露,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将企业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进行物理链路隔离。使用网闸

>>基于wCF技术的跨平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基于iC理念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基于iC理念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研究信息资源共享中的版权问题研究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安全的研究关于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基于Soa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研究基于知识管理思想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基于云计算理论的区域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基于整合的事业单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从信息获取角度研究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刍议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效率影响因素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框架建设分析网络环境下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应用浅谈资源共享网络环境下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综述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英文摘要abstract:inordertoavoidnetworkattacksleadtoenterpriseinternaldataleakage,themosteffectivewaywasisolatingphysicallinkbetweentheenterpriseinternalnetworkandinternet.it’seasytoleakagetheenterpriseinternaldata,whenyouusethetraditionalgaptointeractivedatabetweeninternalnetworkandinternet.Furthermore,theoldwayofexchangingdatacannotbeappliedtoprotectthehighsecuritylevelenterprisenetwork;ontheotherhand,theexistingnetworkisolationtechnologyfornetworkprotocoliseasytopeel,resultingininformationdisclosure,andcausethenewsecurityvulnerabilities.therefore,thisthesisproposesanewinformationresourcesharingscheme,transportinternetdatathroughnetworkSecurityBoundaryplatformbyusingone-wayimportnetwork,andusingatrustedthirdpartySmSplatformforinformationfeedbacktotheinternetterminal.Restrictcontrolthenetworkdataoutput,thefinalcompletionofdatasharingwithinenterprise;theuseofimprovedDeS/RSahybridencryptionalgorithmtoencryptthedatafileencryptionandidentityauthentication,toavoidtheinformationleakagecausedbythepeelingthenetworkprotocol.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aSmSinformationsystem,thecaseanalysisprovesthatthisschemecanmeettherequirementsinsecurityandefficiency.

英文p键词Keywords:networkisolationtechnology;networkSecurityBoundary;DeSalgorithm;RSaalgorithm;SmS

技术共享方案篇2

1、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观念意识有待提高

受传统管理模式与思维惯性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档案管理机构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档案信息服务上还沿袭着传统的模式,“条块分割”的弊端尚未割除;档案工作人员的观念有待更新,“重藏轻用”的思想依然作祟:往往寄期望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而不主动参与档案信息资源共建;仅关注本机关部门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而漠视全社会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只强调档案信息资源网络设施的投入力度,却忽视整合完善具有特色的档案信息资源,致使信息高速公路上“车少货缺”,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面临着种种隐忧。

2、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据报道,保存大量珍贵档案文献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将馆藏的“大事材料”转换成了便于下载保存的图像、文本等形式,通过现代网络技术进行传递与交流,以满足社会利用者的多样化需求。而在我国,利用网络技术环境开展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仍然主要以馆藏介绍、目录查询等为主;馆藏档案的全息上网、档案信息的网络利用在国内较为鲜见。同国外一些国家相比,差距显得尤为突出,这说明我国目前档案信息服务的可获得性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这种现实情况,要求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方式向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方向发展,这无疑是对转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一种挑战。

国家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十分重视,已着手组织了许多研究课题推动这项工作。但是,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缺乏国家的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缺乏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保障,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内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缺乏全局性的发展规划,战略约束力尚显不足,致使与之相关的网络建设、理论研究、标准与规范制定、应用软件的开发与手段应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3、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标准体系建设失衡

标准化是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的生命所在,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最具实质性意义的保障手段,必须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管理、使用和检索等各个方面做出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标准化是对档案信息资源各方面建设具有总揽性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最紧迫、最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除此,则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就无法实现。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程度不高,从档案管理到相关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都缺乏统一的规范与标准,极大地影响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的健康发展。

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是一个规模巨大的信息系统,技术密集是其显著特征。因此,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如传统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以及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网上传递利用,必须应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海量存储技术、数字通讯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智能检索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具有复杂性、先进性,且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同样对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安全存在隐患

作为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internet的某些特殊属性对档案信息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带来了一定威胁。在网络环境下,影响档案信息服务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操作系统因素、硬件设备因素以及“网络黑客”因素。,其中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运行的最基本的要求,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传递,首先要解决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硬件设备对档案信息安全的影响主要来自其核心――CpU芯片的安全性,亦应引起我们的关注;“网络黑客”则是专指非法制作与传播计算机病毒或恶意攻击特定网站的人。其行为借助网络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同样构成危害:存储于网络的档案信息,会因病毒的侵袭而发生严重损毁。因此,利用网络环境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档案信息服务网络的安全与正常运行。并根据档案信息自身的特点与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利用的实际需要,健全相关的防火墙技术、Vpn(虚拟专用网)技术、加密技术、网络病毒防治技术、跟踪检测技术以及数字档案信息

资源备灾基地建设等,以切实保障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优化整合与开发利用的安全。

面对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的现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其他部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的实践经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需采取以下措施:

1、增强意识,健全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体制

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共建是共享的物质基础和可靠保证,共享是共建的积极成果和最终归宿,两者只有相互支持和依存,才能促进社会科技进步与信息服务领域的繁荣与发展。随着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任何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每个档案工作者都应当树立科学的档案信息服务理念:档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意味着它属于全体人民,应让人民无条件地加以利用,以便尽可能多地了解与使用有关社会活动的各种信息。变追求各自信息资源的完备为追求全社会信息保障体系的完备。彻底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的联系与合作,把建设高质量、特色化、满足用户多元化利用需求的档案信息资源“集合体”作为追求的目标,将分散的档案信息资源融入整个社会的信息资源体系之中,通过积极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水平,让无限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储备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宝贵矿藏”。

2、统一管理,规划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设方向

目前,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加以健全和完善的过程,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地一蹴而就。因而,要科学运作、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积极规划制定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的发展规划。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规模水平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各级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并大力宣传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的深远意义,统筹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并会同国家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的发展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部署,保证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的有序进行。档案部门应该利用网络环境提供给的便利契机,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分工协作,大力建设各级各类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研究开发高性能的档案信息查询系统,使其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信息在线搜索与查询的需要,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利用效益,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快节奏、高质量、高效率的社会需要。

3、坚持标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整体优势

标准化通常是指为获得某种最佳效益而综合科学技术与实践经验的成果,在进行充分的有效协商基础上,对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特征的重复事物,以特定方式制订形成统一规定或统一规范的全部活动过程。也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的技术前提。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将在这些标准(信息加工标准、信息记录标准、信息传递标准、信息检索标准、信息处理与信息控制标准等)的制约下,以统一、规范的形式实现网络化信息交流与利用。在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过程中必须统一标准规范,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的现象。

技术共享方案篇3

关键词:档案信息共享;安全;隐私保护

档案信息都是具有一定的价值,通常情况下,很多档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被随意使用和访问的,因此,对档案信息共享中的隐私保护技术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档案信息进行保护,同时也能更好的建设档案信息共享隐私保护框架,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档案的安全共享,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档案信息共享与安全需求分析

现在,人们对信息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非常重视,因此,建立必要的档案信息共享隐私保护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对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特点要进行掌握,采取必要的隐私保护技术能够更好的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同时也能防止出现信息泄露和非法访问的情况。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获取需要的信息,同时也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也成为了信息提供商和服商之间的主要信息服务平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档案信息共享和利用快速发展的情况,因此,也使得档案信息转出现了共享和利用的情况。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发展过程是面临着很大的安全挑战的,现有的网络安全技术对共享的档案信息资源是不能进行更好的保护的,是非常容易导致敏感信息出现泄漏的情况,这样也给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使得档案信息共享和敏感信息隐私之间出现了很大的矛盾。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档案信息共享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使得相关技术和设备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进行研究时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2档案信息隐私保护的两种技术及比较

2.1档案信息隐私保护的两种技术

在访问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隐私保护技术应该采用数据库技术领域访问控制机制,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档案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控制,这样能够实现对隐私进行保护的目的。这种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是有一定前提的,就是要保证角色的存取控制,同时也要有多级数据库系统。这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档案信息的管理人员要相对信息拥有着的隐私策略进行形式化的描述,这样恩能够够更好的实现档案数据在数据库进行保存,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数据库系统的执行策略。档案信息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使用过程中是只能面向特定的用户进行开放,通常是档案编制工作人员和一些研究工作的工作人员。在对档案信息进行共享的过程中,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核实,同时要对访问控制技术进行规范,在对用户的身份核实完成以后,可以对相关的档案信息进行共享。

在访问不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隐私保护技术是与概率论和统计学知识有关系,这样能够更好的统计数据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必要的研究和应用,同时也可以建立必要的隐私保护模型,同时,能够更好的实现数据过程中的档案信息隐私保护。

2.2隐私保护技术的语义处理能力分析

档案信息在隐私策略和知识化表示方面是存在着语义推理的过程中,因此,在访问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档案信息隐私保护系统要能对相关的数据形式进行储存和表示,这样能够更好对隐私策略下的数据进行隐藏,因此,是不利于策略语义的表示和应用。知识在挖掘过程中对各种知识处理技术的发展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进行必要的联系,能够更好的对档案信息隐私策略进行知识化,同时也能更好的提高策略的推理能力,同时也能更好的提高隐私保护的智能化水平,对隐私的安全性来说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档案信息隐私保护的技术策略

3.1中观层面保护,基于访问策略的档案信息访问控制

档案信息共享中的隐私保护,首先要保证包含档案信息的文件被合法地共享,即信息资源请求者的信息获取行为是经过正确授权的。实现中观层面隐私保护的主要技术是访问控制技术,造成隐私威胁的主要原因则是未经授权的访问攻击。对于未经授权的访问攻击,可再细分为两类原因:内部的安全管理漏洞。例如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计算机病毒攻击导致档案信息被窃取或篡改。这类隐私泄露主要靠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对服务器采取更为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进行解决;安全机制本身的局限性。如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授权机制只能精确至元组,对于更细粒度的属性项无法指定具体的访问权限等。恶意的用户可能利用这些缺陷进行攻击,最终非法获得档案信息内容。

3.2微观层面保护,基于知识的信息匿名保护和隐私推理防范

基于访问控制策略的保护技术提供了灵活的档案信息访问控制机制,可有效防止档案信息被非法访问获取。由于大量的档案信息包含于共享的信息资源之中,因此,信息者需要采取一些技术措施来隐匿档案信息。但由于档案信息的各种属性之间具有紧密相关的复杂语义关系,攻击者仍有可能结合所掌握的背景知识,从的信息中推导出被隐匿的档案内容。因此,档案信息共享中的隐私保护问题,从微观层面看,就是要保护信息中档案内容的安全,防止共享档案信息资源中的隐私泄露。在档案信息的隐私保护技术中,信息的匿名保护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提供档案共享信息时,通常不提供原始档案数据,而是对数据进行概化或隐匿处理,只暴露一定的档案信息。目前,在数据匿名技术的研究上已取得许多成果,并有比较成熟的数据匿名化算法。

总之,对档案信息隐私保护的技术策略,一是以信息拥有者的隐私策略为研究对象,研究和实现基于策略的档案信息隐私保护技术;二是从知识和语义的角度研究信息匿名保护和隐私推理攻击的检测和防范,改进传统的匿名化隐私保护方法。在档案网站中开展信息隐私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一方面,它能够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共享和利用。另一方面档案信息资源是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服务网站对公民隐私和从业秘密。

技术共享方案篇4

【关键词】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共享;云计算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各个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也进入了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应用层次,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社会共享,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各领域服务已成为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从技术实现角度来说,要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对档案信息有如下一些要求:首先,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可靠,即保证档案信息的原始记录性及其不被篡改;其次,保证档案信息的有序性,即保证档案信息可以供档案用户迅速便捷的检索利用;再次,保证档案信息的永久保存;最后,友好的用户界面及方便直观的操作对保证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达到最好的效果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档案管理现象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承载着人类活动的大量信息,具有记载、延续人类文化的功能。作为档案管理与利用对象的档案资源是经过特定历史时期的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具有原始记录性和凭证性近年来,随着《档案法》及其相关法规的颁布、实施,档案工作的透明度大为提高,国家档案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社会潮流面前,社会公众不再以档案管理部门所提供的传统性档案利用方式为满足而是要求在更大范围内、更高程度上实现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

二、网络数字化的发展

技术的大变革,带来了新的产品、新的产业和新的市场,同时也带来了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云计算”这个概念也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云计算是随着处理器技术、虚拟化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应用,正打破历史和地缘造成的差异,为每个民族和个人创造了走向新生活的无穷的、平等的机会。在internet日益大众化普及化、一批网络经营型的公司(如亚马逊网上书店、Dell电脑公司)涌现并成功运作的背景下,鉴于internet交易成本低、覆盖面广,将从根本上改变客户对方便、速度、价格和服务的期望,传统经营向网络化经营转变是必然趋势。

三、网络技术的优势

网络数字化计划具备独到的优势,服务便利化和快捷化是其显著特点。面对各个单位或者整个一个单位系统的档案,数字化网络管理在人力、服务水平上面都有很大的进步,且能提高办事效率。数字时代信息资源共享都是以网络环境为业务平台进行运作的,因而在网络环境中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往往需要一个能集合并能整合多类多来源信息资源,提供多来源信息高效检索利用的网络公共信息服务(共享)平台信息服务(共享)平台是信息集成共享和交互的承载物,通过平台,可以集成分散的信息资源,并为信息消费者定位交换和获取信息,从而为用户提供集成、便利的信息服务环境,目前在很多国家和社会领域的信息共享工程建设中,都在致力于建设各色的公共信息服务(共享)平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对于数字化档案管理能有效提高办事效率、工作效率和使工作便捷化这三个方面,相关从业人员四分之三以上的被调查人员持肯定意见,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认为在操作方面快捷程度不是很高,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这部分调查人当中有一些属于年龄相对较大,对于计算机技术掌握相对较少的人群,而数十年的工作经验使得他们对于自己整理的相关档案的查阅有相对比较高的记忆,所以他们认为通过网络化管理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相比较学习计算机,他们认为过去的档案管理方式更能适应。

四、网咯数字化技术的不足

万事万物都具有两面性,虽然网络数字化技术具有无可厚非的优势,同时,它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运用不当也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网络平台的应用水平相对较低,目前大多数单位所使用的网络管理平台都属于比较成熟的管理平台,但是对于大多数单位而言,其应用的范畴却很少,甚至很多单位仅仅使用了最简单的功能,这种做法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若要实现《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制定的“依托公众信息网,建立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档案网站,逐步构建全国档案工作信息网”的目标,应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发展阶段推进数据标准化进程,提高数据的标准化程度,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奠定基础。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非标准化的数字档案还在与日俱增,如若允许这种现象持续发展下去,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恐怕只是一种奢望,其严重后果最终或将导致档案信息化建设举步艰难。在网络应用中就存在网络病毒的侵入和资料的泄露,对于单位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这也是很多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没有实施网络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因素。

五、如何完善数字化档案管理

前面就一些基本问题做了分析和陈述,而关于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数字化技术,完善数字化档案管理则是重点。

1、naS设备近两年开始流行,可靠稳定的性能,特别优化的文件管理系统和低廉的价格使naS市场得到了一定的增长。naS作为一个网络附加存储设备,采用了信息技术中的流行技术-嵌入式技术。嵌入式技术的采用,使得naS具有无人值守,高度职能,性能稳定,功能专一的特点。

2、通过元数据存储档案信息,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可靠性。档案是人类历史的记录,档案的原始凭证性是档案区别于图书、情报的重要属性。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不仅需要提供档案信息,并且要保证档案信息的永久保存,使档案信息共享平台成为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备份。随着对数字保存实践活动的开展,人们认识到要实现对数字信息的保存,就要记录很多关于资源本身、资源硬件和软件环境等的信息,对于满足长期保存需要的元数据研究开始提上日程。为确保信息长期使用的元数据元素又称为“保存元数据”。通过保存元数据,档案保管人员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从而在长期保存数据流方面采取恰当的行动,并保证被保存对象在技术不断更新的情况下被重复检索使用。

3、在网络化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应该对档案的分类进行更细划分,尤其在绝密程度上,应该增加级别,并设置访问权限,有利于单位安全管理。在网络化管理方面,笔者认为各个单位应该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在人员培训方面,应该积极的与外界相关技术单位进行交流和学习,尽快提高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马玉杰,朱立红,王强,杨爱志,李强华,杨雪峰,郑悦,王丽玲,齐洁,杨红梅,王宁.政府信息公开背景下的档案工作研究[Z].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08.]

[2]邓胜利,张敏.交互式信息服务环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情报科学.2008(3)

[3]雷蕾,何明,姚建文.云计算技术及其安全性研究[J].计算机安全,2010.4.

技术共享方案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在网络这个开放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在线开放课程并共享课程资源。文章以清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提出课程开放与共享的几个方面,包括教学理念共享、教学设计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实施方案共享和学习机会共享,讨论教学资源开发中的指导思想问题、需求分析问题、标准化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

关键词:教学资源;开放课程;在线学习;资源共享;基础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令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且使得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教学过程,令没有机会进入校园的学习者可以在网络这个更广阔的范围内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在这种形势下,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利用网络开放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在线学习资源,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开放共享课程的现状与思考

大量开放共享课程正在不断涌现,主要由课程作者或教育机构开放课程或在线学习课程。开放课程的受益者主要是学习者,也就是要向学习者开放学习机会,但这并不够,共享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强调得比较多的教学资源共享,实际上只是教学资源公开。公开不等于共享,如果公开的仅仅是教学资源,那么这些资源将很难使用,原因在于教师不知道这些资源是根据什么样的教学理念设计和开发、需满足怎样的教学设计目标以及应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实施教学过程。

目前,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一个有效的机制,但是仅有平台和形式还不够,教师和教育机构还需要从理念上认识到共享的意义,从机制上保障和促进共享,真正愿意共享课程。同时,开放共享的资源需要标准化,这样便于资源在不同的平台间共享。另外,开放共享还需要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2课程开放与共享

2.1教学理念共享

教学理念共享是课程开放共享的基础与前提。教学理念就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师对一门具体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对象、教学模式等的理解。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设计、课程建设、教学活动实施的指导思想和总纲。

教学理念共享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指导思想。例如,清华大学计算机公共系列课程的目标是培养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技术从事其他专业研究的跨学科人才;课程体系设计理念是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其中,程序设计公共课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与工程开发的能力。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指导思想是以理论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以技术为手段,鼓励多样化人才发展,提倡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协作学习和共同知识构建,加强实践环节和增强实践能力,引导和鼓励创新。我们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和课程资源建设正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

2.2教学设计共享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讲授的线索和逻辑。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包括教学活动和考核方式的设计、教学活动中涉及的资源,还包括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设计。同一个教学活动可以针对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在不同环境下实施,如听课环节让学习者既可以在实际课堂上听课,又可以在线听课。

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设计不同的资源与环境,如掌握知识和理解理论需要多种形式的课程内容(录像、讲稿、文字教材等),学会技术和掌握技能需要例题、案例演示、习题、实验环境等,进行设计、创意/创新需要协作学习环境和设计开发环境等。只有共享教学设计,使用者才能明确知道每种资源分别应用于什么目的和哪一个教学环节。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内容以面向对象的思想为主线,介绍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类与对象的基本概念、继承与多态、输入输出流、常用数据结构基础知识,此外还简单介绍泛型程序设计。

(2)教学模式是多种模式相结合,给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的空间,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学习。

(3)学习模式包括常规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常规教学模式包括大课、实验辅导和答疑;网络教学模式包括网上自学在线课程、在线讨论、在线提交作业和评分。

(4)考核模式包括常规卷面考试、自选题目的论文(包括答辩)和自选题目的项目训练(包括答辩)。

2.3教学资源共享

教学资源共享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共享,一般来讲,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学录像、讲稿、题库、实验/案例等。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有《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学生用书》《C++基础教程学生用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经典实验案例集》(包括87个实验项目,数百个题目)等。

(2)教师用书《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教师用书》。

(3)多媒体课件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讲课录像、《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配音课件、《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视频课件、《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讲课录音。

(4)案例学习系统。

(5)教学网站包括清华大学网络学堂(主要面向校内学生)、开放学习社区(http:∥)、清华大学出版社“智学苑”()等。

2.4实施方案共享

实施方案是指课程所有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学时、具体教学和考核方式。只有共享实施方案,才能使得其他的共享落到实处。实施方案的共享途径包括教师互访和听课、以文字形式共享教案、在线呈现教学过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大课:2学时/周。以应用引导,以实际开发环境进行讲解。

(2)课外辅导。其中,教师补充例题讲解:1学时/周;学生分组讨论:2学时/学期·人。

(3)作业批改模式为考试系统自动批改加助教批改。

(4)案例学习内容包括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程》或通过在线案例学习系统学习。

(5)基础实验课:2学时/周。助教辅导并当堂验收。

(6)项目训练,包括选题与需求分析报告、系统设计、程序实现、用户手册测试报告、总结报告、答辩。

2.5学习机会共享

学习机会共享是为学习者提供开放公平的学习机会,使得没有机会进入校园的学习者能够享有同样的学习机会,以实现人人拥有公平的学习机会。具体方式可以是将课程在线开放、提供录像及学习资源下载、提供在线学习指导和答疑、针对学习者的特点提供尽量真实的课堂教学体验或者适合在线学习的网络课程。要实现学习机会共享,仅有上述开放方式还不够,还需要解决面向社会服务的运营模式问题,才能真正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服务。

3教学资源开发

3.1指导思想问题

开发共享的教学资源,首先要从指导思想上具有共享的诚意与服务的意愿。无诚意的共享往往是因为某种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项目的要求而提供一部分教学资源,但是不提供最关键的资源,使得教师无法充分利用共享资源。其实,很多开放课程旨在开放却无意共享,因此只向学习者开放,并不提供给其他教师使用。诚意共享就应无保留地完全共享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实施方案、学习机会,并且要本着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指导思想认真分析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开发共享资源。

3.2需求分析问题

任何一个项目在开发之前都要进行需求分析,而开发教学资源则往往会忽略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适用对象分析。面向全日制学习者的主要教学环节是以面授为主,包括大课、面对面答疑、习题课、实验课等。亲临现场聆听教师的观点、对知识的诠释、对理论的演绎,其效果远远优于看录像。由于全日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他们可以利用完整的时间段进行系统性学习。网络学习环境是对面授的补充和对课外学习的支持,因此主要包括资源、答疑、讨论、练习和扩展学习。业余学习者以及在师资缺乏的学校和地区学习的学生,则需要使用网络教学获得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方便的学习环境。

(2)学习过程需求分析。典型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新知识和理论学习、思考质疑和交流讨论、实践练习、尝试创新。网络学习系统应该为学习过程各个环节提供支持。

理论课程学习需要的资源包括多种形式的课程内容(录像、讲稿、文字教材等)、拓展阅读资料、例题/案例演示、习题;实践课程需要的资源包括实验指导和实验演示、虚拟实验素材/构件库、交互式虚拟实验、测试题等。

3.8标准化问题

标准化是资源共享的基本技术保障。标准化有利于优质资源复用、有效管理和高效检索,因此能够促进共享;有利于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全局有效管理、异地学习、终身学习,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优秀教学系统软件共享,能够缩短系统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实现共建共享。

标准化指的是按照标准的格式描述教学资源的属性。标准化与个性化不矛盾,通过属性的描述可以更准确地描述资源的特征。标准化有助于保护知识产权,标准属性中具有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属性。目前,我国已教育信息化相关的7项国家标准和7项教育行业标准,待12项国家标准和6项教育行业标准,正在研制23项国家标准和4项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JtCi有一个分技术委员会SC3,专门从事学习、教育、培训领域信息技术标准的制订。

我国已的教育信息化国家标准如下:

·GB/t21364-200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基于规则的XmL绑定技术

·GB/t21365-200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学习对象元数据

·GB/t21366-200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参与者标识符

·GB/t26222-2010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内容包装

·GB/t5271.36-2012信息技术词汇第36部分:学习、教育和培训

·GB/t28824-2012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学习对象分类代码

·GB/t28825-2012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数字权利描述语言

·GB/t28823-2012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平台与媒体分类代码XmL绑定规范

3.4知识产权问题

开放共享需要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从技术层面上讲,资源本身应该具有知识产权信息,使得网络学习平台应该能够识别知识产权信息并合法使用资源;从理念上讲,每一位教师应该尊重共享资源的知识产权;从政策法规上讲,开放共享应该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技术共享方案篇6

关键词:基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崛起,各种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交融,已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态势,被人们所接受,而档案信息作为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形态,逐渐受到到人们的重视,而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档案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全面推进,给人们提供了网络信息形态中获得档案信息资源的条件。档案管理者的使命也由档案的保管者向档案信息提供者、档案信息导航者逐步过渡,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已指日可待。文章就基建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可行性与应注意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实现基建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应抓好的工作谈谈自己的观点,以供同仁参考。

二、基建工程档案资源共享可行性分析

基建工程档案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纸、图表、声像、影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在基建工程建设形成的基础资料中,有的具有时效性,既仅在特定的时期内可以使用,比如环境监测、社会经济等,有的则没有时效性,比如水文、气象是长期观测的系列,短期的变化并不明显,而地质条件更是长期比较稳定的。因此,基建工程建设中在相同或相邻地区的后续勘察设计工作完全可以在先前的档案资源中选取可用的基础资料,不仅节省勘察设计的时间,也节省相应的费用,具有共享的需求性。同时,基建工程档案还是城市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企业房屋确权、维权、维修、改建、解决纠纷、宣传教育、修史编志、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不可缺乏的重要的依据和凭证,是城建档案的基础,也是企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的共享性。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基建工程管理和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和普及,给人们提供了网络信息形态中获得档案信息资源的条件,基建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指日可待。

三、基建工程档案资源共享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各种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以确保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进行。而工程设计、建设成果是技术资产,凝聚了技术人员的智慧和才智,特别是有的项目是经过编制人员的辛苦努力和开拓创新获得的成果,是工程建设单位的技术优势和竞争资本,应该作为本单位的知识产权加以保护,不应该轻易地提供给他人。档案管理部门要对包括单位核心技术的档案建立特别的保管、借阅、引用制度,确保本单位的知识产权不受侵害。

(二)注意做好保密工作。严格按照《保密法》的规定,对工程建设档案实施相应的管理,档案不能上传到网络平台提供给其它单位使用,防治泄密情况的发生。

(三)努力消除档案资源共享的障碍。消除基建工程建设档案资源共享的主要障碍是部门利益和系统管理。我国的基建工程建设单位分别属于不同的系统和部门管理,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的技术交流存在诸多障碍,现实共享的前提是合理处理好部门利益,共同为档案资源的社会化服务做出贡献。

(四)建立档案共享信息平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基建档案软件在基建档案管理中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基建档案管理网络版可在一个单位内部或多个网络用户的环境下,由不同的角色完成基建档案的整理、鉴定、利用、编研等工作,并通过系统管理的权限设定以及用户身份验证,实现基建档案的信息资源共享。基建档案资源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应有由基于外网档案资源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务平台和基于内网的档案管理系统以及内外网联动系统、数据传输设备以及安全应用支撑平台共同构成。基建档案共享平台应能完成不同网络用户的权限配置和身份验证,在支撑基建档案资源信息数据管理、查询服务、数据输出等功能的同时,保证基建档案共享平台数据库电子档案不失密、不泄密,为基建工程档案资源信息提供良好的网络基础。

实现基建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应抓好的工作分析

(一)增强意识,健全基建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随着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任何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都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档案工作者应当树立科学的档案信息服务理念,变追求各自信息资源的完备为追求全社会信息保障体系的完备。彻底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强基建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的联系与合作,把建设高质量、特色化、满足用户多元化利用需求的工程档案信息资源“集合体”作为追求的目标,将分散的工程档案信息资源融入整个社会的信息资源体系之中,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水平,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储备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服务。

(二)抓好基建工程档案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结合工作。目前,我国的社会信息化已经初见成效,电子政务建设也全面展开,并且趋近成熟。工程档案信息化既属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又和电子政务联系密切,所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要紧紧跟上社会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而且应该适度超前。对一些关系工程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问题要有前瞻性的思考,要适时采取积极对策,如工程档案管理部门如何在信息社会和电子政务环境下提供服务的问题、新型数字载体的保存和保真等问题,都要积极探索,主动开展工作。实现办公自动化(oa)系统与工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对接起来,从而达到工程档案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的紧密结合。

(三)抓好统一规划协调,建立基建工程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体系。实现基建工程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化的基础是要构建统一的档案信息平台,它由各个地区、各企业、各个专业系统的档案信息资源指引库、现行文件中心、电子政务中心为基本组成部分,将这些物理上分散的档案信息资源,逻辑上联系起来组成统一的档案信息资源网。这个网络把分布的系统连成一体,传输文字、图像、声音、影视等多种媒体,提供多种新型信息服务。实现工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应以档案局网站为龙头,逐步与专业档案网站实现链接,最终构建由龙头网站向下辐射的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工程档案信息网络体系。这样就能更有效地提高工程档案的利用率,使基建工程档案资源真正地为经济建设和各企业服务。

(四)提高素质,奠定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人才基础。在网络环境下,基建工程档案信息服务的方法、手段与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的采集、组织、加工等业务环节,对基建工程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技能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档案信息管理人员面临着知识更新、继续教育以及优胜劣汰的压力与挑战,档案工作者必须建立起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信息意识,通过自主学习、技能培训、检查交流等灵活、有效的途径,不断提高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加工处理技术和一定的外语知识,以实现根据工程档案信息的自身特点、结合传统的档案利用工作经验,依托网络环境的优势,与计算机技术人员共同探索解决网络档案信息资源传递、交流、利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实践。

(五)抓好工程档案安全管理。基建工程档案工作的服务性决定了档案要尽早致力于开发档案信息以便提供利用档案信息,以达到档案信息利用功能的最大化,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然而共享和安全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在基建工程档案信息开发过程中档案人员必须提高保密意识。认真地对档案信息做出鉴定,确定档案的密级程度和开放范围,严密审查、严格管理。同时加强对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确保系统安全。还要进一步完善安全防范措施,除采用身份识别、数据备份、访问控制、防火墙技术处,采取专用核心密码加密系统进行数据加密,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才使有密级的信息在网上安全传输。

结语

总之,当今信息社会,国际互联网热潮冲击着整个世界,对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工作形态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信息化全新时代。基建工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高层次的信息资源模式,为人们所期待。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更要依托于整个国家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炜.档案信息数字化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团.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101.

技术共享方案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资源;共享资源

项目来源:广东高职创业教指委项目(CYQn2015001);广东高职管理类教指委项目(YGL201534)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5月4日

一、引言

共享教学资源建设是“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落实人才培养计划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建设手段,旨在帮助高职院校转变教学理念,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各种优质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本研究通过选取体现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突出实验实训等教学应用的共享教学资源建设案例,引导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向多方合作的方向发展,实现政校企行的合作与共赢。同时,高职院校也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主体,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根据办学特色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优势选取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作为案例,特别是以专业核心课为重点进行分析,以期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二、国内共享教学资源建设典型案例

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的常州科教城是国内较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之一。作为教育园区,常州科教城按照“统一规划、资源共享、集约发展、集群发展”的思路,高举高职教育大旗,走差别化竞争和错位式发展道路,着力建设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园区拥有2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3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工业中是一个公益性、社会化、产学研结合的教育训练和科技社会服务平台。它是常州科教城建设的核心,也是实现共享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举措。

拥有16所属于职业教育类学校的南宁-东盟职业教育园区则是优质共享教学资源的另一个典型实践案例。南宁-东盟职业教育园区通过探索学生的“辅修专业”、“第二专业”等人才培养体系,职业院校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实现跨校选课和学分互认、图书互借等共享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同时,园区还设立“师资服务中心”实现了专兼职教师的互聘共培、质量督导跨区域互通等教学方案,保证教学队伍的共享共建。另外,园区构建了能够资源共享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既为区域内企业培养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也为辖区民众提供继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技能提升课堂,打造优质的终身学习型社区。

三、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共享教学资源建设探索

(一)组织机构的创新。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2016年3月进入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骨干高职院校行列,在共享教学资源建设中的首要工作项目就是建立珠海市职业教育集团(简称职教集团)。珠海市职教集团是经珠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统筹珠海市职业教育发展各类资源的公共服务和管理平台,由市政府主导、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牵头成立,旨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政、校、行、企之间的深度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设一个全面对接珠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一批紧密对接珠海行业企业发展的企业服务或技术研发中心,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撑。职教集团共有156家成员单位,涵盖了珠海市15所中高职院校(含培训机构)、16个行业协会和125家企业。这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由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中高职院校广泛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之一。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牵头成立的珠海市职教集团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更好地实施共享资源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共享资源建设情况

1、共享资源课程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注重核心课程建设,目前已经联合职教集团内部的珠海城市职业学院和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合作开展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拥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现以《员工招聘与配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例进行分析。

(1)《员工招聘与配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思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学院“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就业与创业融合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在企业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将《员工招聘与配置》课程列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坚持“以就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理念。强化真实环境下的项目实践,按照工作任务所需能力层次由低到高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项目驱动的授课方式,极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虚实结合,互动参与,合作竞争的实践氛围,真正做到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设计理念。在认真梳理人力资源管理各岗位对员工招聘与配置方面的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从职业能力融合职业素养的角度设置各项学习情境及学习标准。(图1)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首先,以招聘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把知识、技能、态度贯穿于各项目训练系统中,知识以够用、适度为度,但应具有持续发展性;技能主要指对行业技术规范、标准、手册与行业生产技术成果的实际应用能力;态度主要指通过课堂、基地实训等教书育人活动培养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的能下到生产一线,全心全意长期从事一线岗位技术工作并作出较大贡献的基本态度。其次,以突出岗位实用能力为逻辑主线,统筹规划。在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突出了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采取讲练式教学、模拟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教学超市等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再次,课程通过子情境项目化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考虑到珠三角的岗位特点,在每一情境中都选择不同的岗位,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来进行模拟训练。最后,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颠倒课堂”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提前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上预习知识点,上课时,老师重点讲授难点,并进行项目实训,学练结合,学用结合,营造人性化学习氛围,树立和贯彻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图2)

(3)课程共享资源平台建设。借助信息化平台,课程开展了共享资源课程的网站学习平台建设。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平台在教学中贯穿各个环节,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互相交流学习,不断应用学习的目的。网络平台的基本资源主要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日历、教案(电子课件)、重点难点指导、学习情境、实训大纲、考核大纲、参考资料目录、教学录像、教学视频(微课)等。网络平台的拓展资源也包含大量可读性强、易于直接应用的资源,如习题库、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专业知识检索、招聘节目视频精选等。这些学习资源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更新完善,深受职教集团各相关职业院校学生欢迎。

2、共享资源课程师资建设。共享资源课程采取“校企互聘共培”的方式,打造既具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战经验,又具有教育教学本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课程团队成员中,学校专职教师占43%,企业兼职教师占57%。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建设情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有以行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拥有珠海香州区人力资源中心南湾人才市场、珠海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珠海蓝龙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珠海威丝曼集团、香州区人力资源中心聚星网站、珠海市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服务中心、珠海文华书城有限公司、中国联通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珠海保税区西尾食品有限公司、珠海市金松发展有限公司、珠海经济特区飞利浦家庭电器有限公司等一批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专业建有人力资源综合测评工作室、人力资源综合模拟实训室等一批校内实训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校内教学企业―人力资源综合实训工作室获得珠海市职教集团教学企业C级认定。通过职教集团每年举办的“珠海市职业院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等活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各项实训实践教学资源已经实现与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珠海艺术职业技术学院的资源共享。

四、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共享资源建设措施与方法

(一)形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高职院校的发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容易导致各高职院校更加关注自身建设上,专业建设视野受到区域局限。其直接后果是专业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形成合作共赢的全局观念,打造区域统一的教育领导集团,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充分共享的职教理念应该成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建设理念。

(二)构建实施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机制。珠海市职教集团的引领作用已经凸显,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仍需要出台细化的教学资源共享制度和方案。比如,《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领导小组职责》、《教学共享资源成本收益统筹制度》、《共享教学资源设备管理职责》等。当然,除了具有共性的管理制度,还需要针对不同教学资源的特殊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制度管理文件。

(三)丰富教学资源的共享内容,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从本研究围绕的案例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在资源投入、课程开发、师资建设、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均得到发展,而其他非主干类课程(如专业平台课程)的共享资源建设工作迟迟得不到重视,因而呈现与主干核心课程完全不同的共享建设情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涵盖的知识类型丰富,行业门类多,应加大共享教学资源的覆盖面,实现多领域、多角度、多层次共建共享,发挥出贡献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南宁市相思湖新区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调研组.加快建设南宁-东盟职业教育园区[J].当代广西,2008.1.

[2]何巧云,杨丽.高职院校招聘与测评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经济市场,2007.4.

技术共享方案篇8

关键词:网络时代;资源共享;途径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档案资源共享途径探析

收录日期:2013年5月13日

档案数字化建设离不开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只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才能提高资源利用率。网络时代,信息资源与日俱增,用户对信息的需求量也在突飞猛进,随之信息传递和存储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职院校应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努力探索资源共享途径,提升档案资源利用率。

一、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档案资源共享的现状

1、高职院校各自为政,资源无法实现共享。目前,高职院校大多都各自为政,互不往来,依然延续着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与其他院校协作交流的意识,依赖于传统档案管理办法,从而导致了档案资源无法实现共享。

2、管理制度标准不统一,阻碍了信息交互。各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标准规范不统一,难以实现馆际之间的信息交互。例如,各高职院校根据各自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都制定了各自的管理细则和办法,这样不仅造成了各校管理制度的重复,还是对管理人员劳动力的一种浪费。同时,各校之间在制定管理制度时缺乏沟通交流,制定的细则办法常常会相互冲突,各校馆际之间的信息交互受到了严重阻碍。

3、技术水平的高低,制约着档案管理利用效率。目前,传统的纸质档案存储方式,在用户查找档案时,既费时又费力,很是不便。各高职院校一旦实现了馆际间的资源共享,跨馆检索也甚是繁琐,用户往往先查找所需信息在那个档案馆,之后才能到公共检索界面再行检索查找,这无形中会耗费用户的查找时间;我们不妨可以考虑利用网络技术构建档案资源跨馆联合索引实现联机检索,这样不仅能及时查阅到所需的档案信息,还提高了利用效率。

二、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档案资源共享的途径

1、构建个性化网络资源共享模式,提升资源共享水平。各高职院校利用网络平台,整合分散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各校应依据自身资源特征及分布特点来制定个性化共享模式,使档案资源共享水平得到提升。一是搭建网络式资源共享模式。各高职院校相互交流,在信息交换上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由此针对若干并列关系的信息系统,搭建网络式资源共享模式,实现信息自由交互共享;二是搭建汇合式资源共享模式。针对那些层级分明的金字塔式信息系统,可以搭建汇合式资源共享模式,构建一个网络信息中心,该中心承担与其他分支系统信息中心联络并传递信息的任务,并协调组织各层级间的关系,从而使资源共享水平得以提升。

2、知识协同促进信息协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目前,多数发达国家的档案信息平台都已经摒弃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实现了知识协同档案管理模式。知识协同促进信息协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不仅使档案信息交换和存储的成本减少,还使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大大提升。高职院校利用知识协同,创新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方法如下:第一,打破体制束缚,构建信息协同管理机制。各高职院校档案信息资源归属不同的学校管理,各校馆藏合作交流极少。网络信息时代,信息与日俱增,信息共享迫在眉睫,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冲破各自管理体制的束缚,构建一套井然有序的档案信息协同管理机制,确保各校馆藏间信息交互的实现,使信息共享持续发展;第二,拓展路径,加强信息合作交流。各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档案管理热点、焦点问题,开拓创新合作路径,促进信息交流,如通过选择编研课题、共同编研、深加工档案信息等方面进行合作;第三,破除条块管理,构建信息检索平台。各高职院校资源实行条块管理,各自为政,严重阻碍了信息共享,各校应破除条块管理,构建档案信息协同检索平台,把孤立的分散的信息资源集结到信息检索平台中进行协同管理,既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又实现了信息共享。

3、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档案网络信息安全共享。网络时代,单一被动的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已被彻底淘汰,适时的多触点主动的信息交互模式应运而生,用户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随时进行信息交互,获得所需,然而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信息安全的威胁,系统越来越不稳定。因此,各高职院校要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就必须把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放在首位,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档案网络信息安全共享。第一,运用加密技术防止信息泄密。针对那些重要档案和密级档案,可以运用加密技术来转变资源格式,达到外部用户无法识别格式而不能访问的目的,从而杜绝档案信息泄密;第二,设置身份认证程序,确保资源安全。用户不同,其身份不同,资源访问权限也要有层级差别,严格身份认证程序,确保系统资源安全;第三,利用防火墙技术确保资源安全共享。利用防火墙搭建安全网关,不仅控制和监督网关内外的信息交互,还检测并阻隔任何非法访问途径,从而使访问权限得到了严格控制,信息资源的安全共享也得到了保证;第四,设置审计追踪,构建网络访问警戒机制。可以设置审计追踪,构建网络访问警戒机制,实现登录时间地址等主要信息的自动记录,对于入侵网络的一些行动做到及时识别,增强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确保档案信息资源安全共享。

主要参考文献:

[1]余浠婉.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刍议[J].黑龙江档案,2010.2.

[2]刘丽辉.高校学术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J].档案管理,2010.5.

技术共享方案篇9

【关键词】数字;档案;信息;共享;安全;措施

在信息技术和internet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信息资源快速增长,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的要求,加快档案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和管理是发展的必然需要。

一、数字档案及网络共享

档案信息管理的数字化突破了传统的档案工作方式,实现了档案信息服务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新方式。通过数字化新技术的应用,使传统档案管理由被动服务、单一服务方式变为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主动服务、多元服务和多层次服务方式。档案信息用户使用档案将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及时地获取档案信息。

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办公时代的到来,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档,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机读档案,形成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对档案信息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建立开放档案用户目录数据库。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要将档案信息压缩到最小量,便于数据传递。档案数字化后,数字化档案副本还可异地保存,增加了档案保管的安全性。数字档案的优势:收藏数字化、传递网络化、存储海量化、服务快捷化。档案信息数字化后以数据形式集合成数据库,并依赖先进的智能化信息管理技术,为用户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务。

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将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全部档案信息实现计算机管理,大大节省了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特点,开展网上查询和检索功能,通过网络化服务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进一步发掘出档案信息的潜在价值,更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开展档案资源共享,创建档案信息保障体系,尽可能满足用户获取信息的需求。信息共享:数据集中是基础,网络互通是保障,标准统一是关键。数据集中度有多高,信息共享就有多高,数据集中度越高,信息共享度就越高,要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仅仅有统一的档案数据中心还不够,必须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数字档案的主要特征是:存储数字化、传输网络化、资源共享化。要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必须档案数字信息全面覆盖,标准统一是一个关键环节,在档案信息数据上,不图所有,但求共享,在档案信息数据提供上,不图全有,有多少提供多少,在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上,不图先进,只图实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数据库安全性要求

电子档案数据库凭借网络这一强大的信息获取和便利的交流方式,得到了快速兴旺的发展,但同时也给档案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的共享性、开放性等特征,决定了网络系统的脆弱性,档案的安全存在着严重的隐患,很容易遭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破坏。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档案数据库信息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对档案信息资源存储、传输与利用进行安全保护。为保障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可用性,防范病毒与黑客的攻击,除了形成一套法规标准体系外,还需有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自动控制。

从技术上看,数字档案馆网络安全系统主要由操作系统,应用系统、防病毒软件、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监控、信息审计、通信加密、安全扫描、灾难恢复等要素组成,从技术角度出发,探讨数字档案馆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以期将数字档案馆安全管理引入更深的层次,从而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数据库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Firewall)是局域网和国际互连网(internet)之间的一道安全屏障,是指设置在两个网络之间的一组组件,用于检测和控制两个网络之间的通信流,阻止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以达到对重要信息的存储和访问的控制,能够确保诸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以及特定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安全。档案信息系统的防火墙为档案信息的共享、交换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2.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是防止非法用户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在执行数据访问操作之前,要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进行身份验证,以防止非法用户访问。身份认证一般有三级:系统登录、数据库连接、数据库对象使用。当用户访问数据库时,就要求数据库管理系统验证当前用户身份是否可以进行访问,要求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加以验证,通过系统安全检查后用户方可进行访问,在取得数据库登陆身份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进行操作之前,数据库管理系统要再次检验用户对数据库对象的访问权限,以核实该用户是否有权对该数据库对象进行指定的操作。

3.授权(访问控制)

当用户身份被确认后,对该用户进行文件和数据操作权限的限制,以防止档案信息的泄露,对不同身份的访问者分别授予不同的访问权限,授权通常是经过访问控制来实现的,访问控制通常有三种策略: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角色访问控制。自主访问控制安全性最低,但灵活性高,强制访问策略将每个用户及文件赋予一个访问级别,如最高秘密级、秘密级、机密级及无级别级。

4.数据加密

数字化档案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不完全公开性,采用加密技术可以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数据加密是保护信息安全的最有效方法,数据加密的基本思想是根据一定的算法将原始数据明文变换为不可直接识别的格式密文,实现数据加密以后,各用户的数据由用户用自己的密匙加密,加密算法对原文的保密性不依赖于算法本身,而直接依赖于密钥的保密性,密钥越长相应的加密等级越高。系统管理员获得的信息无法进行正常脱密,从而保证了用户信息的安全。

5.审计追踪

审计追踪可自动记录一些重要信息,如对系统的各种操作及试图联机的用户所在工作站的ip地址和时间等,以便研究入侵事件,尽早发现异常网络访问行为,尽早检测到入侵行为并及时予以消除。

审计功能在系统运行时,可以自动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记录在审计日志中,以此来监视各用户对数据库施加的动作,若发现系统的数据遭到破坏,可以根据日志记录追究责任,信息系统中的DBmS提供的审计追踪是解决合法用户在通过身份认证后滥用特权,解决系统安全漏洞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安全措施。

6.病毒防治技术

计算机病毒在所有威胁计算机安全的情况中是较为严重的,它发生的频率高,损失大,而且潜伏性强,覆盖面广。病毒防护技术目前主要有主机防病毒、网关防病毒两种形式:①主机防病毒:通过主机防病毒引擎,实时监测电脑的文件访问和网络交换,把文件与预存的病毒特征码相比对,发现病毒就通过删除病毒特征串实现解毒,保护电脑主机不受侵害。②网关防病毒:网关防病毒是重要的防病毒措施,它采用御毒于网门之外的原则,在网关位置对可能导致病毒进入的途径进行截留查杀,对于管理规范的网络是必要的安全措施。

7.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这是一种防止档案信息丢失和失真的补救措施。当计算机出现电源故障、软件故障、磁盘故障、人为破坏等故障时,就可能造成数据库的数据丢失。加强数据备份十分重要,数据库拥有很多关键的数据,这些数据一旦遭到破坏,后果不堪设想,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是实现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之一。当数据库出故障时,保证能将数据库系统中数据恢复。一般数据备份解决的方法有:光盘备份、双机备份、手工备份。

三、结语

面对网络的脆弱性,数字档案馆建设必须保障系统的安全性能,包括对整个系统管理、设备、软件、网络、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等各个方面,必须将信息安全技术、安全监控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构建数字档案馆的安全管理体系,这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只有充分考虑影响它的各种因素,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才能更好地、更充分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淑扬.档案管理与计算机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蒋冠,何振.我国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J].档案通讯,2004(6).

[3]孙全忠.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J].兰台世界,2008(13).

[4]候军.档案数字化建设问题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技术共享方案篇10

关键词:档案属性;档案信息资源;资源共享;阵地服务模式

基于档案属性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管理档案信息业务的信息交流、沟通,增强档案信息处理能力和效率,提高档案信息数据和信息的利用率、时效性和准确性[1]。对有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信息、提高办事效率、完善业务流程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对推动全所信息资源的自动化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文为此探讨与构建了基于档案属性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1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分析

1.1提高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联网,能解决由于人的因素而造成的档案分类标准前后不一致的问题,并且可以帮助立卷人员准确分类,同时对不合格案卷可以随时在数据库内进行调整,避免了退卷返工造成的人力及物力的浪费,使案卷的整理质量得到保证[3]。

1.2提高档案利用率

档案管理工作通常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统计、编制检索工具、著录、标引、检索和提供利用等固定的工作环节。实现办公自动化,档案部门作为确定事务处理的办公部门,可以利用电子计算机、各种通信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来管理档案,迅速、准确地完成档案的管理工作,实现管理现代化、自动化[4]。

2当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2.1资金制约

档案信息共享是一项高投入的事业,不仅是信息化项目的启动、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还是在因特网的运作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而档案部门用于信息化的资金还十分有限,经费不仅需要前期在硬件系统方面的投入,也需要后期日常维持及其正常运行的费用[5-6]。

2.2共享程度低

档案信息服务最重要的是信息,信息质量与数量是网上共享服务成功的关键所在。而纵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受资金、电子文件现行阶段及档案信息开放程度的影响而信息资源开发程度滞后且共享程度较低。从目前运行的网上档案馆来看,大多是将目录信息数据库送上网络,信息量十分有限而且信息质量不高。

2.3技术薄弱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与发展受制于档案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程度,还因受信息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信息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网络和信息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而短时间内还无法达到信息完全共享。

3基于档案属性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阵地服务模式

3.1构建目标

本研究的目标以“综合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为宗旨,构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框架阵地服务模式构建目的是档案管理部门以阵地为依托,为档案管理部门用户提供借阅档案活动和开展的参考咨询服务,其中提供借阅档案行为是以阵地为依托,按照档案管理部门用户的要求,为档案管理部门用户查找或指引所需的档案资料。在信息环境下,开展参考咨询服务活动主要是利用现代化通讯技术与信息技术提供档案服务,也可视为一种阵地服务方式[7]。

3.2构建措施

3.2.1建立与各信息系统互联的综合档案信息系统

在现有的档案管理系统上完善其功能,建立与其他各部门之间互联的档案信息网络,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其它应用系统的集成应用和数据交换,与各信息系统电子文件的一体化控制、管理,实现文件、档案全过程的动态管理。通过档案信息与产品设计、生产、管理等各种知识、信息的网络连接,使档案信息管理参与到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做到信息的动态交流、沟通,成为企业各种信息的集成。同时,档案室与各专业部门建立合作、沟通的网络渠道,也可以使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档案信息的管理、利用中,增强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技术含量。既保证档案信息收集全面、及时,又使档案信息的提供利用有针对性、时效性,便于档案信息的网络管理、提供利用[8]。

3.2.2建立健全产品档案信息数据库

依托pDS而建立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应不断丰富健全完整、准确、系统和可扩展的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从用户需求出发,以优质服务为宗旨,建立各种级别的档案资源数据库:建立全面的各类产品档案信息的目录级数据库:通过与各信息系统的数据转换逐步建立产品数据齐全、规范的全文档案信息数据库;根据科研生产设计发展的需要,建立多媒体数据库,提供照片、声像等多种形式的丰富的档案信息服务;重点是产品专题数据库的建设,结合用户对信息的要求,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的采集、鉴别、研究和编纂等。

3.2.3建立智能化个性化检索系统

为了便于用户从众多的网络信息资源中搜索到所需要的信息,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数据库或网络信息建立导航系统和交流平台,包括智能地帮助用户表达信息需求,实现网上信息与用户需求的智能化匹配,开展个性化的主动推送服务。提供可以支持异构数据库跨库检索的搜索引擎,实现超大规模的数据资源共享。检索方式将从过去单一检索点的线性检索发展到可进行多元、多检索点的组配检索,从文本式检索发展到超文本检索;提供的信息不仅包括目录、索引、全文等文字信息,还包括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

总之,档案工作的使命性、社会性决定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必须提供更全面、更快捷、更准确的信息服务于社会。为此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调整优化资源结构,不断丰富馆藏资源,提高档案资源保障率,加强共享,为促进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信息保障。

参考文献

[1]蔡学美.数字档案馆建设几点思想[J].中国档案,2002年6期.

[2]胡小琳.论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J].档案学通讯,2003年5期.

[3]张成昱,王平,赵仪.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2):57-60.

[4]许芳芹.提高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的策略[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2(9):16-17.

[5]李静.网络经济时代面向服务的信息资源管理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115-118

[6]吴涛,毛佳霖.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和实施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8(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