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研究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4:49

教育专题研究报告篇1

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能适应现代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需要,能胜任早期教育机构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分定向班和统招班,其中统招班入学分数较小教、英语专业低,且班级人数一般都在50人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是女生,男生人数寥寥,仅0-5人不等。学生普遍畏惧理科的学习,尤以物理为甚。问卷调查显示,入学时约50%的学生不希望开设物理课,对物理有兴趣的不足10%。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物理难学,且对他们没用,心理上排斥物理课程,给日后的物理教学带来相当的困难。由于男女学生的思维特征及物理学科本身的思维特点,理论上男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应该是较有热忱和期待的,但学前教育专业仅有的几个男生的实际情况实在让人大跌眼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的服务对象是学前期儿童,学前期是人格发展的奠基期,作为儿童的启蒙老师,幼儿教师的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对科学方法的理解等将极大地影响着儿童热爱科学的情感及科学思维方式的养成!作为科学课程之一的物理学课程,它的研究范围、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对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更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物理等科学课程的兴趣,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科学课程的学习和科学思想的熏陶。

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学生物理学习现状及原因的分析,寻找提高学习兴趣、化解学习困难的有效对策,期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真正成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蒙者。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持久稳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推动力。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和知识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物理学本身的魅力和教师的教学艺术去持续的激发;间接兴趣是由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目的或任务,对学习结果产生兴趣,支配自己去坚持学习。

(二)激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维持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激励可以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的一种良好行为状态,而长期保持这种状态,也就可以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将激励机制融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情绪振奋,对知识的渴求、期待的情感保持恒定,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发挥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情绪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所以说让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十分重要。

(四)科学类

彭加勒说:“科学家研究自然,并非因为这样做有好处,他们之所以要研究它,是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乐趣,而他们之所以得到乐趣,是因为它们美。”同样的,如果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科学的美,他们的学习自会乐在其中。

三、课题研究设计

(一)本课题的核心概念

1.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教育是专门研究从出生到6岁的儿童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高师的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系统掌握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业务能力,能适应现代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需要,能胜任早期教育机构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物理学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物理学课程指的便是作为自然科学之一的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物理学课程目前选用的教材是高中物理必修和选修1系列。

3.对策

对付的办法或应对的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

1.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结合高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从间接兴趣出发,使学生领悟物理课程学习的意义,从而产生亲近物理的情感;从直接兴趣入手,寻找让学生“感觉到科学中美好东西”的方法,体会到物理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

2.研究内容与重点

(1)现代学前教育对教师科学素养要求的研究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物理课程学习现状分析

(3)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学习现状分析研究

(4)应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物理课程学习困难的策略研究

其中重点是探讨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物理课程学习兴趣、化解学习困难的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将“有用”和“有趣”有机结合,提出有效化解学生物理课程学习困难的策略。

2.研究的过程

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1)理论研究和信息收集阶段

主要是通过文献搜集、理论思考、酝酿研究方案,做好课题论证工作。

(2)实践研究阶段

深入学前教育专业及幼儿园等教育实践的第一现场,运用观察、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获得资料,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探索提高学习兴趣的策略,依托本校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实验研究,并在实践中探索更加有效、更加可行的策略,践行“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研究模式,突出行动研究的特色。

(3)总结阶段

总结实践、研究得失,撰写研究报告、理论研究论文。

3.研究方法

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四、实施的具体策略

(一)整合梳理教材,优化教材结构

1.补充幼师教材亮点,凸显专业性

2.适当调整教材的编排结构,降低学习难度

3.重新定位难、重点,适当降低数学要求

(二)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1.加强教育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

(1)加强竞争意识教育,增加学生的紧迫感

(2)强化目标意识教育,激发间接兴趣

(3)利用幼教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注重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

(1)利用序言课的积极影响

(2)采用直观教学手段

(3)挖掘玩具的教育功能

(4)增强师生交流,密切师生关系

(三)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降低入门门槛

(四)遵循教学原则,着眼全体学生

1.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因材施教,尝试分层作业

3.加强个别辅导,解决实际困难

五、研究成果

(一)教师方面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老师们进一步更新了观念,统一了认识,尤其从冠中过来的老师很快完成了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改变,认识到相对于高中生缺少压力和动力的师范专业学生而言,紧扣物理学的“有用”和“有趣”激发学生兴趣乃第一要义。以下是教师的一些研究成果:

论文《学前教育中的物理科学色彩》通过实例折射了幼儿教师的物理知识、科学情怀、科学方法等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获省高师物理协作组2013年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论文《现代学前科学教育对教师科学素养的要求初探》从“目前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不尽如人意”这个现象出发,探讨了新时代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科学素养,让大家看到了学前教学专业开设物理等科学课程重视科学课程的必要性,获省高师物理协作组2013年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论文《紧扣目标教学,成就良好开端》则是抓住课堂教学的起点――序言课,通过创设情境、强化目标教学、明确要求等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亲近物理课程的情感,获省高师物理协作组2013年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论文《化解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物理学课程学习困难的策略〉发表于《高等函授学报》2012年第3期。

(二)学生方面

问卷调查显示,实施化解学习困难的策略后学前专业的学生对开设物理学课程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85%的学生认识到此课程是“提高个人科学素养”和“为将来从事科学活动课程打基础”的需要,认识提高了,行为也就积极了,学前2013级的问卷显示,“课上一点也听不懂”仅占0.1%,“听得懂”和“基本能听懂”的从2012级的17%(定向,对照班)提高到69%,学生课堂面貌和学习热情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上课没听懂,课后谁也不问,随它去”的学生从40%降到10.8%,学习态度明显端正。

六、遗憾和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学习状态研究是本课题的一项研究内容,确定这一研究内容是基于当时(2012年前)的状况,即每个班约50人中间大约只有0~5名男生,这寥寥数名的男生智力状况不错,可是学习状态普遍糟糕。但从2012年开始,学校招收定向男幼师生,在男幼师班中男生占大多数,“男生学习状态糟糕”的现象并不明显,因此我们意识到“男生学习状态糟糕”的现象除了男生贪玩不够勤奋、好奇心强注意力不够集中等因素外,还应该有“几片绿叶淹没在百花丛中”的心理劣势等环境因素,因此需要进一步跟踪研究,以便谨慎地得出结论。

实施“化解困难的策略”的研究实践我们分两步走,2012级利用学前4、5两个班作为实验班进行研究,取得进展后在学前2013级全面铺开,从序言课开始就启动“目标教学法”进行教学。全面实施策略后,学生物理学课程的学习面貌发生了很积极的变化,但是利用“目标教学法”等激发的间接兴趣是由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目的或任务,对学习结果产生兴趣,从而支配自己去坚持学习的,对于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的大部分学生而言它的持续性不够。如何在教学中钻研教学内容和学情,使学生每一堂课都能充分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且被物理课程深深吸引是需要我们每一个物理教师去长期研究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教育专题研究报告篇2

一、选题

论文题目的选择可在研究生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并经导师同意后确定;或在导师对研究生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由导师首先提出,征求研究生的意见后确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如下:

1、选题应有一定难度,在学术方面具有开拓性,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先进性,使研究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2、选题应密切结合实际,力求解决现代化建设中一些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难点,并尽量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争取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根据指导教师的专长、科研基础和实验条件确定选题,必要的实验设备基本落实,必要的实验条件基本具备。

4、结合研究生本人的基础和特长确定选题,使研究生通过论文工作得到从事研究工作全过程的基本训练。

5、论文题目大小适宜,在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确保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6、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选题应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实际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应用价值。

7、中职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本专业,注意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需要以及所从事的教学实践;应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际价值;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本专业领域或职业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主要是研究生分析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着重说明选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题研究工作的设想。

2、课题的意义。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同时对自己的课题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作理论和技术可行性上的论证。

3、课题拟解决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计划。

4、课题研究方法。写明课题研究涉及的主要方法、目前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及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

5、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6、估算论文工作量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

三、开题报告的要求

1、开题时间: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工作应于第三学期末,至迟于第四学期六月底前完成;脱产学习一年的教育硕士、中职硕士论文开题工作应于脱产学习的第二学期末之前完成;在职兼读的教育硕士和同等学力人员论文开题工作应于完成课程学习和考试通过的当年9月份进行。凡未按时开题者,推迟其论文答辩时间。

2、研究生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然后写出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研究生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完成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

3、开题报告程序:(1)每位研究生认真填写开题报告审核表,由指导教师进行审核。(2)开题报告会必须在院(系、所)或教研室(研究室)中进行,硕士点负责人主持开题报告会,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专家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生参加,听取多方面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准备。(3)研究生报告选题的意义、内容与方法。(4)专家组讨论、表决是否同意开题报告。应发扬学术民主,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则按有关文件规定办理。

教育专题研究报告篇3

一、课题的选择:

1、**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工作,每五年根据全国、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和本市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编制《**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以下简称《课题指南》),确定我市教育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重点项目和主要内容。

2、各学校或个人的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应根据《课题指南》的要求,结合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及各自的学术优势加以确定,努力反映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所选课题应当研究目标明确,理论或实践价值大,研究思路清晰,研究内容有层次且具体,研究的方法运用恰当规范。

**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按其重要性分为重点课题和立项课题;按课题选择的来源分为招标课题(根据《课题指南》选择的课题)和自选课题(根据学校和个人的情况选择的《课题指南》以外的课题)。

3、学校和教师个人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特别是重点中学、实验小学、示范幼儿园等单位都要有市级以上的研究课题,其它有条件的学校也要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并积极申报县(市)、市级以上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申报:

4、**市教育科学规划办依据《课题指南》,在五年规划的第一年,发动、组织全市教育系统所属部门、单位和教育工作者申报国家、江苏省、徐州市、**市的教育规划课题;在五年以后的其它四年内,视课题研究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课题的滚动发展(一般中间滚动申报一次)。

5、国家、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报人,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凡不具备此条件的,须由两名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专家或教育科研人员书面推荐。市、县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对申报人不作专业技术职称上的要求限制。经学校及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均可进行市、县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申报人应为课题负责人,即该课题的实际主持者,并在课题研究中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每项课题只能有一名负责人,一名负责人同一时间内只能负责一项课题。所负责的课题未完成者,不得申报新的研究课题。

6、凡申报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者,应对申报课题的意义、价值、该课题现有的研究现状,完成条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进行详细的论证和设计,在此基础上填写《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申请评审书》一式四份(一份所在单位留存、一份由我市教科研管理办公室留存、两份报市级以上规划办留存)。申请人所在单位要对该课题申请书全面审核,签署明确意见,并加盖公章。县(市)教育系统所属单位和个人申请的课题,由本地区教育科研管理机构负责审核,并集中报市规划办。

三、课题的评审:

7、初审。市规划办按照第5、6条的要求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资格审查和初步筛选。

评审市县级教育科学规划立项的课题的基本标准是:课题对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应用价值或理论指导作用;立论依据充足,研究内容和目标明确具体研究方法和步骤切实可行;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者具有相应的知识基础和研究能力,具备按计划完成该课题的条件。对优秀中青年骨干申报的课题给予积极鼓励,并适当优先考虑立项。

8、课题的评议和审定以会议方式进行。在评审中按照《课题指南》,遵循基本标准,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术民主,采用无记名投标形式表决。各学校评审组通过的课题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和批准。

9、发文。经国家、省、市、县批准的规划课题,由相应的课题管理部门发文统一公布,并发给各课题负责人资格证书。凡立项课题,均列入“**市教育科研档案”,其负责人及主要参加者可优先得到科研咨询和培训。

凡未经**市课题管理办公室注册申报的教育科研课题,均不纳入统一管理。

四、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

10、**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采取“突出重点、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工作方式。省级以上的课题、市级规划课题中的重点课题,由市规划办会同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直接管理;市级立项课题、县级课题,由县级教科研部门会同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实施日常管理。校级课题由各单位自行管理。

11、规划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者所在单位,应对该课题研究加强领导和管理,在时间、人力、物力和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保障。对有关人员考核时,参加课题研究的工作情况、研究成果应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之一。

12、**市教研室对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者进行教育科研方法培训,并发放《**市教育科研培训证书》,以提高研究者的管理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课题研究深入开展。

13、规划课题在研究进程中,教研室可应有关单位、个人的请示提供科研咨询指导,组织同类相关课题的协作研究,帮助解决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14、加强立项课题研究的阶段报告和检查工作。课题负责人应于每年十二月底前提出本年度研究工作报告、阶段性成果(论文、研究报告等)和下半年度研究工作计划;并附所在单位意见。教研室将采取多种形式,对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并于次年初综合检查结果和各课题年度报告情况,向市教科规划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单位上报。

15、建立课题立项变更申报制度。经批准立项的市、县级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因故需对研究方案、参加人员作重大调整或终止研究的,必须由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书面申明理由,经**市课题管理办公室同意后逐级上报,并作出继续研究、重新立项或终止立项的审批意见。否则,研究的课题不予鉴定结题。所批准的市级课题其课题承担人连续六个月以上无正当理由毫无研究进展,经督促仍无研究进展的,视为自动终止课题研究。市级课题将由市规划办集中公布予以取消。

16、加强对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各个规划课题的进展状况、课题的各个方面变化情况、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研究的变更情况等。《**教育》将辟出专栏供课题研究者研究成果,以供研究同仁查阅。

17、研究课题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向本人所在单位、县及市规划办提出结题申请。

18、课题研究的经费及其管理。市级教育科研经费的筹集和使用本着“重点资助、多方筹集、专款专用”的原则,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市教育局对于解决我市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重大课题给予资助,资助的数额视课题研究程度和重要成果而定。研究经费的使用范围主要用于该课题研究所需的出差、调查、实验、资料、参加会议等费用。

五、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

19、凡完成一轮实验周期的实验课题,都必须在完成后对成果组织鉴定。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应及时提出申请验收报告,剥皮州市课题管理办公室,以便帮助组织有关鉴定事宜。

20、课题鉴定前,被鉴定者应提前一个月提供如下一式五份资料:

①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申请评审书;

②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③本课题研究最终成果及其附件。

21、课题鉴定时,被鉴定者要现场提供以下资料:

①课题的开题报告,研究方案及论证报告;

②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申请评审书;

③课题分年度实施计划和执行情况小结;

④课题研究的背景资料目录、收集的专题资料辑录、各种调查、实验、访谈等原始研究资料和记录、学术研讨活动等的记录;

⑤课题研究的各方面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及鉴定所需用的成果鉴定书(表格)、该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或推广意见;

⑥其它有助于说明课题研究绩效的材料。

22、立项课题成果鉴定,一般由市、县规划办及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共同组织。鉴定主要采取专家评议方式,包括会议评议和通讯评议。会议评议,通过召开鉴定会,组织专家结合现场考察对成果进行集体评议,当场作出结论;通讯评议,采用通讯方式,组织专家对成果分别进行书面评议,然后形成意见。鉴定所需经费,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从本单位教育科研经费中支取。鉴定组专家人选市级以上课题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和县、市规划办共同商定。每个鉴定组一般由五—九名具有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组成,这些专家应至少来自三个单位,包括三名或三各以上徐州市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成员。

县级以下课题由课题负责人向所在单位通过县课题管理办公室共同商定成果鉴定办法:鉴定组成员参照市级以上课题鉴定组组成办法降一级标准组成。

23、鉴定组专家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深入审查课题的论文报告和实情绩效,对照课题申请书预期达到目标,对成果作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评议,由鉴定组长形成鉴定组集体意见,填入《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成果鉴定书》,并由鉴定组所有专家签名。

24、鉴定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将完整的成果、研究工作总结报告、成果鉴定书(原件)各一份送交市县规划办备案。

25、验收合格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或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优先在《**教育》杂志上发表。

教育专题研究报告篇4

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新阶段,为推动区域教育转变发展方式,满足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品牌发展的需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终生发展的期盼,区县教科室应广泛吸收和消化有关教育科学的方针政策和理论成果,成为连接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教育管理和教育实践的桥梁,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基层学校的科学发展、为教师的教育实践和专业发展提供专业引领,通过科研工作的内涵发展,全面深入地实现教科室的职能作用。

一、厘清教科室“管理—服务—科研”的职能作用

区县教科室是隶属于区县教育局的教育科研管理机构,行政上受教育局直接领导,业务上接受上一级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教育学会的管理和指导。其工作职能主要体现在管理、服务和科研三个方面。

教科室所行使的计划、组织、实施、领导等职责统称为管理职能,包括常规管理、课题管理和队伍管理。常规管理:负责区域教育科研的规划、组织和协调工作,建立和实施有关教育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制定教育科研奖励办法,负责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的管理等。课题管理:组织开展科研课题的立项申报、论证、过程管理(研究计划、研究方案、开题报告、阶段总结、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研究报告等)、成果推广转化等工作,指导课题承担者有效地开展工作,为研究工作的优良运作创造必要的条件。队伍管理(机构管理):建立区域内教科研网络,建立教科研分级管理体制,建设一支专职、兼职结合的教科研骨干队伍。

教科室为工作对象所做的服务性工作统称为服务职能,包括决策服务、培训服务和成果服务。决策服务,即为教育局领导决策和基层学校决策提供服务。培训服务:抓好教师教科研培训,是教科室的重要任务。教科室应组织多种形式(加强科研信息载体和信息活动建设)、多项内容(如网络学习班、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班、课件制作培训班、论文写作培训等)的教育理论学习、培训工作,指导和帮助教师学习、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科学研究知识和方法,总结教科研经验,撰写教科研论文,应用教科研成果,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成果服务:编写教科研参考资料,推动教科研成果的认定,促进优秀成果的形成;吸收、运用、推广优秀教科研成果并尽快转化为办学效益。

科研职能是指组织、承担上一级教育部门、科研机构布置的科研任务,或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主持、参与或推动课题研究的职能,包括主持研究、参与研究和推动研究。

主持研究就是独立承担或主持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任务。杜威认为,教育研究要深入教育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不能单纯去获取别人的思想成果,而要自己在实践中发现和创造知识。他一直倡导把实践和研究结合在一起。教科员独立承担课题研究任务,通过课题研究,亲身投入到火热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这是新形势对教科室的要求,是教科室更好实现科研职能的最佳路径,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也是推动群众性教育科研的很好示范。

参与研究即参加区域内外其他人员负责或主持的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任务。教科员参加到课题研究中,担负某一项职责,于合作完成研究的过程中,既为自己提升专业素养寻找到源头活水,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品格影响了研究群体,密切了教科室和服务对象的关系,增强了教科室的影响力。

推动研究即推动区域内组织、群体或个人的各级各类的课题研究。区域内的组织或教师个人都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体,也是科研活动的主体。把工作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或用自己的问题确立课题,有助于培养问题意识,从多角度观察、思考、研究、解决问题,提升了处理问题的能力;研究过程中必须阅读文献,在消化、吸收的过程中扩展了视野,提升了理论水平;撰写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等也提升了总结能力和写作水平;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学术规范,培养了科学精神、求实态度、严谨作风;很少有研究是个人的行为,培养了合作意识。所有这些都是有效课堂教学所要求的宝贵品质。教科室推动区域内的单位或个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发挥科研的先导作用。

二、确立“普及—规范—提升”的内涵发展思路

我们认为,教科室的管理、服务、科研三大职能应该落实到“为北辰教育科学决策服务,为北辰学校科学发展服务,为北辰师生共同成长服务。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正确的教育行为引领北辰教育科学发展,进而提升北辰教育教学质量”。2007年,北辰区教科室相对独立了,我们制定了“普及—规范—提升”“三步走”的内涵发展思路。

普及:推动科研下校,让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单位、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让科研工作成为学校和教师个人发展战略的一部分。①主任带头下校。教科室主任陈中华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先后在天津民族职专作课题开题指导,在瑞景小学作课题结题指导,在第47中学作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讲座等,跑遍了全区每一所学校,从学科教学到开题结题,让校领导、教师们亲身感受科研的力量。②制度引领下校。我们制定了《北辰区教科室下校指导课题研究活动方案》,以强化服务意识为出发点,变“坐着谈论”为“下校服务”,变“检查督导”为“实际参与”。③课题指导下校。对经过专家论证获得区教科室、天津市教育学会、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中国教育学会等立项、资助的100多个课题,每个课题都指定专职教科员负责,参加到学校和课题组的从立项到开题、结题的具体研究过程中。④讲座培训下校。我们利用北辰教育网“教育科研”栏目,由专人分别负责“教改前沿”“科研论坛”等五个板块,利用“校校通”进行网上教育科研知识培训。王纪群副主任先后赴民族职专、引河里小学等作《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论文的撰写水平》等报告。夏德源老师先后在集贤里中学、双口中学、青光小学、刘安庄小学等学校和幼儿园作《谈科研论文的写作》《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探微》等讲座。

规范:培养广大教师的学术规范意识,如研究方案、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论文的写作和评选,文献资料的引用等,严格遵循学术规范。让课题研究等以科研规范运作,让论文评选、学术论坛等以学术规范开展。我区已经立项的100多个课题,课题开题“全覆盖”,而且都进行了开题论证;开题组织严谨规范;论证专家水平高,先后聘请了天津市教育学会的副会长、秘书长及天津市教科院、天津师范大学的有关专家。正是这些市级专家的共同指导,促进了我区课题研究的学术规范化。

提升:提升教科研工作对北辰教育质量的贡献。我们制定了《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建设人力资源强区——北辰区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了《北辰区教育事业三年发展规划》,敦促各校同步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将科研工作发展目标细化到三年的工作中,让规划引领发展。我们通过完善组织建设,健全管理制度,立足课题引领,引进智力支持(天津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刘长兴,天津市教科院张武升院长、刘金明副院长和基础所的王敏勤所长、研究员王毓珣教授、陈雨亭博士,天津师范大学康万栋教授等多次到北辰或讲座,或作实地指导,实现了专家引领作用),搭建学术平台(天津市第47中学、天津市普育学校、北辰区实验小学等11所学校、单位获天津市教科院实验基地校授牌,实验幼儿园、新华幼儿园获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校授牌),深入基层指导等策略,不断寻求内涵发展,达到提升目标。

三、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建设,三个平台”的内涵发展模式

1.一个中心——课题研究。

2008年春季,北辰区教科室成立了以教育局李士亮书记为领导的9人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经过反复酝酿和论证,我们将学校管理、高效教学、课程研究、班主任工作研究、学前教育研究等五个方面的研究课题,提炼成“提升内涵,强化特色,培育北辰优质教育品牌研究”这一总课题。2010年7月,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审,该课题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的成功申报和顺利实施,及各学校、单位着眼于自身多元发展、特色发展的规划或自选子课题的申报和实施,为北辰区的教科研工作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天津市教育学会共审批通过了我区申报的教育科研课题50项。其中获中国教育学会立项的3项,市级重点课题15项,市级规划课题13项,市级一般课题19项。我区的22项教育科研课题参加了天津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申报,有14项通过了审批立项。2012年,全区还有77个课题获市级年度研究课题审批立项。

2.两个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

立足“队伍建设”,形成科研网络。为提升北辰区教科研工作的内涵,抢占科研工作的制高点,2008年10月,在民族职专,“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辰分院”宣布成立,它是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农口区县成立的第一所分院。北辰区教育局李士亮书记兼任院长,副局长赵培刚、教科室主任陈中华兼任常务副院长。“天津市教科院北辰分院”的成立初步形成了由北辰分院、区教育学会、区教科室三支科研队伍共抓北辰教育科研的工作机制。在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教科室对人员配备和分工进行了调整:设立综合组,由一位教师承担事务性工作;设立“科研员”岗位,由4位教师组成中学、小学两个小组,成为负责实施下校参加科研工作的科研员。通过改革,努力达到让教科员专心致志地充电积累,进行科学研究和指导,让教科室成为北辰教育发展智库的目标。敦促学校设立教科室,形成“市—区—校”三级教科研网络和教科研骨干队伍,夯实学校教科研工作;确立教科院基地校,成立北辰区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分会,促进科研工作内涵发展。

立足“制度建设”,重塑科室形象。我们编辑了《北辰区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汇编》,包括北辰区教科室加强业务工作管理的暂行规定、教科员岗位要求、基本素质要求、学期工作考核办法、月工作考核办法、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等6个内部管理制度;下发了《北辰区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等3个制度文件。2009年3月,北辰区教育局印发了《北辰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试行条例》。这些制度文件的出台,为学校等各单位建立科研工作制度提供了示范和蓝本,保障了教科研工作的内涵发展,重塑了教育科研引领北辰教育发展的良好科室形象。

3.三个平台——“‘北极星杯’论文年会”“青年校长学术论坛”“青年教师学术论坛”。

教科研的成果需要适合的平台进行展示交流。我们精心打造“北极星杯”论文评选品牌,每年召开“‘北极星杯’论文年会”,推进北辰区群众性教育科研纵深发展。现在,征集论文的篇数多了,领导干部带头参加的多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好文章多了。论文评选活动操作规范,程序严谨,各级论文中奖率高。我们举行“青年校长学术论坛”,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青年教师学术论坛”,提升他们的理论素养。“论坛”实行校级初选、区级初选和区级前10名选手参加决赛的三级遴选办法,更充分地发挥了论坛的激励、导向等作用。很多学校也创造性地开展了学校的论坛活动,展示了我区教科研工作扎实深入的可喜面貌。

几年中,北辰区教科室着力于科研兴教,贡献发展智慧,为局党委决策提供了《北辰区教育科研现状情况调查报告》等大量材料。教科室的工作也得到了局党委的支持,为区级研究课题每题拨经费,为市级研究课题拨款,和市、区教育学会、教科院等常规工作所需的经费,都由教育局划拨支付。

教育专题研究报告篇5

在为期两天半的培训活动中,既有专家们精彩的、专业性很强的报告,也有学员们的作业交流和专家点评,可谓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游泳池”中学习“游泳”,这也是本次研修班最大的亮点。

在专家报告中,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朱慕菊高度评价了上海引领全国课改,在推进课改中不断探索、积极进取的态势。在谈到加强基础教育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时,她说,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已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第二次创业阶段,要回归到提高质量,建设机制,加强能力建设上来,构建一个高质量的中国基础教育体系。她在报告中指出提高教育质量需要系统介入,教学改革具有高度专业性和深刻性,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教育内容、教学技能和考试成绩等方面,它已经广泛涉及到现行制度、教育观念等,需要决策者和校长、一线教师有更加宽阔和深刻的眼光来研究它、实践它,用系统论的方法去探索、开拓、创新。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民生整体介绍了“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情况,并作了题为《多层次结构中影响因素的分析》的报告;刘坚教授作了题为《试题开发过程、关键环节及其质量保证》和《数据的解读、使用与挖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的报告;刘红云博士作了题为《标准设定:意义和实践》与《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的分析――多水平结构》的报告;项目负责人王芹先生作了题为《反馈报告中图表的分析与解读》报告。这些报告对影响学业质量的多维因素进行了科学分析和阐释,对评价常用的统计参数、基本方法和程序、手段进行了介绍,并运用大量数据进行实际解读,令学员们耳目一新。

在专家的报告之后,学员们还以区县为单位,熬通宵“做作业”,运用专家们讲解的数据分析方法,对各区的数据进行分析。在研修班作业交流中,各个区县呈现的ppt也“有模有样”,既有对数据的分析图表,更有对数据背后的深层分析与思考。专家们在点评中一致表示,学员们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交上的作业“非常精彩”,学员们不仅关注数据本身,更关注数据的背后,从多个维度而不是单一维度来分析、评价学生学业质量。通过学员的作业,可以发现上海不少区县已在开展“草根式”的评价系统的建设工作,这也将是上海今后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重要基础。

令人高兴的是,在本次培训班开班的同时,上海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也于2009年9月26日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上海基础教育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即通过科学的评价把上海基础教育提升到更高质量阶段。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徐淀芳要求监测中心专门成立项目组,对此次研修班的专家报告进行深入研究,重点梳理与研究专家们对影响学业质量的因素提供了哪些数据、哪些统计参数,上海要实施教育质量监测需要做哪些必要的准备,途径如何设计等方面内容。

教育质量监测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完善的工作。正如尹后庆副主任在讲话中谈到的,此次高级研修班旨在搭建一个平台,激发区县改革激情,形成改革评价方式的内在动力,在区县和全市形成研究评价、改进评价、通过评价推动上海基础教育走向更高层次的局面。

教育专题研究报告篇6

2015年11月13-15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承办的“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在珠海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高等教育学博士生以及来自英国、日本、瑞典以及香港、澳门地区的专家学者600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以“教学・课程・方法:高等教育现代化”为主题,8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在主论坛或分论坛上作学术报告。同时举行了高等教育学博士生论坛。论坛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分析了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现代化中的核心地位,分析剖析了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对提高教学水平、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路径方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和广泛的交流,并取得了新的共识。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出席论坛。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范海林代表教育部致辞。他指出,提高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论坛的主题契合十八届五中全会着力强调“提高教学质量”的精神,希望通过深入研讨、达成共识,促进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实提高。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的主题密切呼应了当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紧扣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心工作。他从六个方面介绍了我省近年来围绕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和创新型广东战略任务,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基本情况:简政放权,激发高校自主发展活力;集中优势,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推进学分制改革,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以协同育人为核心,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强师工程”为抓手,打造高校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与水平。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周远清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系列论丛赠书仪式上作了讲话,并在论坛上作了《我的教学改革情结》的书面发言。他指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的研究,不仅取得了一系列非常有价值的、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开展高等教育强国课题研究,促进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思想的统一,取得了一些共识。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瞿振元会长作了《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的主旨报告。他表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是一项现实的重大的任务,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是国家发展的紧迫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高等教育由大向强转变的根本标志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在深化教学改革中,不能以体制机制改革代替教学改革,不能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代替教学水平的提高,不能只重视培养少数拔尖创新人才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通过抓好创新创业教育,使提高教学水平落到实处。要扎实抓住课程建设这个关键环节,补足实践教学这一短板,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考试评价方法,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正确的价值导向。要建设以教学为中心、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建设、鼓励支持教学改革的优良教学文化,促进教学水平持续提高。

英国高教学会会长斯蒂芬妮・马歇尔作了《高等教育现代化:教学、课程与方法》的报告;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校长龚克作了《什么是“现代化”的课程?》的报告;学会常务理事、中联办教科部部长李鲁就香港地区高校与内地高校合作育人情况作了报告;学会副会长、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作了《面向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报告;副会长、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作了《众创背景下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报告;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教授结合清华大学综合改革实践情况谈了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情况;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王俊文结合行业产业的用人情况谈了高校的人才培养,并了高端企业实习岗位和用人信息;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炜教授作了《基于素质教育框架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集成》的报告;瑞典德隆大学教授托马斯・奥尔森作了《评估和奖励优秀的大学教学――从瑞典的角度体验》的报告;四川大学副校长步宏教授作了《四川大学设立“卓越教学奖”的理念与实践》的报告;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陈以一教授作了《高等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基于同济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与实践》的报告;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教授作了《在中国学情调查基础上谈目前我国学情调查取得成效及突出问题》的报告;学会常务理事、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陈曦教授作了《注重质量、创新与效益,推动大学快速发展》的报告;日本教学会原会长、筑波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金子元久教授作了《大学教育改革与院校研究――如何发挥iR的作用》的报告;学会学术委员、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程星教授作了《本科教育改革的“危”与“机”》的报告;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所所长汪琼教授结合北京大学教学案例作了《高校应如何实施翻转课堂》的报告;学会副会长、重庆大学原党委书记欧可平教授作了总结发言。

在论坛开幕式上,举行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系列论丛赠书仪式。该套丛书共6册,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的“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课题历时6年的研究成果。该课题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陈至立任课题总顾问。课题研究汇聚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研究队伍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各研究专题的子课题负责人近百名,参与的研究人员1500多名、院校150多所。课题成果回答了“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怎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论坛闭幕式上,学会表彰了第十一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者及其指导教师。

教育专题研究报告篇7

一、工作思路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

二、总体要求

在现代教育改革实验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必须加强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以教学研究来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进行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必须把立足点放在教学和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把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学校领导和各教研组长要积极成为实验的参与者、组织者、服务者,成为教学研究的帮助者、实践者,建立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教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推进课题实验。

三、具体制度

1、学校领导积极参与制度。学校领导至少要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实验,定期参加课题组活动,及时了解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课题组开展教改实验工作,掌握和积累第一手资料。

2、课题实验专题研讨制度。各课题组安排专门的时间,围绕课题开展以总结、交流、反思研究情况,进行课例评析,思考、研讨下次研究内容为重点的研讨活动。针对实验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突破点进行研讨,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题实验的实施水平。

3、课题研究组教师示范制度。课题组成员通过定期开放研讨课、示范课等方式带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参加实验的老师每人每学期上1次公开课,依托典型引路来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

4、课题实验工作学期小结制度。各课题实验组成员要坚持写实验札记,要将课题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成功做法和体会、理论学习体会、课题研究等情况写成书面材料,供集体研究、交流和存档,每学期就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为下阶段实验作准备。

5、家校联系制度。为了使课题研究中好的理念、好的设计让每一个家长都知晓、认可,进而引导家长支持和参与,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实验年级每学期开展一次家长学校活动,对家长进行普及性培训,同时要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直接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利用家长的覆盖面宽的优势,为课题实验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帮助。

6、校际协作交流制度。要积极参加各级教改研究和交流活动,与兄弟学校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定期举行课改研究与交流活动。

7、领导小组监督制度。学校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监督课题研究工作。

8、经费保障制度。学校根据课题实验情况,力所能及地加大投入力度(如:活动费、外出参观学习费、参考资料费及其它费用),确保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9、课题实验奖励制度。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按有关规定通过对课题实验实施情况的综合考核,根据学校的考核制度,视情况予以奖励。

石门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我校教育科研课题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高课题研究整体水平和效益,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现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本办法。本办法仅对课题研究过程及课题档案管理结合本校实际作具体规定。

一、课题开题。

1、课题开题工作由学校教研室与课题组(负责人与执笔人)共同完成。自立题通知下发之日起2个月以内,课题负责人应召开开题会议,形成开题报告(或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或课题实施方案)应上交学校教科室并上报上级备案。

2、课题负责人要认真修改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准备好以下材料方可开题:课题的立项通知、课题的背景材料或调查报告、课题方案、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前期研究总结等。

3、开题过程:宣读立项通知、课题背景介绍、介绍课题方案、宣布课题研究工作计划时间表、前期研究小结、课题咨询与论证、开题会总结等。

4、课题开题应视研究领域邀请有关人员参加开题会,会议所涉及的问题要有记录,会议所有的材料应进行整理并存档,开题情况用简报形式报上级部门。

二、课题实施。

1、由课题组负责人负责课题实施,按课题研究工作计划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开展各种研究活动。活动中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均应承担一定的任务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每次活动后,认真分析得失,做好记录,并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2、做好课题组活动记载工作。以上表格由学校教科室统一印发,由课题组负责人或执笔人记载并形成电子文稿,学期结束将电子文稿上交学校教研室存档。

3、课题阶段进展报告。学校教研室及课题负责人对各级科课题进展情况应进行认真阶段登记;原则上要求学校各级课题都要举行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会并上交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三、结题管理。

1、课题研究期限已满,课题负责人应主动召集课题组成员进行结题,并向学校教科室上交结题报告;若需延期,需提交延期报告说明原因。

2、课题申报、结题鉴定、及其他研究费用由校长室决定调拨。

2、学校教研室负责人应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提交结题申请报告。请求鉴定的成果应报齐鉴定材料:课题结题鉴定申请书、课题研究报告(论文或专著)、附件等。

四、档案管理。

1、选题阶段。包括调查报告、方案论证、开题报告、立项申请与审批手续、申报方案等。

2、研究阶段。各种原始记录、音像资料、工作日记、会议记录、进展报告、研究方案及其修改记录、经验总结、有关论文、教育教学效果检测情况、阶段报告等。

3、总结鉴定阶段。立项文件及通知复印件、结题证书复印件、结题报告、申报方案等。

4、成果获奖材料。学校教研室应将获奖课题的获奖证书复印件、公布文件、结题鉴定证书、结题报告、推广应用方案进行存档。形成成果获奖汇总表。

5、档案管理以打印文稿与电子文稿并存的方式进行。

石门中心小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有效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研究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特制定本方案,以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一、指导思想:

本方案以研究有效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为核心,遵循教师专业化成长规律,注重发挥教师的自育自学能力,以把教师培养成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名师为目的,追求学校的特色化发展之路,通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寻找和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在克服问题中不断提升、进步,明确学校发展目标与方向,形成学校发展的行动方案,从而有效推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讨这一课题,树立全校领导、教师新的学校发展观,从有效学校的认识观入手,不断调整学校领导者的领导行为,进行学校管理的改革创新,以质量求生存,以学习求发展,建立学习共同体。

2、通过课题研究,实现学校内部的民主管理,构建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框架,研究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律,努力实现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造就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培养我校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3、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我校的办学理念。明确我校的科学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研究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制定学校可持续性发展规划,把我校建成学习型学校,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研究理念

1、立足我校教育教学现状,突出针对性,体现层次性,注重实效性。

2、坚持引导教师从经验中学习,指导教师在理念更新上有所突破,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与改革的反思中成长。

3、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以求得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四、组织管理

为加强对本校课题研究的管理,使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决定成立领导小组。

名单如下:

组长:辛常福

副组长:袁振华刘元泉

成员:杨亚起李姗姗邬宽香王英业

王立友魏文忠孙金龙

五、研究内容

在学校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研究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规划,建立合理的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形成有效学校的评价观,掌握实践层面的运作方式。

1、研究有效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引导教师以办学思想讨论为铺垫,总结自己的工作,组织对学校发展进行展望,提出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主要的机遇与挑战等,将这些讨论归纳并形成意见和建议。在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教研组制定学科发展规划、部门制定分管工作规划的基础上,提炼、汇总,形成学校发展规划。

2、研究有效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包括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现在发展状况的分析、学校发展对教师个人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要求教师在制订规划时要将现状分析与愿景的追求结合起来,要静下心来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思考今后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为自己设定发展目标。

3、研究制定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1)教师的评价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而教师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教师的认可态度及对教师的工作评价。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成就教师的集体归属感,如何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合理、有效、科学地进行教师评价,使之积极地投入教学研究实践,适应并参与到学校的整体规划中来,是学校管理者不可回避的课题。

(2)学生的评价

有效学校评判的核心在于学生个体的发展,研究有效的学生评价方式,建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也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六、研究难点

1、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如何落在实处、起到实效?

2、如何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投入教学研究实践,反躬自省,内在升华,适应并参与到学校的整体规划中来。

七、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座谈研讨、专题讲座、自修反思、经验总结。

八、研究步骤

1、组织学习阶段(2019年1月~2019年6月):前期资料准备及相关理论研究阶段,构建组织体系,组织课题组成员和教师认真学习,使教师们在理论上有初步的认识,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树立课题意识,形成研究计划,确定落实实验研究人员。

2、研究实施阶段(2019年9月~2019年12月):按子课题分工,明确职责和实验要求,全面付诸实践,及时反馈,随时调整,经常总结,形成随时记录,个案分析和阶段报告。

3、自我评估阶段(2019年10月~2019年1月):综合整理,总结成败,调整改进,反馈校正,使每个教师专业化发展思路更清、方向更明,升华思想境界,掌握研究方法。。

4、成果阶段(2019年10月~2019年12月):依据课题研究实验,总结得失,推理归结,为最终课题的成果形成做好全面准备

九、实施意见与考核办法

a)广泛宣传,全员参与;

b)教师参加研究的年度记录,是教师年度考核、晋级、晋升职务的必备依据。

教育专题研究报告篇8

>>导游英语模拟课程研究项目研究报告远程开放教育英语教师专业化的困惑与对策研究关于体育中考跳绳项目的研究报告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估报告的应用研究旋进挤压式变焦透镜项目设计研究报告丰盛・花神阁项目发展研究报告论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的编制关于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实践报告“项目化团队式”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纲举目张的项目述职调查报告的翻译项目管理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项目识别技巧提高远程开放教育英语学困生有效性学习的策略“小学英语学困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与调适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水准应注意的问题试谈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相关实务浅析谈电力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电大英语快讯,2004(4)

[3]丁玉春、张毅.开放教育学员英语学习动机、学习障碍调查报告[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4)

[4]陈铭、查代春、胡江萍,基层电大远程学习者学习障碍成因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

[5]蒋微.远程教育环境中的学习障碍与解决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17)

教育专题研究报告篇9

会议方案

一、会议对象

2021年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立项课题(淮安市及周边地区)主持人或重要成员1-2名。

二、会议主题

规范课题研究过程,丰富课题研究成果。

三、会议时间

2021年5月28日(全天),上午8:30前签到。

四、会议地点

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涟水经济开发区盐河路与兴业路交界处)。

五、活动形式

专题讲座、课堂观摩、科研沙龙。

具体活动安排详见活动日程安排表。

六、其它说明

1.相关课题组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按时参加开题会议,对照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相关规定及课题研究、开题会相关要求,认真做好活动安排及相关工作。

2.会议不收取任何费用,由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提供会议当天中午工作餐,车费、住宿费自理,开具发票回原单位报销。注意出行安全。

3.进入校园务必配带口罩,出示健康码,严格按照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防疫要求,配合检查,如检查不通过者请勿进入校园。如为近期从中高风险地区返苏或为该类人群密切接触者严禁参加本次会议。

4.联系人:薛林,电话:13915122168。附件三: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21年度课题开题报告会方案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21年度课题开题报告会(连云港市)

会议方案

一、会议对象

2021年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立项课题(连云港市及周边地区)主持人或重要成员1-2名。

二、会议主题

规范课题研究过程,丰富课题研究成果。

三、会议时间

2021年9月28日(全天),上午8:00前签到。

四、会议地点

连云港市城南中心小学(连云港市赣榆区经济开发区宁波路西首)。

五、活动形式

专题讲座、课堂观摩、科研沙龙。

具体活动安排详见活动日程安排表。

六、其它说明

1.相关课题组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按时参加开题会议,对照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相关规定及课题研究、开题会相关要求,认真做好活动安排及相关工作。

2.会议不收取任何费用,由连云港市城南中心小学提供会议当天中午工作餐,车费、住宿费自理,开具发票回原单位报销。注意出行安全。

3.进入校园务必配带口罩,出示健康码,严格按照城南中心小学防疫要求,配合检查,如检查不通过者请勿进入校园。如为近期从中高风险地区返苏或为该类人群密切接触者严禁参加本次会议。

4.联系人:尚修涛,电话:13815689703。

附件三: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21年度课题开题报告会方案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21年度课题开题报告会(苏州市)

会议方案

一、参会对象

2021年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立项课题(苏州市及周边地区)主持人或重要成员1-2名。

二、会议主题

教智融合,课题引领“适合的教与学”

三、会议时间

2021年7月5日上午8:30前签到,时间一天。

四、会议地点

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飘一路校区(苏州工业园区飘一路9号)。

五、活动形式

课堂教学案例展示;专家点评;专家讲座;课题组领取开题报告书。

(备注:具体活动安排详见当日“开题活动日程安排表”)

六、其它说明

1.相关课题组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按时参加开题会议,对照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相关规定及课题研究、开题会相关要求,认真做好活动安排及相关工作。

2.会议不收取任何费用,由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提供会议当天中午工作餐,车费、住宿费自理,开具发票回原单位报销。注意出行安全。

3.进入校园务必配带口罩,出示健康码,严格按照苏州市防疫要求,配合检查,如检查不通过者请勿进入校园。如为近期从中高风险地区返苏或为该类人群密切接触者严禁参加本次会议。

4.联系人:吴伟;电话:13912617165。

附件三: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21年度课题开题报告会方案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21年度课题开题报告会(盐城市)

会议方案

 

一、会议对象

2021年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立项课题(盐城市及周边地区)主持人或重要成员1-2名。

二、会议主题

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会议时间

2021年7月5日(全天),上午8:30前签到。

四、会议地点

滨海县东坎街道中心小学(盐城市滨海县育才中路200号)

五、活动形式

专题讲座、课堂观摩、科研沙龙。

具体活动安排详见活动日程安排表。

六、备注说明

1.相关课题组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按时参加开题会议,对照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相关规定及课题研究、开题会相关要求,认真做好活动安排及相关工作。

2.会议不收取任何费用,由滨海县东坎街道中心小学提供会议当天中午工作餐,车费、住宿费自理,开具发票回原单位报销。注意出行安全。

3.进入校园务必配带口罩,出示健康码,严格按照滨海县东坎街道中心小学防疫要求,配合检查,如检查不通过者请勿进入校园。如为近期从中高风险地区返苏或为该类人群密切接触者严禁参加本次会议。

4.联系人:王大海,电话:15061158818

附件三: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21年度课题开题报告会方案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21年度课题培训会(镇江市)

暨江苏省第二批网络名师工作室授牌仪式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与地点

1.活动时间:6月15日9:30开始(一天);

2.主办单位: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组织单位:镇江市教育信息化中心;

3.承办单位:丹阳市信息中心、丹阳市丹凤实验小学;

4.活动地点:丹阳市丹凤实验小学(镇江市丹阳市丹金路308号)

二、参会人员

1.2021年省级信息化重点和立项课题主持人;

2.2020年省级信息化课题主持人;

3.各辖市区信息化课题项目负责人;

4.江苏省第二批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

三、活动议程

1.镇江市课题项目负责人介绍2021年省信息化课题的申报情况和阶段要求;

2.现场直播展示课题研究课;

3.丹阳市丹凤实验小学校长就如何通过信息化课题研究促进学校发展经验介绍;

4.镇江市教育信息化中心领导讲话

5.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领导讲话

6.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负责人讲话、授牌

7.参观校园、经验交流

备注:省内其他城市开题学校有意向参加的,请于6月6日前主动联系我方。

教育专题研究报告篇10

2001年10月,我来到了华东师大,参加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同班同学中,有好多大腕级的人物——山东的杨屹、杭州的曹晓红、王菘舟、北京的乔亚梦,光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就十几位。虽然自己在家里还做教研室的主任,但跟他们一比,我马上感觉到了自己学识的浅薄,一下子自卑起来。因此,我只能更加虚心地学习,学习。

刚到那里,老师就发了几本书,其中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就在第一周内,老师就给我们布置了任务——每个人要做一个课题的。拿到了新书,我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虽然还没有开始上课,我已经开始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课改的背景与问题、课程的总体目标、理念策略、新的课程结构,……每学一部分,都认真地下书中的要点。

这第一周内,我们还听了很多场次的报告。郑金洲、丁刚、日本的中野光、李小文、陶保平。我白天听报告,晚上消化,同时读“纲要解读”。我用专家的报告类“解读《解读》”,用《0解读》解读专家的报告。应该讲,这一周的报告和自学,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这样一个词“综合课程”。

纲要的课程设置中,提出了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解读》,我联系着“纲要”中所规定的课程目标,认识到了综合课程与新课程目标之间的联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途径。之所以我一读这本书,就对这些感兴趣,除了专家们作报告的时候讲的透彻清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97-00年,我们在搞主体性教学研究,其中参阅了很多关于“素质教育”、“主体教育”、“人格教育”、“创新教育”理论,对素质教育的目标,有了一些认识。但,学科教学如何落实“穿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目标,始终比较困惑。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很好的途径。读了这些,我的内心,如同亮起了一盏灯。